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行动对档案战备工作的影响和要求

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行动对档案战备工作的影响和要求

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行动对档案战备工作的影响和要求
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行动对档案战备工作的影响和要求

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行动对档案

战备工作的影响和要求

李恩学、刘运泉、宫岩

人类进入21世纪,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战争的威胁一天也没有减少,战争不仅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积累的物质财富,也严重地摧残着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档案作为人类历史的珍贵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任何损坏都可能是无法挽回的。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相继问世,并用于战争,深刻地改变了战争形式,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战争效能,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战争的破坏程度。因此,作为档案部门,如何在未来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确保档案的安全,做到“平时保得住、战时用得上;战时保得住、服务能保障”,从而为“打得赢”提供及时、快捷的信息服务,是我们军队档案工作者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特点

信息化战争,是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主要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以信息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而进行的战争。信息化战争以其军队人员知识化、武器装备

智能化、作战编成一体化、战场要素数字化、作战方式精确化、作战空间多维化以及后勤保障集约化等鲜明特点,构成了与机械化战争的本质区别。体现在制胜因素上,主导战争胜负的是信息能力,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就能够更多地掌握战场上的主导权;体现在作战方式上,非线式、非接触作战将成为未来作战的主要方式;体现在作战目的和手段上,实现作战目的更强调精确地运用“硬”、“软”一体手段,打击敌作战系统的关节点,瘫痪敌整个作战体系;体现在对抗方式上,体系对抗成为战场对抗的基本特征,各种力量的一体化作战成为基本作战形式。随着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在战场上的综合运用,陆、海、空、天、电磁等各种复杂的战场空间相互联结、照应、重叠,形成了全方位、高立体、全领域、多层次的战场空间,军事行动扩展到整个地面、海洋乃至外层空间,使战场空间越来越广,反应速度越来越快,战场时间越来越短,打击精度越来越高,战争的破坏程度也越来越大。

二、战争对档案的破坏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冷兵器战争,还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每次战争对档案的破坏都是空前的,也是无法弥补的。而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又无

时不充斥着战争。从世界各国古代改朝换代火拼到近代疯狂掠夺的侵略战争,从现代争取和平与解放的正义之战到打着“正义”的旗号到处狂轰滥炸的霸权行径,这大大小小的数万次战争,都使大量珍贵档案资料在炮火中化为灰烬。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期,以法西斯德国为代表的轴心国,就有计划地掠夺了被占领国家的大量档案。在1938年3月德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后,从布拉格中央档案馆运走1800卷重要档案。同年9月侵占波兰,将波兰军事档案馆、华沙近代文件档案馆馆藏军事档案运回德国;波兰在二战期间共损失了73%的档案。1940年,法国马其诺防线的十几吨档案和参谋部的全部档案均落入德军之手。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意、日本本土遭到大规模轰炸,大批档案毁于战火。德国由于错误地估计形势,未采取转移档案的措施,因此,仅帝国档案馆就有一半的档案化为灰烬。意大利战前虽有准备,但战事发展出乎意料,从1941年起,英国空军多次轰炸意大利各大城市,许多档案馆毁于战火,米兰档案馆化为灰烬。意大利投降后,意大利档案又遭到德国的报复性破坏和掠夺,如波兰的档案在疏散后被德军发现,结果866箱档案被付之一炬,其中有保存数百年的54000张珍贵的羊皮纸档案。鉴于二次世界大战

对各国的文化财产的损坏和掠夺,1945年后,国际组织专门制定了在战争中保护文化财产的国际公约。但是在强权政治的国际社会中,一些强权国家往往在对自己有利时高擎国际公约,一旦对自己不利,就视国际公约如废纸。过去的德国法西斯是如此,今天的霸权主义国家依然如此。科索沃战争,在北约强大的空袭中,南联盟50多座档案馆遭到破坏,大批国家机关档案被炸毁。当年4月3日,南斯拉夫档案馆馆长波波维奇在一项声明中痛心疾首地

披露:“原以为是个非常安全合适的地方,却不想在一次空袭中被炸毁,这不仅是南联盟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宝藏中无可挽回的重大损失。”2001年阿富汗战争,塔利班当局不仅丧心病狂地摧毁了喀布尔的博物馆和巴米杨大佛,还焚烧了国家公共图书馆。该馆馆长拉迪夫〃贝德拉姆在巴黎接受采访时说:“2001年8月12日是我一生中最难过的一天。那天早晨,我看见数十个肩扛火箭筒的士兵,先向录像室发射了火箭,又向电视系统开枪扫射,并破坏了中心馆藏的所有文物书稿,致使55000册藏书,其中一些是几个世纪甚至是十几个世纪之前的罕见文稿葬身火海。”

由此可见,战争对档案的破坏是巨大的,任何一次战

争都可能对档案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更何况现在天下并不太平。所以,我们必须树立忧患意识、战备意识,早做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战争一旦来临,使档案少受损失或不受损失。

三、怎样确保战时档案安全问题的思考

对档案进行保管和利用是档案工作的双重职能。“保”是“天职”,“用”生“活力”,“保”是基础、是条件、是保证,无论平时还是战时,如果“保”的问题解决不好、处臵不当,“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此可见,保管好档案在档案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臵。尤其是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怎样才能保得住、管得好、用得上,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树立战备意识,增强做好战时档案安全的紧迫感

当今世界,虽然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但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早就把我国作为主要对象,千方百计地加以遏制,并逐步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我们的周边地区也不安宁。种种迹象说明,我国的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居安思危,首先我们要从思想上树立战备意识,增强做好战时档案安全

的紧迫感。

一是加强战备教育,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军队档案工作者大多未经历战争的考验,对战场环境、战争的突然性和战争的残酷性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尤其是1985年以后,我军建设从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的建设轨道上来,讲和平因素多了,讲战争因素少了,长期的和平环境,使部分同志滋生了和平麻痹思想,弱化了战争准备的紧迫感,失去了忧患意识。近几年来发生在中东地区的几次局部战争,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天下居安,忘战必危”,这是一条血的教训。作为一名军人,要充分认清我军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转变,并不意味着“建和平军”;军队不搞临战状态,并不等于不做应付突发性事变的军事斗争准备;遏制战争,准备打仗,永远是军人的职责。作为一名军队档案工作者,就要密切关注未来战争对我军档案工作的影响,深入研究战时档案工作的安全问题,自觉增强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真正做到常备不懈,防患于未然。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战备教育,要通过岗位练兵、战时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提高档案人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应急能力,努力培养一支思想好、业务精、反

应快的档案工作队伍,以确保战时档案信息的完整与安全。

二是树立“一盘棋”思想,克服打仗与已无关的模糊认识。目前,在档案队伍中,有的同志认为,未来作战有一线部队冲锋在前,我们只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高技术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战场重心已由“地面”转入“天空”,交战方式由“短兵相接”转变为非接触性作战,空袭和远距离精确打击已成为作战的主要样式,现代战争已无前后方之分。档案馆一般都身处于机关院内,最有可能成为对方重点打击的目标。所以,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克服这种模糊认识,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和前后方“一盘棋”的思想,关注档案命运,心系档案安危,自觉加强对高技术战争知识的学习,研究和探讨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制定好战时档案安全应急预案,无论平时还是战时,都能真正做到“军事斗争准备需要解决什么重大现实问题,档案信息服务就突出什么主题;军事斗争准备工作推进到哪里,档案工作信息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军事斗争中心任务和重大行动调整到哪里,档案工作信息服务就主动保障到哪里;为首长、机关、部队提供快捷、准确、周到的信息服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只有筑牢随时打仗的思想基础,做到“眼高、手实、坚定不移”,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在未来战争中确保档案万无一失。

