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五计划

一五计划

一五计划
一五计划

1.时间:1953年到1957年一五计划成就分布图一五计划成就分布图

2.背景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那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3.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4.一化三改造: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建立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改造。

5.性质:这是一条把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造结合起来的总路线。

6.目的:为了贯穿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7.内容: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以694个大中型项目为重点,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8.说明:我国的工业起点很低。

9.影响: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编辑本段历史背景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52年底,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这一时期,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一方面,制止了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市场物价,恢复了被战争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另一方面,基本上完成对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确立了国营经济对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领导地位,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编辑本段计划内容在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1953年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根据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国家规定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并以此为中心,进行财政、信贷、市场三大平衡和安排人民生活。

按照这个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1年开始编制,1954年基本定案,到195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前后共修改五次。计划规定工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7%,农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3%,基本建设投资总额427.4亿元,1957年农村入社户数达到总户数的1/3左右,钢产量412万吨,粮食产量1.9亿吨等。这些指标既符合实际,积极可靠,又留有余地。制订计划的方法是重视各部门各主要产品比例关系的协调,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综合平衡。

编辑本段执行结果1956年宣布提前完成了计划规定的任务。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相关图片相关图片

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1957年生产钢535万吨,原煤1.3亿吨,粮食1.95亿吨。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3%,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1%,农业为4.5%,工业为18%(其中轻工业12.9%,重工业25.4%)。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49年的30%上升到1957年的56.7%,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五年中,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52.1%,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11.9%,工业物质消耗降低2.3%,每百元产值提供利润17.1元;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9%。全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平均每年增长4.2%,

其中,农民3.2%,职工4.9%。同时,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生产力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是很低的,毛泽东对此有过一段形象的描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因此“一五”计划的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总结

附件1: “十五”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总结 报告提纲(参考格式) 一、“十五”总体执行情况 按照“十五”推广计划的宗旨与总体目标,重点反映本部门(地方)推广计划组织实施情况、项目推广任务目标的完成情况。 遴选并推荐优秀推广项目案例和先进人物事迹(分别以附件形式提供)。 1.项目安排 包括项目立项数、领域分布、人员参与情况、单位参与情况等。 2.经费使用 项目经费的安排情况;经费的落实及支出情况(国拨、地方部门匹配、单位自筹等)。 3.主要成效 总结项目实施所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项目承担单位在该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的增强;通过技术推广,在提高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节能降耗等方面所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影响。 4.组织管理经验 计划管理组织方式、运行机制、主要采取的措施等;项目实施的组织保障、管理和运行机制、项目验收情况,管理创新和经验成效;各部门(地方)与科技成果推广相关政策制定情况。 二、历年重点项目执行情况 汇总总结历年重点项目执行情况。总结的内容和重点同上。已到验收期的,须组织验收并提交验收报告。 三、重大项目执行情况

重大项目执行情况的总结内容和重点同上。已到验收期的,须组织验收并提交验收报告;正在实施中的,请提供实施情况报告。 四、推广中心与示范基地 1.推广中心和示范基地运行发展情况 重点总结技术创新及新成果、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与推广运行机制、对促进我国行业共性技术进步的贡献、在行业或其核心技术领域所处的地位,所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与措施等(推广中心承担单位为中央转制院所者,由属地负责组织总结)。 2.组织管理经验 各部门(地方)对推广中心和示范基地的管理与支持情况。在各推广中心和示范基地总结基础上,各部门(地方)管理部门须对中心和基地运行情况和发展前景给予客观的评价,并针对中心和基地的发展,对推广计划管理与服务支撑提出建议。 五、科技成果推广信息平台 1.任务目标与执行情况 组织管理措施、工作承担单位与人员情况、经费落实及支出情况(国拨、地方部门匹配、承担单位自筹)、网站开通时间及建设与运行进展、验收或中期评估情况、在本部门(地方)科技工作中的反响及社会影响,下一步工作规划等。 2.平台建设与运行情况 人员配置及岗位设置、软硬件配置、网络环境、软件开发与系统维护、成果库数据量、主要栏目信息量及更新频率、用户访问及在线咨询服务情况,下级网络规划建设与运行情况,与国家科技成果网及兄弟部门(地方)信息资源、技术和服务共享情况,运行机制及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五计划的巨大成就

