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边坡处理设计规范

边坡处理设计规范

边坡处理设计规范
边坡处理设计规范

1、“1 总则”

“1.0.1 制定本规范的本标准的目的”

主要强调设计应“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并充分考虑国内最新技术水平”。

“1.0.2 规范适用范围”

1)适用边坡类型

本规范适用的范围,将根据已竣工边坡工程的类型、数量,以及不同类型边坡的覆盖面而定。

按与水利工程安全的关系密切程度可分为边坡、水库边坡和河道边坡:

(1)开挖边坡:开挖边坡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人类活动形成的边坡,如隧洞进出口及其附近、溢洪道、坝肩及其附近、船闸、地面电站厂房、枢纽区公路等永久开挖边坡,以及枢纽区建筑物开挖的临时边坡。这类边坡一般与工程安全有直接关系。

(2)水库边坡:水库蓄水后,水库塌岸是常见现象。此类边坡失稳是否会威胁工程安全,与距工程的距离远近、规模等有关。在通航河道所建的水利水电工程中,边坡失稳还可能对航运安全形成威胁。一座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库边坡,往往数量多、规模大,处理工作量和费用均可能很大。

(3)河道边坡:此类边坡的失稳由此引起的灾害划为自然灾害更为合适。一般而言,与是否修建了水利水电工程没有直接关系。

河道边坡与是否修建了水利水电工程没有直接关系。工程开挖边坡一般与水利工程关系较密切。

不容忽视的水利水电工程中经常遇到的古滑坡,这种滑坡可以出现在上述各类边坡中。按边坡岩性,可分为岩石边坡、土质边坡和土石混合边坡。

按2001年12月24~27日大纲审议意见,规范规定适用范围时不区分边坡类型,统称为“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边坡”。顾名思义“水利水电工程边坡”主要指与工程关系密切的岩石、土以及岩土混合边坡。

2) 适用边坡级别

按2001年12月24~27日大纲审议意见,适用于1、2、3级边坡。边坡级别的划分见第3章。

3) 适用用边坡高度

条文中给出恰当的边坡计算高度的定义。初步考虑按以下方法计算边坡高度:

(1)对于工程开挖边坡,按其开挖面坡顶底最大高差计算边坡高度;

(2)对于自然边坡,按最危险滑动面上、下沿高差计算边坡高度。

在规范编制过程中,根据收集的边坡情况,研究是否需要修正边坡高度的计算方法。

最大和最小适用高度,有待于对已建工程边坡高度统计后确定。确定适用高度的原则为:

(1)边坡高度统计样品尽量多;

(2)在统计范围内,其中5%~10%的高边坡或高于某一高度的超高边坡专门研究。

(3)在统计范围内,其中5%~10%左右的低边坡或低于某一高度的低边坡不包含在规范规定的适用范围之内。

(4)在统计范围内,其中80%~90%左右的工程经验较多的边坡包含在规范规定的范围适用之内。

边坡的高度划分见第3章。

2、“2 主要术语”

根据规范内容确定术语条目,术语定义按照有关术语标准,并同时考虑国内使用惯例和与国际专业术语定义接轨的因素。

3、“3 基本规定”

“3.1 边坡级别”

划分边坡级别的目的是:

1)按不同级别确定安全系数标准;

2)加固处理的要求严格程度有所区别

边坡级别划分的初步设想:

1)与工程和主要建筑物安全有直接关系的边坡

主要指工程开挖初步考虑其级别与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一致。

2)与工程和主要建筑物安全没有直接关系的边坡不划分边坡级别,安全标准参照1)和工程类比确定。

4)按边坡失事后,遭受的损失大小对边坡级别进行修正。

“3.2 边坡类型划分”

边坡的可能失稳破坏模式、稳定计算方法的选用、最小稳定安全标准确定,以及加固处理措施选用等均与边坡类型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规范中需要划分边坡类型。

初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边坡类型划分:

1)按成因划分

(1)工程开挖边坡

(2)自然边坡(古滑坡)

2)按组成物质划分

(1)岩石边坡

(2)土质边坡

除一般均质土坡外,还包含黄土边坡、膨胀性土边坡。但后面有关章节中,对特殊土质的土坡的计算和处理需进行专门规定。

(3)土石混合边坡

包含上部堆积体可能沿与基岩接触面滑动的边坡、花岗岩残积边坡。

3)按高度划分

根据统计的117个边坡工程,高度统计结果如下

坡高h(m) <50 50~100 100~200 >200

工程边坡2 11 23 6

水库边坡1 1 8 36

河岸边坡--- 2 5 22

合计3 14 36 64

初步考虑按大坝高度拟定,30m以下为低边坡,30~70m中等高度边坡,70m以上为高边坡。最终还需根据实际工程中边坡高度分布情况、高度对稳定性和加固处理措施、工程量,以及加固处理的实际工程经验等影响进行调整。

“3.3 边坡工作条件”

初步考虑划分为以下几种:

1)正常工作条件

(1)对于不挡水边坡,工程竣工后的正常运用期。

(2)对于挡水边坡,正常运用水位及其经常性变化和降落。

2)非常工作条件Ⅰ

(1)各种边坡的施工期;

(2)挡水边坡的非常性的水位降落。

3)非常工作条件Ⅱ

正常工作条件遇地震。

“3.4 最小稳定安全系数标准”

初步计划主要规定滑动稳定安全系数标准,对于崩塌和蠕变(指倾倒、溃屈和侧向张裂)

等失稳情况,则根据工程实际经验和规范条文操作性,决定是否规定稳定安全系数标准。

先按边坡级别、工作条件规定出基本的最小稳定安全系数标准。最小稳定安全系数标准应在大量工程实际采用情况的统计基础上,尽量与国内其他行业、国外技术标准相协调,同时考虑水利水电行业边坡工程特点,以及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等确定。

在确定了基本最小安全系数标准的基础上,再根据边坡类型、稳定计算方法等不同因素分别做出补充规定。比如土坡稳定分析,当采用不考虑条间作用力的方法时,最小稳定安全系数标准应有所区别。

确定最小稳定安全系数标准中,根据规范专题研究成果,考虑与国外同类技术标准接轨,适当引入风险分析的内容,结合工程失事所造成的危害,提出对安全标准的修正条款。

4、“4 边坡岩土抗剪强度指标的确定”

“4.1 边坡坡体质量评价”

本节主要规定评定岩石边坡质量,规定评价岩体质量需要进行的地质工作。规定需要采用的一种或(和)几种岩体质量评价方法,及其适用条件。相关技术标准已有具体的方法,本规范仅列出该规范名称和编号,本规范新规定的方法,在“附录A 边坡岩体评价及抗剪强度确定”作出具体规定。

在规定岩体质量评价方法中,应在GB 50287-99规定的基础上,根据边坡工程实际需要,以及评价方法可操作性和普及难度等情况,选择与国际接轨又便于推广的方法,规定的详细程度和深度应仔细研究。

“4.2 岩体抗剪强度确定方法”

正文中要规定应执行的试验规程,岩石抗剪强度公式与SL264——2001《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尽量保持一致。对岩石抗剪试验的样品选取和数量等应提出要求。

