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税收论文

税收论文

税收论文
税收论文

关于税收与“民生”的思考

税收与民生的关系最典型的表述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工作中则表现为税收的合理与公平,表现为公众对税收行为的参与权与知情权的落实。税收的合理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为总体税负适当、税率设臵科学,也就是不能杀鸡取卵、寅吃卯粮;而税收公平是指纳税人之间税负公允,即消除经济特权,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又消除社会分配不公、缓解收入差距,体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因此,税收与“民生”息息相关。

党的十七大为我国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从某种意义上讲,党的十七大是一场“民生盛宴”。民生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解决和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改善民生就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松和发展权,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

税务部门作为国家重要的执法部门,执行“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光荣使命,既担负着国家改善民生的各种税收政策的贯彻落实,又要保证市场公平竞争的税收秩序,保证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这就要求税务部门要在税收管理理论、管理方法上进一步贴近民生,要在优化纳税服务上多想办法;要不折不扣地落实税收各项优惠政策,切实地减轻纳税人的负担;要保证税收工作贴近民生、改善民生、服务民生、

保障民生,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一、税收要贴近“民生”

税收的管理、执法、立法要紧扣"民生"主题,关注民生、贴近民生,并以此契机更好地服务纳税人、服务经济、服务社会。

(一)税收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上要进一步贴近民生。税务机关与纳税人是一对平等的法律主体,双方关系是一种平等的法律关系。税收管理要改进方式和方法,大力推行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建立与纳税人的沟通机制,加强双方的平等沟通与交流,特别是在纳税人对纳税事项有争议的时候,要正确对待,并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妥善处理不同意见。

(二)税收执法工作要贴近民生。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基础及灵魂。一方面,税务部门要坚持依法治税,不断增加税收收入,保证国家更多的资金惠及民生;另一方面,税务部门要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保障纳税人应享受的权利及税收公平合理。要进一步推行“阳光执法”,将税收政策、执法程序、执法权限、税务处理、处罚标准等面向社会公开,将税收执法行为臵于全社会监督之下,切实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

(三)税收立法要进一步贴近民生。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税收立法要向民生倾斜,使新的税制进一步保障民生、贴近民生,特别对涉及民生的税收,可以考虑不断提高起征点和降低税率,体现政府对民生的关注,也有利于纳税人纳税意识的提高。

二、税收要服务“民生”

纳税服务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税务机关应最大限度提供便利,满足纳税人的要求;要建立纳税配备的长效机制,完善服务手段和管理方式,完善工作程序,拓展服务内容和形式,使纳税服务更适应经济发展,更有效地服务纳税人。

(一)更新税收服务理念。牢固树立税收服务是税务部门法定义务和基本职责,把税收服务贯穿税收工作的全过程。正确处理好执法与服务的关系,坚持服务与执法并重,努力做到在服务中执法,在执法中服务,把纳税服务作为税收工作的前臵程序,从最基本的服务抓起,提倡换位思考,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以纳税人的满意度为衡量纳税服务标准。

(二)优化税收宣传方式。坚持“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方针,有重点、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宣传工作。加强与报刊、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的综合互助,为税收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改善纳税环境。通过各种平台包括会议、政策培训、专项讲座等多种途径,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释疑;通过开展送税法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市场、进家庭、进军营等税法宣传活动,送政策到户;通过文艺汇演、知识竞赛、有奖征文等形式,广泛开展税法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三)优化税收执法与管理服务。牢固树立服务观念,形成“感恩纳税人、关爱纳税人、善待纳税人、服务纳税人”的良好风气。优化服务,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规范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规范服务方式,巩固和推行“五上门”和“五个一”税收管理服务内涵。“五上门”即

上门调查税源,定期到企业了解税源,对税源进行动态管理;上门辅导纳税,对新办企业的负责人及财务人员进行税收政策、税务会计处理等专业知识辅导,从而使企业在较短时间内能够熟练掌握税收政策;上门宣传税法,将印制好的各种税收相关政策资料送给纳税人,帮助企业加深对相关税收政策的理解,促进企业研究税收“对策”,用好、用足税收优惠政策;上门征求意见,发放意见(建议)调查表,征求企业对税务人员执法、服务、廉政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将整改(处理)结果反馈给企业;上门落实政策(解决问题),当企业碰到办税难题时,税务人员主动上门向企业了解情况,急纳税人所急,在政策允许的情下,积极为企业想办法、出主意、提建议,帮助企业解决难题。“五个一”工作法,即为纳税人提供涉税事项“一窗式”服务,避免纳税人多窗口往返;实行“一户式”管理,解决了纳税人“多头(多次)报送”信息的问题;实行“一次式”检查,坚持统一检查、各方参与、统查分办的原则,避免重复检查;坚持“一网式”办税,实现查询、申报、缴款网上全部完成;对纳税人的所有税收政策培训一律不收费;向纳税人发放的所有表证单书工本费一律不加价。初步建立起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新型征纳关系,体现税收的“民生导向”,体现税务部门服务民生、规范化办税措施和工作方式。

三、税收要改善“民生”

“民生”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亲民有真感情、爱民有真举措、惠民有真成效”,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也是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税收优惠政策是党和政府亲民、爱民、

惠民政策的具体体现。“税收”要全面推进“民生”改善,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是税收部门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重点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即:发展教育、扩大就业、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社会管理。税收的本质特征决定其将在社会建设各个领域发挥积极作用:要增加教育、医疗投入,税收是坚实的财力保障;要倡导勤劳合法致富,维护困难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充分就业,税收优惠是主要的扶助政策;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税收的调节职能必不可少;要健全社保体系,开征社保税、完善税收体制是必然之路;要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税收能够促进社会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为此,各级政府部门须从"六大任务"入手,主导、参与、制定税收如何为改善民生提供财力保障,树立科学发展观,形成改善民生的合力和氛围;改善创新体制机制,探索改善民生的载体途径;转变部门职能,改进工作作风,确保全面改善民生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近年来,我国财政税收政策在日益向民生倾斜,更加注重“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呈现了“税收增速”与“民生改善”的因果性,如免征农业税、下岗再就业减免税、福利企业定人减免政策,新的《企业所得税法》降低了企业所得税,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等,减轻了企业和个人的负担;对“三农”领域实行资金倾斜和补贴,加大公共卫生事业和社会保障支出……使越来越多的公共产品被创造和投放出来,财政税收的改善民

