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敕勒歌

敕勒歌

敕勒歌
敕勒歌

《敕勒歌》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嫩江县铁东学校兴彩霞《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整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通俗,充分表达了牧民对草原风光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 感受诗中粗犷古朴的意境,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感受草原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使命感。。

3、感受诗人的内心,体会诗人热爱家乡,渴望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感受诗中意境,感受草原的美丽,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老师在整理书籍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相传在公元646年,统治中国北部的东魏和西魏之间爆发一场大战,东魏伤亡数万。战士们无心在迎战,主帅为安定军心,在宴会上命大将斛律金唱了一首他们民族的民歌,听了这首民歌你们猜猜结果怎样?

生:可能是胜利了。

生:也可能失败了。

师:结果全军士气高涨,取得胜利。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民歌?

生:想!究竟具有什么神奇力量能使士气高涨,取得胜利。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具有魔力的民歌,《敕勒歌》。

师:板书课题《敕勒歌》

生:读课题。

师:通过读课题可以了解这是哪个民族的民歌?

生:敕勒族。

师:对,敕勒族的。有哪位同学通过预习对敕勒族有所了解。

生:敕勒族因其造车“车轮高大幅数至多”故而得名高车族。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生:敕勒族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他们逐水草游牧,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食肉食、饮奶酪、衣革皮、能歌善舞。

师:同学们真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好孩子,《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二、初读古诗,扫清障碍。

师:《敕勒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读起来朗朗上口,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一读,老师读一句你跟学读一句好吗?

师生读文。

师:在朗读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生:要语速慢一点,声调阴阳顿挫。

生:“见”同“现”。

生:要有一定的节奏。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下面就请同学们放开自己的声音读一读这首诗吧!

生:自由读文。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能展示自己的朗读。

教师指名读,师生评议。

三、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师:《敕勒歌》这首诗词句简单易懂,请同学们借助文中的插图、书下的注释进这首诗了解这首诗写了什么?

生:小组合作学习。

师:集体的力量是最大的,哪个小组汇报一下。

生:这首诗描写了敕勒川这片大草原在阴山的脚下,蓝蓝的天空就像一个蒙古包,笼罩在这片辽阔的草原上。天蓝蓝的,原野望不到边,风吹过一群群牛羊时隐时现。

生:阴山脚下啊,有个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的毡帐一般。蓝天下的草原啊,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草低处啊,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师:你们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你能带着你对这首诗的理解读一读吗?

生:读诗。

师:读后有什么感觉?

生:这片草原太美了。

四、想象画面,体会美读。

师:多美的一首诗呀,请同学们边读边想像,你透过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高大的阴山。

生:我看到了蓝蓝的天空,白云朵朵。

生:我看到了风吹过,一群群牛羊在吃草。

生:我看到了敕勒族人们在漂亮的穹庐旁放牧。

师:同学们伴随着你们的想象,我们就一起美美的这首诗。(播放音乐)

五、品味情感,感悟幸福。

1、体会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师:面对这样美丽的草原,作者写下了这首诗。请你们边读边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生:我感到作者很喜爱这片草原。

师:你是从哪句体会到的?

生:“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天比作了穹庐。

师:为什么把天比作穹庐呢?

生:天空下的大草原就像他们的家。

师:对,我们常说班级如家,学校如家,祖国如家。这是为什么呢?生:因为我们爱自己的班级,爱学校,爱我们的祖国。

师:这句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生:这个比喻表达出敕勒族人对于草原的喜爱之情。

师:请大家跟我一起,读出这种喜爱来。

2、体会对生活在草原的幸福之情

师:出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课件

师:这时候一阵微风吹过,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成群的牛羊。

师:为什么只有风吹草低时候才能看到牛羊呢?这说明什么?

生:牧草长得茂盛。

生:牛羊长得肥壮。

生:牧民的生活富足。

师:是啊!风吹草低,这一现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的富饶。

3佳句赏析:

师:这一句是千古传颂的佳句,这句诗中有一个字让我们回味无穷,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遐想。

生:见字。

师:这个字就把草原写活了。我们可以展开想象,风吹草低还可以看到什么?