本节条文应与“附录A 边坡岩体评价及抗剪强度确定”统一考虑条文内容安排。正文规定原则和基本规定,附录规定具体内容。

条文规定的岩石抗剪强度确定内容应要求综合岩体质量和岩石抗剪试验结果,确定能代表岩体实际情况的抗剪强度指标。

确定岩体抗剪强度指标应考虑其风化程度、节理发育情况;确定层间软弱夹层需规定连通率、起伏度等因素对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

“4.3 土体抗剪强度确定方法”

正文条文可参照SL***——2002《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第8.3.2条、第8.3.3条、第8.3.5条等起草。附录部分的条文参照SL***——2002《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附录D第

D.1节的条文起草。

5、“5 稳定分析”

“5.1 一般规定”

1)规定应进行计算的各种工况,尤其对实际工程中容易出现滑坡的情况,应要求进行计算。提出动力稳定分析中动荷载的考虑方法,注意与SL203——97《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的协调和单一稳定安全系数方法与分项系数法的区别。

2)应明确规定区分加固处理前后都应进行稳定分析(若需要进行处理时)。

3)明确提出本规范的稳定分析以边坡整体稳定为主,对于加固工程措施本身的稳定,要求按相关规范的规定计算。如挡土墙的稳定分析,需按照SL***——****《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新开编)规定进行。

4)对于上部为土坡、下部岩坡的混合边坡,以及岩石风化破碎严重和断裂构造发育的岩石边坡,应要求根据实际情况研究采用符合工程实际的稳定分析方法。

5)规定稳定分析所需的基本资料和计算参数(除抗剪强度指标外),以及获取方法。

6)给出渗流、渗透稳定,以及和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等一般规定。

“5.2 边坡失稳初步判定”

1)边坡岩体结构分类

综合工程实践中应用情况、国外和国内相关行业实际应用情况相关规范的规定,工程地质惯例,考虑水利水电工程特点,根据边坡稳定分析需要,提出便于操作的结构分类方法正文中给出基本规定,具体分类方法放在“附录B 边坡岩体结构分类”中。

2)失稳模式初步判定

依据岩体结构类型,给出判定失稳模式的方法。失稳的初步分类可按崩塌、滑动、蠕变和流动四大类,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详细划分。

正文中提出基本规定,具体失稳模式判定方法和分类放在“附录C 岩石边坡失稳模式判别”。

3)边坡稳定性初步判别

为减少边坡工程设计中计算工作量,判断稳定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考虑采用国内外较常用的且具有一定实际应用经验和便于实际操作的方法,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初步判别,以确定边坡失稳的可能性。

初步考虑采用极射赤平投影方法。在规范编制过程中,同时收集国内和国外技术标准和手册等,综合分析比较后,最终规定一种或几种方法。

正文中给出基本的规定,具体的判别方法放在“附录C 岩石边坡失稳初步判别”中。

“5.3 岩石边坡稳定分析”

岩石边坡稳定分析按暂按崩塌、滑动、蠕变和流动四大类的稳定分析分别分别作出规定。这种分类方法与GB 50287-99《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是一致的。

起草条文时,需在初步拟定的上述四大类失稳模式中,根据实际工程遭遇的几率、工程经验和可操作性等多种因素,有侧重的作出定量规定。

是否能在规范中明确规定某种计算方法,应重点考虑的问题主要有:

(1)该种方法在以往边坡工程的应用和普及情况。

(2)以往的国内工程实践中是否有足够数量的安全系数资料,以便可统计出较符合工程实际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稳定安全系数标准;

(3)能否按相关的试验规程规定的试验方法得到试件的抗剪强度指标。

对于国外应用已较成熟,且在不远的将来(比如2~3年之内)有可能在国内推广的计算分析方法,也应考虑。

根据初步掌握的实际情况,滑动破坏所占的比例最大,且滑动稳定分析方法的应用也较普遍,理论研究相对较成熟。因此,本节条文主要拟以滑动破坏模式为主,来规定稳定分析计算方法。但随边坡岩体构造不同,滑动破坏有多种形式。对于不同形式的滑动破坏也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条文规定的详细程度和严格程度。初步考虑:

1)滑动稳定分析计算方法以极限平衡分析类的方法为主。对于一般节理岩体,sarma法是重点考虑的计算方法之一。对于由于受结构面和软弱面控制有可能形成空间楔形体滑动的情况,楔体法是重点考虑的计算方法。

2)对于数值分析类的计算方法,如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等。本着“鼓励采用,但不做硬性规定”的原则,在条文中适当反映这方面的内容。

对于其他失稳破坏情况,还需要通过工程实践的调查,在规范中适当有所反映。

正文部分主要针对不同的滑动破坏模式,规定采用的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及其公式使用的限制条件可放在“附录D 岩石边坡稳定分析方法”。

“5.4 土质边坡和混合边坡稳定分析”

一般情况下,土质边坡和混合边坡稳定分析的有关条文可参照SL274——2001《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第8.3.9条编写,但要注意与填筑的坝坡的不同。

对于土石混合边坡,尤其滑动面是上部为土下部为岩石,且滑动面穿切岩层,沿岩层中软弱夹层滑动时,应引起注意。

对于黄土边坡和膨胀土边坡的稳定分析应特别提出与一般土质边坡的不同之处。

6、“6 边坡处理”

“6.1 一般要求”

1)提出“应根据边坡类型、重要性和地形地质条件等,经技术经济比较,综合研究确定边坡处理方案”的原则要求。

2)规定“边坡处理应满足稳定、变形要求”,“必要时,还应满足渗流要求”。

3)对于工程开挖边坡的布置,提出“应满足枢纽建筑物总体布置要求”,并通过边坡布置方案优化提高边坡本身的稳定能力。

4)提出“首先研究提高边坡自承稳定能力,再根据需要进行加固”的基本设计原则。

5)要求对存在严重威胁边坡安全的特殊地质构造,提出“研究避开不良地质条件的可能性”。不可避免时,应专门进行研究。

6)若采用的加固处理措施的缺乏工程实践经验,规定应进行专门要求,必要时进行试验验证。

“6.2 岩石边坡处理”

1)条文中应要求根据不同的边坡岩体结构特征,研究符合地质构造实际情况的处理方法。

2)条文中应规定边坡处理应综合考虑开挖减载、排水、坡面支护、深层加固和灌浆等多种处理措施,使得边坡处理方案满足安全和经济的要求。

3)应根据边坡工程中实际应用情况和经验成熟程度,在条文中分别顺序列出开挖减载、排水、坡面支护和深层加固等处理方法中常用的处理措施,并规定如何合理选用这些处理方法,组成符合工程实际的综合处理方案。规定可采用的具体处理措施时,应注意与土坡处理措施的异同

4)对于开挖减载、排水、坡面支护和深层加固方法中,对于技术问题较复杂的某些处理措施,按照岩坡处理的要求进一步规定该措施的适用条件、应注意的问题和主要的计算内容。比如:坡体排水孔在一般岩体与破碎带不、断层带和软岩的排水孔,对排水孔结构的不同要求,排水孔数量的确定应考虑可能失效问题对排水效果的影响;锚索和预应力锚索的适用条件和选用原则,提高锚索耐久性的要求等。

5)结构计算

对设计的处理措施,已有相关规范规定的,计算方法按照相关规范的规定执行,如挡土墙稳定、受力等计算;对没有相关规范规定的,如抗滑桩、锚固洞的计算,其具体的计算方

法可纳入附录F中。

常用的加固处理措施有:

