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四年级数学“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

《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与联系。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个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画图,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角,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与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主动参与观察、画图等活动对图形产生兴趣,感受数学的趣味性。

教学重难点:1.认识直线、射线和角。

2.建立射线的概念,掌握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认识射线、直线

1.谈话导入

同学们知道我们居住在哪里吗?学生回答。大家都说了很多地方,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地球。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可是我们的一些活动对地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引发了极地冰盖的融化,全球气温变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已经严重的威胁到我们的生存,因此保护地球已经刻不容缓,让我们一起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由于地球的生活环境已经威胁到我们的生存,科学家们已经在对月

球进行开发,准备把地球作为人类的第二居住地。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到月球又多远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两者之间的距离)提问:地球到月球的这段距离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来表示?学生回到(线段)追问:那你们还记得线段有什么特点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线段直的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可以测量)

你们还记得线段是怎么画的吗?指名板演,其他同学画在练习本上。谈话:看来大家对线段的知识已经掌握了,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和线段有关例外两种图形。板书(射线直线)

2.认识射线

大家请看大屏幕,仔细的观察图上的这些灯射出的光束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这些光束我们可以用什么图形来表示?(射线)提问:同学们想知道射线是怎么来的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我们把线段一段无限延长,就可以得到一条射线。大家观察一下射线与线段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射线直的只有一个端点无限长不能测量)

知道了射线的特点,那大家知道射线怎么画吗?大家把它画在你们的练习本上,指名板演。提问:你是怎么画的?

3.认识直线

谈话:刚刚我们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了射线,现在我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得到的又是什么图形呢?(直线)大家仔细的观察一下直线又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直线直的没有端点无限长不可测量)

3.比较。

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射线和直线。比较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根据学生口答,完成下面的表格:

二、巩固练习

1. 完成“练一练”第1题。

出示练一练,学生读题。指名回答哪些是线段,哪些射线和直线。

2.出示白菜图,提问:如果老师要从A点到B点,同学们帮老师选一条最近的路?学生自主完成试一试。指名回答。

3.小结:绿色的这条是折线的,红色的是弧线的,只有蓝色的是直的,蓝色的这条路我们可以把它看做线段,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三、认识角

1.现在老师给大家一个点,请大家一这个点为端点画两条射线,把它画在你们的练习本上。指名板演。

2.提问:这两条射线组成的是什么图形?指名回答(角)追问:你们还记得组成角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吗?指名回答

3.老师在来个大家演示一遍怎么画角(课件出示)

4.教授角的表示方法。

四、课堂总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哪些知识?

五、综合练习

判断

1.线段有两个端点,能量出它的长度。………………………()

2.一条射线长3厘米。…………………………………………()

3.小明画了一条5厘米长的直线。……………………………()

4.小冬用一个能放大10倍的放大镜去看一个角,结果这个角的大小放大了10倍。…()

5.小明把一个角的两边无限延长了,整个角就变大了!()

小学四年级数学“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

《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与联系。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个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画图,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角,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与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主动参与观察、画图等活动对图形产生兴趣,感受数学的趣味性。 教学重难点:1.认识直线、射线和角。 2.建立射线的概念,掌握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认识射线、直线 1.谈话导入 同学们知道我们居住在哪里吗?学生回答。大家都说了很多地方,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地球。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可是我们的一些活动对地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引发了极地冰盖的融化,全球气温变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已经严重的威胁到我们的生存,因此保护地球已经刻不容缓,让我们一起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由于地球的生活环境已经威胁到我们的生存,科学家们已经在对月

球进行开发,准备把地球作为人类的第二居住地。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到月球又多远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两者之间的距离)提问:地球到月球的这段距离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来表示?学生回到(线段)追问:那你们还记得线段有什么特点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线段直的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可以测量) 你们还记得线段是怎么画的吗?指名板演,其他同学画在练习本上。谈话:看来大家对线段的知识已经掌握了,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和线段有关例外两种图形。板书(射线直线) 2.认识射线 大家请看大屏幕,仔细的观察图上的这些灯射出的光束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这些光束我们可以用什么图形来表示?(射线)提问:同学们想知道射线是怎么来的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我们把线段一段无限延长,就可以得到一条射线。大家观察一下射线与线段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射线直的只有一个端点无限长不能测量) 知道了射线的特点,那大家知道射线怎么画吗?大家把它画在你们的练习本上,指名板演。提问:你是怎么画的? 3.认识直线 谈话:刚刚我们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了射线,现在我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得到的又是什么图形呢?(直线)大家仔细的观察一下直线又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直线直的没有端点无限长不可测量)

