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戏曲电影的影像表达和发展

中国戏曲电影的影像表达和发展

中国戏曲电影的影像表达和发展
中国戏曲电影的影像表达和发展

一、中国戏曲电影及其发展

(一)戏曲电影

从概念上来看“戏曲电影是中国电影特有的类型之一,专以中国戏曲表演为拍摄对象,倾力于展示中国独特的戏曲艺术的魅力、记录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大师的艺术成就和优秀的中国戏曲剧目、弘扬中国悠久的民族戏曲传统。”1顾名思义,在戏曲电影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中,“戏曲”和“电影”是内容与载体的关系。戏曲的经典桥段和剧目以电影形式得以广泛流传,而这种特殊电影的制作和拍摄又以记录戏曲表演、弘扬戏曲艺术为目的。戏曲艺术能够在戏曲电影中得以基本完整的展现。戏曲文本并没有因为与电影的合作遭到破坏,而是转变成包含着丰富的戏曲本体内容的电影文本呈现在观众面前。正因如此,戏曲电影的主要观众往往是戏迷,他们观看戏曲电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看戏,看名家名角的精彩表演。这一事实也从观众解读文本的角度说明了戏曲电影的双文本性质:由于不能亲临剧院,观众必须通过读解电影文本才能达到看戏听戏的目的,因而在观看戏曲电影的过程中,观众对电影文本和戏曲文本的阅读是同时进行的。

(二)中国戏曲电影在新时代前的发展历程

1.建国之初的“角儿”的时代

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艺术发展的新纪元。在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的指引下,十七年中国电影和传统戏曲一样,迎来大发展。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样强调传统继承和发展的文化语境下,十七年戏曲电影作为中国民族电影的重要形态,形成了自己较为完整的类型风格和特征,在创作实践上获得繁荣发展。这时,戏曲电影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态,也开始受到广泛的学术关注,形成较为完整、系统的美学主张和理论表达。尽管此时,人们对其美学特征的表述立场还不统一,在对电影和戏曲相结合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的处理尺度上也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戏曲电影观念是以戏为主的,是充分尊重戏曲艺术传统表现规律的。

以崔嵬、应云为、率范、桑弧等为代表的老一代艺术家,怀着对传统戏曲无比深沉的情感,用胶片这样一种年轻的媒介形式对戏曲进行呈现和表达,仿佛手捧着棱角分明的宝石,小心翼翼地装进金属盒子中一般。尽管这些老导演们总在为两者的摩擦唏嘘感叹,但他们在实践中大胆摸索,勇于实践,与戏曲表演大师一起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后来的戏曲电影创作和发展确立了艺术的规范,积累了宝贵经验。

2.文革时期的影戏协奏时代

1邵雯艳.华语电影与中国戏曲[D].苏州大学,2010.

五六十年代伴随着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当“艺术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成为中国文艺界最高准则。戏曲电影被整改为政治斗争的有力工具,“样板戏”电影成了革命文艺巅峰之作,举国推崇。这个时候,戏曲中的生活气息以及故事中精彩灵动的传奇色彩被抹灭,走向了一种极端化形式表现。但与此同时,褪去被政治附加的沉重外壳,“样板戏”电影作为特定时期的戏曲电影形态,却第一次真正成为传统艺术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典范,充分发挥了戏曲和电影的各种艺术特质,“将戏曲艺术的教化功能、歌舞形式和电影艺术的镜头表现、传播优势发挥、改造至极致状态,使它们成为令“样板戏”电影能够完成传播意识形态任务的四大要素。这四个方面紧密结合,缺一不可,帮助样板戏电影成为一种为政治服务的,具有快速传播能力的,精彩好看的文艺样式。”2戏曲电影的发展紧随时代的发展而产生新的影像变化。

二、新时期的繁荣发展趋势

随着改革开放后西方电影元素的注入,新的戏曲电影创作又在题材丰富和艺术形式创新上获得新的变化和应用形式。

(一)镜头随着节奏感注入新的活力

电影镜头本身有着非常丰富的表意能力,可以通过景别的选择、镜头自身的运动以及机位角度等传递不同的信息,发挥象征和隐喻的作用。在戏曲电影的创作中,电影镜头语言通过自身独特的魅力为戏曲表现注入新的活力。在以往的创作中,导演们在运用和把握镜头语言方面做出积极的探索,新时期戏曲电影工作者首先继承了这些成果。

比如,镜头在戏曲电影中的最初运用主要表现在改变观众的观赏距离和角度方面。戏的舞台和观众席位置相对固定,因而观众也自始至终拥有同样的视野。虽然演员的一招一式都尽收眼底,但难免会存在视线的死角。而电影镜头则可以通过不的选择来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是小景别的使用,在部分场景中能够更加清晰地展示演员表情的做工,能够更好地记录和呈现艺术家的表演技艺。新时期戏曲电影作品也沿袭了这种使用镜头的方法,《杨三姐告状》中,“哭灵”一场,中近景将赵丽蓉和谷文月两位演员声情并茂的演出记录了下来,表现了她们失去亲人的痛苦心情,使观众紧跟人物的情绪,而不仅仅是从唱腔唱词中接受信息。

再比如,传统戏曲剧情推进和情感的表达全部由演员来完成,而电影善于运用视听手段渲染气氛、借助环境空间以景生情,特别表现在空镜头的使用上。《铁弓缘》匡忠被发配边关,陈秀贺除掉石伦连夜逃亡时,伴随演员“母女们走慌忙阳关路上”的唱例,一个空镜头展现了暮色将近、荒山野外,天地一片苍茫,凄

2崔明明.论新中国戏曲电影观念的演变[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

冷空矿,依稀可见远处的荒草和树林。交代环境背景,也一下子将人带进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孤寂无助。紧接着第二个摇镜头己经是夜黑风高,表明母女二人连夜赶路,风餐露宿的境遇,在演员出场前,就使观众就对人物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充分交代了人物的困境。成功的戏曲电影善于寓景于情,通过环境烘托来帮助完成叙事交代。

(二)程式简化而更贴近观众

电影视听语言以摄影术和放映术为基础,能够高度还原物质世界的原貌。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戏曲艺术的程式性语言,还是电影艺术的视听语言,都作为成熟完整的符号系统存在,都能够独立地表意,完成叙事的任务。因此,在戏曲与电影结合后,戏曲电影作为独立的文本,将二者的符号系统重叠合一,共同作用。这就意味着,观众要完成信号接收和反馈的过程,必须能够灵活地转换于两种解码方式之间。长期的戏曲观赏经验与电影在人们生活中的迅速普及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础,但是,电影和戏曲同时对故事情节进行编码传输的动作是否发生重复甚至是冲突,成为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在过去以戏为主的时代,电影是需要对戏曲妥协让步的,在文革时期“样板戏”的制作中,两种语言系统各显身手。对思想内容反复强调或许正符合意识形态宣扬的要求,也不会显得太过突兀。但是,在以叙事为最高标准和要求的“新时期”,信息的重叠传递必然会影响观众对剧情的欣赏,甚至造成解码过程的错乱,引发理解上的闲扰。因此,在视听语言更多地发挥作用的同吋,戏曲电影中的程式性必然相应减弱。

戏曲程式是因为演出形式所限而形成的:在同定时间、空间内交代复杂的情节,台上台下也存在着明显的界限。这些都决定了观众看戏的心情:那些浓墨重彩勾勒出的脸都是“戏”里的人,那些才子佳人、好汉和奸臣的故事也都是“戏”文里编出来的。观众心里的“戏”是传说,是平淡生活之外的想象,“戏”里的世界是遥远的,被猜想出来的样子。电影与戏曲不同,灯光一暗,观众便会很快“入戏”,会暂吋忘了自己存在的世界,而跟随主人公走进银幕中去。银幕中的世界与生活那样相似,难辨真伪。这时候,观众与这个世界是零距离的。“新时期”戏曲电影作为讲述故事的精彩方式,在提出更多地以剧情吸引观众的要求后,淡化了戏曲程式坚守的部分原则,将这部分信息传递的工作交给了电影。观众在忘情观影的同时,发觉戏曲中那个原本遥远的油彩世界已悄然由远及近。

技术性的表演是观众看戏审美目标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在戏曲演员体验的部分,观众感动于剧情,在技艺展现的部分,观众的理智回到剧场,以带有理性评判的立场给予演员掌声、喝彩。看戏的人跟演戏的人保持若一致,共同游离在情感灌注和理性评价之中。因此,技艺的展现是属于戏曲程式主要的部分。对人物内心情感的充分表现,在叙事过程中起到必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电影需要尊重、保留和全面突出的。