1)开挖和压脚: 上部开挖,下部压脚。

2)地面排水: 排水沟网。

3)地下排水: 排水孔、排水洞、排水垫层等。

3)坡面支护: 喷混凝土、喷纤维混凝土、混凝土面板、沥青混凝土面板、锚杆和混凝土塞等。

4)深层加固: 锚索(杆)、预应力锚索(杆)、锚固洞等。

5)灌浆处理: 水泥灌浆和化学灌浆等。

6)支挡措施: 各类挡土墙和防护网等。

“6.3 土质边坡处理”

1)条文中应规定边坡处理应综合考虑开挖减载、排水、坡面支护和深层加固等多种处理措施,使得边坡处理方案满足安全和经济的要求。

2)应根据边坡工程中实际应用情况和经验成熟程度,在条文中分别顺序列出开挖减载、排水、坡面支护和深层加固等处理方法中主要的常用处理措施,并规定如何合理选用这些处理方法,组成符合工程实际的综合处理方案。规定可采用的具体处理措施时,应注意与岩坡处理措施的异同

3)对于开挖减载、排水、坡面支护和深层加固方法中,对于技术问题较复杂的某些处理措施,按照岩坡处理的要求进一步规定该措施的适用条件、应注意的问题和主要的计算内容。

4)结构计算

规定各种处理措施应进行的计算内容和计算方法,已有相关规范的,指出应遵循的规范编号、年号和名称;无相关规范的,计算方法在附录附录F中列出。

常用的加固处理措施有:

1)开挖和压脚: 上部开挖,下部压脚。

2)地面排水: 水沟网。

3)地下排水: 排水孔、排水垫层等。

3)坡面支护: 干砌石、浆砌石、植被、刚性框格等。

4)深层加固: 土锚索(杆)等。

5)支挡措施: 各类挡土墙和防护网等。

“6.4 天然滑坡处理”

1)定性规定天然滑坡处理的原则;

2)提出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处理方法;

3)规定“必要时,进行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7、“第7章安全监测设计”

“7.1 一般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安全监测设计的基本原则

(1)要求考虑边坡的等级、类型和高度,以及失事后造成的危害等因素,确定观测的项目、仪器数量。

(2)应能监测边坡的安全,能正确反映边坡的性状。

(3)根据施工期的监测资料,控制边坡处理施工和修正设计。

(4)为科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2)监测项目的选择原则

(1)参照已建工程经验,布设的常规监测项目,以便进行统计和类比分析,总结经验。

(2)突出重点,反映本工程的特点,以便了解边坡安全性状的实际情况。

(3)少而精,以便减少投资。

(4)临时监测与永久监测向结合,以便保持监测资料的连续性和减少投资。

3)监测仪器的选择原则

选择的监测仪器在满足“可靠、耐久、适用、经济”的前提下,力求技术性能和监测数据采集的先进性,并便于实现监测自动化。

4)监测断面数量和位置选择和布置

要求按照已建工程的统计情况和实际效果,对不同级别和类型的边坡提出监测断面的数量、布置位置。

5)提出应遵循的相关规范、规程等。

6)对重要大型工程适当提出监测自动化要求。

“7.2 监测项目”

1)按不同级别、不同类型边坡工程,规定监测项目的选定和仪器数量的选择和确定等。

2)监测项目应按边坡的特点选取变形观测、渗流观测、应力(应变)观测(针对加固工程),对于相对独立同时又特别重要的工程应进行环境量观测。

3)规定边坡应布设的监测项目时,区别工程开挖边坡与自然边坡的区别、挡水边坡与不

挡水边坡的区别、永久边坡与临时边坡的区别、土质边坡与岩石边坡的区别。

4)对于有可能失稳而需要处理的天然滑坡,条文中提出在处理施工前预埋监测设施的要求,以便监测边坡性状和为边坡处理设计提供依据。

条文编制要求:

1)条文规定的广度、深度和严格程度应与工程的等级和重要性有关,并应与当前工程实际应用情况相一致。

2)条文中确定监测项目和监测仪器时,应与目前国内埋设施工技术水平相适应,并注意实际应用效果。

35个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方法统计见下表。

监测项目外部监测内部监测

三角网沉降水准

视准线倾斜仪多点

位移计

钢筋计测缝计收敛计应力

传感器

地下水位

工程数量22 14 8 18 10 4 3 2 4 8

8、“附录A 边坡岩体评价及抗剪强度指标确定”

A.1 岩体质量评价

A.2 岩体抗剪强度指标确定

A.3 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确定

9、“附录B 边坡岩体结构分类”

10、“附录C 岩石边坡失稳初步判别”

11、“录D 岩石边坡稳定分析方法”

1)极限平衡法

(1)常用极限平衡法的主要特点

(2)基本计算公式

(3)计算方法选用的初步设想

2)数值分析方法

(1)常用极限平衡法的主要特点

(2)本构模型

(3)计算方法选用的初步设想

12、“附录E 土坡边坡稳定分析方法”

13、“附录F 加固措施结构计算(暂定)”

1)抗滑桩计算

2)

