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戏曲电影的身体仪式

戏曲电影的身体仪式

戏曲电影的身体仪式
戏曲电影的身体仪式

戏曲电影的身体仪式

黄宝富张勇 Text Huang Baofu Zhang Yong

提要:

戏曲电影运用电影艺术媒介将戏曲表演的瞬间形态凝固为平面物质的视觉形式,戏曲演员的脸谱、服饰等身体符号,遮蔽了戏剧人物的情感欲望和内心意志;戏曲角色在缓慢的行动、华美的唱词中呈现出生命自我的诗意意识;戏曲演员从舞台走向电影表演场域时必然发生身体程式的改变。从戏曲到电影,戏曲演员的身体仪式产生了多维向的美学变化。

关键词:

戏曲电影身体符号身体意识身体场域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在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六十寿辰之际,指挥照相技师刘仲伦,摄影了京剧《定军山》中谭鑫培饰演的“戴髯口、持大刀”的武将黄忠“请缨”、“舞刀”、“交锋”等三个拿手的动作场面,然后在前门大观楼为公众放映,这部传说中的电影,被后人命名为中国电影的发轫之作。“无论后人在何种高度上评价《定军山》,我们首先要表达的是一种由衷的庆幸之情:

《定军山》给了中国电影一个还算体面的开始。”①中国电影以记录中国京剧片段的戏曲电影出发,如今《定军山》的电影拷贝阙如,却让当下影人难以窥其“真容”,这也许暗暗隐喻着戏曲电影迷惘失落的艺术未来。

中国戏曲的演员身体和舞台场域,主要表现为一个即时演出的空间概念,台面表演、后景演奏与观众在场,形成充满想象气息的审美场,在往本质差异比较强烈的倾向于时间序列的银幕镜头时,美学转换存在着艺术特征、时代症候、受众心理等等的接受制约。戏曲演出的身体仪式,被对象化的摄影所动态捕捉和凝固占有,被动性质的电影影像,将变化不定的审美现场,定型为影像美学的空间移入和表演理解。个性化的戏曲,在向工业化的电影转变的形式过程中,舞台演员的脸谱服饰、语言行动、事件视域,成为值得研究的身体仪式。

一、身体符号:

被遮蔽的情感欲望和内心意志

德国剧作家古斯塔夫·弗莱塔克认为,“所谓戏剧性,就是那些强烈的、凝结成意志和行动的内心活动,那些由一种行动所激起的内心活动;也就是一个人从萌生一种感觉到发生激烈的欲望和行动所经历的内心过程,以及由于自己的或别人的行动在心灵中所引起的影响,也就是说,意志力从心灵深处向外涌出和决定性的影响从外界向心灵内部涌入;也就是一个行为的形成及其对心灵的后果。行动和激烈的感情活动本身并不具有戏剧性。戏剧艺术的任务并非表现一种激情本身,而是表现一种导致行动的激情;戏剧艺术的任务并非表现一个事件本身,而是表现事件对人们心灵的影响。”②戏剧类别对于人物内心的精神关注,与电影艺术强烈关心情境世界之中的行动事件,具有较大的本性差异。电影镜头呈现人物角色与社会空间的物理性质,从而表现人类独特的精神倾向;而戏剧形式,以反自然的艺术表演为其美学观念,借助戏剧观众的经验想象力来推演事件本身,因此,戏剧向电影的载体转变,首先必须改变电影观众的接受期待。

中国戏曲流派众多,尤其“五大剧种”,即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受众影响广泛巨大,可是戏剧表演的间离自然的艺术本性,一无例外的相同或相通。而戏曲电影,运用电影艺术媒介将戏曲表演的瞬间形态凝固为平面物质的视觉形式,戏曲人物的身体符号,却没有本质的艺术变化,这对于受众群体的接受选择和意义理解,是一个艰难的审美挑①

李多钰主编《中国电影百年(上编):1905-1976》,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②(德)古斯塔夫·弗莱塔克《论戏剧情节》,张玉书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第10页。战。学界一般认为,戏曲电影包含舞台艺术纪录电影、戏曲艺术电影、戏曲故事电影三类样式,这渐次发展如今又同时备具的电影存在,虽然拍摄手法有些区别,可是,电影人物的戏曲符码却始终难以动摇。比如,京剧脸谱的视觉符号,向受众明确传递出超越现实的戏曲人物的性格特征、年龄表征和忠奸善恶等心灵信息。脸谱,作为传统戏曲演员化妆的一种面部程式,一般通过具有喻义的色彩和具备象征的图案来传情达意。脸谱色彩,

如红色象征忠义、勇敢;黑色既象征严肃、庄重,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莽撞;紫色象征沉着、稳重、正义感;蓝色象征凶猛、粗鲁又有心计;绿色象征骁勇、暴躁;油白色象征凶恶、专横;水白色象征奸诈多疑;金色象征德高望重等等。脸谱构图,主要有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六分脸等谱式。“粉墨登场”的戏曲演员,自然脸部被明白的脸谱程式浓妆淡抹,不同的人生故事被相似的表情意义共同呈现。演员脸部的物质肌肤,被色彩斑斓的化学油彩几乎彻底覆盖,这是对电影表演要求真实演出人类情欲和思想的某种意义的假面遮蔽。

被脸谱遮盖的演员脸部,只保留眼睛表演的真实世界,艺术人物的内心精神很难真切地通过眼神来流露和表现。被各式戏剧服饰严严实实遮掩的演员身体,能够暴露在表演空间的也只有演员的手部,手姿与手势,即使充满纷繁复杂的戏剧程式,受众对于戏剧人物的心理领悟也肯定被限制。“如果从电影是对现实的最为真实的记录特性来看,男性反串女性则是最有违电影的本性的。虽然长期以来,电影这种新的艺术形式被中国人视为‘影戏’———以电影讲述戏剧的内容,但它毕竟和戏剧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和艺术语言上的完全不同的要求。在戏剧的演出中,因为戏剧的程式化特点,又因为观众始终处于‘远观’之中,因而演员的细部往往会被视而不见;而电影却可以凭借一系列的电影语言、镜头运动和不同景别让

③观众既可‘远观’还可‘逼视’,这样原先在戏剧中许多不成问题的问题都成了大问题。”戏曲演员的发式、头饰、髯口以及脸部化妆和充满夸张写意、象征寓意的戏服,将演员的感性身体全面遮挡,甚至直接导致京剧、越剧中演员性别的惯例置换。自然身体,在电影影像中的缺席或不在场,演员与剧中人物同一的心灵世界,几乎被历史传承的“面具”所封闭,对于非自小在“看戏”中成长的电影受众,无疑造成了他们的接受障碍或失去了接受兴趣。中国戏曲电影中曾经红火的电影作品,都是产生在戏迷广泛存在的历史时代,戏曲中的身体符号属于戏曲传统而难以彻底改变,这就形成了今天戏曲电影发展艰难的原因之一。

二、身体意识:

缓慢的行动和诗意的吟唱

电影叙事追求故事情节中人物行动的自然逼真,要求银幕形象吻合现实世界人类运动的本真节奏,而戏曲艺术却呈现出超越真实的虚拟性和假定性,因此,戏曲与电影的美学融合充满难以调和的本质冲突。戏曲程式化的缓慢行动和段落吟唱,阻碍和延宕了电影蒙太奇的迅速时空转换,妨碍了电影艺术以影像言说的美学力量。尤其,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现状、多元化的娱乐方式型和浮躁的文化心态之下,戏曲电影依然延续和依旧接纳戏曲艺术的身体意识,必然导致戏曲电影观众群的当下缺乏,电影媒质成为抢救和保存戏曲艺术的另类途径。

2007版戏曲电影《红楼梦》的导演韦翔东曾说:

“电影是记录传承民族文化的好方法。据广电局审片组的工作人员说,北京公映最后一部戏曲电影是在1986年,上海公映最后一部戏曲电影是在1988年。这么多年没有人拍戏曲电影,因为戏曲电影没有那么大赚钱余地。但是现在我们要完成‘抢救民族文化精品工程’,所以有了这次经典重排。已经在上海放映400④

场票房53万元,目前总票房达70多万元。”美国歌舞电影《红磨坊》(巴兹·鲁曼,2001)、《芝加哥》(罗伯·马歇尔,2002)的艺术成就与票房成功,虽然对中国戏曲电影不具有直③刘宏球《女明星:

身体解放、都市景观与观众欲望——论中国早期电影女明星现象》,《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第42页。

④《戏曲电影回到影院,越剧红楼梦重现经典》竞网

接的学习意义,却也能给予适量的形式启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到六十年代前半期,我国共拍摄了90部左右的戏曲电影,每年大概生产9至13部戏曲片,形成了一个戏曲电影的创作高潮。戏曲电影这一珍贵的创作黄金期,来之于受众精神消费资源的全面缺失和戏曲艺术根深蒂固的民间欣赏传统,而且,传承多年的戏曲精品,作品本身就充满巨大的美学魅力和艺术张力。1962年,海燕电影制片厂与香港金声影业公司联合摄制越剧戏曲电影《红楼梦》,由徐进编剧、岑范导演,徐玉兰饰演贾宝玉、王文娟饰演林黛玉,这部影片不仅在国内引起极其强烈的艺术反响,而且在港

澳也轰动一时,许多观众反复观看,心醉神迷。首先,越剧《红楼梦》依赖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文学巨著《红楼梦》的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和文学语言,戏曲唱词华美动人、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比如“黛玉葬花”唱词,“绕绿堤,拂柳丝,穿过花径,听何处哀怨笛风送声声。人说道大观园四季如春,我眼中却只是一座愁城。看风过处落红成阵,牡丹谢芍药怕海棠惊。杨柳带愁桃花含恨,这花朵儿与人一般受逼凌。我一寸芳心谁共鸣,七条琴弦谁知音,我只为惜惺惺怜同命,不教你陷落污泥遭蹂躏。且收拾起桃李魂,自筑香坟埋落英。”歌词雅嫣忧伤、诗情画意,闻之让人魂断心碎。其二,徐玉兰、王文娟等越剧表演者俊雅丽的扮相、张弛有度的动作、婉转动情的声腔,臻于峰巅性质的艺术完美,因此,戏曲电影《红楼梦》的巨大成功,深深依靠着越剧《红楼梦》以及越剧演员的本体成就。

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在论及人类异常珍贵的“缓慢”感觉时说,速度是技术革命献给人类的一种迷醉的方式。和摩托车骑士相反,跑步者始终待在自己的身体中,必须不断地想到自己的脚茧和喘息,他跑步时感觉到自己的体重、年纪,比任何时候都还深切地意识到自我和生命的时间。当人被机器赋予了速度的快感之后,一切便改变了:

自此之后,他的身体处在游戏之外,他投身于一种无关肉体的、非物质的速度之中,纯粹的速度、速度本身、以及令人兴奋的速度感之中。戏曲就是一种有关“慢”的时间艺术,舒缓停顿的行动、抑扬顿挫的吟唱,演员和角色在“自己的身体”中超越存在而深切感受“自我和生命”。然而,如今流行的商业电影执迷于“速度快感”,快速的镜头剪辑、频繁的场景转换,被速度感训练熏陶从而迷醉技术的电影受众,已经不适应戏曲艺术表现方式的深入和深刻、细腻和从容。

其实,戏曲向电影的形式转变,电影镜头的不断切换,没有改变戏曲艺术的缓慢本质。比如,越剧《红楼梦》徐玉兰真情演绎的“宝玉哭灵”片段,“金玉良缘将我骗,害妹妹魂归离恨天(近景),到如今,人面不知何处去(中景),(切换)空留下素烛白帏伴灵前(全景)。林妹妹呀,林妹妹啊!(切换至紫鹃)如今是千呼万唤唤不归,上天入地难寻见(切换至宝玉,中景),可叹我,生不能临别话几句,死不能扶一扶七尺棺(中景)。林妹妹,想当初,你是孤苦伶仃(全景,切换)到我家来(近景),(切换)只以为暖巢可

栖孤零燕……”一段感天动地的心灵告白,电影导演通过景别变化和镜头切换,来控制和引导观众的注意点,可是,感动的唱词、感怀的人物和感伤的灵堂没有变化,电影节奏的速度提升,没有带来戏曲缓慢本质的改变。

戏曲电影,一般依据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受戏迷喜爱和肯定的戏曲作品为拍摄对象,主演者选择此类剧种中最为优秀的演员担任,比如,京剧戏曲电影《杨门女将》(崔嵬导演,1960)和《野猪林》(崔嵬导演,1962年),越剧戏曲电影《梁山泊与祝英台》(桑弧、黄沙导演,1954年)《红楼梦》,评剧戏曲电影《秦香莲》(徐苏灵导演,1955年),黄梅戏戏曲电影《天仙配》,(桑弧编剧、石挥导演,1955年),昆曲戏曲电影《十五贯》(陶金编导,1956年),因此,这些戏曲电影的轰动效应,在戏曲受众中早就形成心理共鸣,它们的成功也就可以理解。然而,当传统戏曲经典名剧几乎都转换为戏曲电影之后,出色的言辞典范的剧本缺失,而且由于戏曲本身在现代语境中的逐渐式微,优秀演员必然随之缺乏,戏曲电影的存在与发展,如果不适应后现代生活的娱乐理念,确实不是很乐观。三、身体场域:

被布置和被想象的地理环境

戏曲叙事,在现实空间中搭建成的有限舞台上虚拟或假定地进行,“舞台不是画面,而是空间。戏剧与影视的舞台是有形状与色彩的视觉符号、有材质的立体、有结构的虚空所充实而成的,有组织的空间。舞台的空间是从物质到精神,支持和促进着演出的进行,阐释和表现着演出的内涵和主题。”⑤中国戏曲对故事时间和舞台空间的艺术处理,充满了创造性和想象力,所谓“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顷刻间千秋事业,方丈地万里江山”,“眨眼间数年光阴,寸柱香千秋万代”,演员局限在被布置和需联想的情节场域之内,观众必须具备适当的观戏经验和听词能力,才能解读和领悟戏剧发展和故事意义。而戏曲电影,一开始就想突破戏曲舞台的地理限制,“金井锁梧桐,长叹空随一阵风……”,具有百余年创编演历史的《四郎探母》,堪称经典的传统京剧,1933年,导演尹声涛拍摄了我国第一部黑白有声京剧影片《四郎探母》,谭富英演杨四郎,雪艳琴演铁镜公主。影片以实景拍摄为原则,尽量接近、还原现实生活,不但花园、宫殿等故事语境是仿造真景,连公主怀抱的孩子也是借来的一个刚满月的婴儿;而《出关》那一场戏,杨四郎骑真马扬鞭而去,谭富英不会骑马,就由电影演员王元龙作替身。然而,这就涉及到戏曲演员的程式化表演,

如何在现实生活化的故事环境中来表现舞台假定性的戏曲限定,戏曲演员的表演风格如何与故事角色所存在的真实社会环境相统一的艺术表现手段的转移问题。

中国戏曲的表演艺术,是以戏曲演员为主体的舞台意识极强的艺术类型,甚至可以说,没有舞台,就无戏可演。“舞台小世界,世界大舞台”,戏曲舞台,是一个搭建在现实世界却游离社会生活的想象空间,戏剧布景或舞台道具,如桌椅、桨、马鞭、剑、戟、刀、枪等,虽然源于生活、类似现实实物,但在舞台上仅仅作为一种引向现实印象的“索引”而存在,或者,是戏曲局部和整体的思想情感的象征、某种行为动作的隐喻。纯粹纪录戏曲表演实况的舞台艺术纪录电影,戏曲与电影是分离的艺术形式,电影只是纪录传播戏曲艺术的媒体桥梁,关注的艺术焦点,只是让戏剧舞台上的立体表演,如何在二维平面的银幕镜头中尽量还原其艺术魅力;而戏曲艺术电影以及向现实更进一步戏曲故事电影,则要考虑戏曲演员与现实环境之间如何协调融合的矛盾问题。1947年,导演费穆以京剧传统剧目《生死恨》为拍摄对象,创作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费穆虽然尊重京剧的演出规律和表演技巧,但不主张将剧作原封不动地搬上银幕,也尽量避免京剧表演中无实物的虚拟动作,希望在京剧的象征形象中传达剧中人物的真实情感。因此,在影片“夜诉纺织”这场戏中,费穆使用了一架老式真实的织布木机,来替代原来舞台上作为道具的小纺车。而扮演主人公韩玉娘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回忆道,这架外形庞大的织布木机给他出了不少难题,梅先生经过艺术想象和现实设计,使影片中的舞蹈动作更真实、更具生活感。电影直观纪录的美学本性,在拍摄程式化、虚拟式的京剧艺术时,演员表演场域的地理变化,必然影响戏曲表现历史传承的审美形式,演员和角色的身体仪式就会发生多维的美学变化。

