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设法规教案第一章

建设法规教案第一章

建设法规教案第一章
建设法规教案第一章

课程名称建设法规

授课对象:工程造价专业年级:2011级大专班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

考核方式笔试闭卷考试

主讲教师李明

授课时间2011年秋季第一学期

学时;64 实践课0 学时

基本教材建设法规作者顾永才杨雪梅出版社及

出版时间科学出版社2011.1

补充教材无

注:教案按授课次数(模块单元)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不另填写教案。

周次第1周,第1,2次课

章节名称第一章概论

授课班级2011级大专班

授课课时4课时

授课形式讲授,讨论,启发式教学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学生应了解的知识:法的产生法律形式的特点法律的发展

2.通过学习学生应识记的知识:法律的本质和特征

3.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使

学生通过学习学会分析法律适用时间、空间及对人的效力教学重点法的本质、法的特征;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特征、职能和作用;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社会主义法的实施

教学难点法的本质、法的特征;法律意识的养成。详讲并结合案例讲解

课外作业 1.法的本质、法的特征

2.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特征、职能和作用

3.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教学后记本章主要讲述了法的起源、本质、基本特征、及其历史类型和发展趋势;讲了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特点、创制、渊

源、实施;讲了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作用和培养;讲了社会主义法律关系

的构成要素,它是由主体、客体和内容组成以及法律关系

的产生、变更和终止的条件。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1.1工程建设法律概述

一、法律基础概念

二、法的特征

?法律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

?法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分类导入:

向全体公民普及法律常识,把法律交给广大人民,这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全部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重要的一环,而且也是衡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

新授:

法的基本理论

一、法律的概念

法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远存在的。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阶级社会才存在的特殊社会现象,其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法的本质在于它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阶级社会的特殊社会现象。法的产生和发展 , 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成文法是指国家机关按照立法程序,以条文或文件的形式出现,并经过国家公布施行的法律。

广义的“法律”是指法律的整体,即指的是由国家制定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

狭义的“法律”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二、法的特征

法律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法律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法是一种社会规范,是以国家政权意志形式出现的社会规范。国家政权由执政阶级掌握,因此法首先和主要体现执政阶级意志。法是统治阶级整体利益和共同意志的表现不是他们各个成员个人的意志和利益的简单相加,更不是个别集团、个别人的任性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法的制定和认可是法律创制的主要方式。所谓法的制定,是指国家机关通过立法活动产生新规范。所谓法的认可,是指国家对既存的行为规则予

以承认,赋予法律效力。

?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法律的实施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如果没有国家强制力作后盾,那么法律在许多方面就变得毫无意义。违法行为得不到惩罚,法律所体现的意志也得不到贯彻和保障。国家强制力是指国家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有组织的国家暴力。其它社会规范也有强制力,但不具有国家性,这是法律的一个显著特点。

?法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

法律的本质:法律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适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表现为两方面:

第一,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我国宪法第一条就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与此相适应,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同社会主义国家本质一样,都是阶阶统治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第二,我国社会社会主义法的内容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主义法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必然反映自己的经济基础,受自己经济基础的制约并为之服务。

因此,社会主义法的内容,是由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

条件决定的。

四、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职能

1.指引职能

1)授权性规范

授权性规范是授予主体某种权利的法律规范。它即不规定主体必须作某种行为,也不规定主体不得作某种行为,而是赋予主体作或不作某种行为的可能性,至于是否作或不作这种行为,由主体自行抉择。表述这类规范多用“有权”、“可以”、“得”等字样。

2)命令性性规范

此规范是规定主体必须作某种行为的规范。法律条文中多有“义务、必须、应当”等字样。

3)禁止性规范

禁止性规范是规定主体不得作某种行为的规范。多有“禁止、不得、不准”等字样

2.评价职能是指法对他人行为的评价。

3.教育职能

4.预测职能

5.强制职能

五、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一)法律意识的概念及分类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包括人们对法律现象、法的本质、法的作用的观点和看法,特别是对现行法律

制度的理解和态度,对人们的行为及其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评价。从结构上划分,法律意识可以分为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两个层次。

(二)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1.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加强法制建设的重要条件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加强和完善立法的重要思想条件。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正确适用法律的思想保证。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自觉守法的关键因素。

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对提高法律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1、法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2、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是什么?

周次第2周,第1次课

章节名称第一章概论

授课班级2011级大专班

授课课时2课时

授课形式课堂讲授,讨论,启发式教学

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建设法规的定义和调整的对象;

2、了解我国建设法规现状。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建设法规的定义和调整的对象

难点:无

教学内容与设计教学时数:2

授课方法和手段:

1、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引起学生的兴趣;

2、实践教学:结合学生未来的工作,着重讲解建设法规与未来日常工作的关系,强调建设法规规定了基本的工作程序,将建设法规与学生们未来的工作联系起来。

教学基本内容纲要:

1.1工程建设法律概述

1.1.1 建设法规的定义和调整的对象

建设法规:是指国家立法机关或者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旨在调整国家及其有关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之间,在建设活动中或建设行政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的总称。

注意:建设法规的调整对象是在建设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包括行政管理关系、经济协作关系及其相关的民事关系。

