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历史——隋唐五代十国知识点

高考历史——隋唐五代十国知识点

高考历史——隋唐五代十国知识点
高考历史——隋唐五代十国知识点

隋、唐、五代十国:

政治:

三省六部制:出现于隋,在唐朝时期得到发展和完善。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户、礼、兵、工、刑

中书省:起草政令 门下省:负责审议 尚书省:负责执行 六部:负责具体实施

三省六部运行机制:

如:皇帝想在宫殿内修房子→将这一想法告诉中书省,中书省负责起草相关文件→交给门下省审议→审议通过→交给尚书省执行

皇帝想在宫殿内修房子→将这一想法告诉中书省,中书省负责起草相关文件→交给门下省审议→审议不通过→返回中书省修改→修改后再交门下省→门下省重新审议(只有门下省审议通过才能交给尚书省执行)

选官用官制度:

九品中正(魏晋南北朝)→科举制(隋朝出现后,一直持续到1905年)

隋炀帝时期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唐太宗时期设置“明经”、“进士”两科

武则天时期开创“武举”和“殿试”

科举取士的意义: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官僚集团精英化);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将选官用官的权利从地方收归到中央,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推动了唐诗的兴盛,儒家思想文化的发展

科举取士的局限性:片面重视文化素质;选拔的官员听命于皇帝,为皇权服务;到了明朝时期异变为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藩镇割据(节度使) 节度使,是一种武将管理地方的制度,最初职能是镇守边疆。但随着均田制瓦解,府兵制崩溃,募兵制的兴起,节度使权利发生变化,节度使有权在统辖范围内征税、征兵、任命官员,容易形成藩镇割据,严重威胁到中央集权,最终在唐玄宗时期出现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平定后,节度使继续存在,中央集权继续受到严重的威胁。

外重内轻:唐朝实行节度使制度,藩镇力量强于中央,这种模式极易形成割据势力。

处理民族的关系:

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加强与吐蕃的联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

羁縻政策:唐朝实行的一项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制度,在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的控制下,不改变少数民族社会组织和管理机构,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有利于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

对外关系: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同样重要。

宦官干政:宦官干政在唐朝后期极为严重,君主专制受到严重威胁

经济:

商品经济的发展:

隋炀帝时期开凿的“京杭大运河”,有利于南北方经济的往来,直接带动了运河沿岸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崛起。

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商品交易的时间、空间限制被逐渐打破(国家仍然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市场管理仍然严格)

表现: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得到发展,邸店、柜坊、飞钱、夜市的出现

经济重心的南移:

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开发,江南地区得到了发展,南北方经济开始趋于平衡,“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但仍然是北方经济好于南方)。

五代十国时,统治者实施一些奖励农桑、兴修水利的政策,继续推动江南地区的发展,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对外贸易:

唐朝对外贸易发达,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同样重要,唐朝还专门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

唐朝时期还出现了一条与西南地区进行商品贸易往来的——茶马古道(兴起于唐宋,兴盛于明清,鼎盛于二战中后期)

农业工具的改进:筒车、曲辕犁

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唐初延续北魏时期的均田制唐中期均田制破坏,土地兼并严重

↓↓

租庸调制两税法

租庸调制: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

租:田租

庸:力役(如果不想服徭役可以用绢来代替)

调:丝、麻、布匹

两税法:

原因:安史之乱后,均田制破坏,土地兼并更为严重,租庸调制不能继续推行

内容:以土地多少和财产多少作为征税的标准,征收方式以金钱为主,一年分两次征税(夏秋两季)

意义:①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的转变,有利于解放生产力,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②改变了人丁税为主的征税方式,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③以土地和财产作为征税标准,有利于扩大政府的财政收入。

思想文化、科技:

唐朝对外开放的政策,影响到了文化的交流,这一时期唐朝文化吸收了一些外来风格

三教合一:

唐朝统治者推崇道家思想,佛教、道教盛行。安史之乱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教化人民,韩愈提出了复兴儒学。融合了佛、道义理来解释儒学,三教有合一的趋势(三教合一儒)。

唐诗:商品经济的发展,科举制度的推动,文化呈现一番繁荣景象,唐诗盛行。火药、印刷术(雕版印刷术)、瓷器(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3课 盛唐气象 知识点整理 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知识点整理 第3课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________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________和________。 2.手工业: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的水平。闻名中外的________,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3.商业:都城________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________的大都会。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4.________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________两族的友好关系。 5.唐太宗实行________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________”。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6.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风貌。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7.唐诗: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传世的诗歌有________多首。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最为著名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书法绘画: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________和欧阳询。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宗教画,著名的画家有________、吴道子等。 答案: 一、 1.垦田曲辕犁筒车 2. 唐三彩 3. 长安国际性 二、 4. 唐蕃和亲汉藏 5. 开明天可汗 三、 6. 昂扬进取积极向上 四、 7. 唐朝50 000 李白杜甫白居易 8. 颜真卿阎立本

