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机构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指南

公共机构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指南

公共机构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指南
公共机构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指南

公共机构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共机构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数据中心机房物理环境、不间断电源系统、供配电系统、空调系统、建筑装修、综合监控系统、限用物质限量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适用于公共机构的各类数据中心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其他各类数据中心亦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887-2011 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 8624-2012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 12955-2008 防火门验收规范

GB 17625.1 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

GB/T 18233 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群的通用布缆

GB/T 26572 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

GB/T 36340-2018 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

GB/T 39210.3 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第3部分:电能能效要求和测量方法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A/T 73-2015 机械防盗锁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数据中心data center

由计算机场地(机房),其他基础设施、信息系统软硬件、信息资源(数据)和人员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组成的实体。

[ GB/T32910.1-2017,定义2.1。]

3.2

绿色数据中心 green data center

全生存期内,在确保信息系统及其支撑设备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条件下,能取得较大的能源效率和较小的环境影响的数据中心。

3.3

公共机构 public organization

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3.4

主机房 computer room

主要用于电子信息处理、存储、交换和传输设备的安装和运行的空间。包括服务器机房、网络机房、存储机房等功能区域。

3.5

辅助区 auxiliary area

用于电子信息设备和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运行监控和管理的场所,包括进线间、测试机房、总控中心、消防和安防控制室、拆包区、备件库、打印室、维修室等区域。

3.6

支持区 support area

为主机房、辅助区提供动力支持和安全保障的区域,包括变配电室、柴油发电机房、电池室、空调机房、动力站房、不间断电源系统用房、消防设施用房等。

3.7

行政管理区 administrative area

用于日常行政管理及客户对托管设备进行管理的场所,包括办公室、门厅、值班室、盥洗室、更衣间和用户工作室等。

3.8

灾备机房 business recovery computer room

用于灾难发生时,接替生产系统运行,进行数据处理和支持关键业务功能继续运作的场所,包括限制区、普通区和专用区。

3.9

自然冷却 free cooling

利用非通过主动制冷的自然界的冷源来实现冷却的制冷技术。

3.10

不间断电源系统 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

在市电断电或发生异常等电网故障时,不间断地为用户设备提供电能的一种能量转换装置。

[ GB/T32910.1-2017,定义2.23。]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EEUE:电能使用效率(Electric Energy Usage Effectiveness)

EMC: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IT: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UPS:不间断电源系统(Uninterrupted Power System)

5 总则

5.1 数据中心机房应优先采用模块化技术建设在建筑物内(包括大楼、地下室等);安全级别低于GB/T 2887-2011中的C级要求的数据中心机房宜建设在建筑物内,可采用集装箱式机房。

5.2 公共机构数据中心的规划、设计、建设除要遵循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其它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

6 数据中心基本要求

6.1 数据中心选址

6.1.1 应选择电力和通讯可靠、水源充足、交通方便的场所。

6.1.2 选址周边自然环境应清洁、无强灰尘和强电子辐射;应选择远离产生油烟、有害气体的场所;远离生产或储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加油站、大型储气罐等。

6.1.3 应选择远离水灾、火灾和自然灾害隐患区域;就近地区宜有消防站和治安部门。

6.1.4 应选择远离强振源、强噪声源和强电磁场等干扰源的场所。

6.1.5 应选择四周和上下层远离厕所、食堂和供、排水系统的场所。

6.1.6 选址与设备布置应考虑减少能耗,宜临近楼宇总配电室,减少电力损耗。

6.1.7 数据中心的主机房宜临近空调室外机放置位置,减少制冷系统损耗。

6.1.8 空调室外机放置位置应避免设施运行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6.1.9 数据中心的主机房位于办公楼宇内时,应避免位于建筑物南侧及顶层,宜位于建筑物中部不直接临近建筑物外墙。

6.1.10 结合现有设备和未来将要使用的设备自重情况,数据中心所处区域的承重指标应符合GB/T 2887中相关规定。

6.1.11 新(改)建数据中心应设在办公大楼相对独立的区域,并不易被外人识别。

6.1.12 数据中心不宜建在居民小区和商业区内。

6.2 数据中心机房空间

6.2.1 数据中心机房应具备主机房、UPS间、基本工作间(监控、操作室)等,还可具备电池间、空调机房等。

6.2.2 主机房应保持足够的空间和高度来放置各类设备,实现有效通风和便于操作。

6.2.3 新建数据中心机房的净高不宜低于3m,最低不得低于2.6m。当主机房防静电地板下仅走线不送风时,地板下静空间应高于0.25m;当主机房防静电地板下送风时,地板下静空间应高于0.5m,根据需要配置通风地板。

6.2.4 改建数据中心机房的净高应能满足设备通风换热要求,不得低于2.4m。采用下送风方式的主机房,地板下静空间应大于0.4m;当无法满足要求时,应采用其它可满足设备通风换热要求的技术措施,如采用行级空调、机柜级热管背板、下送风机盘管等近距离制冷方式。

6.2.5 当数据中心机房采用集装箱式机房时,应满足安装、搬运和运行维护的要求。

6.3 数据中心机房分区与设备布置

6.3.1 主机房宜进行分区设置。新建或改建的数据中心机房宜分为主机区、存储区、网络通信区等,各分区应设立电子门禁实行分区管理;条件不具备的既有数据中心机房进行改建,不能按上述要求进行分区时,可将主机区、存储区、网络通信区合为同一区域,且将该区域分成三个逻辑小区,按照功能分别放置主机、存储区、网络通讯设备,并设立清晰标志。

6.3.2 核心网络设备、计算设备、存储设备放置区域布置应控制人员出入,远离出入口。

6.3.3 当数据中心具备测试区、开发区时,该区域UPS电源宜采用独立于主机房的系统。

6.3.4 产生尘埃及废弃物的设备应集中布置在数据中心机房边缘或靠近机房的回风口处,且远离对尘埃敏感的设备。

6.3.5 运行与监控值班区应便于人员应急逃生,设置在靠近出口处的地方。运行与监控值班区的噪声应符合GB/T 2887-2011中规定噪声小于等于60dB(A)的要求。

6.3.6 各分区所配置电量及空间应有一定的冗余,以备未来扩充。

6.4 机房内通道与设备间的距离

6.4.1 改建数据中心的规模和相关系统等级宜符合相应类别数据中心机房的规定。

6.4.2 当采用集装箱式数据中心机房时,相关系统等级不得低于GB/T 2887-2011中的B级。

6.4.3 数据中心机房内用于搬运设备的通道净宽应大于 1.5m;

6.4.4 当主机房内机柜采用面对面布置时,机柜正面之间的距离宜大于 1.2m;

6.4.5 当主机房内机柜采用背对背布置时,机柜背面之间的距离宜大于 0.8m;

6.4.6 当需要在机柜侧面和后面维修测试时,机柜与机柜、机柜与墙之间的距离宜大于 1.0m;

