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粮食作物地理分布与地域组合特点

中国粮食作物地理分布与地域组合特点

中国粮食作物地理分布与地域组合特点
中国粮食作物地理分布与地域组合特点

中国粮食作物地理分布与地域组合特点

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王学渊

中国粮食作物地理分布与地域组合特点

中国国土广阔,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复杂,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在各地区之间也很不相同,为多种粮食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加上农业历史悠久,耕作制度多样,经过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作物种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作物重要的起源中心。就全国而言,我国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玉米、薯类等作物为主,青藏高原()地区主要种植其他作物(主要为青稞)。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粮食作物的地理分布特点与生产特点。

表1 各省市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结构表(2007)

地区稻谷

播种面积

(千公顷)

稻谷

所占比重

(%)

小麦

播种面积

(千公顷)

小麦

所占比重

(%)

玉米

播种面积

(千公顷)

玉米

所占比重

(%)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

辽宁吉林

上海江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

河南

0.5

14.4

84.5

1.5

79.9

660.6

669.9

2253.2

109.1

2228.1

954.3

2205.2

868.7

3194.3

130.5

600.0

0.25

4.93

1.37

0.05

1.56

21.12

15.45

20.82

64.21

42.72

78.25

34.04

72.33

90.61

1.88

6.34

41.4

104.9

2412.4

712.3

533.4

12.4

5.4

233.0

37.5

2039.1

49.3

2330.3

4.5

11.2

3519.1

5213.3

20.96

35.92

39.11

23.52

10.42

0.40

0.12

2.15

22.07

39.10

4.04

35.97

0.37

0.32

50.73

55.06

139.0

162.2

2862.6

1270.5

2012.5

1998.6

2853.7

3883.6

3.9

391.2

23.6

710.4

34.7

15.5

2854.2

2779.2

70.38

55.55

46.41

41.96

39.31

63.91

65.83

35.89

2.30

7.50

1.94

10.97

2.89

0.44

41.15

29.35

湖南广东广西海南

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3897.2

1939.0

2126.7

298.3

652.1

2036.2

676.2

990.2

1.0

115.3

5.3

77.0

71.0

86.01

78.20

71.27

74.09

29.70

31.57

23.96

24.79

0.58

3.72

0.20

8.99

5.15

13.6

1.0

3.9

199.7

1316.8

242.7

426.8

40.3

1144.6

982.1

154.0

233.7

605.8

0.30

0.04

0.13

9.09

20.42

8.60

10.68

23.46

36.92

36.55

51.03

27.29

43.93

220.2

132.8

490.4

17.6

453.7

1330.5

731.2

1282.1

3.3

1154.0

492.0

2.3

206.0

529.8

4.86

5.36

16.43

4.37

20.66

20.63

25.91

32.10

1.92

37.23

18.31

0.76

24.06

38.42 表2 各省市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结构表(2007)

地区豆类

播种面积

(千公顷)

豆类

所占比重

(%)

薯类

播种面积

(千公顷)

薯类

所占比重

(%)

其他作物

播种面积

(千公顷)

其他作物

所占比重

(%)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

辽宁吉林

上海江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

河南

10.1

9.6

248.4

348.4

1200.7

151.5

616.9

4099.4

9.3

321.3

121.4

1017.3

68.0

165.8

176.4

525.5

5.11

3.29

4.03

11.51

23.45

4.84

14.23

37.89

5.47

6.16

9.95

15.70

5.66

4.70

2.54

5.55

4.3

0.7

257.5

236.5

622.4

96.3

99.6

215.3

1.3

67.7

39.1

164.2

221.2

134.6

231.8

280.0

2.18

0.24

4.17

7.81

12.16

3.08

2.30

1.99

0.77

1.30

3.21

2.53

18.42

3.82

3.34

2.96

0.2

0.1

102.4

192.8

428.4

40.4

10.2

58.1

8.5

168.0

31.9

49.4

2.4

2.1

2.2

33.3

0.10

0.03

1.66

6.37

8.37

1.29

0.24

0.54

5.00

3.22

2.62

0.76

0.20

0.06

0.03

0.35

湖南广东广西海南

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154.2

79.7

145.8

2.1

193.3

482.4

305.5

522.2

7.8

213.9

233.1

44.8

23.5

78.4

3.40

3.21

4.89

0.52

8.80

7.48

10.83

13.07

4.54

6.90

8.68

14.84

2.74

5.68

220.9

317.6

206.7

80.1

680.4

1104.8

788.1

561.7

0.6

302.5

657.8

35.5

200.7

33.2

4.87

12.81

6.93

19.90

30.99

17.13

27.93

14.06

0.35

9.76

24.48

11.76

23.44

2.41

21.5

8.8

5.6

4.5

7.8

143.6

46.0

208.7

118.8

82.2

274.3

65.2

101.3

56.6

0.47

0.35

0.19

1.12

0.36

2.23

1.63

5.22

69.15

2.65

10.21

21.60

11.83

4.10 表3 各地区粮食总播种面积及总产量占全国比重(2007)

地区粮食总播种

面积(千公

顷)粮食播种面

积比重(%)

位次粮食总产量

(万吨)

粮食总产量

比重(%)

