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分析监测理论与技术第二版课程设计

环境分析监测理论与技术第二版课程设计

环境分析监测理论与技术第二版课程设计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环境监测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介绍环境分析监测的理论和技术,方便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环境污染的成因和危害,掌握监测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为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本课程参考了国内外环境监测的最新技术和成果,与时俱进地更新了第二版,

增加了新的实验项目和案例分析,优化了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课程目标

1.了解环境污染的类型和来源,掌握环境分析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学会环境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技术,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3.掌握化学分析和物理分析方法,学会环境参数的测量和计算;

4.掌握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技术,学会绘制图表和报告撰写。

三、教学内容

1. 环境污染物的特性和分类

1.环境污染概述

2.水环境污染

3.大气环境污染

4.土壤环境污染

2. 环境样品采集和处理技术

1.环境监测样品的种类

2.采样器的种类和选择

3.样品处理方法

3. 环境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1.仪器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2.常用的环境仪器设备

3.维护和保养方法

4. 化学分析和物理分析方法

1.常见环境参数的测量方法

2.化学分析方法

3.物理学分析方法

5. 环境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

1.数据的基本统计方法

2.数据的可视化技术

3.报告的撰写方法

四、实验项目

1.水和大气环境监测与样品采集

2.环境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3.化学和物理分析方法的熟练运用

4.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的实践应用

五、参考教材

1.《环境工程化学分析》(第二版),王立飞,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环境监测学》(第二版),黄大炜,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3.《环境分析监测原理与方法》,张晓红,中国电力出版社。

4.《环境化学与分析》,欧阳喜平,高等教育出版社。

六、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占60%

2.期末设计占40%

七、结语

本课程通过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素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使其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环境监测专业人才,为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环境监测技术课程设计

环境监测技术课程设计 一、前言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对于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具有非常 重要的意义。环境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可靠、快捷、有效的数据信息,便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环境质量,为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课程设计主要从环境监测技术入手,结合实际场景,探究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生可以了解环境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应用领域和 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环境监测技术手段及软件操作技巧,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环境监测中。 三、课程内容 1、环境监测技术基础 •环境监测概述 •环境监测法规与标准 •环境监测基本原理 •检测项目和方法 2、环境监测技术手段 •环境监测仪器仪表 •环境监测软件系统 •环境质量数据处理与分析

3、环境监测技术实际操作 •环境监测样品采集技能 •环境监测仪器使用技巧 •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与评估 4、环境监测技术应用案例 •大气环境监测案例 •水质环境监测案例 •噪声环境监测案例 •固体废弃物环境监测案例 四、课程实践 在课程实践环节中,学生将通过现场考察和实际操作,掌握环境监测技术的基 本方法和技能。实践内容主要涵盖以下方面: 1.环境监测仪器的使用维护技能训练及案例分析; 2.环境监测数据处理软件操作技巧练习; 3.环境监测样品采集方法训练; 4.环境监测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综合考核的方式,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实践表现、课程作业等方面 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具体考核方式如下: 1.课堂表现(20%):包括课堂出勤情况、提问回答、讨论参与等; 2.实验报告(30%):包括环境监测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结果讨论等; 3.课程作业(30%):包括课堂练习、作业项目、案例分析等; 4.综合考核(20%):包括常规考试、论文或展示等。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可编辑)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目录 第1章检测背景 1 1.1此次课程设计的目的 1 1.2课程设计的现实意义 1 第2章污染物调查情况及基础资料的搜集 2 2.1污染源情况的调查2 2.2基础资料的搜集 2 2.2.1气象资料2 2.2.2地形及功能区划分 3 2.3设计方案的标准和规范 3 2.4设计思路 4 第3章采样点的设置 5 第4章检测项目及其方法原理和数据处理的确定 7 第5章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12 第6章样品的采集和保存14 6.1采样方法的选择14