“一五计划”的巨大成就 2009年08月27日 17:22中国网【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6条 “一五计划”纪念邮票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从1953年至1957年,新中国仿照苏联工业化模式实施的,第一个为期五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根据党的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提出的,其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地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建立对于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绝对的优势。在国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营经济由0.7%提高到8%,个体经济则由7296降低到3%,资本主义经济由7%降低到l%以下。 在基本建设上,五年内全国完成投资总额为550亿元,其中国家对经济和文教部门的基本投资总额为493亿元,超过原来计划427.4亿元的15.3%。五年新增加固定资产460亿元,相当于1952年底全国固定资产原值的1.9倍。五年内施工的工矿建设项目达一万多个,其中大中型项目有921个,比计划规定的项目增加227个,到1957年底,建成全部投入生产的有428个,部分投入生产的有109个。苏联帮助我国建设的156个建设项目,到1957年底,有135个已施工建设,有68个已全部建成和部分建成投入生产。我国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包括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器、新式机床、精密仪表、电解铝、无缝钢管、合金钢、塑料、无线电等,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从而改变了我国工业残缺不全的状况,增加了基础工业实力。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67.8%。1957年的国民收入比1952年增长53%。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原计划21%,比1952年增长128.5%。原定五年计划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4.7%,实际达到18%。1957年手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83%,平均每年增长12.8%。1957年的钢产量为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近3倍,原煤为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596,发电量为193亿度,比1952年增长164.4%。机床产量达2.8万台,比1949年增长17.7倍;棉布为50.6亿尺,比1952年增长3296,糖86万吨,比1952年增长92%。 农业生产获得较大的发展。1957年农业总产值完成原计划101%,比1952年增长25%,平均每年增长4.5%。粮食产量1957年达到3900亿斤,比1952年增长19%;棉花产量为3280万担,比1952年增长25.8%。粮食和棉花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7%和4.7%。五年内全国扩大耕地面积5867万亩。1957年全国耕地面积达到16.745万亩,完成原定计划101%。五年内全国新增灌溉面积21.810万亩,相当于1952年全部灌溉面积的69%。

一五计划

1.时间:1953年到1957年一五计划成就分布图一五计划成就分布图 2.背景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那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3.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4.一化三改造: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建立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改造。 5.性质:这是一条把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造结合起来的总路线。 6.目的:为了贯穿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7.内容: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以694个大中型项目为重点,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8.说明:我国的工业起点很低。 9.影响: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编辑本段历史背景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52年底,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这一时期,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一方面,制止了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市场物价,恢复了被战争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另一方面,基本上完成对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确立了国营经济对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领导地位,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编辑本段计划内容在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1953年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根据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国家规定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并以此为中心,进行财政、信贷、市场三大平衡和安排人民生活。 按照这个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1年开始编制,1954年基本定案,到195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前后共修改五次。计划规定工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7%,农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3%,基本建设投资总额427.4亿元,1957年农村入社户数达到总户数的1/3左右,钢产量412万吨,粮食产量1.9亿吨等。这些指标既符合实际,积极可靠,又留有余地。制订计划的方法是重视各部门各主要产品比例关系的协调,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综合平衡。 编辑本段执行结果1956年宣布提前完成了计划规定的任务。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相关图片相关图片 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1957年生产钢535万吨,原煤1.3亿吨,粮食1.95亿吨。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3%,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1%,农业为4.5%,工业为18%(其中轻工业12.9%,重工业25.4%)。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49年的30%上升到1957年的56.7%,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五年中,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52.1%,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11.9%,工业物质消耗降低2.3%,每百元产值提供利润17.1元;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9%。全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平均每年增长4.2%,

一五计划的制定

一五计划的制定 1840年,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紧闭的国门,一代代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开矿山、办工厂,做着实业救国、富国强民的梦想。然而,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挤压之下,中国的民族工业始终难有大的作为。 新中国的诞生,使中国工业化梦想有了实现的希望。随着国民经济迅速恢复,从1953年起,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经济建设。作为新中国财经工作的领导人,陈云满怀信心地投入了这一伟大事业之中。 “一五计划”主要制定者陈云在做“一五计划”的报告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一五计划一边编制一边实施。 陈云呕心沥血,逐项落实项目

