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神科治疗依从性评估

精神科治疗依从性评估

精神科治疗依从性评估
精神科治疗依从性评估

第三节治疗依从性评估

治疗依从性是指患者对医嘱治疗措施的遵从执行程度,可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完全不依从3类。治疗依从性不良在精神疾病患者中较为普遍,可引起多方面的后果,包括治疗失败、病情难以控制、反复住院、不良反应增加等,从而导致病程延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同时也导致医疗费用的增加。因此应重视治疗依从性评估,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治疗依从性没有统一适用的评估标准和形式,主要采用的方法有等级法(依据程度分为“好”、“中等”、“差”、“过度依从”)、自知力、药物用量计算法、药物浓度监测、依从性量表等。本节结合以上方法进行综合评估,对涉及药物评估的内容请参考第八节。

[目的]

1.监测患者对治疗的依从程度,识别出依从性不良患者。

2.根据依从程度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治疗和康复的效果。

[用物]病历资料、各种治疗登记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等。

[操作步骤]

1.环境准备安全、舒适。

2.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情绪饱满、熟悉评估内容和流程,准备评估相关物品。

3.熟悉病例资料,了解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病情表现,根据患者的情况有所准备。

(1)人口学特征有研究表明青年人,尤其是男性青年依从性差;老年人可能会因记忆减退或身体上共病需要服多种药物而妨碍了依从性;女性比男性有较好的治疗依从性;文化层次越低,对疾病认识、治疗方案的理解有限,不清楚注意事项,依从性相对较差。

(2)病情表现相对而言,患者病情越重,症状越丰富,对病情的认识越差,依从性也越差;反之亦然。

4.查看近期各种治疗登记资料,分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找出患者不能顺利完成治疗的记录,登记拒绝参加和中途退出的次数、治疗种类,从而确定患者主要不依从治疗的种类及程度。

(2)对患者依从较好的治疗,登记治疗的种类。

5.护士做好以上准备工作后,向患者解释要对其治疗情况进行评估,希望患者配合。

6.征得患者同意后,安排一个安静不受打扰的环境进行评估。

7.访谈了解患者的经济状况和家庭社会支持情况。

(1)经济状况社会经济状况差、社会阶层低的患者依从性较差。经济状况好的患者依

从性相对较好,可能与其基本生活满足后对自身的健康更加重视有关。

(2)家庭社会支持有研究表明社会、家庭支持良好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社会支持不足则依从性差。

8.了解患者对治疗的态度和信念,可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附后)进行评估。

(1)患者对自身健康的一贯态度,对病因和疾病严重程度的思考及“疾病羞耻感”等都影响治疗的依从性。

(2)重视个体健康、对精神疾病认识程度高则依从性好,对精神疾病存在“病耻感”的患者会极力回避一切与疾病相关的事情,治疗依从性差。

(3)英国学者David 提出了自知力的三维说,即“对疾病的认识、对精神病理性经验的正确分辨和描述、以及对治疗的依从性”,为自知力的量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客观依据。在此基础上McEvoy JP等人为了将精神疾病患者的自知力进行量化评定,编制了“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该问卷简洁、方便,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9.根据患者参与治疗的登记情况,与患者探讨愿意治疗或拒绝治疗的原因,既包括患者个人因素,也包括医务人员、家人、其它患者等他人因素,还包括治疗本身的因素,如治疗的作用与副作用。在此过程中评估患者对治疗的认识,并针对性地给予健康教育。

10.总结评估过程,感谢患者对评估的配合。

11.记录评估结果,根据引起依从不良的原因,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注意事项]

1.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一个依从性不良的患者很容易被护士发现,但是引起依从性不良的原因往往没那么容易发现并被重视,从而导致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依从性进行干预,因此治疗依从性评估不仅要识别依从性不良的患者,而且要全面、系统地找出影响患者依从性的因素。

2.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依从性评估的过程中,应设身处地地理解患者的依从性表现,以使患者感到被尊重和接纳,同时在评估过程中对患者积极正面的因素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病情不利的消极因素要及时指出,说明后果的严重性,如果患者不接受,不要急于辩解,要理解患者接受有一个过程。

3.如果治疗不依从的原因涉及到医务人员,应耐心倾听,态度诚恳。如涉及到评估者自身,应及时检讨原因,消除误解;如涉及到其它医务人员,应应转告当事人或管理者。

4.应重视自知力在治疗依从性方面发挥的作用。自知力作为精神科临床最常见的精神症状之一,在精神科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定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5.治疗依从性评估涉及到家庭经济、家人支持和病情等因素,应充分考虑保护患者隐私和维护患者自尊。

附: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TAQ)

说明:自知力及治疗态度是评价重性精神疾病治疗效果和判断疾病恢复程度的重要指征,主要用来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服药的态度。评分标准:0-没有认识;1-部分认识;2-全部认识。分值范围:0-22,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自知力越充分。。

