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内肺炎( HAPVAP)预防的SOP

医院内肺炎( HAPVAP)预防的SOP

医院内肺炎( HAPVAP)预防的SOP
医院内肺炎( HAPVAP)预防的SOP

医院内肺炎(HAP/VAP)控制的SOP

一、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预防措施

1.病室通风换气每日至少2次,做好疾病隔离。

2.严格执行手卫生,严重免疫功能抑制者,须进行保护性隔离,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应口帽齐全、洗手及穿无菌隔离衣。

3.限制使用意识抑制药物(镇静药,麻醉药)。

4.昏迷患者应予以平卧、头偏向一侧体位,鼻饲患者灌食时宜采取半坐卧位、间歇性给食,鼻饲后体位维持30-60min,借助重力作用防止食物返流而造成误吸,给吞咽异常患者经口喂食时,须慎重,以防误吸。5.绝对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拍背1次。

6.做好术前宣教,鼓励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并指导患者正确咳嗽、翻身和拍背的方法,促进痰液排出。7.人工吸痰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8.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常规进行口腔护理或洗必泰漱口(氯己定)、每日至少2次。

9.同一患者不同时间小剂量给药时,雾化器需消毒、无菌水淋洗或干燥使用,雾化液要用灭菌水。吸入治疗的雾化器,不同患者之间或同一患者使用超过24小时,需更换经消毒灭菌后的雾化器。

二、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预防措施

1.如无禁忌症,床头抬高300-450。

2.严格掌握气管插管、切开的适应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3.定时(每小时)声门下分泌物引流时,建议使用可吸引气管导管,使用一次性吸痰管,连接管及引流瓶应每天更换。气管切开者,引流装臵一用一换。

4、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应每天评估肺部通气及缺氧改善情况,并确定撤机和拔管时间,以减少插管天数。

5、加强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机管理,对呼吸机管路进行有效清洁消毒。气管内套管每6-8小时更换1次,痰液堵塞时,随时更换;湿化液可采用无菌水或冷开水,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呼吸机螺纹管则更换2次/周,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6、始终保持雾化器最低位,及时倾倒积水杯中冷凝水,不可逆行流向患者。

7.不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AP;鼓励早期肠内营养,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8.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药物,包括H2受体阻滞剂如:西米替丁和/或制酸剂。

9.医院常用物品清洗、消毒的SOP。

附: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

1、患者自身因素。如:高龄(≥70岁)、营养不良、导致免疫抑制的严重基础疾病(烧伤、严重创伤)。

2、增加细菌在口咽、胃部的定植,如:应用抗菌素、入住ICU、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西米替丁预防应激性胃出血(无论是否应用制酸剂)。

3、促进气溶胶、定植菌吸入和返流:包括平卧位、中枢系统疾病、意识障碍(闭合式颅脑损伤或昏迷)、气管插管、鼻胃管留臵、头颈部或胸腹部手术、严重创伤导致的活动受限。其中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损伤了患者的第一线防御,是医院获得性肺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4、医务人员的手或有细菌定植、被污染的呼吸设施使用延长、呼吸机回路管道频繁更换(≤24h)、近期做过支气管镜检查等。

医院感染科 2011.01

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其中的重要类型,预后较差。 1.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2%的氯己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 h一次。 2.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约30°。 3.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5.提倡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0~110 mg/d1。 6.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AP)。 7.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2)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 (3)有建议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0 cmH2O上; (4)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做手卫生; (5)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用水,每天更换; (6)每日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8.应对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定期进行有关预防措施的教育培训。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一、臵管时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臵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臵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臵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臵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组织健全,职责明确。 二、医院的布局、设施及工作流程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建筑布局、人流、物流符合感染控制原则。 三、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四、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消毒。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五、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教育与培训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对院感管理重点部门、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及医务人员的培训。 六、加强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各重点部门的布局与流程合理,制度及措施建全,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规范、标准要求。 七、落实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 八、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制度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按规定报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九、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制定合理使用抗菌素的管理制度及相关措施。

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管理制度健全,对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检查。 十一、做好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制定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报告及处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并进行消毒隔离技术、标准预防、手卫生规范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十二、医疗废物及污水管理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制度,职责明确。对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接收等环节严格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0一0年三月修订