五代十国时期战争年表

五代十国时期战争年表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五月至二年五月潞州之战 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吴天祐六年,909年)象牙潭之战 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十二月至五年正月柏乡之战 五代后梁乾化五年(贞明元年,915年)三月至二年二月魏州之战 契丹神册二年(后梁贞明三年,917年)三至八月幽州之战 五代后梁贞明四年(918年)八月至十二月胡柳陂之战 五代后唐同光元年(后梁龙德三年,923年)五至十月后唐灭后梁之战 五代后唐同光元年(后梁龙德三年,923年) 杨刘之战 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年)九至十一月后唐灭前蜀之战 五代后唐天成三年(928年)四月至四年二月定州之战 五代后唐清泰三年(936年)五月至闰十一月后晋灭后唐之战 五代后晋天福八年至开运三年(契丹会同六年至九年,943—946年) 契丹灭后晋之战 五代后晋开运二年(契丹会同八年,945年)至三年阳城、滹沱之战 五代后汉乾祐元年至二年(948—949年) 河中之战 五代后汉乾祐三年(950年)至四年正月郭威灭后汉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元年(北汉乾祐七年,954年) 高平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二年(后蜀广政十八年,955年) 秦凤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二年(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十二月至四年三月寿州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三年(南唐保大十四年,956年)至四年紫金山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五年至六年(辽应历八年至九年,958—959年) 河北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二年冬至五年春(南唐保大十三年至中兴元年,955—958年) 后周攻南唐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三年(南唐保大十四年,956年) 六合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四年(南唐保大十五年,957年)冬至五年春淮南之战 五代十国帝王(907年-960年) 五代 庙号谥号姓名统治时间年号 后梁 907年-923年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朱温 907年-912年开平 907年-911年乾化 911年-912年末帝朱瑱 913年-923年乾化 913年-915年贞明 915年-921年龙德 921年-923年后唐 923年-936年 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李存勖 923年-926年同光 923年-926年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李亶 926年-933年天成 926年-930年长兴 930年-933年闵帝李从厚 933年-934年应顺 933年-934年 末帝李从珂 934年-936年清泰 934年-936年 后晋 936年-947年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石敬瑭 936年-942年天福 936年-942年 少帝石重贵 942年-947年天福 942年-944年开运 944年-947年后汉 947年-950年 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刘知远 947年-948年天福 947年乾祐 948年 隐皇帝刘承祐 948年-950年乾祐 948年-950年 后周 951年-960年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郭威 951年-954年广顺 951年-954年显德 954年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柴荣 954年-959年显德 954年-959年 恭皇帝柴宗训 959年-960年显德 959年-960年 十国 吴越 904年-978年 太祖武肃钱镠 904年-932年天宝 908年-923年宝大 923年-925年 宝正 925年-932年 世宗文穆钱元瓘 932年-941年无 成宗忠献钱佐 941年-947年无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历史速记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2017)

第一单元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是北周。581年外戚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 3、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编订户籍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统一南北货币、加强中央集权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二、隋朝大运河 1、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隋炀帝,605开始,历时六年(610年) 3、规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自北向 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 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4、作用: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制 1、魏晋以来,官吏选拔有上层贵族垄断,选官只看重门第,不注重才能。 2、隋文帝废除前朝选官制度,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3、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科举制的确立。 4、科举制的影响:①加强了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②扩大了官吏的选拔 范围、③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④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四、隋朝的灭亡 1、隋朝灭亡的原因:隋炀帝的暴政,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 侈无度。起义军首先在山东爆发。 2、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第2课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 1、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26年,李世民即位,627年改年号“贞观”。 2、李世民的治国思想:他吸取隋朝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3、魏征是有名的谏臣,李世民把魏征比作是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 4、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人称“房谋杜断”。 5.李世民改革的措施: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决策程序、制定 法律、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重要的 科目、注重吏治。 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农业生产。 军事:突厥控制漠北和西域,李世民发兵反击,击败东西突厥。 6.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国力增强,文教昌盛,称为“贞 观之治”。 7.武则天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在位期间。打击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