要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必须编制切实可行的计划。陈云当时是中财委的主任,负责主持全国的经济工作,因此,编制经济发展计划的任务也历史地落在了他的肩上。 1951年1月28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重大决策,即再用22个月的时间进行准备,从1953年起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根据周恩来的提议,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由周恩来、陈云、薄一波、李富春、聂荣臻、宋劭文等6人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在陈云的组织领导下,中财委1951年试编了一个五年计划的粗略的纲要。这也就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首次编制。由于当时资料不全,战争还在进行,全国经济建设的大局也还未定下来,特别是还未能争取到苏联的全面援助,因此,这个计划纲要只能是一个试验,不可能作为正式的计划。 进入1952年,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即将完成。党中央决定加快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并决定,计划编制好后,8月份拿到苏联,征求老大哥的意见,争取他们的帮助。5月21日至6月5日召开的全国财政会议,对第一个五年计划再次进行了酝酿和讨论。 在陈云领导下,中财委开始第二次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7月,五年计划的第二次编制完成。尽管时间仓猝,经验和数据不足,这个计划还是包括了大量的内容。计划印出来以后,共有二十五本小册子,主要包括《关于五年计划轮廓的方针》和《中国经济状况和五年建设的任务》以及钢铁、有色金属、机器、汽车、船舶、电器、化学、建筑材料、电力、煤矿、石油、纺织、轻工业、交通、邮电等发展计划。5年基本建设计划投资505亿元,拟请苏联援助我国工业建设项目91个。 8月,中共中央决定组织代表团,以周恩来为团长,陈云、李富春为副团长,带领30多名专家访问苏联。

十五计划的成就有哪些

十五计划的成就有哪些 时间:2001---2005 我们在十五期间所取得的成就,最突出的成绩在什么地方, 1.这就是我们GDP的增长,始终保持在9以上,经常是9.4到9.5百分号之间。2.。我们三农问题解决的很好,我们有28个省市取消了农业税,这在中国历史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这个举措就大大改善了我们农民兄弟的生活条件,我们的基本设计上的台阶,我们的城市建设世界第一。 小平同志讲的的:“发展是硬道理”,这是千真万确的。 3.“十五”期间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得以实现。经济增长速度年均7%左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万亿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400元。五年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达到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4.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竞争力增强。2005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3%、51%和36%,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44%、23%和33%。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地区间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 5.科技、教育发展:2005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1.5%以上,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技术进步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巩固,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力争达到60%左右和15%左右。 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2005年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3亿人以内。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5%。城乡环境质量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0年减少10%。资源节约和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项目阶段性成果总结

篇一:阶段性成果总结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 阶段性成果的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此项研究是在“十一五”期间,即中小学年级已全面实施新教材、新课标,而新课标期望达到的培养目标与现有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落差很大的情况下开展的。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历时一年。 1、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订、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方向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该项课题是为建设一支适应二期课改要求,让我校教师队伍素质更具有专业性而立项。 2、课题研究实践对学校发展意义的再认识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它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校本研修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教学经验以及有效开展研修活动的制度层面上的总结、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 略。校本研修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校本研修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概括地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其目的就是为了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以教学实践研究工作为中心的学校教学运作机制。以此保证实现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融合学校自身的及校外的各类资源优势和特色,在自己的学校中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研修就是为了持续不断地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建立并不断完善以教学实践研究工作为中心的学校教学运作机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教师的自我更新需求是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自觉”、“自主”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词。它具体表现为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和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度做出规划,遵循自己专业发展目标、计划、途径,并付诸实施,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才能为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和过程 1.建立及逐步完善以教学实践研究为中心的学校教学领导和管理体系 1).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体制和管理制度建设 完善保障体系,优