道路边坡设计总说明

1、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 1.1、设计依据 现行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标准集规程,主要有: 国家规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国家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02); 国家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国家规范《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行业规范《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 SL 386-2007; 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公路加筋土工程设计规范》(JTJ 015-91) 《公路加筋土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 035-91)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2、勘察报告及参考文献 (1)《文卫路市政工程勘察报告》 (2)《边坡工程—理论与实践最新发展》,崔政权、李宁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3)《岩土工程治理手册》。 (4)我司设计、施工的其它高边坡支护方案。 2、工程概况 文卫路路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臣田村,前进路东北侧。道路沿线地貌单元为山前洼地。钻探点孔口标高14.11~32.23m。相对高差18.12m。 文卫路北侧畔山美的嘉园基础以及西乡卫生所基础已开挖形成临时边坡。因此道路边坡支护需结合现场开挖地形、周边建筑物基础标高以及基础填土换填厚度等因素综合考虑边坡支护方案。 此次支护范围为文卫路桩号K0+000~K0+241.504,坡高约0~8m,大部分为填土边坡。 3、场地地质条件 3.1、地形地貌 拟建道路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臣田村,前进路东北侧。道路沿线地貌单元为山前洼地。钻探点孔口标高14.11~32.23m。相对高差18.12m。 文卫路北侧畔山美的嘉园基础以及西乡卫生所基础已开挖形成临时边坡。 3.2、地层结构与岩性 人工填土层(Q m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Q3al)含卵石细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al+pl)粉质粘土及早白垩世细粒花岗岩层(K1)。现将各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分述如下: 3.3.1 人工填土层(Q ml) 人工填土:褐黄、褐红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 不均匀混有碎石、块石、砼块、砖块等硬杂质及少量生活垃圾,硬杂质含量约20~40%,最大粒径10cm,松散状态。层厚0.50~5.50m。 3.3.2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al) 含卵石细砂:褐黄、褐灰色,砂成分为石英质,卵石含约20~40%,呈亚圆形~次棱角形,质坚硬,一般粒径3~6cm,大者超过10cm,含约10%~20%粘性土,稍密~中密状态。层厚0.80~3.60m,层顶埋深1.50~4.00m,层顶标高11.41~22.50m。 3.3.3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al+pl) 粉质粘土:褐黄、褐红、灰白色,成分相对较纯,局部含少量石英颗粒,稍湿,可塑~硬塑状态。层厚0.30~4.90m,层顶埋深0.00~5.50m,层顶标高40.38~69.61m。 3.3.4早白垩世细粒花岗岩(K1) 根据钻孔揭露,拟建场地下伏基岩为早白垩世(K1)细粒花岗岩,青灰色,风化后呈红褐、黄褐、肉红、灰白等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及黑云母,含少量其它暗色矿物及蚀变矿物。似斑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本次钻探仅揭露其强风化带:强风化细粒花岗岩():褐黄、褐红、灰褐色,岩石因风化强烈而解体,原岩结构大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厂矿道路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按厂矿企业总体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布设,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的厂矿道路设计,不适用于林区道路设计。 第1.0.3条厂矿道路宜按下列规定划分为厂外道路、厂内道路和露天矿山道路。 一、厂外道路为厂矿企业与公路、城市道路、车站、港口、原料基地、其它厂矿企业等相连接的对外道路; 或本厂矿企业(露天矿除外)分散的厂(场)区、居住区等之间的联络道路;或通往本厂矿企业(露天矿除外)外部各种辅助设施的辅助道路。 二、厂内道路为厂(场)区、库区、站区、港区等的内部道路。 三、露天矿山道路为矿区范围内采矿场与卸车点之间、厂(场)区之间行驶自卸汽车的道路;或通往附属厂(车间)和各种辅助设施行驶各类汽车的道路。 第1.0.4条厂矿道路设计,应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不占或少占耕地,便利农田排灌、重视水土保持和 环境保护;应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充分利用工业副产品和废渣,降低工程造价。 第1.0.5条厂矿道路设计,应适合厂矿企业生产(包括检修、安装)和其它交通运输的需要。对厂矿基本建设期间的超限货物(大件、重件)运输,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适当考虑。 厂矿道路等级及其主要技术指标的采用,应根据厂矿规模、企业类型、道路性质、使用要求(包括道路服务年限)、交通量(包括行人),车种和车型,并综合考虑将来的发展确定。当道路较长且沿线情况变化较大时,可按不同的等级和技术指标分段设计。 需要分期修建的厂矿道路设计,应使前期工程在后期仍能充分利用。 第1.0.6 需要改建的厂矿道路设计,应充分、合理利用原有道路、桥涵等工程。当所利用的原有道路局部 路段受条件限制不符合本规范的要求时,在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和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通行的前提下,可 对本规范规定的个别技术指标作适当变动,但应经设计审批部门批准;当原有道路不能利用而需改线时, 改线路段应按新建厂矿道路设计。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 1、“1 总则” “1.0.1 制定本规范的本标准的目的” 主要强调设计应“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并充分考虑国内最新技术水平”。 “1.0.2 规范适用范围” 1)适用边坡类型 本规范适用的范围,将根据已竣工边坡工程的类型、数量,以及不同类型边坡的覆盖面而定。按与水利工程安全的关系密切程度可分为边坡、水库边坡和河道边坡: (1)开挖边坡:开挖边坡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人类活动形成的边坡,如隧洞进出口及其附近、溢洪道、坝肩及其附近、船闸、地面电站厂房、枢纽区公路等永久开挖边坡,以及枢纽区建筑物开挖的临时边坡。这类边坡一般与工程安全有直接关系。 (2)水库边坡:水库蓄水后,水库塌岸是常见现象。此类边坡失稳是否会威胁工程安全,与距工程的距离远近、规模等有关。在通航河道所建的水利水电工程中,边坡失稳还可能对航运安全形成威胁。一座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库边坡,往往数量多、规模大,处理工作量和费用均可能很大。 (3)河道边坡:此类边坡的失稳由此引起的灾害划为自然灾害更为合适。一般而言,与是否修建了水利水电工程没有直接关系。 河道边坡与是否修建了水利水电工程没有直接关系。工程开挖边坡一般与水利工程关系较密切。 不容忽视的水利水电工程中经常遇到的古滑坡,这种滑坡可以出现在上述各类边坡中。 按边坡岩性,可分为岩石边坡、土质边坡和土石混合边坡。 按2001年12月24~27日大纲审议意见,规范规定适用范围时不区分边坡类型,统称为“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边坡”。顾名思义“水利水电工程边坡”主要指与工程关系密切的岩石、土以及岩土混合边坡。 2) 适用边坡级别 按2001年12月24~27日大纲审议意见,适用于1、2、3级边坡。边坡级别的划分见第3章。 3) 适用用边坡高度 条文中给出恰当的边坡计算高度的定义。初步考虑按以下方法计算边坡高度: (1)对于工程开挖边坡,按其开挖面坡顶底最大高差计算边坡高度; (2)对于自然边坡,按最危险滑动面上、下沿高差计算边坡高度。 在规范编制过程中,根据收集的边坡情况,研究是否需要修正边坡高度的计算方法。 最大和最小适用高度,有待于对已建工程边坡高度统计后确定。确定适用高度的原则为: (1)边坡高度统计样品尽量多; (2)在统计范围内,其中5%~10%的高边坡或高于某一高度的超高边坡专门研究。 (3)在统计范围内,其中5%~10%左右的低边坡或低于某一高度的低边坡不包含在规范规定的适用范围之内。 (4)在统计范围内,其中80%~90%左右的工程经验较多的边坡包含在规范规定的范围适用之内。 边坡的高度划分见第3章。 2、“2 主要术语” 根据规范内容确定术语条目,术语定义按照有关术语标准,并同时考虑国内使用惯例和与国际专业术语定义接轨的因素。 3、“3 基本规定”

水利水电设计规范

目录(水利水电设计规范) 1.GBJ233-90 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2.GB50059-92 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 3.GB50060-92 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4.CJT206—2005城市供水水质标准 5.DL5077-1997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 6.DLT5109-1999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规程 7.DLT5112-2000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 8.DLT5150-2001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 9.DLT5181-2003水利水电工程锚喷支护施工规范 10.DLT5200-2004水利水电工程高压喷射灌浆技术规范 11.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12.GB50290-98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13.JTG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14.SL223-1999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15.SL281-2003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 16.SL282-2003 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 17.SL288-2003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范 18.SL301.1-93水利行业岗位规范-领导干部岗位 19.SL301.2-93水利行业岗位规范-水利(水电)建设岗位 20.SL301.5-93水利行业岗位规范-水利工程管理岗位 21.SL303-200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2.SL703J-81河道堤防工程管理通则

23.SL 25-91浆砌石坝设计规范 24.SL 27-91 水闸施工规范 25.SL 74-95 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 26.SL 77-94小型水力发电站水文计算规范 27.SL 258-2003水利水电工程进水口设计规范 28.SL 279-2002水工隧洞设计规范 29.SL-T 191-96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30.SL-T 238-1999 水资源评价导则 31.SL254-2000泵站技术改造规程 32.SL255-2000泵站技术管理规程 33.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国务院323号令2002-1-1实施) 34.GB50258-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 验收规范 35.GB50173-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 施工及验收规范 36.GB50168-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37.GB50255-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流设备施工及验收规 范 38.GB50259-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 范 39.GB50182-9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梯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 范 40.GBJ147-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公路边坡,规范

