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培训反思听主题式课例研修行动感悟

教师培训反思听主题式课例研修行动感悟

教师培训反思听主题式课例研修行动感悟
教师培训反思听主题式课例研修行动感悟

教师培训反思听《主题式课例研修行

动》感悟

XX年7月21日----24日,上海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师之蕴”工作室领衔人关景双老师,来到经开区六一小学为全校老师做了为期四天的培训,从关老师的培训中我有如下几点收获:

一、读书

关老师说:“一个老师不读书就停止了教学。”他说读书是一种姿态,一种境界,他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一个特级教师每次讲公开课前都要读一万字的书,要么读课标,要么读课例,反复读,反复修改,才能讲出一节成功的公开课。我听了关老师的话,觉得自己简直无地自容了,因为我平时读书特别少,除了备课,看看教材、教参,其它书籍很少阅读,我就在想,我的教学不就要停止了吗?我可不要让它停止,我要让它不停地前进,所以,以后我要多读书,提升自己的专业品质。

二、仿学悟创

这次关老师给大家培训的主题是《主题式课例研修行动》,关老师说:“学了就有思路,做了就有方法”。我们既然学习了,就要做,首先第一步可以

先模仿,模仿就是做,在模仿中学习别人的理论。我们模仿关老师讲的内容,教研组在一起讨论,制定一个课例方案:步骤一、背景分析;步骤

二、主题选定;步骤

三、设定观察点;步骤

四、研修方式;步骤

五、研修过程(一)确定研课人选(二)选定研课课例(三)建立组织(四)进程安排;步骤

六、预期结果展望。接着分组研讨,下一步就是上课、研课了。

在别人的基础上,教研组在一起通过三实践两反思,共同研讨出一节课例雏形。

三、课例观察点

以前在观课的时候,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看这个老师讲的好不好,课堂氛围是否活跃,时间安排是否合理,一节课有没有拖堂之类的。

听了关老师的培训,对课例观察点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观课要把握以下几点:1.课时目标的具体化;2.教师语言的术语化;3.课堂环节的有效性;

4.作业布置的适切性。

特别是看了王丹阳老师的课例《乡愁》,知道了可以从哪方面进行观课,明确了课例观察点的步骤。

在观课之前,老师们分组讨论,制定观察点,在观课时围绕观察点进行观课。看完课例后,老师们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分享观察点。老师们从资源、问题、语言、指导、评价等方面对课例进行了分析,紧扣教学目标,分析的头头是道、可见这几天的收获很多,已经把关老师所讲的内容运用到实践中了。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老师们也会抓住要点,紧扣教学目标来进行观课,相信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六一小学语数英各科在新的学期有一个新的开始,各教研组长将带领大家走向探索实践之路,老师们将在教学实践中成长,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

我以前的教学比较死板,教学成绩一般,没有好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也没有利用好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学会吃透教材,学习教法,利用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把关老师讲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创新,慢慢改进教学,争取在教学中有一个新的突破。

XX年7月21日----24日,上海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师之蕴”工作室领衔人关景双老师,来到经开区六一小学为全校老师做了为期四天的培

训,从关老师的培训中我有如下几点收获:

一、读书

关老师说:“一个老师不读书就停止了教学。”他说读书是一种姿态,一种境界,他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一个特级教师每次讲公开课前都要读一万字的书,要么读课标,要么读课例,反复读,反复修改,才能讲出一节成功的公开课。我听了关老师的话,觉得自己简直无地自容了,因为我平时读书特别少,除了备课,看看教材、教参,其它书籍很少阅读,我就在想,我的教学不就要停止了吗?我可不要让它停止,我要让它不停地前进,所以,以后我要多读书,提升自己的专业品质。

二、仿学悟创

这次关老师给大家培训的主题是《主题式课例研修行动》,关老师说:“学了就有思路,做了就有方法”。我们既然学习了,就要做,首先第一步可以先模仿,模仿就是做,在模仿中学习别人的理论。我们模仿关老师讲的内容,教研组在一起讨论,制定一个课例方案:步骤一、背景分析;步骤

二、主题选定;步骤

三、设定观察点;步骤

四、研修方式;步骤

五、研修过程(一)确定研课人选(二)选定研课课例(三)建立组织(四)进程安排;步骤

六、预期结果展望。接着分组研讨,下一步就是上课、研课了。

在别人的基础上,教研组在一起通过三实践两反思,共同研讨出一节课例雏形。

三、课例观察点

以前在观课的时候,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看这个老师讲的好不好,课堂氛围是否活跃,时间安排是否合理,一节课有没有拖堂之类的。

听了关老师的培训,对课例观察点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观课要把握以下几点:1.课时目标的具体化;2.教师语言的术语化;3.课堂环节的有效性;

4.作业布置的适切性。

特别是看了王丹阳老师的课例《乡愁》,知道了可以从哪方面进行观课,明确了课例观察点的步骤。在观课之前,老师们分组讨论,制定观察点,在观课时围绕观察点进行观课。看完课例后,老师们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分享观察点。老师们从资源、问题、语言、指导、评价等方面对课例进行了分析,紧扣教学目标,分析的头头是道、可见这几天的收获很多,已经把关老师所讲的内容运用到实践中了。

