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皱整理

防皱整理

防皱整理
防皱整理

防皱整理

1引言

防皱整理最早是用于对纤维素纤维的加工。纤维素纤维特别是棉织物,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质,但却存在着弹性较差的缺点,不像毛织物在服用过程中,能保持平挺的外观,于是便出现了提高织物从折皱中回复原状能力,以模仿毛织品弹性为主要目的的折皱整理。织物从折皱中回复原状能力的衡量方法很多,例如取一定尺寸的矩形布条,使之对折,并用重锤压一定时间,然后去压,并设法使折缝两侧的一-翼与地面保持垂直,待回复一定时间后,测定折缝两翼间的夹角,称为折皱角或回复角,也有用回复角或两翼间最大距离对180°,或试样原长的百分率来表示织物的防皱性,称为回复度。织物的回复角越接近180°或两翼间的距离越接近试样原长,防皱性越好。

由于合成纤维的迅速发展,在衣用织物中所占比重也日益增大,除了具有洗后不易起皱的特性外,对经一定温度压烫后的服装所产生的折缝,也不会因为洗涤而消失。为了使棉织物能具有合成纤维织物的这种优良性能,于是在防皱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棉织物免烫(或称“洗可穿”)和耐久压烫(简称PP或DP)整理。

天然蛋白质纤维如蚕丝和羊毛织物的弹性,虽然都比纤维素织物优良很多,但是与合成纤维的织物相比,不论是真丝织物还是羊毛织物在湿弹性和耐久定型性能,以及湿、热条件下的防皱性都不如合成纤维。因此,近20年来,对真丝织物的免烫整理和羊毛织物的防皱和耐久压烫整理,进行了较多的研究。

2折皱形成的原因

织物上折皱的形成,可以简单的看作是由于外力使纤维弯曲变形,放松后未能完全复原所形成。纤维的弯曲可看作与直棒的弯曲一样,中心区域不受影响,外层受到拉伸,而内层受到压缩。纤维内个区域,随所受应力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程度的拉伸或压缩变形。拉应力和压应力的方向相反,但导致纤维中基本结构单元的变化是相似的。当外力除去后,随纤维的品种,外力的大小和作用时间的长短,而有不同程度的回复。经过研究发现纤维从弯曲状态中的回复性能,与它的拉伸回复性能有这某种对应关系。

织物的防皱性高低,便可近似地以纤维的拉伸应力-应变性能来衡量,而纤维的应力-应变性能,则与纤维的化学结构和超分子结构有关,也就是说,织物的防皱性主要决定于纤维的本性。当然纤维的其他因素如长度、细度、卷曲度等,以及纱线和

织物的结构,都对织物的防皱性有一定的影响。

纤维素纤维的侧序度较高区域中存在的氢键,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共同承受外力的作用,一般只发生较小程度的变形,若要使其中的某大分子与相邻的大分子分离,必须有足够的应力,以克服其间的所有的分子间引力,因此在侧序度较高部分发生分子间移动的机会是极少的(不超过弹性极限),也就是说由这部分提供的形变是普弹形变。在侧序度较低区域中存在的氢键,它们在经受外力作用时,并非同时受力,而是沿着外力的方向,先后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变形,并随氢键强度的不同,逐渐发生键的断裂和基本结构单元的相对位移,也就是说纤维中侧序度较低的区域除产生普弹形变外,还可以产生强迫高弹形变和永久形变。在纤维受到拉伸时,由于纤维素分子上由很多极性羟基,纤维素大分子或基本结构单元取向度提高或者发生相对移动后,并能在新的位置上形成新的氢键。

OH OH

OH

OH

当外力除去后,纤维素分子间为断裂的氢键以及分子的内旋转,有使系统拉回至原来状态的趋势,但因在新的位置上形成的新氢键的阻滞作用,使系统不能立即回复,往往要推迟一段时间,形成蠕变回复。如果拉伸时分子间的氢键的断裂和新的氢键形成已达到充分剧烈的程度,使新的氢键有相当的稳定性时,则蠕变回复速度较小,便出现所谓的永久形变,这就是造成折皱的原因。实际上,在一般情况下,也可以认为折皱主要是由回复速率很慢的缓弹形变所造成。如果将已经被拉伸而具有某种程度永久变形的纤维,经过加热和溶胀处理后,会使纤维中部分分子键的吸引力减弱,从而减小新氢键的阻滞作用,有利于回复。

为了提高纤维素纤维的弹性性能,普遍采用在纤维素大分子或基本结构单元间进行适当共价交联的防皱整理方法,实际上是一个提高纤维素纤维弹性模量的方法。 2防皱的原理 2.1树脂沉积理论

防皱整理的早期,多采用U-F,M-F 为整理剂,由于它们都是多官能团化合物,初缩体进一步缩聚后就有形成网状结构缩聚物的可能,因此认为这种整理剂处理到织物上去,经焙烘后会在纤维内部形成网状结构的树脂,沉积在纤维的无定形区。沉积的树脂通过物理-机械作用,改变了纤维素纤维中大分子或基本结构单元的相对移动性

能,也就是说靠机械摩擦作用或氢键,改变了纤维的流变性能。 2.2共价交联理论

有人认为这些整理剂固然可以自身缩聚,但也不能排斥与纤维素上的-OH 基发生反应的可能,何者居多,是一个反应速率问题。织物防皱性的提高,也可能是由于在纤维素大分子或基本结构单元间生成共价交联的缘故。

在DMEU 出现以后,这种理论就更令人信服,因为DMEU 是双关能团化合物,进一步缩聚有只可能生成溶于水的线性分子。同时,通过红外吸收光谱,电子显微镜和其他实验,证明了整理剂和纤维大分子间的共价交联。DMEU 可能是以单分子或线型缩聚物,在纤维素分子链或基本结构单元间生成共价交联。

C

CH 2

H 2C

O N N CH CH 2O

O

纤维素纤维素

n

n =1时,即单分子 交链

从而使纤维在形变过程中,由于氢键拆散而导致的不立即回复的形变减少,也就是使纤维从形变中的回复能力得到提高。

目前交联理论已被广泛的接受,当然也必须指出,并非只有共价交联才能提高织物的防皱性。

无论是哪一种理论来解释,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经过整理后纤维素的弹性模量是提高的,即比未处理的纤维难变形,而且有较高的弹性。 2.3防皱整理剂的分类

一般能与纤维素的羟基反应而生成交联的化学品,可用于纤维素及其混纺织物防皱整理,而能与纤维素羟基起交联作用的化学品种类很多,但是要在织物防皱整理上应用,还必须具有以下特点:

○1初缩体分子量不易过大,一般分子长度不超过5nm ,当初缩体分子量较小时,易于向纤维内部渗透。当初缩体分子量大时,不易向纤维内部渗透,而与纤维进行交联反应,易形成表面树脂影响整理效果;

2初缩体分子结构上,具有易于纤维素羟基反应的官能团及适当的链长,本身稳定,不易分解和自缩反应。与纤维素反应交联稳定性良好;

3初缩体与催化剂及其他的助剂有较好的相容性,以使它们共存与整理液中;

○4溶解性良好,与催化剂及其他整理剂同浴使用稳定性好;

○5本身无毒,无臭,对人体皮肤无刺激作用;

○6整理后能使织物具有防缩,防皱效果,而织物的强力、耐磨度下降率在允许范围内;吸氯性小,织物吸氯泛黄度和吸氯强力损失率低;

○7整理后有耐洗效果;

○8整理不影响织物的色泽和染色牢度;

○9原料价廉,易得,来源丰富。

防皱整理剂可按树脂类型分类,也可以按防皱整理剂结构进行分类。按树脂类型分类有热固性和热塑性之分,但以热固性树脂为主。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硫脲树脂、环氧树脂等,实际上都是树脂单体的初缩体(Pre-Condensate)。这些初缩体能溶于水或溶剂中,渗透到纤维内部以后,再经高温焙烘,就能和纤维素纤维的分子进行交联反应,或在纤维的空隙中形成网状结构的高聚物而沉积。从而使织物改变物理机械性能,可具有较持久的抗皱、免烫,低缩水率等性能,并能增进粗糙感。但热固性树脂最大的缺点是能使纤维强度下降,最高可到25%。为克服这个缺点,一般将热固性树脂和热塑性树脂(有的是柔软剂,有的是防水剂)等和用。不仅可以减轻或者防止树脂整理引起的纤维强度降低,而且可以改进手感,赋予防水性能。

热塑性树脂,如聚乙烯、聚丙烯酸酯、聚乙酸乙烯、聚乙烯醇、有机硅等的单一树脂或两种以上的共聚物,以及合成橡胶乳液等,涂覆于纤维表面形成一种塑料薄膜,从而产生树脂整理的效果。由于它们在表面形成树脂皮膜,没有高度的防皱性,而且洗涤后逐渐脱落。但是热塑性树脂可提高织物强度,并能改进手感,故常和热固性树脂合用。

防皱整理剂按结构分类可分为:N-羟基甲基类树脂、无甲醛类树脂整理剂、交联剂等。

2.3.1 N-羟基甲基类树脂

常用于棉和粘胶等织物的防皱整理。如二羟甲基乙烯脲(DMEU)在整理纤维素时,DMEU可与纤维素的羟基反应,同时,羟甲基基团间也进行脱水缩合,再脱出甲醛。新生的甲醛为织物缩吸收,再进一步与纤维素羟基反应,反应过程中有若干缩合型长分子链的交联形成,达到防皱效果。该类树脂的交联反应如下:

C H 2C

O

N N

CH 2Cell-OH+HOH 2C

CH 2OH

C H 2C

O

N N

CH 2H 2C

CH 2OH

Cell

O

然后,脱出的甲醛再与纤维反应:

Cell-OH+nHCHO

O(CH 2O)n

Cell

Cell

N-羟基甲基化合物整理织物耐洗性与释放甲醛问题取决于它与纤维素交联反应生成物的稳定性,实际上是指交联生成物对酸,碱水解的稳定性。DMEU 、DMDHEU 及DMPU 与纤维素生成的共价交联,由于氮原子上没有氢,在碱性介质中不能生成酰胺负离子,所以生成交联生成物耐碱水洗性很好。但缺点是吸氯,泛黄和氯损。

如N-羟基甲基化合物整理的织物,在交联生成物的组成中,总含有=NH ,—NH 2,=N —CH 2OH 及=N —CH 2—O —CH 2—N=等基团,这些基团在氯漂过程中会分解、吸氯而生成氯胺,即:

N

CH 2

N

CH 2

O

N

CH 2OH

H 2O

2

N

CH 2OH

NH +HCHO

NH

NCl 或

NH 2

N(Cl)2

[Cl]