生:还可以看到牧民们快乐的放牧。

生:看到敕勒族的小朋友在高兴地学习。

生:我看到了他们在篝火晚会。

生:我看到了敕勒人居住的穹庐非常的漂亮,室内装饰的很温馨,他们生活的很幸福。

师:这一“见”,不仅现出了牛羊,现出了敕勒人的富足幸福的生活,现出了草原的勃勃生机。

师:能生活在这么美的大草原上是多么幸福的事呀!谁愿意带着幸福把这首诗读一读?

生:读诗。

七、感知诗意,真情诵读。

师:敕勒川这片大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敕勒川幅员辽阔,水土丰美,牛羊肥壮,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很幸福。

师:是呀!这么美的家你想失去吗?

生:(齐呼)不想!

师:如果你生活在这片草原上,当你面临着就要失去这片美丽富饶的家园时你会怎么做?

生:保护它,捍卫它。

师:历史的苍穹云卷云舒,我们老一辈革命者为了驱赶帝国主义列强,抛头颅洒热血,捍卫我们的祖国。斛律金为了保卫家园大唱《敕勒歌》。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敕勒歌》,体会斛律金在歌唱时的心情?

师:播放音乐腾格尔演唱的《敕勒歌》。

生:我深深的被这首歌打动了。我感受到斛律金大将军的对家乡那浓浓的爱。

生:我感受到斛律金他很悲痛,面对失去的家园那种向往,留恋。誓死保卫的决心。

师:在几千年的历史当中,各民族人民经历了无数次无休无止的战争,美丽的家园遭到了残酷的掳掠和蹂躏。《敕勒歌》是从斛律金心底涌出的战地之歌,是北方民族将士的共鸣。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生:战斗的胜利,收回失去的家园。

生:他们渴望快乐的生活在大草原上,永远没有战争。

师:渴望和平,是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所有人的梦想。

师:现在你就是斛律金你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八、角色颂读,升华情感。

师:假如你是斛律金手下的战士,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生:背井离乡,南征北战,一定要回到自己的家乡,一定取得胜利。师:你能带着这份决心读一读这首诗吗?

生:能,读诗。

师:和平的生活终于到来了。如果我们就是敕勒族的孩子们,现在生活在这么辽阔富饶的家乡,你有什么感受?

生:自豪!

师:请你带着自豪来读一读吧。

生:读。

师:假如你是草原上的一只小羊,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很快乐。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九、拓展延伸,热爱自然。

师:1500年过去了,这片大草原依旧那样美丽,人们生活的依然那样幸福,拿起你手中的笔把这首诗带着你的理解画下来吧!

生:合作画一画。

师:请同学们展示你的画,在音乐中诵读这首诗。

师: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但是由于环境的破坏,草原在不断的沙化,作为草原喜爱草原的你该怎么做呢?

生:要环保,提醒大家爱护草原。

师:你能说几条警示语。

生:保护草原,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

生:如果没有了绿树,我们只有用我们的肺来为我们的子孙净化这污染的空气了。

生: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来时给你一阵芳香,走时还我一身洁净。

生: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师:老师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我们的生活环境会更加的美好。这是一首草原的赞歌,孩子们,当我们来到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牧民们安居乐业的美丽大草原,我们不禁吟唱《敕勒歌》

生:齐背《敕勒歌》

十、作业

师:同学们敕勒族人民用27个字描绘出了自己热爱的大草原,我们这也有许多的美景,请你用喜欢的方式把我们家乡的一处美景介绍出来。

敕勒歌古诗的意思 [敕勒歌的诗意及赏析]

敕勒歌古诗的意思[敕勒歌的诗意及赏析] [解释] ①《敕勒歌》:这是南北朝时代敕勒族的一首民歌。 ②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甘肃、内蒙一带。川:平川、平原。 ③阴山:一条山脉的名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北部,又叫“大青山”。 ④穹庐(qióng lú):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笼盖,笼罩;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苍苍: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⑦野茫茫:草原无边无际。 ⑧见(xiàn):显露,露出来。 [译诗] 阴山脚下啊,有个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 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蒙古包”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啊,翻滚着绿色的波澜, 那风吹草低处啊,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这首北朝民歌,虽然仅有二十七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它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水土,对游牧生活无限热爱之情。

[赏析] “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从中我们也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那不可抑制的由衷赞美之情。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画了一幅北国风貌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野”两句承上,且描绘笔法上略有叠沓,蕴涵着咏叹抒情的情调。作者运用叠词的形式,极力突出天空之苍阔、辽远,原野之碧绿、无垠。这两句显现出敕勒民族博大的胸襟、豪放的性格。“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最后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描绘出一幅殷实富足、其乐融融的景象。 这首民歌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敕勒人的豪情。 感谢您的阅读!

