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概论》知识要点

《文学概论》知识要点

《文学概论》知识要点
《文学概论》知识要点

绪论

一、术语:

文学文艺学文学理论

二、知识:

1、文艺学的三个分支.

2、文学活动的“四要素”及提出者。

3、文学理论的方法体系的三个层面。

4、常见的文学理论研究方法有哪几种?

三、思考题:

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文艺学包括哪几个分支?文学理论在其中居于何种位置?

3、文学理论主要包括哪四个方面的内容? 它们是为哪四种关系所决定的?

4、文学理论的方法体系分哪几个层次?试举一种方法加以说明。

第一章文学本质论

一、术语: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抽象思维形象思维

二、知识:

1、社会结构图式及文学在其中的位置。

2、“政治”的中介作用。

3、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基本方式。

4、艺术的分类标准及分类。

5、把握文学本质的三个层面。

三、思考题:

1、社会结构的整体构成如何?

2、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如何表现出相对独立性?

3、经济基础对文学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4、文学如何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

5、为什么说书本知识只是“流”,而不是“源”?

6、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它有哪些特点?

7、试与绘画艺术比较,说明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征。

8、试与音乐艺术比较,说明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征。

第二章文学特征论

一、术语:

形象性赋比兴陌生化典型性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典型化意境生活真实艺术真实倾向性形象大于思想

二、知识:

1、文学的四大特征。

2、…熟悉的陌生人”的提出及含义.

3、典型化的原则.

4,塑造典型人物的三种基本方法.

三、思考题:

1、文学形象有哪些特点?

2、什么是典型人物?什么是典型环境?

3、典型环境对于塑造典型人物有何意义?

4、什么是典型化?试从个性化与概括化辨证统一的角度来说明典型化的规律。

5、作家创造典型人物有哪几种方法?试举例说明。

6、何谓意境?它有哪几个方面的内涵?

7、为什么说艺术真实比生活真实更高?

8、怎样理解作者的主观倾向和作品的客观意义不相一致的问题?

第三章文学功能论

一、术语:

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

二、知识:

1、“寓教于乐”。

2、“为艺术而艺术”。

3、“熏、浸、刺、提”。

4、“兴、观、群、怨”。

三、思考题:

1、什么是文学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

2、怎样理解“寓教于乐”这一命题?

3、能否将文学的娱乐功能等同于一般的感官快乐?

4、为什么既不能将文学理解为仅仅供人消遣的,又不能将其社会作用强调到不适当的地

步?

5、怎样看待“为艺术而艺术”的观念?

第四章文学发展论

一、术语:

摹仿说游戏说巫术说表现说劳动说

二、知识:

1、目前探讨文艺起源通行的做法和途径是什么?

2、劳动说的基本内涵.

3、我们对待祖国文学遗产的原则.

4、我们对待外国文学遗产的原则.

四、思考题:

l、怎样理解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怎样理解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3、为什么说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

4、“继承”与文学发展的关系?

5、“革新”与文学发展的关系?

第五章文学创作论

一、术语:

意象灵感想象联想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二、知识:

1、文学创作过程的四个阶段。

2,作家整体素质的三个方面。

3、什么是“自居”现象?

4、灵感的基本特征。

5、想象和联想的分类。

6、是谁提出“形象思维”的。

三、思考题:

1、灵感的本质是什么?灵感有哪些特性?

2、什么是形象思维?它与抽象思维的关系如何?

3、形象思维的心理机制如何?情感在其中居于何种位置?

4、想象在形象思维中的地位如何?

5、怎样看待文学创作中的议论成分?这是否违反形象思维的一般规律?

6、作家的整体素质包括哪几个方面?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何?

第六章文学风格论

一、术语:

文学风格文学流派文学思潮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

二、知识:

1、“风格就是人”。

2、文学流派的命名方式。

三、思考题:

1、什么是文学的风格、流派、思潮?这三者的关系如何?

2、文学风格的形成应具备哪些条件?

3、试析文学风格的多样性与同一性的关系。

4、文学流派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5、文学流派对于文学的繁荣和发展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6、简述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7、简述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8、简述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9、简述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第七章文学作品论

一、术语:

文学作品的内容文学作品的形式题材素材

主题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

二、知识:

1、文学体裁分类的“三分法”和“四分法”。

2、“题材无差别论”。

3、“题材决定论”。

三、思考题:

1、试论述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2、文学作品内容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3、文学作品形式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4、文学作品的题材是如何形成的?

