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表敬副词

表敬副词

古汉语敬谦副词摭谈

河北省廊坊市第七中学王诚远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礼记·中庸》上所载“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就说明了这一点。在人们社会交际中,即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中,常常需要尊敬或谦恭的态度,这种态度的表达方式之一即是用敬谦副词。敬谦副词是古汉语中用得十分广泛而现代汉语中比较少见的一类副词,它常用在动词前,包含尊人和自谦两个方面。敬谦副词来源于动词,但含义一般比较空泛。表敬谦的副词有如下一些。

一、表示对对方恭敬的副词

1、敬、谨、请。这三个副词所修饰的动词都表示说话人自己发出的动作行为。“请”可以译成“请允许我”,“敬”、“谨”则没有相当的现代语词翻译,可以不译。例句:

⑴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战国策·赵策》)

——太后说:“是。他多大年龄了?”

⑵此亦吾过矣,愿夫子为寡人敬.谢焉。(《韩诗外传·九》)

——这些也是我的过失了,希望你替我道歉吧。

⑶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我怀着如同犬马在主人面前那种恐惧的心情,恭敬地上表奏报陛下。

⑷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于左。(诸

葛亮《后出师表》)

——现在魏军既在西方疲于奔命,又在东边进行战争。兵法规定,要趁敌人疲劳的时候去进击,这正是进攻的大好时机。现在我恭敬地把这方面的意见陈述如左。

⑸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左传·隐公元年》)

——如果您想要把郑国交给大叔,那么我请求服侍他;如果不想给,那么请您除掉他。

【“请”作表敬副词,主要是强调对对方的恭敬,含义较虚,与“请”作动词用时所表示的含义(对对方或他人有所请求)不同。如在本句中,“臣请事之”的“请”,是表敬副词,意为“请允许我……”;“则请除之”的“请”,是动词,意为“请求你……”,应注意两者的区别。】

⑹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梁惠王上》)

——大王喜欢打仗,请您允许我用打仗的事打比喻。

⑺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史记·项羽本纪》)

——樊哙说:“这太危险了!请允许我进去,跟沛公同生死。”

2、幸、惠、辱、蒙。这几个副词所修饰的动词都表示听话人(对方)发出的动作行为。“幸”表示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惠”表示对方这样做是对自己的照顾,“辱”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对方受到了屈辱,“蒙”表示对方这样做给说话人带来好处。例句:

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

吾亦往送女。”《史记·滑稽列传》

(屈完)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左传·僖

公四年》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

二、表示自己谦卑的副词

1、窃、敢、伏、伏惟。这几个副词所修饰的动词都表示说话人自己发出的动作行为。“敢”表“岂敢”、“冒昧”之意;“窃”表示“不敢径直以为如何”(不敢直截了当地明白说出),有“私自”、“私下”之意;“伏”指“趴在地上”,表示“以卑承尊”;“伏”常同动词“惟”组成凝固结构“伏惟”,用作敬辞,“伏惟”是“俯伏思惟”、“趴在地上想”的意思。例句:

⑴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汉书·司马相如传下》)

——就我的愚见来说,私自以为人类诚然有这种情况,野兽也应该是这样。

⑵臣窃.独过之。(柳宗元《驳<复仇议>》)

——我私下个人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

⑶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李斯《谏逐客书》)

——我听说官吏们议论驱逐客卿这件事,我私下认为这是错误的。

⑷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左传·僖公三十年》)

——如果灭亡我们郑国对您有利,我就怎么敢拿这件事来麻烦您。

⑸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

传》)

——现在大王也应当斋戒五天,在宫廷内安排最隆重的迎接大礼,我才能把玉璧献上。

⑹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左传·隐公元年》)

——颍考叔说:“我冒昧地问问(您)说的是什么?”

2、忝、猥。这两个副词所修饰的动词,既可表示说话人自己,也可表示听话人(对方),还可表示讲话中涉及到的第三者所发出的动作行为。“忝”是“有愧于”的意思,“猥”表“苟且”、“枉曲”的意思。例如:

⑴臣受恩偏特,忝.任师傅,不敢自同凡臣。(《后汉书·杨赐传》)

——我受到皇上特别的宠爱,惭愧地担任太子的老师,不敢自比于普通大臣。

⑵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后汉书·史弼传》)

——太守愧担朝廷重任,本应选拔贤士来报效国家。

⑶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李密《陈情表》)

——以我这样微贱之人,担当侍奉太子的官职,我即使肝脑涂地,也无法报答皇上的恩遇。

⑷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前出师表》)

