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朝盛世教学设计

唐朝盛世教学设计

唐朝盛世教学设计
唐朝盛世教学设计

唐朝盛世

【课前热身】

齐唱歌曲《春晓》。

【教学过程】

一、回味唐朝。

同学们唱得真好听!大家唱的就是唐朝诗人孟浩然写的《春晓》。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交流的主题就是“唐朝盛世”。齐读课题。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看看38页至42页,回忆一下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想一想,为什么把唐朝称为古代文明的“盛世”?交流,师随机点评:清明的政治,古代经济的盛世,对外交流的盛世,古代建筑的盛世……

二、走进唐朝。

同学们对唐朝的了解可真不少,唐朝蓬勃向上和开放进取的时代风貌,不仅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的政治发展,繁荣经济生活,而且也给文化、科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唐朝也是古代文化的盛世。课前,同学们分小组搜集资料,现在,就请各位小组长介绍一下,你们组是从哪个方面来了解唐朝文化的?(敦煌、科技、唐诗、书法、茶文化、绘画)

把你们课前搜集的资料拿出来吧,小组同学讨论一下,然后和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三、品味唐朝。

全班交流,学生介绍展示:

(一)敦煌

1.展示多幅(壁画、雕塑);

这是我搜集的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的图片。敦煌莫高窟规模宏大,现在保存完好的洞窟就有492个,绵延1600多米;雕塑,壁画十分精美,现存的彩塑有2499身,壁画有45000多平方米。最大的塑像高33米,最小的只有10厘米。1991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敦煌壁画丰富的内容和精湛的技艺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宫殿都无法媲美的。

2.师简介一幅;

这是我最喜欢的《反弹琵琶图》,图中的伎乐天神态悠闲雍容、落落大方,手持着琵琶翩翩起舞,天衣裙裾如游龙惊凤,摇曳生姿,首饰在飞动中叮当作响。突然,她一抬足一顿地,一个旋身使出了“反弹琵琶”的绝技——于是,整个天国为之惊羡不已,时间也仿佛不再流逝。人物造型是那样饱满,线条是那么流畅飞动,一气呵成,整个画面显得那么典雅妩媚,令人赏心悦目。反弹琵琶成了大唐文化一个永恒的符号。

3.张大千;

这是现代著名的国画大师张大千临摹的敦煌壁画,张大千在敦煌临摹两年多的时间,敦煌壁画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画风由此发生巨变,为他攀登艺术高峰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4.世界影响。

不仅在中国,日本、法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印度、韩国等先后成立了专门的敦煌学研究机构。“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敦煌文化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有不少中外艺术家来到郭煌,为这座艺术宝库所吸引,宁愿放弃城市中优越的生活条件,在这个偏僻的沙漠小镇上住下,临摹壁画,向古代的艺术家学习,过着艰苦的生活,一呆就是几年,甚至大半辈子。

5.师小结:这一小组的同学介绍得真好,敦煌的魅力让我们感受到了唐朝文化的辉煌灿烂。(板书)

(二)科技

1.筒车:

我从课本上知道唐朝人发明了一种新的灌溉工具筒车。这种筒车是用竹或木制成的一个大型立轮,不但节省人力,而且还能把低处的水引到山田,功效很大,是唐朝灌溉工具的一大进步。

2.其他科技成果。

这一小组的同学还了解了唐朝哪些科技成就?

生:

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就是在唐代时发明的。

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他还通过观察,发现了恒星位置移动的现象。这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1718年提出恒星自行的观点早了将近一千年。

唐朝名医孙思邈的《千金方》是不可多得的医书,收集了5300多个药方。被后世尊称为“药王”。

唐朝《金刚经》的印制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

唐朝时,中国的造纸、纺织等技术通过阿拉伯地区远传到西亚、欧洲。

3.生谈感受

听了这一小组同学的介绍,大家有什么感受?