5、文学作品的主题是怎样形成的?

6、文学作品结构安排组织的依据是什么?

7、分别说明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的特征。

第八章文学语言论

一、术语:

信号符号能指语言

言语所指意义涵义

二、知识:

1、“言不尽意”的提出及内涵。

2、“立象尽意”的提出及内涵。

3、文学语言的四种元素。

三、思考题:

1、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关系如何?

2、文学语言作为艺术符号,具有哪些特征?

3、怎样理解“言不尽意”与“立象尽意”的现象?

4、通过什么途径解决“言不尽意”的问题?

5、文学语言的“涵义”与“意义”是不是一回事,为什么?

6、文学语言的“涵义”的形成和表达通过什么途径?

7、文学语言有哪些审美特征?

第九章文学鉴赏论

一、术语:

文学鉴赏召唤结构隐含的读者

期待视野共鸣曲解成见

二、知识:

1、读者的阅读态度可分为哪四种?

2、文学鉴赏过程包括哪四个阶段?

3、共鸣的两层含义。

三、思考题:

1、文学鉴赏的性质是什么?

2、文学鉴赏的作用有哪些?

3、文学鉴赏的条件有哪些?

4、文学鉴赏的过程有几个阶段?

5、怎样理解文学鉴赏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6、怎样理解文学鉴赏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7、试论述文学鉴赏中的共鸣现象。

8、怎样看待文学鉴赏中的“曲解”和“成见”?

第十章文学批评论

一、术语: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标准客观批评

主观批评心理批评审美批评评点

二、知识:

1、构成文学批评的两大因素。

2、常见的文学批评模式有哪些?

3、常见的文学批评文体有哪些?

4、文学批评家的素质主要有哪些?

三、思考题:

1、文学批评与文学鉴赏的关系如何?

2、文学批评的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什么是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

4、什么是文学批评的艺术标准?

5、怎样看待客观批评和主观批评这两种批评类型?

6、文学批评有哪几种主要的模式?

7、在文学批评中批评者应持何种正确态度?

8、文学批评要求批评者具备哪些素质?

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畴以及相关的研究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文学功能存在的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

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eg: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池塘生春草不隔,“家池上,江淹浦畔”,隔) 文学创作过程(创作动因、艺术构思、语言呈现)、文学创作心理机制(艺术直觉、艺术情感、艺术想象、艺术理解)、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作家与生活体验、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素养、创作个性与独创性、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 创作动因:创作动因是指作家生活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创作驱力,包括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这是文学创作的开端。 9.创作动机:创作动机是指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作家有某种思想感情需要传达,或要赞美、批评某种现存事物,或要互换某种新的社会变革等,心中有所积郁,不吐不快,于是产生了创作动机。

18春《文学概论》作业-4

18春《文学概论》作业-4

一、单选题 1. (4分)诗歌创作乃是诗人心灵与外在景物相互触发、彼此整合的过程。这个观点,一般称为 () ? A. “感物”说 ? B. “养气”说 ? C. “胸有成竹”说 ? D. “镜子”说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2. (4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此语出自() ? A. 白居易 ? B. 柳宗元 ? C. 周敦颐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3. (4分)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传达作家体验所达到的准确清晰与概括深刻的程度,这是文学作品的 ? A. 创造性 ? B. 真实性 ? C. 倾向性

? D. 艺术性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4. (4分)朱光潜认为文章的“第一件要事”是() ? A. 情感体验 ? B. 声音节奏 ? C. 语词形式 ? D. 逻辑结构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5. (4分)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和心理能力,称为() ? A. 艺术直觉 ? B. 艺术灵感 ? C. 艺术想象 ? D. 艺术情感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6. (4分)文学的整个活动过程一般是指() ? A. 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消费接受

? B. 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流通收藏 ? C. 创作出版、复制生产与消费接受 ? D. 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购买占有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7. (4分)从近代叙事观念来看,最重要的叙事作品样式是( ) ? A. 电影文学 ? B. 电视文学 ? C. 戏剧 ? D. 小说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8. (4分)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自觉的文学思潮是() ? A. 浪漫主义 ? B. 现实主义 ? C. 古典主义 ? D. 现代主义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文学概论 9.

