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2020年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2019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全市人民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创新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18.26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6.57亿元,增长3.1%; 第二产业增加值1756.87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1714.82亿元,增长7.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96154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13938美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上年的4.0:52.2:43.8调整为4.0:48.6:47.4。

财政收支。全年实现财政收入621.18亿元,比上年增长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1.79亿元,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118.81亿元,增长2.1%;企业所得税30.34亿元,增长12.4%;个人所得税4.90亿元,下降27.2%;城市建设维护税18.32亿元,下降7.4%;契税14.27亿元,下降10.7%。全年完成财政支出502.47亿元,比上年增长9.9 %,其中,教育支出78.07亿元,增长4.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6.54亿元,增长11.8%;卫生健康支出42.12亿元,增长5.5%;节能环保支出33.69亿元,增长145.5%;城乡社区支出113.6亿元,增长15.6%;交通运输支出9亿元,增长41.4%。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6%。本年项目建成投产率33.4%,固定资产投资资产交付使用率55.9%。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8.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5.9 %,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5.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4%,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8%。

市场价格。2019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8 %,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3.7%,服务价格上涨1.5%;食品价格上涨10.3%,非食品价格上涨1.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0.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与上年持平。

二、农业

农业生产。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20.81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31.70千公顷。粮食产量139.19万吨,比上年下降0.4%;油料产量8.96万吨,增长2.4%;棉花产量9622吨,下降26.1%;蔬菜产量155.53万吨,增长4.7%。肉类产量16.54万吨,下降6.3%;水产品产量16.98万吨,增长3.3%(参见附表)。当年完成造林面积2497公顷。年末,全市绿色食品认证249个,有机食品认证1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8个。年末拥有省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6家。

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19.26万千瓦,农用拖拉机53495台。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6.75万吨,农村用电量15.36亿千瓦时。2019年,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改善17.7万农村居民,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率达到99.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全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1.1%(以下简称占比),增加值增长8.1%;股份制企业占比75.8%,增加值增长10.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比12.9%,增加值增长3.6%。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2%。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水泥1627.68万吨,增长7.1%;钢材561.07万吨,增长7.1%;铜材25.26万吨,增长21.6%;平板玻璃2317.78万重量箱,增长17.4%;汽车44.75万辆,增长22.9%;新能源汽车4.69万辆,增长5.3%;电动机204.68万千瓦,增长14.3%;空调1894.56万台,增长6.2%;家用热水器952.90万台,增长4.3%;光电子器件1677.56亿只(片、套),增长24.0%;发电量217.98亿千瓦时,增长19.2%(参见附表)。

工业效益。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4.9%;利润总额增长0.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09.3%。

建筑业。全年完成总产值 692.22亿元,比上年增长 14.5%。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729.5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 157.49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296.5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67万平方米。

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招商引资。当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2家,合同利用外资1.39亿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9.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1%,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9.20亿美元,增长0.1%。实际利用亿元以上省外资金1289.91亿元,增长0.7%。截止2019年底,全市共有41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芜投资项目53个。

园区建设。全年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6.31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51.03亿元;实际利用亿元以上省外资金1200.83亿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3.37亿美元;区内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0.6%。

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芜湖轨道交通、商合杭高架接线及长江南路高架工程、芜湖宣州民用机场、裕溪河治理工程、青弋江治理工程、芜湖东互通改扩建工程G4211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三峡水环境芜湖市城区污水系统提质增效项目、赤铸山路快速化改造、峨山路东延、芜湖北站北广场枢纽工程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无城防洪除涝治理工程、G329一级公路改造工程项目、S354青弋江桥及接线PPP项目、银湖公园景观提升工程等投入使用。

工业项目优化升级。华电芜湖电厂二期、格力商用热水器、酷哇智能机器人、杰锋汽车发动机动力系统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采集工程、苏立智能制造基地、三只松鼠无为产业综合体项目、华电火力发电清洁生产技术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忠旺铝板带材项目、美芝精密空调旋转式压缩机智能化生产线、比亚迪跨座式单轨钢结构产业基地、大陆汽车电子智能化高端显示器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服务业项目加快推进。中梁皖江壹号院、碧桂园翡翠华府、妇幼保健院建设项目、枫尚奥特莱斯购物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入使用;碧桂园镜湖世家、枫丹壹号、汀海壹品、北航芜湖通航创新园、松鼠城娱乐综合体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中御公馆项目、伟星雍景台、