生思路日益清晰,社会建设成效日益突出。实现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低收入群众增收”、“公民权益依法保障”等民生成果,确保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不断丰富城乡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群众。

四、税收要保障“民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各项事业的全面推进,政府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和履行公共服务职能。这就要求税收随着经济发展而保持稳定增长,进一步适当提高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尽快建立起税收为主要来源社会保障筹资机制,筹集更多的财政收入,使国家财政有能力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保障民生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税收是国家赖以生存的保障。国家如果没有税收作保障,保障民生就犹如“无源之水”,一切都是纸上谈兵。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保障民生提供充足的财力保障。就现阶段而言,保障民生关键是关注税收的流向,要着力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就学、就医和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安全保障等问题,通过大力组织税收收入,为各级政府保障民生提供了坚实的财力基础。现以浙江省为例:2003年~2006年,浙江省投入促进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专项资金24亿元;2006年,浙江省投入“农民健康

工程”专项资金17.6亿元。截至2006年底,浙江城乡低保对象达到62.9万人,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的被征地农民达到233.9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到2931万人,享受医疗救助的城乡困难群众达到96.7万人次,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供养人数达到5.8万人。浙江之所以有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有力举措,与近年来浙江税收高速增长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撑密切相关。

最优税制理论

最优税制理论 最优税制理论的涵义 最优税制理论研究的是政府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如何征税才能保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问题。由于理论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称即政府对纳税人的纳税能力、习惯偏好不完全了解这个基础之上的,因此更具有现实意义。 信息的不对称使得政府在征税时丧失了信息优势,在博弈中处于一种不利的地位,在自然秩序作用下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我们只能通过制度的安排,使之接近于这个状态。最优税制理论就是在这个时候悄然兴起。 税收的基本原则主要为效率与公平,最优税制应该是同时兼顾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的税制。税收的效率原则要求税收不干预资源的配置,保持一种中性,以免造成对纳税人的行为的扭曲。也就是税收只有收入效应,而不产生替代效应,在收入效应中,只有资源的从私人手中转移到政府的手中,而替代效应则会因为个人行为的扭曲而产生效率的损失。税收的公平性应该是在收入的分配中体现,横向公平为同等福利水平的纳税人应同等纳税,纵向公平为不同福利水平的纳税人应不同纳税。 最优税制理论的基本假设条件 最优税制理论的基本假设条件如下: (1)市场状态假设:个人偏好、生产技术(一般可获得连续规模收益)和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要明确表示出来。

(2)政府的行为能力假设:政府必须通过一套交易成本较低的、有限的税收工具体系来筹措既定的收入(工具的选择与个人的消费相关,纳税义务与经济政策无关的一次总负税不予考虑); (3)标准函数假设:多人的模型中,以社会福利函数作为标准函数,计算各种结果,以此来作为选择税收工具的标准。 早期最优税制理论 1927年,年轻的剑桥经济学家拉姆齐(Ramsey)在解答老师庇古(Pigou)的一篇作业中天才地解决了一个关于最优商品税的问题:假定一次总付税不可行,对于征收给定的税收收入,最优的商品税率应该是多少,才能使税收造成的超额负担最小。在一系列假设条件下,拉姆齐得出,对商品课税的最优税率与该商品的需求弹性成反比。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很小,而高档品的需求弹性相对较大,拉姆齐法则要求,有效率的税收应对生活必需品课以高税率,而对高档品课以低税率。 最优所得税问题是一个更古老的问题。与最优商品税假定不存在公平问题相反,最优所得税最初的研究对效率采取了完全忽略的态度。埃奇沃思(Edgeworth)提出,当每个人的边际牺牲相等时(纵向公平原则),社会效用损失最小,这就意味着最大边际税率为100%。当收入达到某个等级时,当事人的所有增加的收入都将用以交换税收,这样,一个非常大的可能性是高收入者将放弃工作,选择闲暇。由于损失了效率,政府的收入反而低于课征低税率的收入。斯特恩(Stern)通过对税收与劳动供给的研究,得出最优所得税率与劳动供给弹性负相关,当劳动供给弹性小,即对工资率的变动表现为不敏感时,较高的税率不会对劳动供给决策,从而对经济效率产生大的影响,反之,若劳动供给弹性很大,对工资所得课以较高的税率则会导致实际工资率的下降,进而引起更大的劳动供给的减少。 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莫里斯(Mirrlees)对激励条件下最优所得税问题作出了经典性研究。在考虑了劳动能力分布状态,政府最大化收益,劳动者最大化效用,以及无不定性、无外部性等一系列严格假定的情况下,他得出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结论,其中二点就是对高工资率和最低工资率都应课以零(边际)税率。 最优税收与生产效率是最优所得税理论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宏观经济有效率,包括交换和生产的有效率,其条件是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

税收理论和税收制度

第四章税收理论和税收制度 重点:我国税收制度的特征和现行税制的主要内容;国际税收。 难点:不同税率的计算方法,增值税的计算。 第一节税收要素与税收分类 一、课税权主体 有关课税权主体的概念:通过行政权力取得税收收入的各级政府及其 征税机构,它说明谁征税。 (一)本国税与外国税:本国税指的是本国政府开征的各种税收,外国税则是外国政府开征的各种税收。 (二)中央税与地方税:中央税以中央政府为课税权主体的税收,它由中央立法,由中央税务机关征收管理,为中央政府财政提供资金来源。地方税以各级地方政府为课税权主体的税收,它由地方政府立法,由地方税务机关征收管理,为地方政府的财政提供资金来源。 二、课税主体 纳税人与赋税人的区别:法律上的课税主体是税法所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和法人,也称纳税人;经济上的课税主体是税收的实际负担人。 按照纳税人的不同,税收可以分为两类: 1.个人税和法人税 2.买方税和卖方税 三、课税对象

