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射线、直线和角 (1)

认识射线、直线和角 (1)

认识射线、直线和角 (1)
认识射线、直线和角 (1)

认识射线、直线和角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一课时:P77-78页例1、例2以及练习十三1---3题。

教材简析:

《认识射线、直线和角》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线段的特征,直观认识了角、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空间与图形知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同时又是学生学习“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垂直和平行”等的基础。前面的学习都只是直观的描述,而这节课则是对图形的特征及意义的抽象概括。因此,本课应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借助直观,复习线段,引入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初步建立无限的概念,进而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交流中,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画图、观察和交流等活动,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知道三者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认识角,了解角的组成,认识表示角的符号,知道角的记法和读法。

2. 结合生活实例,体会两点间线段最短,理解两点间的距离。

3. 让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射线及直线的特征以及相互间的联系和区别,并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射线和直线的特征,初步建立无限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三角尺、毛线

学生:三角尺或直尺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复习引新

1、看一看、画一画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毛线,用双手捏住毛线两头,拉直。

(1)老师手中的毛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两点之间的线叫什么,还记得吗?

(板书:线段)

(2)会画吗?(学生在练习纸上画线段)引导回忆: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揭题:同学们说的很好,以前我们初步认识了线段,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线王国,一起来认识射线、直线和角。(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实物入手,让学生从实物的直观演示中感受线的“直”,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知道今天所学的内容是认识直的一类线,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课题。

二、活动感悟,认识射线、直线

1、认识射线

(1)出示香港夜景图。

漂亮吗?这些灯射出的光线叫什么呢?想知道吗?

这些灯射出的光线都可以看作是射线(板书:射线)射线是怎么来的?

(2)你能指出图中一些的射线吗?(学生上台指)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这些射线吗?

(3)那射线是怎么形成的呢?请电脑博士给大家演示一遍。

(演示: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这是一条线段,突破了其中一个端点,沿着同一方向延伸后,就像这样(课件演示三次延伸动画)。

如果永远不给出端点,猜想一下新得到的线(闪烁),将会是一个什么状态?可以延伸到哪里?

(4)自由想象:你们所说的“无限长”等等到底是各什么状态呢?我们一起闭上眼睛,根据老师的引导去想象。

引导语:这是一条直直的线,继续延伸,穿过美丽的校园,继续直直的延伸,穿过了美丽的新区,继续延伸,穿过了广袤的草原,继续延伸,穿过了波涛汹涌的大海,继续延伸……,你体会到了无限长的感觉了吗?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学生从有限空间逐步过渡到无限空间的第一次尝试,对于学生来说,无法从较为理性的方面去认识,只能通过这种感性的知觉去体会。

(5)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到像这些光的射线的例子吗?(如太阳光、手电筒光、电灯的光线、汽车灯的光线、激光等等。)

(6)同桌讨论:射线有什么特点?想一想:射线的长度可以测量吗?

(板书:直的一个端点无限长)

【设计意图】:在学生想象之后,组织同桌交流,对于射线的特点:直的、1个端点、无限长等特点基本不会有太大的阻碍。但学生对无限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有限的层面上,还需创设一些活动来推进学生认知层面的发展。

(7)体会用有限空间表达无限的思想

①学生试画射线:在日常生活中,能不能找到一张无限大的纸。画出一条完整的射线,请你试着在练习本上画一条射线。

②展示、交流、辨析

③如果把它全部画下来,能画得完吗?那我们就用这样的一部分来表示。

(板书:)

④有限、无限思想的进一步体会

老师突然有个想法,想不想听听?老师想跟同学借点道具,借一点纸。

【设计意图】:是“一点纸”而不是一张纸,有意无意都是为有限空间表达无限思想做铺垫。

能不能在这么小的纸上画一条射线?

(继续撕)这么小的纸,还能画一条射线吗?

肯定不行,射线是无限长的,可这张纸太小了?

可让学生上台画,并指出:你的射线太短了呀?(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设计把纸张逐渐变小,让学生体会不论在多大的纸上,画出的射线都是无限长的,目的是渲染极限思想以及用有限空间表达无限思想的意识。

⑤小结射线的特点

2、认识直线

除了线段和射线外,还有一种线,谁知道?

师:刚才我们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了射线。那如果老师把这条线段的两端同时无限延长,会得到什么的图形呢?(多媒体演示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

如果把它全部画下来,能画得完吗?那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一部分来表示。(板书:)

直线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直的没有端点无限长)

3、比较三线异同。

刚才大家在认识了线段的基础上,又认识了射线和直线。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完成表格。

学生汇报。(电脑出示表格,学生说,老师填)

4. 完成“练一练”第1题。

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异同点,那下面就用刚学的知识来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

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探讨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明白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对线段、射线、直线等概念的理解。

5、距离教学。

(1)刚才我们认识了射线和直线,老师这还有两个点,点A和点B那连接AB两点的三条线中,哪一条最短?谁来指一指,你指的这条线是我们刚才所学的(线段)

(2)揭示距离的定义:(课件出示)数学上我们把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齐读一遍)什么是两点间的距离?

