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细胞因子

第六章细胞因子

第六章细胞因子

名词解释

1.细胞因子(cytokine)

2.干扰素(interferon)

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4.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5.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

6.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

7.自分泌效应(autocrine action)

8.旁分泌效应(paracrine action)

问答题

1.简述细胞因子共同的基本特征。

2.细胞因子有哪些主要的生物学功能?

3.简述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分类。

4.细胞因子有哪些临床应用及应用前景?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1.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指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剌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蛋白物质的总称。CK 能调节白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是除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之外的又一类免疫分子。

2. 干扰素(interferon,IFN):因其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力而命名,根据来源和理化性质的差异可分为IFN-α、IFN-β、IFN-γ三类。IFN-α和IFN-β主要由白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以及病毒感染的组织细胞产生,统称为I 型干扰素,通常由病毒感染诱导产生;IFN- γ主要由活化的T 细胞和NK 细胞产生,称为II型干扰素,通常由抗原与有丝分裂原诱导产生。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

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是一类能引起肿瘤组织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分为TNF-α和TNF-β两类。前者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又称恶病质素;后者主要由活化T细胞产生,又称淋巴毒素。TNF的主要作用包括:①杀瘤、抑瘤和抗病毒作用;

②免疫调节作用;③促进和参与炎症反应;④致热作用;⑤引发恶病质。

4.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是由活化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产生的一组细胞因子。CSF可刺激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细胞集落。主要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巨噬细胞集落剌激因子(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干细胞因子(SCF)等。

5.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是一个蛋白质家族,这些蛋白质氨基端多含有一或两个半胱氨酸。根据其排列方式,将该类细胞因子分为三个亚类即α亚类(CXC)、β亚类(CC)和γ亚类(C)。作用是对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以及淋巴细胞起趋化作用。

6.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是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

7.自分泌效应(autocrine action):某种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其靶细胞也是其产生细胞,该细胞因子对靶细胞表现出的生物学作用称为自分泌效应。

8. 旁分泌效应(paracrine action):某种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其产生细胞与靶细胞并非同一细胞,而是其产生细胞邻近的细胞,该因子对靶细胞表现出的生物学作用称为旁分泌效应。

问答题

1.简述细胞因子共同的基本特征。

①细胞因子通常为低相对分子质量(15~30kD)的分泌性糖蛋白;②天然的细胞因子是由抗原、丝裂原或其他刺激物活化的细胞分泌;③多数细胞因子以单体形式存在,少数可为双体或三体形式;④细胞因子通常以非特异性方式发挥作用,也无MHC限制性;⑤细胞因子具有极强的生物学效应,极微量的细胞因子就可对靶细胞产生显著的生物学效应;⑥细胞因子的产生和作用具有多源性和多向性;⑦细胞因子作用时具有多效性、重叠性以及拮抗效应和协同效应,从而形成复杂的网络;⑧多以旁分泌和(或)自分泌及内分泌形式在局部或远处发挥作用。

2.细胞因子有哪些主要的生物学功能?

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作用有:①抗感染、抗肿瘤作用,如IFN、TNF等。②免疫调节作用,如IL-1、IL-2、IL-5、IFN等。③刺激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如M-CSF、G-CSF、IL-3等。④参与和调节炎症反应。如:IL-1、IL6、TNF等细胞因子可直接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

3. 简述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分类。

细胞因子共分六类: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性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受体共分五个家族:

①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IL-1、IL-6、M-CSF、SCF、FGF等受体属于此类。

②I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又称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家族或造血因子受体家族。IL-2~IL-7、IL-9、IL-11、IL-13、IL-15、GM-CSF、G-CSF受体属于此类。

③I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这类受体是干扰素的受体。

④III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又称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是TNF及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⑤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家族,这一家族是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

4. 细胞因子有哪些临床应用及应用前景?

