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法规与金融监管 教学大纲

金融法规与金融监管 教学大纲

金融法规与金融监管 教学大纲
金融法规与金融监管 教学大纲

金融法规与金融监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一)中文名称:金融法规与金融监管

(二)英文名称:

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financial supervision

二、课程性质

任意性选修课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让学生重点掌握金融法的概念、原则、体系、金融法调整机制、金融法主体、金融法客体等金融法的基本理论,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金融法律以及金融法规内容;使学生了解商业银行、证券、基金、信托、融资租赁、保险等金融经营规则法律制度。使学生掌握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监管法律制度以及《巴赛尔协议Ⅲ等金融监管的国际规则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存款准备金制度、基准利率制度、再贴现制度、再贷款制度和公开市场操作法律制度。

四、课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原则

本课程教学围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一中心,努力实行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二)教学方法

综合运用课堂讲授与自学、课堂随机提问、课后作业及模拟法庭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组织语言回答问题的能力以及敏锐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教学,传达丰富的信息,另外试着采用以班级为单位,分成若干小组,分角色模拟起诉等实践教学活动。

五、课程总学时

36学时

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编金融法总论

第一章金融法的基本理论

教学目的

了解金融法的概念和特点以及调整的对象、金融活动的社会控制,把握金融法的功能与作用、金融法律体系以及金融法律调整机制等,并将其能够准确、熟练地运用到以后各章的学习之中。

教学重点

金融法的功能与作用

教学难点

金融法调整的金融关系

建议学时

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金融的社会控制

一、金融与金融市场

(一)金融的概念

(二)金融市场的分类与构成要素

二、金融活动的社会控制

第二节金融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一、金融法的概念

二、金融法的调整对象

三、金融法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稳定货币与促进经济增长相结合的原则

(二)促进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原则

(三)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与社会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四)维护国家主权和尊重国际惯例的原则

第三节金融法的功能与作用

一、金融法的功能

二、金融法的作用

(一)发展金融市场与金融法

(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与金融法

第四节金融法的体系

一、金融法的主体组织法

二、金融法客体保护法

三、金融经营规制法

(一)商业银行经营规制法

(二)政策性银行经营规制法

(三)证券经营规制法

(四)保险经营规制法

(五)信托经营规制法

(六)外汇经营规制法

(七)票据经营规制法

(八)证券投资基金经营规制法

(九)金融衍生品经营规制法

四、金融监管法

五、金融调控法

第五节金融法调整机制

一、金融法的创建机制

二、金融法的实现机制

三、金融法的耦合机制

思考题

1.试论金融法的概念和它所体现的经济法特征。

2.如何建立与完善我国金融法的体系?

3.如何理解金融市场与金融法的关系?

第二章金融法主体

教学目的

掌握金融法的主体的涵义、体系结构;了解金融法消费主体的权利义务及分类;并掌握金融经营主体的概念、特征和金融管理主体等相关的知识。

教学重点

我国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

教学难点

金融经营主体

建议学时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金融法主体

一、金融法主体的涵义

二、金融法主体体系结构

第二节金融消费主体

一、金融消费主体的概念

二、金融消费主体的特征

三、金融消费主体的分类

四、金融消费主体的权利义务

第三节金融经营主体

一、金融经营主体的概念和特征

二、政策性银行组织规则

(一)政策性银行的法律特征

(二)政策性银行的组织机构

(三)政策性银行体系

三、商业银行组织规则

(一)商业银行的性质和组织形式

(二)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

(三)商业银行的设立

(四)商业银行的变更

(五)商业银行的接管和终止

四、外资银行的组织规则

(一)外资银行的概念与分类

(二)外资银行的经营范围

(三)外资银行的设立与登记

(四)外资银行的终止与清算

五、保险公司组织规则

(一)保险公司的概念和组织形式

(二)保险公司的设立

(三)保险公司的变更

(四)保险公司的组织机构

(五)保险公司的终止及清算

六、证券经营主体组织规则

(一)证券公司

(二)证券登记结算机构

(三)证券服务机构

七、信托公司组织规则

(一)信托公司的性质和组织形式

(二)信托公司的经营范围

(三)信托公司的设立

(四)信托公司的变更与解散

八、金融租赁公司组织规则

(一)金融租赁公司的概念和组织机构

(二)金融租赁公司的业务范围

(三)金融租赁公司的设立

(四)金融租赁公司的变更与终止

九、财务公司组织规则

(一)财务公司的概念

(二)财务公司的主要任务和义务范围

(三)设立财务公司的条件和程序

(四)财务公司的变更

(五)财务公司的整顿、接管及解散

第四节金融管理主体

一、金融管理主体的概念

二、中央银行的法定组织形式

三、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律性质、地位、职能与职责

四、中国人民银行的业务限制

五、中国人民银行组织机构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机构

(二)货币政策委员会

(三)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

思考题

1.如何理解金融法主体的特点

2.为什么说中国人民银行具有双重性质?

3.试分析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联系与区别?

4.为什么对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设立、变更和终止的规定要比一般工商企业严格?

第三章金融法客体

教学目的

了解金融法客体的涵义和特点、分类等;掌握货币、外汇和资本证券和货币证券等内容。

教学重点

金融法客体的分类

教学难点

外汇交易

建议学时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金融法客体概述

一、金融法客体的涵义和特点

二、金融法客体的分类

第二节货币

一、货币概述

二、人民币

三、货币发行权和人民币管理

四、人民币的发行

(一)人民币的发行原则

(二)人民币发行程序

五、残损人民币的管理和人民币的保护

(一)残损人民币的管理

(二)人民币的保护

第三节外汇

一、外汇的涵义

二、外汇的分类

三、结汇、售汇、付汇

四、外汇市场

(一)外汇的概念和特征

(二)外汇市场的种类

(三)外汇市场的参与者

五、外汇交易

(一)即期外汇交易

(二)远期外汇交易

(三)择期外汇交易

(四)掉期外汇交易

(五)外汇期货交易

(六)外汇期权交易

(七)套汇交易与套利交易

第四节资本证券和货币证券

一、资本证券

(一)资本证券的涵义

(二)资本证券的分类

二、货币证券

(一)票据的概念和特征

(二)汇票

(三)本票

(四)支票

(五)银行卡

思考题

1.如何理解金融法客体的特点?

2.为什么要赋予中国人民银行以人民币的垄断发行权?

3.为什么说外汇是金融法最重要的客体?

