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债权的物权化

债权的物权化

债权的物权化
债权的物权化

简论债权的效力范围的扩张——债权的物权化

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1002班

姓名:杨洋

摘要:随着经济的逐渐发展,民法为适应经济生活也发生了一些与时俱进的改变。债权的效力范围的扩张是其中的一部分,主要表现为使债权在一些情况中具有了对债的关系外的第三人的效力,而对传统的债的相对性有了一定的突破。这些债权相对性的例外已经存在于现行的法律制度之中,总结与明确这些债权物权化的现象对我国民法典的编写具有重要意义。

Because of the developing of economy, civil law has been changed to suit the economic lives. The function scope of creditor’s rights expend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t, the main presentation is the creditor’s rights had the function to another person outside the debt in some special situation which is really a break of the traditional civil law. These exceptions of the relativity have existed among our civil law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compilation of civil law.

关键词:债权债权的效力范围债权的效力范围的扩张creditor’s rights ,the function scope of creditor’s rights, the function scope of creditor’s rights expending

在民事法律关系的架构中,债本发生于特定人之间,其效力不涉及债权人和债务人之外的第三人。但是,随着交易领域的扩大和交易形式的多样化,特定人之间的关系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因第三人的“入侵”而遭到破坏。为了巩固债的关系,保护交易安全,债法理论对传统的债的本质作某些修正,扩张了债权的效力范围,使债权在特殊情形下有了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因为债权具有了一些突破相对性的效力,学理上称此为,债权的物权化。1[1]

[1] 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下册修订第三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619页

[2] 江平主编:《民法学》第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405页

[3] 刘心稳著:《债权法总论》2009年7月第1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9页

[4] 王利明主编《中国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债权篇 2003年第2版,法律出版社第359页

通常所说的债的扩张其实并不等同于债权的物权化。笔者认为,债的扩张是个大概念,包括债权的效力范围的扩张(即债权的物权化以及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和债权的效力内容的扩张。其中债权的效力内容的扩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附随义务的出现。2[2]我这里所要论述的,仅是债权效力范围的扩张中的债权的物权化,具体表现为以下五种情况。

一法律对某种债权的效力作了扩张性规定。

1、《合同法》第229条:租赁物在租赁期间发生所有权变动的,不影响租赁合同的效力。

此规定在民法上被称作“买卖不破租赁”原则,3[3]它和《合同法》第230条对房屋承租人同等条件下的优先购买权的规定一起,保护了承租人的合法利益,使其债权在特殊情况下具有了对抗不特定第三人的效力。这一原则产生后,租赁权已从纯粹的债权而成为物权化的债权,买受人不得以自己成为租赁物的所有人为否认原租赁关系的存在并要求承租人返还租赁物。列举下述案例来具体说明:

仪表厂将房屋租给其工程师赵某使用,双方签订了租赁合同,合同中约定租期为三年。一年后,仪表厂决定不再聘请赵某,并且要求赵某将房屋一并交还。赵某同意离开仪表厂,但提出房屋租期未满,不能交回。仪表厂多次要赵某交房但都被拒绝。后仪表厂在未通知赵某的情况下将房屋卖给该厂职工李某。李某因急需用房也多次催赵某腾房,赵某不同意,李某遂在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腾退房屋。4[4]

在这个案例中仪表厂作为出租人将房屋出租给赵某后,并没有丧失对租赁财产所有权,作为所有人他仍然享有对其出租财产的处分权,也就是说,他完全有权将他的出租财产转让给他人(李某)。但依据《合同法》第229条,仪表厂与赵某的租赁关系继续有效,因此赵某所享有的租赁权可直接对抗房屋的新的所有人李某。这样承租人赵某和受让人李某之间,无需另外订立租赁合同而因租赁物的移转自然发生租赁关系。李某成为出租人,而赵某仍为承租人。以上案例即为“买卖不破租赁”原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承租人赵某的租赁权因为这一原则而具有了对抗租赁合同之外的第三人李某的效力,使得李某不得以自己是房屋的所有人为由否认原租赁关系,也无权要求赵某腾退房屋。并且,依据《合同法》第230条,承租人赵某还可以以仪表厂忽视其同等条件下的优先购买权为由,请求法院确认仪表厂和李某的买卖合同无效,进而行使其同等条件下的优先购买权。

2、《合同法》第402条:受托人以自己名义,在委托人授权范围内与第三人订立的合同,第三人在订立合同时知道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代理关系的,该合同直接约束委托人和第三人,但有确切证据证明该合同只约束受托人和第三人的除外。

若受托人根据委托合同以委托人名义与他人订立合同,此处则发生直接代理关系。但有时受托人并不是以委托人名义与他人订立合同,而是在委托权限内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订立合同。根据合同的相对性,,此时,委托人与第三人应当不直接发生合同关系,而是先由受托人承受合同后果,再由受托人依据委托合同将该法律后果移转于委托人。但是第三人在订立合同是制度受托人和委托人的代理关系的,受托人和委托人订立的合同则直接在第三人和委托人之间发生效力。在此情形,委托人是受托人和第三人所订合同之外的人,站在受托人和第三人所订合同的角度看,委托人是合同外的特定第三人,而合同对他有约束力。通过以下案例具体说明:

2000年株洲日出江南实业公司与北京鑫金榜广告公司签订了广告代理合同,约定江南公司委托鑫金榜公司在中央电视台独家代理其广告。之后鑫金榜公司已广告代理商的名义与中央电视台广告部签订了一系列中央电视台广告播放协议书。协议书中客户的名称均为江南公司,广告内容为“日出牌太子奶”。2001年1月1日期,“日出牌太子奶”广告和赠播

广告如期按要求播出。后应江南公司的要求,中央电视台于2001年7月1日起停播了该广告,其实际播出时间为6个月,广告费应为4444.4449万元。江南公司尚欠2473.0049万元广告费未付。由于江南公司未按期足额支付广告费,中央电视台已停止了鑫金榜公司在该台继续进行广告代理的资格。至此,鑫金榜公司向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起诉江南公司,请求江南公司支付原鑫金榜公司欠交中央电视台的广告费2482.7049万及逾期违约金2500万元;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5[5]

在本案中,鑫金榜公司与中央电视台广告部签订的广告播出协议,显然符合《合同法》第402条规定的直接约束委托人和第三人的合同,所以虽然委托人江南公司未参与的合同订立,但其不得不承担该协议的违约责任。江南公司是广告播出协议外的特定第三人,但是该协议对它有约束力。

二债权的不可侵犯性理论

对于债权的不可侵犯性理论,英国和法国判例对此都持肯定态度。日本受到影响也同样持肯定态度。其中对债权的不可侵犯性理论有重大贡献及对合同权利义务相对性原则有革命性意义的突破的是1853年发生在英国的拉姆利苏吉厄(Lumley v. Gye)一案。在该案中,一个戏院的老板拉姆利(Lumley)与歌星维戈(Wager)签定契约,约定由维戈在一戏院独台演出三个月。就在合同履行前,另一戏院老板吉厄以高薪将维戈拉走,从而使维戈违反了其与拉姆利的演出合同。后来虽然拉姆利获得了法院颁发的禁止令,但维戈无意履行原来的契约。于是拉姆利就像法院起诉要求吉厄赔偿损失。上诉法院判决拉姆利获胜。6[6]拉姆利苏吉厄案的积极意义在于它突破了合同相对性的约束,并将具有身份关系的主仆引诱之诉扩张到非具有主仆关系的待履行合同,从而为将侵害债权的第三人之行为确定为独立的侵权行为类型奠定了基础。

