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选择结构》教学案例

《选择结构》教学案例

【教学课题】选择结构

【适用年级】普通高中一年级

【所用教材】教科版《算法与程序设计》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VB语言基础和顺序结构的学习,学生已具备学习选择结构的基础。

【教材分析】选择结构是建立在顺序结构的基础上,又为后续学习循环结构作了铺垫,是教材中的重点之一。教材着重分析飞船是否升空的程序例题,并没有系统介绍if 语句的格式和功能,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1)掌握IF 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2)会画IF 语句的流程图。

(3)学会用IF 语句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

2、过程和方法:

经历分析、归纳、实践,掌握IF 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完善和编写程序,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

(2)培养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和设计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选择结构的格式和功能。

2、选择结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运用IF 语句解决实际问题。

【主要教法】讲解、启发、演示

【主要学法】自主探究、模仿、实践、协作

【教学用具】微机房多媒体演示系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由“神五”的发射成功引出第一宇宙速度问题,即:当飞船达到什么速度时,才可能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2.学生通过讨论、查找资料给出第一宇宙速度为7.91千米/秒。

3.教师给出问题:如何实现输入飞船速度,程序判断飞船能否升空?请分析并给出流程图。

4.和学生一起讨论画出飞船运行状态流程图。

二、合作讨论,学习新知

1.教师归纳得出选择结构的概念,即:根据不同条件来决定程序执行走向的结构,称为选择结构。

2.教师先给出例句,和学生一起分析每行语句的含义,然后归纳出IF 语句的格式:

三、利用新知,解决问题

1. 老师给出“判断飞船能否升空”VB 程序的半成品,让学生完善程序。

2. 教师演示如何在窗体显示飞船升空图片,学生模仿。

3. 请小组代表演示自己的程序,适时解决编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适当延伸,开阔视野

1.教师提出问题:当飞船速度继续加大时,飞船将达到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试编写程序,输入不同的飞船速度,判断它的各种飞行状况。

2.如何实现当输入不同的宇宙速度时提示文字的颜色不同?

3.如何实现当输入不同的宇宙速度时变换不同的图片?学生摸索,和教师一起讨论得出用程序代码实现加载图片的语句格式。如:Image1.Picture = LoadPicture("e:\earth.jpg")。

五、解决问题,巩固新知

1.请学生编写程序:用计算机产生一个1到100之间的随机整数,然后判断这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并输出该数及判断结果。

2.编程实现:从键盘输入三个数,并输出三个数中的最大数。

六、课堂小结,进行升华

人的一生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选择自己的路时,不要徘徊,不要退缩,任何借口只会成为我们前进的绊脚石。拿出你的勇气和智慧,在考虑成熟的前提下谨慎而果断地作出你的选择。一旦作出选择,就要坚信自己的抉择,勇敢地向目标奋进,只要你有了这份

执着,就一定能到达自己的理想彼岸。相信同学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时,一定能正确地作出无悔的选择。

【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并进行实践,教学过程没有特别新颖的地方,就是一节常态课。通过情境的创设,很自然把学生引导到新课程学习中来;通过简单例句和学生一起归纳if 语句的格式,便于学生对if 语句格式和功能的理解和掌握;实践练习部分设计有梯度,因为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对基础较薄弱的同学只要求掌握基本的语句格式和简单的应用,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则要求深入探究。

虽然这是一节信息技术课,但最后小结时,我都被自己的话感动了,学生也热血沸腾,并报以热烈的掌声。因些,信息技术课虽然是技术课,但是也可以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突破口。

选择结构说课

《选择结构》说课稿 一、说教材 《选择结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中选修教材《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第二章第三节第二小节的内容。本课继《顺序结构》以后,本节课的内容与前面的顺序结构、后面的循环结构构成了程序设计的三种结构,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提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同学们利用程序解决简单问题作好铺垫。 二、说学情 (1)同学们普遍认为选修教材《算法与程序设计》难度较大,教材中很多难以理解的语句和函数,较枯燥乏味,和现实生活联系不是很紧密,久而久之便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失去了兴趣。 (2)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普遍不够重视,单纯用传统的讲授法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基于此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消除他们对程序设计的“恐惧”心理,调动他们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积极性,显得尤其重要。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的地位和特点及学生总体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理解选择结构的含义 2) 掌握if语句中两种分支结构的语法格式 3) 能够运用if语句两种分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2)方法与过程目标 1) 通过基于问题情境的探究和合作,在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2)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程序结构,实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并能对问题解决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 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勇于质疑,不断创新的精神,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通过小组协作和主题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if 语句两种分支选择结构的语法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if条件语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说教法

