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布线新国标的修订看法

关于布线新国标的修订看法

关于布线新国标的修订看法
关于布线新国标的修订看法

关于布线新国标的修订看法

本文从布线系统标准的发展状况,具体分析布线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和《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的内容及特点,提出了标准修定工作的建议。

我们知道,在我国布线的标准是随着布线产品与应用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在我国得以完善的,而且已经成为建筑智能化领域弱电系统中标准最为完整的一个子系统,并且有了自己的标准体系。

我曾经将我国布线标准的发展历程归纳为启蒙、引入消化吸收;广泛推广应用;完善补充;完成体系的四个阶段。

从1995年,国家以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的第一本布线规范至今,已经不下于10几本了,它们分别以协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形式发布,涵盖了产品、工程设计、施工、工程验收、标准图集诸方面的内容。其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标准为《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和《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

其中,设计标准的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系统设计、系统配置设计、系统指标、安装工艺要求、电气防护及接地、防火等内容;验收标准则包括总则、环境检查、器材检查、设备安装检验、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缆线终接、工程电气测试、管理系统验收、工程验收的内容。

规范总体上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对布线市场工程应用的总结;

2)避免受厂商与产品的影响,保证条款内容的公正性,不带有偏向性,从技术角度加以论述;

3)以国际标准为依据、参照了相关行业标准,符合国家的政策和法规的要求,避免矛盾和冲突;

4)从使用者的角度,提高可操作性、实用性;

5)内容体现新技术、新产品的前景和发展的应用。

当然除了中国的标准以外,国外的标准在布线行业中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主要有

TIA/EIA北美标准(主要包括:568商业建筑电信布线标准、569建筑通信线路间距标准、570居住和轻型商业建筑标准、606商业建筑通信基础结构管理规范、607商业建筑通信接地要求、942数据中心标准);ISO/IEC11801联合技术委员会ISO/IECJTC1的SC25/WG3工作组制订发布的国际标准(目前该标准有ISO/IEC11801:1995、ISO/IEC11801修订:2000、ISO/IEC11801第二版:2002)三个版本及相关的欧洲标准EN50173系列等都可以作为我们参考应用的标准。

国家布线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7版与国际标准接轨,结合国内的相关标准内容作补充,从适用于市场与工程的角度出发制定技术条款。2007标准是在原来2000标准(3类、5类布线)内容的基础

上,以5e类、6类、7类及光纤布线系统技术为主,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已发布四年多了。从规范的市场应用情况来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信息社会的需求、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的普及及布线产品的迅速发展,反映出了标准内容的滞后。目前,对2007版标准的修定工作已列入议事日程。

对新的标准的修定工作本人谈以下几点肤浅的看法。

1规范内容首先要符合信息产业部、建设部联合发出的信部联规【2007】24号文件国家法规政策的精神要求,即布线系统工程作为建筑物与建筑群的基础通信设施的建设,其结果不能够作为电信运营企业垄断电信业务的手段。

2总的来说,综合布线系统适用于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等业务信息的传递。随着建筑智能化建设中各弱电子系统对信息处理朝着网络化和数字化发展,这样就拓展了综合布线系统的适用范围,使它可延伸到诸如安全防范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实现了我们建设综合布线系统的初衷,就是在大楼内使用通用的传输介质与传输平台去完成各个信息之间的互通互联,达到线缆的集成,真正体现结构化布线系统的内涵。

3编制规范重点应该关注与注意以下问题,如:进一步对国外标准的新内容引入;充分体现三网融合(光纤)与物联网(智能化管理)的技术理念;对布线系统改造工程的关注问题;提出不同类型建筑物的个性化优设计方案;强化工程的检测与验收的内容等。

4从规范的具体条款内容应该体现以下布线产品应用技术。

1)6、6A、7类布线系统2)OM3/OM4/多模光缆、单模光缆、皮线光缆3)屏蔽布线系统4)高密度配线架与预端接连接器件5)相应等级的防火线缆6)智能配线(软件、硬件)7)POE布线系统8)工业级别布线系统9)家居布线系统10)测试仪表11)专用标签12)敞开式线缆桥架13)多功能机柜5新编规范内容上与2007版的主要变化体现如下(仅为设想)《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

1、系统设计

1)着重提出作为布线工程应从工作区、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进线间及管理七个部分去完成设计的内容。

2)按照国际标准的内容提出布线系统的构成新的形式及与网络拓扑结构的关系,考虑新的应用场合,如数据中心、光纤至桌面应用等。

3)特别指出入口设施的设置与配置应该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要求。

4)对布线系统的分级(包括光纤信道)结合支持应用的新的类型的各种缆线和连接器件列出对应关系,考虑到项目的实际需求与技术发展以及工程的造价等因素,合理地选择合适的布线产品

5)完善与增加综合布线系统各个部分缆线长度的限值及在各种网络应用中的所能支持的传输距离。

6)对于布线系统的缆线、信息插座、配线模块、跳线在不同的使用场合和选择不同等级的应用时,产品选用类型的具体要求。

7)针对10大类型建筑物提出个性化配置要求

2、系统配置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网络的构成原则,既考虑到工的实际需求,又留有冗余和备份。并且针对10大类型建筑物提出个性化配置要。