[Cl]

氯胺在熨烫过程中会分解放出HCl ,而使织物强力受损-即氯损。

=NCl+H 2O

=NH+HCl+[O]

1. 脲醛树脂 即尿素甲醛树脂,由尿素和甲醛缩合而成,主要含有一羟甲基脲和二羟甲基脲的初缩体,简称MU (Methylol-Urea )。常作棉,粘胶,麻和真丝绸织物的防皱整理剂。该树脂初缩体为低分子化合物,能溶于水,在酸性介质中或高温下能进一步结合为高分子树脂,反应性好,不需要剧烈的焙烘条件,易于自身缩合。与纤维素羟基的反应虽较少,但防皱效果甚佳。焙烘温度容易控制,易于加工,价格低廉,原料易得。

在使用此初缩体作为整理剂时,为加速缩合反应,还需要加入适量的催化剂。催化剂一般是潜酸性物质或者化合物,如氯化铵,碱式氯化铝,硫酸铵,硝酸铵,蚁酸铵,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硝酸锌,氯化锌,氯化镁等。

初缩体的贮藏稳定性差,所整理的织物手感逐渐发硬。并由于分子中含有亚氨基(—NH

—),在含有效氯的水中洗涤时有吸氯作用,吸氯后生成氯化亚胺,在高温焙烘时分解释出盐酸,致使纤维脆损,而且经洗涤后整理效果逐渐消失,并产生鱼腥味。为克服脲醛树脂的缺陷,常用甲醇进行改性,即用甲醇和脲醛树脂反应生成甲醚化脲醛树脂,生成甲醚化羟甲基脲醛树脂MMU 。MMU 适用于粘胶短纤和棉织物的防皱整理。优点:比羟甲基脲的反应性小,易溶于水,贮存稳定性较强,防冻性好,处理后的织物手感光滑柔软,吸氯性和鱼腥味均减少,防缩防皱效果持久,但对染色织物的日晒牢度有影响。

2. 硫脲-甲醛树脂 简称TUF(Thiourea Formaldehyde),是硫脲和甲醛在碱性介质中反应而得的单甲羟基硫脲和双羟甲基硫脲混合体的树脂初缩体。

S=C

NH 2

+3HCHO

NHCH 2OH NH 2NH 2

S=C

S=C

NHCH 2OH

NHCH 2OH

这类树脂特别适合与柞蚕丝的整理,有消除水迹(滴水干燥后残留的水渍),减轻日晒泛黄等作用。同时又可以获得防皱防缩,提高绸面平整度的效果,且可以使手感柔软而有弹性。但耐久性差,处理不善织物会有鱼腥味。

3.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为三聚氰胺和甲醛的缩合物。它是纺织物改性中应用最多的一类化学品,是在二战后开始被重视起来,迄今仍保持一定的地位。

它用于羊毛的防缩和防缩绒,也用于棉和粘胶织物的防缩整理,能提高织物的回弹性。它稳定性良好,易于加工,使织物硬挺好,可提高染料色牢度。目前有:三羟甲基三聚氰胺树脂,六羟甲基三聚氰胺树脂。

三羟甲基三聚氰胺树脂,简称TMM (Trimethylol melamine )。用于纤维素可获得较好的防缩防皱效果。耐洗涤性和纤维强度也较脲醛树脂好,但对直接染料的日晒牢度和某些直接染料的色光有影响,并且分子中具有吸着氯原子的亚氨基,有使织物泛黄的倾向,故不适用于漂白织物。这类树脂的吸氯量大致和脲醛树脂的相同,但是三聚氰胺的碱性可以减少氯损,因为它能取缓冲作用。其主要缺点使遇氯泛黄,如提高甲醛用量使羟甲基数目增多,使用金属盐催化(氯化镁,硝酸锌等),或与二羟甲基乙烯脲(DMEU )树脂混配使用,可改善和防止泛黄倾向。

六羟甲基三聚氰胺树脂,简称HMM (Hexamethylol melamine 的缩写),结构式为:

C N

C

N

C N

HOH 2C HOH 2C

N

HOH 2C

N

CH 2OH

CH 2OH

N

CH 2OH

三聚氰胺很易和甲醛反应,非环氮原子上的氢原子被羟甲基取代,生成六羟甲基三聚氰胺,很大数量上用在“洗可穿”整理中。

六羟甲基三聚氰胺树脂初缩体的稳定性较高,在中性水溶液中可保持数天,在织物上的整理效果持久性强,是棉织物使用的重要树脂整理剂。

甲醚化羟基甲基三聚氰胺树脂MMM (Methoxy methylmelamine ),是用甲醇进行

醚化改性的羟甲基三聚氰胺树脂初缩体。甲醚化三羟基甲基三聚氰胺MTMM 树脂,结构为:

C N

C

N

C N

H 3COH 2C NH

HOH 2C NH CH 2OCH 3

甲醚化羟基甲基三聚氰胺树脂的耐洗涤性比相应的未甲醚化的羟甲基三聚氰胺更好一些,在水中的溶解度和稳定性都有所提高,对织物的强降和泛黄都有提高,缺点是手感较硬。为了改善手感,将甲醚化三羟甲基三聚氰胺用脂肪酰胺进一步改性。

C N

C

N

C N

HOH 2C NH

HOH 2C NHCH 2OH

C 17H 35CONH 2

2CH 3OH

C N

C

N C N

CH 2NH

HOH 2C NHCH 2OH

NH

C 17H 35CONH

CH 2OCH 3

C N

C

N C N

CH 2NH

NH NH C 17H 35CONH CH 2OCH 3

4. 咪唑啉酮

O R'

R'

R''R''

R

R N C

C N

C

式中:R 为H,OH 或OCH 3;

R’为H,C 6H 5或CH 3,

R’’为H,CH 3,—CH 2OH,—CH 2OCH 3,

其中羟基和氮原子直接结合时,使其具有足够的活性,在适当的温度和催化剂下,可与纤维素反应。二羟基乙烯脲(DMEU ),结构式:

O N CH 2

2

N C

CH 2OH

HOH 2C

这是一个反应性树脂,它的两个羟基和纤维素的羟基产生交联反应,时纤维素纤维具有优良的防缩防皱洗可穿效果,手感柔软,防皱效果好。整理织物的强力和耐磨性有所下降,并使直接和活性染料的日晒牢度有所下降。

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树脂:2D 树脂(DMDHEU ),结构式:

O N CH

N C

CH 2OH HOH 2C

HO

OH

5. 嘧啶酮 一种六元环的咪唑啉酮,结构通式为:

RN C

C

C NR C

(R')2(R')2

(R'')2

O

R 为CH 2OH,CH 2OCH 3 R ’为H, R ’’为H 时,该化合物称为二羟甲基丙烯脲(DMPU ),结构式为:

HOH2CN

H2C

C

H2CH2

NCH2OH

C

O

它耐洗涤,耐氯性优良,焙烘温度变化,亦能获得比较稳定的防皱性。即可用于干态交联,也能用于潮态交联。适用于白色织物、府绸衬衫料、妇女衬衫料以及领衬等高级产品的树脂整理。缺点是价格高,对染色物的日晒牢度有一定的影响。

6. 三嗪酮化学名称为5-烷基-1,3-二羟甲基-1,3,5-六氢三嗪-2

-酮,结构式为:

HOH2CN

H2C

N CH2

NCH2OH

C O

R为H,烷基(-CH

3,-C

2

H

5

,-C

4

H

9

等),烷羟基(-C

2

H

4

OH)

三嗪酮树脂初缩体处理的织物防皱性好。虽然它也能吸收少量的氯,但熨烫后并无损伤,原因是分子中的叔胺能够中和加热产生的盐酸之故。其主要缺点是在熨烫时有泛黄现象,贮藏不当有显著的鱼腥味,此缺点可以通过硼酸钠处理并充分洗涤后减少。据介绍其5-取代基如经醚化则能克服鱼腥臭味的缺陷。

HOH2CN

H2C

N CH2

NCH2OH

C

O

2

H4OCH3

7. 乌龙类树脂常用的是二羟基乌龙(DMUr),化学名称N,N’-二甲氧甲基乌龙,结构式为:

H3COH2CN

H2C

O CH2

NCH2OCH3

C O

乌龙树脂整理剂能使棉织物产生突出的防缩防皱效果,可获得高水平的折皱回复性,平整的外观和很好的水洗牢度。由于其分子中的氮原子已被封闭不能吸氯,纯产品具有很大的对氯稳定性。因此,常用以和其他的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三嗪酮树脂)合用,以提高对氯稳定性。这种混合树脂有很好的氯稳定性,并有突出的白度而不使染料变色。为了显示优良性能,需要加强焙烘。 2.3.2 无甲醛类树脂

1. 多元羧酸整理剂 在各种作为防皱整理剂的多元羧酸中,人们对1,2,3,4-丁烷四羧酸(BTCA )的研究最活跃。多元羧酸作为防皱整理剂,能够改善棉,粘胶以及麻织物的防皱性和尺寸稳定性。它们的作用是依靠纤维素分子和整理剂之间的酯键交联其酯化反应分两步进行,多元羧酸中的羧基先分别与纤维素上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从而在纤维分子间形成交联,脱水成酐;然后通过酐中间产物与纤维发生酯化反应:

CH 2COOH 2

CH CH COOH COOH

COOH CH 2C 2

CH CH C C

C O O O O O

O CH C-Cell

2

CH CH COOH C-Cell COOH O

O Cell-OH

对于各种多元羧酸,如以其反应性和抗皱性作为标准,则在碱性催化剂的存在下,

每个多元羧酸分子中最少必须含有三个羧基。随着多元羧酸中羧基数量的增加,加工织物的防皱性亦提高。其中的碱性催化剂与多元羧酸反应生成的多元羧酸盐,也可以作为纤维素纤维酯化反应和交联的自催化剂和缓冲剂,对于加工织物的防皱性的改进十分有利。在碱催化的酯化反应中,一些能够生成分子内五元环或六元环酸酐的多元羧酸如1,2,3,4-环戊烷四羧酸(CPTA )和1,2,3,4-丁烷四羧酸(BTCA )等的效果不错。

1,2,3-丙烷三羧酸(PTCA );

柠檬酸(CA ):

CH 2

COOH 2

C COOH COOH HO

BTCA 溶液稳定,可长期保存,整理效果较好,弹性提高和强力保留可达2D 树脂的水平。但BTCA 整理织物,焙烘温度一般在170℃以上,从而白度下降手感不够理想,降低温度又会影响整理效果,且丁烷四羧酸合成路线复杂,价格昂贵。

