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蝉》第2课时【教案】-word

19《蝉》第2课时【教案】-word

19《蝉》第2课时【教案】-word
19《蝉》第2课时【教案】-word

19《蝉》教案(二)

教学目标:

学习本文的写作顺序,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词。

2.作者介绍。

3.本文为什么先从“蝉的地穴”写起?

明确:这样的安排顺序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①幼虫建筑地穴,这比成虫产卵要生动、丰富、有趣得多,以此开头,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跟随作者去进一步探究蝉的世界的奥妙;

②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③最重要的,是为了突出蝉“四年黑暗中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蝉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的活动)。

二、品味文章语言

(一)生动的描写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句段,体会生动描写的作用。

2.小组内交流。

3.小组代表展示。教师引导、点拨,鼓励学生各抒已见,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

明确:

(1)第8~10段,写蝉出洞有脱皮的过程,十分细致。尤其是第10

段写蝉最后从壳中脱出,先以拟人手法说“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然后

用一连串的动词,如“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钩住”等,把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具体地写了出来,既生动,又准确。

(2)第18~20段,写蝉卵孵化,幼虫出壳,先是对刚孵化的幼虫做了具体的描写:“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接着又对出壳以后落地之前的幼虫的情态进行了描写:“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这好像不是在写虫子,而是在写一个可爱的小孩儿了。

(二)准确的语言

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大屏幕展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这小圆孔约一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

(2)它身体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可以用来做灰泥。

(3)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4)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灭掉。

学生分组发言后,教师引导:准确性是贯穿于全文的,这五句只是从词语方面进行推敲,不能理解为仅仅这些句子里的词语才准确。文中还有其它一些表达也体现了作者用语的准确。比如第7段写幼虫在地穴里怎样建造坚固的墙壁,里面不仅“臃肿”“喷洒”“柔软”“肥重”“压”“挤”等词用得相当准确,而且整段话说明了建造过程,也十分清楚准确。

(三)总结:本文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富有文学色彩。

一是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如写蝉产卵,写出了以

为“可怜的母亲”生儿育女所付出的艰辛,也写出了蚋残害生灵的可恨。写由卵发育成蝉,表现出了蝉所经历的四年漫长历程的艰苦。这就使文章具有了较强的感染力,能使读者为这个小生物的成长慨叹,从而对作者的“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传奇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的议论和抒情产生共鸣。

二是运用文学的语言表达。如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脱壳过程。又如以准确而形象的语言描写所观察到的情形,写蝉“在空中腾跃”,“翻转”,将“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其中的动词准确而又生动地写出了蝉脱壳的整个过程。

三、写作特色归纳

1.结尾一段有何作用,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运用抒情、议论两种表达方式。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总结蝉的一生,抒发对蝉经过艰苦劳动才换来短暂欢乐的由衷赞叹和同情。

2.写作特色归纳:

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

运用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展现蝉的生物特征。

语言准确、生动(描写)。

修辞手法:拟人,比喻,夸张,借代,排比等。

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1.说明一下一般说明文和科学小品的区别:

如《辞海》是这样介绍银杏的:

银杏亦称“白果树”“公孙树”。银杏科。落叶乔木。叶扇形。雌雄异株。种子椭圆形或倒卵形。系孑遗植物,我国普遍栽培;日本亦产生长较慢,寿命较长,可达千余年。种仁供食用,多食中毒,外种皮可提栲胶。木材浅黄色,细致,轻软,供建筑、家具,雕刻及其他工艺品用。又为庭园树、行道树。中医学上以种子入药,性平、味苦涩、有小毒。功能敛肺定喘,主治痰哮喘咳、遗精、带下、小便频数等症。种子含有氢氰酸、组氨酸、蛋白质等。

这段关于银杏的说明文只是对银杏的名称、特点、产地、用途等作客观的如实的介绍,全是解说式的语言,把它与本文对比,其客观性就显而易见了。

2.鲁迅说,法布尔的著作有一个缺点:“用人类的道德于昆虫界。”“农学者根据对于人类的利害,分昆虫为益虫和害虫,是有理可说的,但凭了当时的人类的道德和法律,定昆虫为善虫或坏虫,却是多余了。”

分析作者在文中寄托的对蝉深厚的感情,如第17段“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还有第26段“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等等,所有这些都寄托了作者对蝉的深厚的感情。

五、课堂小结

《蝉》这篇课文,没有引用什么材料,完全是靠文艺笔调对蝉的生长过程进行具体的、甚至是相当细致的描写,来增强它的生动性。这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