4.试比较资本证券与货币证券的异同。

第二编金融经营规则法

第四章商业银行经营规制法

教学目的

掌握商业银行法的概念、商业银行的概念、经营规则及业务范围等基础知识;了解商业银行与客户的法律关系、存款制度和贷款制度以及票据制度,还有银行卡制度、担保制度、电子银行支付规则等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

电子银行支付规则

教学难点

商业银行和客户间法律关系的性质

建议学时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商业银行经营规制法概述

一、商业银行法的概念

二、商业银行的概念

三、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四、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

第二节商业银行与客户的法律关系

一、银行账户和银行客户

(一)银行账户

(二)银行客户

二、商业银行和客户间法律关系的性质与种类

第三节存款制度

一、存款法律关系

(一)存款及其分类

(二)存款合同

(三)存款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义务

二、存款制度的基本原则

三、储蓄存款制度

四、单位存款制度

第四节贷款制度

一、贷款法律制度概述

二、贷款的原则与规则

(一)贷款的原则

(二)贷款的规则

三、贷款法律关系

(一)贷款法律关系概述

(二)借款人的权利义务

(三)贷款人的权利义务

第五节票据制度一、汇票结算基本规则

(一)出票

(二)背书

(三)承兑

(四)保证

(五)付款

(六)追索权

二、本票结算基本规则

三、支票结算基本规则

四、涉外票据的法律适用

第六节银行卡制度

一、银行卡的种类

二、我国办理信用卡的业务程序

三、银行卡法律关系

四、银行卡风险的防范

(一)恶意透支的风险

(二)持卡人的信用风险

(三)不法分子冒用、诈骗的风险

(四)特约单位不按规定程序操作的风险(五)持卡人保管和使用不当的风险

第七节担保制度

一、担保和担保法

二、担保的方式

三、担保的设立及其效力

四、担保的具体形式

第八节电子银行支付规则

一、电子银行

二、电子银行的支付——电子货币

三、电子资金划拨规则

(一)电子资金划拨的概念与特征

(二)电子资金划拨法律适用的规则

(三)电子资金划拨法律关系当事人

(四)电子资金划拨程序

(五)未经授权划拨的责任承担

(六)错误支付命令的损失承担

(七)电子资金划拨的违约责任

思考题

1.试述商业银行的创新性业务的法律制度

2.试论商业银行与客户间的法律关系

3.商业银行向客户发放信用卡有何风险?如何防范?

第五章证券经营规制法

教学目的

在让学生掌握证券法的概念、特征、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理解证券发行、证券承销以及证券上市,证券交易的内容;再重点了解不正当证券交易的禁止行为等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

证券交易

教学难点

证券上市

建议学时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证券法概述

一、证券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二、证券法的概念、特征、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第二节证券发行

一、证券发行的概念

(一)证券发行的概念

(二)证券发行的分类

(三)证券发行的环节

二、股票发行的条件和程序

(一)募集设立公开发行股票的条件和程序

(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条件和程序

(三)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的条件和程序

三、公司债券的发行条件

(一)普通公司债券的发行条件

(二)再次发行公司债券的禁止条件

(三)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条件

四、其他证券的发行

(一)国债的发行

(二)基金证券的发行

五、证券发行的审核

第三节证券承销

一、证券承销概述

二、承销团及主承销商

三、证券承销合同

(一)证券承销合同的概念和特点

(二)证券承销合同的条款

四、证券承销的特别义务

(一)禁止事前预留义务

(二)发行文件核查义务

(三)承销情况备案义务

(四)其他义务

第四节证券上市

一、证券上市的概念和类型

二、证券上市的条件

三、证券上市的程序

(一)股票上市的程序

(二)公司债券上市程序

四、证券上市的暂停与终止

第五节证券交易

一、证券交易概述

二、证券交易市场

三、证券交易方式

四、证券集中交易的步骤

(一)开立证券交易账户

(二)申报委托指令

(三)竞价与成交

(四)清算与成交

(五)等价过户

第六节不正当证券交易的禁止

一、限制的证券交易行为

二、禁止的证券交易行为

(一)禁止内幕交易

(二)禁止操纵市场

(三)禁止虚假陈述

(四)禁止欺诈客户

(五)其他禁止行为

思考题

1.试分析证券发行和证券上市的区别和联系

2.不正当证券交易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第六章证券投资基金经营规制法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本章要求掌握证券投资基金的含义与特点、分类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的概念和证券投资基金立法概况;了解证券投资基金主体和基金财产、基金的募集和基金的运作与信息披露等相关的内容

教学重点

基金的运作

教学难点

基金信息的披露

建议学时

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证券投资基金法概述

一、证券投资基金的含义与特点

二、证券投资基金的主要分类

(一)按组织形态分类

(二)按基金运作方式分类

(三)按投资对象分类

(四)按投资风险和收益分类

三、证券投资基金法的概念和证券投资基金立法概况

第二节证券投资基金主体

一、基金管理人

二、基金托管人

三、基金份额持有人

第三节基金财产

一、基金财产的概念与构成

二、基金财产的独立性

第四节基金的募集

一、基金募集申请

二、基金合同

三、基金招募说明书

四、基金设立的审查

五、基金募集相关规则

第五节基金份额的交易

一、封闭式基金份额的交易

二、开放式基金份额的申购与赎回

第六节基金的运作与信息披露

一、基金的运作

二、基金信息的披露

(一)基金信息披露的一般规定

(二)基金募集信息披露

(三)基金运作信息披露

(四)基金临时信息披露

第七节基金合同的变更、终止与经济财产清算

一、基金合同的变更和终止

二、基金财产的清算

思考题

1.如何认识基金财产的独立性?

2.为什么要求节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应当依法披露基金信息?应当公开披露的基金信息包括哪些内容?

3.基金管理人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第七章金融信托经营规制法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信托法的概念和特征、分类;了解信托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信托法律关系和信托财产的概念等内容;让学生了解证券发行信托的概念、发行公司信托的意义、存款贷款信托和收益债券发行信托以及基金信托等内容。

教学重点

证券发行信托

教学难点

存贷款信托

建议学时

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信托法概述

一、信托的发展概念和特征

二、信托的分类

三、信托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四、信托法律关系

第二节信托财产

一、信托财产的概念和范围

二、信托财产的独立性

三、信托财产的归属

第三节证券发行信托

一、证券发行信托概述

二、发行公司债信托的意义

三、发行公司债信托业务的程序

(一)发行人向信托公司提出申请

(二)信托公司审核发行人的情况

(三)签订发行公司债信托契约

(四)信托财产的交付

(五)信托公司协助下发行公司债

(六)发行公司偿还理性并到期支付本金

第四节存款贷款信托

一、存款信托

(一)存款信托的概念

(二)存款信托的种类

(三)存款信托与一般银行存款的区别

(四)存款信托业务处理程序

二、贷款信托

(一)贷款信托的概念

(二)贷款信托的种类

(三)贷款信托的特点

(四)贷款信托的程序

第五节收益债券发行信托

一、收益债券发行信托的概念

二、收益债券发行信托的意义

三、收益债券发行信托的程序

第六节基金信托

思考题

1.试论信托的概念特征

2.如何理解信托财产的独立性?