在我国,台湾的法律学者多支持肯定说。认为台湾法第一八四条第一项前段所称:“因故意或过失不法侵害他人权利者,负损害赔偿责任”,其所称权利除绝对权(物权,人格权)外,尚包括债权,认为任何权利既受法律之保护,当不容任何人侵害。物权当然,债权又何独不然。故债权亦得为侵权行为之客体。但是,王泽鉴先生却对此有不同意见:“惟依吾人所信,应以否定说为是”,认为债权不具对抗一般第三人之效力,第三人对之并不负义务,自无侵权之可能。于此,旨在适当维护第三人活动之自由,不致因故意或过失侵害债务人或给付标的,即应对债权人负损害赔偿责任。否则可能导致侵害债权之第三人的责任范围漫无边际。7[7]我国大陆学者认为要审慎对待,现在适用法律的依据也不足,但从我国《合同法》第121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违约的,应当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间的纠纷,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约定解决。”来看,基本上是否定第三人侵害债权责任的。8[8]虽然在立法上未予肯定,但还是不乏有很多学者对此持坑定态度。如史尚宽教授在《债法总论》中就肯定了债权的不可侵性:债权有无绝对性或不可侵性,即债之关系是否得由第三人加以侵害,虽有积极消极两说,要以积极说为是.盖债权虽为相对权,而相对权并非不容有不可侵性。既为权利,则一般人负有不为侵害的消极义务,故如有第三

[5] 李永军主编:《合同法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版,第248页

[6] [英] 丹宁:《法律的训诫》,刘庸安译,法律出版社1985年版,第152页。

[7] 王泽鉴著:《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四册,第93页。

[8] 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下册,第620页。

[9] 史尚宽著:《债法总论》 2000年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2页

[10] 江平主编:《民法学》第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31页

人加以侵害,则不可不使其负侵权行为之责也。9[9]再如江平教授主编的《民法学》一书中也认为应当在一定范围承认债权的不可侵犯性合理存在。因为,传统民法之所以不承认债权具有不可侵犯性,是因为在严格区分债权与物权的民法体系中,物权有公示方式第三人能够知道权利的存在,所以即使承担侵权责任也不是不测的打击。而债权没有公示方式,第三人难以知道债权的存在,所以即使真正侵犯了债权而让其承担侵害责任也是不测的打击。然而,如果一个人明明知道他人的权利存在,而仍然去侵犯,则让其承担侵犯债权的责任,也是具有合理性的。10[10]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债权作为债权人的合法利益,必然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具有不可侵性。若采取否定说,显然不利于对债权的保护。如果之前所述的英国的拉姆利诉吉厄一案中,因为吉厄的故意而使债权人拉姆利的债权落空,而遭受了重大损失,而第三人吉厄却因侵害债权之行为而获得很大的利益。若法律不承认债权的不可侵性则可能导致,在市场竞争中,许多人会在利益的驱使下积极的侵害债权,而不用担心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这样显然有悖社会交易及民法中的公平正义原则,使得原本脆弱的债权更难以得到应有的保护。而且当债权人因此遭受巨大损失时,若债权人只能依违约而向债务人请求损害赔偿,会使债务人为其基于债权平等性而做出的选择而承担十分沉重的,甚至可能远远超出其所能预料的损害赔偿责任,而第三人却可能在故意侵害债权人合法利益的情况下获取了利益,并且不用为此承担任何不利后果。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生活中交易的公平,以及法律的公平正义原则,应当承认债权的不可侵犯性。但为了避免王泽鉴先生所担心的第三人活动之自由受到影响及侵害债权之第三人的责任范围过大,要对债权之不可以侵犯性作出明确的限制,即只有当第三人故意侵害债权人之债权的情况下,才可要求第三人对债权人的损失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这样限制下的债权不可侵犯性,既可以为债权提供有效的保护,也可令故意侵害债权人合法权益的第三人负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所以应当肯定债权在一定范围内的不可侵犯性。应当注意的是,债权的这种不可侵犯性只是作为债权相对性的例外而存在,决不是体系化的法律的逻辑必然性。

三债权保全制度

债权保全制度又称为债的对外效力(还应包括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效力),是指当事人一方在债的存续期间,实施削弱其履行债务的作为一般担保资力的财产,损害债权或者有害及债权的可能,债权人即可对债务人与第三人实施的行为行使代位或者撤销的权利,使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地积极的或者消极地处分财产的行为归于无效,以实现自己的债权。这种关系的行使,既不是对债的关系的效力,也不是对债的关系外的第三人的一般效力,而是债权人直接向第三人行使的权利。因此,债权保全制度赋予了债权以对抗特定第三人的效力,是债权效力范围扩张的又一表现。[11]11

债权保全制度源于罗马法上的“撤销之诉”,起初为破产案件而设置,后来扩大适用到非破产案件。《法国民法典》发展了这一制度,除在第1167条规定了债权人撤销权外,又增设了债权人代位权,编列在第1166条,构建了比较完备的债权保全制度。意大利、日本等国的民法借鉴了《法国民法典》的这一制度。《德国民法典》只规定了债权人撤销权,为认可债权人代位权。我国民国时期的民法典一并规定了这两种权利。12[12]

1、债权人代位权,是指债权人享有的,当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而损害到自己的债权时,得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怠于行使的财产权利,以保全自己的债权的权利。

[11] 杨立新著《债法总则研究》2006年第一版,第132页

[12] 王家福主编《民法债权》,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177页

[13] 王利明主编《中国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债权篇 2003年第2版,第65页

由此可见,债权人代位权使得债权具有了对债的关系以外的第三人即“债务人的债务人”的约束力。以下面的案例具体说明:

孙某为与他人合伙经营服装生意,向许某借款1.5万元,约定借期6个月,月息为银行利息的2.5倍,到期本息一起付清。孙某为许某出具了欠条。孙某用此款和别人合伙倒卖服装旧货,被工商机关查获,将旧货全部没收,并每人罚款1万元。孙某为翻本竭尽所有财产在再次营服装生意,又亏损,到了还款期届满,已经无支付能力。许某多次催要,孙某无法清偿欠款。某日,许某又向孙某催债,恰有姜某向孙某还款,孙某将话叉开,进行掩饰。许某经了解,原来孙某数年前曾借给姜某1万元做经营资金,现在本息也已达2万余元。孙某认为收回这2万也得还债,故欲放弃这一债权,给姜某做经营资金,日后自己入股共同经营。许某向法院起诉,请求孙某以此款清偿债务。孙某辩称该债权已经放弃,无法清偿债务,但没有证据。13[13]

本案中债务人孙某为逃避债务,怠于行使对姜某享有的债权,损害了债权人许某的债权。则许某作为本债的债权人可以行使债权人代位权,得以向法院提出代位行使孙某的债权而得以直接向其与孙某的债的关系外的第三人姜某(即次债务人)请求清偿。可见,债权人代位权作为债权人用以对抗债务人对其责任财产的消极减少行为,从而保护自己债权的权利,对债的关系外的第三人具有效力。

2、债权人撤销权,是债权人享有的为保全其债权,对债务人处分作为债的履行资力的责任财产的行为,请求法院予以撤销的权利。所以,基于债权人撤销权,债权人得以对抗债的关系之外的不特定第三人(但有偿取处分的受益人需具有主观恶意),是债权效力范围的扩张。以下述案例具体说明:

原告侯某与被告王某应债务清偿而发生纠纷,诉至某市法院。经调解,双方达成协议,王缪偿还本金和利息28795元,并以王某所有的房产一座作为抵押。履行期限届至,王某还没有还款。侯某申请执行,法院拟以抵押的房产清偿债务,案外人尚某提出异议,认为王某抵押的房产是自己的私产,包括王某所有的那部分财产王某也处分给了尚某。并且尚某出具了其余王的离婚调解书,王与尚离婚时,已将全部夫妻共同财产分给尚某所有。经查,王与尚结婚多年,有一栋面积为236.88平方米的小楼。在王某与侯某达成债务清偿协议时后,王某、尚某为逃避债务,决定假离婚,遂去异地法庭起诉,达成离婚调解协议,将全部夫妻共同财产,包括王某所有的119.95平方米的房屋产权,都处分给尚某所有。离婚后二人仍然同居。王某据此拒绝履行债务。[14]14

