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故宫的色彩美学

故宫的色彩美学

故宫的色彩美学
故宫的色彩美学

紫禁城的色彩之美

故宫的古建筑都有一定的色彩,这些色彩丰富多样,巧妙应用到古建筑的不同部位,形成了色彩之美。

不同的颜色给人不同的感觉,也分为不同的色调。红、黄为暖色调,象征太阳、火焰,给人热烈、奔放、温暖的感觉;绿色、蓝色、青色为冷色调,象征着森林、大海、蓝天,给人安静、稳重、踏实的感觉;灰色、白色为中间色调,主要起衬托作用。

在故宫的古建筑中,这些色彩的含义得到引申。这种引申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从故宫古建筑群整体角度出发,不同的方位建筑屋顶使用不同的颜色;其二是从建筑单体出发,不同的部位使用不同的颜色。

故宫在东、西、南、北、中各方位对应的屋顶,其色彩布置各有特点。

一、中-黄色

中,即中心、中间、中轴,是最重要的方位。故宫内最重要的建筑都布置在中轴线上。“中”对应的色彩是黄色,代表着皇权。《周易》里有“天玄而地黄”,土地是国家的象征,因而又用黄色来代表皇帝的权力。故宫古建筑中,大部分尤其是位于中轴线的重要建筑,屋顶的瓦

都是黄色的。

故宫的屋顶

二、东-绿色

东,是太阳升起的方向。从功能上讲,故宫东部区域的建筑群主要是皇子们生活的地方,屋顶瓦面颜色以绿色为主。绿色象征着春天,而

在阳光沐浴下,万物能更加茁壮成长。皇帝将皇子居所安排在这里,寓意皇子们犹如草木萌发,生机无限。

故宫南三所-皇子们的住所

三、西-金黄

西,是太阳落山的方向,有秋天收获、圆满之意。故宫西区主要是皇太后、后妃们生活的地方,其屋顶瓦面颜色为金黄色。金黄色让人联想到“金秋”,万物有丰硕的成果。对于皇太后而言,一生圆满,可安度晚年;对于妃子们而言,则寓意着希望她们能多为皇帝生儿育女,结

出生命的果实,以利于皇家子孙繁茂、多子多福。

四、南—红色

南,对应的颜色为红色,代表着夏天,有红火、炽热之意,亦有防护、守卫之意。故宫南面的建筑主要指午门,其屋顶瓦面为黄色,但是

其承台的颜色为红色。高高的承台表面饰以红色,既显得威严与庄重,又衬托了午门城楼的雄伟与高大。

故宫午门

五、北—黑色

北,代表冬天的方向,在五行中属水,有“收纳、灭火”之意。故

宫北侧屋顶瓦面是黑色。故宫北门——神武门的值房瓦面颜色就为黑色。神武门的南边是钦安殿,里面供着道教中的水神,即玄天上帝。故宫的

古建筑都是以木结构为主,容易着火。皇帝通过在北方设置黑色的屋顶,来希望紫禁城内的建筑不发生火灾。同样,皇帝藏书的文渊阁并不在北部,但为了“以水压火”,其屋顶也采用了黑瓦。

故宫北门——神武门

六、各种颜色的和谐统一

五个方位的古建筑与五种色彩的巧妙对应,体现了故宫区域功能规划的文化内涵,亦展现出古建筑整体的色彩之美。颜色的变化也运用于故宫的单体建筑上,不同部位采用的色彩不同,突出的主题也不同。

以太和门为例。太和门的瓦面是黄色,如前所述,寓意建筑为皇帝所专用。平民百姓的屋顶瓦面颜色不能用黄色,而一般用黑色,这种黑色的瓦面在古代称为“布瓦”,而平民百姓则被称为“布衣”。屋檐(主要是梁枋fāng与斗拱)是青绿色,属于冷色调,天花板也以青绿色为主。

由于屋檐往外挑出,因而在梁枋下部及斗拱部位会出现阴影,青绿色在阴影中显得轻盈而又遥远,用青绿色的彩画对这些部位进行装饰,有利于体现建筑的阴柔之美,也可显示出建筑空间内部的高深与宽阔。

柱架和墙体为红色,给人充实、稳定、有分量的感觉。墙体对建筑起到维护作用,柱子则是支持建筑屋顶的重要构件,两者均能起到对建筑的防御、保护作用,采用红色有利于体现阳刚之气和护卫之意。

台基和栏板是白色。白色是高雅、纯洁与尊贵的象征。太和门台基栏板和望柱采用洁白的汉白玉材料,饰以精美的龙凤纹雕刻,突出了建筑本身的高贵。地面则是灰色的。从位置及功能的角度来讲,太和门地面也不宜采用亮丽的色彩,灰色正好足够低调。灰色置身于各种色调之中,并与之融合,形成了很好的补色效果。

蓝天黄瓦、绿檐红柱、白台基灰地面,各种色彩巧妙对比运用,给人以雄伟、壮丽的整体感。同时,故宫古建筑群一些部位巧妙地使用了色彩互补方法,满足人体视觉平衡。如宫墙,在红墙与黄瓦之间采用了绿色的冰盘檐;又如隔扇和槛[kǎn]窗的棱线上采用了金线,实现了红色与黄色的协调过渡,亦使整个建筑产生了流光溢[yì]彩的效果。

当然,不同颜色在故宫古建筑群中的比例并不相同。故宫绝大部分建筑的瓦面颜色为黄色,这体现了紫禁城建筑整体的形象,即皇权的象征。红色的比例亦很大,是强大的、护卫权力的象征,寓意皇帝的江山永固,生命无限。正是红、黄这两种颜色在故宫古建筑群中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紫禁城的华丽、庄严与雄壮之美。

