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行道板及栏杆计算书

人行道板及栏杆计算书

人行道板及栏杆计算书
人行道板及栏杆计算书

人行道板及栏杆计算书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1. 技术标准和设计参数 (1)

1.1 技术标准 (1)

1.2 设计规范 (1)

二、恒载效应 (1)

三、荷载组合: (2)

四、配筋计算 (2)

五、截面复核 (3)

六、剪力验算 (4)

七、裂缝宽度验算 (5)

八、结论 (6)

九、石栏杆计算 (7)

一、工程概况

1. 技术标准和设计参数

1.1 技术标准

1.1.1 车辆荷载等级:城—A级

1.1.2 桥面纵坡:

2.476%

1.1.3 行车道横坡:1.5%(单幅单向坡)

1.1.4 单幅桥面宽度:5米(人行道)+14.5米(行车道)+0.5米(防撞护墙)=20

米。

1.1.5 人行道板铺装:2cm厚M1

2.5砂浆

1.1.6 人行道人群荷载:取q人群=5 2

kN m

/

1.1.7 人行道板结构厚度:h=8.0cm

1.2 设计规范

1.2.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1.2.2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1.2.3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

1.2.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1.2.5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1.2.6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二、恒载效应

(1)成桥以后

先计算简支板的跨中和支点剪力。根据《公预规D62-2004》第4.1.2条,简支板的计算跨径应为两只点之间的距离,L=1.36m。

简支板支点剪力:Qo =1231

()2

g g g L ?++?

g1:铺装自重

g2:结构层自重

g3:人群荷载

m

KN L L g g g Mo ?=+?+?=++=17.1)5.22608.02302.0(8

1

)(81

22

321 Qo =1231

()2

g g g L ?++?

=KN 43.3 三、荷载组合:

基本组合: 1.2 1.4ud sg sp M M M =+ 作用短期效应荷载组合:0.71sp sd sg M M M μ=+

+

作用长期效应荷载组合:0.41sp sd sg M M M μ

=+

+

表1 荷载组合表

四、配筋计算

根据《公预规D62-2004》第5.2.2条,矩形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如下:

0()2

o d cd x

M f bx h γ=-

s d s c d f A f b x = 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0b x h ξ≤ 式中:

o γ——桥梁结构的重要系数。按“公预规”第5.1.5条取用

d M ——弯矩组合设计值,这里取基本组合设计值ud M

cd f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按“公预规”表3.1.4采用

sd f ——纵向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按“公预规”表3.2.3-1采用 0h ——截面有效高度。 x ——截面受压区高度。

由以上公式解二次方程得到x 值。并且取0b x h ξ≤的x 值。 跨中截面有效高度:0h =0.08-0.025=0.055m

)2

055.0(5.09780534.11.1x

x -?=?

解得:x1=0.0067m , x2=0.1033m m h b 0292.0055.053.00=?=≥ξ(舍去)

受拉区钢筋的配筋面积s A : 23.99330

7

.650078.9mm f bx f A sd cd s =??==

实配5Ф12,As =5662m m ,满足要求;

五、截面复核

实际的下缘配筋面积为s A ,重新计算截面抗弯强度。 s d s

cd f A x f b

=

结构所能承受的弯矩:

0()2

d cd x

M f bx h =-

判决弯矩组合设计值d M 是否满足要求。 (1)、跨中:(截面下缘每米配10Ф12) x=38.2mm

m KN m KN x

h bx f cd ?≥?=-???=-534.171.6)

0191.0055.0(0382.05.09780)2

(0 截面强度满足要求。

六、剪力验算

根据“公预规”第5.2.9条和第5.2.10条

截面有效高度h o =0.055m

(1)、矩形截面设受弯构件,其抗剪应符合下列要求;

000.511d k V b h γ-=? (kN )

KN KN bh f V k cu d 2.642.41.11.7055500251051.051.030,0=?≥=???=?=-γ

矩形截面抗剪满足要求。

(2)、矩形截面受弯构件,当符合下列条件时;

302t d 00.510f d V b h

γα-=? 可不进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验算。

KN KN 2.69.125550092.011051.03≥=?????=-

所以可不进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验算。 式中:

d V ——验算截面处由作用(或荷载)产生的剪力组合设计值 b ——相应于剪力组合设计值处的矩形截面宽度(mm )

七、裂缝宽度验算

人行道板的裂缝宽度允许值为0.2mm

按《公预规》第6.4.3条和第6.4.4条,矩形截面混凝土受弯构件,其最大裂缝宽度tk W 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23

30(

)0.2810ss

tk s

d

W C C C

E σρ+=+ (mm )

s

A bh ρ=

0.87s

ss s M A h σ=

式中:

1C ——钢筋表面形状系数,对光面钢筋,1C =1.4;对带肋钢筋,1C =1.0;这里取1C =1.0

2C ——作用(或荷载)长期效应影响系数,210.5

l

s

N C N =+,其中l N 和s N 分别为按作用(或荷载)长期效应组合和短期效应组合计算的内力值(弯矩或轴向力);

3C ——与构件性质有关的系数,当为钢筋混凝土板式受弯构件时,3C =1.15,其

他受弯构件 3C =1.0,轴心受拉构件 3C =1.2,偏心受拉构件 3C =1.1,偏心受压构件 3C =0.9,这里去3C =1.15

ss σ——钢筋应力;

d —— 纵向受拉钢筋直径(mm ),当有不同直径的钢筋,采用等代直径。 ρ—— 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当ρ>0.02时,取ρ=0.02;

当ρ<0.006时,取ρ=0.006;对于轴心受拉构件时,ρ按全部受拉钢筋截面面积s A 的一半计算;

s M ——按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1)、跨中截面:((截面下缘每米配10Ф12))

