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中特第七章自测题

毛中特第七章自测题

毛中特第七章自测题
毛中特第七章自测题

第七章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A)。

A.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B.解放思想新时期

C.建设和谐社会新时期

D.求真务实历史新时期

2.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在( D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1992年南方谈话

3.在全面改革中,重点是( D )

A.政治体制改革

B.科技体制改革

C.教育体制改革

D.经济体制改革

4.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一个全面阐述的是( D )

A.马克思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5.把对外开放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在( C )

A.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三大

6.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 C )

A.改革的性质决定的

B.改革的艰巨性决定的

C.改革的任务决定的

D.改革的长期性决定的

7 ( D )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必要前提,是中国的最高利益。

A.发展

B.改革

C.速度

D.稳定

8.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C )

A.发展

B.创新

C.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战略是( D )

A.国内国际两种市场相结合

B.自力更生、独立自主

C.全面开放、兼顾内外

D.“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10.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全面开放新阶段的是( D )

A.兴办经济特区

B.开放浦东新区

C.大出口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1.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进行完整系统论述的文章是( B )。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论十大关系》

D.《论联合政府》

1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 B )的深刻总结。

A.世界经济发展历史

B.中国发展历史

C.中国古代发展历史

D.中国近代发展历史

二、多项选择题

1.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要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 AB )。

A.两个市场

B.两种资源

C.两套本领

D.两种优势

E.两种制度

2.改革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 ABCD )。

A.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

B.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

C.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

D.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E.一切根本制度

3.“改革是中国的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基本含义是(BCDE )

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

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深刻的变化

E.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4.我们在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时,必须做到( ABCDE )

A.坚持稳定是压倒一切的方针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

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D.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

E.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5.实行对外开放是(ABE )

A.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B.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C.我国实现现代化之前的重要政策

D.为了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

E.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6.我国的对外开放是 ( ABCD ) 。

A.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B. 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C.多层次的对外开放

D. 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E.暂时的权宜之计

7、属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BCDE )。

A.经济体制

B.公有制

C.按劳分配

D.人民民主专政

E.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实行改革开放是( ABC )。

A.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C.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D.社会主义国家的一贯政策

E.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

9.1957年毛泽东提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方针有( ABCD )

A.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B.经济上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C.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科学文化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E.对外关系上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必须明确( BCDE )

A.谈论姓“社”姓“资”问题没有意义

B.不能离开“三个有利于”标准抽象的去谈论社会主义

C.不能把可为“资”服务又可为“社”服务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加以排斥

D.一切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

E.一切违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决不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

11.邓小平讲改革是一场革命,“改革”这场革命同“革命”这个词的本意( BCDE )A.是完全相同的 B.革命的对象不同

C.革命的形式不同 D.革命的性质不同

E.所解决的矛盾不同

12.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的最重要依据是( AB )

A.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B.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C.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

D.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E.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13.改革是(ABCD )。

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B.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C.是一场新的革命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E.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

14.“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ABDE)

A.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B.是对生产力标准的深化和发展

C.本质上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

D.是由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决定的

E.体现了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15.我国的改革( ABCD )。

A.对象是一些具体体制而不是根本制度

B.目的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

C.是推进各项事业的动力

D.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E.必须彻底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6.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关系,其中( ABCD )。

A.发展是目的,发展是硬道理

B.要发展就必须改革

C.改革还是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D.保持稳定的社会环境,也必须改革和发展

E.稳定是目的,发展是硬道理

17.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ABCDE)。

A.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B.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各国实行开放政策的结果

D.各国加强联系的结果

E.世界经济区域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加强的结果

18.对外开放与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是(ABC )

A.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B.对外开放可以增强自力更生能力

C.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

D.对外开放是自力更生的立足点

E.对外开放必然削弱自力更生的能力

三、判断题

1.改革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对)

2.改革的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对)

3.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对)

4.党的十二大把实行对外开放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错)

5.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精神文明建设。(错)

6.明确地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时间是1978年。(错)

7.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是完全适应。(错)

8.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错)

9.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对)

10.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对)

11.外开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错)