6.4.7 当机柜成行排列,长度超过 6m时,两端应设有出口通道;当两个出口通道之间的距离超过 15m 时,在两个出口通道之间还应增加出口通道。出口通道的宽度不宜小于 1.0m, 局部可为 0.8m。

6.4.8 在数据中心机房内应设置逃生通道,设置应急指示灯,并粘贴明显逃生标志。

7 数据中心机房物理环境要求

7.1 主机房内冷通道或机柜进风区域的温度、湿度、温度变化率应应符合GB/T 2887-2011中的规定。在保证IT设备安全运行的条件下,尽量选择较高的进风温度。

7.2 机房的空气含尘浓度,在静态或动态条件下测试,每立方米空气中粒径大于或等于0.5μm的悬浮粒子数应符合GB/T 2887-2011中的规定。

7.3 主机房内照明装置应采用节能灯具,照度达到300Lux,应急照明亮度应应符合GB/T 2887-2011中的5.6.5.2规定。照明应采取分区分场景控制或自动控制措施。

7.4 机房内噪声、电磁干扰、振动和防静电等参数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监控值班区内或有人工作区域长期固定工作位置,测量的噪声值应小于60dB(A)。

b) 主机房内的无线电骚扰环境场强在80MHz~1000MHz和1400MHz~2000MHz频段范围内不应大于

130 dB(μv/m);工频磁场场强不应大于30A/m。

c) 在电子信息设备停机条件下,设备工作场所地板表面垂直及水平向的振动加速度不应大于

500mm/s2。

d) 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绝缘体的静电电压绝对值不宜大于1kV。

e) 工作区域地面及工作台面的静电泄漏电阻,应符合GB/T 36340-2018中的有关规定。

8 UPS

8.1 主机房内所有IT设备应当配备UPS或电流稳压装置。安全级别高于GB/T 2887-2011中的B级要求的数据中心机房UPS应采用双机热备。

8.2 宜选用模块化UPS,提高UPS的运行效率。

8.3 根据本单位机房IT系统的用电量,并考虑到将来设备的增加预留25%~30%的冗余,确定UPS 系统的输出功率;根据各地供电条件的不同,选择适应本地区公用电网电压波动范围内的UPS。

8.4 当数据中心机房配备有柴油发电机,且容量可以满足机房所有负荷的需要时,则安全等级为A级的机房UPS的电池最小配置时间为15min,其它安全等级机房的电池最小配置时间为7min;当柴油发电机不能满足机房所有负荷的需要时,UPS的电池应配置最少120 min;市电质量不好、用电紧张、停电频繁的,宜增加电池配置至240 min。

8.5 当UPS的电池后备时间超过120 min时,电池室的单位面积的承重要求应不小于16kN/m2。

8.6 当电池室单独设置时,应配空调和排风设备。

8.7 UPS的运行环境:温度宜控制在10℃~35℃,相对湿度控制在20%-80%。UPS室宜使用专用空调。同时,工作间应保持清洁、无灰尘、无污染、无有害气体。

8.8 UPS第一次投产运行前,应在设备及系统的动态、静态、过载、和放电状态下进行相应的联合调试验证设备的功能和性能。

9 供配电系统

9.1 数据中心机房的电负荷等级和供电要求应符合GB 50052中的相关规定。

9.2 数据中心机房稳态电压偏移、稳态频率偏移、电压波形畸变率、允许断电持续时间等供电质量应符合GB/T 2887-2011中的规定。

9.3 数据中心机房应采用独立电力变压器供电或专用回路供电。UPS供电接入应采取不同变电站的双路供电。当无法采用双路供电时,可在满足本规范8.4条的基础上,适当延长UPS电池供电时间,并与供电单位签署协议,请其提供移动发电机等备用供电。

9.4 数据中心机房内其他电力负荷(照明、空调等)的供电回路应当与IT系统分开,并在主机房内设立专用动力配电箱。

9.5 主机房内的维修和测试用电应设置专用电源插座,且不得使用IT系统的UPS电源供电回路。9.6 不具备屏蔽功能的电源线应远离机房内的通用布缆(如:网络线),不得与综合布线系统并排敷设,无法避免的,应分别敷设在不同的密闭金属线槽内;不同供电回路应做好相应标识,避免强电、弱电铺设的交叉点;无法避免交叉的,应按照GB/T 18233中相应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处理。

9.7 数据中心机房供配电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数据中心机房的供配电系统应采用三相五线制(即TN-S系统)的配线方式;用电负荷应均

匀地分配在三相线路上;供电设备宜与用电设备临近布置,减少供电距离。

b) 主机房内IT系统电源连接点应与其他设备的电源连接点严格区别,并应有明显标识。所

有插座不应带有开关。机柜的电气连接应采用工业连接器和PDU。电能计量应符合GB/T

32910.3的要求。

c) 机房内的照明应分工作照明和应急照明两类,工作照明接入不应与IT系统采用同一供电

的配电柜;应急照明接入照明专用UPS。

d) 机房内的配电系统应考虑到与应急照明系统的自动切换和消防系统的联动。

9.8 防雷、接地、防静电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数据中心应具备三级防雷,在配电柜内单独安装灵敏度高的防过电压防雷保护系统等防雷击

和防过电压系统。

b) 信号电路和电源电路、高压电路和低压电路不应使用共地回路。

c) 灵敏电路的接地应防止地回流和静电感产生的干扰,采用各自隔离或屏蔽措施。

d) 机房的接地系统宜采用综合接地系统,不同的接地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1) 交流工作地应不大于4Ω。

2) 安全保护地应不大于4Ω。

3) IT系统直流接地应不大于1Ω。

4) 防雷保护接地应不大于10Ω。

5) 采用综合接地的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Ω。

e) 静电防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公共机构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指南

公共机构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共机构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数据中心机房物理环境、不间断电源系统、供配电系统、空调系统、建筑装修、综合监控系统、限用物质限量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适用于公共机构的各类数据中心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其他各类数据中心亦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防火门验收规范 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 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群的通用布缆 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 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 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第部分:电能能效要求和测量方法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机械防盗锁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数据中心 由计算机场地(机房),其他基础设施、信息系统软硬件、信息资源(数据)和人员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组成的实体。 [ ,定义。] 3.2 绿色数据中心 全生存期内,在确保信息系统及其支撑设备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条件下,能取得较大的能源效率和较小的环境影响的数据中心。 3.3

