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圆柱的表面积经典题型

圆柱的表面积经典题型

圆柱的表面积经典题型
圆柱的表面积经典题型

圆柱的表面积

一:知识点:圆的周长公式圆的面积公式

圆的侧面积公式圆的表面积公式

二:例题

1、求下列圆柱的侧面积

2、r=3厘米 h=5厘米 d=4分米 h =5米 c=厘米 h=2分米

3、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平方厘米,高是3厘米,底面半径是多少厘米

4、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分米,高是底面周长的2倍,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多少

5、一个圆柱形物体,他的侧面积是平方厘米,每个底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6、一个无盖的圆柱形水桶,底面直径是4分米,高是5分米,做这个水桶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接

头处重叠部分不算)

7、一台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形的,轮宽米,直径是8分米,前轮转动一周,压路机前进多少米压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8、有一个半圆柱,已知它的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8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9、把一个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得到一个边长是厘米的正方形,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

10、有一个圆柱形蓄水池,底面周长是米,高3米。在蓄水池的周围及底部抹上水泥,如果每平方米用水泥20千克,一共需水泥多少千克

圆柱的体积

一:知识点:圆柱的体积公式

二、例题1、求下列各圆柱的体积

R=2厘米 h=3厘米 d=10厘米 h=4厘米 c=分米h=2米 s=平方分米h=2米

2、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高是底面半径的3倍,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一个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底面半径是3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4、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平方米,底面直径是6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5、将一个圆柱体沿底面半径切开,分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6平方厘米,已知长方体的高为3厘米,求圆柱的体积。

6、把一块长厘米,宽20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钢坯溶化成铸成底面半径是4厘米,圆柱的高是多少厘米

7、横截面直径为2厘米的一根钢筋,横截成两段后,表面积的和为平方厘米,原来这根钢筋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8、一个圆柱高4厘米,如果它的高增加1厘米,它的表面积就增加;平方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9、做十节长2米,直径8厘米的圆柱形铁皮烟囱,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10、压路机的滚筒式圆柱体,它的长是2米,滚筒横截面的半径是米。如果每分钟转动5周,每分钟可以压路多少平方米

11、大厅里有10根圆柱,圆柱底面直径1米,高8米。在这些圆柱的表面涂油漆,平均每平方米用油漆千克,共需油漆多少千克

12、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平方厘米,底面半径是2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13、把两个底面直径都是4厘米,长都是3分米的圆柱形钢材焊接成一个大的圆柱形钢材,焊接成的圆柱形钢材的表面积比原来两个小圆柱形钢材的表面积之和减少了多少

