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止二次污染控制措施

防止二次污染控制措施

防止二次污染控制措施

学生奶库房防止二次污染控制措施:

1、防止室内温度过高,设有通风换气设施,并设有防护罩,保持

室内空气新鲜

2、防止产品受潮,码垛时下面加垫托盘,离墙50cm,分类存放,

定期检查,及时处理超过保质期产品

3、防止蝇蚊和鼠类等的侵入,仓库门上方装置风幕,下方装设挡

鼠板,室内布设粘鼠板,灭蝇灯

4、仓库保持清洁,无霉斑

废弃物污染控制措施:

1、仓库外放置防止不良气味溢出的带盖垃圾桶,并防止虫害孳生

2、仓库外设置有顶棚的集中废弃物临时存放点,对可回收再利用

的一般固体废弃纸箱统一由办公室与委托方每天清运处理

院内感染控制管理制度

院内感染控制管理制度 一、目得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二、适用范围各临床、医技科室。 三、职责 1、医院感染控制科(专职人员,下同)得主要职责: (1)根据国家与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得法规、标准,拟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工作计划,组织制定医院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经批准后,具体组织实施、监督与评价。 (2)负责全院各级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得培训、考核。 (3)负责进行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得监测,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问题,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 (4)对医院发生得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5)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关于抗感染药物应用得管理,协助拟定合理用药得规章制度,并参与监督实施。

(6)对购入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 (7)及时向主管领导与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上报医院感染控制得动态,并向全院通报。 2、临床科室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在科主任 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就是: (1)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得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得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 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3)监督检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4)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得培训。 (5)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 (6)做好对卫生员、配膳员、陪住、探视者得卫生学管理。 3、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履行下列职责: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得各项规章制度。

建筑给水二次污染防治与措施_secret

建筑给水二次污染防治与措施 摘要:本文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情况,一是二次污染和管网叠压供水方式;二是回流污染和倒流防止器;三是腐蚀污染和不锈钢管。这三个方面是建筑给水的主要污染方式和途径以及相应的主要防治 措施,提出来供参考。 关键词:二次污染管网叠压供水回流污染倒流防止器防污隔断阀腐蚀污染不锈钢管卡压式连接 1 二次污染和管网叠压供水方式 从市政管网取水(放水至水池或水泵直接从管网取水),经加压后向用户供水,以解决市政给水管网供水水压、水量不足的问题是为二次加压供水。二次加压供水模式有以下四种类型: ⑴水源→水池→水泵→水箱→用户,水箱供水方式; ⑵水源→水池→水泵→气压水罐→用户,气压供水方式; ⑶水源→水池→变频水泵→用户,变频供水方式; ⑷水源→水泵→用户,管网叠压供水方式。 水箱供水方式用高位水箱调节容量,应用最早。其供水可靠性高,但供水压力受水箱设置高度限制,占用面积多,跌水噪声扰民,二次污染严重。

针对水箱二次污染严重的问题,曾采取过许多措施。如改换水箱箱体材质、加强管理、定期清洗、在水箱出水口增设消毒装置等,但效果不尽人意。在水箱供水方式的同时,八十年代早、中期,气压供水方式在我国盛行,尤其在北方地区。气压供水方式用气压水罐调节流量,其占地面积相对较小,罐体为密闭容器,污染相对较少,但气压供水能耗多,耗用钢材多,调节容量小,供水水压变化大。 变频供水方式在气压供水方式后兴起高潮,水泵变频运行,其占地省、供水水压恒定、污染少。但供水的可靠性完全决定于供电的可 靠性和水泵的机械可靠性。 上述三种供水方式都保留了水池,尽管有的取消了水箱,减少了污染的途径,但水池的二次污染仍然存在。随着人们对水质的日益重视,对二次污染的高度关注。管网叠压供水方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并逐步占领市场。管网叠压供水方式又称无负压供水方式,或称水泵直接吸水供水方式,将水泵从市政给水管网直接吸水,经加压后供水至用户,整个环节不设水池,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水池的二次污染问题。管网叠压供水方式的优点除了无二次污染外,还有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水压节能、节电的优点。 自1964年起我国建筑给水排水的设计规范曾就水泵直接从市政管网吸水作出过具体规定,如《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 BJG15-64的第77条~第79条;《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第2.7.5条~2.7.7条。但在当年,在实际工程中应用不多,其原因

