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C-13沥青配合比设计(完整版)

AC-13沥青配合比设计(完整版)

AC-13沥青配合比设计(完整版)
AC-13沥青配合比设计(完整版)

检测报告工程名称: /

检测项目: AC-13C目标配合比设计委托单位: /

发送日期: /

检测报告

项目负责:

报告审批:

批准:

检测报告

附:配合比设计及检测

1.送样集料筛分和密度试验结果

2.AC-13C沥青混和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2.1 AC-13C沥青混合料初试级配设计

设计成C、M和F三种不同粗细程度的级配结构,具体见附表2,示意图见附图1。

附图1 AC-13C沥青混合料级配结构示意图

2.2 矿料级配的确定

结合以往工程经验,确定本配比设计中的初始沥青用量采用4.6(%)(油石比)。

用油量为4.6%时C、M、F三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和矿料间隙率结果见附表3。

附表3中,三个级配的体积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沥青混合料类型为AC-13C,因此,选C级配作为目标级配。

2.3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根据马歇尔的试验结果,所选的沥青用量范围内,密度没有出现最大值,取目标空隙率对应的油石比4.88%为OAC1,即OAC1=4.88%,再从图上查得计算得之,即OACmin=4.02% OACmax=4.88%,即OAC2=(OACmin+OACmax)/2=(4.02+4.88)/2=4.45%。最佳油石比

OAC=(OAC1+OAC2)/2=(4.88+4.45)/2=4.67%,这里取4.7%的油石比作为设计值。

综上:设计油石比4.7%,对应马歇尔标准相对密度2.363,设计空隙率4.4%,理论最大相对密度为2.471,饱和度73.0%,马歇尔稳定度11.29kN,流值3.0 (mm),各项指标符合

AC25沥青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综合设计试验报告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班级: 1班 学号: 9 姓名:邱麟栋 指导老师:黄维蓉、可 完成时间:2016 年 5 月— 2016 年7月

目录 1. 设计试验目的与容 (1) 1.1 试验目的: (1) 1.2 试验容: (2) 2. 验原材料的选择与检测 (2) 2.1 沥青 (2) 2.2 粗、细集料 (3) 2.3 填料 (3) 3. 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 3.1 矿料筛分与级配曲线 (4) 3.2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6) 4. 配合比设计试验 (14) 4.1 浸水马歇尔试验 (14) 4.2 冻融劈裂试验 (14) 4.3 车辙试验 (14) 4.4 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检验 (17) 4.5 渗水试验 (17) 5. 配合比设计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沥青混合料综合设计试验体会 (19)