——先帝不因我卑贱浅薄而介意,甘受耻辱,亲自屈就,三次到草庐来看我。

敬谦副词虽属虚词,但对于阅读文言文的准确性,翻译文言文的信、达、雅均有重要作用,故需格外注意。

表敬副词

关于表敬副词 表敬副词,就是表示尊敬、敬意的副词。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礼记〃中庸》所载“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就说明了这一点。在社会交际中,常常需要尊敬或谦恭的态度,这种态度的表达方式之一就是使用表敬副词。表敬副词来源于动词,在文言文中用得极为普遍,它常用在动词前,表示谦敬的态度。表谦敬的副词有如下一些: 一、表示对对方恭敬的副词,常见的有:敬、请、谨。 ⑴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战国策〃赵策》) ——太后说:“是。他多大年龄了?” ⑵此亦吾过矣,愿夫子为寡人敬谢焉。(《韩诗外传〃九》) ——这些也是我的过失了,希望你替我道歉吧。 ⑶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我怀着如同犬马在主人面前那种恐惧的心情,恭敬地上表奏报陛下。 ⑷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于左。(诸葛亮《后出师表》) ——现在魏军既在西方疲于奔命,又在东边进行战争。兵法规定,要趁敌人疲劳的时候去进击,这正是进攻的大好时机。现在我恭敬地把这方面的意见陈述如左。 ⑸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谨议。(柳宗元《驳<复仇议>》) ——凡是审理这类案件的人,不应当再按照从前的意见处理。谨对此发表以上的意见。 ⑹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左传〃隐公元年》) ——如果您想要把郑国交给大叔,那么我请求服侍他;如果不想给,那么请您除掉他。 (古汉语中“请”字后面带动词时,有两种不同意思:一是请你允许我做某事,二是请你做某事。) ⑺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梁惠王上》) ——大王喜欢打仗,请您允许我用打仗的事作比喻。 ⑻战则请从。(《左传〃庄公十年》) ——打仗时请允许我跟随(您一起去)。 ⑼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墨子起来,拜了又拜,说:“请让我说说,我从北方听说您造出云梯,将用来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 ⑽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楚王说:“好啊!我们就不攻打宋国了。” 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贾谊《论积贮疏》) ——(如果)年景不好,没有收入,(那就要发生)卖官爵,卖儿女(的事情)。 ⑿张良曰:“谨诺!”(《史记〃项羽本纪》) ——张良说:“我照办。” ⒀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史记〃项羽本纪》)

古汉语中敬词、谦词用法分类

古汉语中敬词、谦词用法分类 古汉语中有一种副词,使用时常表示自谦或对对方的尊敬,能在表达应有礼节的同时拉近说话人之间的距离,浓化双方的感情。这类词一般称为“表敬副词”或“谦敬副词”,可分为“敬词”和“谦词”两类。这类词在古汉语中的使用十分普遍,而且数量很多。比如,常见的“敬词”就有“请”“敬”“谨”“承”“奉”“幸”“惠”“蒙”“垂”等;常见的“谦词”就有“辱”“敢”“窃”“伏”“伏惟”“忝”“猥”等。 一、敬词 常见的“敬词”按其后面的动作发出者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1.请。 “请”后面的动词表示的可以是说话者本人的动作,也可以是对方的行为。翻译时,前者是“请你做某事”;后者是“请你允许我做某事”,而且这种用法在古汉语里比较常见。例如: (曹刿)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2.敬、谨、承、奉。 这几个副词都表示对对方的恭敬。它们修饰的动词都表示说话人自己发出的动作或行为,因为没有相应的现代词语对其作出翻译,所以可以不译。例如: 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 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 常欲承答来旨。 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3.幸、惠、蒙、垂。 这几个副词都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与恭敬。它们所修饰的动词都表示听话人(对方)发出的动作或行为。“幸”表示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惠”表示对方这样做是对自己的照顾;“蒙”表示对方这样做给自己带来了好处;“垂”表示对方的行为是对自己的关照;“枉”表示对方屈尊做某事迁就自己。例如: 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 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 首垂问以鄙况。 二、谦词 “谦词”按其后面的动作发出的对象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1.辱。 一般指听话人对说话人这样做了,使听话人受到了屈辱。它所修饰的动词是听话人发出的动作或行为,因为没有相应的现代词语对其作出翻译,所以可以不译。例如:辱收寡君,寡君之愿。 2.敢、窃、伏、伏惟。 这几个副词都表示说话人的谦卑态度。它们修饰的动词都是说话人自己发出的动作或行为。“敢”是“岂敢”“冒昧”之意;“窃”是“不敢直接以为如何”或“不敢直截了当地说出”,有“私自”“私下”之意;“伏”指“趴在地上”,是“以卑承尊”;“伏”常同“惟”组成固定结构“伏惟”,是“趴在地上想”的意思。例如:

表敬表谦词语

【高二语文补充系列讲义】 表敬表谦词语 表敬: 1.请(请求你/ 请允许我) 2.恭(恭敬的)恭贺恭候恭喜 3.敬(恭敬的)敬贺敬献敬告敬候 4.谨(小心.郑重.恭敬)谨记谨守谨启谨领谨向…致意谨具酒宴 5.敢(大胆地冒昧地)敢问敢烦敢请 6.幸(庆幸幸运幸福)幸甚(希望)幸勿推却(幸亏侥幸)幸免 7.奉(捧恭敬)奉还奉告奉和奉送奉陪奉劝 8.承(接受)承蒙承情 9.蒙(接受)蒙你照料 10.赐(施恩)赐教 11.惠(恩惠)惠顾惠存 12.垂(向下屈尊)垂怜垂询 13.见(我)见教见谅(宾语前置?) 14.枉(委屈)枉驾 15.屈(委屈)屈尊屈就 16.辱(使你受委屈)辱临辱承指教 17.雅(高尚不俗)雅量雅兴雅正雅意 18.台(官府高处)台甫(您)台端(尊字大号)台鉴兄台 19.令(美好)令亲令兄令尊令堂令爱令郎令姊令妹令正(嫡妻)令坦(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厢下逐一观察他的子侄。门生回去后对郗鉴汇报说:王氏的诸少年都不错。他们听说来人是郗家派来选女婿的,都一个个神态矜持。只有一个人在东床上坦胸露腹地吃东西,好像不知道有这回事一样。郗鉴听了,说:"这就是我要找的佳婿。"后来一打听,知道坦腹而食的人是王羲之,就把女儿嫁给了他。从这则逸事上看,王羲之从小就具有旷达的性格,很少为一些小事戚戚于心。也许这就是他的书法雄浑开阔,具有自由气象、潇洒神态的原因之一吧。也因为这个典故,后来人们就把"东床坦腹"、"东床"作为女婿的美称,或称呼他人的女婿叫"令坦"。 20.贵(地位高价值大)贵姓贵庚贵府 21.尊(地位高)尊姓尊号尊亲尊寿尊府府上 22.钧(重)钧鉴钧裁 23.仁(仁爱)仁兄 24.贤(贤德)贤弟贤契(弟子子侄辈)感情志趣投合的朋友 25.芳(美好女用)芳龄芳名芳容 26.大(高深广非常)大名大作大礼大安 27.光(光明光荣)光顾光临借光 28.高(高明久远)高见高论/ 高龄高寿 29.拜(恭敬地)拜读拜托拜见拜访拜领拜会 其他敬辞: 安康编安(编辑.文字工作者)教祺(教师)笑纳就教(来请教)指教斧正 莅临久仰久违包涵海涵相扰留步劳驾鼎力屈就海安(师尊)福安(长辈) 表谦: 1.家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兄家子 2.舍舍下舍弟舍侄寒舍 3.敝敝处敝姓(鄙人)

