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生动起来课堂更精彩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学生动起来课堂更精彩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学生动起来课堂更精彩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学生动起来课堂更精彩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学生动起来课堂更精彩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学生动起来课堂更精彩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学生动起来课堂更精彩

----《怎样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纸盒》教学案例与反思

一、课题学习背景

《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纸盒》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最后一节课.课题学习,需要学生综合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

与方法,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去获得对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进一步理解,体会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在这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几何图形的

展开与折叠,字母表示数以及利用代数式的值去推断代数式所反映

的规律等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而这些正是进行本课题学习所必需的

知识.课题以学生熟悉的折纸活动开始,进而通过操作、抽象和交流,形成问题的代数表达,再通过收集有关数据,推断“容积变化

与边长变化之间的联系”,最终通过交流与验证等活动获得问题的

解答,并对求解的过程作出反思,让学生经历试验、想像、分析、

猜想、交流、推理和反思等过程.

二、课题学习实施方案

课题学习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学生比较生疏,针对这个特点在教学中采取“反串互动导学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

四模块:自主探究——反串互动——展示提升——反馈创新;课堂

自主学习的四特点:自主性、立体式、大容量、快反馈;课堂展示

的六环节:誓词引领、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反串互动、展示提升、达标测试.

教学中以小组合作方式为主,给学生提供充分探索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去猜测、去操作、去分析,自主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从而通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以人为本,提倡学生进行团结协作,大胆尝试、大胆猜测、敢于质疑,不轻易否定每一位学生的意见,课堂中做到生生反串、师生反串、组生反串、组组反串,学生说、学、逗、唱样样俱全,学生在课堂互动、展示中得到了成功,课堂因此而精彩.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求知

多媒体展示五彩缤纷的礼盒或包装盒图片.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会制作这些美丽的礼盒吗?给你一张长方形的纸你能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吗?怎样才能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纸盒呢?怎样剪?怎样折?小组内交流实践心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动手操作,每个学生都能制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并展示出来)

1组(抢答):我们组是先找了长方体纸盒子,然后展开,再根据展开的图形进行剪纸折叠.

2组(补充):我们组是这样设计的,在纸的四个角上,分别剪下四个一样的正方形,然后再折叠,并展示了该组的作品.

3组(自豪地说):我们组没有做任何剪纸,把纸进行折叠,然后把多余的粘起来,就制作完成,该组也展示了自己的作品.

【以上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学生在观看了多媒体的美丽画面后,不免产生自己想做一个的想法,而老师充分抓住此时机,放手让学生去实践,从而产生三组设计哪个好的疑问,为以下探究打下铺垫.】

教师在肯定以上三个组的同时,接着提出问题:

(1)你做的这个无盖长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是什么样的呢?

(2)在四个角上补上的图形是正方形还是长方形?

(3)四个角上的小正方形的边长和长方体的高存在什么关系?

同时,教师多媒体演示一个课前制作的无盖长方体并进行验证.然后各小组相互交流制作纸盒的方法,并展示制作过程.

(二)合作讨论自主探究

教师:同学们通过亲自操作后,制成了不同高的长方体.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需要用有限的资源,办成尽可能大、多、好的事情.(针对刚才的制作教师提出挑战性问题)那么用一张正方形的

纸可折叠出不同的无盖长方体,猜想:这个长方体的容积变化与边

长变化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怎样才能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

体呢?

牛顿说过,没有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就是:实施反串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刚才多媒体展示了一个无盖的纸盒的制作方法,下面请思考以下问题:

出示议一议

(1)如果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制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你觉得应

该如何剪?如何折?与你小组的同伴充分交流意见.

(2)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与折成的无盖长方体的高h有什么

关系?

(3)如果设这张正方形纸的边长是a,所折无盖长方体的高为h,你能用a和h来表示这个无盖的长方体的容积吗?(先小组研究,

然后学生展示)

4组(抢答):我们组认为:将这张正方形的纸的四个角上分别

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进行折叠即可.

5组(补充):如果这张正方形纸的边长是a,折叠后的长方体

的高是h,那么这个无盖的长方体的'容积便是

教师:如果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增大,所折无盖长方体的容积如何变化呢?

【通过以上两环节,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为之后的探究作好铺垫.】

(多媒体展示)探究一:如果用边长a为20cm的正方形的纸,

按以上方式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如果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按

整数值依次变化,即分别取1cm,2cm,3cm,4cm,5cm,6cm,7cm,8cm,9cm,10cm时折成的无盖长方体容积将如何变化?请同学们制

作一个统计表来表示这个变化.

6组(抢答):剪去的h越大,底面积逐渐越小,所折的无盖长

方体逐渐增大.

7组(订正):6组说的不对,应是剪去的h越大,所折的无盖

长方体容积先逐渐增大后再逐渐减小,当h=3时,折的长方体容积

最大为588m3.如下表所示:

高h

1

2

3

4

5

6

7

8

容积v

324

512

588

576

500

384

252

128

【这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反串角色,学生讲解、学生展示研究成果,通过反串互动使学生在展示中得到成功.】

v=25.01

h=2.51

探究二:怎样才能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长方体呢?

教师:用几何画板演示长方体的变化图,并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小正方形的边长发生变化,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

8组(小组讨论并交流):经过前面的讨论和演示我们发现,解

决问题的根源在h的取值上,前面h只取整数值时,是h=3时,V

最大.