色彩美学

色彩之美 摘要:色彩是人们生活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离不开色彩,没有色彩人们的生活难以想象,是多么的枯燥无味,是多么地死气沉沉。缺少了色我们的生活便陷入一种没有生机、没有活力。 关键词:色彩,对比,调和。 我们的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五彩缤纷就在这个色彩之中,色彩的范围向当地广泛,包括万事万物,小到一张纸,大到宇宙万物,无不有色彩的存在。色彩是不能用其他色混合形成的颜色称为原色。色彩之美美在色彩的对比,色彩的调和。 早在古希腊时代,西方先哲们就提出“美在和谐”的论断,人类长期的审美创造与欣赏经验表明色彩的和谐之美一方面要求色彩的组合关系要互相契合统一,即“调和”。另一方面还要求他们之间相互独立,即“对比”。所以对比与调和才是构筑色彩和谐之美的金科玉律。 一色彩对比 在色彩学中,“对比”主要指色彩构成要素之间的差别。一般情况下,这种差别主要通过色相对比、纯度对比、面积对比和材质对比等多种形式实现的。例如:明度对比构成即依据色彩的深浅变化关系而展开的色彩 规划与设计活动。按照一定的搭配秩序可概括为三类: A高调对比构成,其常常表露出明朗、纯洁、活泼、轻盈、 淡泊的色彩意境 B重调对比构成,其常常表露出优雅、含蓄、平凡、明确 的色彩语意; C低调对比构成,常常表露出朴素、宏大、沉稳、端庄、 深沉的色彩联想。 色相对比构成是依据色彩面貌变化关系而展开的规划与 设计活动,可以把色相对比构成分解为: A同类色对比构成,能令人们领略到单纯、静谧、融合、含蓄、朴素等情趣; B邻近色对比构成,常常颇富雅致、耐看的色彩效果; C对比色对比构成,给人一种色彩强烈、刺激、冲突的视觉感受; D冷暖色对比构成,暖色使人有膨胀感,冷色给人以收缩感,在白色底的映衬下,红色与蓝色相比较,红色比蓝色感觉要近一些。而形状相同的红色比蓝色面积显大。 E互补色对比构成,人们色彩观念中最典型的补色对是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 F纯度对比构成,是指依据色彩的饱和度的关系变化而展开的色彩规划和设计活动。可分为三类: a高纯度色彩对比构成,布局显得明朗而坚定、积极而华丽并容易引起关注。 b中纯度色彩对比构成,常常能够显示出典雅、和平、端庄等色彩品味与气质。 c低纯度色彩对比构成,总体上会显得浪漫、飘逸、单纯的特性自古以来红色配绿色是中国人极为喜爱的色彩,如民谚“红配绿,花簇簇”就是这种民族审美心理的流露,于是大凡“红墙黄瓦”构成的皇家宫殿的四周,要不就是绿树簇拥,要不就是碧水环绕。在中国传统色彩构成当中,由于红色与绿色总是如影随形、相互衬托,为此在民间又有了“红花要靠绿叶衬”。而在诗词中则留下了“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必多”等有关红绿组合的千古绝句。。 二色彩调和

古建筑参观调研报告

古建筑参观调研报 告

镇江金山寺古建筑调研 -------- 前段时间总是在纠结调研对象的问题,因为听说了可能之后的调研就是要去镇江,怕写的重复了,也担心写的过于单调。 镇江,在我看来算不上一个旅游发达的城市,但如果你去让一个镇江人向你推荐一处旅游之地时,得到的答案不外乎“三山一渡”。三山,即焦山、北固山、金山,一渡,即西津渡。如同每一个旅游景点一样,“三山一渡”的背后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一个故事,而这其中,也是我印象中最有名的可能也就是北固山和金山了。唐朝诗人王湾的一首《次北固山下》让人们从此记住了北固山,而关于金山,我想你一定听过白素贞和许仙的故事吧。就调研课题而言,因为是关于古建筑方面的,因此最后还是决定了写金山寺。 金山位于镇江市的西北部,临江而立,山不高不足百米,金山寺始建于东晋,寺庙建筑把金山山体包裹住,从远处看,只见寺院,不见山,因此,也就有了“金山寺裹山”之说,寺依山而建,慈寿塔高耸山巅,蔚为壮观。远处茂密的大树将低矮的建筑遮挡,树枝间隙中,隐约可见寺庙建筑的轮廓影像。近处,碧绿的湖面让人心情舒畅,倒影出树和建筑的景色,仿佛融为一体。湖边很有情调的休息小亭吸引了了大量人群来此湖边漫步,自是一种愉快的享受。

在金山寺门口,抬头仰望“江天禅寺”匾额,据说为清代康熙皇帝随太后来金山祈祷时亲笔题写的,抬头望去,方感自身的渺小。门的正前方是一个刻有江天禅寺的铜质香鼎,可能是一种香火旺盛的象征吧。江天寺即金山寺,自古就是一座中我闻名的禅宗古刹,始建于东晋年代,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初名泽心寺,南朝、唐朝初称为金山寺。寺宇规模宏大,全盛时有和尚三千多人,僧侣数以万计。清代金山寺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四大名庙。金山寺由于当时皇帝的信仰不同,曾两度由寺改观。一般寺庙的山门都是朝南开的,而金山寺的山门面朝正西,据史料分析,当时的建筑师建筑朝西山门是有用意的。因古代金山屹立在扬子江心,游人透过朝西山门放眼望去,便见浩渺大江奔腾而下,正合“大江东去,群山西来”之诗意。这正可谓建筑师的独具匠心所在吧。由山门入天王殿,中供弥勒佛,人

工作总结之城市认知实习总结

城市认知实习总结 【篇一:城市认知实习报告】 城市认知实习报告 一.实习的性质和目的?????????????????? 2 二.实习的方式和内容?????????????????? 2 三.实习地点?????????????????????? 2 四.实习的时间和安排?????????????????? 3 五.实习报告的具体内容 壹)沈阳市历史概况????????????????? 3 贰)沈阳城市道路交通???????????????? 5 叁)沈阳城市绿地系统???????????????? 10 肆)抚顺市综合概述????????????????? 19 六.实习的收获、体会?????????????????? 23 七.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和了解??????????????? 24 八.对本专业前景的看法????????????????? 25 一.实习的性质和目的: 城市认识实习是城市规划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通 过实习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及为后继学习累计感性认识。城 市规划专业城市认识实习安排在本期期末,并且是在学习了《城市 规划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之后,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具有代表性城 市的实地考察和专项调查,获得城市规划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加深 对城市规划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参观学习,扩大学生知识面和理 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了解城市规划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国家的城市建设方针政策。学生通过对城市的认识,应该全面 体会城市规划的主要原理和主要思想在城市实际中的运用。 二.实习的方式和内容: 城市认识实习以网上收集资料、实地参观考察和总结讨论相结合的 方式进行: 1.了解城市概况,性质,规模和规划结构布局等; 2.了解城市道路系统,交叉口,广场,停车场,交通概况,车行人行等; 3.了解城市绿化,主要树种,建筑小品,城市景观,环境状况和地方特色; 4.调查居住区的功能结构,公共设施等的布局和处理手法;

