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听语言》复习资料(小新版)

《视听语言》复习资料(小新版)

《视听语言》复习资料(小新版)
《视听语言》复习资料(小新版)

视听语言笔记整理(小新版)

注:

1此资料不能代替课堂笔记和教学片例,属提纲性质

2深红色部分是课堂划的重点,黑色字体是我的笔记,红色字体为不确定的地方

1、视听语言的内容包括语法(信息传达规则)和修辞(情感传达规则)

表达(电影语言)1、视听语言(语法)2、视听语言(修辞)电影制作

内容(电影叙事)1、故事建构2、人物语言

2、并列镜头

定义:同一主题上,具有某些相似之处,且没有逻辑上的呈递或关系的镜头。

并列镜头的三个特点(1)主题性(2)镜头间的相似性(3)镜头之间无逻辑因果关系

组合并列镜头:一组镜头与另一组镜头之间构成并列关系

类别讨论:

(a)因果叙事《少林寺》中练功的片段

(b)镜头间的相似性

(c)镜头之间无逻辑因果关系

(d)象征性组合并列:《死亡解剖》中用连续铺上裹尸布的画面表达有很多人死去(e)具有时间因素的并列:《公民凯恩》中用机组夫妻对话的镜头表达,按照时间因素,不能前后互换

组合并列镜头和一般并列镜头的区别

3、匹配原则

概念:在表现某个对象时,两个画面的景别或拍摄角度必须有较大区别(景别要求2档极差以上,比如特写和中景,角度在90度左右)

【课堂笔记——为什么要对片子进行剪辑?】

我们在表现同一对象时,为使其不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让观众睡着(人都喜欢

看运动的事物)所以我们要通过剪辑来处理表现这个对象的画面。

【课堂笔记——动作的连接】

“动接动原则”是指两个不同景别或角度的画面镜头连接在一起,表现同一个动作(原则:1、动作幅度最大原则2、观众期望值最大原则)

4、运动镜头及其连接

(运动镜头是指推、拉、摇、移、升、降、甩等方式,也包括机位的移动和焦距变化)

(1)动接动原则主导性剪辑的原则(a)匹配(b)方向(c)现实

(在动接动的某些情况下,就可以不遵循甚至违背原则)

(2)规矩的做法:“跟随”和“模拟”,即不将自己这个叙述者的身份“暴露”而是隐、蔽起来不被观众发现(当作摄影机不存在),这样才有可能是观众最大限度进入剧

情。

(3)运动镜头的自我表现

《海上钢琴师》中,因为音乐有连贯性,所以本来不连贯的画面被串在了一起,大家可以参照很多MTV的拍摄手法

【小结】任何运动镜头的连接都是有条件、有理由的

5、运动方向的保持

(1)在电影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在各种不同镜头中始终保持一致

【做法】同侧机位拍摄

【优点】(待补充)

6运动方向的改变方法(即怎样进行合理的“越轴”)

(1)被摄物体自己的运动

(2)摄影机自己的运动过程展现

(3)插入中性镜头(没有方向感、大部分被空置的镜头)

(4)通过动作改变物体运动的原有方向

7、轴线的概念:(这里应该是指关系轴线)

是连接有交流的双方的一条假想的线(在真实的世界中不存在),在分别表现两方的时候用到

双人轴线:双人形态

双人轴线:多人形态

8、悬念金字塔

紧张+疑问=悬念

悬念的分类

(1)信息悬念:有信息落差,即观众知道的信息多于片中人物

(2)自然悬念:a能对人类造成伤害的危险之物b对生活意义重大之物c怪异神秘之物d 不合常理之事或物

[社会心理基础]自然欲望、人的好恶、人后天的经历和教育

(3)传递悬念:用真实的情绪去感染观影者

9、诗意(由时间的省略和延长产生)

诗意的及其原理

(1)信息的削减

(2)节奏的营造

(3)客观意象和主观情绪的构造

【小新的理解】其实就是要让我们感觉到,电影中表现出的生活和现实生活有距离。

非假定性表现

电影语言的诗意表现假定性表现

双重假定性的表现就是非假定性表现+假定性表现

10、象征

公共符号象征约定俗成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非符号象征

(1)强假定象征(很明显地“借用”)

方法:(a)通过演员表演(b)通过故事情节(c)通过声音(d)通过造型(e)通过“借用”

(2)弱假定性象征(像谜语一样,即使不知道也没关系,不影响对于剧情的理解)方法:(a)通过构图和造型(b)通过演员的表演(c)通过声音

(3)非假定性象征方法(a)通过对公共符号的重构(b)自创的符号

视听语言考试汇总

《视听语言》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 10 个小题) 二、名词解释( 4 个小题) 简答题( 4 个小题) 第一章 影像 &1.1 景别 1、景别:是画面从二维平面上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直观上看也就是取景区域、画面范 围大小的不同。 2、划分景别的标准:画框中所截取的人物身体部分的多少 大景别 远景:情绪性景别 ,是涵盖广阔空间的的画面 ,以表现环境气势 ,画面中没有明确主体 ,人物 所占比例很小, 抒发情感,渲染气氛, 用于影片的开场和结尾;是一种概括性镜头 全景:基本的 介绍性景别,表现成年人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画面,主要用来介绍环境和 事物发 展的整体面貌 , 又称为“定位性镜头 ”; 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景别越小,环境占的越小,人物表现的越突出 小景别 中景:最常用的 叙述性景别 ,展现场景局部或人物胸部以下、膝盖以上部分可以看到人物的 动作的景别。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行动、交流,生动展现人物的 动作和姿态 可以看清人物的表情,是电视媒体的常用景别 近景:具有较强 交流性的景别 ,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景别,用于刻画人物性格, 环境次要,主要突出人物面部表情。 特写: 主观性强的景别 ,起到强调,制造悬念作用 常被用来弱化剪辑上的失误,也称为 “万能镜头 ” 特写指以细腻来表现人物或被拍摄物体细部特征 时常用于主观镜头,表现人物主观视点 景别越小,动感越强,主观性越强,剪辑节奏越快 大景别 远景、全景 表现人物形体关系 空间环境描写 重在 环境景物的表现 小景别 中、近、特 表现人物神态关系 空间环境虚写 重在人物的表现