6.1.1采样方法的选择14 6.1.2气体的采样14 6.2气体的保存17 第7章样品的预处理 18 第8章质量保证、评价方法和实施计划19 8.1质量保证19 8.2评价方法20 8.3实施计划24 第9章保护校园环境质量的方案和建议26 9.1 NO2的防治26 9.2 二氧化硫(SO2)的防治26 9.3 PM10的防治26 第10章小结27 参考文献28 第1章检测背景此次课程设计是对洛阳理工学院进行空气质量的监测,分析校园空气中各物质的含量,了解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对空气质量进行评述并提出对策和建议来保护校园及其周边的空气环境。 (1)课程实践,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 (2)熟悉环境监测从布点、采样、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到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整套工作程序。

(3)能够准确及时、全面的反应空气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的控制、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4)收集环境监测背景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制定和修订此类环境标准、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提供依据 (5)实施准确可靠的污染的污染监测,为环境执法部门提供执法依据。 (6)在深入广泛开展环境监测的同时,结合环境状况的改变和监测理论及技术的发展,不断改革和更新监测方法和手段,为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1)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加深了解我们对大气污染监测的基本理论。 (2)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我们的运用能力。 增强布点、采样、处理、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步骤与方法,为以后毕业论文和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第2章污染物调查情况及基础资料的搜集 2.1污染源情况的调查经过实地调查确定了几个重要的污染源,确定结果见2-1表表2-1 校园内大气污染源 污染源污染源排放的气体污染物排放的时间 二食堂与教职工家属区SO2、油烟、油类等有机物、CO等上午:5:30到7:30、9:00到11:30 下午:15:00 到17:30 学校路段来往车辆 NO2、TSP、CO 全天都有,集中上、下班高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技能。并能够完成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价工作,为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提供基础支持。 二、课程大纲: 1.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背景和意义 2. 土壤污染的类型和来源 3. 土壤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和危害性 4. 土壤样品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5.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 6. 土壤污染评价方法和标准 7. 土壤修复技术和方法 8. 土壤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数据处理方法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背景和意义,土壤污染的类型和来源,土壤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和危害性,土壤样品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土壤污染评价方法和标准,土壤修复技术和方法,土壤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数据处理方法等。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全面

系统地介绍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环境监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解、实验操作、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等。通过讲解课程内容,进行实地采样和实验操作,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实验操作: 本课程设置多个实验操作环节,包括土壤样品采集和处理、土壤污染物分析、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等。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实际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评分和考试成绩。平时评分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小论文。考试成绩主要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技能的掌握,以及能否独立完成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的能力。

环境监测校园室内空气监测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一、监测背景 二、监测目的及意义 三、现场调查及考研 四、采样点的布设 五、监测项目及其频率 六、室内环境污染物的限值 七、采样方法(主要是甲醛、氨、细菌总数和氡的测定方法)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八、质量保证和措施 九、华东交通大学室内空气综合评价 十、环境监测课设所得到的收获和体会 十一、参考文献 一、监测背景 华东交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经、文、法、理、教育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江西省南昌市经济开发区。学校占地面积2800余亩,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为“全国部门造林绿化300佳单位”,是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大学。 二、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方法、分析方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方法。 (2)对校园的室内空气环境连续监测,评价校园的室内空气环境质量,为研究校园室内空气环境质量变化及制订校园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3)评价华东交通大学食堂,宿舍,教学楼和实验室的室内空气质量,为研究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提供依据。 (4)培养我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及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意义: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污染源很广泛,影响因素也很复杂。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近年来,更多感到研究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其主要原因有一下三点: (1)室内环境是人们接触最频繁、最密切的环境之一。 (2)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日趋增多。 (3)建筑物密闭程度的增加,使得室内污染物不易扩散,增加了室内人群对污染物接触的水平。 至今,室内空气已经成为人们和有关政府部门和组织极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测是环境和卫生监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监测工作,了解室内污染物来源、种类以及污染水平和浓度变化规律,为评价、管理和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保护人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所以,本课设的意义不言而喻。 通过监测校园室内空气质量,为环境质量不好的地方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打造一个环境质量优异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 四、现场考查及调研 校园内室内空气的污染来源一是来自人体排出,教室、食堂均为人口密集处;二是来自新建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报告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 题目运河水体中无机物的测定 专业环境工程 班级环工092 班 所在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陈梅兰、王莉、邵波 小组成员陈丹丹、郑潇潇、邵丹阳、陈忠、刘长 完成时间:2011年12月