古代汉语常识考试要点2

第十一节代词 本节讲述古代汉语中代词的类别以及各自的语法功能和表达的语义。 代词是具有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虚词。在古代汉语的代词系统里,除了和现代汉语一样有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以外,还多一类无定代词和一类辅助性代词。代词都有指代作用,被指代的不仅可以是名词性成分,有可以是谓词性成分;不仅可以是单个的词,有可以是复杂的词组,甚至是句子。 一、疑问代词 根据疑问代词指代的询问对象,古代汉语的疑问代词可以分为三类:指人、指事物、指处所。其中存在着交叉的现象。疑问代词在句中主要做主语、宾语、定语,状语。 1、指人的疑问代词 谁、孰、何 2、指事物的疑问代词 何、胡、曷、奚 3、指处所的疑问代词 安、恶、焉 二、指示代词 古代汉语中的指示代词在句中主要做主语、宾语、定语。其系统较为复杂,分以下五类。 1、特指与泛指代词 之、兹、其 2、近指代词 此、是、斯 3、远指代词 彼、夫 4、谓词性指示代词 尔、若、然 5、特殊指示代词 焉、诸

三、人称代词 在古代汉语中,人称代词可以做主语、宾语和定语。 1、第一人称代词 吾、我、余、予、朕(秦始皇以后,只限于皇帝本人使用) 2、第二人称代词 女(汝)、尔、若、而、乃。 3、第三人称代词(上古无真正意义上的第三人称代词,而是使用指示代词来兼指) 彼、之、其 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没有数的分别,同一个词既可以用于单数,又可以用于复数。第一二人称代词后也可加“侪、属、曹、辈”表示复数。 四、无定代词 1、肯定性的无定代词 或 2、否定性的无定代词 莫 五、辅助性代词 1、所 “所”的基本语法功能是加在谓词性成分前面,指代某种动作的对象,组成所字结构,使谓词性成分名词化。所字结构分为以下三类: (1)所+动词 (2)所+介词+谓词性成分 (3)所+(介词)+谓词性成分 2、者 “者” 的基本语法功能是位于词或词组之后,构成者字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者字结构分为如下两类: (1)谓词性成分+(动词、形容词、数词)+者 (2)名词性成分(名词、所字结构)+者

文言虚词之副词

曰:“毋从俱死也。〞?鸿门宴?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氓?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氓? 2、表禁止 毋、勿、莫、无〔“不要、别〞〕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氓?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三、范围副词 1、表全部 俱、毕、凡、皆、咸、举、悉、尽、都、具、共、率〔译为“全、都,但凡、大凡,总共、共,大都、大致〞〕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桃花源记? 悉以咨之。?出师表?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2、表局部或个别 但、唯、止、仅、独、徒、特、第、直〔“只、仅、只是,几乎、将近、差不多到达〞〕 技止此耳。?黔之驴?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逍遥游? 四、程度副词 1、表深度 少、殊、很、极、甚、绝、至、良、酷、孔、稍、微、略、颇〔“很、太、极、特别、非常、分外,稍微、略微〞〕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赤壁赋? 履至尊而制六合?过秦论?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采薇? 2、表比拟 益、弥、尤、愈、加、滋〔“更加、尤其、更、越〞〕 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游褒禅山记? 欲盖弥彰〔成语〕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五、情态副词 1、表方式 俱、并、闲、微、窃、固〔“一起、暗中、坚决〞〕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出师表? 窥父不在,窃发盆。?促织? 2、表速度 暂、遽、卒〔猝〕、立、即、旋、稍、渐、益〔“匆忙、急迫、急促〞〕如听仙乐耳暂明。?琵琶行(并序)? 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 3、表频率 数、亟、累、屡、仍、辄、每、复〔“屡次、重复、任何一次〞〕 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满井游记? 六、语气副词 1、表确认 即,必、定,诚、信,果〔“就是,一定,实在、确实,果真〞〕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2、表委婉的测度、商榷或论议语气 其、盖、殆【“大概(是)、恐怕(是)〞】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 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3、表意外的惊异 曾〔“竟然、竟〞〕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 曾不知老之将至。?兰亭集序? 4、表祈使 其〔“可、要〞〕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5、表反诘 岂、其、庸、宁、独〔“难道、哪里、怎么〞〕 岂假设吾乡邻。?捕蛇者说? 其可怪也欤。?师说?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王后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古代汉语论文2

