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生态学第一章

产业生态学第一章

产业生态学

1.控制环境污染和办法的历史演变过程? (1)污染物处于自由排放阶段,(2)工业污染末端治理阶段(3)清洁生产 2.产业生态学研究的意义? (1)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产业系统与字眼生态系统冲突的问题。 (2)为提高企业京城里提供了强有力的解决方案。 (3)对其他学科产生重大影响。 (4)有利于加快可持续发展步伐。 3.生命周期评价基本结构为定义目标与确定范围清单分析影响评价改善评价 4.产业向导环境政策指政府机构针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所指定的政策或规则 以协调产品各相关负责人的环境责任,并通过有效的信息工具辅助实施。 5.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实际上是一种环境保护原则,他要求生产者对其产品的整体生命周 期特别是产品的回收,循环利用和最终处置承担责任。 6.企业三重底线:经济利益社会责任生态责任。 7.产业生态学的特点: (1)以系统论观点研究和解决问题 (2)多学科交叉与融合 (3)以产品和服务为研究核心 (4)采用定量分析方法 (5)产业生态学关注科技动态 (6)可操作性强 (7)前瞻性 (8)富有挑战性 8.产业生态系统在一定区域或范围内,有制造企业和服务业企业组成,通过企业间物质 环和能量流动的功能流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形成的生态产业系统。 9.生态产业链:指产业集群中处于上下游层次的企业,由于投入产出关系所形成的类似 于实物量的产业链,可分为垂直的供需链和横向联合的协作链。 10.自然生态系统与产业生态系统间的相同点 (1)两个系统中都存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两系统内各要素都存在共生关系 (3)两种生态系统的形成,发展和崩溃都是一个动态的进化过程 11.自然生态系统与产业生态系统之间不同点 (1)参加的主体不同 (2)自然生态系统具有产业生态系统无法比拟的复杂性 (3)物流能流方式不同 (4)分解者作用不同 (5)自然生态系统只受生态学规律的约束,而产业生态系统还要受市场规律的制约12.现代产业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一级生态系统向二级生态系统过渡的模式的主要表 现? (1)产业系统利用物质与能量的有限性 (2)物质与能量流动的简单网络化 (3)产业系统中的废物很少回收再利用 13.理想产业系统四个组成部分:资源开采者。物质处理者,消费者和废物消费者。 14.产业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发展也有赖于整个系统的平衡,这种平衡的内在机制是市场价 值规律,而平衡的实现要靠系统内部自我调节的机制和能力。

(尔雅)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课后题

绪论1 1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城市污染 B、交通拥堵 C、城市问题 D、城市环境恶化 我的答案:C 2 城市的构成要素有一定的地理范围、城市人口和()。 A、城市文化 B、城市历史 C、城市建设 D、城市环境 我的答案:A 3 经济学观点认为()是城市经济组织的基础。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劳动分工 C、分配制度 D、经济制度 我的答案:B 4 社会学认为城市是()的产物。 A、社会分工 B、历史发展 C、人类活动 D、人类属性 我的答案:D 5 生态学认为各种物理的、化学的环境是城市的()。 A、无生命环境部分 B、后天形成环境部分 C、非自然环境部分 D、人为环境部分 我的答案:A 6 帕克1925年提出“城市生态学”之后()成为了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研究中心。 A、城市环境 B、城市生态系统 C、城市系统 D、城市人文环境 我的答案:B 7 最早提出“城市生态学”概念的人是英国学者帕克。() 我的答案:× 8 城市既是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生态文明的发源地。()

我的答案:√ 9 行政管理学派将城市看做是行政单元。() 我的答案:√ 10 心理学将城市看作是一种心理状态。() 我的答案:× 绪论二 1 城市化的标志主要体现在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非农业人口和()。 A、城市文明现代化 B、城市环境现代化 C、城市居民方式现代化 D、城市文化的发展 我的答案:C 2 城市系统是以一定环境条件为背景的,以()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的综合体。 A、人 B、经济 C、政治 D、聚居 我的答案:B 3 下列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是()。 A、大学 B、公园 C、湖泊 D、商场 我的答案:D 4 土地作为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之一分为自然状态土地和()。 A、人为改造土地 B、建筑用土地 C、城市用地 D、脱离自然状态的土地 我的答案:C 5 一般人们将城市生态系统划分为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三个亚系统。 A、经济生态 B、心理生态 C、人群生态 D、文化生态 我的答案:A 6 城市生态系统的三个亚系统组成一个相互依存、交互作用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社会生态系统 B、自然生态系统

