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C20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

AC20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

AC20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
AC20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

设计报告首页

1 概述

受xxxx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委托,xxxx有限公司承担xxxx段新建工程xxxx 合同段xx标AC-20目标配合比设计。本次AC-20沥青混合料室内配合比设计参考施工图设计文件并依据我国《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以下简称“规范”)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以下简称“规程”)的要求进行了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2 材料

依据设计要求,进行了集料性质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1)、矿粉性质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2)、各种矿料外观质量照片如图2-1、70号道路石油沥青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3)。

表2-2 矿粉性质试验结果汇总表

1#料 2#料

3#料4#料

矿粉

图2-1集料外观质量照

检测项目单位试验值技术要求试验规程针入度(25℃,100g,5S)0.1mm 71 60-80 T0604-2011 延度(5cm/min,15℃)cm >100 ≮100 T0605-2011 软化点℃51.5 ≮46 T0606-2011 25℃时的相对密度— 1.027 —T0603-2011 3 设计级配选择

3.1 初选级配

依据设计方法,在选择集料结构时,以4.75mm通过率为关键性筛孔,选用粗、中、细三个级配,选择三个级配的初试沥青用量,制作马歇尔试件,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出这三个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VV)、矿料间隙率(VMA)、沥青饱和度(VFA)、稳定度、流值等体积指标和力学指标。

AC-20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见表3-1,各种集料的筛分试验结果、三种试验级配的矿料比例及三种试验级配各筛孔尺寸矿料通过率明细见表3-2,三种试验级配曲线见图3-1。

表3-1 AC-20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

图3-1 三种试验级配曲线

3.2 试验级配的评价

根据初始沥青用量4.2%进行室内拌和三种级配。采用马歇尔成型试件方法,成型试件温度145℃。初始沥青用量三种试验级配马歇尔试验结果汇总于表3-3。

依据表3-3的评价指标分析,可以得出级配2满足规范设计要求,级配1和级配3不满足规范设计要求,结合实际应用经验,本次配合比设计选择级配2为设计级配。

3.3 确定设计级配的最佳沥青用量

设计级配确定后,采用沥青用量 3.2%、3.7%、4.2%、4.7%、5.2%,成型试件温度145℃,分别制作马歇尔试件,试验结果见表3-4。

表3-4 五种沥青用量沥青混合料体积性质

图3-2 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选定图

由图可知OAC

1=4.39%,OAC

2

=4.15%,所以OAC=4.27%,最佳沥青用量取用4.3%。

3.4设计结果

通过表3-5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得出:级配2为设计级配,配合比比例为1#料:2#料:3#料:4#料:矿粉=34.5:21:10.5:33.5:0.5,最佳沥青用量取用4.3%。

4 沥青混合料验证试验

4.1 水稳定性检验

为检验AC-20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能力,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了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试验结果分别见表4-1和表4-2。

表4-1 浸水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

表4-2 冻融劈裂试验结果

注:*指条件冻融劈裂强度与非条件劈裂强度的百分比。

4.2 高温稳定性检验

试验条件:在60±1℃,0.7±0.05MPa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以检验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车辙试件空隙率及动稳定度试验结果分别见表4-3和表4-4,车辙试件见图4-1。

图4-1 车辙试件照片

5 室内目标配合比设计结论

根据所用的集料、矿粉、沥青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室内配合比设计,得到的设计沥青用量为 4.3%。通过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试验可知,混合料水稳定性能、高温稳定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因此本次目标配合比设计可作为工地生产配合比设计依据。

表5-1 设计沥青用量及矿料比例

沥青用量(%)

矿料名称及比例(%)

1#料2#料3#料4#料矿粉

4.3 34.5 21.0 10.5 33.5 0.5

混合料类型

集料级配,下列筛孔(mm)的通过率(%)

31.5 26.5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AC-20 100 100 96.8 87.3 76.5 58.8 41.9 27.8 21.1 15.3 10.3 6.7 5.4

以下空白

AC-20(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设计报告首页

1 概述 受xxxx路桥工程委托,xxxx承担xxxx段新建工程xxxx合同段xx标AC-20目标配合比设计。本次AC-20沥青混合料室配合比设计参考施工图设计文件并依据我国《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JTG F40-2004,以下简称“规”)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以下简称“规程”)的要求进行了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2 材料 依据设计要求,进行了集料性质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1)、矿粉性质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2)、各种矿料外观质量照片如图2-1、70号道路石油沥青试验(试验结果见表2-3)。 表2-2 矿粉性质试验结果汇总表

1#料 2#料 3#料4#料 矿粉 图2-1集料外观质量照 检测项目单位试验值技术要求试验规程针入度(25℃,100g,5S)0.1mm 71 60-80 T0604-2011 延度(5cm/min,15℃)cm >100 ≮100 T0605-2011 软化点℃51.5 ≮46 T0606-2011 25℃时的相对密度— 1.027 —T0603-2011 3 设计级配选择