公共机构 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3.4 主机房 主要用于电子信息处理、存储、交换和传输设备的安装和运行的空间。包括服务器机房、网络机房、存储机房等功能区域。 3.5 辅助区 用于电子信息设备和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运行监控和管理的场所,包括进线间、测试机房、总控中心、消防和安防控制室、拆包区、备件库、打印室、维修室等区域。 3.6 支持区 为主机房、辅助区提供动力支持和安全保障的区域,包括变配电室、柴油发电机房、电池室、空调机房、动力站房、不间断电源系统用房、消防设施用房等。 3.7 行政管理区 用于日常行政管理及客户对托管设备进行管理的场所,包括办公室、门厅、值班室、盥洗室、更衣间和用户工作室等。 3.8 灾备机房 用于灾难发生时,接替生产系统运行,进行数据处理和支持关键业务功能继续运作的场所,包括限制区、普通区和专用区。 3.9 自然冷却 利用非通过主动制冷的自然界的冷源来实现冷却的制冷技术。 3.10 不间断电源系统 在市电断电或发生异常等电网故障时,不间断地为用户设备提供电能的一种能量转换装置。 [ ,定义。]

数据中心和网络机房基础设施规划指南

避免数据中心和网络机房基础设施因过度规划造成的资金浪费

典型数据中心和网络机房基础设施最大的、可以避免的成本就是过度规划设计成本。数据中心或 网络机房中的物理和供电基础设施利用率通常在50%-60%左右。未被利用的容量就是一种原本可以避免的投资成本,这还代表着可以避免的维护和能源成本。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介绍与过度规划设计有关的情况和统计数据。接下来,讨论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最后,介绍避免这些成本的新的架构和实现方法。 任何从事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产业的人都曾见过未被利用的数据中心空间、功率容量以及数据中心中其他未加利用的基础设施。为了对这种现象进行量化,对讨论中用到的术语进行定义是很重要的。 表1中定义了本文中有关过度规划设计的术语: 建模假设 为了收集并分析过度规划设计的相关数据,施耐德电气对用户进行了调查,并开发了一个简化模型来描述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容量规划。该模型假设: ?数据中心的设计寿命为 10 年; ?数据中心规划有最终的设计容量要求和估计启动IT 负载要求; ?在数据中心典型生命周期过程中,预期负载从预期的启动负载开始呈线性增长,在预期生命周期一半的时候,达到预期最终容量。 由以上定义的模型得出下面图 1 显示的规划模型。我们假定,它是具有代表性的“一步到位”模式的系统规划模型。 简介有关过度规划设计的情况和统计数据表1 过度规划的相关定义

上图显示了一个典型的规划周期。在传统的设计方案中,供电和冷却设备的安装容量与设计容量相等。换句话说,系统从一开始就完全建成。根据计划,数据中心或网络机房的预期负载将从30% 开始,逐步增加到最终预期负载值。但是,实际启动负载通常小于预期启动负载,并且逐步增长到最终实际负载;最终实际负载有可能大大小于安装容量(注意:由于冗余或用户希望的额定值降低余量,实际安装设备的额定功率容量会大于计划安装容量)。 第143号白皮书《数据中心项目:成长模型》详细讨论了数据中心的规划以及制定一个有效的成长计划战略的关键要素。 实际安装数据收集 为了了解实际安装的情况,施耐德电气从许多客户那里收集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是通过实际安装设备调查和客户访谈获得的。结果发现,预期启动负载通常只有最终设计容量的 30%,预期最终负载只有预期设计容量的80%-90%(留有安全余量)。进一步发现,实际启动负载通常只有最终设计负载的20%,而且实际最终负载通常为设计容量的 60% 左右。图 1 汇总了这些数据。根据设计值,通常的数据中心最终的容量设计比实际需要大 1.5 倍。在刚刚安装或调试过程中,超大规模设计甚至更加显著,通常在 5 倍左右。 与过度规划设计相关的额外成本 与过度规划设计相关的生命周期成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 图 1 阴影部分指出了与投资相关的额外成本。阴影部分代表平均安装设备中未利用的系统设计容量的部分。额外容量可直接导致额外的投资成本。额外投资成本包括额外供电设备和冷却设备的成本,以及包括布线和管路系统的设计开销和安装成本。 对于一个典型的 100 kW 数据中心,供电和冷却系统有550万人民币(55元人民币/W )左右的资本成本。分析表明,这个投资的 40% 左右被浪费掉了,相当于 220万人民币。在使用早期,这个浪费甚至更大。算进资金周转的时间成本之后,由于过度规划设计导致的损失几乎等于数据中心50%的投资成本。也就是说,单单原始资本的利息几乎就能够满足实际资本一般的需求。 与过度规划设计有关的额外生命周期成本还包括设施运行的开支。这些成本包括维护合同、消耗品和电力。如果设备按制造商的说明进行维护,年维护费用一般是系统成本(投资成本)的10%左右,因此,数据中心或网络机房的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维护成本几乎等于投资成本。由于过度规划设计会产生未充分利用的设备,而且这些设备必须加以维护,所以会浪费很大一部分的维护成本。以 100 kW 数据中心为例,系统生命周期过程中浪费的成本约为 950万人民币。 0% 20% 40% 60%80%100%120% 012345678910 容量百分比数据中心运行年份 图1 数据中心生命周期过程中的设计容量和预期负载要 求

绿色数据中心规划设计说明书

绿色数据中心规划设计 随着近年来网络及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各种IT设备不断增加,做为IT基础设施的数据中心机房正在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供电、制冷、承重、消防、网络布线、备份和管理运维等方面问题不断出现,很多原有数据中心机房无法满足需要,新一代的绿色数据中心机房已经成为近年来很多单位信息化建设中的重点任务。 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的过程中,通过虚拟化资源整合、自动化管理以及能源管理等新技术的采用,消除传统服务器资源或存储资源之间的壁垒,将物理资源整合为可统一管理的资源池,通过标准化、模块化,松耦合的模式构建虚拟化云计算数据中心,使得系统得以水平无缝扩展,使用户可以按业务需求优化配置基础设施的资源使用,实现节约资源,优化计算资源使用效率,缓解或解决目前数据中心普遍存在的资源(含机柜资源、机房空间、电力资源、制冷资源,人力资源等)浪费严重的问题。但必须注意到,建设一个或者致力于管理一个绿色数据中心的过程中,只是在局部采用绿色技术,而没有一个绿色的、整体的规划,实现数据中心的整体绿色目标还是不够的,至少是不完整的。我们还需要一个整体的绿色架构规划,并在数据中心建设的不同阶段,设计相应的架构视图,确定数据中心整体的技术目标、技术方向和选项原则等,整体架构需要涵盖从数据中心选址、建筑设计甚至建材选择的过程,数据中心的电源系统设计、制冷系统

设计、布线系统设计、消防系统设计等多个方面,都要纳入整体绿色架构的设计体系。 绿色数据中心关键效率和环境特点的度量标准进行简单描述,在规划、设计数据中心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应用这些标准。 1、电源使用效率PUE 电源使用效率应该是目前在数据中心度量标准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指标,其含义就是通过关注服务器的用电成本,策略服务器环境的用电效率,追溯下该指标的由来,其实是在2006年,美国绿色网格联盟的成员建立了电源使用效率公式: 电源使用效率(PUE)=机房总用电量/IT设备用电量 解释下: IT设备用电量包括了服务器、网络、存储和外围设备及所有在数据中心用于数据计算和处理的设备; 机房总用电量包括IT设备的用电量加上所有与数据中心有关的主要配电系统、空调、制冷、以及其他所有基础设备的用电量。 PUE的值越低,表明其电源使用效率越高。完美的电源使用效率值是1.0 (这是不可能地)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PUE的值实际上即使在一天内,都是动态变化的,随着服务器的计算负荷,外部环境温湿度升降,都会对PUE的值产生影响。 2、数据中心基础架构效率 DCIE