四年级上册数学线段直线射线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第1课时线段、直线和射线 执教:八里中心小学韩留留 教学目标 1.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 2.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和联系。 突破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形成对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正确认识。教学难点: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观察比较出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标】(2分钟) 同学们,你们认识过哪些几何图形?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这些图形,如线段,你们想了解更多关于线的知识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线段、直线和射线。教师板书课题:线段、直线和射线。 学习之前,让我们来明确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 二、【设问导读】(10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第38页的内容,独立完成学案相应内容,教师巡视。 此表要求学生认真读书,善于思考,教师应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书。 三、【自我检测】(5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学案自我检测习题。 1.判一判。(对的画“√”,错的画“×”) (1)小明画了一条长5厘米的射线。() (2)直线最长,射线其次,线段最短。() (3)在一条直线上可以截取无数条等长的线段。() (4)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此题涉及很多易错点,教师应注意观察,收集出错多的题目及时进行二次备课,为下个

环节做准备。 2. 画一画,说一说。 此题比较简单,应鼓励学生勤动手,勤思考。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也就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四、【展示点拨】(8分钟) 学生自学并完成前面习题后,两人小组交流订正答案,并在四人大组中提出质疑,四人合作解决疑难。学生合作交流后,各小组代表提出小组内有质疑的问题,或教师提出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观点,教师适时给予点拨。 五、【巩固练习】(10分钟) 1.分一分。 此题较为简单,但个别学困生可能对图形③④⑥的归类存在疑惑,这可以通过四人小组 释疑。 2.选一选。 此题也比较简单,旨在帮助学困生理解概念,加深记忆。 3.数一数 下图中共有()条线段,()条射线。 此题稍有难度,学困生可能很难独立完成,可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让学生试用字母表示出所找出的线段和射线,巩固用字母表示线段和射线的方法。 六、【拓展延伸】(5分钟) 1.猜一猜,学案中的四字词指的是哪种图形? 2.如果用今天所学的三种线来表示你日益增长的知识,你愿选择哪种线? 此环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选择的理由。 板书设计: 线段、直线、射线 线段线段AB 射线射线CD 直线直线m或直线EF 联系: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 一、考点、热点回顾 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的长度。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有两个端点。读作:线段AB或线段BA。 直线:是一条没有端点的直的线,它没有端点,可以笔直地向两端无限延伸。我们把这样的线叫做直线。读作:直线AB或直线BA。 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有一个端点。读作:射线AB(只有一种读法,从端点读起。) 射线与直线、线段的区分: 名称图形端点个数是否可以 无限延长 是否可以 度量长度 线段 射线 直线 补充【知识点】:画直线。 过一点可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画一条直线;过三点,如果三点在一条线上,经过三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如果这三点不在一条线上,那么经过三点不能画出直线。 明确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比曲线、折线要短。 直线、射线可以无限延长。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所以不可以测量,没有具体的长度。如:直线长4厘米。是错误的。只有线段才能有具体的长度。 角的概念: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平角:角的两边在同一直线上,(像一条直线),平角等于180°,等于两个直角。 周角:角的两边重合,(像一条射线),周角等于360°,等于两个平角,四个直角。 角的分类: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等于90度的角叫做直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等于180度的角叫做平角;大于180度小于270度叫做优角(此为补充内容);等于360度的角叫做周角。 动手画平角、周角。 角的度量 度: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量角器: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一份表示1度。量角器上有中心点、0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量角器的使用方法:“两合一看”,“两合”是指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一看”就是要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 看角的度数时要注意是看外刻度还是内刻度。交的开口向左看外刻度线,角的开口向右看内刻度线。 画角的方法: 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方法: 1、画一条射线,中心点对准射线的端点,0刻度线对准射线(两合),对准量角器相应的刻度点一个点(一看),把点和射线端点连接,然后标出角的度数。 2、30度、60度、90度、45度、75度、105度、135度、120度和150度用三角板比较方便。 补充【知识点】:因为角是由两条射线和一个顶点组成的,所以在连线时,不能两点相连,而要冲过一点或不连到那一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线段、角 一、填空。 1.射线有( )端点,直线( )端点,线段有( )端点。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 )。 2.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在2时成( )角,在9时成( )角。 3.钝角( )90°,而小于180°。周角( )360°,锐角( )90°, 平角( )180°。 4.把( )分成( ),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l度的角,记作( )。 5.角的大小要看( )的大小,( )越大,角越大。 6.从一点出发,可以画( )条射线。 7.如右图,∠1是( )角,∠2是( )角,∠3是( )角,∠4是( )角。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 平角只有一条边。() 2.周角大于平角。() 3.一条直线长2米。() 4.经过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5.直角的度数是平角度数的一半。()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是直线,( )是射线,( )是线段。 2.( )是直角,( )是锐角,( )是钝角,( )是平角: A. 80°的角 B.180°的角 C.160°的角 D.90°的角 3.如右图l,已知∠1=30°,∠4=( )。 A.大于30° B.小于30° C.30° D.无法确定 4.右图2中有( )个角。 A.3 B.4 C.5 D.6 5.下图3中有( )条线段。 A.4 B.15 C.10 D.7 四、动动手。 1.先判断下面的角各是什么角。 ∠1是( )角。∠2是( )角。∠3是( )角。∠4是( )角。∠5是( )角。