浅谈古代汉语中的谦敬词 摘要:古人在对话或书面往来中常常使用一些谦敬词表示自谦或对人的尊敬。表示自谦的副词叫表谦副词,表示对对方尊敬的副词叫表敬副词。表谦副词有:“敢”,“窃”,“伏”等,表敬副词有“请”,“敬”,“幸”等。谦敬副词是一种礼貌用语,这类词在古代汉语中较为普遍。关键词:谦敬词副词 在《史记·蔺相如列传》中有这样两句话: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前句“请奏瑟”是请秦王奏瑟,“请”是“请求”的意思;后句“请完璧归赵”的“请”则没有对任何人表示请求,只是表示对对方的敬意,所以前句中“请”是一般动词。后句“请”就是表敬副词了。常见的敬词按其后面的动作发出者又可分类,1.“请”后面的动词表示的可以是说话者本人的动作,也可以是对方的行为,翻译时,前者翻译成“请你做某事”,后者翻译为“请你允许我做某事”。2.“敬”,“谨”,“承”,“奉”。这几个副词都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它们修饰的动词都表示说话人自己发出的动作和行为。“敬”表示对“天”,“神”和“尊长者”的尊敬,或者是表示礼节上的尊敬,译为“恭敬地”,也可以根据文章上下文灵活翻译,此外,因为没有相应的现代词语对其作出解释,所以也可以不译。例如:《战国策·赵策》: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谨”,多用于下对上的言辞中,如《史记·项羽本纪》: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幸”,常用在对方行为的动词前,表示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很幸运,从而

表示对对方的尊敬;还可用在表自己行为动作的动词前,在表谦卑的同时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可译为“侥幸”、“幸运”之意,或不译出。例如: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史记·项羽本纪》) 3.“幸”“惠”“蒙”“垂”。这几个副词都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与恭敬。它们所修饰的动词都表示听话人(对方)发出的动作或行为。“幸”表示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惠”表示对方这样做是对自己的照顾;“蒙”表示对方这样做给自己带来了好处;“垂”表示对方(大多是长辈或上级)的行为是对自己的关照;“枉”表示对方屈尊做某事迁就自己。例如:(1)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史记·滑稽列传》)(2)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国语·晋语二》)(3)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曾巩《寄欧阳舍人书》)(4)首垂问以鄙况。(白居易《答崔侍郎书》) 常见表谦副词也可以据其后动作发出的对象不同分为以下几类。 1.“敢”“窃”“伏”“伏惟”,这几个副词都表示说话人的谦卑态度。它们修饰的动词都是说话人自己发出的动作或行为。“敢”是“岂敢”“冒昧”之意;“窃”是“不敢直接以为如何”或“不敢直截了当地说出”,有“私自”“私下”之意;“伏”指“趴在地上”,是“以卑承尊”;“伏”常同“惟”组成固定结构“伏惟”,是“趴在地上想”的意思。例如:(1)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左传·隐公元年》)(2)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李斯《谏逐客书》)(3)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间乎?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五)副词

古代汉语通论(五)——副词 一、副词的性质 副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行为动作、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可能性和否定或情态、语气等作用的词类。副词是一种半实半虚的词类,语法功能接近实词,能做状语;词汇意义比较空灵,接近虚词。 二、副词的分类 程度副词 1.少。古汉语中“少”常作程度副词,是“稍微、略微”的意思,相当于现代的“稍”。如: 辅之以晋,可以少安。(《左传·僖公五年》)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今予病少愈,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庄子·徐无鬼》) 2.稍。现代汉语中的“稍”是程度副词,含义是“稍微、略微”;古汉语中的“稍”却是时间副词,是“逐渐”的意思。如: 项羽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史记·项羽本纪》)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3.颇。“颇”在现代汉语中表示程度深,是“很”的意思。而古汉语中的“颇”有两种用法:一是表示程度高,是“很”的意思,如前一例;一是表示程度浅,是“稍微”的意思,如后一例。 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至于序《尚书》则略,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史记·三代世表序》) 范围副词 可以分为表总括和表限定两种。总括副词有“皆、尽、举、悉、毕、咸、具、凡、都、共、率”等;限定副词有“但、特、只、直、止、第、独、徒、仅、唯”等。其中,“凡”有二义:用在句子前面表规律性的归纳,表“凡是、大凡”;用在数词前面总括事物的数量或动作的数量,表“总共”。 1、但现代汉语中的“但”是转折连词,古代汉语中的“但”则主要是表示范围的副词,用来限制范围,是“只”、“仅仅”的意思。如: 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2、徒、特、第(弟)、直、独 这几个词在古代汉语中也常作表限定的范围副词使用,是“只”、“仅”的意思。如: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 然则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荀子·非相》) 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史记·孙膑》) 子第去,勿忧我。(《明史·贺逢圣传》)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梁惠王上》)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惠王下》) “独”原义是独自的意思,是情态副词,引申为范围副词“只”;但是在反问句中,“独”主要表达反问语气,是“难道”的意思。例如: 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孟子·许行》)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仅现代汉语中“仅”只是个限制范围的副词,“只”的意思;但是在古汉语中,它除

文言虚词之副词

虚词的作用说明: 副词:直接修饰限制动、形,使之准确、适当、规范。不能和名词组合。 介词:不能单独使用,必须和名词配合,形成介宾短语做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使之清晰明确。(时间、地点、对象、方向、方式) 连词:只起关连作用,没有任何修饰作用。 助词:辅助作用,结构、时态、语气。 文言虚词之副词举例 一、时间副词 1、表过去 既、业、已、曾、尝、适、初、曩、昔、向、乡(译为“已经、过去、刚才”) a.适得府君书。《孔雀东南飞》 b.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 c.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捕蛇者说》 d.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兰亭集序》 e.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2、表现在 方、会、适(“正、正好”)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鸿门宴》 会天大雨。《陈涉世家》 3、表将来 且、将、欲、方、行、垂(译为“将、将要”) 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功败垂成(成语) 我欲因之梦吴越。《梦游天姥吟留别》 4、表短暂 斯须、俄而、旋、暂、寻、未几、须臾、无何,猝、乍、暴、忽(“不久、一会儿;突然”)坐须臾,沛公起如厕。《鸿门宴》 银瓶乍破水浆迸。《琵琶行》 寻梦国恩。《陈情表》 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5、表持久 常、雅、素(“经常、时常、平素、一向”)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杂说》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张衡传》 素昧平生、素不相识。(成语) 二、否定副词 1、表否定 不、弗、莫、毋、无、未、匪、非、靡、勿、微(“不、没有”)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氓》