公路边坡,规范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04 吉林省通宇公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时云飞 学习内容 ★一般路基设计标准 ★路基排水 ★路基防护与支挡 ★路基拓宽改建 ★特殊路基 规范 在设计、施工中要求严格遵守规范的强制性条文,针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合理运用标准、规范,对可能影响到工程安全的指标应该首先得到满足,克服工程设计、施工“只对规范负责,不对工程的安全、质量负责”的做法。 规范是以往工程实践的总结,不可能完全适用各种情况。

标准横断图 标准横断图 总则 ◎为统一公路工程路基设计技术标准,使公路路基工程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经济合理的要求。 ◎路基工程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路基设计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避免引发地质灾害,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路基设计应做好工程地质勘测工作,查明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获取设计所需数据。 ◎路基设计应从地基处理、路基填料选择、路基强度与稳定性、防护工程、排水系统以及关键部位路基施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 总则 ◎路基设计宜避免高路堤与深路堑。 ◎受水浸淹路段的路基边缘标高,应不低于设计洪水频率的水位加壅水高、波浪侵袭高,以及的安全高度。 ◎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地段的路基设计最小填土高度不应小于路床处于中湿状态的临界高度。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高边坡路堤、陡坡路堤、挖方高边坡、滑坡、软土地区路基设计应采用动态设计法。

表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一般路基 ◎一般规定 ◇路基设计之前,应做好全面调查研究,充分收集沿线地质、水文、地形、地貌、气象、地震等设计资料。 ◇路基设计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路基横面形式和边坡坡度。河谷地段不宜侵占河床,可视具体情况设置其它的结构物和防护工程 ◇陡坡上的半填半挖路基,可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采用护肩、砌石或挡土墙。 ◇沿河路基边缘标高应满足条的规定,并根据冲刷情况,设置必要的防护设施。 一般路基 ◎路床 ◇路床填料应均匀、密实,并符合表规定。 ◇路床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0㎜,路床顶面横坡应与路拱横坡一致。 ◇路床加固应根据土质、降水量、地下水类型及埋藏深度、加固材料来源等,经比选采用就地碾压、换土或土质改良、加强地下排水、设置土工合成材料等加固措施。 表规定路床土最小强度和压实要求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006_条文说明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 (条文说明) 2006-07-07发布2006-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

1 总则 1.0.1 制定规范的目的。 1.0.2 制定规范的依据。 遵照交通部要求,本次修订《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011—94)[以下简称《路规》(94)]工作与修订《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01—97)[以下简称《标准》(97)]同步进行,故本稿是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以下简称《标准》(2003)]所规定的公路分级、控制要素、路线和路线交叉基本要求及其主要技术指标而编制的。 在2004年召开的全国公路勘察设计工作会上确立了公路设计六点新理念,本稿遵照会议精神进行了补充、完善。其后按部公路司关于设计规范与设计细则分别编制以及交公便字[2006]162号“关于《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修改意见的函”等的要求,重新进行了调整与修改,删除了本设计规范中有关“如何做”等方面的内容。 1.0.3 规范的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旅游、厂矿等专用道路可参照执行。 1.0.4 路线走廊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应遵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近远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予以利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慎重研究并确定公路路线走向和走廊带。路线设计应综合考虑各种相关线性工程的关系,尽早做出规划,处理好已建工程和新建工程的关系和布局。在确定公路等级时应根据公路功能,并遵循照顾发展与适度超前的原则,处理好同其他工程的关系,以合理确定公路走廊。 1.0.5 设计方案是路线设计的核心。在进行总体设计过程中,应对采用不同设计速度及其对自然环境等带来的影响进行论证。当有多种方案时,应作同等深度的技术经济比较。 1.0.6 路线选定应特别强调对工程地质等自然条件的调查,在此基础上方能进行路线线位及主要平、纵面技术指标的选定。 “沿线小区域气候”是指公路沿线由于区域地形所形成的雾区、风口、暴雨中心等。 1.0.7 加强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重要的国策,应减少因修建公路而带来的对环境、自然景观的影响,提高公路环境质量。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特别注重线形的视觉诱导和线形的连续性,以及同沿线环境相协调,以增进舒适和安全感。 1.0.8 路线线形设计的各单项技术指标是按相应公路等级的设计速度规定的最小值。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所进行的组合设计必须符合第9章线形设计的有关规定。线形设计中应根据地形、地质、技术难度及其工程量大小等具体情况进行优化。一项设计并不是各项技术指标都符合规定就是好设计;也不是各项技术指标都符合最低限度要求其工程造价就最省。因之其关键就在于设计者将各种因素综合地进行考虑,创造性地进行“各种技术指标的组合(即设计)”。设计质量与水平的高低,就在于是否能结合工程实际在高限与低限之间科学合理地选择技术指标,以及遇有特殊问题时能否作出特殊处理。 公路透视图可以是某点的路线透视图,或某路段的连续路线透视图,或采用三维模型技术制作的虚拟公路透视图等。对路线线形设计的评价与检验,可采用公路透视图以检查线形设计同沿线景观的配合与协调。 公路透视图是一种最有效、最丰富的表达语言。运用计算机生成的三维模型透视图及其图像处理技术,不仅可以更为形象地进行工程评价,同时亦可用于向公众展示项目建成后的情况,征询意见,进行沟通,帮助公众直观地理解意图并作出反应。 1.0.9 《标准》(2003)在设计上引入了运行速度的概念,要求对线形设计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的地段,采用运行速度进行检验,以改善技术指标或采用必要的交通安全技术、管理措施。因为运行速度考虑了公路上绝大多数驾驶者的交通心理需求,以车辆的实际运行速度作为线形设计速度,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路线所有相关要素,如视距、超高、纵坡、竖曲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 1、“ 1总则” “ 1.0.1制定本规范的本标准的目的” 主要强调设计应“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并充分考虑国内最新技术水平”。“1.0.2规范适用范围” 1)适用边坡类型本规范适用的范围,将根据已竣工边坡工程的类型、数量,以及不同类型边坡的覆盖面而定。按与水利工程安全的关系密切程度可分为边坡、水库边坡和河道边坡: (1)开挖边坡:开挖边坡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人类活动形成的边坡,如隧洞进出口及其附近、溢洪道、坝肩及其附近、船闸、地面电站厂房、枢纽区公路等永久开挖边坡,以及枢纽区建筑物开挖的临时边坡。这类边坡一般与工程安全有直接关系。 (2)水库边坡:水库蓄水后,水库塌岸是常见现象。此类边坡失稳是否会威胁工程安全,与距工程的距离远近、规模等有关。在通航河道所建的水利水电工程中,边坡失稳还可能对航运安全形成威胁。一座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库边坡,往往数量多、规模大,处理工作量和费用均可能很大。 (3)河道边坡:此类边坡的失稳由此引起的灾害划为自然灾害更为合适。一般而言,与是否修建了水利水电工程没有直接关系。 河道边坡与是否修建了水利水电工程没有直接关系。工程开挖边坡一般与水利工程关系较密切。 不容忽视的水利水电工程中经常遇到的古滑坡,这种滑坡可以出现在上述各类边坡中。按边坡岩性,可分为岩石边坡、土质边坡和土石混合边坡。 按2001年12月24?27日大纲审议意见,规范规定适用范围时不区分边坡类型,统称为适 用于水利水电工程边坡”。顾名思义“水利水电工程边坡”主要指与工程关系密切的岩石、土以及岩土混合边坡。 2)适用边坡级别 按2001 年12月24?27日大纲审议意见,适用于1、2、3级边坡。边坡级别的划分见第 3 章。 3)适用用边坡高度条文中给出恰当的边坡计算高度的定义。初步考虑按以下方法计算边坡高度: (1)对于工程开挖边坡,按其开挖面坡顶底最大高差计算边坡高度; (2)对于自然边坡,按最危险滑动面上、下沿高差计算边坡高度。在规范编制过程中,根据收集的边坡情况,研究是否需要修正边坡高度的计算方法。最大和最小适用高度,有待于对已建工程边坡高度统计后确定。确定适用高度的原则为: (1)边坡高度统计样品尽量多; (2)在统计范围内,其中5%?10%的高边坡或高于某一高度的超高边坡专门研究。 (3)在统计范围内,其中5%?10%左右的低边坡或低于某一高度的低边坡不包含在规范规定的适用范围之内。 (4)在统计范围内,其中80%?90%左右的工程经验较多的边坡包含在规范规定的范围适用 之内。 边坡的高度划分见第3 章。 2、“ 2主要术语” 根据规范内容确定术语条目,术语定义按照有关术语标准,并同时考虑国内使用惯例和与国际专业术语定义接轨的因素。 3、“ 3基本规定” “3.1边坡级别” 划分边坡级别的目的是: 1)按不同级别确定安全系数标准; 2)加固处理的要求严格程度有所区别 边坡级别划分的初步设想: 1)与工程和主要建筑物安全有直接关系的边坡主要指工程开挖初步考虑其级别与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一致。