3.我国现行《信托法》存在哪些缺陷?

第八章融资租赁经营规制法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融资租赁的定义法律特征、主要形式;理解融资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以及融资租赁的法定程序。

教学重点

融资租赁合同

教学难点

融资租赁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

建议学时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融资租赁概述

一、融资租赁的定义和法律特征

二、融资租赁的主要形式

(一)直接租赁

(二)转租赁

(三)售后回租

(四)杠杆租赁

(五)销售式租赁

第二节融资租赁合同

一、融资租赁合同的法律特征

二、融资租赁合同的主要条款

(一)合同说明性条款

(二)融资租赁合同的标的

(三)租赁设备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四)租赁设备的交货、验货及其质量保证

(五)租赁设备维修、保养及其有关费用

(六)租赁期限

(七)租金

(八)租赁设备的灭失及损毁处理

(九)租赁设备的保险

(十)租赁债权的转让和抵押

(十一)担保

(十二)租赁保证金

(十三)租赁期满时租赁财产的处理

(十四)违约责任

(十五)争议解决

第三节融资租赁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

一、出租人的权利与义务

二、承租人的权利与义务

三、供货人的权利与义务

第四节融资租赁业务的法定程序

一、选择租赁设备阶段

二、委托租赁阶段

三、谈判阶段

四、签订合同阶段

五、购入设备阶段

六、支付租金阶段

七、租赁期满后的设备处理阶段

思考题

1.金融租赁涉及哪些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如何?

2.试论金融租赁合同的主要内容

3.融资租赁业务的法定程序有哪些?

第三编金融监管法

第九章银行业监管法

教学目的

让了解银行监管的概念、银行监管的体制、原则以及银行业监管法的概念和银行业将立法的内容;使学生掌握监管机构、监管措施等内容。

教学重点

银行业监管措施

教学难点

银行业监管措施

建议学时

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银行业监管法概述

一、银行业监管的概念

二、银行业监管法的概念和银行业监管立法

三、银行业监管体制

四、银行业监管的原则

(一)依法监管原则

(二)公开、公正原则

(三)效力原则

第二节监管机构

一、银行业监管机构

二、银行业监管机构的机构设置

三、银行业监管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责

(一)相应行政规章、命令的制定和发布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管理

(三)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经营业务监管

(四)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宏观管理

第三节监管措施

一、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管措施

(一)一般监督措施

(二)接管、重组和撤销

二、其他政府机构的监管措施

(一)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二)国家审计机关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三)银行内部的稽核监管

思考题

1.我国现行银行业监管体制属于何种类型的银行业监管体制?

2.从《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立法宗旨的角度来谈论银行业监管机构的监管措施

第十章证券业监管法

教学目的

掌握我国证券业监管的概念、监管的对象和体制、监管的必要性;了解我国政府监管以及证券业自律监管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

证券业监管的对象和体制、监管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证券业自律监管

建议学时

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证券业监管概述

一、证券业监管的概念和目标

二、证券业监管的对象和体制

三、证券业监管的必要性

四、证券业监管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政府监管

一、中国证监会的机构设置

二、中国证监会的职责

三、执法措施

四、权利保障和制约

(一)权利保障

(二)权利制约

第三节证券业自律监管

一、证券业自律监管概述

二、证券业协会自律监管

(一)证券业协会的性质

(二)证券业协会的章程和机构

(三)证券业协会的职责

(四)证券业协会的权利和义务

三、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

(一)证券交易所的性质

(二)证券交易所的组织形式

(三)证券交易所的组织机构

(四)证券交易所对证券市场的监管

(五)证券交易所对会员的监管

(六)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思考题

1.试论证券业监管的必要性

2.试论政府监管权利保障和权利制约的关系

第十一章信托业监管法

教学目的

掌握我国信托业监管法的概念、立法模式、信托业的监管管理主体、监管内容、监管规则,使学生了解信托业务经营规则、经营范围等内容。

教学重点

信托业的监管管理内容

教学难点

信托业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

建议学时

金融法规与金融监管 教学大纲

金融法规与金融监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一)中文名称:金融法规与金融监管 (二)英文名称: 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financial supervision 二、课程性质 任意性选修课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让学生重点掌握金融法的概念、原则、体系、金融法调整机制、金融法主体、金融法客体等金融法的基本理论,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金融法律以及金融法规内容;使学生了解商业银行、证券、基金、信托、融资租赁、保险等金融经营规则法律制度。使学生掌握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监管法律制度以及《巴赛尔协议Ⅲ等金融监管的国际规则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存款准备金制度、基准利率制度、再贴现制度、再贷款制度和公开市场操作法律制度。 四、课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原则 本课程教学围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一中心,努力实行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二)教学方法 综合运用课堂讲授与自学、课堂随机提问、课后作业及模拟法庭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组织语言回答问题的能力以及敏锐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教学,传达丰富的信息,另外试着采用以班级为单位,分成若干小组,分角色模拟起诉等实践教学活动。 五、课程总学时 36学时 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编金融法总论 第一章金融法的基本理论 教学目的

了解金融法的概念和特点以及调整的对象、金融活动的社会控制,把握金融法的功能与作用、金融法律体系以及金融法律调整机制等,并将其能够准确、熟练地运用到以后各章的学习之中。 教学重点 金融法的功能与作用 教学难点 金融法调整的金融关系 建议学时 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金融的社会控制 一、金融与金融市场 (一)金融的概念 (二)金融市场的分类与构成要素 二、金融活动的社会控制 第二节金融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一、金融法的概念 二、金融法的调整对象 三、金融法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稳定货币与促进经济增长相结合的原则 (二)促进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原则 (三)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与社会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四)维护国家主权和尊重国际惯例的原则 第三节金融法的功能与作用 一、金融法的功能 二、金融法的作用 (一)发展金融市场与金融法 (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与金融法 第四节金融法的体系 一、金融法的主体组织法 二、金融法客体保护法

金融监管(doc 15)

金融监管(doc 15)