文章写得具体、生动、准确,关键在于作者的观察细致入微,同时作者观察的耐心程度是惊人的,这种态度、这种精神,值得赞扬,值得我们学习。

六、布置作业

写一种昆虫或动物。

要求:像法布尔一样仔细地观察,认真地研究,然后写成文章。

板书设计:

人性

19蝉(拟人)科学→生动→科普文艺性说明文

人情

19法布尔《蝉》教案

《蝉》(法布尔) 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二)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三)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出示古诗《蝉》的诗文。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不过,这个谜语可有点难,是一首诗,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一读,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学生自读,指名猜。——蝉 师:有没有人知道这是谁的诗?(虞世南)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生齐读古诗。师:世界上有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也写了一篇关于《蝉》的文章,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二、作者简介: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款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一直居住在“荒石园”里,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这部著作。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他被国人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而《蝉》这篇课文就是改编自《昆虫记》。法布尔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成就了自己,而且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笔非常宝贵的知识财富。 三、总体感知文章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昆虫记》,去看一看法布尔眼中的《蝉》究竟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先去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并思考: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 学生读文章,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两方面——蝉的地穴、蝉的卵。 归纳:全文自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1自然段),表明自己“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次(2-7自然段),写对蝉的地穴的考察。

蝉 【一等奖教案】新人教版

19* 蝉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抓住主题句或关键词,抓住精神;学习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自主合作探究来仔细品读课文、揣摩文中语句,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联系生活,体悟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习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激趣导入法、朗读指导法、启发法、讨论法、资料搜集法、竞赛法、圈点勾画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展示图片“大家知道这个是什么虫子吗?”学生自由回答(蝉,知了,等等)。我们今天讲的就是这个——蝉(板书)那么有没有同学可以来说一说和蝉有关的东西?(学生发言)我这里有一个和蝉有关的古希腊神话。(讲述神话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法布尔的《蝉》。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被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他的传世杰作《昆虫记》是一部十大卷的巨著,书中作者用富有诗意的文艺笔调向人们展示出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2.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金蜣.(qiāng) 窠.(kē) 隧.道(suì) 涂墁.(màn) 抵御.(yù) 纤.弱(xiān) 蚋.(ruì) 轧.扁(yà) 鳍.(qí) 喧嚣.(xiāo) 罅.隙(xià) 钹.(bó) 跳蚤.(zǎo) 3.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罅隙】缝隙。 【张合自如】分开收拢不受阻碍。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首先想请一位同学说一下,《蝉》这篇文章是什么样的文体?有什么特点?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20 蝉 教案

19蝉 1.了解蝉的特点,把握蝉的习性. 2.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3.学习本文的写法,体会文章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一、导入新课 有一位作家出生于法国南部的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但却是植物和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他就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在之后的35年中,法布尔就一直居住在“荒石园”里,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他被世人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蝉》这篇课文就选自《昆虫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蝉,了解蝉.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通读全文,理清说明顺序 1.法布尔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说说每一部分说明的内容及其说明顺序. 明确: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段),表明自己“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第2—7段),写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这一层写对蝉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进行的.第2—3段说明对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段说明蝉建穴,第5—7段写蝉伺机出穴) 第三层(第8—11段),写蝉出洞蜕皮的过程.(这一层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是按对事物的观察顺序进行的.第8段写对蝉的幼虫初次出现在地面上的活动情形的观察,第9—10段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观察,第11段写对刚脱壳的蝉的情形的观察) 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部编版初中语文《蝉》优质课教案

19 蝉 1.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文学笔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一、导入新课 由虞世南的《蝉》“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导入本课学习。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通读全文,理清说明顺序 1.法布尔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说说每一部分说明的内容及其说明顺序。 明确: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段),表明自己“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第2—7段),写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这一层写

对蝉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进行的。第2—3段说明对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段说明蝉建穴,第5—7段写蝉伺机出穴) 第三层(第8—11段),写蝉出洞蜕皮的过程。(这一层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是按对事物的观察顺序进行的。第8段写对蝉的幼虫初次出现在地面上的活动情形的观察,第9—10段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观察,第11段写对刚脱壳的蝉的情形的观察) 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卵》,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卵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产卵、孵化和成虫的考察从介绍产卵开始。其说明顺序和“蝉的地穴”一样,也是按照对事物观察的进程进行说明。这一部分可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层(第12—13段),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过程和数量等。 第二层(第14—17段),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时能有幸存者,然后介绍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 第三层(第18—20段),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出壳。 第四层(第21—23段),写幼虫落地。 第五层(第24段),写幼虫挖穴隐藏。 第六层(第25—26段),概括蝉的生活历程。既照应了“蝉的地穴”的介绍,又结束了对蝉卵生长过程的说明,也是对全文形象化的