高速东方御府、芜湖古城二期、芜湖红星美凯龙全球家居艺术博览中心、春谷3D打印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年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270.36亿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87亿美元;进出口总额39.22亿美元。

五、贸易和旅游

市场消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9.61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分区域看,城镇零售额1037.26亿元,增长11.6%;乡村零售额112.35亿元,增长13.3%。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020.35亿元,增长12.0%;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29.26亿元,增长10.7%。

对外贸易。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72.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进口总额26.85亿美元,增长9.0%;出口总额45.19亿美元,增长2.4%。从出口产品类别看,机电产品出口额36.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80.0%。从产品出口地区看,对欧洲出口8.8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9.6%;对亚洲出口16.7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7.2%;对北美洲出口11.8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6.3%。

旅游。全年接待国内外各类游客6653.94万人次,其中接待国内游客6594.52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872.87亿元,其中旅游外汇收入33858.02万美元。年末共有旅行社90家;星级饭店28家,其中三星级及以上27家;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33处,其中4A级及以上11处,5A级景区1处。

六、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83.59亿元,比上年增长5.6%。

交通运输。全年公路客运量2061 万人,下降16.1%;公路货运量8400万吨,增长5.0%。铁路旅客发送量1167万人,增长10.3%;铁路货运发送量228.52万吨,下降7.2 %。水路货运量2.3亿吨,增长10.9 %。港口货物吞吐量1.3亿吨,增长6.3%,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318.44万吨,同比增长4.5%;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00.63万标准箱,增长25.3%。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58.25万辆,比上年增长8.6%,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54.12万辆,增长9.3%。公路里程1093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0846公里。等级公路中,高速公路292公里,一级公路351公里,二级公路642公里。

邮电业。全年邮政业务总量完成46.37亿元,比上年增长35.4%;电信业务总量265.90亿元,比上年增长63.5%。全年快递业务量1.84亿件,增长32.91%。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37.65万户,比上年减少0.91万户;移动电话363.46万户,新增1.24万户。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136.34万户,新增12.41万户。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业。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160.04亿元,比年初增加415.78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1674.40亿元,比年初增加149.11亿元;住户存款1979.41亿元,比年初增

加229.15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767.87亿元,比年初增加350.9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809.60亿元,比年初增加19.83亿元;中长期贷款2397.88亿元,比年初增加256.75亿元。年末外汇存款余额5.58亿美元,比年初减少1.96亿美元;外汇贷款余额1.73亿美元,比年初增加0.94亿美元。全市完成直接融资564.85亿元。

保险业。全年,实现保费收入78.41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财产险30.45亿元,增长5.3%;人身险47.96亿元,增长21.7%。赔款及给付支出24.88亿元。其中,财产险16.80亿元,人身险8.08亿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年末全市拥有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1个;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88个,其中国家级13个,新增省级18个。省级及以上重点(工程)实验室21个;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2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4个;省级及以上质检中心5个,其中国家级3个。院士工作站38个。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04家,其中当年新认定146家;拥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05家;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127个,其中当年新认定389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0家、优势企业31家,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培育企业8家、优势企业38家。全市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8家,孵化面积46万平方米,其中国家级孵化器3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24家,其中国家级5家。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52项,其中国家、省级项目453个;全年获省级以上科技奖34项。当年专利申请量17455件,其中发明专利6987件;专利授权量9975件,其中发明专利2555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5.4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2件,当年新认定3件;拥有安徽省政府质量奖2家。

教育。年末,拥有普通高等院校10所,专任教师0.71万人,校学生18.17万人,招生6.2万人,毕业生4.96万人;普通中学217所,专任教师1.33万人,校学生15.94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2所,校学生5.50万人;小学283所,专任教师1.22万人,校学生19.74万人;幼儿园545所,园儿童10.11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100%。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2019年末,全市拥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10个,馆藏图书299.86万册,其中市区藏书120.39万册。广播电台5座,电视台5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9.98%。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处。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省级名录22项。全年举办大型文化活动15场次;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25场次;文艺团体演出1305场次,其中送文化下乡(含送戏进万村)1130场次。