金融监管基本程序与主要环节 金融监管是一个连续、完整、循环的过程,是由市场准入监管、日常运营监管、风险评价、风险处置以及市场退出等相关要素和环节组成。虽然各类金融机构在功能定位和业务风险特征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对其监管具有各自的特殊性,但在监管的基本程序与环节上也存在许多共性。本部分着重阐述金融监管所遵循的具有共性的基本程序与环节。根据各类金融机构不同特征形成的监管特殊性及具体的监管操作,将在第三部分予以介绍。 图2-1 图2-1 金融监管的基本环节与程序 一、机构功能定位 所谓功能定位,是指各类金融机构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扮演的主要角色,以及运作、发展的空间。具体体现为服务对象、业务范围和服务方式等方式的差异。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对象,主要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由于上述金融机构的性质、服务对象等中国人监管对 市场业务非现现场信息综风险处 风险处风险处置追究责 风险评 收 撤 破 监管报反跟踪监控

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它们在功能定位上也有所不同。 (一)明确机构功能定位的意义 明确各类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有利于科学制定各类金融机构的准标准,把好市场准入关;有利于形成合理的金融布局和适度竞争,防止金融机构盲目经营和恶性竞争,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保障金融机构自身的稳健发展;有利于金融机构发挥专业优势,提高金融服务的持量和效率,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有利于确定各类金融机构的风险特征和监管重点,合理分配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率和专业化水平。 (二)确定机构功能定位的主要原则 1、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公众的多种不同需要 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多元性,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产生了对金融服务的多重需要。因而,需要有不同类别、具有不同功能的金融机构为其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2、符合金融分业经营要求 在目前中国金融业仍实行分业经营体制的情况下,各类金融机构应在此框架下确定自己的功能定位。但各类金融机构可以在从事主业,做好主营业务的同时,积极开拓各种中间性业务,包括各种表外业务和代理业务,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向综合经营过渡。 3、发挥专业优势,促进合理竞争 在确定各类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时,应充分考虑发挥其专业优势和竞争优势,形成合理的金融布局,以促进各类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和合理竞争。 二、市场准入 (一)市场准入监管的内容 广义上,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包括三个方面,即:机构准入、业务准入和高级管理人员准入。机构准入,是指依据法定标准,批准金融机构法人或其分支机构的设立;业务准入,是指按照审慎性标准,批准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和开办新的业务品种;高级管理人员的准入,是指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核准或认可。 市场准入是金融监管的首要环节。把好市场准入关是保障金融机构稳健运行和金融体系安全的重要基础。批准高质量的金融机构和金融高级管理人员进入市场,并根据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的审慎性标准,审批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将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提高金融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准,促进金融机构的稳健发展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二)市场准入的标准

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和目标

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和目标 金融监管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将进一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中,将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的内外矛盾日益突现。我国金融监管的内容、方法手段、模式体制等方面都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创造性地革新成为我国金融监管的重中之重。 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综合世界各国金融领域广泛存在的金融监管,我们认为,金融监管具有以下深层次的原因和意义: 金融市场失灵和缺陷。金融市场失灵主要是指金融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无效率。主要针对金融市场配置资源所导致的垄断或者寡头垄断,规模不经济及外部性等问题。金融监管试图以一种有效方式来纠正金融市场失灵,但实际上关于金融监管的讨论,更多的集中在监管的效果而不是必要性方面。 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指由于制度性或其他的变化所引发的金融部门行为变化,及由此产生的有害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存款人(个人或集体)必然会评价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安全性。但在受监管的金融体系中,个人和企业通常认为政府会确保金融机构安全,或至少在发生违约时偿还存款,因而在存款时并不考虑银行的道德风险。一般而言.金融监管是为了降低金融市场的成本,维持正常合理的金融秩

序,提升公众对金融的信心。因此,监管是一种公共物品,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的旨在提高公众金融信心的监管,是对金融市场缺陷的有效和必要补充。 现代货币制度演变。从实物商品、贵金属形态到信用形态,一方面使得金融市场交易与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一方面导致了现代纸币制度和部分储备金制度,两种重要的金融制度创新。 信用创造。金融机构产品或服务创新其实质是一种信用创造.这一方面可以节省货币,降低机会成本,而另一方面也使商业性结构面临更大的支付风险。金融系统是“多米诺”骨牌效应最为典型的经济系统之一。任何对金融机构无力兑现的怀疑都会引起连锁反应,骤然出现的挤兑狂潮会在很短时间内使金融机构陷入支付危机,这又会导致公众金融信心的丧失,最终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崩溃。金融的全球化发展将使一国国内金融危机对整个世界金融市场的作用表现的更为直接迅速。 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 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是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金融市场的失灵导致政府有必要对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进行外部监管。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尤其是“市场失灵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为金融监管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为: 金融体系的负外部性效应。金融机构韵破产倒闭及其连锁反应将通过货币信用紧缩破坏经济增长的基础。按照福利经济学的观点,外部性可以通过征收来进行补偿,但是金融活动巨大的杠杆效应——个

金融法规教学大纲

金融法规教学大纲 金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金融活动是否正常而有序运行,事关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以后,金融法规在防范金融和经济危机方面的作用凸显,学好和用好金融法规成为防范风险的基本背景和有效手段。 我国适应市场经济的金融法规是在近几年才形成基本框架和不断发展完善的。有关金融法规的理论和实务成为从事金融活动的高级专门人才所必须掌握的知识领域。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金融法规是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金融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课程以各个金融子法为研究对象,集中讨论各金融子法的内容规定及法学原理,使学生学会熟练运用金融法规来规范金融活动。 本课程以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金融主体和金融行为为对象,立足监管,深入研究这些主体和行为的法律规范,对我国金融法律体系及其因此而形成的金融法律制度进行诠释和阐述。课程将致力于完整的金融法体系的建设,重点研究中国人民银行法、货币法、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票据法、证券法、投资基金法、信托法、保险法、国际金融法律制度等11个部分。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金融法规课程是经济法在金融部门的深化和具体化,既具独立性,又同其它课程有逻辑和知识联系。金融法规的法学先修课程为《经济法概论》,金融知识基础课为《货币银行学》、《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银行管理学》、《金融市场学》等,因此,在学期编排上,应尽量安排在这些课程之后开设。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应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力求对课程的体系、结构及具体内容有一个总体把握。 2、牢固掌握课程所涉及的法学和金融概念,从法学和金融两个层面掌握金融法的具体规定及法学内涵,在此基础上,熟练地运用金融法。 3、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以法治理金融的能力,提高案例分析水平,提高学生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和自觉性。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1、通过基本文字教材的准确叙述和音像教材的概要讲解,使学生对金融法的基本内容有深刻认识和全面了解。 2、文字教材的编写要全面系统、条理清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便于自学;音像教材的制作要形象、活泼,结合实际进行案例分析。 3、学生应坚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4、在教学过程中,中央电大将利用杂志、互联网、电视直播课堂、电话答疑、CAI课件等手段进行教学辅导或发布教学信息。