CA 价格低,但免烫效果不如2D 树脂,且有泛黄严重和强力损失的缺点。 采用配合型多元羧酸则可以减少BTCA 的用量,降低成本,克服织物泛黄的缺点,从

而成为防皱整理剂的发展方向。配合型的多元羧酸主要是羟基羧酸,如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等,在与其他多元羧酸共焙烘时能发生酯化反应,生成更大的立体网状结构,成为更有效的高分子交联剂,以提高折皱回复角,改善免烫性能。而且柠檬酸上的羟基被封闭,不再干扰柠檬酸和纤维素羟基的酯化反应,降低了酯键的水解趋势,从而提高了织物的耐水洗牢度;同时柠檬酸不能在高温下脱水分解成不饱和多元羧酸,从而抑制了织物泛黄现象。

配合型多元羧酸体系主要是由苹果酸,次磷酸钠,三乙醇胺与丁烷四羧酸组成的混合体系。

CH 2COOH 2

CH CH COOH COOH

COOH

CH 2

COOH

CH COOH

HO +3CH 2COO

2

CH CH COOH COO

OOC

CH 2COOH C

COOH

CH 2

COOH C COOH CH 2

HOOC

C HO

三聚马来酸(TPMA )与柠檬酸采用后焙烘技术,使TPMA 与CA 在织物上直接酯化,此系统有较高的DP 等级,较好的强力保留率和耐水洗性,同时价格低廉,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CH CH

COOH

COOH

+CH 2

COOH CH 2

C COOH

COOH HO CH 2COOH CH

C

COOH

COOH CH CH

COOH COO

2. 聚氨酯 由二异氰酸酯和多元醇反应制得。用作无甲醛树脂整理剂,能在织物上形成强韧的薄膜,其耐曲性和伸缩性、耐寒性、耐干洗,耐磨性能均良好。所用的二异氰酸酯和多元醇的种类不同,生成聚氨树脂性能有很大差别。如异氰酸酯基直接连在芳环上,生成的树脂在空气中会泛黄,故主要用于人造革;如连在脂肪链上则能防止色变,多用于织物整理。

如: 双-(4-异氰酸环己)甲烷,也称CHDI ,结构式:

OCN NCO

H C H

CHDI与过去用的二异氰酸酯的主要差异使降低了反应活性。使得二异氰酸酯在未与纤维素羟基反应之前,能渗入纤维内部。另一个原因是应用二甲基甲酰胺作溶剂,帮助棉纤维的溶胀。

缺点:不易乳化,制成乳液稳定性差,分子中的异氰酸基(-N=C=O)是具有反应性能的活性基团,在水中不稳定;受热易裂解为原来的异氰酸酯化物。

3. 环氧树脂也属于热固性树脂,是以环氧基聚合,再将环氧基与羟基、羧基和氨基等反应二硬化。作为无甲醛树脂整理剂,由于它不用甲醛为原料,产品中不含甲醛,分子中也没有亚氨基,所以没有吸氯性和鱼腥味二受到重视。

其可分为两大类:缩水甘油醚和过乙酸法环氧类。

环氧化合物具有高度张力的三元环,其键角扭曲、C-O键角极易开环,表现出极大的活泼性,易与纤维中由活泼氢的-OH,-NH2等基团反应。生成的-C-C-键或-C -O-键比用N-羟甲基整理剂生成的-N-C-键有更好的抗湿皱性。

缩水甘油醚类树脂,是由醇类或酚类化合物与环氧丙烷缩合而成的树脂。所用的醇类有甘油,乙二醇,聚乙二醇等,所用的酚类主要为双酚A。

过乙酸法环氧树脂,是由烯烃用过乙酸氧化而成的树脂。所用的烯烃有丁二烯,环戊二烯,乙烯基环己烯,二乙烯基苯,二丙烯醚等。

CH2CH CH2 O O(CH2)2O CH2CH CH2

O

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

CH2CH CH2 O O(CH2)4O CH2CH CH2

O

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

CH2CH CH2 O

O(CH2CH2O)3O CH2CH CH2

O

三甘醇二缩水甘油醚

CH3CH2C

CH2

CH2CH2

O CH2CH CH2

O

O CH2CH CH2

O

O CH2CH CH2

O

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

4. 热塑性树脂

用于织物表面固着产生整理效果的热塑性树脂有:聚乙烯,聚丙烯酸酯,聚乙酸乙烯,聚乙烯醇缩丁醛,合成橡胶和有机硅树脂等。

这类树脂以聚合体的形态处理织物,只是在纤维表面形成树脂薄膜,不像缩合型热固性树脂那样,能固着于纤维内部从而获得瞬间回弹力,织物折皱的回复需较长时间,故防皱性能较低。然而,织物经热缩性树脂乳液处理后,有提高磨损强度,引张强度和撕裂强度等效果,而且手感柔软而厚实。

5. 其他整理剂

天然高聚物壳聚糖壳聚糖(CTA)时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经CTA整理后的织物能增加折皱回弹性,而不产生甲醛,可作为一种安全的抗皱整理剂。

织物经壳聚糖稀酸溶液(一般为稀醋酸)浸渍和焙烘处理,壳聚糖可与纤维之间通过以下几方面结合:壳聚糖本身是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成膜性,且与纤维素化学结构相似,两者有很好的吸附和相容性,可附着在纤维表面;或者壳聚糖沉积在纤维内部微隙,限制了纤维分子之间的滑移;壳聚糖可与纤维通过电性吸附壳聚糖分子中的羟基,氨基与纤维分子上活性基团形成众多的分子间氢键,同时借助于固着剂,交联剂的化学作用,从而赋予织物硬挺性和抗皱性。、

为了提高壳聚糖的抗皱性:一是对壳聚糖进行改性;二是在壳聚糖整理液中添加交联剂和其他助剂。

如:壳聚糖与丙烯酸丁酯乳液接枝共聚对真丝绸进行整理,能提高织物防皱性。

采用壳聚糖和乙酸酐作转型固化剂,可得到一种甲壳素型非甲醛防皱整理剂。它既保留了壳聚糖天然高聚物的优点,又保证了整理剂与整理工艺无毒无害。

在降解壳聚糖中添加乙二醛,织物折皱回复角提高到298.4度(未处理的未151.7度)抗皱效果可与2D树脂媲美,而且对白度不产生影响。

整理液:

降解壳聚糖 8%

渗透剂JFC 0.2%

乙二醛溶液 8%

工艺条件:

二浸二轧降解壳聚糖溶液(轧余率90%)→80℃预烘3min→二浸二轧乙二醛溶液

(轧余率80%)→80℃预烘3min→焙烘(1210℃,3min)。

丝素整理丝素整理剂用于真丝织物抗皱整理。丝素整理剂基本成分是具有一定大小分子量的蛋白质分子,含有与蛋丝纤维相似的化学结构,整理剂中又一定的活性基团,如羟基,氨基,羧基等。再配以适当的渗透剂,交联剂,柔软剂,制成整理溶液,织物通过浸轧生物整理剂溶液,预烘,再在高温条件下焙烘,一定大小的蛋白质分子再其他助剂的帮助下,浸入真丝纤维无定形区,或在无定形区的空隙部分发生沉淀,或与蚕丝大分子之间形成一定的交联,从而限制了真丝大分子之间的相对滑动。

丝素整理剂可采用下列方法制备:将废丝溶于CaCl

2-C

2

H

5

OH-H

2

O 三元溶液中→酸

水解→中和过滤→配置一定浓度的丝素溶液。

整理工艺:浸轧(二浸二轧,轧余率85~90%)→烘干(90℃,1.5min)→焙烘(130~171℃,1.5min)→水洗→烘干→成品。

3防皱整理的工艺

现行的抗皱整理方法主要有三种:即预焙烘(precure)、后焙烘(postcure)和浸渍(dipmethod),极少的时候也用气相法。

3.1 预焙烘法

生产工艺:

浸轧工作浴→预烘→烘干(温度不超过125℃)→焙烘(150~160℃,4~5min)→皂洗→烘干→冷却打包。

工作液举例:

DMDHEU 8%

氯化镁0.8%

柔软剂VS 2%

渗透剂JFC 0.3%

预烘应采用针板超喂热风拉幅机,可以降低机械张力,有利于织物预缩。焙烘设备有悬挂式、导辊式、卷绕式等多种,其中以导辊式绒布量最大,焙烘时织物受热均匀,操作方便,适合机织物应用,但不适应针织物。

3.2 后焙烘法

把印染厂进行的抗皱整理焙烘工序移到服装厂进行称为后焙烘法。这样的好处是服装厂可以按照设计在服装上压上压折,如裤线等,而且节省费用。这种方法也有不足之

处。如设计者及服装厂所需的面料仍然受控于供货的印染厂。其次,需要后焙烘的面料受到印染厂预烘后要在规定时间内处理的限制,这样服装厂在生产安排上比较被动。另外,目前流行说处理的服装,经过印染厂抗皱整理预烘后,织物在水洗过程中树脂被洗去,这样造成前功尽弃。

3.3 浸渍法

整理完全在服装厂进行,所用的设备就是一般的洗衣机,烘干机,和甩干机。但必须配备专用的熨烫机和焙烘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服装厂不受购进面料的限制。生产水洗品种可以在水洗后完成抗皱整理。更重要的是可以主动安排生产。

操作工序:

面料→裁剪→缝制→浸渍整理液→甩水→烘干、压熨→高温焙烘→包装。

浸渍洗衣液在洗衣机中进行,也可以将衣物放在一个网中,在大缸内进行。服装干燥后必须进行压熨,即去皱和压折,然后再进行高温焙烘。

熨烫应采用专用的熨烫设备。要达到良好的熨烫效果,熨烫温度要控制在157~165℃之间,因为DMDHEU在150~160℃内会发生化学反应,实际上在熨烫过程中已产生一部分化学反应,这样足以保证服装在焙烘完全定型前保持特定形态,尤其是压折部分。

3.4 气相法

服装整理也可以用气相法使甲醛与纤维素交联。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成本低,效率高,耐久性好。气相法的原理是在密闭的反应釜中,通入甲醛、二氧化硫气体和水蒸气,其中一小部分甲醛和二氧化硫及水反应生成强酸性的羟甲基磺酸(HOCH2SO3H),这种强酸是甲醛气体和纤维素分子交联的催化剂。由于甲醛气体渗透性极强,因此和纤维素交联均匀。从理论上讲织物强力下降少,交联耐久性较好。这种工艺的安全性依赖设备的密闭程度,同时要配备自动检测控制系统才能保证工艺参数得到实施。

4防皱整理作用的测定

4.1 树脂初缩体中游离甲醛的测定

测定初缩体中为反应的甲醛,以衡量初缩体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可采用酸-亚硫酸钠法测定。

试验方法

称取1~2g试样于锥形瓶中,加入100mL经煮沸冷却至4~5℃的无CO

的蒸馏水,

2

把瓶放在冰浴中,保持瓶内温度为4~5℃;

加入数滴百里酚酞指示剂,用0.1mol ·L -1氢氧化钠溶液至试液成淡蓝色; 加入10mL 1mol ·L -1的盐酸溶液,再加入50 mL ,4~5℃的1mol ·L -1硫酸钠溶液; 立即用1mol ·L -1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成微蓝色。

同时应作空白实验。

100003

.3%1???-=)

样品质量()()游离甲醛(g N V V

式中:N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

V 1——空白滴定时耗用氢氧化钠的毫升数;

V ——试样滴定时耗用氢氧化钠的毫升数。

4.2 树脂固体含量的测定

试验方法

准确称取1g 左右的树脂初缩体,放在称量瓶中,置于105~110℃烘箱内,烘3~4h 至质量恒定。

%烘前树脂初缩体质量

烘后树脂初缩体质量

)=

固体含量(100%?