12.人多地少、人均资源相对短缺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依据。(错)

13.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对外资金交流。(错)

14.我国现阶段对外技术交流的重点是技术合作。(错)

15.当前,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社会制度竞争。(错)

16.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一个全面阐述的是毛泽东。(对)

17.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的性质决定的。(错)

18.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我国进入世界十大贸易国行列。(错)

19.“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对)

20.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格局所呈现的特点是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错)

21.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对)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战略是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对)

2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对)

24.“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错)

25.1978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正式使用了“对外开放”的表述(错)

26.全方位对外开放是指不论对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对)

27.2002年12月经过15年的谈判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错)

28. 邓小平正式使用对外开放的表述是在1980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对)

29.党的十五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错)

30.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对)

31.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对)

32.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改革是前提,发展是动力,稳定是目的。(错)

《毛中特》习题及答案(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后作业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 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七大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3.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C.党的七大 D.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4.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前、中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5.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 A.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 B.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C.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的提出 D.毛泽东军事路线的完整形成 6.毛泽东思想最显著、最本质的特点是 A.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C.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D.是在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产生的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8.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是在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 C.党的十二大上 D.党的十三大上 9.我们党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在 A.党的十三大上 B.党的十四大上 C.党的十五大上 D.党的十六大上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 B.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 C.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 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 12.胡锦涛指出,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牢牢把握的主题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 A.坚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执政为民

毛中特第七章自测题

第七章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A)。 A.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B.解放思想新时期 C.建设和谐社会新时期 D.求真务实历史新时期 2.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在( D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1992年南方谈话 3.在全面改革中,重点是( D ) A.政治体制改革 B.科技体制改革 C.教育体制改革 D.经济体制改革 4.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一个全面阐述的是( D ) A.马克思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5.把对外开放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在( C ) A.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三大 6.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 C ) A.改革的性质决定的 B.改革的艰巨性决定的 C.改革的任务决定的 D.改革的长期性决定的 7 ( D )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必要前提,是中国的最高利益。 A.发展 B.改革 C.速度 D.稳定 8.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C ) A.发展 B.创新 C.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战略是( D ) A.国内国际两种市场相结合 B.自力更生、独立自主 C.全面开放、兼顾内外 D.“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10.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全面开放新阶段的是( D ) A.兴办经济特区 B.开放浦东新区 C.大出口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1.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进行完整系统论述的文章是( B )。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论十大关系》 D.《论联合政府》 1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 B )的深刻总结。 A.世界经济发展历史 B.中国发展历史 C.中国古代发展历史 D.中国近代发展历史 二、多项选择题 1.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要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 AB )。 A.两个市场 B.两种资源 C.两套本领 D.两种优势 E.两种制度 2.改革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 ABCD )。 A.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 B.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 C.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 D.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E.一切根本制度 3.“改革是中国的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基本含义是(BCDE ) 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 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深刻的变化 E.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4.我们在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时,必须做到( ABCDE ) A.坚持稳定是压倒一切的方针

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十章必背精华知识点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十章必背精华知识点 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十章节讲的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章五节内容,小编为大家梳理了重要的精华知识点,一起来背一下 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十章必背精华知识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华知识点总结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华知识点总结第三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精华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社会史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观念形态上反映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同时又对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都搞好,使他们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推进。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精品)毛中特第十章 自测题

第十章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 1.邓小平在1986年曾指出:“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不错,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这段话强调了:(C) A.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殊性 B.腐败问题的严重性 C.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必要性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性 2.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进一步兴起( A )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A.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B.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C.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 C )。 A.《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C.《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4.全会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提出了到( B )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号召全党全国为实现这个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A、二○一五年 B、二○二○年 C、二○三○年 5.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是(A) A.爱国主义 B. 团结统一 C. 勤劳勇敢 D. 自强不息

