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孙过庭说的“五乖五合”是什么意思

孙过庭说的“五乖五合”是什么意思

孙过庭说的“五乖五合”是什么意思
孙过庭说的“五乖五合”是什么意思

[转载]孙过庭说的“五乖五合” 是什么意思

目前研究孙过庭《书谱》的文章、书籍不少,其中也有论及《书谱》“五乖五合’’内容的。但现有研究对“五乖五合”论关注不够,我这里力求对已有课题作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研究目的、研究价值在于:准确理解中国古代传统书法理论,这里指孙过庭“五乖五合”论),明确书法创作如何才能得到正常特别是超常发挥,达到创作巅峰状态,揭示“五乖五合”深层原因,说明人的境界最终将决定书法的境界,从而提示心性修为的重要性,说明“五乖五合”这一创作论对于书法创作的重要意义、启示。

一、“五乖五合”与孙过庭书法本质观的关系。

孙过庭《书谱》立论之在,是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揭示书法艺术的创作规律,这是孙氏宏论玄言,不舍宗旨,微言据以切身体悟而分论有序的书学思想之体现。毫无疑问,孙过庭在《书谱》中举凡书法史、书法批评、书法创作、书体比较及书法继承与创新等问题都有精辟的阐述,反映了他对书法艺术的远见卓识。但《书谱》最具特色之处是贯穿全文的抒情写意论,它是《书谱》书学思想之精髓。在孙氏眼中,书法艺术是作者情感、心意、性情外化而出的笔歌墨舞,故孙过庭认为书法的本质在于表记心灵(“书为心画”),用文中

的话说就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就是“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直视书法为写意、抒情艺术,强调书法为书者精神、情意的载体。

而“五乖五合”论中,无论是“五乖”中的“心遽体留”、“意违势屈”、“情怠手阑”还是“五合”中的“神怡务闲”、“感惠徇知”、“偶然欲书”都关乎精神状态,这与《书谱》的书法本质观——抒情写意论是一脉相承的。

孙过庭在《书谱》中谈到向古人学习时,指出由于个性差异,失其情则乖其实,“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这两句充满哲理意蕴的句子,表明了孙过庭对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是非常独到精深的。其抒情写意之美与中国古典文学相通。以境论书是孙过庭的一个卓越的贡献。孙过庭解析王羲之的书法首先是从意境方面着眼的,他关注的是作品整体的精神表露以及表露的差异。

二、“五乖五合”与孙过庭书法审美观的关系。

1、“中和”——孙过庭的书法审美观。

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出了具体的书法审美标准。他的“和之以闲雅”的观点,反映了士大夫阶层书家人格的规范和审美趣味。“和”有温和宽厚、融和、祥和的意思。中和的书法风格是以平和简静、含蓄蕴藉、法意相谐、推重静气为审美特征的。对中和之风的推重在《书谱》中随处可见。

在孙过庭看来,这种书风既要求变化,又要求和谐;既

要和谐,又不能雷同。所谓广纳众美,过犹不及,正是“中和”之意。例如在论及书法质朴与妍美时,他要求“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意思是说“中和”了文与质两种内涵才是佳书,强调“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同样体现中和的要求,即入古而不背弃时代的特质,注重今时之新而不染今时之弊。

2、王羲之——孙过庭最推重的“中和”书风的代表书家。

在众多书法家中,孙氏认为能够称得上“尽善尽美”的代

表书家是王羲之。孙过庭所推重的是王羲之书法的“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这种状态就是一种内力充实、精神闲逸、文质相兼、奇变和谐的至佳状态,它与“神怡务闲”的精神状态有不

相违、趋于合的一致性。

孙过庭认为王字有刚有柔,有温有威,有法有变,其特点是各种对立特质的统一。《兰亭序》里所抒写的正是一种

温馨恬和、灵秀飘逸、平和简静、含蓄蕴藉的情趣,表现了一种至中极和的风格。

从孙过庭的审美观可以看出:“五乖五合”的提示,正是其审美观所决定的,“合”则能达,、‘乖”则必失。

三、“五乖五合”之辨析。

“五乖五合”揭示了书法创作中精神状态和创作情绪、创

作环境、工具材料、创作欲望五个方面的问题,而这五个方

面又可归纳为书法创作形态——“心”、“物”、“境”三个主要类别,三者虽可分论,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系。

1、心——精神、情意的显现。

无论是“五乖”中的“心遽体留”、“意违势屈”、“情怠手阑”

还是“五合”中的“神怡务闲”、“感惠徇知”、“偶然欲书”都属于

心(亦称为“精神状态”、“志”、“精神”)的范畴。“心”在创作中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书法创作的主因。

“神怡务闲”在《书谱》中指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没有

俗务缠身,身心均处在一种持盈保泰的自然状态,它对应于人的整个生存状态、生命状态。此一“合”在“五合”中地位不寻常,因为“五合”关键在于“心物相融”,在于精神的愉悦、自然、自由,即“神怡”,它决定了整个书法创作过程(特别是用笔)

的自然与自由。所以孙过庭说:“得器不如得志”,“神融”才能“笔畅”。

“心遽体留”恰恰与“神怡务闲”相反,对应为书法创作极差的精神状态。“遽”有急忙、匆忙、窘迫之义。繁琐之俗务缠身,身体的超负荷劳作,生活的奔忙,使人精神涣散,身心均处在忙乱之中,无法静,无法闲,自然更无法“神怡”,在

这样的状态下作书,其结果可想而知。

“感惠徇知”的创作冲动能引起创作主体良好的书写情绪,这种情绪可充分调动人的情、意、才、思,而“意违势屈”则

往往使人情绪低落,心情郁闷而烦恼骤起,使人的情、意、

才、思跌入低谷。对于情绪引发的不同创作状态而言,“感惠徇知”所唤起的创作状态水平最优,最适于创作,“意违势屈”则最低,最不利于创作。

“偶然欲书”是书法家在外界某种事物的触动和内心某种情绪的激发下突然产生的创作欲望、创作冲动,而这种冲动的触发与书家日常生活和艺术的积淀以及其敏锐的艺术感

觉有着直接的联系。“偶然欲书”的契机怎样才能达到呢?要达到“偶然欲书”,须借助一种“生”的创作状态,在其感觉鲜活、敏锐的时候进行艺术创作,在技巧上不露长期熟练运作的规律性作用的痕迹。

2、物—一书写的工具和材料

“物”是书法创作的借缘,指书写的工具和材料,它是书者精神通过书写技巧借以传达的物质载体。

纸笔墨等书法书写工具,互相配合,充分发挥书法的材料特性,常常也是创作的一大有利因素。其中,毛笔的表现力极为丰富。中国历来的书家都极重视对毛笔的熟练使用,而“用笔”、“笔法”就成了历代书家通过操纵工具、利用材料以实现创作主体“完美”的孜孜追求。书写中的“执、使、转、用是否合度,与毛笔的关系也最大。“唯笔软则奇怪生焉”。书家使用毛笔如武士使用兵器一样,一般都是按爱好与习惯选用,合爱好、习惯的就是最恰当的。墨对于书法创作的重要