产业经济学(王俊豪)第七章复习题答案

第七章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 1.策略性行为的含义,其研究的市场基础与方法分别是什么? 策略性行为是指一个企业旨在通过影响竞争对手对该企业行动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期的基础上做出对该企业有利的决策行为。策略性行为的市场基础是寡占或垄断市场。策略性行为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运用。 2.什么是限制性定价? 答: 限制性定价是通过原有企业的当前价格策略来影响潜在企业对进入市场后利润水平的预期,从而影响潜在企业的进入决策。 3.什么是掠夺性定价? 掠夺性定价是指原有企业将价格削减至对手平均成本之下,即使自己遭受短期损失,也要将对手驱逐出市场或者遏制进入。一旦对手离开市场,原有企业就会提高价格以补偿掠夺期损失。 4.合作策略性行为有哪两大类?简述明确合作策略性行为的商业实践。 合作策略性行为是指企业旨在协调本行业各家企业行动和限制竞争而采取的一些行为。合作策略性行为分为默契合作策略性行为和明确合作策略性行为加以分析。 在没有涉及到信息的模型中,每个企业都知道与其他企业接触时会确定的协议,并且能够及时发现欺骗行为并加以惩罚。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企业就无需明确地合谋。但是现实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是广泛存在的。比如我们不排除在一些行业中,企业的价格易于被竞争对手察觉,但是在另外一些行业中,价格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被掩盖起来。比如企业只把产品卖给少数大买主(交易次数少,但每份订单大的情形)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单靠默契合作是不够的,而明确合作策略性行为的多种商业实

践本质就是解决寡头合作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5.博弈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个完整的博弈应至少包含如下三项要素: (1)博弈的参加者,也称为局中人或博弈方。 (2)策略空间。 (3)局中人的盈利函数。 策略空间、盈利函数以及局中人的与博弈有关的特征等知识构成博弈的信息,从信息完备与否的角度,博弈可以分为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两类。完全信息是指每一个局中人对于自己以及其他局中人的策略空间、盈利函数等知识有完全的了解,反之,则为不完全信息。 按照局中人行动的先后次序,如果局中人同时选择行动,称为静态博弈。如果局中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后行动者可以观察到先行动者的行动,并在此基础上采取自己最有利的策略,称为动态博弈。 6.简述新产业组织理论 在20 世纪70 年代以后由于新的研究方法引入而出现的新产业组织理论(NIO),它的研究焦点是策略性行为。新产业组织理论的兴起和发展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范式提出了重要挑战。一方面,新产业组织理论超越了传统哈佛学派的SCP分析范式。另一方面,新产业组织理论也对芝加哥学派的静态的价格—产出框架提出了质疑。以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为方法论基础的新产业组织理论则明确了策略性行为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核心地位。正如泰 勒尔(Tirole)所言,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提供的理论基础,使得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摒弃了芝加哥学派建立在完全信息上的简单世界观”。 7.简述米尔xx 和罗伯茨模型。

