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数据中心建设规范

绿色数据中心建设规范

绿色数据中心建设规范
绿色数据中心建设规范

绿色数据中心建设规范Green IDC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目录

前言.................................................................................. I 绿色IDC技术规范. (1)

1总则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缩略语 (3)

4数据中心建筑节能 (3)

4.1数据中心的选址 (3)

4.2机房楼建筑布局要求 (3)

4.3建筑节能设计的一般原则 (4)

4.4围护结构及其材料节能要求 (4)

5机房规划与布局 (6)

5.1机房分区 (6)

5.2机房布局规划原则 (6)

5.3数据中心机房设备布局 (7)

6 IT及网络通信系统节能 (7)

6.1 IT与CT设备选型 (7)

6.2 IT与CT设备使用 (9)

6.3 IT及CT设备的部署与维护 (9)

7机房专用空调系统节能 (10)

7.1空调系统选择原则 (10)

7.2空调设备选型 (11)

7.3空调系统配置原则 (12)

7.4空调系统节能 (12)

8供电系统节能技术要求 (14)

8.1设备选型 (14)

8.2优化供电系统 (14)

8.3无功补偿优化 (15)

8.4系统谐波治理 (16)

8.5模块化供电节能 (17)

8.6节能灯具选用 (18)

9数据中心管理节能要求 (19)

9.1 IT及网络设施节能管理 (19)

9.2基础设施节能管理 (20)

附录 (21)

附录A:本规范用词说明(规范性附录) (21)

附录B:编制说明(资料性附录) (22)

1绿色数据中心提出背景 (22)

2数据中心能耗构成 (23)

3数据中心机房的“电能利用率”(PUE) (25)

4数据中心节能的基本原则 (26)

附录C:条文说明(规范性附录) (28)

5总则 (28)

6规范性引用文件 (28)

7缩略语 (28)

8数据中心机房建筑节能要求 (28)

8.2机房楼建筑布局要求 (28)

8.3建筑节能设计的一般原则 (29)

8.4围护结构及其材料节能要求 (31)

9机房规划与布局 (32)

9.1机房分区 (32)

9.2机房布局规划原则 (32)

10 IT及网络通信系统节能 (33)

10.1 IT与CT设备选型 (33)

10.2 IT与CT设备使用 (33)

10.3 IT及CT设备的部署与维护 (34)

11机房专用空调系统节能 (34)

11.1空调系统选择原则 (34)

11.2空调设备选型 (36)

11.3空调系统配置原则 (37)

11.4空调系统节能 (37)

11.5气流组织优化 (38)

12供电系统节能技术要求 (40)

12.1设备选型 (40)

12.2优化供电系统 (41)

12.3无功补偿优化 (43)

12.4系统谐波治理 (44)

12.5模块化供电节能 (45)

前言

本技术规范是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文件精神,为中国联通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减少运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要求制定的。

绿色数据中心(Green Data Center)作为下一代数据中心(Next Generation Data Center )建设的主要核心理念之一,在国内外正受到行业内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反响。本技术规范结合《中国联通IDC服务等级评审细则》,对数据中心机房建筑节能、机房场地规划布局、设备选型、IT系统优化、虚拟化技术、配电优化、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自然冷源利用、机房制冷优化、气流组织及照明等节能相关内容进行了规定。

本技术规范要求采用的节能措施和方案不应降低数据中心通信生产安全,不应影响设备正常运行,不应降低机房环境指标,不应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运营应做到技术与管理相结合,遵循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原则。

本规范中用黑体字标注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绿色IDC技术规范

1 总则

(1)本技术规范适用于数据中心四、五星级机房规划与建设、设备采购、工程设计、网络运行维护和管理等,其他星级数据中心建设及数据中心机房改、扩建也可参考。

(2)数据中心节能设计应结合集团IDC星级评价标准,在满足业务需要的前提下,考虑建筑节能、IT及网络通信设备节能、空调系统节能、电源系统和照明系统节能等五个主要方面。

(3)数据中心需根据机房功能、建筑条件、机房环境、供电系统、空调系统、布线系统、网络系统、KVM 系统、网管系统、网络安全系统、数据存储备份系统等基本条件进行分级,最终按《IDC服务等级评审细则》评定星级。

(4)数据中心建设等级(星级)标准越高,环境要求越苛刻,设备冗余度越大,设备利用率越低,能耗越高。

(5)数据中心建设等级(星级)应考虑市场需求、服务要求、资费策略及建设规模等因素,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后确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2)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5184-2009《通信局(站)节能设计规范》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5)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5003-2005《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7790-1999《房间空气调节器安装规范》

(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GB/T 19413-2003《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机房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GB/T 17758-1999《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176-9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52-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53-9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27-2008《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

(17)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CECS 154:2003《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术规程》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J87-8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21)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IDC服务等级评审细则》

(22)The Green Grid,Rev 2008-0《Green Grid Data Center Power Efficiency Metrics:PUE and DCIE》

(23)ANSI/TIA-942–2005《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Standard for Data Centers》

(24)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 968-2002《电信终端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

(25)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 983-1998 《通信电源设备电磁兼容性限值及测量方法》

3 缩略语

4 数据中心建筑节能

4.1 数据中心的选址

数据中心的选址应符合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中“4.1机房位置的选择”及YD/T 5003-2005《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中“3 局、站址选择”的相关规定。

4.2 机房楼建筑布局要求

(1)机房楼位置的确定应在满足生产安全、防火、防噪声、防电磁辐射、卫生、绿化、日照和施工等条件下,力求紧凑合理,节约用地。

(2)机房楼建筑总平面的规划布置和设计,宜充分利用冬季日照和夏季自然通风,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其主要朝向宜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或解决最佳朝向,避开夏季最大日照朝向。

(3)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

(4)其他选址要求应符合YD/T 5003-2005《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4.3 建筑节能设计的一般原则

(1)根据数据中心机房建设地点所处城市的建筑气候分区,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满足GB 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4.2.2条的相关规定。

(2)机房楼的体形设计宜减少外表面积,其平、立面的凹凸面不宜过多,应控制其体型系数,体形不宜变化太大。严寒、寒冷地区建筑的体形系数应小于或等于0.40。

(3)应采用少人或无人值守的机房管理模式,机房区应尽量不设外窗,必须设外窗时宜设不开启的密闭窗。

(4)各类生产维护中心等有人值守的房间宜有较好的朝向,应充分利用天然光进行采光。

(5)严寒、寒冷地区的机房楼不宜设开敞式楼梯间和开敞式外廊。在建筑物出入口处,应采取保温隔热节能措施,严寒、寒冷地区机房楼应设门斗或热风幕等避风设施。

(6)机房楼的通信电缆及管线通过围护结构的孔洞,应按CECS 154:2003《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术规程》的要求,采用同等耐火极限的防火封堵材料封堵严密。

(7)机房楼的外墙与屋面的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当机房楼的上下层空调房间温差较大时,应保证上下层房间的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

(8)外墙、屋顶、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楼板和不采暖楼梯间的隔墙等围护结构,应进行保温验算,其传热阻应大于或等于建筑物所在地区要求的最小传热阻。

(9)机房楼的空调室外机平台设计宜靠近机房空调室内机布置的地方,室外机平台宜敞开,朝向不宜西向。应根据空调室外机的数量及排列方式合理确定预留空调室外机平台面积。

4.4 围护结构及其材料节能要求

4.4.1 墙体节能设计要求

(1)采用新型的节能墙体材料。

(2)采用高效的建筑保温、隔热材料。

(3)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及夏热冬暖地区的建筑,当墙体采用轻质结构时,应按GB 50176-9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的规定进行隔热验算。

(4)严寒和寒冷地区的数据中心机房建筑外墙应选用外保温构造措施。设计应满足JGJ 144-2004《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和本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推荐的技术。