4.3防皱整理后织物机械性能测定

1. 织物的干、湿强力 表示织物在干燥状态和湿润状态时抵抗破裂的能力。

2. 撕破强力 测试织物受剪切力时的强度。

3. 干、湿弹性 织物在干、湿态的折皱回复性。

4. 风格 织物的外观、服用、手感等特征的综合测定。

调味品发酵工艺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味精 1.谷氨酸发酵机制: 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大致是:葡萄糖经EMP途径或HMP途经生成丙酮酸,再氧化成乙酰辅酶A,然后进入TCA,再通过乙醛酸循环、CO2固定作用,生成a-酮戊二酸,a-酮戊二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及有NH4+存在的条件下生成谷氨酸。 在微生物的代谢中,谷氨酸比天冬氨酸优先合成。谷氨酸合成过量时,谷氨酸抑制谷氨酸脱氢酶的合成,使代谢转向合成天冬氨酸;天冬氨酸合成过量后,反馈抑制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的活力,停止草酰乙酸的合成。所以,在正常情况下,谷氨酸并不积累。 2.谷氨酸的大量积累: 代谢调节控制;细胞膜通透性的特异调节;发酵条件的适合 3.GA生物合成的内在因素 ①产生菌必须具备以下条件:α—KGA脱氢酶酶活性微弱或丧失(为什么α—KGA是谷氨酸发酵的限制性关键酶?这是菌体生成并积累α—KGA的关键,从上图可以看出,α—KGA是菌体进行TCA循环的中间性产物,很快在α—KGA脱氢酶的作用下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酸辅酶A,在正常的微生物体内他的浓度很低,也就是说,由α—KGA进行还原氨基化生成GA的可能性很少。只有当体内α—KGA脱氢酶活性很低时,TCA循环才能够停止,α—KGA才得以积累。); ②GA产生菌体内的NADPH的再氧化能力欠缺或丧失(1、NADPH是α—KGA还原氨基化生成GA必须物质,而且该还原氨基化所需要的NADPH是与柠檬酸氧化脱羧相偶联的。2、由于NADPH的再氧化能力欠缺或丧失,使得体内的NADPH有一定的积累,NADPH对于抑制α—KGA的脱羧氧化有一定的意义。); ③产生菌体内必须有乙醛酸循环(DCA)的关键酶——异柠檬酸裂解酶(该酶是一种调节酶,或称为别构酶,其活性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进行调节,通过该酶酶活性的调节来实现DCA循环的封闭,DCA 循环的封闭是实现GA 发酵的首要条件) ④菌体有强烈的L—谷氨酸脱氢酶活性(L—谷氨酸脱氢酶,实质上GA产生菌体内该酶的酶活性都很强,该反应的关键是与异柠檬酸脱羧氧化相偶联) 4.GA发酵的外在因素

常见的后整理工艺

常见的后整理工艺 机织物、针织物及其他各类织物下织机后,须经过染整加工,如练漂、染色或印花、整理等工序处理,才能成述之整理内容,系指织物经漂、染、印加工后为改善和提高织物品质,赋予纺织品特殊功能的为投放市场的纺织商品。这些印染加工工序都属于织物整理范畴。 织物后整理按其整理目的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个方面 (1)使织物门幅整齐,尺寸形态稳定。属于此类整理的有定幅、防缩防皱和热定形等,称为定形整理。 (2)改善织物手感。如硬挺整理、柔软整理等。这类整理可采用机械方法、化学方法或二者共同作用处理织物,以达到整理目的。 (3)改善织物外观。如光泽、白度、悬垂性等。有轧光整理、增白整理及其他改善织物表面性能的整理。 (4)其他服用性能的改善。如棉织物的阻燃、拒水、卫生整理;化纤织物的亲水性、防静电、防起毛起球整理等。 一、织物一般整理 手感整理 纺织物的手感与纤维原料,纱线品种,织物厚度、重量、组织结构以及染整工艺等都有关系。就纤维材料而言,丝织物手感柔软,麻织物硬挺,毛呢织物膨松粗糙有弹性。本节手感整理仅指硬挺整理与柔软整理。 1、硬挺整理 硬挺整理是利用能成膜的高分子物质制成整理浆浸轧在织物上,使之附着于织物表面,干燥后形成皮膜将织物表面包覆,从而赋予织物平滑、厚实、丰满、硬挺的手感。 2、柔软整理

柔软整理方法中的一种是藉机械作用使织物手感变得较柔软,通常使用三辊橡胶毯预缩机,适当降低操作温度、压力,加快车速,可获得较柔软的手感,若使织物通过多根被动的方形导布杆,再进入轧光机上的软轧点进行轧光,也可得到平滑柔软的手感,但这种柔软整理方法不耐水洗,目前多数采用柔软剂进行柔软整理。 定形整理 包括定幅(拉幅)及机械预缩两种整理,用以消除织物在前各道工序中积存的应力和应变,使织物内纤维能处于较适当的自然排列状态,从而减少织物的变形因素。织物中积存的应变就是造成织物缩水、折皱和手感粗糙的主要原因。 1、定幅(拉幅) 原理: 定幅整理是利用棉、粘胶纤维、蚕丝、羊毛等吸湿性较强的亲水性纤维,在潮湿状态下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合成纤维的热塑性,将其门幅缓缓拉宽至规定的尺寸,从而消除部分内应力,调整经纬纱在织物中的形态,使织物的门幅整齐划一,纬斜得到纠正;同时织物经烘干和冷却后获得较为稳定的尺寸(主要指纬向),以符合印染成品的规格要求。 作用: 将织物的幅宽拉到标准尺寸,纠正织物在印染加工过程出现的幅宽不匀、纬斜、极光等缺点。 拉幅工程建立在织物含有适当水分下,利用机械夹往布边逐渐拉宽,并缓缓的干燥,从而获得暂时的定型。 织物拉幅前后的幅宽,应有一定的限制,否则会造成严重缩水现象。 2、机械预缩整理

酒精工艺学复习题(材料详实)

酒精发酵工艺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写到空格处) 1.酒精生产常用的淀粉质原料有玉米、甘薯、木薯等。 2. 酒精生产常用的谷物原料有玉米、高粱、大麦等。 3. 酒精生产常用的薯类原料有甘薯、木薯、马铃薯等。 4.木质纤维素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 5.常用的原料粉碎方法有湿式粉碎、干式粉碎两种。 6.常用的原料除杂方法有筛选、风选、磁力除铁三种。 7.常用的原料输送方式有机械输送、气流输送、混合输送三种。 8. 酒精厂常用的粉碎设备是滚筒式粉碎机、锤式粉碎机。 9.酒精厂常用的输送机械有皮带输送机、螺旋输送器、斗式提升机三种。 10.玉米淀粉和甘薯淀粉的糊化温度分别是(65~75)℃、(53~64)℃。 11.双酶法糖化工艺中使用的两种酶制剂是耐高温α-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 12.淀粉质原料连续糖化工艺分成混合前冷却糖化工艺、真空冷却糖化工艺、二级真空冷却糖化工艺三种。 13. 酒精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主要有甘油、杂醇油、琥珀酸等。 14.酒精发酵常污染的细菌有醋酸菌、乳酸菌、丁酸菌。 15.酒精蒸馏塔按作用原理可分为鼓泡塔、膜式塔。 16.从精馏塔提取杂醇油的方式可以是液相取油,也可以是气相取油。 17.酒精蒸馏塔按其塔板结构可分为泡罩塔、浮阀塔、筛板塔。 18.酒精的化学处理是提高酒精质量的一种辅助措施,常用的化学试剂是高锰酸钾、氢氧化钠。19.无水酒精的制备方法有氧化钙吸水法、离子交换树脂法、共沸法、分子筛法等。 20. 共沸法制备无水酒精常用的共沸剂是苯、环己烷。 21. 连续发酵可分为_全混(均相)连续发酵、梯级连续发酵两大类。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1.酒母培养罐和酒精发酵罐的构造是一样的。× 2. 酒化酶是参与淀粉水解和酒精发酵的各种酶和辅酶的总称。(×) 3. 薯干的果胶质含量较多,使发酵醪中甲醇含量较高。(√) 4. 减少发酵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就能提高酒精生成量。(×) 5.采用高细胞密度酒精发酵时,必须定期向发酵罐中供应氧气。(√) 6.异戊醇在酒精中的挥发系数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但始终大于1。(×) 7.只要酒精发酵正常,发酵醪中就不会有甘油生成。(×) 8. 玉米中蛋白质含量较多,使发酵醪中杂醇油含量较高。(×) 9. 甲醇不是由酵母菌代谢活动产生的,而是由原料中的果胶质分解而来。(√) 10. 甲醇是由酵母菌代谢活动产生的。(×)

关于棉织物抗皱性能的研究

关于棉织物抗皱性能的研究 摘要 本文探讨了棉织物抗皱性差的原因以及棉织物折皱形成的原因,发现折皱引起的应力可以使棉织物中纤维素链产生相对位移,应力去除后纤维素分子缺少约束力恢复而产生折皱。具体原因为纤维素分子受较大外力作用后纤维基本结构单元之间发生了相对位移,导致原来的氢键断裂,并在新的位置重新建立起难以回复的新的氢键系统,使纤维或织物的形变得不到恢复而造成的,从而得到棉织物织物的抗皱作用主要是依靠纤维素分子上大量的反应性基团与整理剂交联,限制了结构单元之问的相对位移得到的。接下来本文介绍了抗皱整理技术的发展过程,阐述了抗皱整理剂研究与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棉织物;抗皱性能;相对位移;整理剂;发展趋势