M P a

h A M s s ss 6.335556687.01091.087.060=???==σ 02.002.0021.055

5005660,取大于=?==

bh A s ρ 423.191

.077.05.015

.012=?+=+=s l N N C 123

30(

)0.2810ss

tk s

d

W C C C

E σρ

+=+

mm mm 2.0024.0)02

.01028.012

30(1026.3315.1423.10.15

≤=?++????= 裂缝验算满足要求。

八、结论

配筋结果:5Ф12钢筋,间距为10cm ,满足规范要求。

九、石栏杆计算

《根据城市桥梁设计规范》10.0.7 栏杆扶手上竖向荷载应为1.2KN/m,水平向外荷载应为2.5KN/m。

抗弯验算

根据《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4.0.12

⑴竖向r0Md≤Wftmd

1.1×1.2×1.82/8=0.535KN·m≤0.13×0.12/6×5×103=1.08 KN·m

截面抗弯满足要求;

⑵水平向

r0Md≤Wftmd

1.1×

2.5×1.82/8=1.14KN·m≤0.1×0.132/6×5×103=1.41 KN·m 截面抗弯亦满足要求;

抗剪验算

γ0Vd≤Afvd+1/1.4μfNk

1.1×

2.5×1.8/2=2.5KN<0.1×0.13×1600=20.8KN

截面抗剪满足要求;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名称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设计 课程名称基础工程 学生姓名李宇康 学号124100161 系、专业城市建设系土木工程 指导教师周卫 2015年5 月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资料 1、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的特征和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四层,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勘查期间测得地下水混合水位深为2.0m,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下水无腐蚀性。 建筑安全等级为2级,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 V=1765, M=169KN·m,H = 50kN; 柱的截面尺寸为:800×600mm; 承台底面埋深:D = 2.0m。 2、根据地质资料,以黄土粉质粘土为桩尖持力层,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断面尺寸为300×300,桩长为10.0m 3、桩身资料: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 c =15MPa,弯曲强度设计值为 f m =16.5MPa,主筋采用:4Φ16,强度设计值:f y =310MPa 4、承台设计资料: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 c =15MPa,弯曲抗压强度设 计值为f m =1.5MPa。 、附:1):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2):桩静载荷试验曲线。 附表一: 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表1-1 土 层代号名称 厚 度 m 含水 量w (%) 天然 重度 (kN/m3 ) 孔 隙 比 e 侧模 阻力 桩端 阻力液性 指数 I L 直剪试验 (直快) 压缩 模量 E s (MPa) 承载力 特征值 f k(kPa) q sk kPa q pk kPa 内摩 擦角 ?? 粘聚 力c (kPa) 1 杂填土 2.0 20 18.8 2 2 6.0 90 2 淤泥质土9 38.2 18.9 1.02 22 1.0 21 12 4.8 80 3 灰黄色粉 质粘土 5 26.7 19. 6 0.75 60 2000 0.60 20 16 7.0 220 4 粉砂夹粉 质粘土 >10 21.6 20.1 0.54 70 2200 0.4 25 15 8.2 260 附表二:

竖流沉淀池设计计算书

竖流沉淀池设计计算书 设 计:****** 1. 设计概述 为了使出水水质达到景观用水标准,减轻后续工艺的负担,在一般生物法处理工艺前面会设置一个初沉池,它可以去除部分的悬浮物,对SS 的去除率能达到50%,另外初沉池对COD ,BOD 的去除率也能达到10%,较大的减轻了后续工艺的负担。 本设计采用竖流式沉淀池作为初沉池,为了降低施工的难度,该竖流沉淀池采用多个污泥斗,这可以降低沉淀池的高度。设计规模为100m3/h ,为两池并联设计。 2. 竖流沉淀池构筑物工艺计算 根据《建筑中水设计规范》中的规定,初次沉淀池的设置应根据原水水质和处理工艺等因素确定。当原水为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时,设置调节池后可不再设置初次沉淀池。若设计水质生活污水,则需要在前期处理中采取设置初次沉淀池,减小后续工艺的负担。 在此设计中由于水量较小,且竖流沉淀池的广泛应用,在生产实践当中有较多的实际经验,故采取竖流沉淀池作为初次沉淀池。《建筑中水设计规范》上 规定:竖流式竖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表面水力负荷宜采用h m m ?-2 3/2.18.0,中 心管流速不大于s mm /30,中心管下部应设喇叭口和反射板,板底面距泥面不小于m 3.0,排泥斗坡度应大于450 。

图1 竖流沉淀池俯视图 设计计算: (1)中心管面积f(m 2) 取中心管流速为v=0.025m/s ,沉淀池分两池并联、共壁合建,单池处理流量为:100/2=50m 3/h ,以下设计以单池处理流量50m 3/h 来考虑, 则有单池中心管面积: 26.060 60025.050m V Q f =??== (2)中心管直径 0d (m 2) 由中心管面积可以得到: m m d 874.014 .36 .040=?= ,取d 0=900mm ; (3)中心管下端(喇叭口)到反射板之间的缝隙高度h 3(m ) 喇叭口的管径取中心管直径的1.35倍,则有 mm mm d d 121590035.135.101=?=?=,设喇叭口和反射板之间的缝隙 水流速度 v 1=0.02mm/s ,则有

现浇箱梁支架设计计算书.