生态学名词解释

1.生态学名词解释 2.(Allen’s rule)艾伦规律:内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外耳等在气候寒冷的地区有 边短的趋向。 3.(Bergman’s rule)贝格曼规律:内温动物在冷的气候地区,身体趋向于增大,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 趋向于减小的特征。 4.(Cope’s rule)科普氏规律:在某些分类单元内,动物个体大小的进化趋势是趋向于个体增大。 5.(Dehnel phenomenon)戴耐尔现象:全北区哺乳动物的体重在冬季趋于降低的现象。 6.(eutrophication)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每种生物对一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生态上的范围的大小,成 为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te),即有一个最低点和最高点,两者之间的幅度为耐性限度。 7.(Gloger’s rule)葛洛格规律:在寒冷干燥的地区,动物的体色较浅,在潮湿温暖的地区,其体色较 深。 8.(Jordan’s rule)乔丹规律:鱼类的脊椎数目在低温水域中比在温暖水域中多。 9.(Liebing rule)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有机体的生长不是受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影响,而是受那些处 于最低量的营养物质成分的影响。 10.(Wilson’s rule)威尔逊规律:北极地区的物种比热带地区的物种皮层厚。 11.Hamilton 规则():个体由于利他行为而牺牲的直接适合度必须小于利他行为获得的间接适合度。 12.Linderman十分之一定律(林德曼定律):各营养层之间能量转化效率约为10%的规律。 13.r-K对策(r、K strategists):有利于发展较大的r的选择为r选择,有利于竞争能力的增强的选择位 K选择。r选择的物种称为r对策者,K选择的物种称为K对策者。 14.斑块(eutrophication):指与周围环境不同的空间实体,是构成景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 15.边际值原理(marginal value theorem):不是这在一个斑块的最佳停留时间为不是这在离开这一板块时 的能量获取率(即这一斑块的边际值)。 16.变化(动态或波动)(dynamics, fluctuation):通常指无规则的或无平衡密度的变化,主要说非密度因 子的影响。 17.表面积规律(surface rule):个体较大的动物比个体较小的动物具有较小的体表面积与体积比率。 18.表型适应(phenotypic adaptation):描述的是有机体在个体水平上的变化,包括生理行为形态等方面, 时间尺度相对较短,变化的特征是可逆转的。19进化适应(evolutionary adaptation):指的是多个世代的变化,时间尺度比较长,有些特征是不可逆的没,是可遗传的。 19.产业生态学(industrial ecology ):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活动中自然资源从源、流到汇的全代谢过程及 其与生命支持系统相互关系的系统科学。 20.尺度(eutrophication):通常是指研究一定对象或现象所采用空间分辨率或时间间隔,同时又可指某一 研究对象在空间上的范围和时间上的发生频率。 21.初级生产(primary production):又称第一性生产,是指绿色植物和某些细菌的生产。 22.次级生产(secondary production,PS):又称为第二性生产,是指生态系统初级生产以外的生物有机体 的生产,就是异样生物的生产。 23.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是指在生物曾经占领过或原来曾有群落的地方开始的演替又叫次级 演替。 24.次要群落(minor community):必须依附与邻近群落,不能对立存在的生物集合体,如阴生植物群落、 动物群落。 25.存活曲线(survival curves):以生物的相对年龄(绝对年龄处以平均寿命)为横坐标,在一个年龄的 存活率Lx为纵坐标,由此所画出的曲线表示种群的存活率Lx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26.存在度(presence):物种在不同群落中出现的概率。 27.搭载效应(hitchhiking effect):指一个等位技艺频率的改变不是因为它本身受选择影响,而是因为已

产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

产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 经济11-1 石云丰1.产业生态学 产业生态学(Industrial Ecology IE) 最早是20世纪80年代物理学家Robert Frosch 等人模拟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和生态系统的循环时所开展的“工业代谢”研究;其后一些学者们进一步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提出产业生态系统和产业生态学的概念。199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与贝尔实验室共同组织产业生态学论坛,对产业生态学的概念、内容和方法以及应用前景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而国际电力与电子工程研究所(IEEE)在一份名为《持续发展与产业生态学白皮书》的报告中指出:“产业生态学是一门探讨产业系统、经济系统以及它们同自然系统相互关系的跨学科研究,涉及诸多学科领域,包括能源供应与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基础学科、经济学、法律、管理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等”,是一门研究“可持续能力的可科学”。 2.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需要运用生态学、经济学的知识,进一步划分还涉及哲学、植物和动物生态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产业生态学等方面的内容,研究循环经济系统时,经常使用物质流分析(分析资源利用效率)、生命周期分析、环境管理体系等工具。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产业形态,是一门系统科学。 循环经济学是研究人类按生态学规律进行经济活动的一门科学。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为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是新的生产方式。与传统增长模式的区别在于:传统的经济增长将地球当作无穷大的资源库和排污场,一端从地球大量开采资源生产消费性产品,另一端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以“资源——产品——废弃”为表现形式,是线性的增长模式。循环经济要求在生产和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循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按物质代谢或/和共生的关系延伸产业链,以“资源——产品——废弃——再生资源”为表现形式,是集约化的增长模式。循环经济是用发展的思路解决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3.产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相比较 首先,产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都是一门自然和社会学科进行交叉的学科,需要运用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进行该学科的理论分析和数据分析,并且他们都研究资源的合理利用。产

环境规划重点

环境规划重点 第一章、绪论 一、环境规划 1、概念: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2、基本任务:依据一定区域内有限的环境资源及其承载力,对人们的经济社会行为进行约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求,对环境保护和建设开发活动进行安排和部署,调控人类自身行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3、定位 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大复合生态系统。 任务:使该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主要内容:预先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和环境。 4、功能 (1)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4)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佳的环境效益 (5)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5、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政策性强 6、基本原则 (1)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的原则 (2)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 (3)遵循生态发展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5)系统性原则 (6)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7)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二、环境规划基本内容与体系 1、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1)前期环境保护工作评估 (2)环境调查与评价 (3)环境模拟与预测 (4)环境目标与指标的确定 (5)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6)重点工程与融资渠道 (7)保障措施 2、类型 按规划期划分 a. 长远环境规划(>10年) b. 中期环境规划(5-10年) c. 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 a. 经济制约型 b. 协调型 c. 环境制约型 按环境要素划分 a. 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b. 水污染控制规划 c.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 d.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产业生态学每章节知识点2012323

