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摄影创作的理念

摄影创作的理念

摄影创作的理念
摄影创作的理念

《一种摄影创作理念》之摄影应思在前行在后,拒绝为了拍而拍

吕小川讲述(录音转文档)

我采用的是一种白话叙述形式与大家交流,没有华丽的辞藻和文章修饰,就是营造一种好似我和你在一起聊天的感觉。

即有人情味道又通俗易懂。好比没化妆的见面,最直接了。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受用!

我们前两次介绍了:

《一种摄影创作理念》序.概论

《一种摄影创作理念》之摄影师与非职业模特的沟通

今天讲第三部分《一种摄影创作理念》之摄影应思在前行在后,拒绝为了拍而拍

从有摄影到现在,特别是从数码摄影创作的时代开始,科技及信息传播的发达迅速,使我们有了更好的拍摄设备,以及更有好的宣传交流方式和渠道。

在网络上大家可以搜索到各式各样的摄影技法、拍摄经验等等,分享交流特别的多。

现在真是一个摄影文化百花齐放的年代,这是我们所有喜爱摄影的人非常幸运的一个年代。

既然网络上有这么多的摄影技巧和经验,那么小川在这里也就不再重复的去讲了。这什么意思呢?因为关于各种摄影技巧,大家完全可以到网上去搜索,很多!比如关于用光、怎样拍人像、怎样运用色彩、后期PS等。大家在网络上去浏览参考即可,而且有很多知识写的很好,值得大家去用。

所以今天就不重复以前或者是现在大家随手可以找得到的参考资料了。

一直以来和大家交流、我强调的都是创作的思路和心态。完全是一种创作理念。

这就是:理念为先,行动在后;构思在前,拍摄在后。

(摄影应思在前行在后,拒绝为了拍而拍)

首先,我们为什么要创作?因喜爱而去创作。这是很显而易见且简单明了的答案。那么在这么长时间的交流当中,我和大家说过,我们不能为了拍而去拍,但是大家去想一想

很多的时候我们真的却是为了拍而去拍。拍的都麻木了,拍的自己都郁闷了……原因就是在不断的去重复,毫无快乐却有负累之感。但是问你为什么去重复?你在重复什么?结果就没有一个清晰地答案。(在这里要也别说明一下:这里讲的重复不是指针有对性的练习拍摄,而是指创作。)

在交流中,我一直在强调的是:多练、多拍、多实践。但是前面有一句话,叫做理论联系实际!

很多的时候我们手里拿着相机,真是着急啊...着急拍出一些作品来。(大家应该都有过这样的感受。)

但是为什么要去拍这套作品,自己很少去过脑或者是很迷茫。迷茫的时候建议大家就静下来歇一歇,不要被自己所要拍摄的创作所累。

摄影最初仅仅是一种兴趣、一种喜爱、一种娱乐。相机只不过是人们为了娱乐创造出来的一种机器,一个机械产品。相机本身是没有灵魂的,就是一块铁疙瘩。我们人是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思想、有灵性的。我们拿着相机去用它拍摄,把眼前的景象或者你想拍的东西给拍下来,这就是我们赋予了相机神圣的使命,赋予相机的灵魂。仿佛此刻相机有了生命,其实生命是你——拍摄者!

我们拿着相机去创作,要拍摄眼里所看到的东西,这时候我们一定要去想自己要拍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去拍?

照相机的第一功能就是留下影像,简单的定格画面而已。

那么留下什么影像呢?我们大家通常的就是合影或者是到一个地方留下你的影像。比如在天安门前留一个影像,表示来过天安门,来过首都北京。包括我们去旅游,在当地一些景点或是很有民族特色建筑旁合影,为了纪念。照相最起码是这个作用。也就是它的留影功能,留下影像的意思。

第二,在留影的功能之上赋予它思想。例如:从留影转化为记录某种事件,也就是新闻或纪实摄影。我们可以记录一个犯罪现场、记录一个火灾事故等,或者作为影像资料记录某地的风土人情,它有这个记录历史时刻的意义,它此时的价值就提升到了社会价值。如果说留影仅仅是体现个人的价值,体现了你个人一生当中你去过某种地方、与某些人留影纪念,那么新闻或纪实摄影往往体现的是一种社会价值,一种记录历史时刻的意义。

我说的比较浅显,因我不是人文学家,不是社会学家等,我是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所以就以自己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大家进行思想上的一种交流。

从新闻摄影包括我刚才说的一些重大事件,包括一个国家的元首上台,或者是国家总

统被刺杀......这样的历史事件很多,相机都为此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史料。

包括我们今天的信息时代,在网络上、手机上、电视、电台、报纸很多媒体上都能看到世界各地每天发生的各种事件,除了文字表述,还有静止的照片和动态的视频介绍。那就是从最初的照相功能演变成了更有意义的一种形态而存在。

一台相机本身真的没有什么,它就是在那静止不动。它之所以鲜活起来,之所以有使用价值,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人类赋予了它的灵魂和意义,让它的存在变得有价值。

相机不分好和坏,我指的不是在性能上的比较。相机它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就是没有善良和丑恶的意思。善良与丑恶完全在于使用它的人。

我们拍摄的所有影像作品,既然是我们人来控制的,那就一定会有七情六欲,有善有恶、有卑微也有伟大。

我刚才说了它的一个最浅显的功能,就是留影纪念功能。它没有善和恶之分,有的人用手中的相机拍了很多美妙的景象传达给你,让你看到一个非常美丽善良的世界、充满爱的世界;有的人拿起手中的相机尽拍一些黑暗的东西,也可能这个黑暗的东西是一种讽刺,一种反讽。它的目的可能也是为了达到一种以正视听、惩恶扬善的作用,为揭露丑恶的事情。但是真正的恶是拿着手中的相机,去拍摄一些不可告人、低俗,甚至恶毒的东西,这样的例子就太多了。绑匪可以拍摄人质的照片,寄给受害者的家人进行勒索或者拍摄一些伤风败俗、不堪入目的东西。比如:色情淫秽、跌破道德底线的东西。例子很多,在这里就不再过多的例举了。

相机本身真的没有什么,而是出于创作者的目的,他的想法。他拍的作品到底是为了什么?想展示什么?为什去展示这样的作品?这些都在创作者的思想和行为当中。如我所说,就是用相机所拍摄出来的所有的影像:是美也好,丑陋也罢、卑微也好,伟大也罢、有爱也好,有恨也罢,所有的都是在于人的运用。它体现人的一种思想,最起码是一种心理状态。

别忘了你的结果是由你的思想去影响,你大脑有这个思想就会影响你的行动,出来的结果就是你的思想的结果。

所以说“看片看人”!看到你拍什么,就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例如:同样拍摄人体艺术作品,有的人拍的作品就让人看着不舒服,毫无美感,甚至情色和媚俗感十足。而有的人的作品让人看了起不到邪恶的念头,而完全被作品的艺术感所征服。

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明者不是摄影技术的问题,按快门或后期调色仅仅是一种辅助。前者的片子思路就不对,拍摄手法就有问题,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是拍摄者的思想素质问题。

所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是第一位的。

我们想坏事情,你就会去做坏事情,想好事情你就去做好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有的人手里拿着相机没什么想法,但就是要拍,有这瘾啊,呵呵。然后都不知道自己要拍什么,拍一些自己都不懂,都不太明白的东西。拍完后自己看着片子都茫然,但却弄一些意识流的东西硬塞在里面,赋予它很多一些所谓的人生意义、社会意义,弄些很抽象的东西,搞得悬而又悬,弄得自己像什么世外高人似的。一点意思都没有,纯粹就是在故弄玄虚。这样的摄影人思想完全不对,有些偏门,建议有这样想法的摄友应及早改正。

我们评价一位摄影师,你不能够看他一部作品,你要看他整个所有的作品,综合去分析。我想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有的摄影师偶尔拍出一部很好的作品,就从此骄傲了起来,飘浮了起来。老百姓话说:“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这样是很危险的心理状态,所以在这里我要和大家说两个字:沉淀。

什么是沉淀?