4.4.2 门窗设计节能要求

(1)对常年需空调无人值守的机房不宜设窗,必要时可采用设双层窗、中空玻璃窗等高效节能门窗。

(2)有人值守的维护中心等房间的自然采光,应满足GB/T 50033-2001《建筑采光设计标准》规定的生产车间工作面上采光等级Ⅲ级的要求。

(3)外窗应具有较好的防尘、防水、防火、抗风、隔热的性能,且满足洁净度要求。

(4)外窗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GB7107-02《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规定的4级。

(5)机房门宜选用具有保温性能的防火门,并宜安装闭门器。

(6)对需要设置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的机房,其围护结构、门窗的耐火极限及允许压强应按相应规范要求选用。

4.4.3 屋面节能设计要求

(1)屋面构造应具有防渗漏、保温、隔热、耐久、节能等性能。

(2)屋面构造宜采用倒置式屋面,设置架空层或空气间层、屋顶绿化等措施以利于节能。

(3)屋面隔热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条件按铺设保温层,应采用轻质、保温隔热性能好、吸水率低、密度小的材料。

(4)当屋面设有空调室外机等各类设备基础及工艺孔洞时应采取有效地防水、防漏措施。

4.4.4 楼地面节能设计要求

(1)机房楼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采暖房间与非采暖房间的楼板、周边地面、非周边地面、采暖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墙)的传热系数及热阻应满足GB 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4.2.2条的相关规定。

(2)地面及楼板上铺设的保温层,宜采用橡塑保温层、硬质挤塑聚苯板、泡沫玻璃丝绵保温板等板材或强度符合地面要求的保温砂浆等材料。其燃烧性能应满足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5 机房规划与布局

机房规划与布局应按数据中心建设等级(星级)、业务发展规划、单机架设备功耗、机房条件等因素统筹考虑,合理布局。

5.1 机房分区

(1)数据中心机房由主功能区及配套功能区组成。

(2)机房主功能区主要包含:客户接待室(区)、客户操作室、监控室、核心设备区、普通客户托管区、VIP 客户托管区、客户测试室、大客户休息室,可根据需要设置。

(3)配套功能区主要包含:电池室、UPS室、油机室、高压室、变压器室、低压室、钢瓶间等。

5.2 机房布局规划原则

(1)数据中心机房布局时要整体把握,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宜按模块化布局,合理设置楼层,适应机房动态扩展。

(2)IDC机房主功能区在满足消防、运输、维护方便的前提下,应尽量加大标准层的面积,其机房净高不宜低于3.9m;机房平面应采用较大开间的矩形平面,不应采用不利于设备布置的圆形、三角形等平面;为提高建筑面积的有效利用率,机房内不宜做隔断,形成规整的格局。

(3)变配电、UPS机房等宜设置在用电负荷中心,应优化供电路由设计,缩短供电半径,降低线路损耗。

(4)对分散式空调系统,空调室外机平台宜设置在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的位置,并邻近IDC机房;对于半分散式或集中式空调系统,空调制冷机房宜接近空调负荷中心,预留设备扩展位置,满足机房动态扩展需要。

5.3 数据中心机房设备布局

5.3.1 机架列间距

热列间距净空不宜小于1.0米,冷列间距净空不宜小于1.2米,具体数值需根据现场设备发热量、活动地板高度、送风方式、设备运送及维护要求等因素计算确定。

5.3.2 机架列长

成行排列的机架,当长度超过6米时,两端应设出口通道;当两个出口通道之间的距离超过15米时,在两个出口通道之间还应增加出口通道,中间出口通道的宽度不宜小于1.0米,局部可为0.8米。

5.3.3 维护间距

(1)为便于设备运输、检修和日常维护,机架与空调机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2米,机架列头配电柜与空调机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5米。

(2)用于搬运设备的通道净宽不小于1.5米。当需要在机柜侧面维修测试时,机柜与机柜、机柜与墙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2米。

6 IT及网络通信系统节能

6.1 IT与CT设备选型

6.1.1 IT及CT设备选型原则

(1)IT及CT设备应结合数据中心星级标准按需购置、按需扩容,避免超前使用过高档次与过高配置的设备。

(2)应选择可扩展性强的设备,并根据实际业务需求来确定设备配置。

(3)应选择具有国际/国家/行业节能等级认证的设备。

(4)应选择对工作环境温度、湿度要求宽松的设备。

(5)在同等性能下,在选择设备时应考虑因素包括:散热能力强、体积小、重量轻、噪音低、易于标准机架安装等。

(6)在数据中心同一区域内,同一类IT或CT设备必须选择进风与排风方式一致的产品型号,不同类型的IT或CT设备宜选择进风与排风方式一致的产品型号。

(7)同一数据中心节点内同一类IT或CT设备尽量选取同一厂商的设备,以便于可能采用的虚拟化技术的应用;同一类设备选用的产品型号不宜过多,以便于设备维护与备件管理。

6.1.2 主机设备选型

(1)主机设备宜选择低功耗的多核CPU处理器,具备关闭空闲处理器的功能;宜采用集成低功耗芯片与内存的主板;宜选择小盘面硬盘、固态硬盘或基于闪存的磁盘。

(2)主机设备应具有电源智能管理功能及支持休眠技术,可根据散热需求动态调整风扇转速。设备应根据系统调用要求及负载状态动态调整整个计算系统各组件(CPU、硬盘、外设等)的工作及休眠状态,支持任务队列的同步智能调度。要求设备整体休眠节能效果最低应达到20%。

(3)结合电力节能措施改造,推进高压直流服务器的应用。

(4)宜选择刀片服务器替代传统的机架式服务器。

6.1.3 存储设备选型

(1)应选用支持休眠技术的型号。

(2)应选用性能稳定、具有良好扩展性的设备。

(3)设备应支持分级存储、存储虚拟化和MAID技术,合理调配存储资源。

(4)设备应支持虚拟快照、数据压缩、重复数据删除和自动精简配置等节能技术和功能;支持备份与重复数据删除同时执行的在线处理以及备份完成后执行重复数据删除的后处理。

(5)设备应能够支持资产管理功能与存储管理功能。

6.1.4 网络与安全设备选型

(1)网络设备与安全设备在选型时应进行产品绿色评估;产品绿色评估的重点宜放在产品设计、使用和维护几个环节。

(2)产品选型宜进行相关能效测试,测试内容应包括:设备是否可关闭无关功能或去掉可插拔模块、设备是否支持统一的业务配置、统一的工作或转发/处理模式、设备工作在不同转发流量下的能耗指标等。

6.2 IT与CT设备使用

6.2.1 IT及CT设备使用原则

(1)在满足业务安全的情况下,应提高设备性能利用率,节省投入运行的设备数量。

(2)对于主机设备,应精简软件配置;不得安装与业务无关的软件。

(3)应合理配置维护终端和网管服务器等自用设备数量。

(4)应根据数据中心的规模情况合理配置KVM设备。

(5)应统筹考虑数据中心内各类应用的存储需求,并采用相关技术节省存储空间。

(6)在技术成熟的条件下宜适时采用虚拟化技术。

6.3 IT及CT设备的部署与维护

6.3.1 部署及管理要求

(1)应在与用户签订的协议中限定单机架的用电量上限。

(2)用户各设备的安装应满足机房整体布局及冷热分区的要求:用户各整机机架的用电量应与机房相应区域的制冷量相适应,设备的进排风方向应与机房气流组织的要求一致。

(3)用户在进行设备部署时,各机架的用电量应尽量均匀;当用户各机架用电量差别很大且难以调整时,应与机房制冷能力及制冷量的分布相结合统一考虑不同功耗的机架位置。

(4)若用户所租用机架内的设备用电量超过本机房设计的平均机架用电量,则应核算并控制机房内其他未使用机架的出租量,从而确保整个机房设备散热量与制冷量的匹配。

(5)VIP机房应根据用户的设备安装方案、各机架用电量等因素单独设计VIP机房的基础环境,并与其他普通数据中心机房物理隔离。

(6)同一机架内应尽量部署物理尺寸、用电量及进排风能力接近的设备。

(7)机架应按设计能力饱满使用;若机架无法一次装满,宜从距送风口较近的空间开始安装设备。

(8)上架的设备之间应留有适当空间。在未安装设备的架内空间应安装挡风板,挡风板应能够防止冷热风短路。

(9)机架内的线缆应按需布放、捆扎合理,防止其阻碍气流畅通。

(10)同一机架内,功耗较大的设备宜安装于距送风口较近的位置。

6.3.2 设备日常维护要求

(1)宜通过远程登录或KVM等方式管理,减少人员的出入。

(2)应及时清理设备风扇及机架网孔。

(3)应定期检查架内挡风板的安装使用是否合乎要求。

(4)应定期检查各机架用电量是否在协议签订的范围内。

(5)应随时检查各设备及其架内缆线布放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7 机房专用空调系统节能