《蝉》实用教案

《蝉》教案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了解与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重点) 2、掌握科学小品文的写作特点;(难点) 3、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并学习文中拟 人的写作手法;(重点) 4、感悟文中渗透的人文主义情怀。(难点) 名言导入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没有觉悟。”——法布尔 板书课题:《蝉》。 作者简介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维吉尔”。他从小迷恋花草虫鸟,在长达20余年的中学教师生涯中,他边教书边自学,立志为昆虫书写历史,坚持做动植物观察记录。著有《昆虫记》、》《自然科学编年史》等。 作品简介 《昆虫记.蝉》共有“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作者用生动活泼、风趣形象的语言,详细阐明了蝉的生活习性,具体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课本节选自第二、四部分。

题目解说 蝉也叫“知了”,居昆虫纲,同翅目,蝉科。雄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雌的不发声,但在腹部有听器。本文以《蝉》为题目,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简单明了。 科学小品文 科学小品又叫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写法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多采用文学笔调。科学小品文是说明文的一种。 读准字音 金蜣qiāng 窠kē隧suì道塌tā黏nián 涂墁màn 抵dǐ御yù刹chà那纤xiān弱 臃yōng肿罅xià隙xì徘pái徊huái 蚋ruì轧yà扁掠lüè夺孵fū化鳍qí 跳蚤zǎo 车辙zhé坚韧rèn 喧嚣xiāo 钹bó声 多音字 刹轧

19《蝉》第2课时【教案】-word

19《蝉》教案(二) 教学目标: 学习本文的写作顺序,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词。 2.作者介绍。 3.本文为什么先从“蝉的地穴”写起? 明确:这样的安排顺序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①幼虫建筑地穴,这比成虫产卵要生动、丰富、有趣得多,以此开头,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跟随作者去进一步探究蝉的世界的奥妙; ②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③最重要的,是为了突出蝉“四年黑暗中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蝉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的活动)。 二、品味文章语言 (一)生动的描写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句段,体会生动描写的作用。 2.小组内交流。 3.小组代表展示。教师引导、点拨,鼓励学生各抒已见,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 明确: (1)第8~10段,写蝉出洞有脱皮的过程,十分细致。尤其是第10 段写蝉最后从壳中脱出,先以拟人手法说“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然后

用一连串的动词,如“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钩住”等,把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具体地写了出来,既生动,又准确。 (2)第18~20段,写蝉卵孵化,幼虫出壳,先是对刚孵化的幼虫做了具体的描写:“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接着又对出壳以后落地之前的幼虫的情态进行了描写:“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这好像不是在写虫子,而是在写一个可爱的小孩儿了。 (二)准确的语言 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大屏幕展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这小圆孔约一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 (2)它身体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可以用来做灰泥。 (3)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4)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灭掉。 学生分组发言后,教师引导:准确性是贯穿于全文的,这五句只是从词语方面进行推敲,不能理解为仅仅这些句子里的词语才准确。文中还有其它一些表达也体现了作者用语的准确。比如第7段写幼虫在地穴里怎样建造坚固的墙壁,里面不仅“臃肿”“喷洒”“柔软”“肥重”“压”“挤”等词用得相当准确,而且整段话说明了建造过程,也十分清楚准确。 (三)总结:本文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富有文学色彩。 一是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如写蝉产卵,写出了以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9法布尔《蝉》教案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9法布尔《蝉》教案 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二)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三)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出示古诗《蝉》的诗文。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不过,这个谜语可有点难,是一首诗,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一读,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学生自读,指名猜。——蝉 师:有没有人知道这是谁的诗?(虞世南)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生齐读古诗。 师:世界上有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也写了一篇关于《蝉》的文章,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 二、作者简介: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款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一直居住在“荒石园”里,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这部著作。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他被国人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而《蝉》这篇课文就是改编自《昆虫记》。法布尔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成就了自己,而且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笔非常宝贵的知识财富。 三、总体感知文章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昆虫记》,去看一看法布尔眼中的《蝉》究竟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先去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并思考: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 学生读文章,思考问题。