《选择结构》教学案例

【教学课题】选择结构 【适用年级】普通高中一年级 【所用教材】教科版《算法与程序设计》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VB语言基础和顺序结构的学习,学生已具备学习选择结构的基础。 【教材分析】选择结构是建立在顺序结构的基础上,又为后续学习循环结构作了铺垫,是教材中的重点之一。教材着重分析飞船是否升空的程序例题,并没有系统介绍if 语句的格式和功能,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1)掌握IF 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2)会画IF 语句的流程图。 (3)学会用IF 语句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 2、过程和方法: 经历分析、归纳、实践,掌握IF 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完善和编写程序,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 (2)培养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和设计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选择结构的格式和功能。 2、选择结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运用IF 语句解决实际问题。 【主要教法】讲解、启发、演示 【主要学法】自主探究、模仿、实践、协作 【教学用具】微机房多媒体演示系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由“神五”的发射成功引出第一宇宙速度问题,即:当飞船达到什么速度时,才可能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2.学生通过讨论、查找资料给出第一宇宙速度为7.91千米/秒。 3.教师给出问题:如何实现输入飞船速度,程序判断飞船能否升空?请分析并给出流程图。 4.和学生一起讨论画出飞船运行状态流程图。

二、合作讨论,学习新知 1.教师归纳得出选择结构的概念,即:根据不同条件来决定程序执行走向的结构,称为选择结构。 2.教师先给出例句,和学生一起分析每行语句的含义,然后归纳出IF 语句的格式: 三、利用新知,解决问题 1. 老师给出“判断飞船能否升空”VB 程序的半成品,让学生完善程序。 2. 教师演示如何在窗体显示飞船升空图片,学生模仿。 3. 请小组代表演示自己的程序,适时解决编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适当延伸,开阔视野 1.教师提出问题:当飞船速度继续加大时,飞船将达到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试编写程序,输入不同的飞船速度,判断它的各种飞行状况。 2.如何实现当输入不同的宇宙速度时提示文字的颜色不同? 3.如何实现当输入不同的宇宙速度时变换不同的图片?学生摸索,和教师一起讨论得出用程序代码实现加载图片的语句格式。如:Image1.Picture = LoadPicture("e:\earth.jpg")。 五、解决问题,巩固新知 1.请学生编写程序:用计算机产生一个1到100之间的随机整数,然后判断这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并输出该数及判断结果。 2.编程实现:从键盘输入三个数,并输出三个数中的最大数。 六、课堂小结,进行升华 人的一生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选择自己的路时,不要徘徊,不要退缩,任何借口只会成为我们前进的绊脚石。拿出你的勇气和智慧,在考虑成熟的前提下谨慎而果断地作出你的选择。一旦作出选择,就要坚信自己的抉择,勇敢地向目标奋进,只要你有了这份

高中信息技术_程序的选择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程序的选择结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高中信息技术选修一《算法与程序设计》(广东教育出版社)第二章《程序设计基础》中第三节的内容。《算法与程序设计》以问题解决和程序设计为主线,力图揭开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神秘面纱,向你展示计算机程序设计的精彩片段,引领你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任何程序都可以分解为三种最基本的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选择结构是三个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结构,计算机的逻辑判断能力就是通过选择结构来完成的。条件语句中的“条件”是用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来描述的。程序中能否实现正确的“选择”决定于关系表达式或逻辑表达式的正确描述。牢固掌握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是学习程序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学会编写结构清晰、易读易懂的程序的前提。 通过本课的学习,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和思想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在按照一定的流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和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二年级的文科学生,虽然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推理演绎的能力,但是对于编程,作为高中生的他们大多数一听就容易头大,对于文科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针对此情况,适当降低难度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化难为易适合他们最重要。在前面的课程中,他们学习了VB的常量、变量、表达式、Print方法等基本知识,了解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并对VB程序见面简单了解,给予一个现成的程序会简单的运行。对于编写程序解决生活中更为复杂的实际问题还是很迫切和迷茫的,通过上节课顺序结构的学习,他们现有的知识结构仅限于解决顺序结构的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VB程序的能力也需随着学习的深入不断待提高。 (三)教学内容 1、利用VB软件加工信息,并在VB环境中体验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教学目标