3.1 初选级配 依据设计方法,在选择集料结构时,以4.75mm通过率为关键性筛孔,选用粗、中、细三个级配,选择三个级配的初试沥青用量,制作马歇尔试件,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出这三个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VV)、矿料间隙率(VMA)、沥青饱和度(VFA)、稳定度、流值等体积指标和力学指标。 AC-20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围见表3-1,各种集料的筛分试验结果、三种试验级配的矿料比例及三种试验级配各筛孔尺寸矿料通过率明细见表3-2,三种试验级配曲线见图3-1。 表3-1 AC-20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围

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XXX路 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XXXX路 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 设计报告 注意事项: 1.本报告未加盖检测单位报告专用章、缺页、添页或涂改均无效;无相关人员及签发人签字无效;未经检测单位许可复印无效; 2.对检测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向检测单位提出; 3.试验检测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执行,无标准的按双方协议执行。

XXXX检测中心设计报告

1.0 概述 受XXXX委托,XXXX检测中心承担了XXXX路工程上面层SMA-13型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工作。本次改性沥青混合料SMA-13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方法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JTG F40—2004)进行设计。 2.0 设计依据 上面层SMA-13改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依据以下标准规、规程: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JTG F40-2004); 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3.0 原材料试验 本次试验所用集料、矿粉、沥青均为委托方送样,各原材料规格及产地如下: 1、沥青:XXX产SBS改性沥青; 2、集料:XXX产玄武岩(碎石1:9.5~13.2mm、碎石2:4.75~9.5mm) 3、细集料:XXX产石灰岩(碎石4:0-2.36mm) 4、矿粉:XXX矿粉厂; 5、木质素纤维:XXX(用量为混合料总质量的0.35%)。 4、抗剥落剂:XXX(用量为沥青质量的0.35%) 沥青、矿粉、粗集料、细集料、纤维试验结果如表3.0-1至表3.0-5。

热再生AC-16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热再生AC-16沥青混合料 目 标 配 合 比 设 计 报 告

热再生AC-16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一、设计及试验依据 1、JTJ052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2、JT G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3、JT G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二、材料规格及产地 1、1# 仓(11_14mm筛)碎石安庆李冲石料厂 2、2# 仓(6_11mm筛)碎石安庆李冲石料厂 3、3# 仓(3-6mm筛)碎石安庆李冲石料厂 4、4# 仓(0-3mm筛)石粉安庆李冲石料厂 5、沥青(AH-70)中国石化公司 6、粗铣刨料老路面铣刨料 7、细铣刨料老路面铣刨料 三、原材料的基本性能 集料的基本性能测试值

集料密度测定值 沥青三大指标及密度测定值 表-3 四、AC-20混合料组成设计及马歇尔试验 1、沥青混合料级配要求 AC-16沥青混合料级配要求 表-4 2、依据规范(JT GF40-2004)得设计要求、根据各档集料筛分试验结果、按照AC-20级配控制范围、进行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

AC-16沥青混合料组配 表-5 经组配确定矿料配合比为 1#:2#:3#:4#:粗铣刨料:细铣刨料 = 25:15:9:21:15:15 合成级配符合规范要求、级配曲线如下: AC-16矿料级配图

3、依据矿料配合比按油石比4.5%制备马歇尔制件,并进行了马歇尔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马歇尔试验结果表表-6 五、室内配合比设计结论 根据集料及老路面铣刨料对厂拌热再生AC-20型沥青混合料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得出如下结论: 矿料配合比及油石比表-7 最佳油石比及密度、空隙率表-8 据马歇尔试验结果整理确定热再生AC-16型沥青混凝土最佳油石比为4.7%。当施工现场原材料发生变化时、必须重新进行相应的试验验证。

埃索ATB-30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

ATB-30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 安康至汉中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十堰至天水联络线陕西境内的主要段落,按照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设计,全长187.96公里。 我标段为A-M03合同段,其起讫里程为:K182+900~K221+775,沥青面层结构如下:下面层为12cm沥青稳定碎石ATB-30;中面层为6cm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上面层为4cm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 2、试验依据 ①《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②《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 ③《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④《路面工程施工图设计》 ⑤《高速公路路面施工技术指南》 3、原材料 ①沥青:沥青为埃索A-70#,经检验沥青的各项技术性能符合规定要求。 ②粗集料:采自七里沟料场,各项技术性能符合规范要求。 ③细集料:砂为双桥产中砂,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④填料:矿粉由七里沟生产,消石灰由陕西富平生产,消石灰与矿粉掺 配比例为30:70,其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 以上各种材料的试验结果详见表1

二、设计步骤 1、确定级配及最佳沥青含量:根据原材料筛分结果,调整级配曲线,按照油石比2.7%、3.0%、3.3%、3.6%、3.9%进行马歇尔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最佳油石比。试验结果详见表 2、表 3、图1、表4: 表2 原材料筛分数据汇总表 表3 原材料比例及级配曲线表

图1 合成级配曲线图 由试验数据可知,毛体积密度无峰值,故取空隙率中值为OAC1,通过计算可得: a3=3.25, OAC min=3.09,OAC max=3.42 OAC1=a3=3.25 OAC2=( OAC min + OAC max)/2=3.25 OAC=( OAC1 +OAC2)/2=3.25 结合本路段设计交通量大、轴载重、夏季高温等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到路面性 能,确定最佳油石比为3.3%。 2、混合料水损害性能检验:按最佳油石比进行48小时浸水马歇尔试验与冻融劈裂性能检验,其各项性能结果详见表5:

浅述厂拌热再生AC-20型沥青中面层配合比设计

浅述厂拌热再生AC-20型沥青中面层配合比设计 作者:奚林乐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30期 摘要:我国的公路养护将成为新的热点,而利于环保、低成本高效率的旧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为沥青路面养护提供了正确的方向。本文对厂拌热再生AC-20型沥青中面层配合比设计流程与注意要点进行阐述。 关键词:厂拌热再生沥青配合比 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10(c)-0070-01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是采用对旧沥青路面铣刨后,将RAP材料运送到拌和厂经热再生拌和设备加热后与新的沥青混合料按设定的掺加比例进行拌和后生产的沥青混合料,现提出如下施工指南。 1 原材料要求 厂拌热再生的原材料主要有新加沥青、新加集料、矿粉以及沥青面层RAP材料。 (1)新加沥青:沥青面层采用优质道路石油沥青,标号为70号或90号,其技术要求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要求。 (2)新加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粒径大于2.36mm。中面层采用石灰岩等碱性石料,应选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碎石,严格控制细长扁平颗粒含量,以确保粗集料的质量。集料质量应从源头抓起,派专人进驻集料加工厂,对不合格的集料不得装车、装船,对进场粗集料应按每2000T一次的频率进行检验。 (3)新加细集料: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人工轧制的米砂,石质为石灰岩,不能采用山场的下脚料。对进场细集料,施工单位应按每1000T一次的频率进行检验。 (4)填料:宜采用石灰岩碱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必须干燥、清洁,矿粉质量技术要求见表五,进场填料不少于每50吨检验一次。拌和机回收的粉料不能用于拌制沥青混合料,以确保沥青面层的质量。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徐培华1 陈梁2高文娟2 1、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陕西西安,710064 2、西安公路材料再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65 摘要:阐述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问题,依次从配合比设计任务和具体步骤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并提出主要控制点和配合比设计过程中需要继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厂拌热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1.概述 所谓厂拌热再生技术,是将旧的沥青路面混合料切削回收,集中到再生拌和厂,再根据旧混合料技术性能的变化,掺入不同的添加材料,然后拌和成符合路面技术性能要求的再生混合料,运入施工现场,摊铺并碾压成为新的沥青路面。厂拌再生技术在国内外应用非常普遍,其施工机械为多台功能单一的再生设备如路面铣削机(或冲击镐)、破碎筛分机、再生拌和机、运输厂拌设备、路面摊铺机及压路机等共同配合,完成全部再生作业。厂拌再生一般均采用热拌再生技术,再生混合料的级配、新旧料的掺配比例、温度及拌和均匀程度等,均由再生拌和设备进行控制。因此,沥青路面厂拌再生混合料的质量主要由再生拌和设备来实现和控制。 再生沥青混合料,因用了一定数量的旧路面材料,而使得在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

上,有别于新沥青混合料。在进行再生混合料组成设计之前,首先须确定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类型,对于高等级公路路面补修,一般来说,再生混合料类型要与原路面一致。当然,有时要根据路面病害的形成原因、摊铺厚度的限制、原材料的不同对矿料级配范围可作适当调整,但须实验论证。 2.配合比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要合理地确定旧料的掺配率(利用率);要根据旧料的老化程度确定是否要掺加再生剂,并确定其掺加的数量;要确定旧沥青和新沥青的配合比,使调配而成的再生沥青具有适合的粘度,并在性能上能获得某种程度的改进,以满足路用要求;要根据再生路面结构类型和旧料级配情况调整再生混合料的集料级配,以满足混合料在强度、抗滑、防渗、稳定等方面的要求。 2.1厂拌热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主要任务 ①确定旧路面材料的掺配比例; ②选择再生剂和新沥青材料,并确定其用量; ③选择集料,确定新旧集料的配合比例; ④检验再生沥青品质,并确定再生混合料最佳油石比; ⑤根据路用要求,检验再生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质。 2.2 厂拌热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并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它涉及诸多因素的考虑。正确而合理地设计再生混合料,必须事先应有充分的调查资料,了解有

AC-20沥青中面层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可编辑)

AC-20沥青中面层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 十天高速公路X标 AC-20沥青中面层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 设计使用规范、规程及标准 1、《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2、《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 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4、《高速公路路面施工技术指南》。 5、国家高速公路十堰至天水联络线陕西境内安康至汉中公路路面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原材料情况 1、沥青:采用壳牌A级90号道路石油沥青改性为SBS(I-C)改性沥青,各项指标均符合技术指南及规范要求如下表; 试验项目试验结果技术要求 针入度(25℃,100g,5s) (0.1mm) 66 60~80 针入度指数PI 0.2 不小于-0.4 溶解度(三氯乙烯)(%) 99.5 不小于99.0 运动粘度135℃(Pa.s) 2.4 不大于3.0 闪点(COC) (℃) 308.5 不小于230 弹性恢复25℃(%) 91.2 不小于80