AC-25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比设计报告 1.设计试验目的与容 1.1试验目的: 随着国外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沥青路面在道路工程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加,对于路面而言,随着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使用品质不断提高,路面形式不断翻新和发展,如从砂石路面,块石路面逐渐演变为沥青贯入式、沥青碎石路面、碾压混凝土路面直至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及各类新型沥青路面。但随着交通量逐年递增,重载、超载车辆的比例日益增加,使得交通对沥青路面的要求也愈来愈高,面对这一现状,传统的沥青路面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公路的需求。 沥青混合料是由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按材料组成及结构分为连续级配、间断级配混合料。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开级配混合料等。按公称最大粒径的大小可分为特粗式(公称最大粒径大于31.5mm)、粗粒式(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26.5mm)、中粒式(公称最大粒径16mm或19mm)、细粒式(公称最大粒径9.5mm或13.2mm)、砂粒式(公称最大粒径小于9.5mm)沥青混合料。按制造工艺分为热拌沥青混合料、冷拌沥青混合料、再生沥青混合料等。 了解熟悉材料的组成结构、基本技术性质(包括力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工艺性质等)掌握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法,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参照规推荐的设计方法,选择合适的原材料,通过试验设计满足工程要求的下面层AC-25类型的沥青混合料。在原材料(沥青、矿料)选择好的基础上,掌握矿质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明确目标级配围。在此基础上熟悉沥青混合料的拌合、马歇尔试件成型、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包括路用性能试验方法、试验参数、试验结果计算与分析等);同时了解各地区的气候分区、降雨量和各季节的气温等,在进行综合设计试验时各等级公路的交通量、设计车速等也必须考虑。 通过理论知识和参考文献的学习,得知处于为夏热冬温地区,气候分区为1-4-1,本地年平均温在18℃左右,冬季平均气温在6-8℃,7月最高气温均在35℃以上,常年降雨量在1000-1450mm,满足气候分区为1-4-1的特征。所以将综合设计试验背景设定在地区的一级公路上,该公路沥青路面层采用三层结构,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例题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1] 一、基本要求 1.普通混凝土要兼顾性能与经济成本,最主要的是要控制每立方米胶凝材料用量及水泥用量,走低水胶比、大掺合料用量、高砂率的设计路线; 2.普通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主要参数参考下表 ; ②普通混凝土掺合料不宜使用多孔、含碳量、含泥量、泥块含量超标的掺合料; ③确保外加剂与水泥及掺合料相容性良好,其中重点关注缓凝剂、膨胀剂等与水泥及掺合料的相容性,相容性不良的外加剂,不得用于配制混凝土; 3 设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时,应用excel编计算公式,计算过程中通过调整参数以符合表1给出的范围。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普通混凝土ordinary concrete 干表观密度为2000~2800kg/m3的水泥混凝土。 2.1.2 干硬性混凝土stiff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小于10mm且须用维勃时间(s)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 2.1.3塑性混凝土plastic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为10mm~90mm的混凝土。 2.1.4流动性混凝土pasty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为100mm~150mm的混凝土。 2.1.5大流动性混凝土flowing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不小于160mm的混凝土。 2.1.6抗渗混凝土impermeable concrete 抗渗等级不低于P6的混凝土。 2.1.7抗冻混凝土frost-resistant concrete 抗冻等级不低于F50的混凝土。 2.1.8高强混凝土high-strength concrete 强度等级不小于C60的混凝土。 2.1.9泵送混凝土pumped concrete 可在施工现场通过压力泵及输送管道进行浇筑的混凝土。 2.1.10大体积混凝土mass concrete 体积较大的、可能由胶凝材料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导致有害裂缝的结构混凝土。 2.1.11 胶凝材料binder 混凝土中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称。 2.1.12 胶凝材料用量binder content 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2.1.13 水胶比water-binder ratio 混凝土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比。 2.1.14 矿物掺合料掺量percentage of mineral admixture 矿物掺合料用量占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2.1.15 外加剂掺量percentage of chemical admixture 外加剂用量相对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AC-13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1.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 (1)根据道路等级、路面结构层位及结构层厚度等方面要求,按照上述方法,选择适用的沥青混合料类型,并按照表8-22和表8-23(现行规范)或8-24和表8-25(新规范稿)的内容确定相应矿料级配范围,经技术经济论证后确定。 (2)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计算 1)组成材料的原始数据测定 按照规定方法对实际工程使用的材料进行取样,测试粗集料、细集料及矿粉的密度,并进行筛分试验,测定各种规格集料的粒径组成。 2)确定各档集料的用量比例 根据各档集料的筛分结果,采用计算法或图解法,确定各规格集料的用量比例,求得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曲线必须符合设计级配范围的要求,不得有过多的犬牙交错。当经过反复调整仍有两个以上的筛孔超出设计级配范围时,必须对原材料进行调整或更换原材料重新设计。 通常情况下,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设计级配中限,尤其应使0.075mm、2.36mm、4.75mm等筛孔的通过量尽量接近设计级配范围的中限。对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合成级配可以考虑偏向级配范围的下限,而对于中小交通量或人行道路等,合成级配宜偏向级配范围的上限。 2.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以OAC表示)。沥青用量可以通过各种理论公式计算得到,但由于实际材料性质的差异,计算得到

的最佳沥青用量,仍然要通过试验进行修正,所以采用马歇尔试验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方法。 (1)制备试样 1)马歇尔试件制备过程是针对选定混合料类型,根据经验确定沥青大致用量或依据表4-10推荐的沥青用量范围,在该用量范围内制备一批沥青用量不同、且沥青用量等差变化的若干组(通常为五组)马歇尔试件,并要求每组试件数量不少于4个。 2)按已确定的矿质混合料级配类型,计算某个沥青用量条件下一个马歇尔试件或一组试件中各种规格集料的用量(实践中大多是一个标准马歇尔试件矿料总量1200g左右)。 3)确定一个或一组马歇尔试件的沥青用量(通常采用油石比),按要求将沥青和矿料拌制成沥青混合料,并按上节表8-7(现行规范要求)或表8-9(新规范要求)规定的击实次数和操作方法成型马歇尔试件。 (2)测定试件的物理力学指标 首先,测定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密度,并计算试件的理论最大密度、空隙率、沥青饱和度、矿料间隙率等参数。在测试沥青混合料密度时,应根据沥青混合料类型及密实程度选择测试方法。在工程中,吸水率小于0.5%的密实型沥青混合料试件应采用水中重法测定;较密实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应采用表干法测定;吸水率大于2%的沥青混合料、沥青碎石混合料等不能用表干法测定的试件应采用蜡封法测定;空隙率较大的沥青碎石混合料、开级配沥青混合料试件可采用体积法测定。 随后,在马歇尔试验仪上,按照标准方法测定沥青混合料试件的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 3.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AC-1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

试验报告 样品名称:AC- 13C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与试验 检验类别:委托试验 委托单位: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试验单位:湖南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

