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银行学第九章 复习 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供求均衡理论

货币银行学第九章 复习 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供求均衡理论

货币银行学第九章复习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供求均衡理论

第九章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供求均衡理论

第一节货币供给理论

一、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货币供给理论是伴随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发展

过程中而逐渐形成的。菲利普斯(Phillips)于1921年《银行信用》一书中,第一次使用

了“原始存款”、“派生存款”这两个现代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概念内涵。

2、直到上世纪60年代,凯恩斯主义“失灵”,各种学派再次兴起,货币供给理论再

次吸引了更多的经济学家。其中米德(Meade)和丁伯根(Tinbergen)最具影响。

3、70年代有了更多的发展,关注:货币定义;货币供给机制;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的探讨。

二、货币供给理论主要涉及的范畴 1、货币定义。

由狭义货币转向广义货币,以及货币层次划分。 2、现代银行制度下的货币供给机制:A:中央银行控制与调节基础货币机制; B: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机制;

C:在上述两重银行调节机制中构成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货币供给机制。 3、货币

供给机制的理论模型。

现代银行制度下的货币供给机制,可用理论模型表述,具体是对M1或M2层次的货币

乘数加以考察与推导;对货币乘数影响因素分析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储备

金率、现金“漏损率”等。

4、货币供给机制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的探讨。

A:由市场经济自身内在的货币需求,也即由“看不见的手”支配而形成的客观的货

币供应量,就是“内生性货币”,属于“内生变量”;

B:由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操控,经由中央银行“看得见的手”操作而形成的货币供

应量,就是“外生性货币”,属于“外生变量”,也称“政策变量”。 5、政府收支对货

币供求的影响。

政府收支行为会否从“外生变量”角度影响货币供应?

1)政府的正常收支活动不会影响货币供给,即:收入=之支出,收支平衡;收入>支出,有结余。

2)政府的货币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赤字时,对货币供给会产生影响,即政府弥补财

政赤字的方式有:

A:向社会公众举债,此时即期货币总量不变,只是存款帐户货币量转移;

B:向商业银行借款,也是存款货币量的转移,但是可能影响到商业银行未来的派生

存款规模的变化;当然它又取决于政府资金的用途是消费性或投资性的,后者并不影响未

来的货币供应总量。

C:向中央银行借款,即“凭空”在资产负债表中直接增加财政存款,也即“财政透支”发行。这种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直接银行货币供应总量。 6、货币政策(另设章节)。

第二节货币供求均衡理论一、货币供求均衡的涵义

1、均衡:是一个由物理学引入经济学的概念。货币供求均衡无非是想说明:货币供

给与货

1

币需求之间的对比关系:Ms=Md,货币供求均衡;Ms 不等于Md,货币供求非均衡。 2、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A:货币供给自身创造了货币需求,两者在名义的数量上

总是相等的;但是货币供应总量与名义货币需求总量的相等不是真正的货币供求平衡。B:我们需要的货币供求平衡是货币供给与由社会经济活动本身所引起的实际货币需求之间的

平衡。

二、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的关系

实际货币需求由什么决定的?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之间是什么关系?

1、首先社会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引起了货币总需求,即一定时期内,社会

商品与劳务总额引起对实际货币的需求:S――Md;

2、其次由实际货币需求通过现代银行机制引发货币供给:Md――Ms;

3、其后由货

币供给转变为社会公众“手持货币”,构成一定社会购买能力的社会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Ms――D;

4、最后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相对应,即:D――S,完成整个社会市场经济运

行中的商品与劳务的流通环节,实现再生产的循环与周转。

5、上述循环圈清晰表明了社会总供求与货币供求之间的关系,并且也清晰表明了社

会总供求与货币供求同时达到均衡的关键:

1)货币供求是由社会总供求所引起的;它是整个社会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决定货币

流通的一个完整过程;

2)社会总供给能否达到均衡,首先需要货币供求达到均衡;如果货币供求失衡,则社会总求之间一定失衡;

3)实现货币均衡的关键是:货币供给量是否控制在社会经济运行对实际货币的需要量的范围之内;同样,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也是社会总供求达到均衡的关键。因为现实中真正存在的变量是社会总供给S与由现代银行机制提供的货币供应量Ms。三、货币供求均衡的实现机制 1、将货币供给作为“内生变量”,即社会经济活动自身内在、客观需要的结果。那么,货币供求均衡的实现机制就是:由“看不见的手”的市场机制完成的一种自发的调节机制。 2、在完全市场机制作用下,货币供求均衡的实现是通过“利率”价格机制完成的:

A:货币供给随市场利率上升而增大,随市场利率降低而缩减;这里,现代商业银行主体提供的货币供给与利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货币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B:货币需求随市场利率上升而减少,随市场利率降低而增加;这里,货币需求与利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货币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C:市场利率随资金供求而变化,市场利率的高低变化又自发地调节货币供求关系,使货币供求自动实现均衡运行。货币供给曲线与货币需求曲线的交点E,即为均衡点;均衡点决定的利率为均衡利率re;均衡点决定的货币量为均衡货币量Me。

3、中国目前实行的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实现货币供求均衡的机制不能完全依赖市场机制;正确的“政策变量”输入与调控,成为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实现货币供求均衡,乃至实现社会总供求均衡运行的关键。