1.1.2 工程建设活动的基本原则

1.工程建设活动应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原则

2.工程建设活动应符合国家的工程建设安全标准原则

3.从事工程建设活动应遵守法律法规原则

4.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原则

5.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原则

1.1.3工程建设法律的作用

1.规范指导建设行为

2.保护合法的建设行为

3.处罚违法的建设行为

【总结全课,布置作业】1.熟练掌握建设法规的定义和调整的对象

周次第2周,第2次课

章节名称第一章概论

授课班级2011级大专班

授课课时2课时

授课形式讲授,讨论,启发式教学

教学目的 1.工程建设法律体系概念

2.工程建设法律体系组成

教学重点工程建设法律体系组成

教学难点工程建设法律体系组成

课外作业 1.列举工程建设法律体系组成的法律法规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1.2工程建设法律概述

1.2.1.工程建设法律体系概念

建设法规的法律地位:是指建设法规在整个法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应属于哪个部门法及其所处的层次。建设法规总体属于:行政法和经济法。建设活动中的行政关系:主要用行政手段调整。建设活动中的经济协作关系:主要采用行政、经济、民事等各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加以调整。建设活动中的民事关系:主要采用民事手段加以调整。应注意的是:建设活动还会涉及许多事物和相关的社会关系。例如:环境保护、文物保护、自然风景保护关系;土地、矿产、森林、水源等

自然资源的利用关系;地震、洪涝、泥石流、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关系;招投标、建设标准的关系等。与这些关系相应的法规调整的范围更规范,但不属于建设法规,而在建设工程中必须遵守,因此称为建设相关法规。

1.2.2.工程建设法律体系组成:

建设法规体系:是指将已经制定和需要制定的建设法规、建设行政法规和建设部门规章制度衔接起来,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完整统一的框架结构。广义的建设法规体系而言,该体系应包括地方性建设法规和建设规章。建设法规体系的性质:建设法规体系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建设法规体系应做到:必须与国家的宪法和相关法律保持一致;建设法规体系还必须保持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建设法规体系必须覆盖建设活动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以及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使建设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法可依;建设法规还要注意纵横性、不同层次间的配套和协调,不得出现重复矛盾和抵触。

1.工程建设法律体系的纵向结构

(1)建设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颁布的属于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业务范围内的各项法律。

(2)建设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和颁布的属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业务范围内的各项法规。

(3)建设部门规章: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与国务院其他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和颁布的法规。

(4)地方性建设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颁布的或经其批准颁布由下级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颁布的建设方面的法规。

(5)地方性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部门的或经其批准颁发的由其所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建设方面的规章。

应注意的是:建设法律的法律效力最高,越向下法律效力越低。法律效力低的法规不得与法律效力高的法规相抵触,否则其规定无效。

2.工程建设法律体系的横向结构

(1)规划决策阶段

(2)招标投标阶段

(3)勘察设计阶段

(4)施工阶段

(5)工程竣工验收阶段

教学过程设计:

1.讲述建设法规的概念(40分钟);

2.介绍建设法规体系(40分钟);

作业、讨论及辅导:

1.理解本章节所学知识内容。

2.课后思考题(P5)

《建筑法规》课程教案解析

《建筑法规》课程教案 一、建设法规概论 1.工程法律关系构成的三要素及其内容 (1)主体,a. 国家机关:权利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行政机关――a)国务院、 b)各级人民政府、 c)国家各主管部门; b. 社会组织:投资建设方, 勘察、设计、施工单位, 监理、审计、招投标代理等单位, 银行; c. 个人。 (2)客体,土木工程的对象,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务, 表现在――a)财(建设资金、货币)、 b)物(建筑物、材料、设备、机械)、 c)行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活动)、 d)非物质财富(方案、专利等)。 (3)内容,建设权利、建设义务的具体表现。 2.工程建设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终止 (1)法律关系的产生: 是指法律关系的主体之间形成了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如主体A与主体B签订了合同,主体双方就产生了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此时受法律规范调控的法律关系即告产生)。 (2)法律关系的变更: 1) 主体变更(主体变,相应权利义务也不变,也称为合同转让)。 2) 客体变更,是指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发生化(范围变更、性质变更)。 3) 法律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变更,必然导致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即内容的变更。 (3)法律关系的终止: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不复存在,彼此丧失了约束力,包括, 1) 自然终止(法律关系所规范的权利义务顺利履行); 2) 协议终止(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协商解除某类工程建设法律关系规范的权利义务); 3) 违约终止(法律关系主体一方违约,或发生不可抗力,致使某类法律关系规范的权利 不能实现)。 3.工程建设的法律行为 (1)法律事实: 是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按是否包含当事人的意志为依据分为两类, 1) 事件(指不以当事人意志为转移而产生的自然现象),