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从属于笔和追求的墨气的特殊效果的,工具与工具之间必须互相配合,笔、墨、纸皆称手如意,只有这样,才能“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

3、境——创作环境的作用

“时和气润”,是孙过庭所谓“得时”的外部条件,“得时”是书法创作的契机,是外缘。“时和气润”表示气候条件,气候作用于人的感受,可以转化人的情绪、精神。

“时和气润”是指好的气候环境。但是,环境条件又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自然之气候环境,还包括社会环境,生活环境,人文环境,这些环境都能作用于书家情绪并在书法创作中反映出来,从而成为“一合”或“一乖”。

4、心、物、境之关系

孙过庭的“五乖五合”论,从正反两方面揭示了书法创作中“乖”境与“合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谓“合”境,是指主、客观条件有机的协调和融合;所谓“乖”境,是指主、客观条件非正常的异化,因而相背、相离于应有的创作条件和创作状况)。“合”境分为“心合”(精神状态、主观条件)与“物合”?(客以观条件)、“境合”(客观条件)三部分,这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样,“乖”境分为“心乖” (精神状态、主观条件)、“物乖”(客观条件)与“境乖” (客观条件)三部分,三者的关系既是相互作用的,亦是不和谐而背离的。

值得关注的是,孙过庭特别强调了“得时”、“得器”、“得

志”三者之间的关系。尽管创作过程更多反映为心理过程,但也是一个内与外、主体与客体有机结合的过程。主客观条件相比,主观条件更具主导作用。古人说:,“艺之至,未始不与精神通。”人们内心情感之生发、郁结,可通过书法创作得以宣泄、净化,从而获得心意的升华。要使手能准确地表情达意,表记心灵,创作者必须长期劳作于创作实践中,只有具备“无间临池之志”,才可望达到无间心手的境界。心不欲书之时(即“心遽体留”、“意违势屈”、“情怠手阑”之时)书是不能佳的,即使“有意于佳”也无济于事。所以‘得志”之:观条件与“得时”、“得器”之客观条件相比,是最关键的一“得”。孙过庭用一句“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总结三者之间的轻重关系是很精辟的。“得志”就是指书家情、意、志、趣的确立,亦是指书家拥有书法创作的最佳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虚静、平澹的状态;是一种无挂、无碍、无累的状态;是一种大自然、大自在、大自由自状态,而这种状态也是杰出书家达到最高境界的应有状态。

书法三大行书美学风格之比较

书 法 论 文 院系:生物技术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 班级:2010级二班 姓名:王文娟 学号:10101100131

书法三大行书美学风格之比较 书法是以文字为基础的书写艺术,也是我国最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文字也在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演变、革新、发展着,各种书体在约定俗成的基础上进行由繁趋简的演变、产生了篆、隶、楷、行、草等诸形式。其中行书,无论从实用还是艺术的角度来说,它都是最受广大群众和书家所喜爱的一种书体。作为特殊的书体,行书包涵了书法艺术中的气韵、笔势、力度、气蕴、神采、筋骨血肉的审美范畴,融进了刚柔、方圆、虚实、黑白、疏密等形式,对比统一的基本规律。纵观1800多年中国行书发展历史,建立了不朽地丰碑的是三个杰出的书法家,他们是王羲之、颜真卿、苏轼,行书代表作分别是《兰亭序》、《祭侄季明文稿》、《黄州寒食诗》贴,誉之为“天下三大行书”。 第一行书:《兰亭序》作者:王羲之晋 对于行书,古有多种论述,唐代张怀瓘说:“不真不草,是曰行书。”又说:“案行书者,反汉款川刘德升所造也,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行书。”清宋曹曰:“所谓行者,即真书之少纵略,后简易相间流行,如云行水流,浓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遁圆,乃楷隶之捷也。”这正如有“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的比喻。从已经出土的《居延汉简》、《武威医简》和《流沙附简》等汉人所留下的墨迹看,类似今日行书的用笔和结体比比皆是,西安出土的“桓帝永寿二年瓮”(即东汉末年,公元156年)上所写的行草,可能出自当时工匠之手,浑厚质朴,颇有流动感,从中可窥视楷隶向行书的转变,因此,行书的出现可推至两汉时期,并非汉末刘德升所造。我们说,一种书体之形成,从草创到臻于成熟,城经过一个相当长时期的演化过程,有知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才智,决非一人一时所能创造。说刘氏“以行书闻名于当时”,则更更为合适。行书的演变发展达到高潮应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马宗霍《书林藻鉴》曰:“晋人书以韵胜,以度相高,夫韵与度,皆须求工于笔墨之外也,韵从气发,度从骨见,必内有气骨以为之斡,然后韵敛而度凝。”又曰:“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这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对晋代的书风可谓推崇备至。魏晋风度,造就了中国古代法书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初后世誉为“书圣”的王羲之。王羲之(321-379),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东晋时政治地位显赫的王氏家族,本人的文学修养很高,他早年曾向女书法家卫铄(世称卫夫人)学书法,后又博览李斯、曹喜、梁鹄、蔡邕、钟繇等人的书迹,兼习众法,擅长隶、楷、行、草诸书体,创造出新的书法风格。东晋永和九年

入团志愿书1500字(共5篇)

篇一:初三入团志愿书500字的范文 初三入团志愿书500字的范文 尊敬的团组织: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我认识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所以我申请加入中国共青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纲领。 我通过学习认识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展壮大的,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前列,有着光荣的历史。在建设新中国,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的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进程中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为党培养、输送了大批新生力量和工作骨干。 我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优秀,在学校表现良好,努力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不断提高学习成绩和政治思想觉悟,提高自己的自制力,在课堂上遵守纪律,认真听老师讲课,不开小差,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老师布置的任务。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有益身心的书刊,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一定要拥护中国共产党,履行团员的义务,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好助手和后备军。 如果团支部批准我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我将坚持做到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共青团,拥护团的纲领,遵守团的章程,执行团的决议,履行团的义务,学习团的基本知识和科学、文化、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认识,做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和有纪律的好团员。虚心向先进青年和人民群众学习,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改正自身的缺点和错误,自觉维护团结。顾全大局,严格认真的履行团员的权利。遵守学校的各种规定制度,尊敬老师,友爱同学,热爱劳动,勤奋学习,积极工作。我对团组织充满崇敬和向往,渴望着能够早日入团。我要求加入团组织,是为了能更直接地接受团组织的培养教育,以团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更好地为建设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肯请上级组织和团支部能批准我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我会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 此致 敬礼 申请人:读书人网 xxxx年xx月xx日 入团申请书格式及范文 格式: 一、标题:第一行居中书写入团申请书 二、称谓:第二行顶格书写敬爱的团支部 三、正文:主要包括: 1、对团的认识; 2、入团的动机和对待入团的态度,表明自己渴望入团的愿望; 3、个人在政治、思想、作风、工作和学习等方面的主要表现及情况; 4、今后努力的方向以及如何以实际的行动争取早日加入团组织等。 四、结尾:一般写:恳请团组织批准我的入团申请作为正文结束,加 此致,敬礼等用语结束正文。申请书的最后要署名及注明日期。 内容写法