第一是心态。别人说两句好话就飘飘然了,那是不行的。我们作为一个摄影师,或者说是一个喜欢照相的人,我们不要瞧不起任何人,你有什么呢?大家喜欢你才和你说几句,不喜欢你,你说什么大家也不会理会的,对不对?水能撑舟也能覆舟,这个道理大家要懂得。

相机既然是不分善恶的,那如何运用会更有意义?我们想拍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的。

第一,就是确定你拍摄的目标,有了想法就要去构思了。怎么去构思?比如说我要拍一位舞蹈老师。我们就要去想,她是一个跳舞的人,一位二十几岁的年轻舞者。我们应该怎么去表现她?首先你要去了解这个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适不适合为你拍摄这套片子?那么作为一套舞蹈片子来讲,首先她应该穿什么样的服装?如果是舞蹈服装,那什么款式和颜色的比较好或者说比较贴近你要拍摄的主题风格和韵味。这些我们都要去想到,都要提前构思好。

那么我们选的这位模特,应该是一个什么容貌?性格体现的是温柔还是冷酷;要表达情感的还是艺术表现类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拍摄比较合适?室内还是室外?如果是室外是选择什么样的天气,是在上午拍、中午拍、还是下午拍?这都和最后作品的品质是有很大关系的。那么在室内拍我选择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是选择一个很阳光灿烂的日子,还是选择一个阴天拍摄,那么我是站在窗口给她拍摄,还是站在屋里其他的位置给她拍摄?我是采取灯光呢还是采取自然光?这个大家都要想到,统统都不能含糊。

首先问自己为什么要拍摄这个舞蹈片?想表达什么主题?是想拍一组很有艺术感觉、很有艺术范的片子。(当然想拍这种艺术范不一定表现舞蹈,但是今天就以拍摄舞蹈片为例。)怎么拍?就像我刚才所讲的,是室内、室外,什么样的服装,什么样的人物去选择。那么想好了这些,再去想我要拍什么样的主题,虽然说是拍摄舞蹈类型的,但舞蹈主题那可多了。还有就是这套蹈题材的你是彩色片、低饱和的片还是黑白片?(颜色也是一种视觉语言。)我打算用多长的篇幅去完成这个作品,是10张还是15张?就是这个意思。

包括采用什么样的镜头?什么样的特写?中景、大场景怎么样去选择,怎么去拍?你最终向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等很多需要思考的问题。

你可能说:不必这么费神伤脑吧?拍点就得了呗。你要这么想,就请不要再看这篇文

章了,我们无共同语言。因为看似简单平凡的道理,往往是成就大事的根本。我们既然喜欢摄影,摄影就是我们的大事!

第一,你不能含糊。即使想了这么多,你也不能为了拍而去拍,你想好为什么拍。我到底想表达什么?如想诠释这个人物本身,比如这个女孩名字叫“A”,你要诠释“A”的哪一个“点”?她是一个很刻苦训练、排练节目、努力学习的年轻舞者。要通过她的舞蹈,甚至包括一些她在练功当中的一些小的片段。一些特写,哪怕是手指、脚背在练舞当中受伤留的疤痕(比方而已)。细微给一个镜头,包括她练功时的大汗淋漓,创作舞蹈或面临生活时的迷茫,都要通过我们的镜头把它诠释出来。

或者仅仅是通过几张照片,运用一种情绪元素(简单的记录模式),去诠释“A”的人物内心世界,看似简约的几张照片却带给人一种美感,这也是可以的。

这就是我一直在强调的,不能认死理,走死胡同,要学会:条条大路通罗马。创作一组作品有很多表现形式,就是这意思。

那么,摄影作品就是说出“花儿”来,也就是:构图、光线、色调、模特等等,无非就是这几个元素组成。就好比英文就是26个字母,然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词吗?

关于创作篇幅我想举个列子,一看便知。比如:拍一部电影。一部电影的时长大家都知道,可能用90分钟,或者是更长的时间去讲述一个故事。那么一个广告可能5秒、10秒、15秒、30秒去诠释一个产品,或者是你想宣传的内容。要用在几秒钟之内把它说的清晰、透彻,你说做广告的厉不厉害,我说比拍电影的还厉害,那么我们拍摄影的也是一样,我就要通过十张或者十几张的一组照片,这个女孩你想表达的人物的一种精神状态给她表达出来,诠释好它,这就是你的厉害了。

第二,我能就是让“A”去表现一段舞蹈,你就去拍一段舞蹈而已,这也可以。或者说我就是想用这个女孩来练一些光影,光影效果,通过她的一些身体的曲线美,结合光影的东西。我可以拍一些侧光、逆光各种光线的一种东西,通过她身体的各种曲线、美姿去表现画面和光,这种交叉融合在一体所产生的这样的美感,或者说是视觉效果。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去拍,自己要想好,怎样去拍,为了什么去拍。所以说我们手里拿着相机,不要去茫然了,哪怕我们拍的少一点。(我是指作品)即使成型的作品少一点,也要多思考。

所以说大家在拍的时候一定要想好,我们要拍什么,为什么而拍?我指的是创作作品,和你平时的锻炼没有特别大的关系,但是你要锻炼的时候也要有想法。比如说我这段时间就想练练逆光,各种逆光情况下怎么去拍,或者是我段时间我就要去拍早晨的光线,能给我什么样的感觉,什么样的早晨?冬天的、夏天的、春天的、秋天的,都不一样,我告诉你,晴天的、阴天的都不一样,早晨有的时候有雾也不一样,大家可以多练一练,有目的性的练习。这样拍人,拍各种各样的人,有的喜欢扫街,有的喜欢拍一些风景,拍一些小的静物等。最后就是想告诉大家创作要有目的,有想法。我吕小川所讲的都没有特别深奥的东西,都是浅显易懂但是又很实在的一些话题。

摄影构图——创作与构图

摄影构图 ——探讨摄影构图的力量 摄影艺术的创作,在对着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谁都想拍摄出生动感人的艺术作品。当你很熟悉了解自己的照相机和各种感光材料的性能并掌握了一定的用光,布光知识和技法;当你把镜头对着人物和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对着雄伟的建设场景和壮丽的山河风光,你考虑的一定是如何构成一个理想的画面,创作出完美的艺术形象来。也许就在这个决定作品命运的一瞬间,你深深地感到构图是那么重要,那么关键。在很大的程度上,构图决定着构思的实现,决定着作品的成败。因此,研究摄影构图的实质,就在于帮助我们从周围丰富多彩的事实中选择出典型的生活素材,并赋予它以鲜明的造型形式,创作出具有深刻思想内容与完美形式的摄影艺术作品。