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感染性疾病:给BSS患者注射IL-1受体拮抗剂或TNF-α单克隆抗体可降低其死亡率,干扰素可用于治疗病毒性感染,IFN-γ和IL-5对寄生虫感染有疗效。

②肿瘤:IL-2可活化NK细胞成LAK细胞,具有广谱肿瘤杀伤活性。组合细胞因子(IL-1、IL-2、IFN)和抗CD3 mAb诱导NK细胞成CIK,其杀瘤作用强于LAK细胞。拮抗IL-2或IL-2受体制剂可用于T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抗IL-6的抗体可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的发展。

③移植物排斥:抗IL-2或IL-2受体制剂可抑制同种移植物的排斥。注射重组IL-1受体拮抗剂可延长动物心脏移植物的存活。

④白细胞减少症:用GM-CSF、M-CSF、G-CSF可治疗白细胞减少症,EPO可治疗红细胞减少症,IL-11可治疗血小板减少症。

⑤超敏反应:抑制IL-4和IL-13,可预防、治疗I型超敏反应。

⑥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IL-1治疗由Th1细胞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和IL-2或IL-2受体制剂可用于治疗某些自身免疫病,TNF抗体可减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损伤。

富不贵只能是土豪,你可以一夜暴富,但是贵气却需要三代以上的培养。孔子说“富而不骄,莫若富而好礼。” 如今我们不缺

土豪,但是我们缺少贵族。

高贵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气与悲悯之怀,高贵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壮志与担当之志高贵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责任之心。

精神的财富和高贵的内心最能养成性格的高贵,以贵为美,在不知不觉中营造出和气的氛围;以贵为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我们的素质。以贵为尊,在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精神也提升一个境界。

一个心灵高贵的人举手投足间都会透露出优雅的品质,一个道德高贵的社会大街小巷都会留露出和谐的温馨,一个气节高贵的民族一定是让人尊崇膜拜的民族。别让富而不贵成为永久的痛。

分享一段网上流传着改变内心的风水的方法,让我们的内心高贵起来:

喜欢付出,福报就越来越多;喜欢感恩,顺利就越来越多;喜欢助人,贵人就越来越多;喜欢知足,快乐就越来越多;喜欢逃避,失败就越来越多;喜欢分享,朋友就越来越多。

喜欢生气,疾病就越来越多;喜欢施财,富贵就越来越多;喜欢享福,痛苦就越来越多;喜欢学习,智慧就越来越多。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1.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2.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3.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4.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5.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6.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免疫组织 1.免疫细胞(immune cells):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如T细胞、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 2.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的不同亚群从中枢免疫器官进入外周淋巴组织后,可分布在各自特定的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其分子基础是淋巴细胞归巢受体与内皮细胞上地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3.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和淋巴器官之间反复循环,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机体内的迁移和流动是发挥免疫功能的重要条件。 4.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即黏膜关淋巴组织。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 第三章抗原 1.抗原决定簇(antigen determinant):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集团,又称抗原表位(epitope)。它是与TCR/BCR及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通常由5-15个氨基酸残基或5-7个多糖残基或核苷酸组成。 2.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 是一类必须依赖T细胞辅助才能诱导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既有T细胞表位又有B细胞表位。绝大多数蛋白质类抗原为TD-Ag。 3.异嗜性抗原(Forssman抗原):为一类之间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的共