产业生态学各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 1 产品导向的环境政策:指政府机构针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所制定的政 策或规则,以协调产品各相关责任人的环境责任,并通过有效的信息工具辅助实施。 2污染控制方法的发展演变经历了自由排放,末端治理,清洁生产和产业生态四个阶段。 3 产业生态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成型和蓬勃发展三个阶段。 4 产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活动中自然资源从源、流到汇的全代谢过程、组织管理体制以及生产消费行为调控的系统科学。 产业生态学是一个整体概念,它的实践要落实到企业、园区、国家乃至全球的各个层面。 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是产业生态学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5 产业生态学产生背景:由于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导致了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于是人们意识到,应该按照自然界的生态模式来规划产业发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源和环境的矛盾。产业生态学就是在这种情形下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6 产业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产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2)产业系统代谢过程模拟与改进,例如产业代谢分析、物质与能量流动分析等; (3)生态效率(Eco-efficiency );

(4)产品生命周期评价与面向环境的设计; (5)产业生态系统的管理与政策,例如产品导向的环境政策、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等; (6)产业生态学的应用与实践,具体分为在企业、园区以及国家/ 全球等各个层面的应用。 7 产业生态学的研究意义是: (1) 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产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冲突的问题。 (2)为提高企业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解决方案。 (3)对其他学科产生重大影响。 (4 有利于加快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第二章 1垂直关系是产业生态链的主要结构,根据这种垂直分工划分为产业的上、中、下游关系。 2资源代谢分析包括元素流分析,分子流分析和物质流分析。 3 Allenby 提出理想产业系统包括资源开采者,物质处理者,消费者和废物处理者四类基本组成部分。 4 组织代谢分析是针对单个产业组织开展的分析。 5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划分为诞生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 6产业生态系统包括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即生产者、消费者、再生产者和外部环境。7产业生态系统的生态位是指可被其利用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 7一个完整和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生物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代码:0830J1 一、培养目标 硕士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必须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特别注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本要求是: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具有集体主义观念;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是由多个优势学科相互渗透交叉的学科,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组合优势。本学科面向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综合运用现代矿物学、物理学、化学、环境科学、信息学、系统工程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的能力;能够在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能量减量消耗与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理论创新和技术开发的综合型人才。 二、学习年限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在规定基本年限内,未达培养要求的,可以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一年。延长期满仍未完成学业者,按退学处理。延长学习年限的学生须按学年交纳延长期学费。 三、研究方向 1、废弃资源高效分离利用技术 本研究方向采用化工、生物、分离工程等基本原理,开展固体废弃物中杂质高效分离新技术研究,探索膜分离技术、新型吸附和结晶技术、分子蒸馏技术等在资源与环境工程中利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从而为实现资源的高值化高效循环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2、清洁生产与生态修复 本研究方向运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理论,不仅使废物产生最小化,而且实现废物综合可持

吉林大学《产业经济学》第七章期末考试学习资料

第七章企业行为理论 一、影响组织成本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所涉及的厂商数目。 2、产品的同质性 3、行业协会。 二、广告的作用有哪些? 1、积极作用: (1)提供产品的价格信息、降低市场价格。真实的广告可以告诉消费者到哪里可以买到价格更低的商品,这有利于降低产品的市场价格。 (2)有助于解决次品问题。如果消费者无法区别产品质量的高低,厂商就无法销售高质量的产品而获得更高利润。所以,厂商有积极性通过广告来宣传他的产品,使消费者增加购买欲望。 2、消极作用 (1)广告量过多,导致了福利的减少。许多人批评,厂商发现有利可图,就会增加广告投入,就会增加广告,所以往往存在广告过多的情况。 (2)可能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广告使消费者容易把质量相同的商品而品牌不同的商品看成是不同质量的商品,增加了产品间的差异程度,使竞争更大程度的偏离了完全竞争的均衡。广告也是一种进入壁垒。 三、什么是纵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的原因有哪些? 1、纵向一体化: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或分销过程中,一个厂商如果参与了其中两个以上的相继阶段,就可以称之为纵向一体化。 2、纵向一体化的原因 (1)降低交易费用 厂商完全通过市场交易来保证同期上下游生产过程的联系时,通常会面临较高的交易费用,如谈判、签约、保证金等。实行一体化后,厂商之间的买卖关系成了企业内部之间的协作关系,管理可以直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保证生产过程的联结和相互配合。 一般来说,利用市场过程的交易成本越高,纵向一体化的意愿就越高。 特别是,当存在专用性资产、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完全时,交易成本也就更高!所以,纵向一体化的可能性就越大。 (2)纵向一体化可以避免政府干预