一、构图的概念 1、什么叫“构图” 构图一词是英语COMPOSITION的译音,为造型艺术的术 语。它的含义是:把各部分组成、结合、配置并加以整理出 一个艺术性较高的画面。在《辞海》中,谈到“构图”为艺 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 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 艺术的整体。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 这个术语中包含着一个基本而概括的意义,那就是把构成整 体的那些部分统一起来,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上对作者所表 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画面的特定结构,借以实现摄影者 的表现意图。总之,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 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 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 构图还需讲究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段,在我国传统艺术里 叫“意匠”。意匠的精拙,直接关系到一幅作品意境的高低。 构图属于立形的重要一环,但必须建立在立意的基础上。一 幅作品的构图,凝聚着作者的匠心与安排的技巧,体现着作者表现主题的意图与具体方法,因此,它是作者艺术水平的具体反映。概括地说,所谓构图,也就是艺术家利用视觉要素在画面上按着空间把它们组织起来的构成,是在形式美方面诉诸于视觉的点、线、形态、用光、明暗、色彩的配合。 构图是表现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则作品中全部摄影视觉艺术语言的组织方式,它使内容所构成的一定内部结构得到恰当的表现,只有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得到和谐统一,才能产生完美的构图。

图片摄影创作基础讲稿

《图片摄影创作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74xxx 英文名称:the basic skills of photography 授课对象:影视剧摄影、图片摄影、照明专业本科生 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 学分/学时:3/64(32+32) 先修课程:《摄影技术基础》、《感光胶片》、《曝光控制与影调调节》、 教学方式:讲授与实践相结合 考核方式:拍摄作业、结课论文 课程简介:课程内容包括:摄影创作的基本概念、摄影的基本语言、摄影创作的基本方法、摄影摄影创作的基本技巧训练等。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摄影造型基本概念及相关技巧的讲述,帮助学生在学习其他摄影基础课程的同时树立强烈的“风格”意识。以“眼力”培养为前提,以“技巧”训练为主导,引导学生在“眼高”的前提下自觉领悟“手高”的含义,主动掌握“手高”的学习和训练方法,为以后各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时安排:课堂教学:每周4课时,总共8周:共32课时 拍摄训练:课堂8周(每周4课时,总共为32课时) 考试方法:课堂讨论(20%)、结课论文(40%)、图片拍摄(40%)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摄影的本质(4学时) 重点内容:摄影创作的风格与摄影作品的生命力 第一节:摄影的本质特征 摄影:1,通过胶片(感光材料)的感光作用,用照相机拍下实物的影像,通称照相 2,拍电影。 (现代汉语辞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辞典编辑室,商务印书馆,2002)个人理解:最终的展示的结果的主体应该是“实物的影像” 例子:影像制作手段的新动向 3Dmax “摄影作品”的完整创作过程:拍摄—制作—展示。 讨论:摄影器材发展史对摄影作品创作过程的影响,对“艺术风格”的影响 摄影的本质: 使用某种专门的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也就是利用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并最终形成影像作品的过程。 摄影的特征: 客观写实 快速纪录 图形图像 物质特征

浅谈摄影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浅谈摄影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浅谈摄影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摄影作品,不能说它不好,但也说不上好在哪里,显得平淡、普通,缺乏亮点,打动不了观者的心弦。这种感动观者的感觉,就是摄影画面形式上的先声夺人。摄影主题及内容通过形式这一载体,传达作者所表达的主观意图。 怎样的摄影作品才能打动观者的心弦? 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应该具备鲜明的主题,内涵深刻,通过简练的元素交代环境,深化主题。除此之外就是强烈的形式美感,以达到渲染气氛,强化视觉冲击的作用。 在摄影大赛评选过程中,面对成千上万的参赛来稿,能够在短暂的瞬间吸引评委眼球多停留哪怕一秒钟的就靠画面的形式感,所谓抢眼,视觉冲击力。其实任何艺术作品往往都具备自身特有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与形式,语言艺术、表演艺术以及造型艺术,无不如此。 那么什么是摄影的内容和形式呢? 内容,亦即摄影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自然景观,也可以是人文生活,大千世界,包罗万象。主题充分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社会美的主观思想和看法; 形式,则是艺术作品所用来表达的一种技巧与手段,不同的艺术赋予了自身所独具的一套形式表达规则。音乐的形式就是借助音符制造出旋律,舞蹈的形式就是用人的肢体语言塑造变化的形象。而摄影的形式表达主要就是运用摄影所特有的语言来进行,借助画面的构图、光线、影调、色彩、线条以及质感等诸多元素,营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能够为众多观赏者所接受并从中得到审美愉悦的一种方法。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两者关系紧密,相互依存,共同担负起对作品塑造的功能。 一.摄影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根据摄影的不同属性和分类而有所侧重摄影总的来讲可以分为两大类,既忠实、客观的记录功能和艺术创作功能。其纪录功能的属性往往被应用在科研领域的资料拍摄及新闻媒体的社会人文纪实报道等,尤其是后者,照片的要求着重在于画面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从而把

十三种摄影构图技巧分析

十三种摄影构图技巧 1/13 均衡式构图。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2/13 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缺点:呆板、缺少变化。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3/13 变化式构图。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富于韵味和情趣。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4/13 对角线构图。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 5/13 X形构图。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有利于把人们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

6/13 紧凑式构图。将景物主体以特写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满画面,具有紧凑、细腻、微观等特点。常用于人物肖像、显微摄影,或者表现局部细节。对刻画人物的面部往往能达到传神的境地,令人难忘。 7/13 三角形构图。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

8/13 S型构图。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首先想到使用S形构图。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 9/13 九宫格构图。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井”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构图格式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

摄影创作的理念

《一种摄影创作理念》之摄影应思在前行在后,拒绝为了拍而拍 吕小川讲述(录音转文档) 我采用的是一种白话叙述形式与大家交流,没有华丽的辞藻和文章修饰,就是营造一种好似我和你在一起聊天的感觉。 即有人情味道又通俗易懂。好比没化妆的见面,最直接了。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受用! 我们前两次介绍了: 《一种摄影创作理念》序.概论 《一种摄影创作理念》之摄影师与非职业模特的沟通 今天讲第三部分《一种摄影创作理念》之摄影应思在前行在后,拒绝为了拍而拍 从有摄影到现在,特别是从数码摄影创作的时代开始,科技及信息传播的发达迅速,使我们有了更好的拍摄设备,以及更有好的宣传交流方式和渠道。 在网络上大家可以搜索到各式各样的摄影技法、拍摄经验等等,分享交流特别的多。 现在真是一个摄影文化百花齐放的年代,这是我们所有喜爱摄影的人非常幸运的一个年代。 既然网络上有这么多的摄影技巧和经验,那么小川在这里也就不再重复的去讲了。这什么意思呢?因为关于各种摄影技巧,大家完全可以到网上去搜索,很多!比如关于用光、怎样拍人像、怎样运用色彩、后期PS等。大家在网络上去浏览参考即可,而且有很多知识写的很好,值得大家去用。 所以今天就不重复以前或者是现在大家随手可以找得到的参考资料了。 一直以来和大家交流、我强调的都是创作的思路和心态。完全是一种创作理念。 这就是:理念为先,行动在后;构思在前,拍摄在后。 (摄影应思在前行在后,拒绝为了拍而拍) 首先,我们为什么要创作?因喜爱而去创作。这是很显而易见且简单明了的答案。那么在这么长时间的交流当中,我和大家说过,我们不能为了拍而去拍,但是大家去想一想