1.课税对象的概念:课税的标的物 2.根据课税对象的不同可以将税收分为三大类: 四、税率 (一)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 (二)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 (三)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 有关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的概念 税率=(应纳税额/课税对象)×100% ,税额 = 课税对象×税率 统一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产品差别 差别比例税率行业差别 全额累进地区差别 税率分类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 定额税率 比例税率--适用于流转税;累进税率--适用于所得税;定额税率--适用

于从量税。 1.比例税率:其特点是税率不随课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提高。例如: 应纳税额=100万元×17% 应纳税额=1000万元×17% 应纳税额=10000万元×17% 其优点是:有利于鼓励生产经营者扩大生产经营的规模,因为生产经营规模扩大了,税率并不因之而提高。所以,在流转税的征收中往往使用比例税率。 2.累进税率:其特点是,税率随着课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逐步提高,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也越高。例如: 需要说明的是,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当中,又分为全额累进和超额累进两种计算方法。其中的全额累进,会导致收入临界点的不公平。 3.全额累进税率计算弊端说明 例如:张三月收入2800元,李四月收入2801元,那么,张三应纳税:(2800 – 800)X10% = 200元 李四应纳税:(2801 – 800)X15% = 300.15元

亚当斯密的税收理论

亚当斯密的税收理论 摘要 1、西方税收理论综述 2、亚当斯密的税收理论 3、亚当斯密税收理论对我国税收政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西方税收思想》许建国中国经济出版社 2、西方理论的发展《湖北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3、亚当斯密与傅玄思想的分析比较《产业科技论坛》2006年 4、亚当斯密税收原则的重新解读《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5、《政治经济学及税赋原理》商务印书馆 6、《中国经济问题》1990年第一期

西方税收理论的综述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竞争和垄断统治三个阶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出理了不同的税收理论学派 1重商主义税收理论 这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要求的税收理论。产生于15世纪,流行于16、17世纪,衰弱于18世纪下半叶,其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托马斯?霍布斯、托马斯?曼,法国的财政总监柯尔培尔,意大利的斯卡卢非等。认为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商业是致富之源。主张政府干预经济,把税收作为政府干预经济、指导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2 重农学派的税收理论

这是法国资本主义建立时期的资产阶级税收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其代表人物主要是法国的布阿吉尔贝尔和魁奈。认为土地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农业是社会唯一的生产部门,只有农业才能使物质财富增加。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废除包税制的征收制度,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公平合理的税收原则。 3 古典学派的税收理论 这是17世纪中叶代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新兴的产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税收理论。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威廉?配弟,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最后由大卫?李嘉图完成。认为国家经费属于非生产性费用,要压缩经费,实行廉价政府。主张经济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提出了税收转嫁与归宿的理论。 4 庸俗经济学派 萨伊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中将政治经济学看作是一门阐明财富是怎样生产、分配与消费的科学。他们认为属于财富分配范畴的赋税的影响范围自然而然不会仅仅局限于财富的分配领域,而是同时影响到生产和消费。因而,萨伊对赋税原则的讨论融合了赋税对生产、分配、消费的广泛影响.他认为税收基本上是有害的,都会妨碍社会的再生产。但同时税收又是不可避免地客观存在的。所以与其他经济学家不同的是,他着重强调税率要低,以将其对再生产的影响降至最低。此外,

论述税收理论的主要内容

论述税收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税收的基本概念 税收也称为“税赋”。它是一个古老的财政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家的产生是税收产生的前提,有国家才有税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税收几乎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因此,税收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固定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1.征税的目的是为了履行国家公共职能的需要。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为了行使其职能,维护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必然要耗用一定的物资和资金,因而必须采取适当方式取得财政收入,而税收正是这样一种方式。2.国家征税凭借的是其政治权力。国家的权力有两种:一种是财产权力;另一种是政治权力。国家取得财政收入不是凭借财产权力,而是凭借政治权利,采取多种形式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并运用政治强制手段,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归其支配。3.税收属于分配范畴。国家税收就是把一部分社会产品由其他社会成员所有,强制地转变为国家所有,由国家分配使用。 二、税收原则理论 现代税收原则是在古典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强调应当如何征税来提高经济效率,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1.1 古典税收原则(1)斯密税收四原则:平等原则、确定原则、便利原则、最小征收费用原则。(2)瓦格纳税收四大原则:财政收入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社会正义原则、税收行政原则1.2 现代税收原则:效率原则、公平原则、稳定原则。税收中的效率原则又分为税收的财政原则、税收中性原则、税务行政效率原则;税收中的公平原则又分为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受益原则、纳税能力原则、两种衡量标准的权衡。 三、税收效应理论 税收效应理论具有三个部分:1.税收效应概述。2.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3 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1)税收效应的概念:税收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即通常所说的税收调节作用或效用。(税收效应是与税收中性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税收效应的分类:正效应与负效应;中性效应与非中性效应;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2)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是指因为政府课税对纳税人在其经济选择和经济行为中做出的反应。其研究的是:一、税收对生产、消费的影响;二、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三、税收对私人投资的影响;四、税收对个人储蓄的影响;(3)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有以下内容:一、税收与经济增长;二、税收与经济稳定;三、税收与收入分配。 四、税收转嫁与归宿理论 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含义:税收的转嫁与归宿,实际上是纳税人与负税人的非一致性问题。研究税收负担的转嫁过程,目的在于确定税收的最后归宿点,从而,分析各种税收对于国民收入分配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中石油 税收理论第二次在线作业