三、戏曲电影的影像表达创新发展趋势

(一)虚实结合的美术设计

戏曲电影的美术设计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处理不当就会暴露电影和戏曲两种美学之间写实和写意的冲突。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主要有两种代表性做法:“一类是舞台纪录片,一类是实景拍摄。”3在戏曲和电影的合作中,这种迁就一方的做法必然会导致另一方做出牵强的退让。尽管艺术家们做出了许多努力,但电影和戏曲却从未在空间问题上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法,让彼此都能够保持属于自己独立艺术特性的姿态。郑大圣导演、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和关栋天主演的《廉吏于成龙》以其独树一帜的创新手法提供了摄影机前表演和环境相结合的新方法。

影片美术师将自己的设计称为“半景”,所谓“半”,是相对于实景设计而言的。它并不像普通故事片场景那样体现生活环境,也并没有满足于对舞台进行银幕化改造,而是为故事本身创造了一个虚中有实,虚实相生的空间世界。给演员留有充分的表演空问,这是适应戏曲艺术特性的虚的一面。同时,摄影棚内搭建的很多场景是具有空间方位感的,而并非像舞台那样简率地展示平面,这是适应电影表现手段的非常突出的创新手段。“我国戏曲,它也像国画一样,只强调神情,不大强调透视关系,它的透视是摆在后台看不见的马门之内的。”4因此,“戏曲的表演,也是要求广阔的空间,即是向舞台的左右伸张。”5

《野猪林》中,经常可以看到镜头与戏曲的巧妙结合的例子。例如陆谦禀报林冲未死的消息一段,用了这三个镜头表现:一,全景。厅堂中,高俅端坐,训斥下人。陆谦急匆匆赶来,禀告林冲在野猪林中被鲁智深所救,已到沧州。高俅侧身倾听。二,近景。高俅又惊又怒,急促的鼓板声中,他“啊”地一声长叫。然后惊喊:“怎么林冲,他、他、他、不曾死么?”三,中景。高俅望向陆谦,陆谦低头。从全景切到近景,在配乐的背景之中,高俅紧张的心态,也调动了节奏的张力。随后,在高俅念白“死”一字时,随着其尾音的拖长,镜头协调地往后拉,镜头运动和谐地体现出念白的韵律感。随着高俅望向陆谦,镜头后拉至中景,画面同时出现陆谦垂头之样。这三个镜头的运用,既毫无拖泥带水之嫌,又有恰到好处体现戏曲本身节奏之妙。

在《廉吏于成龙》中,为更好地利用三围展现的立体空间环境,戏曲表演艺术家也调整了传统的演出方式以更好地适应电影语言手段。例如,演员出场位置和场面调度充分利用景深。然而,带有立体方位感的空间环境会不会打观众“看

3张丽君.论中国电影中的戏曲元素[D].山西师范大学,2013.

4张宇.戏曲电影发展流变探究[D].山西大学,2007.

5张宇.戏曲电影发展流变探究[D].山西大学,2007.

戏”的感觉。需要提到的是,摄影机的运动在此被运用得恰到好处,木制牢墙等前景的使用,不仅因其造型的透视功能没有打扰演员身段的展现,同时也大胆地宣告了镜头前第四堵墙的存在,完成了由舞台到完整空间的巧妙转换。

“虚实结合”还表现在影片一头一尾:实景、虚景、再实景,连接生活和和舞台,同时也标志了这出新编历史剧目“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6的现实意义。本片的主演尚长荣先生,为了更好地配合镜头表现,在表演方式上下了很多功夫。“他的演出精准、生动,是舞台的,也是镜头的。既保持着举手投足间传统京剧的细节和风韵,又在演出中加入了体验派的经验,使表情细腻动人。”7我们从人物造型上也看到类似的努力,这些都体现出艺术家为戏曲电影创作而贡献的智慧和力里。

(二)多样变换的镜头效果

叙事电影有个突出的特点,这就是在一个封闭的幽暗的电影观看场所,使观众同时拥有多重空间现实。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观众身处现实空间,却同时能够产生进入其他空间的真实感觉。如果我们把实际所处的电影院称作一度空间,那么银幕内所展现的那个世界便成为二度空间。观众或许会在二度空间之内跟随镜头进入二度、四度空间,但那些都是对二度空间所作出的交代和解释,是叙事过程信息链条缺口的弥合。戏曲和电影都属于再现性叙事艺术,可以共同分享叙事元素,使双文本重合而形成新的戏曲电影文本。20世纪二、四十年代以来,戏曲电影同时也作为一种特别的叙事电影而存在。尽管镜头由剧院或舞台全景慢慢推进的开场方式已经成为当时戏曲电影的一种标识,但就影片整体看来,仍旧是符合叙事电影二度空间的展示方式的。由于戏曲故事单一线索的讲述方式,戏曲电影之中的时空线条较以普通故事片显得更加清晰,极少出现多重空间并置的复杂叙事。

由于电影技术限制,再加上当时的摄影师操作机器不太熟练,导致镜头不够流畅,使原本因为影片长度和叙事容量所限而无奈形成的第二空间又被加重了轮廓。《定军山》、《廉吏于成龙》所凸显出的共同特点正符合了戏曲艺术的间离特性。在戏曲表演中,“不隐蔽舞台作为表演场所”8演员不时地跳出角色与观众直接对话等做法,都“使观众确信,他现在是在剧院里。”9

电影《五女拜寿》便是挣脱舞台剧构架,它成功地从舞台时空过渡到电影时空,把原舞台剧的七个场景按情节的逻辑扩展到二十五个镜头,把原舞台剧所有冲突在白天完成按动作的需要拉长到白昼黑夜、黎明黄昏。它用电影镜头来制造

6郭艳霞.当代河南戏曲电影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

7郭艳霞.当代河南戏曲电影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

8张丽君.论中国电影中的戏曲元素[D].山西师范大学,2013.

9张丽君.论中国电影中的戏曲元素[D].山西师范大学,2013.

冲突,例如,“针线夜读”这场戏的电影化便非常精彩。舞台上该场戏只是在门内外完成,塑造三春夫妇明礼仪、怀大志,丫环翠云心地善良、心存正义以及二姐一行的势利狭隘。而电影上则先用远景、近景和喜气洋洋的音乐,描绘一番天香楼上大宴宾朋的喜气景象;然后用大姐的视线交待了三春夫妇却被安排到厨房进膳的冷遇;紧接着,在明月行云的画面衬托之下,镜头逐渐拉近,以全景描绘青棚厢房窗内三春夫妇针线夜读的情景;然后,画面又出现了高楼窗内欢乐摇曳的宾朋身影,同时,随着几个丫环的主观视线,翠云端着茶水走进厢房,也为后来丫环争吵埋下伏笔。至此,故事虽未到高潮,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却已看尽,同时也造成了矛盾冲突靠近时一种愈益增长的紧张。

郑大圣在一次访问中谈道:“我需要一个很直接的视觉语言,可以传达这个意思。琴声、琴师的演绎,替于成龙袒露、抒发、宣泄了他内心的心灵吟唱。我觉得这是京剧艺术当中特别独具魅力的一点。就是琴声与歌唱者与演员共同在塑造一个角色。这个一直在京剧传统里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10我们可以看山,郑大圣拍电影并不是讲个清官的故事而己,而是真正想在银幕上表现一出好看的京戏。作品中呈现出的间离效果是他呼唤观众将注意力由剧情向演员和表演转移的结果。

(三)数字手段的创新运用

“数字技术作为电影视觉效果制作的一种手段正处于鼎盛时期。今天,当好莱坞以使用计算机制作的数以百万计复杂数字场景作为影片特色进行宣传时,几乎当今之作的每一部影片都或多或少包含若通过计算机制作的某种数字视觉效果。”11戏曲电影也在这样的潮流背景下尝试使用数字手段。这主要表现在舞台背景制作和情感、情绪的视觉化渲染两方面。

戏曲电影中数字技术的运用呈现出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结合的特点。如西方乐器、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的加入,再如光影形式创造叙亊能力或帮助意象表达;剪辑在戏曲段落内部带来的节奏性变化、布景方面具有现代精神的美术元素的利用和展现,无一不体现若创作者对戏曲的态度,一种对传统戏曲审视、消化、解释、表达的动作。

在昆剧电影《牡丹亭》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这部作品想尽力做到忠实于舞台表演。它基本运用固定机位,水平横移;每个镜头中人物的调度,都追求舞台的平面处理,制造了一种强烈的舞台感。我们可以说,这部作品确实把张继青的精湛技艺摄录了下来,这一点无疑也是功劳极大。但是,它虽然深肖原剧,却显得毫无生气。相比而言,昆剧电影《游园惊梦》显得成功得多。它不仅仅是把梅

10丁雅琳.从代际导演看中国电影的戏曲情结[D].山西师范大学,2013.