2018年19课《蝉》优秀教案

19 蝉 教材分析: 《蝉》是一篇事物说明文。在《昆虫记》第5卷中,《蝉》原文共有5章,本文节选自第14章和第17章。本篇安排在第五单元第三课,本单元主要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蝉》的实质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蝉是大自然中一种极普通的昆虫,作者对蝉做了长期、大量、细致的实地观察,用生动有趣的文笔,向人们科学而又详尽地介绍了蝉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这一问题特点,引导学生注意其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的写法,还有运动文学的语言表达,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2、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教学重难点: 1、注意文中的人文主义关怀(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对万物的赞美之心)。 2、掌握科学小品的基本特点,体会运用文艺性手法写作科学小品的用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一、古诗导入: 1、出示古诗《蝉》的诗文。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不过,这个谜语是一首诗,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一读,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学生自读,指名猜。——蝉 师:有没有人知道这是谁的诗?(虞世南)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生齐读古诗。师:世界上有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也写了一篇关于《蝉》的文章,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二、作者简介: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款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一直居住在“荒石园”里,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这部著作。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

19、《蝉》教案

19《蝉》主课件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细读课文,感受作者的孜孜以求科学精神和细致严谨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的孜孜以求科学精神和细致严谨科学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动物谜语 肚子没学问,常常说知道,瞧这小家伙,实在是骄傲。——蝉,俗名“知了” 蝉,古称蜩(tiáo)、蚱(zhà)蝉等,俗名“知了”、爬树猴。蝉的一生有四个阶段,即卵、幼虫、拟蛹和成虫。雌蝉通常于7~8月份产卵于孔,幼虫孵化后会随树枝或自造细丝落到地面入土中,幼虫在地下生活的时间很长,最短也要2年左右,我国古人按蝉的出现时间分为春蝉、夏蝉和寒蝉。从文字中我们大概知道蝉的基本知识,那么,面对大自然中小小的蝉,我们会有怎样的感悟?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章《蝉》。 科学小品:也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文区别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一是善于记叙和描写;二是善于穿插趣闻;三是善于运用修辞。 二、作者简介 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被誉为“昆虫的史诗”的昆虫学巨著《昆虫记》。 三、读一读字音: 轧扁yà鳍qí孵化fū跳蚤zǎo 车辙zhé黏性nián 喧嚣xiāo 镐gǎo

《蝉》教案

《蝉》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法布尔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他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二)学习法布尔的写作手法(拟人)——“风格即人” (三)注意文中的人文主意关怀(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对万物的赞美之心)——以人性关照虫性,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人文主义关怀。(“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昆虫记》卷二) (四)掌握科学小品的基本特点,体会运用文艺性手法写作科学小品的用意。二、重点难点 (一)文章的结构特点 (二)文章的语言特色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二课时 一、教学任务 (一)分析了解课文结构 (二)掌握课文内容——蝉的生长过程 (三)分析写作特点(第二三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展示图片“大家知道这个是什么虫子吗?”学生自由回答(蝉,知了,等等)。“我们今天讲的就是这个——蝉(板书)那么有人可以来说下和蝉有关的东西不?(学生发言)我这里有一个和蝉有关的古希腊神话。 (曙光女神爱上了一个人类青年,为了能和他长相厮守,她向宙斯请求赐给爱人永恒的生命,但是曙光女神忘了请求给那个青年永恒的青春。于是时间一天一天

过去,青年渐渐衰老萎缩,最后沦落到了只会不停的向碰到的每一个人诉说他和女神的爱情的地步。女神的爱情也渐渐的被消磨殆尽,最后女神抛弃了他,可怜的人变成了一只虫子,继续讲他的故事。这只虫子就是蝉。)我说了这么多,大家有什么感想可以谈谈吗?(预计学生发言——大家说的很好,可见我们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那么现在请大家翻到P78面,我们来看一下这篇法布尔的《蝉》(板书,法布尔) (二)分析课文类型 首先想请一位同学说一下,蝉这篇文章是什么样的文体?(学生回答) 这是一篇法布尔的科学小品,什么是科学小品?有人知道吗?(学生回答) 科学小品:科学小品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那么说科学小品就是说明文的一种了。 科学小品有什么特点呢? 科学小品的特点:内容真实,结构严谨巧妙,语言生动准确(这些我们在读蝉的时候都要特别注意体会)——板书 (三)简单分析课文结构 大家把课文的第一和最后两自然段划开,然后花10分钟时间看下课文。等下我有问题要问大家。(要求:A、标注全文自然段,B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并作好记号,C试着划分下段落层次) 1,分析课文开头。 大家集体朗读第一自然段 (我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 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起了统领全文的作用,有了观察蝉的环境就可以具体描写蝉的习性,说明下文的观察都是法布尔亲自观察的,使者看起来很真实——联系科学小品特点。 课文的结尾两段先不要看,等我们划分好课文结构后再作分析。 2,划分课文层次。 这篇课文分成了两大部分,蝉的地穴,蝉的卵。这些大部分中又有什么小层次呢?谁来分下层 板书:

蝉名师教案

蝉名师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蝉》教案 主备课人: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的音词义,了解作者及作品《昆虫记》相关知识。 2.掌握文艺性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3.概括文章内容,学习作者葆有纯真爱心,潜心观察、科学记录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艺性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2.理解文意,概括蝉的地穴,蝉的卵写作的内容,体会法布尔的科学精神。 教学方法 情境渲染法:合作探究法:诵读教学法: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积累重要的音词义,了解作者及作品《昆虫记》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及要点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随着法布尔的不一样的笔调,一起来认识蝉的丰富多彩的生命历程。 二、检查预习,积累字词义,作家作品。 1.读准字音,准确写字形,牢记词义。 ①字音 暴晒(bàoshài)金蜣(qiāng)窠(kē)隧道(suìdào) 地穴(dìxué)黏土(niántǔ)涂墁(tú?)刹那(chànà) 纤弱(xiānruò)臃肿(yōngzhǒng)罅隙(xiàxì)轧(yà) 蚋(ruì)鳍(qí)?车辙(chēzhé)钹(bó)跳蚤(tiàozǎo)? ②重要词语。 刹那抵御无动于衷开合自如 2.作者作品。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法布尔及《昆虫记》有关资料。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一生最大兴趣,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正因为他热爱真理所以他撰写《昆虫记》时,《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三、合作学习,圈点勾画文章内容。 教师导学:请同学们分小组快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概括文段主要内容。 1.理清行文思路。 第一部分:(1段)写“我”有研究蝉的好环境,引出下文,强调作者写作的真实准确。 第二部分(2—11段)写蝉的地穴及蝉出洞脱皮的过程。 第三部分(12—17段)写蝉产卵及蚋怎样破坏蝉刚产出的卵。 第四部分(18—24段)写蝉卵孵化,幼虫出壳及幼虫挖穴隐藏。 第五部分(25—26段)作者发出感慨,蝉生长的艰难,进而让人们喜爱它们,尊重生命,亲近自然。 2.思考,交流。蝉的地穴和蝉的卵具体写了哪些内容?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里,作者由外到内,依次说明孔口出现的位置,洞口的大小。最有趣的是蝉的神奇的本领,它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那样修建的地穴不会坍塌,蝉还能在隧道里具体考察外面的天气情况。作者在花了大量时间的精确观察下,科学细致地描述了蝉出洞脱皮的艰难过程。 第二部分《蝉的卵》这一章节,作者先说明蝉产卵选择的地方、方式、数量,产卵的过程。再具体生动而准确的描述蚋是怎样破坏蝉刚产出的卵,描写这部分时,还

苏版语文(河南)初二上册教案:19蝉

苏版语文(河南)初二上册教案:19蝉 知识与能力 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通过速读,抓住事物的特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整体感知、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通过品味、鉴赏的方式体会生动说明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法布尔的科学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重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生动说明的方法。体味拟人 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本文传神的语言。 难点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朗读法、合作研讨法、谈话法、活动法等。 蝉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今天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谜面是〝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一个什么昆虫?(蝉)这是唐代虞世南的一首诗,诗中赞美了蝉的高洁品质。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蝉的有关知识的说明文——?蝉?。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1823年出生于法国一户普通农民之家。从小迷恋大自然。在他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通过自学,获得自然博士学位。1875年开始著作?昆虫记?,1880年后的35年里一直在〝荒石园〞中从事昆虫学研究工作,1915年11月去世,留有?昆虫记?共十卷二百万字。

?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共十卷。 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这部著作的法文书名直译为?昆虫学的回忆?,副标题为〝对昆虫的本能及其习俗的研究〞。它的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语调轻松幽默诙谐,基于事实的故事情节曲折奇异。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鲁迅说?昆虫记?是〝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1.认识生字 金蜣(qiāng)罅(xià)隙蚊蚋(ruì)喧嚣(xiāo) 2.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部分的内容。 〝蝉的地穴〞部分: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蝉的卵〞部分: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3.在朗读的过程中,你感觉到作者对蝉怎样的情感态度? 对蝉的喜爱,对昆虫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1.精读〝蝉的地穴〞部分 (1)这一部分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地穴口的情形、地穴内部的情形、蝉的幼虫蜕皮的情形三个方面。 (2)文中称呼蝉为〝统治者〞〝矿工〞〝铁路工程师〞等,有什么作用? 这是拟人手法。称呼〝蝉〞是〝统治者〞说明了蝉多,声音响。称蝉是〝矿工〞〝铁路工程师〞说明了蝉挖掘隧道地穴时聪明,有智慧。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蝉的喜爱之情。 (3)8—11段写蝉的幼虫蜕皮的情形。默读,回答以下问题。 ①请复述蝉的蜕皮过程。