很多的时候我们真的却是为了拍而去拍。拍的都麻木了,拍的自己都郁闷了……原因就是在不断的去重复,毫无快乐却有负累之感。但是问你为什么去重复?你在重复什么?结果就没有一个清晰地答案。(在这里要也别说明一下:这里讲的重复不是指针有对性的练习拍摄,而是指创作。) 在交流中,我一直在强调的是:多练、多拍、多实践。但是前面有一句话,叫做理论联系实际! 很多的时候我们手里拿着相机,真是着急啊...着急拍出一些作品来。(大家应该都有过这样的感受。) 但是为什么要去拍这套作品,自己很少去过脑或者是很迷茫。迷茫的时候建议大家就静下来歇一歇,不要被自己所要拍摄的创作所累。 摄影最初仅仅是一种兴趣、一种喜爱、一种娱乐。相机只不过是人们为了娱乐创造出来的一种机器,一个机械产品。相机本身是没有灵魂的,就是一块铁疙瘩。我们人是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思想、有灵性的。我们拿着相机去用它拍摄,把眼前的景象或者你想拍的东西给拍下来,这就是我们赋予了相机神圣的使命,赋予相机的灵魂。仿佛此刻相机有了生命,其实生命是你——拍摄者! 我们拿着相机去创作,要拍摄眼里所看到的东西,这时候我们一定要去想自己要拍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去拍? 照相机的第一功能就是留下影像,简单的定格画面而已。 那么留下什么影像呢?我们大家通常的就是合影或者是到一个地方留下你的影像。比如在天安门前留一个影像,表示来过天安门,来过首都北京。包括我们去旅游,在当地一些景点或是很有民族特色建筑旁合影,为了纪念。照相最起码是这个作用。也就是它的留影功能,留下影像的意思。 第二,在留影的功能之上赋予它思想。例如:从留影转化为记录某种事件,也就是新闻或纪实摄影。我们可以记录一个犯罪现场、记录一个火灾事故等,或者作为影像资料记录某地的风土人情,它有这个记录历史时刻的意义,它此时的价值就提升到了社会价值。如果说留影仅仅是体现个人的价值,体现了你个人一生当中你去过某种地方、与某些人留影纪念,那么新闻或纪实摄影往往体现的是一种社会价值,一种记录历史时刻的意义。 我说的比较浅显,因我不是人文学家,不是社会学家等,我是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所以就以自己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大家进行思想上的一种交流。 从新闻摄影包括我刚才说的一些重大事件,包括一个国家的元首上台,或者是国家总

艺考摄影基础知识

1、认识摄影基础 2、摄影原理与技术(照相机和镜头) 3、光圈、快门、曝光和测光 4、聚焦、取景器、卷片、和胶片 5、景深 6、摄影取景 7、构图 8、摄影用光 9、摄影色彩 10、彩色摄影 11黑白摄影 12 数码摄影 13摄影器材 14静物摄影 摄影的门类 摄影的门类是在摄影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其分类方法的有多种。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做如下分类: ?1.根据有彩和无彩的属性分为:黑白摄影和彩色摄影。 ?2.按照光的属性分为:可见光摄影、全息摄影、红外线摄影、X光摄影。 ?3.按照摄影工艺分为:常规摄影和特技摄影等。 ?4.按照拍摄题材的不同分为:人文景观摄影、自然景观摄影、表意摄影等。 ?5.按照应用领域的不同分为:科技摄影、商业摄影、新闻摄影、教学摄影、军事摄影、文体摄影和生活摄影等。 ?6.按照表现方法的不同分为:纪实摄影和创意摄影等。 ?7.按照社会功能的不同分为:实用摄影、新闻摄影、社会纪实摄影、艺术摄影等。 摄影具有多方面的属性,应用范围是广泛和多层次的,摄影的表现方法也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分类的方法具有多样性。各种摄影门类和风格在长期的发展过程相互影响和渗透,它们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界限。 一、艺术摄影 艺术摄影指摄影中的艺术部分。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摄影门类,以艺术性与实用摄影和新闻摄影等相区别。艺术摄影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来表达摄影家主观思想情感及艺术情趣的一种摄影形式。 艺术摄影塑造的艺术形象是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与生活原型有着根本的差异;是审美情感的对象化,与生理情感有着本质区别。 艺术摄影通过对现实的超越和重构,表达摄影家对社会、自然和宇宙的解释和对情感的

浅谈摄影协会在群众活动中的优势

浅谈摄影协会在群众活动中的优势 张贵兰 摄影协会是社团机构中的一种组织形式,在校外教育中隶属于群众活动范畴。它的诞生和发展是校外教育小组培训与群众活动相结合的产物。 1. 校外教育模式引发的思考 小组培训和群众活动是构成校外教育内容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以各自不同的形式、内容、方法和手段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特长,为国家输送人才幼苗上发挥着独特的教育功能。 群众活动以其鲜明的教育性,强烈的情趣性,形式的多样性,广泛的群众性,吸引众多的青少年来参加各具特色的文化娱乐教育活动。 鲜明的教育性是群众活动的显著特点,为提高青少年的整体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在活动的策划设计上,群众活动始终把教育性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 强烈的情趣性是群众活动区别于校内课堂的重要标志,任何一项活动都不带有强制色彩,全凭自觉自愿,把教育融化在浓厚的情趣之中。 形式多样性是群众活动的突出特色,它不受内容和形式的限制,不拘一格。 广泛的群众性,有别于小组培训,不是针对少数人特长培养,而是面向广大青少年儿童(其中包括残疾儿童),少则几十人,多则上千人,覆盖面之广是任何形式不可比拟的。 小组培训是校外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形式,小组培训在培养和发展青少年儿童兴趣爱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以及自主精神、创造力,促进其个性的和谐发展等方面有着群众活动不可替代的功能。 不同的兴趣爱好可以参加不同专业的培训,经过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学习,使具有较高素质和有一定特长的青少年儿童脱颖而出。这种培训对他们今后的职业选择具有更大影响。小组活动具有教学的专业性,活动的连续性,人员的相对稳定性等特征。 分析二者利弊参半。 小组培训较之群众活动虽具有教学上的专业性,活动形式的连续性,培养对象的稳定性等有利条件,但受师资、场地、教学方法等的限制,只能吸收少数人参加。 群众活动虽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强烈的情趣性、形式的多样性及广泛的群众性等特色,在青少年中也有相当广泛的市场,但在活动深层次的开发上、在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上,受其定位的影响,存在一定难度。 青少年摄影活动是近年来我市校外教育诸项活动内容之一。随着课外知识日趋丰富,求知欲也日渐增强,加之摄影器材日益普及,摄影已被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喜爱。摄影协会也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它将小组培训的专业性、群众活动的广泛性相结合,使摄影活动更独具特色。 2. 摄影协会在群众活动中的优势 摄影协会的建立有其外界因素: 首先,经济条件的改善,使小爱好者学习摄影成为可能。 其二,摄影没有定位在小组培训上,协会的建立将给其爱好者创造学习摄影知识、提高摄影水平的难得机会。 其三,学校教师的满腔热情,能够形成一支强有力的辅导员队伍。 其四,上级领导对青少年摄影活动的重视和支持,解除了摄影活动经费高投入的后顾之忧。摄影协会在开展普及群众性摄影活动上,其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定位是摄影协会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摄影创作的构图理念