现场环境管理及防止二次污染的措施

四、现场环境管理及防止二次污染的措施 1 正确处理垃圾 1.1. 尽量减少施工垃圾的产生; 1.2. 产生的垃圾在施工区内集中存放,并及时运往指定垃圾场;1.3. 设置废弃物、可回收废弃物箱,分类存放; 1.4. 集中回收处置办公活动废弃物; 1.5. 现场生活垃圾堆放在垃圾箱内,不得随意乱放; 1.6. 垃圾外运时,按照当地环保部门制定的时间、路线运输,并运至指定的地点堆弃。运输车辆要封闭良好,保证道路的清洁卫生,不得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固体废物。 2 减少污水、污油排放 2.1. 在生产、生活区域内设置排水沟,将生活污水、场地雨水排至指定排水沟,不随意排放。泥浆水经过二次沉淀后排放,未经处理不得直接排放。污水排入排污系统中,防止污染水体和环境; 2.2. 将废油彻底回收,变压器注油及滤油中严禁油外溢,尽量避免现场维修机械,特别是进行换油保养,否则采取防污措施 (如:在油箱、滤油机等可能污染地面的地方覆盖一层锯末,集中收储等); 2.3. 管道系统酸洗废液经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 3 卫生设施的清洁 工地临时厕所指定专人清理,在夏季,定期喷洒防蝇、灭蝇药,避免其污染环境,传播疾病。临时厕所设置化粪池并加装防蝇装置,采取灭蛆措施和土化处理。 4 降低噪音 4.1. 合理安排施工活动,或采用降噪措施、新工艺、新方法等方式,

减少噪声发生对环境的影响。若有不可避免的噪音,征得当地环保部门同意,并在施工区域做好解释工作。夜间尽量不进行影响居民休息的有噪作业。 4.2. 施工机械操作人员负责按要求对机械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性能良好,严禁使用国家已明令禁止使用或已报废的施工机械。在施工机械集中的工作区域,区域负责人制定措施,减少同一时间内多台设备同时作业。机械设备、车辆在不作业、不行驶时,操作者要及时熄火停机,严禁机械长周期的空转。 4.3. 在烟道制作过程中,尽量减少重物抛掷,重锤敲打,采取合理的防变形措施,减少因矫正变形采取的机械作业。 5 减少粉尘污染 5.1. 在装卸保温棉等易飞扬的细颗散体材料,库内存放。临时露天存放时,下垫上盖,严密遮盖防止扬尘。 5.2. 在推、装、运输颗粒、粉状材料时,轻拿轻放,以减少扬尘,并采取遮盖措施,防止沿途遗洒、扬尘,必要时进行洒水湿润。5.3. 车辆不带泥沙出施工现场,以减少对周围环境污染。施工区域道路上定期撒水降尘。 6 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6.1. 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油毡、橡胶、塑料、垃圾等,防止产生有害、有毒气体; 6.2. 施工用危险品坚决贯彻集中管理和专人管理原则,防止失控; 6.3. 选择工况好的施工机械进场施工,确保其尾气排放满足当地环保部门要求。 7 提高废旧物再循环利用率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制度 (一)组织管理 1.建立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管理三级组织。 2.医院主要负责人为感染控制工作第一责任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感染事件应急方案制订与处置。 3.感染控制职能科室承担各类感染性疾病防控技术指导数据分析、人员培训监测报告等。 4.科室感染控制管理小组负责各项感染控制工作具体实施。 (二)基本策略 1.科学筹划基于本院监测数据及信息,结合国内外相关资料和报告,制订年度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计划,明确主要任务和措施要求。 2.规范管理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严格执行清洁、消毒、隔离、手卫生、个人防护等制度规定。 3.强化监管提高业务能力和敏感性,科室主动上报与专职人员监测相结合,层层落实责任制;对医院感染事件及时进行调查处置将医院感染防控作为“一票否决”项纳入医院绩效管理、评优评先等工作;对薄弱环节及风险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如造成严重后果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4.加强可疑医院感染管理怀疑患者、医院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志愿者、实习生、来访者等发生医院感染时,医院感染控制职能科室通过必要的监测确认感染发生情况,及时根据传播途径加以控制,并立即

上报当地疾控机构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5.严格疾病流行期间患者管理将确诊和疑似患者转至隔离病室,必要时关闭感染流行科室。如出现重大医院感染或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委员会立即组织处置。 (三)通用管理 1.医疗用房新建、改扩建须满足感染防控要求,具备标准预防功能,区域划分明确,标识清楚。感染控制职能科室应参与方案论证,提出合理建议和咨询。 2.严格感染性(传染)疾病预检和筛查,防止感染性(染)疾病患者进入非感染性(传染)诊疗区域。 3.熟悉感染控制工作流程,发生医院感染散发及暴发时,医院感染防控管理三级组织按程序及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并逐级报告。 4.加强重点区域感染控制管理,制度健全,措施到位,感染控制职能科室定期指导与监督。 5.加强消毒灭菌与隔离防护的实施和监测。 6.严格消毒灭菌药品、器械引进流程、资质质量验证审核。 7.加强抗感染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定期公布临床标本致病菌及药敏试验结果。 8.污水处理、医疗废物处理、被服卫生管理卫生保洁管理食品卫生管理等后勤保障部门严格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方案,感染控制职能科室负责技术指导和监测检查。 9.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各项工作均应规范记录,存档备查。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87662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患者感染率。 三、感染管理办公室医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10%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十、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 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在院感科的指导下配合做好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3、患者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周空气消毒一次,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每月大扫除一次。 5、病人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并装入红色塑料袋,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物品。 6、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弯盘、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