延度(5cm/min,5℃) cm 39.1 不小于35 软化点(环球法)℃ 88.0 不小于 70 RTFOT后质量损失 (%) -0.1 不大于 1.0 针入度比 (%) 89.4 不小于 65 延度(5cm/min,10℃) cm 23 不小于20 2、矿质材料:①粗集料:采用西乡清泉石料厂生产的石灰岩碎石,粘附性5级,规格为19~26.5mm、9.5~19mm、4.75~9.5mm、2.36~4.75mm。 ②细集料:采用西乡清泉石料厂生产的机制砂,规格0~2.36mm③填料:采用沥青拌合站石灰岩磨细矿粉。 三、矿质混合料级配组成 根据组成材料筛分试验结果,经试配最后确定一组级配,各种材料比例为19~26.5mm、9.5~19mm、 4.75~9.5mm、2.36~4.75mm:0~2 .36mm机制砂:矿粉=6:33:23:9:26:3,详见矿料级配设计计算表。

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计算书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目标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一、依据主要技术规范、试验规程及设计文件 1. 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2. JTG/T F2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3.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4.JTG 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5.设计文件 二、原材料性质分析 1.水泥 本次配合比设计采用洮南北方水泥有限公司 P.O 42.5缓凝水泥,经检测其技术指标符合GB/T 175-2007要求,检测指标如下: 2.集料 2.1集料采用科右中旗双山碎石场0-4.75mm、4.75-9.5mm、9.5-19mm、19-31.5mm四档集料,检测指标如下:

细集料检测指标 三、组成设计 1.级配组成设计 根据各规格集料筛分结果,依据设计文件、规范要求及以往工程经验确定4条级配曲线,结果如下表:

材料比例 曲线2 0-4.75mm:4.75-9.5mm:9.5-19mm:19-31.5mm=20:25:27:28 筛孔31.5 26.5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合成级配 曲线2 级配范围100 - 68~ 86 - - 38~ 58 22~ 32 16~ 28 - 8~ 15 - - 0~3

根据规范及以往工程经验选择级配曲线1作为目标级配曲线 2、确定平均曲线及波动范围上下限 各档碎石从水稳拌合场料堆的不同位置分别取样筛分得出如下结果:

3.标准击实试验 根据设计文件,以水泥:碎石比例为6:94,按照平均级配曲线、波动范围上限、波动范围下限分别拌制混合料,采用重型击实法,确定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结果见下表:

AC25目标配合比设计

AC25目标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GTM配合比设计方法) 1. 任务来源 受天津市天永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托付,进行津沧高速公路下面层AC-25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2. 依据要紧技术规范、试验规程 2.1 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2 JTJ 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2.3 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3. 原材料性质分析 津沧高速公路下面层采纳AC-25型沥青混合料。各原材料产地为:蓟县产石灰岩粗、细集料及矿粉;沥青为滨州70号石油沥青。试验样品由托付方提供。 3.1 沥青 对沥青按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了规定项目的试验检测。试验检测结果见表1。检测结果讲明该沥青样品符合70号A级沥青技术要求。 表1 70号A级沥青检测结果

3.2 矿料 沥青混合料中的矿料包括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 3.2.1 粗集料 粗集料10mm~25mm、10mm~20mm、5mm~10mm、 3mm~5mm石灰岩,试验项目及试验结果见表2。试验结果讲明,粗集料所检项目符合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关于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表2 粗集料技术性质

3.2.2 细集料 细集料采纳0mm~3mm石灰岩,试验项目及试验结果见表3。试验结果讲明,对细集料所检测项目均符合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关于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表3 细集料技术性质 3.2.3 矿粉 矿粉为石灰岩矿粉,试验结果见表4。试验结果讲明,对该矿粉所检测项目符合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关于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 表4矿粉技术性质

ac-5目标配合比设计

津沧高速公路AC-25型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GTM配合比设计方法) 1. 任务来源 受天津市天永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委托,进行津沧高速公路下面层AC-25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2. 依据主要技术规范、试验规程 2.1 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2 JTJ 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2.3 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3. 原材料性质分析 津沧高速公路下面层采用AC-25型沥青混合料。各原材料产地为:蓟县产石灰岩粗、细集料及矿粉;沥青为滨州70号石油沥青。试验样品由委托方提供。 3.1 沥青 对沥青按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了规定项目的试验检测。试验检测结果见表1。检测结果表明该沥青样品符合70号A级沥青技术要求。 表1 70号A级沥青检测结果 检测项目单位 70号、A级 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结果试验方法 针入度(25℃,100g,5s)0.1mm 60~80 75 T 0604—2000 软化点(环球法)℃不小于46 46.0 T 0606—2000 延度(5cm/min,15℃)cm 不小于100 >100 T 0605—1993 含蜡量(蒸馏法)% 不大于2.2 1.2 T 0615—2000