师:是啊,唐朝的科技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板书)

(三)书法

1.由学习书法的同学介绍自己所学书体:

我爱好书法,学的是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所创的颜体。(展示)这是我平常临摹的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雍容大度,气势开张。

我学的是唐朝书法家柳公权的柳体,这是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体势劲媚,骨力道健。

2.介绍其他唐朝书法家。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唐朝书法家?生介绍,师相机补充。

欧阳询的书法严谨工整、平正峭劲,世称“欧体”;褚遂良的笔下则温雅玉润,美丽多方;张旭、怀素的草书潇洒磊落、惊世骇俗,人称“颠张狂素”。

师小结:这些书法大家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世书法的楷模。唐朝的书法家所开创的颜体、柳体、欧体等书体,至今仍被书法家们奉为“法帖”。颜筋柳骨、颠张狂素,代代流传。

唐朝书法传入日本、朝鲜等国,对这些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课件)日本在学习唐朝书法的基础上,形成了使用至今的片假文字。唐朝,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盛世。(板书)

(四)茶文化

1.茶文化的普及是从唐朝开始的,唐朝人陆羽写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陆羽也因此被誉为“茶圣”。

2.师:从唐朝起,中国的茶业和茶文化就开始影响全世界,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古老的中国传统茶文化传入世界各国,演变成英国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韩国茶文化、俄罗斯茶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

在英国,饮茶成为生活一部分,是英国人表现绅士风格的一种礼仪,也是英国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社会活动中必需的仪程。

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

韩国人认为茶文化是韩国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为全国茶日。

中国茶文化是各国茶文化的摇篮。

3.平常在家中,同学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喜欢泡茶吗?生谈。

师小结:源自唐朝的茶文化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板书)

(五)绘画

1.介绍名家名作

阎立本的《步辇图》,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画圣”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韩斡的《牧马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等,都是中国绘画史上的著名作品。

2.展示学生国画作品

唐朝绘画所开创的人物画、山水画以及许多绘画技巧,至今仍在我们的国画中得到继承和发展。咱们班的()同学就在学国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作品。(展示学生国画作品)

【很多小学生也在学习国画,今天,连老师带来了实验小学两位同学的国画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

你觉得这两幅画怎么样?生谈感受。

是啊,这样的美丽,追根溯源,来自唐朝。不仅是我们小学生,咱们仙游的著名画家李耕也曾取法于唐朝画圣吴道子,唐朝的绘画对他影响很大。

唐朝,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盛世。(板书)

(六)唐诗

1.小组长介绍:我们小组了解的是唐朝的诗歌,唐朝诗歌题材广泛,数量繁多,艺术精湛,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

2.师:是啊,唐代涌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我们同学还知道哪些唐朝诗人?(生举例: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王昌龄、李贺、崔颢、王之涣……)这么多诗人,可谓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盛世!

3.小组同学各背诵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

4.赛诗会:

看来,咱们班同学会背的古诗可真不少,今天,咱们就来举行一个小小的赛诗会。同学们看图片,说诗句,看看谁记的唐诗多。

5. 同学们会背这许多唐诗,真是唐文化的传人哪!你们喜欢唐诗吗?(喜欢)是啊,和谐的音韵,丰富的题材,多样的风格,唐诗,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闪亮的明珠!

四、感受唐朝:书法、琵琶表演。

1.今天,我请我们实验小学的两位同学也来到这里,给大家带来一首琵琶曲、一段颜体书法表演。李荔怡同学演奏的是源自唐朝的古曲《小霓裳曲》,华丽优雅;王许珂同学展示的正是源自唐朝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颜体书法。让我们用耳朵倾听,用双眼观赏,用心灵去感受唐朝的文化之美。

2.表演。

3.看了表演,你有什么感受?

4.师小结:唐朝的艺术美轮美奂,唐朝的文化博大精深,从他们身上,从我们同学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唐朝文化的辉煌灿烂,已经融入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为祖国的灿烂历史文化感到自豪。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交流资料,各抒己见,背古诗,看表演,感受了唐朝文化的辉煌灿烂。现在,就请同学用一句话说说今天这节课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回去后,请同学们继续搜集有关唐朝文化的资料,各小组将搜集的资料汇集成册,做成一本《唐朝小百科》的小册子。

. .