位次

天津

197.5

292.0

6168.2

3028.2

5119.9

3127.2

4334.7

10820.5

169.9

5215.6

1219.6

6477.8

1201.0

3525.3

6936.5

9468.0

0.19

0.28

5.84

2.87

4.85

2.96

4.10

10.24

0.16

4.94

1.15

6.13

1.14

3.34

6.57

8.96

29

28

26

16

8

14

10

1

31

7

23

4

24

13

3

2

102.1

147.2

2841.6

1007.1

1810.7

1835.0

2453.8

3462.9

109.2

3132.2

728.6

2901.4

635.1

1904.0

4148.8

5245.2

0.20

0.29

5.67

2.01

3.61

3.66

4.89

6.90

0.22

6.24

1.45

5.78

1.27

3.80

8.27

10.46

30

27

7

20

13

12

9

3

28

4

23

6

24

11

2

1

广西新疆3981.4

4531.3

2479.5

2984.0

402.6

2195.8

6450.0

2821.8

3994.5

171.8

3099.8

2687.0

301.8

856.3

1379.1

3.77

4.29

2.35

2.82

0.38

2.08

6.11

2.67

3.78

0.16

2.93

2.54

0.29

0.81

1.31

12

9

20

17

26

21

5

18

11

30

15

19

27

25

22

2185.4

2692.2

1284.7

1396.6

177.5

1088.0

3027.0

1100.9

1460.7

93.9

1067.9

824.0

106.2

323.5

867.0

4.36

5.37

2.56

2.78

0.35

2.17

6.03

2.19

2.91

0.19

2.13

1.64

0.21

0.64

1.73

10

8

16

15

26

18

5

17

14

31

19

22

29

25

21

1.各类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1.1稻谷

稻谷是我国首要的粮食作物,表1和表3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稻谷的播种面积已经达到28918.8千公顷,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27.38%,总产量为18603.4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37.09%,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的第二位,产量占第一位。稻谷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南省区和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为主),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长江流域和华南各省,稻谷的播种面积占全国的67.88%,作为首位作物种植主要分布在四川、、、、、、、广西、、、江西11个省,江西的稻谷播种面积占全省的90.16%。其次,在其他省市也有分布,包括东北三省、天津、、、、、,以上省区均是将稻谷作为二三位作物种植的。北方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占全国稻谷播种面积的12.39%。

我国小麦栽培遍及全国,由表1和表3数据可知,全国小麦的播种面积23720.6千公顷,占全国总播种面积的22.45%,总产量为10929.8万吨,占全国的21.79%,播种面积和产量都位居全国第三。主要种植区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其中新疆、、、、、、安徽作为首位作物种植。河南的小麦播种面积占到全省的55.06%,、、安徽一带集中了全国46.64%的小麦,分布相对西北地区较为密集。除此之外,其他省区也有分布,包括河北、、、、、山西等地。

1.3玉米

玉米是我国北方旱作地区及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我国对饲料粮需求的增长,玉米中播种面积和产量也提升了。表1和表3数据表明,2007年全国玉米的播种面积为29477.5千公顷,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27.9%,超过稻谷,位居第一,总产量达到15230.0万吨,占全国的30.36%,仅次于小麦的产量。玉米分布广泛,主要集中于东北、华北、西南地区,以玉米作为首位作物种植的地区包括内蒙古、、、、、天津、、、云南9个省市,其中辽宁、吉林比较集中,分别占本省粮食播种面积的63.91%和65.83%,虽然黑龙江地首位作物不是玉米,但是其播种面积相对较大,、、东北三省总的播种面积所占比例达到46.17%。从播种面积的密度分布来看,我国玉米产地大致集中分布在黑龙江大兴安岭-辽南,冀北-晋东南-陕南,鄂北,豫西-四川盆地四周-黔贵西部-滇西南一带,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斜弧形分布。作为二三位作物,以山东、、黑龙江播种面积较集中。

豆类作物在粮食中所占比重也是相对较大的,由表2可知,播种面积占全国的11.15%,黑龙江的首位作物即为豆类,以内蒙古、、黑龙江较为密集,其余省市也有分布,包括山西、、、、、、福建等,豆类是作为这些省市的二三类位作物来种植的。其中,内蒙古的豆类播种面积占到本省的23.45%。

1.5薯类

我国薯类种植主要是甘薯和马铃薯,根据表2和表3数据可得总播种面积为8082.1千公顷,占全国的7.65%,总产量为2807.8万吨,所占比重为5.6%。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地区,重庆和贵州作为首位作物种植,其余地区也有分布,包括河北、、、、、两广地区、、、、宁夏等地,其中,两湖两广和云贵川地区总的播种面积占全国的42.3%,分布较为密集。

1.6其他谷物

表2和表3数据显示,在2007年,其他谷物在全国的播种面积为2320.4千公顷,所占比重为2.2%,总产量为526.4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05%,作为首位作物种植的地区只有西藏,以青稞为主。、、、、内蒙古分布较为集中,在青海作为二三位作物而种植。

2.山西省粮食生产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表4 山西省各类作物播种面积占本省比重情况(2007)

单位:%

地区稻谷小麦玉米谷子高粱豆类薯类其他

谷物

0.05 23.52 41.96 7.62 2.09 11.51 7.81 6.37

表5 山西省各类作物产量占本省比重情况(2007)

单位:%

地区稻谷小麦玉米谷子高粱豆类薯类其他

谷物

0.06 21.86 63.59 3.18 0.83 3.94 5.04 1.48

表6 山西省各类作物播种面积占全国比重情况(2007)