1、隋朝统一与隋唐更替 历史

隋的统一与隋唐更替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下列基础知识:隋朝的建立、隋文帝杨坚、隋朝的富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概况及其影响。 通过识读“隋朝疆域图”和“隋朝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及跨学科知识迁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阅读课前导言,并提问学生本节课要讲述的几个问题;在老师的启发下,围绕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开展讨论,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或观点;课后,能独立或与别人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通过上述活动,使学生感知中华文明的伟大成就,学会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逐步掌握对比法、讨论法,多途径收集历史资料、历史信息、整合信息等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她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重点:贯通南北的动脉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及大运河通航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中国历史上,分立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第一个大统一的朝代是秦,之后出现了西晋的短期统一。中国历史经历了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封建社会前期的政权分立和民族大融合。今天我们将要进入一个“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隋唐时期,这是一个对中华民族有着深远影响的时代,是每一个炎黄子孙自豪的时代。这就是隋朝,那么隋朝是由谁建立的呢? 上学期我们学到了中国历史的战乱阶段,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大家对南北朝知道的可能不多,南朝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北朝即从北魏开始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接着东魏被北周取代, 西魏被北齐取代,后北周取代北齐,那么杨坚就是北周外戚。 一、隋朝的统一(板书) (一)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板书) 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出身于汉族军事贵族集团。他的女儿是北周的皇后。580年,北周宣帝死,年仅8岁的静帝继位,杨坚以大丞相身份辅政。581年,杨坚发动政变,废周静帝而自立,改国号为隋,都城在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年号“开皇”。隋炀帝继位后,以洛阳为东都。请同学在“隋疆域图”中找到长安和洛阳。隋朝建立时,南方还有陈的存在,国家没有实现统一。那隋朝是如何灭掉陈、实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隋唐至唐)

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的统一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灭陈,统一全国。 2、隋朝建立后的政策: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隋文帝的政策促进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开通大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时间:605年--610年 中心:洛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连接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魏晋时期:官吏选拔看门第,不看才能。 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隋朝的灭亡 灭亡原因: 1、征发大批劳动力,修大运河,长城驰道等。 2、加强各地的统治,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3、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当兵役,使人们无法正常生产。 因为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爆发农民起义,618年隋朝统治被推翻。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3、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称为“贞观之治"。 4、唐太宗统治时期形成贞观之治的原因: >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大臣魏征敢于纳谏。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谋杜(如晦)断。 >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上: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改国号周,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最新2020年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版:隋唐时期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隋唐时期考点归纳整理 考纲解读 考点提示 1、隋唐时期的政治:三省六部制 2、隋唐时期的经济 3、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三教合一 4、唐太宗 复习建议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段非常重要时期,考点主要集中在政治制度方面,以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为代表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入完善阶段,同时经济方面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唐文化也是不错的出题角度。 知识清单 隋唐时期 时间隋(581~618年),唐(618~907年) 总体时代特 征 古代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 政治 国家统一,政治稳定,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 以①制和②制为代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入完善时期。 经济以唐太宗为代表的统治者采取③、劝课农桑的措施,使经济繁荣,礼会安定,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明显的发展。 文化 隋唐时期以④、⑤为代表的科技世界领先;哲学、宗教兴盛;文学艺术全面辉煌; 唐文化泽被后世,促进了亚洲乃至全世界文明的进步。 参考答案: ①三省六部,②科举,③轻徭薄赋,④雕版印刷,⑤火药 考点聚焦 考点一、隋唐时期的政治 (一)三省六部制 1.内容: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如图所示:

2.特点: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3.作用:提高办事效率;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分割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有利于集思广益,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后代基本沿用。 (二)科举制 1.创立和完善: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太宗——继续完善,提高进士科的地位。 武则天——首创殿试,开创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2.评价: 进步性——①冲破特权,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的素质;②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世沿用。 局限性——忽视实用性学问的研究,科技发展受到影响。 (三)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 (1)背景: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 (2)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 (3)出现原因: ①政治:选举贤能,虚心纳谏;制定《唐律》(仁义为本,刑罚为末)。 ②经济:本着“存百姓”的民本思想,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 ③文化: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

五代十国帝王世系

五代十国帝王世系表 五代世系表: 后梁(907——923) 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 (1)后梁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朱晃(又名朱温) 生卒:852——912.6 61岁在位:907.4——912.6 年号:开平(907.4——911.4)乾化(911.5——912) 被子朱友珪(次子)杀 (2)后梁郢王朱友珪 生卒:?——913.2 ?岁在位:912.6——913.2 年号:凤历(913.1——913.2)自杀 (3)后梁末帝朱友贞(朱友珪三弟) 生卒:888——923.10 36岁在位:913.2——923.10 年号:乾化(913.2——915.10)乾化(915.11——921.4)龙德(921.5——923.10)自杀后唐灭后梁后梁亡 后唐(923——936) 都城:洛阳(今河南洛阳) (1)后唐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李存勖 生卒:885——926.4 42岁在位:923.4——926.4 年号:同光(923.4——926.4)国乱被射杀 (2)后唐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李嗣源(又名李亶)(兄) 生卒:866——933.11 68岁在位:926.4——933.11 年号:天成(926.4——929.1)长兴(930.2——933.11) (3)后唐闵帝李从厚(子) 生卒:914——933.4 20岁在位:933.12——934.4 年号:应顺(934.1——934.4)被废杀 (4)后唐末帝李从珂(李从厚之弟) 生卒:886——936.11(闰) 51岁在位:934.4——936.11(闰)

