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6石榴(完成稿)

16石榴(完成稿)

16石榴(完成稿)
16石榴(完成稿)

16 石榴(第一课时)

整理者:浦丹红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读13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4个只识不写。重点学写“抽”字。理解重点词语。

3、品读课文语言,能在具体的语句中体会如何把事物写得生动、有趣。

4、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品读课文语言,能在具体的语句中体会如何把事物写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得情感,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漫谈石榴,导入课题

1、(课前板书:16 石榴)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6课(师手指板书:石榴),谁会读?关注轻声。

2、(出示图片)瞧,这就是石榴。熟悉的,谁来介绍一下。师随机简单补充石榴的资料。

3、现在是秋天,正是石榴成熟的季节。我国山东枣庄的人民早就把广告登到了报纸上(出示一段话)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枣庄石榴园有石榴树四十余万株, 43个品种。建于西汉年间,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是我国最大的石榴园,被誉为(让生读)——中国第一,世界少有。

4、师:因此,它闻名海内外。读了报纸上这段话,相信第一自然段你一下子就能读懂了。(出示第一节,“驰名中外”显红,师指“驰名中外”)这个词谁会读?什么意思?能换个词吗?(交流后出示:闻名中外名扬四海举世闻名)

谁能读出石榴园名声很大?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轻地把书翻到85页,让我们跟着小作者走进石榴园去欣赏一番吧!同桌一起读课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相机板书几个词,正音。

2、(出示词语):蒋老师,把有些生字藏到了词语里,谁来做小老师?

甚至酸溜溜抽出枝条

仿佛甜津津鼓着劲儿

喜讯小喇叭郁郁葱葱

(1)小老师领读,相机正音。

(2)齐读。

3、(出示难读的句子):还有更多难读的字藏在了这3句长句子里,先自己练练。

(1)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2)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3)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间字正音:在这段话中,还潜伏着一个多音字,就是这个字——间,它究竟应该怎么读呢?我们试着根据它的意思来选择它的读音。在字典上,它有两种意思,当它表示中间的时候,它读作——第一声。当它表示事物不连接,被隔开的时候,它读作——第四声。

师:瞧,这就是石榴子儿(出示剥开的石榴图),你看,红色子儿中夹杂着白色子儿,白色子儿中又夹杂着红色子儿。你们觉得它应该读什么?

生:间(jiàn)。

师:对,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红白相间。

齐读这句。

4、这么诱人的石榴,究竟是怎么长成的呢? 请你再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在什么季节,石榴怎么样了。

生讨论,交流。

师相机板书:春抽枝长叶(让生跟师书空生字“抽”)

夏开花结果

秋果实成熟

师:现在,我们连起来说说石榴生长的过程:春天,石榴抽枝长叶,

生:夏天开花结果,秋天果实成熟。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师: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生长过程,作者却写出了一篇具体生动的文章。他是怎么做到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细细地体会体会。请你默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画出你觉得写得特别生动、特别有趣的句子。

2、交流:哪儿写得特别生动、特别有趣?

★预设1: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追问为什么)

1)要点:这是比喻句,作者把石榴花比作小喇叭,就把石榴花的形状形象地告诉了我们,想象奇特。你们想不想也走近了去看一看?(出示像小喇叭的石榴花图片)

这石榴花跟小喇叭哪儿像?

作者奇特的想象把石榴花比作一个个小喇叭,太形象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这些小喇叭是怎么吹起来的呢?让我们来看看石榴花盛开的情景。(补充出示前两句: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1)指名读。

(2)你觉得这些石榴花怎样?从哪儿读到的?

要点:花的颜色美——火红;花的数量多——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一朵朵、挂满;开得很热闹;

相机补充:其实,很多古代的诗人在看石榴的时候,都会被这火红的石榴花所吸引。

你们看,诗人张弘范看到连蜜蜂都错把石榴花当成了火,写出了这样的诗句——游蜂错认枝头火;诗人皮日休的想象更是夸张了,他觉得那石榴花开得旺,就像熊熊大火都要烧到月亮了,他说——火齐满枝烧夜月。

3)你看,石榴花不仅颜色艳丽,数量多,形状也奇特。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吧!配乐齐读。

过渡:好样的,还有哪些句子觉得生动有趣的?-----

★预设2: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籽儿。

1)追问:你为什么喜欢?

要点:拟人,把石榴当作人来写,想象成了顽皮的娃娃,很有趣,很生动。板书:笑。

2)让我们去看一看吧,瞧,石榴娃娃也对你们笑哪。 (出示咧开嘴的石榴图片)这是笑得——(生答:咧开嘴。)——师:这是——(生答:笑破肚皮。)

3)师:同样是笑,为什么作者先写咧开了嘴,再写笑破肚皮?说说你们的想法。

要点:(1)刚成熟时候的咧开嘴,成熟时间长才会笑破肚皮。

(2)露出的口子小的就说咧开嘴。咧开的口子大,就把它说成笑破了肚皮。

4)师引读:(补充句子: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1)这些石榴娃娃朝外张望,仿佛在说些什么呢?