9组(质疑):我们发现:当h=3时,V不是最大的?如果h取0.5cm、1.5cm……,也就是如果我们使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按0.5的间隔去取值,结果又如何?

【此环节画龙点睛,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主题,“怎样才能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长方体呢?”学生的探究活动进入高潮.】

(师借机引出)探究三:(1)如果剪去的小正方形边长按0.5cm、1.0cm、1.5cm、2.0cm、2.5cm、3cm、3.5cm、4cm、4.5cm、

5cm、5.5cm、6cm、6.5cm、7cm,…时,折成的无盖长方体的容积

将如何变化?请你制作一个统计表,表示这个变化状况.(可以用计算器)

(2)观察这些数据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与同伴交流.

(3)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当小正方形的边长取什么值时,所得无盖长方体容积最大?此时无盖长方体的容积是多少?

(展示学生做的统计表)

10组(展示):剪去的h越大,所折的无盖长方体容积先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当h=3.5时,折的长方体容积最大是

591.5m3.如下表所示:

h

0.5

1.0

1.5

2.0

2.5

3

3.5

4

4.5

5

5.5

6

V

180

324

433

512

562

588

591

576

544

500

445

384

探究四结合以上探究请同学们思考:如果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按0.25cm的间隔取值,折成的无盖长方体容积又将如何变化?请

你制作一个统计表,表示这个变化状况.(经过一番计算,学生又

得出:当h=3.25cm时,容积最大为592.3125cm3)

【这几个环节层层递进,下一个表格的完成都否定了上一个结论,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为后面结论的得出做铺垫.另外通过几

何画板的动态演示与学生操作的有机结合,强化了认识,提高了课

堂质量,把学生的心情引向高潮.】

(三)知识构建反思提高

教师:观察以上三个表格,你会发现这个长方体的容积变化与边长变化之间有什么规律?借助你的想像,你能形象地画出图形表示

这个规律吗?

(小组交流.学生跃跃欲试)利用实物投影展示11组的成果,

如下图

【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用“折线统计图”画出反映的规律,增加直观性,为下面容积最大值的继续探索做铺垫.另外,还渗透了两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教师:借助课件演示代数式h(20-2h)2的值随h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并启发学生,当h=3cm,3.5cm,3.25cm时,都得不到最大的容积,我们可断定,当h取到3.0cm~3.5cm间的某一值时,容积会最大.那么这个值到底是什么呢?

11组(展示):当h=3.3cm时,容积为592.548cm3,当h=3.4cm时,容积为592.416cm3,所以h一定介于3.3cm~3.4cm 之间,再计算h=3.3cm、3.33cm、3.333cm、3.3333cm……时的容积逐渐增大.

12组(延伸):当

时,容积取到最大值,而a=20cm,因此,当

时,制成的无盖长方体的容积最大.

教师:各小组研究得非常好,根据研究的体会下面请同学们再动手折叠出这个容积最大的长方体.

【学生经历操作——猜想——计算——观察——合作——想像——推理——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实践和创新能力.】

(四)拓展应用创新提升

教师:在以上探究题中,一张正方形的纸剪去四个小正方形,然后折叠而得到无盖的长方体,要使无盖的长方体做得尽可能大,有没有别的制成无盖长方体的方法呢?(启发引导学生)

因为我们上面制成的长方体的过程中,四个角的小正方形都没有用武之地,也就是都被浪费掉了.如果能使边长为20cm的正方形,每一部分都不浪费,或许可以使无盖长方体的容积最大,你能想个办法吗?(鼓励和引导学生发现多种方法)

13组(创新拓展):我们组研究认为可以这样做,如图所示:

将边长为20cm的正方形纸的两角剪下边长为5cm的小正方形A、B,然后将A、B分别放在A′,B′的位置,就得到一个长为15cm,宽

为10cm,高为5cm的无盖长方体,其容积为10×15×5=750cm3.

教师:我们经过不断地探索、实验、操作、讨论要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的设计是否最佳?也许经过你的探索发现,还能

找到设计更佳的方案.希望同学们课下多研究,祝你成功.

【此环节的设计将知识进一步拓展延伸,把学生所学再次提升,并应用创新】

(五)反思小节课后再探

1.师生互动小节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课后有兴趣的同学组成小组继续研究,也许你会发现更多值得探究的现象.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小结本节知识,使学生悟出得到结论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学习——总结——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把探究深入开展下去.】

2.课后探究

用一张长为80cm,宽为50cm的长方形的纸怎样制成一个尽可能

大的无盖的长方体?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采取了“反串互动式教学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四模块:自主探究、反串互动、展示提升、反馈创新;课堂学

习的四特点:自主性、立体式、大容量、快反馈;课堂展示的六环节:誓词引领、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反串互动、展示提升、达标

测试.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演、敢答,张扬了个性,解放了学生的潜在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

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培植了学生的成功.因为反串互动是多方位

的,师生、生生、组生、组组间交流合作,共同分享学习成果.在

这种模式下通过他们说、谈、演、写、讲,达到“兵教兵”、“兵

练兵”、“兵带兵”、“兵强兵”的学习效果.反串互动式教学模

式真正实现了班级中人人参与、合作、互动、探究.正如学生感言:“参与就有快乐,自信就能成功,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定会更精彩.”