年号:清泰(934.4——936.11[闰] 国亡自焚后晋灭后唐后唐亡后晋(936——946) 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 (1)后晋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石敬瑭 生卒:892——942.6 51岁在位:936.11——942.6 年号:天福(936.11——942.6) (2)后晋出帝石重贵(侄) 生卒:914——964 51岁在位:942.6——946.12 年号:天福(942.6——944.6)开运(944.7——946.12) 出降,为契丹所虏契丹灭后晋后晋亡 后汉(947——950) 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 (1)后汉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刘知远 生卒:895——948.1 54岁在位:947.2——948.1 年号:天福(947.2——947.12)乾祐(948) (2)后汉隐皇帝刘承祐(子) 生卒:931——950 20岁在位:948.2——950.11 年号:乾祐(949——950)被乱军所杀 (3)后汉湘阴公刘赟(堂弟) 生卒:?——951 ?岁在位:950.11——950.12 年号:乾祐(950) 被俘,于次年被杀后周灭后汉后汉亡 后周(951——960) 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 (1)后周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郭威 生卒:904——954.1 51岁在位:951.1——954.1 3年 年号:广顺(951——953)显德(953) (2)后周世宗睿武孝文皇帝柴荣(侄,收为养子) 生卒:921——959.6 39岁在位:954.1——959.6 5年

隋唐在历史上的地位

古 代 史 论 文 姓名:肖倩

隋唐在历史上的地位 摘要:隋唐是继西晋灭亡以后,长期南北分裂,又重新走向统一的两个皇朝,中国经过270年的分裂,又重新建立起统一的国家,不管在政治,经济,文化哪一方面,都有发展,致使中国封建社会出现繁荣景象,隋唐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世界历史上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隋唐,地位,发展。 一般都知道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上变汉魏而下启宋元,那为什么隋唐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为何隋唐在历史上的地位如此重要?过去有些封建的资产阶级学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或者只看到统治集团少数人物的作用,而看不到人民群众的作用,宋代欧阳修说:“盛哉太宗之烈也,其去隋之乱,比迹汤武,政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范祖禹说:“自周武成康,历八百余年而后有汉,汉历八百余年而后有太宗,其所成就如此,岂不难得”,照这种说法,唐封建国家的繁荣富强,完全系与唐太宗一人,不免犯了历史唯心主义错误,根据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只有了解隋唐的经济关系变化和发展,才能正确了解这时封建社会的变化发展。 隋唐时期,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灌溉得发展,如犁,锹,耜,翻车,筒车,水转筒车的出现,手工业修筑陂塘河渠工作的出现。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和科学的的发达,劳动力的增长,都不同程度的促进

了生产力的发展,而这时,由于阶级斗争和阶级关系的发展,这时的生产关系,经济关系也随着发生了若干重要的变化和发展,因此隋唐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发展,生产力的变化发展,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在简单的讨论隋唐发展的原因,现在我们具体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民族关系这几个方面来谈一下隋唐在历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政治上,隋唐以科举取士,在政治上出现了跟门阀地主竞争的越来越多的人,因而门阀地主的社会地位逐渐削弱,科举制的实行,大大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使隋唐封建关系进一步发展,并且科举制历唐宋至明清,施行了一千三百多年。文帝时期废除了北周的六官制,第一次厘定以三省六部制伟核心,而尚书,门下,内史是隋朝官制的核心,三师虽三公位居一品,但只是荣誉职务,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唐朝的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三省六部制的发展,对以后历代官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隋唐的政治对日本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日本在隋朝时就派小野妹子来华,唐朝时,又遣唐使来华,向唐朝学习,如日本的大化改新,其中的班田制,租庸调制就是模仿唐朝而建立的,此后,日本又模仿唐律制成《大宝律令》,《养老律令》等法典,模仿唐朝官制设立二官、八省、一台的中央官制和国、郡、里地方官制,军事上仿唐府兵制设五卫府,这是都是学习唐朝的文化在政治上产生的结果。 经济上,隋唐的农业,商业,手工业得到快速发展。经济的发展,使城市繁荣,柜坊,飞钱兴起,行会组织发展,隋唐时期建立驿站的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历史简介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简介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中的分分合合不间断,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的朝代更替中,还夹带有春秋战国、楚汉争霸、三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时期。但是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又与其他时期有着严格的区别:这些朝代的中国大部分是处在统一的阶段。 秦朝,西元前221年由秦始皇建立,君主代表就是秦始皇,著名事件是“焚书坑儒”。创立过程简单来说就是灭六国,修灵渠,统一越族,统一西南,击退匈奴,夺取河套地区。朝代功绩是创立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从此在中央集权统治下货币统一土地私有,书同文、车同轨,修建长城抵御外敌。灭亡主要原因是秦朝的暴政统治。人民渴望和平稳定的生活,而秦国一直沿用“苛政”(有功重赏、有错重罚)。随着秦统治的扩大而秦政越来越苛刻,被压迫的人民,在忍无可忍的后决定揭竿起义,秦朝在起义反抗之下崩溃了。汉朝,西元前202年由汉高祖刘邦建立。创立过程从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刘邦楚汉之争开始,到刘邦的获胜并创立汉朝结束。君主代表为汉武帝,最著名事件让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朝代功绩主要集中在经济科技方面,开辟丝绸之路,东汉时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纸,张衡发明世界上第一台能够预报地震的“地动仪”,司马迁还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等等。灭亡的主要原因有①皇帝昏庸,苛捐杂税众多②政权旁落宦