单位:% 地区稻谷小麦玉米谷子高粱豆类薯类其他

谷物

0.01 3.00 4.31 27.51 7.09 2.96 2.93 8.31

表7 山西省各类作物产量占全国比重情况(2007)

单位:% 地区稻谷小麦玉米谷子高粱豆类薯类其他

谷物

0.00 2.01 4.20 21.23 4.38 2.31 1.81 2.83

表8山西省各类作物单产情况(2007)

单位:千克/公顷

地区稻谷小麦玉米谷子高粱豆类薯类其他

谷物4163 3091 5040 1387 2375 1140 2149 775

全国6433 4608 5167 1797 3837 1460 3474 2268

表9山西省主要年份耕地面积

单位:千公顷

年份耕地总资源有效灌溉面积机电排灌面积机耕地面积

我国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

立达学校八年级地理上学期复习提纲 祝各位同学新年快乐!考试顺利! 第一章 1. 我国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和大洲、大洋位置(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半 球地图中说出) 2.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3. 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4. 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什么(结合地图) 5. 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6. 我国最大的盐场和渔场 7. 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 8. 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轮廓特征及位置(结合我国政区图) 9. 我国人口总数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10. 会运用“我国人口的增长”图,分析我国人口数量变化及其原因 11.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及其基本内容 12. 人口地理分界线及其两侧在面积、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差异 13. 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其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和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14. 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15. 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16.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及民族政策 17. 我国民族分布的总的特点,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第二章 1. 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及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2. 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3. 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和对经济的影响 4.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及三大丘陵的分布 5. 我国四大高原的自然景观的差异 6. 认识主要山脉的分布和走向 7. 我国冬季气温特点和夏季气温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和形成原因 8. 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 9. 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 10.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及其依据(结合图) 11. 不同温度带的水果、作物成熟次数以及民居建筑特点的差异 12.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总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和形成原因 13. 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 14. 我国干湿区的划分及其依据(结合图) 15. 不同干湿区的植被、建筑、农业类型、饮食习惯的差异 16. 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和形成原因 17. 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 18. 我国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结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9. 我国常见的灾害性天气 20. 我国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1. 主要的内流河与外流河并在图中认识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布 22. 咸水湖和淡水湖的分布 23. 我国从南到北雨季的长短与河流汛期的关系 24. 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海洋 25. 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及三个不同河段的水文特征 26. 黄河上、中、下游忧患的体现及其治理措施 27. 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海洋 28. 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及三个不同河段的水文特征 29. 长江上游水力资源的开发,中游荆江的治理,下游长江黄金水道的开发 第三章 1. 自然资源的特点、分类并举例 2.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3. 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土地日 4. 我国土地资源的分类 5. 结合我国土地类型分布图、季风非季风区图、干湿地区图和地形图说出我国耕地、林地、草地 和未利用土地的分布 6.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7. 掌握我国土地类型的构成比例 8. 我国南北方地区水土配比特点 9. 我国土地资源破坏的表现及行为 10. 我国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地区 11. 有关土地资源的国策 12. 合理利用土地的做法 13. 人类可利用的水资源种类及数量 14. 我国水资源总量和人均状况 15. 我国水资源特点 16. 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并举例说明 17. 根据南水北调路线示意图说出南水北调的路线,分别缓解哪些地区的水资源缺乏问题 18. 各行业节约用水的措施 第四章 1. 交通、农业、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 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会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 3. 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分布特点 4. 我国铁路的骨架“三横五纵” 5. 例举我国综合交通枢纽 6. 广义农业和狭义农业 7. 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 8. 我国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棉花的地区分布差异 9.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四大原则,分别对应哪些自然条件 10.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1. 了解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 12. 了解一般的工业流程,学会绘制工业生产联系图 13. 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分类 14. 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 15. 说出辽中南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的优势和特点 16.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及其分布

中国区域地理 北方地区

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高二地理限训(3月9日)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7月等温线、年等降水量线和年等日照时数线(单位:h)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小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A、B两地年日照时数差值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 200小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B. 4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C. 600小时地形和人类活动 D. 8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3.石家庄与太原纬度相当,但两地7月气温和年降水量差异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距海远近 C. 洋流 D. 植被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面上位置确定(下图)。二十四节气由七十二物候构成,物候内容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时令变化的观察。读图回答。 4.大暑节气包括“腐草化萤”“土润溽 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以此推断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地域是() A. 江淮地区 B. 华南地区 C. 黄河中下游地区 D. 川渝地区 5.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 同,河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而北京“秋分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A. 降水 B. 霜冻期 C. 光照 D. 热量