2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货币银行学第九章 复习 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供求均衡理论

货币银行学第九章复习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供求均衡理论 第九章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供求均衡理论 第一节货币供给理论 一、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货币供给理论是伴随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发展 过程中而逐渐形成的。菲利普斯(Phillips)于1921年《银行信用》一书中,第一次使用 了“原始存款”、“派生存款”这两个现代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概念内涵。 2、直到上世纪60年代,凯恩斯主义“失灵”,各种学派再次兴起,货币供给理论再 次吸引了更多的经济学家。其中米德(Meade)和丁伯根(Tinbergen)最具影响。 3、70年代有了更多的发展,关注:货币定义;货币供给机制;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的探讨。 二、货币供给理论主要涉及的范畴 1、货币定义。 由狭义货币转向广义货币,以及货币层次划分。 2、现代银行制度下的货币供给机制:A:中央银行控制与调节基础货币机制; B: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机制; C:在上述两重银行调节机制中构成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货币供给机制。 3、货币 供给机制的理论模型。 现代银行制度下的货币供给机制,可用理论模型表述,具体是对M1或M2层次的货币 乘数加以考察与推导;对货币乘数影响因素分析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储备 金率、现金“漏损率”等。 4、货币供给机制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的探讨。 A:由市场经济自身内在的货币需求,也即由“看不见的手”支配而形成的客观的货 币供应量,就是“内生性货币”,属于“内生变量”; B:由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操控,经由中央银行“看得见的手”操作而形成的货币供 应量,就是“外生性货币”,属于“外生变量”,也称“政策变量”。 5、政府收支对货 币供求的影响。 政府收支行为会否从“外生变量”角度影响货币供应? 1)政府的正常收支活动不会影响货币供给,即:收入=之支出,收支平衡;收入>支出,有结余。 2)政府的货币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赤字时,对货币供给会产生影响,即政府弥补财 政赤字的方式有:

同等学力经济综合课后题答案-货币银行学

目录 货币银行学 (2) 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 (2) 第二章利率理论 (6) 第三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8) 第四章金融中介体系 (10) 第五章金融市场 (13) 第六章金融监管体系 (16) 第七章货币政策 (17) 第八章汇率理论 (21) 第九章国际货币体系 (22) 第十章内外均衡理论 (24)

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 名词解释 基础货币 又称高能货币,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公众持有的通货。用公式表现为 B=C+R。B:基础货币;C:现金;R: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它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并且是由中央银行资产业务创造的,它是信用货币创造的源头。并受商业银行经营状况与经济增长周期、财政收支状况、国际收支状况等因素影响。货币层次 中央银行在建立现代货币统计体系时采取的一个主要的标准是各种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即“一种资产以较小的代价转换为实际购买力的便利性”。根据“流动性”的不同将货币分为不同的层次。虽然各国中央银行在实践中采取的具体统计口径不尽相同,但一般的分类(我国人民银行的货币统计体系)为:M0:流通中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含证券公司存放在金融机构的客户保证金)。这种分类的经济意义在于,M1(“狭义货币”)),一般构成了现实的购买力,对当期的物价水平有直接影响;而 M2(“广义货币”),其中包含暂时不用的存款,它们是潜在的购买力,对于分析未来的总需求趋势较为重要。 流动性偏好 凯恩斯继承、综合了费雪的现金交易说和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说,提出了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即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由于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的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对利率的变化不敏感,可以合写为:M1 =L1(Y);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在将来的某一适当的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保持一定数量的货币,这种投机活动最典型的就是买卖债券。投机活动的货币需求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当前利率水平、投机者心目中的正常利率水平以及投机者对未来利率变化趋势的预期。如果整个经济中有许多投机者,而且每个投机者所拥有的财富对于所有投机者的财富总额是微不足道的,那么,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就成为当前利率水平的递减函数,即 M2=L2(r)。因此,M=L1(Y) +L2(r)。可见,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直接而明确地指出货币的投机需求受利率的影响,至于交易需求,则不受利率影响。 简述 1.简要说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所谓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的争沦,实际上是讨论中央银行能否“独立”控制货币供应量。内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是在—个经济体系内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一部分,因此,中央银行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从上述货币供应模型中可以看出,微观经济主体对现金的需求程度、经济周期状况、商业银行、财政和国际收支等因素均影响货币供应。外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的。其基本理由是,从本质上看,现代货币制度是完全的信用货币制度,中央银行的资产运用决定负债规模,从而决定基础货币数量,只要中央银行在体制上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不受政治因素等的干扰,就能从源头上控制货币供应量。事实上,无论从现代货币供应的基本模型,还是从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来看,货币供给在相当大程度上是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及答案08

学习情境八货币供求与均衡 知识巩固 1.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1)收入状况 (2)市场利率 (3)信用发达程度 (4)消费倾向 (5)货币流通速度、社会商品可供量和物价水平 (6)公众的心理预期和偏好 2.试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就是指特定时期公众能够而且愿意持有的货币量。按他的说法: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存在流动性偏好这种普遍的心理倾向。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偏好流动性,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意持有其他缺乏流动性资产的欲望。这种欲望构成了对货币的需求。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又称为流动偏好理论。 那么人们为什么偏好流动性?为什么愿意持有货币呢?凯恩斯在《货币论》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是出自于以下三种动机: (1)交易动机,即个人或企业为了应付日常交易需要而产生的持