7.1 空调系统选择原则

(1)新建通信机房空调系统应满足国家节能、环保的相关要求,应在满足机房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空调系统运行的节能性。

(2)空调系统应根据数据中心机房星级标准、建设规模、建筑条件、机房设备的使用特点、所在地区气象条件等,并结合当地能源结构及其价格政策、环保规定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3)大型机房宜采用集中供应冷冻水的空调系统。北方地区采用水冷冷水机组作为冷源时,冬季可利用室外冷却塔及热交换器对空调冷冻水进行降温;空调系统可采用电制冷与自然冷却相结合的方式。

7.2 空调设备选型

(1)在选择机房空调制冷设备时,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和标准要求的相应能效比指标。

(2)当采用单元式机房专用空调机时,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要求,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其能效比不应低于表7-2-1的规定。

表7-2-1:单元式机房专用空调能效比要求

(3)当采用集中供应冷冻水的机房专用空调机时,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要求,集中制备冷冻水的(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汽压缩循环)冷冻机组,在额定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其性能系数不应低表7-2-2的规定。

表7-2-2:集中供应冷冻水机房专用空调能效比要求

7.3 空调系统配置原则

(1)机房内所有空调机组的标称制冷量之和,应大于通信设备散热量和围护结构传热、灯具散热、新风等机房总得热量10%~20%。

(2)宜按每4~5台备用1台的方式配置备用空调设备,并保证每个机房至少有1台备用空调设备。

(3)对于高标准(四、五星级)建设的数据中心,宜采用双冷源的集中供应冷冻水的空调系统。

(4)机房设计温度应为10~26℃,相对湿度应为20%~85%。在满足通信设备正常工作要求的前提下,宜提高机房室内温度设定值。

7.4 空调系统节能

(1)宜根据当地气象条件,选择直接引入式新风系统、隔离式热交换系统或带自然冷却盘管的机房专用空调设备,利用室外低温空气对机房降温。

(2)直接引入式新风系统宜采用变风量运行方式。夏季在满足需求时,宜减少新风量,降低空调负荷。在过渡季节以及冬季宜提高新风量,减少制冷系统运行时间。

(3)具有可靠、稳定工业余热的地区,宜采用吸收式制冷机,向集中空调系统供冷,降低空调系统电能消耗。

(4)宜根据数据中心机房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在过渡季节以及冬季利用冷却塔向集中式空调系统供冷,减少制冷机运行时间。

(5)集中式空调系统宜采用变频或模块化冷水机组,提高空调系统部分负荷时的制冷效率。

(6)设置集中式空调系统的数据中心机房,宜根据机房所在地的热源状况、供热需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设置机房余热回收装置,利用机房余热向办公用房提供采暖和生活热水,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7)直接蒸发式机房专用空调系统应满足风冷冷凝器或干冷器散热要求。风冷冷凝器或干冷器的进风方向应保证有不小于0.6米的进风通道,出风方向应保证有不小于4米的出风通道,风冷冷凝器或干冷器之间距离不宜小于1.2米。

(8)直接蒸发式机房专用空调系统应采取措施,改善风冷冷凝器或干冷器散热条件。风冷冷凝器或干冷器宜布置在避免阳光直射的位置或在其上方安装通风遮阳棚。对于室外空气质量较好、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采用雾化冷却装置强化风冷冷凝器或干冷器散热。

(9)既有直接蒸发式机房专用空调系统,当不能满足风冷冷凝器或干冷器散热要求时,宜采用风冷直接蒸发式机房专用空调水冷改造系统,或采用集中制备冷却水的水冷直接蒸发式空调系统。

(10)应根据数据中心机房空调系统规模、标准、类型等,确定空调系统监测与控制的内容。

7.5 气流组织优化

(1)机架应采用面对面、背对背方式布置,使面对面一侧形成冷风通道(冷区)、背对背一侧形成热风通道(热区)。机房冷/热分区后,冷、热通道的间距应根据计算确定。

(2)新建数据中心机房应采用架空地板下送风、上回风、上走线方式。架空地板内不应布放通信线缆,空调管道和线缆不应阻挡空调送风。

(3)应通过计算确定架空地板的净高,确保架空地板下的送风断面风速控制在1.5~2.5米/秒。活动地板高度不宜小于400mm。

(4)特殊情况下,必须采用上送风、下回风方式时,应采用风道送风方式,风道、送风口的尺寸规格应根据通信设备散热量大小计算确定。

(5)当空调送风距离大于15米时,应在机房两侧布置空调室内机,从机房两端送风。

(6)空调送风口的开口面积应根据计算确定,并应能灵活地调整出风量。

(7)当机房局部安装高发热量设备时,应采用防止局部过热的技术措施。

8 供电系统节能技术要求

8.1 设备选型

(1)变压器宜采用干式变压器。相同额定容量时,应选用低损耗、低噪声的节能型变压器。

(2)应根据UPS工作负荷率,选择转换效率高的产品。

(3)相同额定容量时,应选用高转换效率、具备整流模块休眠技术的直流开关电源,并逐步将高能耗的整流电源替换为高转换效率的高频开关电源。

(4)在确保满足服务器的可靠运行时,应采用高压直流供电技术对服务器供电。

8.2 优化供电系统

(1)供电系统应做到接线简单、操作安全、调度灵活、检修方便。

(2)变压器、UPS及直流电源等电源设备应尽量深入到负荷中心。合理选择线路路径,降低线路损耗。低压线路供电半径不宜过大,为降低线路损失及满足末端电压质量的要求,一般应控制在100m内,最大不宜超过200m。

(3)应合理计算、选择变压器容量。变压器额定容量应能满足全部用电负荷的需要,不应使变压器长期处于过负载状态下运行。优化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方式,力求使变压器的实际负荷接近产品设计的最佳负荷,提高变压器的技术经济效益,减少变压器的能耗。

公共机构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指南

公共机构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共机构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数据中心机房物理环境、不间断电源系统、供配电系统、空调系统、建筑装修、综合监控系统、限用物质限量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适用于公共机构的各类数据中心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其他各类数据中心亦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防火门验收规范 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 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群的通用布缆 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 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 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第部分:电能能效要求和测量方法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机械防盗锁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数据中心 由计算机场地(机房),其他基础设施、信息系统软硬件、信息资源(数据)和人员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组成的实体。 [ ,定义。] 3.2 绿色数据中心 全生存期内,在确保信息系统及其支撑设备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条件下,能取得较大的能源效率和较小的环境影响的数据中心。 3.3

公共机构 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3.4 主机房 主要用于电子信息处理、存储、交换和传输设备的安装和运行的空间。包括服务器机房、网络机房、存储机房等功能区域。 3.5 辅助区 用于电子信息设备和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运行监控和管理的场所,包括进线间、测试机房、总控中心、消防和安防控制室、拆包区、备件库、打印室、维修室等区域。 3.6 支持区 为主机房、辅助区提供动力支持和安全保障的区域,包括变配电室、柴油发电机房、电池室、空调机房、动力站房、不间断电源系统用房、消防设施用房等。 3.7 行政管理区 用于日常行政管理及客户对托管设备进行管理的场所,包括办公室、门厅、值班室、盥洗室、更衣间和用户工作室等。 3.8 灾备机房 用于灾难发生时,接替生产系统运行,进行数据处理和支持关键业务功能继续运作的场所,包括限制区、普通区和专用区。 3.9 自然冷却 利用非通过主动制冷的自然界的冷源来实现冷却的制冷技术。 3.10 不间断电源系统 在市电断电或发生异常等电网故障时,不间断地为用户设备提供电能的一种能量转换装置。 [ ,定义。]