11张舒爽.传统戏曲与中国电影关系探究[D].山西大学,2013.

兰芳、俞振飞、言慧珠、华传浩等名家的表演移植到银幕上,而且把原剧《牡丹亭》的精神和昆曲的韵味,通过多种镜头的表现和长短焦交替切换的手法,在银幕上展现出来其艺术性。

通过对以上作品中呈现的创新手法的分析和总结,我们不难发现:面对戏曲,电影不再因手足无措而盲从,也不再生硬地求同。它充分发挥视觉语言适合表达意境的优势对戏曲进行表现,因而能够生成一种和谐之美。另一方面,戏曲也一再强调陈规,而进行自我调整甚至是单纯的重组,将那些能够展现戏曲表演艺术魅力的精华段落集中、紧凑地表现出来,省略了不必要的过场。

我们应该承认的是,戏曲创作的萧条的确使得人们对戏曲艺术产生了生疏的感觉。新一代的戏曲电影创作者在熟悉和掌握戏曲艺术规律方而与老艺术家有若明显的差距。面对这样的状况,他们选择以自己的目光来审视、分析并欣赏戏曲。从方法上来看,他们或许真正做到了田汉的主张,即“这种创作必须是电影艺术对于旧戏的一种新的解释。”12或许今天的解释和以往不同,但这表现出热切的关注,是传统艺术在传承,也是戏曲电影这个传统片种在今天获得的发展。

四、新时代的戏曲电影的发展建议

在这里,还需要说明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对戏曲电影观念演变轨迹的考察不应停留在艺术文本内部,这是一个文化环境和政治环境综合作用的复杂现象。首先,戏曲电影观念在某一历史时期所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并不能作为处理这一时期所有创作的标本。它仅说明戏曲电影观念的主流趋向及变化动势。事实上,“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成熟的电影创作手法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认知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成为不同创作者进行戏曲电影创作时共问奉行的法则或规定”13,它是被各吋期创作者所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也是贯穿各时期戏曲电影作品之中的。通过这样的梳理和总结,我们或许能够找到影响戏曲电影创作的关键所在,并结合当下形势为以后的发展方向做一些思考。

(一)更加反映社会现实

戏曲电影的社会功能也许可以列出许多种来,但主要是两种:一是可以娱乐观众;是在娱乐的同时又可以使观众得到某种教育。人类社会之所以需要戏剧,都离不开这两大功能。戏曲电影作为以承载、发扬、提升戏曲艺术为目标的文艺样式,自然同样秉承着“娱人”、“娱神”的诉求,在当代也并不例外。从戏曲电影的发展历史来看,每一次创作的高潮都离不开对剧目、剧本的重新整理,唯有将艺术与生活紧密联系,注重题材与社会生活的呼应关系,才能广泛地唤起民众

12吴平平.戏曲电影艺术论[D].东南大学,2006.

13陈莹.论戏曲电影的概念、分类、分期与艺术思维突破[D].兰州大学,2007.

关注,促进艺术的繁荣发展。戏曲剧目古装题材居多,对传统戏曲进行改编或是专门为新的戏曲电影制作创作剧本,成为重振戏曲电影艺术工作的首要环节。传统经典剧目的再现是广大戏曲爱好荞的心愿,但作为年轻一代的创作者,倚靠在前人创造的成果之上是远远不够的,不能适应戏曲电影发展的需求。

(二)注重电影和戏曲结合

充分尊重戏曲和电影的艺术表现规律,这些都是前人总结的经验,这在当下的戏曲电影创作中同样适用。戏曲电影的发展和进步需要改革,但不能盲目地迎合部分观众,为求得短暂回报以投机心理拍摄戏曲电影。近年来,为了增强可操作性,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戏曲电影的变形产品。影片大量取消了演义表演的程式性动作,完全采用实景拍摄,除去几段相对集中的唱腔,戏肋的存在感几近消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电影观众对戏曲艺术的疏远和淡漠,使得创作者忽视了对于作品中戏曲艺术价值的体现。第二,则是创作团队本身并不具备良好的戏曲文化素养,对戏曲的理解是片面的、模糊的、不准确的。戏曲退化为以唱腔为代表的简单符号,这实在令人惋惜。当然,时代改变,人们的审美要求也有所提高,我们应该及时调整陈旧的观念,使戏曲电影能够顺应市场的要求。比如改变戏曲演员队伍老龄化的现状,培养年轻的双栖明星;注重戏曲电影的包装,使戏曲电影适应商业市场需求等等。

(三)培养专门的创作团队

戏曲电影诞生于戏曲艺术的繁盛时代,这使得几代戏曲电影导演都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在对传统文化和中国民族美学规律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他们为中国电影贡献出精彩好看的作品。新世纪以来,年轻的电影人更多地接触西方电影语言,在他们的心目中,戏曲早已经成为只在电视晚会中才会亮相的保留节目。戏曲电影的发展需要一批热爱戏曲的年轻人出现,唯有进行专门、专业的教育培养才能实现。这样,戏曲电影的创作才能够后继有人。

总结

中国的戏曲电影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丰富的发展过程,在这过程当中我国的戏曲电影不断实现自我改善自我突破,与时代相结合,一次又一次的飞跃。本文

主要针对新时代中国戏曲电影艺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在对戏曲电影这一概念进行了解的基础上,我们了解了中国戏曲电影在今天以前的发展历程。我是对新时代的中国戏曲电影发展所具有的特点和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在这一基础上针对未来我国戏曲电影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我们相信在未来,中国的戏曲电影一定能够与时代形成更加紧密的结合,创造出更加优秀的戏曲电影作品供广大人民欣赏。我们也坚信在不久的未来,中国的戏曲电影一定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邵雯艳.华语电影与中国戏曲[D].苏州大学,2010.

[2]崔明明.论新中国戏曲电影观念的演变[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

[5]张丽君.论中国电影中的戏曲元素[D].山西师范大学,2013.

[10]张宇.戏曲电影发展流变探究[D].山西大学,2007.

[3]郭艳霞.当代河南戏曲电影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

[4]丁雅琳.从代际导演看中国电影的戏曲情结[D].山西师范大学,2013.

[5]张丽君.论中国电影中的戏曲元素[D].山西师范大学,2013.

[9]张舒爽.传统戏曲与中国电影关系探究[D].山西大学,2013.

[6]吴平平.戏曲电影艺术论[D].东南大学,2006.

[7]陈莹.论戏曲电影的概念、分类、分期与艺术思维突破[D].兰州大学,2007.

浅谈中国戏剧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戏剧在新时代的发展之路 中国是戏剧大国,作为国粹的梅兰芳的京剧体系和布莱希特的柏林剧团与斯 坦尼拉夫斯基的莫斯科大剧院并称世界三大戏剧体系,而另一种剧种昆曲则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然而,中国并没有形成世界性的戏剧中心,而且在当下的社会中,中国的戏剧已经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低谷。这个低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作为戏剧接受主体的观众对于戏剧本身的拒绝接受,另一个则是作为戏剧管理者和戏剧文学家们对于戏剧与市场和戏剧文学创作的不切实际。 如今,步入低谷的中国戏剧已无法与繁荣发展的西方戏剧相媲美。世界齐名的两大戏剧中心——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然成为西方戏剧的王国,而且也成为了表演艺术的国际舞台。时至今日,它们作为戏剧中心和娱乐中心,不仅将西方戏剧的影响日益扩大,而且在美英两国的经济中发挥了越来越令人瞩目的作用,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这种发展势头和成就是现在的中国戏剧无法企及的。 那么,中国戏剧为什么会出现今天这种状况呢?与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相比,它有哪些不足之处? 首先,我认为二者的发展路线存在差异。非源于大多数观众的欣赏而产生的艺术形式本身就注定是一种“大雅”的艺术审美形式,这种“大雅”本身不会存在着太多的接受者。经过漫长的发展,中国的戏剧一直保留着当时的唱腔、表演形式与剧本模式,这种保留一方面是国粹的传承,一方面却很容易走向拟古守旧的误区。而纽约百老汇则不同,它走的是大众化路线,经常会组织人员对各地的观众进行市场调研,以满足他们不同的口味和与