2020年最新小学一年级语文《敕勒歌》知识点及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敕勒歌》知识点 原文: 敕勒歌①北朝民歌 敕勒川②, 阴山③下。 天似穹庐④, 笼盖四野⑤。 天苍苍⑥,野茫茫⑦, 风吹草低见牛羊⑧。 词语解释: ①《敕勒歌》:敕勒(chì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②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③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④穹庐(qióng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苍苍:苍苍:青色。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⑦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⑧见(xiàn):同“现”,显露。 译文: 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 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 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小学一年级语文《敕勒歌》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老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并配乐) 2、老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3、老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 出示:敕勒穹庐笼罩见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老师:诗中哪句是描写中的内容? 指名朗诵 在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好I大家看,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教师评价: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示范读第1、2句。 教师评价: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 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

小学古诗25首 敕 勒 歌

敕勒歌 北朝民歌 chìlachūān① 敕勒川,〇〇/〇, yīn shān xià②, 阴山下。〇〇/〇。 tiān sìqiónɡlú③ 天似穹庐,〇〇/〇〇, lónɡɡài sìyǎ 笼盖四野。〇〇/〇〇。 tiān cānɡcānɡ④ 天苍苍,〇 ./〇.〇., yěmánɡmánɡ⑤ , 野茫茫,〇 ./〇.〇. fēnɡchuīcǎo dīxiàn niúyánɡ⑥ 风吹草低见牛羊。〇〇 ..。 ../〇./〇〇 ../〇〇 诗人名片:北朝民歌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方文人所创作的作品,其民歌内容丰富,语言质朴,风格粗犷豪迈,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今存60多首。 疑难注解:①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平川。敕勒:古代匈奴族的后代。②阴山:山脉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

③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④苍苍:青色。⑤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⑥见:通“现”,读xiàn ,呈现、出现。 古诗今读: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阴山下 ,天空好像牧民们的圆顶帐篷。笼罩着四面的原野。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一群群牛羊。 诗文赏析:这是一首敕勒人千古传诵的民歌,它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北国草原壮丽富饶风光的豪情。诗开句就交代了敕勒川的地理位置。用“天似穹庐”写出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一样,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壮阔场景。接着用“天苍苍,野茫茫”形容一碧千里、广袤无边的草原是多么美好!最后用“风吹草低”一句,由静态转为动态。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天人和谐的人文图景。 名句书写: 迁移阅读:《折杨柳歌辞》 北朝 民歌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跋黄尘下,然后别雌雄。 牛 羊 吹 草 风低 现

小学一年级语文《敕勒歌》知识点及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敕勒歌》知识点及教案 (*) 原文: 敕勒歌①北朝民歌 敕勒川②, 阴山③下。 天似穹庐④, 笼盖四野⑤。 天苍苍⑥,野茫茫⑦, 风吹草低见牛羊⑧。 词语解释: ①《敕勒歌》:敕勒(chì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②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③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④穹庐(qióng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苍苍:苍苍:青色。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⑦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⑧见(xiàn):同“现”,显露。 译文: 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 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 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老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并配乐)

2、老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3、老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 出示:敕勒穹庐笼罩见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老师:诗中哪句是描写中的内容? 指名朗诵 在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