第六章细胞因子

第六章细胞因子 名词解释 1.细胞因子(cytokine) 2.干扰素(interferon) 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4.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5.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 6.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 7.自分泌效应(autocrine action) 8.旁分泌效应(paracrine action) 问答题 1.简述细胞因子共同的基本特征。 2.细胞因子有哪些主要的生物学功能? 3.简述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分类。 4.细胞因子有哪些临床应用及应用前景?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1.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指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剌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具有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蛋白物质的总称。CK 能调节白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是除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之外的又一类免疫分子。 2. 干扰素(interferon,IFN):因其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力而命名,根据来源和理化性质的差异可分为IFN-α、IFN-β、IFN-γ三类。IFN-α和IFN-β主要由白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以及病毒感染的组织细胞产生,统称为I 型干扰素,通常由病毒感染诱导产生;IFN- γ主要由活化的T 细胞和NK 细胞产生,称为II型干扰素,通常由抗原与有丝分裂原诱导产生。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 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是一类能引起肿瘤组织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分为TNF-α和TNF-β两类。前者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又称恶病质素;后者主要由活化T细胞产生,又称淋巴毒素。TNF的主要作用包括:①杀瘤、抑瘤和抗病毒作用; ②免疫调节作用;③促进和参与炎症反应;④致热作用;⑤引发恶病质。 4.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是由活化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产生的一组细胞因子。CSF可刺激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细胞集落。主要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巨噬细胞集落剌激因子(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干细胞因子(SCF)等。 5.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是一个蛋白质家族,这些蛋白质氨基端多含有一或两个半胱氨酸。根据其排列方式,将该类细胞因子分为三个亚类即α亚类(CXC)、β亚类(CC)和γ亚类(C)。作用是对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以及淋巴细胞起趋化作用。 6.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是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 7.自分泌效应(autocrine action):某种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其靶细胞也是其产生细胞,该细胞因子对靶细胞表现出的生物学作用称为自分泌效应。 8. 旁分泌效应(paracrine action):某种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其产生细胞与靶细胞并非同一细胞,而是其产生细胞邻近的细胞,该因子对靶细胞表现出的生物学作用称为旁分泌效应。

第六章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泌的在细胞间发挥

第六章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泌的在细胞间发挥相互调控作用的一类小分子可溶性多肽蛋白,通过结合相应受体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效应,调控免疫应答。在一定条件下也参与炎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以细胞因子为靶点的生物制剂在肿瘤、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感染等治疗方面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第一节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一)细胞因子的基本特征 (1)小分子蛋白质(8~30KD) (2)可溶性 (3)高效性,在较低浓度下即有生物学活性 (4)可诱导产生 (5)通过结合细胞膜表面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 (6)半衰期短 (7)效应范围小,绝大多数为近距离发挥作用 (二)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 1.自分泌方式作用于分泌细胞自身;例如T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2可刺激T细胞自身的生长,表现为自分泌作用。 2.旁分泌方式对邻近细胞发挥作用;例如树突状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12刺激邻近的T细胞分化,表现为旁分泌作用。 3.内分泌方式少数细胞因子通过循环系统对远距离的靶

细胞发挥作用;例如肿瘤坏死因子(TNF)在高浓度时可通过血流作用于远处的靶细胞,表现为内分泌作用。 (三)细胞因子的功能特点 1.多效性一种细胞因子可以对不同的细胞发挥不同作用,例如IL-4可以活化B细胞并促进B细胞的增值和分化,也可刺激胸腺和肥大细胞的增值。 2.重叠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细胞因子具有同样或类似的生物学作用,例如IL-2、IL-7和IL-15均可刺激T细胞增值。 3.协同性一种细胞因子可增强另一种细胞因子的功能,例如IL-5可增强IL-4诱导B细胞分泌的抗体类别向IgE转换。 4.拮抗性一种细胞因子可抑制另一种细胞因子的功能,例如IFN-γ可阻断IL-4诱导B细胞分泌的抗体类别向IgE转换。 5.网络性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细胞通过具有不同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之间相互刺激、彼此约束,形成复杂而又有序的细胞因子网络,对免疫应答进行调节,维持免疫系统的稳态平衡。例如Th细胞可产生众多的细胞因子,是调节免疫应答的主要细胞,其核心作用主要就是通过复杂的细胞因子调节网络实现的。 在IL-4的作用下,Th0细胞可分化为Th2细胞。Th2细胞主要产生包括IL-4、IL-5、IL-6和IL-10的Th细胞因子。Th2细胞因子刺激B细胞的分化增值,产生抗体。在IFN-γ的作用下,Th0细胞可分化为Th1细胞。Th1细胞主要产生包括IL-2、IFN-