苏东坡书法美学思想浅谈

苏东坡书法美学思想浅谈 【摘要】:苏轼的超然自适,融合着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形成了苏学士独具特色的豁达通脱、疏狂不羁、潇洒超俗、乐观开朗的个性。所以也造就了他的书法的美学思想是崇尚自然。 【关键词】:苏东坡书法艺术美学 苏轼作为书法“宋四大家”之首,其成就十分显著。他的书法美学核心思想是尚自然。在其书法美学思想体系的构建中,“自然”的内涵不断充实,外延不断扩展,包含着本与末、道与艺、人品与书品等本体论范畴和创作论上的无意于佳、放意自适状态以及风格论上的自然平淡。他的书法成就正是他书法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苏书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笔墨寄情、意境营造和风格评价方面颇多新意,体现出丰富的美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苏轼的书法于二王后独树一帜,别开生面。其字丰满肥润,跌宕多姿“有天真烂漫之趣”。笔墨寓意深刻,透露出深厚的文人学养。苏轼书法还表达了强烈、深刻而含蕴丰富的意境。在营造意境的同时又能将线条与文辞完美地结合起来。苏书追求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冲和淡远、自然萧散的风格,其书法美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苏轼66年的生命里,或许波澜重重,或许生活困窘,但他未曾颓唐丧志,一直致力于仕途,而最难得的,应属他始终保有的那颗温柔细腻的诗人心。他看得开生死,看得开离别,看得开奔波劳苦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说:“人生到处萍飘泊”。苏轼位宋代四大书法家之首,平生嗜好笔墨。论书崇尚意趣,主张要有韵外之致,并阐发了人品高低决定书法价值有无的书论观点。宋代可谓是一个大起大落、大荣大辱、大安大危的历史时期。生活在这种大环境下的苏轼,儒家入世、佛家超世、道家避世的思想都在影响和感染着他。但由于他过人阿的慧根,没有投入任何一种信仰,而是将儒家的弘毅精神与道家的无为无不为的思想和佛家的脱俗超世之境圆融地贯穿于自身,以外儒内道的形式在失衡的社会天平上找到了生存的支点,以一种超脱旷达、傲世超然的心态立足于世。 他说:“故仆书尽意作之似蔡君谟,稍得意似杨风子,更放似言法华。”这说明不同的创作状态、创作心境下,其书法风格和艺术成就也不一样。《法华经》的要义是一切众生皆能成佛,苏轼借此比喻自己放意写字,字字都得正果,只有

孙过庭说的“五乖五合”是什么意思

[转载]孙过庭说的“五乖五合” 是什么意思 目前研究孙过庭《书谱》的文章、书籍不少,其中也有论及《书谱》“五乖五合’’内容的。但现有研究对“五乖五合”论关注不够,我这里力求对已有课题作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研究目的、研究价值在于:准确理解中国古代传统书法理论,这里指孙过庭“五乖五合”论),明确书法创作如何才能得到正常特别是超常发挥,达到创作巅峰状态,揭示“五乖五合”深层原因,说明人的境界最终将决定书法的境界,从而提示心性修为的重要性,说明“五乖五合”这一创作论对于书法创作的重要意义、启示。 一、“五乖五合”与孙过庭书法本质观的关系。 孙过庭《书谱》立论之在,是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揭示书法艺术的创作规律,这是孙氏宏论玄言,不舍宗旨,微言据以切身体悟而分论有序的书学思想之体现。毫无疑问,孙过庭在《书谱》中举凡书法史、书法批评、书法创作、书体比较及书法继承与创新等问题都有精辟的阐述,反映了他对书法艺术的远见卓识。但《书谱》最具特色之处是贯穿全文的抒情写意论,它是《书谱》书学思想之精髓。在孙氏眼中,书法艺术是作者情感、心意、性情外化而出的笔歌墨舞,故孙过庭认为书法的本质在于表记心灵(“书为心画”),用文中

的话说就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就是“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直视书法为写意、抒情艺术,强调书法为书者精神、情意的载体。 而“五乖五合”论中,无论是“五乖”中的“心遽体留”、“意违势屈”、“情怠手阑”还是“五合”中的“神怡务闲”、“感惠徇知”、“偶然欲书”都关乎精神状态,这与《书谱》的书法本质观——抒情写意论是一脉相承的。 孙过庭在《书谱》中谈到向古人学习时,指出由于个性差异,失其情则乖其实,“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这两句充满哲理意蕴的句子,表明了孙过庭对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是非常独到精深的。其抒情写意之美与中国古典文学相通。以境论书是孙过庭的一个卓越的贡献。孙过庭解析王羲之的书法首先是从意境方面着眼的,他关注的是作品整体的精神表露以及表露的差异。 二、“五乖五合”与孙过庭书法审美观的关系。 1、“中和”——孙过庭的书法审美观。 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出了具体的书法审美标准。他的“和之以闲雅”的观点,反映了士大夫阶层书家人格的规范和审美趣味。“和”有温和宽厚、融和、祥和的意思。中和的书法风格是以平和简静、含蓄蕴藉、法意相谐、推重静气为审美特征的。对中和之风的推重在《书谱》中随处可见。 在孙过庭看来,这种书风既要求变化,又要求和谐;既