当地的风俗习惯等因素谋求和谐。伦敦西区的魅力和优势也在于它在有限的空间内为观众提供了多样的选择,以集体的优势吸引庞大的观众群,产生连锁效益,因为不同口味的观众在西区都能找到自己中意的节目。 所以,中国戏剧要有所发展,应该“让戏剧走向大众视野”,戏剧是演给人看的,戏曲的创作演出时刻应当为观众而存在,失去了观众,戏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戏曲创作必须考虑观众的需求,自觉地受观众的制约。其实中国的戏曲艺术历来重视在舞台上塑造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传统戏曲时刻不忘观众。过去的戏曲编剧在选材时,大都取材于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记及社会上的新闻等,以此来引起观众的兴趣。导演也是如此,时刻提醒演员不要忘了观众。而演员则必须唱得好、演得好、舞得好、打得好,才能赢得观众的赞赏和肯定。总之,戏曲的创作与演出要以观众为中心,以观众的欣赏需要为目的,承认观众的存在,重视观众的需求,就是尊重戏曲的艺术规律。综观戏曲舞台上历来产生的大批优秀剧目,正是遵循艺术规律,以观众为出发点,发挥戏曲独特的表现手段,才会深深地打动群众,受到观众的好评。 戏曲演出必须明确一点:要让观众看得懂、引起观众的浓厚兴趣,才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如果观众对所演的剧目根本看不懂,或是虽能看懂,但剧目曲高和寡,或反映的是观众不关心的事,那么即使编剧的写作再娴熟,导演的手法再高明,演员的演技再炉火纯青,对于观众来说都是隔靴搔痒、无动于衷的。戏曲不能打动观众,就会失去生命。这在中国戏曲史上也曾有过教训。如昆曲历史悠久,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皇家御用的宫廷戏后,离百姓生活愈来愈远,渐渐脱离了群众。 戏曲艺术以观众为中心的原则,归纳起来是:思想性、娱乐性、群众性三结合的原则。首先,它有很强的思想性,但表演要深入浅出,寓教于乐;既讲究娱乐性,要求演出声情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94 《血泪恩仇录》(黄梅戏)1991年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94 《血泪恩仇录》(黄梅戏)1991年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94《血泪恩仇录》(黄梅戏)1991年转载:老排长剧情根据传统戏《恩仇记》改编。古代江南小镇。卜府丫环菊香陪小姐巧珍到寺庙敬香还愿,遭到一伙歹徒的戏弄,与小姐失散。菊香寻找小姐时,意外与离散10年的情郎施子章相遇,并得知他将赴京赶考,菊香送走情郎又回到卜府。卜小姐那日被劫后,被公子王安邦冒死救下。不几日,王安邦携礼探望患病的卜父,遇雨住在卜小姐的绣楼,王公子对卜小姐十分爱慕,并将定情物金鸳鸯交给小姐。小姐敬慕王公子至诚善良,以身相许,不久便有了身孕。谁料这个王公子外表知书达理,实际却是专门玩弄女性的色狼,被他骗奸至死至疯的美貌女子竟有数人。卜小姐为自己的过失悔恨不已。重病在身的卜父一气之下丧了命。此时的施子章已金榜高中,他接全家和菊香赴京团聚。菊香与卜小姐情谊深长,她扶垂危的卜小姐赴京伸冤,但住店时又遇调戏住店女子的王安邦。王安邦置苦苦哀求的巧珍于不顾,善良柔弱的巧珍惨死在他的脚下。子章不忘恩德,为邓父庆寿,菊香闯寿堂诉说卜家惨死三命的冤情。没想到,王安邦竟是邓老伯之子、施子章的姐夫邓炳如。这时施子章的姐姐向兄弟求情,施子章表示难以私了。深感羞愧的邓父为留一世清白,毅然触柱身亡。菊香看到旋子章在批斩姐夫时犹豫不决,

她甘受责罚深夜击鼓,迫使未婚夫升堂审案。经过一番情感上的痛苦抉择,施子章力斩私情,秉公而断,终于将罪恶昭彰的邓炳如送上了断头台。 https://www.doczj.com/doc/124899356.html,/programs/view/BxTDwWhnQUA全剧98:00湖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编剧:谢文礼导演:李俊岩摄影:李俊岩美术:隋壮基副导演:姬鹏根据传统戏《恩仇记》改编血泪恩仇录(1991)演员表杨俊....菊香张辉....施子章余万能....邓炳如梅春景....卜珍阎宗义....邓父才志.... 卜父黄英....老家院《血泪恩仇录》演员介绍张辉,中国电影演员、导演。原名张守田。河北乐亭人。1945年入乐亭县抗日中学。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宣传队员、文工团演员。1951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文工团戏剧队演员。1952年就读于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表演专业。1953年毕业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55年入长春电影制片厂,历任演员、副导演、导演。曾在《董存瑞》、《战火中的青春》、《冰山上的来客》等影片中饰演角色。执导的故事片有《元帅与士兵》、《不该发生的故事》、《狼犬历险记》等。其中《不该发生的故事》于1984年获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第六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文化部1983年优秀故事片二等奖。黄梅戏痴杨俊 https://www.doczj.com/doc/124899356.html,/o/2008-10-21/060514604556s.shtml荆楚网消息(湖北日报)杨俊,国家一级演员,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电影发展简史

中国电影发展简史 早期中国电影(1931年以前) 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国人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拍摄时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动影戏部,此后拍摄了两部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和《红粉骷髅》。1922年,张石川与郑正秋、周剑云等组织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与此同时,出现了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于1925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于民间故事,拍摄一批古装片,并在上海掀起拍摄古装片的热潮,还以此立足于南洋市场。1925~1927年间,上海先后成立140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广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摄影片。1928年明星公司开拍《火烧红莲寺》后又形成一股武侠片热潮。此后的4年间上海各公司拍摄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烧”、“武侠”、“神怪”之类光怪陆离、粗制滥造影片。1928年,民新、大中华百合等影片公司组合成联华影业公司,先后拍摄了《恋爱与义务》、《恒娘》、《桃花泣血记》等片。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联影片公司试制成功蜡盘发音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和《虞美人》。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晴》。到1935年,中国完成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 左翼电影运动(1931~1937) 1930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的抗日战争爆发,电影界的有识之士深感时代需要反映现实的影片。1932年5月,明星影片公司聘请黄子布(夏衍)、郑君平(郑伯奇)、钱谦吾(阿英)担任编剧顾问,与郑正秋、洪深等一起组成编剧委员会。1933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成立,由夏衍任组长,成员有钱杏邨、司徒慧敏、王尘无和石凌鹤。电影小组的成立推动了明星、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的电影创作,也影响了天一和其他小公司的电影创作。当年生产了《狂流》、《都会的早晨》、《春蚕》、《姊妹花》、《民族生存》、《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等一批优秀影片,左翼电影运动取得辉煌成就。国民党统治当局在开展对中国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军事“围剿”的同时,加强了对革命文化的“围剿”。针对这种更为尖锐、复杂的形势,左翼电影工作者进行更加隐蔽的斗争,创作出《渔光曲》、《新女性》、《大路》、《神女》、《生之哀歌》、《逃亡》等有影响的片目,与此同时,左翼电影工作者还开辟了新的制片阵地——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桃李劫》、《风云儿女》等优秀影片。这个时期还创作一批优秀电影歌曲,如影片《大路》里的《大路歌》和《开路先锋歌》,《桃李劫》里的《毕业歌》和《风云儿女》里的《义勇军进行曲》等,随着影片的放映,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将全国人民爱国运动推向一个新高潮,上海电影界为适应新的形势,建立起电影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继“国防文学”口号提出后,1936年2月,“国防电影”作为电影创作口号也被提出。1936~1937年7月,上海各电影公司拍摄出一批不同题材样式和内容的国防电影,有《生死同心》、《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迷途的羔羊》、《狼山喋血记》、《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等影片。