中原经济区提出要大力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重点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做优做强装备制造、精品原材料、中高端消费品三大优势板块,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区域服务业发展强势品牌,而这些都离不开现代物流业的支撑。下图为中原经济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中原经济区北部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 荒漠化 B. 洪涝灾害 C. 水土流失 D. 赤潮 7.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原经济区() A. 提升本区域所有产业的经济竞争力 B. 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C. 直接带动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D. 提升聊城的核心城市地位 8.促进中原经济区现代物流快发展的措施有() ①完善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②大幅度提高物流收费水平③推动生态物流发展④鼓励企业自营物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而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线”,而是有一定宽度,准确地说应该叫“中国南北分界带”,而且东西宽度不同(如下图),其南北两侧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都有显着差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中国南北分界带”东段较中、西段宽,是因为东部() A. 梅雨锋南北摆动 B. 夏季风势力强 C. 受沿岸洋流影响 D. 地形平坦开阔 10.在分界带西段,北侧的代表性地方戏曲是() A. 京剧 B. 豫剧 C. 秦腔 D. 川剧 边坡绿化客土法是将草种、肥料、保水剂、土壤、有机物、稳定剂等物质充分混合后,通过喷射机按设计厚度均匀喷到需防护的工程坡面上,以达到近似于自然景观的一种绿化方法。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1.我国北方地区实施绿化客土法的最佳施工期是 A. 1~2月 B. 3~6月 C. 7~9月 D. 11月~次年1月 12.实施边坡绿化客土法之前,需要清理岩面的碎石、松散层等,对于光滑岩面还要通过挖掘横沟等措施进行加糙处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中国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中国的陆上疆界长达20,000多千米,拥有15个邻国。 大陆海岸线北起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南到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总长18,000多千米。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沿海分布?5,000多个岛屿,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岛屿海岸线长14,000千米。 中国东邻朝鲜,东北部、北部和西北部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相邻,西部和西南部毗邻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南接越南、老挝、缅甸。 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 地理位置特点: 从世界上看——位于从东西半球来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她位于北半球;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为止关系看,她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 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只有在高山地区才有终年冰雪带。 我国位于 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我国地表高低起伏,西部以山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总特征为西部高,东部低。中国地势从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我国的平原和丘陵主要集中在东部,这里土壤肥沃,开发悠久历史。 我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我国领土最南端在男孩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我国领土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我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哈萨克斯坦位于中亚大草原区,为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日本位于东亚日本群岛和冲绳群岛,背靠日本海与朝鲜海峡,面朝太平洋;俄罗斯地跨欧亚两大洲,地域辽阔,国土面积为世界第一;巴西位于南美洲亚马逊平原和巴西高原,是南半球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国自然地理知识点

第二章自然结构 第一节中国地貌 一、地貌的基本特征 地貌的基本特征:1.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2、3阶梯特征)2.地势较高,起伏显著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按基本地貌形态分析、按外营力来分析、按岩性来分析、按地质构造来分析。下面就从基本地貌形态分析我国地貌的复杂性,我国五种基本地貌类型齐全。)(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我国除以上五种基本地貌类型外,由于外营力及地表组成物质不同等,还形成冰川、冰缘、风沙、黄土、喀斯特、火山、海岸等多种特殊地貌。) 地表结构特征山地纵横,排列组合有规律;四大高原独具特色,集中于中西部;四大盆地长轴近东西向,分布于西中部;三大平原斜向排列于东部;众多丘陵散落于东部。 地势特征的地理意义:1. 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河流影响显著:一是成为大河的源地;二是控制着大河的流向;东西流向便于东西航运。2. 地势阶梯的变化,使得中国水力资源丰富,便于水能梯级开发;同时,边坡山地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势障碍。 二、地貌的形成因素 1.地质构造因素(内营力) 我国地貌的宏观分布与排列方向均与地质构造运动密不可分。 燕山运动 中生代燕山运动使中国大地构造轮廓基本定形,对完成巨地貌格局方面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经燕山运动,除喜马拉雅个别地区外,海水撤出中国大陆,分散的陆块互相联结起来。我国山文的几个主要方向,都是在燕山运动形成的。 喜马拉雅运动 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则是形成中国现代地貌形态格局的决定性因素 早喜马拉雅运动:(始于晚始新世) 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与亚洲大陆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强烈碰撞,喜马拉雅地槽封闭褶皱成山,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合并相连。 晚喜马拉雅运动:(上新世以来) 在亚欧、太平洋、印度板块的相互作用下,

中国自然地理状况要点归纳

[中国地理专题复习] 第二讲中国自然地理状况 一、知识要点归纳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 (一)地形概况:以上 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的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为 1000米~2000米 第三级阶梯:东部的丘陵和平原,海拔 在500米以下 1.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面积占2/3 天山-阴山 东西走向昆仑山-秦岭 南岭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主要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青藏高原:最高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 四大高原黄土高原:世界黄土分布最广的高原 云贵高原:地面崎岖 4.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 四川盆地松嫩平原 东北平原辽河平原 三江平原 5.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三大平原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南北气温大约相差50℃ (二)气候概况冬季南北温差很大一月份0℃等温线大致在秦 岭-淮河一线 原因:纬度位置及冬季风 1.气温分布和温度带的影响 七月平均气温多在20℃以上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 温度带:五个温度带和高原气候区

降水特点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降水集中夏秋季节 降水年际变化:北方较大,南方较小 2.降水和干湿地区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界) 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地区(P>800mm) 半湿润地区(P>400mm) 半干旱地区P<400mm 干旱地区P<200mm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 3.气候特征暖热多雨 雨热同期 气候复杂多样 4.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频繁 (三)河流和湖泊 注入太平洋:黑龙江、辽河、海河、 淮河、长江、珠江 外流河和外流区注入印度洋:怒江、雅鲁藏布江 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1.河流概况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水位、流量变化深受季风 气候的影响,各大河的水文特征有很大的差别内流河和内流区:塔里木河为最大,内流区占1/3 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多为季节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京杭运河: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内流湖和外流湖 分类咸水湖和淡水湖 2.湖泊概况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是最大的湖泊 两大湖泊分布区鄱阳湖、洞庭湖、 东部平原湖区太湖、洪泽湖 巢湖 3.主要河流流程最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 中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最广(180万平方千米) 流量最大(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三分之一)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的占1/2 蕴藏巨大的水能 长江流域的主要水电站(见附图) 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总黄金水道里程的2/3