问题分值

1、你刚入院时,你有没有与多数人有不同的精神问题(神经紧张、担忧)?0 1 2

2、那时你有没有必要到这个医院来?0 1 2

3、你现在有什么精神问题(神经紧张、担忧)吗?0 1 2

4、你现在有必要住到这个医院里来吗?0 1 2

5、在你出院之后,还有可能发生精神(神经紧张、担忧)问题吗?0 1 2

6、在你出院之后,你需要一位精神科医生(或精神卫生中心)随访吗?0 1 2

7、在你入院之前,你需要用药物来治疗精神(神经紧张、担忧)问题吗?0 1 2

8、现在你需要用药物来治疗精神(神经紧张、担忧)问题吗?0 1 2

9、在你出院之后,你需要用药物来治疗精神(神经紧张、担忧)问题吗?0 1 2

10、你愿意服这些药吗?0 1 2

11、这些药物对你有好处吗?0 1 2

《精神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精神科护理学 适用专业:护理本科 总学时/学分:40/2.5 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8 一、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精神科护理学研究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护理的一门学科。它是精神病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临床护理学的一个分支。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当代医学和护理学不但关心病变的器官,更关注具有社会心理特征的“整个病人”,这种趋势在精神科护理学的发展中显得尤为突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各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的病因、临床特点、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护理和预防。熟悉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技能,学会识别精神症状,熟悉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程序,了解精神疾病治疗过程、护理及康复护理。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护生必修课程,选用刘哲宁主编的《精神科护理学》教材。本课程的设置旨在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包括精神因素在内的社会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了解心理治疗的基本知识,能初步对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讲课内容以精神科临床工作中可能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为主,并讲授精神科常见的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护理等。由于精神科护理需要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服务于照顾,希望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与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相互沟通的技巧,并将精神卫生保健知识传递给普通民众,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为其向精神疾病患者及普通民众提供护理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考核办法 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为笔试(开卷) 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80%,平时成绩20% 二、讲授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精神科护理学的概念

怎样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怎样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在整个就医过程中,患者及其家人实际是处于被动或“不知情”的特殊地位,必须依赖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服务和专业性指导,而药剂人员也要参与其中。但是,患者及其家人这一群体在文化程度、心理素质、生活背景、躯体状况、病程长短乃至对医药卫生知识了解的多少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由此形成的对药品及治疗方面的认知水平也不一致,因而接受医疗指导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快慢和多少也有很大差别。即便医务人员做出了准确无误的处置,仍有可能发生患者及其家人不完全信赖医务人员所提供的专业技术服务的情况,产生不依从治疗的行为。这不仅使患者及其家人不能真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增加了不应有的经济负担,对医院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是医院保持其医药服务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 药品调配处于整个医疗服务链的最后一环,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院为患者及其家人所提供的医疗服务的质量,严重的药品调配失误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药剂人员有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以优质的药品调配服务完成患者及其家人就诊的全过程,利用专业的药学知识帮助、指导患者获得良好的药物治疗效果。 药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1.师应与医师、护师积极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目前新药层出不穷,药师必须时刻关注药品领.域的新进展,随时补充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为临床提供准确无误的药品信息,满足临床医师、护师对药品信息的需求,协助临床医师为患者制定最合适的个体化给药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2.正确指导患者用药,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开展用药咨询服务。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提高用药依从性 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对其所用药物的了解 程度。发药时,药师主动热情、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地向患者说明按时、 足量用药的必要性,并解释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都能使患 者对药物知识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从而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所以,做 好发药时的药学服务工作,是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的重要举措。比如: 1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标准解读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精神科护理学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助产专业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随着社会压力逐渐增大,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不仅严重危害人们的心身健康,同时也带来的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在全球疾病负担重,排在前十位的有五种都是精神类疾病。因此,加强精神疾病的防治,预防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发生,将是21世纪人类卫生健康最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精神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临床专业课程,是关于认识精神科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康复、增进精神及心理健康的学科。精神科护理学是建立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心理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历年的护理资格考试中,精神病学考题所占比例也逐年增加。 通过《精神科护理学》的学习,了解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掌握精神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具备一定的对精神疾病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精神疾病患者危急状态的防范与护理,了解精神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医院护理、家庭护理与社区防治等。在提高对精神及心理疾病识别能力的同时,又能提升学生自己的心理素质,培养和增进学生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设计思路 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心理健康培养,以教学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授课方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期间穿插心理小品、心理剧等生动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方面,凸显以下特点:①大量生动的临床案例引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②深入讲解精神疾病的起病因素、心理活动及心理过程在精神疾病发病中的作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精神病人;③对其他护理基础学科或相关学科中已经详细、重点介绍的知识板块,如护理程序、整体护理等,仅作简单介绍,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但对于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社区康复等内容,则作详细讲述。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各类精神疾病的护理常规、分级护理管理、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2.熟悉各种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3.了解精神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地进行精神疾病的症状评估、风险评估和病史采集。 2. 能够制定准确、恰当的护理措施。 3.能进行科学的专科健康教育。 4. 学会运用护理程序,书写各种精神疾病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进行整体护理。 5. 学会精神科常用量表的评估,精神病患者的护理观察与记录。

