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税收现代化六大目标体系)

税收现代化六大目标体系)

税收现代化六大目标体系)
税收现代化六大目标体系)

税收现代化应该是六大体系的统一,即“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的统一体。

税收现代化六大目标体系。即: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也即“里子上的现代化”,查找当下的“六大差距”,即,“面向科学发展,服务大局有差距;面向市场经济,职能转变有差距;面向法制中国,依法治税有差距;面向科技创新,信息管税有差距;面向事业需要,人才支撑有差距;面向国际潮流,合作竞争有差距”。

以征管现代化推进税收现代化更好更快发展

2014-10-08 10:30:00 | 来源:中国税务网-湖北省阳新县地税局太子镇征收处| 作者:李名海

国家税务总局描绘的税收现代化蓝图中,提出了建立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这六大目标,其中的征管体系以税法体系为根本,以税制体系为依据,以服务体系为基础,以信息体系为支撑,以组织体系为保障,既是有效履行税收职能、保障税制效能的重要手段,更是做好纳税服务工作,提高纳税遵从度和满意度的重要载体,科学、严密、现代化的征管体系建设在整个税收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可以说是举足轻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实现征管现代化我们要做好哪些功夫呢?

一、促进纳税遵从由被动化向主动化转变

在以往的征管实践中,征纳双方的法律地位存在明显的不对等现象,纳税遵从成了纳税人对税务管理人员的被动服从。因此必须促进征纳双方地位平等,合理划分双方各自的权利义务,一是明确纳税人在税收管理活动中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纳税人主动、负责的自我评价、自主申报机制,由纳税人对自我评价和自主申报的结果承担法律责任;二是建立纳税人风险提醒、信息发布、结果追踪制度,对一般性的风险由纳税人在自我评价过程中进行自查整改,有效规避税务管理的风险性,充分体现纳税遵从的主动性。

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税收的最终实现.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基Ⅱ: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于西北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人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本人保证,毕业后结合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再撰写的文章一律注明作者单位为西北大学。保密论文待解密后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堕堕茎)i刁p叩年严月毋日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参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靴擞储戤i铴矽7年防月71.引言税收,国之命脉,不可不思,不能不究。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税收事业蒸蒸曰上,蓬勃发展。2006年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统计我国税收收入37636亿元(不含关税、契税和耕地占用税)比上年增收6770亿元,同比增长21.9%。税收收入的高速增长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不断补充出台使我国税收体制日趋完善构成了我国税收事业发展的和谐主旋律,但是在这和谐高速发展的光环下一些深层次税收问题依然的存在并越发的凸现出来,如我国税收体制依然存在缺陷,纳税人的纳税意识相对较低,缺乏培养纳税人纳税意识的政策与方法的这类闯题就一宣匿扰着税务机关和专家学者,蔼且至今没有找封普遍适用、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有例力证,2006年末,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了‘个人所得税鱼行申报纳税办法》,规定年所得超过12万元的个人纳税人,除了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外,必须在次年3月31日前自主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随着2007年新年钟声的敲响,这一举因瞩目的项目也已开始执行,但实际情况却很不理想。据统计,北京年收入超过12万元的粗略计算约有25—30万人,但直至今日,自行申报的只有1%左右,而且这个数字在全国来说已经是数一数二的了。由此可见,我国纳税入的纳税意识程度与函家高速增长的税收收入是很不平衡的,尤其是高收入群体纳税意识的淡薄。另一方面,许多有钱人不愿意靠露富蓐,一来取决于中医人“闷声发大财捧的传统,二来“露富彦有可籍被人盯上,会引来祸患,因此,许多有钱人宁愿。哭穷一以求生活安宁。这又反映处理公民的纳税意识与社会文化氛围和社会大环境闻的矛盾。因此,探讨、设计如何加强公民的纳税意识不但具有一定理论意义,而且对囡家税收体制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1.1文献综述税收的本质应该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收体制的建立也是基于这一点的,“取之于民”反映了图家税收是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公民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正确结合,是满足全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必要扣除的一种.形式;税收。用之于民打反映了税收所代表的这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归全体社会共同占有,为了全体纳税人的利益服务。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许多项权利都需要公民纳税来提供物质保证。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割的。每一个个体要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和平的环境和安定的社会秩序,倘若山河破碎,社会动荡不安,何谈企业的正常经营和人民的安居乐业。还有具体到生产经营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如交通运输、邮政通讯、能源供应、衣食加工、住宅建设、医疗保健、文化教育以及娱乐设施等等社会公共需要,其中绝大部分在现阶段都需要政府的管理,这样就会面临“政府失效”的风险,而国家政府是非生产部门,面对风险就要依靠强有力的国家税收来支撑。由此看来,依法纳税也是每个公民享有正常生活保障的必要开支,同样的也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承担的外部费用。也可以这样理解,纳税人取得的每一份收入中都包含着国家的一部分税收收入,是国家履行政治经济职能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我国的基本国策是鼓励和允许-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税收体制的调节分配功能在这个阶段就发挥了作用,抑制贫富差距过大的情况,政府行使强制征税的权力,介入国民收入分

配过程,通过税收体制上的巧妙设计,将资金从高收入人群的手中征收上来,再以转移性支出,把资金转给收入水平较低的人群,以缓解收入分配不公现象,利于社会的稳定,我国税收体制中的个人所得税正是发挥着这样积极的作用。从法律的层面上讲,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取得的收入,具有强制性。国家为每个公民的生活、发展提供了条件每个人应为国家尽自己的义务。依法纳税就是公民义务的具体体现,对社会的全体公民都具有约束力,依法纳税是公民的社会责任,每个公民都应具备依法纳税的意识,不应漠视国家利益,为追求个人利益逃避税收监管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1.2论文框架及研究方法第一,税收是一种法律行为,具有强制性,但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税收的最终实现.纳税意识的提高,依赖于和谐的税收关系。税收是纳税、征税、用税的有机统一体,公民的依法纳税意识自然离不开税务部门的依法征税和其他政府部门的依法用税,而这个系统协调运转的前提是系统中的任何一方都应该在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行动。以合理的制度安排和设计是提高公民纳税意识2的基础和关键。第二,我国的税收体制与税收征管模式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我篱经济飞速增长的今天,无论从体制设计的严谨性或者是征管模式昀先进性上来说对公民的纳税意识的培养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从体制的建立上讲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和进行收入再分配的工具,进行调控和再分配就是为了体现现代税收体制的公平性,只有_产生了让纳税人产生公平感,对我们税收体制的建设不存在疑问,才能进一步的谈纳税意识的培养,本文研究税收体制的问题和不足就是为了建立一个良好的体制平台。另一方面,从征管体制来讲,无论现实条件下纳税入的纳税意识达到何种程度,税务机关在日常的征收管理工作中的方法、理念、具体的操作形式上都要继续的改革创新,具体讲就是进一步加强个人所得税盼征管减少漏证漏管,对个税的累进税率调整继续深入。嚣为,现实的社会环境、税收环境都无法使纳税人的纳税意识达婪l理想的状态。必须要求税务机关必须在征收管理上加大力度,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放松否则对纳税意识的培养将成为空谈。“胡萝l、加大棒”是税收管理永远的不会改变的法则。第三,在美国的公民义务教育计划中有一个搿了解税”的教育计划,对年龄在14一18岁的中学生进行教育,其主要内容是解释政府的利益,税收征收的必要性,何时进行纳税申报如何规范填写纳税申报表等等,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对公民纳税意识是从娃娃抓起的,从小就让公民了解到依法纳税是自己终身的义务,就像美国著名律家马克·畦湿说过的拼我就我的收入纳税,这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让我感到无上光荣。一在发展中国家,菲律宾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菲律宾特别注重对纳税人的长期教育。从1961年起,为确定公民的纳税意识和依法纳税的水平,搞清楚纳税人对政府税收所持有的态度,税务立法与执法联合会进行定期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制定改进对纳税人教育,纳税人信心和为纳税人服务的长期计划等等。通过以上的经验不难看出,对公民纳税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灵活多变的政府工程。因此,建议建立一个免费的电话咨询系统,为需要帮助的纳税人或者公民提供纳税方面的指导、信息和建议,如现在实行的12366税务专线系统,但是服务的内容急待扩充。从长远来看,可以在中学教育中加入税收方面的更为专业的、独立的蠹容,让纳税意识深入未来的潜在的纳税人,并可以让学生来影响他们的家长的纳税意识做到一举多得。3第四,从海南省海口市地税局从1998年4月1日起在全国率先实行有奖发票奖励制度开始已近十年时间了,这项针对税务机关加强税收征管,防止和减少税款流失的重要举措对税收征管工作产生了巨大的益处。与此同时,应关注的是税务机关的这项政策实施后对提高每个公民的纳税意识也大有裨益,消费者从以前的不闻不问到如今的自觉、积极、主动索要发票以至于可以说是一种习惯的形成,都不难看出激励机制在其中的关键性影响。在现实的社会环境和公民素质的前提下,激励机制对纳税意识的养成有着最直接的推动作用,应充分发挥物质激励对人的客观作用,潜移默化的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2.现行制度体系及存在的问题2.1我国现阶段税收法律,税收体制与纳税意识的关系税收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形成的一种法律行为,具有强制性。但是,

