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自然地理ppt文字

中国自然地理ppt文字

中国自然地理ppt文字
中国自然地理ppt文字

中国自然地理是一门区域自然地理。

研究对象: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发生、发展及地域分异规律

第一章国土概况

一、领土、位置、疆域

1、陆地面积:约960万㏎2

⑴数据问题:估算数据,沿用至今。

⑵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

俄罗斯:1707.54万㏎2 加拿大:997.6139万㏎2

中国:约960万㏎2 美国:937.2614万㏎2 上述四国中,我国纬度最低,土地生产潜力最大。

⑶一个国家面积的意义:面积愈大,自然条件愈复杂;自然资源愈丰富;生产布局可互相补充,如我国的南水北调、北煤南运、西气东输等。

2、地理位置:

⑴经纬度:

东西跨经度62°,4个时区,东西时差达4小时零8分。是我国经向地带分异的基础。

南北跨纬度近50°,跨六个热量带,是我国纬度地带分异的基础。98%的疆土位于北纬20o~50o之间,温带、亚热带面积广阔,光热条件好。

北回归线横穿我国南部。

2、地理位置:

(2)海陆位置:位于全球最大陆与最大洋之间。海陆兼备的环境与资源、交通与文化。世界最典型的季风国家,西南季风、东南季风、高原季风,气候不稳定。地表经度地带性的基础,大农业与景观地带分异的基础,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世界最大陆与最大洋之间,南邻热带印度洋,西部深入内陆,高山盘踞

二、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总特点

1、我国土地辽阔,水热状况因地区差别显著,相应呈现一系列自然景观类型。

南北向的热量差异,呈现纬度地带性规律;

东西向的水分差异,呈现经度地带性规律。

2、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阔。

季风在一年中的交替和南北推移,对我国自然景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东部和西部的差异以及东部季风区自然地带的南北递变,在很大程度上受季风的控制。

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我国亚热带地区受季风影响,雨热同季,成为温暖湿润的农业发达地区。

3、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和丘陵占很大比重。

水平地带与垂直地带加深了我国自然条件的复杂性。

4、独特的自然历史过程,土壤、生物资源丰富。

5、人类活动历史悠久。

长期的人类活动,加速或延缓了自然景观的演变过程。

犬牙交错,

第二章地貌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可以分为两大类:

地带性因素:包括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等因素,其中气候因素为主导因素。

非地带性因素:包括地貌因素、海陆条件、地表组成等,其中地貌因素为主导因素。中国地貌是组成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因素,因为:

1大的地貌单元,往往是中国自然地理分区的重要界线;

2地貌对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它对水热状况的重新分配,深刻地影响到自然景观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分异,从而关系到生产的发展。

3在低级的自然区划中,地貌单元常常是一个完整的区域单位。

一、地貌的基本特征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地形转折处,均为西坡缓,东坡陡;

2.地质构造上都是深大断裂带;

3.三级阶梯都反映地壳的厚度不同;

4.新构造运动在三级阶梯面上表现不同。

西高东低、阶梯状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最显著。

我国山脉分布具有规律性,是中国地貌的骨架,也是重要的地理界线。

1)东西走向山脉:主要有三列:

北列——天山和阴山,大致展布于北纬40°~43°之间;

中列——昆仑山脉、秦岭、淮阳山,大致位于北纬33°~35°之间;

南列——南岭,大致位于北纬25°~26°之间。

这三列山脉间距大致相等,各约8个纬度,具有明显的等距性。

昆仑山脉、天山海拔高度多在4 000 ~5 000 m以上,阴山、秦岭海拔1 000~2 000 m 左右,南岭仅1 000 m上下。这些山脉都是我国地理上的重要界线。如阴山构成了内蒙古高原的边缘,秦岭是黄河与长江、淮河之间的分水岭,更是区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南岭虽然山体比较破碎零散,海拔高度也不大,但它不仅是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而且也是华中与华南的分界,同样具有地理上的重要意义。

(2)南北走向山脉:自北而南主要有贺兰山、六盘山以及著名的横断山脉等。

(3)北东走向山脉:主要分布在东部,简称华夏系。自西向东分为三列:

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等;

东列:北起长白山脉,经千山、鲁中低山丘陵到武夷山脉;

外列:台湾山脉,玉山海拔3 952 m,是我国东部的最高峰。

(4)北西走向山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部,简称西域系。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喀喇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