第一篇 区域地理--专题1 中国自然地理

区域地理 专题1 中国自然地理 【教学要求】 1.我国的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2.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主要山脉和地形区分布特征。 3.我国气候分布、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4.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一、中国的疆域 (一)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半球、半球 2. 纬度位置: 3.海陆位置:,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边缘海为黄海、东海、南海,内海有渤海和______海峡。 4.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二)中国的行政区划(用心看图、用心记图、用心作图、心中有图) 1.在空白图中填注经线与纬线的度数、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五个自治区的全称及我国濒临的海、洋。

2.填写省级行政中心名称 二、中国地形 【知识梳理】 (一)地形和地势特征: 1.地形特征: 2.地势特征: 3.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对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有何影响?(二)主要山脉分布:

1.三列东西走向山脉: (1)a______—阴山、 (2)昆仑山—b______、南岭。 2.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1) c—太行山—d—雪峰山 (2)长白山—e (3)f 3.西北—东南走向: g________山、阿尔泰山。 4.南北走向山脉:h山、横断山脉。 5.弧形山脉:i______________。

(三)主要地形区和主要特征1.四大高原

原粮、棉基地,“鱼米之乡”。4. 三大丘陵 位置风景旅游区辽东丘陵半岛上千山 山东丘陵半岛上泰山 东南丘陵 我国部,包括丘陵、 丘陵、丘陵等,面积最大 黄山、庐山、武夷山、“桂林山水” 江南丘陵位于以南、以北、以西、以东。 三、中国的气候 【知识梳理】 分析我国的气候特征应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因素入手,重点分析其分布特征及规律。 (一)我国气温分布 1 季节分布规律形成原因 冬季南北, ;漠河最冷;1月0℃ 等温线大致经过 边缘,东至 一线。 ① ; ② 夏季全国普遍、 ① ;② 高原和天山、大小兴 安岭等山地气温偏低 吐鲁番盆地最热 ①盆地地形, ;②广布,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少云, 强。 (二)我国降水分布 1.降水空间和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 2.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 五月,; 六月-七月上旬, ; 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七、八月份到达等地。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域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领土四至:最北53度N 最南4度N 最东135度E 最西73度E 3.经纬跨度:大部分温带,少带热带,没有寒带。采用北京东八区时间 4.陆上疆界:自鸭绿江河口至北仓河口 5.海域和海疆: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东部太平洋海区,与6周隔海相望 6.中国内海:渤海 二、中国的国土构成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管辖300万平方千米海域 三、中国的行政区划 省、县、乡三级。省级23个省,5个自冶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中国人口和民族 一、我国人口概况 1、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 2、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多,西北少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 3、人口特点:基数大;增长快;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开发旱地多,开发晚地区少;沿江、滨海、沿铁路干线多,交通不便地区少。 二、民族分布特点 1、大杂居中,小聚居 2、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 3、中国地形 一、中国地势的特征 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1.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

中国自然地理

中国自然地理 一、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1.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阔。 2.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和丘陵占很大比重。 3.独特的自然发展历史。 4.人类活动使自然界发生深刻的变化。 二、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逐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这是中国地貌中轮廓的显著特征。 2.山脉众多,起伏显著。 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一)、四大高原。 ①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位于喜马拉雅山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之间以及岷山- 邛崃山-锦屏山以西的大网格之中,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 ②内蒙古高原:内蒙古高原分布在第二级阶梯地形面上。内蒙古高原,偏处北部内陆,气候干燥少雨,流水作用弱,地表坦荡开阔,地形起伏和缓,是中国高原形态表现明显,高原面保存比较完整的高原。 ③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向南与秦岭山脉之间为黄土高原,分布在第二级阶梯地形面上。在第四纪冰期干寒气候条件下,黄土沉积旺盛,新城区是文明的黄土高原,学生见冰期气候转向,温湿,质地疏松的黄土金流水,强烈侵蚀是高原大部分地区沟壑纵横、梁峁遍布。 ④云贵高原:云贵高原分布在第二阶梯地形面上,石灰岩分布广泛,气候暖湿,

除滇中、滇东和黔西北尚保存着起伏较为和缓的高原面以外,大部分地区被长江、珠江及元江等河流分割成崎岖不平的地表,石灰岩分布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好。 (二)、四大盆地。 ①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盆地,海拔为2600到3100米,盆地四周被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所环抱,构造上属东昆仑褶皱系中的柴达木拗陷,面积约25.5×10的四次方,平方千米。为中国第三大盆地,盆地气候干燥,分布着许多盐湖和盐沼,盐矿资源品种繁多,储量丰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有金属资源和油气资源等也都非常丰富。盆地日照长,光能资源丰富,作物单产高;河流沿岸,牧草肥美,畜牧业也占有重要地位,有聚宝盆之称。 ②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面积为53×10的4次方,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的盆地,由于身处内陆腹地,又加高山环抱,地形封闭,气候极端干旱,其植被稀疏,干燥剥蚀和风蚀风积作用显著,分布着中国最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从盆地边缘到盆地内部地表组成物质和地貌形态呈环带状排列。环盆的边缘,受两侧高山冰雪融水滋润,分布着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沃野绿洲,其自古以来就是联系丝绸之路的重要通衢。 ③准噶尔盆地: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面积约38×10的四次方平方千米,是中国面积第二大盆地,盆地中分布着中国面积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因盆地西部山地不高,又有很多缺口,属半封闭型盆地,降水稍多,植被较密,主要为固定、半固定沙丘,草场广阔,畜牧业发达。盆地南缘受天山冰雪融水浇灌,绿洲农业发达,城镇集中。 ④四川盆地:四川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以东、巫山以西,南北介于大娄山与大巴山