(二)制定应急预案,切实抓好落实

《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条例》中明确规定:“军队档案工作必须坚持平战结合,适应平战转换的要求。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制定战备方案,遭遇突然袭击或者突发事件,应当根据上级指示的战备方案,适时组织档案转移,确保档案安全。”

长期以来,应该说我们对档案的安全防范工作还是非常重视的。早在六十年代就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对各类战备物资的处臵办法,制定了适合军队档案工作特点的“平战结合”、“三分四定”、“前馆后库”等行之有效的方针、办法和措施。各单位也都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战时档案转移的应急预案,诸如,人员的组织、车辆的安排、转移地点的落实,战时哪些档案需要携行,哪些档案需要就地封存,哪些档案需要战时销毁等。问题是这些预案大多是纸上谈兵,很少进行实际的演练,更缺少实践的检验。尤其是随着档案“以利用为中心”观念的提出,“前馆后库”的格局已名存实亡。有的单位虽然还

有后库,但是由于受人员编制、经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已无人看管;有的年久失修,已形同虚设,根本无法使用。面对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怎样确保档案安全,是我们必须面对和着力研究解决的问题。

我们认为,根据现代战争的特点,如果照搬60年代那种大搬迁的作法,无疑是把自己进一步地暴露给对方,成为对方追逐打击的目标,这样将给档案安全带来灭顶之灾。但是又不能按兵不动,坐以待毙。我们认为比较可行的办法:一是以档案馆原址为依托,就地修建或扩建地下库房,尤其是新建和待建的档案馆,在设计规划中,要作为重点内容考虑其中,这样遇有紧急情况,档案原件就可以就近转入地下库房;二是各档案馆基本都在机关院内,六、七十年代为了备战,机关院内都修建了大量的人防工程,我们也可以对部队人防工程进行改造,建成战时档案库房;三是为适应现代战争需要,档案战时库房也可以和战时地下指挥所建在一起,这样即方便首长、机关利用档案,又可以保证档案安全;四是可以考虑对现有的部分条件比较好的后库,进行有重点的保留,纳入设防工程计划,由全军统一规划、妥善修复、统一使用。综上方法,是把平时的档案管理与战时的隐藏、防护结合起来兼容前馆与

后库的双重功能,形成“平战一体”管理档案的新模式。其好处:一是遇有突发事件可以就地转移,确保档案安全;二是可以节省长途转移过程中付出的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三是可以避免原件转移途中的损坏,有利于对档案原件的保护;四是地下库房密闭性好,具有良好的保温、保湿、防震、防火等功能,能适应恶劣的战场环境;五是利于保障战时首长与作战部门对档案信息的使用;六是可以节约经费,做到少花钱、多办事。

同时,要根据“三分四定”的原则,国家和军队要尽快制定档案分级管理办法,平时严格按等级分类管理,战时可随时分轻重缓急进行安全转移;各级档案馆要建立档案珍藏室,对重要档案进行重点保护,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保证这些档案能够迅速转移。

(三)利用缩微摄影技术实行多套保管、异地存放

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已使地球上没有任何绝对

安全的地方,就连美国的世贸大厦也在恐怖分子的袭击中化为灰烬。由此可见,档案馆也绝非是万无一失的保险箱和与世隔绝的安全岛,一旦天灾人祸降临,档案就可能会一焚俱焚。实行“多套保管、异地存放”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档案或档案信息留有备份,一旦遭遇突然袭击或天灾人

祸,也不至于全部被毁,造成单位历史发展的空白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缩微摄影技术在档案部门的

应用,对档案和档案信息进行“多套保管、异地存放”已有可能变成现实。到目前为止,我们认为,保存档案信息最安全、最可靠的方法,仍然是缩微摄影胶片。

1.缩微胶片具有法律凭证作用

缩微影像的模拟特性可以使缩微品保持原件的本来

面貌,反映的信息真实可靠、并且不易篡改。1990年11月,国家档案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其中第21条规定:“各级各类档案馆提供利用的档案,应当逐步实现以缩微品代替原件,载有档案收藏单位法定代表人的签名或者印章标记的,具有与档案原件同等的效力。”这就为档案原件的再生性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2.缩微胶片存储信息安全可靠

缩微胶片记录的是光学影像,阅读这种影像对设备的依赖性小,在最困难的时候有一个较高倍率的放大镜就可以阅读,这样就为战时使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由于缩微胶片具有较长的保存时效,据美国影像持久研究所对胶片实施人工老化实验表明,醋酸片的寿命可达100年,聚脂片的寿命可达500年以上。用这样的缩微胶片制成的缩微

品基本可以达到一劳永逸的目的。

3.缩微品体积小,转移起来非常容易

一个馆藏几万卷的库房档案,缩微后,只要一至两节档案柜就可以存放,如果一旦发生战争,转移起来非常方便。由于缩微品可以多代拷贝,我们不妨多备份一套,一旦战时需要,就可以随时提供使用。

凡此种种,可以看出档案缩微无论是平时对档案原件的保护,还是战时的信息转移,较之其他技术都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军队档案缩微工作起步于80年代初,二十几年来,在军队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档案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组织下,军队档案缩微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研究制定了适合军队档案缩微工作特点的多项国家军用标准,实现了档案缩微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建立了符合军队档案缩微工作实际的工作流程,使缩微工作更加合理顺畅;总结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培养了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军队档案缩微工作队伍;逐步形成了一个设备比较齐全、操作比较规范、管理比较科学、标准比较统一的军队档案缩微工作体系。尤其是“九五”期间,全军24个档案馆中有19个档案馆配臵了成套的缩微设备,总投资800

多万元,缩微拍摄档案7000多万画幅,为军事档案信息的再生性保护奠定了基础。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缩微技术是一项再生性保护技术,消耗材料投资大,见效慢,加上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冲击,许多档案部门已把主要精力全部投入到档案数字化建设之中,而忽视或放弃了档案缩微工作,致使大批缩微设备闲臵,大量档案缩微品的保护工作受到影响。这种顾此失彼的现象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我们认为:一是档案业务指导部门必须在年初工作计划安排中,进一步强调档案缩微工作的重要性,并对各档案馆每年要完成的缩微品进行任务定量;二是各档案馆要充分认识缩微品在档案保护工作中,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工作,在人员、经费和时间安排上应给予重点保证和足够重视;三是各业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档案缩微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加大对专业人员业务培训的力度,并作为一项长期的考评项目,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以确保军队档案缩微工作健康发展。

(四)运用数字容灾备份,保护档案数据安全

“十五”期间,全军档案工作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加强了档案数字化建设,到目前为止,已扫描档案全文1.4

亿多页,建立了基于网络环境下多门类、多专题的档案信息数据库,使全军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未来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怎样保证这些数据的安全,则是我们必须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1993年,美国世贸中心大楼发生爆炸,给了我们很大启示,爆炸前,约有350家企业在该楼中工作。1年后,再回到世贸大楼的公司变成了150家,有200家企业由于无法存取重要的信息系统而倒闭、消失。IBM公司做过统计,计算机系统如果一个小时不能正常工作,90%的企业还能生存;如果一天不能正常工作,有80%的公司将倒闭;而如果一个星期系统不工作,没有一家公司能幸免生存。企业的倒闭或许还牵涉不到国计民生,但作为为首长机关决策提供信息保障的军队档案部门来说,没有对容灾备份的认识,一旦灾难爆发,不能及时提供相关信息,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抓紧进行军队档案数据的容灾备份,已是当务之急。