医院获得性肺炎预防控制基本措施

一医院获得性肺炎预防控制基本措施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又称医院内肺炎(N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尤为严重。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我院的具体实际,为有效预防医院获得性肺炎特定本措施。 1、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和操作前后必须遵循我院手卫生制度和采取必要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2、正确管理病人体位,如无禁忌症,应将床头抬高30-450。 3、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用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没2-4小时一次。 4、鼓励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起下床活动。 5、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6、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7、建议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通常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8、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可使用蒸馏水,每天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清除,不可直接亲到在室内地面,防止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9、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10、其他呼吸机及相关配件的消毒:按照《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剂灭菌操作技术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及有关产品使用说明书执行。 11、消毒剂外科、按钮、面板,使用75%酒精擦拭,每天1次,有污染时随时消毒;耐高温的物品如呼吸机螺旋管、雾化器、金属接头、湿化罐等,送供应室清洗消毒,干燥封闭保存。不耐高温的物品如某些材质的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等,应选择高水平消毒方法,如2%戊二醛、氧化电位水、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等浸泡消毒,流动水冲洗、晾干密闭保存。也可现在低温等离子或环氧乙烷灭菌处理。 12、不宜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污染来预防HAP、VAP;不必对呼吸机的内部进行常规消毒。 13、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包括H2受体阻滞剂如西咪替丁和/或制酸剂。 14、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抑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包括安置于层流室,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严格无菌操作等。 15、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应该定期参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学习培训。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预防隔离技术 隔离的技术和措施比较复杂,一般是针对病原体的播散而设置,称为屏障护理。在实施时应根据每种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选择 1、隔离区域划分 为了保证消毒隔离能顺利进行,符合质量管理要求,在隔离区域应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各区的物品必须严格分开,未经消毒处理者,不得混用。人们在此区域内活动应遵循一定规则。 2、隔离室 设置隔离室的目的是将感染源和易感者从空间上分开,减少病原体经任何途径的传播机会,也提醒医务人员注意执行隔离常规。有单人隔离室和同室隔离两种。 隔离室要有卫生设施,室外要有缓冲区,有必需的隔离用物。 3、探视者的管理 探视者进入隔离的病人房间之前要报告护士站,医务人员要指导其正确使用口罩、手套及隔离衣,并督促执行其他预防隔离措施。 4、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的使用 各种类型的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以提供屏蔽保护。戴口罩可以防护口、鼻吸入气溶胶。口罩、面罩和护目镜可阻止感染性血液和体液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口罩应盖住口鼻部,用过的口罩应及时处理,脱口罩后应立即洗手。不可将口罩存放在口袋内或挂在颈上、胸前反复使用。 5、卫生洗手 洗手是重要的预防感染的技术之一。为保护病人、保护自己,必须认真坚持洗手。洗手分为卫生洗手和外科洗手, 洗手目的去除手上污垢和暂居微生物 洗手指征(1)接触病人前后,尤其是在接触有破损的排放、黏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2)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3)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4)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5)在同一病人身上,当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操作之间。(6)戴手套之前,摘手套之后。 洗手程序(1)双手掌心相互搓擦;(2)手指掌面与手掌搓擦;(3)一手手掌覆盖于另一手的手背,双手手指、手指两侧及指蹼交叉摩擦,同时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手背,然后交换;(4)双手互握,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指背,然后交换;(5)一手的拇指放于握拳状的另一手掌中转动搓擦,然后交换;(6)一手的指尖放于另一手的手掌搓擦,然后交换;(7)一手手指掌面及手掌包绕另一手的腕部转动搓擦,然后交换。 6、手的消毒 目的去除暂居微生物及破坏或抑制部分常居微生物。 指征(1)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2)诊查、护理、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病人之前。(3)接触每例传染病人和多重耐药菌株定植或感染者之后。(4)接触感染的伤口和血液、体液之后。(5)接触致病微生物污染物品之后。(6)双手需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范本

标准预防措施 一、标准预防的定义 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用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一)手卫生 1、在以下情况下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2、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3、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它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戴手套 1、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清洁手套: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时、接触污染物品时。 2、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无菌手套:医务人员进行手术时;为病人进行诊疗技术等无菌操作时;接触病人破损皮肤、粘膜时。 3、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如手部皮肤破损,应戴双层手套。 (三)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1、一般诊疗活动、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外科口罩。 2、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3、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摘口罩时不要接触口罩前面;