目录 1.课程设计方案 (5) 1.1运河水质监监测基础资料的收集 (5) 1.2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6) 1.3取点断面平面图7 2. 实验部分 (7) 2.1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铁含量 (7) 2.2丁二酮肟(二甲基乙二醛肟)分光光度法测镍 (11) 3.结果分析及讨论 (14) 3.1测定结果分析 (14) 3.2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15)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拱宸桥至武林门河段) 水体中无机物的测定 (浙江树人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5) 摘要:通过检测运河水体中金属阳离子(铁离子、镍离子)的含量,来评定从拱宸桥至朝晖桥这段运河的水质状况极其水质污染程度。在考察拱宸桥至朝晖桥河段之后,选取拱宸桥、大关桥、卖鱼桥、德胜桥和朝晖桥五个断面取水样进行测定。检测结果显示该河段水质为Ⅳ类和Ⅴ类水。运河水质不容乐观。 关键词:金属阳离子、分光光度法 Beijing-hangzhou the Grande Canale Hangzhou canal section(from the Gongcheng to the Wulin) water Inorganic matter testing (Biology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llege of Zhejing Shuren University,Hangzhou,310015 China) Abstract:Through determination metal cation (Iron、Nickel) contect to evaluation the the water pollution situation assessment form rom the Gongcheng to the Wulin canal section. After Investigate the canal section rom the Prize to the Wulin , we chose Gongcheng、Daguan、Maiyu、Desheng and Zhaohui five bridges to determination. Test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ater quality for IV and V type water. Canal water quality nots allow hopeful. Key words: metal cation,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

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包括 传感器技术、遥感技术和化学分析方法。 一、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技术是环境监测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传感器能够将环境 中的各种参数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微处理器进行采集和分析。在环 境监测中,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气体传感器、水质传感器和噪声传感器等。 气体传感器主要用于监测环境中的空气质量。通过检测空气中的有 害气体浓度,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可以有效评估空气的污染程度。水质传感器则用于监测水体中的各项指标,如 pH 值、溶解氧浓度等,从而提供水体的质量信息。噪声传感器则常用于监测城市环境中 的噪声水平,以及工厂、交通等场所的噪声污染情况。 二、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飞机等远距离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 种技术。在环境监测中,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范围、实时的环境信息,对于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具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取到不同地区的陆地利用信息、植被覆 盖情况以及空气质量状况等。这些信息可以用于评估气候变化、土地 利用变化以及环境污染情况等。

三、化学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方法是环境监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采集环境样品,如土壤、水、空气等,经过一系列的实验与分析,可以得到样品中有害物质的浓度等信息。 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和质谱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可以用于检测环境中的各种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除了传感器技术、遥感技术和化学分析方法,还有其他一些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如生物监测、地下水监测等,但本文只介绍了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 总结起来,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在环保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传感器技术能够实时监测环境参数,提供准确的数据,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范围的环境信息,化学分析方法可以检测样本中的有害物质。这些技术与方法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环境监测第二版课程设计

环境监测第二版课程设计 一、课程背景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监测工作。环境监测是通 过对环境中各种物质的检测、分析和评价,对环境进行监测和预警的一项重要工作。环境监测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分布、浓度和空气质量等状况,为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培养学生对环境监测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够运用现代 环境监测技术,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并具备分析、处理环境数据的能力。同时,本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以现代科技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环境监测基础知识 1.环境监测的概念、目的和实施原则 2.环境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危害和影响因素 3.环境监测的分级和分类 第二章环境监测技术和方法 1.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分类和原理 2.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和土壤的采样和分析方法 3.环境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统计分析技术 第三章环境监测实验案例 1.环境污染源的监测与控制实验

