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血管介入手术后的护理康复

脑血管介入手术后的护理康复

脑血管介入手术后的护理康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b14828002.html,

脑血管介入手术后的护理康复

作者:王哲隽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20年第01期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2-3783(2020)01-0016-01

1 脑血管介入手术的概念以及术后常见问题

借助计算机系统进行控制,并利用导管操作技术来对颅内的神经系统以及血管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叫做脑血管介入。这种治疗方式可以应用在颅内手术中,对于大部分的脑部血管疾病都能够起到相当显著的治疗效果。这一种手术方案是近几年的新兴技术,在临床医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术后患者的护理则成为了广大医护人员包括患者家属比较关注的事情。

患者在接受了脑血管介入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呕吐、恶心等现象,而且在手术的过程也可能由于支架放置位置偏移,导致患者出现反复咳嗽的情况。在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后,医护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术后康复护理,并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方案,从而保障护理效果的最大化。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在手术的过程中也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术后恢复的时间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故做好术后护理,不仅仅可以提升治疗效果,也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2 脑血管介入手术后的护理康复方法

对于接受了脑血管介入手术患者来说,科学的护理方法有助于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针对不同的患者也要提供针对性更强的护理方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2.1 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减轻心理压力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对于自己的病情会产生一定的担忧,在术后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随着患者心理压力的增大,患者脑部血管会承受更强的负担,动脉压力的增高对于较为薄弱的脑血管会造成严重的哑膜,导致脑血管再次出现破裂,并引发脑出血。部分患者对于自己的病情发展以及诊疗方法不够熟悉,对于治疗以及手术后遗症等问题都会产生一定的担忧,这样的情况也不利于患者康复,而且可能带来并发症。因此,在进行术后护理的时候,除了要注意患者的身体健康,包括血压数值、脑电图情况等,也要注重患者的心理疏导。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在术后更是要保持情绪和心态的稳定,避免颅内血压升高,导致血管破裂。医护人员可以在查房的时候,与患者多沟通、多介绍,让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患者的病情以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文化水平、心理状态及对介入治疗的认知程度。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及肢体活动情况。 3.评估患者有无造影剂过敏及凝血功能障碍。 4.观察穿刺部位的皮肤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二、护理措施 1.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指导患者及家属了解治疗的目的、过程、可能出现的意外或并发症,征得家属的理解和签字同意。 2.遵医嘱术前用药并行碘过敏试验,做好各项化验检查:如血型、血常规、出凝血时间、D-二聚体等。 3. 准备沙袋、心电监护、注射泵、造影剂等用药。 4.建立可靠的静脉通路,尽量减少穿刺,防止出血及淤斑。 5.遵医嘱备皮,手术前一日沐浴、更衣;遵医嘱留置导尿管、心电监护等。 6.遵医嘱禁食、禁水、禁药:局麻者4~6小时,全麻者9~12小时。 7.遵医嘱给药,并调节输液速度和记录给药时间、剂量等。 8.严密监测术中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的变化,出现病情变化立即配合抢救。 9.注意观察患者全身情况,如有无语言沟通障碍、肢体运动及感

觉障碍;有无寒战、高热等不良反应;有无皮肤受压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0.遵医嘱输氧和心电监护。 11.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 12.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根据医嘱要求控制血压在目标范围内;密切观察患者四肢活动、语言状况及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并与术前比较,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13.密切观察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和肢体远端皮肤颜色、温度等,防止动脉栓塞;观察局部有无渗血、血肿,指导患者咳嗽或呕吐时按压穿刺部位,避免因腹压增加而导致伤口出血。 14.术后平卧,穿刺部位按压30分钟后加压包扎或 Ikg沙袋压迫 6~8小时,穿刺侧肢体取伸展位继续制动2~4小时。穿刺后8小时左右可行侧卧位,24小时内卧床体息、限制活动。 15.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或抗凝药物,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观察有无皮肤、黏膜、消化道出血;有无发热、皮疹、哮喘、恶心、腹泻等药物不良反应。 16.预防颅内高压、脑血栓形成、颅内血管破裂出血、急性血管闭寒、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17.卧床期间协助生活护理,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术后休息2~3天,禁忌头颈部按摩,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和剧烈运动,防止球囊或钢圈脱落移位。 18.无麻醉反应可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