14、将高都是1米,底面半径分别是米、1米和米的三个圆柱组成一个物体,这个物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5、把3个高相等、底面半径都是10厘米的圆柱形盒子叠放在一起。拿走1个盒子,表面积就要减少314平方厘米。每个盒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小学数学_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20-23页。 [教学目标] 1. 在探索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求“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 通过观察、猜想、操作、发现、讨论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 使学生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中,体会学习“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知识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的参与数学学习。 [教学重点]经历“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获得求“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或正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周长的关系以及宽(高)与圆柱高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圆柱模型、圆柱形纸筒和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王师傅是加工厂车间的一名工人,他每天都和纸筒打交道,同学们看看王师傅加工的纸筒是什么形状的?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纸筒包括哪几部分?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做一个圆柱形纸筒需要多少纸板?…… 师:求至少需要多少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 预设:求需要多少纸板,实际上是求圆柱的表面积。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导入。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将“做一个圆柱形纸筒需要多少纸板”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也就是求圆柱体的表面积,从而激发学生去猜想圆柱表面积的求法。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圆柱的表面积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圆柱模型,想一想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几个部分? 预设:包括两个大小相等的底面和一个侧面。 师:底面的面积如何计算呢? 预设:底面积=πr2。 (二)研究圆柱的侧面积 师:圆柱侧面是一个曲面,如何计算它的面积呢? 下面同学们四人一组对照手中的圆柱体学具进行讨论、探究。 讨论题目:展开图是什么形状?(提示:可以剪开观察) 展开图与圆柱的侧面有什么关系? 学生合作探究,汇报讨论结果。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编写意图 (1)例3教学圆柱表面积的概念,探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已经学习过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因此对圆柱表面积概念的理解并不困难。教材一开始就提出问题: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让学生在交流中逐步理解圆柱表面积就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这一直接的含义。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圆柱的表面有哪些”,使学生借助对圆柱各部分组成的认识,自己总结出圆柱表面积的构成。对于表面积概念的理解是计算表面积的基础,理解了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些部分的面积之后,就是如何计算这些部分的面积的问题了。圆的面积是已学的知识,而侧面展开图的相关知识也已经具备,可以将侧面积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因此,教材重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把概念脉络梳理清楚之后,具体的推导交给学生自己完成。 (2)“做一做”是圆柱侧面积计算的简单应用,尤其是进一步巩固圆柱侧面在展开前后各部分的对应关系。 教学反思 (1)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迁移。 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可以联系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类比。例如,提出问题:“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指什么?”“圆柱的表面积指的又是什么?”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的侧面和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 (2)注重对概念的本质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要计算圆柱的表面积,首先要知道什么叫立体图形的表面,圆柱的表面是由几个面组成的,这些面有什么特点,面积能否直接求出来,要求出这些面积,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将圆柱模型展开,更直观、清晰地看到圆柱表面的组成部分。利用前面所学的圆柱侧面展开图的相关知识,找到侧面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高之间的关系,把未知知识转化为已学知识。对于有困难的学生,仍然可以用水彩笔在相应的边上进行标识,加深理解。教学时,要注意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而应加强对表面积的一般性概念的本质理解。 编写意图 (1)例4是圆柱表面积计算的实际应用。现实生活中有关表面积计算的情形复杂多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求哪些面的面积之和。本例要求计算一顶圆柱形厨师帽所用的布料,实际上就是求圆柱的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的面积之和。对于这一点,教材没有直接说明,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独立解答。 (2)例4的计算结果要求保留整十数,考虑到实际情况(布料首先要够用),所需的材料只可比计算

圆柱的表面积评课记录说课材料

圆柱的表面积评课记 录

圆柱体的表面积评课记录 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学生学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多种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在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到曲线图形的过程中,不仅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而且也给学生探索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学生学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多种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在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到线图形的过程中,不仅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而且也给学生探索学习的方法注入了新的内容,并使得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图形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知识,只有结合生活,练习生活,让学生亲眼去看一看,亲手去做 一做,亲自去想一想,才能使之成为具体的、可接受的知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三个层次。教学层次非常清晰。 第一层次:巩固上节所学《圆柱体的认识》的有关知识。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掌握圆柱体的底面、侧面和高,能正确地说出圆柱体的特征。 第二层次:推导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公式。首先让学生讨论圆柱侧面展开的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之间的关系。通过实物观察和实验,使学生了解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

的宽就是这个圆柱的高,从而用已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很自然地推导出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在会求侧面积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两个圆面积,引导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从而总结出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立体转平面、形变量不变的辨证关系,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分析能力。第三层次:针对本节所学知识设计了一些基本应用题。安排有:求圆柱的侧面积,求圆柱的表面积。是对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的巩固。 杨老师极其注重数学知识生活化。一方面,注重从生活现象中提取数学知识,引入数学学习;另一方面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知识后,及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说数学的回归。比如练习中帽子、通风管表面积的计算等,我想如果给足时间,数学知识的回归在这些课上有更多的体现和应用。在六年级的课堂上,杨老师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很明显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 让学生敢想、敢说,从而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同时,注重操作活动在图形学习中的地位。操作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究图形特征的重要途径,正是操作活动,学生的探索学习才能得到顺利展开,也正是操作活动, 学生对有关数学知识的体验更加真切和深刻。最后,杨老师注重学生的思维表述。如果说操作活动能更强调知识的深刻性,那么语言表述也就是“说”,就是对知识的梳理,知识的罗列,知识的系统化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圆柱的表面积》学情分析

《圆柱的表面积》学情分析 一、学情分析目的: 学习《圆柱的表面积》知识时,是在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以及圆的面积计算和圆柱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所以本节课的学习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认知水平和思维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圆柱的表面积》的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为后面学习其它的几何形体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计算表面积,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 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经历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利用旧知迁移到新知的学习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培养学生