景别的剪辑规则1.在相同的时间长度中,小景物的剪辑长度短于大景别。(常规叙事的情况下,特写用2 秒左右,中景用3~4秒左右,全景则用5~6 秒左右) 2. 同一运动主体在相同的运动速度下,景别越小,动感越强 3. 同一主体(或相似物体)在角度不变或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前后镜头的景别变化过小,会致使视觉跳动感增强。(例如采访断点) 4. 运用不同景别的镜头组合,可以实现有层次描述事件的目的。 5. 利用镜头连接中景别的积累和对比效应,营造情绪氛围 (1)同类景别的镜头组合 (2)两级景别的对比连接 &1.2 角度角度:正面、前侧、侧面、后侧、背面正面角度:镜头正对被摄主体功能:用于介绍人或物的全貌,表现面部表情,也称“表情角度”。画面对称且稳定,能够保持和观众正面交流的关系,但缺点是画面形式呆板,缺乏立体感前侧角度:表达空间透视感或物体立体感,充分利用画面对角线容量、扩展和延伸空间侧面角度:表现运动、动作,具有方向感,表现动势和事物的轮廓,是正面拍摄的补充。后侧角度:显示运动前方的内容,显示另一种空降感,有较强的参与感背面角度:表现人与景的关系,引发关注想象,制造悬念,具有极强的参与感,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平视:表达平等,客观,公正态度,符合人们平常的视觉习惯仰视: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表示某种赞颂,敬仰;有淡化背景的作用俯视:指镜头高于被摄对象功能:被摄物体显得低矮、渺小、猥琐、受压迫,表示蔑视,贬义态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能表现出阴郁、压抑的情绪 顶角:表现形式感长焦镜头:景深小,视野窄,空间的纵深感被压缩,适合呈现远处的主体细微状态,适合人物从环境中突出出来,塑造人物形象 短焦镜头(广角镜头):景深大,视野宽表现较大范围的区域焦距的作用:形成特殊的美学效果和风格灯光的作用:作为摄影部门的助手,服从整个场面调度的需求曝光,人物造型,画面结构,强调,抒情 &1.3 景深与焦距 1、焦距:指从镜头镜片的中间点到能清晰聚焦的那一点之间的距离 2、短焦镜头:俗称“广角镜头”鱼“眼镜头”。景深较大,视野较宽,常用于表达较大范围的视线。 突出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夸张前景与后景之间的空间距离感,但前景的物体往往容易变形。 3、长焦镜头:又称望远镜头,景深较小,视野窄空间的纵深感被压缩,合呈现远处主体的细微状态 4、焦距的作用: ①有助于叙事。长焦距镜头一一用于指向性明确的叙事;短焦距镜头一一可以同时呈现空间内更多的讯息,应用于表现复杂、丰富的叙事内涵。 ②有助于抒情。比如长焦距镜头,可以认为压缩景深,如果用于主观镜头,可以表现一种心理上的亲近感。 ③形式特殊的美学效果和风格 &1.4灯光与色彩 光的性质: 硬光:明暗反差较大,用于表现男性的有力的形象;(1)有明显的投射方向(2)被摄物体上形

视听语言 期末考试范围1

课后填空 1.视听语言:视听语言主要是电影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系统。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主要的内容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声画关系。 2.追述动画发展的历史,应该说动画的技艺是从“实验动画”开始的。 3.实验动画片一般来讲是由个人编导、设计、制作、配音。 4.叙事动画片具有严谨的故事结构,明确的主人公,明确的时空关系以及明确的因果关系,一定模式的开头、情节的展开、起伏、高潮以及明确的结局。 5.叙事动画片中的影像首先是为剧情服务的,是大众的。 6.电视动画系列片的形式特征是每集与每集之间有相同的人物,演绎不同的故事。 7.二万五千年前石器时代洞穴上就有系列的野牛奔跑分析图,这是人类试图用笔(或石块)来捕捉动作的尝试。 8.中国唐朝发明的皮影戏,是一种有幕后透射光源的影子戏。 9.第一部动画片产生在电影之前,埃米尔.雷诺绘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动画片《一只小鹿》。该片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幽默风格上及人情味表现方面至今还无人能匹敌。 10.利用动画手段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从温瑟.麦凯开始的,他是第一个注意到动画艺术潜能的艺术家。 11.一个镜头是指摄像机连续不断的一次拍摄。 12.对于绝大多数影片来说,镜头的职能是提供信息,镜头是由画面和音响组成的一个信息单位。 13.画面设计即画面构成,用来表达镜头影像基本构成的设计图,即将分镜表进行加工,画成接近原画的草稿,并由导演标注上完整的指示告知原话如何工作,是原画和背景设定的基础。 14.景别越大,环境因素越多。景别越小,强调因素越多。 15.在一部电影中,中景镜头所占比例较大,因而处理的是否得当,关系到影片造型的成败。 16.固定摄影善于表现人、物,观众能够在镜头中详细地观察被拍摄物体的对象,而不必受到各种其他运动物体的干扰。 17.俯拍角度在处理群众场面中课产生壮观宏伟的气势。 18.在拍摄升降镜头的时候经常会安排一些前景,加强空间深度的幻觉,产生高度感。 19.镜头主要分为:短焦距镜头(又称“广角镜头”)、标准镜头、长焦距镜头。具有多层焦距的镜头则称为变焦镜头。 20.焦距越短,视角越宽阔。所以广角镜头能在较近的距离,拍摄比较大的范围。 21.景深长指画面中对焦范围大,画面中全部或是大部分的景物是清晰的;景深短指画面中对焦范围小,画面中只有局部的景物是清晰的。 22.景深主要是由镜头的口径来控制的。一般而言,光圈开口越窄,景深越短。它也受焦距的影响:广角镜头具有较深的景深;长焦距镜头的景深较浅。 23.景别可具体划分为大全景、全景、中景、特写、大特写五种。 24.大远景:一般用来表现原理摄像机的环境全貌,展示人物及其周围广阔空间环境、自然景色或群众活动大场景的镜头画面。 25.特写:指腋部或是两肩以上人物的头像或是其他事主体景别细部占满画面的景别。 26.主观视角:把摄影机当成一个演员的眼睛,将摄影角度和人物的眼睛的位置统一起来,这就是所谓的主观视角 27.推镜头:指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前移动拍摄 18.在只有一个演员的情况下,关系轴线存在于他和他所观察的事物之间,一般不能超过关系轴线到另一侧去拍摄。 29.三角形摄像机布局原理的基本规则,就是选着关系轴线的一侧并保持在另一侧。 30.齐镜头属于内反拍摄角度一种极端的位置,将摄影机放在轴线上拍摄,此时拍摄的画面为演员的正面镜头。 31.有若干片段将运动的典型部分拍下来,往往要比只用一个镜头拍下来整个动作更生动,更有趣。 32.运动分切依赖于分切点的选择和分切的数量。 33.轴线是在镜头的转换中制约视角变化范围的界线。轴线有包括关系轴线和运动轴线。 34.关系轴线:有被摄对象的视线和关系所形成的轴线。运动轴线:有被摄对象的运动方向构成的轴线。 35.场面调度的目的不是让演员或者摄影机随心所欲的移动,而是把剧情的含义和情感内容传达给观众。赋予剧情以美学形式 36.导演必须准确的断定让观众朝那里看、怎样看,他设计的镜头应该试管中没有选择的余地。 37.场面调度的一句主要是剧本提供的内容,作者描述的人物性格与心里活动,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38.电影场面调度基本上包含两个层次,演员调度和场景调度。 39.演员在设计演员场面调度时起码要做到一点,人物的配置要使观众时刻都注视他所应注视的人。 40.镜头场面调度主要依靠景别和运动。 41.演员场面调度又不仅仅只关系到演员本身,还包括布景和灯光。 42.纵深场面调度可以在一个镜头内产生不同的景别。 43.平面场面调度来自于戏剧舞台,属于戏剧性的场面调度。 44.现代电影艺术创作过程包括三个不同特点的阶段,1、剧本创作阶段2、导演拍摄阶段3、剪辑阶段 45.分剪是将一个镜头建成几段和在几个地方使用 46.挖剪解决某个镜头内在拍摄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遗憾和不足抠掉诸如某一多余的表演过程,某一过长的停顿等必须剔除的画面段落技术措施。 1、拼剪是拼接来补救画面长度的不足 2、插入镜头亦称夹接 3、动作错觉法是通过恰当地运用电影特性的某些错觉,加强动作性和节奏感的剪辑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动作的衔接和空间上的大跳跃。