精神科风险评估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分析

精神科风险评估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分析 发表时间:2016-06-27T14:13:40.90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5期作者:杨旭东吴昱娇[导读] 精神科基本护理包括对于精神科患者的护理管理和对于患者心理和环境的护理管理等等。 四川省遂宁市民康医院四川遂宁 629000 【摘要】精神科风险评估是治疗精神病患者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甚至对精神病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精神科风险评估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评价因素包括入院时患者精神状态、身体健康状态、精神症状、治疗配合度、攻击和吸烟酗酒等等。根据精神科风险评估表对患者进行三级评估,对精神科患者进行严格的护理,密切观察其身体情况的变化。精神科风险评估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护理措施有精神科基本护理和风险评估的护理安全管理。精神科基本护理包括对于精神科患者的护理管理和对于患者心理和环境的护理管理等等。 【关键词】精神科;风险评估;安全管理 通过统计分析可知,基础护理与风险评估相结合,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比基础护理较好。并且精神病患者在行为、语言、思维、感知、认知、自知力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需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对患者存在伤人行为或存在自伤危险两种情况要做出紧急风险评估,从而判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行为和危险因素。 一、精神科风险评估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评价标准 低风险评估的因素:精神科患者为自愿入院、入院时处于正常的精神状态、精神症状较轻且无行为动作紊乱、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和医生的治疗、无任何攻击、无烟酒依赖性和性生活发泄情绪、身体健康状态正常。中风险评估的因素:精神科患者为家属哄骗入院、入院时的精神状态为兴奋、忧伤、抑郁等不良状态、精神症状较重且行为动作紊乱、认真劝说下才被动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和医生的治疗、可进行语言攻击、烟酒依赖性较轻和性生活发泄情绪较弱、身体健康状态略低于正常人。高风险评估的因素:精神科患者为家属强迫入院、入院时精神状态极度不正常和情绪不稳定、精神症状严重包括行为动作紊乱和幻觉、被害妄想等、完全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和医生的治疗、具有语言和行为攻击、烟酒依赖性严重和性生活发泄情绪情况严重、身体健康状态明显降低。 低风险评估的评价标准为:满足所有低风险评估的因素。中风险评估的评价标准为:满足一条高风险评估的因素或者是两条中风险评估的因素,其余满足低风险评估的因素。高风险评估的评价标准为:满足两条高风险评估的因素或者是三条中风险评估的因素,其余满足低风险评估的因素。 二、精神科风险评估方法 根据精神科风险评估表对患者进行三级评估。首先进行的是一级评估,精神课患者在住入病房的第一天,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并记录下来,为之建立个人档案,随后将风险评估测定的时间延长为一个星期一次。随后进行的是二级评估,护理人员可以从一级评估中,挑选出该患者的高风险因素,并且要求该患者的负责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高风险因素的每日评估。最后是三级评估的进行,护士长应该在护理人员评估的基础上,对新收入的患者以及高风险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再次评估,检查评估报告是否合格,避免错误的出现。并且护士长还要肩负教授评估方法与技巧的任务,制定一系列的降低风险评估错误的预防措施,并且检查预防措施是否合格。对高风险患者进行严格的护理,密切观察其身体情况的变化。评价为中风险的患者,如果在一级、二级、三级评估中发现有高风险因素的出现,则医护人员应该提高警惕,重新测量以确定结果,确定后立即调整患者的护理和防御措施。 三、精神科风险评估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护理措施 (一)、精神科基本护理 3.1.1、对于精神科患者的护理管理 对于病重卧床的精神科患者,须在床边安装扶手和栏杆,如果患者需翻身或者是下床时需要护理人员或者是家属陪同。并且要将暖壶、玻璃杯等易碎的物品放置于远离患者的安全地带。定时有清洁人员清理地面,保持地面干净无水渍无杂物,当地面水渍未干时可以摆放防滑倒的提醒标志,防止患者不注意而跌倒。对于地面水渍较多的卫生间而言,医院可以在厕所旁安装扶手和地面铺防滑垫。 3.1.2、对于患者心理和环境的护理管理 适当提高病房里的温度,给患者一种温暖温馨的感觉。如果患者心情比较压抑时,医护人员可以给患者讲解一些医院趣事缓解气氛,还可以给患者播放轻柔轻快的音乐舒缓心情。医护人员对待患者时,态度要和蔼可亲、要有耐心,言语上询问时要隐晦不可以伤及患者的自尊和面子,肢体上要多多与患者接触,避免给患者带来高高在上的感觉。要求患者的亲人亲戚对待患者时,要注意多多安慰患者,经常回家探望患者,医护人员和家属可以多多与患者沟通,对患者的疑问热情耐心的解答。 3.1.3、风险评估的护理安全管理 精神科患者疾病一般比较重,患者无法像正常人一般流畅的交流与思考问题,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其服用药物、正常生活等全部依赖于护理人员。高风险患者应该进行二十四小时全天密切监测,监测其行为和语言是否出现异常,并且要关注患者的心理情绪的改变,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安慰患者,调整其忧郁、烦躁等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治疗和护理的配合度。部分患者具有自杀自残、出逃等等风险行为,医护人员应该注意检查其周围环境,确保无任何危险品如水果刀等等的出现。当患者存在幻听时,护理人员应提高传授如何辨别幻听与真实声音的方法和知识,并叮嘱患者如果症状出现时,应该立即寻求护理人员的帮助。当患者情绪变化波动比较大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患者播放轻柔轻快的音乐、阅读书籍等方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使得其情绪慢慢平复下来。参考文献: [1]邓秋雁,梁艳,谢仲英,胡衡丽,赵燕华 .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危险分级及干预的研究 [J]. 现代医院,2008,(1). [2]牟秀华 .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14). [3]唐志芳,高小杰 . 精神科风险评估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J]. 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4). [4]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 .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M]. 2001 .