中石油税收理论第二次在线作业 1.( 2.5分)税收是中国政府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2.(2.5分)税收是国家用以强加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3.(2.5分)税收基本法规由国务院制定。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4.(2.5分)车辆购置税属于货物和劳务税类。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5.(2.5分)土地增值税属于所得税类。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6.(2.5分)契税属于财产税类。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7.(2.5分)印花税属于财产税类。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8.(2.5分)非税财政收入由财政局负责征收。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9.(2.5分)教育附加费属于非税财政收入。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10.(2.5分)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规定由税务机关征收社会保险费。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11.(2.5分)税务机关是唯一的税收征收机关。 正确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12.(2.5分)海关也是税收的征收机关。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13.(2.5分)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和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增加的价值征收的。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14.(2.5分)增值税收入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共享,是两级政府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15.(2.5分)纳税人发生视同销售货物行为应缴纳增值税。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16.(2.5分)纳税人发生混合销售货物行为应缴纳增值税。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17.(2.5分)纳税人发生兼营行为应缴纳增值税。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18.(2.5分)增值税税率的调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19.(2.5分)小规模纳税人可以抵扣进项税额。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20.(2.5分)某商场本月增值税销项税额200万元,进项税额150万元。其本月应纳增值税为50万元。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正确此题得分:2.5分 21.(2.5分)某钢铁公司出售钢材,价格100万元,则该钢铁公司应收取的销项税额为13万元。 正确 错误 我的答案:错误此题得分:2.5分 22.(2.5分)某图书城月售图书130.4万元,则该图书城的销项税额为18.9万元。

税收原则是税收学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

税收原则是税收学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经常被争论的问题。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税收原则的认识和阐述,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们认为,税收本身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人们对税收现象和本质的认识也存在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作为人们对税收认知的一种反映,税收原则也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税收原则问题。税收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策的运用)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那么,政府征税究竟需要遵循什么原则呢?从税收发展史看,虽然在任何时期,人们对税收原则的看法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总的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的拓展和人们认识的提高,税收原则也经历着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而且,这种过程仍将继续下去。税收原则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如在中国先秦时期,就已提出平均税负的朴素思想,对土地划分等级分别征税;春秋时代的政治家管仲则更明确提出“相地而衰征”的税收原则,按照土地的肥沃程度来确定税负的轻重。西方则在16、17世纪的重商主义时期就已提出了比较明确的税收原则,如重商主义后期的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就初步提出了“公平、便利、节省”等税收的原则。但一般认为,最先系统、明确提出的税收原则是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即“公平、确定、便利、节省”的原则。此后,税收原则的内容不断得到补充和发展,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集大成者阿道夫。瓦格纳提出的“税收四方面九原则”,即财政原则,包括充分原则和弹性原则;国民经济原则,包括税源的选择原则和税种的选择原则;社会公正原则,包括普遍原则和公平原则;以及税务行政原则,包括确实原则、便利原则、最少征收原则即节省原则。而在现代西方财政学中,通常又把税收原则归结为“公平、效率、稳定经济”三原则。实际上还有多种税收原则的提法,但要数上述三种影响最大。这三种税收原则理论,不仅代表和反映了人们在三个不同时期对税收的认识,而且基本展示了税收原则理论发展和完善的脉胳。根据上述各项税收原则的内容,结合税收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我们从社会、经济、财政、管理四个方面将税收原则归纳为“公平、效率、适度和法治”四原则。 一、公平原则税收公平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策的运用,应确保公平,遵循公平原则。公平是税收的基本原则。在我国历史上,也多有强调税收公平的论述。在现代社会,税收公平原则则更是各国政府完善税制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但税收怎样才算公平,在不同时期,往往标准不同,理解也不同。从历史发展过程看,税收公平经历了一个从绝对公平转变到相对公平,从社会公平拓展到经济公平的发展过程。 税收公平,首先是作为社会公平问题而受到重视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社会公平问题历来是影响政权稳固的重要因素之一。税收本来就是政府向纳税人的无偿分配,虽然有种种应该征税的理由,但从利益的角度看,征税毕竟是纳税人利益的直接减少,因此,在征税过程中,客观上存在利益的对立和抵触,纳税人对征税是否公平、合理,自然就分外关注。如果政府征税不公,则征税的阻力就会很大,偷逃税收也会随之增加,严重的还会引起社会矛盾乃至政权更迭。税收的社会公平,最早指的是税额的绝对公平,即要求每个纳税人都应缴纳相同数额的税。在税收实践上的反映,就是定额税和人头税的盛行(人头税和定额税即使现在也没有完全消失)。瓦格纳将公平的标准从绝对公平发展到相对公平,即征税要考虑纳税人的纳税能力,纳税能力大的,应多纳税,纳税能力小的则少纳税。

最优税制理论

最优税制理论 最优税制理论研究的是政府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如何征税才能保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问题。由于理论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称即政府对纳税人的纳税能力、习惯偏好不完全了解这个基础之上的,因此更具有现实意义。 目录

手中,而替代效应则会因为个人行为的扭曲而产生效率的损失。税收的公平性应该是在收入的分配中体现,横向公平为同等福利水平的纳税人应同等纳税,纵向公平为不同福利水平的纳税人应不同纳税。 最优税制理论的基本假设条件 最优税制理论的基本假设条件如下: (1)市场状态假设 个人偏好、生产技术(一般可获得连续规模收益)和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要明确表示出来。 (2)政府的行为能力假设 政府必须通过一套交易成本较低的、有限的税收工具体系来筹措既定的收入(工具的选择与个人的消费相关,纳税义务与经济政策无关的一次总负税不予考虑); (3)标准函数假设 多人的模型中,以社会福利函数作为标准函数,计算各种结果,以此来作为选择税收工具的标准。 早期最优税制理论 1927年,年轻的剑桥经济学家拉姆齐(Ramsey)在解答老师庇古(Pigou)的一篇作业中天才地解决了一个关于最优商品税的问题:假定一次总付税不可行,对于征收给定的税收收入,最优的商品税率应该是多少,才能使税收造成的超额负担最小。在一系列假设条件下,拉姆齐得出,对商品课税的最优税率与该商品的需求弹性成反比。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很小,而高档品的需求弹性相对较大,拉姆齐法则要求,有效率的税收应对生活必需品课以高税率,而对高档品课以低税率。 最优所得税问题是一个更古老的问题。与最优商品税假定不存在公平问题相反,最优所得税最初的研究对效率采取了完全忽略的态度。埃奇沃思(Edgeworth)提出,当每个人的边际牺牲相等时(纵向公平原则),社会效用损失最小,这就意味着最大边际税率为100%。当收入达到某个等级时,当事人的所有增加的收入都将用以交换税收,这样,一个非常大的可能性是高收入者将放弃工作,选择闲暇。由于损失了效率,政府的收入反而低于课征低税率的收入。斯特恩(Stern)通过对税收与劳动供给的研究,得出