视听语言试题库完整

视听语言课程考试试卷A 一、名词解释 1.特写2.场面调度3.对比调度 4.人声5.声画同步6.理性蒙太奇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构图的基本原则。 2.谈谈剪辑的基本原则。 3.镜头运动的作用。 4.拍摄角度有哪些及其拍摄角度的作用。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声画同步对非连贯性剪辑的影响。 2.电影的时空结构包括哪几大类,试举例分析。 视听语言课程试卷A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特写:特写指用以细腻表现人物或被摄物体细部特征的一个景别。有时候特写被应用于主观镜头,表现人物主观视点。 2.场面调度:本义指导演对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活动、空间位置的安排与调度。引申到影视艺术中,场面调度获得了更丰富的可能性:它不仅关系到演员的调度,而且还涉及摄影机以及拍摄现场各部门、各元素的调度。 3.对比调度:在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的具体处理上,可以运用各种对比形式,如动与静、快与慢的强烈对比,音响上强与弱的对比,或造型处理上明与暗、冷色与暖色、黑与白、前景与后景等等对比,则艺术效果会更加丰富多彩。 4.人声:指人在声音表达思想和喜怒哀乐等感情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按表现方式不同,电影中的人声主要分成对话、独白和旁白三部分。 5.声画同步:也称声画合一,指影视中的声音和画面严格匹配,使发音的人或物体在银幕上与发声音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使得画面中视像的发声动作和它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且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 6.理性蒙太奇:爱森斯坦对杂耍蒙太奇进一步发展,提出理性电影的观念,追求电影富于激情的叙述和理性思想的传达。“理性蒙太奇理论的意义在于:理性电影是能够克服逻辑语言和形象语言之间的不协调的唯一手段。在电影辩证法的基础上,理性电影将不在是故事的电影,也不是轶闻的电影。更改电影将是概念的电影。它将是整个思想体系的直接表现。”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构图的重要原则。 ①平衡原则。根据人眼观察真实世界的的正常视觉经验,我们在构图时,需要尽量遵循平衡原则。画框内的构图,基本需要保持地平线的水平,各元素的重心基本能够位于画框中央或接近中央,各元素对比要让人感觉协调,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标准,需要依照情况而定。 ②变化原则。相对而言,人眼对不平衡的、富于变化与动态的构图更为敏感,如在一片相对静态的物体中,个别动态的物体就会首先吸引人的注意,平衡的构图中,如果重心突然发生改变,也会吸引人的注意,所以,有时候,我们利用变化原则,可以表达特定的内涵。 ③动态构图的原则。因为影像是活动的,相对于静态构图而言,动态构图在通常的点线面色光等要素之外,又加入运动这个因素。动态构图中,各元素在时刻发生变化,这与剪辑有很大的关联。 2.谈谈剪辑的基本原则。

整理:编导 视听语言学习笔记

编导视听语言学习笔记 光线 理论部分 第一节光的特性 一、光的形态:直射光、散射光、混合光 1、直射光(又称硬光):光源与被摄物之间没有中介遮挡,景物和物体表面有明显的受光面和背光面,并在被摄体上产生清晰投影的光线。 造型特点:a、有明显的投射方向 b、能在被摄物体上面构成明亮的受光部分、背光的阴影部分以及投影。从而形成画面的明暗反差,也可增强物体的立体感。 c、能显示出被摄物体的外部形状、轮廓形式、表面结构和质感。 d、能显示时间性。 e、光源投向集中。 2、散射光(又称软光):是指光源与被摄物之间有中介遮挡,光线间接的投射到被摄物体上,在被摄物体上不产生明显投影的光线。 造型特点:a、光线柔和,照明均匀。 b、没有明确的投射方向,物体受光面、阴影面及投影的区分不明显。 c、物体表面受光均匀,亮暗反差较小,影调接近。 d、自然光中的散射光色温偏高,画面呈现的色调偏冷。 二、光线的方向:是指光源位置与拍摄方向之间形成的光线照射角度。分类:顺光、侧光、逆光 1、顺光:光源照射方向与摄影机拍摄方向一致时所呈现的光效 2、侧光:当光源照射方向与摄影机镜头方向成左右90度时,一个立体的被摄体就会形成由亮面、次亮面、明暗交界线、暗面、次暗面等一系列极为丰富的影调变化。 3、逆光:当光源照明方向与摄影机镜头光轴方向相对,并处在被摄对象后面时,被摄体成为逆光状态。 室外光线的处理