VB选择结构程序设计的教案

《VB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程序的选择结构》是信息技术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内容是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在理解了顺序结构的前提下使得学生掌握VB语言的条件语句、多重选择语句的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学会使用条件语句和多重选择语句实现选择控制结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初步掌握调试、运行程序的方法。 【教学对象分析】 高二的学生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有能力进行自我探究。而且高二的学生已经在数学课上学习了一些算法的知识也已经接触过一些程序案例,但是经过半年的时间,繁重学业的学生已经对本来在数学上都要求不高的算法知识已经遗忘了不少。而且对于学生来说,在数学课中接触的主要是纯数学问题。这些案例比较抽象,与生活实际相距较远,不够具体生动,学生大多是以一种被动接受的态度进行学习。如果能用一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分析选择结构的话,那么学生会比较感兴趣,使得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得数学书本中学习的知识很好的帮助信息课《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学习。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选择结构的If条件语句的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 (2)关系表达式与逻辑表达式的理解与运用。 (3)学会使用条件语句来实现选择控制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4)进一步掌握VB程序调试运行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共同探究问题,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协助学习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计算机解决问题方法的理解。 (2)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选择结构的格式、执行过程及其功能。 (2)理解多重选择结构语句在解决多重选择问题上的直观、优越性。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并掌握选择结构的格式、执行过程及其功能,并能动手设计程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通过展示有趣的程序案例,来激发学生自主设计程序的兴趣。其过程紧紧围绕程序设计的“分析问题—设计算法—描述算法—设计程序—调试运行”的思想步骤,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 在通过读程序,改程序等环节的学习与动手实践,从简到难,逐步地掌握选择结构的If语句,最终能够使用计算机语言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问题提出:根据数学公式(x>=0时,y=x;x<0时,y= -x)编写一个程序 老师引入:通过对这个数学公式的分析请同学们思考用选择结构中的哪个语句来解决,然后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本章内容的学习,课时结束前在回过头来解决 2、选择结构的概念了解,并且引出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 二、了解选择结构的各个环节 1、展示课件并解释选择结构的If语句中的单分支结构的基本格式及执行过程。 老师活动:请同学思考回答:如果a>b,要把这两个数进行交换,你们有那些办法? 学生回答:a=b,b=a(自我判断,然后修改) 老师活动:请同学们参照上面格式,完成下面的这个例题,独立思考 学生活动:通过分析写出程序代码 老师活动:进入VB程序进行操作验证 2展示课件并解释选择结构的If语句中的双分支结构的基本格式及执行过程。 老师活动:请大家编写一个程序,判断给定的成绩是否及格。 根据题目带着学生分析并且逐步写出程序代码,并到VB程序中 进行操作演示 3、展示课件并解释选择结构的If语句中的多分支结构的基本格式及执行过 程。 老师活动:了解了多分支结构的一般格式,下面我们就运用此格式来解决

选择结构教案

《选择结构》教案 课题:选择结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if else语句的一般格式(识记) ②if else语句的功能(理解) ③if else语句的灵活应用(分析) 能力目标:能应用if else语句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德育目标:走向成功的道路并非一条,我们应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情。 教学重点:①if else语句的一般格式 ②if else语句的功能 ③if else语句的灵活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应用if else语句处理身边实例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分析讨论法、实作巩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教学准备) A、制作课件 B、调试电脑硬件及软件 二、复习引入 以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引入新课,如机器人为什么能完成人完成的一些工作等。展示课题、内容、目标(边展示边叙述) 三、讲授新课 1、学习if…else语句的意义及功能 教学方法:①学生观察图片(3张) ②抽学生回答观察结果 ③老师总结,分析同学们的观察结果,规范内容,并加以具体分析说明