1955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了第一部黄梅戏戏曲电影《天仙配》,由桑弧编剧、石挥导演,严凤英扮演七仙女、王少舫扮演董永。七仙女与董永的爱情神话,涉及到天上人间情节展开的地理空间。如果是戏曲版《天仙配》,故事开展的地域必然只能在空间有限的舞台之上,然而戏曲电影《天仙配》,影片却从云雾缭绕的“天上”的亭台楼阁开展剧情,七仙女私自下凡,她一边唱一边“飞翔”,“霞光万丈祥云开,飘飘荡荡下凡来。神仙岁月我不爱,愿做鸳鸯比翼飞”,电影运用特技,让演员凭虚御风越过高山和湖泊,唱完也就到达了布景过的鲜花怒放、柳枝低垂、青松青翠的凡间。从舞台到银幕的改变中,石挥人

量运用电影特技,把民间传说中的浪漫环境视觉化,突破了戏剧表演中“墙”的禁锢。戏曲舞台上难以现实重现和逼真描述的相对自由的地理视域,在戏曲电影中得以局部体现。然而,戏曲电影中的地理文化,还是属于剧场式的被明显布置和有意安排的场景,难以到达电影故事片呈现的⑤谭铁志主编《演剧与影视舞台:

空间创意》,华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比较逼近自然环境的那种真实感。戏曲电影的身体场域,就处在舞台的纯粹虚拟与电影的努力真实的艺术夹缝之间,这是一种比较尴尬的地理空间。

戏曲的虚拟性质、演员的缓慢程式以及演出的悠长时段,使戏曲在青年受众中的影响力逐年下降,而对于戏曲进行纪录并创造的戏曲电影,徘徊在“虚”抑或“实”的艺术困境之中,它既想保存戏曲的历史特点,又想注入电影的工业化和现代感,这就使戏曲电影的发展处于摇摆和困惑之中,也许彻底解放戏曲演员的身体仪式,在纯粹的戏曲表演与自由的现代生活之间建立后现代的“混搭”关系,产生当下受众熟悉和喜爱的速度节奏和视觉效果,这也许是戏曲电影应该研究的发展方向。

(黄宝富,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张勇,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321004)

赏析中国歌剧的魅力

赏析中国歌剧的魅力 ——《木兰诗篇》的情景交响 财经系 12040300134 冼美彤 泰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或许语言不通,但是音乐的是无阻障的。作者通过无比巧妙的音乐创作,让旋律和故事本身融为一体,告诉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是喜是忧。一部优美的歌剧,她的音乐就是极具吸引力的,动听的旋律,让不懂歌剧的人,也能够体会到其中的美妙之处。因此创作者的功底越深厚,所写出的作品就像陈年的酒,年份越长越有醇香。 一、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 歌剧被称为“音乐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它集中了文学、戏剧、美术、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门类的表演形式,所以歌剧制作复杂、成本巨大,但它的表现力也最丰富。歌剧以它的艺术魅力引领着整个社会的审美趣味往更高层次提升。 歌剧是一门集诗歌、戏剧、声乐、器乐、舞蹈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一般认为,近代西洋歌剧产生于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的十六世纪末的意大利。在那之后,歌剧几个世纪里慢慢的变化、发展着,出现了无数精品佳作,如《阿依达》、《图兰朵》、《茶花女》、《魔笛》等歌剧,一直流传至今。歌剧便成为了音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洋歌剧自二十世纪初叶进入中国。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音乐工作者借鉴西洋歌剧开始了中国歌剧的探索之路。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与中国的戏曲艺术融合,中国歌剧在借鉴西洋歌剧艺术表现手段的同时,有机地融入了中国戏曲艺术的表演程式与中国民族音乐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现代的中国歌剧。如新秧歌剧《兄妹开荒》、《一朵红花》、《夫妻识字》等。到了40年代中期,民族风格歌剧《白毛女》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歌剧的创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开创了中国歌剧发展的新阶段。取材于长篇小说《红岩》的歌剧《江姐》是中国民族歌剧的丰碑之作。1964年后,歌剧《江姐》四次重排,在全国各地广泛上演,享誉国内外,其中《红梅赞》、《绣红旗》、《春蚕到死丝不断》、《五洲人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94 《血泪恩仇录》(黄梅戏)1991年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94 《血泪恩仇录》(黄梅戏)1991年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94《血泪恩仇录》(黄梅戏)1991年转载:老排长剧情根据传统戏《恩仇记》改编。古代江南小镇。卜府丫环菊香陪小姐巧珍到寺庙敬香还愿,遭到一伙歹徒的戏弄,与小姐失散。菊香寻找小姐时,意外与离散10年的情郎施子章相遇,并得知他将赴京赶考,菊香送走情郎又回到卜府。卜小姐那日被劫后,被公子王安邦冒死救下。不几日,王安邦携礼探望患病的卜父,遇雨住在卜小姐的绣楼,王公子对卜小姐十分爱慕,并将定情物金鸳鸯交给小姐。小姐敬慕王公子至诚善良,以身相许,不久便有了身孕。谁料这个王公子外表知书达理,实际却是专门玩弄女性的色狼,被他骗奸至死至疯的美貌女子竟有数人。卜小姐为自己的过失悔恨不已。重病在身的卜父一气之下丧了命。此时的施子章已金榜高中,他接全家和菊香赴京团聚。菊香与卜小姐情谊深长,她扶垂危的卜小姐赴京伸冤,但住店时又遇调戏住店女子的王安邦。王安邦置苦苦哀求的巧珍于不顾,善良柔弱的巧珍惨死在他的脚下。子章不忘恩德,为邓父庆寿,菊香闯寿堂诉说卜家惨死三命的冤情。没想到,王安邦竟是邓老伯之子、施子章的姐夫邓炳如。这时施子章的姐姐向兄弟求情,施子章表示难以私了。深感羞愧的邓父为留一世清白,毅然触柱身亡。菊香看到旋子章在批斩姐夫时犹豫不决,

她甘受责罚深夜击鼓,迫使未婚夫升堂审案。经过一番情感上的痛苦抉择,施子章力斩私情,秉公而断,终于将罪恶昭彰的邓炳如送上了断头台。 https://www.doczj.com/doc/1d8038307.html,/programs/view/BxTDwWhnQUA全剧98:00湖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编剧:谢文礼导演:李俊岩摄影:李俊岩美术:隋壮基副导演:姬鹏根据传统戏《恩仇记》改编血泪恩仇录(1991)演员表杨俊....菊香张辉....施子章余万能....邓炳如梅春景....卜珍阎宗义....邓父才志.... 卜父黄英....老家院《血泪恩仇录》演员介绍张辉,中国电影演员、导演。原名张守田。河北乐亭人。1945年入乐亭县抗日中学。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宣传队员、文工团演员。1951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文工团戏剧队演员。1952年就读于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表演专业。1953年毕业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55年入长春电影制片厂,历任演员、副导演、导演。曾在《董存瑞》、《战火中的青春》、《冰山上的来客》等影片中饰演角色。执导的故事片有《元帅与士兵》、《不该发生的故事》、《狼犬历险记》等。其中《不该发生的故事》于1984年获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第六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文化部1983年优秀故事片二等奖。黄梅戏痴杨俊 https://www.doczj.com/doc/1d8038307.html,/o/2008-10-21/060514604556s.shtml荆楚网消息(湖北日报)杨俊,国家一级演员,全国政协委员,

