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学大作业

生态学大作业

生态学大作业
生态学大作业

《生态学》大作业

浅谈中国的生态危机和生态文明建设

姓名:

院系:

学号:

班级:

浅谈中国的生态危机和生态文明建设

姓名: 学号: 院系: 班级: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工业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是,日趋恶劣的生态环境也开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生活的坏境是否宜居,空气是否清新,水是否清澈,天是否蓝……晋朝陶渊明描绘的田园生活如今成了现代人追求的梦想。一个为人们所意识并日渐重视重视的名词——“生态危机”,如今正给世人重重地敲着警钟。生态危机,无疑已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威胁之一。如何就生态危机,做好生态文明建设,也直接关系到我们自己的生活环境。

一.我国现在面对的生态危机

所谓生态危机,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由于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退化和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过程。目前,生态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各国生态危机的根源、危机程度各有不同。在我国,生态现状更不容乐观,黄沙漫天、空气污染、河流污浊、水土流失、旱涝频发、物种濒危……

“全球变暖”现在已经成为了全球各国人民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

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土地荒漠化,简单地说,就是指土地退化。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当前世界荒漠化现象仍在加剧,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有的会在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荒漠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演变为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它给人类带来贫困和社会不稳定。在人类当今诸多的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物种加速灭绝和濒危的现状也不容忽视。现今地球上生存着500~1000万种生物。一般来说物种灭绝速度与物种生成的速度应是平衡的。但是,由于由于人类大量采集资源,破坏了许多动植物的生存环境。这一系列的人类活动破坏了这种平衡,使物种灭绝速度加快。而且,物种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发出警告:本世纪鸟类每年灭绝一种,在热带雨林,每天至少灭绝一个物种。物种灭绝将对整个地球的食物供给带来威胁,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是难以预料和挽回的。

空气污染当然也是我们直接面对的严峻问题之一。今年年初,北京等重大城市相继出现长时间雾霾笼罩现象,给很多人的身体健康带

来了直接威胁。近年来,由于城市机动车辆迅速增加,汽车尾气污染也日趋严重,尤其是一些大城市,汽车尾气已成为大气污染的大户,氮氧化物成为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同时,各类工业迅速发展,工业废气的排放量增加。北京、广州及我国的中、南部地区,特别是沿海城市均已发生或面临光化学烟雾的威胁。空气污染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造成人群死亡率增加。由于大气污染,我国酸雨呈蔓延之势,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近年来,酸雨在我国各地频频降临。以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为严重,部分地区已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酸雨在我国几呈燎原之势,覆盖面积已占国土总面积的30%以上。酸雨污染造成我国粮食、蔬菜和水果减产,以至整块农田绝收;森林受到危害,材积量锐减,甚至成片的林木死亡;酸雨使鱼类等水生生物生长繁殖能力下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酸雨造成金属,建筑材料等严重腐蚀。这些都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身体健康问题和经济损失。

这些仅仅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严重生态危机中的一部分。而且,更为严峻的是:这一切还在继续恶化之中!生态危机能否处理得当直接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大局。如今,大自然正以各种方式向我们展示它的不满与愤怒:近几年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现,雪灾、洪涝、旱灾、沙尘暴、泥石流频发;生态难民面临生存危机,在一些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许多人被逼无奈远离故土;因生态危机造成的直接和潜在经济损失数额惊人!这一切都与生态环境的恶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面对生态危机,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为走出生态危机的困境,我们必须制定完整的生态建设政策,做好生态建设工作。生态建设主要是对受人为活动干扰和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和重建,是根据生态学原理进行的人工设计,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是自然和人工的结合,达到高效和谐,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因此,国家应该逐步建立引导生态型项目开发的扶持性政策,防止和遏制破坏性经营的刚性约束政策,抓紧制定统一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法,构建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系列法律规范体系,将能源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统筹考虑,解决目前环保性法律和资源性法律相对分割、环境执法和资源管理相互脱节的问题,使能源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得到法律上具体而切实的保障。

目前,我们国家的生态建设政策存在许多缺陷和问题,导致生态建设政策保障不力,政策功能特性不当。禁止性、限制性强,而激励性、补偿性、扶持性偏弱,激励与约束不对称,未能有效地发挥政策功能,实现政策目标。

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优先抓好对全国有广泛影响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力争在短时期内有所突破;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各种治理措施科学配置,发挥综合治理效益;坚持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建设进程,建立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使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

设法制化,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科学化;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理与保护、建设与管理并重,除害和兴利并举,实行“边建设、边保护”,使各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发挥长期效益;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开发、农民脱贫致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同时,建设生态文明要发展绿色经济,即以效率、和谐、持续为发展目标,以生态农业、循环工业和持续服务产业为基本内容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绿色经济一种全新的三位一体思想理论和发展体系。其中包括“效率、和谐、持续”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生态农业、循环工业、持续服务产业”三位一体的结构体系,“绿色经济、绿色新政、绿色社会”三位一体的发展体系。发展绿色经济就是农业、工业、服务业绿色化。考虑自然对发展的承受程度,大力降低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