批准日期:2010年5月21日

湖南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 试验报告 主检:审核:审批: 湖南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

主检: 审核: 审批:

设计说明 1.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采用AC-13C型级配。根据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 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并结合刚果(布)国家1 号公路:施工地点为热带雨淋气候,常年平均气温为35C左右,最高气温40C-45 C,年降雨量大于1000mm勺具体情况,确定了相应的工程级配。 2.AC-13沥青混合料所用原材料均为委托单位来样,其组成为: (1)集料:取样地点为萨哈采石场。碎石规格和数量:0/0.3mm3.4kg, 0/2.36mm13kg,0/4.75mm22kg,0/16mm19kg,9.5mm20kg, 16mm29kg。 (2)沥青:道路石油沥青60/70,重量5kg。 ( 3) 沥青抗剥离剂:江西省上饶市恒大建材化工有限公司。 3.按规范要求,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真空实测法。 4.室内试验的拌和温度为160C,试件的击实成型温度为145C。 5.配合比设计试验及计算参数均以“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中附录B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中的程序及公式计算。 6.试验结果:经室内配合比设计试验与相关验证,确定AC-13沥青混合料目标配 合比设计的最佳油石比为%,在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时,其合成级配尽可能与目标 配合比级配曲线接近。目标配合比的各级材料比例见相关设计图表。 7.建议在混合料中添加2%的硅酸盐水泥,以提高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湖南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 2010 年5 月21 日 原材料试验

AC沥青砼配合比设计

AC-13型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K691+000沥青混凝土拌合厂) 工程名称:G214线清水河至结古段二级公路路面工程 监理单位:内蒙古交通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青海省公路工程建设总公司 施工桩号:K675+000—K705+000 报告日期:2005—7—6

AC-13型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一.前言 本工程位于G214线清(水河)至结(古)段,地处规范规定的寒区。施工段落K675+000-K705+000段,共计30公里。面层设计厚度5㎝,规格采用AC-13型。 二.原材料 .沥青 沥青由业主统购,为新疆克拉玛依生产的重交A-130A石油沥青。沥青进场后即进行了抽检,经检验沥青三大指标符合规范要求,详细数据如表1。 表1 沥青质量试验结果 根据中国气象站1961-2000年气温统计资料显示,56034号区站(清水河地区)7天平均高气温为18℃,极端最低气温为-43℃。根据计算,该地区路面预计高温度T20㎜=℃,路面表面预计低温度T SURF=℃.该沥青经试验计算分析,属溶凝胶型沥青,当量软化点T800=℃,当量脆点=℃,当量脆点距路面表面预计低温度尚有℃的差值,只能在配合比设计中尽可能地提高沥青用量,尽最大限度地避免路面低温裂缝。 .粗集料 采用大型反击式联合破碎机破碎,破碎机生产三种矿料,S10碎石,S12碎石和S15石屑。10-15㎜碎石㎜筛上筛余量偏多,不符合S10规格,但不影响使用。5-10㎜碎石符合S12规格,0-5㎜石屑符合S15规格。各种材料筛分结果如表2。 表2 各种粗集料的筛分结果 按规范对碎石质量的检验结果如表3,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可以使用。

AC-20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

设计说明 1.AC-20C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范围来自于“路面技术交底文件”。 2.AC-20C沥青混合料所用原材料均为委托单位来样,其组成为: (1)集料:**碎石场石灰石碎石。按9.5mm~19mm(1#)、4.75mm~9.5mm (2#)、2.36mm~4.75mm(3#)、0mm~2.36mm(4#)备料。 (2)沥青:**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 (3)矿粉:拌合站自制石灰石矿粉。 3.按规范要求,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实测法。 4.室内试验的拌和温度为165(℃),试件的击实成型温度为140-145(℃)。5.配合比设计试验及计算参数均以“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附录B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中的程序及公式计算。6.试验结果:经室内配合比设计试验与相关验证,确定AC-20C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油石比为4.1%,在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时,其合成级配应尽可能与目标配合比级配曲线接近。目标配合比的各级材料比例见相关设计图表。

一.原材料试验 1.沥青试验结果 2.集料试验 (1)集料原材料来样筛分试验结果

(3)各级粒径集料的相对密度试验结果

(5)细集料试验结果 二.AC-20C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 1.AC-20C型沥青混合料设计级配范围 2.AC-20C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要求 孔隙率不是整数时,由内插确定要求的矿料间隙率最少值。

三.AC-20C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验 1.各级集料在混合料中的比例及合成级配 AC-20C混合料矿料合成级配曲线如下图所示:

2.目标配合比马歇尔试验结果 AC-20C型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确定图

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XXX路 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XXXX路 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 设计报告 注意事项: 1.本报告未加盖检测单位报告专用章、缺页、添页或涂改均无效;无相关人员及签发人签字无效;未经检测单位许可复印无效; 2.对检测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向检测单位提出; 3.试验检测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执行,无标准的按双方协议执行。