曰:“毋从俱死也。”《鸿门宴》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氓》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氓》 2、表禁止 毋、勿、莫、无(“不要、别”)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氓》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三、范围副词 1、表全部 俱、毕、凡、皆、咸、举、悉、尽、都、具、共、率(译为“全、都,凡是、大凡,总共、共,大都、大致”)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桃花源记》 悉以咨之。《出师表》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2、表部分或个别 但、唯、止、仅、独、徒、特、第、直(“只、仅、只是,几乎、将近、差不多达到”) 但见悲鸟号古木。《蜀道难》 技止此耳。《黔之驴》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逍遥游》 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孙子吴起列传》 四、程度副词 1、表深度 少、殊、很、极、甚、绝、至、良、酷、孔、稍、微、略、颇(“很、太、极、特别、非常、分外,稍微、略微”)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赤壁赋》 吾至爱汝。《与妻书》 履至尊而制六合《过秦论》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采薇》 2、表比较 益、弥、尤、愈、加、滋(“更加、尤其、更、越”) 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游褒禅山记》 欲盖弥彰(成语)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古诗文中的虚词

古诗文中的虚词 古诗文中的虚词——副词篇·(1)时间副词 一、时间副词 1、过去时 【曾】·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剌盎。(曾经) 【尝】·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曾经) 【已】·骨已尽矣,而两狼之並驱如故。(已经) 【既】·既克,公问其故。(已经) 【业】·良业为取履。(已经) 【昔】·昔我往兮,杨柳依依。(从前,往日) 【向】·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从前,往昔) ·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刚才) 【始】·始舍于此址,而卒葬之。(初时,当初) ·始雨水,桃始华。(刚,方才) 【初】·遂为母子如初。(当初)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刚,刚开始) 【新】·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刚,才) 【近】·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近来,最近) ——以上为过去时,表示动作已经过去。历时较长的相当于“已经”、“曾经”、“从前”、“当初”。历时未久的相当于“刚才”、“方才”、“最近”等。 2、现在时 【方】·是时项羽方与汉王相距荥阳。(正在) 【正】·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恰巧,正好) ·正?不可止。 【鼎】·天子春秋鼎盛。(正,正当) 【会】·会天大雨,道不通。(恰巧,正好) 【适】·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正好,恰巧) ·适从何处来,而遽于此?(刚才)

——以上为现在时,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相当于“正”、“正在”、“适逢”等。 3、将来时 【方】·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将,将要) 【将】·将以何时为归期乎?(将要) 【且】·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要,将近) 【行】·别来行复四年。(将,快要)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将要,快要)【欲】·山雨欲来风满楼。(将要) 【其】·我今不乐,日月其除。(将要) ——以上表示“将要”、“快要”。 【寻】·再迁渔阳太守,寻转蜀郡太守。(随即,不久) 【随】·吾今虽死,公亦随手亡矣。(随即) 【旋】·卓既杀琼、珌,旋亦悔矣。(随后,不久) ——以上表示“随后”、“不久”。 【终】·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终于) 【竟】·有志者事竟成。(终于) 【卒】·管仲卒受下卿之礼而还。(终于) ——以上表示“终于”、“最后”。 ——以上为将来时,表示动作将要进行,相当于“将要”、“随即”、“不久”等。 4、不定时 【急】·三保见敌势可乘,急挥帜。 【亟】·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 【疾】·疾风知劲草,路遥见马力。 【遽】·遽契其舟。 【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顿】·泪飞顿作倾盆雨。 【忽】·但知贫贱安,不觉岁月忽。 【暴】·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常用文言副词

常用文言副词 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或其它副词的词叫副词。目前,对于副词的分类及语法功能还没有一致意见,存在一定分歧。笔者在第十节“常用文言虚词”一节里很少涉及作副词的虚字的例释,而文言里的副词又很多,有必要单独列一节,对副词的分类及语法功能进行全面细致的探讨。根据副词的意义,一般可以分为下面七类: (一)程度副词 常用的有“最、至、极、绝、殊、甚、太、尤、弥、愈、稍、颇”等。它们在句子中作状语,补语。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杂诗》) 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贾谊《论积贮疏》)至孅至悉,极精细极周密。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竭尽,尽情地。 以为妙绝.。(林嗣环《口技》)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很,非常。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很。 然汝亦太.草草。(李朝威《柳毅传》)实在是。 不见小潭,水尤.清冽。(柳宗元《小石潭记》)尤其。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更加。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苏洵《六国论》)越。 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柳宗元《黔之驴》)慢慢地。 上下颇.惊动。(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很。 (二)范围副词 常用的有“皆、尽、悉、举、遍、并、俱、咸、毕、既、共、各、每、仅、徒、独、惟、才、但、止、直、凡、数”等。在句子中作状语,补语。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作状语。都。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史记·项羽本纪》)都,全部。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都。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欧阳修《伶官传序》)所有。 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沈括《雁荡山》)完。 文武并.用。(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共同。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共。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陶渊明《桃花源记》)都。 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薛福成《观巴黎油记》)全。 楚人未既.济。(《左传·子鱼论战》)完全。 其后诸侯共.击楚。(《史记·屈原列传》)共同。 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李渔《芙蕖》)各自。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聊斋志异·促织》)每次。 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白居易《与元九书》)将近。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只。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独倾,独自 饮酒。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杜甫《石壕吏》)只。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渊明《桃花源记》)只。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至》)只。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聊斋志异·狼》)只。