3、管理应该增加智能配线系统内容。

4、系统指标

1)以永久链路和信道的构成提出建议性的各项性能指标要求(增加6A、7类布线等)。

2)提出光纤信道指标要求。

5、安装工艺

1)提出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的面积计算方法。

2)缆线布放中对布放的方式、管线的弯曲半径、管径与管截面积的利用率列出了新的数据修正。

6、电气防护及接地

1)完善与补充综合布线缆线与电力线,电气设备及其它建筑物管线的间距要求。

2)提出接地导体截面积的要求。

3)对强制性条款要求提出及补充说明。

7、防火如何结合国内相关行业标准提出选用的缆线应达到的防火等级。

考虑条款内容的操作性。《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 1器材及测试仪表检查1)进一步明确提出线缆与接插件抽验要求与比例。

2)强调对测试仪表精度和工具完好的检查。

2设备的安装及缆线的布放原则上应符合设计要求

3缆线的各种保护措施(主要为缆线布放的防护措施)原则上应符合设计要求4缆线终接(补充内容)

5电气及光纤传输性能测试(补充完善测试方法、指标参数强化条文说明)

6管理(补充智能配线系统的验收内容)

7工程验收

1)细化布线工程质量的评判标准。2)细化布线工程验收文档的内容要求。

8增加相关附录内容。

目前有关的标准涉,比如:《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住宅区与住宅建筑内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局域网系统验收测评规范》、《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等国家标准中都包括与涉及了有关布线内容的章节,在通信行业的布线标准中,内容大都体现为产品类标准。

但标准之间的内容是相互补充的,不应该产生矛盾。因此在布线标准众多的情况下,用户如何去选择标准,掌控与把握标准条款的正确理解与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标准滞后于市场是目前存在的现状,综合布线工作组采取编制布线系统技术白皮书来解决市场需求的这一问题是十分有效的。白皮书的内容与国外标准易得到接轨,从内容上更加丰富

与适用,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目前已发布了包括机房布线、光纤布线、屏蔽布线、布线工程管理的布线技术白皮书,今年还会陆续发布相关热点题目的技术白皮书。

标准工作是长期、延续、复杂的,需要得到国家管理部门、行业与社会各界同行的支持。相信布线领域的标准工作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一定会蒸蒸日上,健康发展。

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维修电工2009年版)

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2009年修订) 1.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维修电工 1.2 职业定义 从事机械设备和电气系统线路及器件等的安装、调试、维护、修理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术(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 职业环境 室内、外,常温。 1.5 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一定的学习、理解、观察、判断、推理和计算能力,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 1.6 基本文化程度 初中毕业。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要求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40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40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400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300标准学时;高级技师不少于300标准学时。 1.7.2 培训教师 培训初级、中级、高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 培训场地设备 理论知识培训场地应具有可容纳30名以上学员的标准教室(配多媒体设备),实训操作培训场地应具备能满足实训要求的实训室,且有相应的维修电工实训设施和必要的仪器仪表、工具。 1.8 鉴定要求 1.8.1 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3)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4)取得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及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3)取得高级技工学校或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4)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大专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8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级技工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生和大专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满2年。 ——高级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1.8.3 鉴定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技师、高级技师还须进行综合评审。

新国标电动汽车充电CAN报文协议解析.

新国标电动汽车充电CAN报文协议解析 说明: 多字节时,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 电流方向:放电为正,充电为负。 一、握手阶段: 1、ID:1801F456(PGN=256 (充电机发送给BMS请求握手,数据长度8个字节,周期250ms BYTE0辨识结果(0x00:BMS不能辨识,0xAA:BMS能辨识 BYTE1充电机编号(比例因子:1,偏移量:0,数据范围:0~100 BYTE2充电机/充电站所在区域编码,标准ASCII码 BYTE3 BYTE4 BYTE5 BYTE6 BYTE7 2、ID:180256F4(PGN=512 (BMS发送给充电机回答握手,数据长度41个字节,周期250ms,需要通过多包发送,多包发送过程见后文

BYTE0BMS通信协议版本号,本标准规定当前版本为V1.0,表示为: byte2,byte1---0x0001,byte0---0x00 BYTE1 BYTE2 BYTE3电池类型,01H:铅酸电池;02H:镍氢电池;03H:磷酸铁锂电池;04H:锰酸锂电池;05H:钴酸电池;06H:三元材料电池;07H:聚合物锂离子 电池;08H:钛酸锂电池;FFH:其它电池 BYTE4整车动力蓄电池系统额定容量/A·h,0.1A·h/位,0A·h偏移量,数据范 围:0~1000A·h BYTE5 BYTE6整车动力学电池系统额定总电压/V,0.1V/位,0V偏移量,数据范 围:0~750V BYTE7 BYTE8电池生产厂商名称,标准ASCII码 BYTE9 BYTE10 BYTE11 BYTE12电池组序号,预留,由厂商自行定义 BYTE13 BYTE14 BYTE15

电气控制柜(箱)安装接线配线标准规范设计

电气控制柜(箱) 安装接线配线规范 2014年5月 设计文件名称 安装接线配线规范 文件代码 产品型号、名称电气控制柜(箱) 共12页

。 电气控制柜(箱)安装接线配线规范 1.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公司生产的各种低压电气控制柜(箱)、仪表盘及非标准电器产品的安装、接线、配线。 2.目的 规范电气控制柜(箱)的安装、接线、配线,提升产品品质。 3.参照标准 GB5226.1-2002/I E C 60204-1:2000 GB 14048.1-2006 GBT 14048.7-2006 GBT 14048.8-2006