闪点℃不小于260 286 T 0611—1993 溶解度(三氯乙烯)% 不小于99.5 99.96 T 0607—1993 密度(15℃)g/cm3实测记录 1.036 T 0603—1993 TFOT后 残留物(163℃,5h) 质量变化% 不大于±0.8 0.10 T 0609—1993 针入度比% 不小于61 74.7 T 0604—2000 延度(10℃)cm 不小于6 12 T 0605—1993 3.2 矿料 沥青混合料中的矿料包括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 3.2.1 粗集料 粗集料10mm~25mm、10mm~20mm、5mm~10mm、 3mm~5mm石灰岩,试验项目及试验结果见表2。试验结果表明,粗集料所检项目符合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关于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表2 粗集料技术性质 检测项目单 位 标准要求 粗集料试验结果 试验方法10mm~ 25mm 10mm~ 20mm 5mm~ 10mm 3mm~ 5mm 集料压碎值%不大于28 —16.2 ——T 0316—2005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30 —18.8 —T 0317—2005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2.50 2.827 2.842 2.843 2.847 T 0304—2005 毛体积相对密度—— 2.788 2.817 2.794 2.759 吸水率%不大于 3.0 0.5 0.3 0.6 1.1 对沥青的粘附性级不小于4 — 5 ——T 0616—1993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其中粒径大于9.5 mm 其中粒径小于9.5 mm % % % 不大于18 不大于15 不大于20 11.7 10.0 15.3 T 0312—2005

ATB 目标配合比

ATB-25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1 概述 概述 汪清至延吉段高速公路建设项目GSZ03合同段由长春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其桩号范围为K36+000~K55+741,路线总长度为19.741Km。ATB-25柔性基层施工面积为423790m2。 设计文件给定沥青标号为AH-70A石油沥青,沥青产地盘锦,碎石产地凉水石场,矿粉产地磐石,消石灰产地图们,经自检及总监办验证,原材料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可以用于ATB-25沥青稳定碎石施工。 设计依据 本合同段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采用现行规范规定的马歇尔法进行设计,设计采用的有关技术规程和依据有: (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3)《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6)《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 原材料来源 本项目上基层ATB-25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试验所采用的集料为凉水石场生产的玄武岩,集料粒径规格分别为 -26.5mm、-19.0mm、-9.5mm、-4.75mm 和S16(0-2.36mm);矿粉为磐石石粉厂生产;消石灰产地图们;沥青采用延边路兴沥青储运站提供的盘锦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 2 原材料试验 沥青 沥青试验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的要

求和方法进行,沥青性能指标试验结果和设计要求见表2-1所列。 70号沥青试验结果表2-1 试验结果表明:盘锦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本项目技 术要求。 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 沥青与粗集料粘附性试验采用按T0616-1993中规定的水煮法,其试验结 果如表2-2所列。 沥青与集料粘附性试验结果表2-2 集料 集料试验严格按照《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的方法进行,粗、细集料试验结果和设计要求分别见表2-3、2-4所列。 粗集料试验结果表2-3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三阶段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三 阶段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目标配比设计阶段:目的是确定已有矿料的配合比,并通过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第二阶段——生产配比设计阶段:目地是确定各热料仓矿料进入拌和室的比例.并检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第三阶段——生产配比验证阶段:目的是为随后的正式生产提供经验和数据。 1、目标配合比 目标配合比设计基本上是在试验室内完成的,是混合料组成设计的基础性工作,包括原材料试验、混合料组成设计试验和验证试验,在此基础上提出的配合比例称为目标配合比。具体设计步骤: (1)混合料类型与级配范围的确定 (2)原材料的选择与确定 (3)矿料级配选用 (4)进行马歇尔试验 (6)路用性能检验 (5)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2、生产配合比 生产配合比调整要结合拌和楼进行,目前生产中使用的拌和楼有两种类型,一类是连续式拌和楼,对于连续式拌和楼生产配合比调整只要调整到冷料仓的流量满足目标配合比要求,就可以加热拌料了,不需要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另一类是间歇式拌和楼,要对集料进行加热、筛分,而后在各热料仓称重、回配,回配的比例,就是生产配合比。由于各热料仓矿料的配合比例,与目标配合比各矿料的配合比例会有所不同,就需要通过试验确定各热料仓矿料的配合比例,现场称二次级配。生产配合比调整的目的是在目标配合比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各冷料仓的流量使之符合设计合成级配要求,对间歇式拌和楼则还要确定出各热料仓矿料的配合比例。具体设计步骤:(1)冷料仓流量的调整 (2)确定各热料仓矿料配合比例 (3)确定沥青用量 3、生产配合比验证 目标配合比是在试验室完成的,生产配合比虽然启动了拌和楼,但没有正式拌料,生产标准配合比设计阶段需要正式拌料,并铺筑试验路。同时对配合比作进一步的调整,并最终将配合比确定下来,作为生产控制和质量检验的依据,此配合比称为生产标准配合比。生产标准配合比是主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确定拌和温度和进行混合料材料、性能分析。

AC-13C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报告

严谨求实科学管理精益求精质量至上试验报告 样品名称:AC-13C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与试验 检验类别:委托试验 委托单位: 试验单位: XX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 批准日期:2010年5月21日