(2)我们来做做这些石榴娃娃,加上动作来读一读吧!

过渡:还有生动有趣句子吗?

★预设3:出示句子: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1)谁来读一读?

2)老师一听就知道你特别喜欢石榴的子儿。怎样的子儿让你如此喜欢呢?

显红:玛瑙般的链接图片体会美

紧偎评:是啊,就像好朋友那样一个挨着一个,团结在一起,多么友好!

红白相间评:颜色多么吸引人!

晶莹透亮评:对啊,亮晶晶的,把我们的视线紧紧吸引,舍不得离去!

酸溜溜、甜津津评:酸甜可口,味道好极了!

清爽无比评:很舒服的感觉呢!

3)看,子儿的色美、形美、味更美,多吸引人呀!让我们有滋有味地读一读吧!

★预设4: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1)谁来读一读?

2)用了哪些词,你可以知道颜色在不断地变化着?随机显红:先逐渐最后

3)出示图片,再次体会颜色的变化。

4)是的,小石榴在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的时候,原来她的颜色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你看,作者观察得多仔细,用词多准确哪!一起读。

四、谈话交流,学习写法

1、孩子们,我们一起读着、谈着,都觉得这篇文章写得特别生动、特别有趣。不过,这篇文章的原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是个孩子呢!一个普普通通的水果,一个简简单单的生长过程,小作者怎么就能写得这么生动、这么有趣呢? 蒋老师想听听你们的高见。

学生交流,要点:(1)仔细观察,展开想象;(2)用了很多的比喻句和拟人句,还有好词。(2)对石榴的爱,对家乡的爱。

2、是的,就像你们说的那样,正是因为小作者深深地热爱着他的家乡,深深地喜爱着家乡的石榴,所以他能够用心仔细观察,那火红的石榴花才会在他笔下幻化成了一个个——小喇叭。那熟透了的石榴才

能够——笑了。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吧。(出示第一自然段),感受一下作者对家乡的爱吧!

五、布置作业,让爱延续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但是我们家乡也有很多好吃的水果啊!课后,同学请你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水果,了解一下它的生长过程。下节课,我们也学着小作者写写你喜爱的这个水果。

【板书设计】

春抽枝长叶颜色

石榴夏开花火红、密、盛、小喇叭形状

秋结果笑数量

味道【教学反思】

16石榴 说课稿

《石榴》说课稿 《石榴》是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全文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准“裂开、露出、剥开、红白相间”。 2、能正确规范的书写一类字,重点是“甚讯甜”。 3、了解状物写法,按照季节顺序描写石榴。 4、品读语言,重点是了解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感受它们的表达效果,并能尝试运用。边读边想象体会石榴开花、石榴果成熟的景象,从而感受作者对石榴的喜爱,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5、品尝一种水果,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9个生字。 2、学习比喻句拟人句的写法。 教学难点:品尝一种水果,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第一课时 (一)、巧借报纸,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石榴的王国,师板书课题,生齐读。指导学生读好“榴”字轻声。 2、读报感受石榴名声很大。 出示报纸上一段话:枣庄峄城石榴园有石榴树五百三十余万株,建于西汉年间,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是我国最大的石榴园,被誉为“中国第一,世界少有”。 3、理解驰名中外的含义,指名说 4、齐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读出石榴园名声很大。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课题,联系课文内容,理解驰名中外的意思。 (二)、检查预习,理清文脉 1、挑战石榴果 师:读得太棒了!看来同学们课前已经进行了充分预习,既然大家预习这么充分,今天老师可要提高检查预习的难度了。老师把这一课中含有生词的句子都藏到了石榴果的背后,石榴果越大,题目的难度也越大!自己选择,来挑战!开始! 预设:(1)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指生读 读准儿化音:劲儿 (2)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籽儿。 重点指导:裂开、露出 生自由读后指名读,指导读好句子的停顿: 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3)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籽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16石榴