6.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 C ),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A.继承者和弘扬者 B.传承者和发扬者 C.传承者和弘扬者 7.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到新的阶段,文化体制改革实际上是经济体制改革向深水区的进一步延伸,有利于文化生产力突破制度性束缚,爆发出应有的活力,从而使文化更好的发挥新的经济驱动力作用。这表明 (A) A.政治和经济密不可分,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具有能动作用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经济发展并非完全同步 C.经济实力增强,意味着文化也必然先进 8.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A )。 A.倡导者和发展者 B.倡议者和发展者 C.倡导者和创造者 9.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C )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 A.经济 B.教育 C.文化 10.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到新的阶段,文化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这蕴含的哲理是(A)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推进( C )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A.共产主义 B.民族精神 C.社会主义 12.为了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弘扬的时代精神的核心是(A) A.改革创新B.为人民服务C.诚实守信D.爱国主义

2019年秋季终考试题--毛中特试卷A参考答案

试卷代号:3959 国家开放大学2019年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开卷) 参考答案 论述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试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100分) 参考答案: 要点一:土地革命时期,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这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毛泽东早就提出,要注重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10分) 要点二:遵义会议后,随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确立和党在政治上逐步走向成熟,党的建设也出现了新的局面。(10 分) 要点三:1935年12月,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上做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确定了“为扩大与巩固共产党而斗争”的方针。(10分) 要点四:1937年夏,毛泽东先后写了《实践论》《矛盾论》,深入论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

学地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10分) 要点五:1938年9月至11月,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和制定的关于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要决策,对于党的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10分) 要点六:1939年10月,《共产党人》发刊词系统地总结了建党以来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阐述了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在此前后,一系列加强党的建设的演说、论著等发表,论述了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建党学说。(10分)要点七: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对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增强党的战斗力是一次成功的实践、是一次伟大的创举。(10分)要点八: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被写进了《中国共产党党章》。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及时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才保证了党沿着正确的路线不断取得胜利。(10分) 评阅说明: 第一,该题共计八大要点,合计80分,这80分作为基本理论的分数。学生所答内容只要与参考要点意思一致即可,不需要完全一致。 第二,剩余的20分,作为奖励分数,即如果考生的作答能够做到论述严谨、联系实际、语句通顺、结构严密和论述充分,那么,可以给予奖励分,具体分数由阅卷老师视情况决定。否则,不给予奖励分。

毛概第七章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深刻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理解我国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了解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即什么是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改革包括哪些主要内容,怎样正确认识改革的性质,改革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为什么必须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怎样对外开放,明确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关于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关于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30年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难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由30年改革开放后的新的阶段性特征。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手段与方法:讲授、多媒体ppt教学、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 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1、确立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国内国际背景 国内背景:“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我们的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我们的出路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国际环境: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蓬勃兴起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与国际差距明显拉大,我们只能通过改革带领人民追赶时代潮流。 2、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 改革的实质在于体制创新,而不是对原有体制进行细枝末节的修补。不进行体制创新,很多问题的解决就没有出路。 改革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从改革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是一场革命。同时,改革引起了整个经济、政治、文化乃至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也不能不引起人们行为规范、生活方式、精神状态、价值观念、是非标准的重大转变。从这个角度来看,改革也不能不是一场革命。 但是,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那种原来意义上的暴力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变

期末考试毛中特第十章试题

第十章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 A 培养“四有”新人 B 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C 弘扬民族精神 D 弘扬科学精神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民族精神 D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3.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指建设 A儒家文化B传统文化 C 中华文化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 A民主法制建设 B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C 树立共产主义理想D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B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 中华文化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民族精神 D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7.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间 A 2005 B 2006 C 2007 D2008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A思想道德建设 B 教育和科学 C 文化体制改革 D 文化产业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D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D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代化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 A 强大的科学支撑和智力支持 B 精神动力 C 思想保证 D 物质保证 2.下列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 B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人民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2018毛概)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第一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经济目标)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 1、五大发展理念(如何把握)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五大发展理念(作用和地位)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 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我们应从整体上把握新发展理念,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短期) 1、新常态表现在三个方面:发展速度、发展方式、发展动力 2、在新常态背景下,推进供给侧改革,主要内容:(想不起来从经济新常态往回推) 第一,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 第二,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第三,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 第四,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 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六个层面) 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要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要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6 个举措) 第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第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三,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第四,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第五,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第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第二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目标)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注意点: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 二、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三、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如何) 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第一,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16 字方针)第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三,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四,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做好统战工作。 四、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如何落实) 1. 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明确一国和两制之间的关系,在这个