环境污染控制措施

环境污染控制措施 一、目的 为了有效控制污染物,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特制定本措施。 二、污染物的控制和管理 (1)扬尘控制 a、施工现场的砂石、土等,砌围墙或隔断分类堆放并覆盖,运输车辆轮胎应及时清洗,运输时严密覆盖,防止遗洒、飞扬。 b、对砼搅拌机、水泥库进行遮挡或封闭,在水泥装运卸车过程中作好扬尘处理。 c、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及时清理运走,临时堆放的垃圾按生活垃圾、建筑垃圾、 有毒有害垃圾分类堆放并严密覆盖。高层建筑清除施工垃圾时必须用容器或包装袋吊运,严禁用电梯口或在楼层上向地面抛洒施工垃圾,防止扬尘。d、房建施工现场必须对地面和主要施工道路进行硬化,并制定清扫洒水制度, 派专人负责洒水、清扫,防止扬尘。 e、道路、桥梁施工,应建立严格的洒水制度,配备洒水车,派专人负责施工路 段的洒水,防止扬尘。 (2)噪声控制 工程开工前,根据施工场界噪声敏感区域的不同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明确使用低噪声设备,对在敏感区的噪声高的小型机械采用围挡措施。 间为 6:00~22:0,夜间为22:00~6:00 b)噪声控制措施 ①施工应安排在昼间进行,若因工艺等技术原因需连续施工,需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合法的夜间施工手续。 ②在城市噪声敏感区域,禁止夜间进行生产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但是应对噪声影响区域的作业层采用有效的噪声措施。 ③尽量选用环保型机器设备,且对机器设备要及时清理,维护保养。 ④模板、脚手架搭设、拆除、搬运时,必须轻拿轻放,上下左右有人传递;钢模板、钢管修理时,禁止用大锤敲打;使用电锯锯模板时,及时在锯片上刷油,且模板、锯片送速不能过快。 E)施工现场的木工棚、电锯等应进行封闭。

城市垃圾二次污染的现状及控制对策初探

城市垃圾二次污染的现状及控制对策初探 城市垃圾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公害。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达到1亿吨以上,生活垃圾的年平均增长率为7%。但是由于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起步晚,水平低,处理方式单一,约90%的城市垃圾最终以填埋方式处理,其中约有一半的垃圾未经处理裸露填埋,从而污染水体、土壤、大气,不同程度地产生了二次污染。北京市近几年来,在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密闭化管理的同时,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工艺完善步伐,成功提高了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控制并减少了垃圾的二次污染。 一、城市垃圾二次污染的现状 城市垃圾的二次污染主要是指在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处置的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硬件不足等原因导致再度产生臭气、粉尘、污水以及白色污染等形成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1、城市垃圾二次污染的种类 城市垃圾在收集运输、处理处置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污水、噪声、扬尘、白色污染等都能够形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1)气体。由于生活垃圾含水量大、有机成分高,在垃圾处理处置过程中普遍产生的有害气体有:氨气NH3、硫化氢H2S、甲硫醇等。

另外,由于垃圾处理处置工艺方式不同,产生的有害气体也有所不同。在垃圾高温发酵堆肥工艺中容易产生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硫SO2;在垃圾填埋(堆放)场所,以CH4、CO2、CO、O2、H2、H2S为主要成分的沼气是主要因素,也是危机安全生产的因素;在垃圾焚烧工艺中,包含烟尘CO、NOx、HCL、Hg、Pb、Cr、二恶英等在内的烟气是主要因素,其中二恶英是严重污染大气质量,危害人体健康的成分。 (2)污水。垃圾污水,又称渗沥液,向来以高浓度的BOD5、COD 以及成分复杂多变、难以处理为主要特点,因此如果处理、控制不当,垃圾污水对水体、土壤的污染将十分严重。填埋场垃圾污水的主要指标包括悬浮物SS、BOD5、COD、氨氮等,在综合处理及垃圾焚烧工艺的处理设施,垃圾污水中硫化物、氟化物、重金属等也是污染水体和土壤的重要因素。 (3)白色污染。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中塑料的含量越来越大,白色污染的产生就伴随在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处置的全部过程中。部分收运环节的敞开化、垃圾处理设施尤其是填埋场运行管理不善都会导致轻质垃圾飞扬,形成白色污染,影响周边环境。 2、城市垃圾二次污染产生的过程和原因 (1)垃圾收集密闭化水平低。尽管近几年来我国各级政府普遍对环