(完整版)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舒兰市中小学教师“两修三课”教案用纸(正页) 唐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了解李世民、武则天和 唐玄宗治国的基本史实,掌握“贞观之治”和“开兀盛世” 局面 形成的原因及对唐朝的贡献。 过程与 通过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 方法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具体表现。 教具课件 多媒体课件,卡片 学生出席 56人 教知识与 技能 学 标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谦虚使人进步的道理,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同重点及对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

任务三女皇帝武则天 历史地位或评价 采取措施 作用或影响 史学界对她的统治称为“政启开 元,治宏贞观'又称“贞观遗风” 从 贞观之治 到 开元盛世 计 预 预习“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相关史实 任务一唐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 开国皇帝 都城 唐朝的第二任皇帝

舒兰市中小学教师“两修三课”教案用纸(副页) 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一、导入 请同学们欣赏几组图片,他们穿着的服饰都是唐装, 在今 天,有很多外国人把中国人叫作唐人。我们到国外旅游, 如果想找到中国人聚居的地方,去哪合适呢?唐人街也称 中国城。无论服装或是建筑名称, 我们能看出来哪个朝代 对世界的影响最大呢?究竟是谁奠定唐朝繁盛的历史呢? 他又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探寻,学 习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二、新授 1.唐朝的建立 (1)建立时间 (2)开国皇帝 (3)都城 (4)唐朝的第二任皇帝 师:提到唐朝,首先回忆之前的朝代是隋朝,隋朝的第二任皇帝是隋炀帝,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的种种劣行引发隋末农民大起义,在江都被部下杀死, 618年灭亡。同年,唐朝建立,建立者是李学生回答:唐人街学生回答:唐朝

第0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编教案(含板书设计和反思)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基本史实,通过分析唐太宗、唐玄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老师讲解为主,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对学生正确的评价唐太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虢国夫人游春图》)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伟大的、开放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既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又有“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学生回答:唐朝)这样一个开放的、强盛的、伟大的时代是由谁开创的,它又是怎样发展和继续繁荣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去探究这一历史之谜。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建立的基本概况)教师 讲述:唐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618年, 李渊推翻隋朝,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 高祖。) 2.(多媒体出示问题:李世民登基的基本情况)教 师讲述:李世民的年号和庙号是什么?(626年, 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的庙号是 唐太宗。) 3.(多媒体出示问题: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读教 材,合作探究,在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多媒体出示图片:从唐太宗的名言,他是如何得 出这个结论的,由此总结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观原因) (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因此, 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

第3课 开元盛世

第3课“开元盛世” 课程标准: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2.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3.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材料解析练习运用史料、古诗、考古资料等历史信息来验证史实,培养收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利用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3.合作探讨促使唐朝经济繁荣的因素,加深对“开元盛世”的理解与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盛唐经济的繁荣与进步,从而加深对我国古代人民聪明才智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这一时期精美的丝织品和陶瓷工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初步认识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形成唯物史观。 二.教材分析 唐玄宗前期,任用贤才,励精图治,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开元之治”。政治上的稳定为盛世经济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盛世经济的繁荣,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的成就。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教学重点: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 教学难点:曲辕犁、筒车等农业工具的结构和原理和先进性; 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唐诗的学习以及接触一些以唐朝的历史剧,对唐朝历史稍有了解并有较浓的学习兴趣。但现在的中小学生几乎不参加农业生产,农业知识相当匮乏。尤其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很多传统的农业工具也已经不再使用,甚至不再存在,所以教学过程中必须借助图片来帮助学生对农业工具的重新认识。 四.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欣赏杜甫的名诗《忆昔》节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同学们,刚才所欣赏的诗中给我们描述了唐朝的一个盛世局面“开元盛世”,那么,“开元盛世”是怎样取得的?当时的社会又繁盛到何等景象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历史,一起感悟唐朝“开元盛世”的盛况。 【推进新课】