医院内肺炎等SOP

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措施 目的 为加强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并规范医院内肺炎的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 适用范围 有相关操作的各临床科室和重点部门 内容 医院内肺炎(HAP)是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其中的重要类型,预后较差。 一、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使用含0.2%的氯已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小时一次。 二、如无禁忌症,应将床头抬高30度。 三、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起下床活动。 四、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五、提倡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0-110mg/dl。 六、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AP)。 七、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一)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二)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 (三)建议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0cmH2O以上。 (四)吸痰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作手卫生。 (五)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用水,每天更换。(六)每日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八、对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定期进行有关预防措施的教育培训。 起草依据 上海科技出版社《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目的 为加强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并规范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 适用范围 有相关操作的各临床、门诊科室和重点部门 内容 一、插管前 (一)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二)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使用。 (三)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导尿管口径、类型,成年男性宜选16F,女性宜选14F。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四)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五)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二、插管时 (一)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二)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三)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四)使用黏膜消毒剂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五)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六)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三、插管后 (一)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悬垂集尿袋;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二)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三)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四)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五)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六)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七)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八)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九)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十)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十一)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应当训练膀胱功能。

2015年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试题

2015年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试题(医疗组) 科室姓名分数 一、名词解释: 1、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者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3、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4、卫生手消毒:指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二、填空题 1、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2、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飞沫传播)。 3、对医院感染散发病例,临床医生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并于(24)小时内报告至医院感染管理科。 4、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出导尿(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5、医疗废物分类包括(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 6、免冲洗消毒剂主要用于(外科手消毒),消毒后不需用水冲洗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7、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使用抗菌药物的最佳给药时间是术前(0.5-2小时),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8、科室发现多重耐药菌的感染者或定植者,应进行(单间)安置,不能单间时,应将同一种病原菌感染患者同室安置。 9、伤口换药先换(无菌伤口)、后换(污染伤口)、最后换(感染伤口)。 10、医务人员如有伤口、皮炎等,不应参加血源性传染疾病病人的直接诊疗工作,如必须参加,应(戴双层手套)。 三、单选题 1、发生医院内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诱因是(B ) A 长期卧床 B 留置导尿管 C 膀胱冲洗 D 膀胱内注射 2、下列症状属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是( A ) A 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 B 发热,胸痛,胸水外观呈脓性、或带臭味 C 发热、胸痛、奇脉或心脏扩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 D 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 3、医院感染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A ) A.住院病人 B.门诊病人 C.病人家属 D.探视者。 4、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

医院内肺炎( HAPVAP)预防的SOP

医院内肺炎(HAP/VAP)控制的SOP 一、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预防措施 1.病室通风换气每日至少2次,做好疾病隔离。 2.严格执行手卫生,严重免疫功能抑制者,须进行保护性隔离,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应口帽齐全、洗手及穿无菌隔离衣。 3.限制使用意识抑制药物(镇静药,麻醉药)。 4.昏迷患者应予以平卧、头偏向一侧体位,鼻饲患者灌食时宜采取半坐卧位、间歇性给食,鼻饲后体位维持30-60min,借助重力作用防止食物返流而造成误吸,给吞咽异常患者经口喂食时,须慎重,以防误吸。5.绝对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拍背1次。 6.做好术前宣教,鼓励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并指导患者正确咳嗽、翻身和拍背的方法,促进痰液排出。7.人工吸痰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8.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常规进行口腔护理或洗必泰漱口(氯己定)、每日至少2次。 9.同一患者不同时间小剂量给药时,雾化器需消毒、无菌水淋洗或干燥使用,雾化液要用灭菌水。吸入治疗的雾化器,不同患者之间或同一患者使用超过24小时,需更换经消毒灭菌后的雾化器。 二、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预防措施 1.如无禁忌症,床头抬高300-450。 2.严格掌握气管插管、切开的适应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3.定时(每小时)声门下分泌物引流时,建议使用可吸引气管导管,使用一次性吸痰管,连接管及引流瓶应每天更换。气管切开者,引流装臵一用一换。