三.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世界伦理社会化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特别是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主席特别强调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胡主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

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同时,胡主席要求我们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在国家出台一系列建设生态文明政策的同时,作为国家国民的我们也要从自身做起,必须加强资源和环境法规、资源和环境知识的学习、宣传,提高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要全面规划,科学布局,保持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法;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同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高度重视和警惕生态环境恶化所引起的问题,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提高环保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守法,同破坏资源、环境的行为做斗争;落实环保行动,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守护好我们共有的家园。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有助于唤醒全人类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环境问题

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写在最后: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前,中国社会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入到生态文明的发展阶段。大生态文明作为高校德育的新内容,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程度和生态文明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能否取得预期成果,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要站在民族振兴和国家兴旺的高度认识和审视大学生参与和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生态危机解决与否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事关人类自身的生存,事关经济的发展,事关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大局。对待生态危机,我们必须摆正思想、端正态度,有所为有所不为。解决生态危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的坚持,需要我们的努力,需要我们的团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生态危机,走向持续、和谐的发展之路。

生态学基本原理

第三章生态系统基本理论 [教学目标]了解生态学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 [教学难点]生态平衡与生态破坏 [教学时数]4 本章重点 1.生态学概念 2.生态系统的组分 3.生态系统分类 4.食物网 5.生态危机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生态学概念 1.生态学的概念 生态学(ecology) 一词源于希腊文“oikos”,表示住所和栖息地,原意是研究生物栖息环境的学科。 1866年,德国的动物学家黑格尔(haeckel)首次为生态学下了定义: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interaction)的科学。后来,一些著名生态学家也对生态学进行了定义。1966年,smith认认为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生活之地相互关系的科学,所以又可把生态学称为环境生物学(evironmental biology)。著名美国生态学家E·odum(1956)提出的定义是: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先生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的不同定义代表了生态学的不同发展阶段,强调了不同的基础生态学分支和领域。生态学原是一门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科之一。初期主要研究植物,后来逐渐涉及动物和人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向生态学的不断渗透,赋予它新的内容和动力,使其成为多学科、较活跃的科学领域之一。目前,生态学家普遍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2.生态学基本原理---生态学三定律 美国环境学家小米勒(G.T.Miller,Jr.)提出的生态学三定律是: 生态学第一定律:我们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具有无数效应,其中许多效应是不可逆的。该定律为哈定(g·hardin)所提出,可称为多效应原理。 生态学第二定律:每一种事物无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交融。此定律可称为相互联系定律。 生态学第三定律:我们生产的任何物质均不应该对地球上自然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任何干扰。此定律或可称之为勿干扰原理。 3.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生物学科的两大发展方向:微观——分子生物学;宏观——生态学。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和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生物学基础分支学科。生态学的研究是活的生物在自然界中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0世纪50年代以后,欧洲工业化大生产迅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严重后果:环境污染(三废)、自然资源的破坏、能源危机、人口膨胀带来的粮食不足等问题。——全球性的事态激化,称为“全球性生态灾难”——才重视生态学。 目前,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三大生态学问题。1992年6月,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178个国家,包括118位国家首脑参加,讨论人类生存环境与社会发展有关的一系列重大生态学战略性问题,生态学的作用已不言而喻。这次大会推动了全球生态学的进一步发展。 二、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种群(Population):一个生物物种在一定的范围内所有个体的总和称为生物种群。 生物群落(Community):在一定自然区域的环境条件下,许多不同种的生物相互依存,构成了有着密切关系的群体,称为生物群落。 随着环境条件的千差万别,地球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生物群落(森林、草原、荒漠等等)。而特定的生物群落又维持了相应的环境条件。一旦生物群落发生变化,也会影响到环境条件的变化。因此,人们把生物群落与其周围非生物环境的综合体,称为生态系统(Ecosystem),也即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 生态系统(Ecosystem):指一定范围内,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或是一定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生态学课后作业

绪论 1、生态学的概念 2、生态学发展经过了哪些发展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3、世界上当今生态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各有何侧重? 4、如何用生态学观点,阐述人类当前面临的能源、人口、环境问题? 5、生态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第一章 1、什么是环境?什么是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有哪些? 2、生态因子有哪些作用特点? 3、试述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调整。 4、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应用。 5、水对于动物的生态意义。 第三章 1、种群统计有哪些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2、种群年龄锥体可划分几种基本类型,各有何特点和发展趋势。 3、如何编制生命表?动态生命表和静态生命表的区别?Deevey存活曲线分为哪几类? 各适应哪些生物。 4、何为内禀生长率(Andrewartha 定义),怎样进行关键因子分析(key factor analysis)。 5、种群有哪几类增长模型?试分别列举之。 6、逻辑斯谛方程经历几个发展期?请写出逻辑斯谛方程。 7、自然种群变动有哪些特点。 8、自然选择有哪些类型?有哪些选择方式?物种形成经历哪些阶段? 9、试述种群进化的生态对策(bionimic strategy)。 10、动物有哪几种婚配制度? 11、什么是高斯(Gause)原理?竞争有哪些基本特征? 12、谈谈捕食与被捕食之间的相互适应,试述Lotka--Voltera方程。 第四章 1、群落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它和种群有哪些区别和联系?群落的性质如何? 2、何为趋同适应、趋异适应?它们分别产生怎样的生态现象?(同种群部分结合起来) 3、何为Raunkiaer频度定律?它说明了什么? 4、生物多样性包含哪些层次?多样性描述的指数常用有哪些?生物多样性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5、比较分析层片和层次的生态含义及异同点。 6、一定地区代表性的叶子大小能说明该地的哪些环境条件?为什么?