2.数一数。 (1)下图中有( )条线段,( )条射线,( )条直线: ①中有( )个角;②中有( )个角; ③中有( )个角;④中有( )个角。 3.下图中有( )条线段,( )个角.其中有( )个锐角,( )个钝角,( )个直角,( )个平角。 五、综合应用 1. 已知下图中,∠1=30°,求∠2,∠3,∠4的度数:(3分) 2.根据给定的时间在钟面上画出时针、分针,看看时针、分针成什么角。 3.把一个半圆对折两次后展开(如下图),你能在图上找到哪些度数的角?

人教版数学二上《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3、《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反思 教学内容 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教材第102页第5、第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更深刻的认识,并能对一些实物的长度进行估算和测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使学生学会在几何图形中发现角和直角,并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3.让学生体验成功,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米和厘米,理解“1米=100厘米”;会用工具画角。 难点:结合实际理解认识长度单位和角,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测量和估算。 教具学具 三角尺、尺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与测量有关的知识,想想是什么呢? 生1:长度的测量。 生2:角的认识。 师:对,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会简单地测量实物的长度。认识了角,能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帮助我们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下面我们就来检验一下同学们到底掌握了多少,有信心吗? (课前布置作业:找出你家里大约长1米、1厘米的物体,指给爸爸妈妈看,并说说米和厘米是怎样换算的。你家里的物体有角吗?哪些角是直角?指给爸爸妈妈看) 【设计意图:在了解、调查中再次复习长度单位,建立直观表象,为抽象的理解奠定基础。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因为在学校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所以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与家长合作,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二、合作探究 1.小组交流汇报。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布置的作业你们做了吗?现在在小组里把与爸爸妈妈交流的情况,说给其他同学听听,然后小组推荐说得好的同学们在全班汇报。小组汇报时,要在小组长的安排下,一个一个地说。 教师巡视,多听听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怎样说的。 2.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米、1厘米,家中哪里有角。 适时地让其他同学补充。 【设计意图:在交流中巩固认识长度单位,复习角,认识角的特征,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化为直观的形象】 3.解决问题。

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

《直线、射线和角》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对这部分内容分两个层次编排 (1)、首先是通过试验,借助手电的光线,直观描述什么是射线和直线,接下来,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和区别。 (2)、第二层次是借助射线的概念,结合探照灯的具体情境,给出“角”的数学化定义。然后再复习角的各部分名称,以及角的表示方法和读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知道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联 系和区别。 2、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过程与方法: 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联系和区别,理解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射线、角等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学生带好尺子,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1、猜想发现法; 2、分析比较法; 3、合作探究法; 4、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你们看过西游记吗?三徒弟中数孙悟空本领最强,孙悟空的金箍棒也非常厉害,大家喜欢吗?你知道他有什么特点吗?------引出无限延长。(课件出示孙悟空金箍棒图)它更像我们数学中的一种线,你们还记得吗? 生:直线。 师:那你能画几条直线吗? 生:画直线。 师:你们画的直线同样长吗?同桌互相比较,这说明了什么? 生:直线可以无限延长,没有端点,不能测量等。 (二)愉悦探究,激情展示 1、师孙悟空的金箍棒真是太厉害了,这可把猪八戒气坏了,于是猪八戒想了一个坏主意,用一个大石头堵在了金箍棒上,(出示课件2)同学们请看,这又成了我们数学中的另一种线,大家想认识吗?它是射线。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二个新朋友,快去打声招呼吧!孙悟空见了不但没生气,反而更神气了,说:“看我的。”(课件演示射线延长的动画)这又说明什么呢?