生态产业基本概念

生态产业的基本概念 生态产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应用生态工程的方法。突出了整体预防、生态效率、环境战略、全生命周期等重要概念,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建立的一种高效的产业体系,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很明显生态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及“现代产业”,但又是“传统产业”及“现代产业”的继承和发展。 生态产业的理论基础是产业生态学。产业生态学也是一门“研究可持续能力的科学”产业生态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R.Frosch 等模拟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和生态系统的循环再生过程所开展的“工业代谢研究”。工业代谢是模拟生物和自然生态系统代谢功能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其实现代工业生产过程就是一个将原材料能源和劳动力转化为产品和废物的代谢过程。199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与贝尔实验室共同组织了首次“产业生态学”论坛,对产业生态学的概念、内涵和方法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贝尔实验室的

C.Kumar认为:“产业生态学是对产业活动及其产品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跨学科研究”,是继经济技术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发展的第3代产业。生态产业是包含工业、农业、居民区等的生态环境和生存状况的一个有机系统。通过自然生态系统形成物流和能量的转化,形成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产业生态系统之间共生的网络。生态产业,横跨初级生产部门、次级生产部门、服务部门,包括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第三产业)。 生态产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的生态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集团型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的是生态产业将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环境保护及能力建设纵向结合,将不同行业的生产工艺横向耦合,将生产基地与周边环境纳入整个生态系统统一管理,谋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有害废弃物向系统外的零排放。以企业的社会服务功能而不是产品或利润为生产目标,谋求工艺流程和产品结构的多样化,增加而不是减少就业机会,有灵敏的内外信息网络和专家网络,能适应市场及环境变化随时改变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工人不再是机器的奴隶,而是一专多能的产业过程的自觉设计者和调控者。企业发展的多样性与优势度,开放度与自主度,力度与柔度,速度与稳度达到有机的结合,污染负效益变为资源正效益。生产产业建设需要在技术、体制和文化领域开展一场深刻的革命。 1生态工业 中世纪以来,人本主义思潮的泛滥,导致了以蒸汽机的诞生与利

产业经济学(重点详细版,请附带第七章看)

产业:是指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的集合。它具有以下内涵: 1、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2、产业是介于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之间的中观层次 3、产业存在边界 (1)产品边界 (2)地理边界 (3)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产业的分类: (1)马克思两大部类分类法 1.生产资料生产部门 2.消费资料生产部门 (2)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1.农业 2.轻工业 3.重工业 (3)三次产业分类法(A.Fisher和Collin.Clark) 1.第一产业(农业产业) 2.第二产业(工业产业) 3.第三产业(服务产业) (4)霍夫曼分类法 1.消费资料产业 2.资本资料产业 3.其它产业 (8)国家标准分类(GB/T4754 2002) 比如C1331:食用植物油加工业 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 1959年J.Bain的《产业组织》一书的出版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此后以哈佛大学为中心形成了正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被称为“哈佛学派”。由于哈佛学派强调市场结构的作用,又被称为“结构学派” 主要内容:1、建立了SCP分析框架。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 2、提出了“集中度——利润率”假说 3、主张采用结构性反垄断政策通过企业分割、禁止兼并的方法改善结构从而改善市场绩效. 主要缺陷:1.使用经验研究,缺乏明确的理论依据; 2.对大企业的成长与产业集中趋势的解释缺乏说服力; 3.单向的逻辑决定关系与统计结果之间不能完全对应; 重要特征: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 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

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 芝加哥学派产生的背景 (1)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一些优势产业开始出现“产业空心化”; (2)对大企业的反垄断调查和诉讼结果导致公众的置疑, (3)“哈佛学派”存在的理论缺陷 基本观点:(1)在理论上继承了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主张国家尽量减少干预; (2)对“集中度——利润率”假说提出了质疑 (3)认为市场绩效和企业行为能决定市场结构; (4)对贝恩设立的进入壁垒理论进行了修正,认为真正的进入壁垒只有政府管制; (5)反垄断政策不应单纯地保护竞争者,关键在于竞争是否能促进社会效率的提高; 哈佛学派与芝加哥学派的比较 (1)在SCP三者的逻辑关系的认识上存在分歧; (2)在方法论上存在差异; (3)在相应的政策主张上存在分歧; 可竞争市场理论(theory of contestable markets,W.J.Baumol) 可竞争市场:指市场内的企业在其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任何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它能作用于所有的市场结构形态。 假设条件:(1)无成本进入 (2)进入是完全的 (3)没有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决定企业退出的难易程度,只要沉没成本为零,企业就可以无摩擦地自由地进入和退出,