16石榴 一、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 1、学习生字词,描红,写字。 2、读通课文,正音。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读——:学生读课题石榴 2、课文中的词语你读熟了吗?(出示词语)老师来考考大家。 驰名中外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笑得咧开了嘴玛瑙般的子儿 酸溜溜甜津津郁郁葱葱的绿叶火红的石榴花 评价:同学们生字记住了,词语又读得这么好,肯定是多读了书的结果 二、精读训练 1、通过上节课初读课文,我们知道课文按时间、季节的顺序写了石榴的叶、花、果和果实里的子儿。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石榴的哪个部分? 2、学生自由读课文再指名简单交流。 3、看来同学们喜欢的都不一样。请同学们用波浪线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再好好读一读。想想你为什么喜欢? 4根据学生回答,相机交流: (一)、叶子 (1)叶子怎么样?你是从哪读到的? (板书:嫩绿郁郁葱葱)请你把这描写充满生机的绿叶句子读一读。 (二)石榴花 (1)你看到了怎么样的石榴花? (2)出示: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3)为什么喜欢石榴花? (4)指名交流 (5)从哪里看出石榴花很多、很可爱、很美丽?(相机板书:火红、密、盛、小喇叭。)(6)、想看看这美丽的石榴花吗?看石榴花的图片,加深理解。 (7)石榴花真的会吹小喇叭吗?(理解本句不仅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 (8)把你对石榴的喜爱之情读出来。(指导朗读,个别读,喜欢的读,齐读) (三)果 (1)、为什么喜欢石榴果? (2)、相机出示: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石榴》同步练习(II )卷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石榴》同步练习(II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0题;共53分) 1. (7分)同音字组词 [wén]波________ ________章 [qiú]请________ 皮________ [xiàng]好________ 大________ 方________ 2. (8分)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崛________(jué jié)起模________(mó mú)范租________(zū zhū)界地妇________(fùfū)女 非凡________(fán fáng)振________(zhèn zhèng)兴铿锵________(qiāng jiàng)闯________(chuǎng chǎng)进 3. (5分)根据音序的先后顺序,排列下面的汉字。 揭檐舶锐框憾 4. (5分)用所给出的词语造句。 ①宽广: ②奔跑: 5. (8分)比一比,组词语。 艘________撕________航________咧________

搜________嘶________抗________冽________ 6. (4分)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 微笑对高兴正如流泪对________ 晴天对干燥正如雨天对________ 点头对同意正如摇头对________ 羔羊对温顺正如豺狼对________ 7. (4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石榴枣庄咧开甜津津 8. (3分)写出反义词 喜讯—________ 活泼—________ 驰名中外—________ 9. (3分)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急切—________ 张望—________ 扒开—________ 10. (6分)形近字组词 访________ 佛________ 肚________ 仿________ 拂________ 杜________ 二、应用题 (共15题;共91分) 11. (5分)按照课文《彩色的非洲》叙述顺序,排列句子。 ________非洲的动物是彩色的。 ________非洲的植物是彩色的。 ________非洲的自然环境是彩色的。 ________非洲的艺术是彩色的。 ________非洲的日常生活是彩色的。

北欧神话故事(精选10个)

北欧神话故事 北欧神话故事(一): 智慧女神雅典娜 雅典娜是希腊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是智慧女神、丰产女神、乌云和雷电的主宰者,和平劳动的庇护者。雅典娜的很多故事都充满了传奇色彩。 据说,雅典娜的诞生经历了一番磨难。相传,雅典娜的父亲是赫赫有名的世界主宰者——宙斯,她的母亲墨提斯是人类和众神中最有智慧的女性。雅典娜诞生前,神界流传着一种说法,预言说墨提斯所生的儿女会推翻宙斯的统治。宙斯听说这一预言后十分恐慌,他担心自己的统治被儿女推翻,于是找了个机会,一口把正在怀孕的妻子连同还没出生的孩子吞到肚子里。宙斯认为,妻子和孩子在自己肚子里,孩子无法出生,自然就无法推翻自己的政权了。 宙斯平静舒适地生活了一段时间,但是事情并未就此结束。墨提斯临产时,宙斯头痛难忍,包括阿波罗在内的众神都开动脑筋,千方百计地想把他治好,但结果都不令人满意。万般无奈,宙斯只好要求火神赫菲斯托斯打开他的头颅,透过这种方式解决头痛的顽疾。在火神的帮忙下,宙斯的头颅被顺利打开了。令众神吃惊的是,一位体态婀娜、容貌美丽的女神,身披着铠甲,携带着盾牌和长矛从宙斯裂开的头颅中走了出来。这位美丽可爱、光彩艳丽的女子就是智慧女神雅典娜。 雅典娜全名帕拉斯·雅典娜,她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帕拉斯”,是为了纪念一个儿时的伙伴。据说,女神雅典娜出生后由海神特里同抚养。特里同是海王波塞冬的儿子,他有一个名叫帕拉斯的女儿,女孩恰好和雅典娜同岁。雅典娜和帕拉斯吃住在一齐,一同学习,一同玩耍,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两个女孩经常玩一些危险的游戏。一天,两人像往常一样比赛互投长矛。帕拉斯十分用力地向雅典娜投出长矛,在云端上面的宙斯发现长矛有可能会击中心爱的女儿,于是从天上降下一面山羊皮做的神盾保护雅典娜。帕拉斯看到神盾后十分吃惊,露出破绽,被雅典娜射来的长矛刺中。帕拉斯死后,特里同十分悲哀,把雅典娜送回了奥林匹斯山。雅典娜十分后悔自己不留意杀死了好朋友。为了纪念女友,她为帕拉斯造了一尊像,并把一副羊皮盾做的胸甲围在神像上。雅典娜把这尊神像放在宙斯的神像前,以此表示敬重。从那以后,雅典娜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好友的名字表示纪念,这就是“帕拉斯·雅典娜”的由来。 雅典娜成为雅典城守护神的过程也颇有传奇色彩。雅典城建成后,海神波塞冬与雅典娜争夺为这座城市命名的权力,二人展开了竞赛。裁判宣布谁赠送给人类最有用的礼物,谁就享有命名的荣耀。波塞冬用他的三叉戟往岩石上一击立刻出现一匹战马,雅典娜则用她金色的长矛在地上一戳,出现了绿色的橄榄枝。众神裁决一致认定,战马是战争的象征,橄榄枝则代表和平。雅典娜因此成为雅典的守护神。 北欧神话故事(二): 水仙花的来历 美少年纳喀索斯是希腊神话中河神和仙女的儿子,他英俊潇洒、风度翩翩,很多女神都不由自主地爱上他。在众多爱慕者中,有一个名为厄科的女神,她美丽大方,擅长讲故事,她深情并茂地讲述常常吸引很多听众。天后赫拉十分嫉妒厄科的这一才能,于是诅咒她丧失了语言潜力,厄科无法开口说话,除非别人先开口她才能重复别人的话语。遭受咒语诅咒的厄科在林中漫游,看到了纳喀索斯便情不自禁地爱上了他,但她无法表白真挚的情感,务必等对方先开口。 厄科躲在密林中,怀着喜悦的情绪望着这个英俊少年。纳喀索斯环顾四周,不知该往哪里走,他高声喊道:“喂!谁在那里?”“那里。”厄科高声回答。“到那里来。”纳喀索斯又