一五计划的巨大成就学习资料

一五计划的巨大成就

“一五计划”的巨大成就 2013-12-18 10:38:43|来源:中国网|我要分享 体 “一五计划”纪念邮票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从1953年至1957年,新中国仿照苏联工业化模式实施的,第一个为期五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根据党的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提出的,其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地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建立对于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绝对的优势。在国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营经济由0.7%提高到8%,个体经济则由7296降低到3%,资本主义经济由7%降低到l%以下。 在基本建设上,五年内全国完成投资总额为550亿元,其中国家对经济和文教部门的基本投资总额为493亿元,超过原来计划427.4亿元的15.3%。五年新增加固定资产460亿元,相当于1952年底全国固定资产原值的1.9倍。五年内施工的工矿建设项目达一万多个,其中大中型项目有921个,比计划规定的项目增加227个,到1957年底,建成全部投入生产的有428个,部分投入生产的有109个。苏联帮助我国建设的156个建设项目,到1957年底,有135个已施工建设,有68个已全部建成和部分建成投入生产。我国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包括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

一五计划的巨大成就

“一五计划”的巨大成就 2013-12-18 10:38:43|来源:中国网|我要分享 体 “一五计划”纪念邮票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从1953年至1957年,新中国仿照苏联工业化模式实施的,第一个为期五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根据党的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提出的,其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地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建立对于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绝对的优势。在国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营经济由0.7%提高到8%,个体经济则由7296降低到3%,资本主义经济由7%降低到l%以下。

在基本建设上,五年内全国完成投资总额为550亿元,其中国家对经济和文教部门的基本投资总额为493亿元,超过原来计划427.4亿元的15.3%。五年新增加固定资产460亿元,相当于1952年底 全国固定资产原值的1.9倍。五年内施工的工矿建设项目达一万多个,其中大中型项目有921个, 比计划规定的项目增加227个,到1957年底,建成全部投入生产的有428个,部分投入生产的有109个。苏联帮助我国建设的156个建设项目,到1957年底,有135个已施工建设,有68个已全部建成和部分建成投入生产。我国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包括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器、新式机床、精密仪表、电解铝、无缝钢管、合金钢、塑料、无线电等,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从而改变了我国工业残缺不全的状况,增加了基础工业实力。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67.8%。1957年的国民收入比1952年增长53%。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原计划21%,比1952年增长128.5%。原定五年计划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4.7%,实际达到18%。1957年手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83%,平均每年增长12.8%。1957年的钢产量为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近3倍,原煤为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596,发电量为193亿度,比1952年增长164.4%。机床产量达2.8万台,比1949年增长17.7倍;棉布为50.6亿尺,比1952年增长3296,糖86万吨,比1952年增 长92%。 农业生产获得较大的发展。1957年农业总产值完成原计划101%,比1952年增长25%,平均每 年增长4.5%。粮食产量1957年达到3900亿斤,比1952年增长19%;棉花产量为3280万担,比1952年增长25.8%。粮食和棉花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7%和4.7%。五年内全国扩大耕地 面积5867万亩。1957年全国耕地面积达到16.745万亩,完成原定计划101%。五年内全国新增灌 溉面积21.810万亩,相当于1952年全部灌溉面积的69%。 全国交通运输业也有巨大发展,到1957年底,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9862公里,比1952年增加22%。五年内,新建铁路33条,恢复铁路3条,新建、修复铁路干线、复线、支线共约一万公里。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武汉长江大桥,都先后建成。到1957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万多公里,比1952年增加1倍。康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人民生活也得到较大改善,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 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平均消费水平,1957年达到102元,比1952年的76元提高34.2%。文教、卫生、科学、艺术事业也有很大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奠定了我国社 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初步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高中历史一五计划的原因内容成就影响及特点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

第11课 1 一五计划的原因、内容、成就、影响及特点 1.某同学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一五”计划进行研究调查,了解当时工业化起步的有关史实。下列史实与当时时代不符的有() A.主要重工业集中在东北地区 B.中西部地区新建了钢铁、煤炭等工业设施 C.农村正进行土地改革 D.城市公私合营掀起高潮 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史实的掌握。“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而土地改革在1952年完成,因此C项与“一五”计划的史实不符。 2.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 A.中外合资 B.承包经营(承包责任制) C.私有化 D.公私合营 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影响下,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完成改造。 3.针对下表情况,建国初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A.农业合作化 B.实行土地改革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掀起大跃进运动 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抓住时间1950年及中国钢产量、发电量落后于美国和印度。这说明建国初我国是一个工业落后的国家,重工业基础薄弱,为此,国家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4.下图为刘少奇、邓小平、杨尚昆视察沈阳飞机制造厂时拍摄的相片。该厂投厂建成应在( )