工程建设管理法规

5.1 建筑法概述 建筑法是指调整建筑活动(即各类房屋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的建筑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下简称《建筑法》)。 广义的建筑法,除《建筑法》外,还包括所有调整建筑活动的法律规范。 《建筑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 1 强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 2 护建筑市场秩序 3 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4 进建筑业健康发展 工程建设管理法规是调整工程建设中发生的建设行政管理关系及建设协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工程建设管理法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为基础,同时还应包括《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建筑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工程建设监理条例》、《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条例》、《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 工程建设管理法规调整的范围是建设行政管理关系和建设协作关系,具体内容是: 1 设行政管理关系 工程建设行政管理关系是指国家及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工程的计划、组织、调控、监督的行政管理关系。 2 程建设中平等主体的协作关系 工程建设中平等主体的协作关系的核心是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主要体现在建设工程合同的签订与履行之中。 5.2 工程项目建设程序 工程项目建设程序是指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法定顺序。具体地说,工程建设程序是指对项目的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等全过程先后衔接的顺序。它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客观规律的反映。 主要内容包括:建设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拟建规模和工程建设的初步设想;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的设想;资源情况、建设条件的初步分析;建设进度安排;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初步估算。 工程项目由计划部门审批。 可行性研究的任务是对建设项目在技术、工程和经济上是否合理和可行,进行全面分析、论证,做出方案比较,提出评价,为编制和审批设计任务书提供可靠的依据。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②需求预测和拟建规模;③资源、原材料、燃料和公用设施情况;④设计方案,包括主要设备选型、单项工程及辅助配套工程的构成等;⑤环境保护、城市规划、防震、防洪等要求和采取的相应措施; ⑥建设工期与进度;⑦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⑧投资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 设计任务书是确定工程项目、编制设计文件的主要依据,它的主要内容是明确列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点、结论和报送单位意见。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需经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大

《建设工程法律法规》教案

第1讲建设工程法律制度 课程名称建筑法规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学目的 与要求 了解建筑工程法律制度,了解建造师的基本情况。 教学设计(方法、教具、手段、内容) 一、概述; 二、建造师的执业要求; 三、建造师的基本条件; 四、建造师的职业范围。 重点难点 及 解决方法课外作业参考资料

课后总结 任课教师贾宪涛2011年3 月16 日教研室主任年月日 第一讲建设工程法律制度 一、概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建筑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离不开规范有效的法律环境。工程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过程,实际是在一定的法律环境下,围绕着如何履行建设工程合同(以施工合同为主)的一系列行为的总和。建造师作为工程项目管理团队的核心,必须具备较高水平的合同管理能力,熟悉建设领域的法律法规,这是确保工程项目管理目标依法、依约实现的必然要求,也是承包商保护其合法权益的客观需要。更为紧迫的是,我国加入WTO后,中国建筑承包商不仅要继续面对国内的激烈竞争,还将面临来自跨国承包商巨头在更高层面上的竞争。而前者与后者的差距更多地体现在合同管理水平和法律意识方面,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缩小这种差距,那么中国承包商无疑将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下风,甚至被淘汰出局。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本次《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把“建设工程合同与合同管理”、“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纳入到要求建造师应当掌握的知识体系中。 “建设工程法律制度”设置于综合考试科目“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中,共有知识点22个,其中要求掌握的有14条,熟悉的有4条,了解的有4条。

在学习大纲这部分内容时,要求学员通过学习形成两个知识体系:第一,要求一级建造师充分掌握我国建设工程合同的主要内容及合同管理的基本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清晰完整的合同知识体系;第二,要求一级建造师充分掌握我国建设领域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一个清晰完整的法律知识体系。这两个知识体系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合同始终依存于一定的法律环境,而法律则通过合同调整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建立合同和法律这两大知识体系,是提高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合同管理水平和法律意识,进而实现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实现质的飞跃的必然要求。 二、建造师的执业要求 (1)建造师执业前提 建造师经注册后,方有资格以建造师名义担任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项目经理及从事其他施工活动的管理,取得建造师执业资格,未经注册的,不得以建造师名义从事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工作。 (2)建造师执业基本要求 建造师在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管理的各项规定,恪守职业道德。 (3)建造师执业分类 建造师执业划分为14个专业:房屋建筑工程、公路工程、铁路工程、民航机场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电力工程、矿山工程、冶炼工程、石油化工工程、市政公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考试《建设法规》测验题及答案

建设法规 第一章1.1.1 1.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法律,仅指()。 正确答案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建设法规指的是规范工程建设行为的法律,专指直接规范工程建设行为的法律。 正确的答案是“错”。 工程建设管理关系,即国家机关及其正式授权的有关机构对工程建设的组织、监督、协调等职能活动。正确的答案是“对”。 1.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工程建设活动应当依法行事。 正确的答案是“对”。 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在全国范围内适用的统一的技术要求指的是()。 正确答案是:国家标准 社会公共利益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是法律的基本出发点,从事工程建设活动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也是维护建设市场秩序的保障。 正确的答案是“对”。 宪法和法律保护每一个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妨碍和阻挠依法进行的建设活动,这也是维护建设市场秩序的必然要求。 正确的答案是“对”。 工程建设活动的核心是()。正确答案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工程建设活动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就是()。 正确答案是:确保工程建设不能引起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1.1.3建设工程法的作用具体表现为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和强制作用五个方面,其中强制作用指的是()。 正确答案是:法可以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来强制人们遵守法律 通过法律的规定,明确了工程建设行为的正确方向,可以引导工程建设从业人员按照正确的行为规范进行活动。()正确的答案是“对”。 1.1.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依照特别程序制定的具有最高效力的根本法指的是()。 正确答案是:《宪法》 行政法规的制定者是()。正确答案是:国务院 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带有普遍性的社会关系的规