什么是课例研究

什么是课例研究 一、课例研究的含义 “课例研究” 通常意义上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以一节课的全程或片段作为案例进行 解剖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说是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 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例如:如何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方案才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课堂探究活动如何组织才有效?各种类型的课如何上效果最佳?不同 类型特征的教学班课堂教学如何组织?,, 。 课例研究起源于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最早产生于医学领域,后来哈佛商学院将案例研究 引入教学领域来培养和教育学生,每年每位哈佛商学院的学生都要研究300 多个案例,因此而获得巨大成功,并为其它领域所借鉴。中小学教育教学借鉴案例的模式而形成今天的“课例研究”。 二、课例研究的操作模式 1、基本操作模式:问题——设计——实践——反思——总结。 问题。课例研究的问题产生于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任务的落实、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指导与点评等等产生的困惑与疑问。问题通常就是进行课 例研究的主题。 A 设计。简单而言就是备课、写教案,即根据已有的实践经验和学习掌握的新教学理念, 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出具体详细的上课教学方案。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首先由一位教师进行设计,然后在小组会上介绍教学设想与意图,大家讨论研究,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 补充,完善教学设计;二是先进行小组集体讨论(集体备课),确定教学方案的框架结构和 具体的教学处理细节,然后由上课教师写出教学实施方案。 B实践。上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其它教师听课、观察、记录。 C反思。召开反馈会议,对上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设计方案与要研究、解 决的问题之间的差距,提出修改的方案和细节,形成第二次上课的教案。 对一个问题的研究、解决通常需要多次“设计——实践——反思”的循环往复。 D总结。对研究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及其过程进行全面反思,并撰写出课例研究报告。 课例研究不仅着眼于简单的改进某一节课的活动,而且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循 环,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 2、常用操作模式 上述是课例研究的基本程序,实际操作中的活动形式通常有以下四种: 1)、一位教师围绕主题,就同一教学课题连续上多次研究课。适宜学科有:中学政治、 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小学英语、社会、体育、美术、 音乐等学科。 2)、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就同一教学课题先后顺次上多次研究课。适宜学科有: 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小学语文、数学等学科。 3)、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就不同教学课题先后顺次上多轮研究课。主要适宜于同 年级教学班少的学科或者进行专题式研究,如:小学点教学,辅助线作法、古诗文教学、阅 读课教学、片段写作、试卷讲评方法、基本概念的复习教学等等。 4)、一个教师围绕主题,就不同教学课题连续上多次研究课。 课例研究就是教师在同事或研究人员的支持下,运用观察、记录、分析、反思等手段, 通过选题、选课、设计、实施与记录、课后讨论、撰写课例研究报告的过程对课堂教学进行 研究的活动。 3、研究与通常教学研究活动(公开课)的区别

主题式教学简介

夯实基础,各个击破 ——主题式教学简介 个性化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具有其独特性、主体性和创造性等鲜明特色,与多元智能的多元性、差异性、开发性相得益彰,为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的选择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主题式教学的提出,旨在通过个性化测评的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找到学生的学习起点,将起点与学习的目标相连,通过知识点主轴的构建,串联起一系列的知识点切片,对学生所学内容和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纵向发掘,整体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主题式教学旨在通过为学生量身定制的教学目标匹配相对应的教师和课程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设计,为个性化教育理念的实施提供了明晰的路径。 一、什么是主题式教学? 1.主题式教学的概念 主题式教学指的是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学习情境与主题,围绕其制定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并实现的教学过程。学生在这样具有高度动机的环境中,可以接触和主题相关的各领域学习内容,而教材作为连接起点和目标的实现工具,需横向编选与该主题相关的教学材料,有时更可打破学科之间的限制,在教学中整合不同领域的内容和策略。主题式教学将关注点集中在学生身上,通过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系列知识切片进行深入讲解和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系统化的梳理,为其提供完整的学习方案。同时,主题式教学的模式也对教师了解学生现状、准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方案提供了有形化参考。 2.主题式教学的特点 在主题式教学的课堂中,以下特点的体现是需要被格外关注的: 1)主题式教学构建的学习情境要立足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这就打通了学生 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 2)主题式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进行自主的探讨和学习,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 作用的发挥; 3)主题式教学要求师生既是学习情境的组织者,又是学习情境中的共同探讨者,需要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4)主题式教学法针对学生的自身状况、对学习环节的各个层面进行量身定做的设计,

主题班会:《学会合作体验成功》主题班会案例

《学会合作体验成功》主题班会案例 主题班会教案大全 活动目的: 1、通过听故事、表演哑剧、做游戏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成功。 2、通过学生的自我剖析,使他们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朝着更加好的方向发展,成为一个愿意合作、会合作的好学生。 3、通过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凝聚班集体力量,为营造和谐校园做出贡献。 活动准备: 1、召集班委讨论、决定班会程序,构思班会主题、内容。 2、确定主持人(本次主题班会确定二名主持人:刘义嵩,尹略)。 3、配图小故事《动物拉车》、《蚂蚁搬食物》。 4、排练哑剧《筷子的启示》。 5、学唱歌曲《合作分享快乐》。 活动流程: 一、主持人入场 主持人在《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歌曲中登场。

尹略:我们四一班大家庭里有67名同学,每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锻炼,我们就象亲兄妹,我们为着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而努力!(面向刘义嵩),你知道要想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刘义嵩: 搞好团结,学会合作。 尹略:说得太好了。 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会合作,为打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而努力吧!四一中队“学会合作体验成功”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活动开始 (一)小故事——动物拉车、蚂蚁搬食物 尹略:今天,我们班委会给大家带来了两个配图小故事,题目叫“动物拉车”和“蚂蚁搬食物”的故事,大家想听吗? 刘义嵩:现在让我们隆重请出我们班的故事大王——马跃,为我们讲“动物拉车”和“蚂蚁搬食物”的故事,请大家边看屏幕边听故事。 动物拉车的故事 梭子鱼、虾和天鹅三个不知什么时候成了好朋友,一天,他们同时发现一辆车,车上有许多好吃的东西。