敕勒歌 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似、庐”等6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阴、似”等5个生字,随机教学“见”。 2.读诗句,想象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读诗句,想象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2.师: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学习古诗《敕勒歌》吧! 师板书齐读课题《敕勒歌》 教师随机点拨:敕勒是一个民族,敕勒族,就像我们的蒙古族、鄂温克族一样。 二、范读古诗,配动态画面。(课件)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大声读古诗,不认识的字圈一圈。 2.检查会认的生字,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课件和生字卡片来随机出示) 庐:似穹庐 笼盖:笼盖四野 苍茫:天苍苍—天空蓝蓝的,野茫茫—原野没有边际, 教师运用课件图片指导读: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教师带动作引导读句子)去掉拼音单独词语,单独读生字! 出示生字,让学生用各种方法来记忆生字。 3.教师指导会写的生字:苍茫似阴野(生字卡片) “苍茫”一起出示,教师重点指导“茫”字,强调上下结构。 “似”“野”重点指导。“野”“阴”教师点拨,“阴”怎么把这个字写好呢?可以放手书写(指导双姿:一拳一尺一寸)同桌之间互评一下:看看他的字写的正确美观吗?当小老师给她指导一下。 教师指导生字时随机让学生来扩词。 四、生字我们读正确了,淘气的生字宝宝又跳回到了古诗里,我们再读古诗,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得正确流利。 1、学生自由读 2、同桌读

敕勒歌教案

敕勒歌 教材分析: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诗篇热情地赞美了敕勒草原的辽阔、水草的丰茂和牛羊的繁盛。此诗意境高远,风格浑朴苍茫,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作品用极其洗练简洁的语言,准确的描绘出敕勒草原的苍茫景象,歌颂了山川风貌,赞美了牧民安居乐业的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乐府;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情感与价值观: 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朗读诗歌; 2、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难点: “天似穹庐”的比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腾格尔的《天堂》,让学生初步感知草原人对草原的热爱。

二、背景资料: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三、诗歌朗读: 1、听范读录音。 2、学生自己读,注意体会感情,把握语气语调。 3、指名学生朗读,师生简单评议。 四、问题探究: 1、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喻很多,诗人为什么选择“穹庐”?这个比喻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明确:穹庐是草原的特点,牧民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非常亲切。表现了天高地阔、草原辽阔无边、地之四边与天之四垂相接,天空像巨大的蒙古包。这比喻包含了草原牧民热爱自己的家园、赞美辽阔大草原的情感 2、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明确: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见牛羊”句暗示

《敕勒歌》获奖教学设计

千载草原颂浓浓故乡情 ——《敕勒歌》教学设计 西子路李霞教材内容:语文版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二首》—《敕勒歌》。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针对这一理念,本设计以北朝民歌《敕勒歌》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并创设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展开想像,从中获得情感体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诗4个生字,结合诗句理解“穹庐”、“笼盖”等词语。 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感受草原辽阔壮美的风光,激发学生热 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1、在创设的语境中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草原风 光的壮美。 教学难点: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歌的内容。教学准备: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情导入。 1、课件引领,以景促情。 师:我们祖国风光秀美,山川壮丽,今天,老师带你们到草原去游一游。 课件展示草原风光的图片,播放歌曲《天堂》。 师:看到这美丽的风光,你想用哪些词语或句子来表达出你内心的感受,快快来说一说! 学生用最能抒发自己感受的词句自由回答: 生:草原真辽阔! 生:草原真美啊! 生:一望无际。 师: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一望无际的草原,成群的牛羊……这就是草原,游牧民族可爱的家乡。从古至今,草原人民都在用满

腔热情歌颂着自己的家乡。 2、介绍诗歌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师:在1600年以前,在这辽阔的大草原上,曾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敕勒族。他们用一首优美的诗歌赞颂着自己的家乡。 板书课题:敕勒歌 设计意图:诗歌教学注重景的描绘、情的生成,情景交融才能感受到诗歌的意境。悠悠的乐曲声中,一幅幅壮美的草原风光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内心的情感,引领他们很快地走入诗歌。 二、初读古诗,感知古诗内容,把握诗歌韵律。 1、播放录音,示范朗读。 要求:认真听读,听清字音及诗句的停顿。 2、学生自读诗歌。 要求:读准字音,仿效录音,把握诗歌的韵律。 3、读字词卡,纠正读音。 出示词语:笼——lǒng 敕勒——chì lè 见——xiàn 穹庐——qióng lú 4、学生跟读:放示范录音,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设计意图:诗歌中出现生僻字、通假字,在这个环节中,重点放在生字的读音及诗句的节拍的上。通过听录音——正音——跟读,学生们掌握了诗句的正确读法,为再次品读、体验诗歌内容做好铺垫。 三、品读感悟诗意,升华情感体验。 师:草原那辽阔的风光,用无数的词汇也描述不尽。但在这首诗歌中,只用了27个字便描绘出了草原的景色。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品味这27个字,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草原的美? 1、学生再次深入诗歌中,品读词句,进行自主体验。 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是什么?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师生互动,品评诗歌内容,升华情感体验。 3、教师发挥引领作用,让学生在品读后充分谈出自己的自身感受,注重激发学生自得的情感体验。 品读重点句子: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拔并板书。 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蒙古包的样子。 鼓励学生自主表达,说出自己品读后的感受:

2017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敕勒歌》练习

《敕勒歌》练习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ìlè()qiónɡ()庐见()牛羊 天似()笼()盖 二、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语句。 1. 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形状像蒙古包。() 2. 青色。() 3. 辽阔,深远。() 4. 同“现”,呈现。() 三、品味下列语句。 1.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2. 风吹草低见牛羊 四、思考探究。 1. 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喻很多,诗人为什么选择穹庐?这其中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2. 这首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请举例分析。 五、阅读理解。 和海一样,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草就是海水,极单纯,在连绵不断中显示壮阔。 有一点与海不同:观海者多数站在岸边,眼前与身后迥然不同。草原没有边际,它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与站在船上观海的相异处在,你可以接触草原,抚摸、打滚地甚至过夜,而海上则行不通。 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人,置身于这样阔大无边的环境中,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

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二十世纪哲学反复提示人们注意自己的处境,在草原上,人的处境感最强烈。天,果真如穹庐一样笼罩大地。土地宽厚仁慈,起伏无际。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耻。 外来的旅人,在草原上找不到一件相宜的事来做。 1. “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单一与丰富是否矛盾? 2. 草原与大海一样在单一中呈现丰富,那二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3. “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 这里又出现一对相矛盾的词语。刚刚我们分析了“单一”与“丰富”这对看似矛盾的词,现在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4. 作者的“静默”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他又为何说草原是静默的? 5. 以草原为题材的《敕勒歌》与《静默草原》在情感表达、结构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试题答案】 一、敕勒穹xiàn sìlǒnɡ 二、穹庐苍苍茫茫见 三、 1. 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这就体现了浓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

敕勒歌教案

《敕勒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诗篇热情地赞美了敕勒草原的辽阔、水草的丰茂和牛羊的肥壮。此诗意境高远,风格浑朴苍茫,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作品用极其洗练简洁的语言,准确的描绘出敕勒草原的苍茫景象,歌颂了山川风貌,赞美了牧民安居乐业的生活。【课前预习】 1.熟练朗读《敕勒歌》。 2.了解关于《敕勒歌》以及《乐府诗集》的相关文学常识。 3.初步感受《敕勒歌》所表现的“景”与“情”。 【相关课程标准】 诵读古代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共同分析、探讨、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会音韵美。 2.了解《敕勒歌》和《乐府诗集》相关常识。 3.赏析诗歌展现的敕勒川壮丽的美景,体会敕勒族人对家乡的炽热情怀。 4.感受诗歌阔大恢宏的意境,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赏析诗歌展现的敕勒川壮丽的美景,体会敕勒族人对家乡的炽热情怀。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阔大恢宏的意境,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比较法归纳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进敕勒草原 1.歌曲引入(播放《天堂》,电子相册展示草原风光图):听完这首歌曲,看了这 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学生自由发言) 过渡语:精美的图片展示了草原壮美的风光,一曲《天堂》,唱尽了牧人对家乡的 热爱,令人心潮澎湃;而一首《敕勒歌》则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心驰