院内感染控制制度

院内感染控制制度 ICU感染的监控制度 一、ICU建筑设施的布局 (一) ICU位置 ICU应建设在医院最清洁的区域内,远离人流量大的交通要口;.明确区分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污物的处理流程循一个方向行进,避免回复和往返. (二)卫生设备 ICU前方应设有缓冲间,手的清洗与消毒设备,洗(刷)手池 的水龙头自动 配有消毒纸巾,采用流动水洗手。开关, (三)病床设置最理想的病床设置是单床房间,如无条件,两床间距应大于2M 并用布幔遮挡,应设有隔离病房, (四)空气消毒装置控制出入人员数量;自然通风即开窗换气;必须安置带有过 滤装置,国家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规定:ICU空气菌落数<200CFU/M3,每月检测 一次. (五)建有外走廊 ICU最好应建有外走廊,供探视人员所用. 二室内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 1 . 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2 . 采样方法 33(1)布点方法: <30M的房间,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布点部位 距墙壁1M处;>30M的房间,设4角及中央5点,4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 (2)平板暴露法: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直径为35.)放在室内备采样点处;采样高度距地面1M;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15MIN,盖好后立即送检。对层流病房需放置30MIN后盖好送检 (3) 物品表面涂抹采样需每月一次。

3. 检测方法将送检的平板置于37度温箱培养24H计数菌落数,并分离致病菌。 4.判断结果 平板暴露法: ICU 内细菌总数<=200cfu/m3,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5 .注意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进行采样。每月一次三、环境和物品管理 1. 环境及物体表面消毒 ICU的一切物品使用后均进行消毒,床上物品应进行终末消毒. (1)墙壁与天花板需每月用250MG/L健之素溶液擦洗消毒一次。 (2)门、窗、柜、床表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抹布应分开使用。 (3)地面湿拖后扫净,每日不少于4 次, (4)空调器内的滤网应定期刷洗。 (5)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经消毒毁型后送医院集中回收处. (6)污染用物的清洁与消毒 a.患者的床单与衣服应及时更换。污染敷料应及时装入污物袋内送出室外。 b.病床上用物最好用环氧乙烷或r射线进行消毒。如无条件,可曝晒或用紫外线灯照射 (8)便器固定专用,每日消毒 2.医疗设备与器具的清洁与消毒 (1)呼吸器及其附带设备 a.目前,对呼吸器消毒方法尚不够完善,常用的方法有硅酮滤器过滤除菌;呼 吸管道、金属接头、配件等采用高压灭菌;呼吸机外部可用湿纱布轻轻擦净,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主机内部的清洁、吸尘、调试和保养,应由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操作 b. 湿化瓶使用后,500-1000mg/l有效氯溶液浸泡30min以冷开水冲洗干净后 备用。每日更换一次。 c.湿化瓶内液体标本的采集

食品企业二次污染的预防与控制

NICOLER动态消毒技术在食品车间防范二次污染的广泛运用许多食品在加工过程经过有效灭菌,但出厂后不久,仍出现了微生物超标、发霉变质等问题,严重的甚至引发食物中毒事故,既给企业带来名誉和经济上的损失,也对消费者健康产生危害。据调查,其主要原因是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缺乏消毒专业知识,未对生产场所进行有效消毒,经灭菌的食品在冷却和包装环节被环境中的微生物二次污染所致。 定义 二次污染是指“产品已完成所有加工制作后(即为成品)又遭到污染源污染。在食品生产中,原料被加工成半成品时,经高温或辐射消毒,微生物被基本消灭,但经高温处理的食品在冷却和包装环节,与车间空气等直接接触,如果这些空气或物品中含有较多的微生物,则微生物会附着在食品表面,再次污染食品。 来源 1.食品生产车间工艺布局不合理,存在交叉污染、防虫防鼠防尘设施不足、作业人员不注意个人卫生或患有传染性等疾病没及时离岗,是引起食品二次污染的主要原因。 2.食品冷却和包装车间洁净度要求很高,但企业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消毒方法不当,生产车间的空气、设备、工器具(包括操作台)、包装材料未经有效消毒或消毒不彻底,这些物品上残存的微生物与食品接触后迅速生长繁殖,也是引起食品二次污染的重要原因。 问题 企业在消毒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消毒设施不足或安装方法不当。生产场所虽然安装了紫外线灯,但因紫外线灯的强度、安装距离达不到要求,形同虚设。而NICOLER食品动态杀菌杀菌技术则不然。他是一种针对空气消毒的消毒方法,工作时人员无需离开消毒场所,对工人不存在任何的副作用,此种消毒方式也称之为动态杀菌。 2.手消毒方式有缺陷。目前,大部分企业采用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或含氯类消毒剂浸泡消毒手,这些消毒剂需持续浸泡3 min才能达到预期灭菌效果,但上班时人员集中,共用一盆消毒水,大多只能象征性地浸一下,消毒时间没保障;且因多人重复使用,若消毒水浓度不够最终反而成了污染源,洗手后使用公用毛巾擦手的,污染更为严重。 3.工作服、鞋靴消毒不彻底。有不少企业将工作服、鞋帽等置于无消毒设施的衣柜内,而将从外面穿进来的私人衣物挂在更衣室,或两者混放,私人衣物会污染更衣室空气和工作服,通过人员进出将细菌带进生产车间,污染车间环境。