工程建设管理规定

工程建设管理规定 一、审批、开工管理 1、按国家、省及有关部门规定和要求办理项目的备案和核准、土地、环保、水利、安全、消防等相关手续,积极争取国家各项优惠政策:贴息、进口设备免征关税,国产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等。 2、技改项目的审批见《技改项目审批、验收管理规定》。 3、公寓、单元楼等新建大型工程须报集团董事长批准。 4、零星维修工程须有经严格审批的《开工报告》。 二、机构设置及人员职责 1、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由项目经理及相关专业人员组成;依照项目规模和内容的不同,项目的组织管理机构可做适当调整。 2、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公司与项目经理签定责任状,就项目建设的质量、进度、投资、现场、安全、达标达产等方面明确责任和考核。 3、项目经理负责制定项目进度计划;对项目建设中的人、财、物进行管理;对项目建设期间的质量、进度、投资、现场、安全、人员考核等进行管理;负责项目的对内、对外协调工作,公司内各部门应给予积极配合。 4、专业负责人对项目经理负责。专业负责人要严格按照项目经理的工作安排,作好本专业的进度计划、技术交流、考察、招标、验收、人员培训、安装指导、生产准备、生产调试等方面的工作;作好与其他各专业的工作配合和协调。 5、专业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服从项目经理和专业负责人的管理,不断学习业务知识,熟悉图纸,熟悉项目操作程序,做好项目的指导、监督、检查、验收及现场管理、安全管理等工作。 三、招标、合同管理 招标按《集团招标管理规范》执行;合同按集团《合同管理制度》执行。 四、物资验收及保管 按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五、施工管理 1、进度管理: 1.1 项目开工前,项目经理根据总工期编制科学的网络计划和进度计划交分管领导审核后,严格执行。

《建设法律制度及实例精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建设法律制度概论

《建设法律制度及实例精选》知识点总结第一 章建设法律制度概论 第一章 建设法律制度概论 第1节 建设法律制度概论 一、建设法律制度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1、建设法律制度 概念(建设法律制度是调整国家管理机关、法人、有关组织以及公民在建设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建设法律制度 特征:(1)经济性 (2)技术性(具有直接、具体、严密、系统特点) (3)行政性(以行政指令调整建设法律关系,方式有:①授权,授予国家建设管理机关权限和权力。 ②命令,即赋予建设法律关系主体某种作为的义务。 ③禁止 ④许可

⑤免除,即对主体依法已履行的义务在特定情况下予以免除。⑥确认,即授权建设管理机关依法对争议的法律事实和法律关系进行认定确认是否存在、有效。 ⑦计划 ⑧撤销,即授予建设行政管理机关运用行政权力对某些权利能力或法律资格予以撤销或消灭。) (4)综合性(涉及经济、金融、保险、工商、劳动、物资、环境、安全等领域。) 3、调整对象(范围):(1)建设管理关系,即国家机关正式授权的有关机构对建设业的组织、监督、协调等职能活动。 (2)建设协作关系,即从事建设活动的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往来、协作关系(平等、自愿、公平的横向协作关系)。 (3)建设活动中的民事关系。 二、建设法律制度的立法原则 立法原则:(1)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原则(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经济体制) (2)法律统一原则(建设法律制度与宪法、其它体系法律不应冲突) (3)责权利相一致原则(主体必须在权利与义务或责任是统一的) 三、建设法律制度的作用与实施

建设法规教案第一章

课程名称建设法规 授课对象:工程造价专业年级:2011级大专班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 考核方式笔试闭卷考试 主讲教师李明 授课时间2011年秋季第一学期 学时;64 实践课0 学时 基本教材建设法规作者顾永才杨雪梅出版社及 出版时间科学出版社2011.1 补充教材无 注:教案按授课次数(模块单元)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不另填写教案。

周次第1周,第1,2次课 章节名称第一章概论 授课班级2011级大专班 授课课时4课时 授课形式讲授,讨论,启发式教学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学生应了解的知识:法的产生法律形式的特点法律的发展 2.通过学习学生应识记的知识:法律的本质和特征 3.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使 学生通过学习学会分析法律适用时间、空间及对人的效力教学重点法的本质、法的特征;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特征、职能和作用;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社会主义法的实施 教学难点法的本质、法的特征;法律意识的养成。详讲并结合案例讲解 课外作业 1.法的本质、法的特征 2.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特征、职能和作用 3.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教学后记本章主要讲述了法的起源、本质、基本特征、及其历史类型和发展趋势;讲了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特点、创制、渊 源、实施;讲了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作用和培养;讲了社会主义法律关系 的构成要素,它是由主体、客体和内容组成以及法律关系 的产生、变更和终止的条件。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1.1工程建设法律概述 一、法律基础概念 二、法的特征 ?法律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 ?法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分类导入: 向全体公民普及法律常识,把法律交给广大人民,这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全部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重要的一环,而且也是衡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 新授: 法的基本理论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第一章笔记

第一章建设工程基本法律知识 一、建设工程法律体系(最少考1分) (一)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二)法的形式和效力层级(重点中的重点) 1、法的形式(一是考法的形式的制定机关、二是给定一个具体法律判断属于何种形式)(1)宪法:全国人大; (2)法律:全国人大及常委会;(“法”) (3)行政法规:国务院;(“条例”)