操作:这AB两点间的距离到底有多长呢?请大家把书上AB两点的距离量出来。(提醒学生将所量的结果写出来,用毫米作单位)

(3)从数学角度来说,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确实是线段的长度,但从现实生活中来说,可能并非如此,俞敏洪曾说过这样的话: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并不一定是线段,特别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做事情的过程中,我们有时需要等待,有时需要合作,有时需要技巧。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登陆这个网站看一看,可能对你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会有一些帮助:

https://www.doczj.com/doc/6017878544.html,/questionDetail.do?id=19650

【设计意图】:学习数学知识并不是简单的掌握一些概念或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今后的生活、学习服务,需要辩证唯物的思想。

三、动手操作,认识角

1、刚才,我们在两点之间画了几条线段?(课件)

2、如果给你一个点,你能画出几条射线呢?谁来画出两条?(板书)

3、从一点我们画出了两条射线,组成了一个图形,那这个叫什么呢?有什么特征呢?请同学带着下面的问题,自学书上P78页的例2。

自学要求:

什么是角?

角由哪些部分组成?分别叫什么?

角通常用哪个符号表示?

角的表示方法是什么?

(学生自学)

4、学生交流

(1)角的定义:

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可以组成角。谁来指一指角。

为了区分表示不同的角,数学上规定在角的两条边之间画一条小弧线

(课件演示角的动态形成过程)

(2)认识角的符号和各部分的名称。

谁来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对,画的这个点,就是角的什么?(角的顶点。)

画的两条射线呢?(角的两条边。)

这说明角的两边可以(无限延长)。

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师:角的符号和谁长得很象我们认识的?(“<”)

虽然像,但它们有所不同,你们要有所区别,“∠”下面是平的。

大家书空一下。

我们还要给角编上号,标上数字1,这个角可记作“∠1”,读作角一。如果是角2,怎样写?。如果标上字母a,这个角怎样写?(∠a)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四、回顾反思,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射线、直线和角),你有什么收获?是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知识在一天天的增长,如果说用我们今天所学的这些线来表示你们日益增长的知识,你们喜欢用哪条线来表示?

(真棒)知识是无限的,但只要善于学习,知识是可以日益增长的。

五、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师:看来同学们今天的收获真不小,为了奖励大家,下面让我们来做个闯关活动吧!(课件显示:智慧大闯关)

第一关:小试牛刀(课件出示)

判断:

(1)线段有两个端点,能量出它的长度。

(2)小明画了一条长4厘米的射线

(3)直线比射线长

(4)两条射线组成一个角。

第二关:火眼金睛(课件出示)

第三关:猜猜我是谁(课件出示)

有个图形被遮住了,只露出了一小段,你能猜猜这是什么图形吗?

如果它画的时候“有始有终”,那它是什么?如果它画的时候“有始无终”,那它是什么?如果它画的时候“无始无终”,那它是什么?

六:全课总结:课上到这,即将结束,老师希望同学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像线段一样,有始有终,做一个有恒心、有毅力的孩子;同时老师希望大家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希望大家的快乐像射线、直线一样无限延伸。

七、板书设计:

相同点不同点

线段两个端点有限长

射线直的一个端点无限长

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

顶点

直线射线和角(2)

直线、射线和角》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直线、射线和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了线段、角、锐角、直角和钝角,并会用尺画角,用三角板判断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本课内容包括理解射线、直线,进一步理解线段和角。这些都是图形与几何中的最基本的科研部分,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教材以生活中的手电筒射出来的光作为现实模型,让学生借助直观,理解射线和直线的特征。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辨析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建立射线、直线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引出角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对角已经有了较多的直观理解,对线段有了初步的理解,这些都是本课学习能够利用的基础。对于射线和直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一些感性的例子,但不太会注意它们的几何特征。再者,射线、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四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成熟,所以学起来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经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理解过程。进一步理解线段,理解射线和直线的特征,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理解角,会用数学语言描述角的特征,能准确使用角的符号,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能够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能够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发展观察、比较、分析等水平,并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水平与空间想象水平。 4.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统一思想,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特征,知道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难点:理解射线、直线。 五、教学方法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思维特点,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事例,作为建立抽象概念的直观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抽象、比较辨析,来协助学生建立概念,并通过适当的练习来协助学生巩固概念。 六、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练习纸、直尺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线段 1.你能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吗? 2.线段有什么特点?(有两个端点,中间是一条直直的线,能量出它的长度) (二)教学射线、直线 1.理解射线 (1)课件出示图片:将手电筒的光线射到教室的墙壁上。 提问:墙壁上的亮点与灯泡之间的光线能够看成什么?(线段)为什么?(预设学生根据线段的特征回答) (2)课件出示图片:将手电筒的光线射向天空。 提问:要是我们把光线射向天空,现在这条光线有什么特点?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公开课赛课《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教案