文言中的表敬副词

文言中的表敬副词 作者:庞晓燕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7年第07期 表敬副词,就是表示尊敬、敬意的副词。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礼记·中庸》所载“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就说明了这一点。在社会交际中,常常需要尊敬或谦恭的态度,这种态度的表达方式之一就是使用表敬副词。表敬副词来源于动词,在文言文中用得极为普遍,它常用在动词前,表示谦敬的态度。表谦敬的副词有如下一些: 一、表示对对方恭敬的副词,常见的有:敬、请、谨。 ⑴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战国策·赵策》) ——太后说:“是。他多大年龄了?” ⑵此亦吾过矣,愿夫子为寡人敬谢焉。(《韩诗外传·九》) ——这些也是我的过失了,希望你替我道歉吧。 ⑶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我怀着如同犬马在主人面前那种恐惧的心情,恭敬地上表奏报陛下。 ⑷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于左。(诸葛亮《后出师表》) ——现在魏军既在西方疲于奔命,又在东边进行战争。兵法规定,要趁敌人疲劳的时候去进击,这正是进攻的大好时机。现在我恭敬地把这方面的意见陈述如左。 ⑸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谨议。(柳宗元《驳》) ——凡是审理这类案件的人,不应当再按照从前的意见处理。谨对此发表以上的意见。 ⑹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左传·隐公元年》) ——如果您想要把郑国交给大叔,那么我请求服侍他;如果不想给,那么请您除掉他。 (古汉语中“请”字后面带动词时,有两种不同意思:一是请你允许我做某事,二是请你做某事。)

⑺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梁惠王上》) ——大王喜欢打仗,请您允许我用打仗的事作比喻。 ⑻战则请从。(《左传·庄公十年》) ——打仗时请允许我跟随(您一起去)。 ⑼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墨子起来,拜了又拜,说:“请让我说说,我从北方听说您造出云梯,将用来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 ⑽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楚王说:“好啊!我们就不攻打宋国了。” 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贾谊《论积贮疏》) ——(如果)年景不好,没有收入,(那就要发生)卖官爵,卖儿女(的事情)。 ⑿张良曰:“谨诺!”(《史记·项羽本纪》) ——张良说:“我照办。” ⒀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史记·项羽本纪》) ——樊哙说:“这太危险了!请允许我进去,跟沛公同生死。” 二、表示对自己谦卑的副词,常见的有:窃、敢、猥。 ⑴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汉书·司马相如传下》) ——就我的愚见来说,私自以为人类诚然有这种情况,野兽也应该是这样。 ⑵区区之心窃慕此耳。(李陵《答苏武书》) ——我的心里私下羡慕这两个人(范蠡和曹沫)罢了。 ⑶窃自私念,过已大矣,行已亏矣,长为农夫以没世矣。(杨恽《报孙会宗书》)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虚词知识讲解(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

中考语文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五类。 考纲规定的“常见文言虚词”是指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名称速记排列:之乎者也,因为所以,何则而与焉,与其乃且若)。 一、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1.介词 介词是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面,合起来表示时间、处所、原因、方式、对象等意义的词。对介词的考查,通常是结合对文句的理解进行的。 引出行动的工具、方法、凭借;例如:“以、因”,意思为“拿、凭借、依据”,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因以讽谏。(《张衡传》) 引出动作的对象;例如:“于、与、因、为、乎”,意思为“同、跟、给、替、对、对于、向、通过”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②欲呼张良与俱去。(《鸿门宴》) 引出动作的原因;例如:“于、以、为”,意思为“由于、因为”①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进学解》)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例如:“于、乎、自、从、缘”,意思为“在、从、到、沿着”①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②生乎吾前。(《师说》)③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2.代词 代词是代替别的词或词组、句子,以表示人或事物以及动作、状态、数量等的词。在语境中辨析某一代词具体的指代对象是考查的重点。 (1)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吾、予、余、我;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项脊轩志》)②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③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记》) 第二人称:女、汝、若、尔、而、乃、子;①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女”通“汝”)(《诗经·静女》)②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③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氓》)④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项脊轩志》) 第三人称:之、其、彼、厥、渠;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 复数:属、辈、类、徒;①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②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过秦论》) (2)指示代词 近指代词;例如:“是、此、斯、兹、之、然”,意思是:“这、这个、这里、这样”①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赤壁赋》)②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远指代词:例如:“彼、夫、其”,意思是:“那”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无定指代词:例如:“或、莫”,意思是:“有的,有的人;没有谁,没有哪一个”①或师焉,或不焉。(《师说》)②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张衡传》) 辅助性代词:所、者;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3)疑问代词 代人:例如:“谁、孰”,意思是:“谁、哪一个”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代事物:例如:“何、胡、奚、曷、盍”,意思是:“什么、哪里”①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②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③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记》)