七年级角的认识与计算(教师版)

角的认识和初步计算 1、如图,OA ⊥OB ,∠BOC =40°,OD 平分∠AOC ,则∠BOD 的度数是( )度。C A 、40 B 、 60 C 、25 D 、30 2、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若?=∠20AOD ,则BOC ∠的大小为___________160度 3、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大20°,则这个角的度数为 。55度 4、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平分∠COB ,若∠EOB =50°,则∠BOD 的度数是 。80度 5、如图,∠AOB 与∠BOC 互补,OM 平分∠BOC ,且∠BOM =35°,则∠AOB = °。110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4题图 第5题图

知识点一(角的认识) 【知识梳理】 1、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角的表示法(四种): 表示方法 图例 记法 适用范围 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 ∠AOB 或∠BOA 任何情况下都适应。表示端点的字母必 须写在中间。 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A 以这个点为顶点的角只有一个。 用数字表示 ∠1 任何情况下都适用。但必须在靠近顶点处加上弧线表示角的范围,并注上数字或希腊字母。 用希腊字母表示 ∠α 3、角的度量单位及换算(度“?”、分“′”、秒“″”)60进制 1?=60'=3600", 1'=60"; 1'=(601)?; 1"=(601)'=(3600 1 )° 4、角的分类 ∠β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范围 0<∠β<90° ∠β=90° 90°<∠β<180° ∠β=180° ∠β=360° 5、角的比较方法 (1)度量比较法.先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 A O B A 1 α

小学四年级数学直线射线线段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直线射 线线段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线段、直线、射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四年级第一学期P38——39线段、直线、射线 教学目标 1.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表示直线和射线。 2.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观察、想象等活动,初步感知“无限延长”的含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射线和直线,并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 对射线、直线的“无限延伸”的理解。 教具准备 直尺,线,多媒体课件 学具:直尺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让我们先看个动画片,领略孙悟空金箍棒的神奇吧!

(多媒体播放动画) 师:同学们孙悟空金箍棒竟如此神奇?其实在我们数学王国中也存在这样神奇的法宝,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王国开始我们今天寻宝之旅吧! 二、探究新知 瞧!我们今天寻到第一份宝,它就是一条普普通通的线,当刘老师双手捏住线的两头拉直的时候,你能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师板书:线段) 师:关于线段你有哪些了解?(两个端点、不能向两端延伸、有限长可测量) 师:我们现在给这两个端点,做上记号标出A、B两点,在数学上为了表述方便我们可以用端点的字母表示这条线段,我们把这条线段记做A、B(让生齐读一遍)师:我们还可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师小结:线段有哪些特点? 三、引导探究,建立直线、射线的概念 1.认识直线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老师的这条线段就像孙悟空的金箍棒有一股神奇的魔力!瞧它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想象出它是什么样子吗?(出示媒体播放线段向两端延伸) 师:让生讨论用语言描述。