浅析色彩原理及生活中色彩美学应用

浅析色彩原理及色彩美学应用 一、色彩的形成原理与性质以及色彩心里 1.1色彩的形成原理与性质 我们活在一个充满色彩的世界里,每天都感受着色彩带给我们的动力。那么色彩是怎样形成的?物体白天的色彩要比晚上鲜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色彩与光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通常将光源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不同,形成不同的色光,叫做光源色。因为只有在光的照射下物体才能呈现出色彩。因此我们所说的物体色也就是物体对光的吸收、反射、透射后的颜色。同一物体在不同光源下会呈现不同的色彩。当光源、反射光、射光未能显示出某种色彩倾向时,我们所看到的就是无彩色系。有彩色系是由于不同波长的光产生了不同的色彩倾向。将同样的物体放在两个不同颜色的空间里,会发现他们有不同的色彩倾向。这种物体由于在光的照射下受环境影响改变固有色而显现出一种与环境一致的颜色。 由此可见,色彩的形成是由光源色、物体色、环境色三部分组成。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看到一种颜色因为受光不同而显示出不同的特性,这是由于色彩的三个特性决定的。即色相、明度、纯度。 色相是色彩间彼此区分的最明显、最突出的特征。色彩的混合可以产生新色相。物体的色相是决定画面色调和情感的主要因素。 明度是指色彩的阴暗、深浅程度。在绘画中也称素描关系。一般来讲明度有两种含义:一是同一色相受光后,由于物体的强弱不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二是指颜色本来的明度。明度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与表现力。单色或无彩色画面主要是通过明度变化来表现的。它是色彩结构的关键。黑色、白色、灰色表现出的色彩明度最为纯粹。 纯度是指色彩鲜艳或灰浊的程度。色彩的明度改变会影响其纯度的变化,但是色彩纯度变化时该色彩的明度却不一定随纯度的变化而变化。 把色彩的色相和明度二者合并起来的状态就是色调。色调传达给人的总体感受并不是单一的,大致有四种分类。如,从色相方面来看,有红色调,绿色调等,从色彩的冷暖方面来看,有冷色调和暖色调,从色彩的明度来看有高明度色调和低明度色调,从色彩纯度来看有纯色调和灰色调。 色彩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所谓“五光十色”、“五颜六色” 都显示出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色彩,色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人类总是生活在色彩之中。色彩作为用色彩色彩来说话或传递信息的一种符号,人们会按照自己思维方式和尺度来加以描绘,在房间里面设计中,由于民族、风俗习惯、生活环境等不同,即使对同一种色彩,在联想心理、价值观念以及在色彩中的运用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1.2色彩心里 色彩离不开人的心理因素。色彩通过人的眼睛到大脑,使人对产生对色彩的联想、感觉及其象征。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对于同一种色彩来说其感受也不同。 1.色彩联想 具体联想:由看到的色彩想到具体的事物。如看到红色,我们马上会想到血

沈阳故宫之旅游纪念品文化

沈阳故宫文化之旅游纪念品Tourism souvenir culture of Shenyang Imperial Palace 小组成员:乔忍、刘思佳、张小君、张娇娇、李思敏 2017年4月

内容摘要 旅游纪念品作为旅游商品的一个重要代表,其收入在旅游产业中所占的比重显示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程度。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将是沈阳故宫旅游业发展的新契机。我国大部分的旅游纪念品缺乏个性,缺失地域和文化特色。忽略消费者的差异化,失去了纪念品的基本价值。开发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新时代的旅游纪念品,对于完善中国旅游市场、宣扬地域文化特色以及拉动中国经济发展都有积极意义。沈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辉煌的岁月,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胜地景观,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之称。 旅游纪念品所代表的是当地的一种文化象征和特殊体验,是对一段回忆的纪念,也是对一种地域文化的浓缩留念。沈阳故宫的旅游纪念品使游客不仅可以从旅游纪念品中得到慰藉和纪念,同时也可以映射出一种地域文化。我们采用了以田野调查为主的调查方法来进行研究,本报告所提出的地域文化对旅游纪念品的影响模型,具有可行性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旅游纪念品传承传统文化

目录 内容摘要 (2)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假设 (4)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4) (二)国内研究现状评析 (4) (三)问题假设 (5) (四)研究方法 (6) 二、沈阳故宫旅游纪念品现状分析 (6) 三、沈阳故宫旅游纪念品与地域文化 (7) 四、关于促进故宫旅游纪念品发展,传承历史传统文化的建议 (8) (一)设计者:设计创新化、个性化、系列化 (8) (二)参观者:素质化 (11) (三)销售者:现代化 (11)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2) 附录一访谈提纲 (13) 附录二调研剪影 (14)

故宫的色彩美学

紫禁城的色彩之美 故宫的古建筑都有一定的色彩,这些色彩丰富多样,巧妙应用到古建筑的不同部位,形成了色彩之美。 不同的颜色给人不同的感觉,也分为不同的色调。红、黄为暖色调,象征太阳、火焰,给人热烈、奔放、温暖的感觉;绿色、蓝色、青色为冷色调,象征着森林、大海、蓝天,给人安静、稳重、踏实的感觉;灰色、白色为中间色调,主要起衬托作用。 在故宫的古建筑中,这些色彩的含义得到引申。这种引申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从故宫古建筑群整体角度出发,不同的方位建筑屋顶使用不同的颜色;其二是从建筑单体出发,不同的部位使用不同的颜色。 故宫在东、西、南、北、中各方位对应的屋顶,其色彩布置各有特点。 一、中-黄色 中,即中心、中间、中轴,是最重要的方位。故宫内最重要的建筑都布置在中轴线上。“中”对应的色彩是黄色,代表着皇权。《周易》里有“天玄而地黄”,土地是国家的象征,因而又用黄色来代表皇帝的权力。故宫古建筑中,大部分尤其是位于中轴线的重要建筑,屋顶的瓦 都是黄色的。 故宫的屋顶 二、东-绿色 东,是太阳升起的方向。从功能上讲,故宫东部区域的建筑群主要是皇子们生活的地方,屋顶瓦面颜色以绿色为主。绿色象征着春天,而