本案中王某与尚某假离婚并将其在夫妻共同财产中的部分全都处分给尚某(包括其作为抵押的房产),实施了减少其责任财产的积极处分行为,使侯某的债权产生了需要保全的必要,(而且王某的处分行为的是无偿的,因而不用考虑主观恶意的要件)所以,债权人侯某得向法院请求行使债权人撤销权,而使王某对其财产的不当处分被撤销,使第三人尚某因此失去从该处分中获得的利益。可见,债权人撤销权作为债权人用以对抗债务人对其责任财产的积极减少行为,从而保护自己债权的权利,对债的关系外的第三人具有效力。

四债权的担保之保证

保证是债权的担保的一种,是指债的关系外的第三人作为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由此可见,保证是债券的效力范围扩张的又一表现。是由于保证人愿意为债权人清偿债务的意思表示,使债权对原本处于债的关系之外的保证人有了约束力。以下述案例来具体说明:

林某拟从某财务公司借款100万元,请利康酒店、保利商行而家企业共同担保。在合同书中利康酒店和保利银行负责人均声称“若林某不能还款,愿意代为履行”,并签字盖章。

[14] 王利明主编《中国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债权篇 2003年第2版,第47页

后林某到期无力还款,财务公司鉴于林某和保利公司一直经营不善,资产不多,遂直接告利康酒店,要求其代债务人还本付息,并承担违约责任。利康酒店提出,原告应先找林某要求其还债,即使林某不能还,也应将保利公司也列为被告,因为利康酒店曾与保利公司达成协议,若林某不能还款,双方各承担50%。而且保证书写明“代为履行”,因此,即使有责任也只限于偿还本金,不能承担支付利息的责任和违约责任。[15]15

本案中利康酒店和保利公司共同为债务人林某做出了保证,所以债权人财产公司的债权对利康酒店和保利公司具有约束力。由于合同书中写明“若林某不能还款”,所以认为离开酒店和保利公司做出的保证均为一般保证,只需对执行完林某的财产后人未得到清偿的债务进行补充清偿。所以,如果法院对林某的财产强制执行后人无法全部清偿,则债权人财产公司得请求保证人利康酒店和保利公司对不足部分进行补充清偿。且利康酒店和保利公司在保证时并未明确约定份额,所以推定为连带共同保证,即财产公司可以选择请求利康酒店和保利公司共同或者只请求其一进行补充清偿,利康酒店和保利公司不得以它们之间的协议为由对抗债权人财产公司。可见,由于保证人的保证,债权人得以在必要时对保证人主张债权来实现自己的债权,是由于保证人的意思表示而使债权人债权的效力范围获得了扩张。

五经预告登记的合同之债

《物权法》第21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按照《物权法》,不动产物权变动合同属于债权合同,因此,买卖房屋或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的预告登记,是对债权合同的登记,但是因为预告登记具有权利公示的效果,不特定的第三人受到预告登记的约束,因而经预告登记的债权合同产生了约束不特定第三人的效力。且根据该规定,,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第三人不能取得物权。16[16]

以上五种情况都是民法上对债权的效力范围的扩张,使债权具有了对其债的关系以外的第三人的约束力,其意图均在使本已处于弱势的债权得到应有的保护。它们来源于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是长期以来在民法解决这些问题、维护市场交易公平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形成的;是民法平衡人们利益、实现公平正义的智慧结晶;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对债权的每一次扩张都是民法上的一次尝试,所以不能不对其小心谨慎。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债权受到侵害,债权人、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利益失衡问题,维护交易公平,但还要避免矫枉过正,使债的关系以外的第三人承担不应承担的责任而遭受损失。债权的效力范围的扩张有其必要的限度,要在保障债权的前提下,不至使他人的合法利益遭受损失。但无论如何,债权的效力范围的扩张都只是作为债权相对性的特例而存在,任何一项扩张性的规定都并没有真正的破坏债权的相对性。就拿《合同法》第229条的“买卖不破租赁”原则来说,虽然看起来案例中仪表厂与赵某的房屋租赁合同对第三人李某具有约束力,使得李某不得以自己是房屋的所有人为由否认原租赁关系,也无权要求赵某腾退房屋。但这只是为了保护赵某的债权而使赵某和仪表厂的租赁合同自然地转化为赵某和房屋所有人(第三人)之间的房屋租赁合同,因此只是主体的自然变化,而债权的相对性并为发生实质性改变。《合同法》第402条中受托人以自己名义,在委托人授权范围内与第三人订立的合同,第三人在订立合同时知道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代理关系的,效力直接归于委托人的规定也是一样。其中受托人只是充当了委托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媒介,并不在合同真正约束的主体之列,故委托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合同的相对性并没有被破坏。再如买卖房屋或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的预告登

[15] 王利明主编《中国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债权篇 2003年第2版,第461页

[16] 刘心稳著《债权法总论》 2009年7月第1版,第11页

记,虽然使经预告登记的债权具有了如同物权一般的对不特定第三人的效力,但该效力的直接来源是预告登记的权利公示效果。而且事实上不动产在实行了预告登记的情况下是其物权的移转受到了限制,进而导致债务人基于此不动产的处分行为也同样受到限制,从而使该债权有了对不特定第三人的效力,并不是直接赋予了债权人对抗第三人之权利。综上,债权的效力范围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有扩张,但这并不能改变债权是相对权的这一性质,只是法律适应经济发展的产物,而作为债权相对性的例外在特定的情况之中有限的存在。

参考文献:

[1] 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下册修订第三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619页

[2] 江平主编:《民法学》第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405页

[3] 刘心稳著:《债权法总论》2009年7月第1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9页

[4]王利明主编《中国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债权篇2003年第2版,法律出版社第

359页

[5] 李永军主编:《合同法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版,第248页

[6] [英] 丹宁:《法律的训诫》,刘庸安译,法律出版社1985年版,第152页。

[7] 王泽鉴著:《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四册,第93页。

[8] 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下册,第620页。

[9] 史尚宽著:《债法总论》 2000年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2页

[10]江平主编:《民法学》第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31页

[11] 杨立新著《债法总则研究》2006年第一版,第132页

[12] 王家福主编《民法债权》,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177页

[13] 王利明主编《中国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债权篇 2003年第2版,第65页

[14] 王利明主编《中国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债权篇 2003年第2版,第47页

[15] 王利明主编《中国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债权篇 2003年第2版,第461页

[16] 刘心稳著《债权法总论》 2009年7月第1版,第11页

浅谈合同中债权与物权的区分[1]

浅谈合同中债权与物权的区分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之间常常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民事合同关系。随着1999年10月1日《合同法》和2007年10月1日《物权法》的施行,人们对《合同法》调整的债权和《物权法》调整的物权比较容易区别。但对具体的民事合同中的物权与债权则难以区分。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不承认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和无因性。物权行为的独立性,按照德国学者萨维尼的主张,债权合同和物权合同是两个不同的法律行为。债权合同的效力在于使双方当事人享有债权和负担债务,并不能发生物权变动。要发生物权变动,有赖于独立于债权合同之外,以直接发生物权变动为目的法律行为,即物权合同。物权行为的无因性,是指物权行为的法律效力是不受债权行为(原因行为)的影响。 一、债权与物权的概念 在民法领域中,财产权可分为债权与物权。债权是指,请求债务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它反映动态的财产流转关系。合同是典型债权。物权是指,权利人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它反映静态的财产支配关系。 二、债权与物权的区别 1、债权是请求权,是债权人请求债务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物权是支配权,以直接支配自己的物,并排除他人的非法干涉的权利。 2 、债权是对人权,而物权是对世权。 3、债权是相对权,权利人只能对特定的相对人主张权利。物权是绝对权,其权利人是特定的,义务人是不特定的,即物权人以外的所有人。 4、债权具有相容性,如一物二卖,两个合同都有效,但是物权具有排他性,一个物上只能有一个所有权,对于另一个人,其合同有效,但不能取得所有权,