(完整word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直线线段射线》教案

《直线、射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5~36页。 设计思路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直线、射线”。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一个个相关联的活动,即:观察生活情境——思考分析特征——发现联系区别——应用深化特征——总结反思评价。在这些活动中,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清晰地认识了直线、射线的特征,直观形象地知晓三线的联系与区别,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分析思考、抽象概括和解决问题等能力,自由而充分地驰骋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 技能目标: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 发展目标:渗透现代数学思想,培养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直线和射线的认识。 难点:直线、线段、射线之间的关系。 关键: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建立正确表象。 教学具准备 课件、手电筒。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以旧引新(预设3分钟) 师:今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60华诞。国庆假期,妍妍和爸爸妈妈去上海旅游,拍下了许多迷人的夜景,请看——课件显示情景动画。 最后课件显示一张有高楼、有激光线的夜景图,红色闪动楼层的边沿。问:这些是妍妍在图中找到的线,你知道这些是什么线吗?你会画这些线的图形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线段 师: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画。 师:谁来说说你画的线段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回答后师在黑板上画线段并出示:两个端点,有限长。 师:线段有两个好朋友,跟它长得很像,猜猜它们是谁? 师: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直线和射线。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35页。 板书课题:直线、射线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了他们的思维兴奋,有利于新课的展开。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联系生活,获取新知(预设18分钟) 1. 认识射线。 师:想一想,如果老师把线段的一个端点去掉,那它还是线段吗?(学生回答后师画出射线) 师:对,那它就变成了线段的好朋友叫射线。(板书:射线) (1)介绍射线的特点。 师:射线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回答,师小结: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没有端点的一头可以无限延长。(板书:只有一个端点,一端无限延长) (2)演示手电筒,照射远处。 师:像手电筒射出的光线,可以近似地看成射线。光源的这头可以看作是端点,射出的光线如果没有被阻挡,就可以向一方无限长。如果光线被阻挡了,可以近似地看成什么线? 师: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可以近似地看成射线? 学生回答后,课件显示让学生欣赏:太阳光线、汽车灯、高楼上发射出来的激光线等。 (3)介绍射线的画法。 a. 同学们尝试画射线。 b. 教师小结:先画一点,再从这点出发画一条线,就画成了一条射线。射线的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射线》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射线》 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射线》教案 一、课前系统分析 (一)课标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38——39页教学内容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二年级“认识线段”为基础来学习本节课的,这节课有为后面的角和平行线、垂线及平面图形的学习 做了铺垫。 (三)学生分析 学生抽象概括、分类、比较和推理能力开始形成,开始 有了自己的独立见解。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 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会用字母正确地表示线段、直线和射线。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关 于射线、直线、线段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直线和射线的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关系。

(五)教学策略 互动合作独立思考 (六)教学用具 PPT 手电筒激光灯刻度尺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和新课导入部分 一、激趣引思 今天给大家带来两个动画片里的人物不知道大家认识不认识?(喜羊羊和灰太狼) 喜欢谁呢?为什么呢?(喜羊羊聪明,有智慧等) 喜羊羊在羊村呆久了,想去大城市转转,但是现在有三条路可走,那条最近呢啊? 【借用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喜羊羊和灰太狼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出线段说出线段的特点,并知道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间的距离。两点连线中线段最短。从而达到引出本课的意图。】 (二)师生互动部分 二、自主探究 1、线段的表示方法 师:我们又重新认识了线段,现在让我们自己也画一条线段好吗?你觉得画一条线段要注意哪些问题? 师:画线段是从一点开始画,画到另一点结束。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总复习 米和厘米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并能估计和测量长度,会画线段。 2.使学生加深对角的认识,能正确区分直角、锐角、钝角。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动 重点:会量画线段。知道1米=100厘米。 难点: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能够正确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 1.教具准备:PPT课件 2.学具准备:直尺、皮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顾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学生用皮尺互相为同桌测量身高,记录下来,并交流讨论测量的方法。提问:米和厘米是什么关系?角是怎么画的?直角又应该怎么画?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全班订正。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米和厘米,角和直角、锐角、钝角的知识。

二、旧知复习 1.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 (1)用手臂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食指宽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 ①学生比画。 ②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长1米?哪些物体大约长1厘米? (2)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板书:1米=100厘米) 2米=()厘米400厘米=()米 3米=()厘米700厘米=()米 (3)完成教材第102页的第5题。 (4)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师:请同学们估计一下黑板的长度。 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 2.量、画线段。 (1)看教材第105页的第10题,估计两条线段大约有多长? 指名回答。 (2)动手量一量,验证你估计得对不对。 请同学们汇报测量结果,并说说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角的认识》导学案

《角的认识》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经历画图、观察和交流等活动,认识射线、直线及相互间的联系,能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结论,知道两点间的距离的意义。 2、加深对角的认识,并结合角的图形认识表示角的符号,知道角的记法和相应的读法;明确角的大小、比较大小的方法以及与射线的关系。 3、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前导学】: 一、画一画,说一说: 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 二、看一看,想一想: 把线段的一段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 把线段的两段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 三、画一画,比一比: 画一条射线和一条直线,看一看,射线、直线和线段相比,有什么不同? 四、试一试,想一想。 1.经过一点能画几条直线?经过两点呢?试着画一画。 2.找一找生活中常常应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知识。 3.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 4.A··B任意连接这两点,怎样连是最短的? 五、填一填,记一记。 1.()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2.(),可以组成一个角。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教材中的角可以记作“()”,“∠1”读作()。