(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三)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中国地貌的类型,按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和平原五大类型,其中以山地和高原的面积最广,盆地、丘陵和平原所占的比例都较小。因此,山地和高原是构成我国地貌基本轮廓的主体,尤其是纵横交错的山系构成了巨地貌轮廓的基本骨架,控制着盆地、平原与丘陵空间分布的形式。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是我国的四大高原。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均属构造断陷区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三大平原,集中分布于东部第三级地形阶梯上的东西向与北东向山脉之间的网格中,面积辽阔,地势低平,交通便利,人口密集,为全国主要农耕基地。

东南丘陵,分布在长江以南、雪峰山以东。

二、地貌形成因素

(一)地质构造基础

1、基本概况

我国地处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三大板块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我国现代地貌的格局。

◆印度板块的向北挤压,与欧亚板块碰撞,致使青藏高原快速隆起。

◆我国西北部地区受南北挤压力的作用,以及刚性地块的抵抗,形成一系列的断块山

地和山间断陷盆地。

◆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俯冲接触,使得我国东部地区形成一系列隆起带和沉降带。

◆不同的接触关系,致使地质构造的表现不同。

以贺兰山——六盘山——哀牢山和大兴安岭——太行山为界分为西部、中部、东部。

2、第四纪以来中国地貌发育

(1)地壳运动的区域差异

①青藏高原的隆起

上新世末期,青藏高原高度为1000米左右。(证据)

第四纪期间,整体抬升4000米:(晚喜马拉雅运动)

早更新世:抬升1000米;

中更新世:抬升1000米;

晚更新世:抬升1500~2000米;

全新世:抬升350~500米;

青藏高原的隆起,地势上造成南北、东西气流流通的障碍,加剧西北地区的干旱;巨大的高原加强了东部地区的季风,对地表自然景观产生巨大的影响;其本身形成了高寒气候,分布有大面积的冰川、冻土。

另外,山体的抬升引起河流的下切,由于后期抬升速度加快,河流下切速度小于山体抬升速度,在高原面上的河流曲流发育,河谷宽浅,水流和缓,而在高原的边缘,河流下切强烈,形成高山峡谷,河流湍急,成为一个独特的现象。

②西北地区

主要是地壳的差异运动,山地褶皱断裂抬升,盆地断陷下沉,表现为差异升降运动。强度由南向北逐步减弱。

③东部地区

升降幅度较小,各部抬升不同,主要以沉降为主。

兴安线以西,大约隆起1000米,如云贵高原、华北山地等,兴安线以东,以沉降为主,形成广大的平原。

同时,东部地区还存在着第四纪火山活动。

2、第四纪以来中国地貌发育

(2)第四纪期间气候变化

第四纪期间,发生了几次冰期和间冰期。气候的剧烈变化,深刻地影响到地貌外营力,影响到我国的地貌发育。

①冰期和间冰期

我国西部有4期,性质为山谷冰川;

我国东部地区,长期以来有争论。

②对中国地貌发育的影响

沙漠、黄土的形成,海平面的升降及海岸变迁,红色风化壳和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等。(二)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影响着地貌发育的外营力,降水与气温的变化,影响着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的过程和强度。

◆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沛,流水侵蚀与堆积作用占绝对优势,但南北差异明显。

◆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干燥剥蚀作用和风力作用成为主要的地貌外营力。

◆青藏高原的高寒环境,具有独特性。

(三)地表物质组成因素

常形成一些特殊的地貌形态。

在长江各类沉积岩分布广泛,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3以南地区,从白垩纪直至现在气候湿热,故在中、新生代陷落盆地中堆积了一套陆相为主的红色岩系。形成许多峭壁悬崖、石峰林立的丹霞地貌;而岩性比较松软的砂页岩因流水侵蚀而形成比较低缓的红色丘陵,构成了江南独具一格的红层地貌。

云贵高原、广西一带古生代碳酸盐岩层深厚,形成喀斯特地貌。

北方的第四纪黄土构成了独特的黄土地貌区。地表支离破碎,形成了塬、梁、峁等地貌形态。

北方内陆沙漠面积大,沙丘广布,这不但与地处内陆气候极端干燥密切相关,而且和第四纪疏松沉积物分布广泛,具有就地起沙的大量冲积、洪积、湖积物质也密切关联。(四)人类活动因素