税收毕竟要通过纳税人的支付活动才能最终实现,而纳税入对税收的认识与纳税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这种实现过程。现实中,征税机关与纳税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征税上,征税机关处于信息劣势,他们无法准确掌握纳税人的经营情况,而纳税人则处于信息优势。由于经济主体总是尽最大可能保护和增加自己的利益,因此,纳税人会由于拥有信息优势而采取机会主义态度,即可能利用自己信息充分的地位投机取巧,逃避纳税。随着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多样化,随着企业组织形式的日趋复杂和纳税申报方式的多样化,征税机关更难以全面掌握纳税人的涉税信息,增加了对税源管理与控制的难度。所以,离开公民的自觉纳税,税收征纳很难有效进行。税收是_.个系统,是一个由纳税、征税、用税组成的有机统一体,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对于这个系统的问题必须以系统理论来进行分析和思考,必须建立合理、完善的机制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转。培育公民依法自觉纳税的意识必须从法制建设与制度设计入手,规范所有涉税人的行为,从而建立一种和谐的税收关系,这是提高公民纳税意识的基础和关键。统计表明,中国每年的税收流失额都在3000亿元以上。在我国,纳税人采取各种方式偷逃税款不会像其他违法行为一样受到人们的强烈谴责,于是,纳税人便想方设法隐瞒自己的收入,少纳税,甚至不纳税,这是缺少依法纳税的制度环境4所致。如果我们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并且能够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那么,纳税人就会迫于法制的威严而自觉依法纳税。行为科学认为,人类行为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行动,当有了某种需求,就会采取相应的行动,而行动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或者说可能有不同的途径实现其愿望,而他不会考虑自己的行动是否会损害他人的利益。在不同途径的选择过程中,利益驱动是根源。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哪种方式对他最有利,也即花较少的成本获得较大的收益,他就会选择哪一种,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收益胗与“成本一的比较。就税收而言,明知偷逃税是一种违法行为,如果被发现会受到惩罚,但纳税人往往会随着各种外界约束的强弱变化,在偷税受益与受罚风险之间进行比较与选择。大量偷逃税成为某些企业和个人选择的致富手段之一,就是因为他们预期的收益大于成本。如果法律与制度对偷税予以严厉的制裁,纳税人会因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名誉方面的考虑,自动放弃偷税选择。但是如果纳税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偷税行为获利极大,同时处罚风险极小,则可能会铤而走险。长期以来,一些人肆无忌惮地偷逃税款,重要原因之一是法律对偷税者量刑过轻,而且弹性较大,被发现的概率太低,给纳税入偷逃税以可乘之机,况且即使被发现,他们又会动用各种关系,最终逃脱应得的法律制裁。因此,我们必须思考应该如何建立有效的制度来约束个人行为,抑制纳税过程中的各种机会主义,不断增强人们的诚信纳税意识。为此,必须建立纳税行为激励机制,培育公民的自觉纳税意识。但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纳税激励制度缺乏力度,不足以引导公民依法自觉纳税,特别是惩罚过轻,尤其是缺少针对个人的有效惩罚措施,今后必须提高惩罚制度的有效性,这种有效处罚对于存在侥幸心理、试图违规者的震慑作用在于:每次试图进行违规时所做的成本一收益分析让其自动做出舍弃违规的选择。我们的激励制度一方面要提高偷逃税行为的违约成本,使其不仅得不偿失,而且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使失信者失去违规激励:另一方面,在税收体制中要体现出对守信者有足够的守信激励。目前各地相继进行信用体系建设,将纳税人的纳税状况记录在案,并划分不同等级,从制度上保证对自觉纳税者的激励与失信者的严厉处罚,用事实告诉人们,诚信纳税是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让人们在“利己”中自律。另外,不得不提的一方面就是我们对于税收法律、税收体制的宣传。以往我们的税收宣传片面夸大了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导致公民对纳税产生了一些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影响了纳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税收虽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占有的一部分产品,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的特征,但是,这种强制性和无偿性是相对的,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安全和公共需要,必须有一定的收入,国家征税以后,看似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报酬,不需要偿还,但是国家以财政支出的形式同样是无偿地把税收收入用于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取之

于民,用之于民挣。从根本上来说,正因为每个人享受了国家所提供的各种公共物品,才有了纳税的需要,只是对于具体的纳税人来说,他所缴纳的税收和所享受的公共物品不一定是完全等价的。片面强调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使纳税人觉得缴纳税收是国家的命令,是迫不得已而为之,是只有付出没有回报,这势必削弱纳税人纳税的自觉性。所以,应建立定期的、科学的宣传制度,让公民了解税收知识和相关法律,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从而转变观念,强化纳税意识,提高对诚信纳税的认识,形成人人懂税法,个个自觉纳税的良好社会氛围。2.2目前税收法律,税收体制中存在问题及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国家税收是一项及其复杂的管理活动,其目标是培养纳税人的自愿依法纳税的习惯,尽量提高依法纳税水平。在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条件下,我国的税收法律、税收体制存在着许多的影响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的因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税收结构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由此引致的税务管理的复杂化。一般认为,简化税收结构可以减轻税收征管的负担,提高照章纳税的水平。但税收结构的简化并不等于税制简单,后者要求扩大税基、简并税率、减少税制中的税式支出条款。事实上,现代税收结构的复杂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现代经济的复杂性决定的,它要求更高的管理水平。在向工业化国家学习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发现,要借鉴发达国家税制改革方面的经验,模仿其现代化的税收结构并不困难,但要达到其税收管理水平就难了。因此,在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中,随着税收增加,人们逃税和避税动机增强,税务管理就更困难了。在我国的工业化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这一问题。首先,税收作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工具,必须要求政6府制定优惠性的税收政策和惩罚性的税收政策,这样就会存在主观性的税收行为,使税收管理复杂化;其次,工业化过程中,必然伴随经济结构的演变,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比重将逐步提高,而对服务业的税务管理的难度通常很大,这要求税务部门付出更大的努力。税收体系法制化的程度。较高的法制化要求较高的税收立法、执法和司法程度结合起来。就立法而言,我国的税收法律体系有待完善。我国现行宪法中虽然规定公民有纳税义务,但对税收法律原则等重大问题并无明确规定;没有一部系统而完整的税收基本法;各类税收法规大多是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出现的,没有通过规范的立法程序,缺乏法律应有的明确性和权威性。在税务执法过程中,地方和部门在本位主义的驱动下,利用行政权力干预税收执法,使违法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在税收司法上,我国目前还缺乏独立的税务司法机构,这大大地限制税务机关的强制执行能力。1992年颁布的<征管法》虽然有税收保全和税收强制条款,但实际中难以有效实施。如对于纳税人报销纳税款或故意拖延纳税,税务机关可以通知纳税人的开户银行从其帐户上直接划拔,扣缴税款。实际工作中金融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拒绝配合执行.采取针对个人帐户的冻结、划款的措施更是风毛麟角了,对此税法缺乏明确的法律约束条文和制裁措施,从而弱化了税收执法的严肃性。税收征管模式落后无法调动纳税人的积极性。税收征管是税务管理的核心,是搞好税收征管的关键。一般而言,税收征管模式要解决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税收的管征活动中税务部门和纳税人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明确界定征、纳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二是税务部门内部的分工与协作。我国曾经采用过的“征管查一体化模式一和“征管查分离模式一有一个共同的弊端,那就是“保姆式一的税收征管:税务部门包揽税收征管中所有的事务(其中包括有些应由纳税人承担的事务),纳税人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状况。很难想象,一种缺乏被管理者参与和配合的管理活动会是高效的。“征管查一体化模式一的另一个问题是税务部门内部缺乏必要的分工,权力过于集中,没有监督制约机制,专管员工作负担过重,难以做好征管工作。“征管查分离模式”虽然强调了税务部门的内部分工与制约,但由于征管人员的权威和素质均未发生变化,加上内部分工不明确、不合理,又出现了工作上职责不分和人员配置的紧缺等新问题。同时,税收征管的技术手段急7需提高。税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管理活动,税务信息的搜集、储存、分类处理和提取使用,对提高管理效率特别重要。税务部门要提高照章纳税水平,必须能够准确、及时

地了解:哪些人磐经申报纳税;哪些人没有率报纳税;哪些人没有依法纳税;哪些人是税收审计和检查的重点对象等。这些信息是进行成功决策的基础,这些信息的获取需要依赖先进的技术手段。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税收结构的复杂化,税务管理对先进的技术手段的依赖加强了,征管技术手段对提高税务管理水平的促进作用也更为明显了。.税款使用透明度低,纳税人信心缺失。国家以税收形式所组织的财政收入最终要以财政支出的形式用予整个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说,税收悬纳税人因享受了国家所提供的社会安全和公共产品褥同意重家无偿收取的财产,税收的使用过程(使用权)觚根本上来说是公民的授权或委托。委托入以纳税形式付费,晷家到受社会委托行使职能,各级政府部门作为代理人,理应为委