(4)地方性法规: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省会所在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条例”) (5)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办法”、“规定”) (6)地方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政府; (7)国际条约; 注:行政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性规章。 2、法的效力层级(主要考效力冲突解决的特殊规则,难点: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的冲突解决规则) (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安全生产法》优于《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 (2)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招标投标法》优于《合同法》 (3)新法优于旧法:《物权法》优于《担保法》 (4)特殊情况 1)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注:制定机关裁决) 2)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注:制定机关裁决) 3)地方性法规、规章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注:制定机关裁决) 4)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注:人大和政府相互制约) 5)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6)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试题: 下列法律中,属于行政法的是()。 A、《公司法》

浅谈建设法规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建设法规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我国的建筑行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各个建筑领域都有着长足的进步,建筑业的市场也在不断扩大,但是建筑市场的发育却尚不完善。对于发育尚不完整的建筑市场,通过实行建设法规管理,使我国的建设工程管理体制开始向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转变,建设法规的出现有力的促进了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也在我国工程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关键字:作用关系质量安全 充满生机的建筑市场有力促进了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速较快的时期,同时也是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加大,建设市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建筑业顺应整个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态势,一方面保持了产业的继续增长,规模达到历史新高,另一方面积极进行着产业、市场和企业发展战略的调整。 我国当前正处于建设高峰时期,不仅建设规模大,工程建设的复杂程度也远远超过以往,建筑市场的发育尚不完善,体制和机制等方面还未完全理顺,市场主体的信誉观念和履约意识还较为薄弱,综合执法体系有待进一步改进,市场违规行为和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致使建筑市场的风险因素大大增加,制约了建筑业的健康发展。而此时,建设法规应运而生。 实行建设法规管理制度是我国建设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我国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国际交往日益扩大的结果。自1998年开始试点以

来,取得了很大成绩,其在工程建设中地位日益提高,在控制工程质量、造价、工期的效果日益显著,现在正在逐步在各行业推广开来。从广义上看,建设法规在建设工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关系上:(1)行政管理关系(2)经济协作关系(3)民事关系 行政管理关系 建设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活动,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的文明进步息息相关,国家对此必须进行全面的严格管理。包括对建设工程的立项、计划、资金筹集、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各个环节都会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当国家及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对是、建设活动进行管理时,就会与从事建设活动的单位之间产生管理与被管理关系,进而形成建设活动中的行政管理关系。 建设活动中的行政管理关系,指国家及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有关单位之间发生的相应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它包括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一方面是规划、指导、协调与服务;另一方面是检查、监督、调节与控制。对于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相互间及内部各方面的责权利关系以及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同各类建设活动主体及中介服务机构之间的行政管理关系,都必须纳入法律调整范围,由有关的建设法规来承担。 经济协作关系 建设活动是技术非产复杂的活动。任何一项工程建设都需要许多行业、单位和人员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因此,从事建设活动需要协作。

《建设法律制度及实例精选》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建设法律制度概论#(精选.)

第一章建设法律制度概论 第一节建设法律制度概论 一、建设法律制度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1、建设法律制度概念(建设法律制度是调整国家管理机关、法人、有关组织以及公民在建设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建设法律制度特征:(1)经济性(2)技术性(具有直接、具体、严密、系统特点)(3)行政性(以行政指令调整建设法律关系,方式有:①授权,授予国家建设管理机关权限和权力。②命令,即赋予建设法律关系主体某种作为的义务。③禁止④许可⑤免除,即对主体依法已履行的义务在特定情况下予以免除。⑥确认,即授权建设管理机关依法对争议的法律事实和法律关系进行认定确认是否存在、有效。⑦计划⑧撤销,即授予建设行政管理机关运用行政权力对某些权利能力或法律资格予以撤销或消灭。)(4)综合性(涉及经济、金融、保险、工商、劳动、物资、环境、安全等领域。) 3、调整对象(范围):(1)建设管理关系,即国家机关正式授权的有关机构对建设业的组织、监督、协调等职能活动。(2)建设协作关系,即从事建设活动的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往来、协作关系(平等、自愿、公平的横向协作关系)。(3)建设活动中的民事关系。 二、建设法律制度的立法原则 立法原则:(1)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原则(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经济体制)(2)法律统一原则(建设法律制度与宪法、其它体系法律不应冲突)(3)责权利相一致原则(主体必须在权利与义务或责任是统一的) 三、建设法律制度的作用与实施 1、建设法律制度的作用: 保护、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资和文化生活的需要。(1)规范指导建设行为(2)保护合法建设行为(3)处罚违法建设行为。 2、建设法律制度的实施: 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社会团队、公民实现建设法律规范的活动,包括建设法律制度的执法、司法和守法三个方面。(1)建设行政执法(检查监督、违法行为执行行政处罚)(2)建设行政司法(进行行政调解、行政复议和行政仲裁)和专门机关司法(指人民法院依照诉讼程序对建设活动中的争议与违法建设行为作出的审理判决行为)(3)建设法律制度的遵守。 第二节建设法律关系