上海市浦东新区清流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1.3开元盛世教案新人教版

1.3 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 难点:曲辕犁、筒车等农业工具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 【教学方法】导学法、问题教学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展示筒车,长安城平面图的图片,指出筒车是当时最先进的耕具。唐朝农民创制的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可以随流水自行转动,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人无灌溉之劳,而田有常熟之利”。同时朗诵白居易描绘长安城的诗句“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点明唐都长安规划整齐,与当时欧洲的罗马和西亚的君士坦丁堡并称为中世纪世界三大名城。然后设问:你还知道唐朝出现了哪些领先世界的生产技术?你知道唐朝都城长安的城市布局和城市繁荣的盛况吗?由此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 1.什么是“开元之治”? 2.你能够说出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吗? 3.什么是“开元盛世”? 4.唐朝衰落的原因如何? 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 1.唐玄宗即位以后,“励精为治”:①任用贤才(姚崇);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2.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 (1)农业方面 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 ③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 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方面 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繁荣 ①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②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3.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优质课教学设计下载(河北省县级优课)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到的一定的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唐朝相关多媒体、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人物图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①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起始位置; ②科举制创立的标志。 二、导入新课 以一首唐诗即杜甫的《忆惜》:“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倶丰实。”开篇,引导学生回答此诗描绘了怎样的盛世景象?教师叙述:诗中描写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那么,这种盛世局面是怎样形成的,社会到底繁荣到何等景象?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三、讲授新课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随后平定了全国。 2.继唐高祖之后,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3.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人才,知人善任。 4.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 5.在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6.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7.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 (二)女皇帝武则天 1.唐太宗的儿子高宗多病,皇后武则天掌权,高宗死后,武则天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开元盛世》学案

第3课“开元盛世” 【学习目标】 1.了解开元年间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 2.识记唐玄宗时期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包括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 3.知道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 【学习重点】 盛世经济的繁荣 【学习难点】 开元时期农具的新发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开元之治 (1)出现“开元之治”的原因(措施): (2)带来的后果: 2.盛世经济的繁荣

3.唐朝的衰亡(唐玄宗后期) 原因: 转折: 瓦解: 灭亡: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杜甫《忆昔》 ⑴材料中指的哪个朝代哪位皇帝当政时期? ⑵根据材料分析此时国家繁荣的原因? ⑶但是后来国家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客观评价这位皇帝?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怎样重视人才的?他们的这些做法给当时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对我们今天的国家建设有何启示? 四、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五、巩固练习 1. 杜甫的诗句“忆昔与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是描述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 A.唐玄宗 B.唐太宗 C.隋文帝 D.武则天

2. 历史上把唐朝的全盛时期称为()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3.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4. 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 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文明初露曙光B.分裂奔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6. 某同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开元盛世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

第3课开元盛世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 因为盛世最重要的反映是经济方面的繁荣。古代经济繁荣的主要表现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上。唐朝开元年间农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农耕技术的发展、蔬菜新品种的传入、茶叶的种植以及农业工具的改进等方面。手工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丝织业和陶瓷业技术的提高方面。商业的繁荣则主要通过对长安城的介绍来体现。盛世经济的繁荣的表现如下: (1)农业:修建了40多处大型水利工程;农耕技术大发展,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大量栽培早稻,一年两熟耕作制度已经出现;蔬菜有许多新品种,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那时人们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了,积极抗旱,治理蝗灾。 (2)手工业:丝织品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高超。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的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造型美观,是世界艺术的珍品。

(3)商业:唐朝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长安城里人口上百万,云集着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人士,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城市。 (4)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 曲辕犁:晚唐时陆龟蒙的《耒经》,记载曲辕犁由11个部件构成,重大改进有三处:①长直辕改成了短曲辕。旧式犁长一般为今9尺左右,前及牛肩;曲辕犁长合今6尺左右,只及牛后。犁架变小重量减轻,便于回转,操纵灵活,节省畜力。由旧式犁的二牛抬杠变为一牛牵引。而且,由于占地面积小,这种犁特别适合在南方水田耕作,所以在江东地区得到推广。②加装了犁评。由于犁评厚度逐级下降,推进犁评,使犁箭向下,犁入地深;拉退犁评,使犁箭向上,犁入地浅,可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③改进了犁壁。唐时犁壁呈圆形,因此又称犁镜。可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以减少前进阻力,而且能翻覆土块,以断绝草根的生长。这种犁出现后逐渐推广,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耕具。耕犁至此已基本定型,这是唐代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 筒车:各种水车广泛用于农田灌溉,是唐朝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一种利用水力转动的筒车。筒车用竹或木制成一个大型立轮,由一个横轴架起,可以自由转动。轮的周围斜装上许多小竹筒或小木筒。把这个转轮安置在溪流上,使它下面一部分浸入水中,受水流之冲击,自行旋转不已。轮周斜挂的小筒,当没入水中时满盛溪水,随轮旋转上升,由于筒口上斜,筒内水不流洒。当立轮旋转180°时,小筒已平躺在立轮的最高处,进而筒口呈下倾位置,盛水即由高处泄入淌水槽,流入岸上农田。这对解决岸高水低、水流湍急地区的灌溉有着重大意义。这种自转不息、终夜有声的筒车,确实是人无灌溉之劳而田有常熟之利。 三、学法指导: 1.把握重点、理清线索。本课以“开元盛世”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叙述:首先介绍的是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开元之治”。其次,主要介绍了盛世经济的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的成就。 2.列表掌握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