A.建国初期恢复发展经济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文革”十年间 解析:B。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从关键信息“沈阳飞机制造厂”可知是在“一五”计划时期。 5.1957年全国工业工程技术人员达到17.5万人,比1952年增长两倍。工业和基本建设部门的职工达到1 019万人,比1952年增长66%。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 A.农村经济的发展解放了生产力 B.文化教育事业长足发展 C.国家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D.党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 解析:C。1953~1957年,国家正在大力开展“一五”计划建设,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工业建设不断发展,工程技术人员和建设部门的职工不断增加。 6.(2018河北衡水金卷)下图为我国1952年底至1956年底主要经济成分的变化: 这种经济成分变化最主要的意义是( )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 D.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解析:A。据材料可知,社会主义改造后,公有制经济逐步占主导地位,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故A 项正确。 7.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启动到1957年,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上升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1课-1一五计划的原因、内容、成就、影响及特点作业

1.某同学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一五”计划进行研究调查,了解当时工业化起步的有关史实。下列史实与当时时代不符的有() A.主要重工业集中在东北地区 B.中西部地区新建了钢铁、煤炭等工业设施 C.农村正进行土地改革 D.城市公私合营掀起高潮 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史实的掌握。“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而土地改革在1952年完成,因此C项与“一五”计划的史实不符。 2.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 A.中外合资 B.承包经营(承包责任制) C.私有化 D.公私合营 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影响下,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完成改造。 3.针对下表情况,建国初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A.农业合作化 B.实行土地改革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掀起大跃进运动 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抓住时间1950年及中国钢产量、发电量落后于美国和印度。这说明建国初我国是一个工业落后的国家,重工业基础薄弱,为此,国家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4.下图为刘少奇、邓小平、杨尚昆视察沈阳飞机制造厂时拍摄的相片。该厂投厂建成应在( )

A.建国初期恢复发展经济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文革”十年间 解析:B。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从关键信息“沈阳飞机制造厂”可知是在“一五”计划时期。 5.1957年全国工业工程技术人员达到17.5万人,比1952年增长两倍。工业和基本建设部门的职工达到1 019万人,比1952年增长66%。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农村经济的发展解放了生产力 B.文化教育事业长足发展 C.国家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D.党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 解析:C。1953~1957年,国家正在大力开展“一五”计划建设,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工业建设不断发展,工程技术人员和建设部门的职工不断增加。 6.(2018河北衡水金卷)下图为我国1952年底至1956年底主要经济成分的变化: 这种经济成分变化最主要的意义是( )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 D.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解析:A。据材料可知,社会主义改造后,公有制经济逐步占主导地位,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

五小成果

关于组织安宁公司青年第二届“五小”成果申报、评选及昆钢青年第二十一届“五小” 成果申报的通知 公司所属各单位: 青年“五小”攻关活动是一项深受青工喜爱,并能有效激发青工参与生产创新实践,提升青工技能水平的长效活动。为使该项活动能在安宁公司青工中形成影响,带动和促进青工立足岗位,刻苦钻研,勤于创新,积极投身安宁公司的改革发展中,培养和造就适应时代发展需要,适应昆钢改革发展需求,适应安宁公司又好又快发展的高素质青年职工队伍,根据昆钢控办相关文件要求,经安宁公司研究决定,将组织安宁公司青年第二届“五小”成果的评选及第二十一届昆钢青年“五小”成果申报工作。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一)安钢青年创建活动指导协调委员会为本次活动的评审委员会 (二)评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宁公司团委。 二、申报条件 (一)安宁公司属在岗三十五岁以下青年职工(1979年1月1日以后出生),在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上半年内围绕生产和工作完成(或主要负责完成)的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已产生或能够产生一定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均可申报; (二)申报资料要齐全,数据要真实,包括详细的文字说明、报