课例研究报告

课例研究报告 一、提出课例研究的背景 课例研究的提出是普教科研回归本原的一个举措。提倡教师的研究回归本原,就是关注实践问题的解决。即教师的研究以行动研究为首选,以课堂为研究的主要场所,以实践反思为主要特征,以指导教育实践获取策略知识、促进专业成长为首要目标。 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课程改革必须有教师的跟进;课程的理念必须让教师内化,才会转化为实际行为;课程改革中的教师不应只是“教书匠”,而应是自觉的研究者。 二、课例研究的价值取向 通过文献检索和实践经验总结,课例研究的校本培训是解决由理论到实践的一条有效途径。课例研究把先进的理念通过课例为载体的研究、指导、对话,通过专家、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的研究人员的引领,通过教师个人在反复讨论中做行为自省与调整的跟进,实现设定的目标。 课例研究重视积累,重视增加教师的实践智慧,发展教师的反思能力,强调面对教学共同分享,其意义十分明显。 三、课例研究的基本操作 1、选题。与任何一项研究一样,课例研究也要有一个研究的主题。 2、选课。有了研究主题,接着是选课。 3、设计。要思考在教学设计中,如何依据新课程理念和我对这节课的理解设计教学?如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实施。把设计变成课堂教学的过程。并仔细观察分析其效果。 课后反思。通过对课的分析,形成什么反思文本? 反思的结果是对后续研究的导引。教师再选择一节课,通过再设计、实施、课后讨论与反思达到新行为阶段,从而实现行为跟进。 四、课例研究成果表述 研究主题。完成一项课例研究后,会留下很多素材。研究者要对素材进行取舍。取舍的依据首先是主题的突现。一个课例研究会不可避免地涉及“这节课怎样上才好”,但这不是课例研究的主题,是一般意义上的评课。 研究过程的展示。在叙述课例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依据的是行动研究的要义,采用叙事研究,从研究材料中得出研究结论,而不是脱离材料,空发议论。 反思。反思是课例研究中极为重要的内容。缺乏反思的课例,不是完整的课例,甚至算不上课例,只是教学实录而已。 把教学实录转写成课例,不仅有主题、选材的问题,还有文章结构安排,语言表述等。 开展课例研究,十分强调研究者的理论学习。课例研究的基础是教师自觉的实践反思,而实践反思又往往依赖于理性精神、批判精神。 附表:课例研究与教学研究(公开课)的区别

《主题式视频课例的开发与应用》项目总结报告

《主题式视频课例的开发与应用》项目总结报告 项目目标: 采集用于学科教学教育硕士培养的视频课例; 建立用于学科教学教育硕士培养的视频课例库; 开发用于学科教学教育硕士培养的视频课例共享和研究平台; 帮助学科教学教育硕士形成课例学习、反思和研究能力,并进一步发展课堂教学能力; 探索视频课例应用于学科教学硕士培养的模式与途径。 项目设计思路: 教学是实践的智慧,教师的教学经验与策略常内隐于教育实践情景过程之中,无法剥离。它难以像可以陈述的外显知识那样,通过书本而被人接受。而课堂教学现场的缺席,学习者缺乏感知、学习、反思和研究的抓手,是学科教教育硕士培养过程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之一。 课堂视频记录了教学中发生的真实故事。与文本相比,课堂视频记录了“不加修饰”的课堂情境,生动直观地用视频图像真实再现了教学事件的模糊性和复杂性。利用视频课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中小学学科教学现场,为教育硕士提供向优秀教师学习、反思和研究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的媒介与工具。但目前出版的视频课例,大多为整堂课的视频实录,这样的课例模式,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提供了基本的课堂录像就是“再现了真实情景”、“呈现了内隐知识”、“提供了向专家学习的机会”,如果再附上一些观察数据和资料,那就是“整合了相关资源”。这样的课例缺乏明确的主题和目的,难以有效地帮助教育硕士对课堂教学进行学习、反思和研究并进一步形成学科教学能力。 本课题在采集中小学学科教学优秀课例的基础上,对这些课例分专题进行二次开发,根据学科教学教育硕士培养的目标和内容,对这些课例根据教学主题(如英语阅读教学、语文整体语言感知教学等)和教学事件(如提问、课堂管理等)分专题进行剪辑和二次编辑,整合文字、幻灯片、视频资源, 建设超媒体环境下的学科教学课例分享和研究网络平台。这一平台具有结构化(以设定的框架分类资源,线索清晰)、非线性提取(使用者可以从多角度直接进入案例的任何部分)、滚动发展(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不断更新和充实)、多用途(可用于教育硕士、师范生和教师培训)等特征。 主要步骤 视频课例采集 采集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优秀教学课例各30小时。来源分别为已出版的优秀课例、互联网上

《学会感恩》主题班会课例设计

《学会感恩》主题班会设计 执教者:晋江市紫峰中学杨柳 点评者:晋江市紫峰中学杨柳 【设计背景】 感恩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和修养。不知道感恩或者不会感恩,既是缺乏修养的表现,也是缺少人情味的表现。班上孩子家长大部分都是在外打工,很少在家陪伴孩子,所以常常感受不到更多的亲情,容易产生情感寄托的困惑,渐渐地与父母亲情感开始疏远,对家长有逆反心理,对老师和同学有戒备心,导致了许多学生任性、自私、同学之间关系不融洽等原因,从而也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效果。事实上,不懂得如何去感恩,也就失去了拥爱父母的感情基础,连自己的父母都不道爱的人又怎么可能爱自己将来的事业、爱家庭、爱社会、爱这个国家呢?因此,“学会感恩”这一堂教育课不容忽视,必须从当下抓起!【活动目标】 中学时代是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一段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学习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是教会他们生活,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同等重要。通过进行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反思、体会和感受父母养育之恩的无私、奉献、伟大,让他们理解、关心、孝敬父母,以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增强班级凝聚力,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开始,学会关心身边的人,永远保持一颗感恩的心。 【适用年级】 七年级 【前期准备】 1、对一些单亲家庭和重组的家庭进行家访,了解孩子与家长间的关系。 2、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感谢父母这么多年来的养育之恩。 3、学生收集一些身边感人的事例、故事、诗歌及图片等。 4、对学生家长的调查问卷50份。 5、学唱《感恩的心》歌曲及手语,《天下父母心》歌曲。 6、制作《学会感恩》课件。 7、通知几个代表性的家长前来参加班会。 【活动过程】 一、理解感恩之情 1、主持人开场白。 2、学生上台读感谢信。 3、班主任讲读些家访反馈并总结。 4、讲讲自己身边感人的事例、故事、朗诵诗歌等。 5、班主任小结 6、播放歌曲《天下父母心》并跟唱 7、内心独白