4.电控柜(箱)电器元辅件安装规范 4.1.电控柜(箱)电器元器件安装规范: 4.1.1按产品电气原理图进行安装;根据电气原理图和电气元件清单领取元器件等各类材料。 4.1.2元器件和辅件的代用,须经技术部门同意,并办理代用手续后,方可用于装配。 4.1.3安装前仔细检查元器件是否完整无损,并经入厂检验合格,具有产品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的方可进行装配。装配过程中如果发现元器件有问题,凡能修复的应及时修复,不能修复的应更换新的元器件。 4.1.4元器件安装和布置必须考虑到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维修容易,牢固可靠,对称一致,整齐美观。 4.1.5装配元器件时,安装件应轻拿轻放,避免震动磕碰变形油漆脱落,所有电镀件的镀层(包括元件本身的电镀件和紧固件)不得有起皮、脱落、发黑、发霉及生锈等现象; 4.1.6仪表板、元件板安装,应先衬橡胶条,后上仪表板、元件板;装配板件时允许用木锤轻轻敲打,不允许用铁器猛击。 4.1.7一般大型器件应安装于条架或角钢上,小型器件应安装于座板或板条上。 4.1.8所有元件应按照其制造厂的安装条件(包括使用条件所需的飞弧距离,拆卸灭弧装置需要的空间等)进行安装,对于手动操作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

2020年 (完整)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安全生产管理

XX有限公司 MS-CARE-01 社会责任及EHS手册 (1.0版) 制订: 审批: 2020-1-1发布 2020-1-1实施

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 一、职业概况 1、职业名称:维修电工。 2、职业定义 从事机械设备和电气系统线路及器件等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修理的人员。 3、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 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4、职业环境:室内,室外。 5、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一定的学习、理解、观察、判断、推理和计算能力,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并能高空作业。 6、基本文化程度:初中毕业。 7、培训要求 (1)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500(40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40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 于300(400)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300标准学时;高级技师不少于200(300) 标准学时。 (2)培训教师 培训初、中、高级维修电工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教 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 务任职资格。 (3)培训场地设备 标准教室及具备必要实验设备的实践场所和所需的测试仪表及工具。 8、鉴定要求 (1)适用对象: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2)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3年以上。 3)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关于布线新国标的修订看法

关于布线新国标的修订看法 本文从布线系统标准的发展状况,具体分析布线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和《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的内容及特点,提出了标准修定工作的建议。 我们知道,在我国布线的标准是随着布线产品与应用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在我国得以完善的,而且已经成为建筑智能化领域弱电系统中标准最为完整的一个子系统,并且有了自己的标准体系。 我曾经将我国布线标准的发展历程归纳为启蒙、引入消化吸收;广泛推广应用;完善补充;完成体系的四个阶段。 从1995年,国家以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的第一本布线规范至今,已经不下于10几本了,它们分别以协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形式发布,涵盖了产品、工程设计、施工、工程验收、标准图集诸方面的内容。其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标准为《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和《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 其中,设计标准的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系统设计、系统配置设计、系统指标、安装工艺要求、电气防护及接地、防火等内容;验收标准则包括总则、环境检查、器材检查、设备安装检验、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缆线终接、工程电气测试、管理系统验收、工程验收的内容。 规范总体上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对布线市场工程应用的总结; 2)避免受厂商与产品的影响,保证条款内容的公正性,不带有偏向性,从技术角度加以论述; 3)以国际标准为依据、参照了相关行业标准,符合国家的政策和法规的要求,避免矛盾和冲突; 4)从使用者的角度,提高可操作性、实用性; 5)内容体现新技术、新产品的前景和发展的应用。 当然除了中国的标准以外,国外的标准在布线行业中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主要有 TIA/EIA北美标准(主要包括:568商业建筑电信布线标准、569建筑通信线路间距标准、570居住和轻型商业建筑标准、606商业建筑通信基础结构管理规范、607商业建筑通信接地要求、942数据中心标准);ISO/IEC11801联合技术委员会ISO/IECJTC1的SC25/WG3工作组制订发布的国际标准(目前该标准有ISO/IEC11801:1995、ISO/IEC11801修订:2000、ISO/IEC11801第二版:2002)三个版本及相关的欧洲标准EN50173系列等都可以作为我们参考应用的标准。 国家布线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7版与国际标准接轨,结合国内的相关标准内容作补充,从适用于市场与工程的角度出发制定技术条款。2007标准是在原来2000标准(3类、5类布线)内容的基础

控制柜安装规范要求

控制柜安装要求 1 元器件安装 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 需要的灭弧距离 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 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 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 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 指示仪表、指示灯电能计量仪表控制开关、按钮紧急操作件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操作方便。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维修容易。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条的规定。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对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下图为错误接法 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a) 端子的标识 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 b) 双重的标识 安装于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其标号应粘贴于面板及门板背面元件下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但粘贴位置尽可能一致, c) 门上的器件 保护接地连续性 保护接地连续性利用有效接线来保证。 柜内任意两个金属部件通过螺钉连接时如有绝缘层均应采用相应规格的接地垫圈并注意将垫圈齿面接触零部件表面(红圈处),或者破坏绝缘层。 门上的接地处(红圈处)要加“抓垫”,防止因为油漆的问题而接触不好,而且连接线尽量短。 安装因振动易损坏的元件时,应在元件和安装板之间加装橡胶垫减震。 对于有操作手柄的元件应将其调整到位,不得有卡阻现象。 变压器 将母线、元件上预留给顾客接线用得螺栓拧紧。 2 二次回路布线 基本要求: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要求(专业文档)

