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高考专项练习: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与大国关系的演变

2019高考专项练习: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与大国关系的演变

2019高考专项练习: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与大国关系的演变
2019高考专项练习: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与大国关系的演变

2019高考专项练习: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与大国关系的演

(限时45分钟,总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

1.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大陆国际格局的主要特点是( )

A.俄国成为欧洲大陆政治经济的主宰

B.反法同盟最终战胜拿破仑统一欧洲

C.封建势力与资本主义势力的斗争激烈

D.英国霸主地位逐渐被法国所取代

解析: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沉重打击了法国及欧洲的封建势力,也遭到欧洲封建君主国的联合抵制,欧洲封建君主国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

答案:C

2.王绳祖在《国际关系史》中说:“由于把反对拿破仑三世的战争蜕化成了一场掠夺法国民族的战争,德国无可挽回地使法国成为尖锐的对立面,而且,法国还将是德国任何敌对力量的潜在盟友。”以下不.能表达上述观点的是( )

A.普奥联军和反法同盟干涉法国大革命

B.德国割占阿尔萨斯和洛林,获赔50亿法郎

C.法德矛盾成为一战前的三对主要矛盾之一

D.在巴黎和会上,法国坚决主张制裁德国,以防其东山再起

解析:学生解题时,首先要明确这场战争是什么,由“拿破仑三世”可知这场战争应该是普法战争。“蜕化成了一场掠夺法国民族的战争”从B项中可以表达;而“德国无可挽回地使法国成为尖锐的对立面”可以从C、D两项中得到表达。而A项中事件不能表达,因为发生在普法战争之前。

答案:A

3.(精选考题·四川高考)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 )

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

B.欧洲中心地位丧失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资本主义制度崩溃

解析:此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即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正在丧失。一战后欧洲各国遭到削弱,美国和日本实力增强。A与题意无关,C、D不符合史实。

答案:B

4.巴黎和会上,英国既与法国联合抵制美国称霸世界,又与美国联合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英国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利用法美矛盾,压制法国

B.维护欧洲安全,防止美国介入欧洲事务

C.维护其传统的“势力均衡”政策

D.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并主宰欧洲

解析:外交政策推行的根本目的是为本国国家利益服务。A是英国对外目的的表现之一,不是根本目的,排除A。B项是英国对外目的的表现之一,也不是根本目的,排除B。C项迷惑性强,但C项是现象,是根本目的的表现。D项符合英国当时的国家利益,应选D。

答案:D

5.列宁曾经指出:“靠凡尔赛体系所维系的国际关系是建立在火山上的。”《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元帅福熙却说:“这不是和平,只是二十年的休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瓦解的标志性事件应该是( )

A.1933年德国退出国际联盟

B.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C.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

D.日本突袭珍珠港

解析:学生在解这道题时,容易错选B或C。B项为凡尔赛体系最终瓦解的标志。C项是华盛顿体系开始遭到日本破坏的标志。D项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瓦解的标志。

答案:D

6.莫斯科当地时间精选考题年5月9号上午十点,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盛大阅兵式在莫斯科红场隆重登场。尽管不是“逢十”大庆,但这一次阅兵的规模与气势在俄罗斯历史上几乎是空前的。回忆二战后苏联的历史,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苏军总兵力与美国接近

B.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

C.苏军驻扎在欧亚多个地区

D.苏美共同主导了联合国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苏联是二战中抗击德军的主要力量。战后初期,苏军总兵力接近美国,还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苏军驻扎在欧亚许多地区。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二战后的联合国被美国控制,而不是苏美共同主导。

答案:D

7.(精选考题·四川高考)二战时,罗斯福表示:“我不想让美国在战后承担重建法国、意大利和巴尔干各国的重担。……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他的意思是( )

A.美国将放弃在欧洲的利益

B.法意等国应自主完成重建

C.欧洲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平

D.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

解析:此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对材料“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进行分析可知,他认为国家利益与责任相联系。

答案:D

8.(精选考题·全国卷Ⅰ)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战事的发生地。这一事件( )

A.改变了大战爆发后美国的“中立”政策

B.标志着盟国在太平洋战场战略转折完成

C.证明制空权已转移到反法西斯盟国一边

D.导致了反法西斯力量实现更大规模联合

解析:此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表达了精选考题年《考试大纲》中要求夷,那里有美国太平洋舰队的珍珠港基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参战,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A项美国“中立”政策的改变是在珍珠港事件之前;B项盟国在太平洋战场战略转折完成和C项制空权的转移都是在1942年的中途岛海战以后。

答案:D

9.以下素材中,不.能直接用于探究“冷战局面形成”这一课题的是()

A.丘吉尔“铁幕”演说录音

B.“马歇尔计划”援助状况报告

C.“华约”成员国分布示意图

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文本

解析:“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文本反映的是多极化趋势出现。A项是冷战在政治上表现;B项是冷战在经济上表现;C项是冷战在军事上表现。

答案:D

10.(精选考题·贵阳模拟)赫鲁晓夫曾坦率地告诉美国记者:“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这说明()

①苏联想与美国合作,共同主宰世界②赫鲁晓夫放弃竞争,争取美国的支持③雅尔塔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④苏美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此题为四选三的多项选择题,只需要排除一个选择肢即可。分析可知,②中的“赫鲁晓夫放弃竞争”与史实不符。赫鲁晓夫改变了原来斯大林的对外政策,积极与美国竞争,应排除②,应选A。

答案:A

11.下面是某漫画家绘制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格局演化趋势”漫画。出现这些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A.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B.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加强

C.欧、日、中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D.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解析: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国际关系格局由两极到多极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的作用大小与此转变没有关系。答案为B。

答案:B

12.有人说:“单边世界容易产生霸权,两极世界容易形成对峙,只有三极或者多极世界才是稳定的格局。”以下表述能支撑以上观点的有()