有货币需要。个人保存货币量的多少直接与货币收入的多少及货币收支时间的长短有关。企业持有货币则是为了满足业务上的从支出到收入这一段时间所需的货币需求,它取决于企业当期生产规模的大小及生产周期的长短。交易动机决定人们进行交易持有多少货币。 (2)预防动机,即人们为应付意外的、临时的或紧急需要的支出而持有货币的动机。它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为了防止未来收入减少或支出增加这种意外变化而保留一部分货币以备不测。虽然货币需求的交易性动机和预防性动机都与收入有关,但两者也有区别:货币需求的交易性动机主要是因为在收入和支出之间有一定时差;而货币需求的预防性动机则主要是因为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 (3)投机动机,即由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人们便根据对利率变动的预期,为了在有利的时机购买证券进行投机而持有的货币。 3.货币乘数由哪些因素决定? 答:货币乘数是中央银行创造(或减少)一单位基础货币能使货币供给量扩张(或收缩)的倍数。一般来说,决定货币乘数的因素主要有: (1)现金漏损率。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是指客户从银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现金,从而使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体系,出现所谓的现金漏损;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现金漏损率受经济的货币化程度、居民货币收入、储蓄倾向以及对通货膨胀的心理预期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一、名词解释 1、信用中介职能:指商业银行通过其所具有的规模经济和信息优势,能够有解决经济金融 生活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2、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体系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 行为。货币供给首先是一个经济过程,即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过程。其次在一定时点上会形成一定的货币数量,称为货币供给量。 3、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在适当的资产组合中,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 的数量就是货币需求量。 货币需求可分为个人的货币需求与整个经济的货币需求。 4、货币乘数:指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货币乘数模型:m=Mⁿ/B 5、原始存款:客户以现金存入银行形成的存款。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只需保留一小部分现 金作为付现准备,可以将大部分现金用于放款。客户在取得银行贷款后,一般并不立即提取现金,而是转入其在银行的活期存款账户,这时银行一方面增加了放款,一方面增加了活期存款。 6、派生存款:是银行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贴现和投资时创造的存款。在信用制度发达的 国家,银行的大部分存款都是通过这种营业活动创造出来的。可见。原始存款是派生存款创造的基础,而派生存款是信用扩张的条件。 7、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它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采用各种方式调 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各种方针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内容广泛,通常包括:政策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检测和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操作指标和中间目标、政策传导机制和政策效果等基本内容。 8、货币政策的传导:指货币当局从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到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 过的途径或具体的过程、目标。 9、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中央银行通过观测和控制它所能控制的一些具体的指标来影响实 际的经济活动,才能间接地达到其最终目标。这些能被中央银行所直接控制和观测的指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或中间目标。中介目标位于货币政策工具和最终目标之间,其包括近期中介目标(也称操作目标)和远期中介目标(也称中间目标)。 10、通货膨胀:因流通中注入货币过多而造成货币贬值以及总的物价水平不同形式的 (公开的或隐蔽的)持续上升的过程。 11、通货紧缩: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们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 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 12、货币均衡:即货币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 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货币均衡是用来说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关系,货币供给符合经济生活对货币的需求则达到均衡。 二、判断(参考教材) 1、商业银行负债业务。 负债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认为:银行资金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强化资产管理获得,还可以通过灵活地调剂负债达到目的。商业银行保持资金的流动性无需经常保有大量的高流动性资产,通过发展主动型负债的形式,扩大筹集资金的渠道和途径,也能够满足多样化的资金需求,以向外借款的方式也能够保持银行资金的流动性。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货币银行学老教材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 1. 下面的表述是否正确: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 ) 2. 有人说:“纸币之所以可以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内在价值”。你同意这种说法 吗? ( ) 4. 最不可能作为货币的是() A、燕麦 B、冰激凌 C、香烟 D、松香 5. 对我国目前发行的1元硬币最准确的描述是:() A、本位币 B、金属货币 C、实物货币 D、辅币 6. 在信用发达的国家,占货币供应量最大的是:() A、纸币 B、硬币 C、存款货币 D、外汇 7. 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为1:13,而市场比价为1:15,这时充斥市场的将是() A、银币 B、金币 C、金币和银币 D.都不是 8.货币发展的具体形态有() A、实物货币 B、金属货币 C、兑现的银行券 D、支票 E、不兑现的银行券 答案: 1.对 2.错 4.B 5.A 6.C 7.A 8.ABCE 第二章 1.利息是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使用贷款的代价。 2.浮动利率是一种在借贷期内可定期或按规定调整的利率。 3.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认为利率由实物资本供求决定。 4.凯恩斯认为,利率就是由货币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所决定的。 5.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不同期限债券利率之间的关系,它可以用债券的收益曲线(即利率曲线) 来表示。 6.某借款人从贷款人处借得10000元,利率为5%,期限为5年,如果分别按照单利和复利计 算出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的利息。 答案: 1.对 2.对 3.错 4.对 5.对 6.解:(1)按单利法计算的利息: 10000×(1+5%×5)=12500(元) (2)按复利法计算的利息 10000×(1+5%)5=12762.82(元) 第三章 1、下列属于契约型金融机构的是:() A、投资银行 B、商业银行 C、养老保险机构 D、保险公司 2、下列属于投资型金融机构的是:()