公共基础知识精髓要点总结

公共基础知识精髓要点总结 1.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2.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的批准行为。 3. 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羁束行政行为与自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由裁量行政行为。由裁量行政行为。 4. 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最长诉讼时效为适用范围没有限制,诉讼时效中止。最长诉讼时效为20 年,适用范围没有限制,从权利受侵害时(开始计算,不适用中止和中断,只适用于延长)开始计算,不适用中止和中断,只适用于延长) 5.书写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使用汉字。(其中零还是用阿拉伯数字0 表示) 6.规定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7.以上请示事项当否,请即批复。 8.命令不属于规定性文件,属于规定性文件的有规定、条例、办法。 9.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是发文处理中的签发。(是发文中的核心程序,收文中的核心程序是承办)。 10.一切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根本分歧是:谁是世界的本原)

11.“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2.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13.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15.“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这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6.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 17.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 18.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 20.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3.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经济过热),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再现论与表现论 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创作于批评 的最高标准,忽视作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中一味的情 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 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 生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现人物的心理,杜十娘的出身青楼,对爱情的渴望,以及遇人不淑的事件决定了杜十娘必死的结局。又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身在封建社会,其地位与性情以及过分看重爱情,注定她的宿命。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未得到爱情暗示了她的死亡。 2)形象性:事物的外形是怎样的,抓住外在具体的东西。可以以外写内,例写“愁”,将 情感化具体形象,切忌将情感抽象化,或长篇大论,应找具体“意象”,融入主体感情。 3)情感性:文学以人为中心,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而且文学形象带有主体创作色彩,文 学是有情感的价值趋向与判断,没有纯客观的形象。例如“一切景语皆情语”。审美主体将情感移情到审美客体上。 4)无功利性:文学有求真、从善的功能,最终为了求美,这里的美指的是崇高的美,壮美。 例如悲剧,美在其悲剧性,表现主人公的抗争性。文学不追求直接的功利性,而是追求情感的体验,例如歌德诗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艺术影响很大,艺术追求积极健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再现论与表现论 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 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 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 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 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 创作于批评的最高标准,忽视作 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

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 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 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 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 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 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 中一味的情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 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 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 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doc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章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 ?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等基本概念,正确认识哲学与世界观、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理论内涵和实际意义。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1.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 2.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及其意义。 3?懂得以科学的求实态度,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物质和意识 第一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理解并掌握列宁提出的物质概念及其哲学意义,理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2?掌握运动的涵义,理解并掌握运动和物质的不可分割性;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互关系及其实际意义;了解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相互关系。3?掌握规律的涵义及其特点,正确认识人和规律的关系。第二节意识的本质 1 ?理解意识的本质。 2?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及其对于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3?深刻理解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

笫三章物质世界的辩证图景 笫一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理解并掌握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的基本要点;了解事物的联系引起事物的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牛:。笫二节世界永恒发展的一般规律 1 ?掌握质、量、度、量变、质变等基本概念;理解质量互变规律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对立统…规律的内容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正确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实际意义,能够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别与联系,懂得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3.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能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决反对形而上学。 笫四章实践、认识、真理 笫一节认识和实践 1.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着重理解和掌握实践及其特点、实践的基本形式以及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3.理解并掌握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及其意义,了解认识的辩证发展规律。 笫二节认识和真理 1 ?掌握真理概念,理解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相互关系。 2.理解并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及意义。 3?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学会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2020年公务员遴选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要点精髓整理总结(共220个)

2020年公务员遴选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要点精髓整理 总结(共220个) 1. 行政行为成立的要件有主体要件、内容要件、权限要件 2. 合法有效的行政执法行为具有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 3. 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的制裁包括判处徒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 4. 公民在请求国家赔偿时,可以直接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在行政诉讼中一并提出;在行政复议中一并提出 5. 物权的客体是物;物权和权利主体是特定的;物权是一种排他的权利反映了物权的法律特征 6. 《民法通则》根据公民的年龄、精神状态把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种。 7. 工作报告的标题应包括的内容是发文机关、针对时间、内容、文种 8. 区别正文各层次的标注方法,常见的有用数量词标示、用小标题标示、用惯用语标法 9. 应在调查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撰写的有概述调查对象的情况,给读者以概貌的认识;告诉读者写作背景的有关情况;给读者展示前景,发出号召;以议论、提问的方式揭示全文主题 10. 条例的制发权属于国务院、党的中央组织 11. “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2. 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13.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15.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