京剧与西方歌剧差异之比较

京剧与西方歌剧差异之比较 【摘要】中国京剧和西方歌剧作为一种戏剧艺术,都有着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东西方的历史、人文、的迥异,京剧与欧洲歌剧也必定存在很多差异,主要包括:写实与写意的区别,唱腔的不同;差异的产生是由于二者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二者诞生的社会制度造成的。 【关键词】京剧;西方歌剧;比较 中国京剧和西方歌剧作为一种戏剧艺术,都有着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东西方的历史、人文、的迥异,京剧与欧洲歌剧也必定存在很多差异。 一、写实与写意的区别 中国京剧运用虚拟的表演手法非常普遍,而西方歌剧始终追求逼真的表演效果。京剧,演员要表现一个喝酒的行为,他们手中最多有一个酒杯,而且其中不会有酒。如果要表现一个人物是以车代步,只要有几个画着轮子的旗子就足够了。如果人物要骑马,就拿一条马鞭。而西方歌剧则不然,它是对真实的再现生活或是剧本的原形要求十分严格。比如,表现喝酒的动作,一定会有酒的。对道具的要求也很具体,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中,要表现阳台就搭建了实景,理发师的手里也真的拿着刀具。中国戏曲不创造独立于人物之外的自然环境,它的自然环境存在于演员、唱、念、做、打的表演中,存在于舞台人物对它的态度和反映之中。戏曲人物的舞台动作如骑马、上楼、关门、开窗等,都有一套规范的动作符号,因此要求观众采取反观的审美方式,即运用表演者和欣赏者之间特有的交流方式来表演舞台的时空环境,这就是中国戏剧程序性特征的体现。中国戏剧程序性是中国戏剧特有的艺术语言,它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于生活,是将生活素材提炼、夸张、艺术加工后所表现出来的新的生活样式。戏曲的程式不限于身体运动,戏剧语言、角色行当、音乐唱腔、化妆服饰等也有自己的程式。西方歌剧展现给观众的则是个具体的实在的空间,舞台时空依据舞台物质的再现体现,将舞台装扮成生活中的实际空间来。 二、唱腔的区别 京剧的唱腔与西方歌剧的唱腔在方式上是有差异的。京剧采用的是“吟唱”体系。“吟唱”是指歌唱者所唱的歌调,大体上是一首具有某种程度灵活性的旋律音调,当它和不同的歌词,歌者相结合的时候,由于歌词、歌者、时间、地点、情景等因素的不同,可以即兴的加以装饰、变化、发展。在戏曲中,某一剧种的某一板式,某基调只有一个,但歌唱者运用吟唱方式,可以唱出一些完全不同的腔调来。. 西方歌剧采用的是“咏唱”体系. 咏唱是指歌唱者所唱的歌调,其旋律是和特定的歌词相匹配的,歌唱者在歌唱时,对歌曲的旋律是不能或基本上不能加以

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 1、学堂乐歌的形成与发展,主要代表人物和作品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变法维新思想的影响下,国内各地建立了很多新式学堂,这些学堂大多都设有乐歌课。乐歌课在当时来说,既新鲜又时髦,吸引了不少人为它选曲、写词、配曲,以及投身于乐歌教育工作。1905年以后,随着乐歌课的增多,乐歌活动的声势和范围越来越大,逐步形成了所谓“乐歌运动”,这时期大家所唱的歌,一般称为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的内容,大部分是反映当时中国先进分子要求学习欧美科学文明,实现富国强兵以抵御外侮等民主与爱国的思想。乐歌的旋律,大多采自欧美或日本现成的歌曲曲调,也有少量用中国传统乐曲填词的。 主要代表人物是沈心工(1870—1947)和李叔同(1880—1942)。学堂乐歌是中国新音乐的启蒙与开端,开创了近代国民音乐教育之先河。 2、萧友梅的代表作、贡献;。 萧友梅:广东中山县人,1901年去日本学习教育及钢琴并加入“同盟会”。1912年赴德学习音乐并获博士学位。他是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先驱、杰出的音乐教育家也是近代专业音乐创作的主要开拓者和主要作曲家,被称为中国现代音乐之父。代表作有声乐曲《问》、《南飞之雁语》、《“五四”纪念爱国歌》 3、青主、赵元任、黄自等的艺术歌曲、特点。 青主:原名廖尚果,著有《乐话》和《音乐通论》,是中国近代较早的音乐美学专著。出版《清歌集》和《音境》两部歌曲集,其中以《我住长江头》、《大江东去》最为有名。青主艺术歌曲的特点他尝试着运用欧洲的作曲技法,创作中国风格的艺术歌曲,在他的作品中,大都是自己创作并配钢琴伴奏,比较注重调性的布局和曲式结构的安排,注意艺术形式和人文精神内涵的融洽。彻底改变了学堂乐改那种“选曲填词”的方式,标志着我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已经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赵元任:著名语言学家,有"汉语言之父"之美称,也是我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作曲家,被称为中国的“舒伯特”。他的代表作有声乐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卖布谣》,合唱曲《海韵》等;他音乐创作的主要领域是歌曲创作,尤其是艺术歌曲和合唱曲。而他创作的歌曲,音乐形象鲜明、风格新颖、旋律优美流畅、富于抒情性,同时体现了他在音乐艺术和语言学领域的双重才华。被认为"他是我国最早敏锐地感到和声在色彩上的意义和最早懂得运用…调性感 情?的中国作曲家。" 黄自:黄自艺术歌曲是他全部创作中最具有艺术价值的部分之一。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无论从内容、题材和风格方面都独具艺术魅力,并代表了黄自音乐创作风格的典型特征。他的代表作有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独唱曲《玫瑰三怨》、《花非花》等。其艺术歌曲作品的创作构思,在内容的选择上多是采用中国古诗词或现代近体诗词作为歌曲歌词,在艺术表现上以其唯美、细腻的音乐线条展示诗词本身所蕴涵的意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黄自将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相结合,注重钢琴伴奏在歌曲中的展示和体现,使钢琴伴奏声部的音乐具有活跃、流畅的特点,丰富了钢琴的艺术表现力,真正使伴奏与旋律、诗词三者紧密融合在一起。

100部中国播放过的动画片

1 变形金刚变形金刚的第一代,无论制作还是剧情都是最完美的一代. 2 变形金刚--2010 变形金刚系列就是从这里开始走的下坡路,以后由日本改编的越来越不象话了. 3 变形金刚--头领战士还算不错的改编品,还能看出来变形金刚的老面孔. 4 变形金刚--隐者战士就是这里开始,日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扼杀了变形金刚... 5 变形金刚--胜利斗争合体的机甲,庞大的身躯,现在回忆起来,还有些高达的影子呢. 6 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完全3D CG效果,时间上的设定让人模糊不清,根据我的研究,好象是一代结束后,他们进入了时间隧道,回到一代故事发展以前的地球. 7 百变雄师相当抄袭变形金刚的动画片,不过感觉还不错. 8 绝对无敌--雷神王学校里面隐藏的巨大合体机器人,同一个又一个敌人战斗,真羡慕阿仁他们..可以明目张胆的翘课^_^ 9 六神合体呃...主角叫什么名字记不清了,反正是他为了抵抗外星同胞进攻地球而战斗,本来是攻打地球的武器机器人,被他用来当作正义使者.... 10 战神金刚(百兽王) 六个野兽合体的机器人,对抗着外星侵略者,唉...地球还真是多灾多难啊.. 11 星球大战又是....外星人...机器合体.......贫......... 12 灌蓝高手问题儿的球队,夸张的灌蓝,日本人啊,只有在动画中找回自信啊!? 13 机器猫小叮当我真的羡慕死野比....喂...你把机器猫送给我好不好?? 14 魔神英雄坛ワタル这是差生扬眉吐气的动画片啊!谁说的差生就一无是处?瓦塔诺就是最好的反证啊!"我是小救星!" (看不出来啊!这个居然是广井王子的作品啊!和樱花大战差太多啊!) 15 魔神坛斗士仁,义,礼,信,智传统美德也可以这样演义啊!日本人的想象力...真是了不得!...(如果让他们拍摄三字经,会不会也出现铠甲斗士呢?) 16 赛车手 SPEED 很速度的动画片啊...就是让人有一种偷工减料制作的感觉. 17 四驱小子玩具四驱车,热血少年,"冲啊!天皇巨星!!!" 18 蒙面斗士可以变成战斗形态的交通工具,还有正义的战士们,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邪恶的组织啊?! 19 猫怪迈克轻快搞笑的动物动画片,没有战争,没有敌人,完全是宠物和主人之间的故事啊!! 20 猫人--沃尔特猫咪变身啊!...沃尔特经常幻想着...要是猫人在的话...... 21 非凡的公主--希瑞 "赐予我力量吧!我是希瑞!!" 22 希曼阿多拉公主的皇兄(亚当).希瑞的哥哥------希曼 23 布雷斯塔警长鹰的眼睛,狼的耳朵,豹的速度,熊的力量!随便把哪个能力给我,我都知足了. 24 最后的恐龙--丹佛别说是莫顿.非资拜克,我也想要一只丹佛那样的恐龙啊!! 25 超能恐龙肉食龙和素食龙的现代战斗,不会是为了争夺食物吧? 26 特种部队 "看我们的!!"或许从这个动画片中,你能看见美国的影子呢!也许..真的有眼镜蛇这个组织呢!! 27 阿拉蕾天才博士和机器娃娃...我看这里面最白痴的应该是博士--则卷千兵卫才对! 28 七龙珠唉.....动画没有漫画一半好看!或许是没有买到完整版权吧. 29 巴巴爸爸各里各里各里~巴巴变~联邦德国好象就只有这一个动画片似的. 30 海底小精灵蓝精灵海底版...呵呵~~ 31 森林大帝手冢治虫的作品,我不想说什么啊........ 32 狮子王意大利的人,就会抄袭,没有电影版40%好看!!!(对了,意大利版TITANIC动画片你看了没有?)