货币银行学(复习资料)_李敏_习题册

货币的定义-货币是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货币是一般的等价物。 价值尺度-货币最基本的只能,它是衡量相对价值量上商品的价值大小,反映了货币与商品之间价值的对等关系。它的特点: 可以是观念的而不必是现实的,但必须是足值的。 一般等价物-用来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能与一切商品交换,反映了货币的本质。 本位币-一国货币制度中的核心货币,政府法律规定了它具有无限法偿,任何人不得拒绝接受,具有强制流通的力量。 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金块本位制-市场流通的是纸币,黄金成为发行准备,政府规定了可兑换黄金的纸币的含金量。 金汇兑本位制-金本位制中的一种形式。本国货币通过外汇比价间接地与黄金挂钩,在政府规定的汇率下,可自由地兑换采用金币或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 信用货币-一种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不兑现金银的纸币,国家法律赋予它无限法偿。另一种是银行各类短期信用工具,成为流通中人们普遍接收的支付手段。这两类构成了信用的载体。 纸币本位制-一种以不兑换黄金与白银的纸币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货币流通规律-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货币流通量一定要适应商品流通的规模。 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在金银双本位制下,政府的法定比价与市场比价发生不一致时,价值低估的货币被价值高估的货币逐出流通,融化或收藏,价值高估的货币充斥了市场。这一规律也称为“”格雷欣法则。

狭义货币M1-流通中的现金加上商业银行体系支票存款。 广义货币M2-M1加上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直接融资-盈余方直接购买赤字方发行的债务凭证或股权证书。金融机构仅仅起委托代理的中介作用,并不是信用借贷的中介关系。 间接融资-有盈余货币的人通过银行之类的信用中介向赤字货币的人进行间接融通,银行作为信用中介从赤字方那里获得直接证券,并且以它自己的信用度重新发行一种自己的证券进行借贷活动。 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是一个短期金融证券交易的市场,期限都在一年以下。具体品种有政府的短期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可转让存单、回购协议、联邦基金。 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一个长期金融证券交易市场,期限都在一年以上,具体品种有政府的长期公债、公司债券、金融债券、股票、抵押贷款。 一级市场-一级市场是新的证券初次进入的市场,即新发行、新买入的初级证券。 货币互换-为避免不同货币之间因汇率或利率变动带来资产价格变动的风险,双方利用各自筹资优势,按约定条件对所持有的不同货币资产进行互换,通过合约买卖的方式进行互换交易。 抵押贷款证券化-将银行的抵押贷款在资本市场上转化成可交易的证券。通过中介机构以出售证券的方式,将债券转让给第三者,可收回贷款资金,实现再融资。 普通股-普通股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最基本的股票,随公司盈利状况股东获得利润分配,如果公司亏损,股东将无利息可得。在公司清理资产时,他将最后分配到剩余资产,如果资不抵债,他将分文乌有。他可参与公司的经营与管理,参加股东大会,按持股的比重大小可获得公司的控股权,风险与收益是相对应的。

货币银行学

一、名词解释 1.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并能反 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2.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 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3.复本位制: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4.平行本位制:是金银两种本位币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流通,国家对两种货 币的交换不加规定,而由市场上的金银的实际比价自由确定金币和银币比价的货币 制度。 5.双本位制:法律规定了金银币的比价,金币和银币仍同时作为本位币。 6.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在实行金银复本位中的双本位制条件下,金银 有一定的兑换比率,当金银的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 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将逐渐 增加,形成良币退藏,劣币充斥的现象。 7.布雷顿森林体系:(1).以美元充当国际货币,确立黄金和美元并列的储备体系。 (2).实行固定汇率 (3).实行多渠道的国际收支调节 (4).建立一个长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IMF(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对国际货币事项进行磋商,维护汇兑评价体系。 8.牙买加体系:(1).浮动汇率合法化 (2).黄金非货币化 (3).国际储备多元化 (4).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相互补充 9.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法律形式所确定的有关货币流通的 系列规定,它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信用货币制度。 10.信用:信用这个范畴是指借贷行为,这种经济行为的形式特征是指以收回为条件 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 11.利率:利率即利息率,是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金额的比率。 12.市场利率:市场利率就是随供求关系等市场规律而自由变动的利率。 13.基准利率:是在利率体系和整个金融市场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它有两重含义:一是基准利率是银行体系制定各种差别利率和加罚息利率的依据; 二是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体系制定各种有价证劵利率的依据。 14.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是指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货币,也不 愿持有其他虽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的心理的一种理论。 15.可贷资金理论:利息产生于资金的贷放过程,则考虑利率的决定就应该着眼于可 用于贷放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对可贷资金的需求并非一定完全来自投资,还可能来 自窖藏。 16.期限结构理论:是指不同期限债券利率之间的关系,它可以用债券的收益曲线来 表示。 17.直接融资:是指赤字单位或资金需求者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向盈余单位或资金供给 者出售有价证券。 18.间接融资:是指赤字单位或资金需求者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获得盈余单位或资 金供应者多余资金的融资方式。 19.一级市场:指股票的初级市场也即发行市场,在这个市场上投资者可以认购公司