七年级历史教案《开元盛世》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教案《开元盛世》说课稿 说课内容:《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一单元第3课开元盛世 1、教材地位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3课的教学内容。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唐玄宗开元年间的空前繁盛更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在隋唐史乃至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为使学生对“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和盛世全貌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在隋唐史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调整:《开元盛世》一课主要内容包括“开元之治”,盛世经济的繁荣,上承“贞观之治”,下启盛唐民族、对外交往和科技文化。 2、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的新发展、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2、能力与方法:通过课前让学生分组搜集资料,进行信息加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能力;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图片、史料展示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对比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这一时期精美的丝织品和陶瓷工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本课重点及处理:“盛世经济的繁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盛世最重要的反映在经济繁荣方面,盛唐经济的发展主要反映在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上。利用课本导读框中杜甫诗《忆惜》,让学生朗读后,依据内容分析开元盛世的社会情景,利用课本内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归纳盛唐经济繁荣的具体表现,并利用图片资料直观感受。 4.本课难点及突破:对曲辕犁、筒车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的理解: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而且,现在的学生对于农具的了解又极少,因此农业工具的改进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根据学生对直观形象事物容易接受的特点,我分别展示出:曲辕犁和直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题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主要策略及 “开元盛世”。 能力目标 结合史实评价唐太宗,利用表格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具体 措施,比较治国方略的相似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和历史人物活动的丰富性。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 “贞观之治”。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书、合作研讨、图表法等教学过程

备注复习先提问,导入新课 隋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隋炀帝的暴政。在农民起义过程中,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那么,继隋 之后的朝代是哪一个?它是谁建立的?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就能够找到答案。PPT 展示课题。 自主学习,初感新知 PPT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完成导学案。 师生合作,探究新课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26年李世民继位,次年改年号“贞观”, 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展示图片“唐太宗”。 PPT展示两则材料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他把君主与百姓的关系比做舟和水的关系,体现了他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那么他 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呢?因为唐太宗经历过隋末农民战争,认识到农民反抗是由于赋 役繁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引起的,那么在他治理国家时他会怎么做呢? “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这段话是唐太宗在魏征死后说的,魏征是个敢于直言的人,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了 200多次,他说这句话既是提醒自己与当朝官员,也是为了警示后人,反映了他虚心 纳谏的治国策略。 唐太宗统治时期勤于政事,人才济济,除了魏征外,还有人称“房谋杜断”的房 玄龄和杜如晦。在他们的帮助下,唐太宗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呢?学生完成表格第一 列 唐太宗 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 用人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2.思想政治教育:①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进一步调整了统治政策,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社会生产的政治经济措施,出现了“贞观之治”局面。使学生认识,人民群众与阶级斗争在历史进程中的巨大推动作用。②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她对唐朝历史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承前启后方面。因此,她在历史上也是一位应该被肯定的皇帝。③唐玄宗前期,继承唐太宗和武则天的业绩,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3.能力培养:通过史实的学习,帮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培养学生运用个人在历史上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培养历史人物的功过。 教学重点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教材分析 1.讲述本课内容之前,先让学生回忆隋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和结果,然后指出:在隋朝统治土崩瓦解的形势下,唐朝建立起来。唐朝前期繁荣强盛,其间有许多政治大事和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 2.“贞观之治”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唐太宗之所以成为我国古代杰出政治家的业绩。唐太宗的主要政绩,教材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进行了阐述。这些措施构成了“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与隋末暴政形成鲜明对比。其内容有:政治方面: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沿用并加强三省六部制,确立新的宰相制度,要求三省官员各尽其责,真正起到互相检查的作用。还要说明唐太宗大力精简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和官员,提高了行政效率,节省了财政开支,有利于减轻劳动人民的负担。大兴学校,发展科举,扩大了唐朝统治的基础。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以上措施,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广大农民定居下来,以辛勤劳动迅速改变农村的凋残景象,使经济迅速恢复发展。于是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初步繁荣,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升平的治世局面形成了,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第3课开元盛世