(原载《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08年第10期)

动起来,让有效的音乐课堂更精彩

动起来,让有效的音乐课堂更精彩 发表时间:2016-05-10T14:04:25.87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4月总第189期作者:李云红[导读] 四川省仪陇县金城镇第二小学校老师的课堂教学也要更具时代感、艺术感,充满朝气和活力。 ——学科课堂教学浅见 ◆李云红四川省仪陇县金城镇第二小学校637600 随着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越来越高,而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建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因此,老师的课堂教学也要更具时代感、艺术感,充满朝气和活力。那么我们如何让有效的音乐课堂更精彩呢? 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率。 要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让每一节音乐课有一种节奏的美感,让学生始终保持“行动”状态。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爱好,有的爱好这样,有的擅长那样,更有甚者,想模仿老师的每一个动作、说的每一句话,老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的心目中会起到示范作用,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老师要处处以身作则,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学校里,多数学生都想得到老师对他的表扬,尤其是他做好某一项事情的时候,更是想老师对他大加赞许。小学的孩子虽然年龄小,却都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对待每一位孩子在态度上都要和蔼可亲,让孩子们在心里感受到老师就像他们的父母一样,是爱他们的,是值得他们信任的,从而让他们对老师产生依恋,觉得和老师在一起很有安全感。 二、互动,让学生在动中自主合作。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而课堂活起来,学生必须动起来,只有动起来,学生才能在自主、合作中学到自己所需的知识。自主,就是主体主动地进行学习,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让每个学生个性化地学习。然而积极互动、充满活力的课堂也离不开合作。合作,不仅是生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师与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是平等的,老师教学生,学生也可以教老师;老师鼓励学生,学生也可以夸老师。老师唱,学生跳;反过来,学生唱,老师也可以跳,师生同乐,达到共同锻炼的目的。因此,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又有争议的部分去合作,就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通过这些别具特色的合作展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既提高了教学、活跃了课堂,又发展了自我。 三、珍视生命,关注弱势,全员参与动起来。 在教学中为了让整个课堂真真实实地动起来,千万不要忽视那些稍微差一些的弱势群体。让他们动起来,就要给他们吃点小锅饭,创设条件,让他们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和一些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问题,如果对了或对了一部分,及时鼓励他们进步了,让他们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他们“心”动了,“行”也会跟着动。想象力越丰富,要表达的东西越多,表现欲越强,创作兴趣便随之提高。全员参与老师的教学,师生受益匪浅。在教学的同时要教学生会看、观察,看清事物的特点;学会听,听清他人说的是什么;学会说,说出自己的想法。 总之,我们要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想法,让我们每一天都带着激情走进课堂,在漫漫的教育路上做好“引路人”,和孩子们一道自主、合作,为学生营造自主发展的空间,搭建合作的桥梁。动起来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动起来让有效的音乐课堂更精彩,让孩子们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如何让作文的语言生动起来(一)

作文的语言如何变生动活泼 七心作文专家李永清谈作文学习 一篇好文章,应该是语言精彩,语句通顺,故事性强,事件内容接地气。但经过十多年的作文教学发现,很多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是有所欠缺,虽然作文在审题、选材、行文上都不错,但由于表达技巧不当,导致语言平淡、枯燥,写出的作文总让人觉得干巴巴的,缺少情节和文采。怎样才能使文章的语言表达生动活泼起来,达到妙笔生花之境呢?下面给同学们几点建议。 同学们请注意:作文的语言一般包括两个方面,文章语言和人物语言!将作文语言分为两个部分,是想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运用。文章语言是故事情的渲染过度部分,也包括场面与环境的描写部分,是叙述与描写方法的综合应用。人物语言是纯粹性的描写应用。 要处理好人物语言 无论是写人作文还是写事作文,都离不开人物。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文章中人物描写的来表达主题的,因此,人物的语言必须要准确、恰当。为了做到人物语言的描写生动,必须到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年龄、性别等特点 在日常作文中,发现有些同学在人物语言的描写上总是会出现一些低级的错误,人物的语言明显与人物的年龄和性别不符,大大降低了人物语言的表达效果。我们要明白,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说话的语气和表达的语言是不一样的,不能千人一面众口一词。 范例: “瞧,又一个,‘我准备得不好’;一个个背得滚瓜烂熟的,还‘请大家原谅’。” 这说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头号“活宝”孔兵杰。孔兵杰这个人,高高瘦瘦,五官虽不很和谐,却平添了几分风趣。这会儿,他坐在演讲台上准备上场,口里却为其他选手彬彬有礼的开场白而大发牢骚。 “喂,老孔,该你上了,怎么样?” “别问,你就看着吧!”说完,他甩着细胳膊细腿就上台了。 东北方向90度一个鞠躬,东南方向90度一个鞠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准备得相当充分。我演讲的题目是……” 干净,利落!台下一片掌声。 这就是孔兵杰。他追求的可不仅仅是与众不同。