第六章税收理论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练习题 一、判断以下各陈述的正误 1、亚当·斯密曾经指出,一国每年支出的费用,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与人民收入无重要联系的资源;二是人民的收入。前者是指政府经营的企业的收入,如国营企业的利润,国家银行的利息等等。根据斯密的观点,由于各种经济的、非经济的原因,第一种收入来源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与确定性。() 2、非经济税基是指和个人、企业经济行为有关的征税对象,如对商品、财产、收入以及市场交易等等进行征税。对非经济税基征税,不会影响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决策。() 3、无论政府据以征税的对象属于经济税基,抑或属于非经济税基,都改变纳税人实际收入或改变其对经济资源的占有状况,这就是税收的收入效应。() 4、允许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对税基进行排除、扣除、减免等,都可以视为政府给予纳税人的一种税收优惠,这些优惠往往是出于多种原因而设计的,但不会相应减少政府的税收收入。() 5、按照“利益原则”,税负担的分配应当和纳税人从这种税收的使用中得到的利益联系起来。不过,在实际生活中,利益原则只能适用于有限的范围。() 6、支付能力原则要求按照个人的经济能力来分配政府支出的负担,而同个人从政府支出中得到的利益没有直接联系。该原则只有在能够确定税收人支付能力大小的情况下才是适用的。() 7、纵向公平原则要求支付能力相等的纳税人应当交纳相等的税款,横向公

平原则要求支付能力不相等的纳税人应当交纳不相等的税款。() 8、税收哲学是如何制定合理分配税负担的标准以及解释此标准合理性的理论,是全部税收理论的基础。() 9、绝大部分税收对私人经济行为都会同时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引起人们对可供替代的经济行为之间的选择的改变,也就是用一种经济行为替代另一种经济行为以避免或减少纳税负担。人们通过在可以替代的经济行为之间进行决策调整仅仅是为了尽量减少个人的纳税负担,不会因此对整个经济社会资源配置产生什么影响,更不会对其产生扭曲作用。() 10、向垄断产品征税,向垄断厂商征税一定会对经济社会总体带来较大影响。() 二、选择题(从A、B、C、D……中挑选出所有被认为是正确的答案,键入每句的括弧内) 1、一般情况下,国家税收通常具有()基本特征。 A、目的性 B、自愿性 C、合法性 D、强制性 E、灵活性 2、具有()特征的税收被称为累进税。 A、平均税率总是等于边际税率 B、平均税率随边际税率提高而提高 C、平均税率与边际税率无关

税收理论论文

试论税收宪政的理论及其实践价值 文章整理编辑:论文文库工作室(工作QQ1548927986),本文仅供参考学习,如有疑问欢迎来询!更多论文写作、发表辅导 摘要:税收与宪政是紧密相连的,税收问题本身包含了许多宪政因素,纳税****利的保障则是税收宪政制度的核心价值和追求。政治、经济和历史因素的有机作用决定了制度需求和供给,从而催生了当代西方的税收宪政。税收宪政的理论基础包括制度供给理论、政治契约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其实践价值体现在对税权的约束、税收民主构建、税收价格属性及税收监督机制等方面。 关键词:税收宪政;制度;契约;税权;财政民主 一、税收与宪政的联动 宪政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标志,从静态意义上,宪政是一整套制度安排。其基本要素是民主、法治、****。从动态意义上,宪政是一种运行过程,通过对权力的配置和运行来保障国民的权利和自由。从根本上说,宪政的目标不在于对国家权力的分配与制约,而是通过对权力的分配与制约,实现维护和发展人的权利和自由这一核心价值与最终目标。 从税收与国家的内在联系看,首先,从一般意义上说,税收对现代国家起到支撑性的作用。在封建时代,国家社会职能并不发达,当时财政支出范围相对狭窄,且国家拥有相当一部分官产作为其财政收入的来源,税收的意义并不凸显。而在现代国家,国家是无产者,其履行公共职能所需要的财政收入主要依赖税收,于是国家就成为租税国家。在租税国家,国家经由税收权力的行使,将公民的部分财产权转换成公法上的财政收入,税收是国家存在的物质基础,是现代经济在国家形式上的概括。通过税收,国家才得以正常运转。其次,税收是现代国家履行公共经济职能的重要手段,国家对市场经济运行干预调控很大程度是通过财政政策实现的,而税收则是最为常用而有效的财政政策工具,可以对产业结构、消费取向等进行有效的引导。再次,税收是国家调节社会分配的有效手段。国家通过税收直接参与社会财富的分配,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社会福利等税收政策来实现社会公平,从而使国家成为社会财富分配关系中最有影响力的主体。税收与国家的内在联系决定了税收与宪法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它必然成为作为现代国家合法性基础的宪法所规范的重要领域,这也使得宪法成为了国家税权合法性直接来源。 从税收与宪政的历史联系看,西方宪政历史表明,正是由于税收与国家有着极其紧密的

2012税收理论研究试卷

2012税收理论研究试卷

上海理工大学 研究生试题 2011 / 2012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税收理论研究 教师签章:饶海琴2012年5 月16 日教研室主任审查意见: 签章:年月日