绿色数据中心规划设计说明书

绿色数据中心规划设计 随着近年来网络及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各种IT设备不断增加,做为IT基础设施的数据中心机房正在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供电、制冷、承重、消防、网络布线、备份和管理运维等方面问题不断出现,很多原有数据中心机房无法满足需要,新一代的绿色数据中心机房已经成为近年来很多单位信息化建设中的重点任务。 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的过程中,通过虚拟化资源整合、自动化管理以及能源管理等新技术的采用,消除传统服务器资源或存储资源之间的壁垒,将物理资源整合为可统一管理的资源池,通过标准化、模块化,松耦合的模式构建虚拟化云计算数据中心,使得系统得以水平无缝扩展,使用户可以按业务需求优化配置基础设施的资源使用,实现节约资源,优化计算资源使用效率,缓解或解决目前数据中心普遍存在的资源(含机柜资源、机房空间、电力资源、制冷资源,人力资源等)浪费严重的问题。但必须注意到,建设一个或者致力于管理一个绿色数据中心的过程中,只是在局部采用绿色技术,而没有一个绿色的、整体的规划,实现数据中心的整体绿色目标还是不够的,至少是不完整的。我们还需要一个整体的绿色架构规划,并在数据中心建设的不同阶段,设计相应的架构视图,确定数据中心整体的技术目标、技术方向和选项原则等,整体架构需要涵盖从数据中心选址、建筑设计甚至建材选择的过程,数据中心的电源系统设计、制冷系统

设计、布线系统设计、消防系统设计等多个方面,都要纳入整体绿色架构的设计体系。 绿色数据中心关键效率和环境特点的度量标准进行简单描述,在规划、设计数据中心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应用这些标准。 1、电源使用效率PUE 电源使用效率应该是目前在数据中心度量标准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指标,其含义就是通过关注服务器的用电成本,策略服务器环境的用电效率,追溯下该指标的由来,其实是在2006年,美国绿色网格联盟的成员建立了电源使用效率公式: 电源使用效率(PUE)=机房总用电量/IT设备用电量 解释下: IT设备用电量包括了服务器、网络、存储和外围设备及所有在数据中心用于数据计算和处理的设备; 机房总用电量包括IT设备的用电量加上所有与数据中心有关的主要配电系统、空调、制冷、以及其他所有基础设备的用电量。 PUE的值越低,表明其电源使用效率越高。完美的电源使用效率值是1.0 (这是不可能地)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PUE的值实际上即使在一天内,都是动态变化的,随着服务器的计算负荷,外部环境温湿度升降,都会对PUE的值产生影响。 2、数据中心基础架构效率 DCIE

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设计及新技术研究

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设计及新技术研究 王东伟 (上海延华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060) 摘 要:通过对下一代绿色数据中心发展趋势、绿色指标和适用技术的研究,从六层体系架构逐一对构造绿色数据中心的关键技术等设计要素进行了分析,提供了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一种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数据中心;绿色;设计;新技术 1 新一代数据中心建设挑战 随着云计算为核心的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信息资源已成为与能源和材料并列的人类三大要素之一。作为信息资源集散的数据中心的建设正在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新兴产业,成为新一代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未来3-5年全球角逐的焦点。数据中心不仅是抢占云计算时代话语权的保证,同时也是保障信息、安全、可控和可管的关键所在,数据中心发展政策和布局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纵观新趋势下数据中心的建设极具挑战性,呈现出规模化整合、绿色环保节能、高密度和高容量、负载动态自适应、可视和高度自动化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其一,建设运维模式向一体化方式转变。传统的数据中心的建设包括需求的评估,设计、土建和系统的部署等。而现在模块式数据中心,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使建设模式走向简约化。 其二,数据中心的IT基础设施,正在加速云化或池化,从网络资源、存储资源到计算资源对用户来说都是透明的,符合虚拟化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趋势。 其三,数据中心绿色和节能技术的采用。由于数据中心规模、资源虚拟化和海量数据集中化,IT设备本身和机房设备的高耗能,在绿色、节能、环保和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都有量化要求。 其四,数据中心的运维的管理,正趋于自动化的方式。由于业务创新和IT复杂度不断的提升,出现了大量第三方的服务商和基于数据中心管理的系统软件产品。 国内目前还没有关于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以及能耗管理的标准,政府和国内相关部门领正在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行业指导意见和规范。本文结合目前已建和在建工程以及

绿色数据中心建设规范

绿色数据中心建设规范Green IDC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目录 前言.................................................................................. I 绿色IDC技术规范. (1) 1总则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缩略语 (3) 4数据中心建筑节能 (3) 4.1数据中心的选址 (3) 4.2机房楼建筑布局要求 (3) 4.3建筑节能设计的一般原则 (4) 4.4围护结构及其材料节能要求 (4) 5机房规划与布局 (6) 5.1机房分区 (6) 5.2机房布局规划原则 (6) 5.3数据中心机房设备布局 (7) 6 IT及网络通信系统节能 (7) 6.1 IT与CT设备选型 (7) 6.2 IT与CT设备使用 (9) 6.3 IT及CT设备的部署与维护 (9) 7机房专用空调系统节能 (10) 7.1空调系统选择原则 (10) 7.2空调设备选型 (11) 7.3空调系统配置原则 (12) 7.4空调系统节能 (12)

8供电系统节能技术要求 (14) 8.1设备选型 (14) 8.2优化供电系统 (14) 8.3无功补偿优化 (15) 8.4系统谐波治理 (16) 8.5模块化供电节能 (17) 8.6节能灯具选用 (18) 9数据中心管理节能要求 (19) 9.1 IT及网络设施节能管理 (19) 9.2基础设施节能管理 (20) 附录 (21) 附录A:本规范用词说明(规范性附录) (21) 附录B:编制说明(资料性附录) (22) 1绿色数据中心提出背景 (22) 2数据中心能耗构成 (23) 3数据中心机房的“电能利用率”(PUE) (25) 4数据中心节能的基本原则 (26) 附录C:条文说明(规范性附录) (28) 5总则 (28) 6规范性引用文件 (28) 7缩略语 (28) 8数据中心机房建筑节能要求 (28)

数据中心机房初步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机房工程 各系统工程专业建设的重要性 第1章装修、装饰部分 1.1吊顶工程 吊顶是机房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吊顶上部安装着强电、弱电线槽和管线,同时 安装着消防灭火的气体管路及新风系统风管等。在吊顶面层上安装着嵌入式灯具、风口、消防报警探测器、气体灭火喷头等。考虑机房吊顶必须防尘、防火、吸音性 能好、无有害气体释放、抗腐蚀不变形、降低电磁干扰、美观和易于拆装。一般选 择金属吊顶板材。 为保证吊顶上部防火、洁净无尘,需在结构真顶下面、微孔吊顶上方及墙侧面涂刷防火涂料2-3遍。吊顶吊杆均用胀栓固定于结构真顶上,吊杆表面均刷涂防锈漆。 1.2地板工程 在各类计算机机房的组建中,活动地板是个很重要的结构件之一,可使机房地 板下组建成一个地下空间。在活动地板上可安装各类计算机等设备,而在地板下的 空间则可用来敷设联结各设备的电源、网络互联管线、集成监控信号线管等设施。同时可作为精密空调的送风静压风库。通过地板上设置的送风口,利用静压复得法,把冷却空气送至计算机设备,保障计算机的安全运行。 活动地板因其具有可拆性,所以对网络的建设、设备的检修及更换都很方便。所有连接电缆都从地板下进入设备,便于设备的布局调整,同时减少了因设备扩充