怎样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

怎样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动手、动眼、动嘴、动脑,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才能解放学生的个性,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要使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真正地动起来,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创设情境 布鲁诺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的材料发生兴趣”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使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教学古诗《村居》时,让诗的内容以简笔画的形式出现在黑板上,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完成这幅画,同学们纷纷举手,有的想说,有的想画,在学习古诗的同时,同学们还说出了各自对古诗的理解,调动了学社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使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增长了知识。在教学一年级识字的时候,我创设了游戏的情境导入: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一起去语文园地玩几个语文游戏,大家喜欢吗?那就让我们坐上汽车出发吧。语文园地到了,我们一起快活地游戏吧。学生一听说这节课要做游戏,兴致就来了。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呈现材料的兴趣,选取他们身边的活动、游戏、事例,从而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 二、联系生活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建立一种开放的、融合的学习文化,让儿童可以把整个世界作为学习的课堂。让学生联系生活学语文,会使他们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萌发对语文知识的渴求,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在教学《看不见的爱》时,我先请学生说一说在你的身边谁是最爱你的人,有很多同学都说是自己的妈妈,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回忆自己的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从而体会母爱的伟大。学生在得知要求以后表现十分踊跃,有的说,妈妈每天都接送我上学,这就是母爱。有的说,当我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妈妈陪我在我身边帮我分析原因,给我提出建议,这是母爱。还有的同学说,当我做错了事,妈妈严厉地责罚我,这也是母爱,因为妈妈她希望我成为一个正直、诚实有用的人…..,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说出了对母爱的体会。我由生活导入,联系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学生的表达与求知欲望。 三、引导操作 小学语文课文中的一些知识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小学生的认识与心理水平有一定的距离,而小学生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凭借想象来弥补这一距离。如在教学《曹冲称象》这一课中,低年级学生很难理解并掌握称象的过程,我为同学们准备了盛

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说“一门课程不但要反映知识本身的性质,还要反映求知者本身的素质和知识获得过程的性质。”这就昭示我们在授课上应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及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设计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现代课堂教学观告诉我们,在课堂上要确立“学生主体”的思想,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把学生当作主人,让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而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质,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让学生动起来,使数学学习永远充满活力,那么如何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想法。 一、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就不会感觉到学数学是一种负担,就会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参与。 例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一节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以举行评选“我心目中的学习榜样”为题,分别让他们说说各自的打算,怎样评才是最公正的?指导他们填写选票、唱票、计票、统计结

果等,并适时介绍频数和频率的概念,使学生明白用频数和频率来说明频繁程度的道理。然后让他们四人一组做抛掷硬币的游戏,开动脑筋,设计一份统计表并求出正面和反面的频数和频率,看哪个小组做得最好。这样,整个一节课学生都是在动手、动脑中度过的,有效地调动了每一个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验证、培养其推理、应用能力 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讲,应该由学生自己悟出来、做出来,老师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大胆创新与实践,大胆猜想、尝试,从中感悟出数学的某些特征、规律,并加以总结、运应。 例如:在教学“平行线特征”一节时,教师在平行线识别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试着把“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倒过来叙述,即“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作为一个猜想,让每个学生在准备好的平行格纸上任意画截线,用量角器度量一下,验证猜想是否正确。通过这样一系列的亲身实践,学生体会至深,应用起来也比较灵活。 三、力求知识的趣味化,让学生在欢歌笑语中学习数学 新教材内容的编排虽然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把数学知识进一步趣味化,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

学生动起来课堂更精彩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学生动起来课堂更精彩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学生动起来课堂更精彩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学生动起来课堂更精彩 ----《怎样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纸盒》教学案例与反思 一、课题学习背景 《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纸盒》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最后一节课.课题学习,需要学生综合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 与方法,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去获得对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进一步理解,体会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在这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几何图形的 展开与折叠,字母表示数以及利用代数式的值去推断代数式所反映 的规律等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而这些正是进行本课题学习所必需的 知识.课题以学生熟悉的折纸活动开始,进而通过操作、抽象和交流,形成问题的代数表达,再通过收集有关数据,推断“容积变化 与边长变化之间的联系”,最终通过交流与验证等活动获得问题的 解答,并对求解的过程作出反思,让学生经历试验、想像、分析、 猜想、交流、推理和反思等过程. 二、课题学习实施方案 课题学习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学生比较生疏,针对这个特点在教学中采取“反串互动导学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 四模块:自主探究——反串互动——展示提升——反馈创新;课堂 自主学习的四特点:自主性、立体式、大容量、快反馈;课堂展示 的六环节:誓词引领、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反串互动、展示提升、达标测试. 教学中以小组合作方式为主,给学生提供充分探索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去猜测、去操作、去分析,自主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从而通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以人为本,提倡学生进行团结协作,大胆尝试、大胆猜测、敢于质疑,不轻易否定每一位学生的意见,课堂中做到生生反串、师生反串、组生反串、组组反串,学生说、学、逗、唱样样俱全,学生在课堂互动、展示中得到了成功,课堂因此而精彩.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求知 多媒体展示五彩缤纷的礼盒或包装盒图片.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会制作这些美丽的礼盒吗?给你一张长方形的纸你能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吗?怎样才能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纸盒呢?怎样剪?怎样折?小组内交流实践心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动手操作,每个学生都能制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并展示出来) 1组(抢答):我们组是先找了长方体纸盒子,然后展开,再根据展开的图形进行剪纸折叠. 2组(补充):我们组是这样设计的,在纸的四个角上,分别剪下四个一样的正方形,然后再折叠,并展示了该组的作品. 3组(自豪地说):我们组没有做任何剪纸,把纸进行折叠,然后把多余的粘起来,就制作完成,该组也展示了自己的作品. 【以上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学生在观看了多媒体的美丽画面后,不免产生自己想做一个的想法,而老师充分抓住此时机,放手让学生去实践,从而产生三组设计哪个好的疑问,为以下探究打下铺垫.】 教师在肯定以上三个组的同时,接着提出问题: (1)你做的这个无盖长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是什么样的呢? (2)在四个角上补上的图形是正方形还是长方形? (3)四个角上的小正方形的边长和长方体的高存在什么关系?