污染防治措施

云南建投第十七建设有限公司度假区大渔中学建设项目 污染防治措施 编制: 审核: 审批: 日期:年月日

目录 第一章基本概况 (3) 第二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3) 第三章制定具体的现场防止污染措施 (4) 3.3.1 废水、废气的防治 (5) 3.3.2 废料的防治 (5) 3.3.3 粉尘防治措施 (6) 3.3.4防止易燃、易爆品以及化工材料的污染措施 (6) 3.3.5 防止噪声污染的措施 (7) 3.3.6 防止光污染的措施 (8) 3.3.7 防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措施 (8) 3.3.8 美化环境,减少大气污染的措施 (9) 3.3.9 泥浆排放的管理 (9) 3.3.10 节能减排的措施 (9) 第四章严格执行地方相关要求 (10)

第一章基本概况 本工程位于昆明市呈贡县大渔村北侧,由2栋学生宿舍楼、1栋食堂、1栋风雨操场、3栋教学楼(1栋高中部教学楼、2栋初中部教学楼)、1栋图书实验楼、1栋行政楼及1栋报告厅组成,均为框架结构。其中,拟建图书实验楼、行政楼及报告厅下设一层整体地下室,±0.000标高为1900.10m,结合基坑部位现有地面高程1896.36~1899.37m,基坑实际开挖深度介于1.96~4.97m之间;拟建教学楼部位整体下设一层隔震层,基础埋置深度(相对±0.000标高)为-3.30,高中部教学楼±0.000标高为1899.05m,初中部教学楼±0.000标为1899.35m,结合拟建教学楼部位现有地面高程1894.85~1897.41m,基础实际开挖最大深度为1.36m,最大填土厚度为1.20m。 第二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项目部将按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建立以项目经理任组长,技术负责人安全副经理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工区长及相关人员为组员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管理领导小组。施工现场成立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实施小组,配备必要的环保设施和环保专业人员。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领导小组:组长:张所 副组长:蒲华徐兴旺 组员:把石根李洪程小斌王敏王琦滢 陈涛黄洪强周惠梅冯辉李朝成李云祥

院内感染监控管理制度

院内感染管理制度 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患者感染率。 三、感染管理办公室医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10%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十、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 控制院内感染各项卫生学标准 一、普通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供应室、无菌间、烧伤病房、重症监护室,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个/m3,乙型链球菌不得超过20个/m 3,物体表面、医

务人员的手上不得超过8个/cm2。 二、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症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个/m3,物体表面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个/cm2,医务人员的手细菌总数不得超过8个/cm2。门诊大厅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4000个/m3。 三、产科病房、产房、婴儿室、儿科病房、外科病房,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的手,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四、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病房物体表面,不得检出绿脓杆菌。 五、婴儿室、儿科病房,物体表面不得检出沙门氏菌和化脓菌。 六、凡灭菌的医疗用品不得检出其他任何种类的微生物,消毒的医疗用品不得检出病原微生物。 七、各种使用的紫外线灯强度,不得低于70微瓦·秒/cm2。 院内感染监测登记报告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卫生部院内感染控制标准及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报告、分析、反馈系统。 二、临床各科医师,要熟悉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并不断加强有关院内感染的基础理论学习,不断提高院内感染控制的水平。 三、发现院内感染病例或暴发流行时,应立即按规定程序报告,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四、院领导每周深入科室,督促检查院内感染病例报告执行情况,将院内感染控制在8%以内。 五、感染病例调查表,由各科住院医师填写,兼职医师、护士、专职人员负责核对,共同完成。填写院内感染病例登记表时,应字迹清楚,项目齐全。感染病例报表由兼职医师每周星期一报感染办公室。 六、感染病例的报告应做到不漏报、不错报。

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污染防治措施 一、施工期 (1)废气 ①施工扬尘 施工期扬尘控制的主要措施有: 1)在道路沿线设置高度不低于2.0m的围挡,减少风蚀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石灰、细砂等物料运输中,注意运输时必须压实,填装高度禁止超过车斗防护栏;粉状材料(水泥等)应罐装或袋装,禁止散装运输。土方、砂石料、弃方运输时应有篷布遮盖,防止运输途中物料的撒漏。对于施工工场内易产生扬尘的材料在在雨天和大风日应用篷布遮盖; 3)道路施工时,严禁在大风天气下施工; 4)施工场地及车辆道路在非雨天时适时洒水降尘,及时清除路面尘土等防尘措施;施工作业在有风天气进行洒水降尘;破碎原有路面时要洒水,尽量减小扬尘影响,施工过程中,对可能造成扬尘的装卸等施工现场,有定期喷水、覆盖等防护措施,以防止扬尘污染;来往施工车辆引起的扬尘会对周边空气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应加强洒水频次,防止扬尘污染; 5)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卫生防护标准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工具,确保其废气排放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加强对机械设备的养护,减少不必要的空转时间,以控制尾气排放; 6)为施工人员发放防灰尘口罩,减少粉尘对施工人员身体健康的损害; 7)使用商品沥青砼,不在现场熬制沥青,避免产生沥青烟; 8)加强运输车辆管理,土、砂、石、取弃土料运输禁止超载,装高不得超过车厢板,并盖篷布,严禁沿途撒落;有风天气状况下必须遮盖蓬布; 9)工程完毕后及时清理施工场地,及时清运施工废弃物,暂时不能清运的采取覆盖等措施; 10)采取封闭施工、湿法施工等方式减少扬尘,施工运输车辆进出工地要及时冲洗,封闭运输,按照指定路线和地点,处置弃土、弃渣。 ②施工机械燃油废气