2、学习if…else语句的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学生共同完成。 分析方法:①理论联系实际(基本原理与生活实例相结合) ②课前温习,课后复习 ③认真研究、分析例题 ④课后及时巩固练习 ⑤结合C语言中的if…else语句加深理解认识,找出与其的相同点和不 同点。 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如果遇到复杂的问题怎样将其细分,把复杂问 题简单化。 ⑦在学习中要学会扩散思维,把if…else语句的应用与其它学科互相参 照,互相联系。 ⑧运用哲学的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和方法加深对if…else语句的理解。 if <条件表达式> <语句体1> else <语句体2> endif 分析:①if:如果,假如,假使。 ②<条件表达式>:逻辑值 ③<语句体1>:可是一个语句也可是多个语句 ④else:否则 ⑤<语句体2>:一个或多个语句 ⑥endif:结束判断 ⑦if和endif必须成对出现。 教学方法:①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对二个流程图的观察判断出IF ELSE语句可能的流程,

教科版高二信息技术第二章第三节《选择结构》教学设计与点评

《选择结构》教学设计与点评 江苏省盐城中学姚佳俊 江苏省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曹恒来 一、学习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推理演绎的能力,但归纳总结的能力较弱。在前面的课程中,他们已经掌握了VB的常量、变量、表达式、Let语句、Print方法等基本知识,了解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急切地想编写程序解决生活中更为复杂的实际问题,但是他们现有的知识结构仅限于解决顺序结构的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VB程序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二、学习内容分析 《选择结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第二章《程序的基本结构》中第三节第二部分内容。任何规范的程序都可以分解为三种基本结构,即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教材的前一节介绍了顺序结构程序设计。选择结构是用于判断给定的条件,根据判断的结果控制程序执行流程,它分为单分支、双分支及多分支选择结构,不同的分支结构有不同的语法格式和适用场合。牢固掌握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是学习程序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学会编写结构清晰、易读易懂的程序的前提。 三、教学目标 掌握选择结构的基本格式,理解选择结构的执行过程。 能根据问题建立合适、正确的“条件”,利用选择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领悟选择结构的思想,体验选择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选择结构的基本格式;利用选择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结构的嵌套。 五、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采用了案例模拟教学法。通过呈现问题、观察代码、模仿尝试、归纳小结、问题解决、拓展应用、总结提升等环节,设计了递进式的学习活动。通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出租车计费器”“月饼促销”“计算三角形面积”“BMI等级的判断”等程序的完善,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层层深入的认识选择结构。学生在模仿中,通过对多个“个”的尝试,找出“个”背后“类”的规律性问题,归纳出选择结构的一般格式,实现从“个”到“类”的提升。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选择结构,并不断向纵深发展。同时,

职高教案:第4章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要设计选择结构程序,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C语言中如何来表示条件,二是在C 语言中实现选择结构用什么语句。 在C语言中表示条件,一般用关系表达式或逻辑表达式,实现选择结构用if语句或switch 语句。 4.1 关系运算及其表达式 所谓“关系运算”实际上就是“比较运算”,即将两个数据进行比较,判定两个数据是否符合给定的关系。 例如,“a > b”中的“>”表示一个大于关系运算。如果a的值是5,b的值是3,则大于关系运算“>”的结果为“真”,即条件成立;如果a的值是2,b的值是3,则大于关系运算“>”的结果为“假”,即条件不成立。 4.1.1 关系运算符及其优先次序 1.关系运算符 C语言提供6种关系运算符: <(小于), <=(小于或等于), >(大于), >=(大于或等于), ==(等于), !=(不等于) 注意:在C语言中,“等于”关系运算符是双等号“= =”,而不是单等号“= ”(赋值运算符)。2.优先级 (1)在关系运算符中,前4个优先级相同,后2个也相同,且前4个高于后2个。(2)与其它种类运算符的优先级关系 关系运算符的优先级,低于算术运算符,但高于赋值运算符。 4.1.2 关系表达式 1.关系表达式的概念 所谓关系表达式是指,用关系运算符将两个表达式连接起来,进行关系运算的式子。 例如,下面的关系表达式都是合法的: a>b,a+b>c-d,(a=3)<=(b=5),'a'>='b',(a>b)= =(b>c) 2.关系表达式的值——逻辑值(非“真”即“假”)。 由于C语言没有逻辑型数据,所以用整数“1”表示“逻辑真”,用整数“0”表示“逻辑假”。例如,假设num1=3,num2=4,num3=5,则: (1)num1>num2的值=0。 (2)(num1>num2)!=num3的值=1。 (3)num1