第三章气候

中国气候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最主要的因素,也是最活跃的因素。

一、中国气候特征的形成

1、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季风气候显著;

◆气候的大陆性强;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以亚热带、温带气候为主。

3、季风形成因素

(1)行星风系:

行星风系随冬夏季节变换而发生南北移动,造成风向随季节变化。大约30°N 以北为西风带,以南为东南信风、东风带。对于我国来说,西风为干旱的,东风为湿润的。(2)海陆差异

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不同,造成风向随季节变化而变换。冬季、夏季在1500米高度的低空条件下,形成许多活动中心,它们的活动、移动影响着我国气候特征。(3)青藏高原的影响

青藏高原主要对我国季风气候起着加强作用,它的影响主要是两方面:动力影响和热力影响。

青藏高原的动力影响

①分支作用:冬季特别明显。在对流层下层,西风带遇青藏高原后受阻,产生分支绕流,形成南槽北脊。北支急流形成地形脊,影响我国西北地区的干旱程度;南支急流为地形槽,对我国西南地区天气变化有很大影响。南支急流扩大了西风带的影响范围,使得我国东部地区的冬季风的势力范围扩大。

②阻挡作用:南北气流的阻挡,加剧西北地区的干旱。

③扰动影响:西风带气流爬越青藏高原,在对流层中上层会产生振动,对东部地区的天气变化有较大影响。

青藏高原的热力影响

夏季:高原面增温,形成热低压,加强印度低压,加强了西南季风。高空为暖性高压,即青藏高压,加强了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东南季风起到加强增厚作用。

冬季:高原面辐射冷却,形成高压,加强了蒙古冷高压,同时加强了我国冬季风。

二、季风进退与气团活动

1、冬季

◆行星风系:主要是西风带,东风带只影响南岭以南地区。南支急流扩大了西风带范

围(仅在冬季出现,10月—5月)。

◆活动中心:蒙古高压,阿留申低压。副热带高压东退至太平洋西经范围,赤道低压

位于10°S地区。影响我国最主要的是蒙古高压。

◆气团活动:极地大陆气团Pc ,其南移形成冬季风,南移过程中产生三种变性Pc——

陆变性NPc ,冷海变性NPc ,暖海变性NPc 。这四种气团之间形成锋面,影响我国的天气变化。

◆天气变化:

华北:Pc 与陆地NPc 之间形成锋面,称为寒潮锋面,带来强烈降温,并有大风,在东北地区还会有雨雪天气。

华中:陆地NPc 与冷海NPc 形成锋面,它属于寒潮锋面。带来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华南:陆地NPc 和冷海NPc 与暖海NPc 之间也有锋面,平均位置位于南岭地区,称为华南准静止锋,往往有持续性降水,造成阴雨天气。

西北:在蒙古冷高压的控制范围内。

西南:云贵交界处,陆地NPc 与热带大陆性气团T c之间形成云南准静止锋,锋下多阴天云雾,少雨雪;云南则晴朗干燥。

◆冬季风建立:

东北:9月中、下旬。北风、西北风。

华北:9月末,10月初。西北风。

华中:10月上旬。北风。

华南:10月中旬,东北风。

冬季风移动速度快,其建立与消失与南支急流密切相关。南支急流10月上中旬建立,使得冬季风加强,并迅速南下。

2、春季

过渡季节,几个活动中心控制我国,蒙古高压、阿留申低压、副热带高压、赤道低压,势力都不太强。北方受蒙古高压影响,南方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南北差别增大。

3、夏季

行星风系北移,我国东部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其西进北上给我国季风区带来一系列天气变化。副热带高压的辐散气流为热带海洋气团Tm,登陆后与NPc形成锋面,称为极锋。该锋面的北移,造成降雨带的移动,影响东部地区的主要天气变化节律。

◆初夏:6~7月中旬,南支急流消失,夏季风来临,为“突变”性质。极锋到达秦岭、

淮河一线以南,并在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地区持续停留,形成“梅雨”季节。

◆盛夏:7月中旬,西风带北移至42°N以北,副高轴部北移至32°N。北移过程中,

Tm为主导,极锋北移导致雨带的北移。

华北、东北地区进入雨季。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地区梅雨消失,并受副高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在单一的Tm气团控制下,天气晴朗干燥,造成伏旱。华南地区包括云南受西南季风和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生成于赤道幅合带的台风开始频频登陆,也给我国南方地区带来大量的降水。