企业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让企业变的智能、智慧 -------------企业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需求背景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公用云、行业云的快速推广,以及社交软件、移动支付的普及,一方面是企业数据量成倍增加,另一方面是企业数据更加碎片化,造成企业经营决策越来越复杂,因此企业的数据管理水平,将直接决定公司的管理水平,数据中心将成为企业经营大脑,让企业变的智能、智慧。 同时,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践行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参于、知悉有的大型企业采用统一规划推动建设的,也有单一业务部门推动建设的,但不管哪种模式,在战略调整、管理变革、领导变动等因素的推动下,应用系统被不断的迭代,而软件厂商不断的扮演着“换”与“被换”的角色。深入分析,业务系统是业务管理的工具,随着管理思想、管控要求、业务流程、业务规则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正常迭代,而且不可避免,但业务系统的背后财务数据、人事数据、业务数据等数据一直不变,而这些数据是公司非常有价值的资产,因此必须通过数据中心的建设,将不同领域、不同单位、不同软件的数据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才能实现数据综合分析、决策支持应用。 如何采集、积累并利用数据资源?如何消除企业各业务之间的信息孤岛?如何主动适应各种应用系统迭代与升级?这个三个问题是企业数据中心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 解决方案 方案简介 我们认为数据中心建设是建立企业级数据标准、数据模型为基础,按数据仓库、数据集市数据存储设计理念管理数据,通过主数据系统管理基础数据,数据模型装载业务数据,自动数据采集系统打通业务系统与数据中心的信息通道,企业服务总线系统打通应用系统与应用系统之间信息通道,在线填报系统补充缺少系统领域的数据,决策支持系统进行数据挖掘与展示。即2套体系7个系统,2个体系为数据标准体系、数据模型体系,7个系统为主数

绿色建筑施工方案81396

X X X楼 绿色建筑施工方案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目录 一、绿色建筑方案之工程概况 (2) 1、工程概况: (2) 二、编制依据 (4) 1、经建筑节能专项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 (4) 2 、经批准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4) 3、本项目适用的建筑节能工程相关现行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及图集。 (4) 建筑节能工程相关现行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及图集一览表表2.1 (4) 一、绿色建筑方案之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勘察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1.1建筑概况: 略 1.2绿色建筑实施计划 项目经理部始终把最大限度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作为企业不可推卸的重要社会责任,以绿色节能为整体施工理念,切实遵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造健康适用、高效使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实施内容如下: a、墙体节能系统措施和门窗节能系统 通过采用节能墙体材料或节能措施,大大提高建筑墙体的保温性能,从而减少建筑能耗。 门窗是居住与室外自然环境沟通、交融的主要通道,其节能潜力巨大,采用节能材料或者节能措施的门窗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室内能耗 自然通风利用,利用室外的风压作用和室内的热压作用形成自然通风,对降低建筑能

耗,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提高室内人员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 b、节地系统 采取屋顶绿化,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等措施,达到充分利用场地,节约土地的目标。 c、节水 通过采用节水型器具和设备,以及回收用水系统,如中水冲厕系统,雨水绿化灌溉系统等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和高校利用。 建筑屋面雨水、路面雨水、利用人工湿地法、人工土壤滤池法等处理后作为多种用途的非饮用水,同时通过地面渗透,回灌补充地下水及地面水源。 d、节材与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 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本地建筑材料;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使用电和燃气辅助热源,供应层数 6层,不少于6层。 e、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施工期间不破坏本地区文物、历史建筑、风景名胜、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植被和其他保护区。 施工过程中预防和杜绝排放超标的污染源,不对周边建筑物造成光污染、不影响周边居住建筑的日照光源;严格控制和预防由于特种作业将产生的辐射、火源、爆炸、有毒物质及气体。施工过程环境噪声的控制:严格遵照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规定。 因建筑节能技术性较强,实施难度大,本方案将以建筑节能工程的质量控制与实施作为绿色建筑方案施工的重点。 2、本工程建筑节能工程概况表1.1

绿色数据中心建设规范

绿色数据中心建设规范Green IDC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目录 前言.................................................................................. I 绿色IDC技术规范. (1) 1总则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缩略语 (3) 4数据中心建筑节能 (3) 4.1数据中心的选址 (3) 4.2机房楼建筑布局要求 (3) 4.3建筑节能设计的一般原则 (4) 4.4围护结构及其材料节能要求 (4) 5机房规划与布局 (6) 5.1机房分区 (6) 5.2机房布局规划原则 (6) 5.3数据中心机房设备布局 (7) 6 IT及网络通信系统节能 (7) 6.1 IT与CT设备选型 (7) 6.2 IT与CT设备使用 (9) 6.3 IT及CT设备的部署与维护 (9) 7机房专用空调系统节能 (10) 7.1空调系统选择原则 (10) 7.2空调设备选型 (11) 7.3空调系统配置原则 (12) 7.4空调系统节能 (12)

8供电系统节能技术要求 (14) 8.1设备选型 (14) 8.2优化供电系统 (14) 8.3无功补偿优化 (15) 8.4系统谐波治理 (16) 8.5模块化供电节能 (17) 8.6节能灯具选用 (18) 9数据中心管理节能要求 (19) 9.1 IT及网络设施节能管理 (19) 9.2基础设施节能管理 (20) 附录 (21) 附录A:本规范用词说明(规范性附录) (21) 附录B:编制说明(资料性附录) (22) 1绿色数据中心提出背景 (22) 2数据中心能耗构成 (23) 3数据中心机房的“电能利用率”(PUE) (25) 4数据中心节能的基本原则 (26) 附录C:条文说明(规范性附录) (28) 5总则 (28) 6规范性引用文件 (28) 7缩略语 (28) 8数据中心机房建筑节能要求 (28)