只能请求债务人承担违约责任。 5、债权般是通过合同设定的,依据契约自由、意思自治之原则,债权具有任意性。物权法定原则,物权具有法定性。 6、债权的物权化。买卖不破租赁,便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代表。 7、物权与债权反映不同的财产关系,体现不同的经济利益。物权反映静态的财产支配关系,其体现的经济利益,是通过对作为物权标的物的物质资料的支配(使用、收益、处分),或者满足物权人生产、生活的需要(所有权和用益物权),或者实现物权人的债权(担保物权)。债权反映动态的财产流转关系,其体现的经济利益,是债权人通过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或者取得债务人给付的财产,或者获得债务人提供的劳务。 8、物权与债权的主体、客体不同。物权反映的财产关系是物质资料占有人与社会一般人之间的关系,故物权为对世权,以不特定的任何人为义务主体,任何人都依法负有不侵害他人物权标的物,不干涉、妨碍他人行使物权的不作为义务。债权反映的财产关系是特定当事人间的财产流转关系,故债权为对人权,以特定的债务人(财产转让方或劳务提供方)为义务主体,特定的债务人依债的内容对债权人负担给付财产或提供劳务等作为的义务。 9、物权与债权的效力不同:(1)物权与债权都有实行效力、保全效力和救济效力,但其内容各不相同。物权人无须他人意思或行为的介入,仅依自己之意愿,通过自己对标的物的支配行为,就能实现物权所内涵的经济利益,故物权的实行效力表现为对物的支配权,即对物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债权之实行则依赖于债务人向债权人为一定给付,非经债务人的给付而不能实现其债权的内容,满足债权人取得财产或获得劳务的利益,故债权的实行效力表现为债权人的请求权和受领权,即债权人依债的内容请求债务人为一定给付并

债权笔记

债权 一、总论 (一)概述 1.概念:发生在特定主体之间,请求为特定行为的法律关系。 A.特定主体:债权人(拿着借条的~),债务人(写借条的~) B.债权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权调整人与物的关系) C.特定行为:给付 为:积极的提供一定的财务或劳务 不为:消极的不作为 2.性质:请求权(相对于物权的支配权而言) 相对性 不可侵犯性(相对于第三人的效力) 对人性 3.债务(书P53) 4.债法内容 A.债法调整的对象:债的关系 B.债法的内容:(书p50) 债法总则主要指:债的一般关系,债的主题客体,内容以及债的发生变更 和消灭。 债法分则主要指:合同之债,债权之债,不当得利之债,无因管理之债, 单方允诺之债等。 C.债法的特征:债法是财产法;任意性;很强的国际性 5.债法的种类(书P60) A.发生原因:意定之债(合同),法定之债(不当得利,无因管理) B.主体人数:单一之债,多数之债 多数人之债:按份之债,连带之债 可分之债,不可分之债 C.标的:特定之债和种类之债 货币之债和利息之债 单纯之债和选择之债 6.债的效力 A.含义:债履行和不履行的法律效果,包括对债权人的效果和对债务人的。 B.对内效力: 债权人:请求给付;强制履行;损害赔偿 债务人:为给付;及时履行 1)正常履行 给付(钱啦,货物啦~ 受领 2)非正常履行 债权人债务人 给付(钱啦,货物啦~) 不受领赔偿

提存 C.对外效力 1)第三人愿意接受原债务约束(代位撤销p95) 2)侵权=>停止,赔偿 7.债权同物权的关系 A.社会功能的差异 1)物权为静态(归属);债权为动态(交易) 2)法律效力不同:债权无排他性,无优先性,无追及性,约定为意定少 为法定。 B.物权债权的转化 物权的债权化:物权担保,租赁 债权的物权化:买卖不破租赁 (二)履行 1.履行 三原则:全面履行,诚实守信,协作履行原则 2.不履行 A.履行不能(由债权人提出) 1)要件:债权关系成立(前提条件) 事实上不能(原因) 法律上不能(原因) 归责事由(主观过错) 举证责任在债务人(举证责任倒置) 2)效果:损害赔偿 代偿请求权 法定解除权(保护债务人) B.拒绝履行 1)要件:可履行而不履行 明示告知/消极行为 2)效果:债权人要求继续履行 强制履行 C.迟延履行 1)概念:能履行而不履行 2)效果: a)金钱债务,本金+利息(同期银行利息) b)债权人如果不受领的话可要求债务人进行损害赔偿(因为迟延使 意义丧失) c)债务人对在迟延期内发生的不可抗力负责 3)履行期 a)有确定日期的,履行期为日期当日(时间点) b)定期限的,期限的最后一天为最后履行期(时间段) c)分批履行,每一批约定的履行期限 d)例外:金钱债务不能使用效果 D.瑕疵履行 1)要件:已经履行,履行的不完全,可规则与债务人的是有,违反约定

与物权论企业破产程序中的债权

论企业破产程序中的债权与物权 内容提要: 本文从阐述企业破产程序中债权的类别和物权关系入手,对破产程序中涉及的债权与物权关系及其特点,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对企业破产程序中一些难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破产债权类别、物权关系、债权与物权关系。 债权问题是整个企业破产程序中的核心问题。企业破产必然引起破产人或他人财产权的转移,这就表明企业破产程序,不仅是对债权债务关系的调整,也关系到物权关系的调整。为此,认真研究企业破产程序中的债权与物权及其相互关系,对于保障企业破产法的正确实施,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企业破产程序中债权的类别 企业破产程序中的债权,主要是指以破产人为义务人,以相对应的权利人为债权人的债权。对于以破产人的债务人为义务人,以管理人为权利人的债权,《企业破产法(试行)》及《企业破产法》均未作出相应的称谓。从民法学的权利、义务关系上讲,债权和债务是相对应的,享有权利的一方就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一方就是债务人。但在破产程序中破产人是特定的义务主体,其享有的债权或其他权利,只能通过破产管理人行使,据此,破产管理人可以自己名义对债务人的债务人主张债权。

根据企业破产程序中各种债权的特点,债权可分为以下类别:1、以债权的权利主体为标准,可分为:以破产人为义务主体,以相对人为权利主体的债权和以破产人的管理人为权利主体,以破产人的债务人为义务主体的债权。以破产人为义务主体,相对人为权利主体的债权,称为破产债权,是企业破产程序中最普遍、最常见的现象。这种债权经依法申报,权利人即有权成为债权人会议成员,有权参加债权人会议,并依照法定清偿顺序参加分配。以破产人的管理人为权利主体,以破产人的债务人为义务主体的债权,是由管理人行使的财产请求权,从广义上说,也属于债权,但并非破产债权。《企业破产法》第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债务人的债务人或者财产持有人应当向管理人清偿债务或者交付财产。”对于债务人的债务人或者财产持有人对清偿债务或交付财产提出异议的,或者拒不履行义务的,依照该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经管理人或相对人申请,可由受理破产案的人民法院按民事诉讼审理。 2、以清偿顺序为标准,可分为:优先清偿权:即破产费用、共益债务;第一顺序债权。即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列入职工个人帐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第二顺序债权。即破产人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用和所欠税款;第三顺序债权。即普通破产债权,包括银行和其他债权人未设定财产担保的债权。 3、以债权的设定破产人是否提供了财产担保为标准,可分为有财产担保的债权和无财产担保的债权。有财产担保的债权享有优先受偿权;无财产担保的债权为普通债权。

物权与债权的区别

四、物权与债权得区别与联系、 1、债权就是请求权,就是债权人请求债务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得权利。物权就是支配权,其可以直接支配自己得物,并排除她人得非法干涉。?2、债权就是对人权,而物权就 是对世权。 3、债权就是相对权,权利人只能对特定得相对人主张权利。物权就是绝对权,其权利人就是特定得,义务人就是不特定得,即物权人以外得所有其她人都负有尊重物权人直接支配物并排除她人非法干涉得义务。? 4、债权具有相容性,例如一物二卖,两个合同都有效,但就是物权具有排她性,一个物上只能有一个所有权,对于另一个人,其合同有效,但不能取得所有权,只能请求债务人承担赔偿责任。? 5、债权就是通过合同设定得,合同就就是最典型得债权,所以具有任意性,契约自由、意思自治。物权法定,物权具有法定性。 6、债权得物权化,物权得债权化。农村承包经营权要解决得就是农民对集体经济土地得占有、使用、收益与处分得问题,就是物权问题、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合同就是典型得物权债权化,既然其就是债权,那么对其得保护就不如对物权这种绝对权、支配权得保护,所以又把债权用益物权化,这就就是 债权得物权化。