建立容灾备份系统会涉及到多种技术,如SAN或NAS 技术、远程镜像技术、虚拟存储、基于IP的SAN的互联技术、快照技术以及自动化与智能化恢复系统等等。军队各档案馆在选择容灾备份等级和模式上,没必要照搬金融、数据中心等实时备份的容灾模式,应从档案数据特点、

技术和资金等因素来确定。

从军队档案特性来看,由于大部分为历史档案,数据相对来说是静态的,各档案馆最为关注的是RPO即数据的损失和恢复情况,对于恢复的时间,RTO不会特别强调实时备份和分秒级恢复。军队档案馆容灾备份的重点是保障数据备份环节,据调查,许多单位都采用光盘、磁带和移动硬盘等形式的离线式备份,以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来实现数据库的容灾备份。虽然这些备份足能应付简单的宕机或小的破坏,但适应抗击大的灾难和经受战争的考验还存在一些问题,如:

磁带的缺陷。面对灾难、面对战争,存取磁带信息的能力可能受到限制,甚至完全丧失。由于磁带本身抗毁坏性能差,磁带机设备单一,驱动操作依赖备有安装驱动程序的计算机设备等因素,在复杂的情况下有效恢复磁带数据的直接读取将会很困难。

光盘的局限。现在每个档案馆都有1-2T的数据量,以现在的VCD-R 或DVD-R的容量装载,今后光盘的使用和管理会更多的依赖计算机、光盘柜等附属设备和软件。另外,光盘内容的存放是以全宗+年度形式存放,会涉及到同一个问题的内容分布在许多光盘上,不便于单独使用。

备份数据的应用。军队档案数据是在特定的安全数据库环境下运行的,有的是本馆加密的数据,完全依赖其保密安全环境,如果环境遭受毁灭性破坏,系统环境的恢复将占RPO的全部恢复时间很大比例,其难度比数据恢复还要复杂。

异地的距离。通过汶川地震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异地备份的合理距离是多少?过去的异地仅局限在不同机器、不同房间、不同的办公地址,并没有真正考虑地理位臵的异地。而战争是多方位的,一个安全的异地,我们认为应该扩大到一个战区或战区之外。

网络的依赖。各档案馆信息的应用系统大都是基于网络的环境,过多的是依赖网络,不论是馆内的局域网,还是军队的综合信息网,一但网络出现问题,一切都将瘫痪。信息化战争对网络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如2007年,台湾海峡光缆震断事件就提示着人们,即使只是中断互联网络,就能使许多机构陷于瘫痪。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建立适应军队档案特点的容灾备份模式,应考虑以下几点:

在方式上:实行基于移动应用型数据硬盘备份。根据档案的特性,数据容灾备份应以静态的冷备份为宜。但这

种备份不应是被动、简单的拷贝复制,而应该是能在最简单、最普通环境下自身带有存储、检索、利用功效的,是即插即用式移动硬盘备份。通过采用大容量的移动载体,将全文数据、目录数据及检索程序打包在一起,当需要的时候,直接通过USB接口直接插入普通的计算机单机就能正常使用,战时连接一个普通的笔记本就能满足临时使用。

在内容上:可选用多种多套存放形式。如由常规的以全宗-年度-机构存放的体系,转为以专题或全宗-机构-年度为存放顺序的体系,以解决战时或重要情况下的某一类急需信息的恢复和利用。

在装具上:选用安全存储盒或硬盘存储盒。如选用一种很实用,并有密封防水、防火等级的安全存储盒,可以存放磁盘、光盘和磁带等多类介质。这种存储盒,有的还带有一个简单的信号发射装臵,如果被埋在地下可以遥控启动发射装臵,方便搜寻,不易丢失。

抓紧建立军队档案数据容灾系统是大势所趋,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需要坚持的原则是:

一是要搞好顶层设计,在整体筹划中总揽全局。建立军队档案数据容灾系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

观念的更新、理论的支撑、技术的依托、标准的导向、经费的支持、制度的规范和人才的保证。应由总参办公厅保密档案局亲自领导,研究制定全军档案数据信息安全备份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是要统一标准,实现资源共享。必须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法规和标准,从系统的建立到使用,从系统的维护到管理,从信息存储到开发利用,都应用标准加以规范,从而实现系统的安全、稳定、兼容和共享。

三是整合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做好灾难性备份系统,数据大集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灾难性备份系统的建立需要耗费很大的资金,如果每一个战区都建立一个灾难性备份中心,代价是很难承受的。有效的解决办法是整合目前的资源,建立全军性的数据集中系统,即全军档案系统建立一个综合灾备中心,这样既可以减少灾难备份系统建设的成本,又可以实现集中管理,集中维护,有效避免各自进行备份而导致的各自为政、管理不统一的问题。

当今世界并不安宁,局部战争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作为军队档案工作者,不仅要研究怎样为“打得赢,不变质”提供优质、快捷的信息服务,更要研究在战时怎样“守

得住、保得全、跟得上”,要根据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对档案战备的影响和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并认真抓好落实,真正做到常备不懈,防患于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辱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该文为全军档案系统防范应对突发情况工作研讨课题,原载《解放军档案》2008年第4期、获空军军事理论研究优秀论文三等奖,课题组成员署名:李恩学、刘运泉、宫岩、郭建勇、王璐、周丽娜)

公司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公司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我公司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根据山西省企业科技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求,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以需求为导向,以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建立档案信息网络,提高公共服务;积极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进程,促进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公司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二、奋斗目标 积极推进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全面推进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数字化建设,建立电子档案管理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模式,开展档案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以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1、配备和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使归档文件和档案管理向数字化、现代化发展。 2、电子文件归档,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取得较大的进展。 3、室藏档案数字化向档案信息网络化转化,使档案信息资源传输网络化、服务在线水平得到提高,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4、形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规范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利用行为。 三、主要建设任务 根据现有条件和工作需要,拟采取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建设三步走: 第一步:完善档案信息化基础设备。全面配备输入设备(计算机、高速扫描仪)、打印输入设备(打印机)、复印设备(复印机)、海量存储设备(硬盘、光盘设备、绘图仪器等),同时配备档案管理应用软件,使档案归档、管理现代化。 第二步:对档案室藏档案和资料条目录入计算机,并建立机读目录数据库,实现计算机编目和检索查询利用,逐步实现从文件的形成、公文管理、归档到档案的保管、管理利用的全面电子化和数字化存储,实现无纸化办公。 第三步:利用局域网,根据使用需要逐步与向公众网上开通档案信息,建立网页或网站,依托网络平台,对外发布公司档案信息或查询外界档案信息,形成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四、主要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档案信息建设领导组及办公组织机构,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分工负责,责任到人,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2、完善和规范标准 制定统一的电子文件归档,档案信息管理标准,完善电子文件的安全保障措施,以确保档案网络化给档案信息安全带来负面效应。 3、增强资金的投入 为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发展,公司在全力自筹资金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多方的重视和支持,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良好的资金保障。 4、提高队伍素质 (1)、积极选派专兼职档案员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组织各部门兼职档案员进行信息化知识培训和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切实提高有关业务人员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术技能,以不断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