XXXX检测中心设计报告

1.0 概述 受XXXX委托,XXXX检测中心承担了XXXX路工程上面层SMA-13型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工作。本次改性沥青混合料SMA-13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方法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JTG F40—2004)进行设计。 2.0 设计依据 上面层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依据以下标准规、规程: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JTG F40-2004); 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3.0 原材料试验 本次试验所用集料、矿粉、沥青均为委托方送样,各原材料规格及产地如下: 1、沥青:XXX产SBS改性沥青; 2、集料:XXX产玄武岩(碎石1:9.5~13.2mm、碎石2:4.75~9.5mm) 3、细集料:XXX产石灰岩(碎石4:0-2.36mm) 4、矿粉:XXX矿粉厂; 5、木质素纤维:XXX(用量为混合料总质量的0.35%)。 4、抗剥落剂:XXX(用量为沥青质量的0.35%) 沥青、矿粉、粗集料、细集料、纤维试验结果如表3.0-1至表3.0-5。

AC-20沥青路面生产配合比设计报告

AC-20沥青混凝土 沥青路面生产配合比设计 一、概述 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结合规范及目标配合比,对我项目使用的AC-20沥青混凝土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 二、设计依据: 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 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4、《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5、设计图纸要求 三、生产配合比设计 1、原材产地 1)、集料铜川恒益建材有限公司 2)、矿粉、0-3mm机制砂铜川达从道建材有限公司 3)90#A道路石油沥青新疆克拉玛依炼油厂 2、生产配合比设计过程 拌和站按目标配合比设计确定各档集料的比例,经冷料仓给料、干燥筒混合加热、二次筛分、各热料仓取样筛分、合成级配、确定各热料仓的材料比例,根据目标配合比确定的最佳油石比取

4.45%的油石比基础上分别制备马歇尔试件、进行马歇尔物理及力学性能指标检验、确定出生产配合比最佳沥青用量及各仓集料的最佳配合比。 根据各热料仓矿料的筛分结果确定合成级配曲线,经过试配AC-20型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各热料仓矿料比例为1#仓:2#仓:3#仓:4#仓:矿粉=28%:5%:25%:38%:4%,其合成级配能够满足设计级配要求。 3、AC-20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 筛分及合成级配 100

4、最佳油石比确定 经过马歇尔最佳油石比试验(试验结果见相应试验记录)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中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以及按设计的矿料级配组成,依据目标配合比确定的最佳油石比取4.45%为基础做马歇尔试件,分别测定其马歇尔指标,其试验结果见下表: 5、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选定图 沥青最佳用量计算 OACmin=4.25,OACmax=5.15 a1=4.35, a2=4.35, a3= 4.3, a4= 4.7 OAC1=4.4,OAC2=4.7 最佳沥青用量OAC=4.4,最佳油石比4.6.

埃索ATB-30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

ATB-30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 安康至汉中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十堰至天水联络线陕西境内的主要段落,按照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设计,全长187.96公里。 我标段为A-M03合同段,其起讫里程为:K182+900~K221+775,沥青面层结构如下:下面层为12cm沥青稳定碎石ATB-30;中面层为6cm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上面层为4cm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 2、试验依据 ①《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②《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 ③《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④《路面工程施工图设计》 ⑤《高速公路路面施工技术指南》 3、原材料 ①沥青:沥青为埃索A-70#,经检验沥青的各项技术性能符合规定要求。 ②粗集料:采自七里沟料场,各项技术性能符合规范要求。 ③细集料:砂为双桥产中砂,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④填料:矿粉由七里沟生产,消石灰由陕西富平生产,消石灰与矿粉掺 配比例为30:70,其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以上各种材料的试验结果详见表1

二、设计步骤 1、确定级配及最佳沥青含量:根据原材料筛分结果,调整级配曲线,按照油石比2.7%、3.0%、3.3%、3.6%、3.9%进行马歇尔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最佳油石比。试验结果详见表 2、表 3、图1、表4: 表2 原材料筛分数据汇总表 表3 原材料比例及级配曲线表

图1 合成级配曲线图 由试验数据可知,毛体积密度无峰值,故取空隙率中值为OAC1,通过计算可得: a3=3.25, OAC min=3.09,OAC max=3.42 OAC1=a3=3.25 OAC2=( OAC min + OAC max)/2=3.25 OAC=( OAC1 +OAC2)/2=3.25 结合本路段设计交通量大、轴载重、夏季高温等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到路面性 能,确定最佳油石比为3.3%。 2、混合料水损害性能检验:按最佳油石比进行48小时浸水马歇尔试验与冻融劈裂性能检验,其各项性能结果详见表5: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继续教育自测试题答案