①18世纪英国打败法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②二战以后逐步形成美苏两分天下的格局

③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说明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④苏联解体后形成多个力量中心使世界相对稳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世界格局的特点分析,③表述不正确。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

13.美日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1: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地管制或划分区占领。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去行动。

——《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材料2:在和约和本条约生效之日,由日本授予、并由美利坚合众国接受在日本国内及周围驻扎美国陆、海、空军的权利。……未经美利坚合众国事先同意,日本不得将任何基地给予任何第三国,亦不得将基地上或与基地有关之任何权利、权力或权限,或陆、海、空军驻防、演习,或边境之权利给予任何第三国。

——《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1年) 材料3: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的多。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1960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

1980年时就达到了42.2亿美元。

——《20世纪世界史》材料4:中曹根内阁(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

——《日本史》材料5:我们在亚太地区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将植根于美日之间历久弥新的同盟关系。从我就职之初开始,我就努力加强紧密联系我们两国的纽带。……50年前的这一天,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与日本首相并肩而立,他说,我们两国正在建立基于“平等和相互理解”的“牢不可破的伙伴关系”。在此后半个世纪中,这一同盟作为两国安全与繁荣的基础持续至今……在我们的同盟不断发展并适应未来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不遗余力地维护艾森豪威尔总统很久以前阐明的那种精神,即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

——奥巴马东京演讲(2017年11月) 请回答:

(1)据材料1、2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结束到50年代初期美日关系的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2)据材料3、4,概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3)据材料5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仍不遗余力地与日本发展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的原因。(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美国对日本关系发展的轨迹并谈谈你的认识。(4分)

解析:此题考查二战以来美日关系的变化。分析时注意两国综合国力的变化和国家利益对两国关系的影响。

答案:(1)特征:美国控制(独占、独霸)日本(或日本依附予美国)。

原因:日本战败;美国遏制苏联、中国;争夺地区和世界霸权的需要,冷战。

(2)变化:美日在经济领域展开激烈竞争;日本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原因: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美国实力相对削弱。

(3)原因:经济上,日本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经济存在着相互依赖性。

政治上,美国在处理许多重大国际问题等方面,依然需要日本的支持与帮助。

(4)轨迹:控制——竞争——伙伴。

认识:双方关系发展中妥协与斗争并存;综合国力、国家利益是影响关系变化的主要要素。

14.近代以来,欧洲经历了从国际关系格局中心到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再到重新崛起为国际格局中举足轻重的力量的变化过程。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1:有关欧洲形势的历史漫画:

材料2:欧洲的宣传画:

(1)材料1反映了哪一时期欧洲的什么历史现象?从图片可知法德处于欧洲大陆矛盾的中心,简述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法德两国的百年恩仇。(6分)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合作共赢”逐渐成为欧洲国家的共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欧洲国家不断加强合作的三个标志性事件和合作不断深化的表达。(8分)

(3)欧洲国家从对抗到合作的历史对亚洲国家有何启示?(4分)

解析:此题考查欧洲的历史及其对亚洲国家的启示,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第(1)题首先从图片中的有效信息提炼出一战前欧洲列强相互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历史结论,然后围绕普法战争、两次世界大战来分析法德两国的百年恩仇。第(2)题可调动教材中关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和发展趋势的知识来回答。第(3)题的启示可从“要合作”“怎样合作”等角度思考。

答案:(1)历史现象: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围绕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斗争。百年恩仇:19世纪中期,法国阻挠德国统一导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被迫割地赔款;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战败,法国力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德国被迫签订《凡尔赛和约》;1940年德国进攻法国,法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参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

(2)标志性事件:1951年建立欧洲煤钢联营,1967年成立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不断深化的表达:从单一经济领域的合作发展为全方位经济合作;加强外交和政治方面的合作,从经济一体化向经济政治一体化发展。

(3)加强合作有利于亚洲经济发展和地区的稳定;加强经济合作,增强互信,逐步扩大政治合作。(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1.在人类文明史上,曾经发生过无数次战争,但是直到20世纪初才演变为世界大战,这从根本上说明()

A.英德争夺世界霸权

B.英国掌握了世界殖民霸权

C.整体世界已经形成

D.新科技使战争规模扩大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世界大战的爆发正是这一情况在政治领域的反映。A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之一;18世纪中后期英国就已经掌握了世界殖民霸权,B错误;D不能反映问题的根本。

答案:C

2.(精选考题·南宁模拟)《凡尔赛和约》的军事条款规定:禁止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但可以拥有10万官兵的陆军。这一规定主要反映了()

A.法国的愿望

B.德国的要求

C.英国的愿望

D.日本的心理

解析:题干材料表达了英国一战后在对德问题上非常矛盾的政策:既希望继续保持海上绝对优势,维护庞大的殖民帝国,竭力主张削弱德国;但为了防止法国势力过分膨胀,又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允许德国拥有10万官兵的陆军即为表达。

答案:C

3.(精选考题·广东高考)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解析:此题考查二战后的国际格局,意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A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B、C不符合史实。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表达了冷战时期美苏经济文化的交流,但这种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答案:D

4.(精选考题·全国卷Ⅱ)右图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漫

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

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

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

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解析:此题考查美苏争霸第一阶段的相关情况,意在考查学生对图片材料的分析说明能力。A项不符合史实,因为美国当时在经济上仍居绝对优势;C项不符合史实,因为美国也拥有核武器使用的主动权;D项也不符合史实,美国只是拥有对苏联的战略优势。

答案:B

5.“冷战”结束后,天下并不太平。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1:2001年6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俄罗斯总统普京、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卡耶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诺夫和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在上海共同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这是六国在深化安全合作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为维护本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联合打击“三股势力”奠定了法律基础。

公约对“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概念均作了明确的法律界定。六国承诺将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那么,遵循此前“上海五国”历次元首会晤签署的声明和《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的精神,为打击威胁各国领土完整和安全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而进行有效的合作。公约还规定了有关合作的具体方式和程序。公约的签署有利于维护各国政局稳定、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将为各方开展广泛的经济合作创造良好的地区环境,对推动亚太地区和平与安全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2:针对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一事,有人画了以下两幅漫画: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签署的背景。该公约就打击“三股势力”提出了怎样的斗争策略?根据材料1归纳该公约签署的重要意义。

(2)材料2中的两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请简要分析出现这两种历史现象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应坚持怎样的原那么?