中国各城市的地理位置_经纬度

中国各城市的地理位置经纬度 所在省城市名纬度经度 安徽省合肥北纬31.52 东经117.17 安徽省安庆北纬30.31 东经117.02 安徽省蚌埠北纬32.56 东经117.21 安徽省亳州北纬33.52 东经115.47 安徽省巢湖北纬31.36 东经117.52 安徽省滁州北纬32.18 东经118.18 安徽省阜阳北纬32.54 东经115.48 安徽省贵池北纬30.39 东经117.28 安徽省淮北北纬33.57 东经116.47 安徽省淮南北纬32.37 东经116.58 安徽省黄山北纬29.43 东经118.18 安徽省界首北纬33.15 东经115.21 安徽省六安北纬31.44 东经116.28 安徽省马鞍山北纬31.43 东经118.28 安徽省明光北纬32.47 东经117.58 安徽省宿州北纬33.38 东经116.58 安徽省天长北纬32.41 东经118.59 安徽省铜陵北纬30.56 东经117.48 安徽省芜湖北纬31.19 东经118.22 安徽省宣州北纬30.57 东经118.44 澳门澳门市北纬21.33 东经115.07 北京市北京市北纬39.55 东经116.24 福建省福州北纬26.05 东经119.18 福建省长乐北纬25.58 东经119.31 福建省福安北纬27.06 东经119.39 福建省福清北纬25.42 东经119.23 福建省建瓯北纬27.03 东经118.20 福建省建阳北纬27.21 东经118.07 福建省晋江北纬24.49 东经118.35 福建省龙海北纬24.26 东经117.48 福建省龙岩北纬25.06 东经117.01 福建省南安北纬24.57 东经118.23 福建省南平北纬26.38 东经118.10 福建省宁德北纬26.39 东经119.31 福建省莆田北纬24.26 东经119.01 福建省泉州北纬24.56 东经118.36 福建省三明北纬26.13 东经117.36 福建省邵武北纬27.20 东经117.29 福建省石狮北纬24.44 东经118.38

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中国地理北方地区教案

中国地理之北方地区 一、考纲透析 1.东北平原的范围和组成。 2.东北地区河流的汛期及补给类型(季节性积雪融水与冰川融水的区别)。 3.三个大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的评价。 4.环渤海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及限制性因素。 5.如何理解“旱涝、盐碱和风沙”是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 6.黄河下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治理措施? 二、体验高考 下图为豫西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分布图。一旬为10天,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与降水密切相关。据此回答答1~2题。 1.(江苏地理,19)图示地区年干旱旬数的空间分布待点是 A.总体上自东南向西北增大B.总体上自西向东逐渐减小 C.自洛阳向南逐渐减小D.有高值和低值中心分布 2.(江苏地理,20)关于年干旱旬数分布特征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1地区等值线向东北凸出主要是由于该地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

B.2地区干旱程度高于1地区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 C.3地区等值线分布主要受河流影响 D.图中等值线分布是季风和地形共同影响的结果 (福建文综,7~8,8分)入海河流三角洲的土地利用类型受河流淡水和海洋咸水的共同影响。某三角洲面积增长较快,该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如表所示。读表,回答3~4题。 旱地林草地盐荒地滩涂其他合计占总面积 1712321821100比例(%) 3. (福建文综,7)该三角洲地区最有可能位于下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 4. (福建文综,8)在三角洲向海洋推进的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一般趋势是 A.滩涂→盐荒地→旱地B.盐荒地→滩涂→旱地 C.旱地→盐荒地→滩涂D.林草地→旱地→滩涂 5.(2010年新课标,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中国自然地理系统知识点汇编大全(最全)

中国自然地理 考点搜索 〖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 梯 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 二↓ 三大高原、三大 盆地 1000-2000米 三 雪、巫、太、 大 三大平原、三大 丘陵 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家峡、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⒋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2020年新编中国自然地理复习资料名师精品资料