生态学大作业

《生态学》大作业 浅谈中国的生态危机和生态文明建设 姓名: 院系: 学号: 班级:

浅谈中国的生态危机和生态文明建设 姓名: 学号: 院系: 班级: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工业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是,日趋恶劣的生态环境也开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生活的坏境是否宜居,空气是否清新,水是否清澈,天是否蓝……晋朝陶渊明描绘的田园生活如今成了现代人追求的梦想。一个为人们所意识并日渐重视重视的名词——“生态危机”,如今正给世人重重地敲着警钟。生态危机,无疑已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威胁之一。如何就生态危机,做好生态文明建设,也直接关系到我们自己的生活环境。 一.我国现在面对的生态危机 所谓生态危机,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由于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退化和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过程。目前,生态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各国生态危机的根源、危机程度各有不同。在我国,生态现状更不容乐观,黄沙漫天、空气污染、河流污浊、水土流失、旱涝频发、物种濒危…… “全球变暖”现在已经成为了全球各国人民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

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土地荒漠化,简单地说,就是指土地退化。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当前世界荒漠化现象仍在加剧,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有的会在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荒漠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演变为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它给人类带来贫困和社会不稳定。在人类当今诸多的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物种加速灭绝和濒危的现状也不容忽视。现今地球上生存着500~1000万种生物。一般来说物种灭绝速度与物种生成的速度应是平衡的。但是,由于由于人类大量采集资源,破坏了许多动植物的生存环境。这一系列的人类活动破坏了这种平衡,使物种灭绝速度加快。而且,物种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发出警告:本世纪鸟类每年灭绝一种,在热带雨林,每天至少灭绝一个物种。物种灭绝将对整个地球的食物供给带来威胁,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是难以预料和挽回的。 空气污染当然也是我们直接面对的严峻问题之一。今年年初,北京等重大城市相继出现长时间雾霾笼罩现象,给很多人的身体健康带

环境生态学课程试题答案

附件1: 课外作业习题集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A、A、 B、A 二、填空题 1、环境、可持续发展; 2、人类活动、生态环境; 3、退化原因、恢复与重建 三. 简答题 1、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1分);(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1分);(3)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1分);(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1分)。总之,运用生态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污染和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使环境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1分)。 2、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环境生态学主要的学科任务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2分)。进入21世纪后,其学科内容和任务不断丰富,环境科学将更为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人为干扰的方式及强度;(2)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1分);(3)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4)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1分);(6)生态系统管理;(7)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1分)。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 C、B、A、A、C、A、A、 D、B、B、D、B、B、A、C、A、D、A、B、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B、C、D ; 3、B、C、D; 4、B、C、D 三、名词解释题 1、最小值定律:最低量定律是德国化学家利比希(Liebing)提出的,他在研究谷物产量时发现,植物生长不是受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影响,而是受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物质成分影响,如微量元素等,后来人们把这种为利比希最小值定律。

(0603)《景观生态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603]《景观生态学》 第一批次 [单选题]斑块大小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上。 A:边缘效应 B:物种-面积关系 C:空间关系 D:结构与过程关系 参考答案:B [多选题]廊道及网络的度量指标主要有()等。 A:连接度 B:环度 C:曲度 D:间断 参考答案:ABCD [多选题]一个景观包括()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 A:空间上彼此相邻 B:功能上互相有关 C:发生上有一定特点 D:时间上静态 参考答案:ABC [多选题]基质是()的景观要素。 A:占地面积最大 B:连接度最强 C:干扰最小 D:对景观的功能所起的作用最大 参考答案:ABD

[多选题]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景观组成单元或景观要素主要有()等基本类型。 A:斑块 B:廊道 C:网络 D:基质 参考答案:ABD [多选题]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景观的形成主要受()因素的影响。 A:地貌 B:气候 C:自然干扰 D:人为干扰 参考答案:ABCD [单选题]景观中许多廊道,如道路、沟渠、树篱等,可以互相连接形成网络。网络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廊道交叉点,称为 ( )。 A:廊道 B:结点 C:网眼 D:网络 参考答案:B [单选题]如果某种景观要素类占景观面积的50%以上,那么它很可能就是()。 A:廊道 B:斑块 C:基质 D:网络 参考答案:C [单选题]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景观是由不同()组成的镶嵌体。 A:生境