神往。今天,让我们共同来欣赏北朝民歌《敕勒歌》(课件出示课题PPT1)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PPT2) 2. 了解《敕勒歌》、敕勒族、《乐府诗集》的相关常识。 《敕勒歌》是北朝时期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教师介绍敕勒族。 问:你还知道哪些与这首诗歌相关的知识呢?(学生展示)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共5000多首,传世佳作众多。它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PPT3、4)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PPT5) 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被誉为“乐府双璧”。(PPT6)(简单了解,不需要记忆) 二、朗读,感受音韵之美 过渡语:当然,《敕勒歌》也是乐府诗中的传世佳作。下面就让我们朗读诗歌,感受这首千古传颂的牧歌。 1.展示配乐朗读。(PPT7) 2.全班齐读,教师强调字音、停顿、重音和情感。 (过渡语:读准读顺了诗歌,这只是诗歌朗读的初步,朗读诗歌一定要注意音调的高低、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还要注意诗歌所表现的情感基调,这样才能读出诗歌的韵律美。) 字音提示:“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xiàn”。 停顿提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重音提示:“穹庐”、“笼盖四野”、“苍苍”、“茫茫”、“见”、“牛羊”。 情感提示:质朴粗犷、豪迈雄壮是北朝民歌的最显著特点,敕勒歌,主要是对敕勒川这个大草原的歌颂,它是在辽远壮阔的大草原上纵情歌唱的歌,境界开阔,整体上要读出豪迈雄壮。例如:“敕勒川,阴山下”读出高亢之调;“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以及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二首——《敕勒歌》

18 古诗两首——敕勒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乐府;会认“似”、“笼”、“庐”“茫”“盖”“苍”6个字。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诗歌;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的美景。什么样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师:看样子,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你们去过美丽的大草原,见过草原的美丽景色吗?播放腾格尔的《天堂》,听了歌曲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咱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师(板书诗题):谁来读读诗题? 师(给“敕勒”注上拼音):看看拼音,再来试试。

师:(请学生读,齐读诗题)诗写得可美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二、初读古诗 1.师: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借助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笼盖苍茫见(xiàn)牛羊 3.这些字谁会读?(多种形式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4.师(出示整首诗):字音都读准了,我相信古诗也一定会读得很棒的!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指名读) 5.师:谁来评一评? 6.师:分组赛读吧,看哪组的字音读得最准,读得最流利。 三、背景资料: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敕勒歌(教案)(4)

敕勒歌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 4、学生会背诵这首民歌。 教学重点: 1、学习11生字。 2、正确、流利的读诗,感悟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课件中出示标题) 二、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

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朗读指导: 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 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两分钟) 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四、重点分析: 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从诗中看到了什么?(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及时板书)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及时板书)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 生:很大、望不到边等顺势 总结板书:辽阔无边还能看到什么?牛羊 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草怎么样?茂盛 牛羊怎么样?肥壮 板书:茂盛肥壮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

敕勒歌教学设计

敕勒歌教学设计 教授教化目标: 1.熟悉本课生字,会写生字。 2.有情感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本身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酷爱大年夜天然,酷爱故国大年夜好河山的思惟情感。教授教化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授教化难点:领会诗的意境。 教授教化预备: 1.教师:教授教化挂图、敕勒川草原录像。 2.学生:读熟古诗。 教授教化课时:1课时 教授教化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引出课题。 我们故国风光秀美,山川绚丽,古代传播下来大年夜量赞赏故国山川的 优美诗篇。第22课就介绍了两首古诗。板书:22古诗两首敕勒歌今天师长教师先带你们到广阔的大年夜草原去看看。 2.播放敕勒川草原风光录像,引出诗题。 你认为大年夜草原怎么样? 这美丽广阔的大年夜草原名叫敕勒川,这里一向风行着一首赞赏它的平易近歌,叫《敕勒歌》。板书:敕勒歌 齐读课题。 这首诗一向传播到如今,今天我们来进修它。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请你们本身读读这首诗,碰到不熟悉的字把它画下来,再看拼音多