在阳光沐浴下,万物能更加茁壮成长。皇帝将皇子居所安排在这里,寓意皇子们犹如草木萌发,生机无限。 故宫南三所-皇子们的住所 三、西-金黄 西,是太阳落山的方向,有秋天收获、圆满之意。故宫西区主要是皇太后、后妃们生活的地方,其屋顶瓦面颜色为金黄色。金黄色让人联想到“金秋”,万物有丰硕的成果。对于皇太后而言,一生圆满,可安度晚年;对于妃子们而言,则寓意着希望她们能多为皇帝生儿育女,结 出生命的果实,以利于皇家子孙繁茂、多子多福。 四、南—红色

以建筑美学的角度分析沈阳的建筑

专业:-------- 班级:-----------姓名---------学号: --------- 以建筑美学的角度分析沈阳建筑 建筑美学以如何按照美的规律从事建筑美的创造以及创作主体、客体、本体、受体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用为基本任务,其具体内容是:建筑艺术的审美本

质和审美特征;建筑艺术的审美创造与现实生活关系;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建筑观念、流派、风格的发展嬗变过程;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建筑艺术的创造规律和应具有的美学品格;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功能;鉴赏建筑艺术的心理机制、过程、特点、意义、方法等。根据当前建筑美学的发展趋势,重点是研究建筑美与城乡环境的关系、建筑美的审美效应、建筑美与山水园林的关系等。 沈阳是辽宁省的省会,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全国的工业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沈阳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全市户籍人口819.6万人,市区人口615.4万人。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辽宁省中部,以平原为主,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南部,辽河、浑河、秀水河等途经境内。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全年气温在-29℃~36℃之间,平均气温8.3℃,全年降水量500毫米,全年无霜期183天。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温差较大,四季分明。 沈阳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因地处古沈水(浑河支流)之北而得名。沈阳地区蕴育了辽河流域的早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对新乐遗址考证,在72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从公元前229年设立侯城起,沈阳的建城史已近2300年。沈阳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之称。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迁都于此,后由皇太极更名为盛京。1636年,皇太极在此改国号为“清”,建立清王朝。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以盛京为陪都。清初皇宫所在地-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个完整皇宫建筑群之一。 沈阳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要数沈阳故宫和昭陵了。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原名盛京宫阙,后称奉天行宫。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明清旧 城中心。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有建筑90余所,300余间。始建于后金天命 十年(明天启五年,1625年),初成于 清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1637年)。 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移都北京 后,成为“陪都宫殿”。从康熙十年(1671 年)到道光九年(1829年)间,清朝皇 帝11次东巡祭祖谒陵曾驻跸于此,并有 所扩建。 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 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在建筑艺术上 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以汉族传统建筑风格和布局为主,兼备了蒙、满等民族风格和布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26年以后,其建筑群陆续辟作博物馆(现称沈阳故宫博物院)。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及沈阳的明清皇家宫殿”项目。 沈阳故宫博物院虽然也是明清时期的皇家宫殿,但是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相比,仍然有他独特的特色,下面一起来欣赏一下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特色吧。

浅谈书籍封面的色彩美学

浅谈书籍封面设计中的色彩美学 摘要:书籍的封面除具有保护书籍的功能之外,主要是通过其艺术形象来体现书籍的主题,反映其内在精神。它影响着读者对图书的认知和赞誉。色彩作为封面的视觉元素之一,常常先于图文拨动读者思想感情的琴弦。它与书籍的内容、性质、写作风格密切关联。本文通过色彩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作用来探讨合理运用色彩,使其与立意、文字、构图和谐统一,以便充分发挥色彩在封面设计中的视觉效应, 引起读者的深刻共鸣。 关键词:书籍封面色彩美学形式应用发展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传播人类文化信息的最主要的载体,承载着古今中外的智慧结晶。书籍装帧艺术是融合了各种元素的整体,色彩、图形、文字等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书籍的封面设计作为书籍精美的装饰,也可以把书籍的内容高度概括成为形象。它能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帮助读者加深对书籍的理解。 通常,琳琅满目的书籍中,最能吸引读者注意力的就是颜色了,其次才是图像和文字。“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有时我们购买一本书,不仅是因为书的内容,还可能为封面的优美而动心。由此可见,在书籍封面设计中,色彩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封面除了以艺术形象来反映书籍内在精神外,它还肩负着特别的广告任务,读者很容易把视线停留在五彩纷呈的封面上。 色彩是书籍封面设计中的主要艺术语言,对于书籍封面意境和情调的营造更加多元化、准确化。色彩通过艺术形象的美反映出书籍的内容、性质,在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下呈献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如下先就色彩的美学特质简明说一下。 一、色彩的形式美 亚力士多德从美学角度提出:“美的主要形式—秩序、匀称与明确。一个美的事物,它的各部分的都是有一定的安排,而且它的体积也应有一定的大小,因为美要依靠体积与安排,美必须具有特定的感性形式,并努力在客观事物中去体现它们。”书籍封面设计的色彩形式同样要结合其构成形式来进行搭配。 (一)、色彩的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一种形态美学的构成形式,有左右对称、放射对称、回旋对称等,不同的对称形式,呈现不同的形态排列形式。对称是一种绝对的平衡。书籍封面上对称的色彩搭配给人以庄重、大方、安定、温和、安静等相对平稳的感觉,但是也容易使人产生平淡、缺少活力、呆板、单调、无味等不好的感觉。 均衡是形式美的另一构成形式。这种形式可以是活泼、丰富、多变、有情趣、自主、生动的。在书籍封面设计中能够适应大多数人的审美要求,是选择配色的常用手法和方案(二)、色彩的比例与节奏 色彩的比例是色彩局部与整体之间大小、面积、长短的形态变化,色彩的比例在书籍封

沈阳考察报告

沈阳考察报告 2011年10月19日至10月21日,我们北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08和09级的学生在院领导和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奉天——沈阳,在这金秋送爽收获的季节里,我们也丰收了历史知识。在这次考察中,我们大家收获都很大,受益匪浅,现在我将个人的考察体会报告如下: 一、简要说明 沈阳实习考察是历史文化学院的一次独具特色的教学活动,也是历史系的学生参观旅游、陶冶历史情操的教育实践。本次参观了五个地方,包括:辽宁省博物馆、沈阳故宫、大少帅府(张作霖,张学良故居)、九一八博物馆、北陵公园。这五个地方可以说涵盖了整个沈阳城的历史文化特色,此行充分体现了具有丰富历史底蕴的奉天城。 二、考察实录 (一)我国著名的历史艺术性博物馆——辽宁省历史博物馆我们赴沈阳的的第一站便是辽宁省博物馆,我们怀着无比兴奋地心情走下旅游车,眼前一亮,省博物馆整体建筑典雅华贵,气势恢宏。辽宁省博物馆素以藏品丰富,精品荟萃享誉中外。在馆藏十万余件藏品中,以历代书法、绘画、丝绣、东北地区出土文物精品以及辽瓷、货币、碑刻、古地图等为馆藏特色。该馆馆藏文物共18大类,10万余件。其中唐、宋、元、明、清的书法、绘画、丝绣、古地图、辽代陶瓷等珍品荟萃,驰名中外。馆藏考古类中,有近年来出土的营口金牛山旧石器时代文化遗物和辽西红山文化遗物,是研究人类早期