C:生态系统 D:生态因素 参考答案:C [单选题]斑块形状的生态学意义主要与()密切相关。 A:边缘效应 B:物种-面积关系 C:空间关系 D:结构与过程关系 参考答案:A 第二批次 [论述题]从园林工作者的角度,论述景观的涵义及其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 景观美学上的涵义,地理学上的涵义,生态学上的涵义。 第一种是美学上的涵义,与风景同义。第二种是地理学上的理解,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第三种涵义是景观生态学的理解,将景观视为空间上不同生态系统的聚合。 景观的这三方面的涵义有历史上的联系。 对于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者而言,首先应注意景观的美学价值,地理景观的特征;其次,要重视景观格局形成的生态原因,科学深入地认识规划区的生态特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不仅要注意观赏上的美学要求,也要充分考虑到景观结构在生态学上的合理性。 [论述题]什么是景观连接度? 参考答案: 景观连接度是测量景观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的一个指标,它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连通性的生物学度量,包括结构连接度与功能连接度两个方面。 [论述题]什么是边缘效应? 参考答案:最初是指群落交错区物种丰富度增加的现象。目前,景观生态学上,边缘效应是指斑块边缘与内部生境方面的差异以及边缘种与内部种分布上的差异。 [多选题]生态廊道主要由()等生态性结构要素构成。 A:植被

园林生态学网上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园林生态学网上作业题 1题 一、名词:(每题4分,共20分) 1、限制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2、脑基耶尔的生活型系统:是丹麦植物学家Raunkiaer(1905)创立的,以温度和湿度作为揭示生活型的基本因素,以植物度过不良季节的适应方式作为分类基础的植物生活型分类系统。(具体的就是以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以及保护的方式为依据,把高等植物分为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五大生活型类群。) 3、偏冠现象:很多树木由于接受到的光照强度不均匀,枝叶向强光方向生长茂盛,向弱光方向生长孱弱或不能生长,形成明显树冠偏向一侧的现象 4、顶极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物群落通过复杂的演替,达到最后成熟阶段的群落是与周围物理环境取得相对平衡的稳定群落。 5、根际效应:根向根际土壤中分泌的或根系死细胞脱落的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使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大量繁殖的现象。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园林生物群落中的各物种间普遍存在的竞争、(1)捕食、(2)寄生和(3)共生等各种关系,是群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 2、极端低温对植物的伤害可以分为直接伤害和间接伤害,间接伤害主要有冻拔、冻旱、和冻裂;三种形式。 3、生态学巩固时期是生态学理论形成、生物种群和群落由定性向定量描述、生态学实验方法发展的辉煌时期。期间形成四个著名的生态学派,分别为

(7)北欧学派、(8)法瑞学派、英美学派(9)和前苏联(10)学派。 4、为了方便研究起见,人们一般将生态因子分为5类,分别是(11)气候因子、(12)土壤因子、(13)地形因子、(14)生物因子和(15)人为因子。 三、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析导致园林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群落组成和演替的基本含义(2分);内因( 3 分);外因( 3 分) 2、什么是环境承载力,举例说明在指导园林生产实践中有何意义? 概念(种群增长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3分);合适的例子如 种植密度确定依据(3分);合理的分析(2分) 3、简要说明提高园林植物的减噪效果的方案或措施? 合理植物配置(3分);养护管理方法(促进枝叶繁茂)2分;其他(适当密植、树种选择等)3分 4、简述园林植物群落对减弱城市热岛效应有什么作用? 热岛现象的概念及产生原因(3分),园林植物散热原理(5分)(遮阴、降温、营造小气候等) 四、论述:(25分) 不少城市为了亮化和彩化城市夜景,在道路两侧和社区的绿地里安装了昂贵的 射灯,彻夜闪亮,有时围着一棵树就有几盏射灯。作为一名园林工作者,请你 客观地谈谈对这种美化方法的认识 对安灯初衷的客观理解(4分);灯光对植物生长期生理活动的不良影响(6);合理的建议(5分) 2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 20分) 1.趋异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体,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生活在不同 的环境条件下,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适应方式和途径)

生态学作业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生态学(Ecology) 二、问答题 1.简述生态学的定义类型,并给出你对不同定义的评价. (简述生态学的几种主要定义,并以此说明生态学的发展过程)。 2.列出我国5位著名生态学家,并概括其在生态学上的最主要贡献。 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生态学迅猛发展,说明其社会背景。 4.按照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应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概括各分支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5.从生态学发展简史入手,谈谈你对该学科的总体认识。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名词解释 表型、基因型、可塑性、环境、最小因子定律、内稳态、指示生物、光饱和点、光补偿点、生物学零度(发育起点温度)、有效温度区、温度“三基点”、有效积温、因子的替代作用、生态价(生态幅)、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阿伦规律、生态因子、光周期现象、限制因子、贝格曼规律、驯化、极端温度、等渗动物、高渗动物、低渗动物、因子补偿作用、物候、物候现象、物候学 二、思考题 1. 试述光与动物密切有关的几种生物节律,并简述其生态适应意义。 2. 简述陆栖动物的保水机制。(简述陆生动物在水代谢方面的适应性特征。) 3. 简述耐受性定律及其补充原理。 4. 举例说明限制因子概念在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5. 从动植物对日照长度变化的适应出发解释生物的光周期现象。 6. 简述光照强度与陆生动植物的关系,陆生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 7. 从形态、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阐述生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简述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 应。) 8. 简述水生动物(鱼类)的水平衡调节机制。 9. 简述生态因子的分类类型及其生态作用特点。(如何看待生态因子的作用?) 10. 简述有效积温法则,评述其意义和局限性。