中国自然地理 第一章:地理位置与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环境意义 (1)纬度位置:4°N^53°31/N之间,南北相距5500km。最北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最南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地理意义: A、南北之间相距很远,造成太阳入射角大小不同T气温带分异。我国陆地约有98%位于200N?500N之间,亚热 带和温带所占据的面积最广。 B、同时造成昼夜差别很大,在海南岛一年内差值为2h,而漠河为10h。 (2)经度位置:73°40/E-135°5/EZ间,东西相距5200km。最西在帕米尔高原,最东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耶字碑东南。地理意义:东西跨度62。,造成时差达到4h以上。 (3)海陆位置: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南部,东临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地理意义: A、海陆对比强烈,加上青藏高原的影响,季风气候显著T干湿带分异。 B、西风带微弱,大陆性气候显著T夏季比世界同纬度地区气温高,冬季比同纬度气温低。 2、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久)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泛。 干湿带的分异,东西环境差异。?东部季风区自然地带的南北递交。?广大的亚热带地区,不像同纬度地区是荒 漠和草原,而是雨热同期的季风地区,重要农业发达区。 (2)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和丘陵占有很大比重。 ?青藏高原、高大山系T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山地T东部平原也散布中低山和丘陵。在自然地域分异屮,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犬牙交错。造成我国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独特性。 (3)独特的自然发展历史、土壤、生物资源丰富。自然发展历史:没有受到第四纪冰川广泛作用,成为许多生物的避难所。独特复杂 的气候和地貌特点: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境。 (4)人类活动使得自然界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取得经济建设的同时,破坏了自然环境,造成各类自然灾害频发。如华北平原的旱 涝灾害、土壤盐碱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的降低、水质恶化。 第二章:地貌 1、我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一级阶梯内部特征:分布着一系列近东西走向或北西一一南东走向的山脉,海拔在5000?6000米以上,如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山脉之间分布着高原和盆地。高原边缘地带为长江、黄河的发源地。二级阶梯内部特征:主要有广阔的高原和盆地组成,其间也分布着一系列高大山地。三级阶梯内部特征:主要以平原、丘陵和低山地貌为主。 三级阶梯分界线: 一级、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北侧有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东边有岷山、邛睞山和横断山等。二级、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东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 阶梯分界线地理意义:起伏显著的地表在各地形成不同类型的山地垂直景观,是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更加复杂。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地理意义: A、我国著名的大江大河东西流向,便于航运。力卩强了沿海与内陆间的联系 B、气候的区域差异,加强了季风的大陆性。 C、丰富水能资源,适于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梯级开发。但边坡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势障碍。 (2)山脉众多,起伏显著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占全国总面积1/3。广义的山地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5%o 山脉不仅构成了我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目标定位] 1.了解并识记我国地形特征以及主要地形区。2.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3.了解我国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长江、黄河的开发、治理。4.识记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与保护。 一、辽阔的疆域 1.位置纬度位置:大部分属○1带,少数地区属○2带,没有寒带 优越 海陆位置:○3东部,濒临○4 2.34个省级行政区。 二、地形的总体特征及其影响 有利于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1.地势○5大河东流,沟通东西交通 呈○6分布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 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交通不便 2.地形多种多样,⑦______面积广大耕地不足 三、气候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冬季:南北温差○8,主要是受○9、地形以及○10的影响1.气温分布 夏季:南北普遍○11,最热的地方是吐鲁番 空间:从○12向○12递减;主要是受东南和西南季风的影响2.降水分布 时间:降水集中在○14季节,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集中在5~9月3.气候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_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__________。 四、主要河流及水文特征 地区主要水文特征主要河流 内流河西北内陆多?____________河流,河水主要来自? _____,夏汛明显 塔里木河 外流河东北地区水量丰富,河水含沙量小,冬季结冰期长, 有?____汛和?____汛两个汛期 黑龙江、 松花江

秦岭—淮 河以北 水量较小,河流含沙量大,冬季结冰期短, 汛期短 辽河、海 河、黄河 秦岭—淮 河以南 水量○ 21____,含沙量○22____,无结冰期,汛期○ 23____ 长江、珠江 五、自然资源 1.特点:种类多,总量○ 24________,人均不足,分布○25________。 2.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注意合理利用,加强保护和促进更新;非可再生资源要节约利用,综合开发。 【问题思考】 1.我国的地形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2.读下图,分析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带的移动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规律? 3.如何判断一条河流是否有凌汛?

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宁阳县11-12学年地理学科八年级上册预习学案 节总课时 预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 了解我国领土范围,记住我国的面积。 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通过对我国辽阔国土、优越位置的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预习重点: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 预习难点:形成空间观念。 预习任务: 结合图1—1,阅读教材P2内容,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我国地处的东部,的西岸;东西半球的半球,南北半球的半球。 结合图1—3,读出我国的疆域四至: 最北最南 最西最东 结合图1—4、阅读教材P4—5内容,了解我国的海域和岛屿: 我国的陆地总面积约,居世界各国第位,是世界上面积

较大的国家。 我国大陆海岸线漫长,为多千米。所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 和,他们都是太平洋的边缘部分。和是我国的内海。我国面积比较大的岛屿有、、等。我国领海的宽度是。 结合图1—5,阅读教材P5内容,说出我国的邻国: 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多千米,陆上邻国有个,以朝鲜为起点,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 隔海相望的国家有个,有。 预习诊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位于东半球、南半球、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 B、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亚洲东部、西临太平洋 c、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 D、我国位于西半球、南半球,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 下列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A、东海 B、渤海c、黄海D、南海 与我国隔东海相望的国家是 A、韩国 B、日本c、朝鲜D、菲律宾 关于我国疆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领土最东端在台湾 B、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

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七章 中国地理 第41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教学案 新人教版

第41讲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1.辽阔的疆域 (1)优越的地理位置 ①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一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②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③相对位置 陆上邻国:朝鲜、A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C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的国家:B日本、韩国、D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 (2)辽阔的领土 ①掌握我国的领土四至点。