2.大气污染物的监测与评价实验 3.水体污染物的监测与处理实验 4.噪声污染的监测与控制实验 第四章环境监测应用案例 1.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2.环境监测在环保政策和法律法规中的作用 3.环境监测在环保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中实验教学和案例分析占据主要部分。同时,本课程还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调研和科普讲座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五、教学评估 本课程评估方式综合使用笔试、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所占比例较大。同时,本课程还注重评价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环保项目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六、参考文献 1.尹志平. 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2.殷蜜.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习指导与实践[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 3.赵振晃. 环境监测数据处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指导(精)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指导(精)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指导 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环境工程门类中极具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的一门重要的理论与方法课程。它是开展其它环境分支学科的基础、也是环保部门的一项常规工作和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本课程对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环境管理各领域都是不可缺少的,对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影响重大。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环境监测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常规监测项目的测定方法,为学生从事环境监测工作奠定基础。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进而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的过程。目的是准确、及时、客观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和污染预报等提供依据。 二、本课程的教学重点 全课程的教学重点部分是大气、水质、土壤和固体废物、放射性、噪声的监测原理和方法以及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意义、要求和做法。 重点: 1、掌握环境监测中的基本概念。 2、理解环境监测优化布点原则。 3、掌握常规监测项目的采样仪器、采样方法、分析测定方法。 4、理解监测结果的数据处理、表述和质量保证。 难点: 1、使用环境监测工作中常用的采样、分析仪器。 2、常规监测项目的采样、分析测定原理和方法。 3、正确进行监测数据的处理。 4、环境监测方案设计。 三、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鉴于该课程有较强的实践性及其内容体系的不断更新等特点,本

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 本课程特别注重对学生实践性环节和实验技能的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是这一课程的主要特色。学生在具备基本的环境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讲授和实验、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 基本原理、熟悉环境监测方案设计和实施方法、掌握环境监测的常用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熟悉环境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了解自动连续监测系统及环境监测技术发展动态。学生可具备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基本技能、为在环境保护、环境管理及工矿企业等相关领域从事科研和管理工作提供所需知识、达到环境专业本科生在该方面培养的目的。 四、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所有教学环节,应使学生达到以下目的: 1、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综合性学习和分析评价,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监测方法的科学原理、监测技术的关键、各种各类监测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等一系列理论与技术问题; 2、掌握相关法规、方法、监测内容和评价方法,培养今后在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评价等方面达到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处理环境监测实践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与时俱进、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拟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按监测对象学习,本课程主要讲述水和废水监测、大气和废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噪声监测、环境放射性监测等内容。 按测定项目学习,包括汞、镉、铬、铅、砷等重金属,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含氮化合物,水中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酚类、油类,大气中SO2、NO X、CO、O3、烃类等气态污染物,光化学烟雾等二次污染物,颗粒物,多环芳烃类、二噁英类等重要有机污染物,以及酸雨项目监测等。 按监测程序学习,本课程主要讲述各类环境监测的规划,样品的

环境监测专业环境监测与分析优秀教案范本

环境监测专业环境监测与分析优秀教案范本教案一:大气污染物的监测与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 2.掌握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和技术; 3.能够进行大气污染物的数据分析和解读。 二、教学重难点: 1.大气污染物的常见种类及其特点; 2.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技术与方法; 3.数据分析和解读。 三、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为学生介绍大气污染的定义和影响,引发学生对大气污染的思考。 2.知识讲解(30分钟) 2.1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 讲解大气污染物的主要种类,如可吸入颗粒物(PM2.5、PM10)、硫化物、氮化物等,以及它们的来源和对环境的影响。 2.2 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方法