1 前言 天然纤维织物,特别是棉织物具有手感自然、吸湿透气、抗静电、穿着舒适、经济实惠等优点,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在织物纤维中,以棉纤维的产量最大、应用最广,不过纯棉织物有弹性差、易起皱、洗后需熨烫,而且易受微生物的侵袭导致纤维霉变和脆损的缺点。为提高织物的抗皱性,在染整加工中,要进行抗皱整理[1]。近年来,人们崇尚自然,棉纤维织物又普遍流行,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服装不仅要求穿着舒适,对保持平整外观、料理简便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抗皱和耐久压烫整理再一次成为研究的热点。 2棉织物抗皱性差的原因探讨 棉纤维属于纤维素纤维,而纤维素纤维是由失水葡萄糖单元组成的高聚物。一个纤维素分子是6000~7000个单元组成的长链。这些纤维素长链分子,在一些区域内相互平行排列,并相互形成氢键和范德华引力,这样的区域称为晶区。在这些区域内,纤维素链紧密牢固地与相邻分子链结合在一起。可以相信,在晶区内,纤维素分子间是没有空间可让水分子和树脂分子进去的。另外,由于相邻纤维素链问的强力很强,所以纤维素链的相对运动是很困难的,即使产生分子的相对位移,待应力消除,其结合力就立刻使位移分子回复到原来位置。所以可以认为结晶区是用来防皱的。 现代理论认为,在纤维素分子链的结晶区之问,存在着序列较差的无定形区。因为在这个区域内,纤维素分子不是排列的非常有序。在无定型区,纤维链间的问隔较大,相邻链问的引力也低于晶区,所以在无定形区的纤维素链间,水分子、树脂分子和染料分子都可渗入。由于纤维相邻链问引力较低,折皱引起的应力可以使纤维素链产生相对位移,一旦应力去除,也因为没有足够的约束力能使纤维素分子回到其原来的位置,这样就使织物产生折皱,所以折皱可认为是在无定型区产生的。 为了使纤维或织物具有防皱性能,就必须在无定形区紧邻的纤维素分子问增添一些连接。处理时,织物要保持所需要的形状。这样引入的分子,至少应具有两个以上能与纤维素发生反应的基团。在适当的催化剂条件下,这样分子通常被称为纺织树脂,实际上被称为“预缩体”较为合适。 纤维素链的交键必须考虑其它两个因素[2]。第一,引入的交键必须处于拉紧状态。如果要提高纤维和织物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抗皱性或褶裥稳定性,则处理时也要保持这种条件。第二,纤维素吸收水分之后就会溶胀,不管是在标准状态下吸收水分,还是浸入水中或水溶液中,溶胀是因为水分子进入无定型区的纤维素链问,强制将链推开的结果。 如果纤维素纤维交链是在高度溶胀状态下进行的,例如,用无机酸和甲醛水溶液处理纤维素织物。当烘干时,纤维素就瘪缩,这样交键就松弛了。在干瘪条件下,由于折皱而引起纤维素分子的相对运动,这样使松弛的交键仅仅拉直而己。由于交键被部分拉直,所引起的应力将使位移分子复原到原来位置。但是,交键中原子绕价键的转移将抵消上述回复力,使形变保持最小位罱。事实上,松弛的交键没有干态抗皱性。 综上所述,在湿态或其他非水介质中,在高度溶胀状下进行共价键合,其结果具有湿态防皱性和褶裥保持性,但干态防皱性和褶裥保持性很小。如在高湿下

面料整理工艺

(一)基本整理工艺 1.拉幅(stentering) 拉幅整理是利用纤维素、蚕丝、羊毛等纤维在潮湿条件下所具有的可塑性,将织物幅宽逐渐拉阔至规定尺寸并进行烘干,使织物形态得以稳定的工艺过程,故也称定整理。织物在整理前的一些加工如练漂、印染等过程中,经常受到经向张力,迫使织物的经向伸长,纬向收缩,并产生其他一些缺点,如幅宽不匀、布边不齐、手感粗糙、平带有极光等。为了使织物具有整齐划一的稳定门幅,同时又能改善上述缺点并减少织物在服用过程中的变形,一般织物在染整加工基本完成后,都需经拉幅整理。 2.预缩(pre—Shrinking) 预缩是用物理方法减少织物浸水后的收缩以降低缩水率的工艺过程。织物在织造、染整过程中,经向受到张力,经向的屈曲波高减小,因而会出现伸长现象。而亲水性纤维织物浸水湿透时,纤维发生溶胀,经纬纱线的直径增加,从而使经纱屈曲波高增大,织物长度缩短,形成缩水。当织物干燥后,溶胀消失,但纱线之间的摩擦牵制仍使织物保持收缩状态。机械预缩是将织物先经喷蒸汽或喷雾给湿,再施以经向机械挤压,使屈曲波高增大,然后经松式干燥。预缩后的棉布缩水率可降低到1%以下,并由于纤维、纱线之间的相互挤压和搓动,织物手感的柔软性也会得到改善。毛织物可采用松弛预缩处理,织物经温水浸轧或喷蒸汽后,在松弛状态下缓缓烘干,使织物经、纬向都发生收缩。织物缩水还与其组织有关。织物的缩水程度常用缩水率来考核。 3.防皱(CreaSe—reSiSting) 改变纤维原有的成分和结构,提高其回弹性,使织物在服用中不易折皱的工艺过程称为防皱整理。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的纯纺或混纺织物,也可用于蚕丝织物。 防皱整理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脲醛初缩体的防皱整理主要用于粘胶纤维织物,使其尺寸稳定,缩水率降低。2)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美国开始生产免烫棉织物,该织物在干、湿状态下都有良好的防皱性。在此期间还出现了不少新的整理剂。3)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了耐久压烫整理。整理的产品多为涤纶与棉的混纺织物,经成衣压烫以后,对合成纤维起热定形作用,因此在服用中能保持平挺和褶裥。 织物防皱整理后,回复性能增加,一些强度性能和服用性能等得以改善。如棉织物的抗皱性能和尺寸稳定性有明显的提高,易洗快干性能也可获得改善,虽然强度和耐磨性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在正常的工艺条件控制下,不会影响其穿着性能。粘胶织物除抗皱性能有明显提高之外,其断裂强度也稍有提高,湿断裂强度增加尤为明显。但防皱整理对其他相关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如织物断裂伸长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耐洗涤性随整理剂而不同,染色产品的水洗牢度有所提高,但有些整理剂会降低某些染料的日晒牢度。

发酵工艺学复习资料

1、菌种扩大培养: 种子扩大培养是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而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称为种子扩大培养。这些纯种培养物称为种子。 2、双酶法糖化工艺: 包括淀粉的液化和糖化两个步骤,液化是利用液化酶使淀粉糊化。粘度降低,并水解到糊精和低聚糖的程度,然后利用糖化酶将液化产物进一步水解成葡萄糖的过程。 3、淀粉老化: 分子间氢键已断裂的糊化淀粉又重新排列形成新的氢键的过程,也就是复结晶 4、淀粉水解糖: 在工业生产上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过得称为淀粉的“糖化”,所制得的糖液你为淀粉水解糖。 5、双边发酵工艺: 边糖化边发酵,其持点是采用较低温度使淀粉糖化和酒精发酵同时进行。 发酵周期较长,淀粉利用率低,但产品香气足、风味好,当前一部分厂仍在采用。, 6、二高三低现象: pH高、残糖高、OD值低、温度低、谷氨酸低。 7、发酵转换: 培养条件不适宜,几乎不产生谷氨酸,而得到大量菌体或者谷氨酸发酵转换为累积乳酸,琥珀酸,缬氨酸,谷氨酰胺等。 8、过度氧化作用: 过度氧化作用是指发酵过程中当乙醇即将耗尽而有氧存在时,代谢途径发生改变,醋酸进一步氧化成CO2和水的作用。 9、淀粉糊化: 淀粉乳受热,淀粉颗粒膨胀,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淀粉颗粒的偏光十字消失,颗粒急骤膨胀,体积增大几百倍,粘度迅速增高,变成粘稠的糊状物(淀粉糊) 10、双边发酵: 在酿造过程中,在糖化的同时,酒精发酵也同时进行。 11、DE值:

糖化液中的还原糖含量(以葡萄糖计算)占干物质的百分率 %100?=干物质含量 还原糖含量值DE 12、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包括哪些途径? 以葡萄糖为原料的代谢途径,以醋酸和正石蜡为原料的代谢途径 13、在食醋酿造过程中,工厂最常用的醋酸杆菌是什么? 醋酸杆菌(AS1.41 沪酿1.01) 14、现有的谷氨酸生产菌主要是有哪些种属? 短杆菌属 棒杆菌属 小杆菌属 节杆菌属 15、在味精工业谷氨酸发酵中常用的碳源和氮源有什么? 在谷氨酸发酵中,国内常用的碳源为淀粉水解糖,国外常用的为糖蜜。 氮源为尿素,液氨和氨水。 16、谷氨酸发酵的代谢控制育种有哪些? 1.日常菌种工作:定期分纯 小剂量诱变刺激 高产菌制作安瓿管 2.选育耐高渗压菌株:耐高糖,耐高谷氨酸,耐高糖、高谷氨酸 17、谷氨酸发酵过程中污染的原因分析。

棉织物的防皱整理_倪玉婷

棉织物的防皱整理 倪玉婷 马会英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天津 300160) [摘 要] 本文简要回顾了棉织物防皱整理从传统方法到新型纳米技术的发展,并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 [关键词] 棉织物防皱;纤维素交联;树脂整理;无甲醛整理;纳米技术 1 引言 防皱整理,也被称为易护理性,耐久压烫整理,耐折皱性,洗可穿性,免烫性等。也就是 说,织物洗涤后只需稍加熨烫或不需熨烫,在穿着过程中具有防皱性能,近几十年防皱棉织物的需求量倍增。 棉是一种富含羟基的纤维素纤维。其中40%的纤维由紧密排列的长链分子在晶区组成,其余的则由在无定形区松散排列的长链分子组成。无定形区分子由氢键联结且松散地排列,这有助于纤维的柔韧性。当纤维受外力作用发生弯曲和扭转时,无定形区的分子可以在纤维中自由移动,大分子的氢键发生形变或断裂导致结构单元的位移,并在新的位置形成新的氢键从而导致折皱产生。折皱最终可能恢复或形成永久折皱,这要视外力作用时间和大小而定(图1) 。 图1 棉纤维维折皱的形成 2 树脂整理 树脂整理是通过保持棉织物弹性来赋予 织物防皱性的方法。树脂整理过的织物受外力发生扭转,外力去除后分子链回到原来位 置(图2) 。 图2 折皱恢复机理 2.1 脲醛树脂(U F 树脂) 脲醛树脂是由尿素和甲醛经缩合反应制成的树脂,简称U F 树脂。脲醛树脂使纤维间产生交联来赋予织物抗皱性,它可以形成一个抵抗大分子链横向变形的三维聚合物晶格从而增强折皱回复能力。尿醛树脂不像表面涂层处理,它赋予织物防皱性但不会使它硬挺变脆。使用低分子量的尿素和甲醛的初缩体使整理剂容易渗透到纤维中。 脲醛树脂的缺点包括:干燥时释放过量的游离甲醛,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性,整理的 织物拉伸强度受损,并且树脂耐洗性及储存稳定性差且有氯损。活性树脂的发展消除了