【李李】《选择结构》教学设计及反思

VB程序设计——选择结构 南京市九龙中学李李 ■教材分析 选择控制结构是程序的三个基本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结构,计算机的逻辑判断能力就是通过选择结构来完成的。条件语句中的“条件”是用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来描述的。程序中能否实现正确的“选择”决定于关系表达式或逻辑表达式的正确描述。关系表达式与逻辑表达式是本节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程序设计数据的表示与处理的基础上,理解了顺序结构的前提后提出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和思想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按照一定的流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和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课上对vb程序设计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水平,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有能力进行自我探究,如果用一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能够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分析选择结构的话,那么学生会比较感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选择结构的基本概念。 2.了解关系表达式与逻辑表达式的概念。 3.能利用VB中的条件语句实现简单的选择结构。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践、分析、归纳,掌握IF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半成品加工策略,完善程序,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及严谨的学习态度。 4.行为与创新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的反馈作用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使用VB语言的If分支语句,掌握分支判断程序结构,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第四章第3节运用选择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说课 教学设计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必修1数据与计算第四章第3节 运用选择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本章是教科书《数据与计算》的第四章,学习第五章、选择性必修模块《人工智能初步》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准备。让学生掌握Python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利用选择结构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基础 2.新课标对本节教学内容的要求: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简单算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掌握程序调试与运行的方法。 3.教学重点:能够分析结构设计中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体验结构设计的过程。 4.教学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结构设计,进一步理解本章前面所学的理论知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Python开发环境有所了解,掌握了顺序结构的输入输出语句,对条件表达式有了解.因此,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学习经验。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2.学业目标: (1)能够掌握程序的选择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 (2)能够掌握Python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结构的单分支if语句、双分支if语句、if 语句的嵌套以及if···elif···else 语句的一般格式及使用方法; (3)能够运用选择结构描述问题的求解过程; 四、教学策略 创设程序设计的活动情境,通过小组学习分析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编写代码实现算法,在“验证→修正”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处处充满了选择: ➢ 十字路口时如果红灯则停,如果绿灯则行 ➢ 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根绝b 2 -4ac 的结果判断求 解 ➢ …… 在上述案例中,我们常常需要对事物进行判断和选择。引出新课在程序设计中,对应的结构就是使用选择结构if 语句来实现判断和选择 创设计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趣 新课导入(2分钟) 三、选择结构-----单分支选择结构 1.利用课件讲授单分支选择结构IF 语句 2.利用课件讲解分支语句注意事项 3.学生自主学习---输入Python ,调试程序 4.利用课件讲授双分支选择结构IF..else 知识学习 (7分钟) 知识理解

《用选择结构程序做出判断》教学设计

《用选择结构程序做出判断》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计算思维是指“个体在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在信息活动中能够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结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方案;总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迁移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之中。 几个版本的课标几乎都是这样要求: 了解算法设计的一般方法,了解一种程序设计语言,尝试利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简单的算法;了解利用计算机进行问题求解的基本思想、方法和过程。 1.算法与问题解决 (1)能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体验算法思想及其意义,初步了解算法。 (2)会使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算法,知道流程图的基本图例,了解自然语言和流程图的区别和联系。(在上节课初步了解算法的基础上,本节课认识流程图及初步使用) (3)知道算法的多样性,能有意识地设计与改进算法,优化问题解决的方案。 2.程序结构与设计 (1)了解程序的基本知识,知道程序的基本结构:顺序结构、选择