金融监管学-教学大纲(双语)

《金融监管学(双语)》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110142A/B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 32 讲课学时:28 实验(上机)学时:4 学分: 2 适用对象:金融学、国际金融 先修课程:金融学概论、商业银行、银行经营管理、保险学、证券学、西方经济学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根据金融监管的最新发展趋势,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金融监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课程体系分为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金融监管理论、金融监管体系、金融监管实务和金融监管的协调五个部分,系统讲解金融监管的理论与实务,并结合最新实践,完善了金融稳定和金融协调同金融监管关系等方面的观点和思路,为金融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研究金融监管提供了一个基本线索和框架。本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现代金融监管的理论体系和内容,掌握金融监管体制、金融监管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防范金融风险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教学基本要求:理论讲清,要学有所用,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注意利用我院的金融实验室。 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尽可能地去有关金融机构作现场了解。 对课后作业以及学生自学的要求:注意同实际联系的案例教学,重在能力培养。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可请校外人员讲座。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以表格方式表现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宋体,小四号字)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金融监管导论 第一节金融监管的概念及必要性 一、金融监管的概念 二、对金融监管的理论理解 三、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第二节金融监管的内容和手段 一、金融监管的内容 二、金融监管的手段 教学重点、难点:对金融监管理论的解释和掌握。 课程的考核要求:金融监管的概念。 了解:金融监管的含义、外延、内涵。各专家的定义。 理解:金融监管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脉络。 掌握:相关金融监管的理论。 熟练掌握:金融监管的手段和内容。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有哪些作用? 2.简述金融监管与经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 3.金融监管的目标是什么? 4.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怎样才能形成有效的金融监管方法体系? 第二章金融监管与金融风险 第一节金融风险概述

《金融法》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Financial Law 课程编号:013A2100 学时:36学分:2.0 一、课程教学对象 本大纲适应于全日制本科三年级学生。给本系开设。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金融法》课程是法学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专业限选课,是一门专业性很强、涉及面极广的专业课。开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熟悉金融法学的基本原理、金融法的基本制度和相关的业务基础知识;熟悉我国主要金融法律的内容,了解相关领域国外立法状况;培养具有熟悉金融、通晓法律、善于经营的复合型金融人才。 三、对先修课的要求 学生需先修法理学、民法、经济法。 四、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总学时数: 36) 本课程授课计划36学时,授课学时分配如下: 第1章金融法概述(4学时) 1.金融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A) 2.金融法的基本原则 (A) 3.金融体制与金融立法 (A) 第2章中央银行法(4学时) 1.中央银行法概述 (A) 2.货币政策及货币政策工具 (A) 3.中央银行的其他法定业务 (C) 第3章商业银行法(6学时) 1.商业银行法概述 (A) 2.商业银行的设立与变更 (A) 3.商业银行的业务 (A) 第4章证券法(6学时) 1.证券法概述 (B)

2.证券发行制度 (A) 3.证券交易制度 (A) 4.上市公司的收购制度 (B) 5.违反证券法的法律责任 (B) 第5章信托法(2学时) 1.信托法概述 (A) 2.信托的设立 (B) 3.金融信托 (A) 第6章保险法(6学时) 1.保险法概述 (B) 2.保险合同 (A) 3.保险公司及其经营规则 (C) 4.违反保险法的法律责任 (C) 第7章外汇与外债管理法(4学时) 1.外汇管理法 (C) 2.外债管理法 (C) 3.法律责任 (B) 第8章金融监管制度(3学时) 1.金融监管法概述 (B) 2.银行业监管法律制度 (A) 3.证券业监管法律制度 (B) 4.保险业监管法律制度 (B) 复习(1学时) 五、教材及参考书 1.理论教材 殷少平编著金融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主要参文献 [1] 朱大旗主编金融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 黄达主编货币银行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 吴志攀主编金融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 王文宇编著新金融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5] 叶林编著证券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 江朝国编著保险法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7] 周玉华编著最新保险法法理精义与实例解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金融监管学综合测试题二答案

《金融监管学》综合测试题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0个,每个1分) 1、金融监管最一般的或根本性的理论是:(A) A、基础理论 B、应用理论 C、相关理论 D、银行财务管理 2、《巴塞尔协议》规定: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规定为不低于:(C ) A、6% B、5% C、8% D、7% 3、互换业务包括利率互换和:(B ) A、结构互换 B、货币互换 C、证券互换 D、信息互换 4、中央银行的第一特征:(C ) A、维护债权人利益 B、规范金融秩序 C、货币发行 D、约束债务人行为 5、中国银监会公布新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是在:(B) A、2005年 B、2006年 C、2004年 D、2008年 6、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于:( C ) A、1993年 B、1992年 C、1991年 D、1990年 7、我国第一部关于金融业监管的专门法律《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正式施行是在:(B ) A、2003年 B、2004年 C、2005年

D、2006年 8、我国自2004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规定: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C )。 A、5% B、3% C、4% D、8% 9、证券公司经营证券自营业务时,自营股票规模不得超过净资本的:(B ) A、90% B、100% C、110% D、120% 10、我国对保险市场监管的方式是:(B ) A、规范管理 B、实体管理 C、公告管理 D、公告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共10个,每个3分) 1、根据金融监管权力的分配结构和层次不同,金融监管模式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A、B、C) A、一线多头模式 B、双线多头模式 C、集中单一模式 D、集中统一模式 2、按照影响因素,金融风险可以分为:(A、B、C、D) A、信用风险 B、市场风险 C、营业风险 D、环境风险 3、逃避金融管制型的金融创新包括:(A、B、C、D) A、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 B、自动转账服务账户(ATS) C、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 D、货币市场存单(MMC) 4、金融监管是政府行为,其目的是:(A、B、C、D ) A、维护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 B、控制金融体系风险

整理中国所有法律法规大全_法律法规一览表

法律法规一览表 填表人:填表单位:

注:每个依据一张表,如涉及多个法条的需要逐一列出法条名称和法条详情附件3

(一)必读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同日公布施行)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五百二十八次会议讨论通过)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1981年12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于同日公布)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若干问题的意见》(法(经)发[1991]35号)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九百九十五次会议通过) 6、《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1994年8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7、《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1982年4月13日国务院公布) 9、《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1989年6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 (二)参考书目 1、《民事诉讼法学教程》刘家兴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3月重排本 2、《民事诉讼法原理》江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民事诉讼法学新编》柴发邦主编法律出版社 1992年版 4、《中国民事诉讼法学》柴发邦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 5、《体制改革与完善诉讼制度》柴发邦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1年版 6、《新中国民事程序理论与适用》刘家兴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7年版 7、《比较民事诉讼法学初论》沈达明编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金融学教学大纲-

《金融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金融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金融学专业的统帅性理论课,也是经济类、管理类等多个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金融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与监管等方面的基本内容有较系统的掌握,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综合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进而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农林经济管理者以及其他经济管理者应当具备的正确观察、分析和解决当前农村经济领域面临的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大纲 (一)教学说明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理论学时68学时(单独开设一周课程教学实习),具体,金融学专业课程讲授64学时,自学与讨论4学时,非金融经管类专业讲授68学时。讲授中适当配以视频录像短篇、幻灯片等形式,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适当安排课外自学,阅读参考资料,交读书报告,讨论课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 课程考核形式:考试。学生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和期末试卷成绩(占70%)组成。其中,个人平时成绩包括两个部分:平时个人作业成绩和小组专题讨论报告成绩。专题讨论报告由教师根据当前金融形势或自己的科研课题提供,学生自由分组并提交小组专题报告(需课堂答辩和形成书面报告)。 (二)教学用书 黄达《金融学》精编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2版。 曹龙骐《金融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年7月第2版

(三)金融学各章学时分配

新编金融法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 第一章金融法总论 第二章银行组织法律制度 第三章银行业务法律制度 第四章货币管理法律制度 第五章票据法律制度 第六章证券法律制度金融衍生品法律制度 第七章金融衍生品法律制度 第八章信托法律制度 第九章投资基金法律制度 第十章保险法律制度 第一章金融法总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与金融法学密切相关的基本知识,包括金融的构成要素,金融的相关概念,金融法的概念、体系、基本原则,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金融体制与金融立法,中国金融体制和金融立法的概况。 第一节金融概述 一、金融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二、金融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金融法概述 一、金融法的概念及其调整对象 (1)金融法的概念 (2)金融法的调整对象 二、金融法律关系 (1)金融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2)金融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1. 金融法律关系的主体 2.金融法律关系的客体 3.金融法律关系的内容

三、金融法的体系 (1)金融法的体系的概念 (2)金融法的体系的构成 四、金融法的基本原则 (1)在稳定币值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则 (2)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原则 (3)实行金融管理和金融经营相分离,政策性金融业务和商业性金融业务相分离,适度地开展金融竞争的原则 (4)与国际接轨原则 第三节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金融体制与金融立法 一、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金融体制与立法 (1)金融体制是指一国划分金融管理机构和金融业务机构的法律地位、职责权限、业务范围,协调彼此之间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而形成的制度 系统,包括金融机构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监管体系和金融 制度体系四方面的内容。目前,在发达工业化国家中,经过长时期的 发展演变,基本上都形成了在法制基础上以国家金融主管部门为监管 中心,以商业银行和证券机构为主体,与信托、保险等其他金融机构 并存,以货币、证券和保险等市场为枢纽的金融体制。 (2)美国的金融体制与立法 (3)英国的金融体制与立法 (4)德国的金融体制与立法 (5)日本的金融体制与立法 (6)我国香港地区的金融体制与立法 二、金融国际化与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 第四节中国金融体制和金融立法 一、我国金融体制的发展过程 二、我国金融立法的沿革与现状 三、WTO与我国金融立法改革研究

金融监管复习资料

金融监管得含义 狭义:金融监管就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得中央银行或其她金融监督管理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得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 广义:不仅包括中央银行或其她金融监督管理当局对金融体系得监管以外,还包括各金融机构得内部控制、同业自律性组织得监管、社会中介组织得监管等。 金融监管目标:监管行为取得得最终效果或达到得最终目标,就是实现金融有效监管得前提与监管当局采取监管行动得依据。 四个具体目标:①确保金融稳定、安全,防范金融风险 ②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③增进金融体系得效率 ④规范金融机构得行为,促进公平竞争 金融监管得原则 ①依法监管与严格执法原则 ②不干涉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得原则 ③综合性与系统性监督原则 ④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⑤有机统一原则 ⑥内控与外控相结合得原则 ⑦监管适度与合理竞争原则 ⑧稳健运行与风险预防原则 ⑨监管成本与效率原则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得关系: 金融创新就是当金融业发展得主流趋势,与金融监管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一方面,金融监管刺激了金融创新得产生;另一方面,金融创新又对传统金融监管提出了挑战。 金融工具得创新:就是指票据发行便利、货币与利率互换,外汇期权与利率期权、远期利率协议. 金融创新得三大趋势 ①金融领域得证券化趋势 ②资产表外业务与日俱增得趋势 ③金融市场越来越全球一体化得趋势 金融创新得原因(金融创新反映得就是商品经济发展得客观要求) ①国际金融业得飞速发展与日趋激烈得竞争。 ②经济环境中得风险性增大,尤其就是通货膨胀率与市场利率变幻莫测。 ③技术进步,尤其就是电子技术得飞速发展为金融业发展铺平了道路。 ④金融管理环境得变化。 金融创新对金融机构得积极影响金融创新对金融市场得积极影响 ①大幅度增加了金融机构得资产与盈利率①增强了金融市场得活力 ②增强了金融机构得竞争能力②推动了国际金融市场融资证券化 ③金融业得发展空间扩大③促进了金融市场自由化 ④金融机构规避风险得能力增强 金融创新对金融制度得影响金融创新对金融发展得消极效应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复习题