D1310A1-DL-T 5353-2006 水电水利工程边坡设计规范

D L/T5353 2006 C o n t e n t s F o r e w o r d 1一S c o p e1…………………………………………………………………………………………………… 2一N o r m a t i v eR e f e r e n c e s2 ………………………………………………………………………………… 3一T e r m s a n dD e f i n i t i o n s3 ………………………………………………………………………………… 4一G e n e r a l P r o v i s i o n s6……………………………………………………………………………………… 5一S l o p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a n dD e s i g nF a c t o r o f S a f e t y8 …………………………………………………… 6一A n a l y s i so nS l o p eS t r u c t u r e s a n dF a i l u r eM o d e s10 …………………………………………………一6.1一G e n e r a l10………………………………………………………………………………………………一6.2一S t r u c t u r em o d e l o f s l o p e10 ………………………………………………………………………………一6.3一A n a l y s i s o nm o v e m e n tm o d e s o f s l o p e f a i l u r e12 ……………………………………………………………一6.4一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p r o f i l e s o f s l o p e s12 ……………………………………………………………………… 7一S l o p eS t a b i l i t y A n a l y s i s13 ………………………………………………………………………………一7.1一G e n e r a l13………………………………………………………………………………………………一7.2一A c t i o n sa n da c t i o n c o m b i n a t i o n s o n s l o p e s14 ………………………………………………………………一7.3一P h y s i c a l a n dm e c h a n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r o c k,s o i l a n d r e i n f o r c i n g s t r u c t u r e s16 ………………………………一7.4一S l o p es t a b i l i t y a n a l y s i sa g a i n s t s l i d i n g17 …………………………………………………………………一7.5一S t r e s s-s t r a i na n a l y s i s o f s l o p e s19 ………………………………………………………………………… 8一S l o p eT r e a t m e n tD e s i g n21 ………………………………………………………………………………一8.1一G e n e r a l p r i n c i p l e s21……………………………………………………………………………………一8.2一B a s i c r e q u i r e m e n t21…………………………………………………………………………………… 9一S l o p eE x c a v a t i o nD e s i g n23 ……………………………………………………………………………… 10一S l o p eD r a i n a g eD e s i g n25 ………………………………………………………………………………一10.1一S u r f a c ed r a i n a g e25……………………………………………………………………………………一10.2一S u b s u r f a c ed r a i n a g e25 ………………………………………………………………………………… 11一S l o p eR e i n f o r c e m e n tD e s i g n27 ………………………………………………………………………一11.1一S l o p es u r f a c e p r o t e c t i o n27 ………………………………………………………………………………一11.2一S l o p es u p e r f i c i a l r e i n f o r c e m e n t27 ………………………………………………………………………一11.3一S l i d e-r e s i s t i n gp i l e s28 …………………………………………………………………………………一11.4一S h e a r-r e s i s t i n gp l u g sa n d r e t a i n i n g c o n c r e t e p l u g s29 ………………………………………………………一11.5一P r e s t r e s s e da n c h o r c a b l e s29 ……………………………………………………………………………一11.6一S l o p e r e t a i n i n g s t r u c t u r e s31 ……………………………………………………………………………

边坡设计方案方案

边坡设计方案方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xx市xxxx项目 北面地块高边坡设计方案 (方案三)

xxxx 2015年5月15日

建筑边坡设计方案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市xxxx项目位于xx市北偏西约15公里的平而关村,本工程属xx市xxxx 项目的一部分,位于平而河大桥北端国境线东侧,制度建场地为紧靠平而河的自然边坡,场地及其附近地面标高约130-240m,地形自然坡度为20°-40°。建筑场地规划设计红线东西长约260m,南北宽约120m,面积28992m2,主体建筑是东西长102m,南北宽60m,高为4层的联检大楼,现已完成口岸通道道路。红线西侧10m为中越1035号界碑。因现有红线范围难以容下拟建的建筑设施,业主要求,北面边坡坡脚从红线起向北切坡,西面边坡坡顶边线距国境线留10m 的保护距离,由上往下切坡,切坡尽量少占用红线范围内的场地。本场地的东侧临冲沟以填方为主,西侧及北侧将切出总长约230m,最大切坡高度约53m的建筑边坡。西侧及北侧高边坡开挖支护为本设计范围。 2. 本工程场地整平标高米,建筑边坡坡脚整平标高为米。坡脚处原地面高程为154-188米(未计入放坡增加),坡脚处最大垂直高度约34米。 3.本工程设计采用:下部直立排桩式锚杆挡墙,上部切坡格构式锚杆挡墙,坡顶,坡脚截排水系统。 4.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50年。 二、设计依据及参考资料 一)本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1.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13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3.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50086-2011 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5.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2009年版) 6.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7. xx平而关联检楼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8.甲方提供的电子地形图,用地红线图,总平竖向图等相关资料。 二)设计软件及参考资料 1.理正岩土建筑边坡挡土墙设计软件版本 2.建筑边坡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规范征求意见稿 DBJ50—2013 三、周边环境条件 1.本工程设计建筑边坡西侧南端与新建成口岸道路衔接,西侧建筑边坡切坡范围原有边防巡逻道路须偏移重建。 2.本工程设计建筑边坡范围内及周边地下管线:无 3.本工程场地西侧红线距国境线10米,于标高175米处设有1035号界碑。 四、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1.地层岩性主要由三叠系中统百逢组(T2b)全风化泥岩、强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中风化钙质泥岩组成。其特征简述如下: ①层全风化泥岩:层厚,平均揭露层厚为 ,分布不连续,该覆盖层较薄,工程性能一般。 ②层强风化泥岩:分布较连续,揭露厚度为,平均揭露层厚。容许承载力[σo]=400kPa,工程性能一般。 ③层中风化泥岩:该层揭露厚度~,顶面埋深~,层顶标高~,层底标高~,部分钻孔缺失,场地中分布不连续。容许承载力[σo]=1500kPa,工程性能好。 ④层中风化钙质泥岩(T2b):该层揭露厚度~,顶面埋深~,层顶标高~,层底标高~,大部分钻孔没有揭露到,场地中分布不连续。容许承载力[σo]=1500kPa,工程性能好。