现浇箱梁支架设计计算书 第一章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 1.1施工合同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 1.2工地现场考察所获取的资料。 1.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1.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 1.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076-95。 1.6《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1.7《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 1.8《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 1.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91 1.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第二章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新建桥梁,起点桩号K3+799.97,终点桩号K3+866.03,桥长 66.06m 。桥跨布置为一联,具体分跨为:(16+27+16)m 。主桥箱梁采用C50混凝土。桥梁支架位于地势较低的水田之中,在进行支架搭设前应进行地基处理。 1 上部结构采用现浇预应力砼变截面连续箱梁,桥梁与道路成75°夹角,分为上下行两座独立的桥梁。桥梁平面位于R=1200mm的圆弧上,纵断面位于0.54%的上坡上。

2 桥梁左、右幅不等宽,左幅桥梁宽度为25.25m ,右幅桥梁宽度为22.5m ,两幅桥梁之间设置1.0m 的中央分隔带。左幅桥具体布置为:6m (人行道、非机动车 道)+1.5m(机非分隔带)+17.25m(机动车道)+0.50m(防撞栏)=25.25m;右幅桥具体布置为:6m (人行道、非机动车道)+1.5m(机非分隔带)+14.5m (机动车道)+0.50m(防撞栏)=22.5m。上部结构为(16+27+16)m 变截面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桥墩处梁高1.7m ,桥台和中跨跨中梁高为1.1m ,采用二次抛物线过渡,过渡段的方程式为Y=0.004167X2+1.1。左幅桥箱梁顶板宽25.25m ,底板宽20.25m ,悬臂宽 2.5m ,为单箱五室结构;右幅桥箱梁顶板宽22.5m ,底板宽17.5m ,悬臂宽2.5m ,为单箱五室结构。标准段跨中顶板厚度25cm ,底板厚度22cm ,腹板厚50cm 。支座附近顶板厚度50cm ,底板厚度47cm ,腹板厚65cm 。支点处设横隔梁,中横隔梁宽2.0m ,端横隔梁宽1.2m 。 3 桥台采用座板式桥台,基础采用冲击钻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台桩基直径为 1.5m ,按嵌岩桩设计,要求嵌入中风化石飞岩深度不小于1.0D (D 为桩基直径)。台背回填透水性较好的砂砾石,回填尺寸按施工规范要求确定,回填时要求分层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6%。桥墩采用柱式桥墩,墩柱间设系梁。桥面横坡:采用 2.0%双向横坡,坡向外侧,桥面横坡通过箱梁斜置形成,箱梁顶、底板始终保持平行。 4 桥面铺装:4cm 厚改性沥青砼(AC-13C )+ 5 cm厚中粒式沥青砼(AC- 20C )防水层,铺装总厚9cm 。桥面排水:桥面设置泄水管,直接将桥面雨水导入道路排水系统。 5 伸缩缝:为了保证梁能自由变形,在0#、3#桥台处设置GQF-Z60型伸缩缝。支座采用GPZ (2009)桥梁盆式橡胶支座。

桩基础设计实例计算书说课材料

桩基础设计实例 某城市中心区旧城改造工程中,拟建一幢18层框剪结构住宅楼。场地地层稳定,典型地质剖面图及桩基计算指标见表8-5。柱的矩形截面边长为400mm ×500mm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柱底的荷载为:5840=k F kN ,180=xk M kN ·m , 550=yk M kN ·m ,120=xk H kN 。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取C30,配置HRB400级钢筋, 试设计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础。 表8-5 地质剖面与桩基计算指标 解:(1)桩型的选择与桩长的确定 人工挖孔桩:卵石以上无合适的持力层。以卵石为持力层时,开挖深度达26m 以上,当地缺少施工经验,且地下水丰富,故不予采用。 沉管灌注桩:卵石层埋深超过26m ,现有施工机械难以沉管。以粉质粘土作为持力层,单桩承载力仅240~340 kN ,对16层建筑物而言,必然布桩密度过大,无法采用。 对钻(冲)孔灌注桩,按当地经验,单位承载力的造价必然很高,且质量控制困难,场地污染严重,故不予采用。 经论证,决定采用PHC400-95-A (直径400mm 、壁厚95mm 、A 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十字型桩尖。由于该工程位于城市中心区,故采用静力法压桩。 初选承台埋深d =2m 。桩顶嵌入承台0.05m ,桩底进入卵石层≥1.0m ,则总桩长

L=0.05+1.0+10.4+3.5+9.3+1.0≈25.3m 。 (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 ①按地质报告参数预估 ∑+=i sia P p pa a L q u A q R ()4596910.1803.9105.3304.1061254.044.055002+=?+?+?+?+???+??? ? ????=ππ =1150kN ②按当地相同条件静载试验成果 u Q 的范围值为2600 ~3000kN 之间,则 1500~13002/==u a Q R kN , 经分析比较,确定采用13502/==u a Q R kN 。 (2)估算桩数与平面布桩 ①初选桩的根数 3.41350 5840==a k R F n > 根,暂取5根。 ②初选承台尺寸 桩距2.14.00.30.3=?==d s m ,并考虑到xk yk >M M ,故布桩如图8-29所示: (a) 平面 (b) 立面 图8-29 承台尺寸及荷载图

预埋件计算原理及算例

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算例 第17章预埋件 王依群 20201212年12月 这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算例》(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新增加的第17章。第17.1节配置直锚筋的预埋件计算,第17.2节配置直锚筋和弯折锚筋的预埋件计算。 例题演示了预埋件的计算和结果的准确性。 RCM软件试用版本RCML软件可到下面网站下载。 http//https://www.doczj.com/doc/1a15114875.html,

目录 (33) 第3章R CM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44) 第17章预埋件计算原理及算例............................................................................................................................................ 17.1由锚板和对称配置的直锚筋所组成的受力预埋件 (4) 【例17-1】受拉直锚筋预埋件算例 (5) 【例17-2】受剪直锚筋预埋件算例 (6) 【例17-3】受拉剪直锚筋预埋件算例 (7) 【例17-4】受拉弯直锚筋预埋件算例 (8) 【例17-5】受压弯直锚筋预埋件算例 (10) 【例17-6】受弯剪直锚筋预埋件算例 (11) 【例17-7】受拉弯剪直锚筋预埋件算例 (12) 【例17-8】受压弯剪直锚筋预埋件算例 (13) 17.2由锚板和对称配置的弯折锚筋及直锚筋共同承受剪力的预埋件 (15) 【例17-9】受剪弯折锚筋及直锚筋预埋件算例 (15) 以后增加17.3构造要求