或更新而带来的建筑设施的改造。 第2章电力供应系统 2.1本机房动力配电系统 计算机设备供配电系统提供电源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GB 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中对电压变动、频率变化、波形失真率均有具体的分级要求。 在设计中,对计算机主机设备供电选用A级标准。 机房计算机设备包括计算机主机、服务器、网络设备、通讯设备等,由于这些设备进行数据的实时处理与实时传递,关系重大,所以对电源的质量与可靠性的要求最高。设计中考虑采用UPS不间断电源,最大限度满足机房计算机设备对供电电源质量的要求。 机房地板下桥架的走向尽量沿着空调送风的方向,以减小对空调送风的阻力。地板下由于设备电缆数量多且较集中,采用镀锌金属线槽保护敷设,末端穿金属软管。为防止机房内可能漏水,导致电线电缆被浸泡,地板下所有金属线槽均通过支架离地>10mm安装。电缆末端穿金属软管,既起到屏蔽作用,也可防止鼠咬。所有金属管、金属线槽和金属软管均可靠接地。金属管与金属管之间、金属线槽与金属线槽之间以及金属管与金属线槽之间均通过跨接地线连接。在金属线槽通过不同防火区时,采用防火堵料封闭,以减少火灾蔓延。 2.2防雷接地系统 防雷子系统 现代化机房中有大量微电子设备。这些高精密的电子计算机设备富含大量的CMOS半导体集成模块,耐过电压电流能力极低,无法保证在特定的空间内遭受雷

绿色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领跑者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b15447495.html, 绿色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领跑者 作者: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2016年第15期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及大数据行业在国内的迅速崛起,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就是其中之一。在整个数据中心产业链中,涌现出一颗格外耀眼的明珠,令人瞩目,这就是香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绿色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服务商,目前已成为该领域遥遥领先的佼佼者。 香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香江科技),成立于1999年,数十年来深耕细作,一直服务于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及相关政企客户。伴随着我国通信事业的迅猛发展,企业自身也完成了从传统通信设备制造商到系统集成商,以及数据中心投资运营商的系列转型。 时代的步伐成长的轨迹 公司在1999~2003年专注于机房解决方案,2003~2012年专注于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2012年至今专注于绿色节能数据中心系统。 香江科技是国内较早的一批参与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的厂家,跟随三大运营商一起从铜缆通讯走到了今天的光通讯时代;产品贯穿从数据机房到客户终端的整个物理链,机房产品有:高低压柜、智能母线、微模块(含标准机柜、冷通道)、走线架、光纤槽道等;近几年全程参与了三大运营商的一些重点并具有影响力的数据中心的建设:如中国电信的内蒙古信息园数据中心、上海电信世博园数据中心;呼和浩特数据中心、哈尔滨数据中心;中国联通的西北基地(呼和浩特)、华北基地(廊坊)、陕西联通西安数据中心等大型数据中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年来,政府、金融、互联网电商也相继开始建设数据中心,香江科技紧随时代脚步,凭借着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在中南海数据中心、北京奥运数字大厦、国家计算机信息安全中心、中国建行武汉灾备中心、中国信达安徽灾备中心、多地政府经信委、公安部门、世纪互联M6/佛山等多地数据中心;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等多地在建的数据中心等均有重要参与。服务转型 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领导者 作为一家始终注重自身变革、不断适应形势、善于总结提高的企业,香江科技数十年如一日,一方面注重稳打稳扎,提高技术水平及积累用户经验;一方面密切关注行业动态,随时调整自身的业务模式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转型以来,香江科技发展迅猛,惊喜连连。2015年,公司成功完成了由解决方案制造商 向系统集成服务商以及数据中心投资运营服务商的战略性转变,被中国计算机报评为2015数据中心具有影响力企业;2016年,我们又再度荣获2016绿色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殊荣,而由香

数据中心安全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安全建设方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数据中心安全解决方案

目录

第一章解决方案 1.1建设需求 XXX用户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各项业务都顺利的开展起来了,数据中心已经积累了很多宝贵的数据,这些无形的资产比硬件资产还重要,但它们却面临着非常大的安全挑战。 在早期的系统建设过程中,大多用户不会考虑数据安全、应用安全层面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数据中心越来越庞大,业务越来越复杂,但信息安全完全没有配套建设,经常会发生一些安全事件,如:数据库的表被人删除了、主机密码被人修改了、敏感数据泄露了、特权账号被第三方人员使用等等情况,而这些安全事件往往都是特权用户从后台直接操作的,非常隐蔽,这时候往往无从查起。 其实,信息安全建设在系统的设计初期开始,就应该要介入,始终贯穿其中,这样花费的人力物力才是最小。当一个系统建成后,发现问题了,回头再来考虑安全建设,这样投入的成本将会变得最大。 1.2建设思路 数据中心的安全体系建设并非安全产品的堆砌,它是一个根据用户具体业务环境、使用习惯、安全策略要求等多个方面构建的一套生态体系,涉及众多的安全技术,实施过程需要涉及大量的调研、咨询等工作,还会涉及到众多的安全厂家之间的协调、产品的选型,安全系统建成后怎么维持这个生态体系的平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建议分期投资建设,从技术到管理,逐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整体设计思路是将需要保护的核心业务主机包及数据库围起来,与其他网络区域进行逻辑隔离,封闭一切不应该暴漏的端口、IP,在不影响现有业务的情况下形成数据孤岛,设置固定的数据访问入口,对入口进行严格的访问控制及审计。由之前的被动安全变为主动防御,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接入系统

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方案

XXXXXX公司数据机房建设方案 2011年9月15日星期四

设计原则及需求分析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建设,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计算机机房的建设。计算机机房工程不仅集建筑、电气、安装、网络等多个专业技术于一体,更需要丰富的工程实施和管理经验。计算机房设计与施工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机房内计算机系统是否能稳定可靠地运行,是否能保证各类信息通讯畅通无阻。 由于计算机机房的环境必须满足计算机等各种微机电子设备 和工作人员对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场强度、噪音干扰、安全保安、防漏、电源质量、振动、防雷和接地等的要求。所以,一个合格的现代化计算机机房,应该是一个安全可靠、舒适实用、节能高效和具有可扩充性的机房。 本方案项目包括装修工程、配电工程、空调工程、设备监控工程、闭路电视工程、安全工程、消防工程等七大部分。本方案书根据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设计和施工。

1.1.设计原则 数据中心机房是XXXXX公司的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的设计必须满足当前各项需求应用,又面向未来快速增长的发展需求,因此必须是高质量的、高安全可靠灵活的、开放的。我们在进行设计时,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实用性和先进性: 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设备,满足当前的需求,兼顾未来的业务需求,尽可能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材料,以适应高速的数据传输需要,使整个系统在一段时期内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并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以适应未来信息产业业务的发展和技术升级的需要。 安全可靠性: 为保证各项业务应用,网络必须具有高可靠性,决不能出现单点故障。要对数据中心机房布局、结构设计、设备选型、日常维护等

各个方面进行高可靠性的设计和建设。在关键设备采用硬件备份、冗余等可靠性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相关的软件技术提供较强的管理机制、控制手段和事故监控与安全保密等技术措施提高电脑机房的安全可靠性。 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XXXXX公司一个快速发展的产业公司,所以其数据中心机房必须具有良好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能够根据今后业务不断深入发展的需要,扩大设备容量和提高用户数量和质量的功能。具备支持多种网络传输、多种物理接口的能力,提供技术升级、设备更新的灵活性。 标准化: 在数据中心机房系统结构设计,基于国际标准和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包括各种建筑、机房设计标准,电力电气保障标准以及计算机局域网、广域网标准,坚持统一规范的原则,从而为未来的业务发展,设备增容奠定基础。 工程的可分期性: 在该IDC项目设计中,数据中心机房的工程和设备都为模块化结构,相当于将该工程分期实施,而各期工程可以无缝结合,不造成重复施工和浪费 经济性/投资保护:

绿色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设计方案

绿色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设计方案 北京中普瑞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普瑞讯),是成立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汇集了多名在硅谷工作过的专家,率先将机房制冷先进的氟泵热管空调系统引进到中国。 氟泵热管空调系统技术方案适用于各种IDC机房,通信机房核心网设备,核心机房PI路由器等大功率机架;中普瑞讯对原有的产品做了优化和改良,提高节能效率的同时大大降低成本。 中普瑞讯目前拥有实用专有技术4项、发明专有技术2项;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合肥通用所、泰尔实验室检测报告;中国移动“绿色行动计划”节能创新合作伙伴,拥有国家高新企业资质。 中普瑞讯的氟泵热管空调系统技术融合了结构简单、安装维护便捷、高效安全、不受机房限制等诸多优点,目前已在多个电信机房得到实地应用,取得广大用户一致认可,并获得相关通信部门的多次嘉奖。 中普瑞讯的ZP-RAS氟泵热管背板空调系统专门用于解决IDC高热密度机房散热问题,降低机房PUE值,该系统为采用标准化设计的新型机房节能产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室内部分,ZP-RAS-BAG热管背板空调。 第二部分,室外部分,ZP-RAS-RDU制冷分配单元。 第三部分,数据机房环境与能效监控平台。 中普瑞讯的ZP-RAS氟泵热管背板空调体统工作原理:室外制冷分配单元(RDU)机组通过与系统冷凝器(风冷、水冷)完成热交换后,RDU通过氟泵将冷却后的液体冷媒送入机房热管背板空调(BGA)。 冷媒(氟利昂)在冷热温差作用下通过相变实现冷热交换,冷却服务器排风,将冷量送入机柜,同时冷媒受热汽化,把热量带到RDU,由室外制冷分配单元(RDU)与冷凝器换热冷却,完成制冷循环。 1.室外制冷分配单元(RDU)分为风冷型和水冷型两种。制冷分配单元可以灵活选择安装在室内或室外。室外RDU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冷源自动切换工作模式,当室外温度低于一定温度时,可以利用氟泵制冷,这时压缩机不运行,充分利用自然免费冷源制冷,降低系统能耗,同时提高压缩机使用寿命。 北方地区以北京为例每年可利用自然冷源制冷的时间占全年一半以上左右。从而大大降低了机房整体PUE值,机房PUE值可控制在较低的数值。 2.热管背板空调(ZP-RAS-BGA)是一种新型空调末端系统,是利用分离式热管原理将空调室内机设计成机柜背板模

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设计a

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

1. 平台简介 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面向工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提供产品/材料环境适应性技术服务的平台。平台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产品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服务,一是产品环境适应性大数据服务。测试评价服务是大数据的主要数据来源和基础,大数据服务是测试评价服务的展示、延伸和增值服务。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服务行业主要包括汽车、光伏、风电、涂料、塑料、橡胶、家电、电力等。 平台的测试评价服务依据ISO 17025相关要求开展。测试评价服务涉及2个自有实验室、8个自有户外试验场和超过20个合作户外试验场。见图1 图1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服务实验室概况

平台的大数据服务,基于产品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获取的测试数据以及相关信息,利用数据分析技术,针对不同行业提供产品环境适应性大数据服务,包括但不限于: (1)产品环境适应性基础数据提供; (2)产品环境适应性调研分析报告; (3)产品环境适应性分析预测; (4)产品环境适应性技术规范制定; 2. 信息化系统概述 信息化系统由两个子系统构成,即产品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服务管理系统和产品环境适应性大数据服务数据库系统。两个系统紧密关联,大数据系统的主要数据来源于测试评价服务产生的测试数据和试验相关信息,大数据服务是测试评价服务的展示、延伸和增值服务。 信息化系统的整体框架详见图2. 3. 产品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服务管理系统 3.1建设内容 (1)测试评价业务的流程化和信息化 实现从来样登记、委托单下达、测试评价记录上传、报告审批、印发到样品试毕处理、收费管理等全流程电脑信息化管理;同时实现电子签名、分类统计、检索、自动提醒、生成报表等功能。 (2)实验室/试验场管理信息化

金融大数据中心建设规划

金融大数据中心建设规划

目录 1、数据中心数据现状 (3) 1.1 数据中心核心信息数据情况 (3) 1.2 数据中心与外部系统信息交互情况 (4) 1.3数据中心目前的数据存储情况 (4) 2、数据中心系统现状 (5) 2.1 系统架构 (5) 2.2 功能描述 (5) 2.3面临的问题 (6) 3、项目建设目标 (6) 3.1 业务目标 (6) 3.1.1.建立数据模型分析平台,开展持卡人交易行为分析 (6) 3.1.2.建立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海量数据统计平台 (7) 3.1.3.能满足对海量历史数据进行快速查询的要求 (7) 3.2 技术目标 (7)

1、数据中心数据现状 1.1 数据中心核心信息数据情况 数据中心对外展示功能主要基于业务数据查询平台,其主要功能包括:关键指标展示、多维分析、专题明细查询、常用数据浏览、静态报表下载以及部分业务参数管理和维护。 数据中心保存的数据主要包含三大类:交易流水类数据、商户档案类数据和汇总统计类数据,均为结构化数据。

1.2 数据中心与外部系统信息交互情况 1.3数据中心目前的数据存储情况 数据中心目前数据量情况为全库18T,其中流水类数据为10T包括综合流水(90亿条记录),新一代增值流水(FJNL),清分流水。每日增量流水约1200万条记录。 商户信息数据按天保存,商户数约为300万,终端数约为480万。每天数据量约为10G。

2、数据中心系统现状 2.1 系统架构 新一代流水、清分流水、结算流水和BMS商户数据分别以文本和oracle dmp格式通过ftp方式传输到数据中心服务器上,每天定时由批处理服务器通过批量框架(C++)调用批量过程按分支机构并发地将文件或DMP包导入数据库中。并通过调用存储过程完成数据的清洗、关联、数据补齐工作。 批量过程完成元数据加工工作后,按各种业务维度按天、按月汇总交易数交易金额和收益等数据并生成关键指标数据。目前数据中有各种维度的汇总统计表80余张。 完成汇总后,批量框架服务会根据关键指标数据生成cognos cube,并刷新cognos 服务;同时报表生成程序会根据中间汇总表生成预定的报表文件。 终端用户以web访问方式通过查询平台可以查询定制的报表或者通过cognos组

企业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让企业变的智能、智慧 -------------企业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需求背景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公用云、行业云的快速推广,以及社交软件、移动支付的普及,一方面是企业数据量成倍增加,另一方面是企业数据更加碎片化,造成企业经营决策越来越复杂,因此企业的数据管理水平,将直接决定公司的管理水平,数据中心将成为企业经营大脑,让企业变的智能、智慧。 同时,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践行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参于、知悉有的大型企业采用统一规划推动建设的,也有单一业务部门推动建设的,但不管哪种模式,在战略调整、管理变革、领导变动等因素的推动下,应用系统被不断的迭代,而软件厂商不断的扮演着“换”与“被换”的角色。深入分析,业务系统是业务管理的工具,随着管理思想、管控要求、业务流程、业务规则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正常迭代,而且不可避免,但业务系统的背后财务数据、人事数据、业务数据等数据一直不变,而这些数据是公司非常有价值的资产,因此必须通过数据中心的建设,将不同领域、不同单位、不同软件的数据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才能实现数据综合分析、决策支持应用。 如何采集、积累并利用数据资源?如何消除企业各业务之间的信息孤岛?如何主动适应各种应用系统迭代与升级?这个三个问题是企业数据中心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 解决方案 方案简介 我们认为数据中心建设是建立企业级数据标准、数据模型为基础,按数据仓库、数据集市数据存储设计理念管理数据,通过主数据系统管理基础数据,数据模型装载业务数据,自动数据采集系统打通业务系统与数据中心的信息通道,企业服务总线系统打通应用系统与应用系统之间信息通道,在线填报系统补充缺少系统领域的数据,决策支持系统进行数据挖掘与展示。即2套体系7个系统,2个体系为数据标准体系、数据模型体系,7个系统为主数