第二节、副词

第二节、副词 第二节、副词 副词主要作用修饰动、形容词、名词,有时也修饰名词谓语或整个句子.副词与其他虚词相比较,一般词汇意义比较实在,所以有的语法书也把它归入实词.副词分类复杂,按照意义和用法可以分为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情态副词、否定副词、谦敬副词、语气副词等七类。 一、程度副词 程度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程度。 (一)表最深: 表最深的有:“最”“极”“甚”“良”“绝”“至”“颇”,表示高级程度,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最”“很”“非”“常”“特别”“格外”等。 ①高祖以萧何功最高,封为酂候.(《史记·萧相国世家》) ②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陶渊明《桃化源记》) ③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贾谊 《论积贮疏》) ④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战国策·赵策》) ⑤始皇默然良久。(《史记·秦始皇本纪》) ⑥四面险绝,无由升陟矣.(《水经注·清水》) ⑦苍本好书,无所不观,无所不通,而犹善律历。(《史记·张 丞相列传》) “颇”字有两个意义: A,很,甚: ①唯袁盎明绛候无最,绛候得释,盎颇有力。(《史记·袁盎晁 错列传》) B,略,稍微: ①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②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尤深者观蛟龙。(王充《论 衡·别通篇》)

(二)表加深: 表加深的有:“愈”“益”“弥”“兹”“尤”,表示比较程度,在原来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更加”、“越发”。 ①丞相发病死,错以此愈贵。(《晁错传》) ②益:A,更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孟子·梁 惠王下》) B,渐渐。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汉书·苏武传》) ③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史记孔子世家》) ④赋敛兹重。(《汉书·五行志》) (三),表很轻: “少”“略”“稍”表示轻微程度,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稍微”“略微”。 ①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②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史 记·项羽本纪》) 稍,不是“稍微”,而是“逐渐”。例如: ①项羽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史记·项羽本纪》) 二.范围副词 范围副词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表总括:“皆”“悉”“咸”“毕”“具”“并”“共”“举”“凡”“尽”等。 ①足下事皆成,有功。(《史记·陈涉世家》) 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 ③尝一龙机发而地不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张衡传》) ④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战国策·赵策》)

谦敬副词的现代用法

谦敬副词的现代用法 古代汉语的副词一般可以分为时间副词、程度副词、范围副词、语气副词、情态副词、否定副词和谦敬副词,现代汉语的副词分类通常不包括谦敬副词。然而古代的谦敬副词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了一些用法,本文将通过对古汉语谦敬副词和现代汉语中相关的谦敬用法的举例分析,来说明谦敬副词的演变。 标签: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谦敬副词用法演变 一、谦敬副词,又叫表敬副词,是古代汉语特有的副词类型,从其名称就可以看出,这类副词可以表示尊人或者贬己,可以分为两类。 (一)敬词类 这一类的副词主要是表示尊敬他人的,常见的有“请,枉,辱,幸,敬,惠,谨”等,大多数时候,它们都表示对听话人的尊重,无法直译成现代汉语。 1.请:请允许(让我)表示做某事时征求对方的意见,请求对方允许,表示客套的尊敬。例如: (1)“请以战喻”(《孟子·梁惠王上》) (2)“臣请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枉:让对方降低了身份而为,表示对方的地位尊贵。例如: (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4)“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宜过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3.谨:在动词前作状语时,表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恭敬。例如: (5)“张良曰:‘谨诺。’”(《史记·项羽本纪》) (6)“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见献大王足下。”(同上) 4.幸:表示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和荣幸。例: (7)“今上客幸教以明制,寡人闻之,敬以国从。”(《战国策·楚策》) (8)“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臣”(《史记·项羽本纪》)

5.辱:表示所说的事情,是对听话人的侮辱,是尊敬听话人的一种说法。例: (9)“君惠邀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左传·僖公四年》) (二)谦词类 这一类的副词主要表示贬低自己而达到尊敬他人的目的,常见的有“敢,窃,忝,伏”等。 1.敢:表示冒昧,打扰别人,表示自谦的意思。例: (10)“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左传·僖公元年》) (11)“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窃:有私下、私自的意思,表示说话人的自贬。例: (12)“今日臣窃闻贵臣之计:举兵将伐韩。”(《韩非子·存韩》) (13)“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3.伏:下对上陈述自己想法时所用,有伏身、低头的意思,以示对听话人的尊敬。例: (14)“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事实上,有很多谦敬副词的用法无法完全归入以上两类,因为其词义已经虚化,很难分清它是表谦还是表敬,正因为如此,杨伯峻先生在其《文言文法》中采用了表敬副词一说,说明了此类副词的共同作用是为了表示对他人的尊敬。 (三)古代汉语中的谦敬副词有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从词性来看,古代常用的谦敬副词原来都是实义的动词或者形容词,在实际的语用需要下,意义不断虚化,才成为修饰性的副词。查阅《说文解字》可知,“请,谒也。”“枉,哀曲也。”“辱,耻也。”“幸,吉而免凶也。”“敬,肃也。”“谨,慎也。”“敢,进取也。”“忝,辱也。”“伏,司也。”这些词的本义与尊敬或谦卑的关系不大,只是在古代伦理关系的影响下,这些实词的意义逐渐虚化,有了表示尊敬和谦卑的意思。比如,谦敬副词“请”就是由动词“请”逐渐虚化而来的,而实词的虚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而对“请”的实虚与词类还存在分歧,如:“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一句,郭锡良《古代汉语》把其中的“请”归为表敬副词,而赵广成则认为是动词。又如:“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杨伯峻认为此句中的“请”是表敬副词,而有的学者认为是时间副词。这是词义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点。