结构(本节课达成初步运用层次)和循环结构。 (2)能选择一种容易掌握的程序设计高级语言,掌握其基本的语法规则。 (3)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算法分析,选择程序结构,并编写程序解决问题(本节课初步达成)。 (4)能读懂简单的程序,知道程序表达的基本意义,会测试与调试程序。(本节课初步达成目标) (5)了解面向对象和模块化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 (6)了解程序中的批量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意义。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中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探究如何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微项目2《用选择结构程序做出判断》。本节课是基于Python语言的程序教学的第二节,主要是模拟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同一事件的不同情况的不同处理方法,这是人工智能之所以智能的根源。同时,作为三大结构之一的选择结构也是学生理解程序选择方法,掌握程序代码写法的重点。教材中包含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案例,主要进行的是基本if条件语句的代码规则,嵌套条件语句的理解与使用,同时也融合了比较运算符和逻辑关系的学习。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本单元第二节课,学生已经具备简单的代码编写经验,学生在学校创意智造课程中也接触过选择结构,因此本节课在选择结构的

选择结构思政教案

选择结构思政教案 教案标题:选择结构思政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选择结构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选择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 1. 理解选择结构的含义和作用; 2. 掌握选择结构的构成要素和应用技巧; 3. 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决策能力。 教学难点: 1. 引导学生理解选择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及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参考资料和案例分析材料。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通过引入一个有关选择的情境或问题,激发学生对选择结构的兴趣和思考。Step 2:概念讲解(10分钟) 解释选择结构的含义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选择结构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中的普遍存在,并介绍选择结构的基本原理和构成要素。

Step 3:案例分析(15分钟) 提供几个实际案例,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的选择结构,并讨论每个选择的可能结果和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选择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Step 4:应用实践(15分钟) 分组讨论一个具体问题或情境,要求学生运用选择结构的原理和方法,提出自己的选择方案,并解释选择的理由和可能结果。 Step 5:总结归纳(5分钟) 总结选择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强调选择的重要性和影响,鼓励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选择结构的应用领域和案例,并准备下节课的讨论。 教学评估: 1. 学生参与度和表现评价; 2. 学生对案例分析和应用实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评价; 3. 学生对选择结构的思考和总结能力评价。 教学延伸: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选择结构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应用,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研究和讨论。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选择结构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选择结构的原理和方法。

初中信息技术_信息技术初一下册《Python选择结构if-else》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主体是初一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的能力,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关系运算符、if语句的基础知识,本节课是新授课,通过与学生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共享单车”问题导入,引起学生对的浓厚兴趣,通过“激趣导学、合作学习”的方法,使同学们灵活掌握if…else的语法结构;设计小试牛刀、能力提升两个环节,主要是基于学生们原有的知识基础、接受知识的能力水平各有差异,因此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均得到最优发展。本节课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学习、小组评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此外,还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编程不是一门高深的学科,成为一名“程序员”并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只要努力学习,掌握好过硬的信息技术本领,就可以实现伟大的信息强国梦! 【效果分析】 本节课采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用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共享单车导入,引出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首先用帮