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 能力,并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当中。 3、情感目标: 通过解决日常生活问题,感悟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利用旧知迁移到新知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转化的思想,因此“使学生理 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并探索圆柱侧面积、表面 积的计算方法”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学习探究的 过程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空 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 活实际当中,因此“灵活运用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知识 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班级学情: 本班共有 42 名同学,其中有十几位学生,基础比较好,一般情况下,都能回答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有时较难的 问题也能答出来,但是班级中也有 10 名同学的基础知识 较差,他们平时上课对老师讲的知识点有听不懂的现象, 在学习中不知道怎样学习,所以上课不爱听课,很少举手 回答问题,作业质量也不高。我在教学时,注重以优带弱,利用学生给学生讲的优势,鼓励和表扬学生共同学习,尽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教学 反思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课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练习二第14题: 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第题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对于求侧面积较有利。但在求底面积时,要先应用C÷π÷2来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 二、实际应用 1、练习二第13题 (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2)学生独立完成第13题: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表面积,并指名板演。 2、练习二第7题

(1)用教具辅助,引导学生思考:前轮转动一周,压路面的面积是指什么?(通过圆柱教具的直观演示,使学生看到所压路面的面积就是前轮的侧面积)(2)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集体订正。 3、练习二第9题 (1)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思考“抹水泥的部分”是指哪几个面?(侧面和下底面,也就是只有一个底面积)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4、练习二第16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尝试独立解题。 (2)集体评讲,让学生理解计算“制作中间的轴需要多大的硬纸板”,就是计算硬纸轴的侧面积,卫生纸的宽度就是硬纸板的高度。 5、练习二第19题 (1)学生小组讨论:可以漆色的面有哪些? (2)通过教具演示,使学生明白圆柱及长方体表面被遮住的部分刚好是圆柱的三个底面积。因此,计算油漆的面积就是计算长方体表面积与圆柱侧面积之和减去圆柱的一个底面积。 (3)提醒学生将计算结果化成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并可根据实际情况保留近似数。 三、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8、10、15、17、18及20题完成在作业本上。 板书设计: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教学反思: 为了能充体现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我精心安排了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应用等教学活动,同时积极营造愉快、民主、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反思整堂课程教学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展开: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公开课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根据圆柱的表面积与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准备: 圆柱形的物体,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拿出圆柱体茶叶罐,谁能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工人叔叔做这个茶叶罐是怎样下料的?(学生会说出做两个圆形的底面再加一个侧面)那么大家猜猜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呢?(说说自己的猜想)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研究圆柱侧面积 1、观察对比:观察展开的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2、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3、小组汇报。(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即长×宽=底面周长×高,所以,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侧==C×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r×h 1、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 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三、实际应用 1.解决书上的例题 2.填空

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可能是()形,也可能是()形。第二种情况是因为() 3.要求一个圆柱的表面积,一般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四、板书设计 圆柱体的表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侧=ch ↑↑ 长方形面积=长×宽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五、巩固练习 完成P42页练习十的第2~5题。

小学数学_《圆柱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圆柱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在动手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圆柱体的表面积。 教学难点: 圆柱体的测面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圆柱体的表面积》 1、通过前面的学习,你对圆柱体有哪些了解? (2个底面,是2个相同的圆形,1个侧面。两底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体的高……底面面积、周长的回顾) 2、你觉得什么是圆柱体的表面积? 板书:S表=2S底+S侧 底面积的计算方法我们已经掌握了,关键来研究侧面积。 二、自主探究 1、小组用一个圆柱和一张纸研究测面积。(学生准备剪刀、尺子等物品) 研究提示: 用喜欢的方法来研究,思考几个问题: (1)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图形? (2)展开的图形与圆柱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 (3)试着推导出测面积的计算方法。 2、小组汇报展示 = 2∏rh 总结:S侧=底面周长*高 = ∏dh (课件动画演示) 3、质疑:除了长方形还可能是其他图形吗?