基础生态学作业

基础生态学 姓名:班级:学号: 一、名词解释(共10个,每个3分,共30分) 1、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开花结果、落叶及休眠,动物的繁殖、冬 眠、迁徙和换毛换羽等,是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2、生态因子: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3、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 因子,是决定该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4、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 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5、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 多,即当其接近或者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是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6、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 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7、生态学零度:发育生长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上才开始,低于这 个温度,生物不发育,则称这个温度为生态学零度。 8、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9、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的水圈、大气圈的下层。 10、春化:由低温诱导的开花现象。 二、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 A )提出并定义的 A、E.Haeckel B、E.Odum C、A.G.Tansley D、Darwin 2、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C ) A、全球陆地 B、全球海洋 C、整个生物圈 D、整个宇宙 3、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 D ) A、综合因子 B、一般生态因子 C、替代因子 D、限制因子 4、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 A ) A、贝格曼法则 B、阿伦法则 C、李比希定律 D、谢尔福德定律 5、当光强度不足时,CO2浓度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至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C) A、综合作用 B、阶段性作用 C、补偿作用 D、不可替代作用 6、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 B )。 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7、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 B ) A、暗反应 B、黄化现象 C、光合作用 D呼吸作用

农业生态学作业一试题及标准答案

农业生态学作业一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2

农业生态学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6-09-23 09:18:39 一、单选题 1. (5分) 下列()是短日照植物。 ? A. 燕麦 ? B. 油菜 ? C. 小麦 ? D. 玉米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农业生态学 展开解析 2. (5分) 不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对策各不相同,以下哪类生物属于K对策生物?() ? A. 杂草 ? B. 细菌 ? C. 昆虫 ? D. 大型食肉动物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4.2 群落的基本特征 展开解析 3. (5分) 生态问题出现的主导因素是()。

? A. 粮食危机 ? B. 资源危机 ? C. 能源危机 ? D. 人口危机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9.1 农业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展开解析 4. (5分) 根据生态位原理,()有利于系统稳定。 ? A. 生物品种单一 ? B. 生物数量少且生态位空缺 ? C. 生态位丰富且生态位饱和 ? D. 生物的生态位重叠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4.2 群落的基本特征 展开解析 二、多选题 1. (5分) 植物成群分布的原因是()。 ? A. 天然障碍 ? B. 动物及人为活动 ? C. 微域差异 ? D. 繁殖特性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农业生态学 展开解析 2. (5分) 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特点包括()。 ? A. 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保持能力较强,流失率低 ? B. 养分供求同步机制较弱 ? C. 系统内部养分的库存量较低,但流量大,周转快 ? D. 农业生态系统有较高的养分输出率与输入率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农业生态学 展开解析 3. (5分)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包括()。 ? A.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主次之分 ? B. 生态因子具有部分补偿性因此具有完全替代性 ? C. 生态因子的作用或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要求具有阶段性 ? D. 生态因子的耦合(综合)作用特征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农业生态学 展开解析 4. (5分) 资源转换系统的某一必要资源的输入量从零开始不断增加,开始时系统的输出量增加很快,当输入达到一定水平后,输出量增加的速度逐步减慢、停止甚至出现负值,这种现象称之为()。

农业生态学离线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农业生态学》课程作业 姓名:学号: 年级:学习中心:—————————————————————————————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1.生态学 2.农业生态学 3.生态系统 4.农业生态系统 简答题 1.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区别 论述题 1.论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及特点 第二章农业的基本生态关系 名词解释: 1.生态因子 2.阿利氏原则 3.顶极群落 4.群落稳定性 5.耐性定律 6.生境 7.生态位 8.粗密度 9.内禀增长率 10.群落演替 11.最小因子定律 12.生活型 13.生态型 14.种群 15.化感作用 16.生物多样性 17. 环境容纳量 18.生态对策 19.群落 20.生态密度

21.偏利作用 22.过渡带 23.协同进化 24.景观 25.景观生态学 简答题 1.农田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种间相互作用中,表现为正相互作用的有哪些?并各举一例说明。 3.种间相互作用中,表现为负相互作用的有哪些?并各举一例说明。 4.简要比较r-对策生物与和K-对策生物的主要特点。 5.农业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 6.简述种群调节的类型 7.何谓植物的化感作用?产生化感作用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第三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名词解释: 1.生态系统的结构 2.物种结构 3.水平结构 4.垂直结构 5.营养结构、 6.食物链 7.食物链解列 8.食物网 简答题 1.立体农业模式的类型主要有哪些? 2. 简述食物链的类型 论述题 1.论述食物链加环的作用与加环类型 2.如何利用系统的时间结构来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第四章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能流 名词解释: 1.生态效率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3. 生态金字塔 4 能值 5. 初级生产 6.次级生产 简答题 1.提高次级生产力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2.简述次级生产的作用 3.简述提高农业初级生产力的措施。 4.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改善次级生产的主要方向。 5.简述农业生态系统的辅助能的类型及作用。 6.根据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水平和数量,生态系统可分为哪些主要类型?