产业生态学

产业生态学近年的发展 摘要: 传统末端治理方式的弊端和清洁生产技术的局限性促使人们探求新的污染防治模式, 生态学尤其是仿生学的发展激发了人们仿照自然生态系统来改造人类生产系统的想法, 基于这种背景, 产业生态学应运而生。分析了产业生态学诞生的背景及其形成过程, 并全面系统论述了产业生态学领域的国内外进展, 识别了目前我国该领域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并给出了对策建议。在此基础上, 文章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对产业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产业生态学;产业工业园;产业共生 1.前言 末端治理作为目前国内外控制污染最重要的手段,对保护环境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工业化发展速度的加快,末端治理这一污染控制模式的种种弊端逐渐显露出来。首先,末端治理设施投资大、运行费用高,造成组织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第二,末端治理存在污染物转移等问题,不能彻底解决环境污染;第三.末端治理未涉及资源的有效利用,不能制止自然资源的浪费。清洁生产从根本上扬弃了末端治理的弊端,它通过生产全过程控制,减少甚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末端治理设施的建设投资,也减少了其日常运转费用,大大减轻了组织的负担。然而由于清洁生产技术的局限性(偏重于局部工艺和技术而不是整个系统也越来越明显,再加上日常生活中的边界效益也日益萎缩,而且它的边际成本已逐渐增加到人们无法接受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转向经济发展本身,希望能从经济发展的自身规律中找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源解。同期生态学及仿生学的突飞猛进,从而激发了人们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原理来改造人类的生态系统,从而将其构建成一个物质闭路循环系统的想法,于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发展态势做了简要的评述和展望。 1.1孕育阶段(20世纪70年代-70年代初) 早在生态学发展初期howard odum和Ramon Margalef等先驱就已经意识到“人类活动的生物物理基质同样服从于自然生态系统规律”。但当时生态学家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似的农业生态系统研究方面。一直到20世纪50,60年代,生态学蓬勃发展,尤其是仿生学的快速发展,才使得人们产生了能否模仿自然的生态系统,按照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重构产业系统的想法。随着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通产省政府成立了一个50人的研究单位-产业机构咨询委员会,来研究那些对原料消耗依赖程度小而更多依靠信息与知识的经济部门,以便提升日本经济发展质量的可能性。虽然他们已经开始了研究但是对于研究还没有明确的表达,因此,该阶段被认为是产业生态学的孕育阶段。 1.2诞生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 工业生态学是生态工业的理论基础。 1989年9月美国通用公司的研究部副总裁Robert Frosch和负责发动机研究的Nicolas Gallopoulos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发表题为《可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精华版

《产业经济学》复习 PART 1 基础概念或知识点 1.产业: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与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在国民经济中,从各类物质生产部门到提供各种服务的各行各业,都可以称之为产业。产业既不是微观经济的概念,也不是宏观经济的范畴,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观经济概念。微观企业的集合构成产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产业的集合与消费者和政府的经济活动构成国民经济。产业经济学的任务是解释产业经济活动的规律。 2.支柱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的总产出中占较大比例的产业,是一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特点:A 产业所占比重较大;B 产业发展速度较快;C 产业的关联性强。如:钢铁、汽车、机械化工、建筑、房地产、电子、设备制造等。主导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并起着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的产业。特点:A 能够吸收最先进的技术、生产供应、引用新的生产函数;B 增长速度更快;C 传导性强。如: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 3.产业集聚:又称产业聚集、产业群集,是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的行为和过程。 4.产业组织:是指同一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之间的关系式通过市场形成和体现的利益关系。 SCP理论:市场结构S决定企业的市场行为C,企业的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P。 5.市场结构: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特别是SCP分析框架中最基本的概念和研究主题,它一般是指产业内企业间市场关系的表现形式及其特征。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一、市场集中度;二、产品差别化; 三、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 6.市场行为的内容;定价行为、非价格行为、企业组织调整行为。 7.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试产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瓶中及其技术进步等方面达到的现实状态。产业市场绩效的评价:一、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二、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三、产业的技术进步程度。 8.规模经济:指在既定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伴随生产规模扩大,而发生的生产单位产品平均成本的降低。9.企业规模经济:企业自身通过横向或纵向一体化实现的规模效益。形成原因:企业规模扩大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及承担亏损和抗风险能力,同时还可以大量减少采购成本和销售费用。 10.工厂规模经济:指单个工厂水平上的报酬递增,即单产品的厂商通过自身生产规模扩大,可提高生产率,降低平均成本,从而获得规模报酬。由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及工艺条件的先进性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11.范围经济:多产品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单一企业的产出之和的情况。 12.范围经济的类别:①内部范围经济是指随产品品种增加,企业享受到某种特殊的优势,引致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②外部范围是指在同一个地方,单个企业生产活动专业化,多个企业分工协作,组成地方生产系统,促进企业间分工与协作引起成本的节约。 13.企业合并的含义: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根据法律定立契约而结合成一个企业的组织行为。 14.企业合并方式:吸收合并,通过收购(资产收购或资本收购)使两个以上企业按照一定方式组成一个企业的产权交易或转移行为(可用A+B=B表示);创立合并,两个企业合并成一个新的企业。兼并与合并的不同之处,二者的资产控制权、法人资格存续与否不同。 15.企业合并的类型: 按产业关联度分类 ①横向并购:增加产业生产力,获得多厂经营优势,消除低效率工厂。 ②纵向并购:技术上的经济性,减少交易费用(避免机会主义,防止少数成员讨价还价),保证生产要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题