官专权,政局混乱。 隋朝,581年隋文帝杨坚代北周称帝,改国号为隋。589年灭了南朝陈,结束了中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正式确立隋朝。君主代表是隋文帝,著名事件是兴修了至今仍能使用的大运河。朝代功绩有①政治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②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③经济文化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增加政府收入,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繁重的无休止的兵役和徭役,导致劳动力空前缺乏,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阶级矛盾的激化,农民爆发起义。 唐朝,由李渊于618年建立。隋朝末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爆发隋末农民起义617年五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孙子代王杨侑为帝,但是在618年李渊夺位称帝,定国号为唐,唐朝正式确立。君主代表是唐太宗,著名的“贞观之治”时期让世界记住了唐朝。朝代功绩发展完善和确立了后世运用的三省六部和科举选士制,又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经济得以发展,繁荣了文化、美术、宗教领域,最瞩目的就是唐诗。灭亡最主要原因是君主昏庸无能,战事不断,经济衰退,藩镇割据,经过黄巢起义后,、唐朝的基础被打破,很快就灭亡了。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赵匡胤首先行假途灭虢之计,灭亡了南平和楚,之后又灭亡后蜀、南汉、南唐三国,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公元960年正式确立。君主代表是宋徽宗,著名事件就是“靖康之耻”。

读五代十国历史有感

读五代十国历史有感 很荣幸参加这次的“人人读讲一本书活动”,我这次所读的书是《五代十国历史图志》,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知晓历史,才能让我们更透彻地思考以及分析历史带给我们的教训和启发,知道在现代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顺应历史的潮流。 五代十国是一个及其动荡的时代,短短几十年之间,江山易主,朝代更迭达五次,更兼十国并立,可见其动荡程度绝对不会亚于东汉之后的三国。历史无情的抛弃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直到后周的建立,百姓总算是盼来了可安天下的英雄。后周的君主除末帝外俱是明主、英雄,尤其是世宗柴荣,一位意气风发,有志于天下的帝王,史书评价他是堪比秦皇汉武唐宗的君王,连宋太祖赵匡胤在他面前尚且不如。他怀着“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壮志宏图,宵衣旰食,励精图治,曾三驾江淮,二次北伐。正是这么一位划时代的英雄的出现,让久历战火,支离破碎的大好河山逐渐呈现出统一的趋势。只可惜,历史不知是有意捉弄,还是无意调戏,还未满40的世宗柴荣怀着那满腔的凌云壮志饮恨离开人世。 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也承认英雄可以左右一时的历史,这就需要我们既要考察历史的必然性,又要承认其偶然性。所谓天下久合必分,久分必合,五代后期历史的总趋势是统一,这是必然性,而由谁来统一,何时统一,怎样统一,这又是偶然性。正是在必然与偶然之间另一位时代英雄——赵匡胤的出现注定是

要肩负着一统河山的重任的。他才识过人,气魄出众,可以说五代诸帝除世宗柴荣外无与伦匹,出身并不卑微的他却深知民间疾苦,懂得礼遇贤才,勤政不缀,眼光远大。 读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真的不仅仅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思考的,其实乱世需要英雄来力挽狂澜巨浪,扶大厦于将倾,我们这个时代同样需要英雄,不是一个,而是千千万万的英雄,或致力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或投身于新农村建设;也许就是你,就是他,来引导国人走出浮躁功利,走出迷茫困顿,走出虚伪贪婪,走向更好的未来。 刘易

隋唐历史简介

隋唐历史简介 隋唐时期历史简介 隋朝 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到618年隋炀帝杨广被绞杀,共存在了37年,是个典型的短命王朝。隋文帝的贡献最大:一是官制,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建立起三省六部制。隋文帝还制定了新 的法律,刑罚不再像南北朝时那么残酷。此外,创立了科举制度, 创新了官吏的选拔方式。隋炀帝除了修造大运河有一半功劳外(另一 半是为了游玩),其他方面没有给后人留下好印象。隋炀帝的残暴在 历史上也很有名。由于其横征暴敛,激起民怨沸腾,终于自食恶果 被绞死于江都,隋朝宣告灭亡。 唐朝 从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到907年被朱温灭掉,大唐王朝共存在了289年。唐朝分前期和后期,中间以安史之乱为界限,前期是昌盛期,后期则是衰亡期。唐高祖建立了唐朝,而唐太宗李世民领兵用 十年时间完成了统一大业。历经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登位之后,经 过励精图治,使唐朝在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此后,唐 玄宗时期又出现了"开元盛世",国强民富,升平之世再次出现。但 同样也是在唐玄宗时期发生了安史之乱,从此唐朝走向了衰亡。 后期的唐朝政治混乱,从牛李党争到宦官专权,其间农民起义不断发生,终于爆发了黄巢起义,起义领袖之一朱温开始叛降唐朝, 后又取代唐朝自立为帝,建立了五代的第一个王朝--后梁。 隋唐历史对后世的影响 隋唐时,典章制度方面多有建树,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两税法等,对后世影响深远。隋唐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 文化交流频繁。文学以唐诗成就最大。以初唐陈子昂,盛唐李白、