环境生态学样方调查报告

环境生态学期中考试 样方调查报告 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 班级:环境工程1班 调查人员:第四组(马秀、李欣、张孟易、梁崇权、吴京珉、陈潮、周莎、黎一樊) 调查时间:2014年12月05号

环境生态学样方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了解校园绿化区植被多样性及群落结构。 二、调查工具。 皮尺、卷尺、手机 三、调查方法及用具。 1 样方大小 表1 样方大小 植被类型乔木灌木样方大小设置10*10 2*2 2 样方数量 表2 样方数量分布表 植被类型乔木灌木样方数量设置1*(10*10) 1*(2*2) 因本次调查选取调查地点不合适,故选取乔木样方内只有一个小样方内长有灌木。 3 样方布设 3.1样方布设原则。 样方布设遵循以下原则: (1)典型性。 (2)自然性:人为干扰、动物干扰少,长时间未被破坏。 (3)可操作性:易于调查取样,避开危险地段。 3.2 样方布设图示

如图1.1 乔木 灌木 图3.1 样方布设 四、调查地点及对象描述 1 调查地点 西华大学凤凰学院前草地近校园公路处 2 调查对象 样方内乔木和灌木 五、调查内容和指标 1 调查指标如表5.1 胸径:胸高处的直径,仅应用于乔木的测量。 枝下高:指的是从地面到第一层分枝点的高度。 基径:其测量基准点为树木地面根颈部位的树干直径。 冠幅:指树木的南北或者东西方向宽度的平均值。 盖度:地上部分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即投影盖度。 高度:植物最高处到地面的距离。 2 调查内容 如表3。

表3 乔木样方调查内容数据记录与计算 编号植物类 型 胸径 (cm) (由 周长 得出) 枝下 高(m) 根颈 处周 长 (cm) 基径 冠幅 (m2) 投影 面积 (m2) 盖度 周长 (cm) 高度 (m) 1 行道树 5.73 1.5 24 7.64 0.3 2 2 4.09% 18 5 2 桂花树 5.7 3 1.47 21 6.69 0.38 2. 4 4.91% 18 4 3 桂花树7.01 2.5 27 8.60 0.29 1.8 3.68% 22 4 4 行道树 6.21 1.9 2 5 7.9 6 0.16 1 2.04% 19.5 5 5 桂花树 3.34 1. 6 15 4.78 0.19 1.2 2.45% 10.5 3 6 桂花树 3.50 1.78 14 4.46 0.16 1 2.04% 11 3 7 芭蕉树17.20 3 68 21.66 0.56 3.5 7.16% 54 7 8 桂花树 5.10 1.6 22 7.01 0.25 1.6 3.27% 16 4 9 桂花树 6.05 1.4 22 7.01 0.32 2 4.09% 19 4 10 桂花树 5.73 1.4 20 6.37 0.32 2 4.09% 18 3 11 桂花树 4.46 1.26 21 6.69 0.22 1.4 2.86% 14 4 12 桂花树7.64 1.45 27 8.60 0.48 3 6.13% 24 4 13 桂花树 4.46 1.46 17 5.41 0.16 1 2.04% 14 3 14 行道树7.01 1.42 20 6.37 0.29 1.8 3.68% 22 5 15 香樟树16.88 2.5 63.5 20.22 1.43 9 18.40% 53 10 16 桂花树 3.50 1.3 16 5.10 0.19 1.2 2.45% 11 3 17 行道树 4.78 1.81 22 7.01 0.00 0 0.00% 15 5 18 行道树 5.73 2.6 24 7.64 0.00 0 0.00% 18 5 19 桂花树 3.82 2.5 18 5.73 0.00 0 0.00% 12 4 20 行道树10.83 1.44 39 12.42 0.80 5 10.22% 34 7 21 行道树7.64 1.82 28 8.92 0.64 4 8.18% 24 6 22 行道树13.69 1.27 46 14.65 0.64 4 8.18% 43 7