一.摄影构图的概念和目的 摄影者在学习摄影构图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摄影构图的基本概念以及在拍摄过程中使用摄影构图的目的和作用。 简单地说,摄影构图就是把画面中各部分元素组成、结合、配置并加以整理,从而得到一幅艺术性较高的作品。摄影构图跟绘画大致相同,都是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并在一定的空间内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每个题材,不论它宏伟还是平淡,重大还是普通,都包含着视觉美感。在观察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比如人物、动物、花朵、树木等,此时,摄影者就不能把眼光局限在事物的属性或者本身的特征上,而应该去发现除事物本身以外,其他具有美感的东西,比如形态、线条、质地、明暗、颜色等。通过运用各种造型手段,在画面上生动、鲜明地表现出被摄体的形状、色彩、质感、立体感、动感和空间关系,使之符合人们的视觉规律,并给人一种真实的美感。也就是说,构图要具有审美性。其实“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作为摄影者,要善于用眼睛去发现各种不同事物的美丽,并用自己手中的相机去对这种美加以表现。 二.摄影构图元素的表达 要想对画面进行美妙的构图,则摄影画面中必须具备一定的元素,并且摄影者还要对这些画面元素进行正确的区分、主次定位和表达,这样画面的整体构图才会更有力度。 1.重点突出主体 一幅摄影作品的画面大体可以分为4个部分:主体、陪体、环境和留白。主体是摄影者用以表达主题思想的主要部分,是画面结构的中心,也是画面的趣味点所在,应占据显著位置。它可以是一个对象,也可以是一组对象。可以说,没有主体的画面是不能被称为一幅完整的摄影作品的。 一般来说,突出主体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突出主体,让被摄主体充满画面,使其处于突出的置上,再配合适当的光线和拍摄手法,使之更为引人注目;另一种是间接表现主体,就是通过对环境的渲染,烘托主体,这时的主体不一定要占据画面的大部分面积,但会占据比较显要的位置。 重点突出主体的方法具体有以下8种:①以特写的方式来表现、突出主体;②将主体配置在前景中,这样不仅能够突出主体,还能为画面摄取更多的元素;③利用在影调或者色调上,与主体有鲜明对比的背景来衬托主体;④利用明亮的光线来强调主体;⑤虚化背景,进一步突出主体;⑥利用汇聚线等具有指向性意义的客体来向主体汇聚,起到一定的视觉指向性;⑦把主体设置在画面中心或者稍稍偏左或偏右的位置;⑧利用一定的拍摄角度来突出表现主体。 2.陪体:与主体一起构造画面情节 陪体是指在画面上与主体构成一定的情节,帮助表达主体的特征和内涵的对象。通俗地讲,陪体的主要作用就是给主体作陪衬,如果说主体是一朵红花,那么绿叶就可能是陪体了。由于有陪体的衬托,整幅画面的视觉语言会更加生动、活泼。摄影者再利用陪体来对主体进行修饰的过程中,要注意:①陪体主要是用来深化主体内涵的,在表现的过程中,千万不要

摄影构图的目的

摄影构图的目的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摄影构图的基本概念,了解摄影构图与其他造型艺术构图的关联和差异,了解在摄影构图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般艺术规律,了解评价画面优劣的一般标准,了解不同形式的画幅对于摄影构图的作用,从而建立起关于摄影构图的基本美学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摄影画面的特点(重点) 2、摄影创作与其他艺术的关系(难点) 三、教学手段 1、观摩优秀摄影作品 2、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课堂提问相结合 五、思考练习题 1、摄影画面的特点是什么? 2、为什么说认识和再现生活是摄影画面的本质? 3、评价画面优劣的标准有哪些? 4、摄影艺术与绘画、文学、音乐艺术的关系是什么?摄影创作与其他艺术的区别有哪些? 5、摄影构图的目的是什么? 六、参考资料 《摄影构图艺术》第一章摄影的本源与艺术特征 七、授课内容与教学设计 摄影构图,就是画面的结构和布局。 一、构图要具有审美性。每一个题材,不论它平淡还是宏伟,重大还是普通,都包含着视觉美点。正象罗丹所说的“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作为一个摄影者,需要善于用眼睛观察大自然并把这种视觉感受移于是画面上。即运用各种造型手段,在画面上生动、鲜明地表现出被摄物的形状、色彩、质感、立体感、动感和空间关系,使之符合人们的视觉规律,让观赏者取得满意的视觉效果。 二、构图的目的是:把构思中典型化了的人或景物加以强调、突出,从而舍弃那些一般的、表面的、繁琐的、次要的东西,并恰当地安排陪体,选择环境,使作品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完善、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以增强艺术效果。 总的来说,就是把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传递别人,最大的可能阐明艺术家的构思。

观念摄影的基本介绍

观念摄影的基本介绍 观念摄影在中国艺术界有很多的提法:如先锋摄影、新摄影、前卫摄影、实验摄影、概念摄影等。单从概念上说观念摄影应该是一种以摄影为媒介的观念艺术创作,其实质是观念艺术在媒介上的一种延伸与演变,是从艺术中抽离出来的一种相对独立的创作手段与形式。 观念摄影的主旨在于通过摄影所传递的某种观念,摆脱浅层次无意味纠缠的探索过程,试图通过摄影的媒介,展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剖析,并且提出一些有意味的话题,引发更多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因此,观念摄影往往不是给出一个答案,而是有多种可能性的指向,让观众自己去悟会。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这也符合审美的需求。 观念摄影的出现颠覆了传统艺术摄影标准不可动摇的地位,提供了摄影揭示当代生活的新的诸多可能性。观念摄影以其对传统艺术摄影的偏离,发展了摄影艺术的新空间。许多艺术家在摄影方式本身的开拓方面不断努力,把不同的视觉经验融合在观念摄影中。正因为观念摄影的新,使得观念摄影不能像传统艺术摄影那样建立起刻板的判断标准,也使得观念摄影更具有实验性。实验性艺术潜在的决定因素是崭新的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好的艺术永远不会是技术的附庸,而应该是思想与生活的创造者。21世纪的今天,观念摄影正在成为这样的创造者。 西方观念摄影的源起 在摄影诞生之初,就开始具有“观念”的意识,只是业界尚没有把这一提法给予明确的界定。摄影史上有很多无可争议的例证:20世纪中后期,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的《人生两途》、亨利·佩奇·鲁滨逊的《秋》、《弥留》应该算是观念摄影的最早起源。在这些作品中说明观念摄影自摄影之初就已经开始运用并发扬光大了。而观念摄影是一个时代的产物,那个时代的作品具有观念的特性并不能算作观念摄影。观念摄影是源于西方后现代社会并波及全球的一种艺术形式。 我国观念摄影概念的提出 与西方的观念摄影起源相比较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1976出现的诸如蒙敏生、王秋生等人用摄影作品对“文革”进行反思,带有反讽意味的作品也可以“划归”到观念摄影之中去。其后1979年的北京的“四月影会”和随后出现的“裂变群体”,北京现代摄影沙龙,上海的“北河盟”、厦门的“五个一”、哈尔滨的“方尖碑”广州的“人人影会”,他们在摄影中有了一种观念的显现。但是这些并不是中国观念摄影的起源,他们仍是用纪实的方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并没有进入当代艺术的思考、评介与叙事语境中,于是与当代艺术的距离与差距越来越大。 在中国,当代摄影领域最早明确出现“观念艺术”(也叫观念主义)是1988年4月28日总第44期的《摄影报》上一篇《我们的作品等待社会的检验》。署名是当时中央美院的学生王虎、王友身、陈淑霞、刘庆和。由于当时国内还没有大规模地出现这种类型的摄影,因此并没有形成广泛的认同。中国摄影出版社1991年翻译出版的《美国ICP摄影百科全书》第一次相对完全地介绍了“概念摄影”(conceptual photograph)的概念。 观念摄影这个名词最早在国内出现是在1997年岛子策划的“新影像:观念摄影艺术展”上,接着在1998年朱其策划了“影像志异:中国新观念摄影艺术