考研政治毛中特真题第七章

考研政治毛中特真题第七章

【1993年文】23.中共十四大提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标准,归根到底看其是否有利于: A.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C.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E.加强全国各民族的团结 【答案】BCD 【解析】这是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部分“判断改革开放得失成败的标准,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知识点命的题,测试考生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准确认知。“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在1992年初南巡重要讲话中提出著名论断,正确选项如知识类所示,是B、C、D。这是1993年文科(第23题)和理科(第26题)通用的考题,用以测试文、理科考生程度的差异。【1995年理】9.进入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显著特点是 A、技术引进从注重硬件发展到注重软件 B、从兴办经济特区发展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从吸收利用外资发展到扩大国际劳务合作的跨国经营 D、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 【答案】D 【解析】进入90年代,我国已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1997年理】5.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应该是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变革 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 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答案】D 【分析】本题考点: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不断地改革,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要求。但是这种改革不需要也不允许否定、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改变原有的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体制,以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因此选项D正确。选项A认为改革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显然错误;B项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社会主义改革不是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知识点归纳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知识点归纳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就像纵横全图的经纬线,勾勒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壮美景象。 第一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科学内涵:(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4)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5)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其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全民共享,二是全面共享,三是共建共享,四是渐进共享。 关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我们应从整体上把握新发展理念,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一,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第二,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第三,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第四,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 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包含: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经济体制。以上六个体系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扎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和行动。当前,

毛概第7章试题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 单项选择题: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 )。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 B )。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C )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D )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5、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 C ) A.国外经验的借鉴 B.领导的价值判断 C.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D.综合国力的竞争 6、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并成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 D )。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7、科学发展观在( B )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A.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B.抗击非典疫情和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应对国际国内经济政治挑战

D.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 8、进入21世纪,世界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A )仍然是时代主题。 A.和平与发展 B.战争与发展 C.革命与发展 D.战争与革命 9、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 C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统筹兼顾 C.科学发展 D.以人为本 10、坚持以人为本,最终是为了实现( A )。 A.人的全面发展 B.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D.维护社会公平 11、科学发展观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 B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12、科学发展观强调,( D )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A.以人为本 B.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C.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D.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13、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 C )。

毛中特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将答案字母写在答题纸上。)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是(C)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C.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D.形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表现在(C) A.两者互为目的,互为手段 B.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C.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依赖 D.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的目标和方向是(B) A.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 B.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培育“四有”新人 C.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D.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必要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4.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着力点,即我们常说的“三德”建设是指(C) A.政治品德、经营道德、思想品德 B.社会公德、思想品德、职业道德 C.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D.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5.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D) A.理想建设 B.道德建设 C.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思想道德建设 6.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D)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八荣八耻” C.共产主义理想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D)”。 A. 综合国力 B.经济实力 C.文化竞争力 D.文化软实力 8.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A) A.民族精神 B.爱国主义 C.勤劳勇敢 D.

毛概第七章知识点整理

毛概第七章知识点整理 1、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改革是中国的二次革命 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没有变、变的是具体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变为市场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最重要的成果,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7、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依据/必要性/为什么? 1、实现党的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 2、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3、抓住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8、党的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战略部署,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9、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两者的内容及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实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物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10、如何深化改革?就是要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紧紧依靠人民。就是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1 1、必须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方向问题至关重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就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就是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结合起