读几遍,把它记住。 2.同桌互读诗句,改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仗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提示“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懂得词语。 1.自学诗文。 请求:(1)把诗句读流畅。想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你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明白,把它画下来。 2.小组交换。 3.指名读。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广阔的大年夜草原,旺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换,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川:指平原。 敕勒川:敕勒是古代的平易近族,敕勒川指敕勒族栖身的平原。 阴山:指阴山山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器械走向。(可用简图) 穹庐:游牧平易近族所住的用毡子做的圆顶帐篷。现俗称蒙古包。 四野:四周,四面八方。 苍苍:深蓝色。 茫茫:广阔无边的样子。 见:露出,出现。 四、细读诗文,领会诗意。 1.进修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说诗意。教师随机点拨。 美丽充裕的敕勒大年夜草原,就在阴山脚下铺展。 天空像一顶巨大年夜的圆顶帐篷覆盖着大年夜草原的四面八方。

《敕勒歌》教案 人教部编版1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8 敕勒歌人教部编版 B. 敕勒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粗犷古朴的意境,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感受草原的美丽。 3、感受中华经典诗词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与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意境,感受草原的美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丰富认知 1、师: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同学们一道去领略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请看大屏幕—— 2、出示PPT1:看!草原的天空,蓝得如此纯净;地上的牧草,长得如此丰茂! PPT2:这一碧千里的草原啊,看一眼,就会让人心醉神迷! PPT3:看这些小丘(用教鞭指示),它们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PPT4:看这些在草原上纵马飞奔的牧民们,他们的生活是多么快乐而美好! 3、(出示PPT5)看了这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指名说。 4、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去过草原,并且对草原的美景作了生动的描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是怎么说的——(出示PPT6,师配乐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5、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吗?为了表现草原的美。老舍先生这段话共用了200多个汉字。然而,早在15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仅仅用了27个汉字、短短的一首诗歌,就把草原的美表现出来了。你们知道是哪首诗歌吗? 6、指名说、背。 师:对!正是我们早已熟悉的那首(指板书)——《敕勒歌》(课前用黑纸覆盖)

二、练习朗读,读出韵味 1、(出示PPT7)听师范读《敕勒歌》(配乐) 2、学生跟师练习朗读《敕勒歌》,要求注意速度、重音和停顿,读出诗歌的味道。 3、四人小组内合作读古诗。 合作要求: ①按组号顺序依次读古诗,别人读时要认真听。 ②读完后选出读得好的同学作为本组代表参加朗读展示。 4、请各组代表上台诵读古诗,强调只请前五名,要求各组代表争取机会,踊跃上台。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1、师:大家的诗歌读得真好,可我想问一句:读懂了吗?“敕勒”是什么意思?“敕勒”是我国古代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它后来与另一个少数民族鲜卑族融合到了一起。这首敕勒歌,最早是以鲜卑语在牧民中间传唱,后来才被翻译成汉语并广为流传。这样一首只有27个汉字的诗歌为什么流传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如此强盛的生命力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去弄清其中的原因。让我们先来看看诗歌的第1句—— 2、出示PPT8,请一名男生读—— 3、师:(出示PPT9)在词典上,“川”字有三种解释,请你判断一下,“敕勒川”的“川”应当选择第几种解释?(请用手势回答) 4、是的,“川”在此处指辽阔无边的草原,那么“阴山”指什么,你想起了哪句诗歌?诗句“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阴山”与此处的“阴山”指的是同一座山。这座山在今天内蒙古的中部,自西向东绵延数百里。读着这句诗,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5、一句“敕勒川,阴山下”,不仅交代了敕勒族人生活的地点,而且描绘出了一望无际的草原,连绵起伏的群山,给人以无限辽阔(板书:连阔)、无比雄伟(板书:“雄伟)的印象。请你读,读出这种辽阔雄伟的气势来——(指名读) 6、很好,让我们来看看诗歌的第2句,请一名女生来读—— 7、要读懂这句诗,先要了解“穹庐”是什么,看(出示PPT10),“穹庐”就是这些白色的、供敕勒族人生活的毡帐,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蒙古包。请你想想看,“天似穹庐”,是说天空像什么?到底像不像呢?让我们闭上眼睛来想象一下。

古诗敕勒歌翻译赏析

古诗敕勒歌翻译赏析 《敕勒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斜率敦。其古诗全文如下: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前言】《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两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三句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注释】①《敕勒歌》: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②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③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④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⑥天苍苍:苍苍:青色。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⑦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⑧见:同“现”,显露。【翻译】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

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鉴赏】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敕勒歌公开课教学设计