第1题 抗冻混凝土应掺()外加剂。 A.缓凝剂 B.早强剂 C.引气剂 D.膨胀剂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2题 一般地,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值为保证率为()的强度值。 A.50% B.85% C.95% D.100%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3题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配置强度计算时,根据统计资料计算的标准差,一般有()的限制。 A.最大值 B.最小值 C.最大值和最小值 D.以上均不对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4题 在混凝土掺加粉煤灰主要为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时,应采用()。 A.外加法 B.等量取代法

C.超量取代法 D.减量取代法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5题 进行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配制强度应比相对应的陆上混凝土()。 A.高 B.低 C.相同 D.以上均不对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6题 大体积混凝土中,一定不能加入的外加剂为()。 A.减水剂 B.引气剂 C.早强剂 D.膨胀剂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7题 在配制混凝土时,对于砂石的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采用的砂粒较粗时,混凝土保水性差,宜适当降低砂率,确保混凝土不离析 B.采用的砂粒较细时,混凝土保水性好,使用时宜适当提高砂率,以提高拌合物和易性 C.在保证混凝土不离析的情况下可选择中断级配的粗骨料 D.采用粗细搭配的集料可使混凝土中集料的总表面积变大,减少水

AC-20(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

设计报告首页

1 概述 受xxxx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委托,xxxx有限公司承担xxxx段新建工程xxxx 合同段xx标AC-20目标配合比设计。本次AC-20沥青混合料室内配合比设计参考施工图设计文件并依据我国《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以下简称“规范”)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以下简称“规程”)的要求进行了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2 材料 依据设计要求,进行了集料性质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1)、矿粉性质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2)、各种矿料外观质量照片如图2-1、70号道路石油沥青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3)。

压碎值 % ≯24T0316-2 005 对沥青的粘附性级5≮4T0616-1 993表2-2 矿粉性质试验结果汇总表 材料 名称 细度亲水系数 (%) 相对密 度 外观通过下列筛孔(方孔mm)的百分率(%) 石灰 石 矿粉 无团粒 结块 技术 要求 10090-10075-100<1≮ 无团粒 结块 试验 规程 T0351-2000 T0353-20 00 T0352-2 000 / 1#料 2#料 3#料4#料 矿粉 图2-1集料外观质量照

表2-3 70号道路石油沥青试验结果表 3 设计级配选择 初选级配 依据设计方法,在选择集料结构时,以4.75mm通过率为关键性筛孔,选用粗、中、细三个级配,选择三个级配的初试沥青用量,制作马歇尔试件,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出这三个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VV)、矿料间隙率(VMA)、沥青饱和度(VFA)、稳定度、流值等体积指标和力学指标。 AC-20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见表3-1,各种集料的筛分试验结果、三种试验级配的矿料比例及三种试验级配各筛孔尺寸矿料通过率明细见表3-2,三种试验级配曲线见图3-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实例JGJ55201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实例(JGJ/T55-2011) 一、已知:某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0,施工要求坍落度为75~90mm, 使用环境为室内正常环境使用。施工单位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取5.0MPa。所用的原材料情况如下: 1.水泥:4 2.5级普通水泥,实测28d抗压强度f ce为46.0MPa,密度ρc=3100kg/m3; 2.砂:级配合格,μf=2.7的中砂,表观密度ρs=2650kg/m3;砂率βs取33%; 3.石子:5~20mm的卵石,表观密度ρg=2720 kg/m3;回归系数αa取0.49、αb取0.13; 4. 拌合及养护用水:饮用水; 试求:(一)该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试验室配合比)。 (二)如果此砼采用泵送施工,施工要求坍落度为120~150mm,砂率βs取36%,外加剂选用UNF-FK高效减水剂,掺量0.8%,实测减水率20%,试确定该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假定砼容重2400 kg/m3)。

解:(一) 1、确定砼配制强度 f cu , 0 =f cuk+1.645σ=30+1.645×5 = 38.2MPa 2.计算水胶比: f b = γf γs f ce =1×1×46=46 MPa W/B = 0.49×46/(38.2+0.49×0.13×46)= 0.55 求出水胶比以后复核耐久性(为了使混凝土耐久性符合要求,按强度要求计的水灰比值不得超过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否则混凝土耐久性不合格,此时取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作为混凝土的水灰比值。) 0.55小于0.60,此配合比W/B 采用计算值0.55; 3、计算用水量(查表选用) 查表用水量取m w0 =195Kg /m 3 4.计算胶凝材料用量 m c0 = 195 / 0.55 =355Kg 5.选定砂率(查表或给定) 砂率 βs 取33; 6. 计算砂、石用量(据已知采用体积法) 355/3100+ m s0/2650+ m g0/2720+195/1000+0.11×1=1 a b cu,0a b b /f W B f f ααα= +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继续教育答案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第1题 抗冻混凝土应掺()外加剂。 A.缓凝剂 B.早强剂 C.引气剂 D.膨胀剂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2题 一般地,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值为保证率为()的强度值。 A.50% B.85% C.95% D.100%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3题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配置强度计算时,根据统计资料计算的标准差,一般有()的限制。 A.最大值 B.最小值 C.最大值和最小值 D.以上均不对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4题 在混凝土掺加粉煤灰主要为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时,应采用()。 A.外加法