精神科护理学第三章 精神科护理技能

第三章精神科护理技能 掌握: 1.与不同精神症状患者沟通的技巧 2.精神疾病的主要观察内容、方法与要求 3.精神科的分级护理4、精神科常见急危状态的评估、预防、处理方法及护理措施 熟悉 1.精神科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的要求及技巧 2.精神康复的基本内容 3、精神科常见急危状态的表现形式及其护理的重要意义 了解 1.精神科建立护患关系的过程 2.精神科常用护理记录的方式与内容、记录要求 3.精神疾病的康复步骤及各治疗期的康复措施 4.精神科开放式管理与封闭式管理 1、与不同精神症状患者沟通的技巧 (1)妄想患者:以听为主,病情好转后帮助再认识 (2)抑郁患者:诱导述说,安慰鼓励、肯定赞同 (3)缄默不语患者:可静坐陪伴,表理解和重视 (4)有攻击行为的患者:不独处、不刺激、不站正面、发生冲动时温和而坚定劝说 (5)木僵/癔症患者:护理前仍作说明,忌随意谈论 (6)异性患者:态度自然、谨慎、稳重 2、观察的内容:一般情况、精神症状、躯体情况、治疗情况、心理需求、社会功能、环境观察 3、观察的方法 (1)直接观察法:与患者面对面交谈、体检 (2)间接观察法:与亲朋等交谈、察看日记、作品、娱乐活动等、查阅病历等 4、观察的要求 (1)要有目的性和客观性(2)要有整体性 (3)疾病不同阶段的观察侧重点不同(4)要在不知不觉中观察 (5)疾病不同阶段的观察侧重点不同 A新入院:全面观察B治疗初期:对治疗的态度、治疗的效果与不良反应 C缓解期:精神症状及心理状态D恢复期:症状消失的情况、自知力恢复的程度、出院的态度5、精神科分级护理:四级护理管理 (1)特殊(特级)护理:封闭式管理(2)一级护理:封闭式管理 (3)二级护理:半开放式管理(4)三级护理:开放式管理 6、护理对象 (1)特级护理: A病情严重伴严重躯疾且危及生命B严重冲动,自杀、自伤 C严重副反应者D有意识障碍;中度木僵;严重抑郁、痴呆、躁狂者(2)一级护理: A病情严重B自杀、自伤C躁动、外走D木僵、拒食E伴严重躯疾而不能自理(3)二级护理: A病情较轻B不危害自己C不危害他人D伴一般躯疾E能自理F能被动自理 (4)三级护理:A症状缓解B病情稳定C康复待出院D神经症 第五节精神科专科监护技能 7、急危状态:是指患者存在威胁自身或他人生命安全可能性的一种严重的需要立即干预的状态。 急危状态常见表现形式:暴力行为、自杀、出走行为、木僵、噎食与吞食异物 对待危急状态的处理: (1)重在预防:严密防范,掌握病情,及时有效干预

住院患者服药依从性管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住院患者服药依从性管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Morisky等推荐的用药依从性标准对患者用药依从性进行评定,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157例患者中,服药依从者96例,依从率61.1%;服药不依从者61例,不依从率3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药费支付方式、用药时间、是否需要长期服药的知晓情况对住院患者服药依从性有影响。表现为:公费或医保患者依从性高于自费患者(OR=1.248);服药时间在2年~和≥3年患者的依从性高于服药时间<3个月患者(OR=1.240和2.597);需要长期服药患者的依从性比不需要长期服药者更高(OR=2.213)。结论应加强用药患者的依从性教育,努力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标签:住院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 住院患者往往都要经历漫长的疾病恢复期,有很多患者需要长期服药甚至终身服药,患者服药依从性无论对于在家服药患者还是住院患者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住院患者进行科学、系统的用药指导,培养其良好的服药习惯、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对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低并发症等都有重要意义[1]。为了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服药依从性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以便為患者设计更好的治疗方案,更好的指导患者用药,最终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2-3]。为此,我们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四川省仁寿县中鑫医院的157例住院患者进行了服药依从性的临床调查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4月~12月在四川省仁寿县中鑫医院住院治疗的住院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160份,最终收回有效问卷157份,有效回收率98.13%。 1.2方法服药依从性判定标准:依照Morisky等推荐的服药依从性标准判定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依从性量表:①你是否有忘记点药的经历;②你是否为了快速达到目的,而自己增加服药次数;③当你自觉症状改善时,是否会自行停药; ④当你觉得药效不明显时,是否会自行停药。当有≥3个条目回答为”否”则判定为依从,有≤2个条目回答为”否”则判定为不依从。同时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疾病情况、治疗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 1.3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通过Epidata3.10进行管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α为0.05。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对各调查因素的服药依从性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2 结果

加强药学服务,有效提高用药依从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05141940.html, 加强药学服务,有效提高用药依从性 作者:吴昊 来源:《健康护理》2019年第10期 摘要:目的:加强药学服务,提高病人用药依从性。方法:笔者通过从事药品调剂工作经历,结合本院用药实际及自身专业特长,有针对性的加强药学服务。结果:有效提高病人用药依从性。结论:加强药学服务,可促进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副作用,提高病人用药依从性,保证药物的疗效。中国论文网 h 关键词:药学服务;依从性 用药依从性是指病人对药物治疗方案的执行程度。在临床医疗实践中,要治好疾病,不仅需要医生诊断正确、用药准确,还需要病人严格执行医嘱用药。事实上,据调查约有30%~70%的病人没有按医嘱用药,甚至未用药,或中途停药,从而导致治疗失败,毒性反应增加,更严重地甚至危及生命。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造成药品资源的浪费。笔者通过几年从事药房工作的实践经验,对于我院药房工作者如何有效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浅谈以下几点实际工作体会。 1对患者提供药物信息,进行具体用药指导,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1]。 1.1药品调剂工作中适时开展用药指导。内容包括治疗目的,用药方法与时间,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处理办法,药品储存注意事项。其中药品不良反应对病人的依从性影响最大,因此药师发药时,一定告之患者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生,不必惊慌,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让病人也做到心中有数,放心使用。在实际工作中,药师可个体化有侧重性的提供指导。 1.2设立药物咨询窗口。药物咨询是一项药患互动的药学服务活动,针对性强,效果显著。药师可通过咨询窗口或咨询热线与病人进行交流,聆听病人的倾诉,了解病人用药情况,解答疑难问题,适时给予适宜的心理治疗,尽量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鼓励病人遵照医嘱进行治疗。 1.3宣传药物的新用途。临床上常见一些病人在使用药品时会仔细研读药品说明书,有时候会发现医生的诊断和适应症似乎不相符,从而产生顾虑。药师应告之药物的新用途,使患者明白医生用药的原因和意义,满足患者对信息的需求,纠正患者不正确的概念,消除患者疑虑,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类似的老药新用的例子很多,比如左旋咪唑是一个上市多年的抗肠道寄生虫老药。研究发现:左旋咪唑口服还能消灭头虱。甲氨喋呤是抗肿瘤老药,研究发现,甲氨喋呤可用于治疗银屑病、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结肠炎、手掌―足底汗庖症、哮喘等症。因此药师对这一类药品的指导应更周全。