第六章 细胞因子1

第六章细胞因子 单选题 1.下列不是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为 A.IL-1 B.IL-12 C.TNF-α D.IFN-α E.TNF-β 2.IL-1的主要产生细胞是 A.T细胞 B.巨噬细胞 C.B 细胞 D.NK细胞 E.中性粒细胞 3.TNF-α的主要产生细胞是 A.B细胞 B.巨噬细胞 C.NK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T细胞 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分泌型分子的是 A.C3 B.sIgA C.SmIg D.IL-2 E.TNF-α 5.下列作用特点中细胞因子不具备的是 A.高效性 B.特异性 C.多效性 D.重叠性 E.分泌性 6.通过抑制 Th1细胞产生IFN-γ、IL-2 和TNF-β等调节细胞免疫功能的细胞因子是 A.IL-1 B.IL-2 C.IL-8 D.IL-10 E.IL-12 7.刺激造血干细胞分化增殖的细胞因子是 A.SCF B.IFN-α C.TNF D.IL-8 E.IL-12 8.下列不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是 A.IL-2 B.IFN-γ C.IL-4 D.EP0 E.IL-10 9.关于细胞因子下述错误的是 A.一种细胞因子可由多种细胞产生 B.一种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细胞因子 C.一种细胞因子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 D.细胞因子可以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发挥作用 E.细胞因子间可具有协同和拮抗作用 10.主要由肾脏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是 A.EP0 B.IL-2 C.IL-15 D.IL-8 E.IFN-γ 11.最先被发现的细胞因子是 A.TGFβ B.IFN C.SCF D.IL-10 E.IL-1 12.具有细胞毒效应的细胞因子是 A.IL-1 B.TNF C.IL-2 D.IL-5 E.CSF 13.下列组合错误的是 A.Thl 细胞 - IL-2 B.Th2 细胞 - IL-4 C.Thl 细胞 - IL-6 D.巨噬细胞 - IL-1 E.NK 细胞 - TNF α 14.与发热和恶液质产生有关的细胞因子是 A.IL-l0 B.IL-2 C.IL-4 D.IFN-γ E.TNF-α 15.关于细胞因子下述错误的是 A.细胞因子受体可以是Ig超家族成员 B.可由非免疫细胞合成 C.对机体有利也可能有害 D.相互之间可产生拮抗作用 E.只表达在细胞膜表面起作用16.关于IFN-α和IFN-β下述错误的是 A.由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组织细胞产生 B.可由病毒、多聚肌苷酸诱导产生 C.具有抗病毒作用 D.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但作用较弱 E.发挥作用不需与相应受体结合 17.具有抑制病毒增殖作用细胞因子是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她有害物质。 2、免疫监视:就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并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会导致肿瘤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3、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或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4、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 第二章:免疫器官与组织 1、免疫系统:就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与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 2、淋巴细胞归巢: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与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3、淋巴细胞再循环:就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与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第三章:抗原 1、抗原(Ag):就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识别并结合,激活T、B细胞,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效应应答的物质。 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就是指仅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当半抗原与应答效应产物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半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3、抗原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就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与功能单位。 4、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6、独特型抗原:TCR、CE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与空间构型,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7、超抗原: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且不受MHC限制,故称超抗原。 8、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称佐剂。 10、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与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11、胸腺依赖性抗原: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h细胞辅助的抗原,简称TD 抗原。 1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h细胞辅助的抗原,简称TI 抗原。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 1、抗体(Ab):就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就是B细胞或记忆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6、单克隆抗体:就是由单一杂交瘤细胞所产生的、只作用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均一的特异性抗体。 7、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抗体的Fab段结合靶细胞表面的抗