现代数据中心建设中的几个关键点

[导读]本文通过作者近年来在基层参与多次机房建设的经验与体会,列举了大量的工作实例,就机房空调、UPS、供配电以及设备安装、管路铺设等结构方面的问题结合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可供大家在机房建设中借鉴以及做进一步讨论。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中心机房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笔者最近三年先后参与了苏州建行(全国建行系统五大城市行之一)数据中心机房、建设银行总行苏州信用卡分中心(存储和处理中国南方地区的信用卡数据与交易)的数据中心主机房的设计与建设以及苏州建行新区主机房的改建等项目。在此,就自己参与的以上项目实践经验,总结了几点在机房建设中值得注意的问题,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同时也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愿能看到更多有价值的经验与业界的同仁分享。 一、精密空调容量规划 近年来,随着银行电算化业务量的迅猛发展和以刀片式服务器等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集成度设备的大量投放到机房中运行,数据中心机房内单位面积的热负荷正日渐增大,已远非往昔,不可同日而语,如国家标准 (GB50174-93)及中国建设银行2000年分布的《计算机机房装修规范》等文件中都将200~250W/m2作为数据中心机房的制冷量标准,而实际上现在装载着刀片式服务器的机柜,负载容量超过5kW以上是很平常的事,而随着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设备的功率密集度将呈现越来越高的发展趋势,机房内设备功率密集度的增加势必会导致发热量也越来越高,如果我们仍按照过去有关标准所规定的200W/m2的制冷量来设计,将无法满足现今新一代数据中心机房制冷需要。 如我们苏州建行数据中心机房各种计算机设备的装机容量从2005年7月至2008年1月的两年半的时间就近翻了一番多,而且增加的多是 P550、P570以及大量的刀片式服务器等功率密度非常高的IT设备,整个装机功率已由原来的 66kVA骤增到了目前的138kVA,机房原来尚余占总面积约五分之二的空间也几乎全被新装的各种服务器、小型机所逐渐占据,原来我们的精密空调是按照 415W /m2配置的,在2005年9月机房刚启用之时,整个精密空调几乎有一倍左右的 余量,而现在每当时临夏季高温就有捉襟见肘的感觉了,盛夏来临,最担心的是邻近的两个以上精密空调模块同时发生故障,如果这样就极易造成机房局部区域制冷能力不足而导致过热的现象发生。 据了解,像这种因对机房内设备功率增加估计不足而导致机房空调制冷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是相当普遍的,如果我们在早期对机房日后负荷的增加估计不足,今后想要在已经正常运行的机房中再进行空调增容,安装新的精密空调,其难度与风险都将是非常大的,因为在负荷很大的机房中要想关掉精密空调一个甚或半个小时再施工,实际上是不太现实的事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增空调当其数量众多的铜管在运行着的机房内烧焊时,稍有不慎就会因机房内运行空调出风助燃火势而引发火灾等重大事故。因此,最好的办法是能够在机房初期规划阶段就对这些问题都予以充分的考虑,放足余量。根据目前计算机设备的制冷需要并考虑到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需求,我们认为,数据中心机房的精密空调制冷量至少应配置到每平方米700W左右,密度特别大的机房甚至还要放大。

数据中心八大节能八个步骤

数据中心八大节能八个步骤 现有的节能技术大都没有顾及电力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只考虑如何降低整体能耗成本。企业为数据中心节省能源同时提高效率,其实还有更有效的办法。只要实现高效存储数据,减少机器及磁盘数量,就能解决急速增长的能源消耗问题。这个策略不仅可以减少系统的复杂性,降低成本,还可以改善网络效率和性能表现,从而对新的业务需求能做出更好的反应。 1. 整合服务器和存储系统 服务器本身已消耗了数据中心的一半能源,而存储系统是另一大能源消耗者。事实上,窗口数据的大幅增长,导致了窗口档案服务器和直接附加存储系统的数目急增。因此,只需设立一个存储网络,整合服务器和存储系统,减少设备数量,数据中心的可用能源就能迅速增加,从而提高能源效益。 2. 选用高容量磁盘驱动器 典型的SATA磁盘驱动器,与相同容量的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 磁盘驱动器相比,可以节省大约一半的能源。同时,它们可以提供最高的磁盘驱动器可用存储密度,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一些具有磁盘修复及数据保护技术的SATA磁盘正日趋流行,成为很多企业应用的理想选择。 3. 减少磁盘驱动器数量,防止磁盘故障 SATA磁盘驱动器的数据存储量比光纤通道主磁盘驱动器多,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略了数据可靠性。当前流行的双区间(Dual-parity) RAID-DP,能够提供更高的存储利用率和错误容忍度,可同时修复两个故障磁盘驱动器的数据。 4. 将数据转移到更高效的存储系统 为确保最有效地使用存储资源,可以把数据转移到次存储系统以减低主存储的负荷。一个完善的信息服务器能自动把存取率较低的数据,自动由主存储器转移到存储效益较高的次存储系统去。 5. 提高利用率 据业内估计,存储利用率只有25%-40%,即大约有60%-75% 的存储容量还没有被使用,却在不停地消耗能源。市场上有些方案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共享存储,让所有磁盘都可以存取数据,平均存储利用率可高达60%。 6. 单方案多应用 只要掌握了数据备份的窍门,就能大幅节省存储空间。第一,只存储变更的数据。第二,用数据备份实现多个不同应用,以降低对特定存储系统的依赖,同时将后备系统用于验证及异步灾难恢复,减少特定存储系统的数量,节省更多能源。第三,重复数据删除技术(Deduplication) 可以避免对存储于主磁盘阵列的多余数据进行重复备份,缓解增加次存储容量的需求。

绿色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领跑者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84225718.html, 绿色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领跑者 作者: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2016年第15期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及大数据行业在国内的迅速崛起,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就是其中之一。在整个数据中心产业链中,涌现出一颗格外耀眼的明珠,令人瞩目,这就是香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绿色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服务商,目前已成为该领域遥遥领先的佼佼者。 香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香江科技),成立于1999年,数十年来深耕细作,一直服务于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及相关政企客户。伴随着我国通信事业的迅猛发展,企业自身也完成了从传统通信设备制造商到系统集成商,以及数据中心投资运营商的系列转型。 时代的步伐成长的轨迹 公司在1999~2003年专注于机房解决方案,2003~2012年专注于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2012年至今专注于绿色节能数据中心系统。 香江科技是国内较早的一批参与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的厂家,跟随三大运营商一起从铜缆通讯走到了今天的光通讯时代;产品贯穿从数据机房到客户终端的整个物理链,机房产品有:高低压柜、智能母线、微模块(含标准机柜、冷通道)、走线架、光纤槽道等;近几年全程参与了三大运营商的一些重点并具有影响力的数据中心的建设:如中国电信的内蒙古信息园数据中心、上海电信世博园数据中心;呼和浩特数据中心、哈尔滨数据中心;中国联通的西北基地(呼和浩特)、华北基地(廊坊)、陕西联通西安数据中心等大型数据中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年来,政府、金融、互联网电商也相继开始建设数据中心,香江科技紧随时代脚步,凭借着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在中南海数据中心、北京奥运数字大厦、国家计算机信息安全中心、中国建行武汉灾备中心、中国信达安徽灾备中心、多地政府经信委、公安部门、世纪互联M6/佛山等多地数据中心;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等多地在建的数据中心等均有重要参与。服务转型 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领导者 作为一家始终注重自身变革、不断适应形势、善于总结提高的企业,香江科技数十年如一日,一方面注重稳打稳扎,提高技术水平及积累用户经验;一方面密切关注行业动态,随时调整自身的业务模式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转型以来,香江科技发展迅猛,惊喜连连。2015年,公司成功完成了由解决方案制造商 向系统集成服务商以及数据中心投资运营服务商的战略性转变,被中国计算机报评为2015数据中心具有影响力企业;2016年,我们又再度荣获2016绿色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殊荣,而由香