出示展开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这两个图形有什么异同? (沿高剪开是长方形,沿斜线剪开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地面周长,高是圆柱的高,面积也是底面周长*高。) 4、完成课堂练习第1题,计算易拉罐的表面积。 5、如果要给这个易拉罐的侧面贴一圈标签,怎么办? 点拨: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不一定就是求三个面的总面积。 6、试试看:下面的问题分别求的是什么?把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课件) 三、演练拓展 1、卫生纸内筒设计。(课堂练习2) 2、用长方形纸做一个笔筒的侧面,配一个底最少需要多少纸板。(课堂练习3) 四、自我评价。 《圆柱体的表面积》学情分析 《圆柱的表面积》是在学生五年级学习了长正方体表面积面的旋转,了解了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和认识了圆柱的基本特征后,安排的一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想象、操作等活动,运用迁移规律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加以应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好这部分内容,为下节探究圆柱体积降低难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进入中学学习其它几个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它具有很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学生对圆柱体是有一定认识的,70%的学生知道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哪,但是全班只有10%的学生会求圆柱表面积,而且这些孩子都是在外面上过补习班或者进行预习记住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此可见,学生对圆柱的表面积了解的比较少,存在一定的困难。 《圆柱体的表面积》效果分析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重点在于通过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难点是灵活运用侧面积、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始至终贯穿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将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将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作为重点来教学。 一、在复习引入环节,我首先通过复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为下面的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打下基础;复习圆柱的特征为后面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公式推导做好铺垫。 二、在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环节中,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形成圆柱表面积的表象。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的和。然后,在突破侧面积的计算方

圆柱的表面积评课记录

圆柱体的表面积评课记录 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学生学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多种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在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到曲线图形的过程中,不仅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而且也给学生探索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学生学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多种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在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到线图形的过程中,不仅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而且也给学生探索学习的方法注入了新的内容,并使得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图形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知识,只有结合生活,练习生活,让学生亲眼去看一看,亲手去做 一做,亲自去想一想,才能使之成为具体的、可接受的知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三个层次。教学层次非常清晰。 第一层次:巩固上节所学《圆柱体的认识》的有关知识。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掌握圆柱体的底面、侧面和高,能正确地说出圆柱体的特征。 第二层次:推导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公式。首先让学生讨论圆柱侧面展开的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之间的关系。通过实物观察和实验,使学生了解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这个圆柱的高,从而用已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很自然地推导

出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在会求侧面积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两个圆面积,引导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从而总结出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立体转平面、形变量不变的辨证关系,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分析能力。第三层次:针对本节所学知识设计了一些基本应用题。安排有:求圆柱的侧面积,求圆柱的表面积。是对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的巩固。 杨老师极其注重数学知识生活化。一方面,注重从生活现象中提取数学知识,引入数学学习;另一方面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知识后,及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说数学的回归。比如练习中帽子、通风管表面积的计算等,我想如果给足时间,数学知识的回归在这些课上有更多的体现和应用。在六年级的课堂上,杨老师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很明显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让学生敢想、敢说,从而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同时,注重操作活动在图形学习中的地位。操作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究图形特征的重要途径,正是操作活动,学生的探索学习才能得到顺利展开,也正是操作活动,学生对有关数学知识的体验更加真切和深刻。最后,杨老师注重学生的思维表述。如果说操作活动能更强调知识的深刻性,那么语言表述也就是“说”,就是对知识的梳理,知识的罗列,知识的系统化整理和知识的重组。整堂课也有值得探讨的地方。语言的衔接稍有跳跃。课堂的连接语是课堂驾驭能力的表现,也反映了教师设计课堂,生成课堂之间的一种应变。同时,这也与教师对于教学设计过程的熟悉程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案

圆柱的表面积(二) 教学目标: 1. 经历认识圆柱展开图和探索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 2. 认识圆柱展开图,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 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建立展开图与圆柱侧面、底面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理解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 课件、教案、一个圆柱形的纸盒。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侧面积的计 算,下面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圆柱侧面积 的计算公式。 2.师:同学们已经学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如果要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你会求吗?复习旧知引入新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连贯性。 二、讲授新知 (一)圆柱表面积 1.拿一个圆柱形的纸盒,指出它的侧面和两个底面。然后展开,使学生直观看到圆柱展开图是两个同样大的圆和一个长方形。 师引导:那么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就是通过学生自己直观感知圆柱的表面积。得出了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 S表=s侧+2s底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公式的吸收和运用。 2.让学生讨论,比较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区别。 (二)计算表面积 1.出示书上例题,让学生了解圆柱的高和 半径,鼓励学生自己试算。 2.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如果出现列综合算式的,要表扬。如果没有,提出你能列成一个算式吗? 三、试一试 提出试一试的题目,让学生尝试计算。然后,师生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四、练一练