2016《建设工程法规》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2016《建设工程法规》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2016年各章分值分布 第一章:单选16分,多选12分,合计28分 第二章:单选6分,多选2分,合计8分 第三章:单选8分,多选6分,合计14分 第四章:单选7分,多选8分,合计15分 第五章:单选5分,多选4分,合计9分 第六章:单选10分,多选8分,合计18分 第七章:单选10分,多选10分,合计20分 第八章:单选8分,多选10分,合计18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根据《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因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提起诉讼的管辖法院为()。 A被告所在地法院 B.原告所在地法院 C.合同签订地法院 D.工程所在地法院 答案:D P336 2.关于仲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仲裁委员会由当事人协商确定 B.仲裁委员会隶属于行政机关 C.仲裁以公开审理为原则 D.仲裁裁决作出后可以上诉 答案:A P331.357.361 3.甲施工企业与乙公司订立钢材加工合同,后因供电局无故断电,乙公司无法按时完成生产任务导致交货延迟,给甲施工企业造成了损失。关于该案责任承担的说法,正确的是()。 A.供电局向甲施工企业承担责任 B.乙公司向甲施工企业承担责任 C.供电局与乙公司向甲施工企业承担连带责任 D.乙公司可以要求供电局向甲施工企业承担责任 答案:B 4.甲施工企业从乙公司购进一批水泥,乙公司为甲施工企业代办托运,在运输过程中,甲施工企业与丙公司订立合同将这批水泥转让给丙公司,水泥在运输过程中因山洪暴发火车出轨受到损失。该案中水泥的损失应由()。 A.甲施工企业承担 B.丙公司承担 C.乙公司承担 D.甲施工企业与丙公司分担 答案:B P173 5.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 A.受案的仲裁委员会决定

建设法规-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 练习一 1.工程建设管理关系,即国家机关及其正式授权得有关机构对工程建设得组织、监督、协调等职能活动。√ 2.法律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上得法律,仅指(A )。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得规范性文件 B、与工程建设行为密切相关得法律 C、直接规范工程建设行为得法律 D、《立法法》调整得各类法得规范性文件 3、建设法规指得就是规范工程建设行为得法律,专指直接规范工程建设行为得法律。× 练习二 1、工程建设活动确保工程建设得安全就就是( )。 A、确保工程建设符合有关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等各项指标得要求 B、确保工程建设按照规定时间竣工验收 C、确保工程建设投资效益最大化 D、确保工程建设不能引起人身伤亡与财产损失 2、社会公共利益就是全体社会成员得整体利益,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就是法律得基本出发点,从事工程建设活动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也就是维护建设市场秩序得保障√ 3、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得在全国范围内适用得统一得技术要求指得就是( )。 A、国家法律 B、建设法律 C、国家标准 D、行业标准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工程建设活动应当依法行事。√ 5、工程建设活动得核心就是。 A、工程得质量与安全 B、工程得功能 C、工程得规模大小 D、工程得成本

6、宪法与法律保护每一个市场主体得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任何单位与个人都不得妨碍与阻挠依法进行得建设活动,这也就是维护建设市场秩序得必然要求。√ 练习三 1、建设工程法得作用具体表现为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与强制作用五个方面,其中强制作用指得就是( )。 A、通过法得实施使法律对一般人得行为产生影响 B、法可以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来强制人们遵守法律 C、法律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具有判断、衡量她人行为合法与否得评判作用 D、凭借法律得存在,可以预先估计到人们相互之间会如何行为 2、通过法律得规定,明确了工程建设行为得正确方向,可以引导工程建设从业人员按照正确得行为规范进行活动。(√) 练习四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依照特别程序制定得具有最高效力得根本法指得就是( )。 A、《刑法》 B、《立法法》 C、《宪法》 D、《建筑法》 2、行政法规得制定者就是( )。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国务院直属机构 3、基本法律就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得调整国家与社会生活中带有普遍性得社会关系得规范性法律文件得统称。(√) 4、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与具有行政管理职能得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与国务院得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得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对) 练习五 1.法得效力层级,就是指法律体系中得各种法得形式,由于制定得主体、程序、时间、适用范围等得不同,具有不同得效力,形成法得效力等级体系。(√) 2、若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得新得一般规定与旧得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可进行裁决,裁决得机构为( )。

土建工程建设管理奖惩规定

蒙大矿业发〔2011〕164号 关于印发《乌审旗蒙大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土建工程建设管理奖惩规定》的通知 各施工单位,公司各部门: 为进一步规范和强化土建工程建设管理,特制订《乌审旗蒙大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土建工程建设管理奖惩规定》,并经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通过,现随文下发,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乌审旗蒙大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土建工程建设管理奖惩规定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八日

此页无正文 主题词:土建工程奖惩规定通知 抄送:各监理单位,公司各高管。印30份乌审旗蒙大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党政事务部2011年8月18日印发 -2-

附件: 乌审旗蒙大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土建工程建设管理奖惩规定 一、总则 1、目的 为规范和强化工程建设管理,提高各参建单位对工程质量、进度、资料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等方面的管理水平,确保各项土建工程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结合我公司具体现状,制定本工程管理奖惩规定,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2、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家现行规范、规章、制度、文件、行业标准等。 3、适用范围 工程管理奖罚规定,适用于乌审旗蒙大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所有土建工程。 二、工程质量管理 1、材料报验 承包单位的进场材料,应向监理单位、工程部相关人员申请报验,附质 -3-