边坡处理设计规范

1、“1 总则” “1.0.1 制定本规范的本标准的目的” 主要强调设计应“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并充分考虑国内最新技术水平”。 “1.0.2 规范适用范围” 1)适用边坡类型 本规范适用的范围,将根据已竣工边坡工程的类型、数量,以及不同类型边坡的覆盖面而定。 按与水利工程安全的关系密切程度可分为边坡、水库边坡和河道边坡: (1)开挖边坡:开挖边坡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人类活动形成的边坡,如隧洞进出口及其附近、溢洪道、坝肩及其附近、船闸、地面电站厂房、枢纽区公路等永久开挖边坡,以及枢纽区建筑物开挖的临时边坡。这类边坡一般与工程安全有直接关系。 (2)水库边坡:水库蓄水后,水库塌岸是常见现象。此类边坡失稳是否会威胁工程安全,与距工程的距离远近、规模等有关。在通航河道所建的水利水电工程中,边坡失稳还可能对航运安全形成威胁。一座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库边坡,往往数量多、规模大,处理工作量和费用均可能很大。 (3)河道边坡:此类边坡的失稳由此引起的灾害划为自然灾害更为合适。一般而言,与是否修建了水利水电工程没有直接关系。 河道边坡与是否修建了水利水电工程没有直接关系。工程开挖边坡一般与水利工程关系较密切。 不容忽视的水利水电工程中经常遇到的古滑坡,这种滑坡可以出现在上述各类边坡中。按边坡岩性,可分为岩石边坡、土质边坡和土石混合边坡。 按2001年12月24~27日大纲审议意见,规范规定适用范围时不区分边坡类型,统称为“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边坡”。顾名思义“水利水电工程边坡”主要指与工程关系密切的岩石、土以及岩土混合边坡。 2) 适用边坡级别 按2001年12月24~27日大纲审议意见,适用于1、2、3级边坡。边坡级别的划分见第3章。 3) 适用用边坡高度 条文中给出恰当的边坡计算高度的定义。初步考虑按以下方法计算边坡高度: (1)对于工程开挖边坡,按其开挖面坡顶底最大高差计算边坡高度;

水电施工规范大全

水电施工规范大全 装修中水电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很多人在装修水电施工上花的心思也是最多。不管什么工程在施工进行之前我们都需要进行技术交底,以便让施工进行的更科学顺利,下面我们来了解下精装修水电施工技术交底,装修水电施工规范内容: 水电施工规范: 为确保施工用电及装修后用电的安全美观,便于维修,电工施工必须持证上岗,且遵守下列规范:点这免费下载施工技术资料 一、电工施工前准备: 1、应先观察原电路是否漏电保护器,能负荷多大功率。 2、先找到电话线、网线的入户接线盒,且检查电话线有几个回路,是否完整连通。 3、如果改动不大,检测原有电路是否畅通。

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规范: 1、必须持有劳动部门颁发的电工证的电工才能上岗作业,无证工人布线必须在有电工证的工人现场指导下作业。 2、在施工现场作业应集中精力,时时想到安全,处处注意安全,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严禁酒后违章作业。 3、施工现场用火焊接,切割必须有防火措施,火焰与带电部分距离不得小于1.5米。 4、施工现场用电安全的规定: 1 工地必须有临时配电箱,从插座取电,必须用插头,严禁其他方法取电,如发现用电工具不用电缆作导线的当场没收,并罚款100元。 2 开关箱内必须有漏电保护器(指临时配电箱)。 3 照明灯与易燃易爆品之间必须保持一定距离,不允许太阳灯、高温灯直接对油漆面照射。

4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照明的线必须安全、牢固、防水 三、PVC线管布线应注意以下规定: 1、管道: 1 PVC管道必须要弹线,使用切割机开槽,开槽深度为管下去要1-1.5公分砂浆保护层。 2 PVC管道地面如不开槽,先弹地面直线再沿墨线固定管道。 3 86暗盒之间距离要在0.8-1公分之间,厨、卫墙面要留贴砖厚度。 4 PCC外壁的阻燃标记及制造厂标应向外。 2、管道连结: 1 管与管之间套管内必须涂刷专用胶水。 2 管与暗盒连结必须要锁头和锁母。 3 砂浆补线管应先浇水,再用纯水泥砂浆进行修补,不得比原墙面高。

水利工程边坡设计规范标准

(一)规的主要容 《水利工程边坡设计规》的章节 1、“1 总则” “1.0.1 制定本规的本标准的目的” 主要强调设计应“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并充分考虑国最新技术水平”。 “1.0.2 规适用围” 1)适用边坡类型 本规适用的围,将根据已竣工边坡工程的类型、数量,以及不同类型边坡的覆盖面而定。 按与水利工程安全的关系密切程度可分为边坡、水库边坡和河道边坡: (1)开挖边坡:开挖边坡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人类活动形成的边坡,如隧洞进出口及其附近、溢洪道、坝肩及其附近、船闸、地面电站厂房、枢纽区公路等永久开挖边坡,以及枢纽区建筑物开挖的临时边坡。这类边坡一般与工程安全有直接关系。 (2)水库边坡:水库蓄水后,水库塌岸是常见现象。此类边坡失稳是否会威胁工程安全,与距工程的距离远近、规模等有关。在通航河道所建的水利水电工程中,边坡失稳还可能对航运安全形成威胁。一座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库边坡,往往数量多、规模大,处理工作量和费用均可能很大。

(3)河道边坡:此类边坡的失稳由此引起的灾害划为自然灾害更为合适。一般而言,与是否修建了水利水电工程没有直接关系。 河道边坡与是否修建了水利水电工程没有直接关系。工程开挖边坡一般与水利工程关系较密切。 不容忽视的水利水电工程中经常遇到的古滑坡,这种滑坡可以出现在上述各类边坡中。 按边坡岩性,可分为岩石边坡、土质边坡和土石混合边坡。 按2001年12月24~27日大纲审议意见,规规定适用围时不区分边坡类型,统称为“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边坡”。顾名思义“水利水电工程边坡”主要指与工程关系密切的岩石、土以及岩土混合边坡。 2) 适用边坡级别 按2001年12月24~27日大纲审议意见,适用于1、2、3级边坡。边坡级别的划分见第3章。 3) 适用用边坡高度 条文中给出恰当的边坡计算高度的定义。初步考虑按以下方法计算边坡高度: (1)对于工程开挖边坡,按其开挖面坡顶底最大高差计算边坡高度; (2)对于自然边坡,按最危险滑动面上、下沿高差计算边坡高度。 在规编制过程中,根据收集的边坡情况,研究是否需要修正边坡高度的计算方法。 最大和最小适用高度,有待于对已建工程边坡高度统计后确定。