小学语文:《石榴》说课稿

小学语文:《石榴》说课稿 【说教材】 《石榴》是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全文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依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

过程及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录音机、实物投影仪、石榴、音乐磁带 学生:画笔、白纸 【说教法、学法】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动手画一画成熟的石榴样儿。这一作画过程,实际上是对感知内容的还原,即由抽象文字还原于具体形象。同时也是自己独有的阅读感受的表现,自我潜能的释放,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知课文语言。新课程又十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如小组成员一起交流喜欢的词句,一起观察石榴子儿的形状、颜色,品尝它的味道。)同学间相互启发,相互评价,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

16石榴(完成稿)

16 石榴(第一课时) 整理者:浦丹红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读13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4个只识不写。重点学写“抽”字。理解重点词语。 3、品读课文语言,能在具体的语句中体会如何把事物写得生动、有趣。 4、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品读课文语言,能在具体的语句中体会如何把事物写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得情感,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漫谈石榴,导入课题 1、(课前板书:16 石榴)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6课(师手指板书:石榴),谁会读?关注轻声。 2、(出示图片)瞧,这就是石榴。熟悉的,谁来介绍一下。师随机简单补充石榴的资料。 3、现在是秋天,正是石榴成熟的季节。我国山东枣庄的人民早就把广告登到了报纸上(出示一段话)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枣庄石榴园有石榴树四十余万株, 43个品种。建于西汉年间,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是我国最大的石榴园,被誉为(让生读)——中国第一,世界少有。 4、师:因此,它闻名海内外。读了报纸上这段话,相信第一自然段你一下子就能读懂了。(出示第一节,“驰名中外”显红,师指“驰名中外”)这个词谁会读?什么意思?能换个词吗?(交流后出示:闻名中外名扬四海举世闻名) 谁能读出石榴园名声很大?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轻地把书翻到85页,让我们跟着小作者走进石榴园去欣赏一番吧!同桌一起读课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相机板书几个词,正音。 2、(出示词语):蒋老师,把有些生字藏到了词语里,谁来做小老师? 甚至酸溜溜抽出枝条 仿佛甜津津鼓着劲儿 喜讯小喇叭郁郁葱葱 (1)小老师领读,相机正音。 (2)齐读。 3、(出示难读的句子):还有更多难读的字藏在了这3句长句子里,先自己练练。 (1)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2)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3)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间字正音:在这段话中,还潜伏着一个多音字,就是这个字——间,它究竟应该怎么读呢?我们试着根据它的意思来选择它的读音。在字典上,它有两种意思,当它表示中间的时候,它读作——第一声。当它表示事物不连接,被隔开的时候,它读作——第四声。