脑血管介入术后护理

1 心理护理有文献报道,当情绪激动或紧张时,使已经变脆变硬的动脉压力增高,容易在血管薄弱处发生破裂引起再出血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是十分重要的。患者由于对疾病及治疗不了解,担心治疗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而产生心理压力。对存在不同心理问题的患者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对于高血压及蛛网下腔出血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要向患者解释头痛是由于血压升高及出血、脑水肿致颅内压增高、血液刺激脑膜或脑血管痉挛所致,要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柔和,尽量减少探视,护理人员操作要相对集中,动作轻柔。主动与患者沟通,使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疑虑,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2 一般护理绝对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及有无头痛加剧、恶心、呕吐;有无眼睑下垂、复视、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将血压控制在稳定阶段,避免各种不良因素刺激,避免剧烈咳嗽;保持大便通畅,减轻疼痛及不适。多进食易消化、营养价值高、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戒烟,戒酒,忌饮浓茶,勿进食酸辣等刺激性食物。有癫痫发作者,派专人看护并加床栏保护。 2. 术前准备[1]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方法和意义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以解除思想顾虑和精神紧张,保证充足的睡眠.[2]协助患者做好术前各项检查CT胸片心电图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等。[3]皮肤准备;会阴部、双侧腹股沟备皮;嘱患者术前6h 禁食水;在穿刺对侧肢体建立静脉通路;留置导尿[4]询问药物过敏史青霉素皮试及碘过敏试验[5]训练病人床上排尿[6]指导病人衣着舒适,术前排光膀胱;[7]填写患者专科单记录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肌力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8]

脑血管介入手术后的护理康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b14828002.html, 脑血管介入手术后的护理康复 作者:王哲隽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20年第01期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2-3783(2020)01-0016-01 1 脑血管介入手术的概念以及术后常见问题 借助计算机系统进行控制,并利用导管操作技术来对颅内的神经系统以及血管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叫做脑血管介入。这种治疗方式可以应用在颅内手术中,对于大部分的脑部血管疾病都能够起到相当显著的治疗效果。这一种手术方案是近几年的新兴技术,在临床医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术后患者的护理则成为了广大医护人员包括患者家属比较关注的事情。 患者在接受了脑血管介入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呕吐、恶心等现象,而且在手术的过程也可能由于支架放置位置偏移,导致患者出现反复咳嗽的情况。在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后,医护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术后康复护理,并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方案,从而保障护理效果的最大化。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在手术的过程中也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术后恢复的时间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故做好术后护理,不仅仅可以提升治疗效果,也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2 脑血管介入手术后的护理康复方法 对于接受了脑血管介入手术患者来说,科学的护理方法有助于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针对不同的患者也要提供针对性更强的护理方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2.1 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减轻心理压力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对于自己的病情会产生一定的担忧,在术后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随着患者心理压力的增大,患者脑部血管会承受更强的负担,动脉压力的增高对于较为薄弱的脑血管会造成严重的哑膜,导致脑血管再次出现破裂,并引发脑出血。部分患者对于自己的病情发展以及诊疗方法不够熟悉,对于治疗以及手术后遗症等问题都会产生一定的担忧,这样的情况也不利于患者康复,而且可能带来并发症。因此,在进行术后护理的时候,除了要注意患者的身体健康,包括血压数值、脑电图情况等,也要注重患者的心理疏导。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在术后更是要保持情绪和心态的稳定,避免颅内血压升高,导致血管破裂。医护人员可以在查房的时候,与患者多沟通、多介绍,让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患者的病情以