介绍大气污染物监测的常用方法,如传感器监测、气象站监测、遥感监测等,并对各种方法的适用场景和局限性进行解释。 3.案例分析(40分钟) 选择几个典型的大气污染案例,对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解读大气污染物数据,分析其影响因素和趋势变化。 4.解决问题(15分钟) 针对学生在案例分析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提供一些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监测数据来制定环境治理措施。 四、教学辅助材料: 1.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表格; 2.相关案例分析报告; 3.提供实际环境治理措施的案例资料。 五、教学评价: 1.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 2.数据分析能力: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解读监测数据; 3.问题解决能力: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大气污染物监测与分析的理解和 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挑战。同时,通过案 例分析和实际应用的辅助,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环境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次成功的环境监测与分析教学案例,为培养环境监测专业人才奠定 了良好的基础。 教案二:水体污染监测与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水体污染的种类和来源; 2.掌握水体污染监测方法和技术; 3.能够进行水体污染数据分析和解读。 二、教学重难点: 1.水体污染的常见种类及其特点; 2.水体污染的监测技术与方法; 3.数据分析和解读。 三、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为学生介绍水体污染的定义和影响,引发学生对水体污染的思考。 2.知识讲解(30分钟)

(2)环境科学专业课程方案

(2)环境科学专业课程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环境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环境科学研究院所、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和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适合在各级政府部门、环境保护局、城市规划局、城市建设局、环境监测站和各大中型企业的环保处、环保公司、污水处理厂、房地产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等部门行业,从事环保技术开发、环境管理与规划、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治理、环境咨询和环境执法等方面的工作,而且也很适合从事各级学校的环境与科学教育。 二、培养规格 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想品德好,具有团队精神,愿为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服务。 系统地学习并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悉我国现行的环境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并掌握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环境工程设计与运行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与实践工作能力。 通过4年学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化学、物理、生物学、生态学和地学等环境科学基础; (2)掌握环境科学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了解环境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与运行管理基本知识。 (4)熟悉环境管理与评价、环境法规、环境经济和环境教育知识,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具有一定的从事环境监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和水资源管理工作能力,以及从事环境规划与管理、咨询、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宣传工作的基本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了解现代环境科学技术的前沿理论和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能力。 三、计划学制、最低毕业学分、授予学位 环境科学本科专业计划学制一般为四年,允许提前或推迟。毕业与获得学位的条件:参见《华南师范大学学分制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和华南师范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条例及有关规定。完成规定的要求,授予理学学士学位。鼓励学生攻读双专业、双学位和辅修专业。 最低毕业学分:160学分 相近专业:环境工程、生态学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225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6121028 课程类别:集中性实践教学 课程学分:0.5 计划学时:1 周 适用范围:环境工程专业先修课程:环境影响评价 考核方式:考查开课学期:第7 学期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属环境科学与工程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是环境影响评价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具有环境影响评价能力的技术基础。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学习完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学生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分析思路和方法;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综合运用环境基础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开展环境影响识别、环境现状调查或监测、环境影响预测以及制定环境保护措施的方法和步骤,同时提高学生的有关设计能力,如计算能力、绘图能力等,使学生熟悉设计资料(手册、图册)的使用,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技能,通过练习能够具备初步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能力。 2.教学要求 课程设计是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训练过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基本要求如 下: (1)时间要求。一般不少于 1 周; (2)任务要求。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给定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编写。 要求给定项目环评报告表编制内容全面,包括项目的工程概况及污染源源强核算、各环境要素(水、气、噪声、固废)的现状调查及环境影响预测、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等内容。 (4)知识和能力要求。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能依据给定项目基本情况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能正确运用有关导则、相关法律法规及各类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可掌握现阶段环评所使用的有关预测软件的应用及相关图件的制作。 (4)综合素质要求。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遵守纪律、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以及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二、主要内容 课程设计以真题真做的方式,根据任务书来完成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或报告书专题的