射线、直线和角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P77~P7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画图和交流等活动,认识射线、直线,知道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了解两点之间确定一条直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进一步认识角的特征,知道角的符号,会用符号表示角。 2、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体验;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或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以及角的进一步认识。 教学难点:射线、直线、角的概念建立。 教学准备:直尺、实物投影仪、每个学生一张正方形纸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线段 谈话:同学们学过线段吗?(电显)请你画一条线段,并量出它的长度? 一生上黑板画。 提问:线段有什么特点?(直的有两个端点) 小结并板书:线段直的有两个端点有限长 二、认识射线、直线 1、教学射线。 播放短片:一组大型彩灯射向天空的夜景 谈话:同学们9月22日—28日,南京将举办名城会,这期间,夜晚的南京会格外美丽,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一个短片。你觉得美吗?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是啊,绚丽的灯光把南京的

夜空装扮得格外漂亮。每束灯光可以近似的看作“射线”。板书:射线 提问:你知道这些灯光是从哪里射出来的?(楼顶的灯泡处)(生说后,1生指一指)这些射出的光线就这么长吗?你认为会有多长呢?(无限长)你会画这样的一条射线吗? 学生试画射线,教师巡视。 反馈:拿两个学生画的射线,让学生一起判断,并指出无限延长不需要画到边。 谈话:同学们,射线与线段也有一定的联系。请看,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射线。还可以把线段的这端无限延长,得到一条射线。 提问:同桌说说怎样画射线?它有哪些特点? 生反馈,师板演一条射线,并填写特点。 2、教学直线。 谈话:我们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了一条射线。如果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呢? 谈话:像这样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得到的是一条?齐读一遍。 一生上黑板画直线。提问:直线有什么特点?师完整板书。 3、比较 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射线和直线。(电显)比较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生读要求)每个同学先闭上眼睛想一想。 根据学生口答,完成下面的表格。 完成书P17 想想做做 1

小学二年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修订稿

小学二年级认识长度单 位厘米和米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第1讲认识厘米和米及数线段 【学习要求】掌握长度单位,并会计算.会测量. 【学习内容】 【例1】 下面哪种测量方法是正确的? (1)()(2)()(3)() 【试一试】 指一指,下面测量方法错在哪里? 【例2】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量出1米长的纸条.塑料绳等,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出1米的实际长度,然后再把自己的两臂伸平,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如图小朋友这样做: 1米=100厘米 动手测量 (1)自己的身高是()米()厘米 (2)自己坐的椅子腿高()厘米。 (3)自己使用的课桌面长()厘米,宽()厘米。 (4)教室的黑板长()米()厘米。 【试一试】 1.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一支粉笔长75厘米。() (2)萌萌的小床长5米。() (3)一棵白杨树高7米。() (4)小刚身高140厘米。() (5)1支铅笔长13厘米。() 【例3】

一段布长13米,做了2套衣服后还剩7米,做衣服用去多少?【试一试】 1.一枝铅笔用去8厘米,还剩12厘米,原来长多少? 2.把79厘米.3米.4厘米.1米.90米.900厘米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例4】 认识线段 1. 2. 【试一试】 (1)画一条直线和一条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 【例5】 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有几条线段? ABCDE 【试一试】 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习题训练】 一.换算单位。 5米=()厘米100厘米=()米1米25厘米=()厘米 500厘米=()米3米30厘米=()厘米415厘米=()米()厘米101厘米=()米()厘米110厘米=()米()厘米 二.在○里填上>.<或=。 3米○30厘米60厘米○100厘米2米○20厘米 1米○100厘米4厘米○1米50米○5米 5米○5厘米1米20厘米○100厘米100米○1厘米 200厘米○2米98厘米○1米1米○1厘米

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

《直线、射线和角》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对这部分内容分两个层次编排 (1)、首先是通过试验,借助手电的光线,直观描述什么是射线和直线,接下来,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和区别。 (2)、第二层次是借助射线的概念,结合探照灯的具体情境,给出“角”的数学化定义。然后再复习角的各部分名称,以及角的表示方法和读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知道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联 系和区别。 2、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过程与方法: 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联系和区别,理解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射线、角等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学生带好尺子,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1、猜想发现法; 2、分析比较法; 3、合作探究法; 4、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你们看过西游记吗?三徒弟中数孙悟空本领最强,孙悟空的金箍棒也非常厉害,大家喜欢吗?你知道他有什么特点吗?------引出无限延长。(课件出示孙悟空金箍棒图)它更像我们数学中的一种线,你们还记得吗? 生:直线。 师:那你能画几条直线吗? 生:画直线。 师:你们画的直线同样长吗?同桌互相比较,这说明了什么? 生:直线可以无限延长,没有端点,不能测量等。 (二)愉悦探究,激情展示 1、师孙悟空的金箍棒真是太厉害了,这可把猪八戒气坏了,于是猪八戒想了一个坏主意,用一个大石头堵在了金箍棒上,(出示课件2)同学们请看,这又成了我们数学中的另一种线,大家想认识吗?它是射线。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二个新朋友,快去打声招呼吧!孙悟空见了不但没生气,反而更神气了,说:“看我的。”(课件演示射线延长的动画)这又说明什么呢?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1—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老师比,谁高?谁矮?(老师高,同学们矮。) 师: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板书课题——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学生汇报:4拃、5拃半、5拃等等。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教学例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