7、物权与债权反映不同得财产关系,体现不同得经济利益物权反映静态得财产支配关系,其体现得经济利益,就是通过对作为物权标得物得物质资料得支配(使用、收益、处分),或者满足物权人生产、生活得需要(所有权与用益物权),或者实现物权人得债权(担保物权)。债权反映动态得财产流转关系,其体现得经济利益,就是债权人通过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或者取得债务人给付得财产,或者获得债务人提供得劳务。 8、物权与债权得主体、客体不同物权反映得财产关系就是物质资料占有人与社会一般人之间得关系,故物权为对世权,以不特定得任何人为义务主体,任何人都依法负有不侵害她人物权标得物,不干涉、妨碍她人行使物权得不作为义务、债权反映得财产关系就是特定当事人间得财产流转关系,故债权为对人权,以特定得债务人(财产转让方或劳务提供方)为义务主体,特定得债务人依债得内容对债权人负担给付财产 或提供劳务等作为得义务、 9、物权与债权得效力不同 :1)。物权与债权都有实行效力、保全效力与救济效力,但其内容各不相同.物权人无须她人意

物权与债权的区分及其相对性问题论纲(一)

物权与债权的区分及其相对性问题论纲(一) 摘要]物权与债权作为两类最基本的财产权,既相伴而存,有着密切的联系,又相离而立,在性质、客体、设定、效力、期限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近现代法上,物权与债权的目的性与手段性在发生着更迭与交错,特定领域的债权有物权化的现象,某些物权也有债权化的趋向,物权与债权还有性质上的渗透与融合的问题,体现出两者的区分具有相对性。了解并正确对待这种现象,对于物权与债权的类别整理、立法的完善和复杂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物权,债权,债权的物权化,物权债权化物权与债权之特性及其基本差别,学界所见略同,惟有归纳、表述上的细节差异。近现代民法之分则部分,将物权法与债权法分别列编,也已成定制。然物权与债权的区分,并非绝对,而是具有相对性,二者在诸多情形下有交错、渗透乃至融合的现象,这点,国内学界的重视程度及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尚有欠缺,立法上的规制也颇有不足。本文拟对此作些初步的探讨,冀能引起对该问题的广泛、深入之讨论和立法上的关注。一、物权与债权的联系与基本区别无论是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的商品交换,还是近现代市场经济中自由的商品流通,不可或缺的前提是对商品所有者的绝对支配权的肯定和自由处分权的保护。与此相应,无论是在“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的罗马私法中,还是在近现代市场经济法制之基础的民法上,均以保障商品所有者不受妨碍地支配其商品的所有权制度与保障所有者按照自己的的意思自由交换其商品的契约制度为其基干。罗马法中既已形成了物权与债权及其相区分的基本理念,中世纪的注释法学派又对此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随着近现代法上对权利体系性的逻辑要求,所有权法律制度与合同法律制度,遂被归纳称为物权法和债权法的抽象体系。在欧洲大陆,基于罗马法的传统,至19世纪完成了以所有权为中心,加上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和作为事实状态的占有所组成的抽象的物权体系;而契约作为债权债务发生的主要原因,与不当得利、无因管理和侵权行为等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一并构成更为抽象的债权体系。“1”(p3)在英美法系国家,虽因历史传统与法律观念的原因而未产生物权和债权的基本概念,但同样存在着与大陆法类似的所有权制度和契约制度。物权与债权作为一组相对应的民事权利,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和财产的结合表现为物权,当财产进入流通领域后,在不同的主体之间的交换则体现为债权。非有交易主体对标的物的物权,无从进行商品交换;商品在不同的主体之间进行交换的过程产生债权债务关系,即一方依约定承担将自己的财产让渡给对方的义务并享有请求对方为对待给付的权利;而交易的目的与结果,则是标的物上之物权的让渡与取得,形成新的物权关系。因此,可以说,商品之所有是交换的前提和归宿,物权是债权发生的基础和前提,①]也是债权运动的目的和结果,而物权的变动,又往往离不开债权(合同)之媒介。物权和债权构成了商品经济社会的最基本的财产权利,而民法关于物权和债权的规定则构成了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在近现代的法律观念和法律规定上,物权与债权作为反映不同财产关系的两类财产权,相伴而存、相离而立,这既是客观经济生活中不同的财产关系在法律上的必然反映,也是法观念与法技术发展和完善的结果。物权与债权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下列方面:(一)权利性质上的区别在权利的性质上,物权为对物的支配权,债权为对人的请求权,这是二者最基本的区别。物权是对特定的标的物为直接支配的权利,即物权人得依自己的意思及行为对标的物为管领处置并实现其利益,而无须他人的意思或行为之介入。物权人对标的物为支配的方式,可以是事实上的管领处分,也可以是法律上的管领处分,可以是有形的实体支配,也可以是无形的价值支配,举凡对物所得实施的任何行为均属之。物权人除遵守法律外,得完全基于自己的任意且仅凭自己的意思及行为即可实现其权利,义务人所承担的只是消极的容忍或不为侵害的义务。因此,物权的行使及实现即具有绝对性。债权则为请求特定的义务人为特定行为的权利,债权人欲实现其利益,必须借助于义务人履行义务的积极行为。在债务人为给付行为之前,债权既人不能直接支配该项给付的标的物,也不得直接支配债务人的行为,他只能通过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交付标

债权转化为物权都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的

遇到债务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www.doczj.com/doc/211112104.html, 债权转化为物权都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的 一、租赁权物权化 该效力集中表现为"买卖不击破租赁"原则,即房屋承租人得在出租人转让房屋时继续享有承租权,该租赁权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除此之外,租赁权物权化还包含如下几方面内容:承租人可基于对不动产的合法占有,对第三人侵害租赁物和租赁权的行为,可请求其停止妨害和赔偿损失。在一定条件下,承租人可为转租或租赁权让与之行为。 二、债权的公示 债权的设立,本无须公示,因为债权是相对权。但特定情况下为维护债权人的利益,当事人可通过一定的方式明示其权利的存在并取得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三、债权的优先力 传统债权理论认为债权是一个相对权,其权利的对象直接指向的

是人而非物,是债权人请求债务人为给付行为。在权利实现的安排顺序上并没有如同物权般规定有先后,因其在权利的效力上都是平等的,所以得平等受偿。然而在债权物权化的进程中,出现了在特定情况下,某些债权较之于其他权利具有特定的优先效力。譬如破产法上的工人工资优先权;海商法上的船舶优先权;民用航空法上的民用航空器优先权;合同法上的建设工程价款优先权等规定。 该规定是为适应社会生活之需要,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出于特殊的政策性考虑因素而做出的特别规定,其作用在于破除债权人平等原则以强化对某些特殊权利的保护。虽然被法律赋予优先权效力的特殊债权其基本性质虽不发生根本的改变,但却在权利的实现上具有了物权的某些特征。 四、债权成为物权客体 现代社会,随着商品交易规模的扩大和交易手段的多样化,使得债权不仅是种交换的权利,而且其自身也被作为可交换的物,即债权本身就是一种物权客体。 就债权本身作为权利客体而言,权利人在处分该债权或处于债权被侵害的情形时,往往会表现出为一定物权行为的特征。例如在债权人处分其债权时,有类似所有权人的地位。现代法上,债权也具有让