《环境分析与检测》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环境分析与检测 (Environmental analysis and detection) 课程代码:22410017 学分:2.5 学时:40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环境化学及其实验 适用专业:环保设备工程 教材:《现代环境分析技术》,陈玲、郜洪文主编,科学出版社,2013年6月第二版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需说明课程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 《环境分析与检测》是环保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运用现代仪器分析的科学理论和先进样品预处理技术鉴别和测定环境样品中化学物质的种类、组成、含量(浓度)以及存在形态。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环境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环境分析化学的任务与特点,环境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环境分析样品前处理新技术,环境有机污染物分析新方法,环境样品中重金属及其它元素分析新技术。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环境分析学的发展前沿,掌握环境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环境分析样品前处理新技术,为学生进入毕业论文阶段合理的选择分析测试手段,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或从事环境监测工作奠定理论基础。本课程的重点是样品预处理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和各种分析仪器的原理和特点、仪器结构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二)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和对毕业要求的贡献,确定课程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1:了解现代环境分析学特点及其理论与技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 课程目标2:学习和掌握各类分析仪器的基本原理、仪器构造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初步具有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课程目标3:理解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和掌握环境样品常用预处理技术并具有初步应用能力; 课程目标4: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操作分析仪器和进行结果分析的能力。 注:工程类专业通识课程的课程目标应覆盖相应的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通用标准; (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认证专业专业必修课程填写)

环境监测与数据分析

环境监测与数据分析 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对环境监测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环境 监测是通过采集、处理和分析环境数据,了解环境状况和污染物 的浓度变化,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如今,环境监测既包 括传统的现场监测,也涉及远程监测和自动化控制。为了更好地 保护环境,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效率,数据分析和处理也变得 越来越重要。 一、传统环境监测与现代环境监测 传统环境监测主要是通过现场采样、分析和检测等手段来获取 环境数据。这种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数据获取过程 中可能存在偏差和误差,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现 场监测也存在安全风险,监测人员会面临各种危险,如合成气体 泄漏、有毒气体中毒等。 现代环境监测主要利用科技手段,建立智能化环境监测系统, 通过实时远程监测和数据分析,实现环境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等。现代环境监测具有高效、快速、准确、安全等特点,同时也能节省人力和资源,实现环境监测智能化和自动化。 二、环境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环境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环节,它可以通过对 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发现环境问题,制定解

决方案,实现环境保护和管理。目前,常用的环境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分析、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 统计分析可以通过对环境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分布分析、关联分析等,得出环境数据的数值和规律,为环境控制和管理提供依据。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则是基于大数据技术,通过训练模型,让计算机自动学习各种环境变量的关联和规律,实现环境问题的自动诊断、分析和解决。这种方式可以大大节约人力和时间,还可以更准确地处理和分析环境数据,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效率。 三、环境监测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监测也将随之发展。未来,环境监测将趋于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通过智能化监测和数字化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动态控制污染物的浓度,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此外,衍生出的大数据技术也将成为环境监测的核心。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对数据进行协同处理、分析和利用,得出更准确的信息和预测,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而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未来也将得到广泛应用,通过自动化诊断和监测,为环境管理提供更高效、准确、可靠的技术支持。

环境分析与环境监测技术

环境分析与环境监测技术 环境分析与环境监测技术是在保护环境、预防环境污染以及监测环 境状况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的一项技术。它通过对环境中的物理、化学 和生物因素进行分析,进而了解环境的状况,以及对环境污染源的监 测与控制。本文将介绍环境分析的重要性,并探讨环境监测技术在环 境保护和污染防控中的应用。 一、环境分析的重要性 1. 了解环境质量:环境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环境的质量状况,包 括大气、水体、土壤以及生物等方面。通过对环境因素的分析,我们 可以及时了解到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护环境 的质量。 2. 污染源追踪:环境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追踪污染源。通过对环境中 污染物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污染物的来源和污染程度,从而采取有 针对性的措施,减少或消除污染源对环境的影响。 3. 评估环境影响:环境分析可以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包括对工业、农业和居民用地等各种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这有助于我 们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确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二、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 1. 大气环境监测技术:大气环境监测技术主要包括空气质量监测、 气象监测和大气污染源监测等。通过监测大气中的颗粒物、气体浓度