公开课《蝉》教案

三校联动同课异构公开课教案 《蝉》 授课人:吴俊芳 教学目标: 1.培养朗读能力,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了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以及培养由事物引发哲思的能力; 3.体会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活着的情感,树立对动物追求自身生命意义的理解和尊重的思想。 教学重点:由抑到扬的写作手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提问法、引导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活有许多美的事物,需要我们去发现,值得我们去感悟,请学生看图,谈谈对生命的感悟。刚才几位同学对生命的感悟很精彩,今天,我们学习香港作家小思写的一篇散文《蝉》,看看小思从蝉的身上感悟到了什么? 我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课文,你们来想。 (生诵读) 二、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评价这位同学读的怎样。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小组讨论这篇短文写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感悟? 总结:我们人类比蝉的生命更长久,更要像蝉一样把自己的生命过得丰富多彩!但是我觉得这篇文章除了它的思想价值需要我们去学习品味外,还有它的语言和情感也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的。 三、品词析句体会情感 师:让我们通过比较句子去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我们先来读一句话。(幻灯片出示:“杜鹃花没零落,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知知不休的。”)生:(深情地朗读):“杜鹃花没零落,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知知不休的。” 师:“孩子们,从这个句子中你能觉察作者对蝉的情感吗?” 生:“喜爱”“也可能是厌烦吧!” 师:二者都有可能。在这里,作者的情感趋向不很明朗。现在,我们加上一句话,你看看能体察到作者的情感吗?(幻灯片出示:使事忙的人听了烦。) 生:烦 师:“烦”字出来了,烦到什么程度呢? 生:觉得蝉很吵,有一点讨厌…… 师:有一点讨厌,也许很讨厌,作者明确的表达了他讨厌的程度了吗? 生:没有。 师:现在请大家再读一段文字。(幻灯片出示加了虚词的语句:“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更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听了

19.《蝉》 比赛课教研课公开课优质课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文学笔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教学重点:1. 掌握文艺性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2.理解文意,概括蝉的地穴,蝉的卵写作的内容,体会法布尔的科学精神。教学难点:文学笔法。 教学方法:情境渲染法:合作探究法:诵读教学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虞世南的《蝉》“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导入本课学习。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通读全文,理清说明顺序 1.法布尔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说说每一部分说明的内容及其说明顺序。 明确: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段),表明自己“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第2—7段),写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这一层写对蝉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进行的。第2—3段说明对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段说明蝉建穴,第5—7段写蝉伺机出穴) 第三层(第8—11段),写蝉出洞蜕皮的过程。(这一层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是按对事物的观察顺序进行的。第8段写对蝉的幼虫初次出现在地面上的活动情形的观察,第9—10段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观察,第11段写对刚脱壳的蝉的情形的观察) 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卵》,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卵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产卵、孵化和成虫的考察从介绍产卵开始。其说明顺序和“蝉的地穴”一样,也是按照对事物观察的进程进行说明。这一部分可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层(第12—13段),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过程和数量等。 第二层(第14—17段),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9课《蝉》优秀教案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9课《蝉》优秀教案 教材分析: 《蝉》是一篇事物说明文。在《昆虫记》第5卷中,《蝉》原文共有5章,本文节选自第14章和第17章。本篇安排在第五单元第三课,本单元主要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蝉》的实质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蝉是大自然中一种极普通的昆虫,作者对蝉做了长期、大量、细致的实地观察,用生动有趣的文笔,向人们科学而又详尽地介绍了蝉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这一问题特点,引导学生注意其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的写法,还有运动文学的语言表达,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2、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教学重难点: 1、注意文中的人文主义关怀(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对万物的赞美之心)。 2、掌握科学小品的基本特点,体会运用文艺性手法写作科学小品的用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一、古诗导入: 1、出示古诗《蝉》的诗文。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不过,这个谜语是一首诗,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一读,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学生自读,指名猜。——蝉 师:有没有人知道这是谁的诗?(虞世南)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