中国戏曲发展历史赏析

中国戏曲发展历史赏析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 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剧目是《东海黄公》,据张衡《西京赋》云:“东海黄公,赤刀奥祝,翼厌白虎,卒不能救。挟邪作蛊,于是不售。”中国戏曲的发展经历了从秦汉时期到唐代(中后期),到宋代,继而到成熟期的元代和处于繁荣起的明清时候。 《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大面》、《兰陵王》《拨头》《苏莫遮》等都是当时当时流行的的汉代歌舞戏。中唐以后,是戏曲的成熟期,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到了元代,是到了戏曲的成熟期。逐渐产生了职业艺术和商业性的演出团体及反映市民生活和观点的宋杂剧和金院本,“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元杂剧得以呈一代之盛,艺术发展和社会现实从两个方面提供了契机。从艺术的自身发展来看,戏剧经过漫长的孕育和迟缓的流程,已经有了很厚实的积累,在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上都达到了成熟。在有才华的艺术家眼里,剧坛艺苑是一块等待他们去耕耘的新土地。从社会现实方面来看,元蒙统治者废除科举制度,不仅断绝了知识分子跻身仕途的可能,而且把他们贬到低下的地位,这些修养颇高的文化人,被沉入社会底层。在疏远经史,冷淡诗文的无可奈何之中,他们只有到勾栏瓦舍去打发光阴、去寻求生路。于是,新兴的元

浅谈对中国戏曲的认识教学文案

浅谈对中国戏曲的认识 通过选修本门课程,我更好的了解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通过老师对戏曲的讲解,我更好地提高了对戏曲艺术的认识,不但可以增长我们这方面的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振奋民族精神、提高艺术素质,同时还能培养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由文字、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等因素综合形成的一门戏剧艺术。它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中国戏曲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在我的印象中,戏曲文化一直是我国艺术宝库里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作为中华名族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了解﹑继承和传播这笔文化。也许你并不擅长表演它,但这并不妨碍你去欣赏它﹑喜爱它。也许你并不擅长品味它,但这并不妨碍你去认识它﹑了解它。 纵观戏曲的历史,戏曲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是很繁盛的一种文化形式。从平民百姓到官宦之家都喜欢,而且很多人都懂。戏曲从诞生起就是最广大的劳动人民的艺术,具有很广

泛的民间性的特点。戏曲虽然涉及的主题大多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表现的也多是忠孝节义等道德伦理价值观念,但是却反映了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传统戏剧里蕴涵着传统的价值评判,传递着一个时代对历史、对现实的思考,又拥有中国独特的表演体系。这些东西,本身就是来源和生长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的,有着我们传统血脉的根本,是一种文化的源。因此,欣赏戏曲,更多的是欣赏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也说明了戏剧赏析中的两种境界。所谓“看热闹”,也就是看到戏剧表面上的一些东西,往往注意离奇的故事以及热闹的打斗场面等。所谓“看门道”,就是注意戏剧艺术的审美特性,对戏剧冲突、人物形象、舞台对话以及各个剧种的特定表现技巧作充分的玩味与鉴赏,看到戏剧真正的美学价值。这就需要鉴赏者有健全的文化感官、广博的艺术修养和鉴赏的情感动力。总而言之,不管是看热闹还是看门道,都是对戏曲赏析,赏析者也都能从戏曲中品出各自的味儿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正是这种特性,使得中国戏曲雅俗共赏,不仅被文人墨客所称道,也能广泛地流传于平常百姓之间。 中国戏曲集中国各民族文化之大成,是经过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是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并且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体现了中国民族艺术文化发展过程,我

早期中国电影

早期中国电影 (1931年以前) 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国人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拍摄时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动影戏部,此后拍摄了两部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和《红粉骷髅》。1922年,张石川与郑正秋、周剑云等组织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与此同时,出现了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于1925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于民间故事,拍摄一批古装片,并在上海掀起拍摄古装片的热潮,还以此立足于南洋市场。1925~1927年间,上海先后成立140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广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摄影片。1928年明星公司开拍《火烧红莲寺》后又形成一股武侠片热潮。此后的4年间上海各公司拍摄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烧”、“武侠”、“神怪”之类光怪陆离、粗制滥造影片。1928年,民新、大中华百合等影片公司组合成联华影业公司,先后拍摄了《恋爱与义务》、《恒娘》、《桃花泣血记》等片。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联影片公司试制成功蜡盘发音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和《虞美人》。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晴》。到1935年,中国完成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 左翼电影运动 (1931~1937) 1930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的抗日战争爆发,电影界的有识之士深感时代需要反映现实的影片。1932年5月,明星影片公司聘请黄子布(夏衍)、郑君平(郑伯奇)、钱谦吾(阿英)担任编剧顾问,与郑正秋、洪深等一起组成编剧委员会。1933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成立,由夏衍任组长,成员有钱杏邨、司徒慧敏、王尘无和石凌鹤。电影小组的成立推动了明星、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的电影创作,也影响了天一和其他小公司的电影创作。当年生产了《狂流》、《都会的早晨》、《春蚕》、《姊妹花》、《民族生存》、《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等一批优秀影片,左翼电影运动取得辉煌成就。国民党统治当局在开展对中国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军事“围剿”的同时,加强了对革命文化的“围剿”。针对这种更为尖锐、复杂的形势,左翼电影工作者进行更加隐蔽的斗争,创作出《渔光曲》、《新女性》、《大路》、《神女》、《生之哀歌》、《逃亡》等有影响的片目,与此同时,左翼电影工作者还开辟了新的制片阵地——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桃李劫》、《风云儿女》等优秀影片。这个时期还创作一批优秀电影歌曲,如影片《大路》里的《大路歌》和《开路先锋歌》,《桃李劫》里的《毕业歌》和《风云儿女》里的《义勇军进行曲》等,随着影片的放映,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将全国人民爱国运动推向一个新高潮,上海电影界为适应新的形势,建立起电影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继“国防文学”口号提出后,1936年2月,“国防电影”作为电影创作口号也被提出。1936~1937年7月,上海各电影公司拍摄出一批不同题材样式和内容的国防电影,有《生死同心》、《压岁钱》、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 知识点(张永春)

中国传统音乐五大类:民歌、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 民歌语言简洁干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易于传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色彩。 民歌是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通过口传心授在群众世代相传不断得到加工提炼,具有集体创作和不断变异的特点。 民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 汉族民歌三类:号子,山歌,小调 号子(劳动号子)1)搬运号子《哈腰挂》2)工程号子《打硪歌》五指山民歌 3)农事号子《车水号子》4)船渔号子《黄河船夫曲》 号子的艺术特征:1.直接,简朴的表现方式和坚毅,粗犷的音乐性格2.节奏的律动类型:长律,短律,平律。3.音乐材料的重复性4.一领众和的歌唱形式:领唱与合唱交替呼应式,重叠式,综合式。5.曲式结构:简单,乐段独立性不强。 山歌分类:一般山歌,田秧,放牧山歌 一般山歌:信天游,山歌一种,主要流行在陕西北部和与之相接的宁夏和甘肃东部,山西西部以及内蒙古西南部。它的音乐由上,下句乐段构成,唱词比较对称。传统信天游的内容主要在爱情和诉苦两方面,用真声演唱,基本曲调大约有100多种。代表作《脚夫调》 山曲也是上下乐句构成,演唱真假结合,旋律音调受蒙古族民歌影响。代表作《走西口》。花儿又叫做“少年”,流行在甘肃,青海,宁夏一带。花儿的音域宽广,旋律起伏大。音乐结构分为上下两句体,但须唱两遍方完成一段歌词。代表作《上去高山望平川》 山歌的艺术特征 1.坦率,直露的表现方法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性格。 2.自由,悠长的节奏节拍 3.高亢的曲调 4.曲式结构:1)乐段结构:分为对应式的上下二句体结构2)乐句变化形式:自由延长音,加垛,前后加腔。 小调:孟姜女调,鲜花调,银纽丝调 鲜花调又叫茉莉花,是民歌小调的一种,清代以来十分流行。通过赞美茉莉花,生动含蓄的表达了青年男女的爱情。该曲调变体很多,但大部分都唱原词《茉莉花》 常被用于民间歌舞,说唱和戏曲音乐中。代表作:扬州的《茉莉花》。 5个曲牌《山坡羊》《小天门》 小调的艺术特征:1)叙事与抒情交融的表现方法和曲折,细腻的音乐性格。 2)轨枕,均衡的节奏和节拍 3)曲折多样的旋法 4)曲式结构:小调中最常见的曲式结构是对应式和起承转合式,以及这两类的变化发展形态,对应式结构指的是一上一下两个乐句相互应答,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一个音乐内容。少数民族民歌:《江格尔》蒙古族英雄史诗《玛纳斯》柯尔克孜族《格萨尔》藏族 蒙古族长调:蒙古族民歌中的一种,流行与牧区,曲调悠长辽阔,节奏自由,旋律进行有多大跳,伴奏以马头琴为主。代表作《辽阔的草原》。已被选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蒙古族短调:蒙古族民歌中的一种,流行于蒙古族聚居区,曲式结构工整,曲调优美抒情,常见多段体叙事歌曲,篇幅较小,音域较窄,但仍有大跳音程,用四胡伴奏。代表作《森吉德玛》《黑缎子坎肩》。 哈萨克族乐器:冬不拉 特点:音阶:广泛用七声音阶,也有五声音阶。调式:采用用过音乐体系的五声调式和欧洲音乐体系的七声调式,五声以宫调式和羽调式为主,七声以自然大小调为主。旋法:带有很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摘要:这几年来,中国的电影文化业正在改进和提高,电影正在成为社会文化舆论的中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电影产业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方面,中式大片在产量和社会效果两方面都越来越好,重新赢得国内观众的信任;另一方面,它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也出现持续上升趋势,对于推广我国文化价值体系及其软实力起到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电影现状的阐述,分析现今中国电影的优势和危机,然后据此引出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正文: 一.中国电影的现状简介 (一)中国电影的发展 中国电影的百年历程,虽然走得颇为艰辛,但毕竟还是很有价值的。从1905年中国电影的诞生,到第一代电影人的长成;从第二代的东方美学电影,到第三代电影人对民族电影的艰苦探索;从“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笼罩下的第四代电影人,到横空出世雄心勃勃地扛起家国重担的第五代,再到如今关注个体自我的第六代电影人,他们所做出的努力都经过了时间与人们挑剔的评价,得到了公众的认同。 这几年,大家可以明显感觉到,电影正越来越多,电影市场也越来越“热”。近十年来中国电影频频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亮相,让国际电影人和各国观众逐渐从知道中国电影到了解中国电影,再到关注中国电影,到现在喜欢中国电影。这些明显而迅速的变化,说明了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了繁荣的景象。从近期几部电影的高票房也可看出电影市场的火热,从创下最高票房纪录12.6亿的《泰囧》到同样突破12亿票房的《西游降魔》,再到这两天票房持续增长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让人不禁惊呼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迅速。来自中国国家新闻