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直线、射线和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经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过程。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的特征,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认识角,会用数学语言描述角的特征,能正确使用角的符号,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3.发展观察、比较、分析等能力,并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4.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统一思想,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特征,知道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难点:认识射线、直线。 二、教学方法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思维特点,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事例,作为建立抽象概念的直观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抽象、比较辨析,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并通过适当的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六、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练习纸、直尺七、教学过程(一)复习线段1.你能画一条长15厘米的线段吗?2.线段有什么特点?(有两个端点,中间是一条直直的线,能量出它的长度)(二)教学射线、直线1.认识射线(1)课件出示图片:将手电筒的光线射到教室的墙壁上。提问:墙壁上的亮点与灯泡之间的光线可以看成什么?(线段)为什么?(预设学生根据线段的特征回答)(2)课件出示图片:将手电筒的光线射向天空。提问:要是我们把光线射向天空,现在这条光线有什么特点?预设: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描述光线的特点,如:光线从灯泡射出,一直射向无穷远处,没有尽头。是的,我们用这条线来表示光线,这条线有什么特点呢?(课件在光线图上描绘出射线)预设:它只有一个端点,在灯泡这里,并且向一端无限地延伸,延伸到无穷远处。那我们能量出它的长度吗?预设:不能,因为无限延伸到远处,有无限长,所以不能测量。师总结:像这样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的线,我们把它叫做射线。(板书:射线)(3)展示学生的不同作品进行讲评,注意射线的特点 刚才我们已经画了线段,现在你能画一条射线吗?(学生在本子上画)(展示学生作品)画得对吗?说说你是怎样画的?(4)进一步认识射线的特征看老师是这样画的,(延伸线段的一个端点,画成了射线)你觉得这是一条射线吗?(5)说说射线和线段的联系与区别。【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用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手电筒射出光线的实验图片,给学生“线段”与“射线”的直观印象,有助于学生理解“线段”与“射线”的特征。2.认识直线现在请大家仔细看黑板,刚刚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伸,得到了射线。那要是把线段的两端都延伸开来,(师板画)你觉得这条线,有什么特点?预设:直直的,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地延伸,延伸到无穷远处。师总结:像这样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线,在数学上我们就叫它直线。3.比较直线、射线与线段:(1)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直线、射线、线段。(练习四第1题)(2)分组合作交流,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和区别我们能够很轻松地判断这三种线,那你知道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吗?下面以4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完成表格。 区别联系图形端点个数延长情况线段射线直线(3)课件运动动态画出线段、射线、直线。(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是射线的一部分,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动手画图、课件演示、合作交流等多种手段,促进学生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建立它们的正确表象。 4.探究规律(1)书上做一做1。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小的竞赛:在半分钟之内,从一点出发画射线,看谁画得最多,开始!如果给你足够的时间,猜猜你能画几条?(很多条,画也画不完)所以从一点出发可以画多少条射线?师总结: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2)书上做一做2。得出结论: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

直线、射线和角的教学设计(教案)

《直线、射线和角》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直线、射线和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线段、角、锐角、直角和钝角,并会用尺画角,用三角板判断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内容包括认识射线、直线,进一步认识线段和角。这些都是图形与几何中的最基本的科研部分,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教材以生活中的手电筒射出来的光作为现实模型,让学生借助直观,认识射线和直线的特征。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辨析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建立射线、直线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引出角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对角已经有了较多的直观认识,对线段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些都是本课学习可以利用的基础。对于射线和直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一些感性的例子,但不太会注意它们的几何特征。再者,射线、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四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因此学起来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经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过程。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的特征,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认识角,会用数学语言描述角的特征,能正确使用角的符号,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发展观察、比较、分析等能力,并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4.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统一思想,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特征,知道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认识射线、直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长度单位练习题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长度单位练习题 一.填一填。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 2.图钉的长大约是()。 3.回形针的长是3()。 4.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 5.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作单位。 6.1米=( )厘米,操场跑道长时200()。 7.量一个物体时,米尺的()刻度要对这物体的左端。 8.一张床大约是2(),手指的宽大约是()厘米。 9.你的尺子上,从0到1是()厘米,从0到8是()厘米,从6到13是()厘米。 10.三角形是由()跳条线段围成的,正方形是由()条线段围成的。 11.一条线段长是100个1厘米,这条线段长()米。 12.小红今年上二年级,她的身高时125()。 二.在里,填上“>”“<”或“=”。 5米8米32厘米40厘米8米800厘米 35厘米25厘米5米500厘米45厘米54厘米 20厘米2米5米50厘米1米8厘米180厘米 99厘米1米4米400厘米6米550厘米 2米10厘米210厘米66厘米67厘米8米10厘米8米1厘米3米10厘米400厘米5厘米5米 三.小小画家。 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3.先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2厘米的线段。 4.在两点之间画线段,最多能画()条,在图上画出所有的线段。 (1)(2)