的实践。”这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6. 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7.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8.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 20. 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 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 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3.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 24.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25.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资产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26. 社会主义经济在资源的配置方面,最为有效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 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28.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 29. 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30. 我国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 31. 国家公务员享有的权利提出申诉和控告 32. 公务员若对降职处理不服,申请复议或申诉必须在接到降职决定之日起30 日之内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3.文学理论所规定的五个方面的任务:(1)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2)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3)文学创作论:“世界”就是我们所指的社会生活,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4)作品构成论: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文本在阅读、研究和批评中变成了作品,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5)文学接受论: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4.模仿论与表现论的区别:(1)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2)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3)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4)(可略)模仿论:文学活动是一种意识反应行为。立论观点是“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或世界的模仿”。柏拉图从模仿世界的观点出发,在结论上否定了艺术存在的合理性;亚里士多德却认为,艺术的起源和主要作用在于模仿,它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 表现论:作者通过创作表达感受并以此唤起读者相近的感受。 5.文学起源说:(1)巫术发生说:弗雷泽,“相似律”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接触律”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田野调查(2)宗教发生说:赫尔德“灵魂的音乐”,格罗塞(3)游戏发生说:康德“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4)劳动说:马克思,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6.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1)无功利与功利: A.文学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 B.文学的这种无功利性集中体现在作家的创作活动和读者的阅读过程中。 C.作为作家或读者的话语活动,文学虽然与直接的功利目的无关,但简洁地仍旧有深刻的社会功利性。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文学的功利性在于,它把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做实现其再现社会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2)形象与理性 文学是形象的,这是由文学直接的审美感性特征决定的;同时,文学又蕴含某种理性,即文学创作、阅读及形象本身都可能与某种间接的或深层的理性考虑有关,这是由文学的人类活动属性本身决定的。 (3)情感与认识 审美情感是直接的而理智认识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在其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我爱这土地》 7.话语是与语言、语言系统、言语和文本等存在联系和区别的概念。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话语则是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