外国寓言哲理故事大全【三篇】

外国寓言哲理故事大全【三篇】 有一个动物园里训养了很多的飞禽,天鹅和家鹅都在水中游弋。天 鹅供人们观赏,家鹅则饱主人口福。 它们在园中水池里比肩漫游,一个说自己是花园中的常客,另一个则 夸耀自己是主人家的贵宾。它们时儿随波逐流,时儿扎猛子觅食,尽 情享受着戏水的乐趣。 这个天,厨师多喝了两杯酒,酒眼昏花地错把天鹅当家鹅。他一把揪 着天鹅脖子就准备杀死它,好去做一碗汤。天鹅面临着死亡,发出了 一声声的哀鸣,惊得厨师酒也醒了。当发现自己的错误后,厨师说:“怎么了,我竟将这歌唱家拿来做肉汤?不,我要是割断了这美妙的歌喉,还不知上帝将如何怪罪于我呢。” 同样的道理,在我们身处险境之时,镇定自若的言谈常常能化险为夷。 【刺猬凳子】 猴子是动物群中的小头目,所以非常的任性放肆,一直让大家很受不了。有一天,猴子对兔子说:“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去尖山玩好吗?” 兔子摇着长耳朵拒绝了。猴子觉得很不舒服,又约狸一起去。不过狸 也拒绝了。猴子更加不高兴,又邀请了狐狸。狐狸也不喜欢任性的猴子,又拒绝了它。猴子被拒绝之后,不知道该做什么好,所以心里虽 然不高兴,但仍然去了尖山。猴子爬上尖山,看到有只刺猬缩成球状 在睡午觉。 “唷!喂!起来!小头目来罗!”“吵死了!不要打扰我睡午 觉!”“唉呀!这么小竟然这么狂妄自大,看我不拿你当作我的凳子才 怪!”猴子看不起刺猬,就坐了下来。刺猬一怒,就把背上的刺全都竖 了起来。“啊!好痛!呀!”于是,猴子抱着屁股跳了起来。 【石榴】

我曾居于一只榅石榴中。有一天,我忽然听到一颗石榴籽说了话:“有朝一日,我将长成参天大树,轻风在我的枝条间欢歌,阳光在我 的绿叶上曼舞。我将挺拔颀秀,四季不衰。” 这时又听见另一颗石榴籽开口了:“早在像你这样年轻时,我也 曾有过这样的美梦。但我现在已明于世事,我醒悟到,我那些期望不 过是空想。” 第三颗籽附和道:“我也看出生活并不确保我们有什么辉煌的未来。” 第四颗籽接下来说:“如果我们没有光明前程,我们的生命显得 多么乏味可笑!” 第五颗籽也发表见解:“我们现在连自己是何物都不清楚,何必 还为不可知的将来命运喋喋不休呢?” 但第六颗籽说出了答案:“我们现在是什么,我们将来就是什么,因为生命是延续的。” 第七颗籽也说:“我心中对于万物的发展与前程有着清晰的概念,但我无法付诸语言。” 接着第八颗、第九颗、第十颗……直到所有石榴籽一同开腔,喧 嚣不已。 我无法一一辨别它们在说些什么了。 于是,就在这纷乱之日,我搬到新居——一只榅桲果内,那里边 种籽不多,几近沉寂。

2021年三年级说课稿《石榴》

三年级说课稿《石榴》 下面是三年级说课稿《石榴》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教材分析 《石榴》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 ___对石榴深深的喜爱。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 ___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语言和习作的范例。 二、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 ___对石榴深深的喜爱之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读描写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 4.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石榴生长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 ___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 ___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四、设计思路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夯实基础。 1、课前板书课题:石榴 2、了解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按一定的顺序出示本课的词语和短语,要求学生认读。 (二)、分段教学,逐步感悟。 1、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课件,要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叶子。(嫩绿、郁郁葱葱)

落花生说课稿(5篇)完整版

《落花生说课稿》 落花生说课稿(一):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透过学习让学生领会作家从生活中得到的启示,引起学生共鸣,引导其做一个具有生活智慧的人。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透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文章表达颇具匠心,布局主次分明,寓理于物,以平实的笔触,借花生阐明了深刻而朴实无华的做人道理。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分清文章的主次,领悟作者主次分明的表达方法;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潜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潜力和朗读课文的潜力。 情感目标: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 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难点:分清文章主次,学习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二、说教法 课堂是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用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教学中,我还主体地位于学生,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自主学习,用心思考,以读促讲,读中感悟,我主要运用了直观激趣、比较、谈话和迁移等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在超多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