根据税收管理现代化总体要求,进一步实现税收管理集约化,有效降低税收管理成本,提升税收管理绩效。 1.建立纳税人自我管理模式。以确立纳税人自我申报、评定制度作为主攻方向,明晰纳税人权利和责任,以税收评定作为税源管理的主要形式,有效发挥税务稽查在税源管理中的震慑作用。 2.实施分类管理。以深化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现代信息化技术为依托,破除属地税务机关、管户的管理员与纳税人之间的固定的管理被管理关系。按照分类管理的要求,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对纳税人实施结构化分类管理。重点推进大企业专业化管理,确立符合大企业管理要求的管理方式。对中小纳税人按照行业、经营类型等实施集中化管理。 3.建立监督制约体制。总局、省局、市局要建立健全监控体系,在征收、管理、稽查等环节之间建立起相互制衡的机制,征收部门要进行分析评估对管理进行制约,管理部门要对征管指标进行考核,稽查部门要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分离”,以查促管。 4.完善征管质量考核体制。征管工作的好坏、征管质量的高与低,必须通过建立考核机制来评价,这就要求确立一套科学的、量化的征管质量指标考核体系。

3.依法行使权利与义务是公民现代纳税意识的完整内涵。税收法律在规定公民纳税义务的

同时也规定了公民的纳税权利。传统的公民纳税意识是不完整的:一方面纳税人没有意识

到纳税义务与权益的关系,甚至把二者对立起来;另一方面纳税人不了解自身的权利(益),从被动纳税到偷税。公民的现代纳税意识应该是完整的:一方面,纳税义务是取得公共服

务产品的必要条件,公共服务产品的数量与质量与纳税人缴纳的税收有直接关系,从而树

立纳税乃应尽义务的意识;另一方面,纳税人的纳税事项和活动都应依法进行,作为权利

主体的纳税人有权拒绝一切非法的征税行为,必要时可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纳税人意识

点击认领

开放分类:法律

纳税人意识不同于纳税意识。纳税意识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观念和态度的反映,主要表现为人们对税收的认知和重视态度;而纳税人意识是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条件下,纳税人基于对自身主体地位、自身存在价值和自身权利义务的正确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对税法的理性认知、认同和自觉奉行精神。

纳税人意识- 什么是纳税人意识

纳税人意识不同于纳税意识。纳税意识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观念和态度的反映,主要表现为人们对税收的认知和重视态度;而纳税人意识是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条件下,纳税人基于对自身主体地位、自身存在价值和自身权利义务的正确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对税法的理性认知、认同和自觉奉行精神。纳税人意识的确立,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研究并培养纳税人意识,对依法治税的深入开展无疑有着十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纳税人意识- 纳税人意识存在的社会基础

(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是纳税人意识存在的经济基础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制时代,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劳动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的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加之历代封建王朝又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因此,在那样的时代,培养不出商品社会特有的独立意识、权利意识和契约自由意识,有的只是一种狭隘的小农意识。在这种经济制度下,既没有纳税人意识存在的基础,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在计划经济时代,虽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进程,但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使企业的产、供、销都依赖于政府的指令性计划,没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和决策权。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依附关系,消除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和愿望,企业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被淡化甚至消失。在这种体制下,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以利润上缴的形式固定下来,个体利益统一于国家和集体利益之中,企业和个人没有独立的利益追求,也就没有纳税的观念,更没有纳税人的意识。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导致了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市场行为的多样化和主体利益的多元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和重要,包括税收在内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尊重市场规律、促进市场竞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两次税制改革,特别是1994年的税制改革,进一步统一了税法,简化了税制,公平了税负,规范了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纳税人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其权利和利益不仅受到纳税人自身的关注,而且也得到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重视,纳税人的权利在法律上得到了明确的承认,纳税人的义务在法律上得到了明确的界定。这一切,为纳税人意识的建立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二)民主政治进程的推进是纳税人意识存在的政治基础

加之长期的愚民政策和封建教化,造就了劳动者的草民意识和臣民观念,泯灭了个体的价值和尊严,使民主失去了孕育的基础和条件。基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一观念,在税收中形成了“皇粮国税,天经地义”的思想,突出反映了赋税领域中义务观念的强化和权利意识的淡薄。在这种思想意识的支配下,劳动者无能也无力追求其主体的权利和地位,纳税人意识也根本无从产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特别是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被写进宪法,推动了我国社会民主进程的发展。但是,政治上的中央集权、经济上的单一所有制结构,使得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大多是一种多见国家、少见个人;多见权力、少见权利的社会体制,导致了“民众的独立意识、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的弱化甚至消失”。

特别是在人性被严重扭曲的10年动乱时期,人的尊严都遭受到极度的践踏,又何来人的自由与权利,纳税人意识更无从谈起。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同时,民主政治体制改革也在稳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特殊利益和整体利益、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个体价值与整体价值的关注,构成了社会发展变革的重要张力。在财税领域,随着税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依法治税的提出,纳税人的主体地位、纳税人的权利意识、纳税人的权利保护等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扩大纳税人权利范围、健全纳税人权利保护体系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可以说,对纳税人问题的关注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候。其背后,正好折射出民主政治对人的存在意义、对人的存在价值、对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关注。这正是建立纳税人意识所不可或缺的制度因素。

纳税人意识- 纳税人意识的构成

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催生了纳税人意识,但纳税人意识并不是市场经济或民主政治要求的简单耦合,它的构成有其独特而深刻之处,它应当是纳税人追求社会正义价值的体现,是纳税人自身理性自律精神的闪光。

(一)对税法的理性认识是纳税人意识的基础

纳税人也不能避免。纳税理性不高正是依法治税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但是,纳税理性不是自然生成的,它除了有赖于社会理性精神的张扬外,更有赖于纳税人对税收、税收制度和税收法律的理性认知。而纳税人的这种理性认知主要取决于纳税人对现行税法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纳税人作为市场竞争的参与者,其个体的利益和价值追求与税法中所体现的社会整体利益和价值追求既可能保持一致,也可能发生对立。因此,纳税人意识中的理性精神要求纳税人在追求自身利益和价值的同时,能够从社会整体利益和价值出发,正确分析和评判现行税法的优劣及走向,具有调节和控制自身欲望和行为的精神力量。

(二)对税法的认同和信仰是纳税人意识的核心

没有对税法的认同和信仰,就不会有纳税人对税法的遵守和维护,也就不会有依法治税的实现。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不高,偷逃税款问题严重,除了整个社会法制环境的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纳税人对市场经济和税收法治所倡导的平等、自由、正义等主体价值缺乏普遍的、科学的认识,对税法规范的内在价值缺乏足够的认同,从而引致其对税法的异己感和外在感。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存在法律的泛道德化倾向,存在重公权力轻私权利、重刑法轻民法、重实体法轻程序法的习惯和做法,导致了民主、平等、权利、正义等现代法治精神的缺失;另一方面也在于税收立法过分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特别是没有充分反映纳税人的愿望、要求和期待,没有充分体现对纳税人的关怀;税收执法的随意性和执法不公、执法腐败,损害了税法的权威、践踏了税法的尊严,导致了纳税人对税法的冷漠和不信任。只有当税法充分反映纳税人的利益,体现纳税人的权利,并且使纳税人在社会生活中处处体验到税法的关怀时,才能使纳税人在理性上信任税法,从而确立税法在纳税人心目中的权威和地位。

(三)对税法的积极奉行精神是纳税人意识的客观表现

纳税人对税法的遵从是基于对税法的理性认知和信仰。权利的主张和义务的履行是纳税人意识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方面,是税法的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只有纳税人真切感受到其权利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尊重与保护,才能有效地把税法规范内化为其自觉的价值尺度和行为准则,其尊重税法权威、维护税法尊严的积极性才能够得到提高,才能够真正形成纳税人对税法的积极奉行精神。

纳税人意识中的三个层面是有机联系、密不可分的。首先,它们共同的前提都在于纳税人权利主体资格的确立和主体意识的觉醒。如果税收立法始终不承认纳税人的权利主体资格,而仅仅将纳税人作为义务主体对待,就不可能有纳税人主体意识的觉醒和纳税人意识的形成。其次,它们集中体现了税法对纳税人价值的关怀,是税法联系社会生活的纽带。如果税法只注重保障财政收入的实现和对纳税人应尽的义务,忽略纳税人对自身利益和价值的追求,忽略纳税人的权利需要,最终将损害税法的权威,影响纳税人对税法的奉行。

纳税人意识- 确立纳税人意识对推进依法治税的作用

(一)纳税人意识的确立,可以使依法治税更加符合现代法治的精神

当前,依法治税中存在一个容易为人们忽略的问题,即把依法治税与税收法治片面地等同起来。其实,依法治税的提出,虽然实现了治税观念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但重点仍然在于“治理”,不能等同于“法治”