立足成才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立足成才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新课程改革后,历史课堂上呈现了许多的学生活动。“以活动促学习,以活动促发展”,这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在历史课堂上,我立足成才,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心理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多动脑、动口、动手,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一、议起来 就是让学生大胆说、放心议,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内容时,我用多媒体把“古代造纸的主要工序”展示出来,让学生思考、讨论古代造纸的工艺流程。学生的思维和表现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用树皮和烂衣服。”“把树皮打烂。”“要1米大的锅来煮。”“用脚去踩。”……各个小组经过了充分的讨论后,纷纷派代表走上讲台指图讲解。接着,我又展示现代造纸工艺流程图,让学生对古代造纸与现代造纸进行比较,加深了学生对古代造纸工艺的理解。 学生们通过观察、比较、交流、探究,亲身体验认知过程,既开发了智力,又增强了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能力,对历史学科科技史部分的兴趣更浓厚了,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二、讲起来 就是让学生当老师来讲授课文内容,特别是一些比较枯燥的,学生又了解不多的、缺乏兴趣的知识,效果还挺好的。例如“世界三大宗教”这节内容时,具体的做法是: 首先是课前准备。①学生根据各自爱好组成三个宗教小组,各小组成员分工与合作。②根据教师提供的提纲,学生用两周的时间,搜集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与实物,做好准备工作。③每组有15分

钟的活动时间,活动的方式不限。 两周后,各小组向大家展示了精心制作的图、文、声、像并茂的“活动”。有的展示并介绍木鱼、佛珠、十字架等宗教的实物,有的讲述有关宗教人物的故事,有的介绍他在旅游时拍摄的大型佛教雕像,有的播放并解说教徒们拜佛诵经、做礼拜等宗教活动的视频……其中最精彩的,就是李成同学讲述乔达摩·悉达多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的故事了。学生们绘声绘色地展示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不时有掌声和笑声。 通过活动,学生主动参与、与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辩起来 辩论,不仅能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而且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在教材中,“曹操是英雄还是奸臣?”“秦始皇和汉武帝谁的功劳更大?”“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等,适合辩论的问题很多。只要学生有明确的观点、有力的论据和确凿的事实,就OK了。 四、赛起来 在历史课堂上,采用竞赛形式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是有好处的。 每次单元复习,我都会把单元的重要知识点设计成问题,开展知识竞赛活动。活动主要有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必答题,四个小组轮流答题,而且同组学生也轮流答题。学生答对的,加10分;答错的不加分,同组的学生可以补答,补答答对的加5分。第二个环节是抢答题,哪个小组的学生抢先举手,哪个小组的学生就回答问题,答对的,加10分,答错的,扣10分。学生反映:这是最紧张、最兴奋、最盼望的历史课。 五、演起来 (1)演示。它能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更好地

动起来,课堂更精彩

动起来,课堂更精彩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二、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自由的课堂中学习 如何学好语文?《新课标》认为学生是关键。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

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课堂氛围中,活跃思维,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小松树和大松树》一文时,我问学生:“你最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说:“我喜欢大松树,因为它很谦虚,不骄傲。”有的说:“我喜欢风伯伯,因为它特别关心小松树,帮助小松树认识错误。”有一个学生却说:“我喜欢小松树,虽然它一开始很骄傲,瞧不起大松树,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可后来听了风伯伯的话,它惭愧地低下了头,它一定会改正错误的,有错就改还是好样的。”我对他竖起了大拇指,我为他的发言与众不同而喝彩。最后,我在学生们交流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而且让全班小朋友接受了一次人性的洗礼。有句话说“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课堂上,孩子的思考是多角度的,答案也是多元的,我们要创设自由、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大胆地说,放飞自己的心灵。 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 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

语文课堂要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语文课堂要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语文课堂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新课程标准指出:进行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现代的教育理念认为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构建一个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语言的探研活动中来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个教学模式应该让学生动起来,做到“动脑、动口、动手”。 一、动脑。 动脑主要包括两方面:“质疑和创新”。 1、质疑就是善于提出问题。“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李政道教授对自己的学生说过:“最重要的是要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一流的工作。”由此可见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质疑”到解疑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因此,教师应创设质疑氛围,鼓励学生质疑,开启思维之门。教师要根据文章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要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 同时,教师应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质疑。培养质疑的能力,如紧扣课文质疑,抓住重点词质疑,抓住课题与内容的联系质缎,从文中看似有矛盾之处质疑等等。2、创新就是创造性思维。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小学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主动地在探索过程中获取新知,产生某种感悟、体验。对于学生的出乎意料的回答或别出心裁的思考方法,教师要细心体察,耐心诱导。对于一些正确的独见之处更要及时加以表扬。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更要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创造条件。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联系身边的生活实际,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 二、动口。 动口主要指“读和说。” 1、读。读主要指朗读。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安排学生读书,要以多种形式反复进行朗读的训练。尤其是阅读教学中,读书更应该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应当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和最主要的活动,课文应当主要放在课堂上读通、读懂、读熟。没有朗朗的读书声的阅读课不是好的阅读课。教师备课时要备读,为学生安排好各种方式的读书时间。要引导学生多读、善读。每读一次有一次的要求。比如,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或营造气氛,指导朗读,可以教师范读、带读,学生指名读,小组读,轮读,分角色读等;为了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用心去读,一般采取默读。读书要理解地读,动脑子去读,