复习题 一、单选题() 1、美国中央银行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依法正式成立)。 A.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依法正式成立 B.美国第一国民银行的正式成立 C.美国第二国民银行的正式成立 D.美国全国货币委员会的正式成立 2、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都采用(B.一元式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A.大一统式的中央银行制度 B.一元式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C.二元式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D.多元的中央银行制度 3、(B.法定存款准备金)是存款机构按照法定要求缴存到中央银行的存款。 A.法定贴现金 B.法定存款准备金 C.超额存款准备金 D.备付金 4、1936年,(B.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A.弗里德曼 B.凯恩斯 C.哈耶克 D.威克塞尔 5、(C.货币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的变动主要取决于货币当局的政策行为,而不取决于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和微观主体。 A.货币的中性 B.货币的非中性 C.货币的外生性 D.货币的内生性 6、经过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能够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是(D.基础货币)。 A.存款货币 B.贷款货币 C.法定货币 D.基础货币 7、(A.物价指数)是目前各国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主要指标。 A.物价指数 B.利率指数 C.收入指数 D.信用指数 8、由于需求转移而引发的通货膨胀,属于(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D.结构型通货膨胀 9、凯恩斯主义者主张将(B.长期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A.短期利率 B.长期利率 C.短期货币供给量 D.长期货币供给量 10、以下不属于金融监管对象的是(D.商业银行聘用员工的行为)。 A.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行为 B.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行为 C.商业银行买卖外汇的行为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一、《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济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及其运动规律。 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政、 识能力和对基本经济政策的分析与运用能力, 强职业道德观念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的基本要求 ( 一) 知识教学要求 1、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范畴和财政的基础理论及基础知识,理解财政的职能; 掌握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 2. 、了解金融的基本概念和金融的范畴; 掌握金融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了解货币流通的基本 内容;理解信用形式;了解现行金融体系及构成;正确认识金融的作用,掌握商业银行的基本业 务。 3、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理解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 ( 二 ) 能力培养要求 1、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财政政策、方针、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2、 能正确把握商业银行与企业、单位的关系。 3、初步具备运用所学金融基础知识,进行存贷款业务、保险业务、证券等业务操作的能力。 4、能运用金融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货币政策、金融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5、具有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形势变化对企业、单位财务状况影响的能力。 ( 三 ) 思想教育要求 1、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2、关心国家大事, 初步具有观察社会经济生活变化, 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对现实影响的能力; 3、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三、《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具体要求 第一章 财政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财政的来历、财政所属范畴及其发展的过程; 2、并能对各种社会形态下的财政收支情况有所比较; 3、 重点掌握财政所具有的特征; 4、 掌握、理解财政各个职能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 该课程系统阐述财政学和金融学两大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人才从事 金融的基本知识, 帮助学生提高对宏观经济现象的认 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增

【金融基础知识】讲义: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

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 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 陈小莉

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

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 目录 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 (3) 第一节金融监管的原则、目标、内容和手段 (3) 第二节《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 (5) 第三节金融监管实践 (6)

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 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金融监管的原则、目标和手段 第二节《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金融监管实践 第一节金融监管的原则、目标、内容和手段 考点1金融监管的含义、目标、手段、原则 1、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机构通过制定市场准入、风险监管 和市场退出等标准,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实施有效约束,确保 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健运行。 2、金融监管的目标 第一,实现金融业经营活动与国家金融货币政策的统一。 第二,减少金融风险,确保经营的安全。 第三,实现公平有效的竞争,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时期金融监管的基本目标,即贯彻 执行国家的金融法令和政策;维护金融业的安全与稳定;调整银 行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内部之间的关系,维护高效具有竞争性金

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 融体系的运行;维护公众在金融业的正当利益;维持货币稳定,促 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3、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六点: 1)监管主体独立性原则 监管主体的独立性是金融监管机构实施有效金融监管的基本前提。 巴塞尔委员会订立的《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中即强调了金融监管主体实施有效监管所需的独立性问题,指出:“有效的 银行监管体系要求每个银行监管机构都有明确的责任和目标。都 应具备操作上的独立性、透明的程序、良好的治理结构和充足的 资源。” 2)依法监管原则 3)外部监管与自律并重原则 4)安全稳健与经营效率结合原则 保证金融机构安全稳健经营与发展是金融监管的基本目标。 5)适度竞争原则 促进银行机构间的适度竞争有两层含义:一是防止不计任何代价的过度竞争,避免出现金融市场上的垄断行为;二是防止不

信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信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掌握信用管理专业知识和信用风险管理技术,专业基础扎实,基本技能熟练,实践能力较强,富有创新精神,面向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及企业单位从事经济金融业务经营与管理的应用性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生活习惯,受过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3.具备本专业必须掌握的经济金融及信用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业务技能,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合理。具有风险管理、资信调查、信用评级、公司信用管理、消费者信用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资产评估等专业知识;并且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具有较强创新能力、专业技术和工具的应用能力、协调沟通与组织能力、决策与管理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经济信息搜集、资料查询等经济金融信息处理方法,计算机要求达到江苏省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二级水平;5.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英语要求达到国家大学英语四级水平,或达到学校学位英语水平。 三、主干学科 经济学 四、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信用管理学、信用评级、信用风险管理、企业与个人信用管理、金融工程学、财政学、国际贸易等。 五、实践教学环节 暑期社会实践、专业模拟实习、创新实践训练、创业就业教育、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军事理论与训练等。 六、学制与修学年限

金融监管复习题

金融监管复习要点 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 填空:金融监管三要素 金融监管主体(监管当局)、金融监管客体(监管对象)、金融监管工具(方式、方法、手段) 金融监管内容的分类: 一是按金融机构监管范畴划分为金融机构行政监管和业务监管; 二是按监管性质可划分为合规性监管和风险性监管; 三是从监管的主要内容或范围看,主要分为市场准入监管、业务运营监管和市场退出监管。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金融危机主要包括货币危机、银行业危机、外债危机三种类型。 金融风险的种类: 按照遭受风险的金融企业的面积,金融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非系统性金融风险 按照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营业风险,环境风险和行为风险 按照衡量风险的范围角度可以分为宏观金融风险,中观金融风险和微观金融风险 按照来源划分可以分为内源性金融风险和外源性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当局的特性:权威性、独立性、公共性

1997年9月巴塞尔委员会通过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第一次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内部控制原则,以指导和加强银行业的内部控制。 金融风险防范的“三道防线”分别是:建立预防管理、建立和健全风险补偿制度、建立特大风险应急制度。 金融安全网”三要素:存款保险制度、央行的最后贷款人、官方的审慎监管。 三公原则: 公开原则:中介机构和有关人员必须全面履行信息披露, 保证投资者及时、充分、全面和准确地了解证券发行人的各种信息从而增强证券发行和交易的透明度。 公正原则:证券业监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行为必须公正,禁止欺诈、操纵、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 公平原则:要求证券市场为各类投资者提供获得信息和进行交易的同等机会。公平原则要求证券监管机构按照相同的尺度规范其监管范围内的行为,同样的违法行为应受到同样的处罚结果。 金融危机的类型及举例 金融危机分为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和债务危机(IMF): 货币危机:指对一国货币的投机导致该种货币贬值或迫使货币当局通过急剧提高利率或耗费大量储备保卫货币的情况。如:97年泰国货币危机 银行危机:指现实或潜在的银行挤兑或银行失败引致银行停止支付或