5.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6.画一条比9厘米短1厘米的线段。 7.画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 四.排一排。 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2厘米2厘米21厘米32厘米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1厘米4厘米1厘米17厘米 五.下面图形哪些事线段,是的在()里打“√”,不是的打“×”。 ()()()()( ) ( ) ( ) ( ) ( ) ( ) 六.小小神算家。 8厘米+12厘米=()厘米3米+6米=()米 54米+12米=()米40厘米-30厘米=()厘米 13厘米+31厘米=()厘米39米+7米+2米=()米 20厘米+()厘米=1米1米+4米+()米=15米 26厘米+8厘米=( )厘米70厘米-7厘米=( )厘米

小学四年级数学“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

《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与联系。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个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画图,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角,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与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主动参与观察、画图等活动对图形产生兴趣,感受数学的趣味性。 教学重难点:1.认识直线、射线和角。 2.建立射线的概念,掌握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认识射线、直线 1.谈话导入 同学们知道我们居住在哪里吗?学生回答。大家都说了很多地方,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地球。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可是我们的一些活动对地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引发了极地冰盖的融化,全球气温变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已经严重的威胁到我们的生存,因此保护地球已经刻不容缓,让我们一起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由于地球的生活环境已经威胁到我们的生存,科学家们已经在对月

球进行开发,准备把地球作为人类的第二居住地。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到月球又多远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两者之间的距离)提问:地球到月球的这段距离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来表示?学生回到(线段)追问:那你们还记得线段有什么特点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线段直的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可以测量) 你们还记得线段是怎么画的吗?指名板演,其他同学画在练习本上。谈话:看来大家对线段的知识已经掌握了,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和线段有关例外两种图形。板书(射线直线) 2.认识射线 大家请看大屏幕,仔细的观察图上的这些灯射出的光束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这些光束我们可以用什么图形来表示?(射线)提问:同学们想知道射线是怎么来的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我们把线段一段无限延长,就可以得到一条射线。大家观察一下射线与线段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射线直的只有一个端点无限长不能测量) 知道了射线的特点,那大家知道射线怎么画吗?大家把它画在你们的练习本上,指名板演。提问:你是怎么画的? 3.认识直线 谈话:刚刚我们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了射线,现在我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得到的又是什么图形呢?(直线)大家仔细的观察一下直线又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直线直的没有端点无限长不可测量)

认识直线、射线和角

“认识直线、射线和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射线、直线和线段的认识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角的定义。(课文第35-36页的内容,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 4、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 5、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6、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学。 教学重点:角的意义。 教学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认识射线,直线 1、复习线段的特点。 出示线段:它有什么特点? 2、认识射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2)射线有什么特点? (3)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 指导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3、认识直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23)学生尝试画直线。 (4)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4、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出示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填表

小组汇报 5、练习,下面那些图形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P39、1) 引导想象,课件显示: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为学习角作铺垫。 二、认识角 从一点引出的射线中留下两条,问:这个图形认识吗? 什么叫做角?角该用什么符号表示?下面我们来研究角。 1、你能举例见过的角吗? 学生举实例,教师随着学生举例课件显示实物并抽象成各种形状的角,让学生感知生活中角的存在。 2、建立角的概念。 (1)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画角的步骤:①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②从这一点再 引出另一条射线;③写出各部分名称。用∠1表示。 (2)问:到底什么叫角?总结角的概念。 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和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符号用“∠”表示。 三、巩固练习: 1、P36“做一做”1、2 2、P39、2、 四、课堂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什么? 我们这节课研究了直线、射线和角(板书课题:直线、射线和角) 五、课后作业:P40、8

小学二年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第1讲认识厘米和米及数线段 【例1】 下面哪种测量方法是正确的? (1) ( ) (2)()(3)()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试一试】 指一指,下面测量方法错在哪里? 【例2】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量出1米长的纸条.塑料绳等,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出1米的实际长度,然后再把自己的两臂伸平,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如图小朋友这样做: 1米=100厘米 动手测量 (1)自己的身高是()米()厘米 (2)自己坐的椅子腿高()厘米。