卫生。2019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34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79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18所,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5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31所,乡镇卫生院52所,门诊部71所,诊所、卫生所和医务室364所。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所,卫生监督机构9所,妇幼保健机构9所,专科防治机构6所,急救中心1所,采供血机构1所。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1700张,其中医院18611张。卫生技术人员2286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生9052人,注册护士10532人。

体育。全年,我市运动员省级以上国内外重要赛事中共获得奖牌456枚,其中金牌142枚。向省级优秀运动队、省体校输送运动员24人。审批二级运动员118名、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40名。全市举办全民健身活动249次,参加活动人员20.1万人次。全市共有体育场地8310个,场地面积638.21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7平方米。体育社团组织223个。体育产业总规模70.23亿元。销售体育彩票4.74亿元。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年末,市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82.91平方公里。全市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3489公里,拥有公交车2084辆;拥有出租车 5149辆,其中市区3700辆;公共自行车投放1.2万辆。全年居民用电量27.51亿千瓦时。全年市区城市日供水综合能力75万吨;天然气供气总量34361万立方米,液化气家庭用量4656万吨,城市气化率100%;新增绿地283万平方米。

环境保护。年末,拥有国家三级及以上环境监测站5个,其中二级站1个。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优良天数为260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1.8%。饮用水源水质符合国家标准。长江和青弋江干流芜湖段水质均达标。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77.8万人,比上年增加3.0万人。城镇化率66.41%,比上年提高0.87个百分点。公安户籍人口389.84万人,比上年增加0.99万人。人口中,男性人口200.87万人,女性人口188.97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9.37‰,死亡率4.81‰,自然增长率4.56‰。

人民生活。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064元,增长9.6%;人均消费支出24392元,增长7.8%;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7.5平方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45元,增长10.2%;人均消费支出13944元,增长9.7%;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4.6平方米。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3.6%;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4.8%。

就业和社会保障。2019年末,共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66个。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9.58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0.65万人。企业新录用员工岗前培训1.6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1%。年末,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参保人数92.42万人,比上年增加4.45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8.11万人,增加0.2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7.49万人,增加2.6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6.79万人,增加2.58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8.30万人,增加2.64万人。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04.30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7.89万人。有3.64万城镇居民、6.49万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市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1380元/月,失业保险金标准达到1242元/月,企业离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水平2120元/月,提高89元/月。

全市拥有各类福利机构118个,床位1.76万张,收养各类人员0.6万人。

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5.12亿元,筹集市级公益金5,515.16万元。直接接收慈善捐款1114.3万元。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市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5、邮电业务总量统计口径为各邮政企业、快递服务企业和电信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

2019年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标计量单位2019年比上年增减(%)一、农产品产量粮食万吨139.19-0.4棉花吨7077-45.6油料万吨8.962.4烤烟吨49093.6茶叶吨24455.4水果万吨5.4615.2蔬菜万吨155.534.7肉类万吨16.54-6.3生猪(出栏数)万头46.52-41.2家禽(出栏数)万只677018.1水产品万吨16.983.3二、工业产品产量卷烟亿支315.455.4服装万件13780.9312.2塑料制品万吨50.7016.2平板玻璃万重量箱2317.7817.4水泥熟料万吨2770.472.2水泥万吨1627.687.1生铁万吨463.124.7铸铁件万吨51.73110.1钢材万吨561.077.1铜材万吨25.2621.6金属切削机床台8620.00-18.5工业机器人套3170.00-26.5发动机万千瓦4942.38-3.7汽车万辆44.7522.9#新能源汽车万辆4.695.3改装汽车万辆3.1620.0民用钢质船舶万载重吨34.1551.2电动机万千瓦204.6814.3高低压开关板面4455.0022.2电力电缆万千米56.08-1.3房间空气调节器万台1894.566.2家用电热水器万台952.904.3光电子器件亿只(片、套)1677.5624.0汽车仪器仪表万台343.51-30.9发电量亿千万时217.9819.2天然气供应量万立方米4102014.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