浅谈摄影构思与技巧

浅谈摄影构思与技巧 摘要:本文重点围绕摄影构思和摄影构图技巧展开讨论,提出一点看法。关键词:摄影构思摄影构图画面设计 1 摄影构思 摄影属于视觉艺术,是摄影家艺术地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手段,并结合自身对生活的独特评价以及将富有特征的艺术个性融入到所摄对象中,通过摄影构思,并借之摄影工具使客观对象成为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作品。摄影创作的构思的过程是极其复杂的精神活动过程,体现在创作的全过程。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必是融入摄影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认知,并通过艺术构思体现出来。认识和把握摄影创作中构思特点和心理要素是摄影艺术创作中作品成功所必须的。 摄影构思的特点 现实生活纷繁复杂,瞬息万变,很多美好的瞬间不能反复,而摄影就是捕捉流动的瞬间,将运动变化的东西定格,这就要求摄影者除了要有敏锐的直觉、深刻的理性思考以及丰富的情感之外,更需要有眼明手快来捕捉画面的意识和能力。 摄影构思特点包括:(1)瞬间性。与其他造型艺术的创作构思相比,摄影创作具有瞬间性的突出特点。在摄影创作实践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所谓的“偶然碰到”、“意外发现”等现象,这就是摄影者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磨练出来的敏锐的直觉能力及丰富的想象能力。摄影创作的形象是直接来源于生活,这种“生活的一瞬间”的自然、质朴,彰显出其它艺术形式所不能表现的艺术感染力,它考验着每一摄影家的生活基础和艺术功力,渗透着其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的判断力。(2)现场性。摄影创作对于拍摄现场有着极明显的依赖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摄影创作构思的过程即是对特定现场背景下的对象,进行观察比较以及选择提炼的过程。(3)科学性。摄影艺术是建立在科学技术的成果基础之上的现代化造型艺术,它是借助光学、机械学和电子学等所提供的媒介作为表现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摄影艺术拥有极丰富的表现手段,具有愈来愈惊人的表现力。独特的生活感受离不开相应的形式,而形式的追求又必须充分运用某种技法。 摄影构思阶段 摄影构思分为三个阶段:前期构思、即时构思和后期构思。前期构思是在

摄影构图的一般规律

构图是形式因素的综合运用,阑此,它也是形式美体现的焦点。形式美是指从构成美的内容的物质材料的运用,从自然对象、社会事物,从人的观赏习惯中总结、推演出来的形式法则。它是客观存在,不可不子分析,同时,它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又不可过于墨守成规。 形式差的规律是客观世界的现实存在与人的美感满足相统一的结果。艺术形象的塑造、视觉因素的组合,越是与人对周围环境视觉习惯概念、经验感受相一致,越是符合人的审美意识,越能激起人们的直觉审美认同,就越能产生审美快感。征长期的实践当中,人们大体上总结出了以下达些规律:对称、干衡、黄金分割、对比、多样统一、变化和谐及节奏等。 一、对称 关于对称,《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得很明白,是“指图形或物体对某个点、直线或平面而言,在大小、形状和排列k具有一一对应关系“。。也就是说一个点的两,或一条线的两边,有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完全一样的东西。 在现实生活当中,对称的事物很多,如人体。其他动物的身体结构往往也是对称的。自然界中植物的枝、叶等也是对称的。人往往又将自身对称外化,所以,对称在人化自然中最为明显,如人们居住的房屋、宫殿、寺庙,人们发明的汽车、飞机、轮船等多是对称体。 对称从形式上看,大致有几种:一是左右对称(如图1—2—1),即被拍摄事物是左右对称体.事物的中轴线与画面的中轴线相重合,轴线左右两边完全对等,二是两侧对称(如图l—2—2),即以画面的小轴线

为基准,轴线两边的事物外部形状完全一样,左右对称,三是宽泛的对称(如图1—2—3),即以画面的中轴线为基准,轴线两边的事物外部形状不完全一样.左右两边的事物不是完全对等的,而是具有某种相似性.或者在内容和形式k具有明确的相对性,我们仍然可以将其看成较宽松的对称,四是上厂对称(如图1—2—4),以画面的横向中轴线为基准,或者以画面的中轴线为基准,回面上下部分完全对等,五是辐射对称(如图l一2—5),即以一点为午心,对应点可以在任何角度上构成对称关系。 对称结构的特点是整齐一律、均匀划一排列相等。因此可以使观看者身体两部分的神经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满足眼运动及注意活动.对平衡的需要。对称可以产生一种极为稳定、牢固的心理反应。 构成、平稳、安宁、和谐、庄重感 对称也有不足之处。绝对的对等往往对人视觉刺激不强烈,往往会产生呆板、单调、缺少变化之感。对称在古代建筑、雕刻及绘画中应用最广、最普遍.在近代只在少数建筑和装饰艺术中才采用,而在其他造型艺术中,打破对称几乎成为一种倾向。 二、均衡 & 均衡是由对称变形演变过来的。对称的同形、同质、同量、同价可以造成绝对均衡感,但均伤感并非全然由对称分布产生。对称是一种物理性的等量排列,均衡则是一种心理性的体验。在摄影构图当中,均衡

浅谈风光摄影的技巧和思想性

浅谈风光摄影的技巧和思想性 作者:守望者 风光摄影是以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为拍摄对象的一种摄影门类。其拍摄范围十分广泛,它大到名山大川、天际宇宙,小到一花一朵、一草一木,都可以入镜。但风光摄影并不是简单的重复,不是简单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纪实拍摄,而是对大自然认识、观察、构图、剪裁、创意、意境设计、拍摄的过程,是把摄影师的情感跟山水结合到一块儿,把其情感融入山水之中。 在风光摄影中,无论是平淡无奇还是雄伟壮丽,它往往都包含着许多美的视觉要素。有时候它只存在片刻,转瞬即逝;有时候它被极普通的“外衣” 所隐藏,难以辨认;有时候就在我们周围,以致大多数人对它熟视无睹。正如罗丹所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在本文中,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拍摄实践,浅显的谈一谈风光摄影的特点、拍摄技巧及如何使风光摄影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一、风光摄影的特点 (一)风光摄影重在寻找和发现 在这个并不缺少美的世界里,寻找和发现最为重要。即便是在同一个地点拍摄同一个景物,你也要能从中发现与众不同的美景和趣味点,把握住最佳的拍摄时机。寻找和发现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大到宏观、小到微观。可以是具体的形状,也可以是粗犷的线条;可以是绚丽的色彩,也可以是欢快的节奏;可以是空间透视,也可以是趣味中心。寻找是一种过程,发现是一种创造,寻找和发现是一个人艺术创作能力的重要体现,更是摄影师应该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否则,你的摄影创作就无从谈起。