【毛概课程题库】第10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 D )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A.文化 B.交流 C.外交 D.发展 2.( D )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A.传统 B.政策 C.教育 D.创新 3.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 D )优先。 A.利益 B.速度 C.人才 D.效益 4.坚持协调发展,要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 A )。 A.整体性 B.分散性 C.高效性 D.经济性 5.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提高( C )待遇。 A.教师 B.公务员 C.技术工人 D.工程师 6.经济改革的方向是要让( D )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A.科技、 B.创新、 C.政府、 D.市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B )。 A.共同富裕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现代化建设 8.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推动( A )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旋律。 A.供给侧改革 B.产业结构升级 C.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9.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第一道关是要完善( A ) A.社会保障 B.税收调节 C.公共服务均等化 D.市场经济 10.十八大进一步把( B )纳入到现代化建设布局里,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建设布局。 A.社会和谐 B.生态文明 C.政治 D.文化 1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所在。( D ) A.一致愿望;根本利益 B.共同愿望;本质利益 C.一致愿望;本质利益 D.共同愿望;根本利益 12.( C )是最大的民生。 A.卫生 B.教育 C.就业 D.三农问题 13.( C )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文化 14.构建国家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题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 D )为主题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A.森林公园 B.湿地公园 C.主题公园 D.国家公园 15.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 C )就业。 A.更高水平和更充分 B.更高水平和更平衡 C.更高质量和更充分 D.更高质量和更平衡 16.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 B )作为主攻方

毛概第七章知识点整理

1.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 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改革是中国的二次革命 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没有变,变的是具体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变为市场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最重要的成果,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 由之路 7.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依据/必要性/为什么?1、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 2、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3、抓住机遇、抢占未 来发展制高点,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8.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 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战略部署,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9.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两者的内容及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实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 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物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10.如何深化改革?就是要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 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紧紧依靠人民。就是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11.必须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方向问题至关重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就是要坚持四 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既能够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能够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 1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 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毛中特简答题重点汇总

毛中特简答题重点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 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理论指导实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 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实践升华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国民族 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结合文化、民族形式)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及指导意义 1)地位: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实践: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理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1)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理论: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5、“三个有利于“标准 (1)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基础地位) (2)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3)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6、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1)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2)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路线的途径和方法; 3)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核心;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思想路线的条件和目的。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什么?为什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它们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1)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毛概第七章笔记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基本概念: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根据。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独立自主:独立自主是指不依附于任何国家,不允许任何外来力量对本国的侵犯、控制、干涉和威胁,坚持主权的安全第一,尊重各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地、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一切事物的权利。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3、对外开放:是指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下,打破闭关锁国状态。大胆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等一切进步的东西,不断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把坚持发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积极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结合起来,把利用国内资源、开拓国内市场同利用国外资源、开拓国际市场结合起来,加入世界发展的行列。以促进我国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重点分析: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社会主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给以高度的评价,同时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实际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 对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基本矛盾问题上的理论贡献,主要四个方面:第一,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毛泽东指出,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敌我矛盾要用镇压的方法,人民内部矛盾要用说服的方法。 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从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第二,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第四,指出了解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2、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提出背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的。 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当时,整个政治局面处在一个 混乱状态;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从国际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 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要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追赶时代前进的潮 流,出路只有改革开放。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正是在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的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 础上,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率领人民踏上了新时期实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的伟大历史征程。

毛中特题库第10章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一.判断题(共31题) 1.缩小收入差距,就是要增加乡村居民收入,降低城市居民收入。 标准答案:错误 2.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后,我国最大的国情仍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标准答案:正确 3.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文化。我们中华民族有优秀的文化,应当继承发扬,同时要创新先进的文化,并吸收国外优秀的文化。 标准答案:正确 4.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 标准答案:正确 5.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标准答案:正确 6.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环境建设。 标准答案:错误 7.和谐社会的建设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一是人和人之间的和谐。 标准答案:正确 8.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性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其根本目的是提高生产力水平。 标准答案:正确 9.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 标准答案:正确

10.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标准答案:正确 11.五大发展理念缺一不可。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唯有统一贯彻,出实招、破难题,才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标准答案:正确 12.环境民事责任实施无过错责任原则。 标准答案:正确 13.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装。 标准答案:正确 14.资源化应该放在循环经济原则的首位,全过程都必须做到无毒化、无害化。 标准答案:错误 15.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标准答案:正确 16.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创新创业方面打破禁区,在全国全面推进创新改革试验,并向全国推广。 标准答案:正确 17.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 标准答案:正确 18.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 标准答案:正确 19.坚持创新发展,就是要构建创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