生态系统生态学部分习题

生态系统生态学部分习题 一、解释下列名词: 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网生食链碎屑链营养级生态金字塔生态效率林德曼效率负反馈生态阈值初级生产量生物量生产力叶面积指数收获量法(直接收割法)次级生产生态系统的分解分解指数开放系统基础代谢熵自由能能流分析能流规律物质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周转率流通率蓄库活动库气体型循环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沉积型循环生态系统的发展衰老系统再循环指数燃料供能的城市—工业生态系统 二、回答下列问题: 1.何谓生态系统?各类生态系统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生态系统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是什么? 3.简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生态含义。 4.放牧食物链与碎屑食物链的异同。 5.说明生物量和生产量概念的区别及相互联系。 6.简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物量及其测定方法。 7.说明用黑白瓶法测定水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原理和方法,并按下表计 算某池塘各水层的净生产量、呼吸量和总生产量。 3 8.简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何区别和联系。 9.说明初级生产力的限制因素。 10.试述提高第一性生产力的途径。 11.说明初级生产力随系统发育年龄的变化及其与人类利用的关系。 12.举例说明次级生产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13.试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类型及过程。 14.人工砍伐森林对生态系统营养物质收支情况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15.以碳循环为例说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过程及其生态学意义。 16.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17.你认为诸因素是如何决定生物群落种的多样性的? 18.请简述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19.稳定、成熟的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哪些生态特征? 20.请举例说明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后是如何通过反馈功能进行自我调 节、重新达到稳定的? 21.为什么说在生态进化过程中R-对策者以“量”取胜,而K-对策者以“质” 取胜? 22.何谓系统生态学与系统分析?试述其主要论点、内容及用途。

2013级生态学作业题(学生用)总结

生态学作业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 2、生物圈 二、单项选择题 1、最早给出“生态学”定义的是()。 A.奥德姆B.海克尔C.达尔文D.高斯 2、在诸生态因子中()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A 能替代少数其他因子 B 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 C 把其他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 D 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 3、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 哪位生态学家?() A. Odum B. Haeckel C. Clements D. Tansley 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 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5、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 A.实验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 C.行为生态学 D.草原生态学 三、填空题 1、生态学是研究及相互关系的科学。 2、普通生态学通常包括、、和四个研究层次 3、理论生态学按照生物类别可分为生态学、生态学、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等。 4、于1935年首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 5、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分、和的3类 6、生态学的定义是由于年提出来的。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2、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并且具体阐述。 五、论述题 1、现代生态学发展的特点和主要趋势是什么?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名词解释 环境:生态因子:生境: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限制因子:耐受性定律:生态幅:光周期现象:冷害:冻害:贝格曼规律:阿伦规律:生物学零度:有效积温:土壤质地:土壤结构: 二、选择题 1、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气候因子 B.地球因子 C.非生物因子 D.外来因子 2、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 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外来因子 D.变动因子 3、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稳定因子 D.非密度制约因子 4、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 A.环境 B.生境 C.内环境 D.地球环境 5、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 A.直接作用 B.间接作用 C.替代作用 D.补偿作用 6、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 A.综合因子 B.一般生态因子 C.替代因子 D.限制因子 7、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kg产量,钾可维持350kg产量,磷可维持500kg 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 A.250kg左右 B.350kg左右 C.500kg左右 D.大于500kg 8、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 A.综合作用 B.阶段性作用 C.补偿作用 D.不可替代作用 9、一般来讲,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达到最适时的温度、湿度条件组合状况为()。 A.高温、高湿 B.中温、高湿 C.中温、高湿 D.中温、中湿 10、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 A.黄化现象 B.白化现象 C.辐射效应 D.代谢效应 11、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 A.可见光区 B.紫外光区 C.红外光区 D.绿光 12、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 A.红光 B.紫光 C.绿光 D.兰紫光 13、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14、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

环境生态学作业3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2018010500058 姓名谈中山 课程代码020038 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 评阅教师 第 3 次任务 共 3 次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关于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C )。 A、自然原因是主要的 B、环境发展的必然 C、人为原因更为重要 D、环境问题的产生完全由人类的活动决定 2、下列属于环境污染的问题是( D )。 A、森林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 B、草原破坏导致的沙漠化 C、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 D、大量使用化肥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 3、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灌溉会导致( D )。 A、土壤盐渍化 B、水土流失 C、水体污染 D、土地荒漠化 4、形成酸雨危害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是( C ) A、氧化碳 B、二氧化硅 C、氧化氮 D、氟氯烃 5、关于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D ) A、我国酸雨主要是碳酸型酸雨 B、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 C、我国酸雨区面积正在缩小 D、酸雨不仅腐蚀建筑物,而且危害人体健康 6、( A )是形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条件。 A、氮、磷 B、重金属 C、有机物 D、放射性物质 7、在土壤自净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B )。 A、植物 B、微生物 C、植物和土壤动物 D、土壤动物 8、下列几种气体( D )不是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成分。 A、CH4 B、NO C、CFC S D、NH3 9、大气污染控制中,将粒径小于10 微米,能较长期在大气中飘浮的可吸人颗粒称为( B )。 A、粉尘 B、飘尘 C、降尘 D、总悬浮微粒

10、水被污染程度,可由溶解氧[DO]、生化需氧量[BOD]、( D )[COD]、总需氧量[TOD]和总有机碳[TOC]等多项指标综合表示。 A、浊度 B、矿化度 C、化学需氧量 D、酸碱度 11、赤潮是由哪类水体污染物造成的。(A ) A、需氧污染物 B、重金属 C、植物营养物 D、农药 12、大骨节病是由水中(A )含量过多造成的。 A、砷 B、汞 C、镉 D、氟 13、林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吸收有毒气体,使空气得到净化,这个现象说明( A )。 A、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B、植物具有应激性 C、林木适应有毒气体 D、生物具有遗传性 14、近些年我国海域频发赤潮,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是( A )。 A、环境污染导致某些藻类大量繁殖 B、人类大量捕捞鱼所致 C、温室效应导致水温升高 D、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15、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之一是(C )。 A、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SO2的植物 B、营造城市绿地 C、对排放废气的工厂责令整改 D、减少氟里昂制品的使用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用“√”或“×”,表示对 或错的判断) 1、按污染物的来源,污染物可分为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 2、按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物。(√) 3、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污染物。(√) 4、重金属的物理形态不同,植物对其吸收、迁移的方式也不同。(√) 5、动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一般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 6、影响植物吸收、迁移污染物的因素很多,主要决定于植物种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 污染物的种类形态和外界环境等特点。(√)