竖流沉淀池设计计算书

竖流沉淀池设计计算书 设 计:****** 1、 设计概述 为了使出水水质达到景观用水标准,减轻后续工艺的负担,在一般生物法处理工艺前面会设置一个初沉池,它可以去除部分的悬浮物,对SS 的去除率能达到50%,另外初沉池对COD,BOD 的去除率也能达到10%,较大的减轻了后续工艺的负担。 本设计采用竖流式沉淀池作为初沉池,为了降低施工的难度,该竖流沉淀池采用多个污泥斗,这可以降低沉淀池的高度。设计规模为100m3/h,为两池并联设计。 2、 竖流沉淀池构筑物工艺计算 根据《建筑中水设计规范》中的规定,初次沉淀池的设置应根据原水水质与处理工艺等因素确定。当原水为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时,设置调节池后可不再设置初次沉淀池。若设计水质生活污水,则需要在前期处理中采取设置初次沉淀池,减小后续工艺的负担。 在此设计中由于水量较小,且竖流沉淀池的广泛应用,在生产实践当中有较多的实际经验,故采取竖流沉淀池作为初次沉淀池。《建筑中水设计规范》上规 定:竖流式竖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表面水力负荷宜采用h m m ?-23/2.18.0,中心管 流速不大于s mm /30,中心管下部应设喇叭口与反射板,板底面距泥面不小于m 3.0,排泥斗坡度应大于450。

图1 竖流沉淀池俯视图 设计计算: (1)中心管面积f(m 2) 取中心管流速为v=0、025m/s,沉淀池分两池并联、共壁合建,单池处理流量为:100/2=50m 3/h,以下设计以单池处理流量50m 3/h 来考虑, 则有单池中心管面积: 26.060 60025.050m V Q f =??== (2)中心管直径 0d (m 2) 由中心管面积可以得到: m m d 874.014 .36.040=?=,取d 0=900mm; (3)中心管下端(喇叭口)到反射板之间的缝隙高度h 3(m) 喇叭口的管径取中心管直径的1、35倍,则有 mm mm d d 121590035.135.101=?=?=,设喇叭口与反射板之间的缝隙 水流速度 v 1=0、02mm/s,则有 m m d v Q h 2.0215 .102.014.336005086400113=???=?=π;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及计算书 设计题目: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 学院:土木与建筑学院 指导老师:汪峰 姓名: 学号: 班级: 2014年6月

一、基本资料 1.标准跨径:20 m 计算跨径:19.50 m 主梁全长:19.96 m 2.桥面净宽:净7.5 m+2×0.25 m 3. 车辆荷载:公路— 级 4. 人群荷载:3.0 KN/m2 5. 选用材料: 钢筋:采用HRB300钢筋,HRB335钢筋。 混凝土:主梁C40 人行道及栏杆:C25 桥面铺装:C25(重度24KN/m) 6. 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桥梁工程》.姚玲森编.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年 《桥梁工程》.邵旭东等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年 《桥梁工程》.范立础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 《简支梁桥示例集》.易建国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年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桥梁教研室.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材科, 2002年 《梁桥设计手册》.桥梁编辑组.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年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拱桥设计手册(上、下)》.桥梁编辑组.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年 《配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袁国干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 二、桥梁尺寸拟定 1.主梁高度:h=1.5m 梁间距:采用5片主梁,间距1.8m。 2.横隔梁:采用五片横隔梁,间距为4×4.85m,梁高1.0m, 横隔 梁下缘为15cm,上缘为16cm。 3.主梁梁肋宽:梁肋宽度为18cm。 4.桥面铺装: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沥青砼厚2.0cm, 下层为C25 防水混凝土垫层厚10.0cm。桥面采用1.5%横坡。 5.桥梁横断面及具体尺寸:(见作图)

桩基础工程计算实例详解

桩基础工程 1.某工程用打桩机,打如图4-1所示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共50根,求其工程量,确定定额项目。 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 【解】工程量=0.5×0.5×(24+0.6)×50=307.50m3 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套2-6 定额基价=114.59元/m3 2.打桩机打孔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长14m,钢管外径0.5m,桩根数为50根,求现场灌注桩工程量,确定定额项目。 【解】工程量=3.14÷4×0.52×(14+0.5)×50=142.28m3 打孔钢筋混凝土灌注桩(15m以内)套2-41 定额基价=508.3元/m3 3.如图所示,已知共有20根预制桩,二级土质。求用打桩机打桩工程量。 【解】工程量=0.45×0.45×(15+0.8)×20m3=63.99m3 4.如图所示,求履带式柴油打桩机打桩工程量。已知土质为二级土,混凝土预制桩28根。 【解】工程量=[×(0.32-0.22)×21.2+×0.32×O.8]×28m3=99.57m3 5.如图所示,求送桩工程量,并求综合基价。 【解】工程量=0.4×0.4×(0.8+0.5)×4=0.832m3 查定额,套(2-5)子目, 综合基价=0.832×(96.18+21×0.63×0.25+1033.82×0.060×0.25)=115.625元

6.打预制钢筋混凝土离心管桩,桩全长为12.50m,外径30cm,其截面面积如图所示, 求单桩体积。 【解】离心管桩V1=×3.1416×12m3 =0.0125×3.1416×12m3 =0.471m3 预制桩尖V2=0.32××3.1416×0.5m3=0.0255×3.1416×0.5m3=0.035m3 总体积∑V=(0.471+0.035)m3=0.506m3 7.求图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打桩工程量,共有120根桩。 【解】V=[(L一h)×(A×B)+×(A×B)×h]×n =[(7-0.23)×(0.25×0.25)+ ×(0.25×0.25×0.23)]×120m3=51.35m3 8.图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现浇承台基础示意图,计算桩基的制作、运输、打桩、打送桩以及承台的工程量。(30个) 【解】(1)预制桩图示工程量: V图=(8.0+0.3)×0.3×0.3m3×4根×30个=89.64m3 (2)制桩工程量:V制= V图×1.02=89.64m3×1.02=91.43m3 (3)运输工程量:V运= V图×1.019=89.64m3×1.019=91.34m3 (4)打桩工程量:V打= V图=89.64m3 (5)送桩工程量:V送=(1.8-0.3-0.15+0.5)×0.3×0.3×4×30m3=19.98m3