夏季风源地:东南季风:副高,Tm,控制东部天气节律。

西南季风:索马里低空急流,Em。

西南信风(南季风):越赤道低空急流,Em。

4、秋季

过渡季节,9月~10月中旬。Pc加强,南移,冬季风南下。南支急流在10月出现后,极锋迅速从大兴安岭一带南退。

华北、东北和华中东部地区:极锋快速后退,Pc控制该区域,但势力不强,形成秋高气爽的天气。

华中西部地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受秦岭大巴山等地形影响,冬季风南下受阻,极锋后退较慢,形成秋雨季节。

华南地区:受海洋气流和台风影响,也为秋雨季节。

⑴季风源地:

a.冬季风:单源,即蒙古冷高压,为浅薄系统,但气压梯度很大,势力稳定,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冷空气入侵我国有三条路径,以河套地区为界,分为西路,中路,东路。

b.夏季风:多源。

◆西南季风:源于索马里低空急流,印度夏季风,赤道海洋性气团Em,6~8月最强盛,

主要影响我国云南地区。

◆西南信风:源于越赤道低空急流,存在于125°E 和105°E 附近,赤道海洋性气

团Em,影响我国南方地区。

◆东南季风:源于副热带高压,热带海洋性气团Tm,与NPc气团相遇形成极锋,给

我国东部季风区带来锋面降水。

⑵影响时间不同:

◆冬季风:势力强大,影响时间可达半年。

◆夏季风:一般在6~8月,三个月左右,但南北不同。北方地区一般2~3个月,南方

地区可达4~5个月。夏季风强度由南向北逐渐减弱。

⑶季风进退方式:

◆夏季风:渐变与突变。

西南季风为突变,5~6月随南支急流的突然消失而迅速建立。

东南季风开始为渐变,从3月份开始影响华南地区;后突变,随南支急流的突然消失而迅速北上至秦岭、淮河一线,并持续停留,形成梅雨;7月后逐渐北上,影响华北、东北地区。

◆冬季风:建立很快,随南支急流的突然建立而迅速南下,影响华北华中地区。

◆夏季风北上需5个月,冬季风南下为1个月。

三、气温

1、气温分布

①一月均温:

◆比同纬度地区温度偏低。

◆一月等温线分布近似东西向,但受地形影响发生弯曲。

◆一月极端低温:

中国自然地理状况要点归纳

[中国地理专题复习] 第二讲中国自然地理状况 一、知识要点归纳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 (一)地形概况:以上 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的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为 1000米~2000米 第三级阶梯:东部的丘陵和平原,海拔 在500米以下 1.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面积占2/3 天山-阴山 东西走向昆仑山-秦岭 南岭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主要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青藏高原:最高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 四大高原黄土高原:世界黄土分布最广的高原 云贵高原:地面崎岖 4.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 四川盆地松嫩平原 东北平原辽河平原 三江平原 5.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三大平原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南北气温大约相差50℃ (二)气候概况冬季南北温差很大一月份0℃等温线大致在秦 岭-淮河一线 原因:纬度位置及冬季风 1.气温分布和温度带的影响 七月平均气温多在20℃以上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 温度带:五个温度带和高原气候区

降水特点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降水集中夏秋季节 降水年际变化:北方较大,南方较小 2.降水和干湿地区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界) 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地区(P>800mm) 半湿润地区(P>400mm) 半干旱地区P<400mm 干旱地区P<200mm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 3.气候特征暖热多雨 雨热同期 气候复杂多样 4.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频繁 (三)河流和湖泊 注入太平洋:黑龙江、辽河、海河、 淮河、长江、珠江 外流河和外流区注入印度洋:怒江、雅鲁藏布江 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1.河流概况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水位、流量变化深受季风 气候的影响,各大河的水文特征有很大的差别内流河和内流区:塔里木河为最大,内流区占1/3 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多为季节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京杭运河: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内流湖和外流湖 分类咸水湖和淡水湖 2.湖泊概况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是最大的湖泊 两大湖泊分布区鄱阳湖、洞庭湖、 东部平原湖区太湖、洪泽湖 巢湖 3.主要河流流程最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 中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最广(180万平方千米) 流量最大(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三分之一)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的占1/2 蕴藏巨大的水能 长江流域的主要水电站(见附图) 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总黄金水道里程的2/3