信息化战争概述

㈠信息化战争概述 ⒈基本含义: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控制、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瘫痪和震慑作战,夺取信息优势和制信息权。使用信息化武器系统是信息化战争重要特征。在战争中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并主导战争进程,才能称之为信息化战争。 ⒉信息化战争萌生与发展: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标志着信息化战争开始萌生;⑵1991年1月17日发生海湾战争是信息化战争萌生期;⑶1999年3 月24日发生科索沃战争是信息化战争进入成熟期开端;⑷信息战争发展。信息化战争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最终要形成以数字化作战单元和数字通信、网络链接和智能支持为一体战争形态。 ▲在科索沃战争中,成功地使用了C4ISR系统。(C4ISR是指自动化指挥系统,是美国开发一个通讯联络系统。C4表示Command—指挥、control—控制、communication—通信、computer—计算机,I 表示intelligence—情报,S表示surveillance—监视,R表示reconnaissance—侦察)。 ▲2000年7月,西方7国及俄罗斯国家元首在日本冲绳召开信息化首脑会议,颁布了《全球信息社冲绳宪章》,将人类社会正式称为“信息社会”。 ⒊信息化战争构成要素 ⑴信息化武器装备(物质基础)。它对作战影响主要表现在:联合、控制、精确、快速等四个方面。 ⑵信息化战争作战力量,它分为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正规力量与非正规力量、结构力量与行为力量。通常包括陆上作战力量、海上作战力量、空中作战力量、导弹作战力量、空间作战力量、信息作战力量等。 ⒋信息化战争作战力量发展趋势:⑴作战力量小型化、合成化。建设便于灵活组合中小型、多功能、模块式部队;⑵作战力量呈现出高科技型特征。高智力型人才要素、高科技型物资要素和高技术含量信息要素是构成信息化战争作战力量基本要素。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人仍然是决定战争胜负重要因素,只是“人”素质内涵发生了变化;⑶数字化部队成为军队战斗力新增长点。数字化部队和网络化战场是信息化战争两大支柱;⑷无人化作战平台大量使用;⑸隐形化武器装备强劲发展;⑹智能化武器装备将在信息化战场大显身手。人工智能技术将形成一个庞大智能化武器家族,为未来智能化作战提供新物质技术基础;⑺新概念武

浅谈档案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

浅谈档案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信息化和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建设也逐渐变成了可能,本文首先对档案相关概念、信息管理重要性做了必要的说明,其次针对目前分公司在档案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关的策略意见。 关键词:浅谈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档案信息化概念及开展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一)档案信息化概念。档案信息化,就是在相关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为公司提供服务,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档案实体为重心向以档案信息为重心转变的过程。就中国石油湖北**销售分公司来讲,档案馆的建立和完善对传承石油文化,承载公司自建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对公司的长远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起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开展信息管理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在公司经营管理工作各领域中应用广泛,电子信息传输、电子公文、各类管理系统、应用程序的数字化等,使得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档案现代化管理和信

息化建没,成为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分公司档案的建设及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将影响着档案利用的好坏和保管时间的长短,对档案信息资源加以管理是传统档案管理的必然进步,是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档案开发利用,实现服务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有效渠道。 二、分公司档案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问题 1.各部门档案管理的意识薄弱,对重要文件、资料和凭证的归档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部门主任对本部门档案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对本部门档案疏于管理,而一些文件形成者对档案移交归档认识不足。一些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分类存放和档案归档的及时性上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工作,而是通常性的进行集中办理。 2.虽然在各部门建立了兼职的档案管理员制度,也对相关建档、录入标准进行了讲解和培训,但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人员上,却是贯彻不力,归档意识淡薄。通过档案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文件形成者、领导者的档案质量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档案管理制度规范融入管理系统之中,使之成为分公司档案管理的自觉行为,从而提高高校档案管理质量。 (二)技术层面的问题 1.档案系统的传输速度较慢,网络安全也是关系着档案系统

论基层烟草分公司内部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论基层烟草分公司内部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最近几年是我国档案事业变化最大和变革最快的一段时期,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滞后于技术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基层烟草分公司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地改进措施。 标签:基层烟草分公司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对策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在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现科学和高效的档案管理是当前的新要求,也是档案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的有利时机。在档案管理中运用计算机技术,是档案管理工作走向办公自动化的必由之路。而且,把计算机技术运用于档案管理中,是高科技对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提升,它具有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所不具备的明显优势,比如,可以快速的进行信息检索,准确的查找需要的资料,可以存储海量的信息,使用周期较长,对信息的保密性好,管理的成本较低等,这些优势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将档案工作人员从传统的繁琐的手工作业中解放出来,提升了管理的水平,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在档案管理中的投入,改变了我国档案管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使档案部门的管理走上科学化、现代化、精细化的管理道路。 1 基层烟草分公司档案管理的现状 1.1 档案材料不够精确 因为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再加上部分人员工作态度主观随意,由于一些单位、人员的工作经常变动,导致基层烟草分公司档案的记录时常中断,缺乏统一性,有的甚至出现信息错误,档案的不完整性使档案管理没有权威。 1.2 档案管理的硬件落后 基层烟草分公司的档案室大多设备不到位,没有实行电子联网,依然用手工操作的方式进行档案检索和利用,多样化的档案信息无法实现网上共享。 1.3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档案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规范性,需要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技能。然而,一些基层烟草分公司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工作技能,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有的兼任多份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对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 2 提高基层烟草分公司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2.1 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浅谈信息化战争

浅谈信息化战争 摘要:随着社会变革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战争将成为21世纪中的主要战争形态,从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这几场局部战争中也可以清楚的看出。我国要在正确认识信息化战争的基础上,加速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从而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增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化战争应对国防建设 一正确认识信息化战争 (一)定义与内涵: 所谓信息化战争,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以大量装备和使用信息化装备的信息化军队为主体,以信息化战争理论为指导,在陆、海、空、天、信息、认知等六维战略空间中,在信息化网络化战场上展开的一夺取制信息权为核心目标,以信息对抗和知识对抗为主要对抗手段,附带杀伤破坏减到最低限度的多军兵种一体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与其他战争形态存在较大差别,不可混淆。首先,虽然信息化战争与高技术战争本质一致,但是其区别也是明显的,一是所依赖的军事技术不同,信息武器是高技术武器的核心,信息化战争具有时代代表性,是高技术战争的核心内容。其次,信息化战争与机械战争有联系与区别,信息化战争是由机械化战争发展而来,信息化战争并不排斥机械化,而是继承、发展和革新了机械化。再次,信息化战争与信息战争、信息时代的战争、信息战、信息作战、网络站等概念也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二)基本特征: 1、信息成为战争的主导因素:不同的战争形态,战争体系中的制胜要素的不同的。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化”是核心,是关键,是信息时代战争的根本标志和主要特征。首先,信息已成为武器系统可军队作战效能的“倍增器”。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左右着武器装备战斗力的的释放效能。其次,信息优势成为信息化战争制胜的根本条件。信息优势对战争进程的影响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全面准确实时的情报信息将成为战争制胜的核心和基础;二是获取和保持信息优势将成为制胜的关键行动;三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高效运用时制胜的根本保证。再次,军事信息系统成为战争指挥与控制活动的基础, 2、战争行动在多维化战场空间同时展开:20世纪之前的战争基本是在陆地和海洋进行,战场是平面的、一维的,一次大战后期开辟了天空战场,后来电磁空间又成为独立的战争争夺空间。至今,六维战场空间形成了,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空间形态由以陆、海、空、天、电磁等为主体的实体空间,向以网络,人的认知领域等为主体的虚拟空间。在信息时代,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的安全,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是否有能力夺取“虚拟领土”,是否有能力管辖好属于自己的“虚拟领土”。 3、信息化战争的体系与体系的一体化对抗:作战力量一体化,作战行动一体化,作战指挥一体化,综合保障一体化。总之,信息化战争中必须坚持一体化对抗的原则,搞好各个领域、各种作战力量、作战空间、作战行动和作战手段的协调配合,使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攻防手段、战场空间、信息情报都实现一体化,以整体力量制胜敌人 (三)发展趋势: 传统的战争内涵将得到极大的拓展:从战争目的来看,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战争双方主要是针对人力,土地,能源,矿产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有形资源的争夺与反争夺,而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最终目的将发生异化,将向争夺信息,知识等无形资源转变。从战争主体来看,传统的机械化战争是国家之间的较量,战争的主体是军队。而未来信息化战争时代,