解析:此题围绕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因素设置问题情境,与社会热点问题密切联系。第(1)题要联系当前世界形势的特点,仔细审读材料,归纳出答案。第(2)题从漫画信息“伊问题”、“美”、“俄”、“法”、“德”、“UN”归纳出历史现象;调用所学“世界政治的发展”的相关知识,从俄、法、德阻挠和美国强行发动对伊拉克战争两个层次分析原因。第(3)题根据和平外交政策等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背景:两极格局解体后,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成为威胁地区和平与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之一;“三股势力”合流并得到外部力量的支持。策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间进行有效的合作。意义:为联合打击“三股势力”奠定了法律基础;有利于维护各国社会稳定;促进成员国间的合作;维护地区和平与世界和平。

(2)漫画一:美国2003年攻打伊拉克遭到俄、德、法三国的反对;漫画二:美国无视联合国的存在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原因:俄、德、法等国家综合实力增强,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美国攻打伊拉克违背了联合国的宗旨;美国仍是世界上实力最强的国家,实行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政策。(言之有理即可)

(3)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国家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答出两点即可)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27物质结构与性质练习(含答案)

专题27 物质结构与性质 1.A、B、C、D、E代表5种元素。请填空: (1)A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其元素名称为________。 (2)B元素的负一价离子和C元素的正一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氩相同,B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C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 (3)D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3d能级为半充满,D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E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氮(2)Cl K (3)Fe 1s22s22p63s23p63d64s2 (4)Cu 1s22s22p63s23p63d104s1 2.C、N、O、Al、Si、Cu是常见的六种元素。 ①Si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 ②N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Cu的基态原子最外层有________个电子。 ③用“>”或“<”填空: (2)O、Na、P、Cl四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其中P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核外电子总数与其周期数相同,b的价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有3个,c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d与c同族;e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但次外层有18个电子。b、c、d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e的价层电子轨道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①N、Al、Si、Zn四种元素中,有一种元素的电离能数据如下: 则该元素是 ②基态锗(Ge)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Ge的最高价氯化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_。 ③Ge元素可能的性质或应用有________。

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3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doc

2017年中考专题复习专题3: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国际关系的主要表现方式有战争、和平。和平时期主要进行国际会议、经济合作。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有:世界近现代以来的三次世界格局的变动、两次世界大战、重要的国际组织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世界范围内了解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重点详解】 国际格局的演变 仁第一世界大战后建立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世界作岀安排,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建立:1919年1月召开巴黎和会,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一系列条约。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实质:它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作用:因为它只是暂时调整和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所以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 冷战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具体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苏美争霸:从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后,美苏展开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影响:消极影响一一美苏争霞,世界局势长期不安宁。积极作用一一两大集团,力量均衡, 防止新的大战的爆发。 3、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趋势: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

专题七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专题七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要点整合 一、世界近现代史上,主要矛盾的演变 1.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英法矛盾。法国大革命时期,一年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攻法国,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亡,法国丧失欧洲霸主地位,之后俄国在欧洲称霸,英俄矛盾尖锐。2.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19世纪末,德国迅速强大,德国成为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一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和以英国为核心的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3.一战后:美日矛盾。一战后《九国公约》,确立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4.30年代至二战结束: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目的。在30年底大危机的影响下,德日等法西斯国家走上法西斯道路,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随着法西斯在亚非欧的侵略扩张,各国人民英勇地进行了反法西斯的斗争。 5.二战后:美苏矛盾。二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美苏冷战,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 6.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苏联解体后,世界呈现多极化的趋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目的即南北矛盾日益尖锐。 认识:世界主义矛盾的变化时由大国间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决定的。 二、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1.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 (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2)形象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3)主要内容:《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4)维护工具:国际联盟。(5)评价: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目的,确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但它没有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国家直接的目的,不可能长久持续下去。 2.二战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初) (1)形成背景:①西欧各国遭战争破坏;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③苏联等社会主要国家不断强大,苏联成为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2)形成标志:雅尔塔会议的召开,(注: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北约和华约两个军事集团的形成。结束的标志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3)主要内容:①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②重新确立战欧亚

2019届高三化学复习计划

2019 届高三化学复习计划 务川民族中学高中化学纪国君 一、化学学科分析 1、知识特点:化学虽是一门理科,但是基础知识繁杂。虽然大多数有规律可循,但要求学生记忆的特别多。有些化学反应原理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来掌握。学生学起来难度不高,但真正要掌握并熟练运用知识并不容易,一般学生要得高分也必须下大工夫来记忆化学基础知识,不一定要背诵,但一定要多翻课本。 2、高考化学试题特点:题量少,容量大,题干长,尤其是后边的四道非选择大题,学生阅读起来很吃力,更有一部分学生连题目意思都读不懂。 二、复习达到目标 使年级90%的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初步构建整个高中化学的基础网络,基本养成学生正确审题、答题的良好习惯,在2019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三、复习进度 1、第一轮系统复习阶段: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底。 第一轮复习是高考复习的关键,是基础复习阶段,这个阶段通常是逐章节复习,利用这段时间在高考范围内把每个知识点逐个过关,毫不遗漏。切忌急躁,需要结合教材循序渐进、查漏补缺、巩固基础,