的规律与方法,也就是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为此,我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采取读、思、写同步训练,运用比较及课内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 四、说教学流程 1、激发兴趣,直奔主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想学、愿意学习的境界,上课伊始我先出示桃子、石榴、苹果的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之后出示花生生长中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谁能谈谈你对它的认识比如说样貌、味道、作用等。学生练说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刚才大家谈了自己对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的了解,这天我们一齐来学习第15课《落花生》,文中的父亲也谈了他的看法,请大家自由快速地读课文,找出描述父亲看法的相关段落。这样的设计,不仅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以此为切入点,直奔课文重点段落第十自然段的研读,打破了逐段串讲的教学模式。 2、抓住重点、研读领悟。 根据《课标》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务必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环节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我先让学生齐读父亲的话,再分主角朗读作者兄妹三人对花生好处谈论的相关段 落,以此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质疑,比如说:父亲的看法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并透过再读父亲的话,使学生认识到花生最可贵的特点,那就是朴实无华、默默无闻。随后,我让学生分组探讨,领悟父亲接下来说的话。再抓住关键词只、体面、要不要理解我的话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的含义,明白做人的道理。 在学生透过领悟父亲的话,明白做人的道理时,我相机告诉学生这种由议花生写到怎样做人的写法叫借物喻人。为了帮忙学生初步了解这种写法,我设计了一组有梯度的练习题。(小黑板出示)我是这样来操作的:课文中作者借花生喻默默奉献的人,请大家想想借铺路石能够喻什么样的人呢再联系身边的事物,想想什么能够喻勤劳的人除此之外,你还能想出什么请大家分组讨论并完成练习。这样,学生就能很简单地理解借物喻人这种写法。 3、比较学习,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 《课标》指出,高年级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应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式。在学生研读领悟做人道理后,这时我让学生默读全文,说说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资料再引导学生透过比较:作者在写种花生、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石榴》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石榴》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文章主题; 2、学习形神兼备的状物手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英勇无畏的品格和敢于斗争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三、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 形神兼备地状物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古往今来,“垂杨”“腊梅”之类的植物历来是文人墨客的笔下宠物,但现代作家郭沫若却对石榴情有独钟,而且还赋予了石榴“夏天的心脏”的美誉。石榴的魅力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本节课我们来一睹石榴的风采。 二、导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感悟作者对石榴的赞美之情; 2、朗读课文,按照“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理清文章层次。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读文章2——6段,思考问题: 1、作者从石榴的哪些方面表现石榴树的“最可爱”? 2、通过什么方法突出了石榴枝叶的特征? 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石榴的花朵? 4、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方法写石榴的果实? (三)精读课文,拓展能力 通过学习石榴的敢于同骄阳斗争,毫不示弱的精神美,你有什么启发和感受,写一写并说一说。 三、板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体会石榴的美及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2、体会用拟人的写法能把石榴写得更生动形象。 3、品尝一种水果,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体会用拟人的写法能把石榴写得更生动形象,指导用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难点 指导用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石榴》这篇课文,请打开课本85页,我们把课题读一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6课《石榴》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6课《石榴》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6课《石榴》。(板书) 首先说教材 这篇课文用生动优美、充满想象的语言,按照季节变化的顺序,形象展现了石榴从抽枝长叶、到开花结果、再到逐渐成熟的过程。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的是石榴抽枝长叶和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数量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的是石榴逐渐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的是石榴子儿的形状、颜色和味道。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二、说学情 三年级是小学语文的中间学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已经形成了基本的识字写字能力和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受到心智水平的制约,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往往会在不经意间从文本表面滑过去。特别是对优美生动的语言及其表情达意的作用,还缺乏深刻细致的理解。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分析。 石榴是一种常见水果。我们校园里就有几株石榴,学生经常在石榴树下玩耍嬉戏,充分感知了石榴从抽枝长叶到缀满指头的生长过程,也品尝过石榴酸甜可口的味道。这些生活经验为学生理解文本提供了良好的认知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年段目标的要求,以及文本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如下学习目标。 1、识字学词。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抽出仿佛甚至”等词语。 2、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语句,培养语感。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感受作者的喜爱之情。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石榴的特点。 难点是:体会优美的语言及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五、说教法学法 我认为,教法和学法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要以学法为中心,教法要服务于学法。 本课教学,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线,以感悟为主旨”的设计理念,主要采取情境教学、以读促悟、图文结合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和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设计这些方

葡萄沟说课稿_教案教学设计

葡萄沟说课稿 本文是关于葡萄沟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盛产葡萄的好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列举了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第2自然段,介绍了种在山坡上的葡萄成熟前后的迷人景象。第3自然段,介绍未运到城市的葡萄被制成葡萄干,非常有名。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 课文第2自然段是本课语言训练的重点。第1自然段可作为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2生字,积累优美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感受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向往新疆,向往葡萄沟。 (三)教学重、难点: 1.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2.葡萄干是怎样做成的。 二、说教法 直观演示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创设情境,学习新知开放课堂,课外延伸 三、说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中感悟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检测生字。 2、(课件出示)师:老师说一首民谣,大家猜猜说的是什么地方,好吗?“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

(既复习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又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二)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主学习 1、自学提示。 2、师:下面我们带着问题来听听课文。(课件朗读) (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交流展示,点评纠偏 1、为什么这个地方叫葡萄沟?它在什么地方呢? 2、同学们,你们从哪儿可以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 (1)第一段:盛产水果,葡萄特别多 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葡萄沟的水果的吗?(时间) (2)第二段:风景优美(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质疑:葡萄的颜色特别多,为什么作者用了一个五光十色呢?这里为什么不用“五颜六色”而用“五光十色”呢? 点拨:①“五颜六色”只是表现颜色,葡萄成熟了是有许多水分的。 (3)晾房是什么样的?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修。 (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由中心句入手,由总到分,学习课文。) 3.赛读课文,是哪些语句使你喜欢上葡萄沟的?找出来读一读。 (通过朗读呈现景观,感受景色特点和作者的情怀。) (四)课堂反馈 1、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表现在: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2、我们家乡也有好多著名的特产呢!(课件出示灵宝特产) 河南三门峡有个地方叫__________,那里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课文学习情况,学习课文第一段的写作方法,完成语文天地的“笔下