(一)综合布线系统和网络设备架设系统 1.系统基本要求 本系统是一个综合化、高标准的布线系统和网络设备架设系统,必须达到国标《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的甲级标准和《建筑和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中的综合布线配置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和网络设备架设系统产品必须为成熟产品并有成功项目案例,并充分考虑将来网络结构改变、扩容及配合新技术发展的需要而达到平滑过渡的可行性。 济南军区总医院保健楼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各包含三套网络系统,即:内网(军字1号网)、军事综合信息网、外网,各网络系统物理隔离,包含语音网(电话),语音网需保证每个房间至少一条线路。 济南军区总医院保健楼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中的内、外网数据、语音点为六类星型拓扑结构。 1.1 工作区子系统 (1) 内、外网、军事综合信息网数据信息模块、语音模块采用六类原厂产品,支持六类定义的所有使用;可重复安装,能用工具反复压接,连续使用;具有多种颜色的模块以便信息识别管理。 (3) 选择六类模块和国标单口或双口面板(86*86)来组成工作区信息插座,信息插座上有明显的标识以区分各种不同使用。 (3) 六类数据点配用六类标准原装跳线,分为5M、3M、2M三种,在合同总跳线数量不变原则下,三种跳线数量配比在弱电总包方完成水平子系统施工后由济南军区总医院信息科给定。 (4) 地面信息插座采用铜制或不锈钢材质。 1.2 水平子系统 (1) 水平子系统线缆采用六类4对PVC护套(低烟无卤)非屏蔽双绞线。 (2) 水平电缆配线距离不超过90米。

(3) 产品技术要求: 双绞线、接插件(配线架、信息插座、尾线)、光纤要求使用同一厂家产品,不得混用。为了和医院弱电系统完全配套,本次产品选择和门诊楼、内科楼相同型号产品:康普。 1.3 干线子系统(以楼为单位) (1)语音主干采用25对大对数电缆,从语言总配线间分别引至各分配线间,每层配线间敷设几根25对大对数电缆以深化设计为准并留有余量。 (2)保健楼内各层弱电间至保健楼一层弱电机房敷设一根12芯千兆多模光缆。 1.4 管理子系统 (1) 水平部分的数据及语音均采用24口/48口六类快接式配线架端接;光纤配线架用于端接数据光纤主干,110卡接式配线架用于端接楼内垂直语音主干电缆; (2) 所有的配线架应预留一定的余量,以供今后扩展。 (3) 每个IDF设置网络机柜用于保护PDS设备和网络交换机。弱电井内的IDF 采用标准(宽度600mm,深度600mm)的网络机柜,每个分配线间的网络机柜数量根据实际线路的多少设置。 (4) 机柜上所有跳线应一律走跳线管理环,不允许散乱在理线环外。机柜上空余部分(未上配线架或管理环)需有档板遮盖。 (5) 所有光缆中的每芯光纤都应和光纤配线架端接。 (6) 机柜内光纤配线架、交换机、网络配线架、语音配线架必须配置相应理线器。 1.5 设备间子系统 (1) 总配线间(设备间)配用机架式光纤配线箱,语音配线架、光纤跳线等; (2) 设备间子系统是综合布线系统的总配线机构,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设备间子系统采用19″机柜落地式安装(安装在由龙骨支撑起的防静电地板上)。 跳线:

《电工国标》电工国家职业标准

电工国家职业标准(可下载) 下载地址(点击对应文字可下载):电工技能试卷电工理论考试电工国家职业标准一、报考条件: 1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报考初级工: ( 1 )在本职业(工种)连续工作二年以上或累计工作四年以上的; ( 2 )经过初级工培训结业。 2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报考中级工: ( 1 )取得所申报职业(工种)的初级工等级证书满三年; ( 2 )取得所申报职业(工种)的初级工等级证书并经过中级工培训结业; ( 3 )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并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应的职业(工种)工作。 3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报考高级工: ( 1 )取得所申报职业(工种)的中级工等级证书满四年; ( 2 )取得所申报职业(工种)的中级工等级证书并经过高级工培训结业; ( 3 )高等院校毕业并取得所申报职业(工种)的中级工等级证书。 二、考核大纲 (一). 基本要求 1 职业道德 2 基础知识 2 .1 安全用电操作规程

1 )国家供电规则 2 )工厂企业电工安全规程 3 )电业安全作业规程 4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5 )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 6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7 )安全电压 2. 2 识.图.机械. 焊接等知识 (1) 电气图绘制和识图知识 (2) 机械识图的基本知识 (3) 机械传动基本知识 (4) 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 (5) 一般机械的零部件拆装 (6) 一般焊接( 锡焊和电焊) 知识 2.3 电工知识 (1) 电路的基本分析与计算 (2) 磁路的基本概念 (3) 电工材料的使用知识 (4) 接地与接零的种类. 作用及要求 (5) 防雷保护.防静电. 防爆和防火的知识