第3课“开元盛世”导学案 【教师寄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政治上(开元之治):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他采取的措施有:①任用名相(如熟悉吏治、富有改革精神的);②整顿地方吏治;③崇尚节俭。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2、经济的繁荣: ⑴农业:①兴修水利工程;②农作物种植上: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蔬菜品种增多、饮茶之风盛行;③农具改进:唐朝时发明了新的生产工具和;④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 ⑵手工业: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②陶瓷业:代表作有越窑、邢窑和 最著名。 ⑶商业:①唐朝的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扬州和。②长安:不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的大都市。 3、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时期,历史上称为“”。 了解: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败,“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后在唐末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907年唐朝灭亡。 二、合作探究 1、制作并完成以下表格,学会归纳概括知识。 2、假如你是唐朝一位农民,请你向同学们描述你一天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当时你都使用什么

劳动工具?种什么? 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用什么? 三、巩固训练: 1、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是() 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奔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2、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3、以上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②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历史上把唐朝的全盛时期称为()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元 D、康乾盛世 5、杜甫的“稻米流脂粟米,公私仓廪俱丰实”的诗句反映了唐朝的() A、经济繁荣 B、政治清明 C、对外开放 D、文化昌盛 6、“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唐玄宗励精图治 B、唐玄宗崇尚节俭 C、有贤臣魏征为其处理政事 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7、关于唐朝人日常生活的叙述,错误的是 A、饮茶之风盛行全国 B、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C、在越窑可以买到最好的青瓷制品 D、长安城内的居民居住在坊里 9.我国是茶的故乡,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那么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10.唐代瓷器闻名于世界的工艺珍品是()A.唐三彩 B. 白瓷 C.青瓷D. 景德镇陶瓷11.如果你生活在唐代,下了选项中最能体现你所穿的丝织品技术高超这一特点的是() A. 唐朝的丝织品花色品种多样 B. 唐朝的丝织品颜色丰富多彩 C. 唐朝丝织品数量多 D. 身穿五件丝绸衣服,仍能清楚看见胸口的黑痣 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B唐都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城市 C安史之乱后唐朝日趋衰落 D唐太宗时,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13、下列哪项措施是唐玄宗所为

第三课开元盛世教案

第三课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盛世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 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 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科学习, 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 一个朝代,而且居于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 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 【教学过程】 (课前发学案,学生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由教师批阅) 1、开元盛世 (1) 措施: 唐玄宗任用、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图治”。他尤其重视,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方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察县令的政绩。还命人 表的决心。 (2)结果: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2、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方面:①共修建四十多处 。②农业技术也有很大发展,南方水稻广泛采用, 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③蔬菜有许多品种,大多是从引进的。 ④饮茶之风在盛行。 ⑤唐朝农民改进梨的构造,制成,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 (2)手工业方面:①的花色品种很多,技术高超。②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的发展,、和最为有名。 是世界工艺珍品。 (3)商业方面:唐朝商业繁荣,大都市有、、和。既是当时各民族的交往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城内分为和, 是居民住宅区。 (4)“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经济,仓库,人口 ,唐朝进入时期。 一、出示学习目标 “开元之治”的含义;开元年间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 二、出示引导材料 请学生欣赏歌曲《新贵妃醉酒》问: 歌词反映的是那个朝代的事?歌词中的两个历史人物是 谁?这位皇帝在位时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出示课题及《忆昔》,请大家解释一下这几 句诗是什么意思? 三、新课 (一)开元之治 1.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片总结唐玄宗开元之治出现的原因? 2.比较设疑:唐玄宗前期和唐太宗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学生讨论完成后,教师出示表格。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开元盛世》教案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开元盛世》教案。 篇一 1、了解唐玄宗用人和节俭的史实;盛世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繁荣概况。 2、理解“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的内在联系。 3、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唐太宗和唐玄宗在治国措施和结果上的共同之处。 重点难点:盛世经济的繁荣;农业工具的改进。 学法指导:“读、议、展、点、练”相结合。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熟读教材,自主完成下列各题,并把有关内容标注在课本上 (一)“开元之治” 1.改革措施(1)任用等人当宰相。(2)重视地方 (3)崇尚节俭,不用物品 2.改革成效: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1):大型水利工程共修建多处。 (2):技术有很大发展。 (3):有许多新品种。 (4):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5):创制新的生产工具和。