《戏曲欣赏》资料

《戏曲欣赏》学习资料 一、中国传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一般指1898年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之前存在于中国音乐生活中的具有一定流传时间和民族特色的音乐,包括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 传统音乐是与新音乐、现代音乐相对而言的概念。 新音乐指20世纪初学堂乐歌产生以来,学习西方音乐创作技法创作的体现中国人思想情感的音乐,主要包括专业音乐作品和体现时代精神的革命音乐作品;现代音乐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习西方现代创作技法创作的音乐,主要包括活跃在国内外的华人音乐家创作的现代音乐作品。 二、戏曲艺术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音乐戏剧,是集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表演、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我国的戏曲与希腊的悲、喜剧和印度的梵剧并列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 戏曲以音乐为基本表现形式(声乐、器乐伴奏两部分)适应并体现戏剧性的要求,与戏剧表演密切配合。 三、戏曲音乐 继承集合了民间歌曲的抒情特征和说唱音乐的叙事特长。 (一)构成因素:声乐方面的唱腔和念白,器乐文武场面的伴奏和各种过场音乐,声乐居于主导地位。 1、戏曲唱腔大致分为三种类型:抒情性唱腔、叙事性唱腔、戏剧性唱腔(散板)。 2、戏曲乐队分为“文场”和“武场”两组,“文场”指管弦乐部分,“武场”指打击乐部分(包括唢呐),合称“文武场”,也叫“场面”。 (二)剧种与声腔: 1、剧种是根据产生、流行地区、民族特色、艺术特色等因素划分的戏曲种类。 2、声腔是指具有一定音乐特征的腔调,包括与其相关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如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明清以来流传最广泛的四大声腔)等。 一种声腔系统不止一个剧种,一个剧种也可以使用多种声腔系统。 (三)戏曲唱腔的结构形式:分为曲牌体和板腔体两类。 1、曲牌体又称曲牌联缀体或曲牌联套体。 2、板腔体又称板式变化体(包括调性、旋律、节奏、速度等方面的变化)。 四、昆曲艺术与昆曲音乐 (一)昆曲艺术 昆曲原称昆山腔,是元代后期产生的南戏四大声腔之一,明代由戏曲音乐家魏良辅进行

中国传统京剧与西方歌剧的比较

中国传统京剧与西方歌剧的比较 众所周知,中国的京剧被誉为“中国的歌剧”,英语名称也是“Beijing Opera”(北京歌剧)。中国的京剧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京剧与西方歌剧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我们先来听一小段传统京剧——《三岔口》。 虽然京剧广义上也属于歌剧,但以京剧艺术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艺术却与西方概念中的“歌剧”有着非常大的本质区别。首先,戏曲艺术并不是什么“歌剧”,甚至也不是“歌舞剧”,而是一种内涵非常丰富的综合性戏剧艺术。 下面有个很有意思的例子:西医讲究对每一种药品的“分析”——阿司匹林是治什么的、咖啡因是治什么的……哪个药是专治头疼的,哪个药又是专治胃痛的……而中医则讲究的是“辨证施治”,综合“调理”,头痛了可能给你的脚上扎一针就好了,如果你的“感冒”是由于身体虚弱而引起的,那么或许给你“补一补”而并不是“清热解毒”…… 这是东西方哲学思想上的根本不同之处。 在戏剧方面,情况也是这样的。西方把戏剧艺术给“分解”得细而又细,可以说是把“物质”都给分解成了“元素”:“歌剧”是运用“歌唱”来表现剧情的,那么它就没有“舞蹈”,也不能“说话”;“话剧”是用“话”来表现剧情的,那么它就要没完没了地“说”,像哈姆雷特的大段独白就是一个人在那里自说自话……话剧里几乎是从来不“唱”不“舞”的;“舞剧”是用“舞”来表现剧情的,那么它的一切戏剧内容就都要通过人体的律动——“舞蹈”的形式来反映。每一句话,每一个情感交流,每一点情节……都靠舞蹈表现之。绝对不能“唱”或“说”出来,甚至连一些静止的造型都属于舞剧中的忌讳。 下面我们给大家听一段全是“唱”的西方古典歌剧,看一段全是“舞”的舞剧。比较一下,大家是不是体会到了些什么? 中国戏曲则与之根本不同:戏曲艺术本身首先就是文学(语言艺术、诗歌、音韵……)、音乐(唱腔、伴奏……)、美术(服装、化妆……)与表演艺术的大综合体;而在表演艺术方面,它又是讲究唱、念、做、打的综合,即包括了歌唱、说话、表演动作和舞蹈、杂技等等方面的。因此,说戏曲是某种“歌剧”,拿戏曲艺术来与西方的“歌剧”作比较,这本身就有很大的不可比性。如果要比,似乎应该是拿戏曲艺术与西方的歌剧+话剧+舞剧+哑剧+清唱剧……综合地进行比较才合理。 其次,如果仅仅就戏曲的“唱”来与西方歌剧的“声乐”来进行一下比较的话,那也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根本不同的两个东西。 西方的声乐体系是按照演唱者的音域和演唱方法来划分成“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包括“戏剧女高音”和“花腔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的。这个区分是由歌剧的作曲家来给予区别的,一个小伙子可能是由一位男低音演员来主唱的,也可能是由一位男高音或男中音演员来主唱的;而一位老人却也同样可能是要么由男低音来唱、男中音来唱或男高音来唱……也就是说,一个剧中人的歌唱艺术风格,是由作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古代音乐简史 一.上古音乐(约前8000-约前2070) 中国音乐的历史,已知的大约已有8000-9000年的历史。 原始乐舞的内容 1、关于劳动生产。 2、以自然灾害作斗争或强健身体。 3、祭祀性乐舞。 二.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前11世纪—前211年) 夏:在我国历史上统治者都有用大型乐舞颂扬自己的功德的做法,这种形式始于夏代。 《大夏》是歌颂禹治水功绩的乐舞。 周:周代在礼乐制度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宫廷雅乐体系。周代音乐机构是大司乐。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王室的衰落,导致其礼乐制度“礼崩乐坏”。 《诗经》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编纂成书,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的。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作品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都因音乐得名。“风”是地方乐调,收录当时十五国的民歌;“雅”分大、小雅,多为贵族所作的乐章;“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楚国巫风盛行。《楚辞》中的《九歌》,其前身就是当时楚国各地包括沅湘一带的民间祭神的歌曲。《九歌》的音乐也就是所谓的“楚声”,有的歌词每隔一句的末尾用一个语助词,如“兮”、“思”之类,这就是楚地民歌的特色。 乐器 古琴是我国古老且富有民族特色的无码弹拨乐器。古琴有自己的记谱方法(简字谱),至少有1500多年的历史。古琴现存有150多部古琴谱,包含着3000多首琴曲流传下来。 1、《高山流水》