B.等量取代法 C.超量取代法 D.减量取代法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5题 进行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配制强度应比相对应的陆上混凝土()。 A.高 B.低 C.相同 D.以上均不对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6题 大体积混凝土中,一定不能加入的外加剂为()。 A.减水剂 B.引气剂 C.早强剂 D.膨胀剂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7题 在配制混凝土时,对于砂石的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采用的砂粒较粗时,混凝土保水性差,宜适当降低砂率,确保混凝土不离析 B.采用的砂粒较细时,混凝土保水性好,使用时宜适当提高砂率,以提高拌合物和易性 C.在保证混凝土不离析的情况下可选择中断级配的粗骨料

D.采用粗细搭配的集料可使混凝土中集料的总表面积变大,减少水泥用量,且混凝土密实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8题 抗冻混凝土中必须添加的外加剂为()。 A.减水剂 B.膨胀剂 C.防冻剂 D.引气剂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9题 高性能混凝土中水泥熟料中铝酸三钙含量限制在6%~12%的原因是()。 A.铝酸三钙含量高造成强度降低 B.铝酸三钙容易造成闪凝 C.铝酸三钙含量高易造成混凝土凝结硬化快 D.铝酸三钙含量高易造成体积安定性不良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10题 抗渗混凝土中必须添加的外加剂为()。 A.减水剂 B.膨胀剂 C.早强剂 D.引气剂 答案:B 您的答案:B

AC-20沥青中面层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可编辑)

AC-20沥青中面层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 十天高速公路X标 AC-20沥青中面层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 设计使用规范、规程及标准 1、《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2、《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 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4、《高速公路路面施工技术指南》。 5、国家高速公路十堰至天水联络线陕西境内安康至汉中公路路面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原材料情况 1、沥青:采用壳牌A级90号道路石油沥青改性为SBS(I-C)改性沥青,各项指标均符合技术指南及规范要求如下表; 试验项目试验结果技术要求 针入度(25℃,100g,5s) (0.1mm) 66 60~80 针入度指数PI 0.2 不小于-0.4 溶解度(三氯乙烯)(%) 99.5 不小于99.0 运动粘度135℃(Pa.s) 2.4 不大于3.0 闪点(COC) (℃) 308.5 不小于230 弹性恢复25℃(%) 91.2 不小于80

延度(5cm/min,5℃) cm 39.1 不小于35 软化点(环球法)℃ 88.0 不小于 70 RTFOT后质量损失 (%) -0.1 不大于 1.0 针入度比 (%) 89.4 不小于 65 延度(5cm/min,10℃) cm 23 不小于20 2、矿质材料:①粗集料:采用西乡清泉石料厂生产的石灰岩碎石,粘附性5级,规格为19~26.5mm、9.5~19mm、4.75~9.5mm、2.36~4.75mm。 ②细集料:采用西乡清泉石料厂生产的机制砂,规格0~2.36mm③填料:采用沥青拌合站石灰岩磨细矿粉。 三、矿质混合料级配组成 根据组成材料筛分试验结果,经试配最后确定一组级配,各种材料比例为19~26.5mm、9.5~19mm、 4.75~9.5mm、2.36~4.75mm:0~2 .36mm机制砂:矿粉=6:33:23:9:26:3,详见矿料级配设计计算表。

AC-25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

AC-25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报告

沥青砼面层 AC-25C 型目标配合比设计 一、前言 由我项目部承担的溧阳市天目湖宾馆道路广场工程沥青砼下面层 AC-25C 型(粗粒式)最大公称粒径26.5mm ,矿料级配如下: AC-25C 型沥青砼矿料级配范围 表 一 试验室根据有关的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现将各项试验及目标配合比情况汇报如下: 二、原材料 1、沥青:采用了韩国70#沥青。针入度、延度、软化点及其他各项物理指标达到施工规范的要求,现将沥青的试验结果列表如下: 沥青的主要技术性质试验结果 试验项目 规范要求 试验结果 针入度(0.01mm )(25℃、100g 、5s ) 60-80 68 延度(15℃、5cm/min ) >100 >100 软化点(℃)(环球法) 44-54 49.0 与矿料的黏附性 >4级 5级 相对密度 实测 1.030 2、矿料 施工中采取的1#料(碎石)、2#料(瓜子片)是石灰岩,3#料(米砂)、 筛孔尺寸(mm ) 31.5 26.5 19.0 16.0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通过率 100 90- 100 75- 90 65- 83 57- 76 45- 65 24- 52 16- 42 12- 33 8- 24 5- 17 4-13 3-7