本身。要避免上述问题,一方面需要我们以更加理性和缜密的眼光去认识依法治税,另一方面也有待于纳税人意识的真正确立。纳税人意识的确立,有利于对国家税收权力的限制和纳税人权利的保护。首先,纳税人民主权利的行使,使税收立法、税收执法、税收司法可以更好地体现纳税人的意志和利益,可以有效地防止税收管理中的集权和专制;其次,纳税人私人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使税收法定原则得以真正确立;再次,纳税人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可以使征税人与纳税人的权利义务得到合理的配置,防止征税人权力的无限扩大对纳税人权利的侵蚀,矫正税收征管过程中征纳双方法律人格、法律地位的扭曲,使双方得以平等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最后,纳税人对正当程序的合理诉求,可以为税收权力的运行设定合理的轨迹,防止税收权力行使过程中的权力变异。

(二)纳税人意识的确立,可以有效地促进税收法治秩序的实现

当前,以政府推动为主导的依法治税,着力建构的只是税收法治的外生秩序,虽然说这种外生秩序在实现税收法治的特定阶段是必须的,但是,如果没有以纳税人的自主、自律为基础建构的内生秩序的配合,要真正实现税收法治秩序仍然是相当困难的。纳税人意识中的自主自律精神,则能够抑制纳税人逃避国家税收的欲望和行为,减少税收违法行为的发生。

纳税人意识- 我国公民纳税人意识的现状

1.权利意识残缺。纳税人在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享有哪些权利,从微观方面看,根据现行《税收征收管理法》第8条等条款规定,纳税人有权向税务机关了解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与纳税程序有关的情况;有权要求税务机关对其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保密;有依法申请减税、免税、退税的权利;对税务机关所做出的决定,有陈述权、申辩权以及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国家赔偿等权利;对税务机关、税务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有权控告或检举。从宏观方面看,纳税人在税收宪法性法律关系中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民主立法权和民主监督权。民主立法权指广大纳税人有权以法律规定的形式参与税法的制定;民主监督权指纳税人有权关注税收的用途并积极地对立法、执法、司法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此外,纳税人在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还享有其他多方面的权利。总之,纳税人应当是国家的主人翁。正是他们缴纳的税款支撑了包括立法、行政、司法机构和警察、军队在内的整套国家机器的运转,并使国家能有财力为社会提供教育、环卫、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或服务。

但是,我国许多纳税人似乎没有意识到或不能真正地去行使自己的权利。他们对一些素质低下的公务人员的颐指气使表现得逆来顺受甚至奴性十足;对一些腐败开支、决策性浪费以及国有资产流失等祸国殃民的现象敢怒而不敢言;对低水平的公共产品与低质量的公共服务,如每年上百万孩子失学辍学、假冒伪劣产

品充斥市场、豆腐渣工程危害人民等令人痛心的现象麻木不仁。这种纳税人意识的缺失不仅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发展不利,而且直接影响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自觉性和正确的纳税意识的形成,因为他们会觉得只有付出而无回报。

从西方发达国家来看,纳税人纳税之所以相当积极主动,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通过纳税可以行使各种权利。纳税人明白自己纳税是为了让政府向公众免费提供环境保护、体育场所、初等教育和道路交通等多项公共福利服务。纳税人感到自己所缴纳的税款养活了上至总统下至普通警察这样的国家公务员,因此,他们能理直气壮地以纳税人身分质询指责政府,要求政府为纳税人提供各种服务,节约有效地使用纳税人的钱。在美国有时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当警察在处理违章司机稍有失礼或表现粗暴时,司机就会说一声:“别忘了我是纳税人,我可以告你。”这种强烈的权利意识有助于提高人们纳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纳税义务意识淡薄。西方国家有一句民谚:人的一生只有两件事是不可回避的,一个是死亡,另一个就是纳税。而我国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致富,吃税务。”两者的纳税义务意识形成鲜明对照。我国不少暴富者有偷税经历甚至靠“偷税起家”。在企业里,偷税漏税已成惯常之事,似乎不偷税漏税而是按实纳税的都是傻瓜,于是企业假账不断,“能偷则偷,能逃则逃”。对于公民来说,在经历了几十年的纳税空白后,至今尚有人不知“纳税”为何物,更别提主动申报纳税了。许多公民除了工资单上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外,对其他税收知之甚少。不知道其实自己在买一条香烟或一瓶洗发水的同时已缴了消费税,更不知自己用尽积蓄买了商品房后还有一大笔契税要缴———正是由于对这笔税款许多购房者事先并不知道,因此引发了这些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的诸多冲突和他们对税务机关的诸多不满。人们不具有发达国家公民普遍具有的作为纳税人的自豪感和“逃税者是不尽国民义务的败类”这样的观念。总之,人们对纳税的漠然态度是相当普遍的,这种漠然态度既表现在当一般收入者需要纳税时态度被动,不是心甘情愿,也表现在对社会中不断出现的逃税丑闻没有形成人人谴责的强大舆论氛围。这种淡薄的纳税义务意识无疑增加了税收部门征税的成本和难度,也减少了国家应得的税收收入。

纳税人意识- 我国纳税人意识现状的成因

1.历史原因。自从有了国家,税收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皇权至高无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因此,臣民们上缴皇粮国税是理所当然的义务,不存在什么权利可谈。而不知权利只知义务,只能产生子民意识、臣民意识。在这种历史文化积淀中,不可能产生体现现代公民特征的自觉纳税意识。同时,国家上层奢侈成性,对下层横征暴敛、巧取豪夺,百姓苦不堪言,对税收形成了天然的逆反心理。

2.税收理论和宣传方面的原因。在税收理论方面,我国一直强调税收具有“无偿性”,这在某种意义上虽能讲通,但它同时会误导人们,使人们认为纳税是一种只有付出而无任何回报的行为,这在市场等价交换意识已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只能引起人们对纳税的抵触心理。在纳税宣传方面,虽然每年都要举行“税收宣传月” 活动,但不够普及深入和细致,如只是空泛地宣传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如何取,如何用,到底与纳税人有何切身利害关系,这些问题没有形象生动的宣传到位。普通人所接受的纳税宣传教育仅限于中学政治课本上的几页纸以及税务大厅中悬挂的“依法纳税光荣”,似乎纳税仅仅是“光荣”与否的道德问题,而不是法律问题。于是许多偷漏税案件被查出后,当事人总是以“我不懂税法”来为自己辩解和争取同情心并减轻责任。

3.某些国家机关公务人员的形象成为培养纳税人意识的障碍。西方公民纳税人意识很强,知道自己是纳税人,政府花的钱是自己的钱,应当为自己办事;政府也是以“为纳税人服务”而自我标榜的。这对纳税人形成明确的权利、义务意识起到了良性互动的作用。而我国一些机关部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他们觉得自己所受俸禄是“国家的”,根本不把纳税人放在眼里,把自己该做的事当成“皇恩浩荡”,从未把纳

税人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在这种主仆倒置的关系中,纳税人又怎能产生作为主人翁的权利义务意识呢?更有甚者,当人们了解到我国每年有数千亿公款被吃喝玩乐和挥霍浪费后,由此产生的联想便是“我纳税你享乐”。在这种心态下,谈何培养自觉纳税意识呢?

4.税务机关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也是限制纳税人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征税主体的征税意识应当建立在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对等的思想基础上。但实践中许多税务人员总是具有强烈的“权力意识”和“自我优越感”,他们把自己的征税当成理所当然而不容纳税人置疑,不向纳税人宣传解释法律法规的规定,也不说明具体的征税计算方法,工作态度恶劣。据报道,有些地方公民缴纳个人所得税,税务局甚至不给纳税人开发票。这些不良的征税意识当然会严重侵蚀纳税人应有的权利意识。另外,当出现纳税条件相同纳税数额不同的情况时,守法的纳税人只会感到自己太傻或太亏,又如何激起纳税光荣的意识和自觉纳税的热忱呢?

纳税人意识- 纳税人意识的培养

1.加强税收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税收宣传要突出重点。从宣传的对象上看,要突出向纳税人意识最薄弱的群体宣传税收,目前,要注重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农民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的税收宣传。从宣传的内容上看,既要宣传正面典型,又要曝光反面典型。从宣传的形式上看,既要通过新闻媒体宣传,也要通过税收部门与纳税人之间的沟通和日常征管工作进行宣传。

为了使纳税人充分认识税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增强纳税义务意识,在对税收特征的宣传方面,不妨以“非直接偿还性”取代“无偿性”。另外,应借鉴以“交换论”为代表的西方纳税意识为我所用。“交换论”认为国家征税和公民纳税是一种权利和义务的相互交换,税收是国家保护公民利益时所应获得的代价。应采取最贴近公民生活的方式开展税收宣传,让公民知道税收是政府财力的重要来源,有财力政府才能适应全体公民共同消费、共同受益的需要而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否则社会治安混乱,环境污染,交通拥挤,能源不足,医疗、卫生、教育落后,企业无法正常生产,公民就无法安居乐业。实际上,公民因纳税而做出的牺牲比起从国家得到的“回报”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总之,纳税是每个公民都能实现自身利益和获得广泛权利的前提条件。