数据中心安全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安全建设方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数据中心安全解决方案

目录

第一章解决方案 1.1建设需求 XXX用户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各项业务都顺利的开展起来了,数据中心已经积累了很多宝贵的数据,这些无形的资产比硬件资产还重要,但它们却面临着非常大的安全挑战。 在早期的系统建设过程中,大多用户不会考虑数据安全、应用安全层面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数据中心越来越庞大,业务越来越复杂,但信息安全完全没有配套建设,经常会发生一些安全事件,如:数据库的表被人删除了、主机密码被人修改了、敏感数据泄露了、特权账号被第三方人员使用等等情况,而这些安全事件往往都是特权用户从后台直接操作的,非常隐蔽,这时候往往无从查起。 其实,信息安全建设在系统的设计初期开始,就应该要介入,始终贯穿其中,这样花费的人力物力才是最小。当一个系统建成后,发现问题了,回头再来考虑安全建设,这样投入的成本将会变得最大。 1.2建设思路 数据中心的安全体系建设并非安全产品的堆砌,它是一个根据用户具体业务环境、使用习惯、安全策略要求等多个方面构建的一套生态体系,涉及众多的安全技术,实施过程需要涉及大量的调研、咨询等工作,还会涉及到众多的安全厂家之间的协调、产品的选型,安全系统建成后怎么维持这个生态体系的平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建议分期投资建设,从技术到管理,逐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整体设计思路是将需要保护的核心业务主机包及数据库围起来,与其他网络区域进行逻辑隔离,封闭一切不应该暴漏的端口、IP,在不影响现有业务的情况下形成数据孤岛,设置固定的数据访问入口,对入口进行严格的访问控制及审计。由之前的被动安全变为主动防御,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接入系统

数据中心布线的经验总结

数据中心布线的经验总结 数据中心布线的三大关注点 数据中心(DC)的建设者更多地会把目光放在服务器、存储等IT设备上,即使是对关注基础设施的建设者来说,供配电、制冷也会成为他们关注的主角,综合布线往往成为配角,甚至沦为“群众演员”,其结果是数据中心的“整场戏”都缺少了生命力。 大背景下的高投资回报 市场咨询公司Canalys 数据表明,2011年第三季度,全球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规模达到了262亿美元,比上一季度增长了2.7%。市场分析公司 Gartner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数据中心硬件支出达到990亿美元,同比增长12.7%,2012年预计将达1064亿美元。 这两个数据表明,数据中心市场增长强劲(虽然也有一些数据表明,全球数据中心市场增长放缓,但在“金砖国家”这一市场依然保持着快速增长,进入活跃期),中国工程建设标准会协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数据中心工作组于2010年~2011年就中国数据中心建设情况做过两次调查。从统计结果来看,数据中心机房面积呈现出明显增长势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的投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从针对用户对未来五年数据中心建设投资分析的调查结果分析可见,数据中心在未来几年的建设投资中普遍呈增长态势,基本年增长率约为5%~10%。 面对快速增长的数据中心领域,互联网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已成为当前最活跃的热点。高速以太网、节能、云计算、虚拟化已经成为IT业界谈论的主角。尤其是云计算被赋予了“第三次IT产业浪潮”,更注定了其具有的强大生命力。 云计算的基础是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的建设必然会带动服务器、网络、存储等关键IT设备的发展,这些关键IT设备安全运行所需要的物理支持(如供配电、制冷、机柜、消防、布线、监控等系统)成为了数据中心关键物理基础设施。其中供配电和制冷最受建设者关注,一方面,供配电系统为数据中心内所有设备提供电力支持,合理的供配电系统设计与实施是数据中心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空调系统因直接和数据中心散热、气流组织相关,从而关系到节

数据中心机房节能简析

数据中心机房节能简析 贾骏 吕捷 王众彪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邮电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摘要:本文阐述了数据中心机房的主要能耗分布情况,并从数据设备、电源系统、空调系统、机房气流组织几个方面介绍了机房降耗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数据中心 UPS 气流组织 1、数据中心机房概述 数据中心是为集中式收集、存储、处理和发送数据的设备提供运行维护的设施以及相关的服务体系。数据中心提供的主要业务包括主机托管、资源出租、系统维护、管理服务,以及其他支撑、运行服务等。 本文所提到的数据中心机房,是指承载数据中心业务的基础设施,一般由核心业务机房、UPS机房、电池室、空调机房、柴油发电机房等构成。 我国数据中心市场发展迅速,根据赛迪顾问年度报告,2010年中国IDC市场规模达到102.2亿元。我国2005年以来数据中心市场发展的趋势如图1所示。 图1 我国IDC市场发展趋势 2、数据中心机房能耗分布 2010年我国数据中心资源投入占总投入将近30%,维护成本占总投入近15%。[1]2010年我国数据中心运营成本分布如图2所示。

图2 2010年中国IDC公司最高运营成本分析 数据中心机房能耗主要分为服务器/网络设备能耗、制冷能耗、供电系统能耗、照明和其他能耗。根据EYP Mission Critical Facilities所提供的数据,50%的数据中心用电量是被服务器/网络设备所消耗。制冷系统是数据中心内第二大能耗系统,其耗电量占数据中心总耗电量的37%。供电系统占10%,照明和其他占3%。[2] 3、数据设备降耗 数据设备是承载数据中心的业务核心设备,同时也是耗电量所占比例最大的设备。根据亚马逊JamesHamilton的研究,数据中心服务器硬件所消耗的电力的费用约占57%。针对不同规模的数据中心,该费用比例是不同的。2010年我国数据中心规模分布如图3所示。 图3 2010年中国IDC公司的机房服务器数量 服务器是数据中心最为常见的设备。使用高效低能耗的服务器是数据设备降耗的关键所在。Standar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orporation(SPEC) 是一个全球性的、权威的第三方应用性能测试组织,它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来评定服务器应用性能。可以根据SPEC的测试值评定服务器的效能/能耗,以此作为选购服务器的参考。另一个评定标准是能源之星的服务器标准,符合能源之星标准的服务器要比旧式服务器多出30%的能源效率。 对于网络设备,可以使用TEEER值以及ECR/EER性能能耗比评估法进行节能分析。 4、电源系统降耗