水电站设计规范清单(部分)

水电站设计技术规范及文件目录清单(部分) 序号标准、规程规范编号标准、规范名称备注 1SDJ12─78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试行) 2SDJ12─78水规[1990]35号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试行)补充规定3DL5025-93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4DL5021-93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5电力部电计1993]567号文“水利水电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暂行规定(试行)” 6SL/T179-96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7SL2.1~2.3-98水利水电量和单位 8水建[1997]336号、电办(19 水利水电土建工程施工合同条件1997(年版) 9SDJ278-90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10DL5077-1997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 11SL73-95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12DL5061-1996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 13能源水电(1989)181号水电建设工程防汛管理暂行条例 14GBJ71-84小型水力发电站设计规范 15SL176-199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试行) 16SL168-96小型水电站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17电安生(1997)25号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办法 18能源电[1988]37号水电站大坝安全检查施行细则 19水规计[1996]608号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暂行规定 20电水农[1997]221号水电建设工程安全鉴定暂行规定 21电水农[1996]882号水电工程建设监理规定 221997年版水电工程建设监理合同范本 23水建[1996]396号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 24SL20-92水工建筑物测流规范 25SL01-1997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编写规定 26SDJ249-88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水工建筑工程)(试行) 27SL38-92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七)碾压式土石坝和浆砌石坝工程 28GB50199-94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29GB50201-94防洪标准 30GB/T14689-93技术制图图纸幅面和格式 31GBJ108-8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32GBJ140-90(1997修定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33GB50095-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2016年版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试题含答案

2016年版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试题含答案

《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6年版)试题答案及小结 部门: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共100题,每题空格全答对得1分) 1、《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6年版),共涉及 98 项标准,共有 614 条强制性条文。直接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工程安全、环境保护、能源和资源节约及其他公众利益等方面。 2、水文测验河段应设立保护标志。《水文缆道测验规范》SL443-2009规定在通航河流进行测验时,应按规定设置明显的测量标志。 3、水文测站设施建设应分别满足防洪标准和测洪标准的要求。如河道湖泊上的水位站的防洪标准为高于50年一遇洪水或相应于堤顶高程时的洪水,测洪标准为高于50年一遇洪水位或堤顶高程。(见P29,4-2-1-6条,表格,该题答错较多,主要原因适用规范有误,未注意到题中河道湖泊关键字) 4、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过程中所依据的基本资料、计算方法及其主要环节、采用的各种参数和计算成果,应多方面分析检查论证成果的合理性。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低水延长,应以断流水位控制。 5、《河道整治设计规范》GB50707-2011规定,整治河段的灌溉标准应以灌溉设计保证率表示,并应符合经审批的灌溉规划。(见P15 3-2-2条,答错未注意到题中灌溉关键字) 6、土基上的通航建筑物勘察应对地基的沉陷、湿陷、抗滑稳定、渗透变形、地震液化等问题作出评价。 7、水闸及泵站勘察应查明水闸及泵站场址区的地层岩性,重点查明软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粉细砂、红黏土、冻土、石膏等工程性质不良岩土层的分布范围、性状和物理力学性质。 8、《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SL291—2003规定钻孔竣工验收后应按技术要求进行封孔。 9、《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勘察规程》SL313—2004规定,施工地质预报应包括下列内容:与原设计所依据的地质资料和结论有较大出入的工程地质条件和问题。基坑可能出现的管涌、流土或大量涌水。 10、水利水电工程物探,环境γ辐射防护应以正当化、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值的综合防护为原则,摒弃阀值的观念,避免不必要的照射。 11、《农田水利规划导则》SL462-2012规定,在血吸虫病疫区及其可能扩散影响的毗邻地区,农田水利规划应包括水利血防措施规划。 12、《防洪标准》GB50201—2014规定,对中、小型工矿企业,当遭受洪水淹没后,存在爆炸或导致毒液、毒气、放射性等有害物质大量泄漏、扩散的风险时,应采用Ⅰ等的防洪标准。(见P14 3-2-1条) 13、土石坝一旦失事将对下游造成特别重大的灾害时,1 级建筑物的校核洪水标准,应采用可能最大洪水或 10000 年一遇。 14、堤防工程上的闸、涵、泵站等建筑物及其他构筑物的设计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并应留有安全裕度。 15、《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规定,提水枢纽工程等别应根据单站装机流量或单站装机功率的大小确定。设计流量200m3/s渠系建筑物的级别一般为 2 级。(见P17 4-1-1条或《灌溉与排水渠系建筑物设计规范》SL482-2011 3.1.1条,建筑物级别用阿拉伯数字2,工程等别用罗马数字Ⅱ,不要搞混) 16、《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规定,失事后损失巨大或影响

水利项目工程边坡设计规范标准

(一)规范的主要内容 《水利工程边坡设计规范》的章节 1、“1 总则” “1.0.1 制定本规范的本标准的目的” 主要强调设计应“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并充分考虑国内最新技术水平”。 “1.0.2 规范适用范围” 1)适用边坡类型 本规范适用的范围,将根据已竣工边坡工程的类型、数量,以及不同类型边坡的覆盖面而定。 按与水利工程安全的关系密切程度可分为边坡、水库边坡和河道边坡: (1)开挖边坡:开挖边坡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人类活动形成的边坡,如隧洞进出口及其附近、溢洪道、坝肩及其附近、船闸、地面电站厂房、枢纽区公路等永久开挖边坡,以及枢纽区建筑物开挖的临时边坡。这类边坡一般与工程安全有直接关系。 (2)水库边坡:水库蓄水后,水库塌岸是常见现象。此类边坡失稳是否会威胁工程安全,与距工程的距离远近、规模等有关。在通航河道所建的水利水电工程中,边坡失稳还可能对航运安全形成威胁。一座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库边坡,往往数量多、规模大,处理工作量和费用均可能很大。

(3)河道边坡:此类边坡的失稳由此引起的灾害划为自然灾害更为合适。一般而言,与是否修建了水利水电工程没有直接关系。 河道边坡与是否修建了水利水电工程没有直接关系。工程开挖边坡一般与水利工程关系较密切。 不容忽视的水利水电工程中经常遇到的古滑坡,这种滑坡可以出现在上述各类边坡中。 按边坡岩性,可分为岩石边坡、土质边坡和土石混合边坡。 按2001年12月24~27日大纲审议意见,规范规定适用范围时不区分边坡类型,统称为“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边坡”。顾名思义“水利水电工程边坡”主要指与工程关系密切的岩石、土以及岩土混合边坡。 2) 适用边坡级别 按2001年12月24~27日大纲审议意见,适用于1、2、3级边坡。边坡级别的划分见第3章。 3) 适用用边坡高度 条文中给出恰当的边坡计算高度的定义。初步考虑按以下方法计算边坡高度: (1)对于工程开挖边坡,按其开挖面坡顶底最大高差计算边坡高度; (2)对于自然边坡,按最危险滑动面上、下沿高差计算边坡高度。 在规范编制过程中,根据收集的边坡情况,研究是否需要修正边坡高度的计算方法。 最大和最小适用高度,有待于对已建工程边坡高度统计后确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