中国自然地理知识点(word文档物超所值)

第二章自然结构 第一节中国地貌 一、地貌的基本特征 地貌的基本特征:1.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2、3阶梯特征)2.地 势较高,起伏显著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按基本地貌形态分析、按外营力来分析、按岩性来分析、按地质构造来分析。下面就从基本地貌形态分析我国地貌的复杂性,我国五种基本地貌类型齐全。)(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我国除以上五种基本地貌类型外,由于外营力及地表组成物质不同等,还形成冰川、冰缘、风沙、黄土、喀斯特、火山、海岸等多种特殊地貌。) 地表结构特征山地纵横,排列组合有规律;四大高原独具特色,集中于中西部;四大盆地长轴近东西向,分布于西中部;三大平原斜向排列于东部;众多丘陵散落于东部。 地势特征的地理意义:1. 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河流影响显著:一是成为大河的源地;二是控制着大河的流向;东西流向便于东西航运。2. 地势阶梯的变化,使得中国水力资源丰富,便于水能梯级开发;同时,边坡山地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势障碍。 二、 地貌的形成因素 1.地质构造因素(内营力) 我国地貌的宏观分布与排列方向均与地质构造运动密不可分。 燕山运动 中生代燕山运动使中国大地构造轮廓基本定形,对完成巨地貌格局方面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经燕山运动,除喜马拉雅个别地区外,海水撤出中国大陆,分散的陆块互相联结起来。我国山文的几个主要方向,都是在燕山运动形成的。 喜马拉雅运动 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则是形成中国现代地貌形态格局的决定性因素 早喜马拉雅运动:(始于晚始新世) 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与亚洲大陆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强烈碰撞,喜马拉雅地槽封闭褶皱成山,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合并相连。

中国自然地理

中国自然地理 一、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1.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阔。 2.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和丘陵占很大比重。 3.独特的自然发展历史。 4.人类活动使自然界发生深刻的变化。 二、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逐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这是中国地貌中轮廓的显著特征。 2.山脉众多,起伏显著。 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一)、四大高原。 ①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位于喜马拉雅山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之间以及岷山- 邛崃山-锦屏山以西的大网格之中,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 ②内蒙古高原:内蒙古高原分布在第二级阶梯地形面上。内蒙古高原,偏处北部内陆,气候干燥少雨,流水作用弱,地表坦荡开阔,地形起伏和缓,是中国高原形态表现明显,高原面保存比较完整的高原。 ③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向南与秦岭山脉之间为黄土高原,分布在第二级阶梯地形面上。在第四纪冰期干寒气候条件下,黄土沉积旺盛,新城区是文明的黄土高原,学生见冰期气候转向,温湿,质地疏松的黄土金流水,强烈侵蚀是高原大部分地区沟壑纵横、梁峁遍布。 ④云贵高原:云贵高原分布在第二阶梯地形面上,石灰岩分布广泛,气候暖湿,

除滇中、滇东和黔西北尚保存着起伏较为和缓的高原面以外,大部分地区被长江、珠江及元江等河流分割成崎岖不平的地表,石灰岩分布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好。 (二)、四大盆地。 ①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盆地,海拔为2600到3100米,盆地四周被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所环抱,构造上属东昆仑褶皱系中的柴达木拗陷,面积约25.5×10的四次方,平方千米。为中国第三大盆地,盆地气候干燥,分布着许多盐湖和盐沼,盐矿资源品种繁多,储量丰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有金属资源和油气资源等也都非常丰富。盆地日照长,光能资源丰富,作物单产高;河流沿岸,牧草肥美,畜牧业也占有重要地位,有聚宝盆之称。 ②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面积为53×10的4次方,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的盆地,由于身处内陆腹地,又加高山环抱,地形封闭,气候极端干旱,其植被稀疏,干燥剥蚀和风蚀风积作用显著,分布着中国最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从盆地边缘到盆地内部地表组成物质和地貌形态呈环带状排列。环盆的边缘,受两侧高山冰雪融水滋润,分布着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沃野绿洲,其自古以来就是联系丝绸之路的重要通衢。 ③准噶尔盆地: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面积约38×10的四次方平方千米,是中国面积第二大盆地,盆地中分布着中国面积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因盆地西部山地不高,又有很多缺口,属半封闭型盆地,降水稍多,植被较密,主要为固定、半固定沙丘,草场广阔,畜牧业发达。盆地南缘受天山冰雪融水浇灌,绿洲农业发达,城镇集中。 ④四川盆地:四川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以东、巫山以西,南北介于大娄山与大巴山