信息化战争概述资料讲解

信息化战争概述

㈠信息化战争概述 ⒈基本含义: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控制、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瘫痪和震慑作战,夺取信息优势和制信息权。使用信息化武器系统是信息化战争重要特征。在战争中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并主导战争进程,才能称之为信息化战争。 ⒉信息化战争萌生与发展: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标志着信息化战争开始萌生;⑵1991年1月17日发生海湾战争是信息化战争萌生期;⑶1999年3月24日发生科索沃战争是信息化战争进入成熟期开端;⑷信息战争发展。信息化战争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最终要形成以数字化作战单元和数字通信、网络链接和智能支持为一体战争形态。 ▲在科索沃战争中,成功地使用了C4ISR系统。(C4ISR是指自动化指挥系统,是美国开发一个通讯联络系统。C4表示Command—指挥、 control—控制、 communication—通信、 computer—计算机, I 表示intelligence—情报,S 表示surveillance—监视,R表示reconnaissance—侦察)。 ▲2000年7月,西方7国及俄罗斯国家元首在日本冲绳召开信息化首脑会议,颁布了《全球信息社冲绳宪章》,将人类社会正式称为“信息社会”。 ⒊信息化战争构成要素 ⑴信息化武器装备(物质基础)。它对作战影响主要表现在:联合、控制、精确、快速等四个方面。

⑵信息化战争作战力量,它分为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正规力量与非正规力量、结构力量与行为力量。通常包括陆上作战力量、海上作战力量、空中作战力量、导弹作战力量、空间作战力量、信息作战力量等。 ⒋信息化战争作战力量发展趋势:⑴作战力量小型化、合成化。建设便于灵活组合中小型、多功能、模块式部队;⑵作战力量呈现出高科技型特征。高智力型人才要素、高科技型物资要素和高技术含量信息要素是构成信息化战争作战力量基本要素。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人仍然是决定战争胜负重要因素,只是“人”素质内涵发生了变化;⑶数字化部队成为军队战斗力新增长点。数字化部队和网络化战场是信息化战争两大支柱;⑷无人化作战平台大量使用;⑸隐形化武器装备强劲发展;⑹智能化武器装备将在信息化战场大显身手。人工智能技术将形成一个庞大智能化武器家族,为未来智能化作战提供新物质技术基础;⑺新概念武器装备将在信息化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⑻作战力量一体化将成为信息化战争作战力量发展最高境界。 ⒌信息化战争基本作战样式:信息化战争则是以信息获取权、控制权和使用权为核心进行争夺,其基本作战样式有:⑴制信息权争夺战。⑵指挥中枢瘫痪战。⑶战争结构破坏战。⑷心理系统瓦解战。⑸战争潜力削弱战。 ▲信息化战争中作战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作战内容:一是物理层面作战,以物质摧毁和消灭有生力量为主要内容;二是信息层面作战,以控制信息基础设施和电磁频谱为主要内容;三是心理层面作战,以瓦解人意志和情感为主要内容。三个层面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信息化战争形态各异作战样式。

新形势下的人民战争

新形势下的人民战争 姓名:时美换 摘要:以精干的常备军为骨干,又要以强大的后备力量为基础。只有把这两种 力量结合起来,才能凝聚和带动一切力量,一旦有人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我们就坚决以正义的反侵略的人民战争来对付它,坚决把敢于来犯之敌消灭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关键词:战争、美国、海战、空战、挑战、技术、精兵、合成、高效 我曾在一本军事杂志上看到这样一段话:有一种观点认为,人民战争是过去战争年代的产物,已经不适应现代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的要求了,倘若还抱着人民战争的老观念不放,就要吃大亏。从近年来的几场局部战争来看,这似乎有道理:1986年3月24日,美国以打击恐怖活动为名,对利比亚进行了一次军事打击,代号“黄金峡谷”。美国的空袭行动从15日凌晨1时54分开始至2时12分结束,前后持续时间为18分钟。共出动海、空军飞机150多架,共投掷炸弹150多吨,完全按照“黄金峡谷”计划炸毁了预定的5个目标。18分钟摧毁了一个国家的防空力量;2003年3月20日,以美国和英国为主的联合部队宣布对伊拉克开战。联合部队经过两个星期的战斗,英军首先控制了伊拉克南部的石油重镇、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斯拉。战争爆发大约三个星期之后,美军顺利进入巴格达市区,途中并没有遇到任何顽强抵抗。期间,美国陆军第三机步师更是创造了日推进160公里的战争奇迹。但是这种看法,过分夸大了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对人民战争带来的挑战,而没有看到人民战争面临的新机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仍然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人民战争,但要结合新情况、新要求,研究和发展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在这个重大的问题上,我们要客观正确的分析,诚然,海湾战争以来的各次战争表明,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是非常激烈的。可以预计,像我们这样的大国,敌人一旦对我发动战争,从一开始就大规模派兵跑到我们国土上来打仗的可能性比较小。敌人最有可能首先还是利用高技术的精确制导武器、远程作战飞机进行空袭,实施相对独立的海战、空战。应付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现阶段我们确有困难和短处。然而,现代高技术战争形态变了,但战争的本质没有变,人仍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我们真正的优势还是人民战争。我们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人民战争的许多有利条件,如:我国良好的地理条件,深厚的战争潜力,相当规模的常备军,有限的核反击力量,丰富的人民战争经验,还有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的军事斗争提供了更加雄厚的物质技术保障,等等。在北约空袭南联盟时,弱小的南联盟军民不畏强暴,英勇抗战,击落了包括美国人自诩“击不落”的F117A隐形战斗机在内的61架北约飞机,以及无人驾驶飞机30架、直升机7架、巡航导弹238枚。可见,南联盟的人民战争给北约军队沉重的打击;伊战中,伊军被迅速击垮之后,抵抗组织的游

《档案管理信息化 浅谈档案管理信息化》

《档案管理信息化浅谈档案管理信息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计算机越来越深入到我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及生活中,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作。档案管理系统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的一种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档案是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标、音像及其其他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它是一种信息资源,是信息和载体的统一体。然而,许多单位档案存在数量冗多、保管条件差、查找利用率低、管理人员知识单一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如何才能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呢。笔者认为,必须从增强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加快硬件设施建设、创建规范的管理机制和建设复合型的管理队伍这四个方面着手。 一、更新观念,增强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 管理观念现代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灵魂。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首要内容是管理思想的现代化。如果档案人员没有现代化意识,就会影响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没有档案管理观念现代化,即使有一流的档案保护和管理设施,不能称其档案管理现代化。在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档案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的观念,建立与时代合拍的档案意识,切实转变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对档案管理轻利用、等客上门、封闭保守等思想观念,实现档案管理的被动式服务为主动式服务,将封闭式服务转化为开放式服务,使档案工作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加快硬件设施建设,实现装备和技术的现代化