宗白华《美学散步》读书笔记

“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 “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 “你的心要具体地表现在形象里,那时旁人会看见你的心灵美,你自己也才真正的切实地具体地发现你的心里的美。” “专在心内搜寻是达不到美的踪迹的。美的踪迹要到自然、人生、社会的具体形象里去找。”“但是心的陶冶,心的修养和锻炼是替美的发现和体验做准备的。” “我们寻到美了吗?我说,我们或许接触到美的力量,肯定了她的存在,而她的无限的丰富内含却是不断地待我们去发现。” 物质文明之间的因素如:经济、政治、社会相互配合相互推动。 “政与教又是并肩而行,领导着全体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综合科学知识和人生智慧建立宇宙观、人生观,就是哲学。” “哲学求真,道德或宗教求善,介乎二者之间表达我们情绪中的深境和实现人格的谐和的是‘美’。” “文艺不只是一面镜子,映现着世界,且是一个独立的自足的形相创造。” 文艺的根基深深地植在时代的技术阶段和社会政治的意识上面。 “空灵和充实是艺术精神的两元” 一、空灵 “灵气往来是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是美感诞生的时候。” “精神的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 “萧条淡泊,闲和平静,是艺术人格的心襟气象。” 二、充实 “由能空、能舍,而后能深能实,然后宇宙生命中一切理一切事无不把它的最深意义灿然呈露于前。” 中国历史上的美学思想不仅在哲学家的著作中,还在历代画家、诗人、戏剧家中,各门传统艺术中都有美。 魏晋六朝是一个转变的关键,划分了两个阶段,中国人的美感走到了一个新的方面——“那就是认为‘初发芙蓉’比之于‘错彩镂金’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在艺术中,要着重表现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格,而不是追求文字的雕琢。” 先秦诸子对艺术的否定和批判,对后来的美学思想的解放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脱离百姓生活必需的“艺术”成为被批判的对象的同时,“自然可爱”的美就渐渐成为了这一时期人的审美需求。 “六朝镜铭:‘鸾镜晓匀妆,慢把花佃饰,真如绿水中,一朵芙蓉出。” “形式的美与思想情感的表现结合,要有诗人自己的性格” 中国的艺术往往体现的是虚实结合,客观的世界是有虚有实的,由客观世界而来的艺术也是有虚有实的,艺术是创造者的主观与客观世界的结合,这样才能创造美的形象,在

米芾行书技法

米芾行书技法 米芾技法十讲(一) 一、浅析米芾作品中“侧”的写法 1、侧,“永”字八法之一,指点的写法。《书苑菁华.永字八法详说》 云:“侧不言点而言侧,何也,论曰:谓笔锋顾右,审其势险而侧之。故名侧也。”就书写而言,陈思又曰:“侧不得平其笔,当侧笔就右为之。口诀云:…先右揭其腕,次轻蹲其锋。取势紧则乘机顿挫,借势出之。疾则失中,过又成俗。夫侧锋顾右,借势而侧之,从劲轻揭潜出,务于勒也。?”古人所言“侧”在米芾作品中多有出现,如图(1): 但“侧”的写法又不仅如此。王羲之《笔势论》云:“夫着点皆磊磊似大石之当衢,或如蹲鸱,或如蝌蚪,或如瓜瓣,或如栗子,存若鹗口,尖如鼠屎。如斯之类,名禀其仪,但获少多,学者开悟。” 现就米芾作品中常见的“侧”法作以总结,以求教于方家。 2、露珠点 裹锋起笔,围转向右下行而顿之,稍驻即提笔向左上方回锋收笔。与楷法略有不同。如图(2):

3 、引天应地点逆锋起笔下按,折笔向左,顿而提锋左下带出,多为横势,起收均有纤丝。如图(3): 4 、杏仁点 蒋和《书法正宗》称其为“向上点”。其运笔方法为:裹锋左下按,顿而围转提笔向右上方回锋收笔。多居于一字的左下方,常与露珠点呼应。如图(4): 5 、平点 搭锋平按,向右下方略顿,回锋收笔。此点多代替短横用之。如图(5): 6 、右趯点 逆锋入笔,向左下按继而折笔蹲锋趯出,与下一画成呼应关系。如图(6): 二、浅析米芾作品中“勒”的写法

勒法,即横画的写法。清代冯武《书法正传》曰:“画之祖,勒法也。状如算子,便不是书。其法初落笔锋向左,急勒回向右,横过至末,复驻锋折回,其势首尾俱低,中高拱如覆舟样,故曰:勒常患平。智永,虞世南上而钟王,多用篆法为画,欧阳、褚、薛多用隶法为画。”在这里,冯武强调了四方面的问题:A 勒的地位;B 勒的书写原则;C 勒的书写方法及形态;D 勒的用笔分类。而我以为,此处关于勒的表述未免有些笼统。更何况这里的勒是针对楷书而言的。在此,笔者拟就米芾行书作品中勒的写法略作总结。为了表述方便,根据勒的形态特征,笔者不揣浅陋,暂拟名称如下: 1 纤丝牵连横 裹锋逆入,起笔形成纤丝,收笔向上翻挑与次笔画呼应。这种笔法多出现于米芾的尺牍作品中,起笔常与上字末画或形连或意带。如图(1): 2、圆头下顿横逆锋圆笔入,提笔右上,收笔略顿牵出下一笔。在书写的过程中,起笔处有时略露纤丝痕迹。如图(2): 3、大头横起笔发力由大及小,横画头重尾轻。具体又分为中锋逆入和侧锋入笔两类。如图(3):