史、中华5000年文明起源史、宗教思想史及雕塑艺术史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我们去的当天正好是四楼里辽河文明的专题展览,给我们展示了当时的辽河文明的历史渊源以及发展的历程,这个专题展我总结有以下特点:1、视角独特、主题鲜明、内涵丰富;2、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互动性相融为一体,雅俗共赏。3.形式设计充分表达主题内涵,展览氛围浓郁,特色鲜明;4、功能先进,设计精到,风格独具。辽宁省博物馆此行让我们穿越时空充分体会了当时辽河文明的兴衰。 (二)清初皇宫奉天行宫——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在建筑艺术上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集汉、满、蒙族建筑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沈阳故宫以崇政殿为核心,从大清门到清宁宫为中轴线,分为东路、中路、西路3个部分。大政殿为东路主体建筑,是举行大典的地方。前面两侧排列亭子10座,为左、右翼王亭和八旗亭,统称十王亭,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议政之处。大政殿于清崇德元年(1636)定名为笃功殿,康熙时改今名。殿为八角重檐攒尖顶木结构。在须弥座的台基上,绕以青石栏杆,殿宇八面全由木隔扇门组成。正门前金龙蟠柱,殿顶为黄琉璃瓦绿剪边,当时由于当时的皇帝比较怀念自己的草原生活喜欢绿色,所以下令将沈阳故宫瓦边镶为绿边。殿内彩绘梵文天花,团龙藻井。中路为整个建筑群的中心,分前后3个院落。南端为照壁、东西朝房、奏乐亭;前院有

风格美学色彩平横

风格美学色彩平衡 节选自《顾问式整体形象设计师》发型风格美学文\ 驰峰风格美学的核心理念就是使发型设计师必须具备,色彩平衡,风格平衡,色彩与风格平衡的设计能力。是否具备这种能力也是衡量发型设计师是否具备整体形象设计能力评判标准。 色彩平衡 在风格美学整体形象设计中,色彩平衡指的是肤色与发色与服饰色的平衡关系。发型设计师做色彩平衡的主要原因,因为色相与色相具有对立与统一的关系,明度具有色重属性,纯度具有色距属性,因此肤色的色相、明度、纯度属性,与发色色相、发色明度、发色纯度,与服饰色相、明度、纯度三者必须是平衡的,使得三者之间具有和谐色彩平衡关系,是发型设计师是否将色彩做到平衡设计的关键所在。 一、四季色彩属性平衡 四季色彩属性定位众所周知,四季色彩不是以暖色相、中性色相、冷色相进行色彩属性定位的,而是以暖色相与冷色相,明度以低明度与高明度定位成四季色彩色彩属性定位,用春季表示浅暖色彩属性,用秋季表示深暖色彩属性,用夏季表示浅冷色彩属性,用冬季表示深冷色彩属性。因此也就会出现四季肤色定位,四季发色定位,四季服饰色定位。用四季色彩属性定位就是要将肤色、发色、服饰色做到平衡,就得将肤色、发色、服饰色都必须用四季色彩定位进行统一,否则色彩定位错了,色彩也因此失去平衡。 二、九季色彩色彩属性平衡 九季色彩色彩属性定位是以暖色相、中性色相、冷色相,及明度低明、中明、高明进行色彩属性定位的,用春季型表示浅暖色彩属性,用春秋季型表示中暖色彩属性,用秋季表示深暖色彩属性,用春夏季型表示浅中性色彩属性,用柔和季型表示中中性色彩属性,用秋冬季型表示深中性色彩属性,用夏季表示浅冷色彩属性,用夏冬季型表示中冷色彩属性,用冬季表示深冷色彩属性。因此九季色彩色彩属性定位就会将肤色色彩属性、发色色彩属性、服饰色色彩属性进行九季色彩色彩属性定位,进行九季色彩平衡统一,九季色彩平衡相比四季色彩平衡在定位色彩属性方面不仅科学而且非常完善。

沈阳故宫参观学习报告(3000字)

沈阳故宫参观学习报告 摘要:本次充实的五一劳动节假期转眼就要进入了尾声,前两天与同学一起去了沈阳故宫博物馆参观游玩,此次社会实践的参观学习增长了我的见识,让我认识了不一样的沈阳。 关键词:沈阳故宫,社会实践,感想 在去沈阳故宫博物馆游玩之前,我先在网上查看了一下有关沈阳故宫的信息,简单的了解了一下沈阳故宫。沈阳故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又称盛京皇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距今近400年历史,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清朝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迁都北京后,这座皇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1961年,国务院将沈阳故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 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我和同学一起去故宫博物馆的那一天,我在地图上查到沈阳故宫博物馆距离沈阳中街不远,所以我们准备先去距离学校最近的地铁口,即白塔河站地铁口,之后乘坐地铁到达中街站的地铁口。早上9点,我和同学在在滴滴打车APP上约到了前往白塔河站地铁口的顺风车,经过1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到了中街,中街是我最喜欢的一条街,它东起抚近们,西起怀远门,沈阳故宫就处在中间。我和我的同学就开始步行观赏旁边的建筑,虽然还没到沈阳故宫博物馆,但是那个周围的建筑都已