4、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应每天评估肺部通气及缺氧改善情况,并确定撤机和拔管时间,以减少插管天数。 5、加强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机管理,对呼吸机管路进行有效清洁消毒。气管内套管每6-8小时更换1次,痰液堵塞时,随时更换;湿化液可采用无菌水或冷开水,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呼吸机螺纹管则更换2次/周,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6、始终保持雾化器最低位,及时倾倒积水杯中冷凝水,不可逆行流向患者。 7.不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AP;鼓励早期肠内营养,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8.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药物,包括H2受体阻滞剂如:西米替丁和/或制酸剂。 9.医院常用物品清洗、消毒的SOP。 附: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 1、患者自身因素。如:高龄(≥70岁)、营养不良、导致免疫抑制的严重基础疾病(烧伤、严重创伤)。 2、增加细菌在口咽、胃部的定植,如:应用抗菌素、入住ICU、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西米替丁预防应激性胃出血(无论是否应用制酸剂)。 3、促进气溶胶、定植菌吸入和返流:包括平卧位、中枢系统疾病、意识障碍(闭合式颅脑损伤或昏迷)、气管插管、鼻胃管留臵、头颈部或胸腹部手术、严重创伤导致的活动受限。其中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损伤了患者的第一线防御,是医院获得性肺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4、医务人员的手或有细菌定植、被污染的呼吸设施使用延长、呼吸机回路管道频繁更换(≤24h)、近期做过支气管镜检查等。 医院感染科 2011.01

2017医院获得性肺炎指南解读

1. 对疑似 VAP 的插管患者,应采集远端定量标本来替代近端定量标本吗? 建议在未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远端定量标本,这是为了减少对于疑似 VAP 的稳定患者的抗菌药物暴露,改善结果的准确性。(弱推荐,低质量证据) 建议采集更靠下的呼吸道标本(远端定量或近端定量或定性培养)从而针对性的选择更窄谱的治疗药物。(强推荐,低质量证据) 2. 对疑似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和 VAP),是否存在新发感染和没有典型 MDR 病原风险因素的患者相比迟发感染和/或存在 MDR 风险表现的患者更适宜不同的、窄谱的经验性治疗? 建议对疑似低耐药风险和新发 HAP/VAP 患者使用窄谱药物(厄他培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莫西沙星或左氧氟沙星)。(弱推荐、非常低质量证据) 备注:艰难梭菌的感染风险三代头孢菌素高于青霉素或喹诺酮。指南小组(下文简称小组)发现以下情况——无脓毒症休克、或无 MDR 其他风险因素、未暴露于高耐药背景医院,考虑为低风险是合理的。 然而,我们仍需考虑不同医疗条件下,患者个体是否适宜该建议。不同国家、地区、医院间耐药率非常不同。本地诊疗患者(而不是整个医院)的微生物学资料 > 25%可认为是高耐药背景( ICU 中相关患者的耐药率是一个需要考虑的相关因素,而不是整个医院)。 建议使用广谱药物经验性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和产 ESBL 病原,以及以下情况: 不动杆菌属高耐药率地区、疑似新发 HAP/VAP 的脓毒症休克患者、收住医院的当地流行病学资料高耐药率背景、伴有其他(非典型)的 MDR 风险因素的患者(见问题 3)。(强推荐、低质量证据) 小组认为获得微生物和临床应答资料后即依据病原微生物的敏感性情况调整为 窄谱药物是很好的做法。 3. 经验性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 HAP/VAP 时,是否应经常性使用两种药物,是否可以使用一种药物?或者当起始治疗使用的为两种药物,培养可获得后是否需要继续两种药物? 建议对 HAP/VAP 高危患者启动经验性联合治疗以覆盖革兰氏阴性菌,对于存在MRSA 感染风险的患者,还应包括覆盖 MRSA 的抗菌药物。(强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备注:小组发现表现为 HAP/VAP,并且脓毒症休克和/或存在以下潜在耐药微生物风险的患者判定为「高风险 HAP/VAP」是合理的:医院 MDR 病原体检出率高、