《敕勒歌》教学设计 襄城县双庙一中王世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敕勒歌》。 2、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理解草原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导语 由歌曲《美丽的草原是我家》引入新课。(一首优美的歌曲仿佛把我们带入北方美丽的大草原,仿佛让我们看到蓝蓝的天,青青的草,洁白的云,成群的牛羊。在古代同样有一首歌,它写尽了北方草原的富饶壮丽,写尽了草原人对家乡的热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敕勒歌》) 2、板书 二、朗读课文 导语:诗歌重在朗读和品味,有的同学已迫不及待,下面同淡们的自由朗读,扫清诗中的文字障碍。 1、学生自由读

2、字词检测 敕勒川()天似()穹庐() 笼盖()见牛羊() 3、学生再读 4、找两名学生读 每名学生读完之后,由学生点评,说出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并由点评的学生再读。 5、指导朗读 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要注意节奏(划出节奏)、重读的字(找出重读的字)以及音调的高低起伏(最后一句的读法) 6、师范读 7、生再读 8、男女生PK 9、师生齐读 (过渡语:读这么多遍,你感受如何?很美,就像歌曲一样,在古代它就是一首歌) 三、背景介绍 《敕勒歌》是我国在南北朝时流传在敕勒族的民歌,主要反映北方人的尚武精神、人民疾苦、风光景色等,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四、整体感知 读了这么多遍,相信同学们各有所获,下面根据诗歌的内容思考 1、《敕勒歌》都写了等景物, 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的图画,抒发了敕勒人的感情。

《敕勒歌》教案

《敕勒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乐府;会认“勒”、“笼”、“苍”“茫”“见”5个字。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诗歌;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的美景。什么样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师:看样子,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你们去过美丽的大草原,见过草原的美丽景色吗?播放腾格尔的《天堂》,听了歌曲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咱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师(板书诗题):谁来读读诗题? 师(给“敕勒”注上拼音):看看拼音,再来试试。 师:(请学生读,齐读诗题)诗写得可美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吧!(生立刻翻书93页) 二、初读古诗 1、师: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借助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笼盖苍茫见(xiàn)牛羊 3.这些字谁会读?(多种形式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4、师(出示整首诗):字音都读准了,我相信古诗也一定会读得很棒的!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指名读) 5、师:谁来评一评?

6、师:分组赛读吧,看哪组的字音读得最准,读得最流利。 三、背景资料: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四、品读诗文 结合文中注释,同桌间自己理解诗中含义。看你读懂了多少?(蓝蓝的天底下,草地一眼望不到边,风吹过来,草低下了头,露出了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一)、前四句 1、师(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蒙古包):你看到了什么? 2、师:你们说得真好!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3、生说含义:(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像圆圆的大屋顶,笼罩在原野上。)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想读读吗?大家赶快试试吧!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师: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还有谁想读? 5、师:说说他读得怎么样?(他读得又流利又有感情。听了他的朗读,我觉得草原很大!) 6、师:“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7、师:你们读得真棒,老师真高兴!下面咱们进行男女生赛读这两行诗句,好吗?(男女生赛读) 师:男生把阴山的雄伟高大读出来了,女生把草原的辽阔无边读出来了,男女生都得第一! (二)、后三句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部编版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电子作业)敕勒歌

18 古诗二首——敕勒歌 一、请写出含有“见”字的成语,看谁写得最多。 答: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 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__ 二、请想象一下《敕勒歌》所描绘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把这个画面描绘下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请谈谈你对《敕勒歌》所展现的境界和语言特点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四、《敕勒歌》诗中没有直接写人,但我们却可以感觉得到草原的

主人。你从诗中感受到这里生活着的是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发展空间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折杨柳歌辞子夜四时歌(冬歌) 北朝情歌南朝情歌 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昔别春草绿,今还墀雪盈。 出入擐郎臂,蹀坐郎膝边。谁知相思苦,玄鬓白发生。 1. 这两首诗分别表现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 北朝乐府和南朝乐府在风格上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两首诗的风格有何不同?

敕勒歌教学设计

敕勒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 出示:敕勒穹庐笼罩见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师: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指名朗诵 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好I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示范读第1、1句。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示范读第3、4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