表、图纸说明书、图片或有关部门的鉴定书等; (三)已经评审、表彰过的成果不得再行申报; (四)“五小”成果要突出一个“小”字,对于涉及面广、周期长、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大、效益金额大的成果,按公司有关规定向其它渠道申报。 三、评审标准与分值 (一)创新与思路 巧妙有创新20—25分 有一定创意15—19分 思路一般10—14分 (二)所发挥作用 解决关键问题20—25分 解决较重要问题10—19分 解决一般问题5—9分 (三)技术含量 高25—30分 较高20—24分 一般5—19 分 (四)创效益(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取其中一种计分) 1.经济效益 10万元以上/年15—20分 5—10万元/年10—14分 5万元以下/年0—9分 2.社会效益

一五计划的成就

一五计划的成就:一桥、二铁、三公、四厂一桥:___________ ;二铁: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厂:___________ 厂、___________ 厂、___________ 厂、___________ 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______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意义: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 ,这也是有史以来__________________ 。 三大改造(1953——1956) 1、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途径:____________ 。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途径: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 3、三大改造的任务与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课:探索时期(1956——196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1、正确的探索:1956年____________ 和 1961年____________ 。 2、探索失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共八大内容:指出____________ 集中力量__________________ ,4、1958年总路线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探索失误(即“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探索时期的成就:油田的建成结束了的时代。模范人物:石油工人 ____________、两弹元勋____________ 、县委书记____________ 。 文革时期(1966——1976) 1、①1967年“ 一月革命”是反革命集团全面夺权的反动事件;② ____________被迫害致死是文革期间最大的冤案;③“二月逆流”是广大干部群众与反革命集团的正义斗争。④1971年_____月______ 是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的标志。⑤1976年_____运动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⑥1976年 10月,_____ 被粉碎,标志着文革结束。 2、文革时期_____ 、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经济形势好转。 建设成就:1、钢铁基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油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年,我国实现了______和______的全部自给3、交通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路4、我国首先完成了____________。5、___________第一颗氢弹、____________第一课人造卫星____________籼型杂交水稻。

一五计划的意义

一五计划的意义 一、概念 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二、意义 “一五”计划其重大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胜利完成,开始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是我们国家的建国根本和基础,为后来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铺垫。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超过了中国近代史上一百多年的建设规模,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的道路,显示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伟大的力量。也向世界证明我们国家的顽强生命力和强大国力。 3、一五计划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一五计划完成对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5、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意义是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6、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除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 7、回顾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不仅能描绘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大体脉络,也能从中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对比与检视过去,可以从历史的发展中获得宝贵的经验,从而指导未来的经济发展。

八年级“一五”计划的成就和作用

精选学案二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性。 (2)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及取得的成就。 (3)掌握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及其内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2)通过小组展示、对比图表、查阅相关资料等,多方面培养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爱国情感。 (2)了解第一部宪法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成就。 【学习重点】 “一五”计划的成就和作用。 【学习难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 【学习流程】 一、知识链接 1.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9月15日在首都北京庄严地开幕。这次会议的一千二百二十六名代表,代表着六万万人民的伟大意志。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根据宪法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织国务院,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二、新课导学 请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 ①________________的长期掠夺和_______________的搜刮以及多年战争的破坏,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濒于崩溃。 ②我国是一个落后的________________。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___________不全。 2.基本任务。

八年级“一五”计划的成就和作用

精选学案二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得经济结构与实行工业化得必要性。 (2)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得基本任务及取得得成就。 (3)掌握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得诞生过程及其内容与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提高学习历史得兴趣。 (2)通过小组展示、对比图表、查阅相关资料等,多方面培养获得有效历史信息得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得工业建设取得得巨大成就,激发爱国情感。 (2)了解第一部宪法真正地体现了人民得意志,就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得显著成就。 【学习重点】 “一五”计划得成就与作用。 【学习难点】 《中华人民共与国宪法》得社会主义性质。 【学习流程】 一、知识链接 1、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得第一个五年计划。它得基本任务就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与国防现代化得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与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中华人民共与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9月15日在首都北京庄严地开幕。这次会议得一千二百二十六名代表,代表着六万万人民得伟大意志。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与国宪法》,并根据宪法选举中华人民共与国主席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织国务院,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与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二、新课导学 请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 1、第一个五年计划得背景。 ①________________得长期掠夺与_______________得搜刮以及多年战争得破坏,国民党统治区得经济濒于崩溃。 ②我国就是一个落后得________________。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___________不全。 2、基本任务。