第七章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带答案

第七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一、选择题 (一)A1/A2型题 1.医院感染的主要对象是C A.门诊患者 B.急诊患者 C.住院患者 D.探视者 E.陪护者 2.以下不属于医院感染的是E A.新生儿肺炎 B.新生儿脐炎 C.新生儿腹泻 D.新生儿败血症 E.新生儿硬肿症 3.煮沸消毒时,海拔每增加300m,需要延长消毒时间A A.2分钟 B.3分钟 C.4分钟 D.5分钟 E.6分钟 4.下列消毒剂中属于气体杀菌剂的是B A.甲醛 B.环氧乙烷 C.过氧乙酸 D.乙醇 E.戊二醛 5.不适合用于干烤法灭菌的是E A.凡士林 B.滑石粉 C.玻璃器皿 D.金属制品 E.纤维织物 6.不适合用于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是A A.油剂 B.搪瓷物品 C.玻璃器皿 D.金属制品 E.纤维织物 7.热力消毒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是D A.燃烧法 B.干烤法 C.煮沸法 D.高压蒸汽灭菌法 E.流通蒸汽灭菌法 8.杀菌作用最强的紫外线波长是A A.253.7nm B.210 nm C.328 nm D.270.7 nm E.312 nm 9.适用于内镜消毒的消毒剂是B A.过氧乙酸 B.戊二醛 C.环氧乙烷 D.乙醇 E.碘伏 10.属于高度危险性的医用物品是C A.肠镜 B.体温计 C.手术刀片 D.血压计袖带 E.压舌板 11.产房属于Ⅱ类环境,室内空气细菌菌落总数不得超过B A.100cfu/cm3 B.200 cfu/cm3 C.500 cfu/cm3 D.50 cfu/cm3 E.5 cfu/cm3 12.下列哪种消毒剂消毒的物品使用前不可用生理盐水冲洗C A.过氧乙酸 B.戊二醛 C.环氧乙烷 D.甲醛 E.碘伏 13.煮沸消毒金属器械时,为了增强杀菌作用及去污防锈,可加入D A.氯化钠 B.硫酸镁 C.亚硝酸钠 D.碳酸氢钠 E.稀盐酸 14.正确使用无菌持物钳的方法是C A.门诊换药室的无菌持物钳应每周消毒一次 B.始终保持钳端向上,不可跨越无菌区 C.去放持物钳时不可触及容器壁 D.到远处取物应速去速回 E.可以夹取任何无菌物品 15.取用无菌溶液时,先倒出少许溶液是为了A A.冲洗瓶口 B.检查溶液的颜色 C.冲洗无菌容器 D.检查溶液有无污染 E.检查溶液有无浑浊 16.戴无菌手套的正确方法是A A.戴手套前,先检查手套的号码 B.戴手套前,可不必洗手,但一定要修剪指甲 C.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 D.以戴手套的手可触及另一首套的内面 E.戴好手套后两手应置于胸部以上水平 17.护士王某,在执行PICC过程中发现手套破损,她应E A.加戴一副手套 B.用消毒液消毒破损处 C.用胶布粘帖破损处 D.用无菌纱布覆盖破损处 E.立即更换 18.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为B A.2小时 B.4小时 C.6小时 D.8小时 E.12小时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 施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 1、检验科的检验报告单经消毒后方可发放。 2、口腔科、放射科应使用一次性漱口杯。 3、口腔科牙钻等器械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麻醉科可重复使用的螺纹管、呼吸气囊、气管插管、牙垫、舌钳、开口器等,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消毒。一次性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5、内窥镜使用后按规定要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定期做细菌培养,检测消毒、灭菌效果,乙型肝炎等传染病患者使用过的内窥镜要做特殊消毒处理和登记。 6、可重复使用的各种导管、管道,如供氧管道、导管、湿化瓶、螺纹管等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后备用,湿化瓶消毒后,干燥保存,用前放置无菌用水。 7、连续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及其管道等,应定期更换消毒,湿化瓶内用水应每日更换。 8、病室及门诊各诊室内的空气应定期消毒,有记录。 9、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必须一桌一布,用后应彻底消毒。 10、患者用具(脸盆、尿壶、便盆等)均使用一次性物品,一人一份。 11、病人的衣服、被褥、床单等定期更换,使用被服袋和被服车收取,密闭运送至洗衣房,不得在病房、走廊内清点。传染病病人的被服按传染病消毒隔离规定进行处置。 12、病人出院、转科、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13、病区的拖布分室使用,用后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备用。 14、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置于黄色医疗废物包装袋内,由专人定时收取,日产日清。 15、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置于双层黄色医疗废物手提袋内,按感染性废物处置。