第1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巩固练习,加深知识的印象。 第 2 题,先指导学生弄清表面积的含义,再计算。 第3题,先指导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再自主解答:1.计算长方形铝板的面积;2.计 算做圆柱所需要的铝板面积,即圆柱的表面积;3.求剩余铝板面积。 五、课堂总结 今天主要讲的是什么容?你是如何理解的

圆柱的表面积评课稿

数学教学教研活动评课稿 今天我们有幸听了郑老师执教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和者老师所执教的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积》两节数学课,我觉得这两节课是质朴的,是耐人寻味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数学知识生活化。 一方面,注重从生活现象中提取数学知识,引入数学学习;另一方面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知识后,及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说数学的回归。比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练习中计算A4的面积,从A4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求出正方形的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练习中帽子、通风管表面积的计算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二、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让学生敢想、敢说,从而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同时,注重操作活动在图形学习中的地位。操作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究图形特征的重要途径,正是操作活动,学生的探索学习才能得到顺利展开,也正是操作活动,学生对有关数学知识的体验更加真切和深刻。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例1的教学中让学生小组合作:用若干个小正方形摆三个不同的长方形,填表并交流所摆的长方形的面积各多少平方厘米然后通过例2的教学,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测量、观察、汇报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在公式推导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的摆一摆、数一数、量一量、算一算,从而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圆柱体的表面积》一课,教师事先让学生准备好能拆、拼的圆柱体,教师课件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拆、拼,感受到圆柱体的表面积是一个侧面积的面积和两个底的面积的和,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三、注重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和谐统一。 这两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去经历几何形体的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几何形体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几何形体的面积计算,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应用意识,同时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从这两节课的教学实施上看,基本达到了两节课的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兴趣。 四、注重合理的利用教材 圆柱体的表面积这部分教学内容包括: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表面积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将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将表面积的计算作为重点来教学。教学设计和安排既源于教材,又不同于教材。整堂课容量较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公开课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通过操作独立推导并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3: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收获,体会合作的愉悦 教学重点:动手操作展开圆柱的侧面积 教学难点: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并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具准备:圆柱表面展开图 学具准备:纸质圆柱形茶叶罐、长方形纸、剪刀、圆柱体纸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出示:牛奶盒,纸箱,可比克。 提问(1)这些东西我们很熟悉吧!谁来说说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呢?(指名说) (2)制作这些包装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材料?(指名说)师:谁能说说上一节课你学过圆柱体的哪些知识?生:...........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自制的圆柱体模型,动手摸一摸 生:动手摸圆柱体 师:谁能说一说你摸到的是哪些部分?生:.......... 师:你所摸到的圆柱体的表面,它的大小叫做表面积,我们这节课就要学习如何求圆柱体的表面积的大小。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导语:圆柱的侧面积是一个曲面,那么怎样才能把它变成我们熟悉的平面呢?(指名说) 提问:请大家猜一猜,如果我们将圆柱体的侧面(也就是这个包装纸)展开,会是什么形状的呢? 研究圆柱侧面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茶叶罐的包装纸展开,看看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先猜想,然后说说,再操作验证。这个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茶叶罐有什么关系?小组交流。(学生要说清楚展开的方法不同能得到什么不同的图形) (展开的形状可能是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等) 1、独立操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纸质小圆柱,长方形纸,剪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 2.操作活动:(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茶叶罐的包装纸展开,