第6章_细胞因子

第六章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cytokine)是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因子刺激细胞所产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为生物信息分子,具有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促进造血,以及刺激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等功能。根据其产生细胞的种类,有些细胞因子曾被冠以不同的名称,如由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被称为淋巴因子(lymphokine),由单个核吞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被称为单核因子(monokine)。有些细胞因子根据其主要功能所命名,如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被称为趋化因子,可刺激骨髓干细胞或祖细胞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子被称为集落刺激因子。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以及其他非造血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等)均可产生细胞因子,其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是产生细胞因子最多的免疫细胞。 第一节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虽然细胞因子种类很多,但具有一些共同特点:①多为小分子(8~30 kDa)多肽。②在较低浓度下即有生物学活性。③通过结合细胞表面高亲和力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④以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形式发挥作用。例如某个T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2(IL-2)可刺激其自身的生长,表现自分泌作用(autocrine action)。树突状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12(IL-12)刺激邻近的T淋巴细胞分化,表现旁分泌作用(paracrine action)。肿瘤坏死因子(TNF)在高浓度时可通过血流作用于远处的靶细胞,表现内分泌作用(endocrine action)(图6-1)。 ⑤具有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性或协同性。一种细胞因子可作用于不同的靶细胞,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这种性质被称为细胞因子的多效性,如γ干扰素(IFN-γ)刺激多种细胞上调MHCⅠ类和Ⅱ类分子的表达,也激活巨噬细胞和NK细胞。几种不同的细胞因子可作用于同一种靶细胞,产生相同或相似的生物学效应,这种性质被称为细胞因子的重叠性,如IL-2、IL-4、IL-7和IL-15均可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一种细胞因子可抑制其他细胞因子的功能,表现拮抗性,如IL-4抑制IFN-γ诱导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IFN-γ抑制IL-4诱导Th0向Th2的分化。一种细胞因子可增强另一种细胞因子的功能,表现协同性,如IL-3可协同多种集落刺激因子(CSF)刺激造血干/祖细胞的分化和成熟。 众多细胞因子在体内相互促进或相互制约,形成十分复杂的细胞因子调节网络。 第二节细胞因子的分类 根据结构和功能,细胞因子可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家族、集落刺激

免疫学

细胞因子作用/IL2的功能 INF-γ等激活 补体分子的功能 抗病毒的过程 抗胞外菌的过程 医学免疫学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不出大题) 一.免疫: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和“非己”,对“自身”耐受,对“非己”排除的一种生理功能。“自身”是指胚胎发育期(或免疫细胞未成熟期)与机体免疫细胞接触的物质。“非己”是指胚胎发育期(或免疫细胞未成熟期)与机体免疫细胞未接触过的物质。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表P1)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TCR BCR CD分子黏附分子MHC分子细胞因子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 三.免疫功能(选择题) (1)免疫防御:其功能过低或缺失,可导致免疫缺陷病;但若免疫应答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在清除病原体的同时,也可导致机体的组织损伤或功能异常,如超敏反应等。(2)免疫监视:其功能低下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 (3)免疫自稳:一旦免疫耐受被打破,免疫调节功能紊乱,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不会出大题) 1:骨髓是B细胞和NK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是再次体液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场所,此抗体主要是IgG和IgA 2:造血细胞赖以生存,成长发育和成熟的环境,称为造血诱导微环境。 3: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T细胞在此进行阴性选择,建立自身免疫耐受 4:淋巴结靠近被膜为浅皮质区是B细胞定居的场所。深皮质区又称副皮质区,是T细胞定居的场所。T细胞多于B细胞。 5:脾是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只有血液循环无淋巴循环)B细胞多于T细胞。 第三章:抗原 一:抗原Ag(名解):通常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2.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并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会导致肿瘤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3.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或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4.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1.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 2.淋巴细胞归巢: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和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3.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第三章:抗原 1.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识别并结合,激活T、B细胞,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效应应答的物质。 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当半抗原与应答效应产物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半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3.抗原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4.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6.独特型抗原:TCR、CE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型,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7.超抗原: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且不受MHC限制,故称超抗原。 8.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称佐剂。 10.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11.胸腺依赖性抗原: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h细胞辅助的抗原,简称TD 抗原。 1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h细胞辅助的抗原,简称TI抗原。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 1.抗体(Ab):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或记忆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6.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杂交瘤细胞所产生的、只作用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均一的特异性抗体。 7.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抗体的Fab段结合靶细胞表面的