4#料(石屑)是玄武岩,填料(石灰岩矿粉)均产自溧阳。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施工规范的要求,试验结果表三、表四、表五。 AC-25C型沥青砼面层粗集料试验结果 指标规范要求试验结果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8 1#料17.6 2#料18.4 毛体积相对密度不小于 2.50 1#料 2.703 2#料 2.680 3#料 2.860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2.50 1#料 2.735 2#料 2.734 3#料 2.982 吸水率不大于(%) 2.0 1#料0.44 2#料0.71 3#料 1.42 对沥青的黏附性(不小于)4级5级 细长扁平颗粒含量不大于(%)18 1#料8.5 2#料10.2 水洗法<0.075颗粒含量不大于(%) 1 1#料0.1 2#料0.4 3#料0.8 AC-25C型沥青砼面层石屑试验结果 指标规范要求试验结果毛体积相对密度不小于 2.50 2.848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2.50 2.964 砂当量(%)≥60 72 水洗法<0.075颗粒含量 不大于(%) 15 9.3 AC-25C型沥青砼面层矿粉试验结果 指标规范要求试验结果密度不小于(t/m3) 2.50 2.716 亲水系数(%)<1 0.69

AC25目标配合比设计

AC25目标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GTM配合比设计方法) 1. 任务来源 受天津市天永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托付,进行津沧高速公路下面层AC-25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2. 依据要紧技术规范、试验规程 2.1 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2 JTJ 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2.3 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3. 原材料性质分析 津沧高速公路下面层采纳AC-25型沥青混合料。各原材料产地为:蓟县产石灰岩粗、细集料及矿粉;沥青为滨州70号石油沥青。试验样品由托付方提供。 3.1 沥青 对沥青按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了规定项目的试验检测。试验检测结果见表1。检测结果讲明该沥青样品符合70号A级沥青技术要求。 表1 70号A级沥青检测结果

3.2 矿料 沥青混合料中的矿料包括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 3.2.1 粗集料 粗集料10mm~25mm、10mm~20mm、5mm~10mm、 3mm~5mm石灰岩,试验项目及试验结果见表2。试验结果讲明,粗集料所检项目符合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关于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表2 粗集料技术性质

3.2.2 细集料 细集料采纳0mm~3mm石灰岩,试验项目及试验结果见表3。试验结果讲明,对细集料所检测项目均符合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关于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表3 细集料技术性质 3.2.3 矿粉 矿粉为石灰岩矿粉,试验结果见表4。试验结果讲明,对该矿粉所检测项目符合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关于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 表4矿粉技术性质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例题

例某工程现浇室内钢筋混凝土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 C30,施工采用机械拌合和振捣,坍落度为30~50mm。所用 原材料如下: 水泥:普通水泥42.5MPa,28天实测水泥强度为48MPa;ρc=??33,5~40mm石子=2650kg/m;:3100kg/m;砂:中砂, 级配2区合格,卵石s??33=1000kg/m。=2650kg/m;水:自来水(未掺外加剂),ρg w(采用体积法计算该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解:(1)计算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f:0cu,根据题意可得:f=30.0MPa,查表3.21取σ=5.0MPa,则kcu,f =f + 1.645σkcucu0,,=30.0+1.645×5.0=38.2MPa (2)确定混凝土水灰比m/m cw①按强度要求计算混凝土水灰比mm/cw根据题意可得:α=0.48,α=0.33,则混凝土水灰比为:ba??fm ceaw=???f?fm?0abceccu,0.48?48.050=0.= 38.2?0.48?0.33?48.0②按耐久性要求复核 由于是室内钢筋混凝土梁,属于正常的居住或办公用房屋内,查表3.22知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值为0.65,计算出的水灰比0.50未超过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因此0.50能够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 (3)确定用水量m w0根据题意,集料为中砂,卵石,最大粒径为40mm,查表3.24取m w0=160kg。 (4)计算水泥用量m c0.