XX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 试验报告

主检: 审核:审批: XX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 试验报告

主检: 审核:审批: 设计说明 1.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采用AC-13C型级配。根据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 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并结合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施工地点为热带雨淋气候,常年平均气温为35℃左右,最高气温40℃-45℃,年降雨量大于1000mm的具体情况,确定了相应的工程级配。 2.AC-13沥青混合料所用原材料均为委托单位来样,其组成为: (1)集料:取样地点为萨哈采石场。碎石规格和数量:0/0.3mm3.4kg, 0/2.36mm13kg,0/4.75mm22kg,0/16mm19kg,4.75/9.5mm20kg, 9.5/16mm29kg。(2)沥青:道路石油沥青60/70,重量5kg。 (3)沥青抗剥离剂:江西省上饶市恒大建材化工有限公司。 3.按规范要求,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真空实测法。 4.室内试验的拌和温度为160℃,试件的击实成型温度为145℃。 5.配合比设计试验及计算参数均以“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附录B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中的程序及公式计算。6.试验结果:经室内配合比设计试验与相关验证,确定AC-13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油石比为4.8%,在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时,其合成级配尽可能与目标配合比级配曲线接近。目标配合比的各级材料比例 见相关设计图表。 7.建议在混合料中添加2%的硅酸盐水泥,以提高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热再生配合比设计在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应用

热再生配合比设计在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应用 要想更好地实现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再生,首先需要对于沥青混合料的老化以及再生的机理进行研究,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提出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在实际的工程当中。我们通过对于再生过程当中的配合比例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沥青的废旧混合料畸形再生之后相关的性能指标完全能够达到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这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成本,而且能够节约能源,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道路施工 0 引言 长期的实践表明,在废旧沥青混合料当中加入新的沥青结合料以及再升级,从而将其重新进行使用,不仅能够做到有效地利用畸形废旧沥青混合料,而且能够达到经济性和环保性的目标。目前,在国外废旧沥青料的再生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而且已经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国内目前还只是在试验以及小范围的推广阶段,但是如果试验的总体效果良好,势必能够为后期的大面积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关于废旧沥青料的再生 1.1 沥青混合料老化的基本机理 在使用的过程当中由于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再加上长期使用过程当中因为各种综合的作用力最终导致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快速下降,由于沥青混合料的组成主要为沥青综合料以及集料,而老化也基本上以集料以及沥青为主。 1.2 沥青老化 在沥青混合料当中沥青的主要作用为胶结,由于使用过程当中受到了各种相关因素的综合作用,最终导致沥青本身产生了物理上的甚至是化学上的变化,最终使得沥青的力学以及物理性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 1.3 集料劣化 集料颗粒在不断受到外界的挤压、冲击以及震动之下,势必会产生较大的应力,如果这些应力超过集料自身可以承担的强度的时候,就容易出现集料破碎,在此过程当中粗的集料会逐步变细,而本身相对较细的集料则会变得更细,最终出现细集料更细的现象,最终使得矿粉的含量产生较为明显的变化。这必然会导致原本的混合料较好的嵌挤结构,势必会导致集料之间因为抗剪力的降低以及总体摩阻力的减少,同时还导致原本的混合料配级产生一定的变化。最终使得整个混合料的损害出现一定的隐患。因为集料配级的变化以及细化是集料性能衰减以

目标配合比设计改

江苏科兴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路面工程 AC-25沥青砼下面层 目 标 配 合 比 设 计 江苏科兴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中心试验室 2006年10月25日

目录 一、目标配合比编制说明 1、原材料选用说明 2、工程设计级配范围选择说明 3、配合比设计说明 二、目标配合比设计书 1、设计依据 2、设计级配范围的确定 3、原材料检测情况 4、矿料配比设计 5、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 6、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7、配合比设计检验 8、结论 三、原材料试验报告 1、沥青试验 2、粗集料试验 3、细集料试验 4、矿粉试验

目标配合比编制说明 一、原材料选用说明 1、本次配比用的矿料、沥青原材料从拌和场取样。 2、混合料级配采用四种集料和一种填料进行试配。 二、配合比设计说明 1、本次目标配合比按JTGF40-2004规范、以及相关设计文件相关要求执行。 2、本次目标配合比沥青原材料采用70号道路石油沥青。 3、集料密度都采用毛体积相对密度,其中矿粉以表观相对密度代替。 4、马歇尔试件的体积指标统一采用表干法检测。 5、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采用真空法实测。