小学主题班会课例

斗门区小学主题班会课例 序号学校姓名课例题目 1白蕉镇桅夹小学马华斌“拥抱亲情,学会感恩” 2东和小学赖少冬《快乐每一天》 3城南学校(小学)陈小玲和谐校园充满爱 4龙西小学黄务怡弘扬诚信--美德塑造信用人生5横山中心小学吴转娣换位思考,律已宽人 6白藤湖中心小学林慕华交通安全伴我行 7东围小学龙远球节俭养德 8粉洲小学李立威、周松好快乐的一天 9联厂小学梁慕华敲醒沉睡的心灵 10斗门镇中心小学赵洁平情系斗门——环保主题班会11新堂小学张进琼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2五山中心小学张凤华我是新时代的小雷锋 13莲溪中心小学周美好孝敬父母是人类永恒的主题14斗门区大濠涌小学邝英兰学会宽容 15实验小学谭彩珠学雷锋,做雷锋 16东湖小学陈卫仪珍爱生命,防止溺水 17白蕉镇中心小学梁锦波自己的责任 18新堂小学张凤瑶左手和右手 19实验小学黄河清做个自强的好孩子 20井岸一小谢景旭做家庭生活的小主人 21成裕小学谭学健构筑心灵的屏保 22泗喜小学梁泳媚“关爱生命,学会生存”主题班会23泗喜小学吴淑芬“学会感恩”主题班会 24东和小学周秀琼“珍爱生命”主题班会设计25东和小学赵丽贞《不忘历史,振兴中华》 26东和小学黄珠玲《诚信相伴,你我同行》

27井岸二小梁春笑《让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主题班会 《太空之旅——“争当环保小卫”活动28灯笼中心小学梁秀珍 主题班会》 29东和小学刘艳芬《我和文明交朋友》 30井岸三小梁惠英《我向父母献爱心》 31东和小学黄泳娟《欣赏自己》 32白石小学凌洁凌《珍惜时间》主题班会设计 33井岸三小莫丽嫦《走进父母学会感恩》 34白藤湖中心小学邝丽超爱的奉献 35井岸一小周玉绵爱惜粮食,从我做起 36白藤湖中心小学张顺权安全警钟应长鸣 37井岸四小赵灶胜、周海英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主题班会 38东湖小学林丽红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39城南学校(小学)周淑慧诚信--人生路上的航标灯 40五山中心小学黄雪芳地球妈妈,我爱你 41成裕小学赵丽芬感恩 42乾务中心小学梁瑞敏感谢有你 43五山中心小学吴朝堂关爱父母,感恩无限 44灯笼小学黄玉芬交通安全记心中 45新堂小学吴雪英让“感恩”洒在成长的路上 46五山中心小学梁雪冰让我们快乐地生活 47乾务中心小学张春华三月春风暧人心 48实验小学陈慧芳时时处处注意安全 49城南学校(小学)欧雪群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 50横山中心小学叶艳琴文明礼仪 51井岸四小卢艳屏文明礼仪教育主题班会 52白蕉镇中心小学赵瑶庆、陈惠容我爱我“家” 53实验小学赖小娟我和小伙伴 54白蕉镇中心小学郑裔英我是小小环保家

论文:课例研究主题如何确定

以上两个材料提交至教研数据—校级公开课材料提交—2016-2017,以开课教师名字命名建立文件夹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一——课例研究主题的确立 ( 标签:杂谈 安桂清 (源自:人民教育2010.21) 传统的教研活动多是?就课论课?,研讨的主题往往并不明确,甚至极为泛化。与之不同,课例研究作为一种分享的研究方式,旨在通过研究化解教学难题,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在课例研究中,教师通常要经过疑问—规划—行动—观察—反思的循环过程。?疑问?呈现的是大家在教学活动中共同面对的困惑或难题。因此,明确研究的主题就成为课例研究的起点。实践表明,围绕某个主题所开展的课例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研究的效果和品质,而且共同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意愿更有利于课例研究小组结成研究共同体。 一、研究主题的特征。 1.源于现实。课例研究是教师对真实的教学问题所开展的合作性研究,它专注于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因此其研究的主题不是来自某种现成的理论,而是来源于教师的教学实践。也就是说,课例研究致力于以科学的研究手段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由此,诸如?个体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的关系如何?、?脑科学对课堂教学的影响?等从理论出发的问题是不适合作为课例研究的主

题的。而教师日常教学中的言行举止、具体教学场景中的切身体会、教师与同伴对教学疑难问题的真诚讨论等就成为课例研究中问题的主要来源。如师生、生生的互动问题、教师的提问艺术、如何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或探究学习,等等。实际上,面对现实的课堂教学,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教师去思考,进而通过研究来提升自身的专业判断和实践智慧。 2.始于反思。教师虽身处现实的教学情境,但能否确定切实可行的研究主题还取决于其是否具备深刻的反思能力,是否善于捕捉和提炼真实的课堂教学问题。课例研究的问题可以是共性的也可以是个性的,但无论如何都是教师基于教学反思所发现的自己的问题。因此,课例研究主题必须能唤起教师的反思精神和问题意识。没有困惑就没有成长,当教师处于怀疑、犹豫、困惑、心灵困顿的状态时不必感到焦虑,这证明自己正处于反思状态,这种状态恰恰是教学研究所需要的。 比如在一堂语文课上,授课教师按照惯常的方式问学生:?读了文章标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但这些问题显然通过阅读课文就可以回答。正在此时,一个学生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他认为同学们是明知故问,因为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在早自习预习课文时都已经知道了。这个问题对教师触动很大,他对这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产生了怀疑:是否不应该再用了呢?经过反思,他认识到方法没有问题,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于是他以?如