2.手工业(1)丝织品: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 (2)陶瓷业:越窑最为有名,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1)大都市有、和 (2)长安城内分为,分别是 (3)长安既是当时的大都市。 4.开元盛世(1)时间:统治前期。 (2)概况:充实,唐朝进入时期。 二、合作交流:根据下列问题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学生,适时点拨。 1、材料分析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请回答: (1)、这是唐朝那位诗人的诗句? (2)、“开元”是指哪位皇帝的年号?当时出现的繁荣景象在历称为什么? (3)、“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2、假如你是唐朝的一名导游,当你领一个旅游团到达长安时,你是怎样向游客介绍长安的情况的?(就是写一篇介绍长安的导游词) 三、探究展示:根据学生展示情况适时进行点拨。 小结:唐朝建立以后,经过贞观之治、武周统治,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达到鼎盛,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落。 四、课后检测: 1.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作“唐人街”,

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并全面地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虢国夫人游春图 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伟大的、开放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既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还有“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学生回答:唐朝) 这样一个开放的、强盛的、伟大的时代是由谁开创的?它又是怎样发展和繁荣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了解这段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教师讲述:唐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2.教师讲述:李世民的年号和庙号是什么? (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的庙号是唐太宗。) 3.读教材,合作探究,在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答案提示:(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唐太宗广纳贤才,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②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③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4.史料解读。 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昔者唐之太宗,以神武之略起定祸乱,以王天下,威加四海矣。然所谓固天下之势,以遗诸子孙者,盖未立也。于是乎藉兵于府,置将于卫,据关而临制之。处兵于府,则将无内专之权;处将于卫,则兵无外擅之患。然犹以为未也,乃大诛四夷之侵侮者:破突厥,夷吐浑,平高昌,灭焉耆,皆俘其王,亲驾辽左而残其国。凡此者,非以黩武也,皆所以立权而固天下之势者也。 5.根据材料讨论唐太宗采取这些措施的结果如何。 答案提示: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目标导学二:女皇帝武则天 1.图片展示。

教案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资料

教案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对学生正确的评价唐太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虢国夫人游春图》)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伟大的、开放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既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又有“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学生回答:唐朝)这样一个开放的、强盛的、伟大的时代是由谁开创的,它又是怎样发展和继续繁荣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去探究这一历史之谜。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建立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唐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618年,李渊推翻隋朝,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2.(多媒体出示问题:李世民登基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李世民的年号和庙号是什么?(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的庙号是唐太宗。) 3.(多媒体出示问题: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读教材,合作探究,在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多媒体出示图片:从唐太宗的名言,他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由此总结贞 (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②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③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④边疆管理。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4.(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则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昔者唐之太宗,以神武之略起定祸乱,以王天下,威加四海矣。然所谓固天下之势,以遗诸子孙者,盖未立也。于是乎藉兵于府,置将于卫,据关而临制之。处兵于府,则将无内专之权;处将于卫,则兵无外擅之患。然犹以为未也,乃大诛四夷之侵侮者:破突厥,夷吐浑,平高昌,灭焉耆,皆俘其王,亲驾辽左而残其国。凡此者,非以黩武也,皆所以立权而固天下之势者也。” 5.(多媒体出示问题:贞观之治的影响)根据材料讨论唐太宗采取这些措施的结果如何? 答案提示: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目标导学二女皇武则天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武则天画像) 2.教师只简要介绍武则天的情况即可。(多媒体链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的故事)