1.第一个路标: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2.1983年12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了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同步发展方针。 3.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4.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5.我国的环境管理基本政策归纳为三大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污染者付费”政策,“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6.“三同时”制度系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7.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被认为是八项环境管理的龙头制度。 8.法约尔一般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他的提出的管理职能包括哪几方面? 提出管理的14原则:1.劳动分工2.权利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合理的酬报8.适当的集权和分权9.跳板原则10.秩序11.公平12保持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人员的团结。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大职能 9.管理的二重性:既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1.按控制活动的性质划分为防治性控制和更正性控制 2.根据控制点位于整个活动过程中的位置分为预先、过程、事后控制 3.根据实施控制的来源分正式组织、群体、自我控制 4.根据控制信息的性质分反馈、前馈控制 5.根据控制所采用的手段分直接、间接控制。 12控制原则 1.控制所涉及的范围是十分广泛。从总体上看,它既包括对人的控制,也包括对物的控制,这就增加了控制的复杂。 2.为了进行有效的控制,要遵循以下原则1.公众参与原则2.系统控制原则 3.一致与比较原则 4.预防性原则 5.例外与重点原则 6.灵活性原则 7.经济合理原则 8.反馈原则

循环经济中化工产业园区划分构想

循环经济中化工产业园区划分构想 1我国经济现状 在当前我国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重化工业面临的压力将更大,节能减排、集约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背景下,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全国推行。201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向产业链高端延伸。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重化工产业园区,如何规划布局,发展循环经济型园区将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发展循环经济重化工产业园区的背景 2.1重化工产业形成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环境压力同时存在。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内投资和消费的日益增加对重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从市场需求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看,发展重化工业面临很好的机遇[2],沿海地区的许多省市政府,都选择了重化工业作为发展本地经济的重要推手[3],同时,我国进入了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也对重化工业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推力[4]。经过改革开放的30年,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居民消费需求将不再是以轻工产品为主,将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于汽车、住房等以重化工产品为基础的产品上,经济增长对能源、钢铁、有色金属、水泥、化工等高能耗、高污染排放的产品依赖性将会很强。同时,尽管中国制造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份额,但是其竞争优势的创造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在倡导“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今天,重化工业给节能减排带来了巨大的压力[5]。 2.2“十二五”时期,我国重化工业发展发展方向是的高新化、链群化、集约化。 2.2.1加快发展重化工业的高新化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重化工业,使其向深加工、附加值高的方向发展。积极推进重化工业由采掘、原料工业向重加工工业方向发展,鼓励发展重化工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精细化工、机电一体化等产品。