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由能源资源高效利用情况、绿色设计及绿色采购、能源资源使用管理、设备绿色管理和加分项等5个方面、17个指标项组成,具体详见下表。 二、指标说明及评分规则 绿色数据中心各评价指标的具体指标说明及评分规则如下。

(一)能源资源高效利用情况 1.电能利用效率(PUE) 1.1指标说明 依据《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的能耗测评方法》(YD/T2543-2013)规定测得的连续一年内数据中心总耗电与数据中心IT设备耗电的比值。 1.2评分规则 总分60分。 所申报数据中心实际得分按照公式“80-20×PUE”进行计算。 2.设计指标达标情况 2.1指标说明 连续一年内数据中心实际能源资源利用水平与设计水平的比较。 2.2评分规则 总分3分。 连续一年内所申报数据中心实际能源资源利用水平不低于相关政府部门批复的设计指标水平得3分,否则不得分。 3.IT设备负荷使用率 3.1指标说明 连续一年内数据中心机柜实际平均用电负荷功率与数据中心机柜标称平均功率的比值。 连续一年内数据中心机柜实际平均用电负荷功率=依据《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的能耗测评方法》(YD/T2543-2013)规定测得的测量周期为1年的IT设备耗电量÷总安装机柜数÷8760 数据中心机柜标称平均功率=数据中心机柜标称功率总和

÷总安装机柜数 3.2评分规则 总分3分。 所申报数据中心IT设备负荷使用率不低于70%,得3分;低于70%但不低于50%,得2分;低于50%但不低于30%,得1分;低于30%不得分。 4.可再生能源使用比率 4.1指标说明 连续一年内数据中心通过直接购买并应用可再生能源电力、在中国绿色电力证书认购平台上认购绿色电力证书代表电量、应用自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电站所发电力等方式使用的具有直接所有权的可再生能源电量与依据《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的能耗测评方法》(YD/T2543-2013)规定测得的同时期内数据中心总耗电量的比值。 4.2评分规则 总分2分。 所申报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使用比率比值不低于5%得2分,低于5%但不低于2.5%,得1分。否则不得分。 5.水资源使用率 5.1指标说明 连续一年数据中心水资源消耗量与依据《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的能耗测评方法》(YD/T2543-2013)规定测得的同时期内IT设备耗电量的比值。 5.2评分规则 总分2分。 所申报数据中心水资源使用效率不高于0.6L/kW·h得2分,否则不得分。

大型企业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目录 第1章总述 (4) 1.1XXX公司数据中心网络建设需求 (4) 1.1.1 传统架构存在的问题 (4) 1.1.2 XXX公司数据中心目标架构 (5) 1.2XXX公司数据中心设计目标 (6) 1.3XXX公司数据中心技术需求 (7) 1.3.1 整合能力 (7) 1.3.2 虚拟化能力 (7) 1.3.3 自动化能力 (8) 1.3.4 绿色数据中心要求 (8) 第2章XXX公司数据中心技术实现 (9) 2.1整合能力 (9) 2.1.1 一体化交换技术 (9) 2.1.2 无丢弃以太网技术 (10) 2.1.3 性能支撑能力 (11) 2.1.4 智能服务的整合能力 (11) 2.2虚拟化能力 (12) 2.2.1 虚拟交换技术 (12) 2.2.2 网络服务虚拟化 (14) 2.2.3 服务器虚拟化 (14) 2.3自动化 (15) 2.4绿色数据中心 (16) 第3章XXX公司数据中心网络设计 (17) 3.1总体网络结构 (17) 3.1.1 层次化结构的优势 (17) 3.1.2 标准的网络分层结构 (17) 3.1.3 XXX公司的网络结构 (18) 3.2全网核心层设计 (19) 3.3数据中心分布层设计 (20) 3.3.1 数据中心分布层虚拟交换机 (20) 3.3.2 数据中心分布层智能服务机箱 (21) 3.4数据中心接入层设计 (22) 3.5数据中心地址路由设计 (25) 3.5.1 核心层 (25) 3.5.2 分布汇聚层和接入层 (25) 3.5.3 VLAN/VSAN和地址规划 (26) 第4章应用服务控制与负载均衡设计 (27) 4.1功能介绍 (27) 4.1.1 基本功能 (27)

大数据中心建设的策划方案

大数据中心建设的策划方案 大数据中心建设不仅对广电网络现有的广播电视业务、宽带业务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同 时为广电的信息化提供支撑,下面由学习啦为你整理大数据中心建设的策划方案的相关资料, 希望能帮到你。 大数据中心建设的策划方案范文一大型承载企事业、集团、机构的核心业务,重要性高, 不允许业务中断, 一般按照国标 A 级标准建设, 以保证异常故障和正常维护情况下, 正常工作, 核心业务不受影响。 数据中心机房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集电工学、电子学、建筑装饰学、美学、暖 通净化专业、计算机专业、弱电控制专业、消防专业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工程。 机房建设的各个系统是按功能需求设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系统:建筑装修系统、动力 配电系统、空调新风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监控管理系统、机柜微环境系统、消防报警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等八大部分。 一、建筑装修系统是整个机房的基础,它主要起着功能区划分的作用。 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设备特点,一般可以将机房区域分隔为主机房区域和辅助工作间区域, 主机房为放置机架、服务器等设备预留空间,辅助工作间包括光纤室、电源室、控制室、空调 室、操作间等,为主机房提供服务的空间。 此外,数据中心机房装修需要铺抗静电地板、安装微孔回风吊顶等,确保机房气密性好、 不起尘、消防、防静电、保温等,以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同时也为机房设备提供 维护保障功能。 二、供配电系统是机房安全运行的动力保证。 计算机机房负载分为主设备负载和辅助设备负载。 主设备负载指计算机及网络系统、计算机外部设备及机房监控系统,这部分供配电系统称 为 “设备供配电系统,其供电质量要求非常高,应采用 UPS 不间断电源供电来保证供电的稳 定性和可靠性。 辅助设备负载指空调设备、动力设备、照明设备、测试设备等,其供配电系统称为“辅助 供配电系统,其供电由市电直接供电。 机房内的电气施工应选择优质电缆、线槽和插座。 插座应分为市电、UPS 及主要设备专用的防水插座,并注明易区别的标志。 照明应选择机房专用的无眩光高级灯具。 三、空调新风系统是运行环境的保障。 由于数据中心机房里高密度存放着大量网络和计算机设备,不仅产生大量的集中热量,而 且对环境中的灰尘数量和大小有很高的要求,这就对空调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保证设备的可靠运行,需要机房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同时,机房密闭后仅有空调是不够的,还必须补充新风,形成内部循环。 此外, 它还必须控制整个机房里尘埃的数量, 对新风进行过滤, 使之达到一定的净化要求。