(二)风光摄影贵在创新和突破 摄影创作不仅仅是提倡与众不同,更应该有所创新。风光摄影有四个高度,第一高度技术的掌握;第二高度技巧的运用;第三高度摄影美的发现与创造;第四高度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这四个高度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技术是基础,技巧是手段,摄影美的创造是目的,而独特风格的形成是摄影师艺术上成熟的标志,是更高层次的摄影美的追求。没有技术无所谓技巧,离开了技术、技巧,谈不上摄影创作,没有长期的大量的创作实践,就没有个人独特风格的形成。因此,学好技术、掌握技巧是创新和突破的前提,而创新和突破则是技术过硬、技艺精湛的良好结果。求新必须求变,变法才能出新,创新才能突破。非常规的拍摄观念和方法是求变、求新的重要手段,创新和突破是摄影创作的精髓。 (三)风光摄影首要条件是天时、地利、人和 在风光摄影中“天时、地利、人和”极为重要。“天时、地利”就是人们常说的运气,“人和”则是主观努力。在风光摄影中有句不成文的行话,叫做“三分拍摄,七分运气” 。 “天时”指天气、光线的选择。例如:张家界、黄山等景点,只有下雨或下雪后才最容易出现云雾和云海,就可以通过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来了解天气的变化,进而选择拍摄的时间。阴沉或下雨的天气虽然拍不出阳光明媚的景物,但适合拍摄温馨和色彩丰富的景物,可以通过改变拍摄主题来适应天时的效果,这就叫随机应变、顺应

摄影构图注意事项

摄影构图注意事项 一、形式美的构图形式 (1)九宫格构图 九宫格构图有的也称井字构图,实际上属于黄金分割式的一种形式。就是把画面平均分成九块,在中心块上四个角的点,用任意一点的位置来安排主体位置。实际上这几个点都符合“黄金分割定律”,是最佳的位置,当然还应考虑平衡、对比等因素。这种构图能呈现变化与动感,画面富有活力。这四个点也有不同的视觉感应,上方两点动感就比下方的强,左面比右强。要注意的是视觉平衡问题。 (2)十字形构图 十字形构图就是把画面分成四分,也就是通过画面中心画横竖两条线,中心交叉点是按放主体位置的,此种构图,使画面增加安全感、和平感和庄重及神秘感,也存在着呆板等不利因素。但适宜表现对称式构图,如表现古建筑题材,可产生中心透视效果。如神秘感的体现,主要是表现在十字架、教堂等摄影中。所以说不同的题材选用不同的表现方法。 (3)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构图,在画面中所表达的主体放在三角形中或影像本身形成三角形的态势,此构图是视觉感应方式,如有形态形成的也有阴影形成的三角形态,如果是自然形成的线形结构,这时可以把主体安排在三角形斜边中心位置上,以图有

所突破。但只有在全景时使用,效果最好。三角形构图,产生稳定感,倒置则不稳定。可用于不同景别如近景人物、特写等摄影。 (4)三分法构图 三分法构图是指把画面横分三分,每一分中心都可放置主体形态,这种构图适宜多形态平行焦点的主体。也可表现大空间,小对象,也可反相选择。这种画面构图,表现鲜明,构图简练。可用于近景等不同景别。 (5)A 字形构图 A 字形构图是指在画面中,以A 字形的形式来安排画面的结构。A 字形构图具有极强的稳定感,具有向上的冲击力和强劲的视觉引导力。可表现高大自然物体及自身所存在的这种形态,如果把表现对象放在A 字顶端汇合处,此时是强制式的视觉引导,不想注意这个点都不行。在A 字形构图中不同倾斜角度的变化,可产生画面不同的动感效果,而且形式新颖、主体指向鲜明。但也是较难掌握的一种方法,需要经验积累。

浅谈建筑摄影构图

浅谈建筑摄影构图 摘要:在摄影艺术中,摄影构图有着自己独特的形式规律。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在进行画面布局的时候是十分讲究的,它既符合人们的生活规律,又符合人们的心理和视觉习惯。只有掌握了这些固有规律之后,在进行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将最优美、最感人的艺术形象传达给受众。研究建筑摄影构图的实质,就在于帮助我们从周围丰富多彩的事实中选择出典型的建筑素材,并赋予它以鲜明的造型形式,创作出具有深刻思想内容与完美形式的建筑摄影艺术作品。在很大的程度上,构图决定着构思的实现,决定着作品的成败。建筑摄影构图也是一种视觉理性的思想方式,作为一种造型手段,具有着区别于它种艺术所特有的个性特点和思维方式。只有在认真掌握建筑美学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摄影的造型特点,充分发挥摄影构图的各种手段,再现建筑的人性化审美情趣,才能实现建筑摄影的艺术美。关键词:建筑摄影对称与均衡主次关系黄金分割画面空白取景构图 一、摄影构图的概念 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构图还需讲究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段,在我国传统艺术里叫“意匠”。意匠的精拙,直接关系到一幅作品意境的高低。构图属于立形的重要一环,但必须建立在立意的基础上。一幅作品的构图,凝聚着作者的匠心与安排的技巧,体现着作者表现主题的意图与具体方法,因此,它是作者艺术水平的具体反映。只有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得到和谐统一,才能产生完美的构图。 通常简明说法,即把所要表现的客观对象,根据主题思想的要求,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然而,要比现实生活更富有表现力的表现形式,有机地组织安排在画面中,使主题思想得到充分表达和展示。 二、摄影画面的构成要素 (一)画面构图的景象构成诸成分 1、主体即拍摄者所关注的主要建筑对象,它可以是一座宫殿、一幢高塔、也可以是一个建筑群落、一组建筑体系;可以是一个整体,也可以是一个局部;既可面积庞大,也可体态细微。但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画面内容的主要体现者,二是画面结构的中心和主导。无论将之放在何种位置,处理上必须突出而鲜明。 2、陪体即与主体有紧密相联系的对象,是画面中陪衬主体景物,帮助主体揭示内容的成分,在构图中有均衡画面结构、美化画面和渲染气氛的作用。它与主体共同表现主题思想,使画面更加自然、生动,更具形式美感,赋予建筑更多的人格化、和生活化气质。 3、环境是画面主体周围的景色??人物、景物和空间位置,是画面的重要组成因素。它是画面构图中烘托主体,营造气氛,帮助叙事、表情、达意的成分,它能使建筑具有了如“天上人间”的相互间矛盾与统一的关系,创造出了一种空间上三维立体感。 环境的处理要求:一是要选择好与主体相结合、适于主体表现的环境,即“典型环境”;二是要注意与造型有关的手法问题,使之更雅、更美。 4、前景即一般指在主体前方,或最靠近镜头的景物部分。前景的位置没有固定格式或位置,它要依据内容和构图需要来确定。 对于建筑摄影构图来说,很多前景很大程度上,存在于并非现实中的建筑所具有的“前景”,而是摄影画面所主观创作中添加、补充、搭配上去的,这是为了摄影表达需要而确定的,或许这才能反映出古建筑的艺术之美,来于现实,又超于现实的特色。其作用:首先可以直接说明主题,一是前景本身就是主体,二是前景是陪体,与主体相互映衬,更生动地表