要及时配备档案管理现代化所必有的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互联网设备等现代化办公设备,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缩微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加速实用、通用软件的研制,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处理步伐。为此,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的投入的力度,档案部门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同时,档案部门要充分利用存有大量档案资源的自身优势,挖掘各方面潜力,重点加强档案的提供利用工作,及时开发出丰富的档案信息以满足社会各界的需要,将各类档案的潜在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而现代化技术及手段在档案部门的广泛运用,又将为档案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将极大地提高档案利用工作的水平,创造出更为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档案工作现代化的继续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三、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为明晰相关责任,保障网络及数据的安全运行,还需要从实际出发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 创新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部门应制定适应信息化建设的档案管理制度。一是健全和完善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和技术规范,细化电子档案工作环节和步骤;二是制定必要的安全措施,特别对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统一档案管理标准。标准规范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档案管理标准化包括:档案整理标准、统计标准、服务标准、各项技术标准等,它是衡量工作效率高低的尺度。如果没有这些标准,档案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就无法建立;如果各单位档案部门不按统一

浅析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浅析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摘要】档案信息电子化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档案工作必须增强全局观念,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落实创新服务手段,不断拓展服务领域,积累经验完善措施,提升档案事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为社会和谐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关键词】企业档案;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目前,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快速发展,档案信息建设也成为档案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应当说,信息化为档案事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档案事业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提高档案信息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因此,如何抓住信息产业发展的机遇,充分发挥档案信息来源的优势,是摆在每个档案工作者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1.目前档案信息电子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档案软件没有信息管理功能,缺乏通用性。档案部门使用的计算机规格型号不一,各自开发的软件不能互用,并且没有一个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 (2)目前还没有一个达到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档案系统,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形式各行其是,层次不一,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 (3)标准化、规范化档案工作有待提高。由于历史原因,档案业务基础差,案卷质量不高,特别是各类档案的著录细则相容性不强,系统软件移植性差;档案自动化工作尚无统一标准,仅着眼于某一个档案馆或某个专业系统,无法全面实施、推广统一标准,制约了档案信息电子化建设。 (4)档案的技术标准、组织工作程序标准未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特点和发展考虑,越来越多的归档“文件资料”是磁盘、光盘,现行的档案整理、分类方法、著录标准及有关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要求。 (5)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从目前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紧缺,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 2.档案信息电子化的发展趋势 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等事物的出现,使档案的生成方式发生很大变化,诸如文件的起草、签发、催办、归档等运作过程在计算机和通讯线路中进行,这样档案的前身必须以机读文件为主要形式,那么档案也自然以机读形式存在,这些档案的利用方式与纸质载体档案的利用方式有很大差异。这种变化预示着档案工作者将面对更多的以磁盘为载体的机读形式档案。广大信息检索者关心的是信息的内容,这些信息可能来自不同的机读形式的档案中,把这些档案信息综合系统地提供出来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失时机地提供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必须有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使得机读形式的档案信息具有系统性、真实性、有价值性,用户才能获得更为完善的服务。 3.增强档案信息电子化创新服务手段 (1)建立档案业务工作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例如:建立档案业务内部局域网,充分利用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制作网页,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使档案管理服务系统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2)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档案馆(室)与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可加强密切配合,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该中心设在企事业

信息化战争体系

信息化战争体系 1

信息化战争的体系破击战制胜机理 体系破击战是我军确立的基本作战思想和战法。这一思想反映了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 以攻心夺志手段破击敌认知系统信息化战争,认知领域逐渐成为重要的战场,认知领域的斗争,在传统谋略对抗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高技术内涵,技术与谋略并举成为认知领域斗争的必然趋势。对认知领域重要性的认识,克劳塞维茨认为:”军事活动绝对不是仅涉及物质因素,它总是还同时涉及使物质具有生命力的精神力量。”并认为,精神因素是致胜的重要因素,它贯穿于整个战争领域,”对军事力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一场战争中,当交战双方物质力量损失大致相等时,”精神力量的损失是决定胜负的主要原因”。因此,经过攻心夺志的心战手段摧毁对方的精神力量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化时代,信息主导着物质和能量的发挥。随着信息平台的创立,作战双方的意志、智慧有了实时表示的中介系统,智力对抗在体系对抗中更趋突出,攻心夺志成为人们谋求心理制胜的基本指导。攻心夺志的手段很多,心理战、舆论战、法律战是典型的手段。经过攻心夺志,动摇和瓦解敌决策层的意志和信念,瓦解敌民心 2

士气,从心理上击溃敌人,从精神上瘫痪敌人的作战体系,能够直接达成制止危机、战胜敌人的目的。借助现代高科技成果,广泛开展舆论战、法律战,宣传我正义性与合法性,在舆论上先声夺人;法理上先敌取势,最大限度地争取盟友、孤立对方,陷敌于广泛的道义谴责之中,置敌于心理弱势和劣势;在本民族、本国家内部赢得民心民意,得到高度支持,形成同仇敌忾的强大气势,震慑敌人,使其失去挑衅、对抗的信心,放弃分裂恐怖的图谋与活动;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增进基本民众的了解认同和友好感情,使和平、统一、发展、稳定成为主流民意,认清分裂不得民心。必要时,配合军事打击,发动心理攻势,经过实施精神与心理压制来瓦解敌方的军心士气,使其遭受挫折和失败,从而夺取作战的主动权。 传统的攻心夺志手段与攻城略地相比,一直处于辅助地位,随着高度精确化、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武器装备的广泛运用,攻心夺志手段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其渗透性、时效性、震撼性更加突出,已成为破击敌认知系统的重心。因此,在体系破击战中,要游离传统的歼灭战模式,融合”技―谋”夺心方略,采用攻心夺志的方法,更好地瓦解敌军斗志。 以信息作战手段破击敌网络化信息系统打击敌核心要害部位历来为军事家用兵之首选。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拿破仑打击的是同她作战的那些国家的心脏。”体系破击战的基本着眼点和着力点是破坏支撑敌作战体系的网络 3