基于绿色数据中心节能建设分析

基于绿色数据中心节能建设分析 发表时间:2016-11-09T15:21:54.8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6期作者:刘宝新 [导读] 摘要:绿色数据中心是指运用虚拟化、云计算、节能等新技术,实现最大化的能源效率和最小化的环境影响,满足数据中心安全标准,并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的智能数据中心。绿色数据中心应具备可视、可控、可管理的特征,能实现数据中心故障的快速恢复和数据动态迁移。同时,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减少了人工干预,避免了人为误操作,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针对绿色数据中心节能建设进行了探析。 北京国信网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 100085 摘要:绿色数据中心是指运用虚拟化、云计算、节能等新技术,实现最大化的能源效率和最小化的环境影响,满足数据中心安全标准,并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的智能数据中心。绿色数据中心应具备可视、可控、可管理的特征,能实现数据中心故障的快速恢复和数据动态迁移。同时,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减少了人工干预,避免了人为误操作,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针对绿色数据中心节能建设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绿色;数据中心;节能建设 1绿色数据中心节能指标分析 目前,衡量数据中心是否绿色的主要量化指标是采用绿色网格组织(GreenGrid)制定的能效比指标,又称为PUE(PowerUsageEfficiency)。 PUE=[TotalFacilityοfPower(设备总能耗)ITEquipmentPower(IT设备总能耗)×100%]=1+[空调能耗IT设备能耗]+[通风能耗IT设备能耗]+[配电能耗IT设备能耗]+[UPS能耗IT设备能耗]+[照明能耗IT设备能耗]+…… PUE反映了数据中心总能耗和计算、存储、网络等IT设备能耗的比值。PUE值大于1,其数值越小,说明能源利用率越高。目前,国外先进的数据中心的PUE值能达到1.5~1.8,而我国的数据中心的PUE值为2~3,说明仅有33%~50%的电能用在了IT设备运行上,50%~66%的电能消耗在空调、配电等设备上。 2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应遵循的原则 2.1突出绿色环保,科学拟制方案:绿色数据中心建设要结合数据存储使用需求,根据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分发的具体使用需求,以及IT设备的具体特点,围绕绿色环保对数据中心的供电方式、UPS电源容量、制冷方式、照明、风路、水路、电路、管网、主要IT设备的选型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并逐项细化,寻求最高效益。 2.2突出节能高效,合理配置资源:首先要突出保障重点。根据实际和存放数据的重要程度,可将数据中心划分为高密区、中密区和低密区,重点对高密区的电源、通风、制冷设备采取多种技术措施,制订多种配置应用方案。其次要便于系统扩容。根据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特点,基础设施需求会呈现非线性爆炸性增长趋势,所以在数据中心的规划建设中,要充分考虑选址合理、系统容量易于扩展。 2.3突出稳定可靠,提高重组能力:不能稳定可靠运行的数据中心是无用的数据中心,因此设计数据中心一定要在提高其重组再生能力方面下功夫。硬件设施方面,在电源引接上,要有两个以上不同方向的路由线路;在UPS配置上,要采取多组互联方式,保证每个PDU单元、每个机柜的接电排、每个设备的电源输入端子上,都有两路以上独立UPS电源引接;在风机、制冷及配线上要进行N+1备份,对重要的保障区域要实现1+1备份。软件配置方面,运用云计算及虚拟化技术,将故障的网络、计算、存储等设备的应用随时自动平滑迁移到其他网络、计算、存储设备上,保证业务的不间断运行,提高系统重组能力。 2.4突出安全智能,提高管控水平:在外围监控上,要设立安全隔离区,建立由电子围栏、红外探测、夜视监控、自动报警、门禁系统等组织的综合外围监控系统,以提高安保等级。在区域设置上,区分维护区、设备区、控制区,将数据中心规划为不同的安全防护等级,采取多种身份认证措施和不同的防护手段,对核心控制区要设置以生物特征识别为基础的身份认证系统,严格人员进出管理;对核心设备区要设置气体消防,保证设备安全。在防电磁泄露上,对电源线、信号线等要采用屏蔽电缆,避雷装置和电缆屏蔽层应接地,对核心设备区要加装电磁屏蔽设施,保证设备安全可靠;在智能管理上,对数据中心的周边安全、内部温(湿)度等环境参数,对风、机、电、水相关配套系统运行指标,对计算、存储、网络设备负载运行状态,要能做到实时感知、直观呈现、智能处理,提高运维管理效率。 3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应关注的问题 3.1减少IT设备能耗:根据能耗结构和能耗路径图,IT设备每减少能耗1W,数据中心将整体减少能耗2.84W。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降低IT设备的能耗是一个最有效的方法。从实现技术上看,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采用高效低耗的核心部件。受加工工艺和技术水平的影响,不同供应商提供的CPU等核心处理器在能耗上存在20%~40%的差异,要尽量采用节能产品。二是采用工作效率较高的新型服务器,如用刀片式服务器取代机架式或塔式服务器,设备可节能20%~30%。 3.2采用虚拟化技术:采用虚拟化技术对现有服务器、存储设备进行整合,在不增加硬件投入成本的情况下,将所有的服务器、存储设备虚拟成一个公用的资源池,统一灵活调配,提供服务,在提高性能的同时减少物理服务器、存储设备的数量,减少电力、制冷和场地成本。在服务器方面,传统服务器平均CPU利用率一般为7%~15%,经虚拟化整合后,CPU利用率能提高到60%~70%,还能实现虚拟服务自动迁移、数据存储整体读写速率、系统鲁棒性和高可用性的提高。 4.3提高制冷效率:机房空调对数据中心的安全稳定运行起保障作用,空调耗电量在数据中心的总耗能中约占50%,已经超过了IT设备本身的耗电成本。提高制冷效率,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①使用精密空调替代普通空调。同功率的普通空调和精密空调产生同样的制冷量,前者耗电量是后者的两倍。②规划好机房内冷热气流通道,避免交叉。传统的机房空调直接对机柜吹风或采用下送风方式,送(回)风路径不合理,应采用冷热气流通道隔离技术,科学设计机房各要素布局,缩短冷气流的运行距离,实现精确定点的冷能量投送,以减小能量消耗,提高空调制冷效率。 3.4减少供电模式转换:交流直流转换过程中的热损耗是数据中心隐性耗电的“大户”,能耗高达20%~30%。在传统供电方式下,为UPS 充电,要将外部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为电池充电;使用UPS电源时,要将UPS电池直流转换为交流,为IT设备电源模块供电;IT设备工作时,由于CPU等耗电设备是直流供电,IT设备电源模块要将外部交流转换为直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直流供电的服务器,通过直流电源供电方式,减少交流和直流电源逆变的次数,以提高电能应用效率。 3.5加强运维管理:通过精确智能的运维管理工具,实时监控和分析各种IT设备负载情况,及时发现、处理、维修、停用异常的IT设

浅谈绿色大数据中心地建设

浅谈医疗行业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 【摘要】: 随着现代网络数字化、智能化、人性化、多元化的同时,医院的智能化也慢慢容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随之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起到了主导作用,以便医院信息中心对医院网络的管理、服务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 医疗数据中心智能化绿色 1前言 医院数据中心作为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中心的建设必须按照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绿色节能和在线可扩展性等原则进行,以满足整个计算机网络应用的需求。医院智能化系统主要包括数字管理系统、门诊叫号系统、病房呼叫系统、门禁管理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众多智能化管理系统为医院提升了更高的档次,更为医护人员及患者提供了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保障。传统的医院各系统相互独立难以管理且互不兼容的系统让医院的管理、人力、才力付出很高代价。为此利用数据中心将各系统模块化、数字化、网络化融合在一起,已成为现代医院的必要选择。 2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 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中节能与安全有时是矛盾的,一味追求节能势必会对安全造成一定影响。只有科学设计、合理规划、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施工才能达到即绿色节能又安全可靠的目的。下面对绿色数据中心建设中关键节点、系统设计做详细论述。 2.1规划与平面设计 数据中心规划要考虑将人流、物流分开,满足机房管理、人员操作和安全、设备和物料运输、设备散热、安装和维护的要求,避免机房建成设备无法搬运至机房内部的情况发生。

数据中心的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力供给应稳定可靠,交通通信应便捷,自然环境应清洁; (2)应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 (3)远离水灾火灾隐患区域; (4)远离强震源和强噪声源; (5)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对于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内的数据中心,在确定主机房的位置时,应对设备运输、管线敷设、雷电感应和结构荷载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和经济比较;采用机房专用空调的主机房,应具备安装室外机的建筑条件。要避免将机房建在顶层,如无法避免,则必须考虑防水和保温。 一般机柜的布置宜采用面对面、背靠背形成冷热通道的方式。 图1 数据中心机柜摆放形式 主机房一般属于无人操作区,辅助区一般含有监控中心、备件库、打印室、维修室等,属于有人操作区。设计规划时宜将有人操作区和无人操作区分开布置,以减少人员将灰尘带人无人操作区的机会。但从操作便利角度考虑,主机房和辅助区宜相邻布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