第六章《细胞因子》练习题

第六章《细胞因子》练习题 第六章《细胞因子》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细胞因子,下列叙述错误是········································() A、一般是小分子蛋白质 B、与CKR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C、主要以内分泌方式发挥作用 D、生物学效应具有拮抗性和重叠性 2.具有趋化功能的细胞因子称为········································() A、interleukin B、interferon C、growth factor D、chemokine 3.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因子是() A、IFN- B、TGF- C、TNF D、CSF 4.关于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下列叙述错误是···································() A、作用具有多效性 B、合成和分泌是一种自我调控的过程 C、主要参与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 D、以特异性方式发挥作用 二、填空题 1.细胞因子通过、和方式发挥作用。 2.细胞因子主要包括、、、、和六大类。 3.Ⅰ型干扰素包括和,Ⅱ型干扰素是指。Ⅰ型干扰素主要由细胞产生,Ⅱ型干扰素是主要由活化的和细胞产生。4.细胞因子中,IL是

指,TNF是指,IFN是指,CSF是指。5.趋化因子根据靠近氨基端的半胱氨酸残基的个数以及排列分为、、和四个亚家族。 6.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活性包括和两个方面。 7.TNF-主要由细胞产生,TNF-主要由细胞产生。 三、名词解释 细胞因子CSF TNF 四、简答题 1.简述细胞因子作用方式和功能特点。 2.细胞因子分哪几类?请分别写出其中文名和常用英文缩写。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第六章细胞因子

第六章细胞因子 第六章细胞因子 第六章细胞因子选择题【A型题】 1.下列哪类细胞不能分泌细胞因子?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 2.细胞因子不包括:淋巴毒素过敏毒素 IL-2 集落刺激因子干扰素 3.IFN-(主要由下列那种细胞产生? A. LAK细胞 B. 巨噬细胞 C. NK细胞 D. 成纤维细胞 E. B淋巴细胞 4.下列哪种细胞因子是以单体的形式存在? IL-12 IL-10 M-CSF TGF-( IL-8 5.关于IL-2的生物学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以自分泌和旁分泌发挥作用能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与分化 能被活化的B淋巴细胞膜上的IL-2受体识别能增强NK细胞活性抑制Th1细胞的分化 6.天然的特异性细胞因子抑制物是: IL-1ra IL-2R IL-4R IL-6R E. IL-8R 7.能增强MHC-I类分子表达的细胞因子是: IFN TGF CSF IL-1 IL-2 8.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形成和发展有关的细胞因子是: IL-2 IL-1 IFN IL-6 IL-4 9.能刺激红细胞前体细胞增殖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细胞因子是: IL-1 IL-2 IL-4 IFN EPO 10.能促进初始CD4+T细胞分化成Th2细胞的细胞因子是: IL-3 IL-5 IL-2 IL-4 IL-3 11.关于细胞因子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由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能调节多种细胞生理功能 在免疫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对机体都是有利的 细胞因子包括IL、IFN、CSF、TNF和趋化性细胞因子

12.能刺激未成熟T细胞前体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的细胞因子是: A. IL-11 B. IL-4 C. IL-7 D. EPO E. GM-CSF 13.能与IL-4协同刺激朗格汉斯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细胞因子是 A. IL-11 B. IL-4 C. IL-7 D. EPO E. GM-CSF 14.关于细胞因子的效应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以非特异方式发挥作用 无MHC限制性生物学效应极强在体内持续时间都很长作用具有多向性 15.TNF-(主要是由哪种细胞产生?单核/巨噬细胞静止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红细胞 16.能以三聚体形式存在的细胞因子是: A. IFN B. M-CSF C. IL-12 D. TNF E. IL-9 17.在胞膜外区有两个不连续的半胱氨酸残基和WSXWS基序的细胞因子受体是: A. 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 B. 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家族 C. 干扰素受体家族 D. 肿瘤坏死因子 受体家族 E. 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家族 18.刺激B细胞产生IgA的细胞因子是: A. TNF B. IL-4 C. IL-2 D. TGF-( E. IFN 19.能介导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称为单核因子 IFN TNF CSF IL 20.能与IL-3协同刺激肥大细胞增殖的细胞因子是: A. IL-11 B. IL-4 C. IL-7 D. EPO E. GM-CSF 21.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因子是 A. IL-2 B. TNF C. IFN D. TGF E. CSF 22. 直接参与Fc(R II的表达和调节Ig E生成的细胞因子是: TNF I L-3 IL-1 IL-4 IL-5 23. 主要作用于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细胞因子属于: CC亚族 CXC亚族 C亚族 CX3C 亚族以上都不是 24. 下列哪组细胞因子具有趋化作用? IL-1、IL-8、IL-3 IFN、MCP IL-8、MCP TNF、IL-4 IL-1、IL-6 25. 可通过内分泌形式作用于远处细胞的细胞因子是: A. IFN B. IL-2 C. IL-4 D. TNF E. IL-1