一、室外光线的照明特点 1、照明亮度统一 2、三种照明光线并存 3、季节、地域特征明显 4、一天中的光线变化巨大 二、一天中的光线变化规律 1、黎明和黄昏:光线大量散射,物体受光较少,普遍亮度较低。不利于表现物体的细部层次,适合拍摄剪影效果。 2、早晨与傍晚:明暗对比反差较强,地面物体投影较长;光照时间较短,变化较大;光线色温低,色调偏暖;近浓远淡透视效果好; 3、上午和下午:光线稳定,均匀,明暗反差正常,较好的表现出物体的立体形状和表面结构。 4、中午:光照强烈,散射光少,景物明暗反差显著增大。不利于拍摄任务面部,不利于造型。 第三节室内光线的处理 一、人工光的特点 1、光源不同 2、场景空间的不同 二、影视拍摄中常见的几种光源和灯具 1、聚光灯 2、散光灯 3、回光灯 4、便携式电平灯 三、人工光线的基本布光方法 1、主光:又称塑形光,影视摄像中的主要光源。 布光方法: (1)放在摄影机左右某个顺侧光的位置上,勾勒出被摄对象的立体形状,形成主要阴影,表现出表面结构和质感。 (2)放置在接近于顺光的位置上,与摄影机视轴成15度夹角。 (3)放置在接近于顺光的位置上,与摄影机视轴成75度夹角。 2、辅助光:又称“副光”,是用来补充主光照明,帮助主光造型的光线。 布光方法: (1)不能强于主光

动画视听语言自考知识点

高纲0837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11733动画视听语言 江南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的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动画视听语言》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动画设计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动画专业的自学应考者系统地学习动画视听语言的基本理论、构成元素以及动画视听语言的主要特点及创作技巧、手段与表现方法。 本课程的内容分四个章节:第一章为基础理论,主要介绍动画视听语言的含义、基本规律、动画视听语言的特点、分类以及构成元素及其相互关系;第二章着重介绍作为视听语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影像”,认识和运用其中的镜头、景别、构图、角度、运动、光线、色彩等构成元素;第三章为声音,主要介绍作为视觉语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声音”的构成与制作;第四章为剪辑,主要介绍了剪辑的基本概念、轴线、蒙太奇以及如何连接好前后两个镜头的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该熟练掌握有关动画视听语言的各构成要素,从镜头、构图、景别、角度、运动、轴线、场面调度、剪辑、声音等不同方面进行深入学习,掌握视听语言在影视动画中的主要特点与常用表述技巧及处理方法,让自学应考者树立正确的视听语言概念,拓展其艺术思维空间。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基本的动画视听语言理论; 2、掌握动画视听语言的基本构成元素及相互关系; 3、掌握基本的动画视听语言规律及经验。 动画是电影的一种独特形式,视听语言是电影的一种独特语言,一种独具魅力但又需学习的语言,所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最基本的视听语言知识,才能在今后的动画创作中加以灵活的运用,创作出优秀的动画影片。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影视编导、视频编辑、综合设计等课程的重要理论基础。影视编导主要是掌握导演的基本创作技巧,建立影视时空观念和思维习惯,能够运用基本的视觉语言解读和拍

视听语言大一考题

一、简答题: 1、影视画面的构图特点: 画面的运动特性 画面的整体效果性 画面的时空限制性 画面的多视点、多角度 画面处理的现场性 画面的幅式比例固定性(后有示例) 2、景别的作用: 暗示、描绘电影空间及人物关系 建立影片与观众、人物间的情感距离 建构整体视觉风格和导演风格 影响画面视觉节奏 3、运动镜头的意义: ·作为电影叙事手段的运动镜头 对空间自由呈现;模仿人在观察世界的种种视线特征(带有强烈的主观性,意味着发现和强调的过程——这类镜头运动必须有叙事的目的或者视点依据及运动依据)。 ·运动镜头的美学表现 以“运动”建立结构(有关漂泊、寻找、追逐的故事,主题与运动相关的故事);通过运动调节和建立视觉节奏感等 4、影视音乐主要的表现功能是: 抒发情感,挖掘人物内心世界; 渲染场面气氛,烘托情绪; 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主体; 提示段落,过渡转换流畅自然; 描绘自然景物,交待环境; 激发联想,引发观众时空改变; 5、声音和画面的关系: 一、声画同步 是指声音与画面按照现实的逻辑相互匹配的效果,几乎是每一部影视剧中大量存在的声画关系类型。 视听同步,听到的声源即在画面中。 强调真实感和现场性。 二、声画分离 我们的听觉在任何时候都容纳着我们周围的空间,而我们的视觉只能波及60度,甚至在我们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只有30度,即使没看到,听觉也会帮助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信息。这是声画分离的心理原理。 声画分离有不同的形式:第一种是指画面内没有出现声源,如很多环境音响,不需要画面展示具体声源;第二种是指同一空间中,以声音作为铺垫,与画面内的人或物产生某种联系;第三种是指画面的景别和声音的距离感并不一致。 三、声画对位 这一说法来自音乐的对位法,在视听语言中是指声音和画面不是按照现实逻辑配合,而是意念上相呼应的关系,或是现实与心理的呼应关系,这种手法往往能表达出更深的内涵,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声画措置——声画的时空处理技巧 声音与画面独立为两个时间、两个空间,观众可以根据给出的信息建立联系。画面所表现的是在叙事时空中正在进行的动作,声音所表现的是另一时空中所发生的动作或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或反之。 6、视听语言的作用: 叙事 抒情:体现创作者或者角色对客观世界的情绪感觉 象征:用具体的视听形象象征某种抽象的思想、观念和情感 7、构图的原则:1、位置原则。 中央——通常留给最重要的视觉形象; 顶部——可以表现权力、威望和雄心壮志; 边缘——表现受到挤压和排斥之后的渺小和无力; 下方——具有从属和脆弱的特性。 2、面积原则。 视觉重量是衡量画面内容在视觉注意力上的一种说法,它不能完全量化,在画面中人眼首先观察或者着重观察的内容视觉重量较重,反之较轻。 除了画左和画面上方重量重外,在影视作品的实际创作中,还存在下列的规律:画面内视线关注的内容视觉重量较重;占有更大面积的部分视觉重量重于小面积的内容。 8、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第一重假定性——电视工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剪裁; 第二重假定性——摄像(影)机、编辑机、特技机等对素材的处理加工; 第三重假定性——通过不同类型、不同传输效果的电视荧屏; 第四重假定性——具有不同身份、教养、种族、国度、地域以及各自自身的不同生理心理状况所处不同观赏环境与社会历史背景中 的观念的不同理解。 9、技巧剪辑常用方式: A、淡出淡入——一个画面逐渐暗下去,下—个画面逐渐亮起来。一般用作大的段落间隔用。 B、叠化——上下两个画面有几秒钟时间的重合,一般用来表现空间的转换和明显的时间过渡。 C、翻页——第—个画面象翻书一样翻过去,第二个画面随之显露出来。 D、划像——前一画面从一个方向退出面面,第二个画面随之出现,开始另一段落。 E、圈出圈入——这也是一种常用的段落转换技巧,第一个段落结束后,用圆圈和方框等图形把下一个画面团出来开始第二个段落。 F、定格——第一段的结尾画面作定格处理,使人产生瞬间的视觉停顿,接着出现下—个画面,这比较适合于不同主题段落间的转换。 另外还有闪白、闪黑、黑场等 10、构图的概念及意义: 一、概念 构图是指在一定的画幅格式中,为表现某一特定的内容和视觉美感效果,将镜头前被表现的对象以及摄影的各种造型元素(线条、光线、影调及色调等)有机地组织、分布在画面中,形成一定的画面形式。 二、意义 提供故事发生的场景的基本形状,同时发挥更为积极的戏剧性作用,是导演对动态场景空间的安排和组织。 11、三点布光及其作用: 1、主光源放在被摄主体前面,与被摄主体形成一定的角度; 2、在被摄主体的一侧布置副光,以部分消除主光照射下被摄主体形成的阴影; 3、布置逆光,把光源放在被摄主体后面的高处,使被摄主体的四周边缘有一个光环,使主体富有立体感。 12、角度划分及其特点: 从摄影机的位置即人的视线基点来划分,可分为三种角度:平角度(平摄)、仰角度(低角度、仰拍)、俯角度(高角度、俯拍)