脑血管病介入病人术前术后护理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病人护理 基本概念:介入放射学是在医学影像设备(如X线机、DSACT、B超、MRI等)的监控指导下,经皮或经腔插入穿刺针或引人导丝、导管做抽吸、注射、引流、造瘘或对管腔与血管等做成型、灌注、栓塞等诊断与治疗的微创伤技术。介入放射包括血管性和非血管性两大方面。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理解患者,同情患者的感受,介绍手术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心理,使患者能正确采用对待恐惧的有关知识和方法。 2、术前准备做抗生素、碘过敏试验,阳性如:发热胸闷呼吸困难喉头发痒等,预防可用地塞米松10mgiv 3、备腹股沟区及会阴部皮肤,急症时可以不备皮。 4、术前半小时用镇静剂或术前一晚用。 5、术前6小时禁饮食,防止术中窒息,不用严格禁,可以少量流质饮食,防止低血糖反应发生。 6、术前可以训练床上大小便 7、观测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与术后对比。 8、常规检查:血Rt、血Pt、ECG等 9、药物准备:阿司匹林100-300mg/d,波利维250mg氯吡格雷75mg/d,急诊时300mgst 二、术后护理 1、定时测血压、脉搏;严密观察患者有无病情变化。 2、观察穿刺侧肢体末梢循环情况,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出血。如有渗血和出血及时通知医生。活动指导根据手术的要求,造影术后患者卧床24小时,穿刺部位压砂袋4-6h体平伸制动12小时,24小时后恢复术前活动程度。 4、放支架者4小时后拔管, 5、药物应用:阿司匹林100mg/d波利维75mgbid2-3月或如果是药物涂层除asp 外氯吡格雷6-9月 6、察记录疼痛的性质、程度、时间、发作规律、伴随症状及诱发因素。 7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 8、48h—72h后可以出院 三.并发症及处理 1.冠脉痉挛.1-5%发作,处理:硝酸甘油和硫氮唑酮 2.急性闭塞.8-11%,50-80%发生在导管室内。预防:抗pc和抗凝,术中10000U 肝素应用 3.夹层:20-40%发生,有钙化或复杂病变等容易形成夹层。处理:扩张,支架覆 盖小的可不用管,能用小的就用小球囊尽力用小的,4-6%在24h内消失, 63-93%在3-6月内消失。 4.血管迷走反射:症状:哈欠、恶心、呕吐、出冷汗,血压下降,心率下降,面 色苍白。 1)发生率3-5%,一般与疼痛紧张出汗后发作12h内补液1500-3000ml 2)治疗:阿托品,多巴胺5-10mgiv,并加快输液速度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护理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护理 发表时间:2010-04-30T23:45:01.6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18期供稿作者:霍宁侠李加玲 [导读] 脑血管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脑血管病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具有手术创伤小,疗效高的特点 霍宁侠李加玲 (西安141医院陕西西安 710089)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8-0127-02 【摘要】脑血管病介入治疗17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的效果。通过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的细心观察和护理,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护理 脑血管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脑血管病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具有手术创伤小,疗效高的特点。因其是一种侵袭型的介入性方法,易产生并发症,因而术前准备、术中和术后的护理,对保证脑血管病治疗有重要的意义,自2005年9月~2009年2月期间,我科共进行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手术有17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本组17例中,应用支架植入术12例,应用球囊扩张术3例,应用动脉瘤栓塞术2例,其中15列为男性,2列为女性,年龄为46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岁,其中5例为TIA,8例脑梗塞,2例动脉瘤,1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例左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合并冠心病1例。 