关于高中生物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共5页文档

关于高中生物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我省高中课改已有时日,课堂教学的模式正在发生变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在发生着变化,当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比如课堂时间不够的问题,课堂检测缺失的问题,有形无质的问题……所有这些都在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这也是目前诸多的专家和一线教师都在不停思索的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经几年的尝试和探索,要想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善于营造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有很多知识都是抽象微观的,像蛋白质、DNA的结构,细胞分裂的过程,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等内容都是高考的主干知识,如果不能为学生创设熟悉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学起来味同嚼蜡,久而久之,学生将丧失学习生物的乐趣和信心,本来应该拿分的学科反而成了落分的学科。所以,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迫在眉睫。如在学习“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时,为了让学生清楚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我让学生利用小磁条上台演示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在学习“细胞膜的结构”时,我让学生利用废旧材料搭建流动镶嵌模型;在学习“细胞分裂”时,我让学生利用橡皮泥捏制染色体变化模型;在学习“DNA的结构”时,我让同桌在手上写上碱基名称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在学习“氨基酸结构”时,我让学生上台以自己为例介绍氨基酸“头是R基,左手是氨基,右手是羧基,两腿是氢键,心脏是C原子”……学生不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有头有脑有思想的学习者,是一个主动参与的求知者。 因此,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能够从内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它除了可以是活动情境,还可以是语言情境:如在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时,我让学生想象“从河的上游向下游运木头,从河的上游向下游运白面,从河的下游向上游运食盐”三者有什么区别,进而理解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三者的关系;也可以是生活情境:如在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时,我出示事先调查好的几组家庭的眼皮遗传情况,以此引起学生的质疑和好奇;在学习“生态系统”时,我给学生展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和谐画面,激发学生对环境的危机感和使命感;还有实验情境:实验是最能吸引学生眼球的,在学习“酶”一节时,我给学生演示过氧化氢涂抹伤口的实验,并提问:为什么会产生大量气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由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除运用传统的“实验”“资料分析”“讲授”等形式外,充分运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手段、形式穿插在其中来创设课堂情境,使生物课堂变得“新、奇、特”,给孩子们以全新的刺激,较长时间保持兴奋,继而增加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二、要留给学生活动的时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说了一遍又一遍,然而,一些教师总感觉放不下,不放心。其实,只有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生物科学知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自觉吸收和同化有效信息,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实现预期目的。 1.以问题驱动学生,使之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人。 课堂离不开问题,好的问题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好的问题,能

ppt中动画制作 动起来更精彩

【导航】教材阅读评论字号:大中小 讲设计,估计是绕不开动画地了.虽然我自己在实际中动画用地很少,最多就是切换地平滑谈出,和渐变,在演讲类中我也是极力主张尽量不用或少用动画.但不可否认地是动画也能给增色不少,特别是课件类和产品公司介绍类,这篇文章不会讲到具体类地动画制作,因为任何一本教科书上都有,而且文章末尾我会提供一个很精彩地韩国动画示例下载,如果你对动画想深入了解,仔细揣摩这一个示例就足够.但我想谈谈我对动画地一些理解和体会.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我对动画地认识和理解大多来自,如果要在中做复杂动画,我会宁愿选择,没有什么原因,就是用惯了熟手而已.并不是中地动画制作很难,相反,中制作动画很简单,简单到人人都可以很快掌握.所以如果我是微软,我会将中动画制作工具这部分单独列出来成为一个软件,这个软件制作地动画可以插入到,,甚至网页中,我估计市场一定不小.扯远了,回到主题来,在中制作复杂动画,我觉得关键是以下几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动画设计 这是很关键地,为什么你做不出好看地动画了,很可能最重要地一个原因是你根本不知道想要做什么样地动画效果,这个没有办法,只能是多看,看多了别人地动画,你自然会知道想要做什么样地效果.在做复杂动画地时候,先将每页地动画内容设计好事很有必要地,磨刀不误砍柴功.这个时候故事板是一个很有效地工具.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时间 动画其实都是骗人地,没有东西是会动地,都是静态地东西,只不过按时间顺序播放,利用人地视觉残留造成动起来地假象而已.所以时间在动画中很重要.之前,之后地概念,以及非常慢,慢速,很快地区别,最重要地是要用好速度,中所有地动画速度都是可以自定义地.中有关时间地还有一个概念是触发器,稍微难一点,但也是很好理解地,所谓触发,就是当你做出某个动作地时候会触动另一个动作,接下来就是这另一个动作触发地时间和效果而已.中有时间轴地概念,中其实也有,在动画设计中点击鼠标右键查看“高级日程表”就一目了然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方向和路径 方向很好理解,路径好像是个通用名词,中有路径,程序中引用外部文件有路径,所以搞得路径地概念很模糊,在中我们把路径理解成“运动轨迹”就得了,物体沿着什么轨迹运行就是中路径地概念,相当于中地引导线,这个路径你可以自己画,用自由曲线,用直线,用圆形都可以,有了路径后物体就可以按你想要地轨迹运行,这是很了不起地.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效果 中自带地效果是很清楚地,有些效果使用地时候好像很难看,但通过细微调整时间就能得到自己想要地结果.在复杂动画中,很多时候并不是一个效果,而是同一个物体有几种效果叠加起来,这也是制作出漂亮动画地关键,消失和强调其实只不过是一种特殊地效果而已,想要动画精彩,必须是很多个效果一起使用.还有一个就是要配合好声音,再好地戏没有声音它也出不来.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只要你理解和掌握了上面几点,制作出复杂漂亮地动画是轻而易举地事情,但是,最后我要说地是耐心,复杂动画制作极度需要耐心,而且当你需要回过头来修改地时候更是如此.这也是我不愿意在中做复杂动画地原因.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由于单个文件地容量不能超过,所以将文件放在了,文件提取码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下载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