2、《广陵散》 三.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公元前221年-公元220) 秦汉乐府(前221-220) 乐府: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政权,创立了一系列国家制度。其中包括参照周朝采风制度首次设立的国家音乐机构“乐府”。到魏晋六朝时,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一变而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乐府作为音乐机构,其宗旨是收集、整理、加工民间音乐及管理宫廷音乐,这一点对后世的音乐及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音乐形式 乐府搜集的最有名的歌曲形式叫“相和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公元220-581) 三国魏晋南北时期是一个战乱频仍,民族融合的时代,其音乐的首要特点是中原音乐与周边各少数民族音乐的互相渗透。 3、《酒狂》 4、《梅花三弄》 四、隋唐时期的音乐(公元589-907) 音乐形式 唐代所出现的三种类型的音乐:雅乐、清乐、燕(宴)乐。 雅乐属于周秦古乐系统,与俗乐相对,用于郊庙祭享。 “清乐”即“清商乐”是从汉魏延续下来的前代音乐遗存。(主要是南朝民歌) 隋唐宫廷燕乐集中的反映了这一时期最高的音乐成就。 宫廷音乐 多部乐:隋、唐都把影响较大的外族音乐专门分部,至唐贞观时总共分为十部:燕乐、西凉乐、清商乐、高丽乐、天竺乐、安国乐、龟兹乐、文康乐、康国乐、疏勒乐。 民间俗乐

关于中国电影的100个第一

1.xx第一次放映电影是在 1896年8月11日,地点上海徐园“又一村”。 2.第一位放映电影的xx人是xxxx。 3.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定军山》,1905年由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 4.中国第一家正式电影院是由西班牙人雷玛斯1908年在上海建造的“虹口大戏院”。 5.中国第一个影片公司是1909年成立的亚细亚影片公司。 6.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1913年,由亚细亚影片公司出品、郑正秋编导的《难夫难妻》。 7.中国第一部运往海外放映的影片是《庄子试妻》(1913年)。 8.中国第一位女电影演员是严姗姗,她在《庄子试妻》中饰使女。 9.xx电影史上第一位导演是xx。 10.中国第一部风光片是19年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摄制的《西湖风景》。 11.第一个由中国人投资建设的电影制片机构是1917年在上海设立的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 12.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是1920年由中国影戏研究社出品的《阎瑞生》。 13.中国第一种电影刊物是1920年在上海出版的《影戏杂志》,陆洁、顾肯夫主办。 14.中国第一个电影学校是1922年明星影片公司创办的“明星影戏学校”。 15.中国第一次运用特技摄影的影片是《清虚梦》(1922年,商务印书馆摄制)。 16.中国第一部在艺术上较为成熟和完整的故事片是1923年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故事片《孤儿救祖记》。

17.中国第一本电影理论专著是《影戏学》(1924年由徐卓呆译著)。 18.中国第一部童话片是1925年民新公司出品的《飞行鞋》。 19.中国第一次公映美国有声电影《飞行将军》是1929年在夏令配克影戏院(今上海新华电影院)。 20.中国第一部正式发表的电影剧本是《申屠氏》,洪琛1925年创作。 21.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女电影编剧是濮舜卿,1925年创作《爱神的玩偶》。 22.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女电影导演是谢采真,1925年自导自演《孤雏悲声》。 23.中国第一部系列影片是1928年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火烧红莲寺》(18集)。 24.中国第一部动画片是万氏兄弟于1926年制作的《大闹画室》。 25.中国第一支电影歌曲是《野草闲花》(1930年)中的“寻兄词”(孙瑜词,孙成壁曲)。 26.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被选为电影皇后的影星是蝴蝶。 27.中国第一部蜡盘发音的有声片是《歌女红牡丹》(1931年);第一部片上发音的有声片是《歌场春色》(1931年);第一部配音歌 唱的有声片是《野草闲花》(1930年);第一部正规有声片是1934年应云卫导演的《桃李劫》。 28.中国第一部部分彩色影片是《啼笑因缘》(1932年)。 29.中国第一部在片上发音的电影音乐是《母性之光》(1932年联华影业公司出品,田汉编剧,聂耳作曲)。 30.中国第一部有声戏曲纪录片是天一公司录音的《四郎探母》(1933年)。

近现代中国歌剧的发展概况

近现代中国歌剧的发展概况 我国的歌剧可以说萌芽于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的儿童舞剧《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黎锦晖作曲),配乐剧《扬子江暴风雨》(聂耳作曲)它们都将歌曲与对白并重。四十年代初的《上海之歌》( 张昊作曲),《大地之歌》(钱仁康作曲),《秋子》(黄源洛作曲)等作品,在如何吸收西洋歌剧特色以探索中国歌剧创作的道路方面,起了先行作用。直到1942年以后,由延安秧歌剧发展而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歌剧《白毛女》(马可,瞿维等作曲)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歌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后来的歌剧创作有深刻的影响。为了与中国固有传统戏曲相区别,此种歌剧被称为新歌剧。到解放战争期间,又产生了不少新的歌剧创作,如《刘胡兰》(罗宗贤等作曲),赤叶河(梁寒光等作曲),《王秀鸾》(艾实惕等作曲)等。a{g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歌剧得到了新的发展,许多作品在继承《白毛女》的传统时,又吸收了地方戏曲的特点和西洋歌剧的一些有益经验,陆续涌现出《小二黑结婚》(马可作曲),《红霞》(张锐作曲),《洪湖赤卫队》(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江姐》(羊鸣等作曲),《草原之歌》(罗宗贤作曲),《阿依古丽》(石夫,乌斯满江作曲),《伤逝》(施光南作曲)等优秀作品。 中国歌剧的发展,自三十年代开始进入探索期,有多种体裁,多种题材的形式出现。 体裁方面,有歌舞剧、小调剧、音乐剧、秧歌剧、正歌剧等;题材方面多在民族英雄事迹、民间故事、抗战生活与精神等方面;形式上或就传统戏曲形式改造、将话剧与歌曲结合、或据民间曲调填词改编,总有作品近百部之多。 中国新歌剧的最初尝试 一九二七年阎述诗(1905-1963) 创作用民乐伴奏的舞台歌剧「高山流水」,阎述诗多才多艺,自已写剧本,自已谱曲,自导自演,还亲自参加灯光布景的设计制作,「高山流水」情景交融,再现了春秋时代的音乐盛况和善乐者辈出的高文明社会。 阎述诗继而又创作并演出「梦里桃花」及「疯人泪」、「孤岛钟声」、「忆江边」等歌剧。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大批爱国志士离开东北进入关内,阎述诗不惧艰险,在编演揭露日寇侵略罪行的歌剧「风雨之夜」后,离开东北入关。

36种电影戏剧模式

我相信所有学习剧本创作或是热爱电影戏剧的朋友们都会接触到关于情节模式的问题,在最初的创作技巧的学习中,也往往会接触到有关一些情节模式创作的基本技巧。 在18 世纪末期,那个时候电影艺术还没有出现,意大利戏剧家卡洛"柯齐提出了一种理论:世界上的一切戏剧剧情,都可以归纳为36种模式。据说这是在他查阅了从古希腊到当时的所有的戏剧作品而得出的结论,但时间久远,卡洛柯齐所谓的这36种剧情模式已经失传,没有人知道到底是什么。直到20世纪,法国戏剧家乔治" 普罗第再次试图还原这36种剧情模式,乔治"普罗第的36种剧情模式与卡洛"柯齐所说的36剧情模式想必不会相同,但他认为,“古今所有的戏剧剧情都不会超出这36种模式。”时至今日,普罗第由戏剧作品归纳出来的这36种剧情模式,依旧广为流传,特别是在电影界,尤其是如好莱坞的主流电影界被认为是电影编剧的必读教材。 在我国,戏剧家洪深先生最早向国人介绍了这36种剧情模式,并且深深的影响着我国的戏剧,电影艺术的发展。 我们先看看这所谓的36种剧情模式到底都有什么?(由于版本不同,每一种剧情模式后面所举出的例子会有出入,此处以陈晓玲老师的笔记为准。) 模式1、求告《淘金记》(1925)《关山飞渡》(1939)《星球大战》(1977) 模式2、援救《党同伐异》之“母与法”(1916) 模式3、复仇《伊万的童年》(1962) 模式4、骨肉间的报复《狮子王》(1994) 模式5、逋逃《筋疲力尽》(1959)《邦尼和克莱德》(1967)《天生杀手》(1994) 模式6、灾祸《鸟》(1963)《幼儿园》(1983)《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1983) 模式7、不幸《西鹤一代女》(1952)《活下去》(1952)《雁南飞》(1957)《早春二月》(1963)《稻草人》(1983)《末代皇帝》(1987)《芙蓉镇》(1987)《活着》(1994)《钢琴师》(2002)模式8、革命《战舰波将金号》(1925)《母亲》(1926)《农奴》(1963)《黄土地》(1984)模式9、壮举《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巴顿将军》(1970)《出租车司机》(1976)《红高粱》(1987) 模式10、绑劫《完美世界》(1993) 模式11、释迷《公民凯恩》(1941)《后窗》(1954)《放大》(1967)《对话》(1974)《现代启示录》(1979)《鸟人》(1984)《谁陷害了兔子罗杰》(1988) 模式12、取求《林家铺子》(1959)《去年在马里安巴德》(1961)《星探》(1995) 模式13、骨肉间的仇视《呼喊与细雨》(1972)《乱》(1985)《野战排》(1986) 模式14、骨肉间的争竞《高跟鞋》(1991) 模式15、奸杀《天国车站》(1984) 模式16、疯狂《幻觉》(1979) 模式17、鲁莽《飞越疯人院》(1975) 模式18、无意中恋爱的罪恶《小城之春》(1948)、《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1979) 模式19、无意中伤残骨肉《楢山节考》(1983) 模式21、为了骨肉而牺牲自己《神女》(1934)、《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克莱默夫妇》(1979)、《楢山节考》(1983) 模式22、为了情欲的冲动而不顾一切《魂断威尼斯》(1971)、《卡门》(1983)、《危险的交往》(1988) 模式23、必须牺牲所爱的人《要热爱人》(1973)