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12日,今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超过81亿元,同比增长39%。这些数据无疑给业界打了一剂强心针,现在国产电影的发展处于上升阶段,大量资本正往里涌。 (二)现今中国电影的危机 首先是电影题材缺乏创意,喜欢翻拍和跟风。近年来,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掀起了一场翻拍狂潮。这其中就形成出了“翻拍成败两重天”的局面。比如成功翻拍的《画皮》,其取材于《聊斋志异》,多次被搬上大屏幕,有分悦版的、温情恐怖版的,题材虽好但是看多了不免感到乏味。除此之外,中国电影还喜欢跟风拍摄,有一个题材的电影大热之后便一窝蜂的出现好多质量上良莠不齐的相同题材的电影,比如去年的小成本电影《失恋33天》引发观影热潮后,今年电影市场上便出现许多类似的爱情题材的小清新的电影,就像最近上映的《分手合约》便是其中之一。 其次是中国电影畸形的商业化。人们说中国电影的现状是商业片庸俗化,艺术片低调话。现今中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 导演都开始拍摄商业大片,植入的广告日益泛滥,这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反感。2002年创下205亿票房的《英雄》拉开了当下国产大片营销产业的序幕。为了争取高票房,越来越多的导演选择用明星来造势,用宏大的场景来吸引观众,而忽略了电影的本身。除了各种叫座不叫好的商业大片之外,影片中越来越多的广告植入也让人诟病。实际上和好莱坞的广告产业相比,中国电影的植入广告无论是数量还是市场份额,都是小巫见大巫。但即使这种“小巫”,观众认为中国电影过度商业化,拼命追求经济效益,置观众于不顾的感受,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但实际上这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恰好说明,中国电影看上去很商业化,其实离真正成熟的商业化还差得很远。 最后便是中国的电影渐渐的脱离了中国传统文化。现在的中国电影的一个趋势,就是西化严重,脱离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作。电影是一门离不开科技更新的艺术,对于西方发达的科技,我们应该借鉴。可是我们应该明确的是,我们引用的是他们的科技,借鉴的是他们的技术和方法,我们的电影故事还应该是我们自己的故事。中国大地上的故事,需要中国电影人们用影像抒写的还很多,又何必非得要中国人穿上西方人的外套像个小丑似的扮演他们的悲欢离合呢?中国电影更多面向的是中国观众,所以应该选择中国人的审美、娱乐取向,而不是一味讨好西

关于中国电影的100个第一

1.xx第一次放映电影是在 1896年8月11日,地点上海徐园“又一村”。 2.第一位放映电影的xx人是xxxx。 3.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定军山》,1905年由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 4.中国第一家正式电影院是由西班牙人雷玛斯1908年在上海建造的“虹口大戏院”。 5.中国第一个影片公司是1909年成立的亚细亚影片公司。 6.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1913年,由亚细亚影片公司出品、郑正秋编导的《难夫难妻》。 7.中国第一部运往海外放映的影片是《庄子试妻》(1913年)。 8.中国第一位女电影演员是严姗姗,她在《庄子试妻》中饰使女。 9.xx电影史上第一位导演是xx。 10.中国第一部风光片是19年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摄制的《西湖风景》。 11.第一个由中国人投资建设的电影制片机构是1917年在上海设立的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 12.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是1920年由中国影戏研究社出品的《阎瑞生》。 13.中国第一种电影刊物是1920年在上海出版的《影戏杂志》,陆洁、顾肯夫主办。 14.中国第一个电影学校是1922年明星影片公司创办的“明星影戏学校”。 15.中国第一次运用特技摄影的影片是《清虚梦》(1922年,商务印书馆摄制)。 16.中国第一部在艺术上较为成熟和完整的故事片是1923年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故事片《孤儿救祖记》。

17.中国第一本电影理论专著是《影戏学》(1924年由徐卓呆译著)。 18.中国第一部童话片是1925年民新公司出品的《飞行鞋》。 19.中国第一次公映美国有声电影《飞行将军》是1929年在夏令配克影戏院(今上海新华电影院)。 20.中国第一部正式发表的电影剧本是《申屠氏》,洪琛1925年创作。 21.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女电影编剧是濮舜卿,1925年创作《爱神的玩偶》。 22.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女电影导演是谢采真,1925年自导自演《孤雏悲声》。 23.中国第一部系列影片是1928年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火烧红莲寺》(18集)。 24.中国第一部动画片是万氏兄弟于1926年制作的《大闹画室》。 25.中国第一支电影歌曲是《野草闲花》(1930年)中的“寻兄词”(孙瑜词,孙成壁曲)。 26.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被选为电影皇后的影星是蝴蝶。 27.中国第一部蜡盘发音的有声片是《歌女红牡丹》(1931年);第一部片上发音的有声片是《歌场春色》(1931年);第一部配音歌 唱的有声片是《野草闲花》(1930年);第一部正规有声片是1934年应云卫导演的《桃李劫》。 28.中国第一部部分彩色影片是《啼笑因缘》(1932年)。 29.中国第一部在片上发音的电影音乐是《母性之光》(1932年联华影业公司出品,田汉编剧,聂耳作曲)。 30.中国第一部有声戏曲纪录片是天一公司录音的《四郎探母》(1933年)。

中国现代电影发展现状

现代电影的发展 ——电影基础设施支持增长前景乐观: 现阶段,中国电影产业的强劲增长为未来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这些因素都将激发中国电影业的潜在市场。同时,中国居民财富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也会使人们加大在旅游文化,电影和游戏方面的支出。中国居民在文化和娱乐服务的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由2005年的5.0%增加至2009年的8.9%。 ——现代化电影院数量的增加: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电影播放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得城市中央商务区出现了众多大型购物中心,而这些也都建了许多多剧场影剧院。为了提高观众的体验效果,这些新建的电影院一般都配备了现代化的视听放映设施。根据艺恩咨询,中国多剧场影剧院数目已由2005年的838家增加至2013年的3,000家。电影院和银幕的数目也分别由2005年的1,243和2,668增加至2014年的将近20,000。 ——有利的监管环境: 中国政府一直都支持电影业的发展。各级政府监管机构制定的政策使得中国整个电影产业价值链上的参与者获益。这些政策包括私人资本投资,电影院数字化,金融机构参与电影融资及电影的出口等。而对电影产业实施的税收减免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电影公司在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营业税及进口税方面的负担。此外,政府还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来保护版权内容,其中就包括在