杜甫,中唐白居易、元稹,晚唐李商隐、杜牧为杰出代表。韩愈、 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对后世影响甚大。颜真卿的书法,阎立本、吴道子、李思训、王维的绘画,《霓裳羽衣舞》等音乐舞蹈,以及 众多的石窟艺术,均流传后世。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四大发明中的 印刷术和火药两项均出现于这一时期。

隋唐文化简介

隋唐文化 隋唐文化灿烂辉煌,它不仅达到了中国古代封建文化史上的高峰,而且处在世界发展的领先。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艺术、音乐等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如果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比作一个抛物线,唐朝无疑实在最高点,以后再也没有那个时期可以达到或超过。 一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和特点 1 原因 ①国家强盛经济繁荣 隋朝的统一,使全国的社会秩序安定下来,南北的经济文化得到交流,唐朝从太宗的“贞观之治”到玄宗的“开元盛世”,封建经济高度发展,政治相对稳定的时间也较长,这就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隋唐政府,尤其是唐朝统治者,倡导科举考试,大力兴办学校突破了选拔人才对门第出身的种种限制,并且不断增加考试科目,拓展考核范围。在思想文化上,不管是外来的佛教文化还是中国的道教文化,统治者大都能兼收并蓄。这种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既培养了大批文化人才,又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氛围。 ③文化交流频繁 隋朝运河的开通和唐朝交通的畅达,使唐朝同边疆各少数民族政权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从而促进了双方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西域等地的少数民族文化大大丰富了中原文化的内容,使中华文化具有浓烈的多民族色彩。由于封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朝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望,而且对外交通发达,使唐和亚、欧、非之间的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在中外文化互相吸收、互相促进的过程中,隋唐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④继承传统文化。 秦汉以来我国的封建文化就在不断地发展,在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又为科学技术及文学艺术的更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隋唐文化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 2 特点 ①全面繁荣 隋唐文化在科技、宗教和哲学、史学、教育、文学、艺术方面全面繁荣。 ②兼收并蓄 统治阶级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的发展氛围。内外交通发达、国内各族交往密切,在文化上互相交流、融合,为中华文化增强了刚劲、豪爽、热烈、活泼的多民族色彩。中国与亚洲、欧洲以至非洲都有频繁往来。文化上得以吸收外来优秀成分,比较突出表现在宗教和艺术方面。 ③世界领先 隋唐时期已有了雕版印刷和火药,僧一行开始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唐本草》、赵州桥等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④泽被东西 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明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知识点总结

七下第一单元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1课 隋的统一与灭亡 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统一全国。 2.隋朝大运河: ⑶概况:①三点: ②四段:由北向南分别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③五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⑷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 ⑸影响 | 3.科举制 ⑵作用: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官吏 选拔范围。2)推动教育发展。3)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1300多年。 4. 1. 2. ⑴ 名臣:镜子) 谋杜断) ⑵措施:用人上:虚心纳谏,广纳贤才 政治上:②制定法律,减省刑法 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3) 贡献|措施的作用: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3. 女皇武则天 ⑴统治措施:① ③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⑵作用: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⑵措施:①政治: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文化: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开元盛世”。 盛唐气象的表现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 ) ⑴背景|原因:①唐玄宗后期,朝政日益腐败(根本原因) ②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③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和地方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⑵时间 :755年——763 (3)影响:① 2、黄巢起义 ⑵结果: 3、五代十国: ⑴北方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吴、南唐、吴称“五代十国”。 ⑵实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3)影响: 总结 1.隋朝繁荣的史实:1)统一天下;2)经济繁荣;3)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2.唐朝繁荣与开放的史实: 1)经济繁荣的史实:①农业发达:改进曲辕犁、发明筒车 ②手工业发达: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珍品。 商业:长安是国际大都市。 2)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友好的史实):文成公主入吐蕃、唐太宗被尊为“天可 汗” 3)开放的社会风气 4)文化发达的史实: ①诗歌: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②书法:颜真卿和欧阳询 ③绘画:阎立本和吴道子 5)对外友好活跃的史实: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6)治世、盛世局面: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开元盛世”

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_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唐的统一与灭亡教学案(无答案)