对数据中心综合布线的一些思考

对数据中心综合布线的一些思考 摘要:根据本人近十年管理机房的经历,吸取原机房设计及建设的经验、教训,对新机房的建设,并重点就新机房的综合布线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机房综合布线 一、现机房的经验教训 本单位现在使用的主机房于1995年开始建设,1997年投入使用。机房位于大楼的六层,面积有近900平米。除去办公区和辅助用房,纯机房设备区有300平米,包括放置主机、服务器的主机间,放置网络设备的网络间,放置UPS、配电柜、精密空调的配电间。 机房设计采用上吊顶、下送风、下走线方式。当时建设了一个样板工程的机房,曾有包括国家级领导人在内的各级领导、同行近百人次参观、访问。 但在十几年的运行中也发现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当时建设时主要是近十台小型机、很少量的立式服务器。现在是以机架式高性能服务器为主,有近20个机柜,100多台服务器。UPS负载逐渐不够,于2003年由2台30KFA 的更换为2台60KFA,但现在单台负载也已接近50%。 2、设备的大量增加,使精密空调制冷无法满足需要,原2台40KW的精密空调,于2006年更换为3台35KW的精密空调,并且将2台空调直接安放在主机间。但现在夏季机房温度仍高过标准。 3、机房综合布线采用下走线方式,虽布设了走线槽,但随着设备的增加,很多线已无法由线槽容纳,而且强、弱电都是下走线,走线混乱。并由于线缆过多,对空调下送风的效果影响愈发明显。 4、由于建筑设计原因,吊顶上有水管走设,地板下高度只有20CM,并且由于强、弱电都是下走线,使制冷效果大打折扣。 5、由于当年综合布线设计的前瞻性不够,造成现在机架背面线缆密密麻麻没有秩序,地板下的线缆一片狼藉,给管理、散热等都带来问题。 做为多年管理机房的负责人,由于办公楼搬迁,我又做为新大楼机房的建设负责人,希望尽力吸取已有的经验、教训,利用这些年来在机房建设、管理上出现的新理念、新技术,建设一个满意的机房。 二、准备建设的新机房情况 随着国内口岸经济的发展,为更好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地方经济。本单位办公楼准备采用置换方式由市区搬迁到开发区。新办公楼由地方政府提供,是一个未完工的星级酒店,主体建筑完成后一直停工多年,大楼所有装修由本单位负责。 原大楼是10年前所建,层高29层,设计为酒店,未考虑建设机房。经过研究,现已确定大楼的6楼做为本单位中心机房。机房总面积是900平方米,是一个标准的正方形,楼房中间电梯、消防楼梯、通道等占去300平左右。层高不理想,净高3.1米,梁下高度为2.55米。楼板需要按机房标准加固。 新机房准备2008年年底开始进行建设,2009年年底搬迁。 三、对新机房建设的设想 虽然提供的场地不是很理想,但做为一个多年进行机房管理的技术人员,接受了新机房建设的任务后,仍然有决心建设一个满意的机房。

数据中心设计过程详解

数据中心设计过程详解 艺术的唯美和技术的务实,似乎有着天然的距离。但当我们回顾很多技术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在那些取得了巅峰成就的地方,总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今天我们就一起深入了解最新的IDC机房基础设施的设计和搭建——只要用心,技术离艺术并不遥远…… 历史回顾 过去十年中,IDC机房的规模多为300-500平米,一般设在办公楼内,其建设多以应用为中心,靠应用来拉动。 现实需求和挑战 IDC机房建设发展到现在,为加强IDC机房的管理,提高其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型、超大型IDC机房的建设需求逐渐增多。而过去IDC机房的设计、建设模式已经不再适应这种发展需求了。 目前,大型IDC机房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有: 1:设计标准落后,基础研究空白,缺乏统计数据。 国内的相关设计,建设标准是93年的,和现实需求相比过于陈旧,最新的规范尚在推广当中。用于指导电信行业的TIA-942规范并不一定对所有用户适用。 2:IDC机房所要支持的业务系统的要求,企业IT架构设计与具体的基础设施设计严重脱节。 3:设计、建造过多依靠经验,缺乏科学的方法和工具。 现有机房工程公司已难以支持,而国内的专业建筑设计院过去很少接触IDC机房设计。 4:技术经济指标,节能措施缺乏计算和考虑,效率低下。 5:缺乏专业的工程管理。 6:设计、建设、运维各个阶段脱节。 IDC机房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业建筑,运维方式直接对建筑设计提出要求,而运维方式又是由IDC机房所承载的业务类型,模式所决定的,所以各个环节要全面规划。 设计IDC机房时需完全遵守现有国家标准,并广泛参考国际标准,最佳实践经验以及Gartner Infrastructure Maturity Mode。 现在企业做IDC机房建设大部分都处于集中式阶段,部分企业由集中式向标准化走。长远上看,IDC机房基本上要往基于服务,虚拟化方向发展。