空气新国标解读

空气新国标:颗粒物限值仍采取国际最低级别本报讯前日,环保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简称《标准》),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平均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将纳入空气质量标准。 会议决定,请编制部门根据会议讨论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并抓紧履行相关的法律程序后,尽快发布。 环境质量评估办法改进 我国现行的标准中,仅监测PM10(10微米以下颗粒物)。环保部表示,一些城市经常出现长时间灰霾天气,空气污染对公众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同时发布的评价结果与群众主观感受存在差异,为此,《标准》中增加了大气污染物监测指标,并改进了环境质量评估办法。 《标准》增设了PM2.5平均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并收紧了PM10、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此外,新《标准》规定特定工业区的空气质量标准须和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等一致,并要求监测数据更为准确。 公众环境与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无论是新增的PM2.5浓度值,还是工业区标准的调整等,这个新《标准》充满了亮点。 在前日环保部常务会议上同时通过的,还有更新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从原先的“空气污染指数”(API)改为更全面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AQI)。 2016年全国普遍实施PM2.5 根据《标准》,在全国普遍硬性施行PM2.5监测的时间是2016年。而不久前,环保部为各地列出了时间表,要求2012年在北京、天津、河北和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率先开展PM2.5和臭氧监测。 而自2011年11月初山东省宣布自今年起将监测公布PM2.5之后,天津市也在2011年12月末宣布今年将监测PM2.5实时发布数据,广东省也于近日宣布,已确定了PM2.5监测时间表。 马军表示,虽然新标准可能意味着许多城市出现不达标的现象,但在公众压力下,各地都有压力,“不想落在最后”。 ■ 新闻背景

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要求规范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规范 1.目的和分类 合适的布线(包括线缆选择与布敷、屏蔽连接与工艺)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各种线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同时,也便于查找故障原因和维护工作,提高产品的可用性。 线缆大致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A类:敏感信号线缆 B类:低压信号线缆 D类:辅助电路配电电缆 E类:主电路配电电缆 A类指各种串行通信(如以太网、RS485等)电缆、数据传输总线、ATC天线和通信电缆,无线电、以及各类毫伏级(如热电偶、应变信号等)信号线。 B类指5V、±15V、±24V、0~10mA、4~20mA等低压信号线(如各种传感器信号、同步电压等)以及广播音频、对讲音频电缆。 D类指220/400V、连接各种辅助电机、辅助逆变器的电缆。 E类指额定电压3kV(最大3600V)以下,500V以上的电力电缆。 这4类信号中,就易被干扰而言,按A→E的顺序排列,A类线最易被干扰;就发射的电磁骚扰而言,按E→A的顺序排列,E类发射的骚扰最强。 2.线缆选择的基本原则 应选择阻燃、无卤(或低卤)、无毒的绝缘线缆,线缆应具备良好的拉伸强度、耐磨损性和柔软性,以适应振动冲击的环境。 根据信号的电压等级、额定电流、预期短路电流、频率、环境条件、电磁兼容性要求及预期寿命来选择电缆的型号和规格。线缆应符合TB/T 1484的要求。 配电电缆截面积按发热条件选择,负载电流必须小于允许载流量(安全载流量)。 电缆以线芯长期允许工作温度分成:A组(不超过100℃)和B组(不超过125℃)。 交流系统中,电缆的额定电压至少应等于系统的标称电压;直流系统中,该系统的标称电压应不大于该电缆额定电压的倍。 [T]同轴电缆的抗干扰性能较好,传输距离长,可用作视频、射频信号的电缆。 铜母线一般应根据GB 及,选择采用TBY、TBR型扁铜线及TMY、TMR型铜母线。 对于A类和B类应采用双绞屏蔽电缆,A类中的通信线必要时可采用光纤。 [T]配电电缆宜用屏蔽电缆,以防止对外部的辐射干扰。 3.布线的基本要求 电气设备的布线应符合设计规定的电路图及装置布线图要求。 4.电子装置的布线 布线原则 机车电子装置内两接线端子间电线不允许剪接。 导线穿过金属板(管)孔时,应在板(管)孔上装有绝缘护套(出线环或出线套)。 导线弯曲时,过渡半径应为导线直径的3倍以上,导线束弯曲时也应符合该要求,并圆滑过

综合布线系统招标文件技术规格及要求

1.1.综合布线系统通用技术规格及要求 1.1.1.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1.1.1.1.********工程综合布线系统要求符合ISO/IEC 11801:2002 6类UTP最新的国际标准,系统整体信道带宽性能要求能够支持至少250MHz以上的数据传输。其应用能够充分保证整个航站区及配套设施高速、可靠的信息传输要求,适应现在和将来的技术发展。保证********工程综合布线系统是一套先进的、完整的、规范化的布线系统。 1.1.1. 2.********工程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主干采用万兆以太网技术,因此,综合布线系统主干线要求按照万兆光纤布线标准进行设计,符合基于光缆的10G以太网标准IEEE ;水平布线要求支持千兆以太网需求,支持基于铜缆的千兆以太网标准IEEE 。 1.1.1.3.投标人所提供的综合布线系统配线架、跳线、信息模块、线缆等主要产品元件以及由其构成的整个永久链路须提供传输特性测试报告,以证明其传输特性符合本规格书中提出的所有技术指标。 1.1.1.4.综合布线系统要求采用开放式结构,适用于主流网络拓扑结构,并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的需求,能支持综合信息传输和连接(计算机数据通信处理、话音通讯、图像传输、视音频传输以及各种控制信号的通信等多种应用类型)。 1.1.1.5.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保证系统能很容易的扩充和升级。系统中任何一个信息点都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设备和其它信息设备。对任一个分支单元的改动都不会影响系统的其它单