在信息化条件下坚持人民战争思想

如何在信息化条件下坚持人民战争思想 一、什么是人民战争 “人民战争,是为谋求阶级解放或反抗外来侵略,组织和武装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的战争”。它的基本内涵是一切为了人民,坚决相信和依靠人民,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人民。人民战争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战争的正义性。在毛泽东看来,战争的性质既取决于它的政治目的,又取决于它的社会效果,就是能否促进历史的进步,而其根本标志在于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首要条件和政治基础。二是战争的群众性。战争的群众性是指战争必须有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参加,这是人民战争的重要标志。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建立的,它更强调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也就是武器。人民战争的实质是,正义战争在最大限度地动员和武装人民,组成最广泛的国际国内统一战线,人民群众坚决支持和参与战争,军队和人民通过不懈努力,不断地积小胜为大胜,从而逐步化劣势为优势,实现以劣胜优的转化,最终夺取战争胜利。 二、信息化高科技条件下人民战争面临的挑战 (一)人民战争的传统战法战略受到挑战 人民战争的传统战法是通过诱敌深入,避实击虚,以空间换取时间,从而积蓄力量,伺机打击敌人。由于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具有节奏快、速战速决的特点,首战即决战的思想早已被学术界广泛认同,非正义的一方往往可能因持有先进兵器而千里奔袭,甚至是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的能力,可以确保其时间来换取空间。所以,在拥有远程精确打击力、快速投送力以及指挥自动化的非正义一方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瓦解正义一方的防御甚至整个指挥系统,制约了正义一方想要以空间换时间的做法。随着战争由大规模全面性质的世界大战向短促、快速的局部高技术战争的发展,即便是像中国这样的大国,"人民"很可能在还没有完全来得及动员之前,战争便已经结束。美军早已研究出“速胜论”的战法,这使得人民战争的群众性难以得到发挥与展现。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若真是要用到人民战争的战法,必然已是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而此时对方一旦拥有制信息权、制天权、制空权、制海权、制陆权,战场变得单向透明,正义的一方将变得十分被动,无论是在战略上持久,或是在战役战术上速胜就变得愈加困难。 二)非接触式和高科技战争对人民战争带来的挑战 人民战争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面临着挑战,在精确战争时代,因为武器的非制导化而出现的超大规模杀伤战争已经不在出现。战争更加局限于具备高度精确知识的军人领域。"人民战争"会造成更多的无辜伤亡,甚至可能在道义上反而处于不利的地位。新海湾战争中,伊斯兰人民战争以圣战式样的人肉自杀炸弹展开,在初期类似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日军的自杀攻击那样,给予美英军一定的恐惧感,但是随着战争的深入,并未给联军带来过大的伤亡,反而造成无数平民死伤,最后连圣战者都不得不放弃这种自杀攻击方式。现代高科技战争的形式还具体地体现在由传统的争夺每一个城池、土地的战法发展到了通过快速的海空高技术打击瘫痪整个敌人的指挥管制系统,造成对方政权决策机构瞬间麻痹,进而导致政权崩溃的阶段,使对方失去领导。在新海湾战争中,美军后来的战役调整趋势可以看出,美军根本就没有打大规模巷战的企图。而是通过围困、断水、断电迫使伊拉克军队在意志上屈服,这让很多所谓军事专家大跌眼镜。第一次海湾战争、科索沃冲突过程中,空中打击的时间远远超过地面作战。人民、市民只能成为海空军导弹攻击目标的观望者。而在巡航导弹、GPS炸弹的背后,高技术战争第一战场、第一时间已经由陆地转向太空。侦察卫星、全球定位卫星、海洋监视卫星主导了整个战场态势。人民对此看不见、摸不到。这就是美军的非接触式战争,让你有劲也使不上,不会和你正面交锋,就算你能组织起人民战争又能怎样? 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将打破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多次局部战争的作战常规,在多维空间中立体展开,这一定已经是被诸多军事专家所一致认定的,信息战、电子战、心理战、特种作战和常规作战等交织进行,战争形态、作战的双方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从以往单一的依靠兵力及常规技术装备的多少逐步转化为以信息化优势配合高技术装备及尖端武器来压倒和逐步消弭对方的兵力优势,突破对方防线,达到全面压制对方的目的,因此,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高技术性和高度信息化,也给传统的人民战争参战支前等内容、形式与具体方法提出了挑战。 然而这并不代表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现代战争会完成否定人民战争的存在,所谓的信息化战争,也是依托高技术兵器与信息化打发等等所进行的战争,改变的其实只是战争的单纯形态,但是战争的根本性质却没有得到改变。未来我们国家可能面对的战争,还是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成、维护祖国统一,边境重大军事行动及非战争军事行动,反对地区强权,反对霸权等一系列行动为主的,同时这也是符合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顺应社会时代发展潮流的争议战争。正义的战争一方面能够得到大多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支持,另外一方面也能够得到大多数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这是我们人民战争的优势。

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所谓的档案信息化,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即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系统的开发、管理以及处理等,充分满足社会及群众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同一种信息载体、管理、检索及存储变化的一系列动态过程,亦是建设信息数字化的必经之路。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之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极为重要,不仅能够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及效率,同时亦具有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本文通过探究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困境,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期望可对相关领域有所裨益。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普遍问题对策 一、引言 众所周知,档案信息化管理不仅是提升企业服务意识的有效方式,亦是迎合市场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档案部门加大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试图使档案工作与社会发展同步。档案管理部门则应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基础工作,改革创新档案管理工作体制与运行机制,切实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二、当前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普遍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意识比较淡薄 相对来说,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耗费的资本较高,且系统建设极为复杂,稍有不慎,便会出现差错。很多企业管理者并未给予档案管理高度重视,认为这项工作可有可无,无法给企业带来利润,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产品销售、工程建设、制度改革以及设备引进等方面,然而,正是由于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疏忽,缺乏引进数字化设备及系统的资金支持,导致文件、数据的收集、归档、整理及处理现象十分混乱,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再者,因为企业管理者缺乏先进的管理观念,并不重视专业教育及业务培训等活动,因而,很多档案管理工作者缺乏业务能力、服务意识,且管理水平较低,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及效率。 2、企业档案管理信息载体形式多元化 在当前信息化的管理背景之下,纸质载体档案已经被淘汰,电子档案更利于资源共享,方便人们浏览、查阅信息。现代化网络计算机技术的有效利用,令企业在产品生产、研发以及工程规划、施工等过程当中,形成图像、声音、图形、视频以及文字等多媒体信息,更好的反映三维仿真以及二维绘图。常见的档案信息载体包括:软磁盘、磁带、照相胶片以及纸质等,应将其放置于干燥、安全的地方,以免因为发生虫害、自然老化及潮湿等原因导致内容的缺失,促使系统无法顺利、稳定运行。

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行动对档案战备工作的影响和要求

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行动对档案 战备工作的影响和要求 李恩学、刘运泉、宫岩 人类进入21世纪,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战争的威胁一天也没有减少,战争不仅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积累的物质财富,也严重地摧残着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档案作为人类历史的珍贵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任何损坏都可能是无法挽回的。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相继问世,并用于战争,深刻地改变了战争形式,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战争效能,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战争的破坏程度。因此,作为档案部门,如何在未来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确保档案的安全,做到“平时保得住、战时用得上;战时保得住、服务能保障”,从而为“打得赢”提供及时、快捷的信息服务,是我们军队档案工作者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特点 信息化战争,是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主要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以信息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而进行的战争。信息化战争以其军队人员知识化、武器装备