2 手术方法 在气管插管全麻下,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明确病变部位,根据病变性质通过微导管将栓塞材料或支架置入病变部位使病灶闭塞或病变血管再通,达到治疗目的,整个手术过程均在心电监护下进行。 3 护理 3.1 术前准备 3.1.1 心理护理术前向患者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向患者介绍治疗的目的,方法,安全性及注意事项,使其心中有数,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安慰鼓励患者,消除病人焦虑及紧张情绪。 3.1.2 病人准备 (1)术前做复方泛影葡胺、青霉素皮试。 (2)备皮:范围为双侧股动脉周围30厘米以上(上平脐,下至大腿上三分子一,外界至腋中线沿线,内界为大腿.内侧)。 (3)手术前1-2天进易消化的食物,次日晨禁食水,不禁药(降糖药和降糖针剂除外)。 (4)术前晚保证患者足够的睡眠。 (5)术前测量双侧足动脉搏动情况及双足皮肤温度,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 (6)建立输液通道,要求用一次性静脉留置套管针穿刺左侧肢体静脉血管以便于医生在右侧进行手术操作。 (7)术前30分钟留置导尿,以防使用脱水剂尿量增加,膀胱充盈,影响手术操作或尿液溢出污染术野。 3.1.3 药物使用护理 (1)进行支架治疗时,为了预防支架植入后再狭窄,术前3-7天给抗血小板治疗,口服阿司匹林和噻氯吡啶。 (2)术前2小时起,为预防脑血管痉挛,静脉泵注尼莫地平注射液,以每小时3毫升起,依据血压调整用量。 3.1.4 导管室准备 (1)导管材料根据病人身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无菌导管及附件。 (2)根据碘过敏实验结果准备离子或非离子造影剂。 (3)备心电监护仪、氧气、吸引器、除颤器、气管插管用药一套。 3.2 术中护理 3.2.1 术中配合安置患者于造影床上,保证各管道通畅(尿管、液体),连接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护仪,配合麻醉师予以麻醉,麻醉完毕后,于操作车上铺开无菌器械包,按无菌手术要求,投放所需无菌物品,备肝素盐水,局麻药物,接压力输液装置,保持莫非氏管以下输液管无菌,反复检查确保输液管内无气泡,压力袋加压至300毫米汞柱,时刻观察压力袋内液体滴注情况,及时加压并维持压力袋内压力,使液体始终处于持续滴注状态,及时更换软包装生理盐水,更换时及时通知医生,关闭开关,避免负压使血液回流,防止气栓或血栓形成,本组病例未出现血栓和空气栓塞。 3.2.2 术中用药术中患者需全身肝素化,当放置动脉鞘成功后,根据患者体重准确计算出首次肝素用量,本组患者首次肝素用量(mg)为患者体重(kg)数的2/3间隔1小时后静脉注射首次剂量的1/2,以后每间隔1小时给予第2次剂量的1/2维持。准确记录肝素每次的应用的时间、剂量,掌握肝素半衰期,以备术中及时准确计算出体内肝素含量。 3.2.3 术中观察因操作医生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治疗和x线图象上,不能很好的观察病人,所以我们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控制血压在正常水平,血氧饱和度在98%以上,随时观察加压输液袋的液体情况,本组有一例患者血压为88/52毫米汞柱,心率为44/每分,考虑为造影管刺激颈动脉窦主要引起,暂停操作后缓解。 3.3 术后护理 3.3.1 麻醉复苏护理 (1)配合麻醉师进行麻醉复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及时有效的控制血压,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加大氧流量吸氧。 (2)卧位护理绝对卧床24小时,去枕平卧6小时,术侧肢体保持伸髋位12小时,多数患者因患肢制动,平卧时间长,感腰背酸痛,下肢麻等不适症状,我们指导患者可在术侧下肢保持伸直的状态下,进行足趾及踝关节的活动,并按摩受压部位,以缓解病人不适感。 3.3.2 穿刺部位护理因在术中全身肝素化,故动脉鞘管拔出前应计算肝素的半衰期是否到时间,考虑拔管,必要时查凝血酶原时间,拔鞘管后局部手法按压15~30分钟后用弹力绷带8字型包扎制动8小时,2kg沙袋加压8小时,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和淤斑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本组有1例患者拔出鞘管2小时,出现穿刺部位出血,立即给予重新包扎,通过手法压迫加压包扎止血,血肿自行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