纺织品抗皱性能的发展沿革

纺织品抗皱性能的发展沿革 前言 抗皱性是指纺织品在服用过程中,经多次洗涤仍可保持满意的尺寸稳定性、平整度和接缝外观。抗皱纺织品是指经5次循环洗涤干燥后仍具有抗皱性能的纺织品。纤维素纤维织物特别是棉纤维织物,具有很多优良性能,但是却存在着弹性较差的缺点, 不像毛织物在服用过程中能保持平挺的外观,于是便出现了提高纤维素纤维织物从折皱中回复原状的能力、以模仿毛织物弹性为主要目的的抗皱整理。 棉纤维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纤维,它有很多优良的服用穿着性能,如大多具有柔软、舒适、透气、吸湿性好等特点,因而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棉织物也有一定的缺点如弹性差、易起皱、易缩水、易受微生物的侵袭导致纤维霉变和脆损,在穿着和洗涤过程中容易起皱,不能保持平整的外观,需要经常熨烫,因此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喜欢穿天然纤维做的衣服,为了克服全棉服装在穿着过程中的易起皱,洗后需要熨烫的缺陷,棉织物的抗皱整理已成为极其重要的后整理加工工艺。目前所用的抗皱整理剂大部分都是2D树脂,但是经2D树脂整理后的织物在使用和贮存过程中会释放出甲醛,危害人们的健康。随着环保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棉织物上的甲醛问题,越来越多的转向无甲醛整理剂的研究,因此传统的抗皱整理剂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1.棉织物的抗皱发展历史 自1926年英国申请第一个织物防皱防缩整理专利至今己有大半个世纪,期间经历了织物免烫整理的几个阶段。 1.1防缩抗皱整理 早在1928年,Foulds.R.P.等人就用水溶性尿醛、酚醛树脂处理棉织物以提高其抗皱性能。由于当时用的是热固性预缩树脂,不能进入纤维内部,只是沉积在纤维和纤维之间形成表面树脂,所以手感很差。最初只是应用于粘胶纤维,到了20世纪40年代,合成了反应性树脂整理剂,如三聚氰胺/醛和环亚乙基脉/醛等,主要应用于棉织物。由于防缩抗皱整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织物的干抗皱性,它虽然能使衣服在穿着时不易起皱,但织物的湿态抗皱性并无明显改善,经洗涤后存在明显的皱痕,仍需加以熨烫。 1.2洗可穿整理 20世纪50~60年代,化学纤维迅速发展,以平整、快干、尺寸稳定、牢度好等优点迅性能,不需要熨烫,这种整理称为洗可穿整理(Wash and Wear)。 1.3耐久压烫整理 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展耐久压烫整理,即DP(Durable Press)整理或PP(Permanent Press)整理。一方面,织物的抗皱水平比洗可穿整理阶段又有所提高,即外观平整不起皱,尺寸稳定;另一方面,织物还有保持服装形态和褶裥定形的作用,如裤线和裙褶保持不变。但由于纯棉织物处理后强力下降严重,实际上这个时期的耐久压烫整理主要应用于涤棉混纺织物上。 1.4低甲醛整理

发酵工艺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发酵:通过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产生和积累人们所需代谢产物的一切微生物培养过程。 2.发酵工艺:指工业生产上通过“工业发酵”来加工或制作产品,其对应的加工或制作工艺。 3.前体:在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过程中,有些化合物能直接被微生物利用构成产物分子结构的一部分,而化合物本身的结构没有大的变化,这些物质称为前体。 4.热阻:指微生物在某一特定条件下的致死时间。 5.对数残留定律:指在一定温度下,微生物受热后,活菌数不断减少,其减少速度随残留活菌数的减少而降低,且在任何瞬间,菌的死亡速率与残存的活菌数成正比。 6.实消:将配制好的培养基放入发酵罐或其他装置中,通入蒸汽将培养基和所有设备一起进行加热灭菌的操作过程称为实罐灭菌。 7.连消:培养基在发酵罐外经过一套灭菌设备连续加热灭菌,冷却后送入已灭菌的发酵罐内,这种工艺过程称为连消灭菌。 8.空消:无论是种子罐、发酵罐还是液氨罐、消泡罐,当培养基尚未进罐前对罐进行预先灭菌,为空罐灭菌。 9.液化:用ɑ-淀粉酶将淀粉转化为糊精和低聚糖。 10.糖化:用糖化酶将糊精和低聚糖转化葡萄糖。 11.种子制备:将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出的孢子或菌体转入到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使其繁殖成大量菌丝或菌体的过程。 12.菌种保藏:根据菌种的生理、生化特性,人工创造条件使菌体的代谢活动处于休眠状态。 13.呼吸临界氧浓度:在溶解浓度低时,呼吸强度随溶氧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溶氧浓度达到某一值后,呼吸强度不再随溶解氧浓度的增加而变化,把此时的溶解氧浓度称为呼吸临界氧浓度。 14.溶解氧饱和度: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空气中的氧在水中的溶解度。 15.氧传递系数:比表面积与以浓度差为推动力的氧传质系数的乘积。 16.分批发酵:指一次性投入料液,发酵过程中不补料,一直到放罐。 17.补料分批发酵:指在发酵过程中一次或多次补入含有一种或多种营养成分的新鲜料液,以达到延长发酵周期,提高产量的目的。 18.连续发酵:指在特定的发酵设备中进行的,一边连续不断地输入新鲜无菌料液,同时一边连续不断地放出发酵料液。 简答题:1发酵过程有哪些特征谈谈你对发酵工程技术应用前景的想法 特征:1.原料广 2.反应条件温和,易控制 3.产物单一,纯度高 4.投资少,效益好想法: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发酵工程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基因工程及细胞杂交技术在微生物育种上的应用,将使发酵用菌种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生物反应器技术及分离技术的相应进步将发酵工业的某些神秘特征;由于物理微生物数据库、发酵动力学、发酵传递学的发展,将使人们能够清楚的描述与使用微生物。(个人的,你也可以自已) 2.发酵工业对菌种的要求 答:1.菌种不能是病源菌 2.发酵周期短,生产能力强 3.发酵过程中不产生或少产生与目标产物性质相似的副产物 4.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菌种能高效地将原料转化为产品5.对需添加剂的前体有耐受能力,且不能将前体作为一般碳源利用 6.遗传性状稳定,菌种不易变异退化 7培养条件易于控制 3.菌种选育有哪些方法 答:1.自然选育 2、诱变选育 3.原生质体技术育种 4.基因工程技术育种 4.自然选育、诱变选育的概念,一般步骤,影响诱变的主要因素。

棉防皱整理一

棉织物的防皱整理一 2 1、了解电花、轧花整理及其设备和工艺2、了解防皱的原理 3、掌握整理的工艺及处方中各助剂作用 重点:1、电花、轧花的设备及工艺 2、防皱浆液组成及作用。 难点同上 讲授、提问

(三)电光轧光工艺与设备 (四)轧花整理的工艺与设备 防皱整理 一、防皱整理原理 1、沉积论 2、交链论 二、工艺概述 (一)整理剂在织物上的形式 (二)工艺 (三)浸轧防皱整理液 (四)预烘、拉幅 (五)焙烘 (六)后处理 (七)拉幅 1、什么叫电光轧光和轧花整理 2、防皱整理有哪些原理? 3、防皱整理液由哪些物质组成,分别什么作用?4、防皱整理有哪些步骤?

第一课时 复习:增白、轧光整理 (三)电光轧光工艺与设备 1、含义:在织物表面轧压上大量的平行斜线,使织物表面呈现好似是用大量平行纤维组成的假象,从而大提高织物的光泽。 2、设备 电光轧光机 组成:一只软辊和一只电光辊组成 3、适用:贡缎织物,高支纱平布 4、工艺:P122 (四)轧花整理的工艺与设备 1、含义:利用纤维的可塑性,以刻有花纹的轧辊轧压织物使之产生凹凸花纹效果的整理过程,又称轧纹整理。 2、适用:经纬强度较好的平纹织物以及其他棉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等织物的加工。 3、设备组成:一对硬、软轧辊 4、工艺:P123 5、与树脂整理同时进行,以达到耐久性轧花整理。 例:P123 6、另一方法: 拷花:硬辊:凹纹铜辊 软辊:表面平整的高弹性橡胶辊

第三节棉织物的防皱(树脂)整理 概述:开始于1919年,英,甲醛处理 一、防皱整理原理 (一)织物折皱形成的原因 纤维内部的结构单元发生了结构重排,产生了新的结构例纤维素分子上有很多极性基团,在纤维素分子发生相对移动后,很容易在新的位置上形成新的结合。 (二)防皱原理 含义:P124 1、沉积论 树脂扩散后沉积于纤维中,形成氢键和范德华力,从而提高纤维的搞形变能力(分子间力) 2、交链论 防皱剂与纤维形成共价键(化学键力) 防皱作用的层次分:1)提高抗形变能力 2)提高弹性回复力 3)降低形成新结构的能力 二、防皱整理工艺概述 (一)整理剂在织物上的形式 1、外施型整理 2、内施型整理:防皱、防缩、免烫 第二课时