一个土建预埋件计算书

本人有一个土建预埋件计算书提供给你看看, 幕墙埋件计算(土建预埋) 基本参数: 1:计算点标高:100m; 2:立柱跨度:L=3000mm; 3:立柱计算间距(指立柱左右分格平均宽度):B=1100mm; 4:立柱力学模型:单跨简支; 5:埋件位置:侧埋; 6:板块配置:中空玻璃; 7:混凝土强度等级:C25; 1.荷载标准值计算: (1)垂直于幕墙平面的分布水平地震作用: qEk=βEαmaxGk/A =5.0×0.16×0.0005 =0.0004MPa (2)幕墙受水平荷载设计值组合: 采用Sw+0.5SE组合:……5.4.1[JGJ102-2003] q=1.4wk+0.5×1.3qEk =1.4×0.001468+0.5×1.3×0.0004 =0.002315MPa (3)立柱单元自重荷载标准值: Gk=0.0005×BL =0.0005×1100×3000 =1650N (4)校核处埋件受力分析: V:剪力(N); N:轴向拉力(N); e0:剪力作用点到埋件距离,即立柱螺栓连接处到埋件面距离(mm); V=1.2Gk =1.2×1650 =1980N N=qBL =0.002315×1100×3000 =7639.5N M=e0V =100×1980 =198000N?mm 2.埋件计算: 校核依据,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a:AS≥V/aravfy+N/0.8abfy+M/1.3arabfyz C.0.1-1[JGJ102-2003] b:AS≥N/0.8abfy+M/0.4arabfyz C.0.1-2[JGJ102-2003] 其中: AS:锚筋的总截面面积(mm2); V:剪力设计值(N);

沉淀池设计计算

沉淀池 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废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可用于废水的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在沉砂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无机杂质,在初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其他固体物,在二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生物处理出水中的活性污泥,在浓缩池应用沉淀原理分离污泥中的水分、使污泥得到浓缩,在深度处理领域对二沉池出水加絮凝剂混凝反应后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是沉淀颗粒与废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沉淀池的原理 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卜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理想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即与沉淀池的表面积有关,而与沉淀池的深度无关,池深只与污泥贮存的时间和数量及防止污泥受到冲刷等因素有关。而在实际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由于水流从出水堰顶溢流会带来水流的上升流速,因此沉淀速度小于上升流速的颗粒会随水流走,沉淀速度等于卜-升流速的颗粒会悬浮在池中,只有沉淀速度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才会在池中沉淀下去。而沉淀颗粒在沉淀池中沉淀到池底的时间与水流在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关,即与池体的深度有关。 理论上讲,池体越浅,颗粒越容易到达池底,这正是斜管或斜板沉淀池等浅层沉淀池的理论依据所在。为了使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沉淀下去和防止已沉淀下去的污泥受到进水水流的扰动而重新浮起,因而在沉淀区和污泥贮存区之间留有缓冲区,使这些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或重新浮起的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后,再次沉淀下去。 用沉淀池的类型 按水流方向划分,沉淀池可分为平流式、辐流式和竖流式三种,还有根据“浅层理论”发展出来的斜板(管)沉淀池。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见表3—3。

小桥计算书

K0+799.79小桥、K4+118小桥上部结构计算书 计算: 复核: 审核: 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

(一)K0+799.79小桥整体式现浇钢筋砼空心板计算书 1、设计资料 (1)结构型式:本桥上部结构为1×10.0m整体式现浇钢筋砼空心板。 (2)板跨径:板长9.96m,计算跨径9.30m。 (3)桥面宽度:0.50m防撞护栏+8.75m行车道+2.25m人行道护栏,全宽11.50m。(4)设计荷载:公路—Ⅱ级。 (5)环境类别:Ⅰ类。 2、设计依据 (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3、计算程序 采用平面杆系计算软件“桥梁博士3.0”进行结构计算。 4、计算荷载 (1)自重 空心板的截面按设计截面尺寸输入,其重量由软件自动计入。 (2)二期恒载 桥面铺装及防撞护人行道栏折合线荷载107kN/m加载。 (3)活载 汽车荷载按规范规定采用。 汽车荷载的冲击系数为:0.273。 (4)温度影响 考虑体系温差±20℃,梯度温度效应按规范要求取值。 (5)收缩徐变 按规范规定取用。 5、计算模型说明 (1)计算模型 空心板现浇长度9.96m,计算跨径9.30m。结构共划分为18个单元,19个节点。如图1所示:

图1 计算模型 (2)施工阶段划分 施工阶段的划分考虑结构的分阶段受力,根据设计图纸将空心板施工划分为3个计算阶段进行模拟。 a、整体现浇空心板; b、施工二期恒载; c、按规范规定进行收缩徐变。 6、验算结果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 表1 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 由上表可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所有截面抗弯承载力均满足要求。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基础工程桩基础设计资料 ⑴上部结构资料某教学实验楼,上部结构为十层框架,其框架主梁、次梁、楼板均为现浇整体式,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上部结构传至柱底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荷载如下︰ 竖向力:4800 kN , 弯距:70 kN·m, 水平力:40 kN 拟采用预制桩基础,预制桩截面尺寸为 350mm * 350mm。 ⑵建筑物场地资料拟建建筑物场地位于市区内,地势平坦,建筑物场地位于非地震地区,不考虑地震影响.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位离地表 2.1 米,根据已有资料,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没有腐蚀性。建筑地基的土层分布情况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 表1 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基础工程桩基础设计计算 1. 选择桩端持力层 、承台埋深 ⑴.选择桩型 由资料给出,拟采用预制桩基础。 还根据资料知,建筑物拟建场地位于市区内,为避免对周围产生噪声污染和扰动地层,宜采用静压法沉桩,这样不仅可以不影响周围环境,还能较好地保证桩身质量和沉桩精度。 ⑵.确定桩的长度、埋深以及承台埋深 依据地基土的分布,第3层是粘土,压缩性较高,承载力中等,且比较厚,而第4层是粉土夹粉质粘土,不仅压缩性低,承载力也高,所以第4层是比较适合的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1.0m (>2d ),工程桩入土深度为h ,h=1.5+8.3+12+1=22.8m 。 由于第1层厚1.5m ,地下水位离地表2.1m ,为使地下水对承台没有影响,所以选择承台底进入第2层土0.3m ,即承台埋深为1.8m 。 桩基的有效桩长即为22.8-1.8=21m 。 桩截面尺寸由资料已给出,取350mm ×350mm ,预制桩在工厂制作,桩分两节,每节长11m ,(不包括桩尖长度在内),实际桩长比有效桩长长1m ,是考虑持力层可能有一定起伏及桩需要嵌入承台一定长度而留有的余地。 桩基以及土层分布示意图如图1。 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 按经验参数法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特征值公式为: uk sk pk sik i pk p Q Q Q u q l q A =+=+∑ 按照土层物理指标,查桩基规范JGJ94-2008表5.3.5-1和表5.3.5-2估算的极限桩侧,桩端阻力特征值列于下表:

桩基础实例设计计算书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一:建筑设计资料 1、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的特征与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四层,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勘查期间测得地下水混合水位深为 2、0m,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下水无腐蚀性。 建筑安全等级为2级,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 V = 3200kN, M=400kN m g,H = 50kN; 柱的截面尺寸为:400×400mm; 承台底面埋深:D =2、0m。 2、根据地质资料,以黄土粉质粘土为桩尖持力层,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断面尺寸为300×300,桩长为10、0m 3、桩身资料: 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 c =15MPa,弯曲强度设计值为 f m =16、5MPa,主筋采用:4Φ16,强度设计值:f y =310MPa 4、承台设计资料: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 c =15MPa,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 为f m =1、5MPa。 、附:1):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2):桩静载荷试验曲线。

桩静载荷试验曲线 二:设计要求: 1、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与设计值的计算; 2、确定桩数与桩的平面布置图; 3、群桩中基桩的受力验算 4、承台结构设计及验算; 5、桩及承台的施工图设计:包括桩的平面布置图,桩身配筋图, 承台配筋与必要的施工说明; 6、需要提交的报告:计算说明书与桩基础施工图。 三:桩基础设计 (一):必要资料准备 1、建筑物的类型机规模:住宅楼 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见上页附表 3、环境及检测条件:地下水无腐蚀性,Q —S 曲线见附表 (二):外部荷载及桩型确定 1、柱传来荷载:V = 3200kN 、M = 400kN ?m 、H = 50kN 2、桩型确定:1)、由题意选桩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2)、构造尺寸:桩长L =10、0m,截面尺寸:300×300mm 3)、桩身:混凝土强度 C30、 c f =15MPa 、 m f =16、5MPa 4φ16 y f =310MPa

1#预埋件计算书

预埋件计算书 一. 预埋件基本资料 采用锚筋:焊接弯钩锚筋库_HRB400-Ф25 排列为(非环形布置):5行;行间距215mm;5列;列间距100mm; 锚板选用:SB28_Q345 锚板尺寸:L*B= 590mm×1050mm,T=28 基材混凝土:C60 基材厚度:500mm 锚筋布置平面图如下: 二. 预埋件验算: 轴力:N=1615kN X方向的弯矩:M x=626.4kN·m 锚板上锚筋总个数为25 个 锚筋总面积:A=25×π×(0.5×25)2/100=122.718 cm2 预埋件抗拉强度:f y=360N/mm2 X方向锚筋排数的影响系数:αrx=0.85 Y方向锚筋排数的影响系数:αry=0.85 锚筋的受剪承载力系数αv=(4.0-0.08*d)*(f c/f y)0.5=(4.0-0.08×25)×(27.5/360)0.5=0.5528 锚板的弯曲变形折减系数αb=0.6+0.25×28/25=0.88 沿X向最外层锚筋中心间距Z x=400mm 沿Y向最外层锚筋中心间距Z y=860mm

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版》公式10.9.1-1计算: A1min=N/(0.8*αb*f y)+M x/(1.3*αry*αb*f y*Z y) =1615/(0.8×0.88×360)×10+626.4×103/(1.3×0.85×0.88×360×860)×10 =84.53cm2 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版》公式10.9.1-2计算: A2min=N/(0.8*αb*f y)+M x/(0.4*αry*αb*f y*Z y)×10 =1615/(0.8×0.88×360)×10+626.4×103/(0.4×0.85×0.88×360×860)×10 =131.345cm2 故取锚筋截面面积为:A max=max(A1min,A2min)=131.345cm2 则截面实际产生承载力为:F=131.345×102×360 = 4728432.824N = 4728.433kN 由于在这里需要考虑地震组合工况:γRE=0.85 实际允许承载力值为:F u=A*f y/γRE=122.718×102×360/0.85=5197.488×103N = 5197.488kN 则有:F < F u,满足! 三. 预埋件构造验算: 锚固长度限值计算: 锚固长度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版公式9.3.1-1来取: 钢筋的外形系数:α=0.14 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 y=300 钢筋的公称直径d=25 mm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 t=2.04N/mm2 锚固长度限值:l a=α*f y/f t*d=0.14×300/2.04×25=514.706 mm 钢筋采用机械锚固方式,取包括锚固端头在内的锚固长度为上述计算值的0.7倍:l a=514.706×0.7=360.294 mm 由于:l a<15×25=375 mm,故取l a=375 mm 锚固长度为400,最小限值为375,满足! 锚板厚度限值计算: 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版》10.9.6规定,锚板厚度宜大于锚筋直径的0.6倍,故取锚板厚度限值:T=0.6×d=0.6×25=15mm 锚筋间距b取为列间距,b=100 mm 锚筋的间距:b=100mm,按规范且有受拉和受弯预埋件的锚板厚度尚宜大于b/8=12.5mm, 故取 锚板厚度限值:T=100/8=15mm 锚板厚度为28,最小限值为15,满足! 行间距为215,最小限值为150,满足! 列边距为100,最小限值为75,满足! 行边距为95,最小限值为50,满足! 列边距为95,最小限值为50,满足!