量证明文件,验收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1)进场材料未经报验使用于工程的,发现一次处罚施工方20000元;对于被证实不合格的产品而使用的予以拆除,并处罚施工方50000元。 (2)见证取样后,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以假换真、弄虚作假,发现一次处罚施工方50000元,并对不合格材料清退出场。 (3)装饰装修阶段材料实行封样制。进场材料与样品不符,且擅自使用的,发现一次处罚施工方50000元。材料使用过程中换料,与样品不符,发现一次处罚施工方50000元,并拆除、清除不合格材料。 2、工程报验 工程报验严格执行“三检制”,在施工单位自检、专检、互检合格的基础上报监理验收,监理验收合格后报工程部相关人员验收,工程部相关人员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各分项工程施工单位自检,自检记录齐全后报监理验收,工程部相关人员验收,否则不予验收。 (1)未经报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工序即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发现一次处罚施工方20000元。 (2)检查记录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的发现一次处罚施工方5000元。 (3)检查中发现质量问题,监理下达监理通知书或工程部下达工程整改通知单,在规定期限内不整改或整改不符合要求,擅自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的,处罚施工方50000元/次。 (4)工程部相关人员验收时对监理单位验收合格检验批检查出质量问题,限期对不合格检验批整改,发现一次处罚监理单位5000元。 3、质量控制 -4-

建设工程法规第一章25分

第一节建设工程法律体系 宪法相关法 组织法、选举法、国籍法和自治法 行政关系包括 行政管理、行政监督、行政救济、内部行政。 民法商法:民法通则合同法公司法招标投标法 社会法包括 劳动法、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法律规范。安全生产法劳动合同法 特别是涉及安全的法律、法规 经济法:标准化法节约能源法土地管理法 行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建筑法环境评价法 三大诉讼法和一个非诉讼的程序法: 1、诉讼法:民事、刑事、行政 2、一个非诉讼的程序法:仲裁法 各种法的形式的制定机关 1、法律: 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一般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大常委会制定。 2、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1)地方性法规由省(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和市(省会、经济特区所在地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 (2)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3、地方规章 由省(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和市(省会、经济特区所在地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 各种法的形式的外在表现形式 法律—法 行政法规---条例 地方性法规----地名+条例 部门规章---规定、办法、实施细则 地方规章---地名+规定、办法、实施细则 产生分歧如何处理 同一机关制定的,新大于旧,特别大于一般,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

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则在国务院裁决;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相互牵制)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第二节建设工程法人制度 一、法人应具备和条件(法人是组织) 1、法人必须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2、具备的四个条件 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分公司不是法人,不能承担民事责任,可以使用总公司资质,但子公司不能用母公司资质) 法定代表人:依法活法人章程行使职权 法人住所: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总部) 二、法人的分类 法人分为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行政(机关)法人、事业法人、社团法人。 法人在建设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法人是建设工程在的基本主题 2.确立建设领域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三、项目经理部: 1、项目经理部不具备法人资格,是施工企业非常设的下属机构; 2、项目经理是根据企业法人的授权,组织和领导本项目经理部的全面工作。 3.项目经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由企业法人承担 4.项目经理是施工企业内部的岗位职务 第三节建设工程代理制度:与第三人打交道 法律特征: 1、代理权限范围内 2、以被代理人的名义; 3、法律后果归被代理人; 4、代理行为具有法律意义,即行为要产生法律后果。 二、代理种类 分为:委托代理(建设工程)、指定代理、法定代理(监护人) 三、代理行为的设计和终止 1.代理行为的设立 建设工程的承包活动不得委托代理,禁止转包和肢解分包 取得法定资格方可从事的建设工程(招标代理)

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管理规定

《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管理规定》 ([2003]国人防办字第18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管理,规范人民防空工程建设活动,确保人民防空工程的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人民防空工程,是指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以下简称防空地下室)。 第三条人民防空工程建设,坚持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坚持长远建设与应急建设相结合;坚持国家投资与社会筹资建设相结合。人民防空工程建设应当遵循统一规划,量力而行,平战结合,质量第一的原则。 第四条人民防空工程建设属于国防工程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国家鼓励、支持社会、

集体和个人,通过多种途径,投资进行人民防空工程建设。国家对人民防空设施建设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优惠。 第五条防空地下室建设按,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第八章的规定实施管理。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负责防空地下室建设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兼顾人民防空防护要求的管理和监督检查,与规划、计划、建设等部门搞好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开发利用和审批工作。 第七条人民防空工程建设应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房屋建筑等工程的规划和建设,要注重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兼顾人民防空要求。 第二章计划管理 军区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中长期计划,提出工程建设目标、步骤和措施,组织编制本区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中长期计划,报国家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和军区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中长期计划,结合本地实际,组织编制本级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中长期计划,经本级人民政府发展计划主管部门和军区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审核,报国家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建设法规-第一章练习题答案教学内容

建设法规-第一章练习 题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 练习一 1.工程建设管理关系,即国家机关及其正式授权的有关机构对工程建设的组织、监督、协调等职能活动。√ 2.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法律,仅指(A )。 A.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B. 与工程建设行为密切相关的法律 C. 直接规范工程建设行为的法律 D. 《立法法》调整的各类法的规范性文件 3.建设法规指的是规范工程建设行为的法律,专指直接规范工程建设行为的法律。× 练习二 1.工程建设活动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就是()。 A. 确保工程建设符合有关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等各项指标的要求 B. 确保工程建设按照规定时间竣工验收 C. 确保工程建设投资效益最大化 D. 确保工程建设不能引起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2.社会公共利益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是法律的基本出发点,从事工程建设活动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也是维护建设市场秩序的保障√ 3.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在全国范围内适用的统一的技术要求指的是()。 A. 国家法律 B. 建设法律 C. 国家标准 D. 行业标准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工程建设活动应当依法行事。√ 5.工程建设活动的核心是()。 A. 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B. 工程的功能 C. 工程的规模大小 D. 工程的成本 6.宪法和法律保护每一个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妨碍和阻挠依法进行的建设活动,这也是维护建设市场秩序的必然要求。√ 练习三 1.建设工程法的作用具体表现为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和强制作用五个方面,其中强制作用指的是()。