2020年新编中国自然地理复习资料名师精品资料

中国自然地理 第一章:地理位置与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环境意义 (1)纬度位置:4°N^53°31/N之间,南北相距5500km。最北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最南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地理意义: A、南北之间相距很远,造成太阳入射角大小不同T气温带分异。我国陆地约有98%位于200N?500N之间,亚热 带和温带所占据的面积最广。 B、同时造成昼夜差别很大,在海南岛一年内差值为2h,而漠河为10h。 (2)经度位置:73°40/E-135°5/EZ间,东西相距5200km。最西在帕米尔高原,最东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耶字碑东南。地理意义:东西跨度62。,造成时差达到4h以上。 (3)海陆位置: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南部,东临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地理意义: A、海陆对比强烈,加上青藏高原的影响,季风气候显著T干湿带分异。 B、西风带微弱,大陆性气候显著T夏季比世界同纬度地区气温高,冬季比同纬度气温低。 2、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久)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泛。 干湿带的分异,东西环境差异。?东部季风区自然地带的南北递交。?广大的亚热带地区,不像同纬度地区是荒 漠和草原,而是雨热同期的季风地区,重要农业发达区。 (2)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和丘陵占有很大比重。 ?青藏高原、高大山系T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山地T东部平原也散布中低山和丘陵。在自然地域分异屮,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犬牙交错。造成我国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独特性。 (3)独特的自然发展历史、土壤、生物资源丰富。自然发展历史:没有受到第四纪冰川广泛作用,成为许多生物的避难所。独特复杂 的气候和地貌特点: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境。 (4)人类活动使得自然界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取得经济建设的同时,破坏了自然环境,造成各类自然灾害频发。如华北平原的旱 涝灾害、土壤盐碱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的降低、水质恶化。 第二章:地貌 1、我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一级阶梯内部特征:分布着一系列近东西走向或北西一一南东走向的山脉,海拔在5000?6000米以上,如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山脉之间分布着高原和盆地。高原边缘地带为长江、黄河的发源地。二级阶梯内部特征:主要有广阔的高原和盆地组成,其间也分布着一系列高大山地。三级阶梯内部特征:主要以平原、丘陵和低山地貌为主。 三级阶梯分界线: 一级、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北侧有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东边有岷山、邛睞山和横断山等。二级、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东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 阶梯分界线地理意义:起伏显著的地表在各地形成不同类型的山地垂直景观,是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更加复杂。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地理意义: A、我国著名的大江大河东西流向,便于航运。力卩强了沿海与内陆间的联系 B、气候的区域差异,加强了季风的大陆性。 C、丰富水能资源,适于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梯级开发。但边坡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势障碍。 (2)山脉众多,起伏显著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占全国总面积1/3。广义的山地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5%o 山脉不仅构成了我

2019-2020年中国自然地理 中国的自然资源(四)

2019-2020年中国自然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四) 第四节中国的自然资源 学习自然资源时,应结合中国地图,同时将各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 1、基本特征 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 ②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③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由于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 2、 (1)水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已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不是总量不足,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衡。 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若将“水资源”与人口、耕地面积结合起来看,我国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缺水最严重的华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40%,水资源仅占全国的6%,这里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河流径流量小,更重要的是人口稠密,耕地广大,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从时间变化看,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有:①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如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后,都将在防洪、灌溉及水资源调配方面发挥重大作用;③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水污染和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用水紧张的状况。今后我们要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发展节水农业,开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或杜绝水的浪费。 (2)水能资源: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清洁、廉价的特点;而且水力发电是可再生资源,可循环使用。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许多河流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蕴藏巨大。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长江水系、雅鲁藏布江、黄河中上游和珠江水系尤其丰富,已开发的水电站,大多分布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目前,发电量居前的电站有二滩、葛洲坝、龙羊峡等。正在建设的三峡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3.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比例不当) ①我国主要利用的土地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②特点:a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b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少;c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d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③从我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看,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是: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④问题: 滥砍滥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的沙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因乱建设滥占耕地导致的大量农田丧失等等。 ⑤对策: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其他对策:依照政策法令管理;做好开源与节流两项工作;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 4.矿产资源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1)矿产资源总量大,种类多;(2)分布广泛,相对集中。例如:煤、铁、石油产区以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则南方居多。相对集中有利于大规模开发,形成重要矿产地,但也造成不同地区间资源流通交换,加

中国自然地理各知识点归纳.