西方歌剧与中国戏曲的异同

西方歌剧与中国戏曲的异同 中国的戏曲与西方歌剧,是世界两大戏剧艺术体系的突出代表。作为综合艺术的戏剧,是多元文化的集中表现,是人们社会生活、文化传统及心理素质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积淀下来的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产物。因此,中国戏剧和西方歌剧具有各自鲜明的艺术特色及深厚的美学特征。 ◆中国戏曲的形成发展 中国的戏曲是古代的舞剧的继承和发展。中国最早的舞剧是葛天氏的《吕氏春秋·古乐篇》,这是一种集音乐、舞蹈、器乐为一体的艺术。南北朝时期,产生了民间歌舞戏和参军戏。如歌舞大戏《大面》、《踏谣娘》,如产生于东晋时期的参军戏在隋唐时期仍属于“散乐”的范畴,并十分流行。 从原始歌舞逐渐发展成以歌舞演故事,是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历经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几千年。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中国戏曲载歌载舞的艺术形式,是经过数百年的承续、发展,而成熟的渐变过程,因而中国戏曲根基深厚,艺术体系完善。 西方歌剧的形成与发展 西方歌剧发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因此意大利被赞誉为“欧洲歌剧的故乡”。意大利早期歌剧称为“音乐戏剧”,它是一种音乐、文学、戏剧、美术、舞蹈相结合的综合艺术体裁。它的诞生是巴罗克时期音乐艺术领域最伟大的一场革命。 ◆写意与写实方面 中国戏曲和西方歌剧对于美的艺术追求,都与各自的民族文化渊源和艺术观念息息相关。中国人认为“凡音之起,有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乐记》)。因而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是强调“以我观物”的美学准则。西方人则认为艺术应该“被物所没”,强调“以物现物”的重要哲学思想。中国的戏曲与诗、词、歌、赋有着渊源的关系,偏重“言志”抒情,西方歌剧导源于古希腊的史诗戏剧,偏重再现模仿。中国戏曲“写意”求美,西方歌剧“写实”求真。这两种不同的艺术美学观与音乐的创造方法密切相关。 ◆在艺术表现方面 1﹑舞美。在戏曲舞台上,除去“一桌二椅”和简单的道具外便没了多余的装置,戏剧情节全由演员的虚拟性动作表演而成。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所以,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 西方歌剧则是花资不匪,重视舞台设计、戏剧动作及道具服装写实的综合艺术。从而形成了一种力求在各个层面上都达到真实的审美取向。 2﹑演员表演方面的差异。 西方歌剧在表演上存在着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为代表的西方“体验派”表演风格和以布莱希特戏剧理论为代表的西方“表现派”表演风格。中国戏曲表演则是“形神兼备”的表演,它要求演员创作角色要先钻进去,认识角、理解角色﹑然后跳出来,正确分析,寻找与演员认识和理解相吻合的表现形式。中国戏曲表

最新中国音乐史试题 单选题

中国音乐史试题单选题 第1题 (1.0) 分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总结了“儒家音乐思想”的论著是 A、《乐记》 B、《乐论》 C、《声无哀乐论》 D、《梦溪笔谈》 第2题 (1.0) 分的音乐素材来自于京剧西皮过门的音调。 A、赵元任《海韵》 B、萧友梅《问》 C、黄自《春思曲》 D、赵元任《教我如何不想他》 第3题 (1.0) 分我国第一部清唱剧是。 A、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B、萧友梅的《新霓裳羽衣舞》 C、吕骥的《凤凰涅槃》 D、黄自的《长恨歌》 第4题 (1.0) 分黄源洛创作的歌剧遵循了西洋歌剧的创作程式,是中国新歌剧探索期的重 要代表作。 A、《荆轲》 B、《观音》 C、《秋子》 D、《白毛女》 第5题 (1.0) 分孔子观赏古乐舞后称赞它“尽善尽美”,这是古人最早提出的艺术评价准 则。 A、《大武》 B、《韶》 C、《咸池》 D、《云门》 第6题 (1.0) 分是东汉琴家阮籍的重要代表作品。

A、《胡笳十八拍》 B、《广陵散》 C、《幽兰》 D、《酒狂》 第7题 (1.0) 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在时期出现了巨大转折,市民音乐走向繁荣。 A、魏晋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第8题 (1.0) 分中国近代音乐史上被称为“学堂乐歌之父”的是。 A、黎锦辉 B、沈心工 C、李叔同 D、萧友梅 第9题 (1.0) 分秦汉时期兴起的是一种以吹管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 A、相和歌 B、鼓吹乐 C、清商乐 D、百戏 第10题 (1.0) 分用三分损益的方法,将“徵”音弦长三分而损之,得到音。 A、宫 B、商 C、角 D、羽 第11题 (1.0) 分近代较有影响的民间器乐社团中,古琴社以,最为著名。 A、今虞琴社 B、大同乐社 C、天韵社 D、国乐改进社 第12题 (1.0) 分西周礼乐机构春官中的最高乐官是。 A、瞽师 B、大师 C、大司乐 D、乐师 第13题 (1.0) 分近代传统音乐品种中的职业化程度最高。

2014年全球二十部你不可不知的动画电影

2014年全球二十部你不可不知的动画电影 2014年,在美国动画相对疲软的同时,亚洲的日本与中国市场继续活跃。在日本,不仅《哆啦A梦》《圣斗士星矢》纷纷首推CG剧场版,被誉为宫崎骏接班人的米林宏昌也有新作诞生。放眼国内,国产动画的产量也很可能只增不减。20部值得期待的全球动画电影,其中必然有值得你期待的作品。 2014年的全球动画电影市场比较平稳,在美国动画相对疲软的同时,亚洲的老牌动画强国日本与作为新兴市场崛起的中国,反而更为活跃。 今年,皮克斯将原计划今年推出的动画新作《恐龙当家》推迟到2015年上映,使得美国动画电影市场缺少了重要的一极,然而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却将携手漫威带来试水之作《超能陆战队》。而保持高

产的梦工厂今年将连发三部作品,其中将有备受期待的《驯龙高手2》。此外,蓝天工作室还将带来《里约大冒险2》,守望定格动画的莱卡工作室则将推出《拯救盒怪》。 欧洲市场今年也相对平淡,《幸福的艺术》等去年就在影展上崭露头角的作品纷纷登上大银幕,但总体来说,精彩的看点不多。 相比之下,亚洲的日本和中国反而是今年相对活跃的两个市场。众多日本电视动画纷纷推出剧场版,占据了日本动画电影的半壁江山,其中承载一代人记忆的《哆啦A梦》和《圣斗士星矢》将首度CG化,引发高度关注与热议。而在宫崎骏退休后,米林宏昌等一代吉卜力新人能否凭借新作顺利接班也值得关注。 中国在2013年就有29部动画电影上映,今年的情况很可能只增不减。越发活跃的国内动画电影市场,能否带动国产动画质的提升仍然有待观察。 在这里,我们照例为您推荐每年最值得关注的全球动画电影,今年共有20部作品入围我们的前瞻视野,从好莱坞到日本,从续集到翻新,从手绘到CG,其中必然有值得你期待的作品。 美国篇