只有知识扎实了,构建成网络了,知识也就系统了,才有利于综合提高。单学科训练、适当学科单元内综合,单学科归纳总结,是主要的复习形式;基本按照课本的知识序列,分单元进行全面复习;重点是锤炼知识,夯实基础,循环提高;着重抓纲务本,建立以章为单元的知识体系,解决知识的覆盖面,在广度上不留死角,在深度上不留疑问,过好“双基”关。单元过关是搞好一轮复习的关键。 第一轮复习计划 时间教学内容 第一周、第二周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1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 第2讲物质的量浓度 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第六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离子的检验、鉴别及推断 第3讲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应用 第4讲专题总结 第七周、第八周、第九周 第三章常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2019高考专项练习: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与大国关系的演变

2019高考专项练习: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与大国关系的演 变 (限时45分钟,总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 1.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大陆国际格局的主要特点是( ) A.俄国成为欧洲大陆政治经济的主宰 B.反法同盟最终战胜拿破仑统一欧洲 C.封建势力与资本主义势力的斗争激烈 D.英国霸主地位逐渐被法国所取代 解析: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沉重打击了法国及欧洲的封建势力,也遭到欧洲封建君主国的联合抵制,欧洲封建君主国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 答案:C 2.王绳祖在《国际关系史》中说:“由于把反对拿破仑三世的战争蜕化成了一场掠夺法国民族的战争,德国无可挽回地使法国成为尖锐的对立面,而且,法国还将是德国任何敌对力量的潜在盟友。”以下不.能表达上述观点的是( ) A.普奥联军和反法同盟干涉法国大革命 B.德国割占阿尔萨斯和洛林,获赔50亿法郎 C.法德矛盾成为一战前的三对主要矛盾之一 D.在巴黎和会上,法国坚决主张制裁德国,以防其东山再起 解析:学生解题时,首先要明确这场战争是什么,由“拿破仑三世”可知这场战争应该是普法战争。“蜕化成了一场掠夺法国民族的战争”从B项中可以表达;而“德国无可挽回地使法国成为尖锐的对立面”可以从C、D两项中得到表达。而A项中事件不能表达,因为发生在普法战争之前。 答案:A 3.(精选考题·四川高考)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 ) 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 B.欧洲中心地位丧失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资本主义制度崩溃 解析:此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即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正在丧失。一战后欧洲各国遭到削弱,美国和日本实力增强。A与题意无关,C、D不符合史实。 答案:B 4.巴黎和会上,英国既与法国联合抵制美国称霸世界,又与美国联合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英国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利用法美矛盾,压制法国 B.维护欧洲安全,防止美国介入欧洲事务 C.维护其传统的“势力均衡”政策 D.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并主宰欧洲 解析:外交政策推行的根本目的是为本国国家利益服务。A是英国对外目的的表现之一,不是根本目的,排除A。B项是英国对外目的的表现之一,也不是根本目的,排除B。C项迷惑性强,但C项是现象,是根本目的的表现。D项符合英国当时的国家利益,应选D。 答案:D 5.列宁曾经指出:“靠凡尔赛体系所维系的国际关系是建立在火山上的。”《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元帅福熙却说:“这不是和平,只是二十年的休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瓦解的标志性事件应该是( ) A.1933年德国退出国际联盟 B.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1 世界近现代国际格局的演变

复习提纲一世界近现代国际格局的演变 【知识整合】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背景:一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战胜的协约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2、组成:(1)凡尔赛体系:由《凡尔赛和约》和对奥、保、匈、土的和约构成,它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2)华盛顿体系:《九国公约》等,它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维系工具:国际联盟(英法操控) 4、性质:这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分割世界的体系。 5、评价:这一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国家的世界秩序,但是因为它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1、发展过程:(1)二战后期,以美英苏为主,召开了雅尔塔会议,安排了战后国际新秩序。(2)二战结束后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3)苏联赫鲁晓夫上台后,积极与美国争霸,组建华约,两极格局形成。(4)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终结。 2、维系工具:联合国 3、重要事件:(1)雅尔塔会议(2)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成立)(3)日本崛起、欧洲走向联合(4)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苏军入侵阿富汗 4、实质:美国、苏联争夺世界霸权,打上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5、影响:(1)美苏争霸,世界局势长期动荡;(2)两大集团力量均衡防止了新的大战爆发;(3)苏联经济负担加重,逐渐走向衰亡;(4)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负债国。 三、“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一超多强”和世界多极化趋势 1、背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终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局势总体上由紧张走向缓和。 2、表现:“一超多强”。 3、主流:和平与发展 4、趋势: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新格局尚未形成。 5、主要事件:(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科索沃战争 6、影响:(1)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纠纷时有发生,美国霸权主义利用这些矛盾,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2)世界多极化将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 【知识清单】 1、巴黎和会 年,巴黎和会召开,会议被、、三国操纵,会议上签订了《》,极大地削弱了德国力量,条约中的一条规定 充分体现了这次会议的性质是。这次会议形成了,会议的作用是。