中国自然地理各知识点归纳〖中国的地形〗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

中国自然地理

精心整理 中国自然地理 一、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1.季风影响显着,范围广阔。 2.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和丘陵占很大比重。 3.独特的自然发展历史。 4.1.2.3.-锦屏山的高原。③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向南与秦岭山脉之间为黄土高原,分布在第二级阶梯地形面上。在第四纪冰期干寒气候条件下,黄土沉积旺盛,新城区是文明的黄土高原,学生见冰期气候转向,温湿,质地疏松的黄土金流水,强烈侵蚀是高原大部分地区沟壑纵横、梁峁遍布。

④云贵高原:云贵高原分布在第二阶梯地形面上,石灰岩分布广泛,气候暖湿,除滇中、滇东和黔西北尚保存着起伏较为和缓的高原面以外,大部分地区被长江、珠江及元江等河流分割成崎岖不平的地表,石灰岩分布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好。 (二)、四大盆地。 ①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盆地,海拔为2600到3100米,盆地四周被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所环抱,构造上属东昆仑褶皱系中的柴达木拗陷,面积约25.5×10的四次方,平方千米。为中国第 牧业发达。盆地南缘受天山冰雪融水浇灌,绿洲农业发达,城镇集中。 ④四川盆地:四川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以东、巫山以西,南北介于大娄山与大巴山之间,四周山地环抱,盆地形态完整。因中生界紫红色砂、页岩分布广泛,又称红色盆地或紫色盆地。盆地面积约16.5×10的四次方平方千米,虽然是四大盆地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但因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水系稠密,人口众多,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是中国富庶的地区之一。 (三)、三大平原。

①东北平原:东北平原位于燕山以北,大、小兴安岭与长白山之间,南北长约1000km,东西宽约400km,面积约35×10的四次方千平方千米,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平原,以土壤肥沃、沼泽分布广为特色。 ②华北平原:华北平原南北分别是大别山与燕山,西起太行山和伏牛山,东抵山东丘陵与黄、渤海,面积约31×10的四次方平方千米,为中国面积第二大平原。因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冲积形成,所以也称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降很小。不少地段河床高于两岸平原之上,地上 鄱阳湖 之乡。 布着厚层红色砂岩和砾岩;浙闽丘陵花岗岩、流纹岩,分布范围大;两广丘陵,西部,石灰岩分布面积广,喀斯特地貌发育。 三、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中国气候有四个基本特点:一是季风气候明显,主要表现为冬夏盛行风向有显着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二是大陆性气候强,影响的范围广,表现为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有较大差异,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三是气候类型多样,不仅地处温带、亚热带、热带各种气候带,而且由于地形崎岖,

中国自然地理气候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20XX年考试大纲: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季节分布特点形成原因 冬季1月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 漠河是我国冬季最冷的 地方。0℃等温线大致经 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 至秦岭-淮河一线 ①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纬度 越高,白昼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低,因而北方获得热量大 大小于南方,气温低得多; ②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深受冬季风影响,更加剧 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风受山岭的重重阻挡,势力和 频度都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可与北美洲地形对气候 的影响进行对比) 夏季7月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 兴安岭以外,全国普遍高 温、南北温差小。吐鲁番 盆地是我国夏季最热的 地方 ①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我国南方正午太阳高度仍大 于北方,但北方的白昼却比南方长。太阳照射时间和获得太 阳光热量南北相差不大。 ②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 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青藏高原等山地气温低,原因:地势高 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原因: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②沙 漠广布,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 2、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

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温度带范围≧1000℃积温作物熟制 热带琼全部和台南部、粤南部 (雷州半岛)、滇南部(西 双版纳) >8000℃ 一年三熟,我国热带作物和热带 经济林的重要产区 亚热带秦淮一线以南的大部分 地区,青藏高原以东 4500-8000℃ 一年两熟到三熟。稻麦两熟或双 季稻。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麦。 我国水稻、油菜及亚热带水果、经济 林的重要产区。 暖温带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 即鲁全部和陕、晋、冀大 部分和南疆 3400-4500℃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我国冬小 表、玉米、谷子及温带水果(苹果、 梨、葡萄等)的主产区。 中温带吉全部和黑、辽、内蒙古 大部,北疆 1600-3400℃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甜菜、 玉米、谷子、高粱 寒温带黑、内蒙古的最北部<1600℃ 一年一熟。生长期较短的早熟作物为主: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高原气候区青海、西藏大部和四川西 部 <2000℃一年一熟。青稞等 3、降水分布和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