我们应借鉴西方国家在税收宣传方面的一些做法。据报道,在美国政府有关机构的大楼里,关于税收的小册子随手可取,上面罗列了与纳税人有关的多种税收的税率、计算方法、缴纳方式等,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这些小册子不仅教人们如何依法纳税,还告诉人们如何合理避税,所以对人们有很强的吸引力。此外,市场上还有各种各样的税收书刊,刊登大量的税收案例,使得僵硬难懂的税收条款能为读者所理解。另外,与税收有关的网站也大量出现,这些网站在普及税收知识和增强纳税意识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以上这些做法,我国目前也完全有条件办到。此外,在税收宣传方面,我国还可以有自己的特色,如除了继续坚持不懈地进行集中的“税收宣传月”活动外,还可以在税收大厅开设“税收教育基地”,在特定的时间免费向公民开放,介绍税收知识。此外,开通免费的税务知识咨询电话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2.严厉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提高执法者自身政治素质。对于税收违法行为,采取的对策主要有两个,一是教育,二是打击。轻度的税收不遵从包括过失性的、懒惰性的、无知性的,可以用教育的方式解决。对税收违法情节较重且屡教不改的纳税人则必须予以打击,使其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受到巨大震撼。从纳税意识培养的角度看,则需要二者的有机结合。通过教育增强其纳税理性;通过严格法治,封锁机会主义的制度空间,加大其违法成本,使其感到税收违法只能是得不偿失,从而促其逐渐形成自觉纳税意识。如果违法者能侥幸逃避法律惩处,则会助长其违法心理冲动,其他纳税人也可能会竞相效仿,则整个税收执法环境将会大大恶化。

对于严格税收执法,“铁石心肠、铁面无私、铁的手腕、铁的纪律”的“四铁精神”当然值得提倡,但正人先正己,全面提高税务部门执法人员自身政治素质,加强队伍建设也是非常紧迫的任务。当前,许多大的偷逃税案件都会涉及行贿受贿之案,许多纳税人往往只需几笔小钱堵住“有关人士”的嘴,大笔应纳税金就会溜进腰包,又何乐而不为呢?因此,《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九条规定:“税收人员不得行贿受贿、徇私舞弊、玩忽职守,不征或少征应纳税款;不得滥用职权多征税款或者故意刁难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这个要求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否则,不仅会使苦心设计的税负公平格局遭到破坏,而且也会大大降低执法者在纳税人心目中的威信,使人们对税法本身的权威性、严肃性产生怀疑,这将大大挫伤纳税人依法纳税的积极性,更不可能形成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纳税人意识。

3.国家公职人员树立为纳税人服务意识,尊重和保护纳税人权利。纳税人的税款供养了国家公职人员,国家公职人员应当忠于职守,清正廉洁,心系纳税人,甘心当公仆。无论是修路架桥、建设学校、保护环境,还是维护治安、打击犯罪,都会让纳税人感觉自己的税款没有白交,而是给自己和社会带来了切实的利益和进步。国家公职人员牢固树立为纳税人服务意识,不仅会促进整个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会唤醒纳税人的权利意识,并进而激发他们自觉纳税的积极性。

税收是一种贡献,是一种经济上的成功者向国家的贡献,这些贡献不仅应该得到人们的尊重,获得广泛声誉,而且应依法享有多种权利。这些权利首先当然包括他们在纳税过程中依税法规定享有的各种权利。严格地说,纳税人是否拥有合法权利以及拥有什么权利是衡量一个国家税收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承认并维护纳税人的权利对税务机关来说,如同依法征税一样是义务。税收部门工作人员作为直接和纳税人打交道的国家公职人员,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好坏,会直接影响纳税人的权利义务意识。税收机关对纳税人权利的承认主要反映在为纳税人服务上。税务机关、税务人员应当礼貌待人,文明服务,尊重和保护纳税人的权利,依法接受监督。这样,纳税人会感到自己是真正的主人翁并产生权利感,这将激发他们依法承担纳税义务的积极性。

个人成长阶段性目标

个人成长阶段性目标 要想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的要求,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还要加强业务理论学习,认真对待每一项教育教学工作,及时做好常规工作,特制定个人成长规划和阶段性目标: 一、努力做一个实践者。 有人说“实践者是最指挥的”。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检验。所以,我们的成长首先要立足课堂。虽然是短短的40分钟,但要做一个真正的实践者却是一门艺术。没有日积月累的实践,是无论如何也谈不上的。作为驾驭课堂的教师,我们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自己,丰富自己。为此,我对自己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1.夯实基础,稳扎稳打,抓好自然常态下的每堂课。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而我认为在新课标盛行的今天,教师应有“一泓流淌不息的泉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自如地驾驭课堂,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要上好每一堂课,教师就得有对教材的深入钻研,有对教案的精心设计,有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有对课堂的灵活掌控,把每一个40分钟都当作提升自己的机会。2.虚心学习,借鉴经验,提高专业修养。 二、以反思促发展。 反思是自我提高的阶梯,好好想想,看哪里做的不对。坚持每天都写教学反思,记得学习时老师说过:“讲一辈子课不一定能成为专家但写十年反思一定能成为专家。”我这把年纪不奢望自己成为一名专家,但我会把我份内的事做好。这样会使我们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也会让自己观察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与观念会有深层的认识。另外,反思是充分挖掘自己专业发展资源的主要方式,因而经常做好读书笔记、写教学反思可以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

台阶。要想尽快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加快自己成长的速度,教师应该善于反思,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思,通过不断总结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在解决矛盾中促进发展。 三、始终怀有一颗爱心,保持激情 教育是一项需要献身的职业,也是一个充满爱心的职业。人们都把教师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无上的荣誉承载着多少人对我们教师的嘱托,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的责任之重大。那么要挑起这份重担,我们就需要有为之献身的激情。因为,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这份职业始终怀着一种激情,我们才能正视一切困难与挫折,才能承受一切委屈与压力,才能在这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生道路上走的坚定和从容。我们用我们的爱心塑造着一群群鲜活的生命。 四、努力做好教学工作 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我们只有始终怀着激情地去实践和反思,才能尽快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做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求自己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 1、科学备课:怎样才能让学生懂学、爱学、喜欢学是备课过程中需要好好考虑和花心思的地方。加强备课的思维性、科学性、创新性、有效性。针对班级学生情况,写出适合学生的教案,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备出自己的风格。了解每一位学生,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预设,争取效果达达到最佳。 2、认真上课:上课也是一门艺术,如何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们现在必须思考的问题。上课应以学生为主题,充分发挥它们的主动性。让每一位学生都喜欢数学,提高课堂效率。这样就必须提高自身的修养,提高自己的教学魅力,来吸引住学生,努力利用每一分钟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也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及时、认真的批改好学生的作业。并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给予评语。

税收现代化

税收现代化六大体系包括,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和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 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组织、创新方法、创新能力、创新文化。 在2013年底的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税收现代 化的目标要求,这与自治区国税局提出工作标准化、行为规范化、手段现代化、成效最优化的“四化建设”存在异曲同工之处,各级税务机关如何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实、走得更对、走得更快、走得更稳,关键在于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提出更高的工作标准、落实更严的作风要求、掌握更好的技术手段、配比更优的成本效率。作为基层税务机关,更应该结合本地实际,以“四化建设”为抓手,在实现税收现代化的道路上,确定目标、找出差距、创新手段、奋力前进。 一、税收现代化的涵义 什么叫做税收现代化?不同国家、不同人员在不同时期对现代化的理解是不同的。西方先进发达国家学者认为:税收现代化是以管理、服务、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为依托的,以人的现代化为决定性因素的,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税务管理状态。国内部分税务专家认为:税收现代化是以依法治税、依法行政为基础,形成信息化支撑下的征收、管理、稽查专业化分工格局,以及符合一体化要求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和完善的城乡统一的税收征管模式,实现在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制度,组织文化和高素质人力资源等要素支持下的以电子税务为特征的集约型税务和服务型税务。 综合国家税务总局王军局长的讲话,就是要正视服务大局、职能转变、依法治税、信息管税、人才支撑、合作竞争“六个差距”,通过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组织、创新方法、创新能力、创新文化“六个创新”,建立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六个体 系”,到2020年基本实现税收现代化。也就是说,税收现代化的实现程度在于“六个体系”的 完善程度。 作为基层税务机关(本文指地市级及县区级税务机关),由于职责分工不同,应致力于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四个体系”的建设。转换为具体的内容,就是要实现队伍管理、业务流程、信息技术的现代化。 队伍管理现代化。法国现代化规划制定者让·莫内说过,“现代化要先化人后化物”。人的现代化是税收现代化的前提和核心,包括观念的现代化、素质的现代化、行为的现代化、机制的现代化等。人员现代化重点要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业务流程现代化。现代税收管理业务流程,要以纳税人自主申报、集中受理为基础,以对纳税人实施风险管理为主线,确立纳税服务和税收征管流程,并针对流程的不同环节、事项实施执法检查与监察。 信息技术现代化。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革命使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更趋多元化,同时也为税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载体和动力。信息技术现代化是税务收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工作平台,重点要充分利用新技术的应用来创新税收工作,促进技术和业务的有机融合。 二、基层税务机关实现税收现代化差距分析 税收现代化不是喊口号,不是简单画一张规划图,更不能坐等现代化的到来。纵观全国、