(完整word版)《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整理

《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 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 1、理解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理论的异同。 2、比较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异同。 3、理解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4、理解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政策主张。 5、理解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供应与扩张的过程。 6、理解货币均衡和市场均衡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利率理论 1、理解古典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2、理解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3、理解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4、理解新古典综合学派对利率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第三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理解菲利普斯曲线的内容及其政策含义。 2、什么叫通货膨胀中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 3、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4、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第四章金融中介体系 1、了解资产证券化的含义。 2、了解金融创新的基本方式和内容。 3、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第五章金融市场 1、了解风险资本的投资过程。 2、深入理解CAPM模型的基本内容。 3、了解期权定价模型的内容。 第六章金融监管体系 1、了解社会利益论和金融风险论对金融监管必要性的分析。 2、重点理解《巴塞尔协议》三大支柱的内容。 第七章货币政策 1、理解货币政策的泰勒规则。 2、了解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渠道。 3、了解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及其条件。 第八章汇率理论 1、深入理解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相关内容。 2、了解国际借贷理论、货币局制度等相关内容。 第九章国际货币体系 了解“特里芬难题”、牙买加体系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相关内容。第十章内外均衡理论 1、名词解释:米德冲突。 2、理解内外均衡的基本内容。 3、理解蒙代尔政策配合理论的基本内容。

货币银行学 复习提纲2

银行货币学 一、解释并比较下列每组概念 1.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货币供给的外生性 答: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问题,实际上是关于中央银行能否“独立”控制货币供应量。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是由实体经济的变量因素(收入、消费、投资、储蓄等)和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决定,而不是由实体经济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是由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决定的,而非由收入、消费、投资、储蓄等经济因素来决定。货币供应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内生的” 2.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 答:(1)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总和。B=C+R (2)货币供应的完整模型M=mB,货币乘数m=M/B。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中央银行法定准备金率、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现金/存款比率,即现金漏损率。 3.市场利率与官定利率 市场利率是在借贷市场中,由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直接决定的利息率。官定利率是一国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息率,它是国家为了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政策手段。例如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就是典型的官定利率。 官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有密切关系。官定利率对市场利率发挥宏观制约作用,它表达了政府的货币政策意向。所以,市场利率必然受到官定利率的干预和影响。但是,市场利率主要还是取决于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这样市场利率与官定利率不可能完全保持一致,同时中央银行确定官定利率时,要以市场利率作为重要依据。 4.贴现与再贴现 票据贴现是票据持有人以未到期票据向商业银行兑取现款,商业银行从票据中扣除自贴现日起到票据到期日止的利息,将余额支付给持票人的资金融通行为。再贴现是指贴现银行持未到期的已贴现汇票向人民银行的贴现,通过转让汇票取得人民银行再贷款的行为。再贴现是中央银行的一种信用业务,是中央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而运用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5.多头监管体制与集中监管体制 多头监管体制是指由两家或两家以上监管机构共同负责的一种金融监管体制,集中监管体制指由中央的一家监管机构集中行使金融监管权。代表性国家有英国、日本。 6.内部时滞与外部时滞 内部时滞是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主体的中央银行从制定政策到采取行动所耗费的时间。它由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两个阶段构成。外部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实际执行某一货币政策到这一政策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产生相应效应之间所耗费的时间。 7.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是指两国货币的比价基本固定,现实汇率只有围绕平价在很小范围内上下波动的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分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和自由浮动汇率制。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货币当局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干预市场,使汇率向有利于本国方向浮动,或维持在对本国有利的水平上。自由浮动汇率制:是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很少干预,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自发决定。 8.法定存款准备金与超额存款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按照其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超额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外的部分,金融机构存放在中央银行、超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 要紧参考书目: 米什金(美)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博迪、莫顿(美)金融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瓦什、(美)货币理论与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戈德史密斯(美)金融结构与金融进展、上海三联书店 黄达、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戴根有、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黄金老、中国金融体系进展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 李杨、中国金融理论前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目录 第一讲货币供求理论 第二讲利率理论 第三讲金融机构体系 第四讲通货膨胀 第五讲货币政策 第六讲金融监管体系 第一讲货币供求理论 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 一、货币需求的概念 二、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基本观点: 流通中必需的货币量为实现流通中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所需的货币量。用公式表示是:执行流通手段的 货币必要量(M)= 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 商品平均价格(P)×待售商品数量(T)/货币流通速度(V)即M = PT /V (二)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在当代的意义 纸币流通规律与金币流通规律不一致,金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由价格总额决定;纸币流通下,商品价格水平随着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三、西方货币需求理论 1.传统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理论 (1)现金交易说(Cash Transaction Theory) 注重于研究货币数量与物价之间的因果关系,认为货币数量增加,必定导致物价水平