如何开展课例研究

如何开展课例研究 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课例研究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研究人员、上课人员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课例研究主要围绕一节课展开,研究“如何上好一节课”,重点解决上这一课中存在的某些教学问题,聚焦于促进学生的真实发展,把研究融入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评课全过程。即以一节课的全程或片段作为案例进行解剖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说是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例如:如何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方案才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课堂探究活动如何组织才有效?各种类型的课如何上效果最佳?不同类型特征的教学班课堂教学如何组织?……。 一、课例研究的起源 课例研究起源于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最早产生于医学领域,后来哈佛商学院将案例研究引入教学领域来培养和教育学生,每年每位哈佛商学院的学生都要研究300多个案例,因此而获得巨大成功,并为其它领域所借鉴。中小学教育教学借鉴案例的模式而形成今天的“课例研究”。 二、课例研究的基本特点、目的、意义 特点:以反思为前提、以观察为手段、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互动对话为特征、以行为改变为目的的教学研究。需要用“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例充当研究的载体。 目的:校本研修中的课例研究不仅关注文本学习和相互讨论,而且更多地关注教学行为的改进。

意义:课例研究的优势在于:克服了以往教研课的盲目性。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进行研讨。课例研究为教研活动提供了一个展示研讨过程的平台,教师共同探讨,交流分享,得到大量的信息,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整个过程就是教师积极参与的一种互助互学过程。 三、课例研究的类型 1、问题式课例研究:通过定性或定量观察,以归纳的方式发现和整理而直接获得,然后从中找到有研究价值的、能够链接新课程理念的典型问题,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和行动(归纳法)。 2、主题式课例研究:预先由学校或教研组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发现和梳理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课例主题,然后,组织教师联系主题进行观课,重点揭示教师教学行为中与主题相关联的问题(演绎法)。 3、混合式课例研究:上述两种方式并不是截然分开,在课例研究的过程中,往往交织在一起。例如,以课堂观察的方式,发现和归纳出一批问题,从中找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形成课例;若课例问题具有共性特点(多数教师共同困惑或感兴趣的、跨学科的),便形成了某个主题;组织教师继续围绕主题进行下一阶段的课例研究 四、主题式课例研究 (一)、“主题式”课例研究活动程序。 1、主题确定。 研究始于问题,只有选择了一个好的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主题式” 课例研究活动才能得以有效实施。因此,各校要围绕有效教学的课题,选择一个具体可操作的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

小学主题班会案例(一)

科普知识主题班会 一、班会目的 通过开展本次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科学技术具有为人类造福的无穷力量,掌握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 二、班会准备 为了精心搞好这次科普知识班队会会,活动前应该精心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1)活动前,班级组织了一个筹委会,人员由班主任、班干部组成,对科普知识班队会的形式、程序、活动场地、器材的安排等作些计划,大家商定后就按计划筹备。 (2)动员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如报刊资料、电视、网络等媒体收集有关科普知识、科学趣闻、最新科技成果等,并分门别类做好笔记,个人收集的资料精心整理后再与全班同学交流,以提高资料的利用价值。 (3)本次班队会在多媒体教室举行,课前准备课件及其他资料。 (4)挑选主持人。班队会主持人从中队挑选合适人员担当,主持人要对科普知识感兴趣,并且对科普知识比较了解,同时还要落落大方,具有当主持人的基本技能。 三、活动过程 (l)班主任宣布科普知识班队会开始,并介绍本次班队会的主题。 (2)主持人介绍本次科技班队会的形式及主要程序。 同学们,科技知识无所不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处处离不开科技。我们的社会之所以能不断前进,就是因为科技在进步。人类追求科学的脚步从未停止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生活、学习中的科技,看谁准备的资料丰富,看谁对科技最感兴趣。最后,我们将评选三名“小科技迷”和三名“未来科学家”。我们先请几位同学和我们聊聊最近的科技新闻。(3~5名学生介绍) (3)刚才他们介绍的这些新兴的科技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这其中有不少都是高、新、尖科技,我们少先队员不仅要了解这些最新的科技成果,对一些基本的科技常识、科技知识也要有所了解,下面就请几位同学来介绍。(学生介绍) (4)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科学发展史上还有许多趣闻呢,科技也有许多有趣的现象,而且这些有趣的现象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你听。(学生介绍) (5)刚才大家介绍了不少有关科技的知识,看来大家都做了认真的准备。老师今天也准备了很多科普资料,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老师为我们介绍科普知识。 (6)欣赏科普知识短片。 (7)科技给人类带来了美好的未来,科技的发展更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人人争当“小科技迷”“小科学家”。下面我们请班主任老师给我们讲几句。 四、班主任总结活动情况 同学们,今天的科普知识班队会大家表现得积极踊跃。这次活动丰富了我们的科技知识,激发了我们学科学的热情。大家对科技表现出来的热情让我很受感动,希望同学们在课外继续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为了把这次成功的活动记载下来,也为了让更多的同学有表现的机会,建议大家课后以“科技知识”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报。