上海市浦东新区清流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1.3开元盛世教案新人教版

1.3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 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 难点:曲辕犁、筒车等农业工具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 【教学方法】导学法、问题教学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展示筒车,长安城平面图的图片,指出筒车是当时最先进的耕具。唐朝农民创制的新的灌 溉工具筒车,可以随流水自行转动,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人无灌溉之劳,而田有常熟之利”。同时朗诵白居易描绘长安城的诗句“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点明唐都长安规划整齐,与当时欧洲的罗马和西亚的君士坦丁堡并称为中世纪世界三大名城。然后设问:你还知道唐朝出现了哪些领先世界的生产技术?你知道唐朝都城长安的城市布局和城市繁荣的盛况吗?由此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 1.什么是“开元之治”? 2.你能够说出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吗? 3.什么是“开元盛世”? 4.唐朝衰落的原因如何? 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 1.唐玄宗即位以后,“励精为治”:①任用贤才(姚崇);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这 些改革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2.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 (1 )农业方面 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 ③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 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一一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方面 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3 )商业繁荣 ①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②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 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第3课_开元盛世练习及答案

第3课开元盛世 一、选择题: 1.所谓年号是指中国历代帝王即位后用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其中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那么开元是谁的年号?( ) A.唐高祖 B.唐高宗 C.武则天 D. 唐玄宗 2.史书称开元时期“贞观之风,一时复振”,下列属于开元时期与贞观时期的相似点有:( ) ①皇帝都勤于政事,任用贤臣。②都反对奢侈,提倡节俭,“戒奢从简”。 ③都任用节度使。④都抗击突厥。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3.我国是茶的故乡,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那么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4.唐代瓷器闻名于世界的工艺珍品是:( ) A. 唐三彩 B. 白瓷 C. 青瓷 D. 景德镇瓷器 5.如果你生活在唐代,下了选项中最能体现你所穿的丝织品技术高超这一特点的是:() A. 唐朝的丝织品花色品种多样 B. 唐朝的丝织品颜色丰富多彩 C.唐朝丝织品数量多 D. 身穿五件丝绸衣服,仍能清楚看见胸口的黑痣 6.唐朝的城市中既是当时各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的是:() A. 洛阳 B.长安 C.扬州 D. 成都 7.作为唐代的农民,下列现象符合其生活实际的有:() ①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 ②政府修建四十多处水利工程,有利于农业灌溉。 ③开始种植原产于西域的蔬菜新品种。 ④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8.唐代繁华的大都市中,隋代大运河不经过的是:() A.长安 B.洛阳 C.扬州 D. 成都 二、填空题: 9.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上称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唐朝都城长安宏伟富丽,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 _________________,市是______________。 三.动脑筋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开元盛世》教案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开元盛世》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了解唐玄宗用人和节俭的史实;盛世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繁荣概况。 2、理解“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的内在联系。 3、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唐太宗和唐玄宗在治国措施和结果上的共同之处。 重点难点:盛世经济的繁荣;农业工具的改进。 学法指导:“读、议、展、点、练”相结合。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熟读教材,自主完成下列各题,并把有关内容标注在课本上 (一)“开元之治” 1.改革措施(1)任用等人当宰相。(2)重视地方 (3)崇尚节俭,不用物品 2.改革成效: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1):大型水利工程共修建多处。

(2):技术有很大发展。 (3):有许多新品种。 (4):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5):创制新的生产工具和。 2.手工业(1)丝织品: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 (2)陶瓷业:越窑最为有名,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1)大都市有、和 (2)长安城内分为,分别是 (3)长安既是当时的大都市。 4.开元盛世(1)时间:统治前期。 (2)概况:充实,唐朝进入时期。 二、合作交流:根据下列问题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学生,适时点拨。 1、材料分析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请回答: (1)、这是唐朝那位诗人的诗句? (2)、“开元”是指哪位皇帝的年号?当时出现的繁荣景象在历称为什么? (3)、“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2、假如你是唐朝的一名导游,当你领一个旅游团到达长安时,你是怎样向游客介绍长安的情况的?(就是写一篇介绍长安的导游词) 三、探究展示:根据学生展示情况适时进行点拨。 小结:唐朝建立以后,经过贞观之治、武周统治,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达到鼎盛,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落。 四、课后检测: 1.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作“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称为() 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2.唐玄宗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意在表明() A、这些锦绣已经不可再用B.自皇帝始崇尚节俭,致力发展的决心 C、唐朝此后对丝织业进行限制D.皇帝以后决不穿丝织品 3.种茶、制茶、饮茶的发源地是() A、中国 B、日本 C、朝鲜 D、印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