视听语言题目整理

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 (一)景别 (二)景深和焦距 1.近景系列景别和全景系列景别具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力?为什么? 2.怎样看待景别的情感表现特点,哪类景别的情感表现强? 3.找出一部景别运用有特点的影片,试分析其中大量运用了哪类景别及其 原因。 4.景深镜头在何种情况下适合使用?景深镜头对故事有怎样的帮助? (三)角度 1.电影中常用什么视点和角度? 2.分析《公民凯恩》中的仰拍、俯拍、倾斜等非正常角度。 (四)视点 (五)构图 1.如何通过构图强调被摄主体? 2.构图原则中的均衡、对称、对比、集中分别指什么?它们在电影电视创 作中有什么表现功能? (六)光线 1.光线是如何决定影片的整体气氛和情感基调的?试举例描述下列光线特 征:正面硬光、中等平光、软光源散射光。 2.假设一个场景中需要用硬光源实现特殊的效果,试分析使用硬光源的原 因并设计如何实现。 (七)色彩色调 1.冷暖色调的情绪效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影片中如何运用?试举例 说明。 2.什么是你所理解的电影语言中的色彩运用?请找出一部你认为色彩印象 突出的影片,试分析它运用了哪些色彩手段。 3.试分析一场电影文艺晚会的色彩节奏。 第二章镜头形式 (一)固定镜头 (二)运动镜头 (三)长镜头 1.请分析影片《好家伙》中叙事长镜头的主要拍摄方式和镜头表现功能是 什么? 2.请分析《童年往事》中时间长镜头的表达意义。 3.请分析纪录片《人造风景》开场长镜头的表达意义。 (四)场面调度

1.什么是场面调度?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试分析电影《好家伙》的场面调度中人物调度、镜头调度和综合调度的 表现形式及其在影片中的表现功能。 第三章剪辑和蒙太奇 (一)剪辑工作的意义 1.剪辑如何通过时间造型强化戏剧性? (二)电影叙事的剪辑形式——经典剪辑 (三)苏联蒙太奇理论 (四)风格化剪辑 (五)匹配的剪辑 1.如何实现剪辑的匹配? ◆为什么电影可以通过剪辑讲故事,用什么样的手段可以把故事讲得更加跌宕 起伏? ◆剪辑如何有效地在画面连接中引导我们思考、联想和情感反应而使得影片连 续和流畅? 第四章声音与音画关系 (一)电影声音的特性 1.电影音效的功能。 2.电影音乐的功能。 (二)电影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 1.声音的情绪性。 2.声音的叙事能力。 3.声音塑造空间的能力。 (三)声画关系 ◆哪类声音能有效地表达现实感? ◆什么样的音效能建立电影的三维空间感? ◆为什么不可见的声音可以扩展视觉并创造情绪与气氛? ◆声音转场有那些形式?为什么声音可以实现转场? ◆试分析电影《卧虎藏龙》中的电影配乐有哪些类型。 第五章视听语言的修辞功能 (一)视觉隐喻 (二)强调

视听语言复习提纲

视听语言(2)复习 第六章视听思维的基本特点 第五节 1、电影情境? 答:情境:影视作品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的或结合的情况。如影片中故事发生背景、时间、地点等。 第六节 1、视听思维的特点:暗示。 第七章透镜与焦距 第一节光学镜头成像的几个概念 1、物体经过透镜成像,有哪两种方式? ①光化学成像系统②数字化成像系统 2、影视成像至成品输出,要经过哪些技术步骤? 3、透镜方程?放大率? 答:1/f=1/u+1/u′,F:焦距,U:像距,U′:物距 放大率:K=【U′/U】 4、视场角的定义? 答:①在光学仪器中,以光学仪器的镜头为顶点,以被测目标的物象可 通过镜头镜头的最大范围的两条边缘构成的夹角,称为视场角。②在显 示系统中,视场角就是显示器边缘与观察点(眼睛)连线的夹角。 5、视场角公式?解释不同幅面的胶片或CCD有不同的视场角的原因。 答:①A=tan(k/2f)②原因:张角不同视场角不同。 【CCD,即图像传感器,能够把光化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CCD上植入 的微小光敏物质称作像素。】 6、分述标准镜头、广角镜头、长焦距镜头的物理特点? 答:(1)标镜,①视角与透视接近人的单眼观察的效果,②水平角度30°以上,垂直角度22°左右。③一般为55mm

(2)广角①一般低于30mm的镜头,视角水平35-70,垂直视角25-55. (3)长焦①一般大于75mm的镜头,水平视角低于17°,垂直视角低于13°7、滤光镜的类型? 答:天光镜和暖调滤光镜,偏振滤光镜,去雾滤光镜等。 8、什么是景深? 答:一个物体经过透镜成像后,位于最佳聚焦点前后的一个范围。 9、景深方程? 答:T=2UUNC/ff C:弥散斑直径 T:景深 U:物距 f :焦距 N:相对孔径(光圈大小) 第二节镜头的空间表现特点 1、简述焦距与景深的关系 答:焦距长,景深小:焦距短,景深大。 2、简述光圈与景深的关系 答:同一镜头,物距不变,改变光圈大小 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 3、简述物距与景深的关系 答:同一镜头,光圈不变,物距变化 物距大,景深小;物距小,景深大。 3、什么是透视?透视的类型? 答:透视是绘画理论术语,指用线条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 透视分为:几何透视、色彩透视等。 4、用短、长两种焦距拍摄同一物体,物体与背景的关系呈现何种不同? 答:短焦距,物距近,透视效果强,远处的背景低(小); 长焦距,物距远,透视效果弱,远处的背景高(大)。 5、移动摄影与变焦运动的区别。 答:移动摄影背景距离感变小,出现新景别新内容;变焦移动摄影背景 距离感压缩变化,局部不加内容的放大。 【移动拍摄自然、真实,具有较强的动态感。变焦拍摄有利于克服时间、 场地限制和消除对拍摄对象的影响。】