小学数学_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五年级下册)》46~47页。 [教学目标] 1. 在探索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求“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 通过观察、猜想、操作、发现、讨论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 使学生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中,体会学习“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知识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的参与数学学习。 [教学重点]经历“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获得求“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周长的关系以及宽(高)与圆柱高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圆柱模型、圆柱形纸筒和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圆柱和圆锥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工厂车间,看看工人们是怎样制作圆柱形纸筒的。 课件演示制作过程。 师:看到这个圆柱形纸筒,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纸筒包括哪几部分?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做一个圆柱形纸筒需要多少纸板?…… 师:求至少需要多少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 预设:求需要多少纸板,实际上是求圆柱的表面积。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 二、积极思考,引发猜想 (一)认识圆柱的表面积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圆柱模型,想一想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几个部分? 预设:包括两个大小相等的底面和一个侧面。 师:底面的面积如何计算呢? 预设:底面积=πr2。 (二)研究圆柱的侧面积 师:圆柱侧面是一个曲面,如何计算它的面积呢? 下面同学们四人一组对照手中的圆柱体学具进行讨论、探究。 讨论题目:展开图是什么形状?(提示:可以剪开观察)展开图与圆柱的侧面有什么关系?

公开课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公开课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是涉及到侧面积,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我认为要让学生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关键点是让学生明白圆柱的表面积的一般思路。难点是圆柱的侧面积为什么可以用底面周长×高去计算。难点二是计算。 一、理清思路。 在教学时,提题后,我拿出一个圆柱体,问学生:你觉得我们要求圆柱的表面积,我们可以办?学生们在思考,但明显有点拿不准。于是在经过小组讨论后,他们一致得出结论:首先要求出圆柱的两个底面积,然后再求出侧面积。把底面积和侧面积相加。于是,我把这一思路板书上黑板上。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在教学侧面积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分析,然后,再根据直观演示,让学生明确,侧面的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其长就等于底面的周长,其宽是圆柱的高。于是,长方面的面积公式就可以转化为底面周长×高。但是在实际中学生对圆面积和圆周长的计算已遗忘,因此在前置性作业中加入了这方面知识的复习。 二、根据思路进行解答。 思路虽然理清了,但实际操作还是有很多学生存在困难。在学生计算完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查,并请他们自己分析到底为什么会做错,然后进行纠正。学生对圆周率的计算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让学生记忆一些圆周率的倍数的计算。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 ) A .平行四边形 B .梯形 C .长方形 2.一个正方体切成两个大小相等的长方体后,表面积( ),体积( )。 A .增加;减少 B .减少;不变 C .增加;不变 3.下面物体中,( )的形状是圆柱。 A . B . C . D . 4.用一根长52cm 的铁丝,能焊成一个长6cm 、宽4cm 、高( )cm 的长方体。 A .2 B .3 C .4 5.车轮滚动一周,所行的路程是求车轮的( )。 A .直径 B .周长 C .面积 6.如图A 、B 分别是长方形长和宽的中点,阴影部分面积是长方形的( ) A .3 8 B . 12 C . 58 D . 34 7.某商品的标价是1500元,打七五折出售后仍盈利95元,则该商品进价是( )元。 A .1595 B .1235 C .1030 D .995 8.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 、B 两港距离为9厘米,一艘货轮于上午6时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从A 开向B 港,到达B 港的时间是( )。 A .15点 B .17点 C .19点 D .21点 9.图像组合想像。答:( ) A . B . C . D . 10.在比例尺的图纸上,量得一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那么这个正方形土地的实际面积( ) 平方米 A .180 B .900 C .2025 D .32400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案例及反思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准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圆柱里几个面的总面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点,提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水平。 教学过程: 1、回忆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表面积的概念,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表面积以及圆柱的表面积? 2、联想: (拿起一个圆柱的模型,手摸着面)提问:圆柱的面有什么特点?圆柱的表面积是指什么?圆柱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所以能够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归纳引入新课: 圆柱的一个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的总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4.教学例题 一定圆柱形厨师帽,高28厘米,冒顶直径20厘米,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多少面料? 提问:题目条件是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求至少要多少面料,是求圆柱的什么?你会算吗? 小结:这顶厨师帽的下面应该是没有的,所以在这里,不需要我们算圆柱的下面,也就是说少算一个底面。 二、笔筒的制作问题 说明: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有时不需要计算圆柱3个面的总面积,只需要计算某几个面的总面积,比如我们刚做的那道题,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思考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和,并思考每一个面的面积怎样算。 1、协助学生回忆笔筒的形状(圆柱体,但是没有上面)