上升,货币价值下跌;反之,亦然。 方程式:MV=PT 或者P=MV/T 其中:M是流通中货币数量, T是商品与劳务的交易, P是交易中各类商品的平均价格 V是货币的流通速度. (2)现金余额说(Cash—balance Theory) 剑桥学派是从个人资产选择的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并假设货币需求同人们的财富或者名义收入保持一定的比率,整个经济的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会自动趋于均衡。 方程式:Md=KPY 其中:M是流通中货币数量, P是通常物价水平, y是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产出, k是以货币形式持有的名义国民收入的比例.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及其决定 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及其决定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及其决定 Md=M1+M2=L1+L2=L1(Y)+L2(r) 其中:Md代表对货币(现金)的总需求, M1代表为满足交易动机及慎重动机所持有的现金数, M2为满足投机动机所持有的现金数。 3、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进展 鲍莫尔模型(平方根定律) 托宾模型(资产组合理论) 新剑桥学派 4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认为货币数量说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者物价问题的理论,而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弗里德曼认为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量的因素要紧有四个:总财富;财富构成;持有货币与持有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影响货币需求函数的其他因素,比如,对货币的“嗜好”程度。提出货币需求函数: M/P=f(y,W,Rb,Re,1/P×dp/dt,u) 其中:M/P为实际货币需求量 y为来自各类财富形式的恒久收入 W为非人力形式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重 Re为股票的预期收益率 Rb为债券的预期报酬率 1/P×dp/dt表示价格水平的预期变动率

货币银行学讲义

货币银行学讲义 篇一:货币银行学讲义 银行招聘试卷中 较易出现的银行学部分内容 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 第二章利率理论 第三章通货膨胀理论 第四章金融体系 第五章金融市场 第六章金融创新 第七章货币政策 第八章汇率理论 第九章国际金融体系 第十章内外均衡理论 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 ? 本章内容 本章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货币供求均衡.其中,货币需求理论及货币均衡为重点和难点. 本章主要考点有: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货币均衡(IS-LM模型),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 历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 1.基础货币(_,_) (二)简答题 1.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_) ? ? ? 考点预测名词解释货币层次流动性偏好倒逼机制单一规则简答题

1.简要比较费雪方程与剑桥方程. 2.简述货币供应的完整模型,并分析影响货币供应的主要因素. 3.简要说明货币主义〝单一规则〞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 ? ? 论述题 1.试述货币需求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 2.试述IS-LM模型的经济与政策涵义. (注:以下考点讲解时预测热点以红色显示,历年真题以蓝色显示) ? ? ? 核心考点:名词解释 1.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是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综合,它构成了货币供应量倍数扩张或收缩的基础,它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短期(中介)目标. 2.货币层次:是指不同范围的货币概念.中央银行根据〝流动性〞的不同将货币分为不同的层次,即 M0:现金,或流通的货币; M1:M0+各种活期存款; M2:M1+各种定期存款. 这种分类的经济意义在于,M1(〝狭义货币〞),一般构成了现实的购买力,对当期的物价水平有直接影响;而M2(〝广义货币〞),其中包含暂时不用的存款,它们是潜在的购买力,对于分析未来的总需求趋势较为重要.(注: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以较小的代价转换为实际购买力的便利性) ? ? ? ? 3.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或财富的一种心理因素.因为货币是流动性最大的资产,所以人们会对货币产生偏好.引起这种偏好的动机可以区分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4.倒逼机制:中国的中央银行本身并非严格的独立决策主体,其控制货币供应的能力在制度上缺乏保证,

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与答案

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与答案 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货币理论 一、名词解释: 基础货币P482:是中央银行所发行的现金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的总和。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它是由中央银行资产业务创造的,并且是信用货币的源头。 货币层次P478: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大小作为标准,并根据自身政策目的的特点和需要,划分了货币层次。其粗略的分类为:M0:现金流通量;M1:M0+各种活期存款;M2:M1+各种定期存款。货币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操作。 流动性偏好P:凯恩斯在分析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时认为,货币需求主要受个人对收入支配的心理因素决定。个人对收入支配有消费和储蓄两种形式。其中储蓄部分是以现金货币形式持有还是以有价证券形式持有,取决于人们对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偏好程度,即流动性偏好。凯恩斯认为影响流动性的偏好程度即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倒逼机制P484:在中国目前的经济体制下,大量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往往压迫商业银行不断增加贷款,从而迫使中央银行被动的增加货币供应,形成所谓的“倒逼机制”。 二、简答题: 1、简要说明货币供给的生性与外生性。P483-484 货币供给的生性与外生性的争论,实际上是讨论中央银行能否完全独立控制货币供应量。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因此,微观经济主体对现金的需求程度、经济周期状况、商业银行、财政和国际收支等因素均影响货币供应。 外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

经管类专业课复习资料-货币银行学重点(简答部分)