略论孙过庭《书谱》

略论孙过庭《书谱》 《书谱》充分肯定了书法具有“功定礼乐”的重要社会功能,它不仅从书法技巧上阐释了书法的艺术趣味与价值,而且孙过庭更坚定执著地宣传了政治与审美理想的统一论,他把书法艺术看作是生命的一部分,是生命的表现形式,孙过庭认为最好的修身、达成性格道德完善的方式,无过于从“近取诸身”的书法学习、创作入手。贯穿《书谱》始末,我们不难发现《书谱》的艺术思想的更多精辟之处是把对人生哲理的体验与领悟寄情于书法艺术哲理(书道)之屮。他重视对艺术生命的体验,能使人在学书之屮滲透人生哲理,从而去体味人生,这便足孙过庭通过多年实践而得到的体会。孙过庭《书谱》屮的书家艺术思想可以说是大大超过了前人的书学思想。孙过庭在《书谱》屮第一次把节法提到“立身安命”之“木”的高度,他引用《论语》的观点说:“然君子立身,务修其木”。孙过庭以节法为“本”,表明儒家学者的一种学术思想,孙过庭的借题发挥证明在他的书学思想屮书法艺术所占有的的崇高地位,把书法艺术推向了高峰,这是他鮮明的人生价值观,也是他艺术人格论的基石。孙过庭说:“夫潜神对弈,犹标坐隐之名;乐志垂纶,尚体行藏之趣。讵若功定礼乐,妙拟神仙,犹挺坑之罔穷,与工炉而并运。好异尚奇之士,玩体势之多方;穷微测妙之夫,得推移之奥赜。著述者假其糟粕,藻鉴者挹其菁华;固文理之会归,信贤达之兼善者矣。存精寓赏,岂徒然与!”此段孙过庭以鄙薄的口吻否定了“潜神对弈,犹标坐隐之名;乐志垂纶,尚体行藏之趣”等以出世相标榜的安身立命方式,tel而他的人生价值观是以书法艺术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把“潜神对弈”与“乐志垂纶”相联系,去描写投身于书法学习与创作所达到的的妙境。《书谱》在论及艺术人格培养形成朵有价值之处,是把对艺术哲理的探求与人生哲理的探求统一起来。孙过庭所遵循必是儒家之道,能够把艺术创作活动同人格紧密联系起来,把艺术实践与儒家政治理想融合起来,孙过庭的书法艺术确实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学书就是先由生到熟,然后由熟再到生的过程,艺术人格的培养也在这个过程屮不断积累、转化、成熟。孙过庭《书谱》屮包含了深奥的艺术辩证法,读起来使我们感到其博大精深,有些论证因语言简约,或许要靠我们在阅历积累多年之后方能领悟其精要。 孙过庭确定道“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其含义就是“情趣有感于激动,必然通过语言表露,抒发出与《诗经》、《楚辞》同样的旨趣”。这就不仅仅是停留在书法是心的表现形式这一层次上。而足接触到小国美学的一个重要层而,即艺术是表情达意的。这一论述对屮国书法美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又说“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意思是阳光明媚时会觉得心怀舒畅,阴云惨暗时会感到情绪郁闷。这一句显然是从屮国哲学的源头对书法艺术做山了木质上的确定。 孙过庭《书谱》的艺术理论,展示了初唐艺术理论的成果,它丰富的的概括了唐以前的书法艺术理论,并融汜文学,绘画屮的美学思想、艺术理论,形成了既融合前代艺术理论而又独具初唐时代精神的审美意趣,为盛唐书法美学和艺术理论的产生奠定了浓厚的基础。《书谱》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注定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书谱》从创作主体、创作过程、书法木体等角度深刻阐述了屮国书法艺术以是人为核心的理念,它概括前代书论屮提山的众多艺术论问题,并把它深入到“道”的层而,《书谱》具有系统、深刻、实践性的特点。孙过庭以创作主体为主导,强调了书法艺术的表情达意功能,阐述主体对创作的主宰作用,把主体置于第一位。主体的心居主要,手是辅助的,孙过庭把“心手关系“的追求上升到“心手相忘”的最高境界,从而达到“得意忘象”的层而上来。同时,主体的气质、性格决定着书风,孙过庭批判了那些性格怪癖之人所写之书的怪异,强调了主体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书法创作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孙过庭追求屮和之美,同时还企望汉魏风骨之美,为盛唐美学追求雄浑风尚奠定了深刻的基础。《书谱》求实的艺术态度和艺术批判精神是其他书艺理论无法企及的,他的理论价值之深远,在当今的书法艺术屮具有现实的指牙意义。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阅读理解及答案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阅读理解及 答案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唐代韩愈说张旭善草书,“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因而能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 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使写的字成为一种表现生命的艺术。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从中吸取对生命形象的构思,使“子”字有着鸟飞形象的暗示,成为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书法家要想使字表现生命,就要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许慎说:“书者,如也。”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但这里并不是完全像绘画那样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来表现的。 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使用毛笔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毛笔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及油画笔所不能比的。

正是这个特殊的工具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中国书法用笔有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各种区别,皆是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就像音乐运用少数的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的规律,构成千万乐曲一样。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说张芝学习草书之法,“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石涛《画语录》也说,“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但这里所说的一笔、一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而是如郭若虚所言,“自始及终,连绵相属,气脉不断”。中国书画家正是运用这一笔的点画,构成万千的艺术形象,创造中国特有的书画艺术。 中国书法从一笔入手,但一笔不能摄万象,须要变动而成八法,才能尽笔画的“势”,以反映物象里的“势”。这“永字八法”由“永”字的笔画而来,为侧(点)、勒(横)、努(直竖)、超(钩)、策(提)、掠(长撇)、啄(短撇)、磔(捺)。这些笔画,悬腕中锋,运全身之力以赴之,笔迹落纸,反映着生命的运动,显示着力量。点,不称点而称为侧,是说它的“势”,左顾右瞰,欹侧不平。卫夫人说“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一点之力真是石破天惊。横画称为“勒”,是说它的势,牵缰勒马,跃然纸上。书法的“美”就是势、是力、是虎虎有生气的节奏,它倾向于壮美。

天干五合与五鼠遁五虎遁的简便记法与图解

天干五合与五鼠遁五虎遁的简便记法与图解 初学易的朋友都会碰到一些需要记忆的基础知识,而为了轻松记忆这些知识古人们编制了很多歌诀来方便记忆,比如天干五合与五鼠遁日起时诀、五虎遁年起月诀等。即便如此,相信很多初学易的朋友还是觉得不太好记,或者觉得背诵这么多歌诀也非常麻烦,那么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种更加简便的理解记忆方式,并配合图解,以方便大家快速理解记忆,希望能有一点裨益。 此方法主要是结合天干与地支的数再配合图解来快速理解记忆,我们知道,天干与地支的数为: 天干五合: 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 如图所示,天干五合即为甲乙丙丁戊(1、2、3、4、5)分别与己庚辛壬癸(6、7、8、9、10)相合,合化出来的土、金、水、木、火为顺次相生的关系,只要记住了甲己合化土,后面的顺推一下就出来了,

在此基础上记忆就简单了许多。 五鼠遁日起时诀: 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 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如图所示: 如果日干是甲或己,那么时的天干即是以甲为子时、乙为丑时……; 如果日干是乙或庚,那么时的天干以丙作子时、丁作丑时……; 如果日干是丙或辛,那么时的天干以戊作子时、己作丑时……; 如果日干是丁或壬,那么时的天干以庚作子时、辛作丑时……; 如果日干是戊或癸,那么时的天干以壬作子时、癸作丑时……。 而这五对日干正是天干五合中那五对,其所对应的起时天干依次为五个阳天干,即:甲丙戊庚壬(1、3、5、7、9)。 “五鼠遁日起时诀”之所以被称为“五鼠遁”,是因为全部以“子”时打头来排列的,子为鼠,故称之。至于“甲己还加甲”我们可以这样记:每天第一个时辰的地支为子,子数为1,数1对应的天干为甲,故甲己日由甲子时起,另外四个顺推即可。

入团志愿书本人经历

入团志愿书本人经历 入团志愿书是申请入团的人在团组织经过一定时期的考察,初步认为可以接收而需要进一步研究审核时同意填写的一种表格形式。下面小编整理有关入团志愿书范文,供大家参考! 入团志愿书里面的本人经历填写要求【1】 “本人经历(简历)”一栏中的“在何地何单位”填小学的名称和中学的名称;一般应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算起,以在一个学校为一段分段填写,前后时间要互相衔接。 高中部的新团员小学、初中各为一段分段填写。 入团志愿书的填写要求1、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填写。 2、填写时一般要打草稿,再工整的填写,不准涂改或使用涂改液等。 3、《入团志愿书》中基本情况部分包括:“文化程度”一栏填:初中或高中。 “职业”一栏填:学生。 “所在单位”一栏填:峡晖中学。 “本人简历”一栏中的“在何地何单位”填小学的名称和中学的名称;一般应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算起,以在一个学校为一段分段填写,前后时间要互相衔接。 高中部的新团员小学、初中各为一段分段填写。 “职务”一栏填自己在小学和中学所担任的班委、团支部职务;“证明人”一栏填小学毕业时的班主任或中学现在的班主任。 4、“入团申请书”的内容为:本人对团组织的认识、入