经开始古风化了,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顿大餐之前的一碟小菜,让你慢慢卷入历史的漩涡。不知不觉之中,就走到了故宫的门口。应该是放假的缘故,旁边买票的人多的数不清,一打听才知道这里的门票是60块钱一张。我和我同学因为拿着学生证,在买票时给售票的那个人看了一下我们的学生证,最后以半价买到了门票。故宫的基本结构是这样的,总共分为东中西宫三路。东宫是努尔哈赤所造,中宫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所建,西宫是乾隆皇帝所建。沈阳故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满族人建立的大清皇宫。1644年清迁都北京后,经过增修,又成为皇帝巡幸东北时的行宫。1926年至今,为沈阳故宫博物院。现存古建筑有100多座,它的总占地面积60000多平方米。主要的建筑群有大政殿,十王亭,大清门,崇政殿,清宁宫,文溯阁,凤凰楼。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故宫一起构成了中国仅存的两大完整的明清皇宫建筑群。 我带着敬畏的心情进入了故宫,看到以红黄色调为主的宫殿,而且宫殿屋顶的形态各异,真的很宏伟壮观,不由的想象着在我脚下的路曾经是皇帝必经的路,眼前的景是曾经寻常百姓所不能见得,心中对故宫的敬畏油然而生。故宫给人的是尊贵的美,震撼的感觉。同时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为参观的过程中,有些只能在宫殿的外面参观,而不能进入其中,所以我也观察到沈阳故宫的窗户设计的十分紧密,可见其防守十分的严密。

色彩美学在生活中的设计与应用探究

色彩美学在生活中的设计与应用探究 我们的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五彩缤纷就在这个色彩之中,色彩的范围向当地广泛,包括万事万物,小到一张纸,大到宇宙万物,无不有色彩的存在。色彩是不能用其他色混合形成的颜色称为原色。色彩之美美在色彩的对比,色彩的调和。色彩是人们生活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离不开色彩,没有色彩人们的生活难以想象,是多么的枯燥无味,是多么地死气沉沉。缺少了色我们的生活便陷入一种没有生机、没有活力。 一、电影中的色彩美学 中国新时期电影的色彩美学,逐渐从电影画面构成的辅助性元素上升到主题性内涵,呈现出了三个美学发展段落,即第五代的历史寓言和浓烈的色彩图腾、“第六代”的个人化叙事与灰色写实、全球化语境中的新世纪色彩神话。从电影修辞角度而言,第一阶段的色彩语言是一种局部性的视觉图谱,第二阶段则是一种写实形态,第三阶段的新世纪是一种全局性和整体性的图谱文化,从而使电影色彩成为一种超色彩或者是超经验的美学元素,乃至成为一种文化和哲学的符号。 新世纪的电影作品是在全球化语境下描写的神秘的东方文化,碧绿的竹林、皑皑的雪地、黑色的宫殿,这些富有东方传奇色彩的视觉符号成为创作者最为推崇元素,但是,它已与意识形态以及人性内涵关涉不大。新世纪的电影大片,色彩成为东方文化的情感标识以及东方图谱的形象载体,展示了东方的色彩日常经验以及仪式,以满足西方假设观众的期待欲望。新世纪的电影在这种斑驳的色彩视觉中,构成一种视觉奇观。 一是色彩幻觉,在现实和幻想色彩及其变化之中相互辉映,运用色彩为观众创造出一个亦真亦幻的电影世界; 二是色彩暴力,高饱和度的色彩对观众进行强烈刺激,色彩成为一种视觉暴力; 三是色彩崇拜,创作者对色彩形成一种“拜物教”一般的情结,色彩成为电影最有力的美学表达元素之一,也是导演最为强调的修辞元素。 色彩语言作为电影表意系统的重要元素,是超色彩或者是超经验的,它作为一种电影精神背景的体现,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和哲学的符号。对于电影色彩的读解,需要一定的电影文化知识以及艺术修养。电影色彩从日常经验而来,而进入超验的境界 二、平面设计中的色彩美学 在平面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部分为色彩艺术设计,借助于平面设计来营造色彩,增强色彩冲击效果,促使人们对情感需求的直接感受得到提升。平面设计中不同的色彩蕴含着差异化的意义,使人们产生不同的感受。

版面美学视觉艺术及色彩运用 2

版面美学视觉艺术及色彩运用 一、让眼球首先被吸引——营造版面视觉冲击波 人们在欣赏绘画作品时,都会遵循这样的欣赏次序:先通观全画,产生总体印象后,视线便会迫不及待地停留于画面上的某一处,这个地方就是画面的视觉中心,然后,视线才会移动,读遍全画。之所以有这种现象,是因为从人类眼球的生理构造看,只能产生一个视焦,人的视线是不可能同时停留在两处以上的,欣赏作品的过程就是视焦移动的过程。 这一理论,运用于报纸编排,主要是加大版面视觉中心的处理,让读者在几米之外就能被它吸引。众多报纸放在报摊上,还要使本报的视觉中心成为众多报纸版面的视觉中心,流览之下,读者的视线便迫不及待地停留在这个视觉中心上,掏出钱来,首先购买。从具体的编排手段来说,以下因素往往能突现视觉中心: 1、突出宣传中心。在零售市场上,报纸是对折放在报摊上的,只能展示版面的上半部分,因而将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和标题放在版面上部,作突出处理,极为重要。通过加大头条稿件所占面积、加大头条文字的排栏宽度、拉长头条标题加大标题字号以及使头条标题反白……都能使头条成为视觉中心。同时要注意不能把版面处理得过于花哨而转移了读者对新闻本身的注意力,这样就能使我们在路过报摊时无意的一瞥,视线便留住了脚步。《新华日报》改版后标题与正文所占的版面比例在1:2左右,多用大图片、大标题、粗线条分割的办法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感染力,穿透力和震撼力。此外,版面表现重大事件时,往往在体现内容丰富多彩的同时,还需突出一个宣传中心。 2、慧眼巧用图片。现代社会是图像爆炸的时代。在铺天盖地的图像轰击下,人们被惯坏了,变得懒惰了。当他们需要信息时,他们不再说“告诉我”,而是说“画给我”。图文并茂是设计优秀版面的原则之一,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图片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所占据的版面位置也越来越大。报纸对大小不同照片的安排恰当与否,与版面的美观程度以及形成版面的视觉中心有直接影响。照片为一天的新闻制造气氛,它诱使我们去读一条本来可能会被忽视的报道,或者刺激我们的视觉吸引我们去买一张报纸。由于照片在表现抽象的内容时作用极为有限,于是报纸编辑们寻找了一种新的“药方”:新闻图示。它的好处是能够吸引读者的视线,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少的笔墨和最小的篇幅给读者最多的信息,包括图表、图解、地图等。 3、增加版面亮点。有时报纸头条、二条会让位给会议和领导人的活动,读者不感兴趣。此刻,就要在版面的中下部突出读者爱看的稿件,增加版面亮点,使之成为视觉中心,从而改变版面上部大标题、长消息,下部小标题、短消息,报纸头重脚轻的不良版式。 在突出处理中下部稿件时,可以采取局部的图案套衬、加大标题字号和所占版面的空间、突出的题图设计、标题形状的奇特变化、加大文所占的版面空间、独特的花边形式、题图压衬等方式。还可采取稀有因素的对比,例如在许多垂直线中有一条斜线,或在许多斜线中有一条垂直线一样,稀有因素往往因数量对比的原因显得异常突出,在画面中成为视觉中心。对比关系是产生视觉刺激的基础,对比包括明暗对比、方向对比、大小对比、曲直对比等。此外,一条有声、有色、感染力强的标题,三言两语便扣住了读者的心弦,标题的编排形式多样,标题各行左端平头或右端平头、引题主题副题留白适当、黑白错落有致等均极富现代气息,吸引读者的视线。 视觉中心理论能更好地活跃版面,较好地处理版面全局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甚至可以通过版面表现力的强弱,明确视觉层次,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按编辑的要求,做到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最后看什么。但是,版面视觉中心不能过多,是在版面中需突出两条有时