老师完善程序环节回顾上节课所学if语句,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if……else语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大胆尝试,通过任务驱动,促进学生的理解与动手操作,最后通过课堂检测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从目标达成度来看90%以上的学生都能自主完成或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也有小部分同学需要在同学或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在上课过程中根据各小组任务完成情况,给予不同的笑脸奖励,极大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互助合作。从整体上看学习效果显著,学生达成了学习目标,能够理解所学知识并能编写简单的程序。【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Python语言学习的第七节课,是一节新授课,主要学习if……else 语句的使用,让学生能够活学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if语句的知识及使用,这节课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升课,是Python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掌握if……else语句的使用,并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教学难点在于if……else的理解及使用,语法格式的规范书写。这是一节体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操作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课,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第九课选择结构——if…else 任务一:温故知新:根据提示语言,完善程序: age=int(input()) if : #如果年龄大于等于12岁,输出:你可以使用共享单车 print(‘你可以使用共享打车’) if : #如果年龄小于12岁,输出:…你不能使用共享单车 print(‘为了安全,你不能使用共享打车’) 任务二:用if…else语句改写共享单车1.py, 并运行程序,验证结果,以“共享单车2.py”为文件名保存到桌面“环保小卫士”文件夹中。 任务三:小试牛刀 用if…else语句编写程序:输入一个空气质量指数(AQI),当AQI的值小于等于100时,输出结果“空气优良”;当AQI的值大于100时,输出结果“空气污染” 任务四:能力提升 BMI的计算公式非常简单:BMI=体重/身高的平方(国际单位kg/㎡)。 小程序员,请你设计一个体重监测程序,输入身高和体重,当计算出的BMI等于23.5的时候,输出“你的身材太完美了”,否则输出“你需要注意体型啦”(可参考任务四微课视频.exe完成任务。)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选择结构教案教科版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选择结构教案教科版 名师精编精品教案 选择结构 【基本信息】 (1)理解并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包括语句、数据类型、变量、常量、表达式、函数。会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顺序、选择、 循环三种控制结构。 (2)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初步掌握其基本方法。(3) 初步掌握调试、运行程序的方法。(4)在使用某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 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熟悉对象、属性、事件、事件驱动等概念并学会运用。 2.活动建议 (1)选择实例,根据解决问题的要求分析设计算法,恰当地使用三 种控制结构编写源程序,调试并运行该程序,在过程中体验程序设计语言 的逻辑特点。 【教学分析】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选修模块之一,本模块旨 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 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 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选择结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共分三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是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用选择结构编写简 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程序设计数据的表示与处理的 基础上,理解了顺序结构的前题下提出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和思想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按照一定的流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和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而且也为多分支选择结构的学习打下 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分支选择结构实现条件判断控制。 (2)能够运用分支选择结构设计编制程序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的理解。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讲解和演示,利用任务驱动,通过学生分组探究,协 作学习,在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的过程中了解常用的文件传输方法; (2)以具体的任务为外驱力,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个体的自 主探究和相互间的协作学习,提高学生用算法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完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与应用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选择、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处理、交流、发布信息的能力。 名师精编精品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_python第六节选择结构if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Python第六课选择结构if

学情分析 前几节课学生学过python的输入输出语句,并且编写了顺序结构的程序。本课学习选择结构if,重点要让学生在思维上能转变,会用这种思想思考,所以本人设计了开源硬件亮灯引入本课,通过满足条件灯亮,否则不亮。能用自然语言来描述解决一个问题的流程,接着以“红绿灯程序”为例来完成,然后学生思维上接受了,也能自然语言表达了,教师引导学生变自然语言为python语言,并讲解if格式和注意事项。然后通过手机投屏支付宝密码支付,使得学生进一步提高兴趣,便于展开支付宝密码支付模拟程序,顺利达到教学目的。 效果分析 学生通过本节选择结构if的学习,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掌握了if的用法和注意事项。有以下几方面的效果较好: 1.引入新课:设计以开源硬件亮灯引入本课,通过满足条件灯亮,否则不亮。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 2.讲授新课 以“红绿灯程序”为例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解决一个问题的流程,教师引导学生变自然语言为python语言,并讲解if格式和注意事项。 3.小试牛刀,训练提升

通过手机投屏支付宝密码支付,使得学生进一步提高兴趣,而“支付宝密码支付模拟程序”的编写,顺利达到教学目的。 教材分析 本教材本节课重点讲解了选择结构if 的使用,介绍了条件语句的基本格式,强调了三个注意事项:1if 后空格,2if 语句后冒号,3满足条件执行语句前空格(习惯4个格)。 通过两个案例突破学生对if 语句的使用。红绿灯编程,支付宝密码程序模拟使得学生对if 语句的理解加深,计算思维得以提升。 Python 第六节 【任务一:点亮灯】

【任务二:交通信号灯】 2.完善程序,请在程序横线处补充完整,使程序正确运行。模拟交通信号灯程序(红绿灯.py): print("请输入交通信号灯状态") deng=input() if______________: print("停止") ______________: print("通过") if______________: print("等一等") 【大显身手】 模拟支付宝(或微信)输入密码程序。