读这首诗,生齐读古诗。 师:世界上有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也写了一篇关于《蝉》的文章,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 二、作者简介: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款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一直居住在“荒石园”里,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这部著作。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他被国人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而《蝉》这篇课文就是改编自《昆虫记》。法布尔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成就了自己,而且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笔非常宝贵的知识财富。 三、总体感知文章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昆虫记》,去看一看法布尔眼中的《蝉》究竟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先去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并思考: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 学生读文章,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两方面——蝉的地穴、蝉的卵。 归纳:全文自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1自然段),表明自己“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次(2-7自然段),写对蝉的地穴的考察。 这一层次写对蝉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进行的。第2-3自然段说明对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6自然段说明对地穴内部情形的考察。 第三层次(7-10自然段),写对蝉的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 这一层次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时按实物发展顺序进行的。第7自然段写对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上的活动情形的观察,第8-9自然段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观察,第10自然段写对刚脱壳的蝉的情形的观察。

《蝉》优质公开课教学方案设计,课程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教案

过去,青年渐渐衰老萎缩,最后沦落到了只会不停的向碰到的每一个人诉说他和女神的爱情的地步。女神的爱情也渐渐的被消磨殆尽,最后女神抛弃了他,可怜的人变成了一只虫子,继续讲他的故事。这只虫子就是蝉。)我说了这么多,大家有什么感想可以谈谈吗?(预计学生发言——大家说的很好,可见我们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那么现在请大家翻到P78面,我们来看一下这篇法布尔的《蝉》(板书,法布尔) (二)分析课文类型 首先想请一位同学说一下,蝉这篇文章是什么样的文体?(学生回答) 这是一篇法布尔的科学小品,什么是科学小品?有人知道吗?(学生回答) 科学小品:科学小品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那么说科学小品就是说明文的一种了。 科学小品有什么特点呢? 科学小品的特点:内容真实,结构严谨巧妙,语言生动准确(这些我们在读蝉的时候都要特别注意体会)——板书 (三)简单分析课文结构 大家把课文的第一和最后两自然段划开,然后花10分钟时间看下课文。等下我有问题要问大家。(要求:A、标注全文自然段,B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并作好记号,C试着划分下段落层次) 1,分析课文开头。 大家集体朗读第一自然段 (我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 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起了统领全文的作用,有了观察蝉的环境就可以具体描写蝉的习性,说明下文的观察都是法布尔亲自观察的,使者看起来很真实——联系科学小品特点。

课文的结尾两段先不要看,等我们划分好课文结构后再作分析。 2,划分课文层次。 这篇课文分成了两大部分,蝉的地穴,蝉的卵。这些大部分中又有什么小层次呢?谁来分下层。 板书: 做课后习题一 蝉的生命简史: 成虫产卵→蝉卵孵化→(即刻)→幼虫走出壳外→(不久)幼虫落在地上→(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几分钟以后)幼虫钻进地里→(四年后)幼虫从地穴爬出→(徘徊一阵)幼虫爬上灌木枝或草叶→(半个小时后)变成成虫→(三个半小时)成虫离枝飞去→(五星期后)成虫交配、产卵、死亡。

19.蝉(法布尔)优秀教学设计

19.蝉(法布尔) 教学目标: 1.概括课文内容,理清说明思路。 2.品析文章语言,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3.感受法布尔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世间万物的关爱,体会他认真严谨的研究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过说明性文章,学习本课前已经学习了《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基本上掌握了常见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圈点批注法,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得到了初步培养,八年级还需要进一步巩固提升。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见过蝉的成虫或蝉蜕,但对蝉的具体成长过程不够了解。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丰富蝉的知识,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品析词句,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2.难点:感受法布尔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世间万物的关爱,体会他认真严谨的研究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课前,学生在学案指导下完成自主学习;教师检查学案,汇总学生问题,微调教学内容;师生搜集关于法布尔和蝉的课外资源。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先请大家看一幅图片,谁还记得这是小学学过的哪篇课文的插图?(《蟋蟀的住宅》)作者是谁?(法布尔)出自哪部名著呢?(《昆虫记》)。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选自《昆虫记》的文章——《蝉》。 【活动一】借图理文,感知内容 1.思考:围绕两个小标题,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文章内容。说一说各部分分别介绍了蝉哪些方面的习性? 学生分组交流,推选代表利用投影进行班内展示。教师展示有关蝉成长过程的图片。 2.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 明确:第一部分“蝉的地穴”采用由外到内再到外的顺序。第二部分“蝉的卵”采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全文采用对事物的观察进程顺序。 3.思考:按一般说明文的写作顺序,介绍一种昆虫的生长过程时,先从卵到幼虫,再从幼虫到成虫。这篇文章却打破常规,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写作顺序? 明确:一方面蝉在地穴的生活不为一般人了解,这样写不落俗套,容易引起读者兴趣。更主要的是,蝉的幼虫生涯占了它生命的大部分时间,这样安排说明顺序旨在突出蝉的生长艰难,“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赞颂生命的意义。 教师提示学生:科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蝉的幼虫通常会在土中待上3年、5年,更长一些的达到17年。这些数字一般为质数,这是因为质数的因数少,蝉在钻出泥土时可以防止和其它蝉类一起钻出,争夺领土、食物。 【活动二】对比阅读,理解写法 教师出示“百度百科”中介绍蝉的说明性文字。请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比较课文与这段文