AC-25沥青砼下面层目标配合比设计书 一、设计依据 1、《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二、设计级配范围的确定 选定沥青混合料类型为AC-25,查JTGF40-2004规范得本次设计级配范围见表1: 表1 AC-25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 注:根据JTG F40-2004表5.3.2-2 其中关键性筛孔(4.75mm)通过率应小于40%(根据JTG F40-2004表5.3.2-1)。 三、原材料检测情况 1、沥青采用壳牌70号道路石油沥青,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等指标均符合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结果及JTG F40-2004规范要求见表2)。 表2 沥青试验结果汇总表 注:规范要求根据JTG F40-2004表4.2.1-2(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沥青标号70,等级A)确定;详细试验方法见JTJ052-2000。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徐培华1 陈梁2高文娟2 1、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陕西西安,710064 2、西安公路材料再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65 摘要:阐述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问题,依次从配合比设计任务和具体步骤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并提出主要控制点和配合比设计过程中需要继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厂拌热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1.概述 所谓厂拌热再生技术,是将旧的沥青路面混合料切削回收,集中到再生拌和厂,再根据旧混合料技术性能的变化,掺入不同的添加材料,然后拌和成符合路面技术性能要求的再生混合料,运入施工现场,摊铺并碾压成为新的沥青路面。厂拌再生技术在国内外应用非常普遍,其施工机械为多台功能单一的再生设备如路面铣削机(或冲击镐)、破碎筛分机、再生拌和机、运输厂拌设备、路面摊铺机及压路机等共同配合,完成全部再生作业。厂拌再生通常均采用热拌再生技术,再生混合料的级配、新旧料的掺配比例、温度及拌和均匀程度等,均由再生拌和设备进行控制。因此,沥青路面厂拌再生混合料的质量主要由再生拌和设备来实现和控制。 再生沥青混合料,因用了一定数量的旧路面材料,而使得在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上,有别于新沥青混合料。在进行再生混合料组成设计之前,首先须确定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类型,对于高等级公路路面补修,一般来说,再生混合料类型要与原路面一致。当然,有时要根据路面病害的形成原因、摊铺厚度的限制、原材料的不同对矿

料级配范围可作适当调整,但须实验论证。 2.配合比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要合理地确定旧料的掺配率(利用率);要根据旧料的老化程度确定是否要掺加再生剂,并确定其掺加的数量;要确定旧沥青和新沥青的配合比,使调配而成的再生沥青具有适合的粘度,并在性能上能获得某种程度的改善,以满足路用要求;要根据再生路面结构类型和旧料级配情况调整再生混合料的集料级配,以满足混合料在强度、抗滑、防渗、稳定等方面的要求。 2.1厂拌热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主要任务 ①确定旧路面材料的掺配比例; ②选择再生剂和新沥青材料,并确定其用量; ③选择集料,确定新旧集料的配合比例; ④检验再生沥青品质,并确定再生混合料最佳油石比; ⑤根据路用要求,检验再生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质。 2.2 厂拌热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并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它涉及诸多因素的考虑。正确而合理地设计再生混合料,必须事先应有充分的调查资料,了解有关道路历史和交通发展的前景,依据对再生混合料的技术经济要求来进行设计,这些技术经济要求是: ①再生混合料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热稳定性,夏季高温下不出现泛油、推挤、拥包和车辙。 ②再生混合料具有良好的低温抗裂性。为此,要求混合料在低温下表现为较好的抗变形能力,较高的抗弯拉强度和较低的弯拉模量。 ③再生沥青路面应具有足够的抗滑性和防渗性。 ④再生沥青路面应具有良好的抗

Superpave13目标配合比设计

Superpave13目标配合比设计 邳州远通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何莹 【摘要】通过一次完整的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的设计过程,探讨superpave混合料设计的方法,与传统的马歇尔击实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在设计中要注意的事项及模拟老化指标试验验证结构的合理性。【关键词】supetpave13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发展,马歇尔试验的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公路市场的发展,⒈不能精确判别不同交通量对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的要求;⒉与路面结构设计不挂钩;⒊不能预测路面的早期破坏;⒋不适用大粒径沥青混合料;⒌不适用某些聚合物改性沥青;⒍试件成型方法不能模拟行车压实;⒎不适用于开级配沥青混合料;⒏未考虑沥青混合料的老化过程,与现场条件不符。1987年至1993年美国公路战略研究计划进行了一项为期五年的耗资5000万美元的沥青课题研究,最终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叫做superpave方法。 该方法充分考虑到气候环境条件和交通量的影响,试件成型采用旋转压实的方法模拟路面的实际施工过程,集料级配更趋于嵌挤、密实,高温稳定性好,适于交通量大和抗车辙要求高的公路,在施工中空隙率合适的前提下,抗水害性能和抗疲劳性能较好,superpave与传统的AK型和AC型沥青混合料相比,施工难易程度和工程造价基本相当。 我公司在S324沥青混合料上面层铺筑中做了一套Superpave13的目标配合比设计,通过全过程的设计对该设计理论理解更加深刻更

加清晰。 一、原材料 本次S324养护大中修工程上面层Superpave13目标配合比设计采用的沥青为SBS型I-C改性沥青,矿料为石灰岩石料,矿粉为淮海水泥厂生产矿粉。 1、沥青(SBS I-C)的技术指标 针入度(25℃ 100g 5s)76 0.1mm 针入度指数(PI)0.12 延度,5℃,5(cm/min) 41cm 软化点68.0℃ 运动粘度(135℃)2.06 Pa.s 闪点315℃ 弹性恢复25℃ 90.0% 贮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2.1℃ 残留物 针入度比25℃ 75.8% 延度,5℃,5(cm/min)22cm 2、集料及矿粉性质试验 粗集料压碎值:19.1% 洛杉矶磨耗损失:16.6 % 针片状含量:3.8% 水洗小于0.075mm颗粒含量:(%)(5-15mm 碎石)0.9(3-10mm碎石)0.9 砂当量:石屑62 机制砂63 矿粉含水率0.2 矿粉亲水系数0.78 二、试拌合成级配选择: 根据Superpave设计级配要求,初选粗中细(即级配一、级配二、级配三)三个级。 三、试拌沥青含量的选择: 根据以往试验段的经验可选择油石比为 4.8%(沥青用量为