五年级上册语文 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

说课稿 第一篇《落花生》说课稿 一、说教材 《落花生》是部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的第二课,这是一篇叙事散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一花一鸟总关情”。《落花生》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许地山先生很有影响的一篇文章。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本文围绕“落花生”展开叙述,略写种花生、收花生,详写吃花生、议花生。议花生作为主要内容,写得较详细。从花生的品格领悟出做人应该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文章主次分明,条理清楚。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道理。文章朴实无华,但主题深刻;小中见大,且富有生活情趣。在结构剪裁上,作者独具匠心,叙事完整,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在语言表达上,简洁明白,鞭辟入里,借物抒情,由物及人,以物喻人,耐人寻味。编者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发现、思考、积累,从中感悟生活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迪。同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涵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 二、说课标和学情 (一)说课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要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会读书。 (二)说学情:五年级学生语文知识、生活经验都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本篇课文中父亲说的话含义深刻,理解起来稍有难度,所以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重点要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另外,高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时期,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从花生的品格中领悟出做人应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人生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石榴》同步练习B卷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 16课《石榴》同步练习B 卷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 基础题(共10题;共47分) 1. ( 5分)按查字典的方法填空。 "寝不安席”的"寝”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字母 _________________ ,再查音节 __________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____________ 部,第六笔的笔画名称是 写出一个也含有“寝”字该意思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 。 2. (4分)看拼音写词语 3. (4分)多音字组词 好 h a o ________ h a o ________________ 便 bi a n ________ pi a n 4. (4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5. (3分)写出反义词 喜讯一 __________ 活泼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驰名中外一 6. (3分)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姓名: 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 ________ ,根据这个词语中“寝”字的意思, gu 1 y u su o y 1 b a i l u j 1 m a 石榴 枣庄 咧开 甜津津

急切一__________ 张望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扒开一_ 7.(6分)形近字组词 访_________ 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_________ 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3分)照样子改写,不仅使句子意思不变,而且使句子变得更亲切、自然。例:提示语:不许乱扔果皮纸屑。 改写为:让果皮纸屑乖乖地进垃圾箱。 ①提示语:不要践踏花草。 改写为:__________ ②提示语:禁止追逐打闹。 改写为:__________ ③提示语:阅览室内请勿喧哗。 改写为:__________ 9. (10 分)(2018 三下 云南期末)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解释,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 熟:①植物果实等完全长成;②熟练;③程度深;④(食物)加热到可食用的程度 I睡得很熟n西瓜熟了 川熟能生巧w熟食 尽:①达到极端;②用力完成;③完;④全;⑤全部用出;⑥所有的 I想尽办法n尽人皆知 川尽职w尽头 V尽心尽力w尽是杂事 10.(5分)根据意思写词语

课前三分钟简短童话小故事集锦(四篇)

课前三分钟简短童话小故事集锦(四篇) (篇一)课前三分钟简短童话小故事:长颈鹿的超市 长颈鹿大叔开了一家森林超市,货架上堆满了商品,给附近的居民带来了方便,每天 都是顾客盈门。 这天,小灰狐在超市里跳来跳去,走到货架前,左看右看没有人,偷偷地拿了一个球,塞进毛茸茸的口袋里;小白兔在超市里蹦来蹦去,走到货架前,左看右看没有人,贼头贼 脑地拿了四跟胡萝卜,塞进白衣服里;小白羊在超市里兜来兜去,跑到货架前,拿了跟绳子,局促不安地塞进口袋里,还把自己的旧帽子扔掉,戴上了一顶白色呈黑色,亮闪闪的 一个花帽子,漂亮极了! 小灰狐、小白兔、小山羊觉得它们的动作没人看见,像没事似的。准备走出超市的时候,长颈鹿慢条斯理地来到他们身边,和蔼可亲地说:“朋友,你们自选了商品,请到收 银台去付款。”原来,长颈鹿个子高高的,脖子长长的,像个瞭望台。小白兔、小白羊、 小灰狐做得一举一动,全部被长颈鹿看得一清二楚。 小灰狐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小白兔的脸一下子红了,红得像一朵含苞的石榴花,小 白羊紧紧握着手,害怕这事会传到很远。它们都承认自己做错了事,不应该偷东西。 等到它们各自付完了钱,走出超市时,老板长颈鹿的脸上笑嘻嘻,很和气地对它们说:“欢迎下次再来!” 从那以后,它们三人都做了一个诚实、脚踏实地的人。 (篇二)课前三分钟简短童话小故事:可爱的小长颈鹿 小长颈鹿越长越大,常常离开妈妈独自在森林里玩。他看见灰兔在晾衣服,突然把长颈 伸过去,叼起衣服,把它挂在高高的树上,还笑着对小灰兔说:“哈哈,你这么矮,没有办法拿 到了吧!” 小灰兔生气地看了一眼,说:“讨厌的小长颈鹿,快给我把衣服取下来!” 小长颈鹿看见小狗熊在放风筝,突然把长颈伸过去说:“你太笨,放风筝不行,风筝还是 给我放吧!” 小狗熊生气地看了一眼小长颈鹿,说:“谁说我笨,谁说我放风筝不行?讨厌的小长颈鹿,快走开!” 小长颈鹿回到家里,对妈妈说:“小灰兔和小狗熊一定是嫉妒我有一个漂亮的长颈,所 以都说我是‘讨厌的小长颈鹿’。”