精神科护理安全质量目标

精神科护理安全质量目标 (一)建立和落实护理风险评估制度,持续改进护理风险评估质量。 1.建立高风险患者(如自杀自伤、冲动毁物、伤人、外走、跌倒、压疮、噎食等)护理风险评估制度。 2.建立与护理风险评估制度相配套的各种护理风险评估表格及使用指引。 3.加强对护士进行护理风险评估知识和表格使用的培训。 4.定期监测和分析护士使用护理风险评估表格进行评估的情况,持续改进护理风险评估质量。 (二)正确识别患者身份和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确保患者安全和正确用药。 1.严格执行给药法护理技术规范(即《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第二版),重点做好“三查八对两注意”。 2.至少有2名护士参与口服药物的派发,一名护士负责发药到口,另外的护士督促并确认患者将药物服下。 3.发药前要确认患者身份,至少同时使用两种以上方式识别患者身份,推广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4.注意观察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和服药后是否存在安全问题,如未正确用药、藏药、因抗拒服药发生攻击行为等。 5.根据需要告知患者或其家属药物服用的方法、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6.定期监测和分析安全用药和对药物依从情况,持续改

进有关质量。 (三)严格执行法规制度和操作规程,减少约束隔离的使用及相关的伤害。 1.完善被约束患者病情变化的风险评估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 2.建立被约束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 3.加强护士培训,增加护士对精神卫生法的理解,严格执行法规制度和相关操作规程。 4.丰富其它干预的手段,如增加工作人力、改善病区环境、提供多种人性化服务等。 5.定期监测和分析患者约束隔离情况,持续改进有关质量。 (四)及时处理自杀高风险患者,减少自伤和自杀的发生。 1.对识别的自杀高风险患者加以重点关注,在病例资料、一览表或特定区域设立警示标识。 2.病区所有工作人员知晓自伤自杀高风险患者。 3.改善病区环境,利于监控患者情况和不容易被患者利用来自伤和自杀。 4.严格执行巡视制度。 5.医护人员自己或动员其它人员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6.定期监测和分析患者自伤、自杀情况,持续改进有关质量。

医院精神科护理安全质量目标

文档序号:XXYY-AQMB-001 版本编号:AQMB-20XX-001 XXX医院 精神科护理 安全质量目标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精神科护理安全质量目标 (一)建立和落实护理风险评估制度,持续改进护理风险评估质量。 1.建立高风险患者(如自杀自伤、冲动毁物、伤人、外走、跌倒、压疮、噎食等)护理风险评估制度。 2.建立与护理风险评估制度相配套的各种护理风险评估表格及使用指引。 3.加强对护士进行护理风险评估知识和表格使用的培训。 4.定期监测和分析护士使用护理风险评估表格进行评估的情况,持续改进护理风险评估质量。 (二)正确识别患者身份和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确保患者安全和正确用药。 1.严格执行给药法护理技术规范(即《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第二版),重点做好“三查八对两注意”。 2.至少有2名护士参与口服药物的派发,一名护士负责发药到口,另外的护士督促并确认患者将药物服下。 3.发药前要确认患者身份,至少同时使用两种以上方式识别患者身份,推广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4.注意观察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和服药后是否存在安全问题,如未正确用药、藏药、因抗拒服药发生攻击行为等。

5.根据需要告知患者或其家属药物服用的方法、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6.定期监测和分析安全用药和对药物依从情况,持续改进有关质量。 (三)严格执行法规制度和操作规程,减少约束隔离的使用及相关的伤害。 1.完善被约束患者病情变化的风险评估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 2.建立被约束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 3.加强护士培训,增加护士对精神卫生法的理解,严格执行法规制度和相关操作规程。 4.丰富其它干预的手段,如增加工作人力、改善病区环境、提供多种人性化服务等。 5.定期监测和分析患者约束隔离情况,持续改进有关质量。 (四)及时处理自杀高风险患者,减少自伤和自杀的发生。 1.对识别的自杀高风险患者加以重点关注,在病例资料、一览表或特定区域设立警示标识。 2.病区所有工作人员知晓自伤自杀高风险患者。 3.改善病区环境,利于监控患者情况和不容易被患

药师与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关系

药师与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关系 V o1.242oo6N0.17 药师与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关系 陈晓蕾 (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广东深圳518001) 摘要:目的了解患者用药依从性现状,探讨药师在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中的作用及如何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方法采用 问卷调查法,对116例患者的疾病种类,用药情况及依从性情况进行调查.结果116例患者中,用药不依从49例,其不依从 的原因与药师有极大的关系.结论患者用药依从性是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基本条件,药师在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中起重要 作用,药师应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树立新的服务理念. 关键词:药师;用药依从性;患者 中图分类号:R19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1246(2oo6)17—0155—02 用药依从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的好坏,疗程的长短及药品 的不良反应fl1.据报道,患者对于药物疗法的不依从率在13% 一 93%,平均为40%[21.在2005年6—12月,笔者对深圳市职 业病防治院等3所医院的116例患者进行了用药依从性调查, 分析患者用药不依从性的因素以及药师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的 影响.并对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进行探讨. 1调查对象与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等3所医院的 116例门诊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职业,文化 程度,所患疾病种类,对药品知识的了解情况,是否用药依从以 及提高用药依从性的方法等,并对其进行分析. 1.1一情况