大一下学期文学概论提纲及知识点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填空。 1.文学活动系统的构成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学理论的任务 ①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基础,更是文学作品再现或反映的对象; ②作者是文学创作的主体,不仅是写作的主体,而且也是把自己对世界的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 ③读者是文学接受的主体,通过阅读作品而与作者达成沟通; ④作品是作者的创造物和读者阅读的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 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2.最早的文学理论称为什么? 诗学诗论 3.文学原始发生的学说主要有那些 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 4从古至今,文学至少有着哪些含义? 文学的文化含义、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的通行含义、 西方关于文艺心理方面的有哪些学说? 净化说、移情说、心心理距离说、直觉说、审美态度说、无意识升华说 5.文学话语应包含那些内容? 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6. 什么是话语蕴藉?文学作为话语蕴藉具有的几层含义?分别是什么?文学作为话语蕴藉的典型形态是什么?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两层含义;分别是:①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文学活动作为蕴藉着话语的活动,主要是指文学性质和意义存在于特定话语系统的创造和接受过程,仿佛具有无限的生成与阐释可能性。②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的话语要有蕴藉的属性;含蓄和含混 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艺术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何种性质? 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 7. 文学创造的客体和唯一源泉是什么?社会生活 8. 文学创造就是以什么为原料的生产活动?话语 9. 历来文学创造主体的种种解释? ①.主体即“模仿者”与“创造者”②.主体即“旁观者” ③.“移情者”④.主体即“集体人” 作家是体现着人类集体无意识的精神生活的人 10.文学创造的全过程可以划分为哪三个阶段? 发生—构思—物化 11.什么是艺术发现?艺术发现的特点是什么? 艺术发现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的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倾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或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特点:A.灵感妙悟特征.B. 理智性. C.情感体验性,包含有内在体验。 D.未改变原物、是对事物本质的独创,是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新质素,见别人所未见。 12.什么是灵感?其表现形态是什么? 灵感是创作过程中由于思想高度集中、情绪特别高涨而导致感悟和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其表现形态是对某一对象或某一问题的突如其来的顿悟,它有着偶发性、短暂性、亢奋性、创造性以及动静相济性等特征 表现形态:①.从产生过程看,不期而至、偶然突发 ②.从主体状态看,专注敏捷、亢奋紧张。 ③.从创作效果看,超常独特,富有创造性。 ④.需要长期积累,艰苦探索。 ⑤.偶然触发,妙手自得。触发的媒介各有不同。 13.构思方式有哪几种?综合、突出、简化、变形、陌生化、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常识重点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又可以表述为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第二个是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种是客观唯心主义,一种是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独立于人类与自然界之外的“客观精神”作为世界万物的本原,世界万物都是这种客观精神本体的派生物;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意识当作世界万物的本原,世界万物都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三、物质和意识 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正确的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错误的甚至荒诞的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四、质量互变规律 质是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本质所固有的可以用数量形式表示的规定性,包括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事物诸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等。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量的区间。量变是事物的量的规定性在度的范围内发生的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原有发展过程的延续和渐进。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事物延续和渐进过程的中断。事物的变化有没有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五、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各方面之间及各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事物的变化、发展,既离不开事物的内部矛盾,也离不开事物的外部矛盾。 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事业编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部分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要点精髓 1. 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2. 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的批准行为。 3?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 行为。 4. 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 止。 5. 书写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使用汉字。 6. 规定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7. 以上请示事项当否,请即批复。 8. 命令不属于规定性文件,属于规定性文件的有规定、条例、办法。 9. 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是发文处理中的签 发。 13.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15.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6. 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7.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8.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 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 20. 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新的论述, 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 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 作用 23.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 24.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25.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资产的全部法 人财产权 26. 社会主义经济在资源的配置方面,最为有效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 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这 成为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1.“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 (1)“艺术生产”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社会生产活动的客观过程时提出来的,最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称艺术活动为“艺术劳动”,后来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称为“艺术生产”。 (2)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精神生产最初与物质生产交织在一起,从属于物质生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精神生产才独立发展起来。精神生产独立发展起来之后,一方面仍受物质生产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它的发展与物质生产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以及它对物质生产具有反作用。文学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也如上所述。 2.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活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 (1)文学活动与科学活动的本质区别:科学是对世界的理论掌握,立足于客体,通过理论思维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是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满足人的理性需要,其成果是人的智力的物化形态,呈现为一定的概念体系。文学创造则是对世界的审美掌握,通过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图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把这种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其成果是人的审美意识形态的物化形态,呈现为一定的形象体系。 (2)文学活动与宗教活动:文学活动建立在对世界真实感受的基础之上,使人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回归世界,它关心人、热爱人,总是力图揭示人的丰富性、弘扬人的价值宗教活动却建立在对世界的颠倒的认识和唯心主义臆想的基础上,以虚无的情感去祈求彼岸的幸福,它通过对神和虚无世界的歌颂把人引向迷途,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自身的价值。 (3)文学活动是一种“精神个体性的形式”,不受群体意识的严格规范。文学创造活动主要是一种情感体验活动,而情感处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不受概念的严格约束,是一个最自由的心理领域,佃此,它在精神活动领域中是最自由和最富于个性的创造活动。 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 科学言语强调严谨的逻辑性和规范的语法结构,要求说理清楚、概念明确、不注重个人色彩和风格,显得朴素单纯。日常言语较 富于感情色彩、个人风格和艺术意味,但总的说还是服从说理的需要,以表意明确为主旨。这两种言语都较接近语法意义上的“语法系统”。文学言语则明显突破了语言系统的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它一般不作为说理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常对语言学用语进行变形和一定程度的背离,采用隐喻的方法,模糊、多义。正因为如此,文学言语灵活,在不同作家和不同语境中,用语千变万化,不断创新,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言语。

泉州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精髓要点总结

泉州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精髓要点总结

————————————————————————————————作者:————————————————————————————————日期:

泉州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精髓要点总结 本文详情: 更多备考资料请关注泉州中公教育官网: 1. 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2. 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的批准行为。 3. 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4. 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5. 书写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使用汉字。 6. 规定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7. 以上请示事项当否,请即批复。 8.命令不属于规定性文件,属于规定性文件的有规定、条例、办法。 9. 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是发文处理中的签发。 10. 一切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 11. “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2.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13.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15.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6. 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7.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8.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 20. 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 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1、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图示,文学实际上由四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完整系统,四要素分别是作品、世界、作家和读者,他们之间具有确定的结构关系。 2、意识形态法国哲学家特拉西创造,根据威廉斯归纳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意识形态至少三层意思:第一,意识形态是指特定阶级或集团的信念体系。第二,意识形态是各种幻觉的信念体系,尤其是说位的虚假观念或意识,与真知或科学形成对照。第三,意识形态是意义和观念的一般产生过程。 3、艺术构思是指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已然激起的创作冲动的驱使下,在选定创作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最终形成完整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 4、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理论、方法对文学作品为中心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文学活动。 5、陌生化以作者或者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以陌生的眼光描写,以消解“套板反应”,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如曹雪芹与刘姥姥 6、文学材料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却相对粗糙的刺激和信息。