儿童科普知识大全中国自然地理科普知识

儿童科普知识大全中国自然地理科普知识 2、中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中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附近)。中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中国领土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3、中国南海有四个群岛,即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 4、中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南到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5、中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 6、台湾海峡位于福建省与台湾省之间,从南到北连接着南海和东海,是中国海上运输的重要通道,人们称它为“海上走廊”。 8、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从公元7世纪开始就与内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经常往来,促进了藏、汉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发展。左图为西藏布达拉宫。西藏人民政府所在地拉萨市,在藏语中是“圣地”或“佛地”的意思。又因这里一年四季晴空万里,日照时间长,人们把它叫做“日光城”。 9、上海位于长江的入海处,简称“沪”,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商业中心、贸易中心。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的高度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10、中国五大经济特区是,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以及海南省。 11、西藏是中国人口数量最少的省(区)。 12、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在中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

是壮族,约有1600万人。汉族与其他的少数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13、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维吾尔族约占全区总人口的 3/5,人口数量为700多万。他们的舞蹈轻巧、优美,以旋转快速和 多变著称。 15、中国有四高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 16、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上,雪山、冰川很多,有“固体水库”之称。 17、西藏有三大特产:藏羊、牦牛(右图)和酥油草,统称“藏北三宝”。

世界(中国)自然地理之最

世界自然地理之最(中国自然地理之最) 水篇 1洋章 最大的洋:太平洋 最小的洋:北冰洋 最咸的洋:印度洋? 最淡的洋:北冰洋 经度跨度最广的洋:北冰洋 经度跨度最窄的洋:印度洋? 纬度跨度最广的洋:大西洋? 纬度跨度最窄的洋:北冰洋 陆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洋:大西洋 陆上流域面积最窄的洋:印度洋? 2海章 最大的海:珊瑚海①(南海) 最小的海:马尔马拉海(渤海) 最大的陆间海:加勒比海? 最小的陆间海:马尔马拉海 最深的海(平均深度):珊瑚海①(南海) 最浅的海(平均深度):亚速海(渤海) 最咸的海:红海 最淡的海:波罗的海 最古老的海:地中海? 最年轻的海:红海 水温最高的海:红海 (最大的外海:南海) (最小的外海:黄海) (内海:渤海) 3湾章 最大的海湾:孟加拉湾(北部湾?) 4海峡章 最长的海峡:莫桑比克海峡(台湾海峡) 最宽的海峡:德雷克海峡(台湾海峡) 最深的海峡:德雷克海峡(台湾海峡) 5海沟章 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3河章 最长的河流:尼罗河(长江) 水量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长江) 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亚马孙河(长江) 最长的内流河:伏尔加河(塔里木河) 4湖章 最大的湖泊(最大的内流湖、咸水湖):里海(青海湖)最大的外流湖、淡水湖:苏必利尔湖(鄱阳湖)

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长白山天池) 最低的湖泊:死海(艾丁湖) (最大的界湖:兴凯湖) 5瀑布章 落差最大的瀑布:安赫尔瀑布 最宽的瀑布:伊瓜苏瀑布 陆篇 1大陆章 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经度跨度最广的大陆:南极大陆 经度跨度最窄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纬度跨度最广的大陆:美洲大陆 纬度跨度最窄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2洲章 最大的洲:亚洲 最小的洲:大洋洲 经度跨度最广的洲:南极洲 经度跨度最窄的洲:南美洲 纬度跨度最广的洲:亚洲 纬度跨度最窄的洲:欧洲 3半岛章 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山东半岛) 4岛屿章 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台湾岛) 5群岛章 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舟山群岛) 6平原/三角洲章 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东北平原) 最大的三角洲:恒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 7高原章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青藏高原)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青藏高原) 8盆地章 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塔里木盆地) 9丘陵章 最大的丘陵:哈萨克丘陵(东南丘陵) 10山系/山脉章 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昆仑山脉) 11火山章 最高的死火山:阿空加瓜火山 12山峰/高点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