小学数学阶段性目标

内容与标准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数与代数(一)数的认识 1.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参见例1)。 3. 理解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参见例2)。 4. 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见例3)。 5. 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分数。 6. 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7. 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参见例4)。 (二)数的运算 1.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参见例5)。 2. 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能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3. 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4.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5. 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6.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会解释估算的过程(参见例6)。 7.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8.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参见例7)。 (三)常见的量1.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参见例8)。 3.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 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5. 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四)探索规律 探索简单的变化规律(参见例9,例10)。 二、图形与几何 (一)图形的认识 1. 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2. 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参见例11)。 3. 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现代化税务管理新模式

李林军副局长到驻马店、平顶山、南阳、郑州四 地调研 提出建立现代化税务管理新模式4月上旬,省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林军同志先后深入到驻马店、平顶山、南阳、郑州等市局进行调研。在各地调研期间,李林军副局长着重就如何在全省国税系统构建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税务管理新模式作了重要讲话,指出:信息化管理和运用是全省今年工作的重点。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决不仅仅是一个CTAIS和计算机手段的运用,而是涉及到观念、组织、机构、手段、方法和人员素质革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税收管理模式,即:河南国税现代化税务管理新模式----“五化”标准: 一、税务管理程序的标准化 要搞信息化就必须把各项工作制度化、把制度程序化,而这些制度、程序都要是标准的。标准化是信息化的前提,如果不统一、不规范,没法搞信息化。就象CTIAS一样,如果没有全国统一的征管流程,就没有今天的CTAIS,业务上提不出这个需求,也开发不出这个软件,其它任何一项工作都是同样道理,所以在税务管理的制度上要向标准化、程序化发展。比如去年省局搞的执法责任制,60万字,就是把法律法规、征管规程、岗责体系、权利义务以及责任追究标准化。第二个制度就是行政管理权监督办法。去年我们已经搞出来了,正在驻马店搞试点。就是说在执法行为规范的同时还要规范行政管理行为,对人事、财务、固定资产、大宗物品采购、基建这些权力的运行要规范,要把这些程序化,这就是ISO9000要求的,把这些制度变成工作程序,而这些程序要符合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是标准的、统一的,有了这个前提才能进一步开发行政管理的CTAIS。 二、税务管理机构的专业化、制衡化和效率化 随着以上观念的转变,特别是信息化带来的这些变化,需要税务机构去适应这个变化。过去的机构是不适应的,包括现在的机构。将来税务管理机构设置的发展方向有4个: 一是由综合性管理机构向专业化管理机构发展。过去是综合职能的局,集征管查于一身,现在是征管查分离了;过去传统的局是即管政工又管业务,按照总局137号文件规定,将来征收局和稽查局不管政工、不管后勤,要市局去管,要专业化。 二是内部机构设置由税种管理向征管流程环节的设置来发展。现在基层局已经这样设置,这就要求市以上的机构来适应这种变化,不能下改上不改。

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完善课程结构体系 1.明确课程框架结构。明确两类课程结构体系,基础性课程按规定开齐开好,确保教育质量。拓展性课程着重体现地域和学校特色,突出兴趣性、活动性、层次性、选择性,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每学年拓展性课程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一至六年级15%左右,七至九年级20%左右。 2.逐步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倡导学校对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的创造性的改编和再开发,支持学校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材校本化处理。 (二)加快课程开发建设 1.科学制定学校课程规划。学校应根据学生情况、发展目标和教育资源,整体规划和设计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研制出台学校课程规划。鼓励学校在遵循课程设计基本思想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实施个性化的学校课程方案。分层分类开发丰富多样的拓展性课程,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求。 2.加强拓展性课程建设。拓展性课程可分为知识拓展、体艺特长、实践活动等三类。知识拓展类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学科专题、地方历史、文化教育;体艺特长类课程包括体育、艺术、健康教育、生活技艺;实践活动类课程包括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科技活动、调查研究、社会实践。一至六年级主要开设体艺特长类和实践活动类课程;七至九年级全面开设三类拓展性课程,其中知识拓展类课程比例不得超过30%。学校拓展性课程的建设应以微短型课程为主,凸现综合性以及与基础性课程的互补性。应

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开发开设丰富多样的拓展性课程。 3.强化德育课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法治教育,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学习、生活习惯,把德育目标渗透于各门学科教学,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根据德育的浸润式、体验式、渐进式特点,安排德育内容。小学以养成教育为主题,培育学习习惯、自我管理、规则意识、契约精神等系列体验性德育课程;初中以公民教育为主题,培育价值教育、责任教育、诚信教育、学习规划等系列体验性德育课程。把少先队课、团课、各类专题教育与德育课有机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特别是开发开设与浙江、温州及平阳本土有紧密联系的校本课程,把浙江精神、温州精神、平阳文化反映在拓展性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4.规范课程开发。课程开发是教研组和年级组的重要工作任务,要与校本研修活动和师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以团队集体开发为主,教师个人开发为辅。学校要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不同年级教师联合开发主题式的整合课程。任课教师要认真制订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内容框架(包括内容结构、具体安排、学习材料和工具等)、教学与评价要求等。

小班课程阶段性目标

小班综合能力课程(120课时)目标设置 课程简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属于刚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他们的身体处于迅速发展时期,他们非常的喜欢动,所以要着重培养大动作发展、精细动作、身体的协调发展,同时更加注重语言的培养,这个时期宝贝喜欢模仿,夸张性的表现,通过游戏、视频、故事绘本等方式的引导,使宝贝能够充分发挥及更好的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想像力、表现力、独立性等等。 课程目标:能够独立上全脑课,精神状态好,在生活中能或多或少反馈课上学习的内容,主动跟老师交流情况,喜欢听故事并能复述故事梗概,知道分享,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数理逻辑方面进步很多会数数,会点数,会10以内数应用。艺术方面会用剪刀会拼图折简单的图形会涂颜 阶段课时特色目标设置 第1阶段60课时基础训练 大多数的宝贝在1-5课时后就可适应课堂教学,但规则感不强,这个阶段重点培 养其规则意识与课堂纪律,同时加强其礼仪方面的教育;并且培养独立性、自信 心及社会交往能力等;在这基础上使其智能得到初步的发展与提升。 能力 注意力:对感兴趣的项目时间可持续5-8分钟; 记忆力:在快速的闪示过程中可快速捕捉到2-3个信息; 直观像:宫格可完成6宫3图、6宫4图; 想像力:初步发展; 感知力:有一定的空间感并能够准确无误的分辨出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等; 语言能力:上能够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喜欢听故事并可描述出一两个熟悉的 场景。 思维能力:可以通过简单的排序、找规律等使得到发展。 精细及协调动作:已经发展但不是很灵敏,能控制自己的动作; 有一定的艺术感及审美观。 知识 数学:通过形状、颜色、动作、用途、个数等来区分事物,比较三个以上对象的 高度、长度和数量等。 语文:积累词汇量,学会用准备的词语表达,积累成语15个左右,喜欢听故事 并对故事情节有很深的印象,学习三字经及弟子规。 综合提升 注意力、初步稳定,但有时也会随着身体健康及情绪的变化有所波动,整节课上 也会有小动作出现;能积极的反馈出教师提出来的问题;空间感方面由以前的玩 七巧板变成有目标的完成图形或图案;语言能力及想像力有进一步的发展,基本 可以准确的表达。

税收现代化六大目标体系)

税收现代化应该是六大体系的统一,即“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的统一体。 税收现代化六大目标体系。即: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也即“里子上的现代化”,查找当下的“六大差距”,即,“面向科学发展,服务大局有差距;面向市场经济,职能转变有差距;面向法制中国,依法治税有差距;面向科技创新,信息管税有差距;面向事业需要,人才支撑有差距;面向国际潮流,合作竞争有差距”。 以征管现代化推进税收现代化更好更快发展 2014-10-08 10:30:00 | 来源:中国税务网-湖北省阳新县地税局太子镇征收处| 作者:李名海 国家税务总局描绘的税收现代化蓝图中,提出了建立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这六大目标,其中的征管体系以税法体系为根本,以税制体系为依据,以服务体系为基础,以信息体系为支撑,以组织体系为保障,既是有效履行税收职能、保障税制效能的重要手段,更是做好纳税服务工作,提高纳税遵从度和满意度的重要载体,科学、严密、现代化的征管体系建设在整个税收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可以说是举足轻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实现征管现代化我们要做好哪些功夫呢? 一、促进纳税遵从由被动化向主动化转变 在以往的征管实践中,征纳双方的法律地位存在明显的不对等现象,纳税遵从成了纳税人对税务管理人员的被动服从。因此必须促进征纳双方地位平等,合理划分双方各自的权利义务,一是明确纳税人在税收管理活动中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纳税人主动、负责的自我评价、自主申报机制,由纳税人对自我评价和自主申报的结果承担法律责任;二是建立纳税人风险提醒、信息发布、结果追踪制度,对一般性的风险由纳税人在自我评价过程中进行自查整改,有效规避税务管理的风险性,充分体现纳税遵从的主动性。 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税收的最终实现.