1.试题原稿请于考试前2周送研究生部。 2.编号栏由研究生部填写。

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试题* 2011 /2012 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课程税收理论研究 学号112039013 姓名霓卡得分 1、试述古典经济学派的税收思想。(本题15分)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社会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期。期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英国的威廉·配第始创,中经亚当·斯密的发展,最后由大卫·李嘉图完成。他们不仅健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古典经济学,在财政税收理论上,也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其基本理论与观点是:在税收制度上,主张开征有利于资本发展的税种,减少赋税对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的损害;在理论上,反对重商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主张将国家的职能尽量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实行“廉价政府”,以利于私人经济的自由竞争和发展;在税收原则上,主张实行平等、便利、节省等原则,使税收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2、试述米尔利斯最优税收理论(本题15分) 最优所得税的主要论文出自米尔利斯(Mirrlees,1971),他研究了非线性所得税的最优化问题。米尔利斯模型在所得税分析中的价值在于它以特定方式抓住了税制设计问题的性质。首先,为了在税收中引入公平因素,米尔利斯设想无税状态下的经济均衡具有一种不公平的所得分配。所得分配由模型内生而成,同时每个家庭获取的所得各不相同。其次,为了引进效率方面的考虑,所得税必须影响家庭的劳动供给决策。此外,经济要具有充分灵活性,以便不对可能成为问题答案的税收函数施加任何事先的约束。米尔利斯的模型是集合上述要素的一种最为简单的描述。米尔利斯模型得出的重要的一般结果是:(1)边际税率应在0与1之间;(2)有最高所得的个人的边际税率为0;(3)如果具有最低所得的个人按最优状态工作,则他们面临的边际税率应当为0.毫无疑问,第二点结论是最令人感到惊奇的。不过,这一结论的重要性也许不在于告诉政府应该通过削减所得税表中最高所得部分的税率,以减少对最高收入者的作用;其重要性更在于它表明最优税收函数不可能是累进性的,这就促使人们必须重新审视利用累进所得税制来实现再分配 *注:考题全部写在框内,不要超出边界。内容一律用黑色墨水书写或计算机打印,以便复印。

最优税收理论

1.1.1最优税收理论 最优税收理论的研究核心在于,政府在税务工作中应如何扮演其角色,最大化地兼顾效率与公平。在最大化税收收入和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下的税收立法、税制设定和税收征纳。通过极限理想条件下的假设,建立模型,求解极值,寻找税率、税目等最优解(谭韵, 2012)。最优税收理论包含税收立法、税制建设、税收征纳等多个方面,本文主要参考税收征纳方面的最优税收理论。 税收纳的“最优税收理论”研究的是税收的社会成本(征纳成本)的理论最小值。假设纳税人企业只有一个,国家征税机关也只有一个,两者信息完全共享,纳税人企业的税收遵从度最大化,税收征纳在此时可以达到最优化税收的目标,此时没有沟通成本的增加,没有税收收入的缺失,也不会形成多征错征得情况,征纳成本最小化,这是最理想的状态。这是建立在充分、完全、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税收征纳(周叶, 2002)。而现实情况下,基于最优税收状态建立税收征纳模式就如纸上谈兵,无法落地。从税收征纳工作的实质来看,企业的收入在产权上归企业所有,而税收收入归政府分配,而税收的征纳是将纳税人应税收入向财政税收收入转变的过程,即国家通过税收手段实现财产的再分配,这个过程需要一个有效的税收征纳模式来辅助和匡正。这个模式的建立就需要政府对一些信息的知情,比如企业已经拥有多少财富,除正常运营和扩大再生产外还有多少剩余财富,等等,这就构成了企业隐藏属性的信息非对称问题;同时,企业是否完全地遵从税法的相关规定,是否有所隐藏,企业是否如实地申报纳税税款,决定了政府不可期待企业具有完美的税收遵从度,这就构成了道德属性的信息非对称问题。税收征纳模式的建立需要在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施行。征税方对于财政支出的压力和税制的理解要比纳税方更清楚,而每一个纳税企业对于自己的纳税能力和避税可能比征税方更了解,因此,要使税收征纳模式更科学合理,就要求在设计税收征纳模式时,力求真实全面的传递双方的信息,并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征税机关依法征管,鼓励纳税人诚信纳税。

西方最优税收理论的发展及其政策启示_1

西方最优税收理论的发展及其政策启示 提要:本文介绍了最优税收的基本思想和,以及最优税收理论的两大主体部分——最优商品税和最优所得税的主要理论进展及其政策含义。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从所得税的功能及其税率设计、税收政策目标、假设条件、政策改革等方面了最优税收理论对我国税制设计的启示。关键词:最优商品税最优所得税税制一、最优税收理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谈及最优税收理论,首先要对“什么是最优税收”进行概念上的界定。上诸多学家对税收制度的理想特征的看法中,倍受关注的当数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提出的平等、确定、便利、最少征收成本四原则,以及瓦格纳在其《财政学》中提出的四项九目原则等等(1)。而对当代经济学家来说,由于效率与公平业已成为经济学探讨中的两大主题,因此,理想的税收政策通常都是在马斯格雷夫(2)所提出的三大标准的框架内,即:(1)税收公平标准(尽管公平对不同的人来说意义各不相同);(2)最小行政成本标准;(3)最小负激励效应标准,即税收效率标准。困难在于,对一个特定的税种或某个税收政策建议来说,往往只能满足其中的某一标准而无法满足其他标准。比如,累进的个人所得税易于满足税收公平标准,却会对劳动供给产生负激励;增值税总体上对劳动供给不会产生负激励,但却很难符合税收公平标准。最优税收理论对最优税收评价的基本方法是,借助经济分析方法,运用个人效用和福利的概念,在赋予各个标准不同权重的基础上,将这些标准统一于惟一的标准之中。在现代福利经济学中,社会福利

取决于个人效用的高低,以及这些效用的平等分配程度。一般假定,当效用的不平等程度递增时,社会福利下降。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福利可以反映税收公平的思想,即导致不平等程度降低的税收是公平的。因此,最大化社会福利蕴含了税收公平标准。就税收行政成本最小化标准来说,较高的税收行政成本意味着更多的税收收入用在政府服务方面,从而使个人效用和社会福利降低。同样,就最小负效应激励标准来说,如负效应激励大,工作积极性就会减弱就会扭曲经济,使人们的效用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降低。于是,马斯格雷夫意义上的最优税制的三大标准就可以转化为社会福利的不同侧面,不同的税收政策可以用统一的标准加以比较和衡量,也就是说,能够带来最大社会福利水平的税收政策就是最好的政策。以上便是最优税收理论的主要思想之一。由于很难将税率与税收行政成本之间的关系加以模型化,所以上述思想并非总是贯彻始终。经济学家们往往在其分析中忽略税收行政成本问题,多把最优税收理解成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税收。然而,忽略税收行政成本的最优税收理论毕竟是一个重大的缺陷。(3)二、最优商品税最优商品课税问题的现代分析最早起源于拉姆齐(Ramsey,1927)的创造性贡献。根据对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单一家庭经济的分析考察,拉姆齐指出:最优税制应当使对每种商品的补偿需求均以税前状态的同等比例下降为标准。这是拉姆齐法则的标准阐述。通过对用来推导拉姆齐法则的经济施加进一步的约束,即假定课税商品之间不存在交叉价格效应,鲍莫尔和布莱德福特(Baumol and Bradford,1970)推导出逆弹性法则:比例税率应