2、如何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就是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但是要减去上面的面积) 3.课本第16页第10题:(出示笔筒模型) (1)笔筒缺少哪个面?(上面) (2)要求至少需要多少彩纸,要算几个面的面积和?算不算上面?如何计算每一个面的面积?(2个面,没有上面,侧面=底×高,下面是一个圆,圆的面积=底面半径的平方×圆周率) (3)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点评:在教学中采用学生生活中较熟悉的物体“笔筒”启发学生如何计算制作一个笔筒所需材料的面积,也就是计算圆柱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这个事例在生活中较普遍,再加上利用一些模具实行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联系实际情况实行学习。以上这个系列的活动表现了完整的探究过程,都体现让学生经历整个教学的探究过程。) 4、练习:P18页练习二的第15题。 (点评:要计算圆柱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关键是要知道如何计算圆柱体每一个面的面积,这些练习能够协助学生实行巩固,而且通过指名学生口答练习,能够即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利于以后教学的实施)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教学中必定要注重学生经历研究的过程。在活动中,一方面要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要使得学生通过活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测结果,同时教师实行适当引导。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这种研究学习的过程,通过本身的实践活动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利用本身所掌握的知识提升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得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体现本身的学习自主地位和主人翁感。

圆柱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评课记录

圆柱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评课记录 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评课稿 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评课稿 适中小学:杨清明 张伟老师的这堂课总的来说准备充分,如教师的教具,学生的学具,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练习;教师语言精练,教态自然大方,难点突破,重点突出,练习有坡度。具体如下: 一、优点 1、合理的利用教材 圆柱体的表面积这部分教学内容包括: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表面积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罗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将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将表面积的计算作

为重点来教学。教学设计和安排既源于教材,又不同于教材。整堂课容量较大,但学生学的轻松,教学效果也比较明显。 2、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 本堂课在教学上采用了引导__放手__引导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 新课前的复习,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由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到圆柱体的表面积。通过圆柱体模型的演示,引导学生复习圆柱体的特征,进而理解圆柱体的表面积的意义。 在教学侧面积的计算时,先让学生思考该怎样计算,再让学生动手探究。在实践中,学生很清楚地看到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实际上就是求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在学生会求侧面积的基础上,再加上两个圆面积,从而总结出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立体转平面,形变量不变的辨证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二、不足 圆柱体的物体在生活中很普遍,如学生的透明胶带,矿泉水瓶盖等,让学生动手测量这些物体的有关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兴趣会更高写,也让数学回归到生活。 练习中,出现三个不同直径的圆,而出示的图片却是三个圆同样大,直观效果不明显。圆柱的表面积评课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教学设计和安排既源于教材,又不同于教材。整个一节课,增加容量但又学得轻松,极大提高了调堂教学效率。 一、较好地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 本节课在教学上采用了引导、放手、引导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 1、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新课开始,教师通过圆柱教具直观演示,引导学生复习圆柱体的特征,进而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

《圆柱的表面积》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3 圆柱与圆锥《圆柱的表面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会解决有关圆柱的实际问题,培养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已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又制作过圆柱模型,所以对圆柱表面积的理解并不困难。因此教材一开始就提出问题: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让学生在交流中逐步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 3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求圆柱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答实际问题。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圆柱的表面积 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几何形体——圆柱,它是由哪些面围成的立体图形呢?圆柱的底面和侧面各有什么特征呢? 2.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活动2【讲授】圆柱的表面积 探究新知 1、圆柱的表面积是指什么? (1)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的侧面和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 (2)推导公式。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用字母表示为S表=S侧+2S底。