产业生态学研究综述

产业生态学研究综述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学者开始从生态学的视角出发,借鉴生态学的概念、原理、方法等来研究产业现象和规律,进而揭示产业发展趋势和方向,产业生态领域的各种理论应运而生。在随后的二十几年里,国外产业生态研究已涉及到报纸、酒类、半导体、旅馆、铁路、汽车等诸多行业,并由此得出了一些具有跨行业意义的一般性重要结论。国内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体现在对一些基本概念、术语理解的分歧上。 生态学中把生命系统分成四个逐级递进的层次: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其中种群是栖息在某一地域中同种个体组成的群体;群落是栖息在同一地域中相互关联的种群的集合;生态系统是同一地域中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借鉴生态学原理,本文分别从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四个组织层次对产业生态学进行综述。 一、产业生态学概念的界定。目前,生态学理论在产业研究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个属于环境科学,一个属于产业经济。环境科学领域的产业生态研究主要是把产业系统作为整个自然系统的一部分,研究产业活动及其产品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改善现有产业系统,设计新的产品生产系统,其最终目的是为人类提供对环境无害的绿色产品和服务。20世纪八十年代末,Robert Frosch和Nicolas Gallopoulos开展了“工业代谢”研究,旨在模拟生物新陈代谢和生态系统循环再生过程,认为可以建立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的产业生态系统。他们在“可持续工业发展战略”一文中正式提到了“产业生态学”这个概念。2003年Graedel和Allenby在《产业生态学》(第二版)中将产业生态学方法看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面向环境的设计、生命周期评价及物质流能量流分析等,由此引发了生态工业园、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概念。 产业经济领域的产业生态研究则主要是在借鉴生态学的概念、原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学科的方法与理论,研究各种产业现象。当前,该领域的产业生态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郭宁、梁雄健认为,产业生态学也就是企业种群生态学,主要研究种群内企业之间及企业与其所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环境因子与企业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孟薇、钱省三则将产业组织学与生态学交叉融合产生的组织生态学定义为产业生态学。这就导致在一些文献中,有的学者分别用产业生态、组织生态、企业生态、商业生态系统等不同的术语来分析大致相同的研究对象,从而产生了一定的概念混淆。生态学在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中的应用被称为组织生态学,Hannan和Freeman在1977年发表的论文“组织种群生态学”,是公认的组织生态学开山之作,其认为在一个特定边界内的具有共同形式的所有组织构成种群,同一个种群中的组织对环境依赖程度的不同影响着这些组织的活动方式。1990年Singh编辑的《组织演化:新方向》把组织生态学的中心任务定义为“对社会环境如何决定组织形态的产生与消亡率、组织的创建与死亡率,以及组织形态的变化率进行调查。”Baum在2002年出版的《组织指南》一书中,则按照组织内、组织和组织间三个层次对组织生态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总结和分析,提出了各个专题未来研究的方向。针对企业这一类特定

浅谈产业生态学

浅谈产业生态学与“低碳城市”建设 “低碳”是当今社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而有关低碳城市建设的政策消息更是不胜枚举。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国近200余个城市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口号,各地的热情都很高。而产业生态学作为一门运用生态学的基本规律,研究通过产品的制造者、消费者和废料处理者的协作使产业转向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的科学,在实现经济与环境兼容、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设低碳城市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简而言之,产业生态学知识的运用对于低碳城市的建设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1)什么是低碳城市? 说了这么多的低碳城市,到底何为低碳城市呢?所谓低碳城市,就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低碳城市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很多国际大都市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代价最小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性的舒缓包容。自2008年初,国家建设部与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大陆以上海和保定两市为试点联合推出“低碳城市”以后,“低碳城市”迅速“蹿红”,成为中国大陆城市自花园城市、“人文城市”、魅力城市、“最具竞争力城市”之后的最热目标,该目标将具有长期的特性。随后,中国社科院公布了评估低碳城市的新标准体系,中国至今还没有任何正式或官方的低碳经济评估标准,这是迄今首个最为完善的标准。该标准具体分为低碳生产力、低碳消费、低碳资源和低碳政策等四大类共12个相对指标。如果一个城市的低碳生产力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20%,即可被认定为“低碳”。 (2)产业生态学的理论与思想 由上文中对于低碳城市的描述,我们不难看出,低碳城市的强调的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与我们所学的产业生态学有着很大的相关性。那么,产业生态学相关的理论内涵又是什么呢?产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活动中自然资源从源、流到汇的全代谢过程,组织管理体制以及生产、消费、调控行为的动力学机制、控制论方法及其与生命支持系统相互关系的系统学科。产业生态学要求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基于污染末端治理的环境保护观念,全面、系统地将环境因素纳入产品、服务的设计开发过程,通过资源充分循环和能源高效利用,来实现经济与环境兼容、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产业生态学认为,从经济、环境和社会各个角度来看,我们地球的未来都取决于快速工业化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产业生态学,遵循它的理论和应用它的工具。由此可以看出产业生态学的许多观点与低碳城市的建设都是不谋而合的! (3)产业生态学对于“低碳城市”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提出了生态学的五大规律,即: 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互生规律; 物质循环转化的再生规律; 相互适应和选择的协同进化规律; 物质输入和输出的平衡规律; 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规律,这五个规律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而同样这五个规律对于低碳城市的建设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现阶段大力建设低碳城市,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为加强生产废物和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