课堂导学 一、成果展示: 1.组内交流,并在组内进行相互评价,组长统计学习结果,并搜集自学过程中的问题。 2.全班展示。 二、自主探索: 1探索预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2.预设问题:射线和直线的长度能度量吗? 三、合作交流: 1.学生交流探索结果,并鼓励质疑争论,让思维得到碰撞。 2.师生交流: (1)角的大小由什么决定的? (2)经过一点能画几条直线? 【达标检测】 一、请你来当啄木鸟医生,帮果树治治病。(判断正误) 1、直线比射线长。………………………() 2、角的两条边越短,角越小。…………() 3、组成角的两条边是线段。……………() 4、一条直线长5米。……………………() 二、摘苹果。(选择答案) 1、直线和射线的长度都是(),而线段的长度是()。 ①、有限的②、无限的③、有的是有限的,有的是无限的 2、在一条直线上确定两点之间的一段叫做(),线段是()的一部分,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 ①、线段②、直线③、射线 四:今天的收获是什么?

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射线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射线》教学设计学科:数学备课人:陈占锋授课时间:10.10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主题:线段直线射线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图形的认识 1、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 2、体会两点间所有的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知识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线段、直线和射线》,本节课是小学二年级学习感知过的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基础上,开始比较系统的研究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联系和区别,也是以后研究学习角、垂线、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线段、直线和射线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图形,又是容易混淆的知识。虽然学生在低年级时已初步接触过线段,但当时只是感性的初

步认识。这次是学生第一次同时接触,要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在感知方面会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借助直观和实际的例子加以说明,采用观察想象、抽象概括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三线的特征及区别联系。 (四)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实例观察,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经过小组交流,探究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特点,在心中生成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抽象概念。 2、理解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概念和各自的特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填写表格,展示和评比等理解并掌握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区别和联系,巩固知识。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线段,直线和射线与生活的联系,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评价任务 1、通过学生能正确解决问题,能在小组交流中正确描述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特点和举例,完成目标一。 2、根据学生小组合作,正确的填写表格,评比和展示,能否正确区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不同和联系,完成目标二。 3、通过学生对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正确的完成实践操作的问题,完成目标三。 二、学习重点:理解射线、直线和射线的特点。 三、学习难点:理解射线、直线和射线的区别和联系。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线段直线射线教案

线段直线射线 学校:煤洞小学班级:四年级(1)班人数:47 教师:杨光跃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了解它们的表示方法,能正确区分线段直线和射线,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2、引导学生利用观察和实践活动,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比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通过观察,操作学习等活动,让学生亲生经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关于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空间概念。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段以及它们的表示方法。 难点: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特征及三者的关系。 教学准备: 线、手电筒、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我手上拿的是什么?(准备好的线) 生:线、电线................. 师用双手捏住线的两头且拉紧 (安全教育:当我们在用线玩耍的时候,请不要用线来勒住同学或者玩伴的脖子,甚至自己的脖子,这样会威胁到他人及自己的生命安全。)师:刚才老师手中的线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生:变直了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线,他们也都是直直的线。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线段 学生甲和学生乙分别捏住线段两端且拉直 师:如果我们把学生甲和学生乙的手看着端点,那这条线我们叫做什么? 生:线段、直线....... 师:那你是怎样知道它是线段的呢?它有几个端点? 生:因为一根拉紧的线,可以看作线段,它有两个端点。 师:我们现在就可以得到了线段的定义:一根拉紧的线或者弦,都可以看作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有头有尾,有始有终。在数学上为了更方便表述,可以用端点的字母表示线段,例如线段AB或者线段ab。 A B 师:你们还能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线段吗? 生1:还可以表示为线段BC。 生2:线段CD。 ................ 师:那一条线上同时出现ABC三点,你们能看出它有几条线段呢?(生尝试交流后回答) 例如: ABC生1:1条 生2:2条 生3:3条 生4:4条 .......................................... 师总结:有3条:线段AB、线段BC、线段AC、 2、认识直线 学生丙、学生丁和师用皮筋共同展示一条直线且两端无限延伸 师:你们能想象出它是什么样子吗?