课例研究的概念、特征与实施步骤

课例研究的概念、特征与实施步骤 青海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王松 摘要:课例研究起源于日本,是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主导通过集体合作确立主题、设计教案、上课和观课、评价与反思以及分享成果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循环过程,其本质是一种行动研究。其主要特征包括研究性、合作性、情境性和间接性。课例研究的步骤主要包括确立主题、设计教案、上课和观课、评价和反思、分享成果等至少五个步骤。 关键词: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概念;课例研究特征;课例研究步骤 课例研究起源于日本的授业研究(jugyokenkyn或じゅぎょけんきゅう),最早可追溯到明治时期[1],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Jugyokenkyn由两个词组成:一个是jugyo,意思是“课”;另一个是kenkyn,意思是“研究”。“授业研究”在国际范围内引起广泛的关注始于1995年和1999年的TIMSS(第三次数学与科学课程国际研究)[2],斯蒂格勒和黑波特(Stigler&Hiebert)对比了日本、美国和德国的课堂教学录像之后,认为日本教师在教学上的成功与日本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相关,即课例研究(Lesson Study)。[3]随后,斯蒂格勒和黑波特对课例研究进一步展开了研究,并于1999年出版了二人的著作《教学的差距》。至此,课例研究才引起人们对的普遍兴趣。[4] 图1“课例研究”检索论文的时间分布 笔者以“课例研究”为主题词对中国期刊网上的论文进行了统计。截止到2010年5月共搜集到149篇标题中包括“课例研究”的论文,其中146篇为期刊论文和3篇为硕士学位论文。如图1所示,国内自2002年起,标题中包含“课例研究”一词的论文数量逐年呈稳步递增的趋势,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课例研究正逐渐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在文献阅读和整理中笔者发现国内外对课例研究的概念、特征以及步骤等缺乏统一的定义,这种众说纷纭的局面导致许多研究者和教师难以与其他概念相区别,难以实践操作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对课例研究的概念、特征以及实施步骤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以期推进课例研究在国内的研究、应用与发展。

主题班会课例:榜样与偶像

主题班会课例 榜样与偶像 上课时间:2000年6月2日星期五 上课地点:电教二室 主持:植永强陈佳 指导教师:朱家柱 教育背景:学生对榜样与偶像的认识不深,受港台影星、歌星的不良形象影响较大,造成盲目追星,甚至以模仿偶像的不良言行为荣。 教学目的: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榜样与偶像对个人的重要影响,明确选择榜样或偶像的原则和学习他们的方法。 教学重点:树好榜样,学好榜样。 教学难点:1、怎样才能学好榜样。 2、正确处理和利用崇拜偶像的心态。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1、预习<德育)第一册中<榜样与偶像>,并做预习题。 2、收集自己的榜样或偶像的资料。 3、访问相关同学。 课后延伸: 1、作业:在自我教育手册上写本节班会的心得体会。 2、出一期《树榜样、学榜样》为题的宣传板报。 预计教学课时:50分钟 主题班会内容与步骤: 引入:看图片谈榜样与偶像对我们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 主持:今天我们班开一个班会课,题目是:榜样与偶像 (投影歌影视明星及政治风云人物的图片。) 主持: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屏幕上的图片,同学们是否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现在的国家主席江泽民;请看下一幅图片,同学是否知道他是谁?他就是著名的美国动作影星阿若舒华辛力加;请继续看图片,他是谁?他就是国际影星成龙;这一幅图片,不用我多说,同学们已经认出他了,他就是现在最火红的港台男手谢霆锋;请继续看图片,同学们也应该认出她了吧?她就是港台女歌手杨千华;请看,同学们是否有些眼熟呢?他就是新鲜出炉的影帝梁朝伟;请看图片,他就是民族的骄傲李小龙。 主持:请同学们说一说榜样或偶像对我们身心健康有什么不同程度的影响,请同学发表一下意见。 主持:小黄同学,请问你的榜样或偶像是谁? 小黄:雷锋。 主持:他对你有什么影响? 小黄:我从雷锋身上学到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的精神,我要努力去学习就算遇到再困难的事都会去克服它,还要多为家庭做家务,减轻父母负担。 主持:谢谢小黄同学。小黄同学以雷锋为榜样,他是我班的卫生委员,他对工作

《学会感恩》主题班会课例设计

学会感恩》主题班会设计 执教者:晋江市紫峰中学杨柳 点评者:晋江市紫峰中学杨柳 【设计背景】感恩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和修养。不知道感恩或者不会感恩,既是缺乏修养的表现,也是缺少人情味的表现。班上孩子家长大部分都是在外打工, 很少在家陪伴孩子,所以常常感受不到更多的亲情,容易产生情感寄托的困惑,渐渐地与父母亲情感开始疏远,对家长有逆反心理,对老师和同学有戒备心,导致了许多学生任性、自私、同学之间关系不融洽等原因,从而也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效果。?事实上,不懂得如何去感恩,也就失去了拥爱父母的感情基础,连自己的父母都不道爱的人又怎么可能爱自己将来的事业、爱家庭、爱社会、爱这个国家呢?因此,“学会感恩”这一堂教育课不容忽视,必须从当下抓起! 【活动目标】中学时代是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一段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学习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是教会他们生活,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同等重要。通过进行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反思、体会和感受父母养育之恩的无私、奉献、伟大,让他们理解、关心、孝敬父母,以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增强班级凝聚力,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开始,学会关心身边的人,永远保持一颗感恩的心。 【适用年级】 七年级 【前期准备】 1 、对一些单亲家庭和重组的家庭进行家访,了解孩子与家长间的关系。 2、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感谢父母这么多年来的养育之恩。 3、学生收集一些身边感人的事例、故事、诗歌及图片等。 4、对学生家长的调查问卷50 份。 5、学唱《感恩的心》歌曲及手语,《天下父母心》歌曲。 6、制作《学会感恩》课件。 7、通知几个代表性的家长前来参加班会。 【活动过程】 一、理解感恩之情 1、主持人开场白。 2、学生上台读感谢信。 3、班主任讲读些家访反馈并总结。 4、讲讲自己身边感人的事例、故事、朗诵诗歌等。 5、班主任小结

课例研究报告

课例研究报告

《借助口语交际活动,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课例研究报告 研究主题:借助口语交际活动,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研究课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小小新闻发布会》 研究团队: 主持人:刘苗苗 授课人:白雪梅 参与人:唐丽丽,王聪聪等全体语文组成员 指导教师:邢清民 3月