物权行为和债权行为理解

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的理解 介绍 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被誉为民法上的任督二脉,在民法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法考中,如果各位考生不能理解二者区别和联系,那么将会对法考中常见考点,如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善意取得、无处分权不影响买卖合同的效力等不能正确理解。准确理解二者区别和联系是民法学习更进一步的基石。 1、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的概念 1-1债权行为,指发生债权债务关系(给付义务)的法律行为。 1-2物权行为,指直接引起权利变动的法律行为,或者说直接使标的物权利发生得丧变更的 2、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的关系 2-1债权人基于债之关系,得向债务人请求给付,所谓给付包括作为与不作为。 2-2债之关系如果以不作为为其内容时,例如当事人约定深夜不弹奏钢琴,根本不涉及物权变动问题,与物权行为无关; 2-3债之关系如果以作为为其内容时,而其性质又属于劳务或物之使用收益时,与物权行为也无关涉; 2-4债之关系若系以所有权之移转(例如买卖、互易或赠与),或设定担保的约定为其内容时,就直接涉及物权变动,此时,才需讨论债权行为和物权行为的关系。 3、通过一个案例来理解 甲表示愿以其所有的电脑以1万元人民币比出售予乙,若乙承诺,而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时,双方的债权行为(买卖契约)即成立,甲负有交付电脑并移转电脑所有权的义务,乙负有移转1万元人民币的义务。此时,须讨论的是,甲电脑的所有权何时移转于乙,甲何时取得价金之所有权?盖债权行为仅发生债权债务关系,而不涉及物权变动,此时须考虑移转电脑或价金所有权的物权行为何时生效。 4、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的生效要件 4-1共同要件 (1)当事人有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健全 (3)标的确定、可能、适法、正当 4-2 物权行为特别生效要件 (1)物权行为生效须当事人有处分权为必要。 就物权行为性质而言,这是自然之理,既然基于物权行为可直接发生权利变动,那么若物之出卖人无所有权,如何可以依物权行为将所有权移转给买受人? (2)标的物须特定化 (3)须经公示 4-3 为何债权行为不以处分权为必要 (1)自概念本身而言,债权行为之发生给付义务,并不直接引起权利变动,因此债权债务者对标的物有无物权,在所不问; (2)自价值判断而言,如果债权行为的生效须以物权为必要,那么出卖他人之物、出租他人之物均不发生契约上之效力,与债务契约本意不符,也不符合交易的需要。

债权的物权化

简论债权的效力范围的扩张——债权的物权化 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1002班 姓名:杨洋 摘要:随着经济的逐渐发展,民法为适应经济生活也发生了一些与时俱进的改变。债权的效力范围的扩张是其中的一部分,主要表现为使债权在一些情况中具有了对债的关系外的第三人的效力,而对传统的债的相对性有了一定的突破。这些债权相对性的例外已经存在于现行的法律制度之中,总结与明确这些债权物权化的现象对我国民法典的编写具有重要意义。 Because of the developing of economy, civil law has been changed to suit the economic lives. The function scope of creditor’s rights expend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t, the main presentation is the creditor’s rights had the function to another person outside the debt in some special situation which is really a break of the traditional civil law. These exceptions of the relativity have existed among our civil law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compilation of civil law. 关键词:债权债权的效力范围债权的效力范围的扩张creditor’s rights ,the function scope of creditor’s rights, the function scope of creditor’s rights expending 在民事法律关系的架构中,债本发生于特定人之间,其效力不涉及债权人和债务人之外的第三人。但是,随着交易领域的扩大和交易形式的多样化,特定人之间的关系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因第三人的“入侵”而遭到破坏。为了巩固债的关系,保护交易安全,债法理论对传统的债的本质作某些修正,扩张了债权的效力范围,使债权在特殊情形下有了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因为债权具有了一些突破相对性的效力,学理上称此为,债权的物权化。1[1] [1] 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下册修订第三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619页 [2] 江平主编:《民法学》第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405页 [3] 刘心稳著:《债权法总论》2009年7月第1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9页 [4] 王利明主编《中国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债权篇 2003年第2版,法律出版社第359页

论物权法中物权和债权的区分

论物权法中物权和债权的区分 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键词: 物权法/区分/物权/债权 内容提要: 物权法制定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物权与债权的区分问题。区分物权和债权,不仅是关系到民法典体系问题,而且也关系到物权法体系的建构问题。物权与债权区分的具体意义在于,明确物权作为支配权的属性;明确物权具有对世效力和优先效力;明确物权客体的特定性;明确物权的法定性和公示性;明确物权的长期性。 物权与债权的区分是我国物权法制定过程中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物权独立存在的必要性以及物权法制定的价值,而且它还决定了物权法的内容以及体系的构建。按照通说,财产权是以财产利益为客体的民事权利,它可以分为物权与债权。[1]可见,物权是财产权的一种类型,是财产法的组成部分。 问题在于,是否有必要区分物权与债权,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物权法。在国外,也曾有一些学者对于物权与债权的区分提出过质疑与批评。譬如,在法国,两个著名的民法学者普拉尼奥尔(Planiol)和撒莱(Saleilles)都认为这一区分没有必要。普拉尼奥尔(Planiol)的"属人主义(personnali2ste)理论"认为,一切权利,尽管债权或者是物权都只在权利主体与义务主体之间发生关系,但一切权利都具有"对抗力",义务主体都有所谓"普遍性消极义务(obligationpassiveuniverselle)"。这一理论旨在减损物权的效力和物权理论的意义。但是,后世的法国学者普遍认为,普拉尼奥尔(Planiol)的理论混淆了权利客体和权利对于第三人的对抗性,法国学界主流学者也没有接受他的这一观点。[2]而撒莱的"客观主义(objective)理论"认为,物权与债权的区分,更多的是基于权利本身的财产与经济价值,而非基于权利本身所代表的法律联系。按照他的观点,一切权利都可以最后归结为"物权",这被认为是混淆了物权与债权这两个基本范畴。如今,法国民法学界的主流仍然普遍接受了物权和债权的区分观点。[3] 在我国物权法起草过程中,对于是否要坚持物权和债权的严格区分,仍然存在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物权、债权在性质上都是财产权,在法律上似乎没有区分的必要。有人认为",物权债权的区分在教学与研究上或许有一定的价值,但在实际生活中究竟有多大价值呢?有谁在向船东领取提单时,还要问一下这是债权还是物权?又有谁在承租公房时还要问一下这是物权还是债权呢?英美法上既无物权与债权之分,也找不到一个确切的与之对应的概念。英美法学家对物权概念是一头雾水,但这并不影响英美法国家的法律生活"。[4]这些学者主张,应当制定一部完整的财产权法,而不是物权法。笔者认为,这种看法虽不无道理,但是仍然值得商榷。 物权与债权的区分问题是民法学的基本问题,首先它关系到整个民法典体系的构建。典型的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如德国民法的体系就是建立于物权与债权的区分之上的。物权与债权的类型区分,与民法典编排体系,以及民事特别法的设置都有着密切联系。[5]一方面,德国式的编排体例的核心是设立总则,而区分物权与债权是设立总则的逻辑前提。《德国民法典》的总则编是以法律行为为核心建立起来的。法律行为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一概念之所以能够成功地被抽象出来,并在民法总则居于重要地位,就是因为在民法各分则中已经区分了物权行为和债权行为,这些具体的法律行为,就是德国法学家的"物权法上的法律行为"、"债权法上的法律行为"、"亲属法上的法律行为"以及"继承法上的法律行为"等,其中作为法律行为理论支柱的,就是物权法的法律行为(物权合意)和债权法的法律行为(债权合同)。[6]另一方面,按照德国法的模式,在分则中将财产权制度进一步区分为物权与债权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分则体系。在我国,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虽然都还没有采纳物权行为理论,但是按照通说,