团的动机、本人的基本情况和优缺点及个人简历、能否被团组织批准的两种思想准备的态度。 5、“编号”由学校团委会填写,不能自己写。 6、《入团志愿书》的皮面上的时间为申请人填写《入团志愿书》的时间。 7、出生年月:应填写公历时间。 应具体填写年份和月份。 8、籍贯:一般按其父亲的籍贯填写。 如:广东省汕头市。 9、入团志愿的填写要求:(1)将自己对团的认识写清楚,主要包括对团的性质、纲领的认识和理解;(2)说明为什么要加入共青团;(3)准备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团员等。 填写入团志愿时要联系自己的思想认识实际填写。 10、照片框中自己贴近期一寸黑白或彩色免冠正面照片一张。 11、上级团委审批意见由学校团委会填写。 入团介绍人的填写要求:1、入团介绍人应为两人,在团内有职务的在职务一栏填写职务,并在介绍人签名处写上姓名。 2、第一介绍人填写介绍人意见,内容为:被介绍人的经历、表现、培养考察情况、优缺点。 最后一句写【这句是必写的】:根据其本人表现,基本具备团员条件。 我愿作该同学的入团介绍人。 【要告诉介绍人这些内容要打草稿,检查之后再填写】3、第二介绍人在第一介绍人的介绍意见下,另起一行写:“我同意

书与道——中国传统书法美学特征

书与道——中国传统书法美学特征 书与道——中国传统书法美学特征 内容提要:书道作为本体之道,体现着书法的本质规律特色,也是中国书法技法形式的内在依据。因此对“道”之研究领悟如何,便直接关系着对中国书法的理解认识和继承发展。中国书法艺术思维处处体现着道论思维,道论思维的特征总是同时确定两个极向,并在两极的扩展中加以统一。道论两极思维在中国书法中运用非常普遍。从美学原理到形式技法无不如此。中国书法优秀之作,是天与人的合一,自然与精神的合一,再现与表现的合一。是以形象的方式体现着本体之道。人类一切审美创造,都离不开思维,书法也不例外。作为书法艺术的不同民族派系,它们都体现着各自哲学思维的不同特色。中国书法包含着东方传统文明自身的思维体系规律,这个体系的核心便是“道”。探索中国书法与道的关系,无疑是研究中国书法的一大关键。一、作为书法的本体之道东方哲学所探索领悟的宇宙本体,一般称为“道”。由于世界一切事物在本质上是同一的。所以道既是宇宙的本体,也是社会伦理的本体,同时也是文学艺术的本体,因此历来都讲“文道”、“诗道”、“画道”、“书道”等。书道便是作为本体之道在书法中的体现。明董其昌说:“书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则直率而无化境矣。”[1]道既如此重要,所以书

道的掌握常被认为是造就书艺的关键。唐张怀瓘说:“书之为征,期乎合道。”[2]书道体现着中国书法的本质规律特色,也是中国书法技法形式的内在依据。因此对“道”之研究领悟如何,便直接关系着对中国书法的理解认识和继承发展。关于道的探索,其源很早,相传黄帝曾专心学道。《尚书》所载尧舜禹递相传授的“心法”便含有道的内容。商代伊尹、周代太公亦被后世列为道家。《周易》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即是贯穿了道论思想。春秋时代的老子李耳为道论集大成者,所著《老子》一书影响极其深远。战国时 的《庄子》、《管子》、《列子》、《关尹子》及汉代《淮南子》、《参同契》等皆包含了大量的道论内容。唐以来禅宗,宋以来道学,均对道论有所发挥。道论思想在历代均有所发展。关于道的内涵,各家多有论述。《老子》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3]道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是构成物体的基本单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 [3]道决定着万物的本质,支配万物的运动变化和规律法则。它最小,存在于万物之中;它又最大,无处不在,与宇宙同体。故云:“可名于小”,“可名为大”,[3]“强为之名曰大”,“字之曰道。” [3]老子论述的道,有时具有物质的特征,有时具有规律的特征,故近代有人把道解释为物质,有人则把道解释为规律。

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唐代韩愈说张旭善草书,“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因而能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 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使写的字成为一种表现生命的艺术。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从中吸取对生命形象的构思,使“子”字有着鸟飞形象的暗示,成为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书法家要想使字表现生命,就要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许慎说:“书者,如也。”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但这里并不是完全像绘画那样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来表现的。 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使用毛笔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毛笔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及油画笔所不能比的。正是这个特殊的工具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中国书法用笔有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各种区别,皆是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就像音乐运用少数的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的规律,构成千万乐曲一样。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说张芝学习草书之法,“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石涛《画语录》也说,“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但这里所说的一笔、一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而是如郭若虚所言,“自始及终,连绵相属,气脉不断”。中国书画家正是运用这一笔的点画,构成万千的艺术形象,创造中国特有的书画艺术。 中国书法从一笔入手,但一笔不能摄万象,须要变动而成八法,才能尽笔画的“势”,以反映物象里的“势”。这“永字八法”由“永”字的笔画而来,为侧(点)、勒(横)、努(直竖)、超(钩)、策(提)、掠(长撇)、啄(短撇)、磔(捺)。这些笔画,悬腕中锋,运全身之力以赴之,笔迹落纸,反映着生命的运动,显示着力量。点,不称点而称为侧,是说它的“势”,左顾右瞰,欹侧不平。卫夫人说“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一点之力真是石破天惊。横画称为“勒”,是说它的势,牵缰勒马,跃然纸上。书法的“美”就是势、是力、是虎虎有生气的节奏,它倾向于壮美。