等指标,我们可以了解大气的污染程度和来源,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控 制措施,以保障空气质量。 2. 水体环境监测技术:水体环境监测技术主要包括水质监测、水文 监测和水生态监测等。通过监测水体中的化学成分、生物指标等,我 们可以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掌握水质的变化趋势,并采取相应的净 化处理措施,以保护水资源。 3.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土壤环境监测技术主要包括土壤质量监测、 土壤污染监测和土壤侵蚀监测等。通过监测土壤的理化特性、有机质 含量以及重金属等污染物含量,我们可以评估土壤的质量状况,及时 采取措施保护土壤资源。 4. 生物环境监测技术:生物环境监测技术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监测、生态系统监测和生物毒性监测等。通过监测生物种群及其分布、生态 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样本中的毒性物质,我们可以了解生态 系统的健康状况,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三、发展趋势与挑战 1. 自动化与智能化:环境监测技术正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自动化仪器设备的应用能够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智能化系统的应 用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为环境管理提供更为便利的 手段。 2. 多参数监测与综合评估:随着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监测项目也 不断增加,既有单一的污染物监测,也有多参数的联合监测。同时,

环境监测与数据分析

环境监测与数据分析 在当今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环境监测与数据分 析变得愈发重要。通过监测和分析环境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和评估环 境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我们的星球。本文将探讨环境监测的 重要性,数据分析的方法和工具,以及数据分析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一、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的各种参数进行测量、观测和监察的过程。 通过环境监测,我们可以获得大量有关空气质量、水质、土壤污染、 噪声等方面的数据。这些数据对于评估环境状况、分析环境问题以及 制定环境保护计划至关重要。环境监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 保护生态平衡:环境监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种生物所需的自然 环境,比如水质和空气质量对植物和动物的影响。通过监测环境参数,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防止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的情况。 2. 预防环境污染:环境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环境中存在的污染源和污 染物,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通过监测,我们可以识别出造成环境污 染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从而保护环境 免受进一步的破坏。 3. 确定环境政策:环境监测数据是制定环境政策和标准的基础。政 府和环保机构可以通过分析监测数据,了解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 和趋势,并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标准,以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二、数据分析的方法和工具 数据分析是处理和解释收集到的环境监测数据的过程。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 1. 描述性统计分析:这种方法通过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统计指标,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特征和趋势。 2. 趋势分析:趋势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环境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绘制数据的趋势图,我们可以识别出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管理。 3. 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空间分布分析。通过空间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区域的环境状况差异,并找出与空间位置相关的环境因素。 4. 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通过应用机器学习和统计模型的方法,发现数据中潜在的关联和模式。在环境监测中,数据挖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环境问题的潜在原因和解决方案。 三、数据分析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数据分析在环境保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数据分析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1. 问题定位和解决:通过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确定环境问题的具体位置和范围。这有助于我们有效定位问题,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环境问题。

环境分析与监测课程标准

环境分析与监测课程标准 一、学习领域定位 《环境分析与监测》课程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一门职业核心课程。是在分析与检测技术、有机化工产品检验、无机化工产品检验与石油产品检验等课程基础上构建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环境分析与监测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经历与环境监测岗位工作一致的一系列完整的工作过程,掌握水、大气、土壤等环境介质监测指标的检验过程,重点掌握NO X、SO2、TSP、pH值、DO、酸碱度、COD、BOD5等监测指标的测定,并会正确制定监测方案,合理布设采样点,正确地采样与制样,与会对水、大气、土壤、生物与噪声等环境介质进行综合评价,为学生毕业从事环境监测、环境污染评价等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二、学习领域目标 通过“环境分析与监测”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达到目标:1.知识目标 (1)掌握环境监测方案制定; (2)掌握水、大气、土壤、生物与室内环境等环境样品的采集、储存、制备与预处理方法; (3)掌握水、大气、土壤、生物与室内环境等环境样品的基本指标与要紧 污染物监测指标(包含NO X 、SO 2 、TSP、酸碱度、COD、BOD 5 等监测指标)的测定 及测定方法的适用性; (4)掌握环境质量标准的查阅与使用方法; (5)掌握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2.能力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 具有环境样品的采集、制备与常规处理能力;具有使用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方法进行环境样品的监测指标测定的能力;具有分析仪器操作与保护的能力;具有设计监测方案能力,并具有对水、大气、土壤等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能力。 社会能力目标: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树立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具