元。能在设备布局和需要发生变化时实施灵活的线路管理。 1.1.1.6.要求综合布线系统保证实现信息安全、可靠地传输。 1.1.1.7.综合布线系统需提供较强的系统管理能力,可以有效地进行系统管理、系统维护、系统故障的排除。 1.1. 2.产品认证 1.1. 2.1.投标人所提供的布线产品须经过具有合法性、独立性和权威性的中国权威测试机构(如:信息产业部数据通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信息产业部光通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电线电缆检测中心等等)进行测试认证,并出具该机构发出的认证证明。 1.2.系统各功能子系统技术规格及要求 1.2.1.综述 1.2.1.1.********工程综合布线系统根据相关标准及规范,主要分为六个部分: 1) 建筑群子系统 2) 设备间子系统 3) 干线子系统 4) 配线(水平)子系统 1)工作区子系统 2)管理子系统

电工国家职业标准36122

电工国家职业标准 一、报考条件: 1、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报考初级工: (1)在本职业(工种)连续工作二年以上或累计工作四年以上的; (2)经过初级工培训结业。 2、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报考中级工: (1)取得所申报职业(工种)的初级工等级证书满三年; (2)取得所申报职业(工种)的初级工等级证书并经过中级工培训结业; (3)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并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应的职业(工种)工作。 3、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报考高级工: (1)取得所申报职业(工种)的中级工等级证书满四年; (2)取得所申报职业(工种)的中级工等级证书并经过高级工培训结业; (3)高等院校毕业并取得所申报职业(工种)的中级工等级证书。 二、考核大纲 (一).基本要求 1职业道德 2基础知识 2.1安全用电操作规程 (1)国家供电规则 (2)工厂企业电工安全规程 (3)电业安全作业规程 (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5)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 (6)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7)安全电压 2. 2识.图.机械. 焊接等知识 (1)电气图绘制和识图知识 (2)机械识图的基本知识 (3)机械传动基本知识 (4)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 (5)一般机械的零部件拆装 (6)一般焊接(锡焊和电焊) 知识 2.3电工知识 (1)电路的基本分析与计算 (2)磁路的基本概念 (3)电工材料的使用知识 (4)接地与接零的种类.作用及要求 (5)防雷保护.防静电.防爆和防火的知识 2.4电子技术知识 (1) 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元件 (2) 整流电路

(3) 放大电路 (4) 晶体管模拟电路基础知识和应用 (5) 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 2.5电力拖动知识 (1) 电机的安装与维护保养 (2) 自动控制的基本知识 (3) 变频调速控制原理和应用知识 (4) 可编程控制器的原理和应用知识 2.6工厂变配电知识 (1) 变压器的安装.维护.保养 (2)照明电路的安装知识 (3) 继电保护知识 2.7微型计算机控制原理和应用知识 2.8电气技术发展的简史 (二)各等级要求 本标准对初级、中级、高级的技能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包括低级别的要求。

控制柜布线规范

控制柜控制设备布线规范 1. 控制柜型号的选择 目前用到的机柜是两种型号,一种是山东恒源石化PLC项目的网络机柜,尺寸为600*600*1900mm。一种是洛阳宏利PLC项目控制机柜,尺寸为800*600*2100mm。可以根据PLC点数的多少和其他元器件多少选择不同的机柜,我们一般选用800*600*2100 控制机柜。下面主要讨论控制机柜的布线规范,做一个统一的标准。 2. 主要电气元器件的功能与安装说明 元器件的布置 通常我们用到的原件大概为以下几种: 1、开关电源 2、小型断路器 3、PLC模块 4、安全栅 5、继电器 6、接线端子 7、导轨 8、线槽 9、导线 下面就以上原件的作用,型号,尺寸,布置方式做一下说明。 小型断路器 我们选用的断路器型号一般为DZ47系列,品牌主要有德力西和正泰。DZ47系列小型断路器是一种具有过载与短路双重保护的限流型高分断小型断路器,适用于交流50Hz/60Hz,额定工作电压230V / 400V,额定电流至63A及以下的电路中,作为线路过载和短路保护之用。

DZ 47 -63/□ 极数 壳架等级额定电流 设计代号 塑料外壳式断路器 按极数分类有: a、单极(1P)断路器 b、二极(2P)断路器 c、三极(3P)断路器 d、四极(4P)断路器 按额定电流分有: 6A、10A、16A、20A、25A、32A、40A、50A、63A。 额定工作电压: 单极为230V/400V,二极、三极、四极为400V。 我们一般选用二极断路器,但如果机柜空间小的时候,也可以考虑使用单极断路器,可以节省空间和成本。 小型断路器的尺寸: 断路器一般安装在控制柜正面第一行左侧,上下离线槽的距离为50mm。 开关电源:

综合布线技术要求及相关规范

综合布线技术要求及相关规范

综合布线技术要求及相关规范 1、综合要求 1.1.本项目包括:A、电脑网络布线; B、电视点布线; C、电话点布线; D、闭路电视监控布线。 1.2.电源布线不在综合布线的范围之内,电脑网络布线作备份布点,电话和电 视不作备份布点。 1.3.电脑网络布线如有室外部分,则用光纤布线,电话和电视的室外部分均由 施工方施工。 1.4.工程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综合布线、电气安全标准等规范。 1.5.充分考虑所采用线材与用户相关设备的阻抗匹配、传输距离及线间电容、 串扰、回波、损耗等因素。 1.6.充分考虑整体布线工程的防雷及接地并为布线系统建设一个独立的接地 网,必须提供完整、可行的防雷接地方案。 2、其他要求 2.1 系统的测试和验收 本系统的测试和验收参照整个系统应按下列标准的最新修订本进行设计与验收测试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 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ECS 89:97)进行。 2.1.1整个系统应按下列标准的最新修订本进行设计与验收测试。 1)国家电气规范与国家电气安全规范。 2)BS7430----接地 3)EIA/TIA568B及569标准 4)ISO/IEC DIS 11801(2002)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国际标 准。 5)CECS72:92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2.1.2设备安装、测试、开通 1)测试工具采用FLUKE DSP4300 电缆测试仪进行验收测试,所有电脑网络 信息点(含备份点)按TIA/EIA568B信道测试模型100%通过测试。 2)设备安装、调测所需工具、仪表及安装材料均由施工方提供。 3)设备的机械结构应作抗震加固。 2.1.3移交测试 1)移交测试的条款应与技术规范一致。基于以上要求,施工方应提供测试条件、方法和过程的草案,谈判后,最终测试文件由双方共同拟定。2)移交测试是在用户方督导人员在场的情况下由施工方的人员进行的。3)如果移交测试没有满足测试文件的要求,要重新进行系统测试。 2.1.4试运行验收测试 1)试运行是考察整个网络的可靠性的重要步骤,试运行将在移交测试后进 行,试运行期为三个月。 2)当主要指标(可靠性,稳定性)在试运行验收满足要求后,最终验收才 能进行。 如果上述条件不满足,要另加三个月的试运行期。 系统设计及产品技术要求 设计原则 实用性 -实施后的计算机布线系统,将能够在现在和将来适应技术的发展。模块化 - 布线系统中,除去固定于建筑内的线缆外,其余所有的接插件都应是模块化的标准件,以便管理和使用。 扩充性 - 布线系统尽可能一次性考虑投资到位,但不排除是可扩充的,将来有更大的发展时,很容易将设备进行扩展。 经济性 - 在满足应用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造价。 灵活性 - 信息点能方便地与多种类型设备(如电话、计算机、检测器件以及传真等)进行连接。 可靠性 - 在网络主干线的传输介质上提供容错功能,保证未来现代化系统的可靠运行。

变配电室值班电工国家职业标准(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变配电室值班电工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变配电室值班电工。 1.2 职业定义 从事用于生活、生产的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配电设备监视、操作、维护和检修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 职业环境 室内、常温。 1.5 职业能力特征 有一定的领会、理解和应用技术文件资料的能力;有较强的分析、判断、推理和应用计算的能力;有一定的形体知觉和空间感;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 1.6 基本文化程度 初中毕业。 1.7 培训要求 1.7.1培训期限 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30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20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180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120标准学时,高级技师不少于60标准学时。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 1.7.2培训教师 (1)培训初、中级人员的教师,应取得本职业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具有本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2)培训高级人员的教师,应取得本职业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具有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3)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取得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具有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较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 (4)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取得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4年以上或具有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 1.7.3 培训场地设备 (1)有配备有关电气设备模型、挂图、演示板等教学仪器的教室。 (2)有操作技能训练实习室,包括有关一次设备和常用的仪器、仪表及工具。 (3)有变电所计算机模拟装置、仿真装置或物理模拟装置。 1.8 鉴定要求 1.8.1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控制柜布线规范

控制柜布线规范 控制柜布线工艺总体要求:控制柜一个合理的安装布线(走线)不仅能够使 控制柜内部美观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为以后的检查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一、线槽 1、保证主干线槽横平竖直; 2、布放过线槽时保证线槽间接缝要对齐,尽量避免布放斜向线槽; 3、线槽要布局合理、美观,布放按“目”字排列; 4、选用型号合适的线槽,可根据元器件的数量而定。 二、模块布置 1、同类型模块要布放在一起,左右、上下要排列整齐; 2、不同模块间布放要留有一定的间隔,以减少其相互间干扰,同时也是对各模块单元的划分; 3、不同种类的模块如高度或宽度不同,布放时在不影响其功能的前提下取两种模块的中线对齐; 4、模块布放安装时,应尽量将高度相同的部件放到一排,一是为了美观,二是为了布放线槽和接线时方便。 三、接线端子排 1、接线端子排一般排放在控制柜或控制台的最下方,如有接地铜条则接地铜条安装在最下方; 2、每排接线端子应有上下两条过线槽;(通常指信号线和控制线) 3、接线端子在所有线都接完之后要将空接线端子排上的螺丝拧紧,以免在运输过程中丢失; 4、接线端子在安装时应留有10%-15%的余量。 四、标号 1、同一线径的线,采用同线径的管状绝缘端子; 2、标号套管文字方向遵循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规则; 3、保持在一个控制柜中所有套管文字方向的一致性,即所有水平、垂直套管上文字的方向一致,这样一是方便查线,二是看起来比较规整; 4、在接完所有线之后要将同一单元内所有套管对齐。 五、线缆 1、信号线 ⑴线缆走向要横平竖直,两端必须将冷压头(又名插针)压上; ⑵线缆转向时避免打死折,最好圆滑一些。这样就避免了线缆外皮及内部铜芯的损伤。 ⑶前门板上设备的接线全部采用软线(BVR或RV型)连接,防止将线折断; ⑷不在线槽内的线用缠绕管将其缠起来,保证外面只能看到标号、接头部份; ⑸信号线和电缆线应尽量避免重叠,以免产生干扰。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1总则 1 总则 1.0.1 为了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的语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业务综合网络建设,制定 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 1.0.3 综合布线系统设施的建设,应纳入建筑与建筑群相应的规划设计之中,根据工 程项目的性质、功能、环境条件和近、远期用户需求进行设计,应考虑施工和维护方便,确保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 综合布线系统宜与信息网络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等的 配线作统筹规划,同步设计,并应按照各系统对信息的传输要求,做到合理优化设计。 1.0.5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中应选用出具合格检验报告、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要求的 定型产品。 1.0.6 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 定。 2术语和缩略语 2.1 术语 2.1 术语 2.1.1 布线 cabling 能够支持电子信息设备相连的各种缆线、跳线、接插软线和连接器件组成的系统。 2.1.2 建筑群子系统 campus subsystem 建筑群子系统由配线设备、建筑物之间的干线缆线、设备缆线、跳线等组成。 2.1.3 电信间 telecommunications room 放置电信设备、缆线终接的配线设备,并进行缆线交接的一个空间。 2.1.4 工作区 work area 需要设置终端设备的独立区域。 2.1.5 信道 channel 连接两个应用设备的端到端的传输通道。 2.1.6 链路 link 一个CP链路或是一个永久链路。 2.1.7 永久链路 permanent link