②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③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a 渤海、b 黄海、c 东海、d 南海,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渤海和e 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2.中国的地形 (1)主要地形区的骨架——山脉 ①三列东西走向山脉:a 天山—阴山、昆仑山—b 秦岭、南岭。 ②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 ?c 大兴安岭—太行山—d 巫山—雪峰山长白山—e 武夷山 f 台湾山脉 ③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g 祁连山、阿尔泰山。 ④南北走向的山脉:h 贺兰山、横断山脉。 ⑤弧形山脉:i 喜马拉雅山。 (2)主要地形区分布 ①四大高原:A 青藏高原、B 内蒙古高原、C 云贵高原、D 黄土高原。 ②四大盆地:E 四川盆地、F 柴达木盆地、G 塔里木盆地、H 准噶尔盆地。

③三大平原:L东北平原、M华北平原、N长江中下游平原。 ④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3.中国的气候 (1)中国气候类型分布 ①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候类型 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高原山地气候,E热带季风气候。 ②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雨热同期。 ③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是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④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特点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⑤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季风。 (2)中国的温度带分布 ①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温度带名称 a寒温带、b中温带、c暖温带、d亚热带、e热带、f青藏高原区。 ②我国四大盆地中,塔里木盆地位于暖温带、准噶尔盆地位于中温带、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区、四川盆地位于亚热带。 ③黄河干流自上游到下游依次流经的温度带是青藏高原区、暖温带、中温带、暖温带。

中国地理位置四至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中国地理位置四至点: 1 最北端:位于东八区,北纬53度33分,黑龙江省的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 2最南端:位于东八区,北纬3度52分,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八仙暗沙和立地暗沙在曾母暗沙西南,是南海未曾正式公布的地名。虽然它们比曾母暗沙更靠南,但一般认为曾母暗沙是中国最南端) 3最西端:位于东五区,东经73度40分,一般认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乌兹别里山口的乌恰县(真正的西至点在帕米尔高原上,在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交界处略南的一座雪山上) 4最东端:位于东九区,东经135度2分30秒,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的黑瞎子岛【原中国最东端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黑瞎子岛回归后,变为中国新的最东端。黑瞎子岛满语名字叫摩乌珠岛,意思是“马头”。于20XX年10月14日,西端的一半回归中国。 河流、矿产、交通线、农业区、主要地形区及山脉行政区及城工业 20N海粤海铁路、水稻、甘蔗滨海平西江、元江、澜沧江、怒江、23°26台、汕头、南中央山脉台西平原旧锡矿、京九线、京广线、南N 北、江三角洲、云贵高线、昆河 富春江、长江、嘉陵江、岷江雅砻江、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北杭州、黄山南拉萨河、大冶铁矿、自贡天然气湖口(九江)、北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浙赣线、京九线、焦柳线、襄30N武汉南岳阳北陵四川盆地横断山脉线、成昆线、川藏公路、商品渝、成都南、青藏高(鄱阳湖、江汉平原、洞庭湖萨原、成都平原)、长江沿岸工地 大连北秦皇岛辽东半岛华北平原黄河、塔里木河、迁安铁矿、津、京、大同、土高太行山、内蒙同煤矿、准格东胜煤矿、玉40N 鄂尔多斯敦煌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油田、包兰线、兰新线、津京喀什盆工业区、南疆长绒棉基 小兴安岭嫩江上游沼爱(黑河50N地大兴安岭呼伦贝嫩江上游、嫩西内满洲里高 伊犁谷地天山塔里E80伊犁河、塔里木河、新藏公狮泉和田、盆地昆仑山青藏高 准格尔盆地天山吐乌鲁木齐东、番盆地罗布泊昆仑山纳木错西、雅鲁藏布江、兰新线90E 萨可可西里唐古拉山新藏公路、羊八井地热资 马拉雅 内蒙、酒泉东、阿拉善高原、河西走廊青海湖、黄河、金沙江、澜沧江100E西宁西、川、(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兰新线、青藏铁路、川滇藏路、青藏牧虎跳峡、云贵断山江、大理).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西双版纳原/内蒙古高原/阴山、鄂尔内蒙/包头、陕西/黄河、渭河、汉江、长江、多斯高原、黄土高原、渭西安东、鄂/十堰、湘/沅江、西江、白云鄂博稀土/铁、110°E 河平原、秦岭、汉中盆地、(张家界、怀化)、桂东胜煤矿、京包线、陇海线、襄巫山、雪峰山、南岭、五/桂林、粤、琼/海口渝线、湘黔线、焦柳线、南昆线指山东 淮河、长江、太湖、伊敏河/元宝内蒙古/海拉尔、辽、内蒙古高原、辽西走廊、山/霍林河煤矿、京哈线、京沪线、120°E 鲁/青岛、苏/常州、浙/山东丘陵、江淮平原、浙浙赣线、江淮平原商品粮基地、杭州、闽/福州东闽丘陵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商品棉基地 黑龙江、松花江、鹤岗/双鸭山/E 130°小兴安岭、长白山黑/佳木斯、吉/图门鸡西煤矿、滨绥线 秦岭-淮河地理界线(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4500℃活动积温与其基本一致) 分秦淮河以秦淮河以

中国自然地理各知识点归纳.

中国自然地理各知识点归纳〖中国的地形〗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