后整理工艺样本

一后整顿:在实际生产中,常将服装面料练漂,染色,印花以外加工过程称为整顿,由于整顿工序都安排在整个染整加工后期,故常称为后整顿。 服装后整顿工艺种类涉及一下几种: (1)仿旧整顿:就是赋予新织物以“自然旧”风格,整新如旧,较多应用于天然面料。1.普洗:惯用一种柔软洗涤工艺。染色面在洗涤设备中通过一定期间洗涤,为改进手感可添加适量柔软剂,使成品自然泛旧,不缩水,且手感柔软。如水洗纯棉布、涤棉布。2.石磨水洗:使用最普遍一种办法。需在洗涤设备中加入一种可漂浮于水面上较轻、多孔重要物质——浮石。染色织物经磨滚,染料局部被磨去,织物表面产生自然仿旧,有时还会起磨毛起绒效果,颜色有深浅变化、手感柔软。如石磨牛仔服装。 3.漂洗:也称漂色,在洗涤液中加某些染色脱色剂,服装颜色可得到褪色效果,经惯用于平纹树皮布(用树皮纤维织制,如棉布、细帆布)。漂洗普通用于深色服装。 4.酵素洗:在洗涤液中加入酵素粉,使面料特性产生变化。织物表面产生仿旧感,立体效果较好;手感变柔软。 5.喷砂:目是获得一种局部磨损效果。在服装正常洗涤之前,由空气压缩机和喷砂装置产生强气压射出氧化铝微粒完毕喷砂工序。磨损仅限于局部,靛蓝染色纤维在磨擦力作用下剥离织物表面,这道工序成本消耗较高,效率较低,且对工艺技术求较高,但它能获得常规洗涤不能达到特殊效果。 6.套色洗:在原有面料颜色上,套一种与之差别较大颜色,使其两者颜色互相融合,颜 色效果自然、特别。 (2)磨毛整顿:经磨毛整顿织物表面有一层短密细腻、均匀绒毛,手感柔软,效果更显高档。磨毛办法有各种:用金刚砂纸摩擦布面;针布起毛再剪齐绒毛;运用化学助剂使纤维膨化,并对织物进行松式洗涤产生绒毛。如磨毛卡其,砂洗双绉、电力纺,仿麂皮等。(3)折皱整顿:经折皱整顿织物表面具备自然折痕,耐洗而不消退。整顿办法有:予以机械压力和热作用,使布面产生不规则凹凸;手工起皱,可使织物获得任何形状皱折,自然感强;绳状洗涤,使织物浮现纵向皱纹,如树皮皱;揉搓加工,对合成纤维织物进行“力”与

防皱整理

防皱整理 1引言 防皱整理最早是用于对纤维素纤维的加工。纤维素纤维特别是棉织物,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质,但却存在着弹性较差的缺点,不像毛织物在服用过程中,能保持平挺的外观,于是便出现了提高织物从折皱中回复原状能力,以模仿毛织品弹性为主要目的的折皱整理。织物从折皱中回复原状能力的衡量方法很多,例如取一定尺寸的矩形布条,使之对折,并用重锤压一定时间,然后去压,并设法使折缝两侧的一-翼与地面保持垂直,待回复一定时间后,测定折缝两翼间的夹角,称为折皱角或回复角,也有用回复角或两翼间最大距离对180°,或试样原长的百分率来表示织物的防皱性,称为回复度。织物的回复角越接近180°或两翼间的距离越接近试样原长,防皱性越好。 由于合成纤维的迅速发展,在衣用织物中所占比重也日益增大,除了具有洗后不易起皱的特性外,对经一定温度压烫后的服装所产生的折缝,也不会因为洗涤而消失。为了使棉织物能具有合成纤维织物的这种优良性能,于是在防皱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棉织物免烫(或称“洗可穿”)和耐久压烫(简称PP或DP)整理。 天然蛋白质纤维如蚕丝和羊毛织物的弹性,虽然都比纤维素织物优良很多,但是与合成纤维的织物相比,不论是真丝织物还是羊毛织物在湿弹性和耐久定型性能,以及湿、热条件下的防皱性都不如合成纤维。因此,近20年来,对真丝织物的免烫整理和羊毛织物的防皱和耐久压烫整理,进行了较多的研究。 2折皱形成的原因 织物上折皱的形成,可以简单的看作是由于外力使纤维弯曲变形,放松后未能完全复原所形成。纤维的弯曲可看作与直棒的弯曲一样,中心区域不受影响,外层受到拉伸,而内层受到压缩。纤维内个区域,随所受应力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程度的拉伸或压缩变形。拉应力和压应力的方向相反,但导致纤维中基本结构单元的变化是相似的。当外力除去后,随纤维的品种,外力的大小和作用时间的长短,而有不同程度的回复。经过研究发现纤维从弯曲状态中的回复性能,与它的拉伸回复性能有这某种对应关系。 织物的防皱性高低,便可近似地以纤维的拉伸应力-应变性能来衡量,而纤维的应力-应变性能,则与纤维的化学结构和超分子结构有关,也就是说,织物的防皱性主要决定于纤维的本性。当然纤维的其他因素如长度、细度、卷曲度等,以及纱线和

发酵工艺学

1.大麦的组成 大麦的组织结构及生理作用:大麦主要由胚、胚乳和谷皮三部分组成。 大麦的化学组成: 1.水分:11~20%,储存大麦的水分应在13%以下。 2.碳水化合物 ①淀粉含量:58~65%.直链淀粉:占大麦淀粉的17~24%,支链淀粉:占大麦淀粉 的76~83%. ②纤维素:占大麦干物质重量的3.5~7.0%③半纤维素与麦胶物质:占麦粒干物 质的 10~11%,④低分子碳水化合物:大麦含2%的糖类,主要是蔗糖少量棉子糖、麦 芽糖、葡萄糖和果糖。 3.蛋白质:包括ⅰ麦白蛋白,ⅱ球蛋白,ⅲ醇溶蛋白,ⅳ谷蛋白 4.脂肪:约占大麦干物质的2~3%,95%以上属于甘油三酸脂, 5.磷酸盐:大部分为植酸钙镁,占干重的0.9% 6.无机盐:其含量为干物质的2.5~3.5%,主要成分是钾、磷、硅,其次是钠、 钙、镁、铁、硫等。 7.酚类物质:大麦中的酚类物质只占干物质的0.1~0.3%,如花色苷、儿茶酸等, 2.什么是浸出率

每100公斤原料糖化后的麦汁中,获得浸出物的百分数,即为糖化浸出物收得率,表示为: (麦汁中浸出物数量/投料量)*100% 3.酒花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各部分在啤酒酿造中的作用是什么? ①酒花树脂:成分非常复杂,已经定性的有α-酸、β-酸。α-酸具有苦味力和防腐力,极易异构化成异α-酸,异α-酸具有极强烈的苦味力,啤酒的苦味主要来自于异α-酸。β-酸的氧化物则具有细致而强烈的苦味力,这一部分苦味可以补偿α-酸因氧化而失去的苦味度。②酒花油:是啤酒酒花香味的主要来源.③多酚物质:它是引起啤酒浑浊的主要成分,酒花中的单宁物质易氧化,单宁及其氧化物均易与蛋白质缩合,形成不溶性的复合物而沉淀,因此对麦汁澄清起一定的作用,这是它有利的一面。单宁能减低就得泡持性,增加啤酒色泽,并有苦涩味,这是对啤酒质量不利的一面。 6.麦芽粉碎的目的与要求? 麦芽的粉碎分为干粉碎和湿粉碎二种方式.谷皮主要由纤维素组成,它不溶于水,糖化时酶对它不起作用。谷皮有弹性,是构成麦汁过滤的自然过滤层。麦芽粉碎有利于麦汁过滤,又可增加麦芽浸出率。 对麦芽粉碎度的要求应该是:谷皮破而不碎;胚乳部分则愈细愈好,对溶解不好的麦芽更应如此 9.糖化温度控制分为几个阶段?如何规定的? ⑴35~40 ℃浸渍阶段:有利于酶的浸出和酸的形成,并有利于β-葡聚糖的分解。 ⑵45~55 ℃蛋白分解阶段:此时的温度称为蛋白分解温度,其控制方法如下

(整理)工艺方案及生产测试方案

工艺规程 编制: 审核: 会签: 批准:

目录 1引言 (3) 1.1 编写目的 (3) 1.2 编写依据 (3) 2产品概述 (3) 3工艺 (3) 3.1工艺分析 (3) 3.2工艺路线 (3) 3.3工艺流程 (3) 3.4工艺防护要求 (3) 3.4.1环境要求 (3) 3.4.2操作要求 (3) 3.5加工控制 (4) 3.5.1外协件 (4) 3.5.2自加工 (4) 3.5.3调整 (4) 3.6关键工序控制 (4) 3.7工装 (4) 3.8工艺和工装的验证 (4) 3.9成套工艺文件 (4) 4 生产测试 (4) 4.1 系统结构 (4) 4.2 生产测试分析 (4) 4.3 测试要求及装备 (5)

1引言 1.1 编写目的 工艺方案是指导生产部门如何组织生产,如何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去发现薄弱环节,并提出纠正措施。通过调整、优化、组合、提高,使信息流得以有效的掌握,控制生产周期、生产过程的每一步,并得到合理地安排和调整。(为后续的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及生产等工作提供基础与约束。) 1.2 编写依据 产品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产品图样及有关技术要求、公司的实际情况、有关标准和法规等而编制工艺方案。 2产品概述 介绍产品的基本情况。 3工艺 3.1工艺分析 3.1.1根据产品方案,对产品特性、结构、精度要求的工艺分析。 3.1.2采用的新工艺及新材料的可行性,成熟工艺的采用情况。 3.1.3满足产品设计要求和保证制造质量的分析。 3.1.4对活动件、装配件设计进行工艺性分析。 3.1.5根据产品特性突出工艺设计的注意点。并分析生产系统的效率高低、难易程度及生产成本的大小。 3.1.6工艺薄弱环节的技术措施计划。 3.1.7 采用特种工艺(放射、化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3.2工艺路线 根据,确定产品制造过程的产品的工艺分工及工艺路线的确定。 3.3工艺流程 根据及工艺路线,确定产品的生产过程,完成工艺流程图。 3.4工艺防护要求 3.4.1环境要求 根据,说明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要求,包含生产环境要求,设备及物料保护环境等。 3.4.2操作要求 根据,确定在装配、检验、调试过程中应注意产品的保护上操作和对人员辐射防护的要求。