第六章 细胞因子

第六章细胞因子(Cytokine) 教学内容与要求: 1、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 2.、掌握细胞因子的主要特性和功能特点。 3、掌握细胞因子的分类。 4、了解细胞因子与临床。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对象:2006级医疗五年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时间安排: 第一节细胞因子的概述(0.5学时) 第二节细胞因子的分类(0.5学时) 第三节细胞因子的受体(0.2学时) 第四节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0.5学时) 第五节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相关的生物制品(0.3学时) 第一节细胞因子概述 一、细胞因子的概念 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主要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NK 细胞等)或间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表皮细胞、纤维母细胞等)所合成、分泌,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分化成熟、调节免疫应答、参与炎症反应、促进创伤愈合和参与肿瘤消长等功能的多肽类活性分子。 二、细胞因子的共性Properties of Cytokines 1.理化特性绝大多数细胞因子为分子量小于25kDa的糖蛋白。 2.产生特点 (1)多细胞来源:一种因子可由多种细胞在不同条件下产生,一种细胞也可产生多种不同细胞因子。 (2)自分泌或旁分泌:一种细胞所产生的细胞因子作用于其本身,称为自分泌(autocrine),若作用于邻近细胞,称为旁分泌(paracrine)。 (3)瞬时性:接受刺激立即合成、分泌,刺激结束后细胞因子的产生随即停止。 (4)静止的细胞一般不产生细胞因子。 3.生物学作用特点 (1) 通过与相应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2)微量高效性:一般在pg(10-12g)水平即有明显生物学作用。 (3) 局限性:在生理状态下,多数细胞因子以旁分泌或自分泌形式作用于产生细胞本身或旁邻细胞,仅在产生的局部发挥作用。 (4)多效性和重叠性:一种细胞因子可作用于多种靶细胞,产生不同功能。

免疫学复习资料汇总

第一章绪论 1.世界上第一个疫苗:牛痘,防备天花 第二章免疫器官 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成熟和工作的场所 免疫细胞——担负免疫功能的主体 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发扬功能的物质根底 2.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功能:免疫细胞产生和成熟的场所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粘膜免疫系统。功能: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产生免疫应答 的场所 3.胸腺: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4.胸腺细胞的概念:成熟T细胞的前体细胞 5.骨髓:其内的造血干细胞是所有血细胞〔包括免疫细胞〕的共同祖先,是B细胞发育成 熟的场所。 6.生发中心:B细胞同意抗原刺激后发生活化和扩增的区域。 7.脾脏:是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胚胎期的造血器官。 第三章抗原 1.抗原:是一类能被T、B淋巴细胞识不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特异性免 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抗原的特性: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抗原性〔免疫反响性〕:抗原能够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有免疫原性一定同时有抗原性〔对〕;有抗原性一定同时有免疫原性〔错〕 3.半抗原:仅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载体:与半抗原结合而给予其免疫原性的物质,半抗原+载体〔蛋白质〕——完全抗原4.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抗原的异物性:一般来讲,异物性越强,免疫原性越强 理化状态:分子大小:分子量〔一般在10Kpa左右〕 化学组成与结构:蛋白质>多糖>核酸、脂类 物理性状:细胞性〔颗粒性〕>可溶性〔分子状态〕 与宿主相关的因素:机体的遗传因素 年龄、性不和健康状况 抗原进进机体的途径、数量〔剂量〕: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 射 5.抗原决定簇: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全然结构或化学基团,又称表位,是抗原与TCR/BCR及 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全然单位。 6.抗原决定簇的分类:构象表位:能被B细胞识不 线性表位:能被T细胞识不 7.共同表位:存在于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称为共同表位。 8.交叉反响:由于存在共同表位造成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发生反响,此 称为交叉反响。 9.抗原的种类:依据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h细胞辅助分类 胸腺依靠性抗原:有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组成,尽大多数抗原属于此类