借助口语交际活动,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课例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时代,学生从“会背会写”逐渐转变为“能言会道”,说话能力及口语交际能力成为衡量一个人社交水平的标准。那么,作为言传身教的老师,怎样将这一本事教给学生,或者说老师自己如何上好“说话课”或者“口语课”,成为了我们很多人的困惑。 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在人际交往中,口语交际是最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它是听话、说话的发展,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言语活动。吕叔湘先生说过:“语言这东西,能够说是又简单又复杂。简单,因为七八岁的儿童已经初步掌握了;复杂,因为可能几十年还掌握不好。”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因此说话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课程标准》在三四年级段这样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示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由此可见,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在于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正是口语交际的最终训练目的。 三月初新学期伊始,我校领导就已开始部署本学期各组的课例研究活动事宜。语文教研组第一次教研会在四楼会议室召开。

会议上低段、中段、高段互相结合,针对“口语交际”展开讨论。组长唐丽丽说:“高年级段的学生在说话交际方面已形成自己的方法和风格,而且能独立完整地描述一件事情。” 低年级段王聪聪老师说:“一年级的孩子们刚刚入校,还未从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转变过来,说话及表示没有达到独立自主的程度,大部分依靠老师教或者模仿她人。” 后来,我们将口语交际课研究的对象定位在四年级的学生身上。原因有以下几点:1,四年级的孩子年龄段都处在八九岁,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观表示意识。2,四年级的口语交际课较之一二年级和五六年级的过低和过高的要求,授课教师能更好的把握教学目标,从而更好的根据学生情况设计教学过程。3,研究中级段的口语交际,既能够检测低级段的语言组织能力,又能够为高级段的口语学习夯实基础,探索实践,寻找更适合上好“口语课”的方法,与师与生都是双赢。 最初,主持人刘苗苗老师将课例研究主题定为“如何在口语交际活动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经过商讨,集体的智慧是强大的,我们最终将课例研究的主题定为:借助口语交际活动,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将课例定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小小新闻发布会》。授课老师为四年级语文老师白雪梅。 初次接触这个主题,说实话我们无从下手,但未知领域的探索,或许会有更大的收获。我们不怕尝试,不怕失败,只要能在

主题式教学模式及其特征

主题式教学模式及其特征 现代交际类教学法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包括:任务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内容教学法、互动学习法、整体语言教育五种,主题式教学模式是现代交际类教学框架下内容教学法中最为常见的模式之一。 内容教学法(Content Based Instruction)是指将学科内容与语言学习结合 进行第二语言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围绕学习者将要获得的内容和信息组织教学,强调在内容中学习语言,将语言学习的重点从语言本身转移到目的语言能力的培养上。其早期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进行英语和法语教学的沉浸式教学法,该方法关注教学内容本身,之后被广泛应用到英美国家的英语教学当中。到80年代,欧洲、美国语言学家把内容教学法和交际法结合起来,并将其运用到其他语言教学中。这一时期内容教学形成了一种综合语言教学模式,强调语言与其他科、语言基础知识与学科内容、语言技能与学习生活的整合。到了90年代,内容教学法作为新的发展也在理论和教学实践中得到了突破。Briton, Wesche, Snow (1989 )、Genesee(1989)·Stoller,Grabe(1997)、Met(1999)等学者对内容教学法进行分类,归纳了各类内容教学模式,并解释了各教学模式进行内容和语言教学的重点。也有研究者关注不同学科间相通的语言内化机制,在数学、化学等其他学科教学中借鉴并融入了外语教学,学科内容为语言学习提供了一定的语境,语言也在相关学科学习中起到了促进作用。Snow (2001)总结和提出了内容教学法的四种模式:沉浸式、掩蔽式、主题式以及辅助式,认为主题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内容的语言教学,选定的主题可以为语言教学活动提供学习内容,学习的过程由语言而不由内容驱动,注重语言与内容的平衡。 主题式教学模式(Theme-based Instruction)是指将教学内容作为教学载体,将语言知识作为主体,围绕一个或多个有意义的主题开展的教学活动。目的是让学习者在高动机的环境下,通过活动、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主题学习,结合语言和内容,体现出语言学习的情景化和生活化。主要有以下特点: (1)“主题”是学习的核心,教师围绕主题整合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处理,不管是单元内的学习内容还是各学习单元之间都存在有意义的衔接,教学有明显的完整性和层次性。 (2)“主题”是联系学科知识的桥梁。主题式教学模式既可以围绕某一学科进行学习探究,也可以打破学科界限,围绕主题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强化知识与各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把知识与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在联系在一起,

2020年小学主题班会案例

左手和右手 ——二年级班队主题活动 外高桥保税实验小学陈慧勤 【背景情况】 本班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家长具有高层次的学历,家庭条件非常优越。在与家长的交流沟通中,了解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极为重视,特别注重孩子个性的张扬。所以有不少孩子“以我为中心”的表现尤为突出。 开学初,以小组为单位第一次合作出了一份以“我们的风采”为主题的版报。不料,在活动过程中,由于学生缺乏合作精神,或是没有正确的合作方法,吵的吵,闹的闹,有的完成了,有的勉强完成,有的还无法完成。所以各个小组完成的时间和效果都截然不同。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将学生引入到有趣的游戏之中,通过自身的感悟来体会合作。并结合学生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在相互交流与讨论中,学会合作。最后再设计一个共同合作的主题任务,为学生的实践运用创设条件,从而进一步强化、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 【活动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它俩就像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在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都需要这对好朋友共同来完成,比如:穿衣服等。下面我们就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好吗? 生齐:好! 师:请每位学生将一根线穿过针眼,比比谁最快!开始! 生:穿线(略) 师:你们的左手和右手配合得都很默契。那么我们来换一个左手和右手,试试不行?(二)亲身感受,明确道理 师:用自己的左手或右手与同伴的右手或左手,组成“一双手”,再来穿一次,好吗?生齐:好!学生穿针(略) 师:刚才每个小朋友都感受过了。现在能不能告诉陈老师,你感觉两次穿针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自己的两只手穿,很快。 生:我觉得两个人穿,一穿就进去了。 生:一个人的两只手穿比较灵活。 师:为什么自己的两只手穿就灵活呢? 生:是一个大脑控制的。