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一要义,很多教师在课堂上组织了形式多样,活泼热闹的课堂教学,看似轰轰烈烈,精彩纷呈。然而我通过一段时间的听课,发现存在的问题颇多:有些课尽管课堂的形式活了,学生的口头说话活了,课上的很多问题也被激活了……看似一片形势大好,但冷静下来审慎一下,流于教师所牵引的课堂组织形式虽然话,但学生的自主是很少的;学生在回答问题上所表现的语言的随意性或客套性,并不是其真知灼见;看似被激活的一些问题也只是游离其问题的实质……因此这样的课堂是流于形式的课堂。 语文教学中怎么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改的关键所在。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事实上就是如何将学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构建者的问题。 捷克斯洛伐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愿望,我们所有的相法、方案和计划都会化成灰烬,变成“木乃伊”。目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学生学习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

有一些后进生索性不参与学习活动。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整个语文教学过程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要能够使学生真正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 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全方位确立教学目标 课堂气氛是靠内在的知识的魅力、靠教师对学生学习心理、学习兴趣与需求、认知规律的灵活驾驭来激活的活起来。课堂教学应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事实上,多少年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确立。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自己学习的条件和空间,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在积极参与中增长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避免放羊式教学,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要充分发挥目标导向作用,课前要全方位确立每课的教学目标,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自主参与中达成多元的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认识,丰富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完善人格。通常情况下我会把每一课的大的学习目标定下来,而小目标方面由学生在自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让学生动起来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让学生动起来 初中生物课堂活动教学旨在让学生生动活泼、愉快学习,德、智、体协调发展。根据初中生物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我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设计以下几类活动: 游戏类。人们对喜欢的东西学得最快。学生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其思维和情感需求得到和谐发展,在游戏中,学生快乐学习,快乐发展。教学中我们常采用拼图游戏、竞猜游戏、填字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等。如我们采用人体骨骼拼图,消化系统拼图;编制食物网和“一个也不能少”,跟我做生态球,猫和老鼠、听声音比赛,神经调节系列活动等等。通过各种活动,变具体为抽象,寓知识于游戏中,极大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欲望,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人人动手、个个动脑,个个动起来。识。 制作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

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俗话说:心灵手巧。训练手就是训练脑,“十指连心”手巧才会促进心灵。在课堂上,我们设计许多制作活动,如:细胞模型、人体骨骼模型、耳模型、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调作用的模型制作,环境污染课件、手抄报等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同时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探究实验类。如在探究鱼鳍作用、观察鱼呼吸时,我们没有完全照搬教材,在实验材料、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根据实际作了相应改变。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空间,教师只适当介绍实验内容、目的,实验器材、提出纪律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开展实验。实验时,因为当时季节问题,鲫鱼比较少,价格较贵,所以我们选用小金鱼,实验时发现金鱼比鲫鱼灵活很多,在观察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的时候,按照教材方法将红墨水滴在鱼嘴前方时,整杯水马上变红,无法观察水进出的方向。怎么办?当时教师做了适当引导:“你们可以抓住鱼直接滴在口中观察,也可以尝试在不伤害小鱼生命情况下采用其他方法”。最后每个小组都找到相应方法观察到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现象。2.2.4 设计与创作类:我们开展了生物园设计、宠物条件反射建立设计,新的动物运动方式设计与制作、动物通讯方式探究方案设计、营养食谱设计…… 此外还有调查、分析讨论等等。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我们的教学理念要发生转变,我们的课堂教学将改变过去以“满堂灌” 为主要模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现状,取而代之的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 (一)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 习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Χ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是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的把它干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力量。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的进行学习。 (二)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是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探究、感悟,多给学生留有思考、个性发挥的余地,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创造性的学习。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多读多思多听多说,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索创造者。

(三)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自由争论中学习 如何学好语文?《新课标》认为学生是关键。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λ,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善于把握学生的疑难点,及时捕捉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进行讨论,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给课堂注入生机。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而且让全班小朋友都深刻地感受到要珍惜生命。 (四)相信尊重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学习 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那如何让他们获得成功呢?我觉得老师首先要对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得到这种尊重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主动地去学习,另外要多表扬多鼓励。真正要让课堂活起来,就必须是?一个学生都“动起来”,而不是几个学生在那“唱主角”,可往往?个班都有些学困生存在,他们或许是因为理解能力真的不如他人,或许是天生内向不爱表现……,面对这些课堂上的弱势群体,教师的态度其关键性的作用。如果我们冷淡、不适当的批评他们都会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大大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对语文课也就不感兴趣了。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要想办法让这部分学困生也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正活起来。因此我尝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