【学霸笔记】第3章 角的度量 第2课时 角的认识-

【学霸笔记】四年级上册数学同步重难点讲练 第3章角的度量第2课时角的认识 1、角的认识: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2、从角的一条边向另一条边画一条弧线,并标上数字。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这个角可以记作“∠1”,读作:角1。 3、角的大小 (1)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叉开越大,角就越大,叉开越小,角就越小; (2)与边画的长度没有关系。 例1.一个正方形剪去一个角,还剩下()个角. A.3 B.4 C.5 D.都有可能 【分析】根据角的意义,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由此可知,一个正方形剪去一个角,有3种不同的剪法,沿对角线剪剩3个,沿一个角剪剩4个,沿一个角上方一点剪剩5个.据此解答. 【解答】解:一个正方形剪去一个角,沿对角线剪剩3个,沿一个角剪剩4个,沿一个角上方一点剪剩5个. 如图: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角的意义及应用. 例2.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叫周角;2直角= 1 平角.【分析】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叫做周角,周角=360°;平角=180°,直角=90°,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叫周角; 90°×2=180° 2直角=1平角. 故答案为:周,1. 【点评】此题考查了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含义. 例3.图中没有角.×(判断对错) 【分析】由一个点出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图中有一个直角,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图中有一个直角. 故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角的概念及辨别方法. 例4.如图中被布遮住的是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表面被布遮住了几个直角?假如被布遮住的物体是正方体,那么这个正方体表面被遮住了几个直角? 【分析】根据直角的意义,90度的角叫做直角.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个顶点由三条棱互相垂直相交,所以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一个顶点有3个直角.这个长方体表面被布遮住了4

《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说课稿

《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节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6-17页第二单元“角”的第一课时。 2.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射线、直线和角”。包含以下几个知识点:①建立射线、直线的表象;②比较射线、直线、线段的异同,感受“有限”与“无限”的区别;③体会“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的距离”;④ 建立角的概念,体会角的符号标记。 3.本课内容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初步、直观认识了线段、角,知道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可以用尺度量以及知道了角各部分名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将以线段为新知识的生长点,继续认识射线和直线,并在教学射线后,帮助学生建立有关角的初步概念。掌握好这部分内容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还可以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平行和相交等平面几何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以及角的相关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根据《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节课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射线、直线,知道射线、直线和线段的区别和联系。 (2)复习角的初步认识,认识角的符号和表示角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探索知识的欲望和能力。

5.教学重点: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建立角的概念。 6.教学难点:让学生形成“无限” 的观念。 二、说教法 射线和直线都是把线段“无限延长”得到的几何图形,小学生理解“无限延长”往往有些困难,所以本节课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主要通过创设情境、设计动态演示的教学课件,采用“谈话法” 引导学生以已有知识“线段”的经验为生长点教学射线和直线,从有限到无限,并辅以“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射线和直线的表象,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异同。最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教师的“讲授法”让学生自主建立角的概念,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着重让学生通过“画一画”、“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呈现夜景图片,让学生感受每束光线都从地面上的某一点射向天空,射得很远,看不到尽头,初步感受“无限”,并通过课件动态演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线段、直线、射线和角教案

1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教材第38~39页)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3.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难点:理解线段、直线和射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建立角的正确概念。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手电筒、线、直尺或三角尺。 学生准备:直尺或三角尺。

一、情境引入 师:我们的生活就像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我们可以把生活中的美丽描绘下来。瞧,小朋友画的这幅画很美吧!(课件出示一幅含有线段、射线、直线的画) 师:今天我们探究的数学知识就蕴涵在这幅画里,画上藏着许多线,大家找找看,你能把它们描绘出来吗?(学生找出线或角后画在纸上,教师巡视,将学生画好的线展示在黑板上) 师:黑板上有的是直线,有的是线段,有的是射线,还有的是曲线,你了解这些线吗?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二、学习新课 1.线段。 (1)认识线段。 师:老师两手之间的部分可以看成什么?(拿出一根线,拉紧) 师:像这样一根拉紧的线、绷紧的弦,都可以看作是线段。(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上面的弓箭情境图) (2)线段的特征。 师:你们对线段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线段的特征,自由回答,教师补充) 师小结: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长度。 (3)线段的表示。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为了表述方便,两点处分别标上字母“A”“B”,这就是线段AB。