学习建设法规的目的与意义

学习建设法规的目的与意义 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普遍参与,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一靠教育,二靠实践。积极开展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在道德实践中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将使人民群众在自觉参与中陶冶情操,为道德建设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道德实践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道德实践是道德形成、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内在要求。人们道德理想的树立和道德信念的巩固,离不开丰富多采的道德实践。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高度重视道德实践的作用,把道德实践渗透到道德建设的全过程。 其一,道德实践是吸引群众参与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作为道德建设的主体,人民群众既是道德建设的实践者,也是道德建设的受益者,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道德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说,道德建设是与人民群众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它集中体现着人民群众的利益。道德建设搞得好,人们思想道德水平高尚,社会风气优良,百姓安居乐业,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便能得到切实保障;反之,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其二,道德实践是提升公民道德境界的重要保证。道德实践属于养成教育,是知行统一的过程。公民道德境界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各个方面,其中,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道德境界高低的重要标准。在从道德认识到道德行为的演变过程中,道德实践发挥着关键作用。一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只有在道德实践中亲身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力量,才能逐步提高对道德的认知程度,进而支配各自的道德行为;另一方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是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前提,道德认识的正确与否,依赖道德实践的检验,通过生动具体的道德实践,道德认识才能逐步升华为相对稳定的道德行为,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有效克服当前道德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知与行相脱节的现象,根本途径也在于引导人们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强化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境界。 其三,道德实践是落实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措施。《纲要》首次鲜明地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结晶。把这些基本道德规范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同样离不开道德实践的支撑。一方面,落实20字基本道德规范,需要教育与实践两者协调一致、共同推进;另一方面,将20字基本道德规范融入道德实践,能够与广大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产生强烈共鸣,增强道德实践的吸引力、感召力。道德实践是落实《纲要》的关键环节,是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在开展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中,必须始终注意正确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的关系。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方面,要把道德教育贯穿于道德实践的全过程。注重发挥道德实践的教育功能,围绕道德教育主题组织实践活动,使人们明确实践的意义和要求,增强参与道德实践的主动性、自觉性。另一方面,在道德教育中引入道德实践。只有与道德实践相结合,围绕公民道德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道德教育才有时代感和感染力,才能

法规1-4章(1)

第一章 建设法规基础 1、何谓建设法规?其调整对象是什么? 答:建设法规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国家立法机关或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旨在调整国家及其有关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之间,在建设活动或建设行政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法律关系的总称。其调整对象为社会关系。主要体现在:建设管理关系、建设协作关系、从事建设活动过程中的其他民事关系。 2、建设法规立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工程建设活动应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原则工程建设活动应当符合国家的工程建设安全标准原则从事工程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原则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原则合法权利受法律保护原则 3、建设法规有什么特征? 答:行政隶属性、经济性、政策性、技术性 4、何谓建设法律关系?其构成要素是什么? 答:法律关系是指由法律规范调整一定社会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建设关系是指法律关系中的一种,是指工程建设法律法规所确认和调整的,在建设管理和协作过程中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构成要素:建设法律关系主体(自然人、法人、组织)、建设法律关系客体(财、物、人、非物质财富)建设法律关系内容(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5、建设法有哪些表现形式?建设法由哪些层次的法律法规构成? 答:表现形式:宪法、建设法律、建设行政法规、建设部门规章、地方性建设法规与规章由建设行政法律、建设民事法律、建设技术法规构成 6、建设行政法律和建设民事法律各有什么特征? 答:建设行政法律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人民意志,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病友国家建设管理机关从宏观上、全局上管理建设业的法律规范。 其特征: 指令性:建设行政法律调整的法律关系主体地位不平等,一方下达命令,另一方只能服从并予以服从 非对等性:主体一方面作为国家管理机构或间接管理机构只享有权利,而另一方作为接受管理的企事业单位及公民只承担义务,权利和义务不对等。 强制性:以禁止、命令形式表现出来,没有选择和考虑的余地 灵活性:政策性强,表现形式多样。可根据形势变化随时制定、修盖和废止。建设民事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人民意志的,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调整平等主体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建设关系的行为准则。 其特征:平等性、有偿性、任意性、相对稳定性

法律法规教案

法律法规教案 第一章农村政治发展政策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式:讲授法 课时:4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 2、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3、了解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 4、了解农村改革发展的制度保障。 教学重点: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教学难点:了解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教学过程: 第一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2) 教学重点:知道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和总体目标 教学难点:了解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性和主要任务 教学内容: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性 1、农业现代化水平仍然较低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平面不足。 3、农村的生产生活设施落后。 4、农村文化卫生事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滞后。

5、农民的自治权益和外出务工权权益没有得到有力保障。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的力量之基。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时提条件。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党的宗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 然要求。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总体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1、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2、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3、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4、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5、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思考题: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第二节农村改革发展政策(3-4) 教学重点:了解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 教学难点:农村改革发展的制度保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