(3)自己使用的课桌面长()厘米,宽()厘米。 (4)教室的黑板长()米()厘米。 【试一试】 1.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 一支粉笔长75厘米。() (2) 萌萌的小床长5米。() (3) 一棵白杨树高7米。() (4) 小刚身高140厘米。() (5) 1支铅笔长13厘米。() 【例3】 一段布长13米,做了2套衣服后还剩7米,做衣服用去多少? 【试一试】 1.一枝铅笔用去8厘米,还剩12厘米,原来长多少? 2.把79厘米.3米.4厘米.1米.90米.900厘米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例4】 认识线段

1. 2. 【试一试】 (1)画一条直线和一条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 【例5】 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有几条线段? A B C D E 【试一试】 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习题训练】 一.换算单位。 5米=()厘米 100厘米=()米 1米25厘米=()厘米500厘米=()米 3米30厘米=()厘米 415厘米=()米()厘米101厘米=()米()厘米 110厘米=()米()厘米二.在○里填上>.<或=。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长度单位)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练习题 一.填一填。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 2.图钉的长大约是2()。 3.回形针的长是3()。 4.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 5.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作单位。 6.1米=( )厘米,操场跑道长时200()。 7.量一个物体时,米尺的()刻度要对这物体的左端。 8.一张床大约是2(),手指的宽大约是()厘米。 9.你的尺子上,从0到1是()厘米,从0到8是()厘米,从6到13是()厘米。 10.三角形是由()跳条线段围成的,正方形是由()条线段围成的。 11.一条线段长是100个1厘米,这条线段长()米。 12.小红今年上二年级,她的身高时125()。 二.在>”“=”。 5米32厘米8米 35500厘米54厘米 205米1米8厘米 9946 2米厘米66678米108米1厘米 3米400厘米5厘米5米 三.小小画家。 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3.先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2厘米的线段。 4.在两点之间画线段,最多能画()条,在图上画出所有的线段。 (1)(2) 5.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6.画一条比9厘米短1厘米的线段 7.画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 四.排一排。 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2厘米2厘米21厘米32厘米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1厘米4厘米1厘米17厘米 五.下面图形哪些事线段,是的在()里打“√”,不是的打“×”。

()() ()()( ) ( ) ( ) ( ) ( ) ( ) 六.小小神算家。 8厘米+12厘米=()厘米3米+6米=()米 54米+12米=()米40厘米-30厘米=()厘米 13厘米+31厘米=()厘米39米+7米+2米=()米 20厘米+()厘米=1米1米+4米+()米=15米 26厘米+8厘米=( )厘米70厘米-7厘米=( )厘米 82米-5米=()米30米+46米=()米 95厘米+5厘米=()米1米-10厘米=( )厘米 38厘米+12厘米=()厘米78米-67米=( )米 84厘米+16厘米=()厘米=()米 17米+25米+43米=()米 76厘米-18厘米+14厘米=()厘米 89厘米-63厘米-19厘米=()厘米 52米-37米-14米=()米=()厘米 38米+25米-27米=()米 1米-10厘米=()厘米 96厘米-47厘米+4厘米=()厘米 100米-55米=()米 81厘米+19厘米=()米 45米-(28米+13米)=()米 34厘米+(28厘米-14厘米)=()厘米 72厘米+8厘米+24厘米=()米()厘米 七.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支粉笔的长是7()。 2. 铅笔盒长是23( ) 3. 教室宽6( ) 4. 一棵树高3( ) 5.小明的身高130( ) 6. 操场长80( ) 7.手掌宽7( ) 8. 毛巾宽29( ) 9. 教学楼高10( ) 10. 妈妈的身高165( ) 11. 铅笔长11( ) 12. 教室门高2( ) 13.一张床长2( ) 14. 茶杯高10( ) 15.黑板长3( ) 16. 小刀长5( ) 17. 电视屏幕宽29( ) 18. 电视塔高120( ) 19.课桌的长大约是80()20.窗户的高大约是2()21. 图钉的长是1()22. 语文书长21()