米芾书法作品释文

《三吴帖》行书。纸本。信札及五言古诗各一。约书于北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纵30.6厘米,横6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黻谨以鄙诗送提举通直使江西。襄阳米黻上。三吴有丈夫。气欲吞海水。开口论世事。借箸对天子。瑞节高如松。—岁几繁使。秋水浮湘月。罇酒屡觏止。言别不可攀。寥虚看云驶。 法华台诗帖纸本行书纵29.8厘米横4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法华台。块圠有同色,雪深云未开。终南晴夜月,仿佛似登台。 道林诗帖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道林楼阁鸣(此字点去)明丹垩,杉松振老髯。僧迎方拥帚,茶细旋探檐。 砂步诗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砂步漫皆合,松门若掩桴。悠悠摇艇子,真似剡溪图。 米芾《砂步诗帖》,行书墨迹。书法潇洒遒媚,体势修长,结构紧密,颇具欧阳询遗韵,为米氏早年书法风貌。 秋暑憩多景楼帖纸本行书纵27.6厘米横34.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秋暑憩多景楼纵目天容旷,披襟海共开。山光随眦到,云影度江来。世界渐双足,惟未入闽,生涯付一杯,横风多景梦,应似穆王台。 李太师帖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释文】:李太师收晋贤十四帖。武帝、王戎书若篆籀,谢安格在子敬上。真宜批帖尾也。 穰侯出关诗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穰侯出关穰侯去国缓驱车ju 蔡泽还来取范睢ju恶客只应真可厌恠他汉相馆丘墟 《穰侯出关诗帖》又称《高氏三图》麻、楮混料纸行书纵29.4厘米横26.4厘米,宋绍圣(1094-1098年)间,约写于45岁左右 吾友帖 【释文】:吾友何不易草体?想便到古人也。盖其体已近古,但少为蔡君谟脚手尔!余无可道也,以稍用意。若得大年《千文》,必能顿长,爱其有偏倒之势,出二王外也。又无索靖真迹,看其下笔处。《月仪》

宗白华的美学观点

宗白华是我国著名美学家。他“终生情笃于艺境之追求”,亦即探求艺术的美,是在中外艺术及中国艺术不同种类的比较中发现并关注书法的。也就是说,宗白华的书法研究,一开始就把书法作为一个重要而独特的艺术门类,从美学角度高屋建瓴予以审视。既将其置于整体的美学观照之下,又是其全面美学研究的一部分。或许是由于这种原因,宗白华专门讨论书法艺术的文章并不多。根据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收集宗白华美学论文较全的《艺境》一书,只有《书法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中国书法艺术的性质》及《论〈兰亭序〉的两封信》是专论书法的。其余大量论述则散见于其他有关论文中,如《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中国艺术境界之诞生》、《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等等。宗白华不论专论,还是散论,大都深刻而精警,能够洞察书法艺术的底里。每次发表,都会在书坛引起反响。宗白华的书法美学思想,在现代书法理论中独树一帜,愈来愈显示出它的价值和意义。 宗白华从美学视角高度评价中国书法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从个人因素说,是他学贯中西的艺术及美学修养使然。他少时跟柳诒徵学过书法,后来还受过大书法家李瑞清的点拨。1920年赴德留学,深入研习了西方的哲学、美学,因而能够比较深刻准确地把握书法。从时代因素来说,当时受“五四”影响,为书法研究带来了新方法、新气象。除宗白华外,还有如邓以蛰、林语堂等一些大家也对中国书法作有精辟论述。邓以蛰是清代碑学大师邓石如的嫡传后裔,在美学界与宗白华有“南宗北邓”之声誉。邓以蛰在《书法之欣赏》中,直称“书法是纯美术”,自然也是百分之百的艺术。认为书法“为艺术之最高境界,完全出自诸性灵之自由表现”。林语堂1934年用英文撰写了《中国人》,从世界大文化圈的范围内得出结论说:“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艺术。”“在书法上,也许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这些论述,也把书法艺术推崇到了极致,在当时书坛产生了一股强劲的冲击波。30年代以后,在半个世纪的美学研究中,宗白华始终坚持自己最初对书法的定位,多层面深入探讨和揭示了书法的内涵,也有力支持和丰富了自己的观点。 宗白华最推崇的是唐代画家张璪的两句话:“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他说:“他的两句话指示了我理解中国先民艺术的道路。”并因张璪画论名《绘境》而将自己艺论集取名《艺境》。张璪的两句话就是从人和物、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和统一上来谈论艺术的。正是沿着这个道路,宗白华在第一篇书法专论《书法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中,开篇便引用西晋大书法家钟繇的话说:“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非凡庸所知。见万象皆类之……”又引用唐代大书法家李阳冰的话说:“于天地山川得其方圆流峙之形,于日月星辰得其经纬昭回之度。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指出“这是说书法用笔通于画意”,“书法取象于天地的文章,人心的情况”。在其1962年发表的《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的文章中,他进一步明确指出,书法的“美是从‘人’流出来的,又是万物形象里节奏旋律的体现”,“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万象之美”。其核心主张即是艺术及书法所表现的生命形象与精神。

珍藏天干五合

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 所谓天干五合,是指五组天干的互相作用而产生的变化,如丙辛合化水,指天干丙遇到天干辛,丙本是火,辛本是金,但这两者在一起相互起反应,纽合在一起,却变化成了水,如化学反应一般,两者的性质已变,生成新的性质。当然在实践应用中,合化是有着严格的条件的,并非一见丙辛就认为是化成了水。丙辛如此,余可类推。 地支三合 亥卯未合化木 巳酉丑合化金 申子辰合化水 寅午戌合化火 地支三合理同天干五合,即地支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变化性质,如亥卯未三个地支聚在一起,那么就变化成了木。在实践中地支三合也有严格的条件。 地支半三合 亥卯合木,卯未合木 巳酉合金,酉丑合金 申子合水,子辰合水 寅午合火,午戌合火 地支半三合理同地支三合,不过因为三者没有汇全,所以其力量较三合要小一些。地支六冲 子午冲 丑未冲 寅申冲 卯酉冲 辰戌冲

地支六冲是指地支之间的生克变化,如地支子遇见地支午,两者相冲,互相都受到损失。至于此冲是好是坏,需要全盘推论。 前面我们讲过干支五行生克,简单了解了自然界中,五行生克的基本原理,及天干之间、地支之间的生克状态。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了解干支五行之间,相合、相冲、相害、相刑的关系,才能更加具体地运用于预测命运,比如婚姻感情、工作事业、财源财运、及身体健康等。 比如,看俩人合婚姻缘如何,就是主要参考合、冲、害、刑等作用关系。因此,干支五行的作用关系,比生克更加具体,更为形象。如果把生克比喻为静水流深,那合冲害刑,则是翻江倒海。 地支三合是三地支间的作用。即: 申子辰合水,寅午戌合火,巳酉丑合金,亥卯未合木。 天干五合: 甲己合、乙庚合、丙辛合、丁壬合、戊癸合。

浅谈米芾书法特点与个性

《谈艺录》 --浅谈米芾书法特点与个性特征 -向红 近些两年来,在业余之时对米芾书法进行了一些肤浅的研习,通过研习,使其对米芾书法不俗的风格与他傲慢的个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自古代以来,一直有“字如其人,文如其人”的说法。清代刘熙载云:“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阐释了书法风格与书家的性格、性情之间的关系。古时候常常以一个人的书法和诗文来看整个人,通过书风、文风来评价一个人的外表、学识、个性、品行、德行甚至前程等。 米芾,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被世人称之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书法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二是造型上。“险、绝”,侧倾的体势,险不怪、稳不俗,欲左先右,欲扬先抑,有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三是用笔上。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