116例被调查者中,男68例,女48例;离退休人员28例, 公务员2O例,工人31例,自由职业者16例,学生4例及其他 17例;本科及以上学历23例,大专17例,中专16例,高中21 例,初中18例,小学21例;30岁以下2O例,31—59岁69例,6o 岁以上27例,平均年龄45.4岁. 1.2所患疾病 I16例被调查者中患心脑血管疾病32例,肝胆疾病18例, 呼吸道疾病27例,胃肠道疾病16例,妇科疾病16例,骨科疾病 7例. 1.3对芮品知识的了解程度 被调查者对药品知识较了解的36例,一般了解的66例,不 了解的14例. 2调查结果 116例被调查者中,用药不依从者49例,占调查人数的 42%.患者不依从用药的表现很多,如忘记服药,用药时间错 误,用药剂量错误,服药方法错误,过早中断治疗等.究其原因, 有的是由于患者健忘,有的是经济困难,有的是在用药过程中 出现不良反应而自行停药,有的则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还有的与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有关(如对医务人员的 治疗方案或工作水平不信任等).除了患者健忘,经济困难原因外,其它均与药师有极大的关系. 3讨论 (1)患者前来医院就诊,是对医院和医务工作者的信任,医 院和医务工作者对患者应具有某种光环效应的I31.患者见到医务工作者端庄大方的仪表,礼貌的言行,得体的举止,显示了良 好的文化素质修养和从业道德风尚,即会因良好的首因效应而对其产生信心[31,使患者焦灼的心情获得安慰,从而产生信任感, 提高患者用药依从率.药师处于整个医疗服务链的最后一环, 所以药师的仪表,言行,举止,态度是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重

最新精神科护理工作心得体会范文5篇

能以同情、理解、谅解的态度对病人的诉说不加评判地接受,站在病人的角度去 理 解和支持,并与病人合作去治疗其疾病,给予病人治疗的信心与康复的希望.下 面是小编精心精选的精神科护理工作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喜欢. 精选精神科护理工作心得体会一 对一般人来说,精神病是一个令人恐惧而乂充满神秘色彩的名词,常使人联想起 一个个满身泥垢、言行古怪、时哭时笑、呆滞冷漠,或暴跌凶残的人.五年前,我 走上精神病人管理的工作岗位,开始了与精神病人直接面对面的接触,我们对精 神病人的漠然无知、心存恐惧,到逐渐了解他们、同情他们,与他们交朋友,从而 窥见了他们的喜怒哀乐,走进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关于精神病,医学上是这样界定的:精神病是指内外各种致病因素影响下,大脑 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与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一 类疾病?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陷、心理障碍、丧失判断力、不能正常地学 习、工作、生活,行为显得古怪,与众不同,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往往有自杀自伤、 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有的患者还认为自己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而拒绝治疗. 在精神科做护士,首先是安全问题,这也是院领导会上会下强调的重中之重.抑 郁病人、自伤自杀棋至自残的心理,对于这样的病人,作为护理人员的我们,要多 观察、多和其进行沟通交流?躁狂的病人对其周围的人,包括同室病友以及周围的 医护人员易造成伤害,当然也包括自身的安全.在情绪严重不稳定期,我们要更多 的给予保护性约束. 精神科病人多是药物控制,所以对其服药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在精神科治疗上 一定要防止病人藏药?如果病人藏药不吃的话,病情得不到基本的控制;如果病人 把藏起来的药顿服,后果更严重,可以导致药物中毒其至危及生命. 精神病人和一般的患者不同,他们没有自知力,连最基本的生理需要也表述不清, 这就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充分维护 他们的自尊. 在精神科工作这么久,并没有感觉到他们可怕,反而更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和纷争,我的人格跟着他们简单起来,我会做一名合 格的护士,不辜负天使的称号. :新精神科护理工作心得体会范文5 1

精神科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风险防范预案与流程

精神科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风险防范预案及流程 一、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规范 精神科疾病多为反复发作、慢性迁延,每一次复发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大脑的永久性损伤,认知功能进一步受损,社会功能进一步下降,对于患者及家属而言,复发意味着病情的恶化和多次强制性的住院治疗,必须承担更大的经济负担和情感压力;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复发会增加治疗的难度,以及最终预后的不理想。精神科疾病如果长期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到来,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精神健康。因此,应注意对精神科疾病及早的治疗,有效预防精神疾病的复发已经成为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常见的精神科的并发症有: 一、并发肺结核 因为精神科的病人具有生活懒散、行为退缩,饮食不主动,孤僻、少动等症状,常常导致营养状况下降及机体抵抗力差,所以容易导致并发结核病,如肺结核及肠结核等,这样的病人一定要送由有经验的医师给予治疗。如并发肺结核,首先应该请精神科医师和结核科医师会诊,看看两个病的各自严重程度如何,如精神科病情已趋近稳定,而肺结核正处于活动期,则应到结核病医院住院治疗,并由精神科医师提供精神科治疗的具体方案;如果相反,则应到精神病医院治疗;如果两种病都很重,则应由两个科的医师通过会诊进行协商。一般来说,当两种病都很严重时,在治疗上甚为棘手,而且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如肺结核需要充分休息,而精神疾病患者往往兴奋躁动或受幻觉妄想支配而到处乱跑,从而促使结核病病情的恶化;严重的肺结核患者躯体衰弱使精神病的治疗用药又受到很大限制,因此这样的病人一定要及时送医院,并由有经验的医师给予治疗。目前我国较大的精神病医院都设有结核病区,可收治这一类病人。在50年代以前,精神病患者的结核患病率很高,而近20年来随着精神科医疗水平的提高及精神医学的发展吗,精神病并发肺结核的患病率正逐年下降。 二、合并肝脏疾病 肝脏是人体代谢的异物的重要器官,也是药物和毒物损害的主要靶器官。由药物引起肝脏组织和功能的改变称为药源性肝病,这在精神科疾病治疗过程中比较常见。目前,我国较完善的精神病医院都设有收治肝炎的传染病区。当精神科疾病合并传染性肝炎时,可到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需要指出的是,精神科治疗药物与传染性肝炎在治疗上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因为所有精神科治疗药物都是通过肝脏解毒的,而在肝炎使肝功能下降或衰竭的基础上,药物会进一步加重肝脏的负担,从而使肝功能进一步的恶化,而不治疗精神病人得兴奋症状,