2019年高考作文素材6篇

2019年高考作文素材6篇 【导语】高分作文肯定不是临场训练出来的,而是平时修炼出来的,它需要你平时多阅读,多观察,多积累,提升我们的境界,锤炼我们的思想。 文章目录 1.以奉献书写不凡的人生 2.十年,又一新开端 3.“”的另一层含意 4.“狗患”的根源不在狗而在人 5.等待也是一种守护 6.“匠三代”李晓洋:“修复壁画是件挺美的事” 以奉献书写不凡的人生 近日,9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崔崑又拿出180万元,注入到他 和夫人朱慧楠教授在2013年设立的“勤奋励志助学金”中,帮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 该助学金自设立以来,崔崑院士夫妇已经捐资600万元。 谈及捐资助学的初衷,崔崑教授说,“就是要捐款回馈社会”。而崔崑夫妇生活上非常节俭,崔崑教授一件衬衣穿了30年,还住在学校的院士楼里,没买房子,没请保姆, 家具陈旧,电视甚至都不是液晶的。对受助学生,崔崑教授有一条要求——学习勤奋努力。 有人说,崔崑教授是“国之脊梁”。何谓?青年时立志报国,中年时践行不渝,耄耋之年依旧持续奉献、照亮人心,所谓鞠躬尽瘁、师者风范正是像崔崑教授这样。 这样的“国之脊梁”还有很多。一位身患癌症都不舍得用进口药的经济学家,没有把千万家产留给儿女,而是用来托举西部山区孩子们的未来,他就是清华大学的赵家和教授;一位把一生献给共和国跳伞事业的“军中传奇”,80多岁了,依旧蜗居农房、吃用从简,却将攒下来的1000万元都捐给了家乡,支持教育事业,她就是中国第一代女空降兵马旭。对于他们,人生之精彩不只是体现在奋斗的前半程,也闪耀在奉献的后半段。 有人或许会说,他们劳苦功高,一生奉献,完全可以让晚年更舒适惬意,而不得如此清苦。然而,正是因为他们有着超越常人的境界与格局,视烛照他人为更有价值、更有意

2019年高考理综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1)共20套含答案

2019年高考理综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1)共20套 第01套 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薪柴之灰”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可增强肥效。 B. 玻璃钢和压电陶瓷都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 侯德榜制碱法的原理是在饱和食盐水中先通二氧化碳后通氨气制得碳酸钠。 D.高铁酸钾(K2FeO4)在水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变化过程有:蛋白质的变性、胶体聚沉、盐类水解、氧化还原反应。 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8g H218O与D2O的混合物中含有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N A B.精炼铜,若阳极失去0.1N A个电子,则阴极增重3.2g C.取50 mL 14.0 mol·L-1浓硝酸与足量的铜片反应,生成气体分子的数目为0.35N A D.标准状况下,22.4L CCl4所含有的分子数目小于N A 9.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杜康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蒸馏法将高粱中的乙醇分离出来。 B.聚合物可由单体CH3CH=CH2和CH2=CH2加聚制得。 C. 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某烷烃,一氯代物有4种。 D.植物油氢化、塑料和橡胶的老化过程中均发生了加成反应 10.短周期元素X、Y、Z、W、R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单质是最轻的气体,且是一种清洁能源,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Z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R的电子数之和等于Y与Z的电子数之和,R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R>W>Y>X ,Y的简单离子半径比Z的简单离子半径大 B.X与Y形成的化合物的沸点比X与R形成的化合物的沸点高,元素X 与碳形成的原子比为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 C.Z、W、R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一定能发生反应 D.W、R形成的单核简单离子均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通过电解W的氯化物来制取W单质11.下列实验中根据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六)·世界近现代史上重要的国际组织

世界近现代史上重要的国际组织 一、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反法同盟 1793年春,英国纠合普、奥、意、西等国以法国处死国王路易十六为借口,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武装干涉法国革命。1798年,英国组织第二次反法同盟。拿破仑帝国时期,英、俄、奥等国又先后组织了第三次到第七次反法同盟,对法进行战争 反法同盟对法国的战争,前期主要是干涉法国革命,维护法国的封建统治秩序,后期的战争既有干涉法国革命维护欧洲封建统治秩序的一面,又有英、俄等欧洲国家与法国争夺欧洲霸权的一面二、20世纪第一个世界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他的“十四点原则”中最早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威尔逊的目的在于通过控制国际联盟来达到美国控制世界的目的。但是这一建议被怀有同样目的的英法所接受,在巴黎和会上决定建立国际联盟,并将其列入凡尔赛和约。 1920年初,国际联盟正式成立,总部设于瑞士的日内瓦。根据《国际联盟盟约》宣称的,国际联盟的宗旨在于“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但是国际联盟在其存在期间,实际上只是英法帝国主义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并没有真正的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同时也正是由于英法控制了国联,美国没有达到目的,所以,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也拒绝参加国联。二战爆发以后,国联名存实亡,1946年联合国成立以后,国际联盟宣告解散注意:在1920年-1946年国联存在期间的主要活动,反映出了国联并没有真正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具体表现在: 1、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请求国际联盟主持公道,国际联盟既不同意中国恢复东北原状的意见,也不承认日本维持伪满洲国、独霸东北的要求,而主张在“国际合作”的名义下,把中国东北变为帝国主义列强共同管理的殖民地。国联没有对日本的行为给予有力的制裁,,这就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华野心 2、在1935年意大利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后,国联迫于世界舆论的压力,虽然被迫承认意大利是侵略国,宣布对它实施经济制裁,但是却没有把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列入禁运范围,英国掌握下的苏伊士运河还照旧供意军使用 3、西班牙内战爆发后,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英法控制下的国联制定了不干涉政策,实际上纵容了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的侵略 以上事件说明,在世纪面临法西斯侵略和战争危险的时候,英法控制下的国际联盟并没有发挥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作用,而是作为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工具,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对二战的全面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20世纪30~40年代的法西斯同盟 1、形成原因:在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中,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与英、法、美等国德矛盾日益加剧,出于共同的利益需要,法西斯国家进一步勾结;同时由于时机尚不成熟,法西斯国家不愿意过早的刺激英法美等国,又都感到苏联和共产国际是它们进行侵略的巨大障碍,所以,“反共”成为法西斯国家结盟的最好招牌 2、形成:①1936年,德意秘密签订《德意议定书》,加强在侵略过程中的合作,形成了“柏林-罗马轴心”;②1936年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意大利也加入该协定,德意日三国轴心形成。从此,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持,肆意扩大侵略战争;③1940年秋,德国与日本、意大利正式结成军事侵略同盟 3、主要活动: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国际关系及世界格局的演变 新人教版