智能化、作战编成一体化、战场要素数字化、作战方式精确化、作战空间多维化以及后勤保障集约化等鲜明特点,构成了与机械化战争的本质区别。体现在制胜因素上,主导战争胜负的是信息能力,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就能够更多地掌握战场上的主导权;体现在作战方式上,非线式、非接触作战将成为未来作战的主要方式;体现在作战目的和手段上,实现作战目的更强调精确地运用“硬”、“软”一体手段,打击敌作战系统的关节点,瘫痪敌整个作战体系;体现在对抗方式上,体系对抗成为战场对抗的基本特征,各种力量的一体化作战成为基本作战形式。随着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在战场上的综合运用,陆、海、空、天、电磁等各种复杂的战场空间相互联结、照应、重叠,形成了全方位、高立体、全领域、多层次的战场空间,军事行动扩展到整个地面、海洋乃至外层空间,使战场空间越来越广,反应速度越来越快,战场时间越来越短,打击精度越来越高,战争的破坏程度也越来越大。 二、战争对档案的破坏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冷兵器战争,还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每次战争对档案的破坏都是空前的,也是无法弥补的。而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又无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合同战斗 的三个发展方向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合同战斗的三个发展方向 六队 21100706020苏烨 不同的时代特征,决定了不同的战争形态;不同的战争形态,又决定了不同的作战方式。因而,在人类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的今天,以往的合同战斗也将发生巨大变化,并沿着以下三个方向向前发展。 一、向联合性质的合同战斗发展 联合性质的合同战斗,是指在联合战役的背景下,战术兵团、部队或分队,充分发挥和利用联合信息作战、火力打击和特种作战的效果,适时地采取打击和控制的方式,巩固或扩大战役级作战的效果,以达成某一特定作战目的的一种战斗方式。它是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型过程中特有的战斗方式,是军队基本实现机械化,并具备一定信息化水平的条件下遂行战斗的主要模式。它既不同于传统以某一军兵种为主,其它军兵种协调配合的合同战斗;也有别于各联合战术兵团在统一的指挥控制下,以相互平等的关系参战的联合战斗。之所以说它具有联合的性质,主要是因为战斗目的与战役目的,甚至战略目的趋向融合,战略决策介入战术层次,战役力量广泛运用于战斗行动,共同遂行战斗任务。之所以说它仍然是合同战斗,主要是因为这种战斗并不组建专门的联合战斗指挥机构,在战术兵团范围内,仍然以配属和支援的方式遂行战斗任务。 联合性质的合同战斗的主要特征表现在:战役层次的体系破击与战术层次的适时控制相结合。具体表现在:一是战术兵团得到的配属非常有限,甚至得不到配属;二是依据不同的作战对象、战场环境和战斗任务,灵活确定主战军兵种;三是不组建联合战斗指挥机构,以计划协同为基础,更加强调依战场变化随机组织协调、自主协同和实时支援请求;四是战术兵团的信息攻击和火力打击力量,融入在战役信息攻击和火力打击体系之中,并充分利用战役力量的打击效果,在战役联合信息攻击、火力打击和特种作战的基础上,战术兵团适时发起攻击,夺取并控制重要目标或地区;五是强调信息主导,火力主战,充分发挥信息和

论信息化人民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论信息化人民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信息化战争简称信息战。简单地说,它是敌我双方在信息领域中争夺信息控制权的战争。而人民战争是为谋求阶级解放或反抗外来侵略,组织和武装广大人民进行的战争。符合被压迫阶级、被压迫民族的根本利益,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是群众基础最为广泛的人民战争。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依靠广大人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人民战争的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泽民同志指出:“未来反侵略战争不仅仅靠高精尖的武器装备,更主要的是靠人的政治素质,靠人民战争这个克敌制胜的法宝。”未来,我国可能面临的信息化战争必将是信息化人民战争。民兵作为群众性的武装组织,在信息化人民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一、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思想的地位 尽管人民战争在现代信息化条件下,面临着挑战,但人民战争决不是如某些所谓军事评论家所指出的那样:人民战争是人海战,是靠大规模牺牲换取胜利,是过时的战争理论。事实上,不论军事高技术如何发展,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流血的政治,这一战争本质不会改变,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战争规律不会改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战争的性质没有变。 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中,所谓的高技术武器、信息化战法等等,其只是只是改变了战争的形态,但战争的根本性质没有改变。我们未来可能面对的战争,还是以反对强权、反对霸权、维护国家主权、实现祖国统一为主要内容。 2、敌强我弱的态势没有变。 当前我国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军事上,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而且这个差距不可能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得到弥补。 3、人的因素依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兵民是胜利之本。信息化局部战争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但并没有改变战争胜利的基本规律,一切战争的胜利都是诸条件诸因素尤其是包括人的客观能动作用在内的综合因素抗衡的结果。 4、现代战争必须依靠民众的广泛参与。 人民群众在信息化战争中的作用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群众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没有变。 二、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思想的作用 1、民众的支持是信息化战争胜利的群众基础。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争的胜率依赖于广大人民的支持。所谓“得到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民族凝聚力是战争致胜的根源。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战争,是人民战争的核心内容,是在创新中发展人民战争的重要前提。近年来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表明,信息化条件下高技术局部战争,不仅是交战双方精兵利器的对抗,也是普通民众精神、品质和意志的较量。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爱国热情,始终是人民战争的基础;坚定信念,勇于胜利,始终是战胜强大敌人的精神武器。 2、民众的参与和民意是推进信息化战争进程的政治基础。 信息化的条件的局部战争,对大国、强国而言是有限的;而对小国、弱国来说是一场国家生死存亡的全面战争。实力较弱的一方若想取得战争胜利,必须实行人民的军事直接参与。

企业档案管理发展的信息化之路

企业档案管理发展的信息化之路 作者:张鑫梁枫 来源:《办公室业务》 2018年第3期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都在积极寻找适应网络时代的管理方式,探索企 业的信息化建设,其中企业的档案管理是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程度以及完善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新型模式,能更好地适应企业在新时代的发展,并不断提高企 业自身的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管理;档案;信息化 时代总是在发展的,任何人无法阻止时代前进的脚步,我们面对新的时代能做的就是顺应 它的发展。在当前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并日益完善的情况下,网络冲击了各行各业,可以说如果 一家企业不重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那么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被时代所淘汰。所以在企业档 案管理中引入信息化的管理理念,不仅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而且能够促进企业良好运作。 一、实现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一)体系更加完善。一家企业的发展必然有着它独特的管理体系,体系对于企业的日常 管理、财务运作、人员安排都至关重要,所以企业无论何种工作的进行,都需要一个完善的体 系去支撑。企业的档案管理长久以来依靠落后的人工管理模式,体系也是繁杂,没有形成一个 良性循环,实际操作中也是问题不断。而将信息化这一理念引入档案管理中就会很好地解决当 前面临的问题,如果一旦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那么整个管理体系就会非常适应当前的整体 趋势。一家企业也会愈发呈现出勃勃生机的状态,企业员工也更加勤勉工作。可见体系对企业 的发展是何等的重要,而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平常又是繁琐复杂的,发展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 必然趋势。 (二)提高效率。档案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档案整理的非常好,那么对后续发展战略的制定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长久以来的档案管理都单纯依靠人工去 完成,这种方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准确率也是无法保障。大量的工作不能及时完成,遗漏的 档案也无人问津,档案的归类与保存也是混乱不堪的。这种情况下使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是再 好不过的选择了。工作人员运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准时完成巨大的工作量同时又能保证准确率, 而且操作十分便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在当今生活愈发趋于快节奏的情况下,节约了时间就 意味着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开支。效率提高了,那么企业的运作就会更加流畅,企业的核心竞 争力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三)保证档案的真实性。档案管理追求的就是原模原样地将资料分门别类存放起来,人 工操作难免出现一些错误,这样对档案管理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将档案管理工作交由计算机系 统来完成,肯定会减小错误发生的可能性,毕竟程序一旦设定好就不易出现错误。企业把档案 管理看作之后发展计划的参考,那必然希望这些档案能真实反映出一些问题,以供后来者参考。将档案信息化存储入计算机中,可以令这些档案以本来的面目保存起来,这大大保证了档案的 参考价值。 (四)便于存储与查阅。企业将档案整理好并存储起来,为的就是以后方便查阅,以往的 工作不仅存储起来麻烦,查阅以来也是要费些功夫的。这种形式已很难适应当前的企业需求, 终究会被淘汰,所以信息化理念必然会得到企业的认同。因为这种模式不仅能快速录入档案, 查阅起来操作也十分简便,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势必会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如何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