网络内容共享方面的政策。除了这些政策,政府也在实现电影产业逐步开放方面一直作不懈努力。从2000年初的私人电影公司放行授权政策到增加电影出口配额,在过去20几年中,中国政府不断简化电影审查程序,这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 电影制作包含所有在电影制作有关的活动,如电影素材选取,电影融资,制作团队和演员选取,拍摄,后期制作及获取监管部门的批准。 近几年,中国国内电影制作板块变得尤为活跃。根据资料显示,从2005年到2014年期间,中国电影产量年复合增长率为14.9%。2012年国产产量总量达到最高745部,2013年共产出近638部电影。进入门槛低和从非电影公司和金融机构获取的融资不断增加使得电影制作市场出现高度分散,现在全国范围类总共拥有约300个电影制片厂。 总的来说,一部成功的电影包含以下关键因素:优秀的电影制作团队和演员,电影剧情的市场化,获得一家有实力的电影发行公司的支持。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电影巨星频频亮相国际市场,电影制作成本,特别是演员成本,未来将不断出现攀升。 近年来,电影制片人通过不同渠道来获得电影融资,其中包括电影制片厂,电影业之外的投资者,电视台,海外预售发行权,电影植入广告和政府支持等。此外,凭借票房和版权以及个人信誉担保,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也参与电影融资领域。一些电影制片厂也能够通过向公共和私人发行股票来融资。 通过建立中外电影制片商的合作不仅给了外国电影制片商更好地进入中国电影市场的机会,同时也使得外国电影不受进口配合的限制可以在中国放映。《十月围城》就是通过香港电影制片商和中国内陆投资者合作创造出的佳作。 ——电影发行 电影发行对电影商业化运作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影发行商通过在各大院线安排电影的放映和媒体宣传来创造公共利益。电影发行商主要负责制作

中国戏曲电影的影像表达和发展

一、中国戏曲电影及其发展 (一)戏曲电影 从概念上来看“戏曲电影是中国电影特有的类型之一,专以中国戏曲表演为拍摄对象,倾力于展示中国独特的戏曲艺术的魅力、记录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大师的艺术成就和优秀的中国戏曲剧目、弘扬中国悠久的民族戏曲传统。”1顾名思义,在戏曲电影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中,“戏曲”和“电影”是内容与载体的关系。戏曲的经典桥段和剧目以电影形式得以广泛流传,而这种特殊电影的制作和拍摄又以记录戏曲表演、弘扬戏曲艺术为目的。戏曲艺术能够在戏曲电影中得以基本完整的展现。戏曲文本并没有因为与电影的合作遭到破坏,而是转变成包含着丰富的戏曲本体内容的电影文本呈现在观众面前。正因如此,戏曲电影的主要观众往往是戏迷,他们观看戏曲电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看戏,看名家名角的精彩表演。这一事实也从观众解读文本的角度说明了戏曲电影的双文本性质:由于不能亲临剧院,观众必须通过读解电影文本才能达到看戏听戏的目的,因而在观看戏曲电影的过程中,观众对电影文本和戏曲文本的阅读是同时进行的。 (二)中国戏曲电影在新时代前的发展历程 1.建国之初的“角儿”的时代 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艺术发展的新纪元。在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的指引下,十七年中国电影和传统戏曲一样,迎来大发展。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样强调传统继承和发展的文化语境下,十七年戏曲电影作为中国民族电影的重要形态,形成了自己较为完整的类型风格和特征,在创作实践上获得繁荣发展。这时,戏曲电影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态,也开始受到广泛的学术关注,形成较为完整、系统的美学主张和理论表达。尽管此时,人们对其美学特征的表述立场还不统一,在对电影和戏曲相结合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的处理尺度上也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戏曲电影观念是以戏为主的,是充分尊重戏曲艺术传统表现规律的。 以崔嵬、应云为、率范、桑弧等为代表的老一代艺术家,怀着对传统戏曲无比深沉的情感,用胶片这样一种年轻的媒介形式对戏曲进行呈现和表达,仿佛手捧着棱角分明的宝石,小心翼翼地装进金属盒子中一般。尽管这些老导演们总在为两者的摩擦唏嘘感叹,但他们在实践中大胆摸索,勇于实践,与戏曲表演大师一起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后来的戏曲电影创作和发展确立了艺术的规范,积累了宝贵经验。 2.文革时期的影戏协奏时代 1邵雯艳.华语电影与中国戏曲[D].苏州大学,2010.

1905年拍摄成功的中国第一部电影是:()

[单选]1905年拍摄成功的中国第一部电影是:() A.《定军山》 B.《霸王别姬》 C.《牡丹亭》 D.《三国》 ?[单选]()在米高梅公司,伊丽莎白·泰勒被何人的大明星气质所吸引? A.格蕾丝·凯利 B.拉纳·特娜 C.玛丽莲·梦露 D.费雯·丽 ?[单选]新浪潮电影在创作上具有强烈的()精神。 A、爱国 B、政治批判 C、革命 D、自我批判 ?[单选]()1949年5月,摄影师汤姆·凯利为梦露拍摄了数张裸体照片,用以出版金色梦幻小姐月历。梦露为此得到了多少美元? A.五十 B.二百 C.五百 D.一千 ?[单选]()平时的社交活动中,费雯·丽总是喜欢穿戴着什么? A.帽子 B.围巾

D.手套 ?[单选]下列哪部电影属于欧洲艺术电影() A、《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 B、《筋疲力尽》 C、《第七封印》 D、《吸血鬼》 ?[判断题]艺术思维和逻辑思维是完全对立的,不能相互辅助。 A.正确 B.错误 ?[单选]()伊丽莎白·泰勒的母亲把童年时代的女儿照片和谁一起帖在冰箱上? A.格蕾丝·凯利 B.秀兰·邓波儿 C.费雯·丽 D.葛丽泰·嘉宝 ?[单选]()费雯·丽诞生于一九一三年十一月几日? A.三 B.五 C.七 D.九 ?[单选]()诺玛想起她的外祖母是美国第几任总统梦露的后代,所以她希望把这个姓氏保留下来? A.三

C.七 D.九 ?[单选]()梦露为哪部影片唱了首名为《吻》的插曲? A.《夜阑人未静》 B.《尼亚加拉》 C.《柏油丛林》 D.《恶作剧》 ?[单选]下列不属于朝鲜战争片类型的是() A、直接描写战争的影片 B、反映老百姓支援前线的影片 C、反映少年英雄的影片 D、反映侵略者残暴的影片 ?[判断题]陈旭光提出电影鉴赏的最高境界是艺术修养等思维能力的养成。 A.正确 B.错误 ?[单选]()奥黛丽·赫本出生于哪国? A.英国 B.荷兰 C.比利时 D.意大利 ?[单选]()在费雯·丽与奥利弗合作的影片中,由著名华裔摄影师黄宗霑拍摄的是哪部? A.《英伦浩劫》

慕课-《带你听懂中国传统音乐》答案解析

慕课:《带你听懂中国传统音乐》答案 绪论-章测试 1【判断题】(50分) 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的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的形式,所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形态特征的音乐(对) 2【多选题】(50分) 中国传统音乐主要由以下哪些组成:(ABCD ) A.民歌 B.民族器乐 C.戏曲音乐 D.曲艺音乐 第一章中传统通音乐的形式之美 1【判断题】(10分) 民歌属于传统音乐的一种。(对)

2【判断题】(10分) 形式和内容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矛盾。(对) 3【判断题】(10分) 音乐的内容是我们体会音乐之美的第一把钥匙。(错)4【判断题】(10分) 两个音先后出现而形成的音程叫做旋律音程。(对)5【单选题】(10分) 所谓音乐的“形式”,就是指音乐的(音响结构) 6【单选题】(10分) 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 ) A.非音乐专业的听众便没有能力区分音乐是否好听。 7【单选题】(10分) 《步步高》这首音乐属于:(C) C.广东音乐 8【多选题】(10分)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 ABCD):