专题复习近现代史上世界格局的演变及我国外交 一.专题解读 国际关系的主要表现方式:战争、和平、和平时期主要进行国际会议、经济合作等。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有:世界近现代以来的三次世界格局的变动、重要的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及新旧中国的外交政策等。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和摩擦会更加激烈,但和平、合作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将是整个世界共同追求的目标。我们通过四方面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世界范围内了解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及我国的外交对策。 二.点击考点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两极格局的形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外交事业的发展;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三.思路导引 1.世界近现代以来的三次世界格局的变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2.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70年代外交事业的发展 四.知识梳理 1.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一世界大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世界作出安排,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2)建立:1919年1月召开巴黎和会,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署了一系列和约,与《凡尔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一系列条约。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它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3)作用:因为它只是暂时调整和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所以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4)矛盾: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的局面 (1)冷战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具体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他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 (3)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以杜鲁门主义为起点,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至此,美苏冷战局面最终形成。美苏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对峙。

2019高考化学专题练习-有关过量问题的计算(含解析)

2019高考化学专题练习-有关过量问题的计算(含解析)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溶液,只要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用任何化学试剂就可以鉴别的一组是() A. KOH和Al2(SO4)3 B. 稀H2SO4和NaHCO3 C. CaCl2和Na2CO3 D. Ba(OH)2和NaHSO4 2.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入等质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5:6,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分别是() A. 甲、乙中都是铝过量 B. 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 C. 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 D. 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 3.将CO2通入含溶质0.8g NaOH的溶液中,将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减压蒸发,得到1.37g固体,则通入CO2的质量是() A. 0.44g B. 0.66g C. 0.88g D. 都不是 4.今有浓度均为3mol?L﹣1的盐酸和硫酸各100mL,分别加入等质量的Fe粉,反应完毕后生成气体的质量之比为3:4,则加入盐酸中的铁粉的质量为() A. 5.6g B. 8.4g C. 11.2g D. 16.8g 5.今有120mL0.20mol/L Na2CO3的溶液和某浓度的200mL盐酸,不管将前者滴入后者,还是将后者滴入前者,都有气体产生,但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合理的是() A. 1.5 mol/L B. 2.0mol/L C. 0.18 mol/L D. 0.24mol/L 6.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入等质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5:6,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分别是() A. 甲、乙中都是铝过量 B. 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 C. 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 D. 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 7.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加点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完全消耗的是() A. 用50mL 12 mol?L﹣1的氯化氢水溶液与足量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 B. 将1g铝片投入20mL 18.4 mol?L﹣1的硫酸中 C. 向100mL 3 mol?L﹣1的硝酸中加入5.6g铁 D. 常温常压下,0.1mol氯气通入1L水中反应 8.在标准状况下,进行甲、乙、丙三组实验:三组各取60mL同浓度盐酸,加入同一种镁铝合金粉末,产生气体,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组和乙组的实验中,盐酸均是过量的 B. 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8mol/L C. 合金中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 丙组中铝的物质的量为0.009mol 9.100ml 1mol/L的AlCl3溶液与100ml3.5mol/L的NaOH溶液混合,得到沉淀为()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笔记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笔记 13404班 严泽川

第一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欧洲国际关系 学习提示: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掠夺活动推动了世界贸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也对欧洲各国的政治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进入 17 世纪,神圣罗马帝国走向衰落,各诸侯与皇帝之间,天主教派与新教派之间斗争激烈,并导致“三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近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端,欧洲进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时代。和约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德意志各诸侯国享有独立主权,以及瑞士、荷兰为独立国。缔约以后,各国普遍建立了常驻外交使节,进行专门的外事活动,正式国际关系逐步建立。和约破除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体制的世界主权论,明确了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和国家独立等国际关系中的基本原则,促进了近代民族主权国家的形成。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各交战国妥协的产物,勉强调和了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在欧洲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的国家体系,但也为以后欧洲列强发起新的战争埋下了隐患。在 17 世纪后半期和 18 世纪的欧洲战争中,宗教利益、王朝利益和道德原则不再是决定国家对外政策的主要依据,国家利益和理性原则逐渐指导着国家的主要行动。这一时期,欧洲列强用战争来解决矛盾,用和约和妥协来结束战争。战后的和约主要对所争夺的利益进行再分配,而不公正之处又引起新的战争。其中的一些条款丰富了近代国际法的内容。以国家主义为特征的近代专制国家体系逐步形成。 “三十年战争”前的五大强国法、奥、英、荷、瑞在战后地位各有升降。到法国大革命之前,欧洲国际体系的主要参与者基本上确定为英、法、俄、普、奥五国。在欧洲国际事务中,英国的主要角色是制衡者,其他四国是欧洲大陆的霸权争夺者。 学习要点: 1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性质、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 欧洲主要国家的力量消长与矛盾转化。 3 欧洲国际政治重心的转移。 4 重要战争、和约及其影响。 5以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分析该时期的欧洲国际形式。 第一节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 一、17 世纪初的欧洲各国 君主专制国家成为国家形态的主流。英国、丹麦、瑞典和德意志的部分诸侯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较快,且新教势力比较强大。西班牙、波兰、奥地利及其他德意志诸侯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缓慢的天主教国家。 1 英国 海外扩张,工商业较为繁荣,对外贸易扩展。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力。新教已确立国教地位。均势政策是介入欧陆事务的基本战略。17 世纪上半期无暇顾及欧陆事务,对“三十年战争”影响少。为维持欧洲均势及其在大陆的权益,在同欧陆国家交往时,保持独立姿态。 2 法国 受宗教改革影响大。南方新教贵族集团同北方天主教贵族集团的教派冲突与战争。亨利四世(1589-1610)宣布天主教为国教,颁布南特敕令,承认新教合法地位。加强国家统一,平定地方大领主的反叛。国内政局稳定,经济恢复,发展对外贸易。对外关系上,针对长期被哈布斯堡家族三面包围的状态,追求两个目的:削弱哈布斯堡家族的实力,并维持欧洲列强之间业已形成的有利于法国的均势。1610 年,亨利四世遇刺身亡。贵族分裂活动重起,宗教战争再度爆发。黎塞留沿袭亨利四世的外交政策,致力于打击哈布斯堡王朝。信奉“国家利益至上”