语文:第3课《石榴》说课稿(苏教版八年级下)

石榴 【说教材】 《石榴》是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全文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 一、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依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使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录音机、实物投影仪、石榴、音乐磁带 学生:画笔、白纸 【说教法、学法】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动手画一画成熟的石榴样儿。这个作画过程,实际上是对感知内容的还原,即由抽象文字还原于具体形象。同时也是自己独有的阅读感受的表现,自我潜能的释放,通过这个过程,能够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知课文语言。新课程又十分倡导自主、合作、

16 石榴教案

16 石榴 【教材简析】 《石榴》一文文笔优美,全文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写植物特点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语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依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写一段话。 3.情意目标: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 【前置性作业设计】 1.读熟课文,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品尝一种水果,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PPT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课时教学时间月日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漫谈“石榴”,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石榴,领读:榴(liú)。(相机给“榴”注音,指出该字在“石榴”中应读轻声。) 2、你们见过石榴?吃过石榴吗?谁来说说石榴是什么样儿的?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简介石榴) 3.指导读好课题。 4.、(出示课本插图) 今天,我们一起去枣庄,去看看那里驰名中外的石榴园,大家高兴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课文一共几小节? (2)请四位小朋友来读课文的四个小节,其余小朋友认真听,看看他读得怎么样?(如有读不准的字、词、句,教师相机打断纠正) (学生评价)你最欣赏他读的那些句子或者那些句子你还可以读得更好?可以说说理由。(教师相机把难读句子让学生读一读) 例如: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阳澄湖的民间小故事

阳澄湖的民间小故事,蟹肚子里的蟹和尚蟹和尚是在阳澄湖地区流传很广的一个故事。秋风送爽的日子,也到了吃苏州阳澄湖大闸蟹的时候了。今天我们便来听听这蟹和尚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传说。 秋高稻熟时节,吴越间所多的是螃蟹,煮到通红之后,无论取哪一只,揭开背壳来,里面就有黄、有膏,倘是雌的,就有石榴子一般鲜红的子。先将这些吃完,即一定露出一个圆锥形的薄膜,再用小刀小心地沿着锥底切下,取出,翻转,使里面向外,只要不破,便变成一个罗汉模样的东西,有头脸,身子,是坐着的,那里的小孩子都称他“蟹和尚”,就是躲在里面避难的法海。 在阳澄湖地区,人们说这个“蟹和尚”是当年的法海和尚变成的。在人人皆知的《白蛇传》故事里,那个美丽的白娘子为了向法海讨还丈夫,来了个水漫金山。法海和尚没有办法,只好将白娘子镇压在雷峰塔中。苏州和杭州一带的老百姓纷纷为白娘子打抱不平,消息传到了玉皇大帝那儿,他连忙派太白金星下凡查办。 太白金星率众天兵天将,下凡捉拿法海和尚。法海和尚赶紧溜之大吉,逃到了阳澄湖边时,发现自己已无路可走。情急之中,看见水滩的石缝间有一只螃蟹正在蜕壳,身体变得软软的,没有抵抗能力。他抓住时机,立即从蟹壳的缝隙里钻了进去,躲藏在蟹壳里一动也不动。 可是,法海的一举一动丝毫也没有瞒过太白金星厉害的眼睛。他在云层里看得清清楚楚,对躲藏在蟹壳里的法海说:“你做了凶人,天地难容。本该一个霹雳将你打死,看你有悔改之意,今天放你一条生路。从今以后,你必须安分守己,坐在蟹壳里修炼正果!”躲在蟹壳里的法海心里暗暗叫苦。可是他还有什么别的办法?从此,他只能终日坐在蟹壳里盘腿打坐,尊旨修行。 这个蟹和尚的故事是不是很有趣呢?古人们的想象力真是丰富,流传下了这么有意思的小故事。不知道这个故事的你,以后吃苏州阳澄湖大闸蟹时,也可以仔细留意一下,看是不是真的能从蟹壳后面挖出一个罗汉模样的“蟹和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