A.曲艺(即“说唱”)音乐 B.民族器乐 C.戏曲音乐 D.民歌 9【多选题】(10分) 音乐的四大要素的是( ABCD ) A.音值 B.音高 C.音色 D.音强 10【多选题】(10分) 音乐中的对比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BCD ) A.表演者的对比 B.主题性格对比 C.速度对比 D. 力度对比 第二章中国传统音乐的内容之美 1【判断题】(10分) 速度可以对音乐的性格产生显著的影响。(对) 2【判断题】(10分) 《鸟投林》不仅表现了鸟飞鸟鸣的自然景象,还映射出的人与自然之间的融合关系。(对)3【判断题】(10分) 琴曲《广陵散》讲述的是“聂政刺秦王”的故事。(错)

浅析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

浅析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 摘要:电影产业化的观念和制度并没有真正确立、国产电影的数量和质量与电影市场要求不相适应、电影市场现状与市场潜力之间存在明显差距、进口影片与国产影片、市场"大片"与普通国产影片的市场份额、票房份额严重失衡,特别是发行业、放映业与制片业利益冲突日益激化,则说明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而关键的发展和调整时期,甚至可以说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关键词:中国电影电影产业好莱坞电影发展现状 第一、电影产业体制的改革阵痛。中国电影的"体制改革"是从80年代后期开始的,电影业在市场压力下逐渐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这一过渡首先是制片方式的转变。电影制作机构的增扩,电影出品权的逐渐放开,部分地分散了电影生产的垄断性,为电影作为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可能性。因而,10多年来,不仅国家或者电影企业投资生产影片,而且还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国营和民营、电影企业与非电影企业、大陆与港台、中国与外国联合拍摄的影片,各种社会资金注入电影企业,使国产影片的投资规模年增长幅度从90年代以来达到了10%以上,国产电影在引进资金的同时也引进了这些资金所代表的运作机制、文化观念、以及市场竞争意识,这为提高电影的创作、制作水平和艺术、技术质量提供了经济前提。其次是发行方式的转变。90年代初期,一直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统购统销、垄断经营的电影发行体制解体,多种机制、多种形式的发行放映模式并存,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制作、发行、放映业的积极性;扩大引进发行外国电影特别是从1994年开始引进世界"流行"影片,在刺激电影市场的同时也影响到本土电影的制作策略和影片风格。 (一)近年来电影体制改革的另一个重要现象是发行业和制片业的相互渗透和参与趋势仍在增加,许多地区和机构已经建立或者正在酝酿建立制作、发行甚至放映

戏曲电影的身体仪式

戏曲电影的身体仪式 黄宝富张勇 Text Huang Baofu Zhang Yong 提要: 戏曲电影运用电影艺术媒介将戏曲表演的瞬间形态凝固为平面物质的视觉形式,戏曲演员的脸谱、服饰等身体符号,遮蔽了戏剧人物的情感欲望和内心意志;戏曲角色在缓慢的行动、华美的唱词中呈现出生命自我的诗意意识;戏曲演员从舞台走向电影表演场域时必然发生身体程式的改变。从戏曲到电影,戏曲演员的身体仪式产生了多维向的美学变化。 关键词: 戏曲电影身体符号身体意识身体场域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在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六十寿辰之际,指挥照相技师刘仲伦,摄影了京剧《定军山》中谭鑫培饰演的“戴髯口、持大刀”的武将黄忠“请缨”、“舞刀”、“交锋”等三个拿手的动作场面,然后在前门大观楼为公众放映,这部传说中的电影,被后人命名为中国电影的发轫之作。“无论后人在何种高度上评价《定军山》,我们首先要表达的是一种由衷的庆幸之情: 《定军山》给了中国电影一个还算体面的开始。”①中国电影以记录中国京剧片段的戏曲电影出发,如今《定军山》的电影拷贝阙如,却让当下影人难以窥其“真容”,这也许暗暗隐喻着戏曲电影迷惘失落的艺术未来。 中国戏曲的演员身体和舞台场域,主要表现为一个即时演出的空间概念,台面表演、后景演奏与观众在场,形成充满想象气息的审美场,在往本质差异比较强烈的倾向于时间序列的银幕镜头时,美学转换存在着艺术特征、时代症候、受众心理等等的接受制约。戏曲演出的身体仪式,被对象化的摄影所动态捕捉和凝固占有,被动性质的电影影像,将变化不定的审美现场,定型为影像美学的空间移入和表演理解。个性化的戏曲,在向工业化的电影转变的形式过程中,舞台演员的脸谱服饰、语言行动、事件视域,成为值得研究的身体仪式。

中国电影史练习题答案

《中国电影史》练习题 第一讲 选择题: 1、世界上第一部电影是由(B)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 A、美国人 B、法国人 C、意大利人 D、荷兰人 2、中国最早放映电影的地方是(A)。 A、上海 B、北京 C、天津 D、香港 3、中国第一部国产影片是(A)。 A、《定军山》 B、《长坂坡》 C、《难夫难妻》 D、《阎瑞生》 4、中国第一部国产影片《定军山》的拍摄者是(A)。 A、任庆泰 B、张石川 C、郑正秋 D、黎民伟 5、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是(A)。 A、《难夫难妻》 B、《一夜不安》 C、《店伙失票》 D、《劳工之爱情》 6、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位女演员是(B)。 A、林楚楚 B、严珊珊 C、王彩云 D、殷明珠 7、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成立于(D)。 A、1897年 B、1913年 C、1916年 D、1918年 8、中国早期长故事片的代表性作品有(CDE)。 A、《难夫难妻》 B、《庄子试妻》 C、《阎瑞生》 D、《海誓》 E、《红粉骷髅》 9、20世纪20年代中国最大的民营电影公司是(C)。 A、新民公司 B、华美公司 C、明星公司 D、幻仙公司 10、20世纪20年代以《梁祝痛史》等影片掀起古装片拍摄浪潮的是(D)。 A、“明星”公司 B、上海影戏公司 C、“大中华百合”公司 D、“天一”公司 11、被称作武侠神怪片鼻祖的影片是“明星”公司拍摄的(A)。 A、《火烧红莲寺》 B、《火烧平阳城》 C、《火烧七星楼》 D、《火烧青龙寺》 12、中国电影早期的“四大名旦”指的是:(ACDE) A、王汉伦 B、严珊珊 C、张织云 D、宣景琳 E、杨耐梅 思考题: 1、中国第一部国产电影是什么它是在哪一年拍摄的谈谈你对草创时期中国电影的印象。 中国电影史上,中国人自己摄制影片最早是在1905年秋天拍摄的《定军山》,是由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字景丰)拍摄的。内容取自“三国”故事,讲的是智勇双全的蜀将黄忠老当益壮、屡建战功的动人故事,影片遴选了其中“请缨”、“舞刀”、“交锋”等几个以动作见长的片段。主演谭鑫培。 2、试述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国产电影运动”。 首先是制片机构的勃兴,其次是影片产量的扶摇上升,再次是电影“国货”在一段时间内大受市场欢迎,与制片业的迅速发展同步,20年代中期中国电影的相关产业也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势头:1、影院投资——到1926年底,全国影院达156家,其中上海39家。2、电影教育——到1926年底,全国先后开办过各类电影培训机构18所(其中3所由外国人开办)。这些培训机构一般附属于制片公司,但也专门性质的,如1924年成立的“中华电影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较正规的电影培训机构,曾培养出胡蝶等知名演员。3、电影出版物——仅1925年出版的专业性电影杂志就有20多种,一些大报如《申报》、《民国日报》等还相继开办了专门的电影副刊。在各制片公司的竞争过程中,大家都希望创立自己的“精神品牌”,于是就出现了“海上各影片公司莫不各有其个性和特别之作风”的动人景观。“明星”、“长城”、“神州”、“上海影戏”、“大中华百合”、“天一”等几个创作群体创作的影片,都带有明显的流派特点。 3、《孤儿救祖记》对早期民族电影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孤儿救祖记》的成功,不仅从经济上挽救了明星公司,并使其成为中国早期举足轻重的制片机构,而且标志着民族电影草创阶段的结束和初盛时期的到来,它的直接影响是促成了一个“ 国产电影运动” ,中国电影人的主体创造意识第一次得到了普遍意义上的觉醒。 4、20世纪20年代的商业电影都有哪些类型它们由盛到衰的原因是什么 从1926年下半年开始的4年多时间里,中国影坛相继形成了“古装片”、“武侠片”、“神怪片”三股商业电影创作热潮。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上述三种电影现象,对丰富民族电影的创作类型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