苏教版四年级上数学《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数学《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教 学设计》 1、“试一试”、例2和“练一练”第1-4题。教材分析: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线段和角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分类,认识垂线、平行线的基础。学情分析:学生之前已经初步认识了线段和角,对线段和角有了一些初步的感性认识。知道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度量;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了解射线、直线和角的特征。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画图、观察和交流等活动,认识射线、直线和角,能掌握和说明这些图形的特征;了解两点间的距离,并能量出两点间的距离;能用画射线的方法画角,知道表示角的符号和相应的记法、读法。 2、使学生观察、比较、画图和交流等活动中,理解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按要求画图和简单测量,培养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画图、操作等技能,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教学难点: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间的联系与区别和建立“无限长”的观念。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回顾:(课件出示几个图形)这些是线段吗?为什么? 2、提问:线段有哪些特点?可以测量吗? 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板书。 明确:任何一条线段都可以测量出长度,“能测量出长度”在数学中有个专用语,叫“有限长”。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 11、认识射线:(1)感知射线:师: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东西都可以看作一条线段。(出示第一张图片)这张图片中的探照灯发出来的光线被不远处的楼房墙面挡住了,光无法再传到更远处,这一部分光线我们就可以把它看作一条线段。大家来找找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学生指出两个端点)师:(出示第二张图片)现在我们调整一下探照灯的照射角度,现在的光线还能看成一条线段吗?同桌讨论后汇报 。明确:不能,因为只有一个端点了,另一端射向天空很远很远的地方了。指出:像这样的光线可以看作射线。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射线,比如:“东方明珠”夜景中的灯光、手

小学二年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小学二年级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和米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第1讲认识厘米和米及数线段 【例1】 下面哪种测量方法是正确的 (1) ( ) (2)()(3)()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试一试】 指一指,下面测量方法错在哪里 【例2】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量出1米长的纸条.塑料绳等,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出1米的实际长度,然后再把自己的两臂伸平,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如图小朋友这样做: 1米=100厘米 动手测量 (1)自己的身高是()米()厘米

(2)自己坐的椅子腿高()厘米。 (3)自己使用的课桌面长()厘米,宽()厘米。 (4)教室的黑板长()米()厘米。 【试一试】 1.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 一支粉笔长75厘米。() (2) 萌萌的小床长5米。() (3) 一棵白杨树高7米。() (4) 小刚身高140厘米。() (5) 1支铅笔长13厘米。() 【例3】 一段布长13米,做了2套衣服后还剩7米,做衣服用去多少 【试一试】 1.一枝铅笔用去8厘米,还剩12厘米,原来长多少 2.把79厘米.3米.4厘米.1米.90米.900厘米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例4】

认识线段 1. 2. 【试一试】 (1)画一条直线和一条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 【例5】 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有几条线段 A B C D E 【试一试】 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习题训练】 一.换算单位。 5米=()厘米 100厘米=()米 1米25厘米=()厘米500厘米=()米 3米30厘米=()厘米 415厘米=()米()厘米101厘米=()米()厘米 110厘米=()米()厘米

《直线、射线和角》教学案例

《直线、射线和角》教学案例 天桥小学覃月月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35-36(直线、射线和角)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内容包括直线、线段、射线和角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线段、角和直角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几何形体知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认识三角形等图形的知识以及进一步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基础。 学生学习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时,已会直观描述它们的特点。本课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有限”到“无限”,引导学生认识直线和射线,掌握角的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直线和射线;知道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过程与方法: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学习数学

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直线与射线的认识。 难点:直线、线段、射线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新 (屏幕上呈现一张孙悟空的图片) 师:这是谁呀?说说他所了解的孙悟空。(然后呈现两条线) 师:猜一猜,这是孙悟空的哪两大法宝? 生:金箍棒、猴毛。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金箍棒是直的,猴毛是弯曲的。 师:我们把金箍棒和猴毛都看成线(屏幕演示从金箍棒和猴毛中抽取出:直的线和曲的线),它们有什么不同?(直的线和曲的线)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直的线”。 【设计目的】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所以在引入的设计上,我选用学生最熟悉的孙悟空的金箍棒引入射线及线段。因为学生熟悉,所以他们感兴趣,从而引入新课。 (二)活动感悟,突破重难点

苏教版四年级认识射线、直线和角公开课教案

《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7~78页内容,认识射线、直线和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射线和直线,了解射线、直线和线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认识角,能正确使用角的符号,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画图、交流等活动,认识两点间的距离,知道两 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观察、比较,能与同学合作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直线、射线和角,知道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建立直线、射线、角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线段) 1.创设情境认识线段 师:今天,老虎要去狐狸家做客,临出门犯了难。有4条路可以走,哪条才是 最近的呢?你们愿意帮助它吗?(出示课件)生:愿意。 师:聪明的你会选择哪条路线呢?生:中间这条。 师:为什么?生:直的。 师:请仔细看一下,这是二年级我们学过的图形,你们能说出它的名称吗? 生:线段。 (师画线段)(渗透线段的两个端点:铅笔从一个点是开始,到另一个点结束.)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教育孩子要有 助人为乐的精神。】 2.线段的特征