环境监测技术专业课

环境监测技术专业课 环境监测技术专业课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环境监测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本文将以环境监测技术专业课为标题,探讨该课程的重要性、内容和应用。 环境监测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和定位分析的技术。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监测技术专业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生将学习到环境监测的基本知识,如采样技术、分析方法、检测仪器的使用等。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技能,能够进行现场采样和实验分析,从而提高对环境污染的监测能力。 环境监测技术专业课还将介绍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和特性,以及其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学生将学习到各类污染物的来源、传输途径和变化规律,了解它们对空气、水和土壤等环境介质的污染特点。通过学习环境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和评价标准,学生可以掌握环境污染的评估和预测技术,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技术专业课还将介绍环境监测的管理与规范。学生将学习到环境监测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了解监测站建设与管理、数据

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学习监测网络的建立和运行,学生可以了解到环境监测的信息化技术和远程监测系统的应用。 环境监测技术专业课的学习与实践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在课程中将接触到许多实际案例和真实数据,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课程设计和实验项目,学生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培养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能力。 环境监测技术专业课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以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环境污染物的分析和评价技术,了解环境监测的管理与规范。这门课程的学习将为学生今后从事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奠定基础,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希望通过环境监测技术专业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中,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贡献。

《环境监测》课程标准

《环境监测》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学时数:136学时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曹兵2010年8月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前言 1.1课程性质与定位 《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也是该专业的学生从初学者成长为有能力的环境监测岗位人才过程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环保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 《环境监测》是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从事环境类相关工作岗位所需学会的必修课程。 环境监测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环境监测岗位工作。其职业能力分析见表1。 表1 职业能力分析表

《环境监测》课程是以《仪器分析》、《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化学》、《环境土壤学》、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同时与《环境影响评价》、《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噪声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等课程相衔接,共同打造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同时,本课程与岗位实际环境保护行业技术规范、成才志向相对接,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得到加强,为就业、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促进作用,是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 本课程要求在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的基础上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由此开发成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 1.2 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1)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课程是学校与环保行业企业实践专家合作开发的,由教师与企业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共同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工作领域,开发学习领域课程,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创设学习情境和课程实施条件,合作建设教学文件、教材等教学资源,共同制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共同制订学生工作和学习成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学院:化环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学号:1322092011xx 姓名:ty 指导老师:zy 时间:2016年1月6日

目录 1 设计任务书 (1) 1.1 设计目的 (1) 1.2 设计目标 (1) 1.3 涉及题目 (1) 1.4 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 1.4.1 设计任务 (1) 1.4.2 操作条件 (1) 2 概述 (2) 2.1换热器概述 (2) 2.1.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2) 2.1.2 U形管换热器 (3) 2.1.3浮头式换热器 (3) 3 设计方案 (4) 3.1 设计方案简介 (4) 3.2 设计要求 (4) 4 工艺计算及主体设备设计计算及选型 (5) 4.1 确定设计方案 (5) 4.1.1 选择换热器类型 (5) 4.1.2 流动及流速的确定 (5) 4.2 确定物性数据 (5) 4.3 计算总传热系数 (6) 4.4 计算传热面积 (7) 4.5 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7)

4.7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8) 4.8 壳体内经 (8) 5 换热器的核算 (9) 5.1 面积核算 (9) 5.1.1 热量核算 (9) 5.1.2 管程对热传热系数 (10) 5.1.3 总传热系数 (10) 5.1.4 传热面积 (11) 6 设计结果一览表 (12) 7 评述 (13) 参考文献 (14)

1 设计任务书 1.1 设计目的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门课程及有关课程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去完成换热单元操作设备设计任务的实践能力 1.2 设计目标 设计的设备必须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操作上是安全的,环境上是友好的 1.3 设计题目 某小区集中供热用热交换器设计 1.4 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4.1 设计任务 设备型式:管壳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 处理任务:物料:锅炉水处理量25吨/小时循环水处理量50吨/小时1.4.2操作条件 热流体(锅炉水):(入口温度110℃; 出口温度85℃) 冷却介质(水):(入口15℃,出口75℃) 允许压降:不大于0.1MPa 物性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