桩基础实例设计计算书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一:建筑设计资料 1、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的特征和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四层,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勘查期间测得地下水混合水位深为2.0m,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下水无腐蚀性。 建筑安全等级为2级,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 V = 3200kN, M=400kN m,H = 50kN; 柱的截面尺寸为:400×400mm; 承台底面埋深:D =2.0m。 2、根据地质资料,以黄土粉质粘土为桩尖持力层,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断面尺寸为300×300,桩长为10.0m 3、桩身资料: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 c =15MPa,弯曲强度设计值为 f m =16.5MPa,主筋采用:4Φ16,强度设计值:f y =310MPa 4、承台设计资料: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 c =15MPa,弯曲抗压强度 设计值为f m =1.5MPa。 、附:1):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2):桩静载荷试验曲线。 附表二:

桩静载荷试验曲线 二:设计要求: 1、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和设计值的计算; 2、确定桩数和桩的平面布置图; 3、群桩中基桩的受力验算 4、承台结构设计及验算; 5、桩及承台的施工图设计:包括桩的平面布置图,桩身配筋图, 承台配筋和必要的施工说明; 6、需要提交的报告:计算说明书和桩基础施工图。 三:桩基础设计 (一):必要资料准备 1、建筑物的类型机规模:住宅楼 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见上页附表 3、环境及检测条件:地下水无腐蚀性,Q—S曲线见附表(二):外部荷载及桩型确定

1、柱传来荷载:V = 3200kN 、M = 400kN ?m 、H = 50kN 2、桩型确定:1)、由题意选桩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2)、构造尺寸:桩长L =10.0m ,截面尺寸:300×300mm 3)、桩身:混凝土强度 C30、c f =15MPa 、m f =16.5MPa 4φ16 y f =310MPa 4)、承台材料:混凝土强度C30、c f =15MPa 、m f =16.5MPa t f =1.5MPa (三):单桩承载力确定 1、 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 1)、根据桩身材料强度(?=1.0按0.25折减,配筋 φ16) 2 ( ) 1.0(150.25300310803.8)586.7p S c y R kN f f A A ?''=+ =???+?= 2)、根据地基基础规公式计算: 1°、桩尖土端承载力计算: 粉质粘土,L I =0.60,入土深度为12.0m 100800(800)8805 pa kPa q -=?= 2°、桩侧土摩擦力: 粉质粘土层1: 1.0L I = , 17~24sa kPa q = 取18kPa 粉质粘土层2: 0.60L I = , 24~31sa kPa q = 取28kPa 2 8800.340.3(189281)307.2p i p pa sia Ra kPa q q l A μ=+=?+???+?=∑ 3)、根据静载荷试验数据计算: 根据静载荷单桩承载力试验Q s -曲线,按明显拐点法得单桩极限承载力 550u kN Q = 单桩承载力标准值: 550 2752 2 u k kN Q R = = = 根据以上各种条件下的计算结果,取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

预埋件计算示例

预埋件计算书 ==================================================================== 计算软件:MTS钢结构设计系列软件MTSTool v2.0.1.6 计算时间:2013年03月27日10:32:08 ==================================================================== 一. 预埋件基本资料 采用化学锚栓:单螺母扩孔型锚栓库_6.8级-M20 排列为(环形布置):2行;行间距200mm;2列;列间距80mm; 锚板选用:SB12_Q235 锚板尺寸:L*B= 200mm×300mm,T=12 基材混凝土:C35 基材厚度:400mm 锚筋布置平面图如下: 二. 预埋件验算: 1 化学锚栓群抗拉承载力计算 轴向拉力为:N=10kN X向弯矩值为:Mx=9.5kN·m 锚栓总个数:n=2×2=4个 按轴向拉力与X单向弯矩共同作用下计算: 由N/n-M x*y1/Σy i2

=10×103/4-9.5×106×100/60000 =-13333.333 < 0 故最大化学锚栓拉力值为: N h=(M x+N*l)*y1'/Σy i')2 =(9.5×106+10×103×100)×200/60000 =28750=28750×10-3=28.75kN 所选化学锚栓抗拉承载力为(锚栓库默认值):Nc=90.574kN 故有: 28.75 < 90.574kN,满足 2 化学锚栓群抗剪承载力计算 X方向剪力:Vx=8.2kN X方向受剪锚栓个数:n x=4个 Y方向受剪锚栓个数:n y=4个 剪切荷载通过受剪化学锚栓群形心时,受剪化学锚栓的受力应按下式确定: V ix V=V x/n x=8200/4=2050×10-3=2.05kN V iy V=V y/n y=0/4=0×10-3=0kN 化学锚栓群在扭矩T作用下,各受剪化学锚栓的受力应按下列公式确定: V ix T=T*y i/(Σx i2+Σy i2) V iy T=T*x i/(Σx i2+Σy i2) 化学锚栓群在剪力和扭矩的共同作用下,各受剪化学锚栓的受力应按下式确定: V iδ=[(V ix V+V ix T)2+(V iy V+V iy T)2]0.5 结合上面已经求出的剪力作用下的单个化学锚栓剪力值及上面在扭矩作用下的单个锚栓剪力值公式 分别对化学锚栓群中(边角)锚栓进行合成后的剪力进行计算(边角锚栓存在最大合成剪力): 取4个边角化学锚栓中合剪力最大者为: V iδ=[(2050+0)2+(0+0)2]0.5=2.05kN 所选化学锚栓抗剪承载力为(锚栓库默认值):Vc=53.855kN 故有: V iδ=2.05kN < 53.855kN,满足 3 化学锚栓群在拉剪共同作用下计算 当化学锚栓连接承受拉力和剪力复合作用时,混凝土承载力应符合下列公式: (βN)2+(βV)2≤1 式中: βN=N h/Nc=28.75/90.574=0.3174 βV=V iδ/Vc=2.05/53.855=0.03807 故有: (βN)2+(βV)2=0.31742+0.038072=0.1022 ≤1 ,满足 三. 预埋件构造验算: 锚固长度限值计算: 锚固长度为160,最小限值为160,满足! 锚板厚度限值计算: 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版》10.9.6规定,锚板厚度宜大于锚筋直径的0.6倍,故取 锚板厚度限值:T=0.6×d=0.6×20=12mm 锚筋间距b取为列间距,b=80 mm 锚筋的间距:b=80mm,按规范且有受拉和受弯预埋件的锚板厚度尚宜大于b/8=10mm,