插画艺术中的色彩美学分析

插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运用插画表达情感、记录生活。色彩赋予了插画更为广阔的表达空间和深厚的内涵,使插画的艺术形式更为完善。时至今日,插画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空间设计、影视动漫设计等,成为艺术设计的重要门类。文章分析插画艺术中色彩美学的配色原则与色彩组合模式。 一、插画配色原则 1.统一与变化 整体的统一与局部的变化是插画配色过程中首要遵循的原则。对于插画作品而言,色彩的和谐统一就意味着同类或相同色系的选择,这样能够给受众带来一种视觉上的舒适感和秩序上的美感。但是,过分的协调统一难免会让人产生一种单调和枯燥无味的感觉,所以为了更好地丰富画作主题和画面形象,还要对插画的色彩进行适度变化,在统一中求变化,实现统一与变化的结合。 2.节奏和韵律 节奏和韵律最早来源于音乐、舞蹈,指的是一种有规律、有秩序的运动形式,后被应用到各个艺术领域之中。插画艺术中的色彩也要讲究一定的节奏和韵律,即将各视觉要素以一种排列组合的方式进行有规律、有秩序的结合。一般而言,插画常常借助色彩的色相、明度、冷暖、色面等形成节奏感和韵律感。无论是节奏感的形成还是韵律感的形成,都能够刺激受众的视觉心理和心理快感的产生,能够激发受众欣赏画作的欲望,帮助受众在第一时间内领悟到画面的真谛。 3.均衡和强调 色彩学理论中,所谓均衡指的是借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系实现画面上的平衡,它是一种视觉和心理上的平衡感,并不可以通过精准的计算或数字实现。强调则是为了弥补配色上的不足、协调整体画面 而产生的。虽然被强调的色彩仅仅是一小 部分或是不显眼的一种颜色,却能够左右 整个画面,丰富画面内容,进一步突出画面 效果。所以,在选用色彩时一定要注意均 衡和强调这一原则,以确保整体画面的均 衡和重点突出。 二、插画色彩组合模式 1.插画色彩对比 对于视知觉系统而言,所有呈现在人 们视线中的东西都是相对的,无论高矮、胖 瘦、大小等。插画艺术创作中也要注意色 彩的明度、色相、纯度、冷暖等方面的对 比。其一,明度对比。将不同明度的两种 以上的色彩放置在一起,以形成明暗相间 的现象,这种不同程度的明暗对比能够产 生丰富的层次感和光感,使画面形象更加 丰富。其二,色相对比。色环上的位置决 定了色相对比的强弱,当两种颜色在色相 环上的角度差小于15度的时候,这两种颜 色为同一色相上的关系,他们的色相对比 是很弱的;角度差在30度至90度之间的颜 色为近色相的颜色;角度差在90度至120 度之间的为中等强度的对比色相,这种色 相对比的色彩更为饱满丰富,但一定要注 意主辅颜色的对比,否则画面容易花;角度 差大于150度的色彩为补色对比,其视觉 效果更为强烈,常常应用在具有强烈印象 的插画作品中。其三,纯度对比。将不同 纯度的色彩放置在一起,能够使鲜艳的颜 色更加鲜艳,浑浊的颜色更为浑浊。 2.插画色彩调和 调和与对比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的, 它们同时存在于插画作品中,是体现插画 艺术美感的重要因素。其一,统一性调 和。统一的要素越多色彩就越调和,这是 一种简单而便利的配色方法。其中,同一 调和是在色彩三属性中让某一种属性完全 相同,变化其他两个要素,称为单性同一调 和。在三属性中让其中某两种属性完全相 同,变化另一种要素的调和,称为双性同一 调和。近似调和是近似要素的结合,包含 近似明度变化色相和纯度,近似色相变化 明度和纯度,近似纯度变化明度和色相,近 似明度、纯度变化色相,近似明度、色相变 化纯度,近似色相、纯度变化明度。其二, 对应性调和。这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调和方 法,其关键是建立一定的富于变化的秩 序。这种调和效果强烈、生动、活泼,也更 具有挑战性。常用的方法有:在对比强烈 的色彩中加入适当的等差或差比数列的效 果,使对比具有统一的节奏和秩序,以此减 弱过于强烈的色彩给人带来的刺激;在对 比的多色中混入相同的第三色,使对比双 方建立相同的因素以达到和谐统一;在色 相环中选择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四边 形等位置的色彩进行变化调和。 结语 色彩作为插画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 它与插画的发展密不可分,一幅成功的插 画艺术作品必然在色彩运用上是成功的。 插画艺术设计师只有熟练掌握插画艺术中 的色彩规律、配色原则和色彩组合模式,才 能设计出优秀的插画艺术作品,才能使插 画艺术作品在世界舞台上熠熠发光。 参考文献: [1]张雪.插图设计.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胡心怡.插图设计.江西美术出版社,2006. [3]朱介英.色彩设计与配色.中国青年出版 社,2004. [4]赵晶晶.现代插画中传统写实绘画技法的 意义及重要性.美术界,2011(12). [5]张敏.现代插画的时代语言研究.沈阳建 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作者单位:成都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编辑桂湘书 插画艺术中的色彩美学分析 □曹阳 摘要:作为设计与绘画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的视觉传达方式,插画凭借其生动的形象、直观的表现力、强烈的渲染力和独特的艺术美感而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人们对视觉美学要求的不断提高,插画的相关研究越来越深入,尤其是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插画色彩。该文对插画艺术中的色彩美学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插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插画色彩原则 24