中国歌剧的发展现状和未来

?18 ? 摘要:中国歌剧从无到有,已经有了百年的历史。新时期下,在文化多元化和市场化的形势下,要对中国歌剧进行现状的分析审视,总结出经验和教训,同时结合着自身的优势所在,在新的的时下,取得更好的发展,让中国的歌剧能够在世界乐坛上占有重要的低位。 关键词:中国歌剧;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发展策略 艺术之所以有国界和民族之分,就是因为各个国家和民族,其艺术创作,是有着各自艺术特色的。这种个性的特色,共同构成了世界艺术花园的多姿多彩。作为歌剧来说,一方面,歌剧是一门外来的艺术;另一方面,又跟中国戏剧艺术有着很多相似之处,这两个方面决定了歌剧在中国的发展,注定是一条不平凡的道路。一百年中,我们欣慰地看到这门艺术形式从无到有,从生根到发芽,从开花到结果。音乐工作者们创作出了大量的中国原创优秀歌剧;音乐表演者们用他们各自扎实的演唱和表演功力,塑造出了一个个令人难忘的歌剧人物形象,而音乐教育者们则默默奉献着,培养出了大量的中国歌剧表演人才,可以说,中国歌剧,已经形成了从创作到表演,到人才培养的较为完善的体系。但是毕竟,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时代,有别于之前任何一个时代,较之以往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歌剧研究者最先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如何在新时期下让中国歌剧再迎来一次辉煌,成为了一个热议的话题。大部分专家和学者,都能对此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即充分正视中国歌剧发展的现状,分析出新时期新环境下发展的优势之所在,然后扬长避短,鼓足干劲,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让中国的歌剧,不但能够满足本民族人们群众的欣赏需要,还能够在世界舞台上获得广泛的影响。 一、中国歌剧的发展现状 1.创作理念方面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歌剧创作虽然在创作数量上有了较大规模的增长,但是众多作品中,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并不多,更不用说在世界的舞台上看到中国歌剧的身影了。究其原因,创作者的创作观念,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或者说,没有将创作的重点放在“中国”二字上。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院长金曼曾经表示,要想出精品,出能够叫响世界乐坛的作品,就要创作出“中国歌剧”,具体说来,就是要有中国的题材、中国的创作手法、中国的文化精神、中国的情感表达和中国的音乐灵魂。在各种文化交融日渐繁荣的今天,一些创作者似乎在创作中迷失了方向。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的创作环境相对封闭,却创作出了很多经典的作品,而今有了一个开放的新环境,很多创作者却在多种选择中迷失了自我,不知道该作何选择,致使创作出来作品民族性尽失。对于此,无论是普通的歌剧欣赏者还是歌剧工作者,都是难以接受的。 2.大众审美取向方面 从中国歌剧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出,凡是获得巨大成功的作品,都是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深入现实生活,和人们群众审美水平相一致的作品。拿一些经典的歌剧来说,歌剧的故事本身都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影响,他们也愿意看到用歌剧来展现这个故事,将会是怎样的艺术效果。从审美心理的角度来说,他们愿意主动地在歌剧版本中寻找到一种新的审美认同。这也是当时这些经典歌剧大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但是今天的歌剧创作在大众化的审美倾向方面,却有了很大的缺失。一方面,创作者们在创作中,过于追求歌剧的外在效应,力求推陈出新,本意是好的,但是却不自觉地拉远了与观众的距离;另一方面,则是对一些专业创作手法的运用不当,一个突出的特点就在于,歌剧在冲突最激烈、最关键的时候,音乐的创作却很单薄,致使歌剧整体的观赏性大大下降,也就与大众的审美情趣发生了偏差。 3.市场营销方面 歌剧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观众,没有了观众,歌剧也就成为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特别是在文化市场化的今天,要想让歌剧的发展,走上一个良性发展的道路,市场的培养和营销是一个关键的环节。从歌剧创作者的角度来说,随着人们价值观的逐渐改变,很多创作者创作目的有了很大变化,创作不是为了歌剧本身能够满足人们群众的文化审美需要,而是掺杂了太多了名利因素。这种心态下创作出来的作品,只能是离生活和观众越来越远。而没有好的作品,或者创作出来的作品观众们都不知道,或者不喜欢看,就不能够获得经济效益;没有经济效益,各种创作和排演之处就捉襟见肘,也就谈不上市场宣传和推广,使得中国歌剧陷入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 二、中国歌剧未来发展的优势分析 从中国歌剧发展的现状发展来看,尽管形式不容乐观,也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中国歌剧的发展方向、发展态度还是好的,而且作为中国歌剧的发展来说,还有着自己多不具有的很多优势之所在,这给中国歌剧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有利的条件,也更坚定了我们的发展信心。 1.创作理念的优势 通过对于一些经典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各种创作理念的融合是我们创作的优势之一,前文中所提到的创作理念方面的问题,不是说我们不具备这种优势,而是没有将这种优势用一种合适的方式表现出来。一方面,歌剧本身是一门外来的艺术,百年的发展中,我们的前辈们给我们留下了相当丰富的创作融合性的经验;另一方面,当今中国对外文化的交流,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开放阶段,给创作者提供了开放的环境和平台,让创作者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 中国歌剧的发展现状和未来 唐慧霞 戏剧

曲电影大全 经典戏曲电影版详细介绍

曲电影大全经典戏曲电影版详细介绍1 黄梅戏《春香闹学》电影版 43 锡剧电影《孟丽君》1 44 锡剧电影《孟丽君》2 45 锡剧电影《孟丽君》3 46 锡剧电影《孟丽君》4 54 黄梅戏红楼梦A 55 黄梅戏红楼梦B 56 双凤奇缘1(黄梅戏电影) 57 双凤奇缘2(黄梅戏电影) 58 双凤奇缘3(黄梅戏电影) 59 黔剧电影《秦娘美》 60 沙家浜之智斗1973年版(红线女) 61 京剧杨门女将王晶华杨秋玲梁幼莲京剧电影艺术片 62 越剧老电影-云中落绣鞋1 63 越剧老电影-云中落绣鞋2 64 晋剧老电影《打金枝》上 65 晋剧老电影《打金枝》(下) 66 越剧老电影:卖婆记 67 锡剧电影-珍珠塔-上 68 锡剧电影-珍珠塔-下

69 (老电影)[黄梅戏]天仙配-严凤英 70 奇袭白虎团(上) 71 奇袭白虎团(下) 72 香港邵氏公司:黄梅调电影-花木兰 73 香港邵氏:女巡按1967 74 京剧节振国上 75 京剧节振国(下) 76 京剧:苗岭风雷A01 77 京剧:苗岭风雷B02 78 京剧:苗岭风雷A02 79 京剧:苗岭风雷A03 80 黄梅戏《龙女》马兰黄新德主演. 81 越剧电影《碧玉簪》全1962年 82 越剧电影【盘夫索夫】金彩凤毕春芳[全剧] 83 越剧《王老虎抢亲》1 84 越剧《王老虎抢亲》2 85 越剧电影【王老虎抢亲】 86 越剧电影【金枝玉叶】丁赛君夏梦 87 豫剧电影《武当仙袍》上 88 豫剧电影《武当仙袍》下 89 豫剧《武当仙袍》-下 90 豫剧《杨乃五与小白菜》-上

91 豫剧《杨乃五与小白菜》-下 92 晋剧《金水桥》(全剧)郭兰英马玉楼梁小云冀萍演唱 93 电影河北老调《忠烈千秋》 94 白蛇传京剧电影张火丁宋小川徐畅 95 潮剧wxb-苏六娘{全剧}电影版 96 潮剧wxb-荔镜记{全剧}电影版 97 潮剧wxb-三家福{全剧}香港版 98 秦腔电影(火焰驹)全本 99 潮剧【荔镜记】戏曲艺术片 100 潮剧【张春郎】戏曲故事片 101 潮剧【刘明珠】戏曲故事片 102 秦腔电影《屠夫状元》上 103 秦腔电影《屠夫状元》下 104 川剧【变脸】舞台艺术片 105 老电影沪剧【罗汉钱】(上) 106 老电影沪剧[罗汉钱] (下) 107 老调【潘杨松】电影戏曲艺术片 108 眉户电影《屠夫状元》- 1 109 眉户电影《屠夫状元》2 110 眉户电影《屠夫状元》3 111 评剧电影《小姑贤》 112 评剧电影《丝线姻缘》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