[整理]摄影构图20种示意图-------转自色影无忌论坛

[整理]摄影构图20种示意图-------转自色影无忌论坛摄影构图20种示意图-------转自色影无忌论坛 [画影无形编辑于 2004-02-05 10:35] 整理书架,翻出了多年前的摄影笔记,又看到了当时手记的摄影构图20种示意图。想想这个简明扼要的草图对于色友也许有些用处,于是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用做出来供有兴趣者交流。 需要说明的是,所有的构图,都要取得“平衡性”。 其实构图20种只是创作中经常用到的基本表现方法,同样适用于绘画等其他艺术范畴。但摄影绝不仅仅局限于此。上贴之目的在于给初入门的色友提供一个构图的参考依据,并在今后的摄影实践的积累中不断突破创新,历练提高,即所谓“师法而不泥法”也。 1.平衡式构图 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2.对称式构图 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 缺点:呆板、缺少变化。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3.变化式构图 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富于韵味和情趣。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4.对角线构图 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

5.交叉线构图 景物呈斜线交叉布局形式,景物的交叉点可以在画面以内,也可以在外。前者有类似十字型构图的特点,后者类似斜线构图的特点,能充分利用画面空间,并把视线引向交叉中心,也可引向画面以外。具有活泼轻松、舒展含蓄的特点。 6.椭圆型构图 可以形成强烈的整体感,并能产生旋转、运动、收缩等视觉效果。常用于表现不需特别强调的的主体,而着重表现场面或渲染气氛的画面内容。

《摄影构图1》教案、教学设计

《摄影构图》教学设计 一、课程理念 我认为活动课的目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在“做”、“实验”、“考察”、“探究” 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我的课堂设计主要采用“全参与——发现式”的教学方法,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只做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和陪伴者。 二、活动目标 1、知道画面的四个要素,理解什么是构图 2、学会对称、三分法等构图方法 3、能在合作中学会沟通和交流,包容和协调 三、课堂框架 1、组织教学,导入课题。 2、欣赏照片,了解画面的四个要素,理解什么是构图 3、欣赏照片,学习对称法和三分法两种构图法 4、分组拍照练习 5、欣赏学生拍摄的照片,探讨构图问题 6、分组拍照练习 7、欣赏学生拍摄的照片,进一步学习构图方面的技巧 8、总结评价组长总结整个小组的活动 学生总结评价本次活动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活动目标及达成度 四、活动时间:45 分钟 五、活动准备:卡片相机、单反相机 六、活动过程: 1、组织教学,导入课题 我们上一节课认识了数码相机,学习了它的使用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摄影构图。 2、欣赏照片,了解画面的四个要素,理解什么是构图 师:同学们拍照多吗? 生: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构图吗? 生:(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发言) 师:这是同学们理解的构图。下面我们欣赏一组照片(欣赏照片)同学们,照片上有什么? 生: 师:很棒。照片上有……,我们归结一下就是摄影画面的四个要素:主体--照片最想表现的内容 陪体--在主体旁起陪衬作用的内容 环境--前景和背景 留白--除实体之外的其它部分 同学们了解了照片画面的四个要素,构图就好理解了。 构图就是指摄影画面的布局和结构安排,也就是你怎么合理的

观念摄影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选题类别:观念摄影 题目:《囚》 观念摄影《囚》这组作品,我是想用摄影的手法,去揭示现代人,特别是都市人生活及思想中那些被现实束缚住的本性,通过关注一些现实问题,例如住房问题、环境污染、食品问题等,来引起人们对社会环境和生存状态的反思。 陈述选题: 1.什么是观念摄影 观念摄影是表达摄影者对某一事物观点和思想的摄影形式。它以将个人观念视觉化为最重要的诉求点。它是现代艺术的重要分支。 2.观念摄影的主旨 观念摄影的主旨在于通过摄影所传递的某种观念,摆脱浅层次无意味纠缠的探索过程,试图通过摄影的媒介,展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剖析,并且提出一些有意味的话题,引发更多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因此,观念摄影往往不是给出一个答案,而是有多种可能性的指向,让观众自己悟会。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这也符合审美的需求。 3.观念摄影的意义 观念摄影的出现颠覆了传统艺术摄影标准不可动摇的地位,提供了摄影揭示当代生活的新的诸多可能性。观念摄影以其对传统艺术摄影的偏离,反战了摄影艺术的新空间。正因为观念摄影的新,使得观念摄影不能像传统艺术摄影那样建立起刻板的判断标准,也使得观念摄影更具有实验性。实验性艺术潜在的决定因素是崭新的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好的艺术永远不会是技术的附庸,而应该是思想与生活的创造者。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观念摄影的起源 在摄影诞生之初,就开始具有“观念”的意识,20世纪中后期,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的《人生两途》、亨利·佩奇·鲁滨逊的《秋》、《弥留》应该算

是观念摄影的最早起源。观念摄影是源于西方后现代社会并波及全球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中国,当代摄影领域最早明确出现“观念艺术”(也叫观念主义)是1988年4月28日总第44期的《摄影报》上一篇《我们的作品等待社会的检验》。中国摄影出版社1991年翻译出版的《美国ICP摄影百科全书》第一次相对完全地介绍了“概念摄影”(conceptual photograph)的概念。在1997年到1998年这两年,以摄影为形态的观念艺术正式开始以观念摄影的名义,进入了前卫艺术批评的范围。1999年前后,观念摄影才获得国际上的认同,并开始进入前卫画廊和收藏家的销售渠道,中国观念摄影家开始也参加各种国际前卫摄影展和综合国际艺术展。国内观念摄影的代表人物有刘铮、许恒、王劲松、丘震、马良、蓉蓉、田太权等,这些摄影家的一系列前卫摄影作品试图通过摄影的媒介,对人类生存状态进行剖析,提出了一些有意味的话题,引发更多的是更深层次的思考。 2.观念摄影的现实意义 通过研究他们的组品,我了解到了摄影的独特魅力,选择观念摄影来完成我的毕业设计,是因为当我想表达一些对现实社会的看法认知的时候,用摄影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去完成一副形色俱佳的画面,会使这些观念或者理念更容易被人接受。 进入新世纪以后,社会经济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正是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问题和矛盾呈现在人们面前,环境污染问题、人口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等又称为了人们生存环境的新的威胁。但是还是有很多国家和地区宁愿以这些问题为代价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不知道这是人类的进步还是退步,因此我觉得很有必要去引发人们对于社会环境和生存发展问题的关注,进一步去反思我们所面临的生存状态。 课题研究的内容: 1.观念摄影的创作方式 2.观念摄影的表现手法 3.观念摄影的作品特征 4.观念摄影的作用意义 运用课题知识、手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