教学设计1:选择结构全国获奖

选择结构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流程图的概念,了解选择结构的概念,能运用流程图表达选择结构; 2.能识别简单的流程图所描述的算法; 3.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流程图表示选择结构的算法. 教学难点:规范流程图的表示以及选择结构算法的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情境: 某铁路客运部门规定甲、乙两地之间旅客托运行李的费用为 0.53,50,500.53(50)0.85,50, c ωωωω⨯≤⎧=⎨⨯+-⨯>⎩其中(单位:)为行李的重量. 试给出计算费用(单位:元)的一个算法,并画出流程图. 二.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表达. 解:算法为: 输入行李的重量; 如果50ω≤,那么0.53c ω=⨯, 否则500.53(50)0.85c ω=⨯+-⨯; 输出行李的重量和运费. 上述算法可以用流程图表示为: 教师边讲解边画出第9页图526--. 在上述计费过程中,第二步进行了判断. 三.建构数学 1.选择结构的概念: 先根据条件作出判断,再决定执行哪一种

操作的结构称为选择结构. 如图:虚线框内是一个选择结构, 它包含一个判断框,当条件成立 (或称条件为“真”)时执行,否则执行. 2.说明:(1)有些问题需要按给定的条件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并按判断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操作,这类问题的实现就要用到选择结构的设计; (2)选择结构也称为分支结构或选取结构,它要先根据指定的条件进行判断,再由判断的结果决定执行两条分支路径中的某一条; (3)在上图的选择结构中,只能执行和之一,不可能既执行,又执行,但或两个框中可以有一个是空的,即不执行任何操作; (4)规范流程图图框的形状要规范,判断框必须画成菱形,它有一个进入点和两个退出点. 3.思考:教材第7页图521--所示的算法中,哪一步进行了判断? 四.数学运用 1.选择结构举例 例1 (教材第10页例3)设计求解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一个算法,并画出流程图. 分析:由于一元二次方程未必总有实数根,因此,求解时,要先计算判别式24b ac ∆=-,然后比较与的大小,再决定能否用求根公式求解.所以,在算法中应含有选择结构.解:算法如下: 输入,,a b c ; 24b ac ∆←-; 如果0∆<,则输出“方程无实数根”,否则12b x a -+∆← ,22b x a --∆←, 并输出,. 算法流程图如右. 思考:如果要输出根的详细信息(区分是两个

高中信息技术《选择结构》教学设计

1

选择结构的概念 单分支结构if 语句 实践探究1:if 语句应用 对学生程序进行评价 if-el se语句 实践探究2 实践探究3 选择结构是先根据条件做出判断,再决定执 行哪一种操作的结构。 if语句基本格式: 教师带领学生对具体应用进行分析,然后让 学生进行程序的编写。(5分钟) 教师进行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教师利用希沃白板拍照功能,对学生编写的 程序进行讲解,让学生对这些程序给出相应 的评价。 if-else语句基本格式: 引导学生利用双分支结构进行程序的改写。 (5分钟)教师进行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指 导。(观察学生做的情况,对于学生出错多的 地方,将案例展示出来,再次进行强调),展 示学生编写的程序,特别是一些学生出现错 误的地方。 教师抛出问题:为了让自己过一个有计划的 周日,将自己先后做什么工作都同时给安排 好了,那这个程序又该怎么修改呢? 教师进行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认真聆听,理解 选择结构的概 念。 认真听讲,注意 老师强调的点, 并记录相关笔 记。 动手进行实践操 作。 认真观察展示出 来的程序,进行 相应的评价。 认真聆听,并结 合if语句,对比 两个格式的异 同,进行同步掌 握。 学生动手操作修 改考试通过程 序。 学生对前面编写 的程序进行修 改,理解语句块 有多条语句的时 候,需要有相同 的缩进。 进行选择概念的 讲解。 进行if语句基 本格式的讲解。 结合实例的具体 运行过程,使学 生深入了解if 语句。 if-else语句基 本格式的介绍, 注意强调需要注 意的点。 让学生自己动手 操作,才能知道 自己是否 if-else语句相 关知识点给掌握 了。 让学生自己发 现,同一个语句 块有多条语句的 时候,需要有相 同的缩进。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