财政学第六章税收理论练习题与答案

第六章练习题 一、判断以下各述的正误 1、亚当·斯密曾经指出,一国每年支出的费用,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与人民收入无重要联系的资源;二是人民的收入。前者是指政府经营的企业的收入,如国营企业的利润,国家银行的利息等等。根据斯密的观点,由于各种经济的、非经济的原因,第一种收入来源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与确定性。() 2、非经济税基是指和个人、企业经济行为有关的征税对象,如对商品、财产、收入以及市场交易等等进行征税。对非经济税基征税,不会影响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决策。() 3、无论政府据以征税的对象属于经济税基,抑或属于非经济税基,都改变纳税人实际收入或改变其对经济资源的占有状况,这就是税收的收入效应。() 4、允许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对税基进行排除、扣除、减免等,都可以视为政府给予纳税人的一种税收优惠,这些优惠往往是出于多种原因而设计的,但不会相应减少政府的税收收入。() 5、按照“利益原则”,税负担的分配应当和纳税人从这种税收的使用中得到的利益联系起来。不过,在实际生活中,利益原则只能适用于有限的围。() 6、支付能力原则要求按照个人的经济能力来分配政府支出的负担,而同个人从政府支出中得到的利益没有直接联系。该原则只有在能够确定税收人支付能力大小的情况下才是适用的。() 7、纵向公平原则要求支付能力相等的纳税人应当交纳相等的税款,横向公

平原则要求支付能力不相等的纳税人应当交纳不相等的税款。() 8、税收哲学是如何制定合理分配税负担的标准以及解释此标准合理性的理论,是全部税收理论的基础。() 9、绝大部分税收对私人经济行为都会同时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引起人们对可供替代的经济行为之间的选择的改变,也就是用一种经济行为替代另一种经济行为以避免或减少纳税负担。人们通过在可以替代的经济行为之间进行决策调整仅仅是为了尽量减少个人的纳税负担,不会因此对整个经济社会资源配置产生什么影响,更不会对其产生扭曲作用。() 10、向垄断产品征税,向垄断厂商征税一定会对经济社会总体带来较大影响。() 二、选择题(从A、B、C、D……中挑选出所有被认为是正确的答案,键入每句的括弧) 1、一般情况下,国家税收通常具有()基本特征。 A、目的性 B、自愿性 C、合法性 D、强制性 E、灵活性 2、具有()特征的税收被称为累进税。 A、平均税率总是等于边际税率 B、平均税率随边际税率提高而提高 C、平均税率与边际税率无关

税收理论与实务

课程论文 (2014-2015学年秋季学期) 论文题目:浅谈我国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 对策略 课程名称:税收理论与实务 任课教师:马玉瑛 班级:车辆132 学号:1307070218 姓名:段宾宾 浅谈我国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要:我国税收种类繁多,每种税的税源也是各不相同,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工作的核心。

本文在对我国税源管理环境分析的前提下,探求了我国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能够提高税源管理质量的应对策略。 关键字:税源管理;信息不对称;应对策略。 一、税源管理的必要性和依据 税源管理是指对各种税基的控管,是税收工作的基础,是推动税收收入稳步增长重要保证。我国在1994年实施税制改革以来,确定了“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税收征管模式,它是以纳税人能够按照税法规定进行如实申报为基础的,但是这样一来,就出现了纳税人申报材料不实的状况,同时对税务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求税务机关在申报环节之前必须掌握纳税人进行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而税源管理的出现,就是为了使得税务机关实际征收入库的税收收入趋近于按照税法标准计算出来的应征税的数额。然而,我国的实际情况是纳税人和税务机关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纳税人相对而言占有的信息较多,而税务机关则处于信息占有的弱势地位。 鉴于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因此,税源管理的重点就是要通过管理纳税人,逐步缩小税收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差距,实现对各个税种税源的监控。 二、我国税源管理的环境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比较完善的税收法律法规制度,例如从2005年起实行的税收管理员制度,该制度从法律的角度清晰地说明了税收管理员的职责,但是对于税源管理本身而言,与其直接对应的法律法规制度目前尚处于零的状态。税源管理作为税收管理的基础部分,其发展历程是与税收管理的发展阶段相对应的。从建国时的“一员进厂,各税统管,征管查合一”的税收管理模式到如今的“科技加管理”、“信息化加专业化”的税收管理模式,税源管理也在逐步地实现信息化和科技化,各种与之相关的系统和软件的应用、以及一些相关工程的完善等都提高了税收信息化管理程度 ,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纳税人偷逃税行为。 此外,我国目前已经按照企业的销售收入、企业会计利润以及企业的纳税总额等定量指标对重点企业的税源进行监控。纳税人资信等级评估制度的建立对于提高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 ,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税务代理制度的建立,更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纳税申报的准确性,从而帮助税务机关监控了税源。我国目前税源管理也存在很多的缺憾,例如:由于出现了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通过一系列财务会计方法所进行的避税行为,而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规避机制。另外,这几年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快、力度大,原有的许多国有企业转制为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或破产拍卖,转为个体工商户,税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税源监控、培植、预测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给税收征管带来了很大困难。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三、我国税源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 从税源管理的特点上来看,税源管理应是动态的管理,这主要是因为税源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而相应地税源管理的内容也需要不断进行调整。此外,相对于范围更大的税收征管来说,税源管理更多的应是体现一种事前管理的特征。然而,从深层次看 ,目前的税源在管理上明显缺乏动态管理和事前管理,缺乏税源涵养机制,对于税源的发展变化难以把握,因此,税源对于国家正确制定税收计划以及税制结构的优化方面的作用还未完全显现出来。我国税源管理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缺乏税源管理流程方案和税源管理法律法规 在建立税源管理的流程和法律法规制度之前,需要明确规定税源管理的目标,而目前,我国尚未明确规定税源管理的目标,而且也没有根据时间的变化以及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变更税源管理的目标 , 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大部分税务机关既没有设立专门负责税源管理的部门 , 更加缺乏税源管理工作流程 , 致使税源管理职责混乱,而导致税源管理效率低下。