护理风险评估内容

护理风险评估内容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护理风险评估内容 一、患者因素 1、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快、合并症多、损伤重、或病变复杂,手术难度大、手术风险高的患者存在着高护理风险。 2、患者个体差异:如高度过敏体质患者,有应用其他药物时发生过敏反应的危险。 3、患者在出现健康问题后很容易出现认知与情感的心理危机,出现心理危机后如没有及时得到护理人员的有效心理支持,即可产生护患矛盾,甚至演变成纠纷。 二、护士因素 1、专业知识。部分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而不去主动学习,对疾病的治疗、护理知识缺乏,护理患者时不懂应该观察什么、应该做什么,盲目地执行医嘱,如此工作存在着很大的护理风险。 2、工作方法。部分护理人员没有按照护理程序去工作,工作缺乏计划性,对患者病情不了解,缺乏对患者的观察、判断。 3、工作态度。(1)个别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严谨的工作作风,发现问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存在问题而不汇报,不处理。(2)存在偷懒、侥幸、畏难心理,工作能少干就少干,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细致,甚至对患者的倾诉漠不关心,以致忽略重要病史,延误患者治疗或抢救。

4、工作经验低年资护士缺乏临床经验及正确判断能力,面对病情复杂的患者,易产生工作失误。 5、心理因素。护理人员因承受家庭与工作的多重压力,造成护士身体疲劳、精神紧张或思想涣散,此时,较易出现身心损害和护理工作质量滑坡。 6、护士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淡薄。由于患者病种及病情复杂程度增加,患者及家属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对医院服务态度和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新闻媒体的导向和司法部门的直接介入等因素致使医疗纠纷逐年增加,临床护士直接接触患者的机会较多,发生矛盾和纠纷的机会也多,但护士没有及时转变观念,法律知识缺乏,重治疗,轻记录,护理记录书写水平不足,存在着安全隐患。 三、管理因素 主要包括人的因素、物质因素、环境因素、时间因素。 1、人的因素:(1)规章制度不健全,工作人员职责界限不清。(2)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制度执行力不足。①护士对制度不熟悉,无法遵循。如新毕业护士未经岗前培训,护士调入新科室对专科护理制度不了解。②护士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如不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医嘱执行制度等。③护士长管理不力、要求不严、督促检查不够,对护理工作的各个不安全的环节缺乏预见性,未及时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力。(3)实习护生安排与管理不善,使护生在无指导状态下工作。(4)护士长对新护士业务培训及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等方面的训练未能及时跟上。 2、物质因素:物质因素主要包括物品、药品、环境三个方面。(1)物品不齐或物品不符合安全标准,存在使用技术安全与医院感染问题等,急救物品、设备不到位或使用中

从患者用药依从性看用药指导的必要性

从患者用药依从性看用药指导的必要性 【关键词】患者 药物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多数药物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反应,由于不同性别、年龄、疾病对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都不相同,因此,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是药师对患者加强用药指导义不容辞的责任。当患者能遵守医师确定的治疗方案及药师对其服用药物方面的指导时,就认为这一患者具有依从性,反之为不依从性。患者缺乏依从性将对治疗效果带来严重后果。 1 产生用药不依从性的主要原因 1.1 用药方案复杂,特别是对老年患者最易引起不依从不依从性与用药方案的复杂性直接相关,若采取多种药物治疗时,患者往往不能准确地遵从服药方法,容易将用法混淆。此外,有的患者多科就诊,用药品种多,用药方案不一,同样难以遵循医嘱。特别是老年人中健忘和痴呆症患者,常对一些简单的用药方法易感到无所适从,如服药几分钟后就忘,又会接着服第二次药。有的孤寡老人或精神障碍患者因无人监督服药,不能确保按医嘱治疗。 1.2 药物的剂型与规格不适宜或包装不当,标签不清对于视力差和手指灵活性减退的患者和高龄老人,药物的剂型和规格就可能成为影响患者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如药片太大造成的难以吞咽,过小不利于患者抓取,有些液体制剂装于500ml瓶中,不利于患者使用。容器体积过小或瓶盖难以打开,对于患类风湿关节炎或者帕金森病的患者用药就很困难等等。

1.3 药物的副作用造成患者停用药物的副作用可以助长不依从性。研究证实,副作用的发生率与早期中断治疗之间有着明显的联系。例如:患者服用三环抗抑郁药多在1周后才出现效果,在产生疗效之前出现了心动过速、眩晕等不良反应,患者以为自己的病情加重,因而对药物治疗效果产生怀疑,停服药物中断治疗。 1.4 对患者缺乏用药指导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工作质量往往会对患者产生较大影响。如果医师能够关心患者,认真治疗,患者对医师有信任感,治疗的依从性就好。反之,患者不相信医生依从性就差。另外,药师发药时未能详细解释和指导患者如何正确用药,有的甚至把调配好的多种药品放在同一药袋中发给患者,则会使一些患者错把栓剂或外用药当口服药用等。 1.5 患者的主观因素造成不依从性(1)患者以为自己病情好转,如有些患者,因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认为自己感觉病情好转,因此就中断服药。(2)患者对药物疗效期望过高,健康保健要求过强。个别患者因担心药物成瘾,或者担心可能出现药物所致的新症状而中断治疗。这些都是因为对疾病和药物缺乏了解,以致自觉或不自觉地违背医嘱产生不依从性。(3)经济承受能力不足,擅自换用比较便宜疗效较差的药物。(4)受社会不良广告宣传影响,擅自改服所谓的偏方或秘方。 2 用药不依从产生的后果 2.1 造成疾病治疗失败有的患者因对依从性缺乏正确的认知与理解,随意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随意停药,以致治疗失败。如对感染