发酵工艺学整理资料全

发酵工艺学整理资料 1.发酵工程的概念:指利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活动来大量生产人们所需产品过程的 理论和工程体系。 2.发酵工程的容:微生物菌种选育和保藏,培养基和发酵设备的灭菌技术,空气 净化技术,菌种的扩大培养,代产物发酵生产,发酵过程中参数检测、分析和控 制技术,发酵过程中补料技术,产品分离纯化技术 3.巴斯德证明了酒精是由活的酵母发酵引起的 4.发酵产品的类型: A微生物菌体发酵目的:获得微生物菌体细胞例如酵母和藻类、担子菌、 云金芽杆菌、疫苗等特点:细胞的生长与产物积累成平行关系,生长稳定期产 量最高。 B微生物酶发酵目的:获得酶制剂和酶调节剂例如青霉素酰化酶、糖苷酶 抑制剂特点:需要诱导作用,或遭受阻遏、抑制等调控作用的影响,在菌种 选育、培养基配制以及发酵条件等方面需给予注意 C微生物代产物发酵: 包括初级代产物(无种属特异性)和次级代产物(微量、 有种属特异性、特殊活性) D微生物转化发酵 生物转化:是利用生物细胞对一些化合物某一特定部位(基团)的作用,使它转变 成结构相类似但具有更在经济价值的化合物 实质:利用微生物代过程中的某一酶或酶系将一种化合物转化成含有特殊功能集 团产物的生物化学反应。 E基因工程发酵 F 动、植物细胞产物的发酵 5.发酵的方法: A表面发酵培养 固体表面发酵培养:投资小、设备少、简单易行、适于小型化生产 B液体深层发酵培养 微生物细胞在液体深层中进行纯种培养的过程 6.液体深层发酵流程 保藏菌种斜面活化扩大培养种子罐主发酵产物分离纯化 成品7.微生物转化与发酵的区别 发酵是通过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活动,产生人们所需产品的过程。其核心是 微生物 8.菌种选育的目的: 提高发酵产量;改进菌种性能;去除多余组分;产生新的发酵产物 9.菌种选育基本理论:遗传与变异;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基因突变的本质 10.菌种选育技术: A自然选育用途:分离、纯化、复壮菌种 B诱变育种用途:发酵工业广泛应用 C 原生质体融合用途:有两个合适亲本时的菌种选育 D基因工程育种用途:清楚微生物的遗传背景时的菌种选育 11.菌种退化和变异的原因 A遗传基因型的分离要点:遗传物质的多样化,群体繁殖 B 自发突变的结果可能原因:1)沙土管长期保藏 2)连续传代 3)新代产生的

(修改)实验七、八 棉织物防皱整理及性能测试

实验七、八棉织物防皱整理及性能测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防皱整理的工艺过程及操作要点。 2、掌握织物褶皱恢复性能测试及断裂强力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防皱整理是指用适量的防皱整理剂处理织物后,经过焙烘,使织物的抗皱、手感、防缩、免烫等性能有很大提高的一种整理方法。 防皱整理的原理目前有两种理论:一种是树脂沉积论,一种是树脂交链论。沉积论的观点是:处理到织物上的树脂会在纤维的内部形成网状结构,树脂沉积在纤维的无定形区,改变纤维大分子基本结构单元的相对移动性。交链论的观点是:处理到织物上的树脂会在纤维素分子链或基本结构单元之间产生共价交链,使纤维在形变过程中,因氢键拆散而导致的蠕变和永久变形减少,使织物回复性能提高。 在防皱整理过程中,为了使树脂能迅速和纤维发生必要的反应,在工作液中还需添加适量的酸性催化剂(如氯化镁)或具有协同效应的混合催化剂(如氯化镁和柠檬酸)。 防皱整理工艺一般分四个阶段,浸轧、预烘、焙烘、后处理。其中焙烘是关键阶段。因交链反应或树脂沉积是在此阶段完成,所以必须严格控制焙烘条件,否则直接影响防皱整理效果。 防皱整理效果可用折皱恢复性、断裂强力来评定。因为有些织物经防皱整理后,虽然恢复性(弹性)提高了,但是强力有所下降。所以制订工艺时必须两者兼顾。 三、实验材料、化学品及仪器 实验材料:漂白棉布2块 化学试剂:EFR超低甲醛树脂、氯化镁(工业品)、渗透剂JFC 仪器设备:烧杯(1000mL)、量筒(100mL)、搪瓷盘、电子天平、轧车、热定型机、烘箱、YG(B)541D-Ⅱ全自动数字式织物褶皱弹性仪、H-10K-L万能材料试验机。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浸轧液配制 处方:HA-EFR(含固量40%)100g/l 六水氯化镁20 g/l 渗透剂JFC 2 g/l 2、工艺流程: 二浸二轧(室温、轧液率70%,)→烘干(80℃)→焙烘(160℃,2.5min)→试样留作防皱效果测试用。 3、实验操作: 按要求分别计算各化学品用量,称重后置于两只烧杯内,加水配成所需工作液,充分搅匀后,放入试样,浸透浸湿后(3-5min),照工艺流程做。 4、注意事项: (1)织物必须以经向进入轧车。浸轧时布面要平整,不能有折皱(若布面有折皱可事先熨平)(2)烘干、焙烘过程中应防止水滴进入布面,并要保持布面平整,千万不要折皱,否则影响折皱恢复角测试。

后整理工艺

一后整理:在实际生产中,常将服装面料的练漂,染色,印花以外的加工过程称为整理,由于整理工序都安插在整个染整加工的后期,故常称为后整理。 令狐采学 服装后整理工艺种类包含一下几种: (1)仿旧整理:就是付与新织物以“自然旧”的气概,整新如旧,较多应用于天然面料。 1.普洗:经常使用的一种柔软洗涤工艺。染色面在洗涤设备中经过一按时间的洗涤,为改良手感可添加适量柔软剂,使制品自然泛旧,不缩水,且手感柔软。如水洗纯棉布、涤棉布。 2.石磨水洗: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办法。需在洗涤设备中加入一种可漂浮于水面上较轻、多孔的重要物质——浮石。染色织物经磨滚,染料局部被磨去,织物概略产生自然仿旧,有时还会起磨毛起绒效果,颜色有深浅变更、手感柔软。如石磨牛仔服装。 3.漂洗:也称漂色,在洗涤液中加一些染色脱色剂,服装颜色可获得褪色效果,经经常使用于平纹树皮布(用树皮纤维织制,如棉布、细帆布)。漂洗一般用于深色服装。 4.酵素洗:在洗涤液中加入酵素粉,使面料特性产生变更。织物概略产生仿旧感,立体效果较好;手感变柔软。 5.喷砂:目的是获得一种局部的磨损效果。在服装正常洗涤之前,由空气压缩机和喷砂装置产生的强气压射出氧化铝微粒完成喷砂工序。磨损仅限于局部,靛蓝染色的纤维在磨擦力的作用下剥离织

物概略,这道工序本钱消耗较高,效率较低,且对工艺技术求较高,但它能获得惯例洗涤不克不及达到的特殊效果。 6.套色洗:在原有面料的颜色上,套一种与之差别较年夜的颜色,使其两者颜色互相融合,颜 色效果自然、特别。 (2)磨毛整理:经磨毛整理的织物概略有一层短密细腻、均匀的绒毛,手感柔软,效果更显高档。磨毛的办法有多种:用金刚砂纸摩擦布面;针布起毛再剪齐绒毛;利用化学助剂使纤维膨化,并对织物进行松式洗涤产生绒毛。如磨毛卡其,砂洗双绉、电力纺,仿麂皮等。 (3)折皱整理:经折皱整理的织物概略具有自然折痕,耐洗而不必退。整理办法有:予以机械压力和热的作用,使布面产生不规则凹凸;手工起皱,可使织物获得任何形状的皱折,自然感强;绳状洗涤,使织物呈现纵向皱纹,如树皮皱;揉搓加工,对合成纤维织物进行“力”与“热”的共同作用,皱纹永久耐劳。 二服装面料整理的目的: 1.使面料幅宽整齐均一,尺寸和形态稳定。 2.改良服装面料的手感。 3.增进服装面料外观,提高面料光泽,白度,增白等。 4.提高服装面料耐用性能。 5.付与面料特殊性能。 三整理的一般办法: 1.物理机械整理:利用水分,热量,压力,拉力等物理机械作用。

棉织物的抗皱功能整理

功能整理论文 论文题目:棉织物的防皱整理探讨与研究专业班级:轻化工程10(3)班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习智华

摘要 纯棉、粘胶及其混纺织物具有很多优良的特性,但它们也存在着弹性差、易变形、易折皱等缺点,故在穿着过程中不能保持平整的外观。为了改善上述不足之处,人们通过对棉织物进行树脂(特殊的高分子预聚体)整理后,提高其从折皱中回复原状的能力,从而提高织物的防缩、防皱性能。 首先本文介绍了抗皱整理技术的发展过程,阐述了抗皱整理剂研究与发展的趋势。其次本文探讨了棉织物抗皱性差的原因以及棉织物折皱形成的原因,发现折皱引起的应力可以使棉织物中纤维素链产生相对位移,应力去除后纤维素分子缺少约束力恢复而产生折皱。具体原因为纤维素分子受较大外力作用后纤维基本结构单元之间发生了相对位移,导致原来的氢键断裂,并在新的位置重新建立起难以回复的新的氢键系统,使纤维或织物的形变得不到恢复而造成的,从而得到棉织物织物的抗皱作用主要是依靠纤维素分子上大量的反应性基团与整理剂交联,限制了结构单元之问的相对位移得到的。最后本文重点以酰胺-甲醛类的整理剂为例研究了其整理工艺参数。 关键词:棉织物;抗皱性能;相对位移;整理剂;发展趋势

目录 1. 概述 (1) 1.1 防皱整理发展过程 (1) 1.2 防皱整理的发展方向 (2) 1.2.1 减少纯棉织物经树脂整理后强力损失过大的问题 (2) 1.2.2 解决N-羟甲基酰胺类整理剂存在的氯损及甲醛污染问 (2) 1.2.3 研究适当的催化剂,缩短焙烘时间、提高交联效率 (2) 1.3 防皱整理效果的评定 (2) 2. 织物防皱的原理 (3) 2.1 织物折皱形成的原理 (3) 2.2 织物的防皱原理 (3) 2.2.1 防皱原理 (3) 2.2.2 干湿防皱性能 (3) 3. 酰胺-甲醛类整理剂的防皱整理 (4) 3.1 整理剂的结构及名称 (4) 3.2 防皱整理剂与纤维素的反应 (5) 3.3 防皱整理的工艺 (6) 3.3.1 工艺流程 (6) 3.3.2 整理液组成 (6) 3.3.3 整理液中各组分的主要作用 (6) 3.3.4 工艺条件分析 (7) 4. 其它整理方法 (8) 4.1 免烫整理 (8) 4.1.1 免烫整理概况 (8) 4.1.2 免烫整理方法 (8) 4.2 耐久压烫整理 (9) 5. 防皱整理后纺织品的质量 (9) 5.1 主要服用机械性能 (9) 5.2 整理品的耐洗性 (10) 6. 参考文献 (1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