第09章税收原理习题

第十章税收原理 一、填空题 1、税收的形式特征有、和。 2、把税收收入与税率联系起来的曲线称为______曲线。在一定限度内,税收收入与税率成_ 变动关系,当税率超过了这一限度时,继续提高税率,则税收收入与税率成变动关系。 3、税收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税收的征收主体是,国家征税的依据凭借的是。 4、税收的公平原则是现代税收理论和实践推崇的一个重要税收原则;其基本含义包括和两个方面;其衡量标准包括和。 5、税负转嫁会造成与不一致的经济现象;税负转嫁的基本方式有、和等几种形式。 6、从税负转嫁与商品供求弹性的关系分析,在供给和需求情况下,税负完全由需方负担。对的商品课税,税负,对的商品课税,税负。当供给弹性需求弹性时,销售方负担的税负而需求方负担的税负。 7、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是指、、、。 8、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主要标志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是,它是与课税对象的比例。 9、按税负能否转嫁,可将税收分为和。 10、按税收的隶属关系和征管权限,可将税收分为、和。 11、税制的三大核心要素是指、和。 12、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称为;对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称为。 二、单项选择 1、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是() A公债 B、规费 C、税收 D、国家预算E、国有资产 2、税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表示的是() A、企业税收负担率 B、个人税收负担率 C、宏观税收负担率 D、综合税收负担率 E、行业税收负担 3、随着征税对象增大而逐级提高计征比例的税率是()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定额税率 D、边际税率 E、定额税率 4、税收的纵向公平是指() A、通过公平税负,创造一个公平的外部税收环境 B、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相同的税收 C、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人负担不同的税收 D、收入的公平分配 5、商品的供给弹性越大,需求弹性越小,税负越容易() A、前转 B、后转 C、混转 D、税收资本化 E、无法确定 6、税负转嫁的基本条件是() A、商品的供求关系 B、商品价格的自由浮动 C、商品的供求弹性 D、税种 E、课税范围 7、税收的横向公平是指()

税收理论与实务判断问答题

三、判断题 1、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税法是固定不变的。(×) 2、税收的无偿性指国家取得税收不需要偿还,但有时需对纳税人支付一定代价。(×) 3、税收的职能就是指在特定的经济环境影响下所形成的税收职责与功能。(×) 4、税收管辖权的交叉是造成国际重复征税的主要原因。( × ) 5、税收可保证财政收入可靠和稳定增长。(√) 6、税收法律关系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 × ) 7、税收法律关系中最实质的东西是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 ) 8、法律关系中,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权的税务机关是权利主体,履行纳税义务的法人.自然人是权利客(×) 9、增值税是对资产增值部分的税。(×) 10、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将自产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不征收增值税。(× ) 1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判定主要看其会计核算水平和年应税销售(√) 12、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从购买方收取的价外费用,在征税时应视为含税收入。计算税额时应换算为不合税收入。( √ ) 13、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将自产货物用于本单位搞职工福利的,虽未销售,但应视同销售货物计算销项税。( √) 14、增值税纳税人可以根据本企业的注册资金多少和实际经营规模大小决定是否为一般纳税人( × ) 15、计算增值税销项税时,销售折扣可以从销售额中减除。(×) 16、“未交增值税”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应缴来缴的增值税。(×) 17、计征消费税和增值税的货物价格,均为含消费税金不含增值税的价格。() 18、纳税人通过自设非独立核算门市部销售的自产应税消费品,属零售销售,不征消费税。(×) 19、纳税人提供营业税应税劳务的同时,还经营非应税(即增值税征税范围)货物与劳务,未分别核算或者未准确核算的,全部收入缴纳增值税。(× ) 20、纳税人的营业额计算缴纳营业税后因发生退款减除营业额的,应当退还已缴纳营业税税款或者从纳税人以后的应缴纳营业税税额中减除。(√ ) 21、纳税人出租土地使用权,应当向其他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营业税。(× ) 22、纳税人发生的购货运费如购买运输劳务,按税法规定可以从当期销项税额中抵扣:但企业发生的销货运费,按规定则不能抵扣增值税进项税。( × ) 23、纳税人采用销售折扣方式销售货物,只要将折扣额开具发票,均可按折扣后的净额计算缴纳增值税。( × ) 24、纳税人发生视同销售货物行为而无销售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规定的顺序确定销售额。( √) 以外购两种以上酒精生产的白酒,从高确定税率征税。(√) 25、纳税人兼营应税劳务与货物或者非应税劳务行为的,应分别核算应税劳务的营业额与货物或者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 √ ) 26、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价格明显偏低而无正当理由或者视同发生应税行为而无营业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规定确定其营业额。( √ ) 27、纳税人以1个月或者1个季度为一个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10日内申报纳税。( × ) 28、纳税人发生年度亏损的,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不足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是延续弥补期最长不得超过5年。这里说的亏损.是指会计利润小于零。( √ ) 29、纳税人接受捐赠的货币性收入属于应税收入,纳税人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不属于应税收入。( × ) 30、现行税法对货物期货和非货物期货都征收营业税。(×) 31、某县政府为发展本地经济,决定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采取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 ( × ) 32、某房地产公司将待售的花园别墅中的一栋赠给某影视明星,由于该房地产公司未取得收入,则不缴纳土地增值税。( × ) 33、某热水器厂生产销售热水器并负责安装自售热水器,单独收取每台50元的安装费,因能分清收入,销售热水器缴纳增值税,安装费缴纳营业税。( × ) 34、某集团公司将一块土地使用权无偿转移给它的一家子公司,已办理产权转移手续。此行为没有取得转让收入,不必缴纳营业税。(×) 35、某笑星蔡某一次取得表演收入20000元,那么她的应纳税所得就是20000元,应按照劳务所得加成征税。(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