师:谁能带领大家回忆一下线段的特征?生:…… 师:线段的长度能度量吗?生:能。 师:像这样能度量出它的长度的,我们就说它的长度是有限长。 (板书:直的、两个端点、有限长) 3.两点间的距离 师:在两点之间可以画出很多条线,线段是最短的吗?我们来比一比。 (出示课件) 师:由此可见,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作这两点间的距离。(出示课件)生齐读这两句话。 师: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第1题。在纸上任意画两个点,并量出它们之间的距离。 师:你们量的是什么的长度?生:线段的长度。 师:也就是量之前得先画出这条线段。 师:你画的线段有多长? 师:这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对两点间距离的更深刻理解。】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射线 1.认识射线 师:生活中,像线段这样直的线还有很多,比如:手电筒射出的光线,漆黑夜晚划过的射灯的光线……,这些光线能看成是线段吗?(出示课件) 师: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生:都从一点(光源)发出光线;都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 师:这些光线可以看作是射线。(板书:认识射线) 【设计意图:学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师:我们在数学中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出示课件)

《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说课稿

《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节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6-17页第二单元“角”的第一课时。 2.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射线、直线和角”。包含以下几个知识点:①建立射线、直线的表象;②比较射线、直线、线段的异同,感受“有限”与“无限”的区别;③体会“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的距离”;④ 建立角的概念,体会角的符号标记。 3.本课内容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初步、直观认识了线段、角,知道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可以用尺度量以及知道了角各部分名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将以线段为新知识的生长点,继续认识射线和直线,并在教学射线后,帮助学生建立有关角的初步概念。掌握好这部分内容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还可以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平行和相交等平面几何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以及角的相关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根据《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节课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射线、直线,知道射线、直线和线段的区别和联系。 (2)复习角的初步认识,认识角的符号和表示角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探索知识的欲望和能力。

5.教学重点: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建立角的概念。 6.教学难点:让学生形成“无限” 的观念。 二、说教法 射线和直线都是把线段“无限延长”得到的几何图形,小学生理解“无限延长”往往有些困难,所以本节课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主要通过创设情境、设计动态演示的教学课件,采用“谈话法” 引导学生以已有知识“线段”的经验为生长点教学射线和直线,从有限到无限,并辅以“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射线和直线的表象,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异同。最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教师的“讲授法”让学生自主建立角的概念,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着重让学生通过“画一画”、“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呈现夜景图片,让学生感受每束光线都从地面上的某一点射向天空,射得很远,看不到尽头,初步感受“无限”,并通过课件动态演

直线射线和角教案

《直线、射线和角》教学设计 东七方小学陈向英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5、36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认识角和角的符号,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比较角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的引入,使学生经历观察、画图和交流等活动,经历直线、射线、角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动手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合作探究意识,教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直线、线段、射线之间的联系、角的形成。 教具准备:三角板、活动角、激光灯。 学具准备:水彩笔、三角板、每生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出直的线 师:在一个情悄悄的深夜,线的家族突然吵起来了,直线说:“我最历害,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上通天,下接地。”射线也毫不示弱:“你有什么了不起的,连个端点也没有。”线段就更牛了:“我有两个端点,要多长有多长,人们呀,时时需要我。原来是直线、射线、线段三兄弟在争论谁的作用最大。 小结:刚才听了线的家庭成员之间的争吵,觉得他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为了给他们一个很好的说法,今天我们就一起到线王国里来了解他们各自都有什么特点。 板书课题:直线、射线和角 二、新旧知识衔接,进行线的研究 1、出示线段:你对线段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交流说说线段的特征 板书:线段

2、教师演示:把线段一端的端点去掉,引出射线 提问:认真观察,这一端会发生什么变化?(演示:把一端延长)现在你看到的还是一条线段吗? 组织交流讨论(或许会说出是射线) 讲述:我们得到一种新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这样的线我们把它叫做射线。 强调:射怎么理解?(回答:射箭,灯光照射等) 谈话:射线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陌生。 比如:打开手电筒光线射向掌心——移开手掌将光投至墙壁,感知光线可以不断延长。 引导:如果老师把手移开,光线会发生什么变化?(光会照射到墙上) 谈话:如果不受任何阻碍,想像一下,这束光线将会穿越天空,冲出云层,穿过宇宙……这束光线它长吗?手电筒的光源——灯泡我们就可以把它近似地看作一个端点,它射出的光线向外无限延伸,像这样的光线就可以看作是射线。 提问:生活中还有象这样一端可以无限延长的现象吗? 生自由汇报,师鼓励。 提问:我们认识了射线,那谁能说说射线是什么样的? 板书:射线 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方无限延伸。 3、认知直线 谈话:在生活中我们找到了线段和射线,还有一些曲线,可是有一种在我们生活中很熟悉但却很不好找的线,它在数学王国了有很重要的位置,大家能猜出它是谁吗?想不想认识它的样子?它就好像孙悟空的金箍棒那么厉害,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板书:直线 4、合作交流:探究三线的联系与区别 提问:每种线都有各自的特点,那么它们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下面需要大家认真观察、讨论,找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活动之前请看清楚要求。 出示活动要求: ⑴同桌分工合作,团结探索 ⑵先画出三线的图示,再交流三线的区别与联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