(九)副词

(九)副詞 【教学目的】 本章讲授的是古代汉语副词。学习本章,要让学生了解副词的特殊性质,要掌握一些主要副词古今含义和用法的差异,能从古籍中正确辨认出这些副词,并准确理解其用法和意义,从而提高阅读理解古籍的能力。 【基本概念】 表敬副词 【基本理论】 为什么说副词是一种半实半虚的词? 古汉语中的副词“少、稍、颇、但、徒、特、第(弟)、直、仅、曾、再、且”等古今的用法有何差异? 否定副词“不”和“弗”在用法上有何差异? 否定副词“毋”和“勿”在用法上有何差异? 否定副词“未”、“非”、“否”在用法上各有何特点? “未”与“未尝”表达的含义有何不同? 何为“表敬副词”?表敬副词分为哪两类? 表敬副词“请”的古今用法有何差异? 【重点难点】 “少、稍、颇、但、第(弟)、直、仅、曾、再”古代的含义“不”和“弗”用法的差异“表敬副词”概念“请”古今用法的差异 【教学内容】 第1学时 一、副词的性质 副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行为动作、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可能性和否定等作用的词。 按傳統的觀點,一般都把它歸入虛詞。現代語法學家根據它的語法功能,將它歸入實詞。 郭錫良:副词是半实半虚的词: 实词的性质:有一定的词汇意义,能独立充当句子的次要成份。 虚词的性质:不能单独表示一种实物、一种实情或一种事实,不能作句子的主要成份主语、谓语等。 ●古漢語副詞的數量很多,用法複雜,表義廣泛。根据意義和用法,可分:程度副詞、範圍副詞、時間副詞、情態副詞、否定副詞、語氣副詞、敬謙副詞 一、程度副詞 程度副詞是表示事物的性質、狀態或動作、行爲的程度的副詞。它一般作狀語,個別的也可作補語。多用來修飾形容詞。 (一)表示程度高深 1、殊、良、甚、頗 可譯爲“很”、“十分”、“非常”、“特別”、“格外”等。 ①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戰國策·趙策四) ②孝公既見衛鞅,語事良久,孝公時時睡,弗聽。(史記·商君列傳) ③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賈誼《論積貯疏》) ④王丞相有幸妾姓雷,頗預政事,纳貨。(世説新語·惑溺) ⑤奸民久于獄,與胥卒表裏,頗有奇羨。(方苞《獄中雜記》) 注意: ①“良”除了可以作程度副詞,表示程度高之外,還可以作情態副詞,是“確實”、“實在”的意思。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水經注·江水) ②“甚”在六朝以前是形容詞,六朝以後,才由形容詞轉變爲表程度高的副詞,要注意兩種用法的區別。 太后曰:“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對曰:“甚于婦人。”(戰國策·趙策四) 涉於魚齒之下,甚雨及之,楚師多凍。(左傳·襄公十八年) ③“頗”作程度副詞,除表程度高外,還表示程度不深、輕微,要注意根據它所處的語言環境區分。 提问:“颇”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词性?表达什么含义? “颇”在现代汉语中表示程度深,是“很”的意思。而古汉语中的“颇”有两种用法:一是表示程度高,是“很”的意思;一是表示程度浅,是“稍微”的意思。如: 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史记·袁盎晁错列传》颇有力:出了很大的力。 至于序《尚书》则略,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史记·三代世表序》)颇有:略微有。 2、孔、重、至 一般可譯爲“很”、“極”。 ①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詩經·豳風·東山) ②王孔加子白義。(虢季子白盤) ③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詩經·小雅·鹿鳴) ④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禮記·檀弓下) ⑤古之治天下,至纖至悉也。(賈誼《論積貯疏》)

文言文常用字词

文言文常用字詞 阿:偏袒艾:停止、完结(方兴未艾)爱:怜惜;吝惜安:疑问代词,什么,哪里 谙:熟悉按:巡视;考察 B 败:败北,失败拜:授给官职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报:断狱,给……回信、答复 北:打了败仗往回跑悖:违背被:施及;通“披”备:完备本:根源 鄙:边疆,庸俗,谦词(指自己)俾:使比:并列,接连地,勾结,比较,等到 必:一定、必然,倘若、假如弼:辅佐毕:全、都嬖:宠爱庇:遮蔽便宜:不请示,灵活处置 薄:靠近伯:排行第一,爵位,称霸擘:大拇指逋:逃亡 C 采:文章的辞藻骖:三匹马拉的车苍:灰白色操:操守:辈(类、属、侪、徒、等) 曾……不:连……都差:稍微的(差强人意)觇:偷看婵娟:美好的样子超:超过、胜过 常:封建社会宣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朝:一日、朝见车:牙床(辅车相依)彻:通达、贯通 掣:牵引,拉(掣肘)沉:古代常写做“”:陈列,通“阵”诚:假设,果真,的确

乘:古代一车四马丞:辅助逞:炫耀,显示媸:丑弛:放松驰:疾行褫:夺 啻:仅仅,只有敕:告戒、嘱咐,皇帝的命令或诏书饬:整顿、整治冲:交通要道,冲击、撞击 稠:多而密初:才、刚刚除:台阶,任命刍:割草,牲口吃的草楚:痛苦(楚楚:茂盛,鲜明) 触目惊心怵目惊心(区别)黜:废黜绌:不足(相形见绌)舛:违背,错乱垂:临近、靠近,(敬辞)表对方高于自己次:临时驻扎,按顺序刺:名片聪:听力好从:使……跟从,通“纵” 殂:死亡徂:往蹴:踩猝:突然蹙:紧迫,窘迫爨:烧火做饭忖:思量,揣度 措:放置厝:放置错:镶嵌 D 达:得志怛:痛苦、忧伤黛:青黑色贷:借出,宽恕逮:达到迨:等到殚:竭尽 耽:沉溺但:只、仅仅,徒然惮:畏惧当:面对,判罪,应当党:一种组织,袒护、偏袒 刀笔:管刀笔的小官祷:祈祷道:规律得:能够镝:箭头弟:但、只管 的:箭靶中心,女子额头的红点典:法则、制度,主管吊:慰问牒:文书洞:深入、透彻 督:监察、督促牍:文书,书籍独:单独,表反问(副词),仅、只有笃:忠诚遁: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