国民经济中的货币收支包括哪五个方面的货币收支体系? ⑴以个人为中心的货币收支 ⑵以公司、企业等经营单位为中心的货币收支 ⑶以财政及机关团体为中心的货币收支 ⑷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心的货币收支 ⑸对外的货币收支 货币形态的发展,并举例。 ⑴实物货币;⑵金属货币;⑶纸币;⑷信用货币; ⑸电子货币 货币的职能有哪几种? ⑴价值尺度;⑵流通手段;⑶贮藏手段;⑷支付手段;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⑴货币币材的规定;⑵货币单位的确定;⑶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⑷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⑸对不同种类货币支付能力的规定 信用的形式有哪些? ⑴商业信用;⑵银行信用;⑶国家信用;⑷消费信用;⑸国际信用 商业信用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⑴作用工商企业之间的联系离不开商业信用,通过这种可以分散决策的商业信用活动润滑着整个生产流通过程,促进经济发展。 ⑵局限性:有严格的方向性。 如何理解利息的实质? 利息的实质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利息体现借贷资本家与产业资本家共同占有剩余价值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利息则是国名收入或增值的部分社会财富根据国家和社会利益进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简述凯恩斯的利率理论。 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货币需求又基本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所以利率就由流动性偏好曲线与货币供给曲线共同决定;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货币供给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不会对利率产生影响而陷入流动性陷阱。 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式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已经把利息看成了收益的一般形态,即不管资金是否已经借出,也不管是否用于借贷,利息都被看成资金应该有的收益,未获得是一种损失,可以说只要持有现金就是损失,因为本来你可以把他贷出去以收取利息,不做实际上是损失了这部分收入。而且在人们投资时,也只有当投资预期收益大于利息收益时,才值得去投资,否则就不会投。这里利息就成了一个标尺。另外,不管投资的资金是否是借到的,人们在计算收益时总会把利息算做成本里面,扣除利息后的才是劳动所得,利息是货币资本所得,也可以说利息是一种机会成本。 如何理解基准利率和无风险利率? 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也就是说基准利率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利率的相应变化。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基准利率是指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无风险的利率。利率包括对机会成本的补偿水平和风险溢价(也译为风险报酬、风险酬金) 水平。用公式表示: 利率 = 机会成本补偿水平 + 风险溢价水平 利率中用于补偿机会成本的部分往往是由无风险利率表示,相对于千差万别的风险溢价,无风险利率也就成为“基准利率”。 由于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绝对无风险的投资,所以也无绝对无风险利率;市场经济中,只有国债利率可用以代表无风险利率。 利率系统的主要分类及其含义。 ⑴按是否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可分为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 ⑵根据在借贷期内利率会否调整,可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⑶根据利率形成的方式,可分为市场利率、公定利率和官定利率 ⑷按是否带优惠性质可分为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⑸根据计算利息的期限单位不同可分为年率、月率和日率。年率用百分数表示,月率用千分数表示,日率用万分数表示。三者可以换算。 ⑹根据信用行为期限长短可分为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简述金融市场的功能? 金融市场的功能: ⑴帮助实现资金在资金盈余部门和资金短缺部门之间的调剂,实现资源配置。 ⑵实现风险分散和风险转移。 ⑶确定价格。 ⑷金融市场的存在可以帮助金融资产的持有者将资产售出、变现,因而发挥提供流动性的功能。 ⑸降低交易的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 金融资产的特征有哪些? 偿还期、流动性、风险性、收益率 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区别和联系。 一级市场是新证券的发行、认购、包销的市场,为筹资者提供筹资的市场。二级市场是已经发行的证券再进行流通、转让、买卖的市场,为一级市场发行的证券提供流动性的市场,二者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 证券交易所和场外交易市场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二级市场。 不同点:①场所不同;②买卖的证券不同;③参加者不同;④价格形成不同

货币银行学7-9章

第七章货币供求与均衡 第一节货币层次的划分 一、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和意义 (一)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货币的流动性。 (二)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 1.有利于观察经济运行状况; 2.有利于观察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二、货币层次的划分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层次划分 1.M0=流通中的现金 2.M1= M0+活期存款 3.M2= M1+准货币 准货币包括银行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各种可以提取的“通知放款”以及各种短期的信用工具如短期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等。 (二)美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1.M1=流通中通货+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其他支票存款+旅行支票 2.M2= M1+储蓄存款+小额定期储蓄存款+个人货币市场货币基金+隔夜回购协议 3.M3= M2+长期存款+回购协议和欧洲美元+法人货币市场基金+长于隔夜的回购协议 4.L= M3+非银行公众持有的储蓄券、短期国库券、商业票据和银行承兑票据等 (三)日本的货币层次划分 1.M1=现金+活期存款 2.M2= M1+活期存款以外的一切存款+可转让存单 3.M3= M2+邮政、农协、渔协、信用组合和劳动金库的存款+货币信托和贷款信托 4.广义流动性= M3+回购协议债券、金融债券、国家债券、投资信托和外国债券等。 (四)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1.M0=流通中的现金 2.M1= M0+活期存款 3.M2= 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他存款) 第二节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概述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社会各经济主体为满足正常的生产、经营和各种经济活动需要而应保留或占有一定货币的动机或行为。 (二)货币需求的分类 1.宏观货币需求和微观货币需求;2.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3.主观货币需求和客观货币需求。(三)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1.从宏观角度看 (1)全社会商品和劳务的总量;(2)市场上商品供求结构;(3)价格水平;(4)收入的分配结构;(5)货币流通速度;(6)信用制度的发达程度;(7)其他因素:人口密度、生产周期、社会分工等。 2.从微观角度看 (1)收入水平;(2)收入分配结构;(3)利率和金融资产收益率;(4)市场价格水平及其变动;(5)其他因素:人们的消费倾向、信用制度的发达程度等。 二、货币需求理论 (一)传统货币数量论(古典货币数量论) 1.现金交易数量说MV=PT