院内感染控制管理制度范本

院内感染控制管理制度 一、目的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二、适用范围各临床、医技科室。 三、职责 1.医院感染控制科(专职人员,下同)的主要职责: (1)根据国家和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规、标准,拟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工作计划,组织制定医院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经批准后,具体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 (2)负责全院各级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 (3)负责进行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问题,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 (4)对医院发生的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5)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关于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协助拟定合理用药的规章制度,并参与监督实施。 (6)对购入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 (7)及时向主管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的

动态,并向全院通报。 2.临床科室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在科主任 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3)监督检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4)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5)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 (6)做好对卫生员、配膳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3.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履行下列职责: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患者,如实填表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 (5)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GMP生产过程中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措施评估

*****制药有限公司系统风险评估报告 生产过程中污染 与交叉污染控制措施评估报告 编号:

一、概述 我公司自2004年通过GMP 认证至今已近十年,各项措施已不断完善。做为GMP 的宗旨之一的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措施,是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的主要工作之一。现行的生产过程中的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的措施是以前按照一种自发的风险降低的理念进行设计的,按照新版GMP 引入的风险管理的原则,这些措施的有效性需要进行评估,另外,按照风险管理的理论,还需要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其他能引起污染和交叉污染的环节进行评估和控制。 二、风险评估的流程与依据 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我公司《风险管理规程》MZ-ZL-SMP-003规定,按以下程序进行控制。 三、风险评估工具选择 由于该项目的系统性较强,包含了较多个子项目和诸多影响因素,且各子项目的风险程度可通过其失败后的影响进行评价,故选择使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来进行评价。

该评价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严重性(S):风险对环境、产品的污染、危害的严重程度。可分为四个等级,描述如下: 2.发生的可能性(P):评估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根据积累的经验、硬件软件保障水平或其他可能的评价来确定。可分为四个等级,描述如下: 3.可检测性(D):潜在风险发生或造成危害前,检测、发生的可能性。分为四个等级,描述如下: 4.RPN(风险优先系数)计算,即将严重性、可能性和可检测性的等级分值相乘的积:RPN=S×P×D 高风险定义:当RPN系数大于16时为高风险,此风险为不可接受风险,必须尽快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水平。 中等风险定义:当RPN系数介于9-16时(含16)为中等风险,此风险需控制的等级,应在生产过程中予以注意并予以改进。 低风险定义:当RPN系数不大于8时为低风险,此风险为可接受风险。

纯生生产前清洗工艺及二次污染控制

纯生生产包装车间清洗工艺及二次污染的控制 纯生啤酒是指经无菌酿造、无菌过滤、无菌灌装、未经巴氏杀菌,其各种营养成分、风味物质未被破坏完全保留,并达到与经巴氏杀菌同样货架寿命的一类啤酒,其检测标准是检测蔗糖转化酶的活性。纯生啤酒的罐装生产,首先要有无菌灌装生产线;其次是严格的微生物管理。经过无菌过滤处理的待灌装的清酒,若在灌装过程中被污染了有害菌,因为不经过巴氏杀菌处理,有害菌将残存于成品酒中,导致成品啤酒生物混浊,无法到达保质期要求。我公司高档酒纯生灌装都是在纯生车间完成的,基于以上理论生产纯生对所有与啤酒有接触的管道和容器的清洗以及灌装环境的要求均很高,对从洗瓶机出瓶到酒机压盖结束这一段的二次污染控制要求也很高。因此在每一次灌装纯生前都必须对相关系统进行严格的清洗杀菌以杜绝啤酒的二次污染。下面就我公司纯生生产清洗工艺和二次污染的控制做一个详细的解析,以和同行探讨。 一、纯生生产内部清洗工艺 内部清洗范围:膜过滤系统、酒机内部及其配套管道、清酒管道、CIP系统 1、每次纯生灌装前更换纯生包装车间自来水滤袋,清洗或更换CIP水滤芯。 2、排空并冲洗CLO2水罐(必要时人工刷洗CLO2水罐内部)重新配置CLO2水。 3、排空预过滤和终过滤的浸泡碱液(泰华膜123),用CIP罐的冷水冲洗预过滤、终过滤的浸泡碱液至中性,然后再进行膜过滤的清洗和完整性检测。 说明:生产前膜完整性检测结果必须小于70mbar,若大于70mbar检查膜过滤系统或更换膜滤芯。膜过滤在生产结束后还要进行碱洗程序,然后再进行生产后膜的完整性检测,生产后膜完整性检测结果也必须小于70mbar。 5、生产前酒机内部自动清洗: (1)酒机碱洗程序,见下表:

污水排放控制措施

污水排放控制措施 一、编制目的通过对施工现场和办公区域污水排放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减少相关方的影响,以提高项目的整体形象和保护环境。二、控制程序三、污水排放控制措施1、生活污水:采用修建污水沉淀池、开挖排水沟,将生活污水排入沉淀池进行沉淀。2、施工污水:对人工挖孔桩施工时产生的污水由各施工队在施工现场附近挖泥浆池沉淀,并由工程部负责管理、监督、检查。同时加强节约用水的管理,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降低水的消耗,从而减少污水的产生量。3、因为项目部的生活区及施工区,自然环境良好,故生活及施工用水不会产生有害物质,不会对环境形成污染。 4、现场施工区产生的污水只有泥浆一种,施工现场控制时采用开挖泥浆池存贮泥浆水,因为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基本均为弱风化砂岩,渗水性较好,泥浆会很快渗入地表,而后又成为挖孔灌注桩的施工用水。因此从本质上说泥浆只是含有较多的泥砂,并未含有其他放射性物质、化学物品等,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5、施工现场生活区的生活污水也采用开挖水池存水的方法,同样不含有对水资源造成污染的放射性物质、化学物品等,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6、控制措施6.1全体施工人员要从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高度充分认识和重视污水控制的意义,在施工和生活中自觉地节省用水,减少施工污水和生活污水量,并控制污水的排放。6.2雨水管网的控制6.2.1办公区、生活区、施工现场建立雨水排放系统,使雨水能够集中排入雨水管网,防止积水。6.2.2雨水排放系统周围严禁放置化学品、油品、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以防止雨水管网系统受到污染。6.2.3严禁向雨水排放系统中倾倒各种污染物,严禁擅自将生产、生活污水管接到雨水管网上。6.3生产污水控制6.3.1采用商品混凝土减少冲洗搅拌机产生的污水。6.3.2通过施工工艺改造、技术革新及其他方法,减少湿作业,减少用水量,减少污水及污染物的产生量。6.4搅拌机污水排放的控制在施工现场的混凝土泵车、搅拌机、车辆清洗处设置沉淀池,派车的污水经二次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或用于洒水降尘。6.5生活污水控制6.5.1食堂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污水经除油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网。6.5.2厕所建立化粪池,减少对水体的污染,便于清淘。6.5.3生活污水排放口周围不得放置及倾倒各类化学品、油类等污

太湖清淤二次污染对策

环保清淤施工中退水污染控制 沈建国朱伟 1、江阴市水利工程公司, 2、无锡市水利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处,江苏无锡 摘要:环保挖泥船输送的淤泥,在堆泥场自然沉淀分离出的水中尚含有大量悬浮淤泥颗粒,在经堆泥场退水口汇入清淤的河、湖纳水体时,造成再次污染,通过太湖清淤大量实验,对退水实施物理、化学、综合采取措施,最终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 关键词:绞吸式挖泥船;退水;絮凝剂;悬浮物SS。 前言 2007年5月25日太湖无锡水域暴发大面积蓝藻水华后,无锡市全面组织实施以整治水环境、遏制水污染、保护水资源、重建水生态为目标的“6699”行动。其中,湖底淤泥清除纳入了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清淤实施选择的施工机械是环保绞吸式挖泥船,该机械特性是,清淤速度快、淤泥输运距离远,致命的缺点是在切削淤泥、淤泥液化输送、淤泥进入堆泥场沉淀、液化水经退水口重返纳水体的过程中,每道工序均为产生混泥(悬浮淤泥颗粒),污染湖水。 一、环保清淤施工方式简介 1、环保型绞吸船施工 环保绞吸船清淤施工是通过机械方式清除湖底表层含富营养物质的底泥以及悬浮于底泥表面的浮泥,清淤设备通常为环保型“海狸”绞吸式挖泥船。每艘挖泥船配套一条输泥管线,排泥管线自环保型绞吸船尾部通过水面浮筒或水下潜管布设到堆泥场,对于荷兰IHC公司 1200 “海狸”环保绞吸式挖泥船标准排距在 2000米不设接力泵船,2000米以上, 每超2000米管道串接一艘泵船。 环保绞吸挖泥船清淤的原则是,在 每一个片区采取分条、分段疏浚的方 法。在清淤片区上按条状划分,分区 分块顺序开挖。挖泥船定位采用对称 钢桩定位方法,施工采取左右横移开 挖法。 2、堆泥场与沉淀池 堆泥场是存放湖底清出的淤泥的区域,由土围堰填筑而成,四周闭封。沉淀池是淤泥进入堆泥场与退水排入湖水的中间体,形式与堆泥场相同,容积仅为堆泥场的1/3—1/5,堆泥场与沉淀池间设隔水溢流堰联通,堆泥场的退水经溢流堰进入沉淀池,尾水经沉淀池排入纳水体(湖面)。 二、清淤施工中污染源产生过程 环保型绞吸式挖船清淤施工,污染产生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1)、作业污染:绞刀切削淤泥层挠动淤泥,使淤泥随水体液化,液化的淤泥由水底向水面扩散,污染湖水;(2)、输送污染:排泥管线布置在水面或水下,输送淤泥过程中,淤泥在管道中渗漏进入湖中水体,该情况分二种,一为、排泥管线钢管与钢管法兰联接处密封不严或密封没有达到大于输泥内压要求;二为、排泥管线钢管长期使用,钢管