期末考试答案:声光影的内心感动:电影视听语言

声光影的内心感动:电影视听语言课程评价 《声光影的内心感动:电影视听语言》期末考试(20)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 对角线构图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合理且优雅的将画面中的()完美的结合起来。(1.0分)1.0 分 A、 前景与背景 B、 前景与人物 C、 背景与景物 D、 人物与景物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2 王家卫电影中的手提摄影机跟拍镜头为空间创造了()。(1.0分) 1.0 分 A、 时间感 B、 流动感 C、 光线变化 D、 色彩变化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3 镜头远景的古堡和镜头近景的古堡周边的园艺的鲜明对比,是导演惯用的()手法。(1.0分)1.0 分 A、 伏笔 B、 暗示 C、 隐喻 D、 运动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4 柔光或硬光属于()。(1.0分) 1.0 分 A、 光的质量 B、 光的方向 C、 光的亮度 D、 光的色彩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5 下列哪些不是艺术场景构图起到的目的和作用?()(1.0分) 1.0 分

展现故事内容 B、 交待电影场景 C、 营造电影氛围 D、 强化艺术风格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6 ()作为一种最基本的影视特质,也是影视艺术最基本的视听语言表达方式。(1.0分)1.0 分 A、 人物 B、 色彩 C、 环境 D、 动作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7 下列哪项不是造成电影和电视剧质感差异的原因?()(1.0分) 1.0 分 A、 演员素质 B、 制作周期

资金量级 D、 制作心态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8 喜剧是对人的天性中存在的()进行的一种宣泄。(1.0分)1.0 分 A、 内在欣喜 B、 内在悲伤 C、 内在惊慌 D、 内在愤怒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9 深层剖析最核心的部分,是检验角色与()的互动。(1.0分)1.0 分 A、 其他角色 B、 环境氛围 C、 个体意志 D、 世界观结构下各个分支事件

视听语言试题库

视听语言试题库 视听语言课程考试试卷A 一、名词解释 1.特写2 ?场面调度3.对比调度 4.人声 5.声画同步 6.理性蒙太奇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构图的基本原则。 2.谈谈剪辑的基本原则。 3.镜头运动的作用。 4?拍摄角度有哪些及其拍摄角度的作用。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声画同步对非连贯性剪辑的影响。 2.电影的时空结构包括哪几大类,试举例分析。 视听语言课程试卷A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 特写:特写指用以细腻表现人物或被摄物体 细部特征的一个景别。有时候特写被应用于主观镜头,表现人物主观视点。 2.场面调度:本义指导演对演员在舞台上的 表演活动、空间位置的安排与调度。引申到影视艺术中,场面调度获得了更丰富的可能性:它不仅关系到演员的调度,而且还涉及摄影机以及拍摄现场各部门、各元素的调度。 3.对比调度:在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的具体处理上,可以运用各种对比形式,如动与静、快与慢的强烈对比,音响上强与弱的对比,或造型处理上明与暗、冷色与暖色、黑与白、前景与后景等等对比,则艺术效果会更加丰富多彩。 4.人声:指人在声音表达思想和喜怒哀乐等感情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按表现方式不同,电影中的人声主要分成对话、独白和旁白三部分。 5.声画同步:也称声画合一,指影视中的声音和画面严格匹配,使发音的人或物体在银幕上与发声音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使得画面中视像的发声动作和它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且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

6.理性蒙太奇:爱森斯坦对杂耍蒙太奇 进一步发展,提出理性电影的观念,追求电影富于激情的叙述和理性思想的传达。“理 性蒙太奇理论的意义在于:理性电影是能够 克服逻辑语言和形象语言之间的不协调的唯一手 段。在电影辩证法的基础上,理性电影将不在是 故事的电影,也不是轶闻的电影。更改电影将是 概念的电影。它将是整个思想体系的直接表 现。”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构图的重要原则。 ①平衡原则。根据人眼观察真实世界的的正常视觉经验,我们在构图时,需要尽量遵循平衡原则。画框内的构图,基本需要保持地平线的水平,各元素的重心基本能够位于画框中央或接近中央,各元素对比要让人感觉协调,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标准,需要依照情况而定。 ②变化原则。相对而言,人眼对不平衡的、富于变化与动态的构图更为敏感,如在一片相对静态的物体中,个别动态的物体就会首先吸引人的注意,平衡的构图中,如果重心突然发生改变,也会吸引人的注意,所以,有时候,我们利用变化原则,可以表达特定的内涵。 ③动态构图的原则。因为影像是活动的,相对于静态构

视听语言笔记整理

第一章基础概念 第一节景别与构图 景别:画面得景别就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呈现得范围。景别就是一种最重要得最外在得视觉语言形式。 景别得特性与影响因素: 1.景别得强制性 就是指摄影者与剪辑者对客观世界与观众得双重强制,对景,对人取景范围得强制性。 叫人瞧什么就瞧什么得强制性。 2.距离与景别 1)首先表现在直接影响画面间得景别及其内容含量 2)其次通过改变距离与换用不同焦距得镜头获得不同景别,不同构图结构以至能改变画面内容含义。 景别得五分法。 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远景:广阔空间,开阔场面 作用:被摄主体只占用画面很小得面积,画面大幅面积为景物,主要被摄人或物位于远处或深处 相比大远景,远景得景别在造型上更为强调空间得具体感与人在其中得位置感。 全景: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 1.展现场景全貌 2.场景段落得总角度,具有定位得作用 3.完整地表现人物得形体动作 4.表现特定环境中得特定人物 5.场景段落得开始或结尾镜头 中景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 1.以描写为主,兼顾叙述与描写双重功能得构图景别 在叙事作品中,中景多用于展开情节,能完美地显示人物手势动作与面部情绪,可以清楚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得特定关系。有利于表现人物间得感情交流,展开故事与矛盾冲突。 近景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 1.一般就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 2.人物面部神态,头部形态居于画面得主导位置 3.人物得细微神态动作成为表现得主要部分,通过神态反映人物得内心世界 中近景 1.介于中景与近景之间,一般对主体人物得取景到腰部以上。 2.近景与中近景主要用来突出主体,强调细节,表现相对得物体或人物表情。暗示物 体或人物表情得意义。 特写:局部以上被摄对象细节 特写镜头就是将演员细微得表情与某一瞬间得心灵信息强调出来,因而增加其重要 性。常具有象征意义。 大特写则更进一步,甚至只表现某人得局部,具有极强得渗透力,直接影响暗示观 众心理。 1.展现人物神情,揭示内心世界 2.表现人体某一部位与突出物体得细部特征