2017年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最新教案19蝉

19*蝉 【教学目标】 1.学习法布尔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他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2.学习法布尔的写作手法(拟人)——“风格即人”。 3.注意文中的人文主义关怀(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对万物的赞美之心) 4.掌握科学小品的基本特点,体会运用文艺性手法写作科学小品的用意。 【课时计划】 1课时,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授课,课堂上重点完成步骤二、三、四。 学法指导一: 【常考说明方法辨析】 列数字:数词(大写也是)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与年代的区别); 分类别:一类(种)……一类(种)……; 作比较:比、而、相对于、较……;打比方:像、仿佛……; 下定义:科学、完整(判断句、比喻句、否定句不是下定义); 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展示图片“大家知道这个是什么虫子吗?”学生自由回答(蝉,知了,等等)。“我们今天讲的就是这个——蝉(板书)那么有人可以来说下和蝉有关的东西不?(学生发言)我这里有一个和蝉有关的古希腊神话。(曙光女神爱上了一个人类青年,为了能和他长相厮守,她向宙斯请求赐给爱人永恒的生命,但是曙光女神忘了请求给那个青年永恒的青春。于是时间一天一天过去,青年渐渐衰老萎缩,最后沦落到了只会不停的向碰到的每一个人诉说他和女神的爱情的地步。女神的爱情也渐渐的被消磨殆尽,最后女神抛弃了他,可怜的人变成了一只虫子,继续讲他的故事。这只虫子就是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这篇法布尔的《蝉》。二:指导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金蜣.(qiāng)窠.(kē)隧.道(suì)涂墁.(màn)抵御.(yù) 纤.(xiān) 蚋.(ruì) 轧.碎(yà) 鳍.(qí) 喧嚣.(xiāo) 罅.隙(xià) 跳蚤.(zǎo) 钹.(bó)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金蜣:屎壳郎。窠:鸟兽做的窝。 涂墁:这里指幼蝉带着黏液涂抹、平整地穴。纤:细小。 蚋:一种小昆虫,体长二三毫米,头小,色黑,胸背隆起,吸人畜的血液,幼虫栖于水中。 鳍:鱼类的运动器官。曝:晒。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匹敌:对等,相称。 罅隙:缝隙。腾跃:跳跃。 开合自如:分开收拢不受阻碍。 倒楣:遭遇不好。(也作倒霉)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3.作者简介 法布尔被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他的传世杰作《昆虫记》是一部十大卷的巨著。作者用富有诗意

19 蝉-教案导学案

19* 蝉 生命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大地;生命是智慧的火花,点缀着灿烂的星空;生命是美丽的鲜花,装扮着绚丽的人生。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淤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只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竞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竟能在枝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居然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水中似的自由遨游。夏天里不断聒噪着的蝉,也会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 1.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2.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一、新课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不过,这个谜语可有点难,是一首诗,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一读,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学生自读,指名猜。(蝉) 有没有人知道这是谁的诗?(虞世南)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生齐读古诗)这世界上还有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也写了一篇关于“蝉”的文章。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法布尔一起去了解蝉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金蜣.(qiāng)隧.道(suì)涂墁.(màn)抵御.(yù) 纤.弱(xiān)臃.肿(yōng)罅.隙(xià)沐.浴(mù) 轧.扁(zhá)黏.土(nián)喧嚣.(xiāo)孵.化(fū) 2.作者简介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一直居住在“荒石园”里,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这部著作。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的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他被国人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而《蝉》这篇课文就是改编自《昆虫记》。法布尔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成就了自己,而且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笔非常宝贵的知识财富。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 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 【交流点拨】两方面——蝉的地穴、蝉的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