Sup_25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下面层Sup-25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下面层Sup-25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 设计报告 注意事项: 1.本报告未加盖检测单位报告专用章、缺页、添页或涂改均无效;无相关人员及签发人签字无效;未经检测单位许可复印无效; 2.对检测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向检测单位提出; 3.试验检测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执行,无标准的按双方协议执行。

设计报告

1.0 概述 受XXXXXX委托,XXXXX检测中心承担XXX路下面层Sup-25型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工作。本次Sup-25型沥青混合料的室配合比设计方法依据美国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并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JTG F40—2004)的要求进行马歇尔试验验证。 2.0 设计依据 下面层Sup-25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依据以下规、规程及意见执行: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JTG F40-2004); 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4、《高性能沥青路面(Superpave)基础参考手册》; 3.0 原材料试验 本次试验所用集料、矿粉、SBS改性沥青均为施工单位送样,各原材规格及产地如下: 1、沥青:XXXXXSBS改性沥青; 2、粗集料:XXXXX石灰岩碎石,即1#(16~31.5)mm、2#(16~26.5)mm、3# (9.5~16)mm、4#(4.75~9.5)mm、5#(2.36~4.75)mm; 3、细集料:XXXXX石灰岩,即6#(0~2.36)mm; 4、矿粉:XXXXX水泥厂产; SBS改性沥青、矿粉、细集料、粗集料试验结果如表3.0-1至表3.0-4所示。

xxx国道厂拌热再生Sup-25目标配合比(201X年X月)

XXX国道太仓段路面改善工程1标厂拌热再生Sup-25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XXXX工程质量检测站 2016年1月25日

1 概述 受XX市交通局委托,XXX工程质量检测站承担了XXX国道XX段路面改善工程施工技术服务项目,其中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优化工作是重要的服务项目之一。主要内容包括RAP料性能检测分析、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再生沥青性能分析。本次Sup-25型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依据美国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并国内规范进行相应验证。 设计依据: 《公路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 F41-2008)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高性能沥青路面(Superpave)基础参考手册》 2RAP料检测分析 2.1 老化沥青性能检测 根据XXX省道沥青路面使用年限的不同将面层铣刨料分为2012年以前与2012年以后两大类,其中2012年以后的铣刨料又分为上面层与下面层两类。通过室内抽屉及旋转蒸馏的方法回收RAP料中的老化沥青,如图1所示所示。测试其三大指标,测试结果见表1。

图1 旋转蒸馏试验 根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E20-2011的试验方法测试不同RAP料中老化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及10℃延度,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老化沥青性能检测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三种老化沥青的针入度指标均超过30(0.1mm),根据《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F41-2008表B.4.2中的要求,当老化沥青针入度超过30(0.1mm),且RAP料掺量小于20%时不需改变新加沥青标号;当RAP料掺量在20%~30%(包括30%)时,选择新沥青标号比正常高半个等级,即针入度10(0.1mm)。而XX地区由于夏季温度高,对沥青的高温性能要求较高,若采用高标号沥青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不利;因此推荐先采用XX常用的70#沥青进行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根据室内试验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新加沥青标号。 2.2 RAP级配筛分 根据表1可知,2012年以前的老化沥青性能最差,若此类RAP料制备的厂拌热再生混合料性能能够满足要求,则其它RAP料定能符合要求。因此,选择

配合比设计报告

目标配合比报告 工程名称:沈阳沈北新区尚小桥钢桥面铺装 设计内容:改性沥青SMA-10目标配合比设计委托单位:重庆东道鹏方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重庆鹏方路面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重庆鹏方路面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目标配合比报告

配合比结论各矿料所占质量比:(8-12玄武岩):(5-8玄武岩):(3-5玄武岩):(0-3玄武岩):石灰石矿粉=15:51:8:13:13;采用6.0%的油石比(即5.7%的沥青含量);添加占混合料质量5‰的矿物纤维。 签发日期:2008年9月17日 备注仅对来样检测数据负责。 批准:审核:设计:

一、概述 受重庆东道鹏方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委托,重庆鹏方路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对沈阳沈北新区尚小桥钢桥面铺装沥青混凝土面层SMA-10型沥青混合料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对设计的混合料进行了性能检验。 二、设计依据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4、《钢箱梁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 三、设计过程 1. 原材料 本次配合比设计所用集料和填料均由委托单位提供;胶结料为SK(天津)公司生产的高弹改性沥青;纤维采用玄武岩矿物纤维。 (1)高弹改性沥青 根据要求,对高弹改性沥青进行了相关性能指标检测,检测结果及性能指标如表3-1所示。 表3-1 高弹改性沥青指标检测结果 (2)集料、填料 本项目采用的集料分为三档:1#(玄武岩8~12mm)、2#(玄武岩5~8mm)、3#(玄武岩3~5mm)和4#(石灰石0~3mm),填料为石灰石矿粉。按试验规程规定的方法,对集料进行了筛分和相关指标的性能检测,筛分结果如表3-2所示,其它性能检测结果如表3-3所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