修订人 (一)章节题目: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唐的统一与灭亡 (二)课程目标 1、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从隋朝灭亡的原因中得到启示 2、通过讲述隋朝建立的情况,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慨况,仔细讲解大运河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会识图看图;探讨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示的能力。 3、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重点、难点: 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影响 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正确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 Ⅰ.导入新课(约2分钟) 展示:一支《玉树后庭花》,成了一个没落政权的亡国之音;一首《泊秦淮》,感慨一段历史兴替的变幻无常;一株琼花,深院绽放,演绎一个淫逸暴君的穷奢传奇;一条古运河,千淌,见证一个繁盛帝国的短暂兴亡…… 教师:同学们,猜一猜材料中描述的是哪个朝代?这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贡献?以及有哪些典型的特点? 学生:------ 教师:隋朝,开凿大运河,短暂而亡。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走进隋朝,感受一个统一的隋朝的建立。 Ⅱ.学生自主学习与反馈(约8分钟) 根据教师展出的自学提纲阅读教材内容,梳理本课知识点。完成本课《历史助学》“知识 梳理”。遇到障碍作好标记。教师提出基础问题检查反馈。 Ⅲ. 小组合作学习(约13分钟) 1、隋朝的建立和重新统一? 2、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3、大运河开通的目的、概况和影响? 4、科举制创立的影响? Ⅳ.教师导学(有微课的可渗透微课助学)(约12分钟) 1、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

(名师整理)最新历史中考复习《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知识点提纲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知识网络】 一、隋朝 1. 建立: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 统一:589年,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 开通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4. 科举制:成为隋唐以来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 5. 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 二、唐朝 1.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 唐朝治世 ⑴“贞观之治”——唐太宗 ⑵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⑶“开元盛世”——唐玄宗 3.盛唐气象 ⑴经济繁荣 ①农业生产技术改进,曲辕犁和筒车等生产工具的推行 ②手工业发展水平高,以唐三彩为代表;商业繁荣 ⑵民族交往与交融: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 ⑶多彩的文学艺术 ①文学:唐诗盛行,诗人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代表 ②书法: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

③绘画:阎立本、吴道子 4. 中外文化交流 ⑴中日交往 ①遣唐使学习唐朝先进的制度、文学艺术、建筑技术等,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②鉴真东渡,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 ⑵唐与新罗的交往:派遣使节和留学生来唐学习;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⑶玄奘西行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并将见闻记录而成《大唐西域记》 5. 衰亡 ⑴安史之乱:755~763年,使唐朝由盛转衰 ⑵黄巢起义:黄巢率领起义军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⑶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6.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社会动荡,南方相对稳定,经济有所发展 基础知识梳理 一、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知识点1.隋的统一 1.隋朝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2.隋朝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隋的发展 (1)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结果,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隋朝成为国力强盛的王朝。

高中历史阶段性练习隋唐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度完善了

高中历史阶段性练习(隋唐) 一、选择题:(本大题60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1.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度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A、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B、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 C、加强了皇权 D、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2.下列各项表述中,最能全面反映隋朝历史地位特点的是 A.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全国统一 B.开凿大运河 C、统治者十分残暴 D.繁荣而短暂3.隋朝时有一个读书人要从江都出发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如果他一路上都是坐船走水路的话,他沿途要经过哪些河段?按顺序排列应是 ①黄河②广通渠③江南河④通济渠⑤邗沟⑥永济渠 A、③⑤④①⑥ B、⑤④①② C.⑥④②① D、③④⑤⑥② 4.汉唐前期呈现封建盛世的共同原因是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适时调整生产关系 ③采用的政策具有连续性④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贞观年间,唐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6.隋朝最大的粮仓兴洛仓位于洛阳附近,这种布局是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东部要地,能确保平安稳固 B.粮食能迅速满足长安、洛阳的需要 C.地处交通大动脉的中心地带,便于粮食集散 D.位于盛产粮食的地区,来源很广7.隋唐时,一般平民百姓多穿布制衣服,这种布的原料是 A.丝 B.麻 C.棉 D.毛 8.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是唐朝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表现,其重要前提是: A.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B.市场扩大 C.粮食产量提高 D.农作物品种增多 9.唐诗曰:“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这表明 A.农业有了较快发展 B.农业和商业争夺劳动力 C.唐朝实行重商政策 D.商人众多,商业繁荣 10.隋朝大运河的一段利用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古运河。这一段是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11、筒车在中国古代南方农业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一灌溉工具创制于 A.三国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唐代 D.南宋 赋税制度是国家赖以巩固的主要经济制度之一。隋唐时赋税制度曾有过多次变革。 12.隋唐政府将北魏的租调制调整为租庸调制,这种调整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体现在 A、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 B、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