试论物权与债权的联系和区别

试论物权与债权的联系和区别 一、概念 物权在本质上是一种支配权,即是指权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物的权利。物权是支配权、对世权、绝对权;物权具有排他性、法定性、物的权利的保护无期限性。 债权是请求权,是指权利人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债权是一种相对权、对人权、请求权;债权具有期限性、任意性、不具有排他性。 二、物权与债权的联系 物权为支配权,债权为请求权,二者一直存在着较大差异,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有些权利尽管从性质上属于债权,但是他们却具有了为普通债权所不具备的物权的效力;也有一些权利尽管从性质上属于物权,但是却具有了为普通物权所不具备的债权的效力。近现代民法上出现了物权债权化与债权物权化的理论,体现物权与债权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和相互混合的法律现象。 (一)、物权债权化 物权债权化,是指个别物权出现了不再恪守物权绝对、债权相对,物权法定、债权约定的分野,而呈现债权化的倾向。主要表现在: 1、所有者将物权及其收益体现在一定的政权中,通过债权的流通实现物权的价值。 2、动产善意第三人中的所有权债权化,在此情况下,物权的对抗效力、追及效力被阻断,原物权人的物权请求权变为无权处分人的债权请求权。 3、所有权的观念化,即物权的外部动态性,是指物权与债权、股权的相互运动。 4、未公示而无对抗力的物权债权化,在采行登记对抗主义的国家,因未登记而不具有对抗要件的物权,如未办理所有权登记的所有权,没有排他性和对抗力,与债权几乎没有实质的差别。 (二)、债权物权化 债权物权化,是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律为了强化对一些特殊债权的保护,赋予了这些债权某些物权的效力,使这些债权具有物权化的倾向。主要表现在:1、租赁权的物权化,该效力集中表现为"买卖不击破租赁"原则,即房屋承租人 得在出租人转让房屋时继续享有承租权,该租赁权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2、预告登记制度使得经预告登记的债权具有物权的效力。 3、优先购买权的确认,优先购买权是指公民、法人在特定买卖关系中,依法享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于其他人购买出卖人的财产。 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物权法》和《债权法》颁布之后,基本上实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承包经营权的内容由法律进行了详尽具体的规定。 5、有担保的债权物权化,债权通过与担保物权的结合,实质上取得了物权的排他效力。 6、合同保全制度,是法律为防止因债务人的财产不当减少而给债权人的债权带来危害,允许债权人代债务人之位向第三人行使债务人的权利,或者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与第三人的法律行为的法律制度。 (三)、物权与债权具有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表现为二者的互用、互换、互动。由于物权法采取物权法定主义,对于那些法律没有规定的物权类型,常可以通过债权来满足社会经济生活的需要;对于那些违反物权法定主义规定创设的“物权”,虽不发生物权的效力,但可以转换为相应

物权与债权的关系(易懂版)

物权与债权的关系 物权与债权是民法中相对应的反应财产关系的民事权利,是民法中最基本的法律制度作为现代财产权的两大支柱,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实现对经济生活的调整。但是,二者也有显著地区别,表现如下: (1)概念 物权: 债权: (2)反应的财产关系不同 物权反应静态的财产关系; 债权反应动态的财产关系。 (3)主客体不同 主体 物权为绝对权,以不特定的任何人为义务主体,负有不作为义务。 债权为相对权,反应特定当事人之间的财产流转关系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相对的。义务有作为义务,也有不作为义务。 客体 物权为对物权,其客体原则上只能是特定的物质资料,而不能是他人作为的行为; 债权是对人权,其客体只能是债务人的给付行为,即使是以财产的给付为客体的债,债权也只能针对债务人的财产给付行为而不能直接针对其财产。 (4)内容不同 物权无需他人介入,仅凭自己的意思就可以实现对物的支配,即对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 而债权的实现需要债务人的给付,以满足债权人的利益。 所以说,物权是支配权,债权是请求权。 (5)效力 所谓“一物一权”,物权的排他性决定了其的优先效力和追及效力。 优先效力:1.物权优先于债权 2.同一物上的多项物权并存,成立在先的优先于成立在后的 追及效力:物权的标的物无论沦落何人之手,物权人都有权追及标的物行使物权,但为保护交易安全,物权的追及效力受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不动产登记 制度、取得时效制度的限制。 而债权因为平等性、相对性而不具有优先效力和追及效力。 债的平等性:对同一义务人的数个债权,只要到了清偿期,对债务人的财产都有平等的受偿权。 债的相对性:债权人只能向特定的债务人要求给付,不能向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要求给付,债务人纵使是因为第三人的原因不能履行债务,债权人也只 能请求债务人承担责任,而不能请第三人承担责任。 (6)期限 物权具有永久性和长期性;债权具有暂时性。 (7)变动 变动:发生、变更、消灭。 1,.物权的变动采取法定主义,其种类和内容均由法律直接规定,民事主体只能在规定下变动物权。

物权与债权的区别

物权与债权的比较 物权债权 概念 指权利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 内,对物的直接管理和支配,并 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是权利主体按照合同约定或者法 律规定,请求相对人为或不为特 定行为的权利 性质、特征 对世权,具有独占性、排他性, 反映物质财富的静态所有关系 对人权,不具有排他性,反映动 态的财产流转关系 法律关系主体 是特定权利主体和不特定义务主 体之间的法律关系 是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客体物物、行为、智力成果 内容 对物的直接管理和支配,并排除 他人干涉 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 权能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请求权和受领权 产生方式种类及内容均由法律创设 合同、侵权行为、不当得利、无 因管理 实现方式物权所有人自己行使权利实现权利须凭借债务人履行义务 效力有追及效力和优先权无追及效力和优先权 物权与债权的区别 金栋法律咨询网,免费帮您预约全国范围内处理财产继承、人身侵权、民事赔偿、合同纠 纷等案件的知名律师,全程为您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免费法律咨询热线:010-******** 北京知名债权债务清偿、继承、周军律师

一、物权与债权的区别 物权与债权为两种不同的财产权,具有以下种种区别: (一)物权与债权反映不同的财产关系,体现不同的经济利益 物权反映静态的财产支配关系,其体现的经济利益,是通过对作为物权标的物的物 质资料的支配(使用、收益、处分),或者满足物权人生产、生活的需要(所有权和用益物权), 或者实现物权人的债权(担保物权)。债权反映动态的财产流转关系,其体现的经济利益,是债 权人通过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或者取得债务人给付的财产④,或者获得债务人提供的劳务。 即使债权以财产给付为标的,在债的关系中,债权人亦仅能请求债务人为财产给付行为,不能 直接支配债务人的财产。对此王泽鉴先生指出:“债权不是对给付标的物之支配。给付之标 的,有为物之交付者,于此情形,债权人对于该给付标的,亦无支配权之可言,例如甲出卖某家用 电脑给乙,尚未依物权法之规定移转其所有权时,债权人乙尚非该电脑的所有人,不得直接支 配该物,排除当事人之干涉。”由于债权人对债的标的物并无支配权,自然也就不可能通过对标 的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而享受标的物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物权反映静态财产关系,债权反映动态财产关系,对物权与债权的这一区别点,学界 早已论及。例如,王家福先生主编的《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一书就将“债权反映着动的财 产关系,物权反映着静的财产关系”作为债权与物权的首要区别。但是,物权与债权内涵的经 济利益上的差别,却很少有人进一步追究。其实,按利益法学的基本观点, “权利的基础是利益”, 反映一定社会关系,体现一定利益,是权利最本质的属性。因此,在考察两种不同权利的区别时, 应当将它们反映的不同关系、体现的不同利益放在首位。 (二)物权与债权的主体、客体不同