沉淀池设计与计算

第六节、普通沉淀池 沉淀池可分为普通沉淀池和浅层沉淀池两大类。按照水在池内的总体流向,普通沉淀池又有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型式。 普通沉淀池可分为入流区、沉降区、出流区、污泥区和缓冲区5个功能区。入流区和出流区的作用是进行配水和集水,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各个过流断面上,为提高容积利用、系数和固体颗粒的沉降提供尽可能稳定的水力条件。沉降区是可沉颗粒与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泥渣贮存、浓缩和排放的区域。缓冲层是分隔沉降区和污泥区的水层,防止泥渣受水流冲刷而重新浮起。以上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处理能力和沉降效率。 一、平流沉淀池 在平流沉淀池内,水是按水平方向流过沉降区并完成沉降过程的。图3-16是没有链带式刮泥机的平流沉淀池。废水由进水槽经淹没孔口进入池内。在孔口后面设有挡板或穿孔整流墙,用来消能稳流,使进水沿过流断面均匀分布。在沉淀池末端没有溢流堰(或淹没孔口)和集水槽,澄清水溢过堰口,经集水槽排出。在溢流堰前也设有挡板,用以阻隔浮渣,浮渣通过可转动的排演管收集和排除。池体下部靠进水端有泥斗,斗壁倾角为50°~60°,池底以0.01~0.02的坡度坡向泥斗。当刮泥机的链带由电机驱动缓慢转动时,嵌在链带上的刮泥板就将池底的沉泥向前推入泥斗,而位于水面的刮板则将浮渣推向池尾的排渣管。泥斗内设有排泥管,开启排泥阀时,泥渣便在静水压力作用下由排泥管排出池外。[显示图片] 链带式刮泥机的缺点是链带的支承和驱动件都浸没于水中,易锈蚀,难保养。为此,可改用桥式行车刮泥机,这种刮泥机不但运行灵活,而且保养维修都比较方便。对于较小的平流沉淀池,也可以不设刮泥设备,而在沿池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泥斗,每个泥斗各自单独排泥,既不相互干扰,也有利于保证污泥浓度。 沉淀池的设计包括功能构造设计和结构尺寸设计。前者是指确定各功能分区构件的结构形式,以满足各自功能的实现;后者是指确定沉淀池的整体尺寸和各构件的相对位置。设计良好的沉淀池应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求;有足够的沉降分离面积:有结构合理的人流相出流放置能均匀布水和集水;有尺寸适宝、性能良好的污泥和浮渣的收集和排放设备。 进行沉淀池设计的基本依据是废水流量、水中悬浮固体浓度和性质以及处理后的水质要求。因此,必须确定有关设计参数,其中包括沉降效率、沉降速度(或表面负荷)、沉降时间、水在池内的平均流速以及泥渣容重和含水率等。这些参数一般需要通过试验取得;若无条件,也可根据相似的运行资料,因地制宜地选用经验数据。以-萨按功能分区介绍设计和计算方法。 1.入流区和出流区的设计 入流和出流区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使废水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沉降区的各个过流断面,既有利于沉降,也使出水中不挟带过多的悬浮物。

课程设计计算书

XX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目录 第一章任务书 (3) 1.1目的与要求....................................。。。. (3) 1.2设计题目与技术标准 (3) 1.3设计内容 (3) 1.4归档书写要求 (4) 1.5设计规范与参考资料 (4) 第二章方案介绍............。.. (5) 2.1方案一:60+105+60M的变截面箱型连续梁 (5) 2.2方案二:56.25+110+58.75M斜拉桥 (9) 第三章方案比选 (12) 3.1方案优缺点比选 (12) 3.2结论 (12) 第四章设计总结 (13)

第五章参考文献 (13) 第一章任务书 一、目的与要求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桥梁工程》专业课教学环节的重 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桥梁工程课程设计的基本训练,深化掌握本课程的实用 理论与设计计算方法;理解桥梁设计的程序、方法和计算内容;熟悉有关标准规范、 规程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能查阅有关设计手册、标准图、参考书,并进 行认真分析研究,为今后独立完成桥梁工程设计打下初步基础。 在课程设计的实践过程中,能使学生巩固和扩大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的主要 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 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应用所学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等课程知识,按时按量独立完成所规定的设计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1.根据标准图、技术规范与经验公式,正确拟定各部结构尺寸,合理选择 材料、标号。 2.计算结构在各种荷载与其他因素作用下的内力组合效应,并进行配筋计 算与设计。 3.正确理解《公路桥涵设计规范》有关条文,并在设计中合理运用。 4.加强计算、绘图、文件编制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设计题目与技术标准 1.设计题目 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型梁桥设计 2.技术标准: ⑴桥面净空:按桥面标高+12m ⑵设计荷载:城市主干道A,人群荷载4.0KN/m2 ⑶桥面铺装:表层为4cm厚沥青混凝土,下为8cm厚防水混凝土 ⑷桥面横坡:双向1.5% 三、设计内容 ⑴上部结构横断面布置草图; ⑵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⑶箱梁内力计算与内力组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