2、圆柱的侧面积。 (1)推导公式。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小组讨论: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动动脑筋,思考它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学生展开思维,自由发言) 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讲解。 师:沿着圆柱的一条高剪开,圆柱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小组讨论:①这个长方形与圆柱有哪些关系?②你能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圆柱的底面周长是长方形的长,圆柱的高是长方形的宽,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由此可得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 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 (2)利用公式计算。 完成练习。(组织学生根据公式独立计算,请两名学生板演后集体订正。 2×3.14×5×20=628(cm2)) 3、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例4题目及主题图: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30 cm,帽顶直径20 cm,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面料?(得数保留整十数) 师:求用多少面料,就是求什么?思考“没有底”的帽子如果展开,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生:求用多少面料,就是求圆柱的表面积。“没有底”的帽子展开,它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 学生计算后,教师板书整个解答过程。 师小结: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料够用。还要看清要求的表面积是哪些面的面积之和。 活动3【练习】圆柱的表面积 巩固训练 1.完成教材第22页“做一做”。 2.解决和圆柱表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时要注意计算哪些面的面积之和。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侧=Ch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S表=S侧+S底×2 例4:①帽子的侧面积:3.14×20×30=1884(cm2) ②帽顶的面积:3.14×(20÷2)2=314(cm2) ③需要用的面料:1884+314=2198(cm2)≈2200(cm2) 答:至少需要面料2200cm2

小学数学_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五·四学制)数学五年级下册》46~47页。 【学习目标】 1.在探索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求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猜想、操作、发现、讨论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使学生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中,体会学习“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知识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的参与数学学习。 【学习重点】 经历“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获得求“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周长的关系以及宽(高)与圆柱高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 圆柱模型、圆柱形纸筒和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圆柱和圆锥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工厂车间,看看工人们是怎样制作圆柱形纸筒的。 课件演示制作过程。 师:看到这个圆柱形纸筒,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纸筒包括哪几部分?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做一个圆柱形纸筒需要多少纸板?…… 师:求至少需要多少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 预设:求需要多少纸板,实际上是求圆柱的表面积。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导入。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将“做一个圆柱形纸筒需要多少纸板”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也就是求圆柱体的表面积,从而激发学生去猜想圆柱表面积的求法。 二、积极思考,引发猜想 (一)认识圆柱的表面积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圆柱模型,想一想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几个部分? 预设:包括两个大小相等的底面和一个侧面。 师:底面的面积如何计算呢? 预设:底面积=πr2。 (二)研究圆柱的侧面积 师:圆柱侧面是一个曲面,如何计算它的面积呢?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本课用课前预习课上小组内交流汇报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课前布置了《圆柱的表面积》预习提纲:1、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2、沿着圆柱的高剪开圆柱的侧面,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3、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 4、怎样求圆柱的底面面积?5、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课上学生很快讨论出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因为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方法,所以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学生已经能想象和深刻理解,并且通过想象和推理能够明确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宽)就是圆柱体底面的周长,展开的长方形的宽(长)就是圆柱体的高,所以,学生对于怎样求圆柱体的表面积能够理解和初步掌握。 题,第一:学生对于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虽然初步掌握但是很不熟练,具体表现在求圆的面积和圆的周长时,特别容易出现混淆,原因就是对求圆的面积和圆的周长的计算办法掌握欠熟练,特别是求圆的面积时,部分学生总是忘记把半径实行平方,或者是直接用给出的直径去平方,这都是对圆的面积计算办法掌握不熟练的表现;第二:学生的计算水平和计算准确率都有待提升,因为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了圆周率,又有半径的平方的计算,所以很多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很低。原因就是学生的口算水平、笔算水平都没有形成技能,只掌握计算方法但不能熟练准确的计算,这都是学生能够准确求出圆柱体表面积的障碍。 积和圆的周长、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办法。方法是这样的,每节课前我

都会先给学生1分钟强化默默记忆的时间,接着采用游戏抢答的形式我提问学生抢答,学生兴趣浓,记忆效果较好,这样重复强化学生的记忆,在计算圆柱表面积的时候能够提升计算的准确率。第二:在计算时提醒学生仔细认真,出错时要找出出错的原因,对证改错。同时结合课前三分钟计算的时间,增强学生的计算练习。第三:熟记常用数据。比如熟记了15到95的平方,同时也就能熟记1.5到9.5的平方了,这样,如果给出的直径是一些单数,半径是1.5到9.5的数据,半径的平方也就能够比较快而准确地记住了,一定水准上也能够提升计算的准确率。 总来说之,让学生熟练准确的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可以为下一步学习和计算圆柱的体积扫清障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