课程改革六大目标[精品文档]

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 1.课程功能转变 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育的目标是知识的传授。课堂上教师把重点放在包括考试内容的练习,并下意识地排除对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等有帮助的训练。学生学得很辛苦,但他们的脑子里塞满的实际上是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学习的方法。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要改变这一现状只能从转变课程功能入手,如下面模式所示: 转变课程功能示意图. 信息时代更重要的教育目标,已经不是知识与技能,而是情感态度、思维与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知识不是衡量21世纪所需人才的主要依据,能力和态度成为人才素质的核心内容。 因此,课程的功能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应当通过课程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在新的课程中,课程功能的转变,主要是通过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实施教育与评估来实现的。在各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编写中,都力争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从而实现课程功能“三位一体化”。能否在新课程中实现“三位一体化”,是衡量我国课程功能是否真正转变的重要依据。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既是本次课程结构调整的三条基本原则,又是新课程结构区别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这是我们全面领会和理解新课程结构的三把钥匙。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根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新课程结构包容了各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以及学生的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科目,同时通过课时的比例调整,使其保持适当的比重关系。这是从课程方案层面体现出来的均衡性。如何在实践层面上落实? 首先要承认每门课程的独特性和独特价值,它们在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上都能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要承认每门课程的特殊性和局限性,没有一门课程能够包打天下,实现所有的课程目标。课程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是整体发挥课程功能,全面实现课程目标的必然要求。 再次要承认课程之间在教学任务上有轻重之分。义务教育阶段设置的各门课程依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科自身的特点以及课程之间的关系,在课程开设顺序上有先有后,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有多有少,在课时比例设计上有高有低,从而使各门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所处的位置和所承担的任务有所不同。从这个角度来说,各门课程要区别对待,但这种区别对待的目的正是使课程之间保持一种均衡,从而实现课程的整体优化。从学生角度来说,均衡性也决不是指学生各学科或各领域平均发展,而是指个性的和谐发展。 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的。 它在以下三个方面

构建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

构建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 龙文泱刘育华 转型理念 2012年9月,长沙市地税局承接了全省系统征管改革试点任务,立足依法治税根本,通过推改革、强基础、抓数据、优服务,着力构建以明晰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为前提,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以重点税源管理为着力点,以信息化为支撑,以依法依规征收和防范执法风险为目的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最终实现税收征管工作全面转型升级的目标。 实践 “当前,我们征管理念相对滞后、管理方式不够精细、征纳权责容易混淆、执法风险不断加大等瓶颈问题凸显,尤其是税管员人均管户高达500多户,人少户多风险大的矛盾突出。”长沙市地税局局长方志平介绍,只有改革模式,才能解决问题。 2012年,长沙市地税局确立了“构建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目标,分行业、分层级、分规模实行税源分级分类管理;将征管业务划分为日常管理、综合管理、风险管理三类;分5部分108项业务,整合规范征管流程,配合省局开发建设了集数据中心、统一业务支撑平台、应用系统于一体的湖南省地税系统综合征管软件;创新360办税服务模式,将涉税事项前置窗口受理,强化后台流转,减少审批环节。同时,组建专业团队,突出风险管理,抓好纳税评估。 通过“四大转变”,推动征管改革稳步进行。征管手段由“经验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管理格局由“属地管理”向“分类管理”转变、业务流程由“管户”向“管事”转变、服务职能由“单一式”向“多元化”转变。 改革分试点、推广、深化三阶段推进。先期选择在税源稳定、办税规范的高新区局试点,运行平稳后推广至税源规模大、业务类型全的雨花区局。2014年,高新区地税局通过风险应对直接评估产生的税款达8359万元,纳税人申报期内的申报率和入库率稳步提升,单位纳税人、个体纳税人的月缴纳入库比例从上半年的76.54%,到下半年已逐步上升达到了96%以上。雨花地税评估一科的税收管理员周茹对变化有直接感受:“以前是救火员,好像

关于实现税收现代化的再认识 再落实 再创新

关于实现税收现代化的再认识再落实再创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全国税务工作会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税收现代化的目标,描绘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税收工作发展蓝图。如何理解税收现代化,怎样实现税收现代化,成为摆在各级税务机关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深入思考再认识,深刻理解实现税收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实现税收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税收改革发展的总目标,是所有税务工作者的努力方向。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实现税收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切实承担起税收改革发展的历史责任。 (一)实现税收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财税改革与国家治理紧密相连,从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高度部署税制改革任务,凸显了税收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财政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财税体制是国家制度体系的核心和关键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税收制度现代化的水平,直接反映并影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因此,必须以实现税收现代化为目

标,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和总局的决策部署上来,着眼发展全局,全面支持改革,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二)实现税收现代化是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的客观要求。在全国“两会”期间,税制改革成为关注热点,许多代表、委员纷纷对营改增、房地产税、资源税、个人所得税等话题表达关切,献计献策,并对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更好地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寄予厚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税收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履行政府公共管理职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都离不开以税收为主体的公共财政收入的支撑和保障;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政府通过税收调节社会经济结构、监督社会经济活动更加频繁、愈发重要,税收与生产生活联系更为密切,群众关注度更高。因此,必须以实现税收现代化为目标,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不断增强国家财力,规范政府与市场主体分配关系,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健全完善管理服务措施,保证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实现税收现代化是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总局将2020年基本实现税收现代化的总目标确定为六大体系,即完备规范

课程改革主要成效1

课程改革主要成效 1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 2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 4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5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 6评价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课程实施存在问题 存在着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过分重视中考学科课程的开设,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忽视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程设置不完整、缺乏整合,课程内容交叉重复、脱节错位; 部分校长、教师课程意识淡薄; 支持保障课程改革机制不健全等一些亟待破解的突出问题。 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是发挥课程综合育人功能,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任务。 基本理念 一个方针:党的教育方针 两个规律: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 一个理念: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三个关键:立德树人、核心素养、核心价值观 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准确把握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 全面理解和掌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要围绕改革的四个主要任务(15条具体要求)。 增强课程意识重在课程落实 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框架

突出重点任务 总体:课程建设与实施 统筹国家课程 整合地方课程 完善校本课程 突出德育课程 强化实践课程 课时灵活安排 8个具体变化 1加强德育课程 2调整外语教学 3加强科学课程 4加强书法教育 5坚持健康第一 6加强实践活动 7促进课程衔接 8倡导综合课程 各地如何做好落实??? 一、增强课程意识,确保三级课程落实 二、改进课程实施,强化课程综合育人 三、推进教学改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研究评价改革,发挥评价导向作用 五、做好教师培训,提升课程实施能力 六、坚持协同创新,形成改革工作合力 一、增强课程意识,确保三级课程落实 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统筹整合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实现国家课程学校化实施、地方课程综合化建设、校本课程特色化开发。 1、落实国家课程 落实立德树人,最根本的就是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为开齐开足国家课程提供专业支持。 做好部编教材语文、历史、道德与法制的全覆盖使用。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教学,强化目标教学,开展新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培训。 建立健全学校课程与教学管理制度,实现课程与教学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 指导学校制定课程规划,推动国家课程学校化实施。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如前所述,现行的课程体系完成于工业经济时代。在工业经济时代,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对于国家实力的增强、经济的繁荣具有最直接的意义。因此,学校教育的使命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合格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工业生产的需要决定了学校教育课程的内容,而科学知识及其相关的技能对于工业生产的意义或价值是显而易见的。近代自然科学教育运动的倡导者赫伯特?斯宾塞对此曾作过详尽的说明。 工业经济对于“效率”的崇拜又决定了学校教育必须以简约、规范的方式来传授知识,因此,建立在对知识加以分门别类基础之上的分科课程就成为课程结构最重要的特色。此外,各门学科对于各自领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逻辑性”“权威性”的追求,不仅造成了学科之间的森严壁垒,而且使教科书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尊严。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以教科书为载体知识便处于核心地位,成为制约教师和学生活动的依据。换言之,知识成为学校课程体系的目的。 答: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臵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臵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

税收现代化六大目标体系范文

税收现代化六大目 标体系

税收现代化应该是六大致系的统一,即“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的统一体。 税收现代化六大目标体系。即: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也即“里子上的现代化”,查找当下的“六大差距”,即,“面向科学发展,服务大局有差距;面向市场经济,职能转变有差距;面向法制中国,依法治税有差距;面向科技创新,信息管税有差距;面向事业需要,人才支撑有差距;面向国际潮流,合作竞争有差距”。 以征管现代化推进税收现代化更好更快发展 -10-08 10:30:00 | 来源:中国税务网-湖北省阳新县地税局太子镇 征收处 | 作者:李名海 国家税务总局描绘的税收现代化蓝图中,提出了建立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这六大目标,其中的征管体系以税法体系为根本,以税制体系为依据,以服务体系为基础,以信息体系为支撑,以组织体系为保障,既是有效履行税收职能、保障税制效能的重要手段,更是做

