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李国鹏

建筑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李国鹏

建筑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李国鹏

发表时间:2018-10-01T15:32:59.7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作者:李国鹏[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发展,建筑行业得到蓬勃发展,建筑技术水平和建筑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杨陵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陕西省杨陵区 7121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发展,建筑行业得到蓬勃发展,建筑技术水平和建筑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当前在建筑市场监管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了建筑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还对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了影响。本文结合工作经验,简要论述了当前建筑市场监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建筑市场监管;问题;对策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国家与地方重视培育与完善建筑市场体系,深化依法治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但建筑市场仍存在秩序比较混乱的问题,影响整个建筑行业经济的健康运行,所以必须加强建筑市场管理,规范市场行为,整顿市场秩序,建立开放、公正、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才能保证建筑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加强建筑市场管理的重要性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要求,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完善监管体制机制,优化市场环境,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强化队伍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打造“中国建造”品牌。

2、建筑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2.1建筑市场法律体系不完善

现行法律法规对当前比较突出的拖欠工程款等问题缺乏相关界定和处罚条款,不适应监管和执法的需要。导致建设单位寻找借口肆意拖欠工程款,即使在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也以诸如质量有问题、工程签证过多等借口拖延竣工决算审计,达到拖欠工程款的目的。而施工单位对建设拖欠工程款提起司法诉讼,由于工程建设的复杂性,没有一年半载时间法院根本无法审理判决,哪怕最后法院判决施工单位胜诉,拖欠工程款的事实也己经存在。

2.2市场各方主体信用缺失严重,弄虚作假现象突出

部分建设单位不按工程建设程序办事,规避招标或规避公开招标,强行要求垫资承包,强迫建筑业企业签订“阴阳合同”,或搞肢解发包、虚假招标、明招暗定;有些建筑业企业采取串标、围标等不正当方式承揽工程,或通过“挂靠”越级承包,承接工程后层层转包、违法分包,不依法履行合同。由于此类行为具有极强的隐蔽性,监管部门有时依照经验明知道企业存在串标、围标等行为,苦于抓不到确凿的证据而无法对相关单位进行处罚,从而无法净化建筑市场;少数建筑业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在申请资质时提供虚假资料、伪造业绩,骗取资质。

2.3监管机构自身建设不足

面对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监管力量、监管方式和监管水平还存在不足。基层监管部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足,经费无保障;监管人员专业知识不全面、责任心不强、职业素养低下;监管手段落后,技术装备配备不足、信息化程度低;监管方式粗放,主要以行政命令,动态监管工作不够。

2.4 建筑市场存在的问题

市场失灵现象主要是市场主体信用缺失、市场准入把关不严的问题。虽然我国制定了多项建筑市场相关制度,如招投标制度、建设监理制度、质量安全责任制度等,但是仍然有许多建筑业企业不遵守建设程序,规避招标、阴阳合同、肢解分包、串标、虚假资质、行贿等问题层出不穷,造成建筑市场的混乱。

2.5政府失灵的理论依据

政府失灵主要是指政府行为的效率低下或者不能提高效率,或者政府收入分配不均的行为,将收入分配给不应获得这部分收入的人。政府失灵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以经济人作为假设前提,认为相关方在进行决策或者行动时均会以自身、个人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将个人的成本与收益分析作为衡量标准,朝着个人利益的方向即非公共利益方向进行决策或者行动。由此可以得出政府在进行政策颁布或者行为实施时是很有可能出于自身目的,做出不利于建筑市场运行的决定,不符合并无法实现公众和社会的共同利益,从而出现“政府失灵”。

3、加强建筑市场监管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3.1推进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修订《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及实施意见,完善企业资质管理制度。修订建筑施工专业承包合同示范文本、专业作业合同示范文本,完善合同管理制度。配合做好《建筑法》修订工作。

3.4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继续推进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完善企业、注册人员、项目和诚信数据库的数据采集质量。落实国务院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研究建立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制度。加强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在建筑市场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中的应用,推进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等实现数据共享交换,及时公开企业和人员的信用记录。

3.3加大监管检查力度

《暂行办法》要求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确定专人或委托专门机构负责信用信息采集、发布和推送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建立建筑市场信用信息推送情况抽查和通报制度,定期核查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信用信息上报情况,并对工作落实不力的地区予以通报。同时,要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履职。

3.4建筑市场监管过程框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