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一、空气消毒 病房:以自然通风为主,每周用艾叶空气消毒1次,流行季节隔日1次。 室内活动室:每天1次,以12㎡房间燃烧2根艾条,燃烧1小时后通风。 治疗室:在密闭门窗、打开抽屉、柜子、室内无人条件下,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1小时(30W紫外线灯,在1.0米处的强度>70 uW/cm2),每天照射1次。 二、紫外线照射消毒与监测 紫外线消毒注意事项 (1)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一般每周用75%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2)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3)用紫外线消毒物品表面时,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且应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 (4)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5)紫外线强度计至少一年送校验一次。 (6)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每2个月一次,新灯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UW /C㎡,使用中的旧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70UW/c㎡。 三、消毒液的更换与监测 (1)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及时进行更换与监测,并作好记录。 (2)化学监测要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常规情况下“84”液、过氧乙酸应每日更换并监测,2%戊二醛液每周过滤、每半月更换。 (3)更换后均要进行监测,浸泡消毒灭菌时被消毒灭菌物品须完全浸没在消毒灭菌液内并将关节部位打开。 (4)浸泡物品须记录浸泡时间。

四、无菌技术与无菌药液 1、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用品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且一人一用一废弃。一次性无菌物品要拆去外包装盒再放入无菌柜。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禁在感染处穿刺。掌握重点部位院感预防与控制措施,包括导管、导尿管等均须在病历上清楚记录起止时间和有无相关感染症状、体征。 3、常用无菌敷料缸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盛持物钳的干筒有效期为4小时。筒上标明有效时间。络合碘,酒精,双氧水等溶液,开启后要注明开启日期,有效期为1周。棉签开包后有效期为24小时。快速手消毒液,开启后注明开启日期,有效期为1周。 4、开封的无菌包未被污染有效期为12小时,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为4小时。 5、抽出的药液和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未用完时须放在无菌盘内,不得随意放在桌面上。已开封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6、血库取出血输完后包装保留一天,以备查对。输完血的血袋应包装好后才能放入冰箱内。 7、皮下注射的胰岛素开封后放冰箱内冷藏保存,有效期为1月。 五、一般物品清洁与消毒 1、办公室、处置室的桌面和台面,每日消毒液抺洗一次,柜内和抽屉随时清理,并每周消毒一次。病历架、每班整理1次,每周消毒擦拭用1:200-1:100的“84”液消毒液抺洗一次。保持病历资料的整齐与清洁。办公室地面,每日2次拖地用1:200-1:100的“84”液消毒液抺洗。墙面,每半个月抹洗1次,无污迹。玻璃窗、每周抹洗,透明无污迹。天花板、每周打扫,无灰尘无蜘蛛网。空调过滤网每月清洗1次。库房每班清理,清洁整齐。 2、处置室配置:

院内获得性肺炎抗感染药物选择

院内获得性肺炎抗感染药物选择分析(4) 县级医院抗感染药物专业李磊 院内获得性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 小时后发生的,由细菌、真菌、支原体、病毒或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各种类型的肺实质炎症。本文通过对1例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治疗药物选择和分析,探讨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及合理的用药方案。从而使临床药师在参与抗菌药物选择方面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病史摘要 患者,男,76岁,因“股骨颈骨折术后咳嗽、咳痰、气喘伴发热半月余。”入院。 病史:患者于1月前因外伤至右股骨颈骨折在我院行右侧股骨颈置换术,于2012年10月17日行手术治疗,术后3天患者出现咳嗽咳白色粘痰,伴气喘发热,予以抗感染对症治疗后患者有所好转,2天前患者再次出现咳嗽咳痰气喘,较前有所加重,并伴有发热,患者病程中无咯血,无痰中带血,饮食睡眠较差,近期体重有所下降。 体格检查:T:37.8℃,P:112次/分,R:24次/分,BP:161/97mmHg。神清,精神一般,颈软,气管居中,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廓对称,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哮鸣音及湿性啰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不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神经系统未引出病理反射。 辅助检查:肺部CT:双下肺斑片状影 诊断:1.院内获得性肺炎 2. 骨折术后 治疗过程:患者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予以抗感染、祛痰治疗。患者是拟“院内获得性肺炎”收住入院,在治疗上,首先是抗感染治疗,予以头孢甲肟抗感染,效果佳,在药物使用上使用了泮托拉唑钠保护胃黏膜治疗。积极完善相关检查,结合患者病史考虑患者为院内获得性肺炎,头孢甲肟抗感染治疗效果较好。 二、分析与讨论 2.1 院内获得性肺炎常见的病原菌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考试题及标准答案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 感染。 2、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 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3、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 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单选题:(每题0.5分,共25分) 1.医疗机构住院床位总数在(A )应当设立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A、100张以上 B、1000张以上 C、 100张以下D、50张以上 2.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在( B )内 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A. 12小时 B. 24小 时 C. 36小时 D. 48小时 3、床单位首选消毒方法为( C ) A、日光曝晒 B、紫外线照射消毒 C、床单位臭氧消毒 器消毒 D、甲醛薰蒸 4.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次序应为( A ) A、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 B、感染伤口-隔 离伤口-清洁伤口 C、清洁伤口-隔离伤口-感染伤口 D、隔离伤口-感 染伤口-清洁伤口 5.置于无菌储槽中的棉球、纱布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 不得超过多少小时?( D ) A、2小时 B、4小时 C、 8小时 D、24小时 6.手术器械、腹腔镜、膀胱镜、导尿管、口腔科牙钻、输液器械、输血器按医用物品的危险度应属于哪一类( A ) A.高度危险用品 B.中度危险用品 C. 低危险用品 7.启封抽吸的各种溶酶超过多少小时不得使用?( C ) A、4小时 B、8小时 C、24小时 D、12小时 8.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表现为:( D ) A. 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B. 不适当的联合用药 C. 无适应证或适应证不明确 D. 以上都是 9.医疗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少量药物性废物应当分别投入以下那种颜色垃圾袋中( A ) A、黄色垃圾袋B、黑色垃圾袋C、 红色垃圾袋 D、以上都可投 E、以上都不可投 10.医疗活动中用过的医用针、缝合针、备皮刀、手术刀等锐器应投入以下那种颜色容器或垃圾袋( D ) A、黄色垃圾袋 B、黑色垃圾袋 C、红色垃圾袋 D、黄色标志容器盒 E、以上都可 投F、以上都不可投 11.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除应设置明显的警告标识外,还应有相关的安全措施是( G ) A、防渗漏 B、防鼠 C、防蚊蝇 D、防蟑螂 E、防盗 F、预防儿童接触 G、以上都是 H、以上都不是 12.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国际洗手日为哪一天?( C ) A、10月5日 B、10月10日 C、10月15日 D、10月25日 13.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除应当标有明显警示标志外,还应有相关文字标识,其标识内容有( E ) A、医疗废物产生单位 B、产生日 期 C、主要内容物

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版 )(一)

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版)(一) 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病死率高。我国于1999年发表了“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1],迄今已近20年,在此期间国内外发表了许多HAP/VAP相关指南并历经更新[2-10]。随着相关研究的日益深入,HAP/VAP的定义在发生变化,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也积累了大量新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我国自己的研究证据日渐增多,结果显示我国HAP/VAP在病原学分布和耐药率方面与国外有较大差异。因此,需要对原有的指南进行修订,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本指南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感染学组组织修订。经过多次现场工作会议,确定了HAP/VAP的整体框架和主要更新内容;在遵循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经全体学组委员反复讨论,形成统一意见,并广泛征求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后,经过多次修改,最终定稿。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参照“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on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版)”[11]。证据等级是对研究证据质量的评价,推荐等级是对一项干预措施利大于弊的确定程度的评价(表1)。一般来讲,证据等级越高,推荐等级也越高,但有时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并不

完全对应,还需要权衡证据的来源、患者的意愿、价值观和资源消耗等做出判断。我们强调,在同等循证医学证据等级的前提下,优先采纳我国的证据和研究成果。 本指南的适用范围为年龄≥18周岁的非免疫缺陷的HAP/VAP患者,主体分为8个部分及1个附件。期望通过本次修订和推广,进一步规范我国HAP/VAP的诊断和治疗。 一、定义 HAP是指患者住院期间没有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未处于病原感染的潜伏期,而于入院48h后新发生的肺炎。VAP是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接受机械通气48h后发生的肺炎,机械通气撤机、拔管后48h内出现的肺炎也属于VAP范畴[2-3]。 HAP的早期定义为任何发生在医院内的、由医院环境中存在的病原菌引起的肺实质感染。1999年我国“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 [1]中HAP的定义包括了建立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后发生的肺炎。以往国内外众多关于HAP的临床研究混杂因素较多,包括了一部分机械通气的患者,但均认为VAP是HAP的特殊类型。由于HAP和VAP在临床特征、