五代十国年号年表

五代(907~960) 后梁 907年,太祖朱温(神武元圣孝皇帝)建立后梁,年号开平,建都河南开封。盛时疆域约为今河南、山东两省,陕西、湖北的大部以及河北、安徽、江苏、山西、甘肃、宁夏、辽宁的一部分。 开平三年(909年),后梁由开封迁都洛阳。 911年,改元乾化。 乾化二年,朱友珪即位,改元凤历。 913年,禁军兵变,末帝朱友贞称帝,复用年号乾化,自三年始。 915年,改元贞明。 921年,改元龙德。 923年,李存勖攻入开封,末帝自杀,后梁亡 后唐 923年,李存勖(光圣神闵孝皇帝)于魏州称帝,国号为唐,年号同光,同年十二月迁都洛阳。盛时疆域约为今河南、山东、山西三省,河北、陕西的大部及甘肃、安徽、宁夏、湖北、江苏的一部分,并短期占有四川。 926年(同光四年),李嗣源(圣德和武钦孝皇帝)占据汴州,李存勖被杀,改元天成。 930年,改元长兴。 933年,李嗣源死,李从厚(愍皇帝)继位。 934年,李从珂在凤翔起兵叛乱,攻至洛阳称帝,废李从厚为鄂王。李从厚逃至卫州,不久遇弑身亡。同年,李从珂改元清泰。 936年,石敬瑭攻进洛阳,李从珂自焚而亡,后唐灭亡。 后晋 936年,石敬瑭(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建立后晋,年号天福,建都开封。盛时疆域约为今山东、河南两省,山西、陕西的大部及河北、宁夏、甘肃、湖北、江苏、安徽的一部分。 942年,石敬瑭死,石重贵(出帝)继位,沿用天福年号。

944年,改年号开运。 947年,后晋为契丹军队所灭。 后汉 947年,刘知远太原称帝,不改国号,沿用天福年号。 948年,刘知远(睿文圣武昭肃孝帝)建立后汉,都开封,年号乾祐。盛时疆域约为今山东、河南两省,山西、陕西的大部及河北、宁夏、湖北、安徽、江苏的一部分。 948年正月,刘知远死,刘承佑(隐帝)继位,继承年号乾祐。 950年,郭威发动兵变,叛军攻开封,刘承祐被杀,后汉亡。 后周 951年,郭威(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建立后周,都开封,年号广顺。盛时疆域约为今山东、河南两省,陕西、安徽、江苏的大部,河北南部、湖北北部及内蒙古、宁夏、甘肃、山西的一部分。 954年,改元显德。同年郭威去世,养子柴荣(睿武孝文皇帝)继位,沿用年号。 959年,柴荣病逝,时年七岁的柴宗训(恭皇帝)继位,沿用显德年号。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恭帝禅位,后周亡。 十国(891~979) 前蜀 907年,王建(神武圣文孝德明慧皇帝)建前蜀,建都成都,年号天复。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 908年,改元武成。 911年,改元永平。 916年,改元通正。 917年,改元天汉。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知识点总结.docx

统编人教2019 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8 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知识点总结第 8 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一、儒道佛的融合 (一)过程: 1.儒家独尊:汉武帝时,确立“儒家独尊”的地位; 2.佛教东传:东汉初期,佛教传入,汉明帝重视发展,于洛阳修筑白马寺; 3.道教发展:东汉末期,道教在民间开始形成并发展,如:五斗米道、太平道; 4.儒道合流:魏晋之际,道家思想上浮,与儒家合流,形成玄学; 5.佛道交融:南北朝时期,佛道首先交融。(设问:佛道为何能够首先交融?一是思维方 式比较接近,习惯于直观性思维;二是有共同的沟通话题,佛家的“空”与道家的“道” 可以相互理解;三是都带有一定的神秘性)佛教时而尊崇,如梁武帝四度出家,隋文帝和 隋炀帝广造石像、普著佛经;时而备受打击,如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 武宗李炎、周世宗柴荣。 6.三家交融:唐朝统治者奉老子为祖先,道教发展迅速,以茅山道为代表;武则天时,尊 崇佛教,佛教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唐中期,韩愈、李翱和柳宗元等人掀起了儒学复兴的运动。(设问 1:儒佛交融的进程为何困难重重?一是儒家独尊地位及其深厚的理论基础,佛教难以轻易撼动,缺乏文化基础,即使某一阶段佛教备受重视,仍难以企及;二是受“华夷”思想影响,从心理抵制外来文化,佛教传播缺乏心理基础;三是儒家始终没有宗教化,世俗特征明显文化的产物,佛教缺乏社会基础) 7.儒家兼容:两宋时期,儒家吸收佛、道思想,形成哲学范式的“理学” (二)特点: 1.儒家思想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 2.儒佛关系:佛教的发展经历了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儒家思想的屈从到隋唐时期取得坚实 的理论基础,形成独立的宗派体系; 3.道佛关系:道佛之间从魏晋南北朝时的道佛互用转为隋唐时期道佛争宠,并最终形成三 家交融现象,孕育出中国封建社会最完备的官方正统哲学—理学。 (三)影响: 1.经济上:强化了农业社会所必需的身心内外合谐的价值取向——即人与人和自然的和 谐; 2.思想上:强化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统治地位,出现了政治、哲学、宗教和伦 理等交融的局面; 3.政治上:为统治者提供了多重治理国家的范本,一定时期内都有利于维系政治的稳定和 国家的统一。 二、兴盛的文学艺术 (一)文学概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