国家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

一、职业概况 1.职业名称 维修电工。 2.职业定义 从事机械设备和电气系统线路及器件等安装、调试与维护、修理的人员。 3.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4.职业环境 室内,室外。 5.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一定的学习、理解、观察、判断、推理和计算能力,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并能高空作业。 6.基本文化程度 初中毕业。 7.培训要求 ⑴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50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40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300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300标准学时;高级技师不少于200标准学时。 ⑵培训教师

培训初、中、高级维修电工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⑶培训场地设备 标准教室及具备必要实验设备的实践场所和所需的测试仪表及工具。 8.鉴定要求 ⑴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⑵申报条件 ①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a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b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3年以上。 c本职业学徒期满。 ②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a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b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c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d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③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电气控制柜装配工艺标准

电气控制柜装配工艺标准 概述:本工艺标准根据GB7251-2008、GB 2681-81、GB/T 2682-1981、GB50171-92、GB50256并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适用于我公司生产的各电气控制设备一、二次设备安装及接线。 目的是使设备既满足设计控制要求又整齐美观和检查方便。 一、电气控制柜外型尺寸、面板开孔、面板标识丝印检查 在电气控制柜开始装配前按照《电柜结构、开孔图》进行外型尺寸、面板开孔、面板标识丝印,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装配工作。 二、准备齐电气控制柜装配所需的所有电气元件及安装辅助材 1、电气装配人员要先准备齐电气控制柜上需使用的电气安装底板、电气面板、电气元件(PLC、软启动器、低压电器等)及所需要的安装辅材(线槽、导轨、导线、接地铜排、安装螺丝等)。 2、电气装配人员准备好自己的工具包(含大号、中号十字起,小一字起、剥线钳、斜口钳、 万用表、内六角扳手、呆扳手、Φ钻头、Φ钻头、Φ钻头、M3丝锥、M4丝锥、丝锥绞手、粗 齿挫一套)、手电钻等,将所有工具整齐的放在指定区域内。 三、电气元器件安装在电柜底板上 1、根据电气原理图中的底板布置图量好线槽与导轨的长度,用相应工具截断。(注:线槽、 导轨断缝应平直。) 2、两根线槽如果搭在一起,其中一根线槽的一端应切成45度斜角。 3、用手电钻在线槽、导轨的两端打固定孔(用Φ钻头)。 4、将线槽、导轨按照电气底板布置图放置在电柜底板上,用黑色记号笔将定位孔的位置画在 电柜底板上。 5、先在电柜底板上用样冲敲样冲眼,然后用手电钻在样冲眼上打孔(用Φ钻头)。 6、用M4螺钉、螺母将线槽、导轨固定在电柜底板上。

综合布线规范

综合布线规范 综合布线系统集成了建筑物内所有弱电布线,包括自动监控系统、通讯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并对这些系统实施统一管理。当使用综合布线系统时,计算机系统、用户交换机系统以及局域网络系统的配线,是使用一套由公共配件所组成的配线系统综合在一起。综合布线系统可兼容各个不同厂家的语音、数据、图像设备;其开放的结构可以作为各种不同工业标准的基准,不再需要为不同的设备准备不同的配线零件以及复杂的线路标志与管理线路图表。GCS使得配线系统将具有更大的适用性、灵活性,可以利用最低的成本在最小的干扰下,进行工作地点上的终端设备的重新安排与规划。 根据国际电子工业协会(EIA)和国际电信工业协会(TIA)制定的结构化布线系统标准EIA/TIA568A,及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制定的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结构化布线系统由工作区子系统、配线(水平)子系统、干线(垂直)子系统、设备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六个子系统组成。

1、系统结构设计 一般大厦布线系统采用光纤-UTP铜缆混合方案。考虑到楼群的结构及多模光缆、双绞线支持的最远距离,设立计算机中心机房,在其它大楼各设1个楼宇配线间。楼群配线间与楼宇配线间的数据主干系统采用六芯室外多模光缆连接,可支持从传统以太网、令牌环网、100Mb/s快速以太网、FDDI,622Mb/s ATM、千兆位高速以太网等多种应用,水平子系统布线采用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可支持高达622Mbps ATM和550MHz带宽图像应用,能更有效地减低串音干扰,使语音、数据及图像传输更清晰、更有效。 2、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为用户提供一个满足高速数据传输的标准信息出口,并实现了信息口与设备终端的匹配、连接。该部分主要包括跳线、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