医院内肺炎的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医院内肺炎的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医院内肺炎的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又称医院内肺炎(N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尤为严重。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内肺炎,特制定预防HAP/VAP措施如下: 一、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 二、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0.2%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小时一次。 三、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四、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五、提倡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0~110mg/ml。 六、不宜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AP。 七、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一) 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二) 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 (三) 有建议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0cmH2O以上; (四) 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五) 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用水,每天更换: 八、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九、正确进行呼吸机及相关配件的消毒: (一) 消毒呼吸机外壳、按钮、面板,使用75%酒精擦拭,每天1次。 (二) 不耐高温的物品如某些材质的呼吸机螺纹管、湿化器、雾化器等,应选择高水平消毒方法,用0.1%消毒灵液浸泡消毒,流动水冲洗、晾干密闭保存。 十、应对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定期进行有关预防措施的教育培训。知丁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摘要:医院是病人密集的场所,医院环境最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从而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条件,促进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无论对社会及个人均带来严重危害。大量资料证明,只要护理管理严格、预防措施落实,医院感染发生就少。为此,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每次消毒、灭菌、隔离达到预定的要求,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此同时,有责任向社会进行人人讲究卫生、时间保护环境的宣传。 关键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医院是病人密集的场所,医院环境最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从而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条件,促进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无论对社会及个人均带来严重危害。大量资料证明,只要护理管理严格、预防措施落实,医院感染发生就少。为此,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每次消毒、灭菌、隔离达到预定的要求,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此同时,有责任向社会进行人人讲究卫生、时间保护环境的宣传。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由于感染有一定的潜伏期,因此医院感染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才发病的病人。 二、医院感染的分类 根据感染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分为: (一)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指免疫机能低下病人由自身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即病人在发生医院感染之前已是病原携带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 引起自身感染。 (二)外源性感染指由环境他人处带来的外袭菌群引起的感染。包括: 1.交叉感染在医院内或他人处(病人、带菌者、工作人员、探视者、陪护者)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 2.环境感染由污染的环境(空气、水、医疗用具及其它物品)造成的感染。如由于手术室、空气污染造成病人术后切口感染,注射器灭菌不严格引起的乙型肝炎流行等。 三、常见的医院感染 (一)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常发生在一些慢性严重影响病人防御机制的疾病,如癌、白血病、慢性阻塞性肺炎,或行气管切开术、安置气管导管等病人中。判断肺部感染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X线透视或照片,其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3.3%~42%。肺部感染对危重病人、免疫抑制状态病人及免疫力衰弱等病人的威

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因素及预防措施

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因素及预防措施 424河北医药2011年2月第33卷第3期HebeiMedicalJournal.2011.Feb,V ol33.No.3 哑,如因缝扎所致,则即行松解术.如神经被切断但无明显缺 损,则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端端吻合术;如神经被切断且有明 显缺损,则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颈袢神经喉返神经吻合术.如 神经完整,多是牵拉或钳夹所致,无需特殊处理.(2)全麻清醒 后即刻发现声音嘶哑,除手术中曾全程解剖并确无损伤外,均 需手术探查,特别是对发音功能有较高要求者J.(3)手术后 2~3d出现声音嘶哑者,多为术后水肿或血肿压迫所致",不 必急于手术探查;如手术后3~6个月,声带活动仍未恢复者, 属永久性损伤,应尽早手术探查J. 参考文献 1MaisieLS,JamesCW,EuniceEP.SurgicalAnatomyoftheRecurrent LaryngealNerveRevisited.OtolaryngologyHeadandNeckSurgeryG, 2005.133:5l4.519. 2高军,张凯,马俊.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实用医技杂志, 2008,15:1183-1184. 3郭兴,王岐本.喉返神经在颈部的应用解削研究.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4,13:223-224. 4殷玉林,李庆宏,唐平章.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解剖198例报告.临 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19:385.386. 5陈玲珑,何为慧,杨风,等.手术中对喉返神经定位的应用解剖.中 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6,14:271-273. 6PisanuA,PillS,UcchedduA.Nonrecurrentinferiorlaryngealnerqe.Chit hal,2002,54:7214. 7彭玉成,叶青,党瑞山,等.喉切除发音管重建术中环咽肌与喉下神 经的应用解剖,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0,3:221-22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