m160计算:①w0kg=320=m=c0m/m0.50cw②复核耐久性 由于是室内钢筋混凝土梁,属于正常的居住或办公用房屋内,查表3.22知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为260kg,计算出的水泥用量320kg不低于最小水泥用量,因此混凝土耐久性合格。 (5)确定砂率βs根据题意,混凝土采用中砂、卵石(最大粒径40mm)、水灰比0.50,查表3.25可得β=28%~33%,取β=30%。ss(6)计算砂、石子用量m、m g0s0将已知数据和已确定的数据代入体积法的计算公式,取α=0.01,可得: mm320160g0s001.?0=1???1000265031002650m s0%% =30?100mm?g0s0 1348kg。、m=解方程组,可得m= 578kg g0s0 6)计算基准配合比(初步配合比)(。=0.50:11.81:4.21,=m:m:m320:578:1348=m/m g0s0c0cw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2. 15L检验和易性,各种材料用量分别为:在实验室试拌2.4 kg 水:石:20.22 kg 水泥:4.80kg 砂:8.67 kg ,用水泥浆后,水泥用量增加了0.24kg5%经检验坍落度为20mm,增加,粘聚性和保水性,重新检验和易性,坍落度 为40mm水量增加了0.12kg 均良 好。:8.67:20.22=1:1.72:4.01 )4.8+0.24(=石:砂:泥水:为比

ac-5目标配合比设计

津沧高速公路AC-25型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GTM配合比设计方法) 1. 任务来源 受天津市天永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委托,进行津沧高速公路下面层AC-25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2. 依据主要技术规范、试验规程 2.1 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2 JTJ 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2.3 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3. 原材料性质分析 津沧高速公路下面层采用AC-25型沥青混合料。各原材料产地为:蓟县产石灰岩粗、细集料及矿粉;沥青为滨州70号石油沥青。试验样品由委托方提供。 3.1 沥青 对沥青按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了规定项目的试验检测。试验检测结果见表1。检测结果表明该沥青样品符合70号A级沥青技术要求。 表1 70号A级沥青检测结果 检测项目单位 70号、A级 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结果试验方法 针入度(25℃,100g,5s)0.1mm 60~80 75 T 0604—2000 软化点(环球法)℃不小于46 46.0 T 0606—2000 延度(5cm/min,15℃)cm 不小于100 >100 T 0605—1993 含蜡量(蒸馏法)% 不大于2.2 1.2 T 0615—2000

闪点℃不小于260 286 T 0611—1993 溶解度(三氯乙烯)% 不小于99.5 99.96 T 0607—1993 密度(15℃)g/cm3实测记录 1.036 T 0603—1993 TFOT后 残留物(163℃,5h) 质量变化% 不大于±0.8 0.10 T 0609—1993 针入度比% 不小于61 74.7 T 0604—2000 延度(10℃)cm 不小于6 12 T 0605—1993 3.2 矿料 沥青混合料中的矿料包括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 3.2.1 粗集料 粗集料10mm~25mm、10mm~20mm、5mm~10mm、 3mm~5mm石灰岩,试验项目及试验结果见表2。试验结果表明,粗集料所检项目符合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关于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表2 粗集料技术性质 检测项目单 位 标准要求 粗集料试验结果 试验方法10mm~ 25mm 10mm~ 20mm 5mm~ 10mm 3mm~ 5mm 集料压碎值%不大于28 —16.2 ——T 0316—2005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30 —18.8 —T 0317—2005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2.50 2.827 2.842 2.843 2.847 T 0304—2005 毛体积相对密度—— 2.788 2.817 2.794 2.759 吸水率%不大于 3.0 0.5 0.3 0.6 1.1 对沥青的粘附性级不小于4 — 5 ——T 0616—1993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其中粒径大于9.5 mm 其中粒径小于9.5 mm % % % 不大于18 不大于15 不大于20 11.7 10.0 15.3 T 0312—200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例题样本

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一、基本要求 1.普通混凝土要兼顾性能与经济成本, 最主要的是要控制每立方米胶凝材料用量及水泥用量, 走低水胶比、大掺合料用量、高砂率的设计路线; 2.普通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 主要参数参考下表 表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参考表(自定, 待验证) ; ②普通混凝土掺合料不宜使用多孔、含碳量、含泥量、泥块含量超标的掺合料; ③确保外加剂与水泥及掺合料相容性良好, 其中重点关注缓凝剂、膨胀剂等与水泥及掺合料的相容性, 相容性不良的外加剂, 不得用于配制混凝土; 3 设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时, 应用excel编计算公式, 计算过程中经过调整参数以符合表1给出的范围。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普通混凝土ordinary concrete 干表观密度为~2800kg/m3的水泥混凝土。 2.1.2 干硬性混凝土stiff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小于10mm且须用维勃时间( s) 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 2.1.3塑性混凝土plastic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为10mm~90mm的混凝土。 2.1.4流动性混凝土pasty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为100mm~150mm的混凝土。 2.1.5大流动性混凝土flowing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不小于160mm的混凝土。 2.1.6抗渗混凝土impermeable concrete 抗渗等级不低于P6的混凝土。 2.1.7抗冻混凝土frost-resistant concrete 抗冻等级不低于F50的混凝土。 2.1.8高强混凝土high-strength concrete 强度等级不小于C60的混凝土。 2.1.9泵送混凝土pumped concrete 可在施工现场经过压力泵及输送管道进行浇筑的混凝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