2019年最新高考作文5篇

2019年最新高考作文5篇 20xx年最新高考作文一:捕捉理性的灵光 求知的瞳孔放飞彩色的希望,那方黑色的沃土贮满流连,赫然印着感情用事与理性分析。是的,站在雨季边上,绵亘于高三的岁月,即将步入社会的熔炉,凭借直觉和感情亲疏去认知这个纷繁的世界,还是逻辑分析,理性判断,助长理性的羽翼?我愿意让生命喷薄,把羽翼淬火,去捕捉理性的灵光。 但是,我们幼稚的心能够排除感情的绞绊,爱的纠纷吗?于是我独自躺在那一方芦苇 地里去倾听先人的谆谆教诲孔夫子一袭长袍,沿路呼出理性至上;诸葛斩马谡,忍痛割爱,那是诺言,是军纪,是理性啊!海明威独守大海般的忧伤,梵高独具向日葵般的孤单,冉?阿让受折磨一生,最终顾全大局,为保全机密杀死情人。 我们澄清的眼睛里无法写满沧桑与事变,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为了后师之鉴,我们从古典,实录,现实中,可以有所感悟,寻求方向。从司汤达的《红与黑》,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我鲜活的心灵触及到了主人公在感情上和伦理上,理性的矛盾和揪心的苦恼。从中可以折射出现实生活的影子,贪污犯不是一上任就徇私枉法的,杀人放火者也许是执著于对某个亲人的不平或保护,同样的一句

话,儿子说出来就是聪明,邻居说就是布下暗室。人就是这么一种奇怪的动物,但是我们应该看准方向,学着成熟,试着长大,流年似水,不应该只将泪光镌刻;风雨如晦,总应该把羽翼淬火。 如果不是理性,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姜树椿会重新走上手术台?叶欣会成为又一个南丁格尔节的持灯护士?何大一会放弃艾滋病鸡尾酒疗法的研究,不远千里治非典?感情是枝叶,是润滑剂,感情的亲疏远近不会影响我们对事物正确的认识,理性永远是主干和主流,要不然,当代孔繁森郑培民怎么永远牢记不要闯红灯,伏明霞追求那骇世的弧线,张健告别年迈父母,横渡渤海海峡 宠辱皆忘,看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望庭前花开花落,向太阳挥一挥手,去捕捉理性的灵光! 20xx年最新高考作文二:打破常规,选择适合自己的 穿袜子,本来是一件普通简单的事。按常规来说,我们都是顺着穿。然而,男孩却反其道而行,他总爱反着穿袜子,面对父亲的责问,他的回答是: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回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了!。 显然,男孩勇于打破常规,反穿袜子,他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方式来穿袜子。因此,我想说:勇于打破常规,选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一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专题卷

[一本突破练] 单独成册 1.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加的前四周期元素,A元素的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B元素原子的价电子结构为n s n n p n;C元素基态原子s能级的电子总数比p能级的电子总数多1;D元素原子的M能层全满,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请回答: (1)A元素的单质为A2,不能形成A3或A4,这体现了共价键的________性;B 元素单质的一种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熔点>3 550 ℃,该单质的晶体类型属于________;基态D原子共有_______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2)A与C形成的最简单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方式是____________,该分子与 D2+、H2O以2∶1∶2的配比结合形成的配离子是________(填化学式),此配离子中的两种配体的不同之处为________(填标号)。 ①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②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的个数 ③中心原子的化学键类型 ④VSEPR模型 (3)1 mol BC-中含有的π键数目为________;写出与BC-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和离子各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 (4)D2+的硫酸盐晶体的熔点比D2+的硝酸盐晶体的熔点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5)D3C具有良好的电学和光学性能,其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 所示,D+和C3-的半径分别为a pm、b pm,D+和C3-都是紧 密接触的刚性小球,则C3-的配位数为________,晶体的密 度为________g·cm-3。 解析:根据B元素原子的价电子结构为n s n n p n,则n=2,即B为C(碳)元素;由A的原子序数小于6且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知A为H元素;由基态C原子s能级电子总数比p能级的电子总数多1,可知C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则C为N元素;根据D元素原子的M能层全满可知,D元素M能层排布18个电子,且最外层有1个电子,即D原子核外电子个数为29,则D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一)·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世界近代现代的国际关系,如果依据国际关系中主要矛盾以及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的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进行分期: 一、17世纪下半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第一时期 这一时期,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欧洲列强之间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开展了最激烈的角逐与斗争,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17世纪下半期至18世纪中期。 (1)特征:欧洲列强(英荷法)争夺殖民霸权。 (2)结果:英国先后打败荷兰和法国,掌握海上霸权(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 2、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 (1)特征:欧洲列强到世界各地强占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加强对殖民地人民掠夺;欧洲资产阶级要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道路;列强之间为争夺欧洲霸权进行斗争(18世纪末19世纪初反法同盟与法国的战争;19世纪中期英、法与俄为争夺巴尔干而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19世纪70年代的普法战争等) (2)结果: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激起了亚非拉人民的反抗(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海地独立运动;西属、葡属拉美的独立斗争;19世纪中期出现的亚非拉革命风暴);导致欧洲政治格局的变化(神圣同盟的建立;维也纳体系的确立);法、俄势力削弱,德国势力开始崛起。 3、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1)特征: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世界被帝国主义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加剧。 (2)结果: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瓜分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同时也激起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亚洲的觉醒;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在这一时期,英国是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强大,一度成为“世界工场”,所以始终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成为列强争霸的主要对手。 二、从“一战”后至“二战”期间为第二时期 此时,美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与之相反,欧洲主要国家却因战争而遭受不同程度的削弱。同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维埃俄国的诞生,从根本上动摇了旧的国际秩序。在这一历史变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开始从欧洲向它的两侧美国和俄国转移。这一时期的国际关系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局面。 1、“一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中的矛盾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①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对新生的苏俄进行经济封锁和武装干涉;②帝国主义干涉匈牙利革命。 (2)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表现:中国的五四运动;朝鲜的“三一”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的凯末尔资产阶级革命;埃及“华夫脱”运动。 结果:冲击了西方的殖民体系,一些国家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殖民国家被迫改变统治策略(如英国被迫承认其自治领的内政外交独立自主,国联实行“委任统治”等)。 (3)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表现: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如英美矛盾)。