(整理)第六章细胞因子

第六章细胞因子 第一节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一、细胞因子的概念 细胞因子(cytokine)是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以调节免疫应答为主的生物学作用。 二、细胞因子的命名 细胞因子按其产生来源可分为:由单个核吞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称为单核因子(monokine);由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称为淋巴因子(lymphokine)等。按其作用可分为干扰素、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等。部分由不同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其基因及编码蛋白与结构清楚者,在免疫调节、造血和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又称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 三、细胞因子作用方式 天然的细胞因子由抗原、丝裂原或其他刺激物所活化的细胞所分泌,通过旁分泌(paracrine)、自分泌(autocrine)或内分泌(endocrine)的方式发挥作用。若某种细胞因子作用的靶细胞(细胞因子作用的细胞)也是其产生细胞,则该细胞因子对靶细胞表现出的生物学作用方式称为自分泌,如T淋巴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2(IL-2)可刺激T淋巴细胞本身生长。若某种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主要作用于邻近的细胞,则该细胞因子对靶细胞表现出的生物学作用方式称为旁分泌,如树突状细胞产生的IL-12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及分化。少数细胞因子如TNF-α、IL-1在体液中浓度很高时也作用于远处的靶细胞,表现为内分泌方式。

图细胞因子的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作用 A. 自分泌; B. 旁分泌; C. 内分泌 四、细胞因子作用特点 细胞因子通常具有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性和协同性。①多效性:一种细胞因子可作用于多种靶细胞,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如干扰素可上调有核细胞表达MHC Ⅰ类分子,也可激活巨噬细胞。②重叠性:几种不同的细胞因子作用于同一种靶细胞,产生相同或相似的生物学效应,如IL-2和IL-4均可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③拮抗性:一种细胞因子抑制其他细胞因子的功能,如IL-4可抑制IFN- 刺激Th细胞向Thl细胞分化的功能。④协同性:一种细胞因子强化另一种细胞因子的功能,两者表现协同性,如IL-3和IL-11共同刺激造血干细胞的分化成熟。众多细胞因子在机体内相互促进或相互抑制,形成十分复杂的细胞因子调节网络。 另外,众多的细胞因子具有以下共同的特性: 1.天然细胞因子是由细胞产生的正常的静息或休止(resting)状态的细胞必须经过激活后才能合成和分泌细胞因子。通常是由抗原、丝裂原或其它刺激物激活免疫细胞和相关细胞,6~8小时后细胞培养上清中即可检测出细胞因子,于24~72小时期间细胞因子水平最高。但是有些细胞株不需外源刺激就可以自发地分泌某些细胞因子。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2.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并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会导致肿瘤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3.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或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4.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1.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 2.淋巴细胞归巢: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和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3.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第三章:抗原 1.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识别并结合,激活T、B细胞,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效应应答的物质。 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当半抗原与应答效应产物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半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3.抗原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4.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6.独特型抗原:TCR、CE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型,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7.超抗原: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且不受MHC限制,故称超抗原。 8.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称佐剂。 10.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11.胸腺依赖性抗原: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h细胞辅助的抗原,简称TD 抗原。 1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h细胞辅助的抗原,简称TI 抗原。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 1.抗体(Ab):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或记忆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6.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杂交瘤细胞所产生的、只作用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均一的特异性抗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