《视听语言》重点整理

题型: 1、单选15题(15分) 2、填空10题(10分) 3、名词解释5题(15分) 4、简答5题(30分) 5、论述题2题(20分) 6、案例分析1题(10分) 第一章视听语言概论 (第一节——第三节:填空选择为主,注意年代、发展史、起源) 第一节 1、视听语言定义:(P2) 视听语言主要是电影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系统。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其主要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声画关系。 第二节 2、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P2) ①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是模仿人的视听感知经验。 ②视听语言的传播是单向的。 ③视听语言中的元素与文字或词语语言系统中的元素是不同的。 ④视听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 18世纪产生了“记录媒介”,20世纪产生“视听媒介”(属于记录媒介) 第三节 3、19世纪之前,传播媒介从媒介材料上分为两类:(P5) ?身体媒介;?再现性媒介。 4、视听媒介的媒介材料——光波与声波。 5、动画电影的起源——17世纪阿塔纳斯·珂雪发明“魔术幻灯”(P6) 6、动画电影的发展:(P6) ?1824年。彼得·罗杰提出“视觉暂留”现象。 ?法国人艾米儿·科尔是第一位将通俗漫画家的乔治·马努斯的漫画制作成动画。 ?温瑟·麦凯 1914年,电影史上著名代表作《恐龙葛蒂》; 电影史上第一部长达20分钟的动画纪录片《路斯坦尼亚号之沉没》。 ?①第一部音画同步的有声卡通片——1928年《蒸汽船威力》(主角米老鼠) ②1932年第一部彩色卡通片,第一部奥斯卡动画短片奖——《花与树》 ③《老磨坊》——1937年,首次采用多层摄影台营造视觉深度,这一年,迪士尼进入:美国卡通黄金时代”。

影视剪辑学考试大纲

《影视剪辑学》课程考试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影视剪辑学 课程代码:090411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二、学时与学分 学时:总学时 36 学时,其中讲授 36 学时,实验 0 学时 学分:2 学分 三、适用专业 软件工程(数字艺术方向) 四、考试方式 闭卷 五、成绩构成 综合成绩=平时成绩×30% +末考成绩×70% 六、主要参考书 1.傅正义,《影视剪辑编辑艺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5 2.姚争,《影视剪辑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1 七、考试基本题型及分数分布 选择题(30分)填空题(10分)名词解释(20分) 简答题(25分)综合题(15分) 八、考试内容及要求 1.影视剪辑概述 (1)识记我国的影视发展历史; (2)影视的差异性; (3)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特性; (4)理解剪辑的形成和定位、剪辑的性质和任务、剪辑的作用和功能。本章占试卷总分11% 2.蒙太奇与影视剪辑

(1)识记蒙太奇; (2)理解库里肖夫效应、普多夫金试验、格里菲斯的“最后一分钟营救”、爱森斯坦的“敖德萨阶梯”; (3)识记各种蒙太奇的含义; (4)掌握如何运用各种形式的蒙太奇; (5)识记长镜头; (6)理解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差异; (7)理解蒙太奇与剪辑艺术的关系。 本章占试卷总分11% 3.影视片的三类剪辑手法 (1)识记画面附加技巧; (2)理解各种特技的含义; (3)掌握在制作影视节目中如何运用剪辑中的各种特技; (4)识记无画面附加技巧; (5)理解无画面附加技巧剪辑的方法; (6)掌握在制作影视节目中如何运用各种无附加技巧的剪辑; (7)识记:线性剪辑、非线性剪辑。 本章占试卷总分9% 4.镜头画面剪辑 (1)识记画面剪接点、声音剪接点; (2)理解如何准确选择剪接点; (3)掌握如何根据不同的目的,寻求适当的剪接点; (4)理解影视的时空结构、时空观、有限时空、无限时空; (5)理解时空的延长与缩短、扩大与压缩; (6)掌握各种时空的镜头组接;

视听语言期末复习

视听语言:人类创造并使用的,同时依托视觉和听觉两种感觉器官,以声音和图像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感情交流与传播所使用的语言。 视听语言三大构成主体:影像、声音、剪辑 视听语言的特殊性 电影、电视的基本语言单位:镜头;基本视觉元素:一格(帧)画面 视听语言的演变(五个) 1、单镜头影片 (1)固定机位静态拍摄:《工厂大门》1895(卢米埃尔兄弟) (2)单镜头的纵深变化:《火车进站》1896(路易·卢米埃尔) (3)戏剧性场景的记录,创造了戏剧性的叙事:《水浇园丁》1895 2、单镜头组合叙事 《不可能的航行》1904(乔治·梅里爱) (1)把事件分解成几个场景单元,通过场景组合,连接叙事 (2)对故事空间的进行压缩,把不同的地点展示的活动并列在一起,构成独特的银幕空间 3、多时空叙事 《火车大劫案》1903(埃德温·鲍特) (1)打破以往用单个镜头连续拍摄某个场景或像舞台剧一样安排镜头连接的线性叙事形式 (2)使用叙事结构,使画面有详有略,叙事紧凑,节奏流畅 4、分镜头叙事 《一个国家的诞生》片段1915(大卫·格里菲斯) (1)进一步发展梅里爱和鲍特的艺术,并使这门艺术更加完整,更加鲜明,更有效果。 (2)分解出“镜头”这单位 (3)提出了“轴线原则”与“三镜头法” (4)创造了“闪回”技法 5、法国新浪潮“跳切”革命 (1)《筋疲力尽》1968(戈达尔):米歇尔偷车杀警察后到达巴黎的片段