2019年高考化学复习专题27物质结构与性质练习

专题27物质结构与性质 1.A、B、C、D、E代表5种元素。请填空: (1)A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其元素名称为________。 (2)B元素的负一价离子和C元素的正一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氩相同,B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C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 (3)D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3d能级为半充满,D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E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氮(2)Cl K(3)Fe1s22s22p63s23p63d64s2 (4)Cu1s22s22p63s23p63d104s1 2.C、N、O、Al、Si、Cu是常见的六种元素。 ①Si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 ②N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Cu的基态原子最外层有________个电子。 ③用“>”或“<”填空: 原子半径 Al____Si 电负性 N____O 熔点 金刚石____晶体硅 沸点 CH 4 ____SiH 4 (2)O、Na、P、Cl四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其中P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核外电子总数与其周期数相同,b的价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有3个,c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d与c同族;e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但次外层有18个电子。b、c、d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e的价层电子轨道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①N、Al、Si、Zn四种元素中,有一种元素的电离能数据如下: 电离能 I n /(kJ·mol-1) I 1 578 I 2 1817 I 3 2745 I 4 11578 …… …… 则该元素是________(填写元素符号)。 ②基态锗(Ge)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Ge的最高价氯化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_。 ③Ge元素可能的性质或应用有________。

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及走向

近现代国际关系的 演变及走向 课程小论文 《论中朝关系的历史、现实和未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论中朝关系的历史、现实和未来 中朝关系如何,许多年来讳莫如深。中朝之间的关系,的确系鲜血和汗水铸就,继60年前中国志愿军为保卫朝鲜流下无尽鲜血后,几十年来朝鲜一直不断获得中国的巨额援助。今日,中国不但几乎从不参与国际社会对朝鲜的制裁,而且提供了几乎维持朝鲜国民生存的绝大部分商品。中国对朝鲜,被外间以“血盟”称之。不过,中朝之间的“血盟”,更似单方面的“血盟”,朝鲜对中国人一厢情愿的“友谊”并不买账。60年来,中朝之间龃龉、冲突不断,朝鲜不但刻意与中国拉开距离,在涉中国国家利益的关键时刻,朝鲜经常站在中国的对立面。在抗美援朝60周年的今天,或许需要国人直面与朝鲜的真实关系,重新思考与朝鲜的相处之道。 鲜血凝成的友谊 中朝的友好关系本来自古有之,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朝鲜半岛沦为日本殖民地,朝鲜民族不甘成为亡国奴,数百万计的朝鲜人移居中国东北地区和上海等地,东北和上海遂成为朝鲜人抗日活动的基地。后来,中国的内战开始,中共支持金日成为首的朝鲜劳动党,国民党支持大韩民国临时政府(1919年成立于上海)。二战后,朝鲜半岛分裂为朝鲜和韩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即与朝鲜建交。1950年6月25日,金日成挥军越过38度停战线,发动了旨在统一朝鲜的解放战争,朝鲜人民军十万大军迅速占领汉城。9月15日美军在韩国仁川登陆,

扭转了战局,朝鲜人民军被挤压到中朝边境地区,金日成政权岌岌可危。金日成向毛泽东紧急求援(信件现保存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迫使中共出动百万志愿军渡过鸭绿江,1950年10月25日,中国军队以志愿军的名义入朝作战,很快就将联合国军、韩军赶回三八线以南并一度攻克汉城。最终于1953年7月27日同联合国军在板门店签定停战协议,金日成政权得以死里逃生。朝鲜政府之举全然不顾中共建国之初百废待举,事先不通知一声便贸然兴兵。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950-1953年朝鲜战争期间,至少丧生70-90万人,其中包括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如果没有中国军队的入朝作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应该会在联合国军的打击下遭到灭亡的命运,朝鲜半岛将出现由汉城方面主导的统一。 鉴于此,金日成本人和中国三代领导人都有密切交往,从50年代到90年代初公开或秘密访问中国近40次,几乎每年一次。 被误解的“血盟关系” 然而,无论是中国在战争中付出的巨大牺牲还是此后对朝鲜的巨大援助,朝鲜官方从未予以应有的公正评价。在这样一件事中看得更为清楚:平壤对武装干涉者战争展览馆展示朝鲜战争战史,竟然完全没有提及中共派出百万志愿军入朝作战的事迹,朝鲜人民军的作战行动被解释成与中国志愿军的作战行动无关。 中国改革开放迄今,朝鲜一边接受中国的援助,一边将中国作为反面教材宣传。他不但在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时投下关键的反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