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

第二单元课题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第1课时总第13个教案教学内容:书本第16、17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画图、观察和交流等活动,认识射线、直线及相互间的联系,能区分线段、射 线和直线;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2?让学生加深对角的认识,并结合角的图形认识表示角的符号,知道角的记法和相应的读法。 3?让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知道线段、射线、直线各自的特征及相互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加深对角的认识,知道角的记法、读法和表示符号。 教学准备:三角尺、量角器、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认识射线、直线 1.教学射线。教师演示:将红外线手电筒的光线射到教室的墙壁上。 墙壁上的亮点与灯泡之间的光线可以看成什么?(线段)为什么? 谈话:线段有什么特征?你能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吗? 演示:将手电筒的光线射向天空。现在我们把光线射向天空,你还能找到另一个端点吗?(学 生用不同的词语描述光线的特点,如:没有尽头、无限长等) 谈话:像这样的线,我们把它看作射线。(板书:射线) 你能画出一条射线吗? 反馈:谁来把你画的射线展示给大家,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学生互相评价,并归纳射线 的特点。(板书:一个端点,无限长) 2.教学直线。 如果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结果会怎样呢?把刚才画的那条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 到一条直线,直线有什么特点?(板书:没有端点,无限长) 你能把射线改画成一条直线吗?学生操作后反馈。 3.比较。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射线和直线。比较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 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根据学生口答,完成下面的表格: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课时 长度单位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doc

第3课时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2页第5、6题,第104页练习二十五的第9、10、1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熟记它们之间的进率,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验证。 2.使学生加深对角和直角的认识,在操作、观察等活动中获得对线段、角、直角等图形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画线段和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重点难点】 1.认识米和厘米,熟记它们之间的进率。 2.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情景导入】 学生自学看书。 小组讨论:长度单位和角的认识这两个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引导梳理。 长度单位角的认识 米---厘米---线段 1米=100厘米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复习米和厘米 (1)出示下题: 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1米=()厘米。 (2)让学生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 (3)让学生举出教室内或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大约是1米,哪些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 (课桌的边长大约是1米,数学课本厚大约是1厘米等。) (4)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 指名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5)出示以下两条线段,(请学生打开课本第105页,见课本第10题中的两条线段),提问:“先估计课本中的两条线段大约有多长?”指名同学回答。 让学生量一量这两条线段的长是几厘米?并把结果填在课本的括号里。 提问:第一条线段比第二条线段短几厘米? (6)练习:在下面括号里填上米或厘米。 ①一枝铅笔长约10() ②旗杆高约8() ③毛巾长约60() ④衣柜高约20() 知识点2 复习线段和画线段 (1)提问:我们见过哪些图形上有线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 长度单位 角的初步认识

第3课时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 课本第102页第5、6题,第104页练习二十五的第9、10、1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熟记它们之间的进率,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验证。 2.使学生加深对角和直角的认识,在操作、观察等活动中获得对线段、角、直角等图形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画线段和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重点难点】 1.认识米和厘米,熟记它们之间的进率。 2.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情景导入】 学生自学看书。 小组讨论:长度单位和角的认识这两个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引导梳理。 长度单位角的认识 米---厘米---线段 1米=100厘米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复习米和厘米 (1)出示下题: 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1米=()厘米。 (2)让学生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 (3)让学生举出教室内或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大约是1米,哪些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 (课桌的边长大约是1米,数学课本厚大约是1厘米等。) (4)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 指名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5)出示以下两条线段,(请学生打开课本第105页,见课本第10题中的两条线段),提问:“先估计课本中的两条线段大约有多长?”指名同学回答。 让学生量一量这两条线段的长是几厘米?并把结果填在课本的括号里。 提问:第一条线段比第二条线段短几厘米? (6)练习:在下面括号里填上米或厘米。 ①一枝铅笔长约10() ②旗杆高约8() ③毛巾长约60() ④衣柜高约20()

《认识射线、直线和角》说课稿

《认识射线、直线和角》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射线、直线和角》。 一、说教材 首先,我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这节课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线段和角,了解并掌握了它们的特征。同时,本课内容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学生接着学习垂线和平行线的重要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有限”到“无限”引导学生认识直线和射线,掌握角的概念。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学生认识直线、射线和角,掌握和说明这些图形的特征,认识角的符号,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在观察、比较、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学生认识并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体会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并了解两点间的距离。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分析概括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是一节新授课,因此,认识直线、射线和角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无限延长”的空间观念和认识、理解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异同点与联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学情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积极比较高但还不够稳定,知识储备和思维发展还不够完善,他们的操作和表达能力比较强,但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 五、说教法、学法 针对以上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当前学情,我确定了如下教法、学法。 在教法上,我注重学生的直观感受,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采用设疑诱导法、谈话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发现法,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经历过程获得新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在学法方面,我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在组内合作交流,互相可以得到启发,共同理清思路,运用这种方法,便于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精神。 总之,在这节课中,我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