我国金融监管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P32 问:我国金融监管的基本目标是什么?这些目标是否是和谐统一的? 答:基本目标: ①保证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 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③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促使金融业在竞争的基础上提高效率。 ④保障金融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实施。 经营的安全性、竞争的公平性和政策的一致性: ①经营的安全性包括两个方面: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合法权,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②竞争的公平性是指通过中央银行的监管,创造一个平等合作、有序竞争的金融环境,保证金融机构之间的适度竞争。 ③政策的一致性是指通过监管,使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保持一致。通过金融监管,促进和保证整个金融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P73 问: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与经营原则是什么? 答:业务范围:①吸收公众存款②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③办理国内外结算④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⑤发行金融债券⑥代理发行、代理承兑、承销政府债券⑦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⑧从事同业拆借⑨买卖、代理买卖外汇⑩从事银行卡业务⑾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⑿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⒀提供保险箱服务⒁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

务。 经营原则: ①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法人,盈利是其首要目的。但是, 效益以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为前提。安全性又集中体现在流动性方面,而流动性则以效益性为物质基础。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必须有效地在三者之问寻求有效的平衡。 ②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 法律关系。因此,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业务往来,应以平等自愿为基础,公平交易,不得强迫,不得附加不合理的条件,双方均应善意、全面地履行各自的义务。 ③保障存款人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原则;存款自愿、取款自由、为存款人保密; 对个人储蓄存款,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冻结、扣划,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存款利率的知情权;存款本金和利息的取得权。 ④依法经营,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⑤公平竞争原则。公平竞争是所有市场经济主体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P248 问:证券发行和交易中的信息披露制度的内涵是什么? 答:信息披露制度是指在国际证券市场上的有关当事人在证券的发行、上市、交易等一系列活动中,须依照法律或相关规则将与证券有关的信息,准确、充分而又及时地予以公布,以便证券投资者能够评估特定证券的价值和风险并作出投资决策的一种法律制度。 从立法宗旨看,信息披露制度的目的在于保护投资者利益、防止证券欺诈和提高证券市场效率;从本质来看,信息披露制度实质上是证券管理公开原则的具体化;从各国证券法看,信息披露制度一般贯穿于证券发行与交易的整个过程,包括初次发行的披露、持续的披露和特定关系人士的披露等方面。 意义:①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保障投资者。

《互联网金融》(教学大纲)

a t i m e a n d A l l 《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互联网金融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适用专业:经管专业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性质 《互联网金融》课程是面向高等院校学生开设的一门经管专业课。(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旨在通过互联网金融相关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互联网金融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互联网金融的相关问题。 三、学时分配表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学时分配表: 章序课程内容 课 时 备 注 1绪论22第三方支付43网络借贷44众筹45互联网基金46 互联网保险 4

d f o r s o 7互联网消费金融38大数据金融与互联网征信 29互联网金融监管210互联网金融的前景 3合计 32 四、课程考核方法及要求(一)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考试目前以闭卷、笔试为主。 (二)成绩评定 (1)总评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60%) (2)平时成绩=出勤(10%)+课堂提问(10%)+作业完成情况(20%),占总评成绩的40%。 (3)期末考试主要是试卷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 第二部分 大纲内容 第一章 (一)教学基本内容 金融的内涵;传统金融业面临的问题和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思维模 式;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模式的对比;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产生 背景、不同业态形式和特点;国内外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和我国互联网 金融的发展趋势。 (二)重点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业态形式、特点;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金

融模式的对比。 (三)难点 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模式的对比。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传统金融面临的问题和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思维方式。 (2)了解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产生背景、不同业态形式和特点。 (3)了解国内外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和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 【能力目标】 (1)能够结合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思维模式去思考。 (2)能够结合本章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现实问题。 第二章 (一)教学基本内容 第三方支付的内涵、分类、相关概念、优劣势及对金融业的影响;第三方支付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历程及趋势;第三方支付的风险与监管。 (二)重点 第三方支付的优劣势;第三方支付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第三方支付的风险与监管。 (三)难点

保险实务 教学大纲

保险实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保险实务 课程类别:职业能力课 适用专业: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 1、前言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一门职业专门能力核心课程,其目标是使学生在学习保险投保、核保、承保、核赔、理赔等实务操作手续与规程的过程中,切实掌握保险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保险实务的国内外最新动态和前沿知识,在培养学生保险经营过程中实务操作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保单设计、流程处理和案例分析等业务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本课程应使本专业学生达到保险代理人和经纪人资格证书中相关内容的基本要求。 其后续课程是保险中介、金融市场营销和教学企业项目(客户理财),并与金融法规等课程密切相关。 1.2设计思路 金融行业基层业务及管理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是设置专业课程的依据。根据对高职高专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学生的职业范围进行分析,其主要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从事柜台业务、会计核算、产品营销、客户服务、现场管理等工作。而不管是商业银行的柜员、客户经理、理财经理还是保险公司的客户经理或客服人员,都需要熟悉各类金融产品,掌握必要的沟通交流技巧,具备基本的风险分析能力,能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相应的理财方案,而培养以上职业能力要求必须具备保险基础理论和实务知识。保险实务课程的功能是使学生在学习保险投保、核保、承保、核赔、理赔等实务操作手续与规程的过程中,切实掌握保险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保险实务的国内外最新动态和前沿知识,在培养学生保险经营过程中实务操作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风险分析、保单设计、流程处理和案例分析等业务能力的提高,使本专业学生达到保险代理人和经纪人资格证书中相关内容的基本要求。这些都是从事保险公司就业岗位最为重要和基本的能力,因此本课程在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本专业的一门职业技能核心课程。 本课程是整合了保险学原理和保险业务实训内容的一门一体化课程。其总体设计思路以高职教育专家和行业专家对保险从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采用保险营销和服务等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依据的课程开发方法,根据个人寿险经营或团险经营等工作项目设置教学项目,依据展业、签约等工作情景设计教学情景,以学习性的工作任务为导向,按照保险业务流程组织教学过程,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为核心,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反映了当前保险实务领域的业务内容,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 课程内容的选取是依据行业专家探讨的“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个人保险销售、团体保险销售、银行保险销售和客户服务工作项目为设计依据,考虑到个人保险、团体保险和银行保险销售中熟悉产品、寻找目标市场、针对不同需求提供方案、风险评估、售前交流、给付理赔、日常售后服务等工作任务在不同险种中的共性和个性,为保证工作任务的连续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