关于物权与债权的比较

关于物权与债权的比较 物权的概念却是指反映对物的支配权这一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的一种固定的思维形式。任何概念必须经由同类事物之共性的提取、概括、抽象而形成。物权的概念,当然源于各种具体形式所表现的具体物权。 较之物权,债权概念的出现晚得多。从实际情况来讲,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肯定是对物质资料的占有和利用,因此,表现财产归属关系的物权制度肯定最早发生。而债权主要表现财产移转关系,其核心为商品交换,因此,在一种生产力低下从而财产流动极少的社会发展阶段,债权制度必然相对落后。只有当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发展到以社会分工和交换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时,只有当财产交换及流通成为一种普遍发生的社会现象时,债权制度才有其发生和发展的真正条件。故债权制度的形成必然晚于物权制度。 从不同角度出发,很多学者对于物权与债权的不同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 首先,从法律关系的构成及权利的产生着手,学者指出了物权与债权在主体特征上的区别:物权发生于特定的权利主体与不特定的义务主体之间,而债权关系发生于特定的权利义务主体之间,由此,决定了物权为绝对权,债权为相对权、对人权;[13]指出了物权与债权在内容上的区别:物权为支配权,债权为请求权;指出了物权与债权在标的(客体)上的区别:物权之标的为物,债权之标的为给付;[14]指出了物权与债权在权利产生方式上的区别:物权设定采法定主义,而债权(合同权利)的设定采自由主义,等等。 其次,根据权利之固有特性,学者指出了物权的直接支配性与债权的请求权性质、物权的排他性与债权的不具排他性、物权的绝对性与债权的相对性、物权的追及性与债权的无追及性、物权具有公示性而债权不必具有公示性、物权的独立处分性与债权的无独立处分性以及物权的永久性与债权的暂时性,等等。 除此而外,权利的效力、权利的保护方法等,也常被用来作为区分物权与债权的分析材料。

债权与物权的比较

债权与物权 债权与物权都是财产权,但是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1.反映的社会关系不同,债权主要反映动态的财产交易关系,物权主要反映静态的财产所有关系 物权是静态财产权,其社会机能是保护标的物的永续或恒常状态,明确对财产的归属和支配,侧重于财产的静态安全。而债权则是动态财产权,其社会机能是跨越时空障碍,实现财产的流转,保障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发生的商品交换得以实现,侧重于财产的动态安全。 2.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同,债是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即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特定的,债权是对人权,物权关系是特定的权力主体和不特定的义务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物权是对世权 物权对世上任何人都有拘束力,某人对某物享有物权时,其他任何人都负有不得非法妨碍其行使物权的义务,其义务人是不特定的。而债是特定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债权只对某个或某些义务人有拘束力,债权人得向其请求给付,其他人则不受债权的约束,即债权的义务人是特定的。如果因第三人的行为使债权不能实现,债权人也不得依据债权的效力向该第三人提出请求。 3.法律关系的客体不同,债权的客体是行为,物权的客体原则上是独体、特定的物,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的客体,依法律规定 物权的客体是物,该物必须是在事实上、法律上能供民事主体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物,既可以是物质实体,也可以是自然力。此外,在某些情况下,一定的权利也可以成为物权的客体。债权的客体则是给付,即债务人的某种特定行为。 4.法律关系的内容不同,债权包含的全能主要为给付请求权、给付受领权、保护请求权,债权人权利的实现需要债务人履行一定的行为,债权为相对权,物权包含的权能为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物权享有人行使及实现权利不需他人协助,物权为绝对权 物权的作用是保障权利人能够对标的物直接为全面支配或限定支配,并进而享受物的利益。而债是特定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债权的实现都需要债务人的协助,只有通过债务人的给付,债权人的债权方可实现。物权与债权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债权并未赋予权利人以对物的直接支配权,仅仅配备权利人以针对特定人的请求权。债务人对债权人负有给付的义务,但债务人并非债权人的支配客体。债权也没有给债权人以对财产的支配权。 5.权力产生基础不同,除法定之债外,债券的设定多为任意主义,物权严格遵循法定主义 6.权利的性质不同,债券为请求权、相对权,具有相容性和平等性,物权为绝对权、支配权,具有排他性和优先性 物权具有排他性和优先性,而债权为请求权,其具有相容性和平等性。依物权的排他性,在同一标的物之上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互不相容的物权存在,且物权可直接排除不法之妨碍;而按照债权的相容性,在同一标的物上,允许同时或先后设立数个内容相同的债权,不发生排他效力。依物权的优先性,当同一标的物上并存数个相容的物权时,先成立的物权一般优先于后成立的物权;而按照债权的平等性,各个债权不论成立先后,均平等受偿。 7.权利存续期间不同,债券具有期限性,而物权中的所有权具有永久性

债权法总结

一、债的概念 1、概念:债为特定当事人之间得请求为特定行为的法律关系。 2、内涵:【1】债是一种法律关系 【2】债发生于特定的当事人之间 【3】特定当事人之间得请求为特定行为 【4】债的关系依照合同或法律规定而产生 二、债权的特征 (一)特征 1、债权为请求权 2、债权为相对权 3、债权具有相容性 4、债权具有平等性 5、债权的设定多具任意性 6、债权具有期限性 (二)区别债权与物权 1、债权为请求权,物权为支配权 2、债权的设定除法定之债外,合同之债的设定采任意主义,物权的设定为法定主义 3、债的发生,可由不法行为引起,物权的发生,只能由合法行为或事实引起。 4、债权为相对权,物权为绝对权 债权又可称对人权,物权又可称对世权 4、效力不同: 【1】物权具有排他性,债权具有相容性 【2】物权与债权同时存在于一物上时,物权具有优先效力。 【3】物权具有追及效力,债权无 5、债权具有期限性,物权无 (三)债权与物权的联系——债权的物权化 1、租赁权的物权化 2、预告登记 三、债权的权能 1、给付请求权——“请求力” 2、给付受领权——“保持力” 3、债权保护请求权——“强制执行力” 四、债的分类 1、法定之债:指债的发生及内容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债。 2、意定之债:指债的发生及其内容完全由当事人依其自由意思而决定的债。 3、主债:指两个并存的债中,居于主要地位,并能够决定债的命运的债。 4、从债:指在两个并存的债中,效力上居于从属地位的债。 5、特定之债:指于债成立之时,标的物即已特定的债。不可替代 【1】债务人负有交付特定标的物的义务,债权人也只能请求债务人交付该标的物。 【2】标的物若灭失,当然发生履行不能。若灭失的发生不可归责于债务人,其给付义务归于消灭。若可归责于债务人,则交付特定物的债务即转化为损害赔偿债务。

论文-论物权与债权的异同

目录 内容摘要…………………………………………………………第1页 关键词…………………………………………………………第1页 一、物权与债权的相同之处………………………………第1页 (一)物权和债权都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第1页(二)物权和债权都是非常重要的财产权利………………………………第1页二、物权与债权的不同之处………………………………第1页 (一)概念差别 (1) (二)法律特征之差别 (2) (三)债权与物权所属的物权法和债权法的地位不同 (3) 三、特权与债权的分类。 (4) (一)物权可以按照以下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4) (二)债的分类 (5) 四、物权与债权效力的异点 (7) (一)物权的效力 (7) (二)债权的效力 (8) 五、物权与债权的民事法律保护方式不同 (8) (一)物权的法律保护 (8) (二)债权的民法保护方式有债的担保和债的保全 (8) 结束语 (9) 参考文献 (9)

论物权与债权的异同 【内容提要】物权与债权都属于民法的一部分,在这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也有着各自的特性即构成他们的不同之处,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当今的以诚实守信,公平交易为首要原则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弄懂物权与债权的差别以及找到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显得极为重要。物权与债权最本质的区别是,物权是绝对权,也称对世权,他的主体是不确定的人。而债权时相对权,又称对人权,它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再者,它们的客体即标的物也不同,以及它们的概念、特征,所属法以及发生的法律效力、地位、作用以及民法的保护方式也大相径庭。在此,本人就概括的列述出来,可能有些不详尽之处。 【关键词】对人权对世权物权债权 一、物权与债权的相同之处。 (一)物权和债权都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事主体制度,物权制度,债和合同制度组成我国民法的最基本的内容。可见,物权和债权在民法中的重要地位,民法是调整人身关系 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调整人身关系的规则形成民法中的人身权法,调整财产关系的规则形成民法中的财产权法。财产关系是人们相互之间因财产的归属、利用和交换而发生的关系,财产的归属和利用关系表现为民法中的物权制度,财产的交换关系表现为民法的债权制度。 (二)物权和债权都是非常重要的财产权利。物权和债权是分别以物和债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