数据中心电源解决方案及选型

数据中心电源解决方案及选型 发表时间:2019-11-06T11:30:58.7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作者:苏建伟 [导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迅速发展,作为互联网载体的数据中心建设规模日益变大。 中国通信建设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河南郑州 450052 摘要: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迅速发展,作为互联网载体的数据中心建设规模日益变大。巨大的用电容量需求给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营带来了空前的压力。文章根据数据中心常用的供电解决方案提出了三种电源产品解决方案,并根据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管理维护、建设成本四个方面提出的电源产品解决方案进行对比和分析,作为数据中心建设的配套电源产品选型参考。 关键词:数据中心;电源系统;节能环保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基于互联网技术提供的各种服务已融人到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数据储存容量需求高速发展。作为互联网应用服务载体的数据中心,其建设需求也在同步不断增加。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服务、电子商务行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IT服务巨头B.A.T(百度、阿里、腾讯)、三大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都投人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数据中心的建设。截止目前,全国已经建成了规模不一但数量庞大的数据中心。各大数据中心运营商为了节约成本、便于管理、形成规模化效益,数据中心的建设规模逐渐变得越来越大,同时,巨大的用电容量也给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营都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如何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数据中心供电的安全性,降低运营成本,成为各大数据中心运营商在机房建设中重点考虑的因数。 一、数据中心对供电的要求 主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1安全可靠 一般要求电源供电系统的可用度A!99.999M。因此,必须合理进行配置,达到系统供电安全最优化。 1.2节能环保 在能源紧缺、重视环保的今天,“绿色、节能、高效”是新一代数据中心建设的主流标准。不间断电源(UPS)在绿色、节能、高效方面的表现,主要体现在输人功率因数、输人电流谐波以及整机效率等方面。 1.3可维护性 不间断电源(UPS)供电系统应当具备维护方便,便于管理的设计需求。在节省系统的维护成本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尽量避免因人为维护或者管理不当,而引发的系统故障。 1.4建设成本 从数据中心容量需求在应用过程中会逐步增大的情况,要求电源系统配置可扩容设计。这样能有效地控制系统建设初期投资费用,同时,又能使UPS供电系统在数据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始终保持安全高效的工作状态,提高了系统的性价比。因此,数据中心供电系统的合理设计,并非一味追求某一项指标的最优化,而是应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在保证安全可靠、节能环保、运维方便、成本合理这些要点中寻求一个平衡点,提供一个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供电系统解决方案。 二、数据中心用电特点 2.1保证的目标。 在数据中心配电系统中除了正常配电系统中采用的双回路独立电源供电之外,还在数据中心配备事故备用柴油发电机、大容量UPS 等。同时在数据中心配电系统故障处理机制方面,会考虑供电电源失电、母线故障、开关跳闸和开关拒动等一系列非正常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设备用电可靠性的要求。 2.2数据中心配电系统较一般建筑配电系统复杂。 与一般建筑配电系统相比,数据中心配电系统其结构更为复杂,对配电管理的要求更加严格。复杂性表现在电源输入及其控制策略上,一般建筑配电多采用双回路一主一备供电,其控制策略为备用电源自动投切。而数据中心配电系统除双回路单独供电之外,自身还配备至少满足全负荷设备容量的柴油发电机,在不同失电故障场景发生时,通过供电策略的改变实现数据中心设备的持续供电。 三、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解决方案分析 数据中心在运行的时候,往往是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运行,其本身具有用电量比较大和可靠性较高以及对电源品质要求比较高的现象,其中比较常见的是电力系统在具体运行的过程中,对电能实施发、输、配、用中的配和用等内容,促使这些方面能够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具体实施。在供配电系统中,功率通常情况下是单向流动的,也就是根据电源端向用户端的方向流动,通过一定的分配手段的基础上,使得供配电的目的得以实现,将电力系统中的电能改变成用户所使用的用电设备可以利用的电能。根据当前的数据而言,其电压等级主要处于35KV或以下。因此供配电系统在设计处理的时候,需要明确其电能负荷的性质和周围区域电量供应的具体情况等。 3.1热备份串联供电的相关方案 串联备份技术和其他技术相对比而言,是比较成熟的,其发展的阶段是比较早的,使用范围相对广泛,其中多种关于UPS技术的相关资料中串联也可称为热备份,多数人都将其称为串联。供电方案中串联的UPS是比较完整的,其也具有自己的旁路在线类型的UPS单机。这些单机的连接媒介仅仅为电源线,没有其他信号连接。通常情况下主机进行全面供电,从机基本上没有对其加以负载处理。 这一方案在具体应用的时候,其优点是结构相对简单,在实施安装处理的时候,比较快捷,相对价格也合理,多个不同公司的UPS能够串联使用。这一方案的具体实施缺陷是需要不间断进行负载用电的扩容处理,就必须持续带电工作,而这一过程中的危险程度也会增加。 3.2直接并机供电方案 直接并机供电方案的形式主要是将多个同类型型号和功率的“不间断电源”在并机柜或并机板等基础上,将输出端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这一方案的主要功能是多台机器对负载功率共同承担处理,其中比较显著的原理是在一般情况下,多个UPS都具有逆变器的输出分担负载及电流,在其中任何一个“不间断电源”出现问题的时候,其余的都会再次对全面的负载进行承担,在促使并联冗余实现的时候,其基础始终是对以下相关内容有效处理。 每个UPS逆变器所输出的波形之间的相位和频率等方面需要是相同的。UPS逆变器在输出电压的时候,这些电压也需要保持一致。每个

大型企业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目录 第1章总述 (4) 1.1XXX公司数据中心网络建设需求 (4) 1.1.1 传统架构存在的问题 (4) 1.1.2 XXX公司数据中心目标架构 (5) 1.2XXX公司数据中心设计目标 (6) 1.3XXX公司数据中心技术需求 (7) 1.3.1 整合能力 (7) 1.3.2 虚拟化能力 (7) 1.3.3 自动化能力 (8) 1.3.4 绿色数据中心要求 (8) 第2章XXX公司数据中心技术实现 (9) 2.1整合能力 (9) 2.1.1 一体化交换技术 (9) 2.1.2 无丢弃以太网技术 (10) 2.1.3 性能支撑能力 (11) 2.1.4 智能服务的整合能力 (11) 2.2虚拟化能力 (12) 2.2.1 虚拟交换技术 (12) 2.2.2 网络服务虚拟化 (14) 2.2.3 服务器虚拟化 (14) 2.3自动化 (15) 2.4绿色数据中心 (16) 第3章XXX公司数据中心网络设计 (17) 3.1总体网络结构 (17) 3.1.1 层次化结构的优势 (17) 3.1.2 标准的网络分层结构 (17) 3.1.3 XXX公司的网络结构 (18) 3.2全网核心层设计 (19) 3.3数据中心分布层设计 (20) 3.3.1 数据中心分布层虚拟交换机 (20) 3.3.2 数据中心分布层智能服务机箱 (21) 3.4数据中心接入层设计 (22) 3.5数据中心地址路由设计 (25) 3.5.1 核心层 (25) 3.5.2 分布汇聚层和接入层 (25) 3.5.3 VLAN/VSAN和地址规划 (26) 第4章应用服务控制与负载均衡设计 (27) 4.1功能介绍 (27) 4.1.1 基本功能 (27)

大数据中心建设功能要求技术规范word

大数据中心建设功能要求技术规范WORD版本下载后可编辑

一、数据服务中心建设规划 数据服务中心是整个智慧旅游大数据项目核心组成部分,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坚持以数据资源为核心,面向数据应用与服务、信息数据资源标准化与管理,实现数据资源横向集成、纵向贯通、全局共享的运转模式。数据服务中心数据流转图和逻辑架构如下图。 数服务中心逻辑架构图 整个数据服务中心逻辑组成部分有:数据存储、数据组织、数据处理、资源管理、数据服务支撑。 数据存储:基于大规模并行处理(Massively Parallel Processing,简称MPP)、Hadoop等分布式计算平台进行搭建,以满

足旅游行业结构化、图像视音频等非结构化多种类型格式的海量数据资源存储需求。 数据组织:对各类数据资源进行逻辑组织,形成基础数据资源库、专题应用资源库以及资源管理库,满足旅游行业数据资源应用、管理与服务的需求。 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整合汇集、数据标准化处理、通用数据处理、专题数据处理。从多个层面对数据资源进行分析挖掘,为不同业务需求提供数据处理服务支撑。 资源管理:资源管理从应用资源、数据资源、服务资源以及标准资源多个层面实现数据服务中心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标准建设。 数据服务支撑:数据服务中心实现了智慧旅游云数据资源的存储和组织。主要包括基础数据资源库、专题应用资源库和资源管理库。 数据分析处理:面向具体业务需求,建立对应的数据分析处理模型,实现对数据资源的深度挖掘和综合利用。 1.1大数据平台建设 数据集中统一管理后,由于一体化业务为在线运行的系统,为避免大数据应用对现有生产系统造成影响,本期单独建设一套大数据平台,通过ETL将生产数据抽取到大数据平台中,进行分析处理,建立数据仓库,为上层应用提供支撑。 基于大数据等新先进理念,融合MPP、Hadoop、OLTP以及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等数据处理技术,构建具有海量数据处理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