让学生动起来,地理课会更精彩

让学生动起来,地理课会更精彩 冯惠杞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地理课堂活起来”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时代的迫切需要。在现在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再按照以前旧的教学方式进行,要发挥教师自身个性,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活”起来,这样地理课堂教学才能“活”起来。本文从心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动、腿动六个方面论述了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能真正“动”起来,让地理课堂教学变得更精彩。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学堂”?以课改实践看,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把活动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能主动、积极地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动脑,去行动、去操作,给学生创设积极活动的情景,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自主活动,从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一、导语激趣,使之心动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地理新课开始时要紧扣教材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或提出疑问,或创设情境,或反激情,或以旧引新,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做到“课伊始,趣已生”。因此,引言的设计力求新颖、巧妙和多样化,尽量避免节节课复习导入。教师应根据与地理课题内容有联系的知识和现象设计引言,灵活把握。因此,教师在课的一开始就应该激活主体,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识。 如在讲“利用经纬网定位”时,我这样导入:“在茫茫的大海中,有一艘海轮遇到风暴失去了控制,这时船长命令船员立即发出呼救信号,报告他们出事的详细地点,好让邻近船只及救援人员迅速、准确地赶来救护。请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报出准确位置呢?”又如讲“日界线”时,我提出这一问题:“有一对在由西向东行驶的海轮上出生的孪生姐弟,结果是早出生的女孩成了晚出生男孩的妹妹,这是为什么?”这样由问题导入,让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又如,我讲“中国的降水东西差异”时,我念一个小事件,让学生自己判断对错,而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则在学完新知识后方能知晓。这样,学生的质疑,求知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就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 总之,上课伊始,就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 二、读图观察,使之眼动 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说:“观察、观察、再观察。”眼睛是认识世界的窗口,也是人类探索世界的主要途径,所以让学生的眼睛动起来,学会观察也是新课程的能力目标之一。在观察中,学生会用自己的方式发现许多有趣的或别人没发现的东西。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讲大洲大洋的分布时,教师利用“东西半球图”让学生先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然后教师再进一步讲清哪个是东半球,哪个是西半球;东西半球各分布有哪几大洲,各大洋被哪几大洲包围;各大洲分别临近哪几个大洋等。这样可使学生明确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进一步加深印象。指导学生看地图册,要不断的变换角度。一幅图总是按一种方式来记,往往记不细,记

浅谈生物课堂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浅谈生物课堂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发表时间:2013-04-07T11:08:18.653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2月总第109期供稿作者:赵华平[导读] 总之,课程中生物学科的价值不只体现在它的结论中,更在于它的发现和发展过程之中。 赵华平新疆兵团农九师166团中学834612 摘要:“活动化教学”具有源远流长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我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与实践,通过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抓住活动中的“动点”,设计好“动法”,“激活”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活动化教学动点动法存在问题生物活动教学是指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建构一些既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以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我认为,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关键是: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一定要抓住活动中的“动点”,设计好“动法”,“激活”学生。 一、寻找“动点” 1.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是主体发展的前提。要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主体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动点”。如在探究《人的反应速度》时,我首先在前面表演了抛接硬币,一个、两个、三个,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成功时同学们为我鼓掌,失败时为我叹息。此时,师生关系已经拉近,在不知不觉中已激发了学生的“动点”。当我刚停下,许多同学争着“试一试”。当即请两位同学上台比赛,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 2.创设生动的教学活动情境,激发“动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使创设的教学活动情境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活动中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每节课,我会更改电脑桌面背景,将生物科技成果与生物科学家作为桌面,通过猜一猜、听一听、讲一讲、动一动等活动,极大地吸引了学生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发很多疑问,课堂也真正活起来。 二、设计“动法” 初中生物课堂活动教学旨在让学生生动活泼、愉快学习,促进德、智、体协调发展。根据初中生物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设计了以下几类活动: 1.游戏类。人们对喜欢的东西学得最快,而学生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其思维和情感需求得到和谐发展,在游戏中,学生快乐学习、快乐发展。教学中我们常采用拼图游戏、竞猜游戏、填字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等。如我们采用了人体骨骼拼图、消化系统拼图,编制食物网和“一个也不能少”,跟我做生态球,猫和老鼠、听声音比赛,神经调节系列活动等等。通过各种活动,变具体为抽象,寓知识于游戏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欲望,充分调动了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人人动手、个个动脑、个个动起来。每次教师走进教室,学生就会上前追问:今天做什么活动? 2.探究实验类。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种子结构和成分的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探测脉搏与运动的关系、探究反应速度……在探究鱼鳍作用、观察鱼呼吸时,我们没有完全照搬教材,在实验材料、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根据实际作了相应改变。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空间,教师只适当介绍实验内容、目的、实验器材,提出纪律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开展实验。 3.设计与创作类。我们开展了生物园设计、宠物条件反射建立设计、新的动物运动方式设计与制作、动物通讯方式探究方案设计、营养食谱设计…… 此外还有调查、分析、讨论等等。 以上的各种活动过程需经历亲身实践、记录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等综合过程,眼、脑、手、全身并用才能完成。其中动手实践是个核心环节,体现了活动的本质特点,离开这一环节即失去了活动的特点。 总之,课程中生物学科的价值不只体现在它的结论中,更在于它的发现和发展过程之中。知识永远是一条河流,它在不断地演变、充实和发展。在帮助学生学习和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更要帮助其学习和获得镌刻在其中的情意、态度和认知能力。这些仅靠接受和记忆学习都是不能获得的,只有通过对科学发现过程的亲身直接体验才能获得。而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验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价值,才能养成探索、追求真理的顽强精神,才能使学习成为人的生活有机的一部分。教学中可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动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化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真正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作为非中考科目,学生学得轻松,乐学、爱学。参考文献 1.全国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惠青《我国活动教育的回顾与前瞻(代序)》。 2.《愉快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通识培训书系。 3.《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 4.《活动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通识培训书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