课例研究主题的确立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一 编者按:当前,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都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新的困惑、新的挑战,而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一味靠原有的经验已经不能奏效了,需要借助于研究找到新的途径与方法。 课例研究是一种教师所擅长的、基于实践情境的反思性研究。在课例研究中,教师用自己的研究方式将方法与实践联盟,对教学活动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实现教学的改进和精神的成长。 作为一种合作共享的研究方式,过去10年是课例研究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获得广泛推广的10年。实践表明,课例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教学变革迈向成功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以教研组为主体的学校教研体制自上世纪50年代初设置以来,虽已存续半个多世纪,但其行政性、事务性、随意性的运行状况距离专业化、规范化和常规化的开展目标仍有距离,因此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使学校教研组织发展为一种专业研究组织,实现“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就成为学校变革的重要使命之一。 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推出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安桂清及其课题组成员的系列研究成果,希望能为学校课例研究的开展提供指导和借鉴,实现课堂教学的持续改进。 课例研究主题的确立 安桂清传统的教研活动多是“就课论课”,研讨的主题往往并不明确,甚至极为泛化。与之不同,课例研究作为一种分享的研究方式,旨在通过研究化解教学难题,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在课例研究中,教师通常要经过疑问一规划一行动一观察一反思的循环过程。“疑问”呈现的是大家在教学活动中共同面对的困惑或难题。因此,明确研究的主题就成为课例研究的起点。实践表明,围绕某个主题所开展的课例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研究的效果和品质,而且共同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意愿更有利于课例研究小组结成研究共同体。 一、研究生题的特征。 1.源于现实。课例研究是教师对真实的教学问题所开展的合作性研究,它专注于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因此其研究的主题不是来自某种现成的理论,而是来源于教师的教学实践。也就是说,课例研究致力于以科学的研究手段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由此,诸如“个体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的关系如何”、“脑科学对课堂教学的影响”等从理论出发的问题是不适合作为课例研究的主题的。而教师日常教学中的言行举止、具体教学场景中的切身体会、教师与同伴对教学疑难问题的真诚讨论等就成为课例研究中问题的主要来源。如师生、生生的互动问题、教师的提问艺术、如何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或探究学习,等等。实际上,面对现实的课堂教学,

《学会合作 体验成功》主题班会案例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学会合作体验成功》主题班会案例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ase Study of the Theme Class Meeting of "Learning to Cooperate, Experience Succes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学会合作体验成功》主题班会案例 活动目的: 1、通过听故事、表演哑剧、做游戏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成功。 2、通过学生的自我剖析,使他们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朝着更加好的方向发展,成为一个愿意合作、会合作的好学生。 3、通过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凝聚班集体力量,为营造和谐校园做出贡献。 活动准备: 1、召集班委讨论、决定班会程序,构思班会主题、内容。 2、确定主持人(本次主题班会确定二名主持人:刘义嵩,尹略)。 3、配图小故事《动物拉车》、《蚂蚁搬食物》。 4、排练哑剧《筷子的启示》。 5、学唱歌曲《合作分享快乐》。 活动流程: 一、主持人入场

主持人在《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歌曲中登场。 尹略:我们四一班大家庭里有67名同学,每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锻炼,我们就象亲兄妹,我们为着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而努力!(面向刘义嵩),你知道要想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刘义嵩:搞好团结,学会合作。 尹略:说得太好了。 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会合作,为打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而努力吧!四一中队“学会合作体验成功”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活动开始 (一)小故事——动物拉车、蚂蚁搬食物 尹略:今天,我们班委会给大家带来了两个配图小故事,题目叫“动物拉车”和“蚂蚁搬食物”的故事,大家想听吗? 刘义嵩:现在让我们隆重请出我们班的故事大王——马跃,为我们讲“动物拉车”和“蚂蚁搬食物”的故事,请大家边看屏幕边听故事。 动物拉车的故事 梭子鱼、虾和天鹅三个不知什么时候成了好朋友,一天,他们同时发现一辆车,车上有许多好吃的东西。 于是就想把车子从路上拖下来,三个家伙一齐负起沉重的担子,他们铆足了狠劲,身上青筋暴露,使出了平身的力

小学语文课例研究专题总结

小学语文课例研究专题总结 要谈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问题,首先应该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课标》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阐述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培养语感;二是学习阅读方法;三是提高鉴赏能力(包括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下面以《乡下人家》的教学为例,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 一、以读为本——“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 片段一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乡下人家》的一自然段。谁可以把这一段话读通? 生:(纷纷举手)我可以。 师:不要吹牛,读通的要求是不能出错,我给一点时间,大家再试一遍,确实有把握了,再举手。 (这是第一读,要求很简单,就是把课文读通,让学生自由读,实际是让他们有充分的准备,能够轻松自如地进入状态。) 片段二 师:下面,我请三个同学来读。 生:(争先恐后)我来读。 师:但我有一个条件,读书的同学必须先回答我的一个问题,答对了才能读。(有学生把手放下了)看来有的学生不够自信,(对举手的学生1),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为什么我要请三个学生来读这一段话? 生1:因为这一段有三句话。 师:恭喜你抓住了机会!这应该感谢你的自信。 (这是第二读,整体感受段落结构,并检查初读的效果,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片段三 师:这么美的文字,老师也想读。(范读)听了老师的朗诵,你有什么感受? 生2:老师读得很美!我好象看到了乡村田园的美丽风光。 师:是的,因为我的语气比较舒缓。 生3:我好象来到了乡下人家的瓜棚下。 师:那是因为我把自己当成了作者,我就站在瓜棚下呢。下面,请你们也把自己想象成作者,也试着用舒缓的语气读一读。 (这是第三读,用范读引路,将学生带进诗情画意的田园,感受读的美好,并在比较中感悟读的要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