好纳税服务工作,提高纳税遵从度和满意度的重要载体,科学、严密、现代化的征管体系建设在整个税收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能够说是举足轻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实现征管现代化我们要做好哪些功夫呢? 一、促进纳税遵从由被动化向主动化转变 在以往的征管实践中,征纳双方的法律地位存在明显的不对等现象,纳税遵从成了纳税人对税务管理人员的被动服从。因此必须促进征纳双方地位平等,合理划分双方各自的权利义务,一是明确纳税人在税收管理活动中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纳税人主动、负责的自我评价、自主申报机制,由纳税人对自我评价和自主申报的结果承担法律责任;二是建立纳税人风险提醒、信息发布、结果追踪制度,对一般性的风险由纳税人在自我评价过程中进行自查整改,有效规避税务管理的风险性,充分体现纳税遵从的主动性。 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税收的最终实现.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基Ⅱ: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于西北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人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能够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学习现代化经济体系心得体会

学习现代化经济体系心得体会 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根据经济学专家的解读,核心主要有四点:一是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国要在一批产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上占领技术制高点,在新一轮产业革命进程中争取弯道超车,缩小同领先国家的差距,培育全球主导权。二是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不断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有利于引导和激励企业不断升级,追求卓越,提高价值创造能力,真正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三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企业能够根据社会需求升级的要求,及时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不断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的供给。四是绿色低碳和节约高效。现代化经济体系应转向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成为产业发展的根本途径。襄阳作为老工业基地和“三线”建设城市,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也是时下所需和当务之急。如何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呢?十九大报告也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 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创新能力不强、实体经济不实、金融脱实向虚、人才结构失衡,等等,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技术、资金和劳动力是支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关键要素,要通过优化制度环境,实现实体经济与三大要素协同发展,推动实体经济沿着高质量轨道成长。 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着眼点放在改革创新上。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支撑。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国家要强大,科技必须强大,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更新产业布局,推动产学研结合,不仅形成产业规模,更要提高产业质量。 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主攻点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要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就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要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关键就是深化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领域,争取弯道超车,提升国际竞争力。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创造体制环境。要优化创新环境,不仅促进政府、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创新投入,更要提高研发人员的创新积极性,还要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培育更多创新型人才,塑造我国人力资源新优势。

阶段性目标

长桥中心小学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阶段性目标 (一、二年级) 生活习惯: 1、按时睡觉、起床,准时上学。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穿衣、洗漱、整理书包)。 3、按时吃饭,不挑食、不偏食。 4、爱惜粮食和学习生活用品,不乱花钱、不比吃穿。 5、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6、衣着整洁,讲究卫生,做到常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 7、坚持锻炼身体,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和广播体操。 8、注意安全,不做有危险的游戏。 行为习惯: 1、尊敬父母和师长,说话亲切,不惹父母和师长生气。 2、会使用礼貌用语,见面主动与他人打招呼。 3、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4、对自己有帮助的人知道表示感谢。 5、不说谎话,知错就改。 6、不损坏公物,不乱涂乱画。 7、爱护环境,不损坏花草树木,不乱扔垃圾。

学习习惯: 1、按要求自习的习惯。进入教室后,按教师要求自觉的进行活动。铃响后,坚持每天的写字、计算、朗读、背诵。 2、课前准备的习惯。课前做好准备,自觉检查课本、练习本、必需的文具,是否准备齐全,并放在书桌右上角。 3、认真听课的习惯。上课时,要专心听讲,做到眼到、耳到、心到,遵守课堂纪律,不要随便离开座位。 4、正确的读、写习惯。双手持课本,将书本竖立在课桌上。读书、写字姿势端正,做到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5、说完整、通顺话的习惯。积极发言,练习说完整话,吐字清楚,声音洪亮,身要直、体要正,自然大方; 6、认真倾听的习惯。虚心听取同学的发言,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不讥笑别人的错误。 7、认真、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做作业要专心,先想好再下笔。写完作业认真检查。 8、不在课本、作业本上乱涂、乱画,保持课本、作业本清洁、完整无缺。 (三、四年级) 生活习惯: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整理房间、洗衣服。 2、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3、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遵守交通法规。

(完整版)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实现税收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实现税收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发布日期:2015-11-16 当今世界,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大数据犹如一波千尺巨浪,汹涌而至。个人、企业、政府无不被这思维技术理念的大变革所席卷,各行各业都跃跃欲试,弄潮其中。当新一轮的税收现代化改革的号角吹响时,改革浪潮与大数据浪潮已不期而遇,在这碰撞与冲击下,大数据正催生着新的治税思维。 一、大数据成就了一个变革的时代 大数据,近年来风靡全球,进入2012年,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然而对其的理解却几乎都是模糊不一的。《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的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并非一个确切的概念。也许它初始是大到需要改进处理数据工具才能处理的海量数据,而由此促进了新的处理数据的诞生,并最终成为了人们获得新的认知、创造新的价值的源泉,以及改变市场、组织机构、政府与公民的关系的方法。研究机构Gartner则将“大数据”定义为,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无论何种,大致上可以说明大数据是传统模式(或流程、工具、手段)无法处理的海量数据集。从某种程度上说,大数据甚至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由此,大数据开启了重大的时代转型,故而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说:“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大数据爆炸,给这个时代带来了撼动与巨变,于是成就了今天的大数据时代,一个数据无所不在、改变蓄势待发的新时代。 二、大数据时代促动了现代治税理念 我国税收现代化进程伊始,大数据及大数据技术带来的诸多变革,无疑将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税收改革。在国家税务总局的税收现代化规划蓝图中,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构成了基本实现税收现代化的总目标。且不说毋庸置疑的信息体系、显而易见的征管体系,与大数据有如此直观又紧密的关联,即便是税法体系、税制体系、服务体系等其他体系,也亟需大数据的“发声”。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就是资产、数据分析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将使得传统的治税思维将难以为继,税收现代化建设首推治税理念的现代化,税收治理的大数据思维。 (一)大数据时代,税收治理应更加注重预测与决策 多年来,我国税收管理一直重视数据管理和信息化,并不断地完善和深化对数据的采集分析利用,数据大集中和信息管税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然而,传统的数据管理往往常规分析为主,深度挖掘不足,事后管理为主,事前预测不足。在大数据构成的世界,一切社会关系都可以用数据表示。从数据到大数据,不只是数据数量和种类的无限扩大,更多的是其藏于海平面之下的亟待于我们去深度挖掘和应用的钻石石油般的资源价值。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经济现象与事物,只有集中海量纷繁包容的原始数据,才能揭示总是隐藏在数据的相互关联之中的事物全貌、本质和规律。如大数据的核心是建立在相关关系分析基础上的预测,这不但会给新一轮税制改革重大决策问题研究中的更多趋势洞察与深度分析,也能使得纳税服务有了更好的目标领域与需求指向。尤其是在我国探索创新大企业个性化服务的进程中,以税法遵从为目的,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模式下,大数据的应用价值将无可估量。 (二)大数据时代,税收治理应更加注重提供与共享 作为政府行政机关,税务部门在数据获取上也具有先天的优势,但传统的数据管理往往内部数据为主,外部数据不足,沉淀储存为主,盘活清理不足。而实践中还常有人将信息数

大学阶段性目标

(一)大一阶段性主要任务: 1.花一些时间慢慢了解、认识自己。你可以通过注重你最喜欢的科目以及参加的活动或与你的朋友和家人谈论关于职业的想法和可能性来做到这一点。 2.与你的专业指导老师维持良好的关系。询问他们有关专业、选修课、总体教学要求、学院政策和可能的工作机会的事情。 3.修读大量课程来拓展你与将来的职业道路相接触的机会。 4.从一开始就要注重成绩。如果你在成绩上落后了,是很难恢复的。 5.通过就业指导中心开始你对职业道路的探索,更多地了解你的才能、兴趣、格以及与未来职业道路有关的价值观。 6.寻找社会上的志愿工作机会,从而获得你可以填写在简历上的工作经验。 7.制作你的第一份简历,由于你在大学生涯中会不断的积累经验,眼光也会更加准确,你可以不断往你的简历中加入新的内容,不断对其加以完善。 8.注意找机会在你感兴趣的行业或职业中参加辅助性的工作或作为职员工作,可以在上学期间兼职工作,也可以在暑假全职工作。 (二)大二阶段性主要任务: 1.明确你希望从教育中获得什么。了解你所计划的最终结果,对通往目标的道路进行详细计划。 2.根据你的职业计划和最终就业目标选择你的专业 3.重视你的专业学习的进程。不要过早用光你的选修课学分。 4.询问应届毕业生对他们的就业帮助最大的教授名字和课程。 5.与几家公司的员工进行一个概要的信息访谈,更好地了解不同职业领域的不同要求以及你能为这些要求作什么准备。问关于就业前景、预期工资、受聘的背景要求的问题,以及他们最喜欢(最不喜欢)自己职业的哪部分。 6.开始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网。 7.加入一个有利于你职业发展的校园组织或社团,并且定期地参加会议。除了获得关于职业的珍贵信息外,你的团队工作能力和领导能力也会得到发展。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 8.继续你的职业规划,更加注重对目标职业以及有招聘可能的公司对新员工的能力要求的理解,对你的工作经验和选修课程进行计划和发展,让自己更适合这些工作的要求。 9.与就业指导中心建立良好关系,从而获得毕业后准备工作和在校期间实习经历方面的协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