《货币银行学》习题第九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九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一、填空题 1.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_______ 贬值、______ 普遍上涨货币现象。 2.产生通货膨胀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 流通,通货膨胀是其所特有的现象,但不能因此推断存在_____________ 流通就必然产生通货膨胀。 3._______是测度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主要标志。 4.根据不同的标准,通货膨胀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按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类;按物价上涨的幅度可分为______ 、______ 和_______ ;按通货膨胀的成因分为_____ 、______ 、和______。 5.反映通货膨胀程度的物价指数一般有零售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6._______________ 来度量通货膨胀,能在最终产品价格变动之前获得工业投入品及非零售消费品的价格变动信号。 7.通货膨胀对社会成员的主要影响是改变了原有_______________ 的比例。 8.通货膨胀时期对于债务关系中的________ 有利而对__________ 不利。 9.凯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理论是_______ 。他们强调引发通货膨胀的是_______ ,而不是货币量。 10.通过宏观紧缩政策控制社会总需求,各国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手段有: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 11.治理通货膨胀主要有以下三大对策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_。 12.国外学者普遍把通货紧缩定义为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 三者同时持续下降。 13.对温和型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有三种观点:______ 、______ 和________。 14.1997年后中国的通货紧缩趋势是以________ 和______ 为主要特征的。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通货膨胀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通货膨胀是物价持续上涨 B. 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C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的上涨 D. 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所特有的 2 .通货膨胀时期债权人将()。 A .增加收益 B. 损失严重 C .不受影响 D. 短期损失长期收益更大 3 .我国目前主要是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A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B. GDP 平减指数 C .批发物价指数 D. GNP 平减指数 4 .成本推动说解释通货膨胀时的前提是()。 A .总需求给定 B. 总供给给定 C .货币需求给定 D. 货币供给给定 5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不可能产生的通货膨胀类型是()。 A .需求拉上通货膨胀 B. 结构性通货膨胀 C .成本推进通货膨胀 D. 预期型通货膨胀 6 .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是个关键。 A .社会总需求 B. 收入分配C .财政收支 D. 经济结构 7. 通货膨胀对社会成员的主要影响是改变了原有收入和财富分配的比例。这是通货膨胀 的()。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第五版)]黄达-重点复习资料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 名词解释 √1、信用货币: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主要以银行券、汇票、支票、存款货币等形式存在。 √2、信用:建立在信任基础上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3、本票:是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承诺在约定的期限内支付一定款项给债权人的支付承诺书。 4、汇票:是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命令其在约定的期限内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人或持票人的支付命令书。 5、金融:广义:货币的事务、货币的管理、与金钱有关的财源等。 狭义:与资本市场有关的运作机制。 中间说法:货币的流通、信用的授予、投资的运作、银行的服务等 6、利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 7、基期:是一个基础期、起始期的概念。(?) 8、现值:未来某一时点上一定的货币金额,把它看作是那时的本利和。(?) 9、即期利率:即期利率是指对不同期限的债权债务所标明的利率(复利) 10、远期利率:远期利率则是指隐含在给定的即期利率之中,从未来的某一时点到另一时点的利率。 √11、汇率:国与国之间货币折算的比率叫汇率。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1或100等)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标价方法。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1或100等)本国货币为标准,折成若干外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12、金融的特征: 1.流动性。金融资产的货币性质是指它们可以用来作为货币,或很容易转换成货币。 2.风险性。是指购买金融资产的本金有否遭受损失的风险。本金受损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两种。 3.收益性。由收益率表示。收益率有三种计算方法: 名义收益率——票面收益与票面额P的比率; 现时收益率——年收益额C与其当期市场价格Pt的比率;C/Pt 平均收益率——将现时收益与资本损益共同考虑的收益率。(C﹢Pt﹣Pt-1)/Pt 13、远期:是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相关资产。主要有:货币远期和利率远期两类。 √14、期货:是交易双方按约定价格在未来某一期间完成特定资产交易行为的一种方式,与远期合约相同。 区别在于:远期合约的交易双方可以按各自的愿望对合约条件进行磋商。而期货合约的交易多在有组织的交易所内进行;合约的内容,如相关资产的种类、数量、价格、交易时间和地点等,都有标准化的特点。 √15、期权:是指合约的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时间或时期内,按照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也可以放弃行使此权利。(看涨期权的买方有权在某一确定的时间或确定的时间之内,以确定的价格购买相关资产;看跌期权的买方则有权在某一确定时间或确定的时间之内,以确定的价格出售相关资产。欧式期权是指买入期权的一方必须在期权到期日当天或在到期日之前的某一规定的时间才能行使的期权。美式期权是指可以在成交后有效期内任何一天被执行的期权。) √16、互换: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合约有效期内,以事先确定的名义本金额为依据,按约定的支付率(利率、股票指数收益率等)相互交换支付的约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