初二历史学案一五”计划取得的主要成就

精选学案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读图分析“一五”计划取得的主要成就。 (2)掌握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归纳、概括及综合分析其内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读图找出“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在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使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阅读课文,根据教材提供的数据以及相关影像资料、史料和图片,训练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归纳我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证明了中共在经济建设方面成绩斐然。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证明了中共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同样成绩斐然。由此加深对共产党的热爱,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 【学习重点】 (1)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学习难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学习流程】 一、知识链接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巩固政权,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完成祖国大陆的统一;1950—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保卫了祖国的和平与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为我国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二、新课导学 请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 1.为了有计划地进行,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建立国家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和;相应地培养。 2.“一五”计划从年开始执行,到年完成。“一五”计划在和取得最突出的成就。

活动简要计划+预期成果

1 前期准备 ●调研地的选择及说明: 江华县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型企业和有电商想法或者经验的青年 ●优势说明: 1)选取江华县的中小型企业进行调研,扩大采集数据的样本,消除经济文化政治 等方面带来的系统性误,保障了调研的科学性; 2)本团队由中南大学演讲与口才协会跨年级跨专业的学生组成,选择各自成员所 在地位调研地,更便于团队成员参与到实地调研的环节中,对各自所在区域环境熟悉有 较多可利用的资源,易于对本地实体商家进行寻访;二则团队成员掌握的学科基础不同, 理工科与商科的有机结合更加有助于调研问题设计的全面性。 2前期任务安排 1)针对所选课题,明确主题、调研方向及目标,并整理和完善所需材料,下发到各成员手中; 2)组织全体团队成员就课题及内容进行自由讨论,确保调研的专业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3)设计调查问卷,组织一部分成员对有电商企业想法或经验的青年进行访问; 4)安排团队中交际能力突出的成员联系有电商想法的青年,并预约实地访谈时间及细节,真实了解其对STYB网络版实施的看法及见解;由沟通能力较强的成员与其进行交流,深层次了解其看法及感受;联系该方面的专家和资深人物进行咨询; 5)联系导师,指导具体调研事项,并据此制定详细调研计划; 6)整理并统计所有调查问卷、访谈备忘及调研资料,打印纸稿,分类存放。 3 实地调研 ●实践调研 1)在江华当地联系有电商想法的青年们采取焦点访谈法。引导其谈谈对我国SIYB实施以及实现SIYB网络版的看法和感受;

2)了解青年人有关电商创业方面的意向以及了解程度和需求 3)联系当地政府咨询其对SIYB的看法以及为其推广SIYB献计献策 ●问卷调研 1)有针对性的选取一部分对电商有想法的青年进行调研; 2)对当地政府进行上门调研。 ●咨询专家 1)咨询该方面的专家及资深人物,分析当下城市网络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和其可能造成的、影响。了解国家在这方面已出台的应对政策,探讨其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尝试给出优化方法; 2)尝试与政府机构联系,了解全国范围内近几年对网络就业的规划、行业规范以及试行条例。 4后期总结 1)汇集整理通过文献查阅法搜集到的网络就业以及传统就业现状资料,得出对调研主题有帮助的材料; 2)组织成员就交流访谈情况进行讨论,作出基本情况报告; 3)归纳整理调查问卷,统计各项问题的结果比例并制作图表;对比分析访谈报告、调差问卷报告、专家建议及相关资料,得出当下网络就业对传统就业的影响现状,作出报告; 4)基于现状报告,综合各项资料进行讨论,将结果整理为网络创业对传统就业影响现状、发展预测报告以及;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法; 5)将报告、调查结果及分析上交给导师,进行交流得出反馈意见;团队成员根据指导意见对调研报告作进一步修改; 6)团队成员据调研结果和报告上交心得体会及意见; 7)汇集资料、问卷、调查报告以及成员心得进行归纳整理,并保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