(2)颠覆了格里菲斯以来确立的以“流畅、无缝剪辑”等为特征的连续剪辑原则,形成了以阐述导演观念或是推进叙事、渲染情绪为主要准则 (3)镜头之间的组接不再束缚于镜头之间的匹配和剪辑的不可见性,而更加重视剪辑创造出的于镜头并列的意境和潜台词 A影视艺术 电影技术→电影艺术 技术美学→艺术美学 A1前期筹备阶段 1.选择剧本 2.组建创作班子(导演、副导演、场记、演员、摄影、摄影助理、美工、置景、 照明、录音、剪辑、服装、化妆、道具、制片、剧务) 3.分镜头剧本:二度创作(脚本) 4.分镜头剧本的格式 一个完整的分镜头要包括7大要素,这七大要素分别是镜头编号、景别、内容、对话(解说词、旁白)、音乐、音效和镜头长度。 5.分镜头剧本的创作说明 分镜头脚本不是对文学剧本的翻译,而是导演在理解文学剧本的基础上,对作品的艺术创创造。他对作品的每个镜头的拍摄方案和镜头间组接方式都予以精心考虑,并将组成每个镜头所有元素的处理方法列成表格形式。 镜号:即镜头在分镜头稿本中所处的顺序号,用数字表示。 景别:景别是拍摄过程中,由于摄像机与被摄对象的距离或采用的焦距不同而形成的,包括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但采用运动镜头拍摄时,景别会产生变化。这时景别这栏中就应注明镜头景别的初末态。 拍摄技巧:(拍摄角度和拍摄方式)推,拉摇移跟.升、降、俯、仰、甩、悬、空、切、综、短长、反打、变焦拍摄、主观拍摄。 画面内容:即用文字描述的具体画面的内容。 台词:戏剧表演中角色所说的话语。 音效:也称为效果,它是用来创造画面身临共境的真实感,如现场的环境声、雷声、雨声、动物叫声等。 音乐:注明音乐的起止位置、内容、风格等。 时长:即镜头的长短,一般以秒标明。(1min30s用1`30”表示) 备注:此栏为导演提供了一个标注特殊事项的地方特别要求. 在前面的各项中是无法表现出来的。比如拍摄的地点,时间。 6.分镜头剧本的创作特征 (1)景别具体,动作具体。例如,描述一个人搭车的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镜头:一是全景,一个男子背影,他站在一辆自行车前忙活着;二是中景,该男子鬼鬼祟祟地四处张望;三是近景,两只手在撬锁,每个分镜头都有各自的景别,由于

视听语言考试汇总

《视听语言》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10个小题) 二、名词解释(4个小题)简答题(4个小题) 第一章影像 &1.1景别 1、景别:是画面从二维平面上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直观上看也就是取景区域、画面范 围大小的不同。 2、划分景别的标准:画框中所截取的人物身体部分的多少 大景别 远景:情绪性景别,是涵盖广阔空间的的画面,以表现环境气势,画面中没有明确主体,人物所占比例很小, 抒发情感,渲染气氛,用于影片的开场和结尾;是一种概括性镜头 全景:基本的介绍性景别,表现成年人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画面,主要用来介绍环境和事物发展的整体面貌, 又称为“定位性镜头”; 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景别越小,环境占的越小,人物表现的越突出 小景别 中景:最常用的叙述性景别,展现场景局部或人物胸部以下、膝盖以上部分可以看到人物的 动作的景别。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行动、交流,生动展现人物的动作和姿态 可以看清人物的表情,是电视媒体的常用景别 近景:具有较强交流性的景别,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景别,用于刻画人物性格, 环境次要,主要突出人物面部表情。 特写:主观性强的景别,起到强调,制造悬念作用 常被用来弱化剪辑上的失误,也称为“万能镜头” 特写指以细腻来表现人物或被拍摄物体细部特征 时常用于主观镜头,表现人物主观视点 大景别小景别 远景、全景中、近、特 表现人物形体关系表现人物神态关系 空间环境描写空间环境虚写 重在环境景物的表现重在人物的表现 景别越小,动感越强,主观性越强,剪辑节奏越快

景别的剪辑规则 1.在相同的时间长度中,小景物的剪辑长度短于大景别。(常规叙事的情况下,特写用2秒左右,中景用3~4秒左右,全景则用5~6秒左右) 2.同一运动主体在相同的运动速度下,景别越小,动感越强 3.同一主体(或相似物体)在角度不变或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前后镜头的景别变化过小,会 致使视觉跳动感增强。(例如采访断点) 4.运用不同景别的镜头组合,可以实现有层次描述事件的目的。 5.利用镜头连接中景别的积累和对比效应,营造情绪氛围 (1)同类景别的镜头组合 (2)两级景别的对比连接 &1.2角度 角度:正面、前侧、侧面、后侧、背面 正面角度:镜头正对被摄主体 功能:用于介绍人或物的全貌,表现面部表情,也称“表情角度”。画面对称且稳定,能够保持和观众正面交流的关系,但缺点是画面形式呆板,缺乏立体感 前侧角度:表达空间透视感或物体立体感,充分利用画面对角线容量、扩展和延伸空间 侧面角度:表现运动、动作,具有方向感,表现动势和事物的轮廓,是正面拍摄的补充。 后侧角度:显示运动前方的内容,显示另一种空降感,有较强的参与感 背面角度:表现人与景的关系,引发关注想象,制造悬念,具有极强的参与感,表达人物的 内心世界。 平视:表达平等,客观,公正态度,符合人们平常的视觉习惯 仰视: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表示某种赞颂,敬仰;有淡化背景的作用 俯视:指镜头高于被摄对象 功能:被摄物体显得低矮、渺小、猥琐、受压迫,表示蔑视,贬义态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能表现出阴郁、压抑的情绪 顶角:表现形式感 长焦镜头:景深小,视野窄,空间的纵深感被压缩,适合呈现远处的主体细微状态,适合人 物从环境中突出出来,塑造人物形象 短焦镜头(广角镜头):景深大,视野宽表现较大范围的区域 焦距的作用:形成特殊的美学效果和风格 灯光的作用:作为摄影部门的助手,服从整个场面调度的需求 曝光,人物造型,画面结构,强调,抒情 &1.3景深与焦距 1、焦距:指从镜头镜片的中间点到能清晰聚焦的那一点之间的距离 2、短焦镜头:俗称“广角镜头”“鱼眼镜头”。景深较大,视野较宽,常用于表达较大范围的视线。 突出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夸张前景与后景之间的空间距离感,但前景的物体往往容易变形。 3、长焦镜头:又称望远镜头,景深较小,视野窄 空间的纵深感被压缩,合呈现远处主体的细微状态 4、焦距的作用: ①有助于叙事。长焦距镜头——用于指向性明确的叙事;短焦距镜头——可以同时呈现空间内更多的讯息,应用于表现复杂、丰富的叙事内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