7、意境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8、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9、文学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用,利用,阅读或欣赏的一项活动。 10、隐含的读者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者潜在的接受着,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简答与论述: 一、文学消费的二重性指什么?①文学消费具有特殊商品消费性质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文学艺术不仅具有商品属性,更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因而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具有二重性质。文学消费之所以不等同于一般商品消费,其理由在于:首先,文学产品的消费价值对不同的消费主体来说具有不同衡量标准。其次,文学消费者所支付的货币与其中寓含的作家创造性劳动难以等价。再次。文学产品的消费具有超时空性甚至价值增值性。最后,文学产品的消费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播与接受,且具有再创造的性质,它要求消费者本人的积极参与。②文学消费具有一般商品消费性质从文化流通领域来看,文学产品具有明显的商品性质,文学消费也随之深深烙下了一般商品消费的印迹。文

文学概论知识点

文学概论知识点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一、名词解释 1.文学理论: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的视野上阐 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 2.精神生产: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 进行的对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艺术等活动都属于精神生产。 3.召唤结构:召唤结构的说法是接受美学的一个概念,由德国着名接受美 学理论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来的。指艺术作品因空白和否定所导致的不确定性,呈现为一种开放性的结构,这种结构本身随时召唤着接受者能动的参与进来,通过想象以再创造的方式接受; 4.陌生化:实质在于不断更新我们对人生、事物和世界的陈旧感觉,把人 们从狭隘的日常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习以为常的惯常化的制约,不再采用自动化、机械化的方式,而是采用创造性的独特方式,使人们面对熟视无睹的事物也能有新的发现,从而感受到对象事物的异乎寻常及非同一般。 5.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 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6.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 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

期待视野; 7.视角: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根据叙述者观 察故事中情境的立场和聚焦点而区分; 8.典型:典型的意思是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二是有代表性的,指作者用 典型化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独特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的艺术形象 9.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现的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 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他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10.艺术真实 (P158) 它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艺术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灵感和直觉p134(灵感和直觉) 灵感是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它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 直觉主要是作家凭借过去的知识积累、过去的经验,已有的、炉火纯青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并与目前所专注的思想趋向、情绪趋向等相结合,对某种事物或现象做出的突破向顿悟。 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后的成果,它获取的是成熟的答案,其发生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答题精髓

公共基础知识精髓要点总结 1. 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2. 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的批准行为。 3. 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4. 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5. 书写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使用汉字。 6. 规定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7. 以上请示事项当否,请即批复。 8. 命令不属于规定性文件,属于规定性文件的有规定、条例、办法。 9. 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是发文处理中的签发。 10. 一切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 11. “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2. 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13.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15.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6. 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7.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8.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 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 20. 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 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3.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 24.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25.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资产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26. 社会主义经济在资源的配置方面,最为有效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 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28.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 29. 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30. 我国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知识点整合

00529《文学概论》自考复习必过知识点 第一章文学观念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史:是一门历史地和具体地考察文学发展状况、经验和规律的学科,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 3、文学批评:是一门及时地评论同时代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学科,也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 4、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5、广义文化概念提出者: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英国文学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中国梁漱溟。狭义文化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符号论文化概念: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 6、马克思、恩格斯在哪些着作中提出意识形态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德意志意识形态》。 7、提出文学中“心”与“物”的关系理论的作者与论述:刘勰“心物交融说”;关于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的论点。诗人对于外物的感受,所引起的感想是无穷尽的,描写事物的神情和外貌要根据景物写,辞藻和音调的运用则要联系自己的心情反复斟酌。“与心徘徊,随物婉转”。德国古典作家歌德,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奴隶,现实是客观的,作家对现实的反映是能动的。 补充 1.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2.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3.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4.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5.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现创造。 6.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7.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8.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9.价值阅读: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的价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11.审美: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2.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

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培训讲学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 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 文学科的范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 及相关的研究方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 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 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 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 的方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 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 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文

学功能存在的内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 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内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 (eg :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王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内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方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池塘生春草不隔,“谢家池上,江淹浦畔”,隔)文学创作过程(创作动因、艺术构思、语言呈现)、文学创作心理机制(艺术直觉、艺术情感、艺术想象、艺术理解)、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作家与生活体验、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素养、创作个性与独创性、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创作动因:创作动因是指作家生活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创作精品文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