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诊断要点

  • 格式:docx
  • 大小:18.93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霍纳Horner综合症:

同侧瞳孔缩小,眼球内陷,眼裂变小,及同侧脸部出汗减少,见于颈上交感神经径路的损害。

周围性和中枢性面神经麻痹的辨别:

前者全数脸部表情肌瘫痪使表情动作丧失,舌偏向患侧,可见四肢瘫痪。后者为病灶对侧下脸部的表情肌瘫痪,皱眉,皱额和闭眼动作均无障碍。

感觉障碍的常见类型(定位诊断):

一末梢型:双侧对称性以四肢结尾为主的各类感觉障碍,越向远端越明显。

二神经干型:某一周围神经干受损时,其支配区各类感觉呈条块状障碍。

三后根型:后根与后根神经节受损时,感觉障碍范围与神经节段散布一致,伴放射性痛。

四脊髓型:部位不同临表各异。1、传导束型:受损节段平面以下感觉缺失或消退,后索受损,病变侧受损平面以下深感觉缺失,并显现感觉性共济失调。侧索病变,对侧痛、温觉缺失,触觉和深感觉保留。脊髓半切综合征,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深感觉缺失,对侧痛、温觉缺失。2、后角型:节段性散布的感觉障碍仅阻碍痛温觉,保留触觉和深感觉。3、前联合型:双侧对称性节段性痛温觉缺失或消退,触觉保留。

五脑干型:为交叉性感觉障碍。

六丘脑型:对侧偏身感觉缺失或消退,深感觉和触觉障碍较痛温觉更明显。

七内囊型: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偏瘫和偏盲。

八皮质型:为复合感觉障碍和单肢感觉缺失。

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辨别:

1、散布:整肢体为主|肌群为主。

2、肌张力:增高|降低。

3、腱反射:增强|减低。

4、病理反射:有|无。

5、肌萎缩:无或轻度废用性萎缩|明显。

6、肌束哆嗦:无|可有。

7、神经传导:正常|异样。

8、失神经电位:无|有。

大脑半球损害的病症和定位:

1、额叶:要紧为随意运动、语言及精神活动方面的障碍。

2、颞叶:一侧颞叶的局部病症较轻,专门在右边时,有时称为静区。颞叶前部病变累及内侧面嗅觉和味觉中枢时有钩回发作,表现为幻嗅或幻味,做咀嚼动作。当痫性放电扩散时表现为错觉、幻觉、、自动症、旧事如新等。当白质内视辐射受损时,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上象限性盲,左颞叶受损时感觉性失语和健忘性失语。双侧颞叶受损时产生严峻的经历障碍。

3、顶叶:优势半球角回的损害可显现古茨曼Gerstmann综合征,表现为计算不能、不能识别手指、左右边熟悉不能和书写不能等四个病症。

4、枕叶:要紧产生视觉障碍。

5、岛叶:损害时显现情绪改变、经历丧失、意识障碍、幻觉、行为异样等神经病症。

延髓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

又称小脑下后动脉综合征,常见于小脑下后动脉闭赛或部份阻塞所致。

1、眩晕、恶心、呕吐、眼球振颤。

2、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声带瘫痪及咽反射消失。

3、同侧脸部痛温觉障碍。

4、同侧肢体共济失调。

5、同侧Horner综合征。

6、对侧偏身痛温觉障碍。

闭锁综合征:

locked-in syndrome双侧脑桥基底部损害,显现双侧皮质脊髓束和支配三叉神经以下的皮质脑干束受损害而表现为双侧中枢性瘫痪,感觉和意识正常,只能以眨眼或眼球垂直运动示意。

中脑腹侧部综合征Weber syndrome

大脑脚底损害,阻碍锥体束及动眼神经,表现为病侧动眼神经麻痹和对侧中枢性偏瘫。

姿势和步态:

1、痉挛性偏瘫步态:患侧上肢内收、旋前,肘、腕、指关节呈屈曲状。下肢伸直并外旋,行走时患侧骨盆部提高,足尖拖地,向外作半圆形划圈动作。要紧由一侧锥体束损害引发。

2、痉挛性截瘫步态:行走时双下肢强直内收,交叉呈剪子样,见于先本性痉挛性截瘫和脑性瘫痪等病人。

3、共济失调步态:行走时两腿分开,重心难把握,左右摇晃,前仆后跌,不能走直线,上下身动作不和谐,犹如酒醉。

4、慌张步态:全身肌张力增高,起步和停步困难,走路时步伐细碎,足擦地而行,双上肢前后摆动丧失。由于重心前移,患者行走时不能不追赶中心而小步加速前冲。形似慌张不能自已,要紧见于震颤麻痹。

5、跨阔步态:周围神经病变时常显现足手下垂而不能背屈,行走时拖拽病足或将该侧下肢抬的很高,落脚时足尖先触地。见于腓总神经麻痹。

脑脊液检查(腰穿)适应证:

1、脑膜刺激症疑颅内感染。

2、疑有蛛网膜下腔出血但颅脑CT正常。

3、猛烈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等缘故不明。

4、疑有脑膜白血病患者。

5、某些颅内占位性病变,腰穿可能找到肿瘤标志物。6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椎管内给药、手术前腰麻、造影等。禁忌证:凡疑有颅内压升高必需作眼底检查,如有明显视乳

头水肿或有脑疝预兆者,禁忌。穿刺部位有炎症、化脓性感染、结核或有出血偏向者,病人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及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或伴有脑干病症者禁忌。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是指脑动脉一过性供血不足引发短暂发作的局灶性脑功能障碍,即尚未发生脑梗死的一过性脑缺血。每次病症和体征数秒至数十分钟,24小时完全恢复,可反复发作。

临表:50岁以上,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者。

1颈内动脉系统TIA:短暂性偏侧或单肢无力,脸部、单肢或偏身麻木,同向偏盲、单眼一过性失明等单个病症或多个病症组合。

2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眩晕、复视、平稳失调和吞咽困难等脑干和小脑病症,眩晕伴恶心呕吐无耳鸣。脑干损害可有交叉性瘫痪,网状结构缺血所致猝倒发作。少数显现一过性意识障碍,清醒后无任何病症。

医治:

1、抗凝医治:用肝素、华发林等。

2、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噻氯匹啶。

3、扩张血管医治:倍他司丁、烟酸。

4、钙离子拮抗剂。

5、中药活血化瘀医治。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

由基底动脉顶端、双侧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后交通动脉闭塞引发,表现为视觉障碍,动眼神经麻痹,意识障碍,行为异样,意向性震颤,小脑性共济失调,偏侧抛掷及异样运动,肢体不同程度的瘫痪或锥体束征等。

动脉血栓性脑梗死与脑出血的辨别:

1、好发年龄:60以上|50-60.

2、要紧病因: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脑动脉硬化。3诱因:血流慢,血压下降|情绪兴奋,使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