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米芾的书法特征正是他不俗的个性的体现。米芾的个格一个字,那就是“颠”,狂妄自负。其实“颠”是米芾的内心矛盾的外在表现。曹宝麟师指出:“只有了解到米芾性格中的双重性,即真率和矫饰、狂傲和谦卑、坦诚和隐瞒等等首鼠两端的表现,才能来谈论他的书法和书论”,这一观点就表明了米芾的书法、书论特色确实与其心理矛盾有密切联系。米芾的心理矛盾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自己期望得到他人肯定甚至期望自己有权力,另一方面是由于其出身的冗浊而在现实中这种期望又得不到满足,这一巨大的心理落差使其内心始终无法平衡,因而他采取了异于常人的言行来向世人表明自己的能力。在一般人看来,米芾的这种行为和言论就是“颠”、“狂妄”。 米芾的性格之所以“颠”、“狂妄”。主要是因为他不凡的成长环境和不平常的人身经历所致。米芾出生在一个祖先“多以武干官显”的家庭。米莆自幼聪慧,六岁日读律诗百首,过目成诵,七岁即学颜真卿书法,但并未通过科举考试途径入仕,而是“以母侍宣仁后藩邸旧恩”步入官宦生涯。在文人雅士中间,米芾文不及东坡,诗逊于山谷,心中不免自卑。而在官场上,米芾既缺乏过人的手腕,又没有可靠的后盾。生活在抑武扬文的宋代和出生在以武发家的家庭的米芾,自然也是不幸的。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米芾,既

入团志愿书填写须知

入团志愿书、团员证填写须知 一、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光荣而神圣的事,一定要严肃、认真地对待。 二、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迹要清晰、工整,不得涂改和空缺。志愿书和团员证填写错误或丢失不能更换,仅此一份。 三、《入团志愿书》填写要求: 1、封面:申请人姓名和身份证一致 2、第一页: (1)“照片”栏须贴近期二寸正面彩色照片。 (2)“姓名、性别、民族”要正确填写。 (3)“出生年月”和身份证保持一致,如:xxxx年xx月。 (4)“籍贯”填写省、市、镇三级,如:山东省滕州市滨湖镇。 (5)“职业”填写:学生。 (6)“常用联系方式”,可填写多项,一项两项均可,优先填写最常用且能够长期保持联系的方式,如:手机:*******,QQ:*******。 (7)“居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户口本或身份证准确填写。 (8)“单位”填写:滕州市滨湖镇滨湖中学。 (9)“现居住地”填写市镇村三级,如:滕州市滨湖镇**村。 (10)“本人经历”栏填写时间应从上小学开始直到现在,分两阶段填写,一是小学阶段,二是中学阶段。其中“在何地何单位任何职”填就读学校名称和该 “何时何地何原因受过何种奖励”、“何时何地何原因受过何种处分”、“需要向团组织说明的问题”如实填报,没有就统一填:无。 “备注”栏填写: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另起一行靠后签名)签名:xxx 3、第三页、第四页:入团志愿栏可在网上下载填写,严禁互相抄袭。 (1)第一行顶格写“敬爱的团组织:” (2)第一段:第一句统一写“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然后开宗明义,写本人对共青团的认识。 (3)第二段:介绍本人现实表现,如思想觉悟、政治态度、学习工作现状、入团目的等。 (4)第三段:今后努力方向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做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 (5)结尾:“此致,敬礼”等用语结束正文。 (6)本人签名:填写自己的名字。时间统一填写“2016年5月17日”。 4、第五页:

论张怀璀书法批评之艺术特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b18317770.html, 论张怀璀书法批评之艺术特色 作者:成杰 来源:《电影评介》2009年第20期 张怀璀是中国书法批评史上卓有成就的大家,其关于书法的著述甚丰。对于张怀璀的研究,今人多集中于论述其书法理论的创新之处和对其书法美学思想进行阐释。本文拟从一个新的视角,即从批评方式本身来分析其书法批评之艺术特色。 张怀璀生活在唐代的开元年间,在此之前已出现了一大批彪炳史册的书法大家。仅以张怀瓘《书断》所评自秦至唐初书家,居神品者就有二十五人,列为妙品的更是多达九十八人。与此对应的是,相关的书评书论也很丰富。如蔡邕、王羲之、王僧虔、袁昂、萧衍、孙过庭等都有许多对于书法精辟独到的论述和见解,张怀璀无疑是其中引人注目的一位。这些人不仅是书评家,更是书法家,王羲之被尊为书圣,孙过庭的书法论著《书谱》其真迹也被历代书家推崇备至。而张怀璀亦不例外,他对自己的书法高自矜许,宋代朱长文《续书谱》引其自评语云:“真、行可比虞、褚,草欲独步于数百年问。”可惜他的书作现在已见不到。在这些书评家中,多数人是因其书法创作留名后世的,他们对书法的品评,很大程度上是作为书家的客串。其实,在中国古代艺术中,不仅是书法,其他如绘画、诗歌等艺术领域里的批评家,同样具有一身二任的特点,既是批评家,更是画家或诗人。因此上,中国古代艺术批评家集创作、鉴赏、批评于一体的特殊身份,决定了他们具有比一般人更为敏锐、细腻的艺术感悟和体味能力,注重艺术的审美特性,使得其艺术批评主观性强,艺术特色尤其突出。同样,张怀瓘在批评的方式方法上非常注重技巧和艺术性,其常用的批评方法有: 一、以境象喻书 在书法批评里,境象喻书是极为常见的,大致可分为象喻和境喻两种。象喻即是意象批评。主要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喻书,以具体可感的形象引发人的联想和想象,使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这其中又可分为以自然界现象、动植物形象和人物风神气度喻书几种情形。意象批评是书法批评史上最早出现的注重批评方式本身之文学性和艺术性的批评方法。其在书法批评中首次出现应是西汉卫恒的《四体书势》,文中主要是以自然意象来比拟古文、篆书、隶书和草书的形态。与此一历史时期自然美日渐凸显其重要地位的美学思想是一致的,并且这一传统在后世一直得以延续。张怀瓘的书法批评里亦多以自然意象为喻的,如《书断中》有:“至于行草兴合,如孤峰四绝,迥出天外……或大鹏抟风,长鲸喷浪,悬崖坠石,惊电遗光。察其所由,则意逸乎笔,未见其止,盖欲夺龙蛇之飞动,掩钟、张之神气。”是一种博喻的手法。在他的书论中还有以动物形象为喻的,如《书断中》就有以马喻书的:“尝慕小王,善于草书。譬之于马,则肉翅已就,兰筋初生。畜怒而驰,日可千里。洗洗赳赳,实亦武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