浅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意义

浅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意义 发表时间:2018-09-03T13:34:16.9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3期作者:赖德彬肉孜买买提·阿布都热西提 [导读] 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是取得最佳治疗结局的基本条件,药师应根据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因素。 (新疆克州人民医院药学部新疆克州 845350)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意义。方法:针对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主要因素,做好相对应的干预措施。结果:改善大众健康结局。结论: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是取得最佳治疗结局的基本条件,药师应根据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因素,为患者提供理解性的咨询,并对病人的需求推荐针对性的提高用药依从性的策略,正确地指导患者用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从而改善大众的健康结局。 【关键词】药师;用药依从性;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3-0373-02 用药依从性是指患者用药与医嘱的一致性,而从药物治疗的角度看,用药依从性是指患者对药物治疗方案的执行程度。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在临床治疗中,治疗效果的好坏与患者是否坚持用药和用药的正确性等很大的关系[1]。患者对药物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医师的因素、药师的因素及病人的因素,有大量的社会学、经济学、医学及行为学的因素[2]。 1.产生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 1.1 用药方案复杂,疗程长(尤其对老年人) 若采用多种药物治疗时,病人往往不能准确地根据医生医嘱服药,容易遗漏和混淆,病人难以遵嘱用药。特别是老年人服用多种药物的可能性会更大,导致用药依从性很差。有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关节炎、糖尿病和癫痫病患者)一般需要长期甚至终生用药来控制症状和预防并发症,药物用法要进行重大的行为调整,不能确保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1.2 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的不良反应使患者对药物的疗效产生疑虑,可能停服药物,中断治疗。 1.3 药物不能马上生效 有些药物服用后不能马上产生疗效,如三环抗抑郁药在服用1周后才出现效果,而在产生疗效之前已出现了心动过速、眩晕等副作用,使患者主动停药。 1.4 病人相关的因素 (1)有的轻微病,因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自己感觉病情好转,因此中断用药。(2)健忘、痴呆症患者,有的孤寡老人或精神障碍病人因无人监督服药,病人不了解或是记不住用药说明,因而用药依从性差。(3)经济承受能力不足,对保健服务的负担能力有限。擅自换用便宜疗效差的药物或中断用药,影响用药依从性。(4)对疾病和药物缺乏了解,患者对药物疗效期望值过高,健康保健要求过强。个别病人担心药物成瘾,或者担心可能出现为药物所致的新症状而中断治疗,导致用药依从性差。(5)受社会不良广告宣传的影响,擅自改服所谓的偏方或秘方。(6)识字不多的病人可能不了解用药依从性差所带来的健康风险,而且由于识字不多也会妨碍他们去寻求用药指导方面的帮助,识字不多的病人是用药依从性差的高危人群。(7)少数民族由于汉语水平的不足以及病人在保健上的文化信仰极大地影响到用药依从性。 2.用药依从性差产生的后果 患者用药非依从性可能会导致疾病不能根治、治疗失败、药物中毒、疾病传播、医疗费用增加等后果[3]。 2.1 造成治疗失败 有的患者随意自行调整剂量,更换药品或随意停药,以致治疗失败。如对感染性疾病采用短期抗菌药物治疗,不能坚持疗程,在感染并未控制的情况下,提早终止用药,从而导致治疗失败。又如仅漏服了1次避孕药导致避孕失败。有的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癫痫病)由于用药依从性差,增加了发病率,导致不良健康结局,甚至治疗失败。 2.2 引起自身中毒的危险 有的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初期,因效果不明显,便自行加大用药剂量以致发生药物中毒。例如超剂量服用地高辛,企图尽快控制症状,结果出现中毒。有的高血压病人随意停服降压药,发现血压升高后又超剂量服用降压药,使之血压忽高忽低,结果出现中毒症状,有的危及生命。 3.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方法 根据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因素,做好相应的干预措施,干预用药依从性差的措施可单用也可合用,但都必须适应于病人的个体特征。 3.1 避免使用复杂的治疗方案 由于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用药品种多,且用法不一,患者难以按照医嘱要求用药。应尽可能将用药方案的复杂性降低,例如采用每天1次剂量的长效制剂、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另外,药师还要考虑到用药方式对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3.2 改善服务态度 药师在调配处方时应耐心地交待药品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对病人要态度和蔼可亲,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应耐心解释,改善用药依从性。 3.3 提高服务质量 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一个重要措施是药师对患者的用药指导。药师在调配处方时,应让病人尽可能多的了解药物,将所调配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禁忌等清楚地介绍给患者,医院药房应设立用药咨询窗口,由药师担任。并发放用药指导方面的材料,从多方面进行药品使用的指导。并运用实例教育患者,运用典型的、形象生动的用药病例,从用药依从性好和用药依从性差两个方面教育患者,可使患者记忆深刻,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是取得最佳治疗结局的基本条件,药师应根据用药依从性差的因素,为患者提供理解性的咨询,并对病人的需求推荐提高用药依从性的策略,正确地指导患者用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从而改善大众的健康结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