(完整版)环境污染防治要求措施

中铁XX局集团第X工程有限公司XX第二大桥IV合同项目经理部 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加强大榭第二大桥工程IV标段施工生产时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由于施工造成污染,保障工地附近居民和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做好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确实加强文明施工管理,特制定如下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一、成立机构建立体系明确责任 (一)、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由各职能部门、专(兼)职管理人员和各作业队负责人组成的施工环境保护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张仕卿 副组长:颜彬文冯非洲 组员:蒋仁强李新凯戴燕王好勇 伍永彬颜洪波陈建颜宏伟 以及各作业队负责人 (二)、根据施工进度和施工特点,分工序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加强施工管理,完善环境保护体系(见下图)。 环境保护保证体系

二、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中水土保持工作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至关重要,开工后,针对本标段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工作全面规划,因地制宜。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及《水土保持法》要求,积极维护当地自然环境和居民清洁适宜的生活、劳动环境,尽可能保持原有绿化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为此制定如下措施。 (一)、大气污染保护措施 1、路堑爆破污染 (1)采用先进的爆破技术

工程可以选用减震效果比较好的爆破方法,同时利用一些优质炸药,以减少爆破对环境的污染。 (2)合理设计孔网参数 深孔微差爆破的孔网参数包括炮孔深度、最小抵抗线、孔距和排距等,确定孔网参数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为:①炮孔密集系数要尽量大于1;②采用大孔距小排距爆破新技术;③减少炮孔超深;④深孔堵塞要合理,防止孔口药量集中;⑤采用孔内间隔装药。 (3)强化炮孔堵塞,提高堵塞质量 根据目前的试验研究,被爆破岩石的破坏与高温高压爆炸气体膨胀做功的多少密切相关,因此,爆炸气体由炮孔口直接喷出而泄漏成为爆炸能量严重损失、炸药单耗量明显增加的根本原因之一。实践证明,用高强材料堵塞炮孔与用常规方法堵塞相比,一般可节省炸药20~30%。因此强化炮孔堵塞,提高堵塞质量对于节约炸药单耗,减少爆破产生的空气污染物是十分有利的。 (4)设置爆区表面覆盖,减少飞石影响 对爆区表面进行覆盖,以避免爆破产生的飞石对周围建筑物造成破坏。目前,经常采用的覆盖方法为沙土袋配合草垫、尼龙网的逐层覆盖法,由下至上的覆盖顺序为:一层沙土袋→一层草垫→一层沙土袋→一层尼龙网→一层沙土袋,具体覆盖结构见图。 炮区覆盖防护结构示意图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87551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执行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消毒药械使用管理制度》、《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及《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 2.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相关制度和工作规范,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配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工作,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应定期进行医院感染控制质量分析,研究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流行及暴发趋势,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3.工作人员应掌握内镜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接受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培训。 4.建筑原则、布局、设备、器械等应符合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规定。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区域设置合理,分区明确,流程符合功能需要。 5.分设独立的内镜清洗消毒室与内镜诊疗检查室;不同部位内镜诊疗操作应分室进行或分时段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设备应分开。 6.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病人、其他传染病人安排在每日诊疗的最后进行内镜诊疗,或使用“阳性”标识内镜进行。 7.灭菌内镜诊疗应在符合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执行手术区域管理要求。 8.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灭菌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2)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3)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4)内镜及附件用后立即清洗、消毒、灭菌;清洗、消毒、灭菌时间应使用计时器控制。 5)禁止使用非流动水清洗内镜。 9.内镜清洗与消毒、灭菌应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执行“初洗—酶洗—清洗—消毒/灭菌—冲洗”的程序。 1)酶清洁剂的配置和浸泡时间按产品说明书(不少于5分钟),酶清洁剂应一镜一更换。 2)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或者内镜部件应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适于压力蒸汽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