中国传统色彩的美学浅析

论文关键词:五色观;儒家;道家;色彩审关意识论文摘要:“五色观”是我国古代在色彩科学史上的一大发明,它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色彩观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色彩观为我国古典色彩关学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原始时代的人类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中创造了历史性色彩最纯粹的形式。最早发现的原始美术物是距今二万年前的洞窟岩画,标志着人类已经用色彩装饰自己的居住场所,其各种各样的动物形象,用色鲜明浓烈,饱含着原始人类特有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在我国黄河中游发现的石器时代原始氏族部落建造的浅穴中,由红、黄、褐等色泥土、草泥和木材建成,表明我们祖先对色彩的掌握和运用迈出了一大步。至春秋战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国古典美学思想进入启蒙阶段,以儒道两家为代表的古典美学思想已经形成,并不断地推动着“目观为美”简单朴素的低层次色彩美感认识向高层次色彩审美认识的发展。几千年来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色彩观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色彩观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色彩审美意识之中。色彩对民族精神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民族色彩文明史上,记录着民族精神的全部过程。中华民族二干多年形成的色彩体系就是世界独特的“五色体系”。我们全面系统地了解“五色观”及其色彩文化内涵,有助于中华民族在全球一体化的世界文化格局中,保持鲜明的民族色彩个性。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传统的经典色彩已经面临数字色彩的挑战,人类的色彩活动必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弘扬民族色彩文化,开拓丰富色彩表现语言,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一、“五色观”的形成和发展中国传统民间色彩“五色观”的形成是继承远古人类对单色崇拜,结合中国人自己的宇宙观——“阴阳五行说”,并与构成世界的其它要素:季节、方位、五脏、五味、五气逐渐发展而来的。据史书《周礼》记载:“画绩之事杂五色”,这是目前我国最早关于“五色观”色彩理论的记载,由此也奠定了我国传统色彩的美学观念的形成。它比西方的“七色观”,“三色观”都要早上一千余年的时间。在我国洛阳二号殷人墓发掘四幅绘有红、黄、白、黑的四色画幔,就充分地证明了我国当时的帛画已初具“五色”的丰富性。在中国历史上关于“五色观”的记载还有:《尚书》:“采者,青、黄、赤、白、黑也,言施于缯帛也。”《老子》:“五色不乱,孰为文彩。”《庄子》:“五色乱目,使目不明。”《苟子·劝学》:“目好之五矣。”《礼记·礼运》:“五色、六章、十二衣,还相为质也。”《礼乐记》:“五色成文而不乱。”何谓“五色”?孔颖达疏:“五色,谓青、赤、黄、白、黑。”刘熙也曾作具体解释,他在《释名》中谈及他的观点:“青色为主,生物生长之色;红色为赤,太阳之色;黄色为光,日光之色;白色为启,如同化水之色;黑为晦,如同昏暗之色。”西周时期,已经提出了“正色”和“间色”的色彩概念。南朝染皇侃云:“正谓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也,不正谓五方间色也。”间色是正色混合的结果,正色即原色,它与间色和复色相对应,所谓“正色论”即“五原色论”,亦即赤、青、黄、黑、白五原色构成的“五色体系”。古人从色彩实践中发现五原色是色彩最基本的元素,是最纯正的颜色,必须从自然界中提取原料才能制作得来,其它任何色彩相混都不可能得到五色,而五色相混却可得到丰富的间色。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五色广泛流行,“五色体系”的确立标志着古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色彩审美意识,已从原始观念的积淀中获得独立的审美意义。五色体系的建立对于推动古代色彩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色彩艺术的繁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五原色的发现和色彩混合规律的掌握,大大丰富了色彩的色谱和艺术表现力。从此,人们从原始的自然单色概念中解放出来,走向色彩艺术创造的多元化,使色彩的装饰应用更广泛地进人社会生活,并注人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文化内涵,如商周时期奴隶制等级制度和宗教礼仪非常严格,色彩用作尊卑的标志,成为“明贵贱,辨等级”的工具,以维护其统治阶级的利益。此外,在绘画和建筑活动中也都有所体现和划分。据《礼记》记载,“木盈,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土黄圭。”即帝王的房屋柱子用红色,诸侯用黑色,一般官僚用青色,至于百姓只能用土黄色。除了统治阶级对“五色观”的推动作用之外,更多的因素还源自于民间,烧陶与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旅游业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旅游业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一、典例引领 旅游活动在满足人类自身需求的同时扩大了不同地域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据此回答1~2题。 1.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大力发展旅游业,这表明( ) A.旅游活动可促进经济发展 B.旅游活动可改变民族构成 C.旅游活动可扩大文化交流 D.旅游活动可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2.“我爷爷小的时候,常在这里玩耍,高高的前门,仿佛挨着我的家……”这首2012年春晚上李谷一演唱的《前门情思大碗茶》唱出了北京“胡同文化”的深厚文化底蕴。“胡同游”吸引了大批外国旅游者,其积极影响主要是( ) A.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B.促进国民素质提高 C.提高我国人民生活质量 D.促进文化交流 1.A 2.D [第1题,发展旅游业,可以增加外汇收入,回笼货币资金;增加经济收入,缩小地区差异;能够带动饭店、餐饮、娱乐、交通运输、通讯、房地产、商贸、金融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工业和旅游教育等相关部门和行业的发展;同时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资源消耗型经济增长模式,实现各产业部门均衡发展。第2题,旅游业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旅游与文化交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发展旅游业能够扩大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强化了民族的认同感;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建设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胡同游”吸引了大

批外国旅游者,主要说明旅游活动的积极影响可以扩大文化交流。] 3.读青岛市旅游图,完成下列问题。 (1)青岛在北京奥运会后,被称为“帆船之都”,分析旅游业的发展对青岛社会经济带来的积极影响。 (2)游客来山东,往往必去曲阜孔子故里旅游,感受儒家文化,试说明这种旅行对文化的促进作用。 [解析] 第(1)题,旅游业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可从促进经济发展、区域文化交流、社会进步等方面分析。第(2)题,从文化的传承及文化的保护角度分析。 [答案](1)使得青岛市的经济收入增多;带动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对外开放交流等。(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2)促进各地区文化交流与发展,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二、考点透析 1.提高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 2.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