《生态学》作业参考答案

《生态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Meta-种群:是由空间上相互隔离,但又有功能联系(繁殖体或生物个体交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 2.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3. 次生演替:是指开始于次生裸地,即不存在植被,但在土壤或基质中保留有植物繁殖体的裸地(如森林砍伐迹地、弃耕地)上的群落演替。 4. 边缘效应:是指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 5. 初级生产量: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也称第一性生产量。 6.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该定义包含了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7. 岛屿效应:在气候条件相对一致的区域中,岛屿中的物种数与岛屿面积有密切关系,岛屿面积越大,物种数目越多。 8. 主导因子:在诸多的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 9.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格局或内分布型。 10. 营养级: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 11. 物种多样性:是指多种多样的生物类型及种类,强调物种的变异性,物种多样性代表着物种演化的空间范围和对特定环境的生态适应,是进化机制的最主要产物。 12. 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生态入侵。 13. 耐性限度:生物的生存需要依赖环境中的多种条件,而且生物有机体对环境因子的耐受性有一个上限和下限,这个界限即耐性限度。 14. 生态位: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15. 光周期现象:生物的许多生命活动受日照长短控制的现象。 16. 趋同适应:是指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之中,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器官形态等方面出现很相似的现象。 17. 生态恢复:是指恢复生态系统合理的结构、高效的功能和协调的关系。使受损的生态系统返回到它先前的,或类似的、或者有用的状态。 18. 同资源种团:群落中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 19. 原生演替:是指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芜原(即完全没有植被并且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露地段)上的群落演替。 20. 协同进化:协同进化是指在进化过程中,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另一个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性状本身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现象。 21.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 22.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况,它包括结构上的稳定、功能上的稳定

《环境生态学导论》结课作业

《环境生态学导论》结课作业 新密市生态规划 专业:环境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年月日

第一章绪论 (1) 1.1 规划编制背景 (1) 1.2 规划编制依据 (1) 1.3 规划期限及指导思想 (1) 1.3.1 规划期限 (1) 1.3.2 指导思想 (1) 1.4 规划范围 (1) 1.5 生态规划的目的及意义 (1) 第二章新密市的基本情况和趋势分析 (2) 2.1 自然地理状况 (2) 2.1.1 地理位置 (2) 2.1.2 地形地貌 (2) 2.1.3 水文气象 (2) 2.1.4 自然资源 (2) 2.2 社会经济状况 (3) 2.2.1 历史沿革 (3) 2.2.2 行政区划 (3) 2.2.3 人口状况 (3) 2.2.4 经济状况 (3) 第三章生态功能区的划分 (3) 3.1 工业用地划分 (3) 3.2 居住用地划分 (3) 3.3 绿地划分 (4) 3.4 公共设施布局 (4) 第四章区域产业结构与布局规划 (5) 4.1 三大产业结构规划 (5) 4.2 三大产业布局规划 (5) 4.2.1 超化镇产业规划 (5) 4.2.2 大隗镇产业规划 (5)

4.2.3 白寨镇产业规划 (6) 4.2.4 曲梁镇产业规划 (6) 第五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6) 5.1 绿化现状存在问题 (7) 5.2 绿地布局规划 (7) 第六章市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7) 6.1 市域生态环境现状 (7) 6.2市域生态环境主要保护措施 (7) 第七章结论 (7)

第一章绪论 1.1 规划编制背景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发展战略思想。 新密市委确立了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打造工业强市、建设中等城市、争进全国百强、全面建设小康”的城市发展战略。 1.2 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年第14号令发布) 3.《河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1991-12-31) 4.《新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5.《新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 6.《新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1-2010)》 1.3规划期限及指导思想 1.3.1规划期限 本次新密市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2012年—2020年. 1.3.2 指导思想 生态规划与设计要依据系统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追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整体最佳效益,实现生态规划的目标与区域或城乡总体规划目标的一致性,努力构建一个社会文明,经济高效、生态和谐、环境洁净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强调在发展过程中合理运用自然资源,并为后代造福。 1.4 规划范围 本规划的的地域范围为整个新密市,市域城镇划分为三级,其中一级城镇(市域中心城市)一个,即新密市城区,二级城镇(中心城镇)四个,即超化、大隗、白寨、曲梁,三级城镇七个,即—般建制镇。新密市土地总面积为1001平方公里,2010年末城市人口规模为75万人。 1.5生态规划的目的及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